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的分类及治疗方法

斜视的分类及治疗方法
斜视的分类及治疗方法

斜视是怎样分类的?

临床上斜视分类很多,常见的有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共同性斜视:共同性斜视按偏斜的方向分为:(1)内斜视,即先天性内斜视、后天性内斜视(调节性和非调节性内斜视)。(2)外斜视,即先天性外斜视、后天性外斜视(间歇性和恒定性外斜视)。

麻痹性斜视: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和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斜视的概念

两眼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仅一眼注视,另一眼视轴偏向目标一侧的现象。斜视并不仅指两眼位置的畸形,还包括斜视度数小表面不易察觉,而视功能不正常。或根本无斜位,但双眼不正常的情况。所以斜视的概念应理解为两眼的相对位置和双眼视功能两方面。

斜视仅仅是影响外观

吗?

斜视患者的眼位发生偏斜,俗称“斜眼”、“对眼”“斗鸡眼”,有时候伴有歪头,看人或看东西的时候,歪者脑袋。给病人带来不雅的外观。

实际上,斜视不仅仅影响外观,还造成双眼视觉的破坏及心理障碍。在儿童时期患了斜视,常受小朋友及同学的歧视,因而造成他们心灵上极大的创伤,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直接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他们长大后还面临着升学、择业及社会活动,至少因外观缺陷不能做出头露面的工作。

但是,作为眼科医生,在关心他们外观的同时,最关心的是斜视破坏了正常双眼视觉、立体视。如何帮助他们挽回和建立立体视是眼科医生治疗斜视的更高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斜视必须在儿童时期尽早治疗,不要错过完全恢复双眼视功能的机会。长大成人后再治疗只能得到美容的效果。由于这些人没有立体视,他

什么样的斜视需分次施行手术?

1、斜视角大,水平斜视合并垂直斜视比较复杂的斜视,一只眼需处理三条直肌的手术。

为了预防眼前节缺血,同一只眼一次手术只限于两条直肌,等8周后侧枝循环建立再做第三条直肌手术。

2、复杂斜视,一次手术不能矫正眼位达到预期目的或一次手术后又出现新的偏斜。例如:水平斜合并垂直斜矫正后又出现垂直性分离性偏斜(DVD综合征),又叫交替性上隐斜或双上斜视,需再行手术矫正。

3、第一次手术过矫或不足,需再次手术。

4、患者紧张或不能耐受过长的手术时间,只能采取分期手术。

们的理想和抱负可能付之东流。

斜视的危害

1、影响美观

2、影响小孩的正常心理发展

3、破坏三级功能,不能从事驾驶、测绘等立体视觉的工作

4、斜视易导致弱视

5、偏头看形成“代偿头位”,长期可造成脊柱畸形,影响小孩的正常发育

急性共同性斜视(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急性共同性斜视(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急性共同性斜视为发病较突然的双眼视轴不平行,眼位偏斜,伴有复视,斜视角在各方向都相等,无眼外肌麻痹及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恒定性斜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好发于5岁以后或年长儿童,突然发生间歇性内斜视或恒定性内斜视,伴有复视,复视为同侧水平性,复像距离在各方面相等,眼球运动正常。有一定的双眼视。急性共同性外斜视比较罕见,多发生于幼年,成年人较少见,常继发于脑部疾患。 二病因可能与融合功能失调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三临床表现1.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1)发病突然,先有复视,后发生内斜,或二者同时发生。 (2)复视为同侧水平性,各方向距离相等。复像距离看远大、看近小,有的至眼前一定距离复像消失,复视在主觉上多能耐受。 (3)斜视可表现为内隐斜、间歇性内斜视或恒定性内斜视,内斜视度10~45△。 (4)眼球运动各方向均好,无眼外肌麻痹体征。 (5)具有一定的双眼视功能,大部分有同时视及一定范围的融合力,约有一半病人有立体视,最好者可达30″。 (6)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2.急性共同性外斜视 急性共同性外斜视比较罕见,多发生于幼年。常继发于脑部疾患,其特征包括以下内容: (1)突然感觉复视和外斜视斜视度在15~40△,呈恒定性。 (2)辐辏功能不足但双眼水平同向运动正常。 (3)双眼视功能正常有明显交叉复视。 (4)眼电图(EOG)检查显示平衡跟踪冲动化。 (5)有时可有双眼上下同向运动障碍可出现瞳孔异常和眼球震颤。 (6)可有脑肿瘤切除术史外伤施行的开颅术史,蝮蛇咬伤,糖尿病引起的脑病及脑血管障碍等病史。 四检查无特殊实验室检查。应进行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脑部疾患,明确病因。

眼科学试题概要

眼科学试题概要 考试时间:100分钟系别临床医学系年级全文结束》》级装学号姓名说明:该试卷均为选择题,学生将学号、正确答案用2B铅笔填涂于答题卡上,否则以零分计,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于监考老师。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绪论 1、人通过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约()是由眼来完成的。 A 、70% B、90% C、80% D、60% E、98% 2、20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促进了眼科学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年代开始施行人工晶状体手术 A、90 B、70 C、60 D。50 E、803、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药书《》中有70多种眼科用药的记载。 A 、《诸病源候论》 B、《原机启微》

C、《神农本草经》 D、《龙树眼论》 E、《目经大成》订眼科学基础1、临床上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哪两层的分离 A、内核层与外核层 B、外丛状层与内核层 C、色素上皮层与神经感觉层 D、神经纤维层与内界膜 E、外界膜与视杆、视锥层。 2,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种透明物质与()一并称为眼的屈光介质。 A 、结膜 B、角膜 C、巩膜 D、视网膜 E、脉络膜。3、房水是由()产生的。 A 、角膜 B、虹膜 C、晶状体 D。睫状体 E、瞳孔。 青光眼1、我国青光眼常见类型是A.新生儿血管性青光眼B.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C、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D.恶性青光眼E.先天性青光眼 2、.目前最准确的眼压测量方式为 A.Schiotz眼压计

B、Goldmann压平眼压计C.非接触眼压计D.前房角镜E.指测法3、.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的表现不正确的是A.虹膜膨隆B.一眼急性发作后,另一眼未发作者 C、在激发试验下眼压无升高D.前房浅E.房角狭窄4、使用哪种眼药水时应压迫泪囊区3~5分钟 A.0.5%可的松眼药水B.2%洁霉素眼药水 C、0、5%噻吗心安眼药水D.1O% SC眼药水E.0、5%氯霉素眼药水5突然视力下降伴有眼痛见于 A.视网膜脱离 B、急性闭角型青光眼C.玻璃体出血D.缺血性视神经病变E.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疾病1.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治疗关键是 A、散瞳B.皮质类固醇药物应用C.维生素应用D.热敷E.抗生素使用2、.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表现为A.发病前常有头痛、耳鸣、听力下降和头皮过敏等改变B.可出现典型晚霞改变和Dalen-Fuehs结节C以上均对D.双眼视力下降,可出现视盘炎E.可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等3、关于中间部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哪项不正确A.可见羊脂状KP,房水闪辉及房水细胞较少B.玻璃体可出现雪球样混浊C.易致视网膜损害D雪堤样改变多见于上方,是特征性改变E.症状轻重不一4关于前葡萄膜炎所致并发症,何者不正确A.视盘水肿亦可出现B.可致低眼压眼球萎缩C.可致继发性青光眼D不伴有晶状体混浊E.偶可致囊样黄斑水肿5、交感性眼炎与原田病主要鉴别点为A.视力下降B.房水闪辉C.有无眼球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史D.出现Dalen-

传统按摩治疗斜视70例

传统按摩治疗斜视70例 (2011-10-31 21:49:58) 斜视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斜视日久或偏斜严重,必将导致近视、远视、弱视,加剧视力下降。笔者从1991年以来,先后在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市,天津市静海区,青海省西宁市等地,以传统有效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疗斜视70例93只眼,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门诊收治70例,其中男25例,女45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18岁,平均8.9岁;病程最短6月,最长10年,平均6·9年;斜视类别(按眼分):左眼内斜24只,左眼外斜5只;右眼内斜11只,右眼外斜3只;双眼内斜38只,双眼外斜8只;上斜4只。其中:共同性斜视52例,71只眼;麻痹性斜视14例,18只眼;间隙性斜视4例,4只眼。斜视角度最大60度,最小5度,一般在10—20度之间。患者治疗前视力最低 2.8,最高5.1,平均4.6;按受治疗每10次为1疗程,最少1疗程,最多10疗程,平均 3.6疗程。 1.2 诊断依据患者病情均为所在地省、市级医院确诊,在其它方法治疗无效或收效甚微的情况下转求我们按摩治疗,我们则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P1822,以医院结论作为诊断依据。 2 治疗方法 2·1 选穴 分为3组:(1)睛明、瞳子髎、风池、四白、合谷、太冲; (2)丝竹空、鱼腰、阳白、光明、太溪、行间; (3)球后、太阳、攒竹、承泣、三阴交。 加减:(1)肝血不足加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2)脾气虚弱加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3)肾虚加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7岁以上儿童尚可戴“金松保健眼罩”缓解眼肌疲劳;食用“三仁糊”增强身体素质,以达到系统措施,综合治疗,全面改善,巩固疗效的目的。 2·2 手法以揉、摩、点穴为主,辅之以捏、拿、推手法。采用补、泻手法,适度控制力度,使其轻快而有节律,轻松而觉柔和,愉悦而乐于接受。 3 疗效判断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P1822及《难病针灸》P392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眼位复正,复视消失,头晕、恶心症状消失,视力提高到5·0以上。 显效:眼位复正或基本复正,视力提高3行,但未达到5.0;或斜视程度减少一半,视力提高5.0以上。 有效:眼位基本复正,视力提高1—2行以上,或斜视程度减少不到一半,但视力提高2行

间歇性外斜视治疗方法有哪些

间歇性外斜视治疗方法有哪些 *导读:间歇性外斜视俗称“斗鸡”、“对眼”,是一种以斜视、畏光、眼皮下垂、注意力不集中为临床特征的斜视,主要介于外隐斜和共同性外斜视之间,指视轴分开,起病初看远处事物时融合性散开幅度超过集合幅度,产生外邪。间歇性外斜视病因不明,目前医学认为普遍认为发育不完善、先天异常、眼球发育异常、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是其原因。间歇性外斜视如何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治疗方法有哪些?…… 间歇性外斜视俗称“斗鸡”、“对眼”,是一种以斜视、畏光、眼皮下垂、注意力不集中为临床特征的斜视,主要介于外隐斜和共同性外斜视之间,指视轴分开,起病初看远处事物时融合性散开幅度超过集合幅度,产生外邪。间歇性外斜视病因不明,目前医学认为普遍认为发育不完善、先天异常、眼球发育异常、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是其原因。间歇性外斜视如何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治疗方法有哪些? *第一,非手术治疗法 间歇性外斜视治疗方法有哪些?间歇性外斜视并不是一种 非常严重的疾病,可以用非手术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间歇性外斜视的非手术治疗法有生理复现法、障碍阅读法、手指指鼻法、斜视遮盖疗法、配镜治疗法等。生理复现法为让患者将右手食指放在两眼的正前方并注视远处的光点,可以看到模糊不清的两个

指影,然后注视手指,光点变得模糊不清,再将手指前后移动,光点一会儿靠拢一会儿分开,此方法适用于开散功能过强而出现外斜视的患者或者幅奏功能不全而出现外斜视者。障碍阅读法为将一条木条放在患者双眼和书本之间,如果患者阅读时同时用双眼,则木条为双影如果单眼看,则木条会遮住书籍,患者没办法阅读,患者可以注视读物,然后再眺望远方,反复尝试,有助于治疗外斜视。 *第二,手术治疗法 除了上述非手术治疗法,间歇性外斜视治疗方法还有哪些?手术治疗法。斜视手术治疗法的目的是矫正斜视,使双眼视轴平行,建立正常的视网膜,以获得良好的双眼视功能。年龄6岁以上且斜视角恒定或非调节性斜视或先天性斜视或异常视网膜对 应或斜视角大或无全麻禁忌证和药物过敏史者可以施行手术。间歇性斜视、调节性斜视、后天性斜视、小度数斜视、正常视网膜对应者最好等时机成熟后再施行手术。 间歇性并不是一种难治疗的疾病。间歇性斜视治疗方法有哪些?除了上述所列举的方法以外,患者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及医生的建议选择做过桥处理或欠桥处理。

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一、隐斜视 二、内斜视 (一)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斜视度数大;多数患者双眼视力相近,呈交替注视,多为轻度远视眼,戴镜无法矫正眼位;可有假性外展神经麻痹症状;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和眼球震颤等症状。 (二)共同性内斜视 1.调节性内斜视 (1)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正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 /A)型]多在2~3岁发病;发病早期可呈间歇性;多为中高度远视眼,戴镜矫正后眼位正,可伴 有弱视,AC/A值正常。 (2)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多在1~4岁发病;多为轻度远视眼;看近斜视度 数明显大于看远,AC/A值高。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戴镜后斜视度数减小,但不能完全矫正眼位。 2.非调节性内斜视 (1)基本型:看近与看远斜视度数相近。 (2)集合过强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AC/A值正常。 (3)分开不足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 3.微小内斜视 4.周期性内斜视 5.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三)继发性内斜视 1.外斜视手术后 2.知觉性内斜视 (四)非共同性内斜视 1.麻痹性内斜视:展神经麻痹 2.限制性内斜视:高度近视性限制性内斜视、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Moebius综合征、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爆裂性骨折等。 (五)伴有眼球震颤的内斜视 三、外斜视 (一)先天性外斜视1岁内发病;斜视度数大且恒定。 (二)共同性外斜视 1.间歇性外斜视:幼年发病,外隐斜和外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1只眼时可诱发显性外斜视。 (1)基本型:视远与视近的斜视度数相近。 (2)分开过强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15△)。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远斜视度数 仍大于看近。 (3)集合不足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15△)。 (4)类似分开过强型:与基本型相似,但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近斜视度数增大,与看远 相近或更大。 2.恒定性外斜视 (三)继发性外斜视 1.内斜视矫正手术后以及内斜视自发转变为外斜视 2.知觉性外斜视 (四)非共同性外斜视

眼睛斜视如何治疗

眼睛斜视如何治疗 斜视的治疗方法: 一手术疗法: 乃以手术的方法调整外眼肌的强度与附着点的位置,使眼位趋于正常。先天性内斜视 与上下斜视大多需要手术治疗,非调节性而且斜度大的斜视通常亦需要借着手术的方法来 矫正。 二非手术疗法: 并非所有的斜视都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是调节性内斜视,只要戴上适当的远视眼镜或 双光镜就可以矫正。如果并有中高屈光异常,亦常需配戴眼镜来矫正,另外可借着轴矫正 训练的方法来帮助两眼单视能的恢复与增加融像能力。 例如以视轴矫正训练机来训练,或者配戴棱镜镜片……等。如果并有弱视,则弱视的 训练亦是不可或缺的治疗。 以上给大家介绍的几点,就是斜视疾病的几个治疗办法,因此大家在患上了斜视疾病 之后,一定要及时地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并且还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办法, 只有这样,患者的疾病才能够尽快的被治疗好。 斜视患者饮食调理: 一、营养饮食: 1、补充蛋白质 斜视患者应多吃瘦肉、禽肉、动物的内脏、鱼虾、奶类、蛋类、豆类等,它们含有丰 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又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组织的修补更新需要不断地补充蛋白质。 2、补充维生素 首先,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也对眼睛有益。缺乏维生素A时,眼睛对黑暗环境的适应 能力减退,严重的时容易患夜盲症。每天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还可以不可以预防和治疗干 眼病。维生素A的最好来源是各种动物的肝脏,而植物性的食物,如胡萝卜、苋菜、菠菜、韭菜、青椒、红心白薯以及水果中的桔子、杏子、柿子等。 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因为维生素C是组成眼球水晶体的成分之一。如果缺乏维 生素C就容易患水晶体浑浊的白内障病。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其 中尤以青椒、黄瓜、菜花、小白菜、鲜枣、生梨、桔子等含量最高。

内斜视诊疗指南

内斜视诊疗指南 一、先天性内斜视 【概述】 先天性内斜视为生后6个月内发病,一般不合并明显屈光异常,如双眼交替出现斜视则无弱视。单眼性斜视可合并弱视。由于双眼视野交叉。可以有假性外展限制。先天性内斜视可以合并下斜肌亢进、DVD、眼球震颤等。 【临床表现】 1.生后6个月内发病。 2.无明显屈光异常。 3.单眼性斜视可合并弱视。 4.斜视度数较大。 5.假性外展限制,娃娃头实验可以排除。 6.可以合并下斜肌亢进、DVD、眼球震颤等。 【诊断要点】 1.依据病史。 2.对婴幼儿视力的检查重在定性,确定是否有一单眼弱视及注视能力。 3.睫状肌麻痹下验光。 4.眼底检查排除先天性异常。 5.眼球运动检查确定是否合并下斜肌亢进、DVD、眼球

震颤等。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排除单眼弱视,如有单眼弱视,需先行治疗至双眼视力平衡。 2.先天性内斜视需手术治疗。 3.合并下斜肌亢进和DVD者,手术设计时应给予相应的考虑。 4.手木后应保留10°微小内斜,以利建立周边融合和粗立体视。 二、共同性内斜视 (一)调节性内斜视 【概述】 调节性内斜视分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和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屈光性调节因素出现在2岁半左右,个别也可以出现在1岁内。有些患者可由混合因素所引起。混合型调节性内斜视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与高AC/A型内斜视合并存在的病例。 【临床表现】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1)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 (2)去调节可以矫正眼位。去调节方法包括药物或光学两种方法,即睫状肌麻痹剂散瞳或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可以矫

正眼位。 (3)合并或不合并弱视。 (4)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 2.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1)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 (2)去调节可以部分矫正眼位,即散瞳或戴镜后内斜度数减少,但不能完全矫正。 (3)合并或不合并弱视。 (4)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 3.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 (1)看近时比看远时斜视度≥15°,看远时可以为正位。 (2)可以合并远视性屈光不正。 (3)少数患者在10岁后斜视有自愈趋势。 (4)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 4.混合型调节性内斜视 (1)有远视性屈光不正。 (2)戴镜后斜视度减少,看远减少明显,看近仍有较大度数的内斜视,看近时比看远时斜视度≥15°。 【诊断要点】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1)平均发病年龄为2岁半。 (2)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

13第十三章 斜视的手术治疗

第十三章斜视的手术治疗 第一节斜视的术前检查 手术前应明确诊断,对于共同性斜视应明确其种类和类型,非共同性斜视,尤其是麻痹性斜视应明确麻痹的肌肉、是否完全麻痹、拮抗肌和配偶肌的功能。除了运动方面,知觉状态、视力和屈光状态也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 一般检查 病史:包括发病的年龄、发病的过程、既往的治疗(戴镜、手术和弱视治疗)出生史、个人发育史和家族遗传室。 体征:斜视的方向、代偿头位等。 视力: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和近视力等。 屈光状态:对于不能主觉验光、或远视度数较高的婴幼儿应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充分麻痹睫状肌,检影验光。 二、运动方面的检查 遮盖法:包括遮盖试法、去遮盖试法和交替遮盖试法。了解斜视的性质、优势眼等。 角膜照影法(Hirschberg’s test):初步了解斜视的性质和度数、有无旁中心注视。 眼球运动:包括单眼运动和双眼运动。诊断眼位、Parks 三步法和倾头试法(Bielchowsky’s test)了解各条眼外肌的功能。 1、单眼运动:内转、外转、上转、下转 2、双眼运动:诊断眼位 正常眼肌活动野 内直肌:上下泪小点连线通过瞳孔内缘 外直肌:外眦与角膜外缘平齐 垂直直肌:内外眦连线通过角膜上缘 斜肌:内外眦连线通过角膜下缘 异常双眼眼球运动的记录: 内、外直肌:不足、过强,以mm数记录 垂直直肌和斜肌:分级见第十一章。 157

3.Parks 三步法和倾头试法(Bielchowsky’s test) Hess屏和Lacaster屏检查:帮助确定麻痹的肌肉、拮抗肌和配偶肌的功能 牵拉试验:了解肌肉是否有挛缩、被动运动受限和矛盾性复视。 三.知觉方面的检查 了解有无抑制、视网膜对应状况和有无旁中心注视等。 同视机检查:三级视功能 Maddox杆 Baggolinni线状镜检查 Worth四点灯 四、斜视度的测量 包括33cm 和6 m ,右眼注视和左眼注视、裸眼(SC)和戴镜(CC)。对于非共同性斜视应行六方位的斜视角检查,向上注视25?和向下注视25?的斜视角是诊断A V 综合症的依据。 1.视野计法: 2 .三棱镜检查法 (1)三棱镜加遮盖试法--客观斜视角; (2)三棱镜加Maddox杆--主观斜视角 3. 同视机检查 (1)主观斜视角:使用一级画片,病人推动镜筒重合画片的位置即为主观斜视角。 (2)客观斜视角:使用光源或一级画片,交替闪烁两侧镜筒的光源,直到病人两眼不再出现注视复位运动 AC/A比值 三棱镜度与偏向角的换算: PD(Δ)=100 *tg D (°) D(°) = tg-1( PD/100 ) 第二节手术原则和方式 一、眼肌手术的一般原则 158

斜视的矫正方法及注意事项

斜视的矫正方法及注意事项 斜视就是其中一条肌肉的收缩力过强或过弱,无法与和其他的的肌肉力量取得平衡,就会引起眼球运动的偏斜。治疗矫正非常重要,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斜视眼矫正方法吧。 一、斜视眼矫正方法:手术医治 手术治疗1~2年无效或仍有斜视的患者,或斜视治疗过晚者, 则需在戴眼镜的基础上进行手术矫正。价位要根据患者选择使用的 药物和治疗方式的不同最后决定,价位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医疗费 用进行收费。 二、斜视眼矫正方法:遮盖健眼 对双眼屈光参差相差太大或单眼远视且视力较差患者,可选择遮盖健眼方法。目的是为了戴镜后让斜眼看东西,多受一些光刺激, 可以使视网膜发育。如果经遮盖健眼治疗后斜眼视力有所提高,需 要用戴镜来检查斜视度数,如果斜视度数明显减少,则要坚持遮盖,每月查1次视力与斜视度。 三、斜视眼矫正方法:验光配镜 拿阿托品眼药水或者是眼膏散大瞳孔,首先需要检查眼底有无病变,再做详细的验光,确定屈光不正的度数,有远视或远视散光患者,然后给予配镜矫正配镜。斜视戴一段时间眼镜后的患者,许多 患者的眼睛不斜了,或斜视度数明显减少了。对于这样的患者,鼓 励他坚持戴镜,看远看近都要戴,不可中断,坚持了戴半年左右就 可以看出显著效果。戴镜后需要每隔1年验光1次,使得随着年龄 的增长,对眼镜进行调整度数。 四、斜视眼矫正方法:同视机训练

有斜视的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到医院行立体镜或者是同视机训练。斜视的患者戴眼镜后视力得到了治疗,但双眼视觉功 能往往仍有一直,这些训练不仅可以对斜视的位置矫正有很大作用,而且对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和立体知觉的建立基础起到了积极的疗效。 一、科学用眼 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过长,隔45-60分钟休息10-15分钟。休息时必须远眺,斜视眼患者要使眼球调节肌得以充分放松。读书写字 注意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走路或乘车时 不看书。不要躺着或趴着看书。 二、用眼卫生 斜视眼患者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等。因电子产品的LED屏幕中有高能短波蓝光,它可穿透晶状体直接到达视网膜,对人造成 光化学损害。正在发育中的青少年,最好在屏幕上贴上防蓝光膜进 行防护。近距离用眼时的光线要适中。大多数情况下视力下降和光 线不佳有关。 三、加强运动 学生在学习阶段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为消除视疲劳应经常性望远,多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做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眼部周围各 穴位和肌肉,刺激神经末梢,增加眼部周围组织血液循环,调节眼 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消除疲劳,增强视力,预防斜视的目的。补 充营养:少吃甜食和辛辣食物,糖分摄入过多在体内血液环境中呈 酸性,易造成因血钙减少,影响眼球壁的坚韧性,促使眼轴伸长, 导致斜视眼的发生与发展。减少玩电子产品的时间,上述时间中就 是因为玩电子产品导致斜视度数飙升,玩电子产品要注意时间,斜 视眼患者家长应该做好控制,每次不能超过20分钟,而且距离要在30厘米以上才行。 1、猪肝羹:猪肝100克鸡蛋2只,豆豉、葱白、食盐、味精适量,猪肝洗净,切成片。置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煮至肝熟,加入豆豉、葱白,再打入鸡蛋,加入食盐、味精等调味。鸡蛋和猪肝都是

双眼视觉学概述

双眼视觉学概述 双眼视觉:是形成双眼的过程,即一个外界物体的形象分别投射到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主要是黄斑区),神经兴奋沿视路传入大脑,大脑高级中枢(视皮层)把来自两眼的视觉信号分析、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觉的过程。双眼视觉功能并非一眼加一眼的简单数学计算,而是能产生单眼视觉所无法提供的许多功能,为人类更好生存、更优质生活和更高效工作提供了条件。当单眼异常,或出现双眼协调异常,则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带来视觉工作的诸多不便。双眼视觉学是眼视光学和眼科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多学科的交叉点。本课程将介绍正常双眼视觉的发生、发展、重点阐述双眼视异常的临床检查和处理方法,并能介绍规范化的儿童双眼视觉异常的诊断、治疗原则和训练方法。 一、正常双眼视觉功能的发生、发展 1、双眼视觉的生理机制:双眼视觉是一种极为精细复杂的生理现象,理解其机制需要掌握以下概念: 1.1视网膜成份:单位面积的视网膜受到视觉刺激后,神经冲动沿视路传到视皮层,从视网膜到视皮层所有参与这一知觉过程的组织总称为视网膜成份。视网膜成份的特性:感知外界物体、方向知觉(空间投射)。 1.2视网膜对应点(对应成份):两眼视网膜上具有共同视觉方向的视网膜成份,两眼黄斑中心凹是一对最重要的对应点。 1.3视界圆与Panum空间:视界圆(Horopter):又称Vieth-Muller圆、双眼单视界。即通过注视点与二眼结点所画的圆。无限远的弧面称为基础面。Panum 空间:视界圆内、外一定距离的物体,会引起双眼轻微的差异,但不产生复视,这个距离于正前方窄,周边宽,该区域为Panum空间。Panum空间内物体被感知为立体的单一印象。 1.4生理复视:存在生理性复视提示有双眼单视。

斜视防治指南

斜视诊治指南 斜视是导致儿童视觉发育障碍的常见眼病。斜视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弱视及双眼单视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早期治疗斜视可以在矫正眼位、恢复外观的基础上,促进视力发育和双眼视觉功能的建立。为规范斜视的诊断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斜视的基本检查 (一)询问病史 询问斜视发生(发现)的时间及症状,询问母亲妊娠史、是否早产、难产、出生时缺氧史及出生体重。是否存在相关诱因,如发热、外伤等疾病。 询问斜视为恒定性或间歇性,同时观察患儿是否有代偿头位、斜视出现在视近还是视远或远近均有、是单眼恒定性斜视或双眼交替性斜视。 询问既往治疗情况,是否做过弱视治疗,或集合训练等双眼视功能训练,是否配戴过眼镜,是否做过斜视矫正手术。 询问是否有斜视家族史,是否有甲状腺疾病、糖尿病、高度近视等病史。

(二)视力与屈光检查 1.视力检查 (1)分别查裸眼及矫正的远近视力。远视力检查常用E 字视力表,对年幼儿童也可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近视力检查多采用J a e g e r近视力表和标准近视力表。 (2)对于眼球震颤患儿,检查时保持双眼同时睁开,雾视一眼(在该眼前多加+5.00D s球镜)以检测对侧眼视力,用此方法可检测出接近实际生活的视力。另外,要查双眼视力,对伴有代偿头位的患儿应检查有头位偏斜时的视力。 2.屈光检查 适当的睫状肌麻痹对于儿童进行准确的屈光检查是必须的。常用的睫状肌麻痹剂有1%的阿托品眼膏或凝胶和1%环戊通滴眼液。对于部分病例(例如屈光状态为远视和内斜视患儿),建议滴用1%硫酸阿托品眼膏或凝胶来获得最大的睫状肌麻痹效果。对于年龄大于12岁且不伴有与调节相关的内斜视或调节功能异常的儿童,可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后进行屈光检查。 3.常规外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 二、斜视的专科检查 专科检查包括眼球运动功能检查和双眼视觉功能检查两部分。

斜视治疗基本方案

斜视的危害性,不单是“斜眼”损害容貌,更重要的是可破坏双眼单视(即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高级视功能。高明的斜视医生虽可以将斜眼矫正得很好,但都不能保证术后不会复发,而斜视术后复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 及时建立或完善斜视造成的双眼单视功能障碍。因此,为了防止术后斜视复发,并建立、完善双眼单视高级视功能,每个斜视术后患儿(如有此功能障碍),都应该尽早开始双眼单视康复训练,利用双眼单视功能来稳定眼位。斜视术后弱视治疗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斜视治疗步骤一:双眼单视功能训练 一、斜视双眼单视基础知识 (一)双眼单视定义: 指双眼分别看物体,经大脑融象后形成单一的重叠、融合图象。 (二)双眼单视分级:分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三级。 1、同时视即大脑可将左右眼看到的不同物像重叠成一幅重叠图像的能力。 2、融合视:即大脑可将左右眼看到的相同但有缺陷的物像融合成一个无缺陷的物像的能力; 3、立体视:即大脑可将左右眼看到的相同但有视差的物像融合成一个有前后景深感物像的能力。 (三)形成正常双眼单视的三大条件: 1、视觉:(1)双眼视力0·5~0。7以上,相差3排以下。 (2)视网膜对应:黄斑对应(即他觉与自觉斜角之差〈5度),无黄斑抑制; 2、眼球运动方向协调一致:即注视方向要一致同步,无斜视或斜视角〈5度 3、大脑融象功能正常:融像范围:辐辏:20度以上,分开3度以上; (四)各种斜视引起的双眼单视异常 1、交替性斜视引起双眼单视异常:多表现为融合力不足,即融合范围小,无立体视或立体视锐度低(即视差在200秒角以下辨不出),手术矫正后,少数有同时视障碍,需要重)建同时视或扩大融合范围防复发及眼疲劳等。 2、间歇性外斜视:多有融合力不足及双眼集合力不足。(1)需用双眼单视仪进行融合力及立体视锐度的训练(利用大脑的融像控制力来防止外斜视),(2)需用尖向内的棱镜矫正眼位促进融象。(3)需调焦灵敏仪加强调节性集合(抵消外斜视) 3、恒定性内斜视:大多伴有异常视网膜对应而导致同时视功能障碍(1)尽早在6岁前手术矫正斜视(纠正双眼注视或运动方向不一致),6岁前是重建双眼单视的敏感期。(2)早用双眼单视仪纠正异常对应,重建同时视

斜视弱视试题.(优选)

选择题 1.在眼外肌的运动中,关于其次要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眼外肌均有次要作用 B.四条直肌没有次要作用 C.上下斜肌没有次要作用 D.上下直肌没有次要作用E内外直肌没有次要作用 2.关于内直肌,不正确的是() A止点距角巩膜缘 5.5mm B与视轴方向成23°C主要作用为内转D拮抗肌为同眼外直肌E配偶肌为对侧外直肌 3.关于上直肌说法正确的是() A与视轴成51゜B主要作用为内转C主要作用为内旋 D次要作用为外转E协同肌为下斜肌 4.次要作用为内旋、内转的肌肉是() A内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5.次要作用为外旋、内转的肌肉是() A外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6.次要作用为外转、上转的肌肉是() A内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7.次要作用为外转、下转的肌肉是() A外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8.主要作用为外旋的肌肉是() A外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9.主要作用为内旋的肌肉是() A内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10.右眼内直肌的配偶肌为左眼的() A外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11.右眼上直肌的配偶肌为左眼的() A外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12右眼下直肌的配偶肌为左眼的() A外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13.右眼上斜肌的配偶肌为左眼的() A外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14.右眼下斜肌的配偶肌为左眼的() A外直肌B上直肌C下直肌 D上斜肌E下斜肌 15.斜视的双眼视觉改变不包括() A复视B抑制C混淆视 D异常视网膜对应E弱视 16.六个诊断眼位不包括:() A左B右C左上及左下D右上及右下 E向上及向下注视25° 17.斜视对双眼视觉的破坏首先是() A破坏双眼单视B出现复视C出现抑制 D改变异常视网膜对应E改中心注视为偏心注视 18.用角膜映光法检查斜度时,反光点落在角膜缘表示() A15°B20°C25°D30°E45° 19.测定向上及向下注视25°时的斜度是为了了解有无() A上斜肌麻痹B上直肌麻痹 C.A-V型斜视 D上下直肌麻痹E上下斜肌麻痹 20.有一复视患者的复视图像为:同侧垂直复视、右像高、左像低,右下方向复像距离最大,周边物像属左眼,则麻痹肌可能为() A左眼外直肌B右眼上斜肌C左眼下直肌 D左眼上斜肌E右眼下直肌 21.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哪项不符() A出生6个月内表现显斜B不受调节的影响C通常伴有外直肌麻痹 D偏斜度>40°E18个月左右可出现垂直斜视 22.获得性展神经麻痹手术治疗时机一般选在伤后() A及时手术B一周以内C一个月以内 D半年以后E一年以上

斜视的治疗及预防

斜视的治疗及预防 斜视因为形成的时间以及表现的不同,而分为很多的类型。除了先天性的斜视以外,绝大多数的斜视都是后天形成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斜视出现的原因。 1、很多幼儿出现斜视都是在患病以后,比如高热。而且在儿童受到了撞击以后,也比较容易损害到眼部的神经以及肌肉,很可能会形成斜视。 2、幼儿是最容易出现斜视的群体,一般还会伴发远视。而远视的出现便是引发斜视的主要原因。由于远视的人看物体的时候都要经过很多调节才可以看清楚,这便会因为视线的过度集合而形成内斜视。 3、幼儿的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全,也是斜视出现的常见原因。在人体大脑发育不完全的情况下,协调能力就会比较弱,很可能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斜视。比如恐惧、惊吓,就很容易让幼儿的脑部融合功能出现障碍,从而造成斜视。 可以引发斜视的因素有很多,发热、撞击等都会导致斜视的出现。人在幼儿时期是比较脆弱的,所以家长照顾孩子时要尽量的细心。 斜视自己怎么纠正过来 在人们出现斜视以后,最好的选择就是及时的进行纠正。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纠正斜视的的方法。 1、如果想要自己矫正斜视,可以使用寻找平衡点的方法。具体做法是站在镜子前,将视线保持平视,并且要看向自己的双眉之间,练习时需要多坚持一段时间,坚持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大家每天要多练习几次,坚持一周就可以有效果。 2、要根据斜视的方法来矫正,要让眼睛进行反向练习。大家可以伸出自己的手指,放在距离眼睛一尺远的地方,然后把手指慢慢想鼻梁部位移动,在过程中要盯紧手指,坚持练习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3、在对斜视进行矫正的时候,可以进行穴位按摩,会对纠正斜视的有很好的作用。人体眼部周围的肌肉是比较坚韧的,在进行矫正的时候结合按摩疗法,会起到不错的疗效。 在我们自己纠正斜视的时候,就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可以取得效果。使用上面介绍的方法,就可以将斜视纠正回来。

第一节 斜视与弱视概述

第一节斜视与弱视概述 斜视与弱视为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分别为3%和2%~4%。本专业是眼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视光学、神经眼科学和小儿眼科学等学科交叉。这是一组与双眼视觉和眼球运动相关的疾病。儿童斜视与弱视和视觉发育密切相关。本专业具有独立的系统的理论,所以学习时需从相关概念和术语入手。 20世纪70年代,斜视专业与小儿眼科专业联姻,诞生了新的学科“小儿眼科与斜视”,有力推动了该领域的临床进步和科学研究。视觉发育与神经可塑性的神经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促进了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影像医学、遗传学和组织形态学的研究为阐明非共同性斜视的病因,重新认识某些疾病,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相关概念】 1.Kappa角:为瞳孔中线(假定存在的光轴)与视轴(注视目标与黄斑中心凹连线)的夹角。用点光源照射角膜时,反光点位于瞳孔正中央,为瞳孔中线与视轴重合,即零Kappa 角。反光点位于瞳孔中线鼻侧,给人以轻度外斜视的印象,此为阳性Kappa角(正Kappa角);反光点位于瞳孔中线颞侧,为阴性Kappa角(负Kappa角),给人以内斜视的错觉(图17-1)。 2.单眼运动(monocular rotations,ductions):遮蔽一眼观察到的另一眼的眼球运动,内转(adduction)角膜向内的运

动;外转(abduction)角膜向外的运动;上转(supraduction, elevation)角膜向上的运动;下转(infraduction ,depression)角膜向下的运动。 3.双眼同向运动(conjugate movements ,versions):双眼同时向相同方向的运动 4.双眼异向运动(disjunctive movements,vergences):双眼同时向相反方向的运动。包括集合和分开。 5.融合(fusion):两眼同时看到的物象在视觉中枢整合为一个物象称为融合,含两种成分(1)感觉融合(sensory fusion),将两眼所见的物象在大脑视皮层整合成为一个物象;(2)运动融合(motor fusion),存在于有自然或者诱发分离的趋势时,通过集合运动使相同的物象落在并且保持在两眼视网膜对应区域。 6.主导眼(dominant eye):两眼在同时视物时,起主导作用的眼。 7.隐斜视(phoria,heterophoria,latent deviation):能够被双眼融合控制的潜在的眼位偏斜。 8.显斜视(tropia,heterotropia,manifest deviation):不能被双眼融合控制的眼位偏斜。 9.正位视(orthophoria):在向前方注视时眼外肌保持平衡,打破融合后两眼均无偏斜的倾向,称为正位视。临床罕见,多数人都有小度数的隐斜。

第五节 斜视治疗基本原则

第五节斜视治疗基本原则儿童斜视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双眼视觉功能。首先应消除斜视造成的感觉缺陷,包括脱抑制、治疗弱视;两眼视力平衡或经治疗达到平衡后,则运用非手术的或手术的方法矫正斜视。突然发生的获得性斜视最重要的是努力检查发现相关疾病,对因治疗。 一、治疗时机 斜视一经确诊即应开始治疗。研究表明,2岁左右早期矫正斜视预后较好,年龄越大,感觉异常的恢复越困难。外斜视即使在年龄较大时手术,也有恢复双眼视觉功能的机会。但是,发病早的内斜视如果未能在5岁前双眼视觉发育尚未完成时矫正眼位,则几乎不能恢复双眼视觉功能。 二、非手术治疗 斜视的非手术治疗包括:治疗可能存在的弱视、斜视的光学矫正、药物治疗和视能矫正训练。 (一)弱视的治疗:精确的配镜和对单眼弱视患者的优势眼(fellow eye,sound eye)的遮盖是弱视治疗的两个基本手段。详见本章第七节。 (二)光学治疗 1.框架眼镜:轻微的屈光不正不需要矫正,如果内斜视患者有明显的远视,内斜视的部分或全部原因是由远视引起,应给予全矫处方矫正。对高AC/A患者,佩戴双光镜可以放松

调节的,亦可配镜矫正。 2.三棱镜:对有复视的斜视患者,配戴三棱镜使两眼视轴平行,可以消除复视。 (三)药物治疗 1.散瞳剂和缩瞳剂:用阿托品散瞳可以矫正或部分矫正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点缩瞳剂可以形成药物性近视,减弱中枢性调节,对矫正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有效。 2.A型肉毒素:A型肉毒素具有化学去神经作用。在肌电图监视下将其注射于麻痹肌的拮抗肌内,在药物作用期间,由于药物的神经毒性作用,使肌肉暂时性麻痹,重建了麻痹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能够达到减小或消除斜视的效果。该药已通过美国FDA认证,主要应用于中小度数内外斜视(<40PD)、术后残余斜视,急性麻痹性斜视(特别是第Ⅵ颅神经麻痹),周期性内斜视,活动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等。 (四)视能矫正训练(orthoptics):视能矫正师在眼科医师的指导下完成双眼视觉与眼球运动相关的各项检查,指导患者进行弱视和双眼视功能训练,可以补充和巩固手术效果。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治疗的方法 1.肌肉减弱术:包括直肌后徙术(recession of a rectus muscle)(图17-12)、直肌悬吊术、直肌后固定术、直肌边缘切开术、下斜肌后徙术、下斜肌切断术、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临床视光学基础教学大纲指南

温州医学院 《临床视光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教务处编 2010年6月 课程负责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2011.9.5 日期:

《临床视光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clinical vision optic)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NN101389 课程总学时 40(理论总学时24/实践总学时16)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2.5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眼视光学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临床视觉光学基础作为眼视光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教学课程,其任务是研究人眼基本光 学结构、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研究与视觉光学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 屈光不正以及矫正方法等的新进展。 学习本科目的目的是掌握视觉光学中专业术语的意义和定义,掌握人眼基本功能,了解屈光 不正以及其他视功能障碍的矫正方法。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临床视觉光学是研究人眼视觉光学的一门科学,该课程不仅涉及光学、生理物理学、生物化

学,与眼球生理学、眼科学、眼镜学、双眼视觉学和医学心理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主导教材: 《视光学理论和方法/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眼视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瞿佳主编,2011年8月第4次印刷 (2)参考资料: 《Clinical Optics》Troy E. Fannin 第二版 《primary eye care》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结合临床视光学基础课程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考核体系包括理论、实践与平时三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70%、20%和10%。理论考核严格结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实践技能考核分站限时,现场打分,既考核熟练程度又考核心理素质。平时考核除涉及参与和作业情况,还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眼科疾病考点总结

眼科疾病考点总结 目录 一、屈光不正 二、感染性眼病 三、青光眼 四、白内障 五、眼部化学性烧伤和异物伤 六、眼底病 01 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 眼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正常情况下,当远处物体所发出的平行光线进入不用调节的眼睛后,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形成的焦点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图像,称为正视眼。 如果眼睛不使用调节,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的前方或后方成像,则称之为非正视眼或称为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是青少年常见的眼病,主要包括近视(焦点成于视网膜的前面)、远视(焦点成于视网膜的后面)和散光(各子午线的屈折力不同,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一、近视 【概述】 近视是指眼睛不用调节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焦点成像于视网膜的前面,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 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高居世界前列,据估计我国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约为10%~30%,中学生约为50%~70%,大学生约为60%~80%,高度近视所引起的并发症也是主要致盲原因。

近视眼的病因及确切发病机制不清,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等有关。 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特点是患病年龄较早,近视度数较高(多在-6.00D 以上)。 青少年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球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写字等近距离工作过久,使调节和集合时间增加,睫状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过度的调节作用造成睫状肌痉挛,引起近视。 近视主要分为轴性近视、弯曲性近视和指数性近视三种。 >>轴性近视:最常见,是指眼球前后径增长; >>弯曲性近视(屈光性远视):是指眼球大小正常,但角膜弯曲度或晶状体弯曲度增大,常见于角膜膨隆、圆锥角膜、晶状体移位或球形晶状体等; >>指数性近视:是指晶状体屈折力增加导致的近视,主要见于老年性白内障早期、糖尿病患者等。 根据近视度数的不同,可分为: >>轻度近视(小于-3.00D) >>中度近视(-3.00D~-6.00D) >>高度近视(大于-6.00D)三种 依据近视眼的进展情况和有无眼底病变,又分为单纯性近视和变性性近视,后者又称为恶性近视或进行性近视。 【诊断要点】 1.视力:近视力正常,远视力减退。近视度数愈高,远视力愈差。 2.视疲劳:眼睛易于疲劳,低度近视者视物时常有眯眼动作,高度近视者眼睛略有外突感,也可有眼前黑影飘动等玻璃体混浊症状。 3.眼位:近视眼患者视近时不需调节,久之集合功能减弱,易发生外隐斜或外斜视。 4.眼球改变:眼球前后轴伸长,表现为眼球突出,前房较深,瞳孔大和光反射较迟钝。 5.眼底改变:低度近视者一般不发生眼底改变;高度近视者因眼球过度伸长,可引起眼底退行性改变,表现有豹纹状眼底、近视性弧形斑、黄斑出血或裂孔等。 6.主要并发症:高度近视者常并发有晶状体混浊、巩膜后葡萄肿、玻璃体混浊、玻璃体液化或后脱离、周边部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等。 【处理要点】 1.验光配镜:目前框架眼镜是治疗近视眼的最有效方法之一。15周岁以下儿童应散瞳验光,以消除调节所造成的误差,排除假性近视。配镜原则是采用使近视眼的矫正视力达到最佳时的最低度数镜片。 2.配戴角膜接触镜:对于高度近视者,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的矫正视力和视野效果优于框架眼镜。缺点是价格较贵,需定期消毒和经常更换,长期配戴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或角膜新生血管。 3.望远镜式眼镜:极高度近视者或有黄斑部病变者,可配用望远镜式眼镜,用于读书或做近距离工作。由于视野过小,不能在走路时使用。 4.手术治疗:目前多采用准分子激光手术、角膜磨削术、表层角膜镜片术、眼内晶状体植入术等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