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和现场总线基础知识

以太网和现场总线基础知识
以太网和现场总线基础知识

以太网和现场总线基础知识

以太网及tcp/ip通信技术在it行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成为it行业应用中首选的网络通信技术。近年来,由于国际现场总线技术标准化工作没有达到人们理想中的结果,以太网及tcp/ip技术逐步在自动化行业中得到应用,并发展成为一种技术潮流。

以太网在自动化行业中的应用应该区分为两个方面问题,或者说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工厂自动化技术与it技术结合,与互连网internet技术结合,成为未来可能的制造业电子商务技术、网络制造技术雏形。大多数专家们对自动化技术这种发展趋势给予肯定的评价。另一个方面,即以太网能否在工业过程控制底层,也就是设备层或称为现场层广泛应用?能否成为甚至取代现有的现场总线技术成

为统一的工业网络标准?这些问题实为目前自动化行业专家们争论的热点。本文将只就这一问题,从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的技术比较出发,谈谈个人看法。

1.以太网指的是什么

什么是“以太网”?以及相关的ieee 802.3及tcp/ip技术? 这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师可能是基本常识,但我们自动化技术工程师未必清楚。在讨论以太网与自动化技术及现场总线技术之前,有必要先澄清一下这几个基本术语的含义。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现将有关“以太网”、ieee 802.3及tcp/ip相关的技术背景摘要如下:

(1) 以太网:

?1975年: 美国施乐(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研制成功[metc76],该网采用无源电缆作为总线来传送数据帧,故以传播电磁波的“以太(ether)”命名。

?1981年:美国施乐(xerox)公司+数字装备公司(digital)+英特尔(intel)公司联合推出以太网(ethernet)规约[ethe80]

?1982年:修改为第二版,dix ethernet v2

因此:“以太网”应该是特指“dix ethernet v2”所描述的技术。

(2) ieee802.3

?80年代初期: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 802委员会制定出局域网体系结构, 即ieee 802参考模型.ieee 802参考模型相当于osi模型的最低两层:

?1983年:ieee 802 委员会以美国施乐(xerox)公司+数字装备公司(digital)+英

特尔(intel)公司提交的dix ethernet v2为基础,推出了ieee802.3

?ieee802.3又叫做具有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网络。csma/cd 是ieee802.3采用的媒体接入控制技术,或称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因此: ieee802.3 以“以太网”为技术原形,本质特点是采用csma/cd 的介质访问控制技术。“以太网”与ieee802.3略有区别。但在忽略网络协议细节时, 人们习惯将ieee802.3称为”以太网”。

与ieee 802 有关的其它网络协议:i

ieee 802.1—概述、体系结构和网络互连,以及网络管理和性能测量。

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最高层协议与任何一种局域网mac子层的接口。ieee 802.3—csma/cd网络,定义csma/cd总线网的mac子层和物理层的规范。

ieee 802.4—令牌总线网。定义令牌传递总线网的mac子层和物理层的规范。ieee 802.5—令牌环形网。定义令牌传递环形网的mac子层和物理层的规范。

ieee 802.6—城域网。

ieee 802.7—宽带技术。

ieee 802.8—光纤技术。

ieee 802.9—综合话音数据局域网。

ieee 802.10—可互操作的局域网的安全。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

ieee 802.12—优先高速局域网(100mb/s)。

ieee 802.13—有线电视(cable-tv)

(3) tcp/ip协议

?tcp/ip是多台相同或不同类型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的一套通信协议。tcp/ip协议组的准确名称应该是internet协议族,tcp和ip是其中两个协议。而intern et协议族tcp/ip还包含了与这两个协议有关的其它协议及网络应用,如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地址转化协议(arp)和互连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由于tcp/ip是internet采用的协议组,所以将tcp/ip体系结构称作internet体系

?以太网是tcp/ip使用最普遍的物理网络,实际上tcp/ip技术支持各种局域网络协议,包括:令牌总线、令牌环、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slip(串行线

路ip)、ppp(点到点协议)、x2.5数据网等。见图1:tcp/ip技术支持的各种

局域网络协议

由于tcp/ip是世界上最大的internet采用的协议组,而tcp/ip底层物理网络多数使用以太网协议,因此,以太网+tcp/ip成为it行业中应用最普遍的技术。

本文主题中所提到的“以太网”,按习惯主要指ieee 802.3协议,如果进一步采用tcp/ip协议族,则采用“以太网+tcp/ip”来表示。

2.以太网为什么会进入自动化行业

以太网+tcp/ip作为办公网、商务网在it行业中独霸天下,其技术特点主要适合信息管理、信息处理系统。但为什么近年来会逐步向自动化行业发展,形成与现

场总线技术竞争的局面?回顾近年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可以了解到其中的原委。

(1)自动化技术从单机控制发展到工厂自动化fa,发展到系统自动化

近年来,自动化技术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单纯提高生产设备单机自动化水平,并

不一定能给整个企业带来好的效益;因此,企业给自动化技术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是:将整个工厂作为一个系统实现其自动化,目标是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

因此,有了现代制造自动化模型,见图2。所以说自动化技术由单机自动化发展

到系统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从单机控制向工厂自动化fa、系统自动化方向发展。制造业对自动化技术提出了数字化通信及信息集成的技术的要求;即要求应用数字通信技术实现

工厂信息纵向的透明通信。

(2)工厂底层设备状态及生产信息集成、车间底层数字通信网络是信息集成系统的基础

为满足工厂上层管理对底层设备信息的要求, 工厂车间底层设备状态及生产信息

集成是实现全厂fa/cims的基础。见图3: 工厂自动化信息网络分层结构:工厂

管理级、车间监控级、现场设备级

(3) 现场总线技术的产生

现场总线(fieldbus)是工厂底层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是计算机数字通信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为车间底层设备信息及生产过程信息集成提供了通信技术平台.图4是工厂底层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了全厂信息纵向集成的透明通信,即从管理层到自动化底层的数据存取.

(4) 现场总线国际标准之一rofibus技术

rofibus技术是1987年由siemens公司等13家企业和5家研究机构联合开发;1 989年批准为德国工业标准din 19245(profinus-fms/-dp);1996年批准为欧洲标准en 50170 v.2 (profibus-fms/-dp);1999年profibus成为国际标准 ie c 61158 的组成部分(type iii).

profibus技术为设备层提供了profibus-dp和-pa技术,为车间层提供了profib us-fms技术,见图5。

?profibus-dp是设备层现场总线, 用于控制器(如plc、pc、nc)与现场控制设备(如驱动器、检测设备、hmi等)之间的通信总线;

?设备层现场总线技术具有高速(12m)、实时、确定、可靠特点(如-dpv2可用于运动控制),传输的数据量相对较小。

?profibus-pa也是设备层总线,具有iec61158-2的物理层,可实现总线供电,并有本质安全技术。

?profibus-fms车间级现场总线,主要用于车间级设备监控。主要完成车间生产设备状态及生产过程监控、车间级生产管理、车间底层设备及生产信息集成。车间级现场总线具有传输数据量大、应用层信息规范完整等特点,对网络实时性要求不高。

(5)国际现场总线技术标准iec61158

根据现场总线技术概念,面对自动化行业千变万化的现场仪表设备,要实现不同厂家不同种类产品的互连,现场总线技术标准化工作至关重要。为此,国际iec 委员会于1984年提出制定现场总线技术标准iec1158(即iec61158)。

a. iec 61158目标:iec1158的目标是制定面向整个工业自动化的现场总线标准。为此,根据不同行业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不同,将自动化技术分为五个不同的行业;见图6:iec1158的目标。iec61158是要制定出一部满足工业自动化五大行业不同应用需求的现场总线技术标准。

b.妥协的结果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1998年,对iec 61158 (ts)进行投票。由于iec 61158 (t s)只包含了process control部分,因此,iec 61158 (ts)没有通过投票,自动化行业期待了十多年的统一的现场总线技术标准的努力失败。1999年12月,i ec61158放弃了原有设想,通过妥协方案,即:以iec 61158 (ts)+ add.pro tocols作为iec61158技术标准的方案;其中add.protocols包含control net、profibus、p-net、ff hse、swift net、worldfip和interbus总线。

自动化行业将面临一个多种总线技术标准并存的现实世界。

c.iec 61158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面对当今以太网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潮流,iec 61158发展历程至少给了我们两点启示,这对我们能够清醒面对现实颇有好处:i、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使用一种现场总线技术不可能满足所有行业的技术要求;现场总线不同于计算机网络,人们将会面对一个多种总线技术标准共存的现实世界。ii、技术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规律、商业利益的制约;技术标准不单是一个技术规范,也是一个商业利益的妥协产物。

(6)以太网进入自动化领域

iec61158制定统一的现场总线技术标准努力的失败,使一部分人自然转向了在i t行业已经获得成功的以太网技术。因此,现场总线标准之争,给了以太网进入自动化领域一个难得的机会。积极推进这种技术概念的如法国施耐德公司,面向工厂自动化提出了基于以太网+tcp/ip的解决方案,称之为“透明工厂”。望文生义可以理解为:“协议规范统一,信息透明存取”。施耐德公司是将以太网技术引入工厂设备底层,广泛取代现有现场总线技术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已有一批工业级产品问世和实际应用。

3.以太网在自动化领域应用现状

目前,以太网工业在自动化领域已有不少成功应用实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车间级生产信息集成:主要由专用生产设备、专用测试设备、条码器、pc机及以太网络设备组成;主要功能是完成车间级生产信息及产品质量信息的管理。管理层信息网络:即支撑工厂管理层mis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完成如erp的信息系统。scada系统:特别是一些区域广泛、含有计算机广域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scada系统,如城市供水或污水管网的scada系统、水利水文信息监测scada系统等。个别的控制系统网络:个别要求高可靠性和一定实时性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也有采用以太网+tcp/ip技术,并获得很好的效果;如水电厂的计算机监控系统。

既然以太网已成功的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诸多方面,既然iec61158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现场总线技术标准,为什么不能将以太网技术引入工业过程控制底层,即设备层,成为甚至取代现有的现场总线技术成为统一的工业网络标准?这就回到了本文开篇的话题。在这个问题上,除去各公司利益代言人从公司市场利益出发的商业宣传不算,就是自动化行业专家们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看法不尽相同。笔者从事现场总技术研发工作,习惯从技术方面将以太网与现场总线技术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几点看法。

4. 以太网与现场总线技术的比较

(1) 物理层

现场总线

a. 传输介质:多数采用屏蔽双绞电缆(rs-485)、光纤、同轴电缆,以解决长线传输、数据传输速率和电磁干扰等问题。也有无线传输方案,以适应不同场合需要。

b. 插件:各种防护等级工业级的接插件。

c.线供电及本质安全:如iec61158-2,用于流程控制及要求防爆功能的场合。

d. 编码:异步 nrz、位同步曼彻斯特编码等。

e. 传输速率:9.6k~12m

以太网

a. 传输介质:utp3类线、utp5类线、屏蔽双绞电缆、光纤、同轴电缆, 无线传输的解决方案。

b. 插件:rj45、aui、bnc

c. 总线供电及本质安全:无。

d. 编码:同步、曼彻斯特编码。

e. 传输速率:10m、100m

(2) 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要满足工业控制网络的要求,即通信的实时性和确定性。确定性指站点每次得到网络服务间隔和时间是确定的;实时性指网络分配给站点的服务时间和间隔可以保证站点完成它确定的任务。

目前现场总线技术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主要有:令牌、主从、生产者/客户(p roducer/consumer)

以太网

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是以太网(或ieee802.3)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如果不是这样就不是以太网(或ieee802.3);比如采用令牌调度方式,应是基于ieee 802.4令牌总线网。

根据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机理,它不能满足工业网络通信的实时性和确定性要求。由于以太网与csma/cd具有对等的技术内涵,可以说以太网不是传统工业网络要求的实时性和确定性网络。

(3)传输效率:不同网络对报文长度有一个限制。在网络报文中,除了有效传输数据之外,还有一些作为同步、地址、校验等附加字段。有效数据字段与附加字段之比反映的网络有效数据传输的效率,或者说反映一次有效数据传输的代价。通常报文格式如下:

传输效率=有效数据长/[全部附加字段长+有效数据长]

以太网全部附加字段长=26字节最大有效数据长=1500字节最小有效数据长=1字节(小于46时填0)最大传输效率=1500/(1500+26)=98.3%最小传输效率=1/(1 +26+45)=1.39% 现场总线profibus全部附加字段长=11字节最大有效数据长=24 4字节最小有效数据长=1字节最大传输效率=244/(244+11)=95.69%最小传输效率=1/(1+11)=8.33%

工业网典型传输数据量(字节)传输效率工业网典型传输数据量(字节)传输效率

8 11.11% 8 42.11%

16 22.22% 16 59.26%

24 33.33% 24 68.57%

32 44.44% 32 74.42%

40 55.55/5 40 78.43%

48 64.86% 48 81.36%

56 68.29% 56 83.58%

64 71.11% 64 85.33%

128 83.11% 128 92.09%

(3) 现场设备信息规范及功能规范

现场设备信息格式及功能描述规范称为”行规”(profile), 行规可有效实现各种现场设备应用层互联。

例:profibus行规:

▼nc/rc行规 (机器人、数控行规)

▼各种速度驱动器的行规

▼操作员控制和过程监视 (hmi) 行规

▼对编码器的行规

▼控制器间通信的行规

▼楼宇自动化的行规

▼低压开关装置的行规

▼温度、压力、液位、流量变送器和定位器等行规

3. 以太网在自动化领域能走多远

以太网在工厂自动化管理层和车间监控层已得到广泛应用和用户认可,在设备层对实时性没有严格要求场合也有许多应用;如果以太网希望走的更远,能够全面进入工厂底层成为设备连接的主要网络技术,那么,以太网必须作出技术改进。

(1) 改进物理层

a. 传输介质应能提供多种工业级护套和铠装电缆、光纤等.

b. 各种防护等级工业级的接插件。

c. 应该具有总线供电及本质安全的解决方案, 用于流程控制及要求防爆功能的场合。

(2) 如何满足实时性和确定性要求? 提高带宽、减少碰撞是最直接的办法,有一定效果;但“尽量的快”和“一定快”是不同的。近年来,以太网在csma/cd技术基础上也有一些改进,如应用智能集线器、交换机技术等,但没有从机理上保证通信的实时性和确定性。

如何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无非有软件为主和硬件为主的两种思路;硬件方案是设计新型智能网络交换设备,希望不要一味走增加带宽的老路;软件解决方案是在一定带宽资源基础上,由软件调度实现实时、确定性通信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以太网技术存在上述缺憾,不意味着以太网就不能在现场层应用,事实上以太网在很多对时间要求不是非常苛刻的现场层,已有很多成功应用范例。

(3) 成本:以太网进入现场层,单站点成本是必需考虑的因素;与目前现场总线(profibus、devicenet、controlnet)产品竞争。

4. 以太网能否取代现场总线技术成为统一的工业网络标准

(1)预测未来是最艰难的事;现场总线是专为工业现场层设备通信设计,是为自动化量体裁衣的技术。以太网设计初衷是办公网,用于数据处理。从技术比较出发似乎很容易得出结论。但技术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市场因素很大程度左右技术走向,回顾计算机发展历史,这种先例不胜枚举。因此,以太网在工厂自动化车间监控层及管理层将成为主要应用技术,特别是采用tcp/ip协议可与互连网internet连接, 是未来emanufactory的技术基础。在设备层,在没有严格的时间要求条件下,以太网也可以有部分市场。在以太网能够真正解决实时性和确定性问题之前,大部分现场层仍然会首选现场总线技术。

(2)一体化与多元化并存

面对这样一个多种工业总线技术并存的现状,我们应该有一个豁达的心态。哲学家告诉我们,一体化与多元化是一对互为依存的矛盾,将长时间共存与竞争;以太网反映了人们要求技术标准化、一体化的愿望,而现实是不能用一种技术覆盖各行业所有不同需求。iec61158的发展历程就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我们必须学会面对一个多种工业总线技术竞争和共存的现实世界。

4. 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如何作出选择呢?我认为,就事论事是明智之举。简单地说,你的项目最适合使用什么技术就采用什么技术。

(1)车间级生产信息集成更适合使用以太网

理由如下:

a. 多数加工设备具有rs-232接口:如条码机, 专用工设备;

b. 实时性, 确定性, 可靠性要求不高;

c. 与上层网络的信息规范和软件接口兼容

(2) 设备级控制优先选用现场总线技术

理由如下:

a. 实时性, 确定性, 可靠性要求;

b. 专用性: 如需要严格同步的运动控制采用sercos、profibus-dpv2;

c. 可靠性:工业级的传输层增强系统可靠性;

d. 现场总线技术种类、产品繁多,能够提供各种成本的解决方案。

(3)其它:根据技术要求,就事论事的选择你的解决方案。

北京科瑞兴业https://www.360docs.net/doc/658849716.html,

----------------------------------------------

真诚对待每一位客户!

现场总线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1.集散控制系统是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的分散性综合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 的实质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 一种新型控制技术。它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CRT显示技术(简称4c技术)相互渗透发展的产物。采用危险分散、控制分散,而操作和管理集中的基本设计思想,以分层、分级和合作自治的结构形式,适应现代工业的生产和管理要求。 2.集散控制系统由集中管理部分、分散啊控制检测部分和通信部分组成。集 中管理部分可分为运行员操作站、工程师工作站和管理计算机;分散控制监测部分按功能可分为控制站、监测站;通信部分用于完成控制指令及各种信息的传递和数据资源的共享。集散控制系统按照自下而上的功能可分为四层:现场控制级、过程装置控制级、车间操作管理级和调度管理级。 3.集散控制系统组态功能包括硬件组态和软件组态。 4.CRT操作方式的特点:信息量大、显示方式多样化、操作方便容易、透明度 提高。 5.组态操作包括系统组态、控制组态、画面组态和操作组态。 6.过程画面组态主要由静态画面、动态画面及画面合成等内容组成。 7.集散控制系统的显示画面可分为四层:区域显示、单元显示、组显示、细目 显示。 8.集散控制系统的显示画面分为:概貌显示画面、过程显示画面、仪表面板显 示画面、趋势显示画面、报警显示画面、系统显示画面。 9.数据信息:具有一定编码、格式和字长的数字信息。 10.传输速率:指信道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 11.传输方式:①单工方式:信息只能沿单方向传输的通信方式②半双工方 式:信息可沿着两个方向上传输,但在某一时刻只能沿一个方向传输的通信方式③全双工方式:信息可以同时沿着两个方向传输的通信方式。有基带传输、载带传输和宽带传输。 12.异步传输:信息以字符为单位进行传输,每个信息字符都具有自己的起始位 和停止位,一个字符中的各个位是同步的,但字符与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不确定的;同步传输:信息不是以字符而是以数据块为单位进行传输的。 13.串行传输:把构成数据的各个二进制位依次在信道上传输;并行传输:把构 成数据的各个二进制位同时在信道上传输。 14.载带传输有三种调制方式:调幅方式、调频方式和调相方式。 15.数据交换方式:线路交换方式、报文交换方式、报文分组交换方式(又分 为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交换方式)。 16.OSI模型的层次:物理、数据链路、网络、传送、会话、表示、应用。 17.开放系统互联的参考模型各层共有的功能:封装过程、分段存储、连接建 立、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和多路复用。 18.IEE802委员会分别对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存取、令牌总线、令牌 环三种媒体存取方式规定了相关协议,即IEE802.3、IEE802.4、IEE802.5。19.现场总线广义上是指控制系统与现场检测仪表、执行装置进行双向数字通信的串行总线系统。 20.一般认为现场总线时用于现场仪表与控制室主机系统之间的一种开放的、 全数字化、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 21.现场总线的特点:封闭的物理过程、更大的覆盖范围、设备的数量、价 格、实时性操作、传输的完整性、有效性、用户选择的服务、集成开放结构、严酷的环境条件。 22.通用现场通信系统和各领域的特殊要求:发电和输变电、化工系统特殊要 求、制造应用、电子机构应用、现场总线需求的综合考虑。 23.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制造在领域、物业领域和过程领域得到全面的发展。 24.Profibus产品系列:Profibus-DP、Profibus-PA、Profibus-FMS。 25.Profibus的主要特性:总线存取协议、灵活的配置、本征安全、功能强大 的FMS。 26.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分为4个阶段:方案论证、方案设计、工程设计和系 统文件设计。 27.CAN总线:控制器局域网。主要特性如下:通信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 缆或光纤,直接通信最远可达10km,最高速率可达1Mbit/s;用数据块编码方式的代替传统的站地址编码方式;网络上任意一个节点可以主动向其他节点发送数据;网络上的节点可以定义成不同的优先级;数据帧中的数据字段长度最多为8个字节;CAN中的每一个帧中都有CRC校验及其他检错措施,降低数据的错误率;网络上的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总线的功能。 28.集散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功能安全、人身安全、信息安全。 29.现场总线与IT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的区别:现场总线数据传输的“及时性” 和系统响应的“实时性”,响应时间要求为001~0.5s或者0.5~2s,而在IT中实时性可以忽略;在工厂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方式使用广播和多组方式;在IT 中某个自主系统与另一个自主系统只建立暂时的一对一方式;现场总线强调在恶劣环境下数据传送的完整性;现场总线需要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两种LLC服务形式;现场总线需要解决多家公司产品和系统在一个网络上相互兼容的问题;IT计算机网络通信与现场总线的现场装置之间的网络通信,要求有所不同,前者通信量大,而后者量不大;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数据通信要求严格,采用的网络技术不仅是先进的,更重要的是成熟的、实用的。 30.离散PID控制算法:位置算法、增量算法、速度算法。 31.前馈控制:实质是一种扰动进行调节的开环控制系统。 32.通信就是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进程。任何通信系统都是由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信道和信息组成。 33.集中式控制的优点:可实现高质量控制;控制功能集中在中心控制站;避 免通信站之间互相协调的麻烦;缺点:中心控制站结构复杂;中心控制站成为整个网络系统的潜在瓶颈。 34.多功能智能化现场装置产品的功能:与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双向数字通 信功能;多变量输出;信息差错检测功能;提供诊断信息;控制器功能。35.Lonworks的特点:开放性和互操作性;通信介质;网络结构、应用高级语 言进行开发、开发周期短、易于商品化、支持完全分布式网络系统;提供与上层决策系统的互联接口。 36.可靠度: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指设备所处的温度、湿度、气压、振动等环境条件和使用方法及维护措施等),在规定的时间内(指明确规定的工作期限),无故障地发挥规定功能(应具备的技术指标)的概率。名词解释: 1、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只承担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而不直接参与控制。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计算机既采集数据,又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按照一定的控制 规律进行运算,其结果经输出通道作用到控制对象,使被控变量符合要求。 3、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利用现场总线将分布在工业现场的各种智能设备和I/O单元 方便的连接在一起构成的系统。 4、实时控制:计算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的采集、、计算和输出。 5、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所传输的信息量,一般以每秒种能够传输的比特 数来表示,其单位是bps。 6、计算机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工艺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 7、集散控制系统:是一种操作显示集中、控制功能分散、采用分级分层结构形式、 局部网络通信的计算机综合控制系统。 8、现场总线: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 通信网络。 9、组态:利用软件工具将计算机的软硬件及各种资源进行配置,使其按预定的功能 实现特定的目的。 10、串行传输:把数据逐位依次在信道上进行传输的方式。 11、通信协议: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的规则,包括语法、语义、时序。 12、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简称SCC系统,是一种两级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其中 DDC级计算机完成生产过程的直接数字控制;SCC级计算机则根据生产过程的工况和已定的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分析计算,产生最优化设定值,送给DDC级计算机执行。 13、分级控制系统:由多台计算机完成不同的控制功能和对多个设备的控制,其特点 是控制分散、危险分散。 14、模拟通信:通信系统中所传输的是模拟信号,通常采用0-10m A DC或4-20m A DC电流信号传输信息。 15、数字通信:通信系统中所传输的是数字信号。 16、并行传输:把数据多位同时在信道上进行传输的方式。 17、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信息处理领域内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一种框架模型, 它将开发系统的通信功能分为七层,描述了各层的意义及各层的命名和功能。18、解释名词:SCC,DDC,DCS,FCS,CIPS,CIMS 答:①SCC:计算机监督控制②DDC:直接数字控制③DCS:集散控制系统④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⑤CIPS: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⑥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问答题: 1、简述DCS的操作员站、工程师站、监控计算机站的主要功能? 答:①操作站的主要功能:为过程显示和控制、系统生成与诊断、现场数据的采集和恢复显示等。 ②工程师站的主要功能:控制系统组态的修改、控制参数的调试 ③监控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在车间管理级与过程优化级之间起到信息传递的作 用,同时可对信息进行优化计算,为系统决策提供参考。 2、组态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答:①组态软件的安装按照要求正确安装组态软件,并将外围设备的驱动程序、通信协议等安装就绪。 ②工程项目系统分析首先要了解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工艺流程,弄清被控对象的 特征,明确技术要求,然后再进行工程的整体规划,包括系统应实现哪些功 能、需要怎样的用户界面窗口和哪些动态数据显示、数据库中如何定义及定义哪些数据变量等。 ③设计用户操作菜单为便于控制和监视系统的运行,通常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 用户自己的菜单以方便操作,例如设立一按钮来控制电动机的起/停。 ④画面设计与编辑画面设计分为画面建立、画面编辑和动画编辑与链接几个步 骤。画面由用户根据实际工艺流程编辑制作,然后需要将画面与已定义的变量关联起来,以便使画面上的内容随生产过程的运行而实时变化。 ⑤编写程序进行调试程序由用户编写好之后需进行调试,调试前一般要借助于 一些模拟手段进行初调,检查工艺流程、动态数据、动画效果等是否正确。 ⑥综合调试对系统进行全面的调试后,经验收方可投入试运行,在运行过程中 及时完善系统的设计。 3、什么是PROFIBUS总线?PROFIBUS总线有什么特点? 答:①PROFIBUS是一种国际性的开放式现场总线标准,是唯一的全集成H1(过程)和H2(工厂自动化)现场总线解决方案[12],它不依赖于产品制造商,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无须对其接口进行特别调整就可通信,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制造加 工、楼宇和过程自动化等自动控制领域。 ②PROFIBUS现场总线系统的技术特点:⑴容易安装,节省成本。⑵集中组态,建 立系统简单。⑶提高可靠性,工厂生产更安全、有效。⑷减少维护,节省成 本。⑸符合国际标准,工厂投资安全。 4、DCS的层次结构一般分为几层,并说明每层的功能? 答:集散控制系统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由多个计算机组成,分别行使不同的功能,自下而上分别是:现场控制级、过程控制级、过程管理级和经营管理级。与这四层结构相对应的四层局部网络分别是现场网络、控制网络、监控网络和管理网络。 ①现场控制级的功能:一是完成过程数据采集与处理。二是直接输出操作命令、 实现分散控制。三是完成与上级设备的数据通信,实现网络数据库共享。四是完成对现场控制级智能设备的监测、诊断和组态等。 ②过程控制级功能:一是采集过程数据,进行数据转换与处理;二是对生产过程 进行监测和控制,输出控制信号,实现反馈控制、逻辑控制、顺序控制和批量控制功能;三是现场设备及 I/O卡件的自诊断;四是与过程操作管理级进行数据通信。 ③过程管理级功能:一是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二是控制方式的无扰动切换,修 改设定值,调整控制信号,操控现场设备,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干预;三是打印各种报表,复制屏幕上的画面和曲线等。

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的优缺点 整理

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的优缺点 1 引言 用于办公室和商业的以太网伴随着现场总线大战硝烟已悄悄地进入了控制领域,近年来以太网更是走向前台,发展迅速,颇引人注目。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工业自动化系统正向分布化、智能化的实时控制方面发展,其中通信已成为关键,用户对统一的通信协议和网络的要求日益迫切。另一方面,Intranet/Internet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企业从现场控制层到管理层能实现全面的无缝信息集成,并提供一个开放的基础构架,而目前的现场总线尚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现场总线的出现确实给工业自动化带来一场深层次的革命,但多种现场总线互不兼容,不同公司的控制器之间不能实现高速的实时数据传输,信息网络存在协议上的鸿沟,导致“自动化孤岛”现象的出现,促使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出路并关注到以太网。同时现场总线的传输速率也远远不如工业以太网传输速率快。 2 以太网与工业以太网 2.1 什么是以太网与工业以太网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双绞线电缆型号为10 Base T。以太网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10Mbps的速率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直扩的无线以太网可达11Mbps,许多制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都能采用通用的软件协议进行通信,开放性好。 普通以太网应用到工业控制系统,这种网络叫工业以太网。 2.2 以太网具有的优点 (1)具有相当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目前已达到100Mbps),能提供足够的带宽; (2)由于具有相同的通信协议,Ethernet和TCP/IP很容易集成到IT(信息技术)世界; (3)能在同一总线上运行不同的传输协议,从而能建立企业的公共网络平台或基础构架;

Ethernet-基础知识

Ethernet基础知识之一 一、网卡、MAC控制器和MAC地址 提到MAC不得不涉及网卡的工作原理,网卡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概念“OSI参考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定义了网络通讯是分层的,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其实包含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LLC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送与接收所需要的电与光信号、线路状态、时钟基准、数据编码和电路等,并向数据链路层设备提供标准接口。数据链路层则提供寻址机构、数据帧的构建、数据差错检查、传送控制、向网络层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功能。以太网卡中数据链路层的芯片一般简称之为MAC控制器,物理层的芯片简称之为PHY。许多网卡的芯片把MAC和PHY的功能做到了一颗芯片中,比如Intel 82559网卡的和3COM3C905网卡。但是MAC和PHY的机制还是单独存在的,只是外观的表现形式是一颗单芯片。当然也有很多网卡的MAC和PHY是分开做的,比如D-LINK的DFE-530TX等。 通常提到的MAC指狭义的MAC地址,其实在网卡中,一块以太网卡MAC芯片的作用不但要实现MAC 子层和LLC子层的功能,还要提供符合规范的PCI界面以实现和主机的数据交换。以太网MAC芯片的一端接计算机PCI总线,另外一端就接到PHY芯片上。MAC从PCI总线收到IP数据包(或者其他网络层协议的数据包)后,将之拆分并重新打包成最大1518Byte,最小64Byte的帧。这个帧里面包括了目标MAC地址、自己的源MAC地址和数据包里面的协议类型(比如IP数据包的类型用80表示)。最后还有一个DWORD(4Byte)的CRC码。 网卡上有一颗EEPROM芯片,通常是一颗93C46。里面记录了网卡芯片的供应商ID、子系统供应商ID、网卡的MAC地址、网卡的一些配置,如SMI总线上PHY的地址,BOOTROM的容量,是否启用BOOTROM引导系统等东西。 MAC和PHY集成在一颗芯片的以太网卡。 ①RJ-45接口②Transformer(隔离变压器)③PHY芯片 ④MAC芯片⑤EEPROM⑥BOOTROM插槽 ⑦WOL接头⑧晶振⑨电压转换芯片 ⑩LED指示灯 有很多RJ-45接口已内嵌了Transformer,以及LED指示灯,以此节省空间,消除干扰。 二、交换机、MAC地址表和MAC地址学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快速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A )。 A.CSMA/CD B.令牌总线 C.令牌环D.100VG-AnyLan 2、X.25网络是(A)。 A.分组交换网B.专用线路网 C.线路交换网D.局域网 3、Internet 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起源于(B ) A.DECnet B.ARPANET C.NOVELL D.UNIX 4、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上,一个网络节点需要传输数据,首先传输到中心节点上,然后由中心节点转发到目的节点,这 种连接结构被称为( C ) A.总线结构B.环型结构 C.星型结构D.网状结构 5、在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中,工作在第二层上的网间连接设备是( C )A.集线器B.路由器 C.交换机D.网关 6、物理层上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称为( B ) 。 A. 段 B. 位 C. 帧 D. 报文 7、100BASE-T4的最大网段长度是:( B ) A.25米 B. 100米 C.185米 D. 2000米 8、ARP协议实现的功能是:( C ) A、域名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B、IP地址到域名地址的解析 C、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解析 D、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9、学校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B ) A.PAN https://www.360docs.net/doc/658849716.html,N C.MAN D.WAN 10、下列那项是局域网的特征(D ) A、传输速率低 B、信息误码率高 C、分布在一个宽广的地理范围之内 D、提供给用户一个带宽高的访问环境 11、ATM采用信元作为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它的长度为( D )。 A、43字节 B、5字节

RS和CAN总线与以太网比较

R S和C A N总线与以太 网比较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以太网、CAN总线、RS485总线都属于现场总线范畴,用户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应用需求而采用不同的现场总线方式,每种总线有不同的标准特性,通过下列描述了解各种总线的特性以及各种总线优缺点。 一、RS485接口标准 ?RS-485的电气特性:逻辑"1"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逻辑"0"以两线 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接口信号电平比RS-232-C降低了,就不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且该电平与TTL电平兼容,可方便与TTL 电路连接。 ?RS-485的数据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 ?RS-485接口是采用平衡驱动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组合,抗共模干能力增强,即抗噪声 干扰性好。 ?RS-485接口的最大传输距离标准值为4000英尺,实际上可达 3000米,另外RS- 232-C接口在总线上只允许连接1个收发器,即单站能力。而RS-485接口在总线上是允许连接多达128个收发器。即具有多站能力,这样用户可以利用单一的RS-485接口方便地建立起设备网络。但RS-485总线上任何时候只能有一发送器发送。 ?因RS-485接口具有良好的抗噪声干扰性,长的传输距离和多站能力等上述优点就使 其成为首选的串行接口。 ?因为RS485接口组成的半双工网络,一般只需二根连线,所以RS485接口均采用屏 蔽双绞线传输。 二、CAN总线接口标准 ?国际标准的工业级现场总线,传输可靠,实时性高;

?传输距离远(最远10Km),传输速率快(最高1MHz bps); ?单条总线最多可接110个节点,并可方便的扩充节点数; ?多主结构,各节点的地位平等,方便区域组网,总线利用率高; ?实时性高,非破坏总线仲裁技术,优先级高的节点无延时; ?出错的CAN节点会自动关闭并切断和总线的联系,不影响总线的通讯; ?报文为短帧结构并有硬件CRC校验,受干扰概率小,数据出错率极低; ?自动检测报文发送成功与否,可硬件自动重发,传输可靠性很高; ?硬件报文滤波功能,只接收必要信息,减轻cpu负担,简化软件编制; ?通讯介质可用普通的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等; ?CAN总线系统结构简单,有极高的性价比。 三、工业以太网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基于TCP/IP的以太网是一种标准开放式的网络,由其组成的系统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好,资源共享能力强,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将控制现场的数据与信息系统上的资源共享;数据的传输距离长、传输速率高;易与Internet连接,低成本、易组网,与计算机、服务器的接口十分方便,受到了广泛的技术支持。 以太网采用的是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CD),无法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是一种非确定性的网络系统;安全可靠性问题,以太网采用超时重发机制,单点的故障容易扩散,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对工业环境的适应能力问题,目前工业以太网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很难适应环境恶劣的工业现场;本质安全问题,在存在易燃、易爆、有毒等环境的工业现场必须要采用安全防爆技术;总线供电问题。在环境恶劣危险场合,总线供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技术A卷

《 》试题A 第 1 页 共 1页 考号 姓名 班级 密封线 答案写在答题线右边 答题线 山铝职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10级工业网络专业《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技 术》期末考试试题A 卷 (卷面满分为100分,请将全部答案均按题号顺序写在答题纸上) 一. 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 1. 现场总线之所以具有较高的测控性能,一是得益于仪表的智能化,二是得益于设备的通信化。 ( ) 2. CSMA/CD 在发送之前要先侦听线路有无数据在发送,以后在数据发送过程中就不需要判断有无冲突存在了。 ( ) 3. CP343-1可以同时作为主站和从站。 ( ) 4. PROFIBUS 主站具有总线存取控制权,从站没有总线存取控制权。 ( ) 5. 在对本质安全设备和安全栅进行认证时,不需要对电压、电流、功率这些实体参数做出说明。 ( ) 6. PROFIBUS 总线每个段上最多可接126个站。 ( ) 7. 基金会现场总线FF-H1数据传输速率为31.25KB/s ,通信距离可达1900m 。( ) 8. CAN 总线采用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本质上属于以事件触发的通信 方式,具有某种程度的非确定性。( ) 9. 在CAN 总线中,发出报文的节点称为报文发送器,如果总线不处于空 闲状态,一个不是报文发送器的接点称为接收器。( ) 10. Powerlink 工作模式分为开放模式、局部模式和基本以太网模式。 ( ) 二 选择题: (每题2分共10分) 1. 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 )的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 A .双绞线 B .同轴电缆 C .光纤 D .微波 2. 工业控制自动化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下列哪个不是( ) A .基础自动化 B.应用自动化 C .管理自动化 D.过程自动化 3. 西门子公司的提供了众多的网络服务,下列那种不是( ) A .标准通信 B.PP/OG 通信 C .S7通信 D.S5兼容通信 4. 现场总线PROFIBUS 决定数据通信的是( )。 A .智能从站 B .DP 从站 C .主站 D .中继器 5. 以下几种通讯协议不属于以太网范畴的是( ) A. PROFINET B. Modbus/TCP C. EhterNet/IP D. ProFibus 三.填空题: (每题1分共20分) 1. 自动控制从非智能、低智能到高智能的发展阶段经历 了: 、 、 和 四个阶段。 2. FF 总线由 和 两部分组成。 3. 计算机网络按作用范围(距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 S7-300 PLC 的程序可采用三种语言编程,包括 、 、 三种语言编程,系统功能块通常采用功能图编程。 5. 通信方式按照信息的传输方向分为 、 和 等三种方式。 6. CAN 的报文帧有以下四种类型: 、 、 和 。 7. 光纤分为 和多模两种类型,其传输原理都是基于光的 。 四.简答题: (每题6分共30分) 1. 现场总线定义及技术特点 2. 工业以太网定义 3. 什么是本质安全? 4. Profibus 由那三个子集组成,其技术特点各有哪些? 5. ISO/OSI 参考模型为哪7层? 五.应用题: (共10分) 某企业想要建设工业以太网,如果利用S7通信方式,请选择相应的软硬件为其进行硬件组态。选择的硬件包括: (1)CPU 两个、(2)CP 343-1两个、(3)PC (带网卡);软件为STEP 7。 请简述组态步骤。

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的优缺点(精)

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的优缺点1引言用于办公室和商业的以太网伴随着现场总线大战硝烟已悄悄地进入了控制领域,近年来以太网更是走向前台,发展迅速,颇引人注目。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工业自动化系统正向分布化、智能化的实时控 制方面发展,其中通信已成为关键,用户对统一的通信协议和网络的要求日益迫切。另一方面,Intran et/l nternet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企业从现场控制层到管理层能实现全面的无缝信息集成,并提供一个开放的基础构架,而目前的现场总线尚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现场总线的出现确实给工业自动化带来一场深层次的革命,但多种现场总线互不兼容,不同公司的控制器之间不能实现高速的实时数据传输,信息网络存在协议上的鸿沟,导致自动化孤岛”现象的出现,促使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出路并关注到以太网。同时现场总线的传输速率也远远不如工业以太网 传输速率快。2以太网与工业以太网2.1什么是以太网与工业以太网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 送信息包,双绞线电缆型号为10 Base T。以太网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10Mbps 的速率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直扩的无线以太网可达11Mbps,许多制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都能采用通用的软件协议进行通信,开放性好。普通以太网应用到工业控制系统,这种网络叫工业以太网。 2.2以太网具有的优点(1)具有相当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目前已达到100Mbps),能提供足够的带宽;(2)由于具有相同的通信协议,Ethernet和TCP/IP很容易集成到IT (信息技术)世界;(3)能在同一总线上运行不同的传输协议,从而能建立企业的公共网络平台或基础构架;(4)在整个网络中,运用了交互式和开放的数据存取技术; (5)沿用多年,已为众多的技术人员所熟悉,市场上能提供广泛的设置、维护和诊断工具,成为事实上的统一标准;(6)允许使用不同的物理介质和构成不同的拓扑结构。2.3工业以太网的优点(1)基于TCP/IP的以太网采用国际主流标准,协议开放、完善不同厂商设备,容易互连具有互操作性;(2)可实现远程访问, 远程诊断;(3)不同的传输介质可以灵活组合,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 (4)网络速度快,可达千兆甚至更快;(5)支持冗余连接配置,数据可达性 强,数据有多条通路抵达目的地;(6 )系统容易几乎无限制,不会因系统增大而出现不可预料的故障,有成熟可靠 的系统安全体系;(7)可降低投资成本。3主流应用层协议-工业以太网协议由于商用计算机普遍采用的应用层协议不能适应工业过程控制领域现场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所以必须在以太网和TCP/IP协议的基础上,建立完整有效的通信服务模型,制定有效的实时通信服务机制,协调好工业现场控制系统中实时与非实时信息的传输,形成被广泛接受的应用层协议,也就是所谓的工业以太网协议。目前已经制定的工业以太网协议有MODBUS/TCP,HSE, EtherNet/IP, ProfiNet等。MODBUS/TCP协议是法国施耐德公司1999年公布的协议,以一种非常简单的方

工业以太网与CAN总线的比较

工业以太网与CAN现场总线的比较 方健 摘要: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是工业控制现场中的两大主要网络通信形式。本文分别简要介绍了工业以太网和CAN总线的内容,并对两者在优缺点、通信协议、在工业信息化网络的应用和通信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CAN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通信协议;工业控制;通信方案 A comparison between industrial Ethernet and CAN bus Fang Jian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Hubei, Huangshi,453002) Abstract:Both industrial ethernet and fieldbus are the two primary forms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in the field of industrial control.In this paper ,the content of industrial ethernet and fieldbus are both briefly introduced.And It presents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industrial Ethernet and the fieldbus on relative merit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 Industrial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scheme. Key words:CAN bus;industrial ethernet; communication protocol;industrial control 1、引言 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由于其表现出的强大的功能,现场总线已经成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发展比较成熟的现场总线有FF-Foundation Fieldbus,Lonworks,PROFIBUS,HART,CAN 等等。CAN(Controller Area Net)即控制器局部网依靠各自的优良特性和可靠性,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应用范围遍及从高速网络到低成本的多线路网络。由于各个总线的采用的通信协议完全不同,实现这些总线的兼容和互操作是十分困难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主要应用于低速产品。而具有广泛性和技术先进性的以太网,可以作为现场总线的中高层通信网络,并开始逐步应用到工业控制现场。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机构都致力于工业以太网的研究,使得工业以太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很好的应用。 2、CAN总线和工业以太网 2.1、CAN总线的简介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它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CAN总线最早是由德国Bosch公司在80年代初为解决现代汽车中众多的控制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它是一种多主总线,通信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通信速率可达1Mbps[1]。 CAN 总线通信接口中集成了CAN 协议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功能,可完成对通信数据的成帧处理,包括位填充,数据块编码,循环冗余校验,优先级判别等项工作。CAN 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已被认同,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船舶、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方面。

汽车CAN总线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汽车C A N总线基础知 识

CAN总线协议 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用于实时应用的串行通讯协议总线,它可以使用双绞线来传输信号,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CAN协议用于汽车中各种不同元件之间的通信,以此取代昂贵而笨重的配电线束。该协议的健壮性使其用途延伸到其他自动化和工业应用。CAN协议的特性包括完整性的串行数据通讯、提供实时支持、传输速率高达1Mb/s、同时具有11位的寻址以及检错能力。 CAN总线发展 控制器局域网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串行通信网络。是由德国博世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专门为汽车行业开发的一种串行通信总线。而且能够检测出产生的任何错误。当信号传输距离达到10km时,CAN仍可提供高达50k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CAN总线的工作原理 CAN总线使用串行数据传输方式,可以1Mb/s的速率在40m的双绞线上运行,也可以使用光缆连接,而且在这种总线上总线协议支持多主控制器。[1]CAN与I2C总线的许多细节很类似,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当CAN总线上的一个节点(站)发送数据时,它以报文形式广播给网络中所有节点。对每个节点来说,无论数据是否是发给自己的,都对其进行接收。每组报文开头的11位字符为标识符,定义了报文的优先级,这种报文格式称为面向内容的编址方案。在同一系统中标识符是唯一的,不可能有两个站发送具有相同标识符的报文。当几个站同时竞争总线读取时,这种配置十分重要。

当一个站要向其它站发送数据时,该站的CPU将要发送的数据和自己的标识符传送给本站的CAN芯片,并处于准备状态;当它收到总线分配时,转为发送报文状态。CAN芯片将数据根据协议组织成一定的报文格式发出,这时网上的其它站处于接收状态。每个处于接收状态的站对接收到的报文进行检测,判断这些报文是否是发给自己的,以确定是否接收它。由于CAN总线是一种面向内容的编址方案,因此很容易建立高水准的控制系统并灵活地进行配置。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在CAN总线中加进一些新站而无需在硬件或软件上进行修改。当所提供的新站是纯数据接收设备时,数据传输协议不要求独立的部分有物理目的地址。它允许分布过程同步化,即总线上控制器需要测量数据时,可由网上获得,而无须每个控制器都有自己独立的传感器。 CAN总线在空闲(没有节点传输报文)时是一直处于隐性状态。当有节点传输报文时显性覆盖隐性,由于CAN总线是一种串行总线,也就是说报文是一位一位的传输的,而且是数字信号(0和1),1代表隐性,0代表显性。在传送报文的过程中是显隐交替的,就像二进制数字0101001等,这样就能把信息发送出去,而总线空闲的时候是一直处于隐性的。 CAN总线特征 (1)报文(Message)总线上的数据以不同报文格式发送,但长度受到限制。当总线空闲时,任何一个网络上的节点都可以发送报文。 (2)信息路由(Information Routing)在CAN中,节点不使用任何关于系统配置的报文,比如站地址,由接收节点根据报文本身特征判断是否接收这帧信息。因此系统扩展时,不用对应用层以及任何节点的软件和硬件作改变,可以直接在CAN中增加节点。

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

在工作中,很多新人问我究竟什么是现场总线,什么是工业以太网,对于刚入行的新人来说是比较难理解,我这里尽量采用通俗的讲法给大家解释一下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 现场总线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际上发展起俩的一种工业控制技术。通俗地讲,现场总线就是用在现场的总线技术,和计算机内部的总线概念一样,但是由于现场的特殊环境(如温度,安装条件,干扰等等),不同余计算机通常用于室内,为了区别,所以我们把这种总线称为现场总线。 做过PLC的人都知道,如果现场有100个I/0点,我们就需从PLC柜引超过100根的电线到现场,如果是1000个呢??所以有人就想,能不能把这些所有的点用一根电缆都连接起来呢? 不错,现场总线就实现了这种功能。它及大方便了布线。 还有一点,现场总线把原先PLC要实现的功能分散到了现场设备/仪表。 还有一点很重要:现场总线采用的数字传输。数字化是各行各业普遍的趋势。我们的电视现在都数字化了。工业控制也要数字化!!数字传输比较模拟量传输就很大的优势!世界就是这么奇怪,当人类自以为聪明,把问题复杂话的时候惊奇的发现0和1才是世界的本质。哈哈~~ 现场总线技术实际上是次采用串行数据传输和连接方式代替传统的并联信号和连接方式,它依次实现了控制层和现场总线设别之间的数据传输,同时保证传输实时性的情况下实现信息的可靠性和开放性。一般的现场总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布线简单 2、开放性 3、实时性 4、可靠性 对于上面几个概念应该都比较好理解,深入的了解,大家可以参考相关资料。 工业以太网,所谓工业以太网通俗地讲就是应用于工业的以太网。 以太网是目前计算机局域网最常见的通信协议标准,但它是为办公自动化的应用而设计的,并没有考虑到工业现场环境的需求,比如高温、低温、防尘等,所以以太网不能直接应用于环境恶劣的工业现场。所以工业以太网就随之产生了。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人常问: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现场总线协议,那么多的工业以太网协议呢? 工业网络的发展经历了20多年,由于对未来的自动化控制的战略意义重大,市场潜力巨大,国际上著名的自动化设备制造商都千方百计地研发有自己特色的工业网络,各种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相继产生。为了统一这些标准,形成最终的唯一的世界标准,各方面都进行了长时间努力,但出于各自的利益,最终以失败告终,妥协形成了了多个标准: 现场总线的标准不断完善和更新,先后发表了3个版本,目前正在制定第4个版本。 IEC61158 ,1984年IEC提出现场总线国际标准草案,1993年才通过了物理层的标准,数据连路层的标准几经反复,修改的IEC61158国际标准才于1999年12月投票通过,形成2000年版本的IEC61158标准,共8中类型的现场总线: 类型1:原IEC61158技术报告即FF H1 2:ControlNet

Devicenet 现场总线的一些普及知识

Devicenet现场总线的普及知识终端电阻在通信中的作用 终端电阻是为了消除在通信电缆中的信号反射在通信过程中,有两种信号因导致信号反射:阻抗不连续和阻抗不匹配。 阻抗不连续,信号在传输线末端突然遇到电缆阻抗很小甚至没有,信号在这个地方就会引起反射。这种信号反射的原理,与光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要引起反射是相似的。消除这种反射的方法,就必须在电缆的末端跨接一个与电缆的特性阻抗同样大小的终端电阻,使电缆的阻抗连续。由于信号在电缆上的传输是双向的,因此,在通讯电缆的另一端可跨接一个同样大小的终端电阻。 引起信号反射的另个原因是数据收发器与传输电缆之间的阻抗不匹配。这种原因引起的反射,主要表现在通讯线路处在空闲方式时,整个网络数据混乱。 要减弱反射信号对通讯线路的影响,通常采用噪声抑制和加偏置电阻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比较小的反射信号,为简单方便,经常采用加偏置电阻的方法 DeviceNet 网络的使用体会。 (1)DeviceNet现场总线可以节省大量费用。 从安装阶段来看,只通过一根通讯缆,就实现了对整个网上各站点供电及通讯,相对于点对点的控制方式,节省大量的电缆,桥架等。不但缩短了安装时间,而且降低了安装费用。 从控制上来看:利用网络通讯及“软”I/O方式,也节约了I/O模块和大笔资金。 如对变频器工作站,启动/停止,加速/减速等命令;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都可从DeviceNet网络通讯实现,节约了I/O模块,尤其是模拟I/O模块,费用相当昂贵。 (2)设备故障率大大降低,且诊断方便,排除迅速。 DeviceNet由于仅用一条通讯电缆控制整个设备网络,使设备故障率大大降低;各站点通讯端子支持带电热插拔,若某一站点出现问题及故障排除,不影响网上其他站点正常工作。 采用数据通讯方式来控制各站,不但极大减少了传统点对点方式的电缆数量,也使故障环节大大减少,系统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通过设备网使MCC的集中控制的形式十分有效,极大方便了设备故障的诊断。例如对变频器的控制,由于采用MCC及网络控制方式,一百余台变频器仅有五种典型控制电路,便于记忆及故障查找。当某台变频器发生故障时,不但可以从总控室看到报警信息,还可以从网络扫描器或变频器的人

RS485和CAN总线与以太网比较

以太网、CAN总线、RS485总线都属于现场总线范畴,用户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应用需求而采用不同的现场总线方式,每种总线有不同的标准特性,通过下列描述了解各种总线的特性以及各种总线优缺点。 一、RS485接口标准 ?RS-485的电气特性:逻辑"1"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逻辑"0" 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接口信号电平比RS-232-C降低了,就不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且该电平与TTL电平兼容,可方便与TTL 电路连接。 ?RS-485的数据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 ?RS-485接口是采用平衡驱动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组合,抗共模干能力增强,即 抗噪声干扰性好。 ?RS-485接口的最大传输距离标准值为4000英尺,实际上可达 3000米,另 外RS-232-C接口在总线上只允许连接1个收发器,即单站能力。而RS-485接口在总线上是允许连接多达128个收发器。即具有多站能力,这样用户可以利用单一的RS-485接口方便地建立起设备网络。但RS-485总线上任何时候只能有一发送器发送。 ?因RS-485接口具有良好的抗噪声干扰性,长的传输距离和多站能力等上述 优点就使其成为首选的串行接口。 ?因为RS485接口组成的半双工网络,一般只需二根连线,所以RS485接口均 采用屏蔽双绞线传输。 二、CAN总线接口标准 ?国际标准的工业级现场总线,传输可靠,实时性高; ?传输距离远(最远10Km),传输速率快(最高1MHz bps); ?单条总线最多可接110个节点,并可方便的扩充节点数; ?多主结构,各节点的地位平等,方便区域组网,总线利用率高; ?实时性高,非破坏总线仲裁技术,优先级高的节点无延时; ?出错的CAN节点会自动关闭并切断和总线的联系,不影响总线的通讯;

六种工业以太网比较

六种工业以太网比较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六种工业以太网比较 摘要:当前,工业以太网技术是控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所谓工业以太网,一般来讲是指技术上与商用以太网(即标准)兼容,但在产品设计时,在材质的选用、产品的强度、适用性以及实时性、可互操作性、可靠性、抗干扰性和本质安全等方面能满足工业现场的需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推广,Ethernet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Ethernet传输速率的提高和Ethernet交换技术的发展,给解决Ethernet通信的非确定性问题带来了希望,并使Ethernet全面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成为可能。目前,几种典型的工业以太网有HSE、PROFInet、Modbus/TCP、EtherNet/IP、Powerlink、EPA六种。本文通过对这六种工业以太网比较,以便更好的应用于系统集成。 关键词:工业以太网、HSE、PROFInet、Modbus、EtherNet、Powerlink、EPA 与传统控制网络相比,工业以太网具有应用广泛、为所有的编程语言所持、软硬件资源丰富、易于与Internet连接、可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与工业控制网络的无缝连接等诸多优点。由于这些优点,特别是与信息传输技术的无缝集成以及传统技术无法比拟的传输宽带,以太网得到了工业界的认可。 1.HSE(高速以太网) HSE(High Speed Ethernet Fieldbus)由现场总线基金会组织(FF)制定,是对FF-H1的高速网段的解决方案,它与H1现场总线整合构成信息集成开放的体系结构。 FF HSE的1-4层由现有的以太网、TCP/IP和IEEE标准所定义,HSE和H1使用同样的用户层,现场总线信息规范(FMS)在H1中定义了服务接口,现场设备访问代理(FDA)为HSE提供接口。用户层规定功能模块、设备描述(DD)、功能文件(CF)以及系统管理(SM)。HSE网络遵循标准的以太网规范,并根据过程控制的需要适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