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计划》(2002年1月修订)而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编号:040202B05

(五)学时数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知识点: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知识点:运动训练的概念、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内容,现在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知识点:项群训练理论概念、基本内容,各项群训练特点,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

项群体系的构成,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

知识点: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类表现准确性项群、技能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技能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技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群、体能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体能类速度性项群、体能类耐力性项群的训练特征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知识点:运动成绩的概念、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

第二节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知识点:竞技能力概念、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的建立

知识点:状态诊断的作用、建立训练目标的作用、训练状态与训练目标的构成、训练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

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

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训练控制环节及条件、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四节系统训练原则

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五节周期安排原则

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竞技状态及其形成与发展、训练周期类型

第六节适宜负荷原则

知识点:运动负荷、生物适应现象、机体的劣变现象、渐进增加负荷的形式

第七节区别对待原则

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八节直观教练原则

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九节适时恢复原则

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疲劳程度的判别,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

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知识点:训练方法概念、意义结构及特点,训练是手段概念、意义及基本结构

第二节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

知识点:模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程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第三节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知识点:分解、完整、重复、间歇、持续、变换、循环、比赛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

第四节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知识点: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的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知识点: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体能训练的意义、体能训练的要求

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

知识点:身体形态及其结构、各项群运动员的形态特征、身体形态的训练方法及基本要求

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知识点:力量素质概念、力量训练方法、力量训练手段

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

知识点:速度素质概念、速度训练方法、速度训练手段

第五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

知识点:耐力素质概念、耐力训练方法、耐力训练手段

第六节柔韧素质及其训练

知识点:柔韧素质概念、柔韧训练方法、柔韧训练主要手段

第七节灵敏素质及其训练

知识点:灵敏素质概念、衡量灵敏的标志、灵敏训练的主要手段

第七章运动员技术及其训练

第一节运动技术和运动员技术能力

知识点:运动技术概念、运动技术原理、动作要素、技术结构

第二节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

知识点:主体因素、客体因素

第三节技术训练常用方法

知识点:选择技术训练方法的要求,直观与语言、完整与分解、想象与表象、减难与加难训练法

第四节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知识点: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技术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技术内部机制与外部形态的关系、技术风格、“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技术结构及技术组合的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创新第五节运动技术评价

知识点: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基本标准、运动技术评价的指标及方法、不同项目运动技术评价的特点

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第一节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

知识点:竞技战术概念、竞技战术的构成、战术能力

第二节战术训练方法

知识点:分解与完整、减难与加难、虚拟现实、想象、程序、模拟、实战训练法

第三节战术方案的制定

知识点: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知识点:制胜规律、战术意识的培养、战术能力的培养、个人与集体战术的配合、战术组合、战术创新

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第一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知识点:运动员心理能力概念、心理训练的作用、心理训练类型、心理训练常用方法

第二节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知识点:运动智能的概念、作用、运动智能的基本训练方法和基本要求

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

第一节多年计划的必要性

知识点:竞技状态转移长期性、竞技状态转移阶段性、遗传性竞技能力与获得性竞技能力的最佳组合

第二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知识点: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年龄特征及负荷特点

第三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知识点:基础、专项提高与最佳竞技、竞技保持训练阶段的年龄、负荷、竞赛特征

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

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知识点: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

第二节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

知识点:确定训练大周期日程的步骤、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

第三节年度训练过程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

知识点:比赛系列的安排、年度训练过程负荷的动态变化

第四节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

知识点:中短期集训计划的结构、负荷特点、训练计划的表述

第十二章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

第一节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

知识点:小周期的类型,各种小周期的任务、内容、负荷特点,周期训练计划的一般格式

第二节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

知识点:训练课的不同种类及特点、训练课的结构、训练课的负荷量度

第十三章运动队伍的管理

第一节我国运动队管理工作的科学基础

知识点:运动队管理的思想基础、组织保障、法规依据、经济基础、人本原则

第二节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

知识点: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运动队管理的各种关系

第三节教练员与运动员

知识点:教练员在管理中的作用、教练员的素质、运动员在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运动员的基本素质

四、考试方法与要求

(一)考试形式:本课程的结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作业和平时成绩考核,理论考试采取闭卷方式,作业以训练计划的设计为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以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成绩计算:理论考试、作业和平时成绩分别占结业考核总分的70%、20%和10%;考核采用百分制评定成绩。

五、教材与参考教材

[1]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马特维耶夫.竞技运动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现象与活动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6 年9月修订)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为表演专业本科学生的限制性选修课。本课程从理论角度揭示了运动训练过程的特征、结构、内容,以及训练的方法与原理等。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认识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理解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掌握竞技能力的基本构成,熟悉运动训练的操作方法。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加强体育专业思想教育,为培养体育表演类的高级专门人材打基础。

(四)课程编号:050412C07

(五)学时数与学分:36学时;学分2;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章竞技运动训练导论

第一节训练理论发展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学国际、国内理论研究概况

第二节竞技运动及其训练

知识点:竞技运动及其特点、运动训练及其特点

第三节训练内容及其要素

知识点:体能训练、技能训练的内容、要素

第二章运动训练科学基础

第一节教育基础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第二节项群理论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运动心理训练概述、基本方法、竞赛期的心理训练、心理障碍克服方法

第四节运动智力及其训练

知识点:运动智力训练概述、训练基本途径、训练方法要求

第六章运动训练方法手段

第一节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概述

第二节运动训练基本方法

知识点: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高原训练法

第三节运动训练常用手段

知识点: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第七章过程设计及其监控

第一节训练过程基本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过程概述、运动训练过程分期

第二节训练周期及其分类

知识点:周期的结构与类型,大周期、中周期、小周期、训练课的结构与特点

第三节训练计划及其制定

知识点:练计划制定意义、依据、基本内容、指定程序

四、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与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

(二)成绩计算: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30%。

六、教材与参考教材

(一)课程教材

1、《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 .武汉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武汉体育学院本科专业教材,湖北省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

(二)参考资料

1、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董国珍,《运动训练学》[M].沈阳:沈阳体育学院教务处,1997。

4、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现象与活动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6 年9

月修订)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限制性选修课。本课程从理论角度揭示了运动训练过程的特征、结构、内容,以及训练的方法与原理等。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认识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理解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掌握竞技能力的基本构成,熟悉运动训练的操作方法。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加强体育专业思想教育,为培养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的高级专门人材打基础。

(四)课程编号:040205C01

(五)学时数与学分:36学时;学分2;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章竞技运动训练导论

第一节训练理论发展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学国际、国内理论研究概况

第二节竞技运动及其训练

知识点:竞技运动及其特点、运动训练及其特点

第三节训练内容及其要素

知识点:体能训练、技能训练的内容、要素

第二章运动训练科学基础

第一节教育基础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第二节项群理论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运动心理训练概述、基本方法、竞赛期的心理训练、心理障碍克服方法

第四节运动智力及其训练

知识点:运动智力训练概述、训练基本途径、训练方法要求

第六章运动训练方法手段

第一节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概述

第二节运动训练基本方法

知识点: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高原训练法

第三节运动训练常用手段

知识点: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第七章过程设计及其监控

第一节训练过程基本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过程概述、运动训练过程分期

第二节训练周期及其分类

知识点:周期的结构与类型,大周期、中周期、小周期、训练课的结构与特点

第三节训练计划及其制定

知识点:练计划制定意义、依据、基本内容、指定程序

四、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与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

(二)成绩计算: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30%。

六、教材与参考教材

(一)课程教材

1、《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 .武汉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武汉体育学院本科专业教材,湖北省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

(二)参考资料

1、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董国珍,《运动训练学》[M].沈阳:沈阳体育学院教务处,1997。

4、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现象与活动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6 年9

月修订)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为应用(运动)心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理论角度揭示了运动训练过程的特征、结构、内容,以及训练的方法与原理等。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认识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理解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掌握竞技能力的基本构成,熟悉运动训练的操作方法。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加强体育专业思想教育,为培养从事应用(运动)心理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材打基础。

(四)课程编号:071502A06

(五)学时数与学分:36学时;学分2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章竞技运动训练导论

第一节训练理论发展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学国际、国内理论研究概况

第二节竞技运动及其训练

知识点:竞技运动及其特点、运动训练及其特点

第三节训练内容及其要素

知识点:体能训练、技能训练的内容、要素

第二章运动训练科学基础

第一节教育基础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第三节运动心理及其训练

知识点:运动心理训练概述、基本方法、竞赛期的心理训练、心理障碍克服方法

第四节运动智力及其训练

知识点:运动智力训练概述、训练基本途径、训练方法要求

第六章运动训练方法手段

第一节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概述

第二节运动训练基本方法

知识点: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高原训练法

第三节运动训练常用手段

知识点: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第七章过程设计及其监控

第一节训练过程基本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过程概述、运动训练过程分期

第二节训练周期及其分类

知识点:周期的结构与类型,大周期、中周期、小周期、训练课的结构与特点

第三节训练计划及其制定

知识点:练计划制定意义、依据、基本内容、指定程序

四、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与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

(二)成绩计算: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30%。

六、教材与参考教材

(一)课程教材

1、《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 .武汉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武汉体育学院本科专业教材,湖北省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

(二)参考资料

1、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董国珍,《运动训练学》[M].沈阳:沈阳体育学院教务处,1997。

4、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现象与活动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6 年9

月修订)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掌握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加强体育专业思想教育,为培养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材打基础。

(四)课程编号:040201B03

(五)学时数与学分:54学时;学分3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章竞技运动训练导论

第一节训练理论发展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学国际、国内理论研究概况

第二节竞技运动及其训练

知识点:竞技运动及其特点、运动训练及其特点

第三节训练内容及其要素

知识点:体能训练、技能训练的内容、要素

第二章运动训练科学基础

第一节教育基础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第二节项群理论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运动心理训练概述、基本方法、竞赛期的心理训练、心理障碍克服方法

第四节运动智力及其训练

知识点:运动智力训练概述、训练基本途径、训练方法要求

第六章运动训练方法手段

第一节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概述

第二节运动训练基本方法

知识点: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高原训练法

第三节运动训练常用手段

知识点: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第七章过程设计及其监控

第一节训练过程基本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过程概述、运动训练过程分期

第二节训练周期及其分类

知识点:周期的结构与类型,大周期、中周期、小周期、训练课的结构与特点

第三节训练计划及其制定

知识点:练计划制定意义、依据、基本内容、指定程序

第八章负荷与恢复的训练

第一节运动负荷及其安排

知识点:运动负荷基本概述、基本原则、基本模式

第二节恢复训练及其方法

知识点:恢复训练基本概述、恢复过程基本规律、恢复训练基本方法

四、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与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

(二)成绩计算: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30%。

六、教材与参考教材

(一)课程教材

1、《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 .武汉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武汉体育学院本科专业教材,湖北省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

(二)参考资料

1、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董国珍,《运动训练学》[M].沈阳:沈阳体育学院教务处,1997。

4、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现象与活动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6 年9

月修订)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为休闲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掌握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加强体育专业思想教育,为培养从事休闲体育的高级专门人材打基础。

(四)课程编号:040207SA06

(五)学时数与学分:54学时;学分3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章竞技运动训练导论

第一节训练理论发展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学国际、国内理论研究概况

第二节竞技运动及其训练

知识点:竞技运动及其特点、运动训练及其特点

第三节训练内容及其要素

知识点:体能训练、技能训练的内容、要素

第二章运动训练科学基础

第一节教育基础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竞技运动战术概述、基本理论、训练方法要求

第三节运动心理及其训练

知识点:运动心理训练概述、基本方法、竞赛期的心理训练、心理障碍克服方法

第四节运动智力及其训练

知识点:运动智力训练概述、训练基本途径、训练方法要求

第六章运动训练方法手段

第一节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概述

第二节运动训练基本方法

知识点: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高原训练法

第三节运动训练常用手段

知识点: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第七章过程设计及其监控

第一节训练过程基本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过程概述、运动训练过程分期

第二节训练周期及其分类

知识点:周期的结构与类型,大周期、中周期、小周期、训练课的结构与特点

第三节训练计划及其制定

知识点:练计划制定意义、依据、基本内容、指定程序

第八章负荷与恢复的训练

第一节运动负荷及其安排

知识点:运动负荷基本概述、基本原则、基本模式

第二节恢复训练及其方法

知识点:恢复训练基本概述、恢复过程基本规律、恢复训练基本方法

四、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与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

(二)成绩计算: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30%。

六、教材与参考教材

(一)课程教材

1、《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 .武汉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武汉体育学院本科专业教材,湖北省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

(二)参考资料

1、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董国珍,《运动训练学》[M].沈阳:沈阳体育学院教务处,1997。

4、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0-3岁宝宝的大运动训练你必须知道教学提纲

0-3岁宝宝的大运动训练 你必须知道!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是宝宝大动作的发育过程,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些阶段,看着宝宝一天天成长,父母在心里是怎样的喜悦啊。不过,现在孩子会爬的越来越少了。其实,宝宝的动作行为发育是需要成人有意训练的。 宝贝工作室 婴儿大运动发育与训练 婴儿大运动发育规律1、由上至下:抬头→翻身→坐→爬→站→走2、由近至远:肩→臂→肘→腕→手指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手舞足蹈→视物伸臂→伸手抓物4、正向动作先于反向动作:先抓后放,先站后坐,先走后退 婴儿大运动训练的原则1、按照神经心理发育规律进行;2、从小儿的实际发育水平开始;3、坚持长期教育和训练;4、早教与保健相结合;5、以儿童为中心,贯彻积极参与的原则;6、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导作用;7、个别化的早教训练。婴儿大运动训练的方法 3个月婴儿:俯卧抬头45度 目的:抬头训练,锻炼颈背部肌肉,扩大婴儿的视觉范围。方法:婴儿俯卧位,使婴儿的肘关节屈曲支撑上身,训练者用玩具或语言,鼓励婴儿抬头。如抬头不到45度,训练者

可轻轻拍击婴儿下巴,或轻托下巴,或在婴儿的胸部下面垫一个小枕,促使婴儿抬头。 注意:1、婴儿俯卧的姿势要正确,手不能后伸,也不要压在胸下面。2、如果婴儿头还不能抬起,甚至婴儿的下巴还不能离开床面,应怀疑存在发育落后,需作进一步检查。 4个月婴儿:手支撑,能左右转头 目的:锻炼婴儿颈、背和上肢部位的肌肉,是爬行、翻身运动的基础动作。 方法:1、婴儿置俯卧位,训练者帮助其双手放在肩下方,手掌着地。在婴儿头的前上方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能用手支撑住身体,肘关节伸直,身体重心落在手上,头完全抬起(90度),并能向左、右方向看。2、可给些帮助(1)轻轻向上扶住婴儿两肩,(2)用双手分别扶住婴儿两手的肘关节部位,使其手臂伸直,逐渐减少帮助。(3)在婴儿胸部下面垫1个小枕或楔形板,促使婴儿用手支撑。 5个月婴儿:向前腹爬几步 目的:爬行可以锻炼四肢肌肉,移动身体、扩大活动范围,对智能发展和手脚协调动作非常有利。 方法:1、俯卧位,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向前爬行。2、婴儿俯卧位,训练者用手掌抵住婴儿的两足,玩具逗引,当婴儿向后蹬足时可使婴儿向前移行。 3、婴儿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训练者和助手各扶住婴儿一

课程代码编制办法

课程代码编制办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 课程代码编制办法 为规范课程管理,促进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与管理水平,并满足人才培养状态平台系统数据填报的需求,特制订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1.课程代码是课程身份识别码,是课程“身份证”。同一名称的课程有且只有一个独立代码,不论是在一个专业还是在多个专业开课。 2.教学大纲内容相同的课程必须使用同一名称。每门课程名称要规范(包括部分课程的中英文名称);课程名称必须反映课程核心内容。 3.当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作重大修改,原课程名称已不能准确反映课程内容时,应按新开课程重新申请备案,另行编制课程代码。 4.课程代码编制以教务处统一制定的编制办法为实施原则。 二、课程代码编制方法 课程代码由11位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构成情况如下: A B F G H I J 层次代码专业代码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流水号 1.A位数字为层次代码——卫职院层次代码,三年制高职为A,五年一贯制高职为B,二年制高职为C;卫校层次代码,一律为Z。 2.B-F位数字为专业代码—— 卫职院开设的医药卫生大类(62):护理类(6202)的护理专业代码为620201,助产专业代码为620202;药学类(6203)的药学专业代码为620301;医学技术类(6204)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代码为620401;康复治疗类(6205)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代码为620501。

卫校开设的医药卫生大类(10):护理专业代码为100100,助产专业代码为100200,农村医学专业代码为100300,康复技术专业代码为100500,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代码为100700,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代码为100800,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代码为100900,药剂专业代码为101100,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代码为101700,中药专业代码为101800,制药技术专业代码为102000。 注1:不同专业的同一门公共课程在医药卫生大类(高职为62,中职为10)下+9999为专业代码。比如五个高职专业都开设的公共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其专业代码为629999;中职各专业都开设的公共课《职业生涯规划》,其专业代码为109999。 注2:不同专业的同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在医药卫生大类(高职为62,中职为10)下+8888为专业代码。比如三年制高职护理、助产都开设的专业课《内科护理学》,其专业代码为628888;三年制高职检验技术、药学都开设的专业课《临床医学概要》,其专业代码为628888。 3.G位数字为课程类别代码——公共课为1,专业基础课为2,专业课为3。 4.H位数字为课程性质代码——必修课为1,公共选修课程为2,专业选修课程为3。 4.I-J位数字为课程流水号——按照教学计划中的开课顺序由01到99(同一学期开课的,按教学计划中排列先后进行流水排序)。 注:不同专业的同一门课程整体代码应相同,即同一门课程有且只能有一个代码。 教务处 2017年7月22日

运动训练学考试试题汇编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 判断题: 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 的最重要途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 多选题: 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 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 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 (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判断题: 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 点?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 A.教练员 B.运动员 C.裁判员 D.球迷和观众 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 B.振奋民族精神 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多选题: 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授课学时:54学时 课程学分:3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必修课程。 任务: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方法。明确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较为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以及具有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教材适用评价:本教材被国家教育部立项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并作为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适用。由北京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主编。 适用的参考资料:安朝臣:《人体运动负荷的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运动训练学对于其它实践课程,如散打、跆拳道、篮球等技能型科目的教学及其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竞技体育形成与发展,理解竞技体育特点与社会价值。掌握运动训练的任务及内容。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六、技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七、技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八、技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项群得科学意义,理解项群理论的应用,掌握各项基本特征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释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一、竞技能力释义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理解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掌握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病毒学检验

《病毒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病毒学检验(Experimental Virology)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必修课(专业课) 适用专业: 卫生检验学本科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课程学时: 63学时(理论学时27,实验学时36) 课程学分:3.5 先修课程:医学寄生虫学及检验、细菌学检验、临床医学概要等 课程简介:病毒学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实习、网络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选用教材:李洪源、王志玉主编:《病毒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6年7月。 参考书: 1. 张朝武主编:《现代卫生检验》,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李影林主编:《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 王秀茹主编:《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 贾文祥主编:《医学微生物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5. 李凡、刘星晶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8年1月。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悉病毒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知悉 常见重要致病病毒。要求学生掌握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血清学实验及分子 生物学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掌握常见重要致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检验方法和预防医学意义。为学生能独立开展各种病毒学检验打下良好基 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一)学时:0.5 (二)要求 【掌握】病毒的特性;病毒学检验的内容及其应用范围;病毒学检验的一般原则。 【熟悉】病毒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病毒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了解】病毒学和病毒学检验的发展史。 第一篇病毒学检验技术 第一章细胞培养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体外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细胞培养的条件;组织培养的种类;细胞系和细胞株的概念;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中平衡盐、消化液和血清的作用;细胞检查方法;细胞的冻存。 【熟悉】用于病毒培养的细胞选择、细胞培养操作过程和细胞培养污染与监测。 【了解】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发展;细胞系的鉴定。 第二章鸡胚接种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鸡胚的结构;鸡胚的孵育与检查;接种途径与方法及其用途;病毒的检测;鸡胚接种技术的应用。 【熟悉】实验材料、器械与准备。 【了解】鸡胚的解剖与生理。 第三章动物实验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实验动物的分类;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悉生动物;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突变系动物、杂交群动物及其特点;常用实验动物种类及其品系;

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这一社会行为的起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工作。 3.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运动成绩: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评定。 5.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水平。 6.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7.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 8.竞技能力非均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 9.项群:田麦久及其同事讲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 1.运动训练原则:是根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竞技状态:运动员参赛的准备状态,叫做竞技状态。 3.负荷:负荷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负荷给予机体刺激的数量。负荷强度:负荷给予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 4.运动训练方法: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5.运动训练手段: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莫伊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训练。 6.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7.间歇训练法: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8.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 9.体能: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工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10.身体形态:指人体外部和内部的形态特征。 11.力量素质: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12.最大力量:指人体肌肉在随意收缩总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用力的能力。 13.快速力量:指肌肉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发挥出尽可能大的力量的能力。 14.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即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 15.有氧耐力:长时间进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 16.无氧耐力:缺氧状态下,长时间对肌肉收缩供能的工作能力。 1.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2.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3.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4.运动员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授课学时:54 学时课程学分: 3 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必修课程。 任务: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方法。明确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较为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以及具有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 《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体育院校通用教材教材适用评价:本教材被国家教育部立项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并作为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适用。由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主编。 适用的参考资料:安朝臣:《人体运动负荷的研究》,,人民体育。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中国文化大学。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运动训练学对于其它实践课程,如散打、跆拳道、篮球等技能型科目的教学及其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课程教学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容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竞技体育形成与发展,理解竞技体育特点与社会价值。掌握运动训练的任务及容。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六、技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七、技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八、技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项群得科学意义,理解项群理论的应用,掌握各项基本特征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释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一、竞技能力释义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理解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掌握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 一、动机激励原则释义 二、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 一、有效控制原则释义 二、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霍乱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5.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6.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7.单一动作结构项群:以单一结构为主要运动技术动作特征的项目群组,按动作结构对竞技运动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非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和混合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三个亚类。 8.生理负荷: 9.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即称为竞技能力。10.竞技水平: 11.运动技术评价: 12.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又称运动动作)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称生理负荷,后者称心理负荷。 13.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14.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特长技术: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宰相对较高的技术。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69年,民主德国__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_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 初步形成了白己的理论体系。哈雷、《训练学》 2、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一般运动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的表现都取决于他们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4、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水平 5、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预期的比赛结果。 6、运动员竞技性状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竞技状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损伤康复学教学大纲

《运动损伤康复学》课程教学大纲 (Sports injury rehabilitation)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体育系 课程代码:044032 课程学时:64 课程学分:4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运动损伤康复学》,张笃超,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 2.《运动损伤康复治疗学》,王予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7 3.《运动生理学》,邓树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4.《运动解剖学》,李世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运动损伤也逐渐增多,运动损伤康复学随之产生,运动损伤康复学是一门新兴的特殊专业,综合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知识,是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治疗各种急性、慢性运动损伤所导致的伤病、功能障碍和残疾的预防、功能评定以及治疗等问题,包括身体、心理功能和运动技能的全面康复的科学。 运动损伤康复学是社会体育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康复治疗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主要讲授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和运动损伤康复治疗三篇共35章,前两篇以了解和理解为主,第三部分要求掌握。能够充分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等多学科知识,理论结合实践;了解延伸教材以外关于运动损

伤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案。 (三)课程目的: 使学生了解运动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运动系统解剖、运动卫生、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理解康复医学的基础医学理论,包括康复学特征、康复学评定、康复学技术、康复学工程等;掌握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和12种运动损伤的中、西医康复治疗方法。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 (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篇运动医学概论(18学时) 第一章了解运动医学的研究内容(1课时) 1.了解研究内容 第二章了解运动系统解剖(1课时) 1.了解运动系统 第三章了解运动卫生(1课时) 1.了解运动的卫生常识 第四章运动生理(2课时) 1.理解神经系统调节 2. 理解激素、水和蛋白质代谢 3.理解并掌握心血管系统调节、呼吸系统调节、运动系统调节 第五章运动心理(2课时) 1. 理解运动员心理紧张 2.理解运动员竞赛时的身心变化 3.理解运动心理能量变化、心理能量的自我调节 第六章运动员的体格检查(1课时) 1了解体格检查的内容 2理解心血管功能检查和评定 3掌握呼吸功能检查和评定 4掌握医学检查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运动员营养(2课时)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时间过得真快啊,马上就要毕业了,在临近毕业之际对自己也应该有一个全面的鉴定。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一) 光阴似箭,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从二0XX年进入XX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就读以来,经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本人各方面都有较大提高,顺利完成了学业。回首四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四年,是收获的四年,是不断汲取养分的四年,是成长的四年,是值得思念的四年。在毕业之际,总结归纳了这四年来的点点滴滴,我成长了不少,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学无止境,需要加紧步伐去完善自己,提高技能,实现人生价值。 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师的教导下我系统全面地学习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结实的掌握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把所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本身的思想文化素质。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方面的等级考试已达标,除了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方面锦上添花外,还利用课余时间专修计算机专业知识,使我能够熟练的操在人事心理学学习中,实践并学会了工作分析基本流程规范,了

解了一些HRM基本知识;在管理心理学中,掌握了部分管理学理论知识及流程规范,如EAP、不同的工作设计;选修了劳动法,知晓了一些关于劳动法、就业法、仲裁法等知识;通过团体心理培训课,看到了团体游戏对鼓励士气、培养相关能力的意义。 计划安排较细致,注重随时记录在案;做事较细心,注意事后检查;较诚实乐观,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能承担强度较大、连续的工作;乐于融入团体,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乐于承担额外工作;心理学基础知识较扎实,善于主动学习并向别人请教。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二) 我是xx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我努力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帮组下我的专业知识更是获得优秀的成绩,思想上也和祖国高度统一,坚持拥护党的领导,社会实践能力也有质的飞跃,下面就是这段时光的自我鉴定。 专业学习上,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主观的心理世界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认清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陷,明了了自己的潜力所在,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指明了方向,心理学教会我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习题和对待问习题。心理学教给我如何适应纷繁社会,在剧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的技能与技巧,让我能够抱着一份平淡与坦诚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与事。 社会实践方面,屡次社会实践经历,如营销计划方案,车展设计,也证明和表现了我较高水准的组织计划方案和沟通协调能力,显示了相关的问习题解决及管理能力。现在我已不单单满足于单纯的实践,

运动训练学真题(1)

2016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运动训练学 简答: 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2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3周期训练的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4周训练课的不同要求和类型? 5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关系? P13页 答案1:《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是指在特定的专项上通过训练夺得比赛胜利和创造优异成绩;,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因此只要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交叉使用。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任何一个运动员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能力以及心智构成的,构成了竞技能力的整体性,然而各子能力之间互相促进和制约或者优势互补体现出整体和子能力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个特定时刻状态前后互相都是延续的,一段时间的延续会对竞技能力有所提高,一段时间的剪短也会对竞技能力产生制约;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必然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裂变性,外部对人体负荷会产生一个适应的过程没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应激性也会越强烈,竞技能力得到提高;负荷超出最大承受能力,会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裂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现代科技通过对运动员状态诊断,目标建立、计划制定的鞥到都直接干预到运动训练中,同时引导着运动训练朝着高科技化,准确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2: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候克服或者对抗阻力的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如下: 《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 答案3: 一:周期训练原则是指周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其训练的科学基础如下:《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由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现周期性的,而运动训练的也是一样有这个普遍规律决定的,新的一个运动周期都不应该只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达到新的一个水平。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的表现出周期性特点,不断适宜增加负荷使得机体不断适应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周期性特征。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周期性特征;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运动成绩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同时也只有在适宜的比赛条件下,才能使得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充分发挥出来。 二: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按照一个训练周期包含时间跨度不同,了解各个周期的时间构成和应用范畴,对于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贯彻周期安排原则时候,要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把训练周期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和比赛周和恢复周等等。 《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把一个完整训练过程分成若干小周期之后,不可以忽略各个周期之间的衔接,重视相互之间的连续性。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体能训练是由体能相关理论、体能训练及实验教学部分组成的课程内容。(二)编写依据:根据2008版《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结合旅游与户外运动方向的教学具体情况,以及新形势的需要而制定。(三)目的任务: 1、培养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树立刻苦锻炼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 2、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基本训练方法和体能能力对技能的渗透基本原理。 3、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及训练方法基础上,重点领会各户外运动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达到贯通学生所学基础和户外运动理论与训练实践的结合,为学生认识体质与运动能力关系打好基础。 4、具有独立从事户外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及基本科研工作能力。 5、增强运动素质能力,提高专项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水平。 6、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 (四)课程代码: (五)教学时数与分配:本课程52学时, 3 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理论课20 实践课16 实验课12 考核 2 机动 2 合计52

1、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体能及体适能概念及关系释义2学时体能的构成及各主要项目体能构成的特点4学时体能的实现方式及促进与限制因素2学时 影响体能的因素2学时 促进体能提高的因素2学时 体能训练的恢复原理2学时早期高强度体能训练的正面与负面效果2学时提高基础体能能力与专项体能能力的方法及原理4学时 合计20学时 2、训练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与动态柔韧能力及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动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起动与疾加速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疾加速能力与高速运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无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无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有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有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移动灵敏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 机动2学时 合计18学时 3、教学实验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个人经历体能训练评价4学时* 观摩运动训练专业和竞技体校体能训练课及评价2学时

(完整word版)医院药学概要期末试卷A

医院药学概要期末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医院制剂 2,药品有效期 3,合理用药 4,临床药学 5,治疗药物监测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医院要学的三个时期(),(),() 2,药品出库原则(),(),(),() 3,药品采购的基本原则(),(),(),(),()

4, Cito! ()po()Sig() 5,剧毒药品的无双管理包括(),(),(),(),()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区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要求是() A.18~26℃;40%-65% B.10~20℃;30%-75% C.4~8℃; 30%-60% D.10~30℃;25%-65% 2 生物安全柜应当()做一次沉降菌监测 A.每月 B.3个月 C.一周 D.半年 3.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配加药人员应该是() A. 接受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B. 药学专业毕业实习人员 C. 专业护理人员 D. 所有药学专业人员 4. 肠外营养液的调配要求在()配置 A. 水平层流洁净台 B. 疗区治疗室 C. 安静开放的区域 D. 控制区域 5. 抗生素静脉用药的配制应该() A.在水平层流洁净台中

B.在生物安全柜中 C.在开放的环境中 D.在病区治疗室 6.医院增加或更新一种药品,需经过讨论通过的组织是( ) A.医院院务委员会 B.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 C.医院药剂科 D.医院专家委员会 7.医疗机构开展药品的正确宣传应做到 ( ) A.恰如其分地介绍药品的治疗作用 B.重点介绍药品的治疗作用和注意事项 C.恰如其分地介绍药品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 D.恰如其分的介绍药品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8.药品冷藏库最适宜的储存温度为( ) A.2~8℃ B.O~10℃ C.2~5℃ D.2~4℃ 9.药品储存的基本原则是 ( ) A.按包装大小储存 B.按生产区域储存 C.分类储存 D.按批号储存 10.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的主要方式是( ) A.集中公开招标采购 B.询价采购 C.竞争性谈判采购 D.集中邀请招标采购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 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 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 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 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运动训练学试题汇编

运动训练学 1、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 的最重要途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2、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3、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 点?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5.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 B.振奋民族精神 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6、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运动管理 7.运动员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A.提高运动成绩 B.提高竞技能力 C.参加竞赛 D.增强体制 8、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 A.遗传效应 B.生活效应 C.训练效应 D.社会效应 9.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 A.专一性B.多元性C.整体性D.连续性 10.下列哪一项不是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A.各项目的诞生B.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C.各项群训练竞技能力的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11.速度性项目的主要特征是: A.短时间内有效发挥体能B.快速发挥力量C.推迟疲劳出现D.多用战术 12.运动员在体操和羽毛球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竞技能力是 A.心理B.技能C.体能D.智能 13、按竞技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属于变异组合的运动项目是 A.游泳 B.排球 C.短跑 D.铅球 14、足球属于动作结构中的哪一类? A.固定组合 B. 变异组合 C.同属多项组合 D.异属多项组合 15、下列哪一个不是单一动作结构的运动项目? A.举重B.摔跤C.跳高D.跳远 16、竞赛规则的标准化,是我国传统项目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骤。 A.摔跤 B.拳击 C.举重 D.武术 17、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的核心部分是: A.身体训练 B.技术训练 C.心理训练 D.智能训练 18.在表现准确性项群中,对运动员的心理方面要求很高,下列哪一项不是运动员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