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免疫应答的规律每日一练(2015.5.24)

体液免疫应答的规律每日一练(2015.5.24)
体液免疫应答的规律每日一练(2015.5.24)

体液免疫应答的规律每日一练(2015.5.2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均有1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答案代码。每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按急救顺序对机械性损伤患者最先采取的措施是( )

A.重点检查

B.抢救生命

C.包扎伤口

D.输血、止血

E.固定和搬运

2、毒蛇咬伤后为降解伤口内蛇毒,可用于伤口外周作封闭的是( )

A.糜蛋白酶

B.胰蛋白酶

C.淀粉酶

D.脂肪酶

E.蛋白酶

3、预防狂犬病的主动免疫应注射

A.狂犬病疫苗

B.破伤风抗毒素

C.抗狂犬病血清

D.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E.抗生素

4、25%

C.

5、换药用过的器械处理应( )

A.先清洗后浸泡再灭菌

B.先清洗后灭菌

C.先浸泡后清洗再灭菌

D.先浸泡后清洗

E.先灭菌再清洗

6、挤压综合征主要合并

A.呼吸困难

B.休克

C.心力衰竭

D.肾功能衰竭

E.昏迷

7、下列哪项不属于闭合性损伤( )

A.挫伤

B.扭伤

C.裂伤

D.挤压伤

E.爆震性

8、竹叶青蛇咬伤后局部主要表现( )

A.无明显炎症反应

B.轻微刺痛

C.麻木感

D.红肿、疼痛剧烈

E.肌抽搐

9、男性,42岁,前臂外伤手术缝合后5天,局部伤口红肿、疼痛,触之有波动感,T39℃,伤口换药时哪项不妥

A.及时拆除缝线,充分引流

B.伤口应每天换药一次

C.正确应用抗菌药及引流物

D.清洁伤口、清除坏死组织

E.伤口应每2—3天换药一次

10、不属于化学性损伤的是( )

A.强酸

B.强碱

C.毒气

D.昆虫咬伤

E.磷烧伤

11、5

D.一般为1:l

E.广泛深度烧伤为

12、严重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低血容量休克

B.感染

C.肾衰

D.呼衰

E.高钾血症

13、腹部挫伤可能并发严重的损伤是( )

A.腹壁血肿

B.腹肌纤维断裂

C.腹部内脏损伤

D.皮下组织出血

E.急性尿潴留

14、25%

C.

15、伤口清创的最佳时机( )

A.伤后12h内

B.伤后12~24h内

C.伤后6~8h内

D.伤后10h内

E.伤后18h内

16、伤口清创的最佳时机( )

A.伤后12h内

B.伤后12~24h内

C.伤后6~8h内

D.伤后10h内

E.伤后18h内

17、受伤皮肤与肌膜之间广泛分离,广泛出血,深部组织不受影响,多为( )

A.刺伤

B.切伤

C.擦伤

D.裂伤

E.撕裂伤

18、伤口边缘不整齐,周围组织损伤广泛,出血少,应为( )

A.刺伤

B.割伤

C.擦伤

D.撕脱伤

E.裂伤

19、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损伤是

A.裂伤

B.挫伤

C.扭伤

D.挤压伤

E.切伤

20、受伤皮肤与肌膜之间广泛分离,广泛出血,深部组织不受影响,多为( )

A.刺伤

B.切伤

C.擦伤

D.裂伤

E.撕裂伤

21、男性,42岁,在山丛中割草,不慎被蛇咬伤,现场急救时以下哪项有错( )

A.抬高伤肢

B.伤肢下垂

C.就地取材,绑扎

D.伤口排毒

E.移除肢体上可能的束缚物

22、男性,38岁,头面部烧伤人院。主诉:患处剧烈疼痛,烧灼感,体检: 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疱壁较薄.考虑为浅Ⅱo烧伤时,下列有哪些错( )

A.去疱皮后创伤面潮红

B.愈合后有轻度瘢痕

C.伤及表皮的发生层

D.伤及真皮乳头层

E.伤及真皮深层

23、狂犬病病人的护理诊断“有窒息的危险”的相关因素是( )

A.气道黏膜坏死

B.咽喉肌痉挛

C.口腔黏膜水肿

D.咽肌软瘫

E.喉肌软瘫

24、男性,42岁,在山丛中割草,不慎被蛇咬伤,现场急救时以下哪项有错( )

A.抬高伤肢

B.伤肢下垂

C.就地取材,绑扎

D.伤口排毒

E.移除肢体上可能的束缚物

25、5

C.一般为2:

26、成人体重50kg,头、颈部、胸、腹、会阴及双上肢均为Ⅱ°烧伤,伤后第1个24小时补胶体液的量为

A.1225ml

B.1425ml

C.1625ml

D.1825ml

E.2025ml

27、中国九分法计算烧伤面积,哪项是正确的( )

A.头、颈、面各4%

B.躯干为26%

C.双臂为5%

D.双下肢为46%

E.成年女性双足为9%

28、关于暴露疗法对病室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

A.病室温度以28~32℃为宜,相对湿度70%左右

B.病室温度以28~32℃宜,相对湿度40%左右

C.病室温度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40%左右

D.病室温度以18~32℃为宜,相对湿度30%左右

E.病室温度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70%左右

29、对严重挤压伤患者,护理时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外,还应特别注意( )

A.伤口肿胀程度

B.精神状态

C.肢端温度

D.损伤部位疼痛情况

E.尿量和尿色

30、伤口边缘整齐,周围组织损伤轻,而致血管、神经损伤的是( )

A.刺伤

B.擦伤

C.切割伤

D.撕脱伤

E.火器伤

31、伤口放置预防性橡皮片引流条,拔除时间为( )

A.术后72h

B.术后24~48h

C.术后12~24h

D.术后12h

E.术后3~5d

32、男性,34岁,头面部发生爆炸伤,急需行清创缝合术,清创过程中以下哪项有错( )

A.去除异物及坏死组织

B.伤后6—8小时内清创

C.若伤口污染重清创后可延期缝合

D.若受伤超过12小时,不宜清创缝合

E.伤后12小时内,经彻底清创可Ⅰ期缝

33、金环蛇所含的毒性蛋白质属于( )

A.神经毒

B.血液毒

C.混合毒

D.无毒

E.皮肤毒

34、冻伤病程中下述哪项记述不准确( )

A.局部受冷冻作用时,血管收缩组织缺氧

B.进入冻结阶段细胞可以破裂

C.冻结时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冻结时伤处微血管扩张

E.冻伤可引起组织坏死

35、男性,42岁,前臂外伤手术缝合后5天,局部伤口红肿、疼痛,触之有波动感,T39℃,伤口换药时哪项不妥

A.及时拆除缝线,充分引流

B.伤口应每天换药一次

C.正确应用抗菌药及引流物

D.清洁伤口、清除坏死组织

E.伤口应每2—3天换药一次

36、开放性损伤的主要特点

A.疼痛

B.肿胀

C.伤口

D.出血

E.功能障碍

37、烧伤病人输液时,判断有效循环血量的最简便的观察指标是( )

A.尿量

B.血压

C.脉搏

D.呼吸

E.神志

38、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A.感染

B.休克

C.急性肾功能衰竭

D.应激性溃疡

E.压疮

39、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电解质溶液扩充血容量,应首选( )

A.

40、重度烧伤后补液,晶、胶液体的比例正确的是( )

A.一般为l:l

B.一般为l:

41、男性,42岁,在山丛中割草,不慎被蛇咬伤,现场急救时以下哪项有错( )

A.抬高伤肢

B.伤肢下垂

C.就地取材,绑扎

D.伤口排毒

E.移除肢体上可能的束缚物

42、预防狂犬病的主动免疫应注射

A.狂犬病疫苗

B.破伤风抗毒素

C.抗狂犬病血清

D.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E.抗生素

43、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损伤是

A.裂伤

B.挫伤

C.扭伤

D.挤压伤

E.切伤

44、下述哪项不正确( )

A.Ⅰ度冻伤,伤及表皮

B.浅Ⅱ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

C.Ⅱ度冻伤,伤及真皮

D.Ⅲ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或皮下组织

E.Ⅳ度冻伤,伤及肌肉骨骼

45、男性,34岁,头面部发生爆炸伤,急需行清创缝合术,清创过程中以下哪项有错( )

A.去除异物及坏死组织

B.伤后6—8小时内清创

C.若伤口污染重清创后可延期缝合

D.若受伤超过12小时,不宜清创缝合

E.伤后12小时内,经彻底清创可Ⅰ期缝

46、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电解质溶液扩充血容量,应首选( )

A.

47、止血带止血应每隔1h放松( )

A.1-2min

B.3-4min

C.5-6min

D.7-8min

48、浅Ⅱ度烧伤的深度是

A.深至皮肤角质层

B.达真皮深层

C.深至皮肤生发层

D.皮下组织浅层

E.达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

49、下列哪项不属于机械性损伤( )

A.切割伤

B.擦伤

C.挫伤

D.刺伤

E.放射线

50、小儿Ⅱ度中度烧伤

A.<5%

B.6%~15%

C.16%~25%

D.<25%

E.>25%

51、关于暴露疗法对病室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

A.病室温度以28~32℃为宜,相对湿度70%左右

B.病室温度以28~32℃宜,相对湿度40%左右

C.病室温度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40%左右

D.病室温度以18~32℃为宜,相对湿度30%左右

E.病室温度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70%左右

52、9mmol/L. 应考虑为( )

A.创伤性休克

B.右下肢挫伤

C.挤压综合征

D.右下肢闭合性损伤

E.右下肢血栓形成

53、重度烧伤后补液,晶、胶液体的比例正确的是( )

A.一般为l:l

B.一般为l:

54、女性,5岁小儿,头、面、颈及双上臂烧伤,烧伤面积为( )

A.17%

B.19%

C.2l%

D.23%

E.25%

55、止血带止血应每隔1h放松( )

A.1-2min

B.3-4min

C.5-6min

E.10min

56、伤口放置预防性橡皮片引流条,拔除时间为( )

A.术后72h

B.术后24~48h

C.术后12~24h

D.术后12h

E.术后3~5d

57、冻伤病程中下述哪项记述不准确( )

A.局部受冷冻作用时,血管收缩组织缺氧

B.进入冻结阶段细胞可以破裂

C.冻结时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冻结时伤处微血管扩张

E.冻伤可引起组织坏死

58、有开放性伤口者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最佳时间为( )

A.12小时内

B.24小时内

C.36小时内

D.72小时内

E.48小时内

59、男性,49岁,患有糖尿病,不慎发生前臂切割伤,急诊清创缝合术后5天,切口疼痛,肿胀,T

60、下述哪项不正确( )

A.Ⅰ度冻伤,伤及表皮

B.浅Ⅱ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

C.Ⅱ度冻伤,伤及真皮

D.Ⅲ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或皮下组织

E.Ⅳ度冻伤,伤及肌肉骨骼

61、烧伤病人输液时,判断有效循环血量的最简便的观察指标是( )

A.尿量

B.血压

C.脉搏

D.呼吸

E.神志

62、男性,18岁,头部被菜刀砍伤已2天余,伤口6cm,裂开,脓性分泌物较多。处理方法是

A.彻底清创并缝合

B.清创处理伤口不缝合

C.控制感染,定期更换敷料

D.清创、缝合并放置引流

E.清创、湿敷、包扎

63、缝合伤口,下列哪种情况应提前拆线( )

A.伤口缝线有反应

B.伤口红肿、化脓

C.伤口疼痛

D.体温升高

E.以上都不是

64、下列哪种开放性损伤的伤口边缘较整齐( )

A.擦伤

B.割伤

C.撕裂伤

D.裂伤

E.皮肤撕脱伤

65、男性,42岁,前臂外伤手术缝合后5天,局部伤口红肿、疼痛,触之有波动感,T39℃,伤口换药时哪项不妥

A.及时拆除缝线,充分引流

B.伤口应每天换药一次

C.正确应用抗菌药及引流物

D.清洁伤口、清除坏死组织

E.伤口应每2—3天换药一次

66、浅部软组织挫伤,何时可改用热敷( )

A.6小时

B.12小时

C.18 小时

D.24 小时

E.32小时

67、下列不属于物理性损伤的是

A.高温

B.低温

C.毒气

D.电流

E.激光

68、浅部软组织挫伤,何时可改用热敷( )

A.6小时

B.12小时

C.18 小时

D.24 小时

E.32小时

69、男性,49岁,患有糖尿病,不慎发生前臂切割伤,急诊清创缝合术后5天,切口疼痛,肿胀,T

70、Ⅰ期缝合的伤口术后换药时间为( )

A.2~3天换药1次

B.2~3小时换药1次

C.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D.每日换药1次或数次

E.每周换药1次

71、男性,49岁,患有糖尿病,不慎发生前臂切割伤,急诊清创缝合术后5天,切口疼痛,肿胀,T

72、金环蛇所含的毒性蛋白质属于( )

A.神经毒

B.血液毒

C.混合毒

D.无毒

E.皮肤毒

73、伤后12~24h的污染伤口应( )

A.清创后一期缝合

B.清创后湿敷

C.清创后暴露

D.清创后一期缝合加橡皮片引流

E.按感染伤口处理

74、开放性损伤的主要特点

A.疼痛

B.肿胀

C.伤口

D.出血

E.功能障碍

75、小而深的伤口多见于

A.刺伤

B.切割伤

C.擦伤

D.撕脱伤

E.裂伤

76、男性,18岁,头部被菜刀砍伤已2天余,伤口6cm,裂开,脓性分泌物较多。处理方法是

A.彻底清创并缝合

B.清创处理伤口不缝合

C.控制感染,定期更换敷料

D.清创、缝合并放置引流

E.清创、湿敷、包扎

77、成人体重50kg,头、颈部、胸、腹、会阴及双上肢均为Ⅱ°烧伤,伤后第1个24小时补胶体液的量为

A.1225ml

B.1425ml

C.1625ml

D.1825ml

E.2025ml

78、伤口边缘不整齐,周围组织损伤广泛,出血少,应为( )

A.刺伤

B.割伤

C.擦伤

D.撕脱伤

E.裂伤

79、烧伤时,伤员现场急救,下列哪项措施比较得当( )

A.大量喝开水

B.使用冬眠合剂

C.推注50%葡萄糖

D.服含盐饮料

E.肌注止痛剂

80、5

C.一般为2:

81、5%

D.3%

E.5%

82、伤后12~24h的污染伤口应( )

A.清创后一期缝合

B.清创后湿敷

C.清创后暴露

D.清创后一期缝合加橡皮片引流

E.按感染伤口处理

83、伤口放置预防性橡皮片引流条,拔除时间为( )

A.术后72h

B.术后24~48h

C.术后12~24h

D.术后12h

E.术后3~5d

84、重度烧伤后补液,晶、胶液体的比例正确的是( )

A.一般为l:l

B.一般为l:

85、5:1

86、受伤皮肤与肌膜之间广泛分离,广泛出血,深部组织不受影响,多为( )

A.刺伤

B.切伤

C.擦伤

D.裂伤

E.撕裂伤

87、男性,4岁小儿,两下肢烧伤,其烧伤面积为( )

A.38%

B.34%

C.30%

D.41%

E.40%

88、重度烧伤后补液,晶、胶液体的比例正确的是( )

A.一般为l:l

B.一般为l:

89、男性,42岁,在山丛中割草,不慎被蛇咬伤,现场急救时以下哪项有错( )

A.抬高伤肢

B.伤肢下垂

C.就地取材,绑扎

D.伤口排毒

E.移除肢体上可能的束缚物

90、男性,25岁,因车祸造成多发性损伤,急救时发现有窒息,腹部内脏脱出,股骨开放性骨折,病人血压低,脉微速。首先要处理的情况是( )

A.窒息

B.腹部外伤

C.股骨开放性骨折

D.休克

E.脉搏微弱

91、烧伤后创面感觉迟钝,疼痛轻,多见于( )

A.轻度烧伤

B.Ⅰ度烧伤

C.浅Ⅱ度烧伤

D.深Ⅱ度烧伤

E.Ⅲ度烧伤

92、关节受外伤作用,发生异常扭转所致的损伤为( )

A.挫伤

B.挤压伤

C.扭伤

D.裂伤

E.擦伤

93、狂犬病病毒主要侵犯( )

A.中枢神经系统

B.肌肉

C.周围神经

D.皮肤

E.内脏器官

94、9mmol/L. 应考虑为( )

A.创伤性休克

B.右下肢挫伤

C.挤压综合征

D.右下肢闭合性损伤

E.右下肢血栓形成

95、女性,5岁小儿,头、面、颈及双上臂烧伤,烧伤面积为( )

A.17%

B.19%

C.2l%

D.23%

E.25%

96、男性,25岁,因车祸造成多发性损伤,急救时发现有窒息,腹部内脏脱出,股骨开放性骨折,病人血压低,脉微速。首先要处理的情况是( )

A.窒息

B.腹部外伤

C.股骨开放性骨折

D.休克

E.脉搏微弱

97、挤压综合征主要合并

A.呼吸困难

B.休克

C.心力衰竭

D.肾功能衰竭

E.昏迷

98、重度烧伤后补液,晶、胶液体的比例正确的是( )

A.一般为l:l

B.一般为l:

99、体重50kg的成人,烧伤面积:Ⅰ°10%,Ⅱ°30%,Ⅲ°20% ,伤后第一天的前8小时应补晶体和胶体液的总量为( )

A.1775m1

B.1975m1

C.1875ml

D.2975ml

E.3175ml

100、毒蛇咬伤后为降解伤口内蛇毒,可用于伤口外周作封闭的是( )

A.糜蛋白酶

B.胰蛋白酶

C.淀粉酶

D.脂肪酶

E.蛋白酶

101、按急救顺序对机械性损伤患者最先采取的措施是( )

A.重点检查

B.抢救生命

C.包扎伤口

D.输血、止血

E.固定和搬运

102、不属于开放性损伤的是( )

A.刺伤

B.擦伤

C.切割伤

D.爆震伤

E.撕脱伤

103、男性,野外工作者,在树丛中被蛇咬伤后,局部皮肤留下一对大而深的齿痕,且伤口出血,周围皮肤迅速出现瘀斑、血疱。应优先采取下列何种急救措施( )

A.伤口排毒

B.首先呼救

C.早期绑扎伤处近心端的肢体

D.立即送医院

E.反复挤压伤口

104、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病人出现烦躁,多由于( )

A.疼痛

B.烧伤创面脓毒症

C.血容量不足

D.心理因素

E.中枢神经病变

105、损伤的护理诊断,下述哪项不正确( )

A.疼痛

B.体液不足

C.潜在并发症

D.低钾

E.恐惧

106、5℃,局部穿刺抽出脓液。此病人的切口属于( )

A.缝线反应

B.针眼脓肿

C.伤口感染

D.伤口异常

E.缝线脓肿

107、狂犬病病人的护理诊断“有窒息的危险”的相关因素是( )

A.气道黏膜坏死

B.咽喉肌痉挛

C.口腔黏膜水肿

D.咽肌软瘫

E.喉肌软瘫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 一、填空题 1.细胞免疫效应作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_______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__________?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2.细胞免疫效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中初次免疫应答的潜伏期________,效价________,持续时间__ ______,抗体以________为主。 4.在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中再次免疫应答的潜伏期________,效价________,持续时间________,抗体以________为主。 5.特异性细胞免疫是指________细胞产生的免疫效应,包括_______细胞的直接杀伤和________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发挥的免疫作用。 6.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参与________免疫应答,?另一方面是参与________免疫应答。前者由________细胞来完成,后者由?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来完成。 7. 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阶段, ________阶段和________阶段。 8. TD-Ag需要有_______细胞、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的协作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9. 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BCR)是_____,它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和该B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抗体特异性________。 10. Th细胞激活需双信号,其中信号1是由TCR与____________结合产生的,信号2是______________信号,如CD28与B7相互作用产生,B 细胞激活也需双信号,其中信号1?是由_______与抗原结合产生,信号2是由B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与激活的T细胞表面的CD40L结合产生。 11. CD4+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其中在介导DTH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免疫应答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和T细胞介导的两种类型。 13.抗原只诱导体液免疫应答。 14.抗原既诱导细胞免疫和又诱导体液免疫应答。 15.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等外周免疫器官。 16.参与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有,和。 17.T细胞应答的效应细胞是和。 18.T细胞双识别指的是、。 19.M 与Th细胞相互作用受限制性,Tc与靶细胞相互作用受限制性。 20.刺激T细胞转化的丝裂原是和。 21.T细胞的生长因子是。 22.IL-1主要由细胞产生。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理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理 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08级生物科学 姓名:黄秀兰 学号:2 指导老师:吴小莉 【摘要】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免疫系统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三条途径分别是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替代)激活途径和凝集素(MBL)激活途径。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中由第三道防线所引起的免疫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他们两者之间既存在着区别同时又相互协调发挥着作用,以协调机体保持一种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

【关键词】免疫系统免疫免疫效应补体激活途径 在季节变迁之际,在南雁北飞之际,有人会被风一吹就凉了,有人却铁骨铜皮毫不介意天气冷暖。有些人感冒一两天就好,有些人却要折腾好久。众所周知,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生理免疫、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的功能,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悄悄导致作用效果的不一样呢,或者,在我们的身体里,那个叫做免疫系统的问题在如何工作呢?以下我们一起来做以下探究。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那么什么又叫免疫?所谓“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人体共有三道免疫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

第六章免疫应答

第六章免疫应答 第一节免疫应答的概述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抗原性物质激发免疫系统发生的一种生理性排异过程,即免疫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分化及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 一、免疫应答的类型 免疫应答是由多种细胞和分子协同完成的。根据介导应答的主要免疫细胞及效应机制不同可将其分为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和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被诱导活化,表现排异效应,但也可发生特异性不应答现象即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据此将免疫应答分为正免疫应答和负免疫应答。在生理情况下,机体通过对异己抗原的正应答和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负应答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但在异常情况下,无论正应答还是负应答都会使机体发生病理改变。见表6-1 表6-1 免疫应答的类型 二、免疫应答的过程 免疫应答过程极为复杂。为叙述方便,人为地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阶段和效应阶段。 (一)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 指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抗原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阶段。

在此阶段,APC 通过吞噬、吞饮或受体(IgGFcR 、C3bR)介导的胞吞作用,摄取、处理、加工抗原,使之与MHC 分子结合成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表达于细胞表面,然后由MHC 分子将抗原提呈给T 细胞。T 细胞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TCR 识别表达在APC 和靶细胞上的抗原肽:MHC 分子, B 细胞通过其表面受体BCR 识别游离抗原,进而启动活化。 (二)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阶段 指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的阶段。 此阶段包括T 、 B 细胞膜受体的交联、活化信号的转导、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生物活性介质的合成与释放等。在此阶段,T 、 B 细胞经活化、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即效应(致敏)T 细胞和浆细胞。也有部分细胞中途停止分化形成记忆细胞(Tm 或Bm)。记忆细胞遇相同抗原再次刺激后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发挥效应作用。 (三)效应阶段 是效应细胞产生和分泌效应分子;效应细胞及效应分子发挥效应作用的阶段。 此阶段包括浆细胞产生、分泌抗体,效应T 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效应T 细胞(CTL)和效应分子(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对异己细胞或分子的排斥与清除作用。在此阶段,除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外,还必须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和分子的参与。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和分子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机体的排异功能。 三、免疫应答的特点 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包括排异性、特异性、记忆性和放大性。 (一)排异性 免疫应答的本质就是排异性。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自身成分和异己成分,对自身成分不发生排斥反应,但对异己成分具有排斥和清除的作用。这就是免疫应答的排异性。 (二)特异性

高中生物第十章免疫应答

第十章免疫应答 Chapter 10Immune Response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T、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要求,T细胞应答的主要效应机制,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熟悉: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内源性与外源性抗原加工提呈的基本过程,免疫应答调节的基本内容;了解:黏膜免疫应答,T、B细胞活化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内容 1.固有性免疫应答的概念、组成及特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发生的部位及基 本过程。 2.抗原的加工与提呈:内源性及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途径。 3.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T细胞 应答的效应;NK T细胞和γδ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4.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B细胞对TD抗原和TI抗原的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5.T、B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抗原识别信号的转导过程,第二信号的转导过程。 6.黏膜免疫应答:黏膜免疫感应部位与效应部位,分泌性IgA及其转运。 7.免疫应答的调节:抗原、抗体和补体成分的调节,抑制性受体及信号转导水平的调节,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免疫细胞间的调节,独特型网络的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都带有 A.抗原受体 B.SmIg C.SRBC受体 D.丝裂原受体 E.MHC分子 2.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作用不包括 A.使B细胞增殖 B.使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C.使记忆性B细胞形成 D.使Ig轻链V、J基因片段连接 E.使抗体产生类别转换 3.高亲和力IL-2受体存在于 A.活化的巨噬细胞表面 B.初始Tc细胞表面 C.静止的巨噬细胞表面 D.活化Th细胞表面 E.初始Th细胞表面 4.下列哪些分子组合可产生协同刺激信号 A. CD28—B7 B. MHC—Ag—TCR C. MHCⅡ—CD4 D. SmIg—Ag E. MHC I—CD8 5.下列哪种分子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A.C9 B.C3b C.IL-2 D.IgG E.IgA 6.CD4+T细胞活化增殖过程中、提供第一和第二信号的细胞 A.APC B.CD8+ T细胞C.巨噬细胞D.DC细胞E.NK细胞 7. 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由哪种细胞提供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 A. DC细胞 B. Th细胞 C..巨噬细胞 D. NK细胞 E.Tc 细胞 8.下列哪一病理过程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无关 A.移植排斥反应 B.胞内菌感染 C.接触性皮炎 D.血型不合的溶血反应 E.肺结核空洞的形成

免疫应答(免疫学)

免疫应答(免疫学) 同学们应重点掌握:1.基本概念 2.固有性免疫应答 3.获得性免疫应答 4.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5.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 (1)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生、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的生物学效用的全过程。免疫应答最基本的生物学意义是识别自己或非己,清除体内的抗原性物质,以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免疫应答可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是在机体遇到疾病原时,迅速发动的具有重要防御作用的、抗原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获得性免疫应答,是机体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针对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应答。 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3)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①识别阶段;②活化阶段;③效应阶段。另外,免疫引答发生的部位是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中。 2.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1)B细胞对胸腺依赖性抗原(TD抗原)的免疫应答:B细胞通过BCR对胸腺依赖性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结合,由BCR与组成BCR复合物的Igα和Igβ把B细胞激活的第一信号转入细胞内;对胸腺依赖的抗原诱导的B细胞免疫应答必须有Th细胞的参与。 (2)B细胞对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抗原)的免疫应答:某些细菌的多糖、多聚蛋白质及脂多糖等在不需要抗原特异性T细胞辅助的情况下可直接激活未致敏B细胞,这类抗原称为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它包括了TI-1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和TI-2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 (3)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在人类个体的发育过程中,胎儿在胚胎晚期首先合成IgM类免疫球蛋白,在出生后3个月。人体开始合成IgG,4~6个月开始合成IgA。免疫应答可以分为: 初次免疫应答:是机体第一次接触某一抗原物质所发生的免疫应答。其特点是:产生抗体的潜伏期长,产生的抗体滴度低,维持的时间短且多为亲和力较低的IgM。 再次免疫应答:机体第二次接触同样的抗原而发生的免疫应答。其特点是:产生抗体的潜伏期短,产生的抗体滴度高,维持的时间长且多为高亲和性IgG等其他类抗体。 免疫记忆:是指机体再次免疫应答在速度、强度及持续时间等方面不同于初次免疫应答的现象。 记忆性淋巴细胞:介导再次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被称为记忆性淋巴细胞。 (4)抗体的效应 ①阻断、中和作用;②调理作用;③裂解细胞作用;④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⑤引发Ⅰ、Ⅱ、Ⅲ型变态反应。 3.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它分为由CD4+Th细胞介导和由CD8+Tc细胞介导。 (1)CD4+ 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激活信号。T细胞的第一个激活信号主要来自TCR与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特异性结合。第二个信号又称为协同刺激信号,由APC表面和T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所提供。 (2)CD8+CTL介导的免疫应答:体内的CD8+CTL以非活化的前体细胞形式存在,需经抗原激活并在CD4+Th细胞辅助下分化为效应性CD8+ CTL,CD8+CTL活化也需要双信号。穿孔素也称成孔蛋白,存在于静止CD8+ CTL的胞浆颗粒中。 (3)细胞免疫表现的免疫效应:

简单的免疫应答

简单的免疫应答 接吻是件美妙的事情,大家在这个时候通常不会想到自己正在与细菌接触。细菌的数目可能比较少,也可能比较多,这取决于很多因素,如亲吻的深度、是否用过有抗菌作用的漱口水等。接吻时,一接触到细菌,免疫系统就开始对这一行为做出反应了。 不断在体内巡逻寻找异常情况的巨噬细胞会迅速赶到现场,它们能够识别某些感冒病毒和其他一些被抗体贴上了标签的致病微生物。巨噬细胞找到攻击目标后立刻开始吞噬这些微生物,巨噬细胞内的有毒物质也参与了这场战斗。一部分巨噬细胞消化掉它们吞噬的微生物后,就壮烈牺牲了。也就是说,我们每次吞咽都会使一些巨噬细胞战死沙场,和入侵的微生物同归于尽了解以上知识后大家可以加我V: jinshanlin188 就可以获得免费领取杜邦益生菌资格。 很快,所有可能侵害人体的微生物都被不同的白细胞杀死。剩下的巨噬细胞看到敌人都被杀死了,就安静下来,继续在体内巡逻,寻找下一处有危险的地方。你可能从来都没有注意到这些事情,但是它们时刻都在发生着。正是由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我们才不那么容易患上感冒。 炎症对抗感染 设想你和朋友在郊外野餐,擦桌子时你的手指不小心被一个生锈的铁钉划伤了。通常情况下,你会把伤口清洗干净,缠上绷带,然后就不再管它了。但是,对于你的身体来说,这个伤口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妥善处理,或者免疫系统不够强大,手指就会变得红肿,又热又痛,很可能会引起发烧的症状,接下来症状越来越严重……

这个生锈的铁钉在刺穿皮肤的一刹那就给人体带来了大量细菌,而且这些细菌不仅仅来自铁钉,还有一些是生活在皮肤表面的葡萄球菌,这种细菌是引起疖子、麦粒肿、脓疱病等多种皮肤感染的罪魁祸首。 皮肤能够产生一些抗菌物质,保护人体不受有害微生物的侵袭,但是这些物质对葡萄球菌的作用较弱。人体的皮肤表面都有少量葡萄球菌,它们通常不能通过皮肤这个屏障进入体内。但是一旦皮肤受到损伤,屏障就出现了漏洞,伤口处的葡萄球菌就会抓住这个机会进入体内。 手指被铁钉划伤时,在体内巡逻的巨噬细胞率先赶到伤口处。受伤的皮肤会合成某种物质,向免疫系统发出警报,召唤更多的巨噬细胞聚集到伤口处。巨噬细胞侦察到伤口处的微生物后,就开始努力吞噬那些有害的微生物。 但是葡萄球菌非常顽强,它们中的一部分不仅能在免疫系统发动的初次战斗中幸存下来,而且可以分裂增殖。免疫系统意识到巨噬细胞战败了,于是把它们召唤回血液中。在伤口处,随着血流增加,周围组织开始肿胀发热,这个过程被称为炎症。炎症反应的主要工作是将更多的白细胞召集到战场上,所以它在免疫应答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伤亡人员(被杀死的微生物和战死沙场的白细胞)堆积在一起,形成了浓稠的黄色液体,这就是“脓”。 葡萄球菌最终还是被巨噬细胞镇压并清除了。但是战斗还没有结束,锈铁钉上的另一种微生物——破伤风杆菌,不能被巨噬细胞杀死,它进入体内后不断分裂增殖,并分泌出可以引起机体损伤的毒素。 要对抗这个顽固的入侵者,就需要一个战斗力更强、更有针对性的战略部署。这需要英明的领导以及更有效的武器与之作战。我们之前说的都是一些小冲突,下面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体液免疫应答的规律每日一练(2015.5.24)

体液免疫应答的规律每日一练(2015.5.2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均有1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答案代码。每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按急救顺序对机械性损伤患者最先采取的措施是( ) A.重点检查 B.抢救生命 C.包扎伤口 D.输血、止血 E.固定和搬运 2、毒蛇咬伤后为降解伤口内蛇毒,可用于伤口外周作封闭的是( ) A.糜蛋白酶 B.胰蛋白酶 C.淀粉酶 D.脂肪酶 E.蛋白酶 3、预防狂犬病的主动免疫应注射 A.狂犬病疫苗 B.破伤风抗毒素 C.抗狂犬病血清 D.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E.抗生素 4、25% C. 5、换药用过的器械处理应( ) A.先清洗后浸泡再灭菌 B.先清洗后灭菌 C.先浸泡后清洗再灭菌 D.先浸泡后清洗 E.先灭菌再清洗 6、挤压综合征主要合并 A.呼吸困难 B.休克 C.心力衰竭 D.肾功能衰竭 E.昏迷 7、下列哪项不属于闭合性损伤( ) A.挫伤 B.扭伤 C.裂伤 D.挤压伤 E.爆震性 8、竹叶青蛇咬伤后局部主要表现( )

A.无明显炎症反应 B.轻微刺痛 C.麻木感 D.红肿、疼痛剧烈 E.肌抽搐 9、男性,42岁,前臂外伤手术缝合后5天,局部伤口红肿、疼痛,触之有波动感,T39℃,伤口换药时哪项不妥 A.及时拆除缝线,充分引流 B.伤口应每天换药一次 C.正确应用抗菌药及引流物 D.清洁伤口、清除坏死组织 E.伤口应每2—3天换药一次 10、不属于化学性损伤的是( ) A.强酸 B.强碱 C.毒气 D.昆虫咬伤 E.磷烧伤 11、5 D.一般为1:l E.广泛深度烧伤为 12、严重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低血容量休克 B.感染 C.肾衰 D.呼衰 E.高钾血症 13、腹部挫伤可能并发严重的损伤是( ) A.腹壁血肿 B.腹肌纤维断裂 C.腹部内脏损伤 D.皮下组织出血 E.急性尿潴留 14、25% C. 15、伤口清创的最佳时机( ) A.伤后12h内 B.伤后12~24h内 C.伤后6~8h内 D.伤后10h内 E.伤后18h内 16、伤口清创的最佳时机( ) A.伤后12h内 B.伤后12~24h内

第13章体液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外来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导抗原特异性B细胞活化、增殖,并最终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存在于体液中,发挥重要的免疫效应作用,此过程称为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B细胞识别的抗原包括T细胞依赖抗原(TD-Ag)和T细胞非依赖抗原(TI-Ag),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需要Th细胞的辅助。 第一节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 BCR是B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的受体。BCR识别抗原对B细胞的激活有两个相互关联的作用:BCR特异性结合抗原,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细胞内化与其BCR结合的抗原,并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抗原特异性Th细胞识别,而活化的Th细胞通过表达的CD40L与B细胞上CD40结合,又可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BCR对抗原的识别与TCR识别抗原有所不同:①BCR不仅能识别蛋白质抗原,还能识别多肽、核酸、多糖类、脂类和小分子化合物;②BCR可特异性识别完整抗原的天然构象,或识别抗原降解所暴露的表位的空间构象;③BCR识别的抗原无需经APC的加工和处理,也无MHC限制性。 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 与T细胞相似,B细胞活化也需要双信号,即特异性抗原传递的第一信号和协同刺激分子提供的第二信号。B细胞活化后的信号转导途径也与T细胞相似。 (一)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1.第一活化信号经由Igα/Igβ传导入胞内BCR与特异性抗原的表位结合,启动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但由于BCR重链胞浆区短,自身不能传递信号,需由与mIg组成BCR 复合物的Igα/Igβ将信号转入B细胞内。BCR被多价抗原交联后,活化Blk、Fyn或Lyn等酪氨酸激酶后使Igα/Igβ胞浆区的ITAM模体中的酪氨酸发生磷酸化,从而募集并活化Syk (类似于TCR信号转导中的ZAP-70),进而活化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最后经PKC、MAPK及钙调蛋白三条途径激活转录因子(NF-κB、AP-1和NFAT等),参与并调控B细胞激活、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图13-1)。

大二上学期免疫学习题库第13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第十三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特点。其中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免疫应答最重要的特点。2.免疫应答特异性的本质是:一种________或、________仅能特异性识别一种抗原表位,因此、________或、________的多样性是保证机体对多种多样抗原产生特异性应答的分子基础。 3.BCR多样性的机制主要涉及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4.TCR多样性的机制涉及________和________。 5. 免疫耐受乃机体对_____刺激表现为______ “免疫不应答”的现象。 6. 抗原剂量与免疫耐受的关系:适当抗原剂量免疫机体易诱导_______,而过低或过高剂量抗原刺激均可能诱导免疫耐受:低剂量可诱导T、B细胞_______;高计量诱导诱导T、B 细胞_______ 7. 免疫耐受按其形成机制不同,分为_______及_________。 8. 免疫耐受具有免疫应答的一般共性,它们均需_______诱导产生,并具有_______和_______。 9.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抗原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10. 免疫耐受与一般免疫应答的相同点有:需_______刺激,有_______、有________和______等相同点 11. 抗原的性质是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之一,一般说来抗原分子量小,其_________差, ___________强;可溶性抗原常为__________,而颗粒性抗原易于引起_______。 12. 机体因素可以影响免疫耐受的形成,在胚胎期或新生期_____诱导免疫耐受, ?成年机体一般______诱导免疫耐受,常须联合应用_________措施以加速其诱导过程. 二、多选题 [A型题] 1.首先发现免疫耐受现象的是: A.Burnet B.Medawar C.Jerne D.Owen E.Richard 2. 最易免疫耐受的抗原刺激途径是 A.口服 B.皮下注射 C.静脉注射 A.肌肉注射 E.腹腔注射 3. 最易诱导耐受的时期是: A.胚胎期 B.新生儿期 C.儿童期 D.青年期 E.老年期 4. 免疫耐受性的形成具有如下细胞学特点 A.T细胞和B细胞必须均耐受 B.T细胞形成耐受较难,耐受维持时间较长 C.B细胞形成耐受较易,耐受维持时间较短 D.T细胞形成耐受较易,耐受维持时间也较长 E.以上都不对

《免疫应答》案例1

德江一中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 第2节《免疫应答》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2章第2节的内容,免疫应答的内容主要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概念、淋巴细胞的发生、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概念、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是:概念多:本课涉及到的免疫物质有:MHC、MHC分子、受体、抗原、抗原-MHC复合体、抗体、白细胞介素-2、抗原—抗体结合物等;涉及的免疫细胞有: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效应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致敏B淋巴细胞等;涉及的免疫过程有:淋巴细胞的起源、淋巴细胞的识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动免疫、被动免疫等。可见,本学习内容涉及的概念繁多,体系庞杂。 难度大:本学习内容难度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科知识深奥;二是涉及了多种知识类型;三是知识体系结构复杂;四是生理过程抽象。 与前后知识联系复杂:本学习内容与前后知识有着复杂的联系。与必修1中的知识联系主要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糖蛋白的种类与功能)、细胞质(溶酶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坏死与凋亡。 本节内容与前面人体的稳态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人体生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以及生物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是整本教材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生物基础不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免疫应答过程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主要是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效果的粗浅认识,而对免疫应答过程尤其是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缺乏具体系统的知识,但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对生理现象的分析能力,因此,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并不困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阐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概念,抗体的概念;描述抗体的结构;概述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组阅读与分析教材P21小字部分,并各组讨论得出相应结论,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处理信息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并让学生整体感知知识的获得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细胞免疫应答与体液免疫应答的流程图,并分析讲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关注免疫应答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在细胞免疫应答与体液免疫应答的流程图讨论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渐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 四、教学重难点

免疫应答

第六章免疫应答 一、单选题: 1.Mφ细胞将抗原递呈给TH细胞时受(B) A、MHC-Ⅰ类分子限制 B、MHC-Ⅱ类分子限制 C、MHC-Ⅲ类分子限制 D、不受MHC限制- 2.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C) A、TH1和TH2细胞 B、TH1和TH0细胞 C、TH1和CTL细胞 D、TH2和CTL细胞 3.TH1细胞在炎症反应中最重要的作用是(C) A、活化NK细胞 B、活化TH2细胞 C、活化Mφ细胞 D、活化嗜酸性粒细胞 4.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特点是(C) A、无抗原特异性 B、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C、可释放穿孔素杀伤靶细胞 D、通过ADCC杀伤靶细胞 5.下列哪项不属再次应答的特点(B) A、抗体亲和力增高 B、潜伏期延长 C、抗体维持时间延长 D、IgG水平显著升高 二、知识应用题: 1.某患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皮肤化脓病灶,最终导致败血症而入院,试述机体可能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制。

2.比较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规律。 (一)初次应答 机体初次接触适量抗原刺激后,引起机体抗体产生的过程,称为抗体产生的初次应答。初次应答的主要特点为: 1、抗体产生的诱导期比较长。从抗原进入机体,到机体血清中检测出抗体需要的时间称为抗体产生的诱导期。 2、初次应答产生最早的是IgM,可在几天内达到高峰,然后下降;接着产生IgG,IgA产生最迟;产生的抗体中以IgM为主。 3、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总量较低,维持时间也较短,与抗原的亲和力较弱。 (二)再次应答 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引起抗体产生的过程。 再次应答的特点为: 1、抗体产生的诱导期显著缩短,约为初次应答的一半。 2、再次应答中产生抗体的顺序与初次应答相同,但以IgG为主,再次应答间隔时间越长,机体越倾向于只产生IgG,经消化道等黏膜途径进入机体的抗原可诱导产生分泌型IgA。 3、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的总量较多,维持时间较长,且对抗原的亲和力更强。 再次应答在抗体产生的速度、数量、质量以及维持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初次应答,因此在预防接种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疫苗的再次接种,可起到强化免疫的作用。机体初次接受抗原刺激后,一般需经2-3周才能在血清中检测到相应抗体,再次应答时仍然是先产生IgM类抗体,且持续时间不长,但IgG类抗体也很快产生,且能在体内维持很长时间。

第六章 免疫应答

第六章免疫应答 一、名词解释: 1.免疫应答:是指看远激发集体免疫系统后,免疫红星细胞对看远分子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和分化以及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 2.再次应答:是指机体再次受到同一种抗原的刺激时所引起的免疫应答。 3.体液免疫应答:根据介导效应的免疫活性细胞不同,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二、选择题: 1.Mφ细胞将抗原递呈给TH细胞时受(B) A.MHC_Ⅰ类分子限制 B.MHC_Ⅱ类分子限制 C.MHC_Ⅲ类分子限制 D.不受MHC限制 2.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C) A.TH1和TH2细胞 B.TH1和TH0细胞 C.TH1和CTL细胞 D.TH2和CTL细胞 3.TH1细胞在炎症反应中最重要的作用是(C) A.活化NK细胞 B.活化TH2细胞 C.活化Mφ细胞 D.活化嗜酸性粒细胞 4.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特点是(C) A无抗原特异性 B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C可释放穿孔素杀伤靶细胞 D通过ADCC杀伤靶细胞 三、填空题: 1.免疫应答的三个基本阶段是__启动免疫______、__诱导免疫______和___效应免疫_____。

2.细胞免疫最后的效应细胞是____效应细胞____和__浆细胞______。 3.特异性免疫应答基本过程包括_抗原分子与免疫细胞间的作用_______,__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______,_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排异作用_______。 4.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在_淋巴细胞_______和__脾______等。 5.免疫应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TH细胞的第一活化信号指_______,第二活化信号指________,第二活化信号中以__________配对最重要。 7.B细胞的第二活化信号主要是__________。 8.TC细胞的细胞毒杀伤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四、问答题: 1.某患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皮肤化脓病灶,最终导致败血症而入院,试述机体可能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制。 金葡菌侵袭力强,能产生多种毒素及胞外酶, 所致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化脓性炎症、毒素性疾病及菌群失调症。是一个在寄生部位营共生的条件菌。在人体防御免疫功能健全的情况下不足为害。即使细菌越出寄生范围侵入深部组织。也可被白细胞。巨噬细胞。血清中特异和非特异因子等所吞噬杀灭。或被局限于分散的区域中形成典型脓肿。但若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如颗粒细胞缺乏。严重基础疾病)或皮肤黏膜屏障破坏(如皮肤损伤。介入性医疗措施)的情况。则可能导致严重的金葡菌感染。此时。细菌从寄殖部位接种到受损的皮肤黏膜引起皮肤软组织局部感染如疖肿等。感染局部扩散造成痈。蜂窝织炎。脓疱疮或伤口感染。细菌还可进入血液。向远端器官播散。发生败血症。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等多种生物学活性。SPA抗吞噬作用主要是由于SPA与IgG Fc段结合后,IgG Fc段不能与吞噬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使吞噬细胞的激活受阻。SPA抗吞噬作用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有重要作用。此外,SPA还有促细胞分裂、引起变态反应、损伤血小板等 2.比较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规律。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 一、基本概念 (一)免疫应答概念 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殖、分化,并发挥以清除抗原为主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某些情况下,免疫应答也可能对机体造成损害,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或其他免疫相关性疾病。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 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 概念机体在遇到病原体后,迅速发动的非特异性 的具有初级防御作用的免疫应答 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针对 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参与 细胞 吞噬细胞、NK、DC T/B细胞、抗原提呈细胞(三)免疫应答的过程 基本过程识别阶段:抗原处理和抗原提呈后进行 活化阶段: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效应分子效应阶段:效应分子和效应细胞将抗原物质清除 发生部位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例题】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 A.识别、活化、效应三个阶段 B.识别、活化、排斥三个阶段 C.识别、活化、反应三个阶段 D.识别、活化、增殖三个阶段 E.识别、活化、应答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A 二、固有免疫应答 (一)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特点 1.模式识别受体(PRR)(附表) 指存在于固有细胞表面和血清中,可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共有分子结构的受体。如: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Toll样受体。 2.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 是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结合的配体分子。如G-菌脂多糖(LPS)、热休克蛋白

(HSP)等。 膜型 PRR TLR2与TLR6/TLR1 CD14与TLR2 TLR3(胞内器室膜上) TLR5 TLR7/TLR8(胞内器室膜) 甘露糖受体(MR) 清道夫受体(SR) 分泌型PRR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C-反应蛋白(CRP) 脂多糖结合蛋白(LBP) (二)固有免疫分子包括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抗菌肽和具有抗菌作用的酶类等。组织屏 障 皮肤黏膜的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等 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易发生CSF感染,孕妇风疹病毒易感染胎儿)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NKT、γδT、B1、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三)固有免疫的功能(A1型) A.非特异性抗肿瘤、抗感染,人体第一道防线。 B.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树突状细胞是体内唯一能启动初始T细胞活化的抗原提呈细胞,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C.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D.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物发挥免疫效应。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 (一)概念T、B淋巴细胞经TCR、BCR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表位后,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二)分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三)特点:个体差异大,有特异性;发生较晚;对抗体有记忆性,有放大效应;体内维持时间较长。 适应性免疫应答三阶段 1.识别阶段:T、B细胞分别通过TCR和BCR精确识别抗原,其中T细胞识别的抗原必须由抗原递呈细胞(APC)来递呈。 2.活化增殖阶段:在协同刺激分子的参与下,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如CTL)、效应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和记忆细胞。 3.效应阶段:由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清除抗原。 四、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基本过程

最新5节免疫应答汇总

5节免疫应答

第五节免疫应答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和基本过程(一)免疫应答的概念 免疫应答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全过程。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为细胞免疫应答,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为体液免疫应答。通过免疫应答机体及时地清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加抗感染和抗肿瘤等,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应答也可对机体造成伤害,引起超敏反应或其他免疫性疾病。

(二)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免疫应答过程复杂,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1.感应阶段(抗原提呈、识别阶段) 该阶段包括抗原提呈细胞 ( APC)提呈抗原和T、 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识别抗原两个步骤。(1) APC提呈抗原: APC摄取抗原,在细胞内将抗原加工处理成抗原肽,抗原肽与细胞内的MHC分子结合为复合物,在APC细胞的表面表达,供Th淋巴细胞受体识别结合。

(2) T、 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识别抗原: B淋巴细胞通过表面的抗原受体(BCR)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原。T淋巴细胞需要双识别,先是T淋巴细胞通过其表面的CD4或CDS识别抗原提呈细胞膜上的MHC-Ⅱ或Ⅰ类分子,然后T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才能识别 MHC Ⅱ或Ⅰ类分子上的抗原肽,即 MHC限制性(图 3-14)。 ---为什么终生不再患此病呢? 人类感染了某些传染病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疾病就会痊愈,身体就会

康复,也有可能终生不再患。这是为什么呢? 病原微生物刺激机体的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效应T细胞和抗体能对抗病原微生物。记忆细胞寿命长,再遇到相应病原微生物后形成效应T细胞和抗体的速度更快,所以有可能终生不再患此病。图 3-14 T淋巴细胞的双识别 2.反应阶段(淋巴细胞活化、增殖阶段) 指 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和分化的阶段。T淋巴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免疫应答的全过程是有机的系统的过程,目前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已由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进入了基因水平。非常复杂,是严密控制和精细的调节过程,这对保持机体自身免疫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描述方便,人为地将其划分为相应的三个阶段,即:感应段阶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1、抗原识别阶段 包括对抗原的摄取、处理加工、抗原的呈递和对抗原的识别,分别由MΦ、T和B细胞完成。 2、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化阶段 包括抗原识别细胞膜受体的交联、膜信号的产生与传递、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生物活性介质的合成与释放,主要由T和B 细胞完成。 3、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 主要包括效应分子(体液免疫)和效应细胞(细胞免疫)对非已细胞或分子的清除作用(即排异效应)及其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在此阶段除抗体和效应T细胞参与外,还必须有免疫增强系统参加才能完成排异和免疫调节作用。 抗原的提呈 细胞在其表面以能被T细胞受体(TCR)特异性识别的方式表达抗原的过程称为抗原提呈,也称为抗原呈递。 APC的抗原呈递作用是一个涉及抗原摄取、处理与呈递的复杂过程。

一、抗原在体内的分布和定位 进入体内的抗原几分钟内,即可经血管和淋巴管迅速地运行到全身,其中绝大部分被吞噬细胞分解清除,只有少部分存留于淋巴组织中诱导免疫应答。 1、淋巴结中的抗原在两个主要区域被抗原递呈细胞捕获。 一是在深皮质区(即胸腺依赖区)和淋巴窦壁被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捕获。 二是在浅皮质区淋巴滤泡内。 2、在脾脏中,抗原从边缘区通过边缘窦而入白髓,并在淋巴滤泡中被长期存留,这是脾脏中抗原存留的主要部位。 二、抗原提呈细胞 是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 三、抗原的摄取、加工和递呈 1、抗原的摄取: 2、抗原的加工:

肠道粘膜免疫应答机制综述

肠道粘膜免疫应答机制 摘要:人体肠道内的黏膜是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间直接交流的主要界面。肠道黏膜不仅是营养吸收及水分、矿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许多病原体感染或起始感染的主要位点。肠道粘膜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近年发现了病原体、肠道菌群、免疫疫苗、免疫载体在其免疫调节的机制发挥着极其的重要地位。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是由肠相关淋巴组织组成的复杂网络,具有完善的免疫反应机制和严格的免疫调控机制。可以说,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肠道病原体感染的第1 道防线,同时,也在宿主与外环境间黏膜稳态的建立和维持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综述简要介绍肠道黏膜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介绍这些影响因素在肠道粘膜免疫的作用。 关键词: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应答机制肠道粘膜免疫病原体肠道菌群免疫疫苗免疫载体研究进展 1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简介 黏膜免疫系统由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及某些外分泌腺(如唾液腺、泌乳的乳腺等)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共同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由于其所处的解剖位置相分布部位的特殊性,粘膜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系统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传统观念认为淋巴细胞是来自骨髓或胸腺,在中枢淋巴器官巾分化、成熟后经淋巴循环定居于周围淋巴器官,担负免疫监视功能。近年来大量的资料[37]显示脏器巾的淋巴细胞不完全由淋巴器官移入,存在着固有淋巴细胞,并统称为组织相关性淋巴细胞。胃肠道黏膜不仅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而且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与呼吸道的淋巴组织共同构成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2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组成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也称之为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直接参与和调控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有以下部分组成:肠上皮细胞(IEC),肠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IEL),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L),肠粘膜下集合淋巴结(PP),以

免疫学病毒感染与免疫机制

现代免疫学 1.病毒感染之后如何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产生免疫保护作用? 2.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机体,发生的免疫应答有何变化? 病毒是除了类病毒外最简单的生命有机体,由核酸和包裹核酸的蛋白质衣壳组成。病毒完全依靠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系统来复制病毒蛋白及其遗传物质并进行病毒体组装。他们利用细胞表面受体感染细胞,其中许多与免疫系统有关。病毒成功感染宿主细胞后,其遗传物质暴露于胞质内,并开始指导病毒大分子的合成以及病毒体的组装。少数病毒如CMV能与宿主细胞和平共处,长期寄生,称之为非细胞毒性病毒。多数病毒是细胞毒性病毒,其在胞内的繁殖和寄生很快导致宿主细胞的死亡。 机体针对病毒的防御在3个层次上展开,1)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与繁殖——IFN和TNF等细胞因子;2)杀伤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NK细胞和CTL;3)阻断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中和抗体。 1.针对病毒感染的固有免疫应答: 在针对病毒入侵的强有力的特有免疫建立之前,固有免疫应答是机体抵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主要是通过I型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和自然杀伤细胞对感染细胞的杀伤来实现的。病毒通过皮肤或黏膜表面进入机体后遇到NK细胞,后者通过细胞裂解作用而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清除。这是在特异性免疫应答尚未建立的病毒感染早期机体抗病毒感染的主要方式。 病毒双链RNA可以刺激受感染组织细胞、巨噬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等分泌产生IFN-α和β等I型干扰素,以诱导临近细胞进入抗病毒状态。【图:干扰素的抗感染作用:细胞被病毒感染后表达并分泌干扰素-左,干扰素作用与临近细胞,使其进入抗病毒状态-右】干扰素通过与核细胞表面的I型干扰素受体结合,促使细胞产生可抑制病毒复制的酶以达到对病毒的抑制,从而抗病毒感染。I型干扰素还能激活NK细胞,使其更有效地杀伤被感染的宿主细胞,清除病毒赖以藏身和复制的“工厂”。NK细胞大量分泌IFN-γ,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巨噬细胞受到病毒和IFN-γ的刺激后被活化,分泌IL-1 IL-6 IL-8 IFN-γ和IL-12等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促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调粘附分子,以便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感染局部。 固有免疫对于防控病毒的入侵和感染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病毒一旦已经完成入侵并造成感染,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别是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将发挥消除病毒感染的决定性作用。 2.针对病毒感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病毒可借助其表面的受体分子和宿主细胞表面相应分子结合从而感染细胞,机体针对入侵病毒表面分子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在防治病毒感染的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些抗体可作用于感染早期体液中的病毒和感染细胞溶解后释放的病毒。 抗体的抗病毒效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和病毒感染力: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质的结合可以阻断其与细胞表面受体的接触或者干扰病毒向细胞内的侵入,黏膜表面的IgA分子在这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2)致敏病毒颗粒:抗体结合病毒之后通过激活补体导致病毒颗粒直接被裂解,在此过程中产生的C3a和C5a等补体片段趋化白细胞;3)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ADCC:有些病毒膜蛋白能够表达于被感染宿主细胞的表面。病毒特异性抗体通过对这些病毒蛋白的识别标记被感染细胞,诱发NK细胞和巨噬细胞对这些细胞的杀伤。 病毒感染后或接受疫苗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有效防止机体被同种病毒被再度感染,在病毒感染初期对机体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不可能完全消除病毒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