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旅游资源系统综合评价

甘肃省旅游资源系统综合评价
甘肃省旅游资源系统综合评价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文本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 特征文本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刘旭光 内容提要:人文旅游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由此出发来考察甘肃的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陇东、陇中、甘南、河西走廊以及敦煌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特点而具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人文旅游甘肃资源当代价值 一、关于“人文旅游”的构成 如果我们把“人文”两个字,理解为“人类文化”,那么从旅游源源学的角度来说,人文旅游就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这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也就是说,在自然物中去探寻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实践过程;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文化历程与风神情态,甚至是不同的社会形态,这本身构成了对异民族与异社会形态中的人的好奇;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宗教、道德、审美、艺术等等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东西。 这就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这种多层次性使得以下一些因素必然可以成为旅游资源。一、自然。这个自然并不因为其美而成为旅游资源,而是因为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痕迹与文化的成果,它可以不美,但它必须饱含意蕴;二、风土人情。这是生活在文化中的人的形态,是地域性的、民族性的,说到底,必须是独特的;三、宗教生活、艺术、历史遗迹、奇特建筑等体现着审美趣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与民族性格的物质形态。 以上因素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让我们从这种基础出发,对甘肃省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一个宏观的分析,从而揭示其人文历史价值及当代旅游价值,并从当代人观游需求的角度对它的资源进行提炼。 二、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与历史根基 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来讲,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东西狭长,南北较广,是我国南北跨度最长的一个省,从而也是跨气候带最多的一个省。其东部(通常称为陇东地区)的天水、庆阳与平凉地区,处黄土高原之上,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渭河与泾河穿过该地区,气候较为温润。南部为陇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是秦岭与岷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接地带,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因此多山而险峻,也是连接四川与陕甘的必经之路,在文化也是也是连接藏汉的中间地带。陇中地区是以兰州为中心,由渭河、洮河、黄河三河谷地为主体的地区,干旱少雨,但却处于中心,北接河西走廊,东连陇东,西通青海。甘肃西南部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藏、回、土、东乡、保安等民族聚居于此,此地以高原风光胜,以民族文化胜,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此地区有深厚的根基。陇中往北为河西地区,该地区延河西走廊展开,地貌丰富,高原、大山、冰川、草场、大漠、戈壁、绿洲相间而布,此地区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自古是汉区与西域地区的联结处,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地段。再向北是酒泉与敦煌地区,地处温带荒漠,地貌以

途驴旅游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途驴旅游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途驴旅游系统 需求说明 中软国际厦门ETC 10月 目录 1. 引言 (4)

1.1目的 (4) 1.2参考资料 (5) 2.软件总体概述 (6) 2.1软件标识 (6) 2.2软件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系统属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开发背景 (6) 2.5用户角色描述 (7) 2.6软件功能总体结构 (7) 2.7总体流程 (8) 3. 具体需求 (11) 3.1功能需求 (12) 3.2性能需求 (24) 3.3数据库需求 (24) 3.4外部接口需求 (24) 3.4.1 用户接口需求 (24) 3.4.2 硬件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3 软件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属性需求 (25) 3.5.1 存在的风险性 (25) 3.5.2软硬件的限制 (25) 3.5.3安全性 (26)

3.5.4可转移转换性 (26) 4. 数据字典 (26) 1.引言 1.1目的 编写《途驴旅游系统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是为了成功开发旅游管理系统,而对项目需求确定以及系统分析设计的依据,并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 和软件功能规格的说明。 本说明书需要达到以下目的: 1)从需求角度提供一份无歧义的指导方案; 2)完成项目开发管理的相应文档,以指导后期的设计及开发工作; 本说明书文档的读者: 1.项目开发人员 2.项目经理 3.测试人员 4.需求用户

旅游资源概况重点

1.掌握理解旅游、旅游资源、旅游产品、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民俗风情等相关概念。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旅游资源:指客观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并因其具有的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前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旅游产品:指为满足旅游者的愉悦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总和。 自然旅游资源:依照自然发展规律天然形成的旅游资源,是可以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它寓于自然界的一定空间位置、特定的形成条件和历史演变阶段。 人文旅游资源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悦人事物。 包括五大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居住类、陵墓类、园林类、社会风情类。 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都称为水体旅游资源。 民俗风情: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间物质制度和精神习俗。 2.掌握旅游的特征和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一)旅游的特征1. 异地性 2. 暂时性 (二)旅游者行为的特征1. 消费攀高 2. 道德感弱化 3. 文化

干涉 4. 物质摄取 3.理解掌握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 (一)具有形态美,可以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 (二)具有科学文化属性,可以开展求知、科学考察旅游; (三)具有空间载体特征,可以开展休闲、游乐、体育活动。 4.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 1. 梁柱式的弹性结构体系 “榫卯”结合——“斗拱” 2. 优美的艺术造型 如祈年殿;鸱尾(吻)、走兽,等等 3. 整齐而又灵活的平面布局 如中轴线对称;曲折多变 4. 绚丽而又淡雅的色彩 如琉璃瓦、彩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5. 丰富的雕塑装饰 如石窟寺的雕塑; 6. 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5.理解并掌握民俗风情的旅游功能。 (一)可以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特点和民族风格,激励大家的乐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可以满足旅游者猎奇心理和丰富知识的需要 (三)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加强民族交流

陕西省·甘肃省旅游数据图(表)

项目地 图2-2 陕西省“168”旅游总体发展格局 该旅游战略凸显了陕西省以秦岭为主题的自然旅游资源的后发优势。在国际旅游业蓬勃发展和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陕西省依靠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资源,旅游业取得了高速的发展,旅游产业地位日益提升,产业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图2-3 陕西省2010-2013年旅游业基本情况统计图 安康市旅游业: 安康市以生态旅游为旅游发展核心,以“打造南宫山、连通汉江水、建设旅游村、提升中心城”为发展思路,以“秦巴风情、汉水神韵、金州美食、绿色安康”为主题,着力打造“一山(南宫山)一湖(瀛湖)一城(中心城区)”核心景区。整合旅游优势资源,实施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精心培育精品线路,深化旅游体制改革,推动服务接待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旅游的质量和水平,建设山水休闲度假胜地和国内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全市旅游人数达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 统计指标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国内游客(万人次)1218.01 1560.08 1834.8 2163.8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47.5 63.15 76.14 95.21 全市旅游业总收入(亿元)47.68 63.38 76.22 95.3 表2-3 安康市2010-2013年旅游业基本情况统计表(转表格)

在国际旅游业蓬勃发展和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甘肃省依靠自身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奇特的自然资源,旅游业也取得了高速的发展,旅游产业地位日益提升,产业特色更加突出,产业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统计指标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国内游客(万人次)4284.45 5826.48 7824.06 10068.4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236.2 332.57 469.58 618.9 全省旅游业总收入(亿元)237.2 333.7 471.28 620.2 表3-1 甘肃省2010-2013年旅游业统计表-(图)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浙江财经学院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旅游信息化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王珍珍指导教师于滟文 二级学院信息学院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05计算机(1)学号 0504200101 2009年 2 月27 日

旅游信息化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决定了旅游业实现旅游信息化的必要性。首先,本文通过描述旅游业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并且从中说明了旅游信息化中存在的不足与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统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性。并且结合以上经验,以及根据需求,确立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业务管理,帐务管理,资源管理,会员管理,系统管理等,用来实现旅游管理的信息化,方便对旅游相关事务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关键字: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预订; 1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经济的时代,在信息社会里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资本,而是信息知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各地也已经把旅游业当作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是每一个旅行社必须面临的问题。旅游业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很强的依赖性,信息可以帮助旅游管理者对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相应措施,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对旅游业的有效的宏观管理[1]。服务管理水平对于一个旅行社的经营状况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准确、快捷、高效等作用,对旅行社的服务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采用全新的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提高旅行社的管理效率、改善服务水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某种意义上,旅游管理信息化不仅是适应信息时代快速变化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可以增加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中的科技含量。信息化可以加快企业现代化,获得更多的信息,并且可以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2]。正如克伦所说,使用网络,使我们能够获取最新的信息,甚至是从一个位置远离的办公室[3]。

旅游景区分类

旅游景区的分类 1.按旅游资源类型分类。 (1)自然景观类景区: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观赏景区 (2)人文景观类景区:指由各种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历史文物、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为人文景观。 2.按自然资源细分。 (1)地文景观类景区:主要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直接受地层和岩石、地质构造、地质动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景观。 (2)水域风光类景区:属于自然景观但重点突出江河、湖海、飞瀑流泉等水域景观。 (3)生物景观类景区:指各类由动植物为主体所组成的景观 (4)天象与气候类景区:主要指千变万化的气象景观、天气现象以及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源所构成的丰富多彩的气候天象景观

3.按人文资源细分 (1)历史遗址景区:依托由古代流传,保存至今,具有历史意义的的资源而产生的景区。 (2)建筑物景区:通常指设计具有独创性,唯一性,具有纪念意义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3)博物馆景区 (4)民族民俗景区:具有民族文化和民族生活氛围以及能体现各个民族传统风尚、礼节、习性的景区 (5)关于宗教的景区 (6)关于节事节气的景区:由重要的节日庆典或特别的节日活动而独树一帜的景区。 4.以开发类型分类。 (1)主题公园,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活

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2) 旅游度假区,是指符合国际度假旅游要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区,有明确的地域界限,适于集中设配套旅游设施,所在地区旅游度假资源丰富,客源基础较好,交通便捷,对外开放工作已有较好基础。 5.按游客参与度划分旅游景区。 6.按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文本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刘旭光 内容提要:人文旅游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由此出发来考察甘肃的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陇东、陇中、甘南、河西走廊以及敦煌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特点而具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人文旅游甘肃资源当代价值 一、关于“人文旅游”的构成 如果我们把“人文”两个字,理解为“人类文化”,那么从旅游源源学的角度来说,人文旅游就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这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也就是说,在自然物中去探寻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实践过程;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文化历程与风神情态,甚至是不同的社会形态,这本身构成了对异民族与异社会形态中的人的好奇;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宗教、道德、审美、艺术等等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东西。 这就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这种多层次性使得以下一些因素必然可以成为旅游资源。一、自然。这个自然并不因为其美而成为旅游资源,而是因为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痕迹与文化的成果,它可以不美,但它必须饱含意蕴;二、风土人情。这是生活在文化中的人的形态,是地域性的、民族性的,说到底,必须是独特的;三、宗教生活、艺术、历史遗迹、奇特建筑等体现着审美趣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与民族性格的物质形态。

以上因素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让我们从这种基础出发,对甘肃省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一个宏观的分析,从而揭示其人文历史价值及当代旅游价值,并从当代人观游需求的角度对它的资源进行提炼。 二、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与历史根基 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来讲,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东西狭长,南北较广,是我国南北跨度最长的一个省,从而也是跨气候带最多的一个省。其东部(通常称为陇东地区)的天水、庆阳与平凉地区,处黄土高原之上,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渭河与泾河穿过该地区,气候较为温润。南部为陇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是秦岭与岷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接地带,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因此多山而险峻,也是连接四川与陕甘的必经之路,在文化也是也是连接藏汉的中间地带。陇中地区是以兰州为中心,由渭河、洮河、黄河三河谷地为主体的地区,干旱少雨,但却处于中心,北接河西走廊,东连陇东,西通青海。甘肃西南部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藏、回、土、东乡、保安等民族聚居于此,此地以高原风光胜,以民族文化胜,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此地区有深厚的根基。陇中往北为河西地区,该地区延河西走廊展开,地貌丰富,高原、大山、冰川、草场、大漠、戈壁、绿洲相间而布,此地区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自古是汉区与西域地区的联结处,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地段。再向北是酒泉与敦煌地区,地处温带荒漠,地貌以沙漠与戈壁,还有绿洲为主。从地理上讲,甘肃省是一个从南向北,从亚热带向温带荒漠逐

旅游信息管理系统

四、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1、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在旅游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它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旅游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旅游企事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旅游企事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2、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有三种组织形式:国家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地方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区域联网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2)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结构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逻辑结构如图1.3所示。 (1)信息支持层:建立包括风景旅游资源信息、基础地理信息(如区域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信息)、旅游规划信息、旅游市场信息、旅游业运行管理统计等信息、地图等图件信息在内的各种数据库,记录关于旅游地的旅游资源、旅游企业、旅游规划、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电子政务等信息; (2)管理支持层:完成对上述数据库的查询、编辑修改、添加、删除、统计、输出等功能; (3)决策支持层:建立模型库,在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旅游开发条件评价模型、景区容量模型、旅游需求预测模型、旅游经济效益分析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模型等的支持下,辅助旅游管理部门分析决策。 ★五、常见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①饭店管理信息系统②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③景区管理信息系统④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⑤旅游交通信息系统⑥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⑦旅游规划信息系统⑧旅游电子商务系统⑨旅游电子政务系统 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开发方法与一般管理信息系统大致相同,可根据个体系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开发方法。 1、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阶段 按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需求,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规定明确的任务。旅游管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是革命老区,历史悠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汉高祖时置县,以“胡服骑射”着称的战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就埋葬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灵丘因此而得名。境内文物名胜众多,自然景观迷人,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文物古迹。 1、赵武灵王墓是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武灵王之墓,灵丘也因此而得名。它原位于灵丘县城西,现在随着县城的扩张,已经处于中心地带新华西街了。原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现保护面积10900平方米,墓冢巍峨,碑石林立,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文化以及一代英君赵武灵王生平的重要历史文物。现在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修建于唐代天宝元年的曲回寺石佛冢群。位于独峪乡曲回寺村,又称哭回寺。据曲回寺遗址千斤大铁钟记载,该寺为五台山佛寺下院。开元二十一年由北京的大禅师“慧感”奉诏创建,“旨赐曲回山寺”,并且在建寺十年后,从天宝元年开始至天宝十一年间,雕刻了大批花岗石佛像,修筑360座佛塔,埋于曲回寺方圆几十里的地下,其规模宏大实为罕见。目前已查明43座石佛冢,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寺院辽、金、元、明历代均有较大规模重修,清代依旧维持,最后于1939年被侵华日军焚毁。现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觉山寺,位于灵丘县红石塄乡觉山村,又称普照寺,北魏皇家寺院。创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年),是孝文帝拓跋宏为报母恩而敕建的。该寺历代屡有重修,时至五代,战火连绵,觉山寺开始衰落,庙宇毁败,辽代又重加修葺。明天启六年(1626)灵丘

七级大地震,全寺庙宇全部倒塌,惟有辽代重修的砖塔仍巍然屹立。明崇祯三年(1630)重建寺庙。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行修葺,后又倾颓。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五年(1885—1889),寺僧龙诚在本县大儒杜上化等全力支持和四乡民众资助下重建佛寺,除砖塔为辽大安六年重建外,现存庙宇为清代光绪年间重修建筑。寺院座北向南,依山就势,寺内建筑有一井一塔七殿一堂一厅六楼二阁。布局为三条轴线,五个院落,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房屋共计134间,占地8100平方米。寺院西北山崖上悬一洞,称为悬钟岩舍利洞,亦称翠云洞。洞深14米,洞口宽19米,建有观音殿,面阔三间,“文革”后期被毁,2000年动工,现已修葺一新。西南突兀一山,顶置小砖塔,总高5.33米,实心,平面呈方型,背西面东,属寺院附属建筑,是晋北地区最小的砖塔。东北矗立笔架山,交错中显稳定,自然景色与古建筑相映成趣。自古被人们称为“井塔山齐——觉山寺”。属灵丘“九景”之一。 觉山寺辽代砖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砖塔位于觉山寺内,为全寺建筑中的精华。北魏创建,后倾圮,辽大安五年重建,八角密檐式,十三层,高44.23米。塔基由须弥座、平座、仰莲组成。下层束腰每面施壶门三间,内雕人物,门间雕兽面,八角为力士;上层束腰壶门内雕佛、菩萨、歌舞乐伎,门侧立侍女或飞天,门上为二龙戏珠,门间雕力士,转角金刚两侧施龙。砖雕采用剔地突起或圆雕镂刻手法,造型丰满,刀法流畅、洗炼,是砖雕艺术和音乐文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塔身第一层有塔室,南北为板门,东西为格扇假门,其余四面为砖雕假窗。室内八面存辽代壁画62平方米,内容为菩萨、明王、飞天,为壁画中的瑰宝。其上十二层均为实心,木椽砖飞,每层收分7厘米,每层每面悬铜镜,每椽每梁挂风铃。塔刹由镂空天球、相轮、宝盖、仰月、宝珠及刹杆组成。天球可转动,兼起风速风向标的作用。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杨昌宏 (河西学院历史系旅游管理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全国总体相比,还显得相对落后。对我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思路,将使旅游业成为甘肃大开发中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成为甘肃经济文化发展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甘肃开发旅游业“瓶颈”对策 甘肃省旅游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尽管甘肃地区近年来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横向比较,差距还很大。旅游业的开发程度和产出水平与旅游资源大区的地位不相称,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这与甘肃的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与东部地区相比,由于历史和生态的原因,导致甘肃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恶劣,并造成了地广人稀、内部市场需求规模小,制约了投资和生产性投入及投资市场的形成,并进一步造成了生产力水平低下,基础设施不足,社会进步发育程度不高,相对封闭,科技文化水平明显低下,人才外流;市场经济不发达;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结构比较单一……,可以说,甘肃优势明显,劣势也明显,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优势和劣势还会相互转化。因此,必须坚持辩证法,全面地辨证地评价甘肃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实事求是地指导甘肃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有: (一)观念不到位,资源本底不清是根本的制约因子 甘肃旅游业总体尚处于后进状态,其根本原因还是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和限制了甘肃旅游业的发展。甘肃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不是资金,而是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后的旅游意识在根本上长期制约了甘肃旅游业的大发展。 甘肃各级领导干部对旅游业的认识虽然有所提高,但不少部门和地区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政策措施’财政收入和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定位,没有把旅游业当作一项经济产业去培养,而是热衷于办工厂、开矿山。因此,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作为一项经济产业的形象不鲜明,资金投入不足,各相关产业、行业和部门与旅游业发展的联系合作不够紧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乏力。 旅游意识不强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对甘肃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潜力认识不足。导致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迟缓,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就目前而论,甘肃旅游资源开发量还不到位。旅游投入低,缺乏`有计划、系统的旅游开发建设。很多景区仅仅是设门售票,没有进行基本层次的观光游览,这种状况实际上是对甘肃旅游资源的浪费。此外,从业人员主动发现市场,开发市场的观念淡薄,地方保护主义意识很强。 明确旅游业的地位,这虽是旅游发展中的第一步,但却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多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政府和企业对旅游业的态度影响程度的多少,因而对其后的各项工作均有深远影响。如果缺乏强烈的发展旅游意识和产业观念,发展旅游业要取得成功难度很大。 此外,对甘肃旅游资源的不清楚,也进一步限制了甘肃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由于对甘肃的旅游资源缺乏全面系统的普查和评价,对整个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范围、自然环境、开发价格、客源前景都还没有一个全面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因而不利甘肃旅游资源的国内外比较和综合评价,也不能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资源观上的浅层次,使得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长期受到忽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旅游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第1章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我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加入WTO以后,我国的旅游业将更加开放,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旅游接待国,国外游客入境旅游持续增长,2002 年全年接待外国入境旅游者达1122.64万人次,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第一大旅游接待国,每年将接待国际游客 1 亿多人次。同时,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人数也不断增加。由此可看出,旅游业产业地位日趋突出,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不断提升。 目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技术应用为主要手段的信息数字化已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旅游业的信息数字化是现代化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求和必然,也是旅游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部门、企事业单位都有通过internet 对外宣传自己,同时为那些有信息需求的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旅游网站是各旅游胜地对外宣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的内容对于旅游地的宣传和旅游地项目的开发的决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假日旅游为重要支撑,国内旅游进入了大众化的消费阶段。面对目前的实际状况,迫切需要开发一个新的系统来适应这些工作,开发一个旅游网站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1.2 目的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旅游信息系统也广泛应用起来。但由于一些原因,这些系统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要想使我国旅游信息系统真正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优势,必须对它的技术和原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和规划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基于 B/S 模式的旅游系统旨在利用当今比较流行且实用的B/S模式结构,https://www.360docs.net/doc/647024441.html,开发工具,强大的SQL Server 后台数据库支持,对我国旅游系统的开发方法、过程、以及网络实施方案、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性进行设计和规划,有效地将旅游者和旅游企业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信息服务和旅游资源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从而促进旅游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1.3 系统设计思想 采用的编程语言和程序设计思想,必须是标准的、通用的。杜绝使用各种未公开的函数或功能,以确保系统的可持续开发性和可维护性。尽量利用控件所使用平台提供的各种内置能力,充分挖掘现有系统平台的潜力,架构出新的应用方案,以降低我们需要编写的代码量。在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缩短开发周期,达到快速开发的目的,避免同一功能的重复开发。

河南旅游概况

河南旅游资源概况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及其开发构想》 1.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 从河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看出,河南是一个地域广大、位置居中、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强的地区。而在这种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的自然景观种类、风景特色和地区分布等方面也必然具有一些特殊性。概括讲,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内涵具有以下特色: (1)多样性 多样性,是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特色之一。 首先,从地貌景观看,从海拔不足百米的黄淮海平原,至海拔2413.8米的河南第一高峰——老鸦岔垴,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的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其次,从气候和旅游资源来看,河南不仅有纬向性的南北地带变化,还有因地形起伏造成的垂直立体气候效应。以避暑山水胜地来说,河南就有山地、林地、湖滨等多种气候景观类型。 第三,从生物景观来看,河南的优势就更为明显。河南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几乎全部是就生物保护而言的,无论植物或动物,旅游资源都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特点。 第四,在风景水体方面,河南也具有除海滨风景以外的多种类型,江河、湖泊、涌泉、溪流、瀑布等,各种水景可谓应有尽有。(2)过渡性

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过渡性特点与其所处的过渡性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在地貌方面,河南省正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之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与此相对立,我国地貌风景的构成由西至东分别是山地、丘陵和平原,其过渡性不言而喻。 在气候方面,河南正处于从亚热带向暖温带、从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气候的温度适中。从旅游的角度看,河南是一个不太冷也不太热、不太干也不太湿的地区,非常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从自然旅游景观形成的角度看,无论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雨景、云雾景,或是北方地区的冰雪景,河南都兼而有之,兼具南北景观综合之美。 并且,由于地形和气候的过渡性,河南生物景观的过渡性也就自然而然了,即生物的“边缘效应”非常明显。 在我国的植物区系中,河南省处于华北植物省和华中植物省的过渡地带,兼有华北暖温带植物区系和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某些特点。伏牛山——淮河以北属华北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温带植物区系和西北干旱地带植物区系的成分;伏牛山——淮河以南属于华中北亚热带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亚热带植物区系和西部高寒植物区系成分。可以看出,河南省的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除河南特有的成分外,还汇集了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和黄土高原等区系的成分。

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复习整理(20200615124248)

第一章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 管理的定义,内涵,以及管理科学发展阶段和特点。管理的几种组织形式。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 管理科学发展大约经历了6 个阶段:(1)科学管理学派:20世纪20 年代、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主要观点:通过提高效率来提高生产率。 (2)行为科学学派:20世纪30 年代、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主要观点:主张激励人的积极性,主张工人参加管理。 (3)数学管理学派:20世纪40 年代、康托拉维奇《生产组织与计划中的数学方法》、主要观点:提出生产指挥的问题主要是数学问题。 (4)计算机管理学派:20世纪50 年代,形成计算机用于管理的第一次热潮。 (5)系统工程学派:20世纪70 年代、卡斯《组织与管理-从系统出发的研究》、主要观点:提出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管理。 (6)信息学派和管理信息系统学派:20 世纪80 年代,出现管理信息系统学科,信息被视为用于管理的重要的无形资源,管理学逐渐成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学科。 组织形式:(1)U型组织。(2)M型组织。(3)H型组织。 2.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信息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关系: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可分为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所得到的另外一种数据,这种数据对接收者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信息和数据之间区别是相对的,一个系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 阶段:(1 )信息的收集信息的传输(2)信息的加工(3 )信息存储(4)信息的维护(5 )信息使用 3. 系统的内涵,并说明系统有哪些特点? 系统指在一定环境中,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个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特点:(1 )集合性(2)关联性(3)目的性(4 )边界性(5 )整体性(6 )层次性 (7 )动态性 4. 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功能,什么是MIS。 定义:信息系统是以加工处理信息为主的系统,它能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处理、传输、管理和检索,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 功能:(1 )数据的收集与输入。(2)数据的存储。(3)数据的加工处理。(4)数据传输。(5)信息输出。(6)信息维护。 MIS :是用系统思维的方法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的、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也可以说,MIS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

甘肃文化旅游资源概论

甘肃文化旅游资源概论 期中作业 1、请分析莫高窟艺术在不同的三个时期他所表现得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哪些差别? 参考资料: 莫高窟:根据其洞窟内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壁画 1、早期是敦煌石窟艺术的成长时期,壁画内容有佛像画、佛教故事画,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等,其中以佛教故事画为主。 2、中期壁画是石窟艺术的极盛时代,包括随唐两上朝代。壁画内容,故事画减少,一开始就是按照当时的风土人情来描绘的。反映的生活更加广泛,而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更加深刻,对主题的表现也更加明显。 3、晚期壁画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时期,供养人的画像,各族首领及其属集于一窟。为莫高窟壁画艺术增添了不少光彩。壁画题材简单,只有楼台亭阁、佛说法,天人围绕,莲花、水池、化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竟不知所画何以为名。比较普遍采用的题材。 总结以上三个时期来看:奠高窟壁画从各个方面都表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和成就,而这些成就总是在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观察研究了生活,以及进行辛勤的劳动才有可能获得的。 敦煌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主题是彩塑。彩塑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发展期。早期洞窟形式.有禅窟,方形或长方形佛堂式和中心柱塔庙式等,早期的彩塑有三百多件。体裁有浮雕(影塑)、高浮雕、圆雕。浮雕题材主要有千佛、飞天等,高浮雕题材主要有楣梁上的龙头、羽人等,都是紧靠壁面捏塑的,形体比较扁平,圆雕题材主要是较大型的佛、菩萨、天王等,头部及身体体积比较饱满。 中期极盛期洞窟为方形佛殿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中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人物造型,一般头大,体壮,腿短,这是随代塑像在外型上的显特征。 由于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佛教本身的衰落,佛教艺术也一既不振了。 2、请分析兰州黄河风情线开发中的文化旅游资源的不足与对策。 参考资料: 兰州市政府规划了百里黄河风情线,范围西起西固工业区的西柳沟,东至城关区桑园峡,东西长40公里,流域面积27.44平方公里,于2000年开始动工建设。不到8年时间,黄河两岸相继建成观光长廊、“生命之源”水景雕塑、寓言城雕、黄河母亲雕塑、绿色希望雕塑、西游记雕塑、平沙落雁雕塑、近水广场、亲水平台、东湖音乐喷泉、黄河音乐喷泉、人与自然广场,以及龙源园、体育公园、春园、秋园、夏园、冬园、绿色公园和其他沿河景观。 兰州的黄河风情线与其他城市的一些景点相比,还存在着总体规划亟待完善、多头管理导致责任不明等问题,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黄河风情线还有亟待提升改造的地方。

旅游资源信息结构

旅游资源信息结构 原生态旅游资源是指能保持鲜明的特色,维持人和一切生物生存和发 展的所有自然、人文要素的环境系统。因为原生态旅游资源具有惟一 性和不可复制性,旅游者在欣赏和浏览旅游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 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环境中,能尽情考究和享受大自然和人类的文 化信息,同时受到启迪。旅游资源是旅游服务贸易的基础,本文将深 入探讨越南广西原生态旅游资源的信息结构与服务贸易发展的内在关系。 一、越南广西原生态旅游资源信息结构分析 原生态旅游资源信息结构是指旅游服务贸易者、旅游者对原生态旅游 资源象征符号处理,特别是审美符号、设计符号和形象符号处理的有 机组合,它是信息处理活动、文化资本的积累与传承、信息流相互作 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原生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使不同旅游者考 究和享受了大自然和人类的文化信息,同时得到愉悦、受到启迪,这 个信息处理过程,也是服务贸易者创新、问题求解的过程;而文化资 本的积累与传承就是旅游者、服务者的学习,它是“语言”,诠释着 信息处理活动这个“语言”;它也是“代码”,解读着“创新”这个“信号”,它也是充当工作场所问题求解的“语言行为”的条件;信 息流能促动文化资本的积累,使之有效地用于信息处理活动。 越南、广西是近邻,同属北部湾地区,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而作为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原生态旅游资源利用水准偏低的区域,旅游服务 贸易发展水平不高,使其信息结构表现以下特点。 1.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信息处理水平低 越南、广西仍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使旅游者对审美符号、设计符 号和形象符号的处理时间有限,服务贸易效益不高。例如虽然越南人 均游客的逗留时间由1994年9.2天,上升到2005年、2006年度16天、18天,但是旅游的人均日消费由80美元却下降为74美元、76美元。

甘肃省旅游资源及投资发展环境介绍

前言 甘肃省旅游资源及投资发展环境介绍 甘肃省旅游 甘肃简称“甘”或“陇”,是取古甘州(今张掖)和古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区,包括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的广大范围;地形狭长,两头稍大,中间细长,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版图之中;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接青海、新疆,北与内蒙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最窄处仅25公里,海拔最低500米,最高近5000米,由东南向西北斜长绵亘。全省辖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总土地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2008年底总人口为2628.12万人,有汉,回,藏,蒙古,裕固,东乡,保安等45个民族成分,其中东乡,裕固,保安族为甘肃特有的民族。甘肃是华夏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历史上最早开展东西方经济文化和各民族间交流的开放地区。自古以来商贾云集,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独特的地质构造和悠久的历史赋予了甘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灿烂的文化瑰宝。 ●丰富的旅游资源 甘肃地域广阔,地貌类型齐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风情浓郁。与其它省区相比,甘肃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种类齐全,品位较高,地域特色明显;自然风光、古代文化遗迹、当代民俗风情,种类繁多,独具特色,被誉为丝绸之路旅游的黄金路段。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古城遗址,让人产生不尽的遐想;黄土高坡、大漠戈壁、冰川雪山,以及裕固、回、藏等少数民族风情,更使人流连忘返。按旅游活动主题,甘肃的旅游资源可概括为文化甘肃、山水甘肃、民俗甘肃、现代甘肃四个方面和20个基本类型,是甘肃向外界重点宣传推介的“精品旅游,多彩甘肃”的主要内容。到甘肃来,将会让您实现“触摸历史、品味文化、游历山水、感受风情”的梦想。 文化甘肃在甘肃这块土地上,曾经历了伏羲文化的启蒙,周文化和先秦文化的提升和拓展,秦汉文化、长城文化和三国文化的洗礼,大唐文化的熏陶,东西文化的汇聚和近代文明的传播,为甘肃的历史增添了迷人的色彩。甘肃是古代东西方联系的纽带,汉唐以来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散布在丝绸之路甘肃沿线的著名文物古迹有莫高窟、玉门关、阳关、榆林窟、锁阳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张掖大佛寺、马蹄寺、武威文庙、雷台汉墓、永靖炳灵寺、天水麦积山石窟、伏羲庙、平凉崆峒山、夏河拉卜楞寺等品位极高、价值极大的历史文化遗迹,被誉为文物大省、石窟之乡。 山水甘肃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形狭长、气候多样,有八个气候类型区,植被种类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学家认为,甘肃是最丰富的地质和地表特征博物馆,从旅游角度分析,这些地貌特征都极具观赏性和开发价值,甘肃不仅有面积广大的戈壁沙漠、黄土高原、草原森林、世界上距城市最近的冰川雪山,而且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如武都万象洞;丹霞地貌,如永靖黄河三峡、景泰石林、兰州天斧沙宫;雅丹地貌,如敦煌的魔鬼城,以及甘肃南部数以百计的绿色峡谷群。多种地貌类型使甘肃的山水风光旅游产品具有了选择的多样性。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 设备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收集、传输、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以企业战略竞争,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的,并能为企业进行决策、控制运作的人机系统。 2.线路交换:是需要进行数据通信时,由交换设备在数据发送方和数据接收方 建立起一个实际的线路连接,一旦线路接通,就按照收发双方设定的数据格式、速率进行传输,不受交换机的任何干预,直至全部传输完毕。 3.报文交换:在报文交换中,发送端将要传输的数据处理成一定大小的报文, 以一个完整的报文为单位进行传输。报文传到交换机上后,就中断传输线路,将报文暂时存储在交换机上,待交换机根据报文中的目的地址找到最佳可用路径后,再将报文转发出去。报文交换主要用于电子邮件、非实时数据传输以及交互性不高的数据查询场合。 4.数据仓库:是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而变的、 持久的数据集合。 5.饭店管理信息系统 是一个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饭店管理信息进行综合控制的、以人为主体的人机控制系统。即饭店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饭店信息。 6.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 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对旅行社经营中的所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的以人为主体的人机控制系统。 7.旅游电子商务 是指以网络为主体,以旅游信息库、电子商务银行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电子手段运作旅游业及其分销系统的商务体系。 8.旅游地 把一定地理空间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的有机结合,称为旅游地。他包含四层含义: 1.旅游地是一个地域体 2.旅游地以旅游点为其基本单位 3.旅游地的旅游条件较为完备 4.旅游业在旅游地的经济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比重 9.虚拟现实技术 它采用计算机发展中的高科技手段构造出一个虚拟的境界,使参与者获得与现实世界一样的感觉。

旅游景区地概念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旅游景区的概念 一、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就是旅游资源。 ?按照国家旅游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定义,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构成旅游资源的三个基本条件是:有用性: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观光与休闲;可用性:可以被开发;有效益:可以产生经济、社会或环境效益。 二、旅游景区 ?国外更多地采用旅游吸引物这个概念来代表旅游景区概念,强调“磁性”含义。比如Medlik把旅游吸引物定义为:为游览公众提供娱乐、消遣与教育而设计的有管理的永久性资源(A designed permanent resource which is controlled and managed for enjoyment, amusement, entertainment and education of the visiting public)。 ?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品的要素,它吸引游客,决定游客选择旅游的地点,一般分为地点吸引物(site attractions)和事件吸引物(event attractions)。地点吸引物是这个地方本身就是吸引游客前往游览的主要诱因,如气候,历史文物,名胜风景等;事件吸引物是指节庆活动,体育盛会,商业贸易交流会等。另一种分类法是自然吸引物与人造吸引物,海滩和古镇就是这种分类的实例。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的定义 ?旅游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该标准中旅游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