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的教学设计宜简不宜繁

一堂好课的教学设计宜简不宜繁
一堂好课的教学设计宜简不宜繁

一堂好课的教学设计宜简不宜繁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好课标准

厦门市第三中学薛明石羡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呢?一堂历史好课最重要的评价标准:1、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参与并获积极体验;2、历史资料的有效运用,学科能力的提升;3、会考、高

考的目标得到落实。一堂好课的教学设计宜简不宜繁,一堂好课更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

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好课标准历史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已走进我们的视线,步入课堂的实质性实践。几年来的改革实验,作为一名工作了十年、经历了由传统教学到改革大潮的教师,笔者对好课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对课改的认识由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展现了新的舞台,新的天地,变革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推动我校的历史教学改革。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及本校历史教研组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一堂好课的教学设计的切身体会。

一、一堂好课标准要学生说好才好

什么是一堂好的历史课?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来说,首先看是否完成教学目标,这本来无可非议,但是,当这目标完全由教参或上级规定,是一些机械的“知识点”、“考点”时,就常常会出现令人尴尬的情形,即往往是专家们说好的课,学生却不认可。其实,原因很简单,评课时忽视了授课主体的作用。课上得好坏,应先由学生评价,因为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我们评课的指导思想应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终身发展来考量,而不是以知识点为本,那么,学生认可怎样的课呢?

笔者曾就此向学生做问卷调查,总结如下:

首先,一堂好的历史课给人的感觉应充满个性化色彩。

现在的中学生接触的生活面广,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充满了创造的欲望。对于循规蹈矩,整齐划一的课堂模式不感兴趣,我们总是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性的人才,那么,学生的榜样在那里?教师每天的授课其实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能使学生受到文化熏陶、领悟文化内涵。

其次,评价一堂课的好坏,还要向学生了解这堂课前面的课是怎么上的,向授课教师了解后面的课要怎么上。

因为历史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网络工程,知识是网络,人的发展也是网络,教学效果要“算总帐”,一堂课只是一个“点”,这个点在整个教学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恰到好处,且达到预期目的,才算好课,若这一堂课只是教师为评课而精心排演的一出戏,那么,即使再精彩,也不能算好。正如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中提到的要上“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有相互的

讨论、思维的碰撞,当然这样的课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有待于师生共同反思,共同完善,也促使了课堂的延伸,促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欲望。

再次,能让自己积极参与,课堂生动活泼的课历来为学生喜欢,这也应该是一个评价要素。

特级教师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一书中提到:提供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课就是好课。讲授学习与接受学习虽然不能完全摒弃,但这只应占课堂教学的极少一部分,因为知识的学习与个人的情感从来都是一体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获取,这样获取的知识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长久的记忆并在需要时被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有时,看似很精彩的课,其实不过是教师才学的展示;看似很深沉的课,其实是教师读书心得的复述,学生并无多少实际收获。实现课堂学生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有两个:一是个体表现,二是成功体验。一堂好课,应该有意识地多安排部分学生个体表现的机会,尽量多地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所以,一堂好课上,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应有一个个精心创设出的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情景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等学习过程中,学生永远是自主的学习者。

第四,在课程实施中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又要兼顾考试、升学。

否定考试、不要考试是不现实的。学生、家长对教学质量的关心,他们的升学愿望可以理解、应该理解。我们曾经发现,在一些研究课上,学生积极性很高,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很令人鼓舞。但是,过后的作业、测验表明,学生的有关知识掌握的并不如人意,有些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预计目标。一堂好课应该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比如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等,这些都要在教学中体现并显示效果,课要上的真实而扎实,真正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所以,一堂好课还要看会考、高考的目标能否得到落实,能否把新课程教学跟应考准备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我认为对一堂课的评价标准不应定得过细过死,也不应用过多的细则加以限制,应全面的、整体的来看,应把学生的反应当作评价的重要砝码,这样才能给教师以相对广阔的个性展示空间,出现更多让专家和学生都说好的历史课。笔者认为一堂历史好课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1 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参与并获积极体验

2 历史资料的有效运用,学科能力的提升

3.会考、高考的目标得到落实

二、教学设计宜简不宜繁

新课程呼唤有效的课堂教学,这种有效性不仅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而且体现在教学效率上,要在单位时间内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即“取得了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如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做到目标简明、内容简约、方法简便。

(一)目标简明,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最远的终点。

教学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具体化,是引领学生发展的起点、基准点,它对课堂教学

起着统帅和整合的作用。当前很多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都存在诸多问题:(1)或照抄教参,或凭感觉随意而定,教学目标成了装点教案门面的摆设。(2)教学目标内容过于笼统、模糊,脱离学生实际,对学生缺乏明确的指导。(3)过于注重共同目标,忽略个性化目标;过于注重预设的确定性目标,忽略创造性的生成性的不确定性目标。(4)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充斥着“让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等体现教师行为主体的词语。这表面教学目标设计的主体只有老师,没有学生,容易造成学生主题地位的缺失。

有效的课堂教学,在目标的设计上应该简明、清晰、具体,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态,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做到课堂达成目标与课后发展目标结合、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相结合,确定性目标与不确定性目标结合。教师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教学目标不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描述,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能够达到的基本目标的描述。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应该用“感受”、“体验”、“学习”、“认识”等体现学生行为主体的动词。如人民版教材必修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

【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始皇帝”的来例;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的主要表现和作用);认识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模拟秦朝中央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探究历史事件发生以后对当时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所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代赞颂秦始皇的诗歌和秦朝“兵马俑”等历史图片,感受秦朝初步实现统一的宏大气象;通过秦朝始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难点:秦代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和影响。

(二)内容简约,以最主要的问题拉动最丰富的学习信息。

教学内容既包括教材的文本内容,也包括老师对教材的加工内容。其中,教师对教材的加工应当建立在正确理解教学目标和准确把握学生状态的基础上,而不是随意地、盲目地增、删教学内容。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寻找很多材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结果由于信息量过大,课堂教学的重点被淡化,学生思考的时间几乎被剥夺殆尽。还有一些教师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借口,大量删减教学内容。这些做法都在无形中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设计好教学的逻辑线索,通过反复地由少到多、由多到少谋划、提炼的过程,力求使课堂教学既做到内容丰富、充实又做到思路简洁、扼要、主次分明,既符合整体逻辑又给学生留有适当的空间。笔者提倡用精、少、活的“主问题”呈现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

拉动丰富的学习信息,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探究的内核。“主问题”是教材内容的关键点,也是最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中心问题。它具有以下3个显著特点:(1)在文本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整体感悟、探究的牵引力。(2)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3)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主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在多角度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提炼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它能使整堂课的教学形成一条在内容上贯串全文、在教学上贯串始终、各个环节有机联系的动态发展的主线,这样就可消除零碎散乱、没有主线和主旨的低效教学的弊端。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确立主题:列举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每一专题或每一课确立一个主题或提出一问答题,围绕这个问答题,把本单元的知识理清,并就此过程中建构历史的思维模式,提高思维能力。抓住主干线索;把握阶段特征;理解重要概念,宏观与微观结合,力求为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等求索到更准确的定位。学生应做到熟读课本,达到能够复述;完成相应的配套练习,掌握相关知识,并形成能力。

(三)方法简便,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

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全面和急于求成,一些教师为了营造一个精彩的课堂,把十八般武艺样样搬上,精彩的音像资料,热闹的合作探究,逼真的师生表演……但在热闹非凡的背后,我们发现很多做法纯粹属于画蛇添足。

笔者以为,无论是自主式、合作式,还是探究式,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因材(教学内容与学生)施教。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尽量简化头绪,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从而提升师生对话的质量,以最轻松的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如果过于强调教学方法的复杂多样,就容易舍本逐末,在关注形式时忽略了内容。例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可从课文中的史料《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及几张外交图片进入来理解新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外交成就。

高中历史课改工作刚刚起步,好课评价标准探讨,教学设计探索还在进行,目前只能说取得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教训、困惑,尤其是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在教学中仍有“穿新鞋走老路”的表现,同时面对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状况,如何让所有学生都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和教师在新课程中教学相长?这还需要继续探索,进行反思性教学,不断总结;应加强备课组、教研组的交流合作,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田”精耕细耘,收获更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高继勇.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好课标准初探[J].《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05(2):8-10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5-118

[3]马学鹏.课程改革方向与教师角色意[J].历史教学问题.2005(2):82-84

[4]章长玉.把课堂交给学生——人教版高中必修2《专题四》课堂教学例探历史活动探究课[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8):102-103

[5]李闽东.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项原则[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1):126-127

[6]关娴娴.新课程体系下历史教师教学行为的思考[J].历史教学问题.2007(4):107-108

[7]傅丽双.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方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8):22-23

[8]陈燕.试论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的“主体”与“主导”作用——从指导“闽清民俗探究”课题写作谈起[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8):59—60

[9]陈伟国.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设计策略.历史教学.2005(11) .49-53

初三英语写作公开课课教案.doc

初三英语写作公开课课教学设计 双沙中学李育新 2011.6.2 课型:专题复习课 教学内容:初三英语书面表达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书面表达语篇结构的组织技巧。 2.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连接词、过渡词和过渡句,提高文章的连贯性。 3.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构思、罗列提纲的能力。 4.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评改学生习作。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连接词、过渡词和过渡句,提高文章的连贯性。 2. 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构思、罗列提纲及扩展成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连接词、过渡词和过渡句,提高文章的连贯性。 2. 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构思、罗列提纲及扩展成文的能力讨论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辅助手段:电脑(或实物投影仪) 学情分析: 1. 书面表达是写的一种途径,是英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对于英语写作的要求,实际上是“有指导的写作”(Guided Writing)。它通过提供情景(文字、图画、表格),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语言来描述事物或事件并表达一定的思想,以此达成和检验对所学英语语言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客观地说,书面表达一直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应试的一个难点。 从中考英语试卷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英语写作是得分最为薄弱的一个题项。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写作练习的时间少,二是教师平时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知识的指导。(比如,如何用词、句、组段、谋篇等)。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从最初不会写盲目写到不愿写。惧怕写,直至最后拒绝写的恶性循环。 2. 学生分析我校学生生源较差,学生英语学习两级分化严重,因此尽管经过3年的学习与训练,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得分在6-7分之间甚至更低。书面表达中式英语较多,连贯性较差。很多学生对书面表达中快速构思和罗列提纲能力较差。本堂课希望通过指导、帮助提高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连接词、过渡词和过渡句,提高文章的连贯性,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构思、罗列提纲能力。 二、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节课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基础知识精讲】 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用此法可解出形如a x 2=(a ≥0),b )a x (2=-(b ≥0)类的一元二次方程.a x 2=,则a x ±=;b )a x (2=-,b a x ±=-,b a x +=.对有些一元二次方程,本身不是上述两种形式,但可以化为a x 2=或 b )a x (2=-的形式,也可以用此法解. (2)因式分解法: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零,而另一边易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时,就可用此法来解.要清楚使乘积ab =0的条件是a =0或b =0,使方程x(x -3)=0的条件是x =0或x -3=0.x 的两个值都可以使方程成立,所以方程x(x -3)=0有两个根,而不是一个根. (3)配方法:任何一个形如bx x 2 +的二次式,都可以通过加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的方法配成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把方程归结为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的方程.如解07x 6x 2 =++时,可 把方程化为7x 6x 2-=+, 2 22 26726x 6x ??? ??+-=??? ??++,即2)3x (2=+,从而得解. 注意:(1)“方程两边各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平方”的前提是方程的二次项系数是1. (2)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用此法,掌握这种配方法是重点. (3)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0c bx ax 2 =++(a ≠0)的根是由方程的系数a 、b 、c 确定的.在 0ac 4b 2≥-的前提下,a 2ac 4b b x 2-±-=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即0c bx ax 2 =++(a ≠0)的形式; ②正确地确定方程各项的系数a 、b 、c 的值(要注意它们的符号); ③计算0ac 4b 2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就不必解了(因负数开平方无意义); ④将a 、b 、c 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两个根. 说明:象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只是适宜于特殊形式的方程,而公式法则是最普遍,最适用的方法.解题时要根据方程的特征灵活选用方法. 2.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三种情况:①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没有实 数根.而根的情况,由ac 4b 2-的值来确定.因此ac 4b 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c bx ax 2 =++的 根的判别式.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方程没有实数根.

入门英语公开课教案

入门英语公开课教案 【篇一:英语公开课教案】 剑桥英语公开课教案 教学课题:剑桥儿童英语启蒙unit 1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字母a,b,c,的读法及写法,以及了解对应的 单词;熟练 掌握见面问好及分手时的礼貌问候语。 教学内容: 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早上好,同学们! 首先欢迎同学们 来上今天的公开课。在这里呢,请允许我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叫雷梦园,不过呢,我们现在是英语课堂上,所以我们都要用英 文名,我的英文名就叫mary,大家以后可以直接叫我mary!现在 大家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对,这些漂亮的贴纸就是给表现好,遵 守纪律的同学的奖励,等你们集齐了一定的数量就能兑换到精美的 文具,看看到最后大家谁换到的文具最多,谁就是表现最好的冠军!好,接下来,我要考一考大家了,谁会唱《字母歌》?好,很多同 学都会啊,那我们一起来唱一遍。“a b c d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 字母“a”,a长得像一个金字塔,在黑板上写出a的笔画顺序,小朋 友们和老师一起用手写两遍“a”,在黑板上画一个蚂蚁的简笔画,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老师说这个蚂蚁的英文名叫“ant”,叫同学们一起做 字母操,一边念一边手写两遍“a”,两只手放在头上做蚂蚁的动作念道:“蚂蚁 ant 蚂蚁ant” 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叫大小声的游戏,我说大声,你们要说小声,我 说小声,你们要说大声。mary现在把大家分成红队和蓝队两个组, 看看那个组的反应更加迅速,表现更加好的组将获得一颗星星。让 我们看看哪个组能够获胜。(游戏后)嗯,大家的反应都很快! 我们学完了字母呢,接下来,mary要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一天,大家最讨厌的灰太狼先生假扮成羊,混入了羊群,他假装友善地和 喜羊羊美羊羊打招呼,他说:“hello!”,但是非常聪明的喜羊羊, 发现了灰太狼的尾巴和尖牙,于是他们说了句“bye bye”就马上逃走了。 在这个故事里,灰太狼也变洋气了,他也会说英文了。那么大家告 诉我,刚才灰太狼打招呼的时候说了句什么话呀?他说了句“hello!”

对一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对一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1. 话题:本阅读课是围绕整个单元的中心话题“Great women”而展开的。 2. 内容:阅读材料是一篇记叙文,描述的是作者Helen Thayer在她60岁生日之际独闯南极的冒险经历。文中描写了她在旅途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克服困难,排除险情和渡过难关的情景,表现了她危难时刻冷静、顽强和乐观的态度。 3. 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篇章的组织脉络;引导学生学会概括主体的阅读技巧和根据主体理解文章细节的能力。 谈论“伟大的女性”,并运用课文中的词汇描述人物。 扫清课文中新词汇的障碍,并注意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 二、教学实践 step 1. Warming up 1.教学设计 1) 设计思路:以讨论日常生活的话题入手,上课开始就使课堂充满轻松和愉悦的气氛。以I had a dream last night that I visited a special place called …Antarctica? which is always covered with snow. 直接引入,使导入部分具有“切入口小,切入主题快”的效果。 2) More information about Antarctica: its location, the

animals living there, and its beautiful scenery.设计思路: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来设计关于Antarctica的问题。旨在学生之间设置“信息差”,有利于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培养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Discussion: Why do polar bears never eat penguins?设计思路:有趣的话题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2.部分教学过程 T: Well done! But now I have a question. As you know, penguins are very lovely. However, I know another animal called polar bear also lives in the snow. So what should we do to prevent polar bears from eating our lovely penguins: S: It?s impossible. Polar bears live in the North Pole while penguins live in South Pole. T: Oh? Really? Thank you! Now I?ll not worry about my lovely penguins. 3.教学后记 针对上述教学活动,我得出三点体会: 1)本活动在设计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能使阅读前的三个“Warming up activities”真正发挥热身的作用。这就为顺利开展之后的多个活动打下了基础。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方案及案例分析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彩 虹 普洱市景东县安定镇中学教师:王 U nit7第一课时 七年级上册 一设计思路 营本节课的词汇主要是服饰类的,课型属 于听说课。所以在课前先 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唱一首英语歌曲,让学生尽快地融入进课堂, 期间还有pairwork,groupwork,把学生分成两人小组或四人小组, 互相对话。这样的活动要进行两次,可以提供给学生充 分的时间进行交流。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前一单元初步学习完有关食物的英语知识之后,本单元进一步地学习有关服饰的知识。而本课时是 着 绕 第一课时,所传授的知识点应该浅显易懂,不应该太难。本课时围 为词汇教学,在 几个关于服饰的词汇和两个询问价钱的句型展开。首先 学习词汇之后,句型的教授也应该把握重点,本课时的主要句型是How muchis??It’s?dollars.Howmuchare??Theyare? dollars.词汇的重点是要区分单复数,还有dollar的用法。 三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Newwords:T-shirt,sweater,bag,hat,skirt,socks,shorts,pants,shoes. (2)Questionsandanswers:Howmuchis/are??It’s/They

are?dollars.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 语的能力。 。 乐 (2)体会合作学习所带来的快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 (1)学会重点词汇的发音,单复数形式的掌 握 回答。 (2)学会询问价钱的英语句型及其 难点: (1)表示大小,颜色的形容词同时出现在名词前时,该如何摆 。 放 。 (2)听力2a前,如何充分铺垫,以便于学生跟上录音速度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1)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2)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六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初一的学生对有关服装的知识有些了解所以接受起来应该不难。但是词汇的发音以及概念,却需要老师的及时 续时间 持 指导。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记 忆 的

一、以自己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或教案为例,分析或反思自己

一、以自己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或教案为例,分析或反思自己在这节课上各教学技能运用得如何? 教学设计:创新思维训练(活动篇) 一、教学理念: 人是社会人,要想获得生存和成功发展的机会,就必须学会与各种人打交道,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人际环境。作为一名中学生,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人际关系的困惑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构成很大的冲击。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事关重大。 本活动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不可能”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智慧。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和同学们合作、学会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活动课中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训练创造力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难题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 (一)、导入:创新之魅力篇。 1.让学生观看一系列广告,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魅力。 2.提问题:“看了上面的广告,请同学们说说看创新到底是什么?”引出创新的简单含义:“创新就意味着突破、飞跃和前进。” 过渡:请同学们说说看我国的科技创新有哪些?(引到我国最早的伟大创新——四大发明,激起学生了解我国现在创新水平的情况,进入下一环节。) (二)、创新思维能力是人类一种潜在心理能力。 1、创新思维的涵义 创新思维: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思考]:案例中,我们能否发现创新思维的一些特征吗? 2、创新思维特征 A 敏捷性:指思维的反应能力,敏捷就是思维活动迅速灵敏、连贯有续,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B 灵活性:指思路开阔,灵活就是能够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能够多角度多方位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 C 独特性:就是求异和求新,打破传统的常规思维束缚,找出别具一格、标新立异的新思想、新观念 小结:创新能力是一种潜在心理能力,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激发出来 (三)、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1、思维敏捷性训练 活动一、请写出所能想到的带有“土”字结构的字,越多越好。 活动二、请在十字上最多加三笔构成新的字。 2、思维灵活性训练——找出“麻绳的用途” 活动一、麻绳的用途。 活动二、砖头的用途。 要求:小组讨论,小组长记录,然后统一写在白板上(或者读出来) 小结:实际上麻绳的用途接近无穷:

三年级第一节英语课教案

三年级第一节英语课教案 教学内容: 1.师生介绍,帮助学生记住对自己的称呼:Miss… 2.初次认识本册书中的朋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整本书的结构,话题。 3.学会简单的问候语:hi,hello….,为下节课的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4.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候 Good morning,class, I’m Miss Yin. 板书:Miss … 教会学生说Miss … (由于学生初次说英语,一定就觉得好笑,或是觉得不好意思张口,鼓励学生大胆张口,只要张嘴的同学就一定给与表扬,声音越响亮,越要表扬。声音适中) 2.有同学愿意用英语和Miss …打个招呼吗?(引导说hi …hello…)指名说。 教师同样给与问候:Hi,… Hello… 表扬学生说英语响亮,举手发言积极,鼓励他们。 3. Play a game: Miss … Says : 可以制作三幅幻灯片:举手,起立,坐下 然后老师配合手势和动作示范:Stand up hands up Sit down

目的在培养学生们上英语课的一些常用的课堂用语的意思理解。 二学生谈谈对英语现有的认识 a其实英语无处不在,你们对英语还有什么认识吗? b学生之间交流。 c指名说说看。 老师事先做一些英语有关的幻灯片如:肯德基,指示路标,汽车的商标等等。 d教师总结:我们每天都可以看见英语,听见英语,书包上、衣服上、路标上、动画片里,广告里……英语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大家把英语学好了,以后大家得生活更精彩更方便。 3.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英语? 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Listen more Act more Speak more 上课时,要仔细看老师,看老师说单词时的口型,耳朵要仔细倾听,听老师的发音,积极举手,嘴巴要大胆张,大胆开口说,(教师板书:认真看、仔细听、积极模仿、大胆说。)做到这四点英语一定能学好。三带学生看英语书 (一)认识书中的朋友。 看封面,这六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将在这册书中一直陪伴我们,想认识他们吗?翻开书本characters 你们看到哪些人?说说看吧?(先引导学生分类说,老师再正确示范)

英语公开课教案

英语公开课教案 www.5y kj.co m ◆ 尚志一中袁英 授课者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公开课范围 袁英 尚志一中初二(5)班 XX.11.30 尚志一中 课 题 国外礼仪介绍(一)圣诞庆祝活动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介绍西方国家圣诞节的种种庆祝活动,联系中国春节展开讨论,从而达到开阔眼界,操练口语的目的。 教学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 具 录音机、图片、自制投影片、圣诞小礼物 教学步骤: Step1 Freetalk Talkabouttheweather,theconversationmaybeginlikethis: A:whatalovelyday,isn'tit? B:yes.Buttheradiosaysit'llgetcloudysoon. A:well,Ireallydon'tlikecloudymeather,whataboutyou? B:Notatall. A:…… Step2 Presentation

Askoneofthestudentsthefollowingquestion: ⑴whatdayisittoday? ⑵whichmonthisit? ⑶whichisthelastmonthoftheyear? ⑷Doyouknowwhichisthemostpopularfestivalinthismonthin mostwesterncountries? Step3 BriefIntroduction TellthestudentssomethingaboutchristmasDay. christmasDay,whichcomesonDecember25th,isusuallysaid tobethebirthdayofjeanschrist.Alotofchildrenlikethis festival,becauseFatherchristmaswillcomeonchristmasE ve.Heisakind-heartedman,andoftendressupinaredcoat.H elandsontopofthehouseandclimbsdownthechimneyintothe house,https://www.360docs.net/doc/642886852.html,uallyheputth esegoodthingsinastocking,soeverychildputstheirstock ingontheendofthebedbeforetheygotosleeponchristmasEv e. Step4 LookandSay

上好一堂好课因素浅析

上好一堂好课因素浅析 时间:10-31 地点:办公室人员:全体教师主持人:胡峰 上好一堂课有哪些因素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教师要对每节课都充满激情,这是上好一节课的首要前提。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情绪高昂,那么学生也会因感染而对学习充满兴趣。必定会营造一种合谐,融洽,轻松的氛围,利于增加学生 对新知的渴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因素。 我们的学生不是接收知识的容器,他们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个体。他们能够分辨出哪些是他们喜欢或不喜欢的讲话方式,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要有艺术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和老师的亲和力。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感受新知,与之产生共鸣。 三、教师要对教材深入研究,全面把握。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决定因素。 教材具有系统性,典型性,现实性与创新性。虽然每一个内容不会交待得很具体明了,但它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所以,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对新知有所理解,能够掌握,那么教师要先把教材吃透,深入挖掘其精髓。才能给学生方向上的指引,利于学生更准确,更有效地接受新知,探索新知。 四、教学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这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因素。 教学设计要在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进行,每一节课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不都是零认知水平,在学生的生活中,有的人可能已经对要学的新知曾经接触过,感知过,只是没有系统地放到课本中来学。所以,设计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性,合理,科学地教学环节会让所有的学生对新知的接受水到渠成,不必走太多的弯路。 五、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有效性,这是上好一节课的直接体现。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自主学习当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教师积极引导,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关注并正确处理课堂中的生成现象,是上好一节课的闪光之处。 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客观的固定因素是基础,但课堂中的生成也极其重要,所以,上好一节课也应该关注生成的问题,运用最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高中英语阅读课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高中英语阅读课 此教案独家特色简介: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该教案在赛课中获得了一等奖,同时该阅读课获得了一等奖,经过实战演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阅读表格等教学方法得到评委一致称赞 二,该教案内容翔实,制作创意十足。 A,用表格的形式来制作教案,一目了然,简洁明了 B,加入了对应内容的截图,让教案不再是死气沉沉,冗长无聊,而是生动活泼,十分有趣,有新意! 三,拥有配套的高质量的说课稿,课件,阅读原文,让你把优秀阅读课信手拈来!说课稿题目:高中英语阅读课公开课说课稿一等奖 课件题目:高中英语阅读课公开课课件一等奖 阅读原文题目:高中英语阅读课公开课原文

(1) ’ , , (2) ' , . (3) ’ . . . ? ’s . 1. 2. 3. A a . ’ 1 (3 ) . T: , ! ? : . T: ? ? ? ?( ’ ) : .... T:? (I ) T: ? a .( I a ’s) : . T: , , I —. a ’s . I a . ' .

2. (8 ) 1. A ( ,3 ) T: ’s I . . 1. . 2. a . 3 (22 ) 1. ( , 15 ) T: ? . T: . . , ’s . a . , I ’ . . ( ) Q1: , a ? Q2: 1988? Q3: ? Q4: ? Q5: ? 1. . 2. “” ’ .

2. ( ,7 ) T: ’s .

4 (12 ) 1. ( , 5 ) 2. ( , 7 ) T: ? , ? 1. . 2. ' .

: T: . ’s , , . ? . . (120 ).

小学英语一节对话课的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一节对话课的教学设计 【课题】unit six at the zoo 【教学重点】在情景中使用small, big, long, short, tall。 【教学难点】have 和has 的对比和使用,让学生在练习中得以掌握。 【教具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2 教师准备let’s talk / a 部分的教学课件。 3 教师准备第一册unit 4 b let’s chant 的磁带。 4 教师准备所学动物类单词卡片(或玩具)和图片。 5 学生准备相关的动物玩具及面具。(每人至少一个) 【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日常口语练习。 (2)教师播放第一册unit 4 b let’s chant 的录音带。将cat, pig, monkey, mouse 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学生边指图边跟录音复习歌谣,还能够做出相对应的动作。通过此歌谣能够复习look at …的句型,以及big, fat, funny 等单词。 2 表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为学生播放本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课件,复习单词big, long, short, small, tall。(2)了解so 的用法。 学生读完unit 4 b let’s chant 的歌谣后,教师从黑板上取下pig 的图片,对学生说:look at the pig. it’s so big. 强调so 的语调,并加以“大”的手势。接着,教师拿下mouse 的图片,对学生说:look at the mouse. it’s small. it’s so …示意学生说出:it’s so small. 同样,教师做出“小”的手势。让学生体会so 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强调某种水准”。 (3)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或实物对比的方法,再次认读并复习表示大小、长短的单词big, long, short, small, tall。 (4)教师播放let’s talk / a 部分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话含义。 (5)根据学生对课件的记忆以及平日生活中的观察,让学生说说大象的眼睛、鼻子以及整体的样子。 s:the elephant has a long nose. it has big ears. it has a short tail. it is (so)big. 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句子用and连接在一起,并带读:look at the elephant, it’s so big. it has a long nose and a short tail. it has small eyes and big ears. (6)再次观看let’s talk / a 部分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跟读对话中的句子,模仿发音,要求自然生动。 3 趣味操练(practice) (1)将课件中的声音关闭,为其中的人物配音。 (2)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玩具。先将学生手中的各个玩具单词说一说,然后教师做示范:请一名学生上讲台前,教师指着学生手中的玩具说:a monkey. look at the monkey. it has small ears. it has big eyes and long tail. (etc.)之后,请几个水平较强的学生说说手中动物玩具的样子。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练习简单形容自己、他人或小动物的情况。在此处,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形容自己时说:i have big eyes and small mouth. i have …. 形容他人时说:he/she has long hair.

《难忘的一节课》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节课》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把难忘的一节课写具体、写生动。 2、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作文课的联系,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作文课的趣味性。 3、以课实例引路,帮助学生抓住作文重点,进行作文方法的引导。教学重、难点:进行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抓住作文重点进行作文引导。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提醒注意事项 二、游戏过程 1、过渡:我们今天的游戏是一些有关语文知识的游戏,也可以说是一次小竞赛。所以老师把你们分成了四组,让你们四组之间展开竞赛,你们同意吗? 2、出示课件,介绍游戏规则 3、进行第一个小游戏——“词语接龙” (1)出示课件,简介游戏说明和竞赛规则。 (2)学生上黑板进行比赛

(3)老师请四个同学当裁判,统计各组分数 4、进行第二个小游戏——“巧舌如簧” (1)师:“巧舌如簧”说白了就是读“绕口令”,看看谁的舌头最灵巧,最听使唤。 (2)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3)选派选手,抽取题号 (4)进行读绕口令的比赛,老师随机评价并打分 (5)统计分数 5、进行第三个游戏——“交头接耳” (1)师:“交头接耳”顾名思义就是头对着头,嘴巴对着耳朵,干什么呢,我们来传话呢! (2)出示游戏规则(课件出示) (3)分发纸条,请第一个学生记熟后收回。 (4)开始传话 (5)请学生说出听到的话,裁判随机评分。 6、进行第四个游戏——“心有灵犀”。 (1)简介游戏规则 (2)推选解说员 (3)进行比赛 (4)统计分数 7、游戏结束,请班长宣布比赛结果,师总结。 三、习作指导

上好一堂课22个关键要素

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舞台,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学生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一堂好课,能够在贯彻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功能——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人的发展、生命的完善,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意义、体验生命的情感、感受生命的律动、创造生命的价值和辉煌。既然课堂如此重要,我们就要走近课堂、透视课堂、分析课堂。 课堂的基本要素:纵向看,有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的核心要素是课堂教学设计;课中涉及到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课堂教学类型、课堂教学策略等诸多要素;课后要素主要是教学反思。横向看,课堂构成的要素包括人与物两类。人要素指教师和学生,包括他们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动机、需要以及社会责任感,构成课堂系统的整体格局;物要素包括教材、教具等教学媒体,是一种信息载体。 上好一堂课,应从分析、研究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课堂教学类型、课堂教学策略等要素入手。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专题的22个要素说起。 专题一课堂教学设计2要素

话题一教学目标——一堂课的灵魂 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教师在写教案时,在分析教学内容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什么,也就是说,必须弄清楚目标问题。那么,如何确定《矩形》教学目标呢?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 知识目标: 类比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探索并掌握矩形的 概念和它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运算;能推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 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矩形的有关性质的过程,在直观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说理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主动探究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并要求学生能熟练书写规范的推理格式。 探索并掌握矩形的性质。 应用定义、性质等知识,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并要求学生能熟练书写规范的推理格式。 情感目标:

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Dogs help children learn to read 一:教学分析 a: 教材的分析 我认为这一课比较适合学生的水平,此课属于记叙性阅读文章,狗协助孩子们更好的学会阅读这一话题能激起学生们的兴趣,但缺乏阅读方面的技巧,因此需扩展相应知识,教授阅读方面技巧,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b: 学情分析 教学的对象是农村中学初二学生(班级两级分化严重)优等生学习英语有较强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但后进生存在不自信,羞于表现等思想顾虑,但又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更多的机会来说英语,减少他们的恐惧感;有一些学习困难生由于基础薄弱,缺少丰富的语言基础,对某些任务的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采取小组奖励的办法,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鼓励小组中的优秀成员主动帮助学习困难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二:教学目标: 依据初中英语新课标对阅读课的要求,我为这一课确立三项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1. 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单词和词组,如:audience,confident, judge, therapy, pace, companion, rewaring, struggle with ,make great progress等。 2:限制性定语从句的运用 2.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即跳读、略读、速读和限时阅读等,同时注意开发学生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比较和分析等多种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使学生意识到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善待各种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养成保护动物意识。 三:教学重点: 因为是一篇阅读课,所以本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在有效时间内提高阅读效率,同时让学生在最短时间找到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事件经过、高潮与结局,抓住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struggle with ,make great progress等一些重点词组的运用以及限制性定语从句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所以在这节课中,本人运用任务型教学,通过呈现任务、准备任务和完成任务三部曲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通过结对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利用多媒体把动画、图片、声音、图表、文字材料幻灯片等组成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开阔学生视野,融入时代精神,使课堂“鲜活”起来!

一节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一节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乌市第55中学红梅 一、教学课型:阅读课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课型是阅读课,容是初三英语总复习资料阅读部分的一篇关于圣经的文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了解英语中习语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的信仰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三、学情分析: 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对根据具体语境猜测习语意思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指导他们积极主动地阅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重点词汇:in other words ,among other things ,by and by ,have a vague or loose connection to/with ,kill the fatted calf, develop a high level of competence in communication skills…… (2)重点句子:It comes from a story in the Bible, where a son returned to his family after …, …among other things, and unless you recognize when an idiom is being used,you can easily misunderstand……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这些习语能培养学生更高水平的交流技巧。 五、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略读、精读等能力。 2、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交际能力等。 六、教学过程: Step1: Lead in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following sentence and guess what the idiom means: I took my mother’s car without asking for permission. She is angry at me. I ’m in hot water now! (in trouble ) 【设计说明】以有据可依的语境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恰当的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Biblical idioms in English ” Step2: Fast reading Read the article quick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is an idiom? 2、Which language was the Bible first written in? 3、Which idiom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children? 【设计说明】简要的问题使学生对文章容有大概的了解,为下一步的careful reading 奠定基础。 Step3: Careful reading Part1: Answer questions 1 Why does the Bible have a lot of idioms? 2 What did ‘by and by’ originally mean in the Bible? 3 What does ‘by and by’ mean today? 4 How many years ago was the Bibl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5 What does “feet of clay” mean? 6 Which animals are featured in the idioms in the article?

初二英语公开课教案

初二英语公开课教案 【篇一:英语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二:初中英语公开课教案】 初中英语公开课教案 开课教师:刘莲 时间: 班级: 课题:the lost books 1、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教学目标和要求 (1)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useful expressions already used to be library librarian hobby borrow knowledge schoolyard step (2)learn “present perfect”(现在完成时) 2、teaching importance 教学重点 (1)learn “present perfect” (2)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3、teaching difficulties 教学难点 the use of “present perfect” 4、teaching procedures 教学步骤 step1、greeting (1 minute) good morning, everybody! first let me introduce myselfto all of you. my name is liu lian. you can call me lotus. i’m so happy to stand here. today we’ll talk ab out an article named “the lost books”. now let’s get down to the business and begin our class. ok? (中 文复述一遍) step2、explanation(讲解)(35 minutes) (1)write the title on the blackboard “ the lost books”ask one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 and then evaluate his or her answer. point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ost and missing.(2 minutes) (2)give 5 minutes to students to go through the first two paragraphs. write a question on the blackboard “why was my grandma worried? what happened to her?”(2 minutes)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说课稿),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简析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②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③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④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什么;⑤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遵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 二、阐述教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①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②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③所用的教具、学具。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才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拟定时应突出地说明:①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②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③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概说教学程序 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但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 拟定时应科学地阐述:①课前预习准备情况;②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

英语公开课教案颜色教程文件

英语公开课教案颜色

课题名称What colour is it? 课题 What can you do?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听、说、读、写5个表示颜色的单词: red、yellow、blue、green、purple、orange、black. 2. 学生能够运用句型简单地描述事物的颜色: A:What color is it? B:It’s .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猜谜语)导入新课,接着运用颜色卡片导入单词教学。接着以跟读、拍手……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出7个表示颜色的单词:red、yellow、blue、green、purple、orange、black.

2. 教师随意抽出颜色卡片,引导学生能够用 A:What color is it? B:It’s . 句型,并以全班、小组、个体为单位操练句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与操练,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生通过参与多样性的课堂活动和教学评价,能够不断体 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 3. 通过本单元简单的对话练习,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 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 义。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听、说、读、写7个表示颜色的单词: red、yellow、blue、green、purple、orange、black.

2. 学生能够运用句型简单地描述事物的颜色: A:What color is it? B:It’s . (二)教学难点: 1.注意red、black的发音。 red /e/ black /? / 2.注意短语 is it 的连读。 三.教具 彩色卡片 四.教学时间 40分钟 五.教学过程 Step① Greetings 师生用“Good morning! How are you?”等问候语互相问好。 Step② Presentation 是创设情景(猜谜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