中考古诗鉴赏精选

中考古诗鉴赏精选

中考古诗鉴赏精选

村居⑴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yuān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参考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作者简介】

袁枚(1719~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

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吧。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诗词作者背景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长期隐居钱塘西湖,《游园不值》广为传诵。

【注释】

不值:没有遇到主人。

屐:一种木头鞋,底下有齿,可以防滑。

小扣:轻敲。

柴扉: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

古诗词今译

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古诗词名句赏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

到底还是六月的西湖最美,风光与其他时候大不相同。莲叶接天一望无际的碧绿,荷花映日呈现出异样娇红。

作者简介:

杨万里,南宋江西吉水人。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等齐名。一生作诗二万多首,流传下来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的诗构思新巧,风格清新活泼,平易自然。语言通俗晓畅,自成一家。晓出:早晨走出。

注释:

净慈寺:西湖边上得一个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毕竟:到底。

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区西。

四时:四季。

别样:特别,异常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

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注词释义】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醉书:喝醉酒时所写。

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遮:遮蔽,遮盖。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

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古诗今译】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名句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

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赏析】

①望湖楼--在杭州塘门外西湖边。

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这首小诗就是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前两句写云、雨: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入的船舱。“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唐诗宋词共50首阅读赏析(有答案解析)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唐诗宋词共50首阅读赏析 一、【甲】慈恩寺偶题①[唐]郑谷 往事悠悠②添浩叹,劳生扰扰③竟何能?故山④岁晚不归去,高塔⑤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乙】经故洛城⑥[唐]王贞白 卜世⑦何久远,由来仰圣明。山河徒自壮,周召⑧不长生。 几主任奸谄,诸侯各战争。但馀崩垒⑨在,今古共伤情。 【注】①慈恩寺:唐代寺院名,旧寺在陕西长安东南曲江北。偶题:偶然而题。②悠悠:长久,遥远。 ③扰扰:形容纷乱的样子。④故山:指家乡。⑤高塔:指慈恩寺的大雁塔。⑥经故洛城:经,经过;故,以前;洛城,洛阳城,唐朝都城。⑦卜世:预测传国的世数。亦泛指国运。⑧周召:周成王时共同辅政的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并称。两人分陕而治,皆有美政。⑨崩垒:倒塌的宫墙。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描绘了诗人在逗留之地的所见所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B.甲诗首联写往事悠悠,生活劳碌纷乱,没有安宁,给人的唯有喟叹与无奈。 C.乙诗颈联写自古君主都听任奸臣把持朝政,陷害忠良,致使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国家衰败。 D.甲诗尾联写诗人报国无门,顿起归隐山林、出家为僧的念头;乙诗尾联写昔日富丽堂皇的唐都城只剩下残垣断壁,使古今之人伤心伤情。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格调凄凉黯淡,所表达的情绪低沉;乙诗重议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B.甲诗首联的“悠悠”“扰扰”,运用叠词,慨叹悠悠往事和劳碌纷乱的生活。 C.乙诗颈联虚实结合并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国家衰败和灭亡的原因。 D.乙诗表达的心境与杜牧《泊秦淮》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1.C 【解析】“几主”是几多君主的意思,并不是自古以来所有的君主的意思。 2.C 【解析】颈联是实写,并没有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也没有构成对比关系。 二、【甲】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②城,岂能愁见轮台③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乙】送李侍御赴安西④[唐]高适

部编版中考语文必背36首古诗词详解(诗词情感、名句赏析、炼字、句子解析)

部编版中考语文必背36首古诗词详解 ——诗词情感、名句赏析、炼字、句子解析必背古诗词(36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关雎》《蒹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观沧海》《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次北固山下》《黄鹤楼》《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满江红·小住京华》《山坡羊·潼关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过零丁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 1、《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咏史怀古类)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词情感:诗人登楼远眺,俯仰古今,感慨无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名句赏析:通过“天地悠悠”与“独”的对比,感受到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哲理:前后古今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 炼字: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纵横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悠悠”意指辽阔深远,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 一个“独”字,是全诗的诗眼,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2、《望岳》唐杜甫(豪情壮志类)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句子解析: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从空间看,泰山横跨齐鲁;从时间说,泰山郁郁葱葱,千古常青。 这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画面描述:描绘了一幅巍峨的泰山矗立在齐鲁大地,好像要把天空割开,山南山北的景色截然不同,山南一面阳光普照,明亮如晨晓;山北一面则不见天日,阴翳如黄昏,使人感到震撼的雄伟泰山图。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句子解析:这四句写仰望泰山所见的景象,前两句写静态景家,后两句写动态景象。“钟”聚集的意思 炼字: “钟”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泰山之美。 “割”字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山南、山北的阳光被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句子解析:这两句可用众山的“低小”反衬出泰山的“高大”,表现青年杜甫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

中考古诗鉴赏精选

中考古诗鉴赏精选 中考古诗鉴赏精选 村居⑴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yuān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参考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作者简介】 袁枚(1719~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

初中经典古诗词赏析大全

初中经典古诗词赏析大全 【篇一】初中经典古诗词赏析 关雎 佚名〔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能够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个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使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 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 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 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 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 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仅仅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 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 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 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 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相关。就是在 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 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 己以前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 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 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 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这首诗能够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因为有这些特点: 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 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 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 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 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 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 “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

精选初中经典古诗赏析大全

精选初中经典古诗赏析大全 【篇一】精选初中经典古诗赏析: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一作: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 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是人物一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 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表现“春意”闯入旧年, 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 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体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个联先 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 景是难得出现的。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 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个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 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

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个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 但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 之神”《姜斋诗话》卷上。能够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 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 过“风正一帆悬”这个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 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 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 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个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 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 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 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 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 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 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 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但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 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 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

初中生中考必背的34首古诗词及赏析

初中生中考必背的34首古诗词 一、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三、观沧海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四、饮酒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六、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七、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九、行路难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精选15篇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精选15篇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答案】思乡 【解析】《黄鹤楼》通过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烘托出作者清冷的思想之情和自己深重的漂泊之感。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所以可概括为“思乡”之情。 8.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A 【解析】B.“故人”是老朋友。“昔人”是指过去的仙人。 C.“青山”写了山色秀美之景。“晴川历历汉阳树”:如今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晴川”写物是人非之感。 D.“浮云”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白云千载空悠悠: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白云”指白云悠悠,仙去楼空,岁月不再,物是人非,世事茫茫。 故选A。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___居士。 【答案】东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3.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诗词内容要点、鉴赏古代诗歌作品语言的能力。A项对“潋滟”的理解错误,潋滟:形容水波流动,并非“波涛汹涌”;“雨后水量充沛”理解错误,应是:

中考古诗词鉴赏精选15篇

中考古诗词鉴赏 中考古诗词鉴赏精选1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考古诗词鉴赏1 中考诗词赏析复习十四、过零丁洋 中考诗词赏析复习十四、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干戈寥落四周星。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作者及背景:此诗是南宋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1.中心:《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作者沉痛地述说了国家的危难,个人的遭遇,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2.首联写了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颈联中的"惶恐""零丁"一是指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抒发了作者爱国热情。 3、小结: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的尾联“正气凛然,掷地有声,成为几百年来鼓舞和激励后人反抗压迫、反抗掠夺斗争的名言”。它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土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 ●全文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中考古诗词鉴赏2 一、典型考题 (1)写出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典故。 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采用的是诗歌中哪种表现手法?; 再如,“闲来垂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其一)》)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用典(运用典故)(1分)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1分) (2)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当时的情况,表达了作者的心情,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春望》)”; (战火连续不断)与家人消息隔绝已久(1分,意对即可)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1分,写到与加点字意思相近的词语即可)“颔联中的既言事,又写景的两个短语是(《使至塞上》)”。 出汉塞入胡天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篇含答案

第1篇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答案: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意思 对即可。 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 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意思对即可。

第2篇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边塞秋景异 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答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即可)

第3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 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 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了却:完成。可怜:可叹。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 (一)《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里,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2、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任选一个角度)。 本联写莺燕,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分别用“争”和“啄”生动地写出了莺争向暖树上去唱歌;新燕衔泥筑巢的情景,给人们生机勃勃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本联写花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以生命力。马在前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 3、请谈谈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春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其妙处。答:这两句诗抓住了早春的特点,用词生动准确:“渐欲”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次第开放,渐渐使人哈哈眼花缭乱的情景,“才能”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刚刚萌发的情态。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

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5、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外,用字也十分生动准确。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字用得非常好,是因为它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竞相飞到向阳的枝头上欢歌的情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7、“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行不行? 答:不行,因为这首诗写的是初春景象,此时莺还没有完全出来活动,所以不能用处处。 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此词语可看出来? 答: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流连忘返。从“最爱”和“行不足”中可以看出。 (二)《次北固上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内容】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旅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①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②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③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三)《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古诗词鉴赏20篇中考语文科备考

古诗词鉴赏20篇中考语文科备考 将语文丰富的内涵与思考内容经常简化为字音、字形和文学文化常识、背诵的课文这几项内容。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古诗词鉴赏20篇中考语文科备考,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古诗词鉴赏20篇中考语文科备考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诗人 主题:这是一首干谒诗,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象,表达了希望得到引荐,出仕为官的愿望。前四句写了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后四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积极出仕的政治抱负。 2、望岳杜甫唐诗人 主题:描写了泰山巍峨壮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前六句描写了泰山雄壮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宋文学家书画家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 主题: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美好奇妙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前两句分别写晴天的水和雨天的山,描写西湖美丽的风姿。后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赞颂西湖的美。 4、黄鹤楼崔颢唐诗人 主题:通过诗人登楼望远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寂寞、忧愁、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前四句描写了黄鹤楼的远景,抒发了诗人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后四句描写美丽、朦胧的江景,抒发了诗人满怀愁绪的思乡之情。 5、山居秋暝王维唐诗人 主题:描写了秋天山林雨后美好、清幽、恬静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恬静、淡泊、高洁的人生志趣和渴望隐居的愿望。 6、送友人李白唐诗人青莲居士 主题:通过写友人分手时的离情别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真挚的惜别之情。 7、登高杜甫唐诗人

主题:描写了深秋时节肃杀、空寂、凄凉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愁苦悲凉、忧国忧民、感慨时运艰难的思想感情。前四句描写深秋之景,烘托了诗人愁苦、悲凉的心情。后四句抒情,表现了诗人漂泊异乡、多病无亲、穷困潦倒、时世艰难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孤独悲凉、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8、卖炭翁白居易唐诗人 主题:这是一首讽喻诗,叙述了卖炭翁辛勤劳动所得被宫使无情掠夺的经过,揭示了封建社会“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文学家哲学家 主题:前四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后四句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10、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诗人 主题:描写了清晨古寺静穆幽深、美好脱俗的景致,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追求清静隐逸的思想。 11、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文学家书画家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 主题:描写了太守打猎时热烈、壮观的场面,表现了词人渴望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 12、如梦令李清照宋词人易安居士 主题: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词人爱春、惜花的思想感情。 13、一剪梅李清照宋词人易安居士 主题:抒发了词人对丈夫真挚、深切的思念之情。 14、诉衷情陆游宋诗人放翁 主题:描写了词人慷慨从军和离职闲居两个场景,抒发了词人命运多舛、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宋词人 主题:通过现实与梦境的鲜明对比,抒发了词人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1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人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鉴赏

篇一:爱国忧民(11首) 1.《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 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 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春望》中考题集锦 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8、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9、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10、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1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 1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3.《己亥杂诗》中考题集锦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景(物)抒情(间接抒情)(1分),诗人抒发了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或: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思想感情(1分)。

中考语文34首古诗词赏析汇总

中考语文34首古诗词赏析汇总 1、《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⑴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⑵《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⑷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登山观海所见。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一个“何”字,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惊讶、赞美的感情。脚下山岛耸立海心,又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是作衬托用。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点染得生机勃发。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静动相配,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第三层(9-10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开阔、宏大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⑸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⑹“诗言志”《观沧海》是借景抒情,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2、《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⑴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王湾,唐代诗人。

初中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

初中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⑴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似在大海里升起。灿烂的银河,好似出自大海里。〔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⑵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⑴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家信已传到达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⑵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随意分散着,自然清新,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⑵赏析: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珍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渐和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草繁茂的景象。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③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4.《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诗词鉴赏(15篇)

★诗词鉴赏 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答案:1、D 2、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3.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某某边。 1、这首诗写的意境深远,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 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2、“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3、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

中考单项训练古诗词赏析 一、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 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 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

七、送友游吴越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八.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 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九、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 看得几清明。 【注解】雪:指梨花。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一)邯郸冬至夜思家(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白居易(唐)王维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