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备课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备课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备课

第六单元备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39 页例 1-例2. 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悟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辩认角。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 学具准备 三角板、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图形呀?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个猜一猜的游戏。我把这些图形藏起来,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一起来试一试吧!(玩猜一猜游戏) 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点呀?(都有角)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师:现在先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角吧!(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主题图)下课了,我们的校园真热闹,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生1 :老师拿的三角板。生2 :老爷爷修剪花木用的剪刀。 生3 :小朋友做操时伸的直直的双臂。 生4:我了现球门上有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有的我都没有发现。是啊,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三、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找生活中的角师:其实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周围哪些

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角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平面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上都有角,角的数量与形状经常是多边形特点的具体表现。例如,三角形有三个角,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就是看它们的角是什么角。又如,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就在它们的角上,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没有直角。可见,角的知识是学习多边形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认识角,获得一些关于角的初步知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 小学数学一般分两次教学角的知识,本单元第一次认识角,只是初步认识。所涉及的知识不是很多,也比较简单。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角的图形,角的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例2直观认识直角例3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练习九 练习和应用全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初步教学角的知识,只要求学生形成角的表象,认识角的图形,体验角有大小,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认识直角很重要,它是区分锐角与钝角的标准。以后辨认多边形的特点,认识垂直,画垂线,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高,都离不开直角。本单元只是直观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二学段还会继续教学关于这些角的知识。 1. 从现实情镜里提取角,利用图形建立角的表象,通过操作感受角有大小。 初步认识角,只要求学生能形成角的初步表象,不给它下定义。教材只是呈现角的图形,让学生直观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例1及其“试一试”直观认识角,其教学过程大致分成四步:从物体表面提取角;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做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 “角”作为一个数学概念、一种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中某些物体上的所谓的角不是一回事。教学角,应该联系实例引出,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验抽象的数学知识是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但是,从现实情境中引出角必须十分谨慎,避免生活中的一些“角”干扰数学上角的表象的形成。 例题在三角尺、纸工袋的两条相邻边上,以及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上套了红线,引导学生注意物体表现的两条边以及钟面上的两根针。然后隐去实物,只留下红线勾画的三个图形,指出“这些图形都是角”。教材还另外画出一个角,用它代表所有的角,并利用这个图形讲解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形状,了解角的结构。学生把代表所有角的那个图形保持在头脑里,就形成了关于角的初步表象。上述的活动是一项保留本质数学内容、排除非本质成分的活动,能使学生既感到数学的角与物体表现有联系,在物体表面上可以找到数学的角,又不局限于物体表面的角这个认识层面,因为留下在头脑里的是数学的角。 学生在例题里,得到对角的“静态”体验。他们很可能片面地认为角是指一个点和两条线。为此,“试一试”指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张开或者合拢活动角的两条边,感受角会变大或变小。这是对角的“动态”体验。像这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苏教版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物的辨认,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2. 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分清长、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立体图形的玩具,让学生认一认。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提出要求。 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什么好东西?你们都认识它们吗? 今天,我们要研究研究这些东西,看哪些小朋友学得多。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1. 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意思。 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玩完后,我们应该将积木整理好下次再玩,你能帮他们整理一下吗? 2. 同桌讨论,怎样才能将积木整理得整齐一些? 参与讨论。 3. 全班交流,重点交流按形状分类整理的方法。 假如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在一起,圆柱和球分在一起,要先肯定是对的,然后再引导可以细分。 4. 看一看,摸一摸。 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在这基础上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学各形体的名称。

学生说出教师所画的图形,感知认识。 小朋友分得真好,下面请大家看仔细,老师要将其中的一类画下来,瞧一瞧老师画的是什么图形。 (1)可以由老师说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形体。 (2)也可以由老师拿出形体,学生说出名称。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联系生活中的物体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出实例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朋友。 说说各个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这种形状? 2.“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地数一数、填一填,然后交流。 观察图里的物体可以分成几类,仔细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3.“想想做做”第3题。 第(1)题,可以填一填,再相互交流。 第(2)题,只要求口答,不必进行书面回答。 第(2)问可以相机补充问题,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今天这节课,你又交到了哪些好朋友?你都认识他们的样子吗?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有趣的拼搭课型:新授 主备教师:陈菁 教学目标: 1. 经历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

213《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 昌乐小学数学备课组 孙暾执笔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先确定一个顶点,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直角:黑板、书上的角都是直角,三角板上最 大的角就是直角 直角的初步认识 判断直角:先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量 一量,先把顶点与三角板上的顶点对 齐,一条边与另一直角边也重合就是 直角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在生活中感知物体的角,如能说出桌面有四个角等,但对角的理性认识不够。而且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教学应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后,再认识角各部分之间的名称。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然后通过实践操作活动,

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让学生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自己学着用尺子画角。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在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探索、观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角 2、能正确画出一个角 3、能辩认不同方向的直角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2节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兴宾区桥巩乡岜山小学韦显存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二、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生辨认各种图形)。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生:能。(同桌合作摆一个学过的图形)师:摆好了吗?生:好了。(小组代表汇报)师:现在拿走1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生:三角形。师: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图形?(稍停)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题—读题—激励) 五、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校园情境图。 师:请仔细看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学生反馈信息,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踢球、老师带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用剪刀修剪花木......)师:校园里真热闹,你们能找出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生说出自己找到的角)过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角就是这样的,大家看清楚了吗?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教材呈现了一幅校园生活的情景图。图中有正在做操和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尺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都与角有关。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时,出示情景图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然后标出一些物体上的角。 然后从三种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中抽取出角(锐角、钝角、直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 最后让学生通过一些活动来进一步感知角,如用两根硬纸条做成活动的角(能转成大小不同的角),用纸折成大小不同的角等。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国旗、椅子和双杠上的角,说明这些都是直角。再通过让学生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接着通过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说明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如果和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的角就是直角,比它小的是锐角,比它大的是钝角。教材还安排了用三角尺画直角和用三角尺上的角拼摆出钝角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总结和概括,形成一定的表象。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具有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第二小学王学莉 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方法与过程: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情感与价值:让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给四种几何图形按照角的有无分成两类 2、动手给圆折角。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校园图,在校园中 (2)、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 师:老师也找到一些物品,这上面有角吗?谁来说给大家听?你能出来指一指角在哪吗?(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演示出学生指的角)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1)小组讨论找出角的各部分: (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些角都是尖尖的,都有两条直的线,或者都有一个点,两条直的线) (2)归纳小结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学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并全班齐读。) (3)让学生感知角: 师:请同学们举起你自己的三角板,给同桌指出其中一个角的顶点和边。 摸一摸它的顶点,什么感觉?再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又有什么感觉?(学生汇报感觉:顶点是尖尖刺刺的,两条边很光滑很直的) (4)角爷爷请客辨别角 3、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引导学生观察活动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变化: 师:请同学们把用小棒做的活动角的两条边张开收小,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角的两条边张开时,角就变大,收小时,角就变小)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角是有大有小的,老师这儿有一个角,你能用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教师和几名学生比较,指出让角变大就要让两条边张大) 师:你能再做一个角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再和学生比较,指出让角变小就要让两条边收小) (3)(课件出示课本练习八第3题的两个角)师: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纷纷发表意见)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一下,那我们在电脑上试一试,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电脑演示两个角重合的过程,学生发现两个角一样大)师:原来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单元课 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单元课教案 一、单元三课规划 (一)单元内容分析 1.前后知识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分类的基础上,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为后面学习认识其他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认识图形》单元内容前后知识联系 2.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组织本单元的学习思路如下:《认识图形》单元学习内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等操作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能进行识别。 2.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表达和归纳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三课规划 1.原教材教学规划 《认识图形》单元教材教学规划 2.单元三课教学规划 《认识图形》单元三课教学规划 目的课型内容建议课时知识概览单元课认识图形学会读书的方法,单 元内容整体概览。 1 知识形成学时课认识图形直观认识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和球。 认识立体图形的特 征1 我说你做 知识应用整合课综合拓展能正确识别图形 1

二、单元三课实施 (一)单元课案例 1.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2.学习目标 (1)知道读书的一些方法:读、看、思。 (2)了解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学习重点】知道读书的一些方法:读、看、思,感知单元框架体系。 【学习难点】学会读书的一些方法:读、看、思、记。 【学习过程】 (1)实物引入——激发兴趣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答) 师:这个单元我们就要请这些生活中的物品来帮助我们学习,想知道是什么吗?(生答) 师;目录页就会告诉我们,请翻到这一页,这就是目录页。 【评析】实物引入环节,主要通过看一看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读书指导——学会方法 师:请快速在《目录》中找一找认识图形是哪一个单元,对应的页数是从几页到几页?(生翻阅目录并找到页数范围) 师:请快速翻阅数学书70页——73页,看看本单元要有几课?分别是哪几课呢?看完静息,请人汇报。 师:通过这2课,我们将有哪些收获呢?请孩子把书关上,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课。 师:第一课的课题是? 师:全班读第一个小绿点的要求? 师:这个小绿点是在干什么? 师:第二个小绿点呢?齐读要求 师:第二个小绿点要我们做什么呢? 师:第三个小绿点呢?齐读要求。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共课时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 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 直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 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练习题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练习题 一、填空题。(22分) 1、所有的三角形都有()个角,()条边。 2、三角尺有()个角,其中最大的是()角。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 4、正方形的()条边相等,有()个角,它们都是()角。 5、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有()条边,()边相等,有()个钝角,()个锐角。 6、一条红领巾有()个钝角,()个锐角。 7、五星红旗的()边相等,长边叫(),有()个角,它们都是()角。 8、把直角、锐角、钝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9.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在下面的()里画“√” ()()()()()

10、一个三角板上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 )个锐角。 11、我们学到的四边形有:( ),( ), ( ) 12、找出比直角大的角,在它下面的( )里画“√ ” ( ) ( ) ( ) ( )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2分) 1、黑板上的直角和三角板上的直角一样大。 ( ) 2、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 ) 3、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 ) 4、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 5、直角是所有角中最大的角。 ( ) 6、扇子有三个角。 ( ) 三、选一选 (填序号)。(18分,每空3分) 长方形有( );正方形有( ) ;平行四边形有 ⑤

( )。 2、 锐角 直角 钝角 四、数一数。(24分) 1、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每空3分) ( )个角 ( )个角 ( )个角 ( ) 个角 ② ① ③ ④ ⑥ ⑤ ⑧ ⑦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模板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 龙岗路小学樊美卿王秋雨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 2.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活动,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4.通过摆一摆的实验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5.通过四边形的分类活动, 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情感目标: 1.在图形的认识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案的美。 4.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体验有序的数法,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技能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4.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二)子目标 第一课时:图形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 第二课时:三角形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活动,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三课时:探索与发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四课时: 探索与发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的实验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 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五课时:四边形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六课时:图形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案的美。 2. 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第七课时:图形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体验有序的数法, 样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平面图形 三角形 分类 特性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练习

()个角( )个直角 ( )个锐角 ( )个钝 角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习题 一、 填空题 1. 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在( )里填几. 2.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直角? 有几个, 填在 ( )里. ( ) 3、数一数下图有( )个正方形, 有( )个 4、在下面的图形里加一条线段, 把它分成一 长方形, 有( )个直角. 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一面国旗有( )个角。 2、一个长方形中有( )个直角,两块手帕有( )个直角。 3、三角板上有( )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 )角,最小的角是( )角。 4、一个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 5、请你给右图的角的各部分填上名称。 6、 7、画一画。 分别画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 (1) 一张正方形纸有4 个角,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你有几种答案?画一画。 还剩( )个角 还剩( )个角 还剩( )个角 (2) 试一试,在下面的图形中画上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形达到下面的要求。 图中有6个直角。 图中有5个直角。 图中有4个直角。 图中有3个直角。

左边图中有()个直角。 有()个锐角,()个钝角 二、选择题 1、三角板上的直角与黑板上的直角比( ) (1)黑板的直角大(2)三角板的直角小(3)两个一样大 2、把一个角放在放大10倍的放大镜下观察,这个角的大小会()。 (1)扩大10倍(2)大小不变(3)缩小10倍 三、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2、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一样大,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3、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 4、直角没有顶点。() 5、扇子有3个角。() 6、直角不是角。() 7、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8、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9、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得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10、小刚身高125厘米。() 11、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 四、在方格纸里分别画一个直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238+254= 582-326= 300-181= 验 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新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单元特点 1.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角和直角。 (1)从知识的引入来说:教材从校园生活情景中引出角和直角。从实物中分别抽象出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会从数学化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 (2)从知识的应用来说:学生认识了角和直角以后,教材让学生说说周围哪儿有角和直角,此外,还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存在以及应用。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教材用纸折角,做活动角,用三角板比角,画角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 四、具体单元 1.主题图 呈现了一个校园的情景图,先让学生感性、直观地看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做操同学伸开的双臂、足球门、足球场的边界、小旗、花工的剪刀、教师手中的三角板、远处钟楼的时针与分针,这些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中用红色标出了其中一些角。 2.认识一般的角 例1(认识角) (1)从剪刀、吸管、水龙头等实物中抽象出角的一般模型,包括锐角、钝角、直角,体现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2)直接用图形描述角的概念,并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类似于线段概念的引出),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初步感知什么是角以及角有什么特征。 (3)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角。 通过制作活动角、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使学生再一次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的特征,并直观地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例2(画角) 教材中给出的是一种最基本的画角方法(其中一条边是水平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画的时候,可以比较开放,并不要求其中一条边是水平的。 3.认识直角 例3(认识直角) 单元与角的认识一致,也是从国旗、椅子等实物抽象出直角的一般模型,再用纸折出一个直角来。要让学生理解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 例4(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教材上利用学生手头最容易找到的直角、锐角、钝角(书本、红领巾)让学生用三角板比较,要让学生自己说说应该怎样比较(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这也是为以后正式学习锐角和钝角做准备的。 (2)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再找一些东西来判断一下。 画直角

2019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参赛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认识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 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 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认识三角形和五角星吗?(从准备的学具中找出来)你知道它们中的角在哪儿吗?(同桌交流)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板书:认识角) 二、交流共享 1、找出三角形中的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学生模仿指出3个角。 2、从实物中找角。 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 3、认识数学中的角。 教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 (3)练习: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 5、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示范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 (2)提问: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学生尝试将角变大。想象一下:角的两条边就像人的两条腿,要就是顶点,要使角变大就把两条腿怎样(叉开)?提问:把这个角变小一些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合拢。 (3)现在把这个活动角贴着黑板沿着纸条描出一个角。你能像老师这样描出两个大小不同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认识图形》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王巍合作伙伴:陈春梅吴志英集体备课题目:《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并能根据这一道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对比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体验“做数学”的成功和学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引导发现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原因,并探讨能摆成三角形的边的性质。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 2、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及“第三边”的意思、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不能等于)第三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 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本节课是在认识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基础上学习的,进一步研究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适用于所有三角形。为以后学习其它图形的基本

特性打下基础。 4、突出重点的策略:课前让学生准备四组小棒(长度与教材中呈现的相等),并利用白板展示移动小棒的过程,课上围绕“任意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根据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生摆的过程中,发现有的能围成,有的围不成,首先在操作中探究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为什么?进行分类汇报,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接着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在“摆一摆”中获得的数据填写在实验表格中,让学生比较、讨论能围成与不能围成三角形小棒的数据的特征,从中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通过课本第31页的“练一练”第1题,判断“一组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教学难点 1、教学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2、原因分析:因为不是任意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学生要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得出结论,最终发现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这一特殊关系。 3、解决策略: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拼三角形,小组合作通过观察、计算和分析讨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学生初步得出三边的关系后,仍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去验证这一结论的普遍性,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交流,亲自体验“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8731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例1-例2. 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悟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辩认角。 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图钉、硬纸条、剪刀等。 学具准备 三角板、硬纸条、图钉、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魔术表演,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看到老师课件上的是什么字?(学生读出是“角的初步认识”) 请你们猜一猜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什么? 生:可能与角有关。 师:老师今天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同学们请看屏幕。(出示课件)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师:先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角吧!(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主题图)下课了,我们的校园真热闹,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生1:老师拿的三角板。 生2:老爷爷修剪花木用的剪刀。 生3:小朋友做操时伸的直直的双臂。 生4:我了现球门上有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有的我都没有发现。是啊,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三、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找生活中的角 师:其实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表面也藏有角?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同桌看一看.(生活动) 师:谁愿意把你找到的角与大家一起分享? 生:黑板上、桌子上、数学书上、窗户上…… 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角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太广泛了,只要你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就能发现更多的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并从实例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建立角的表象,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2.摸角(认识数学中的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先摸一摸再看一看角是怎样的? 生1:角的前面尖尖的,旁边直直的。 生2:它是由两条直线组成。 师:嗯,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么? 生:一个小圆点。 师:它是角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学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顶点”,课件出示小圆点,这就是一个角了吗? 生:不是,还有两条直直的线。(演示)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数学家也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边”。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角”,让我们给刚才这些实物脱掉美丽的外衣,就变成这样。(课件隐去实物图出现几个大小不同的角)请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他们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也就是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3.画角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的特征,你们会画角吗?课件出示画角儿歌。 学生齐读: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师用电子白板演示画角,并把边延长,说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板书)然后转动一条边,使角的口张大:说明: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开程度有关。(板书)师:请拿出三角板,按刚才的方法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师:从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就构成了一个角。 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角,教师巡视。 找几个有代表性的角,让学生把画好的角用投影展示一下,让生评价。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其主要知识点: 1.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理解它们的特征,能将简单的几何图形分类. 2. 能将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按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正确地摆放.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认识立体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首先接触较多的是 立体物品,如伴随着他们童年生活的玩具大部分是直观的立体物品.可以说学生在学习本单 元的知识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经验,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而且能辨别.但是没有经过系统地比较,空间想象能力不足.所以这是他们进入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的认知基础. 1.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3. 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4.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1. 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实物,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分辨不同形状的物体,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几何体的特征,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人交流,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优秀作品,使之感受成功的快乐. 3. 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学到的有关几何体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1 认识图形1课时 2 我说你做1课时 认识图形.(教材第70~71页)

1. 在具体的分类活动中,巩固、复习分类的思想. 2.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 3. 培养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重点:掌握这些物体的名称、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能在参与合作探索中理解这些物体的特征.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各种形体实物,乒乓球拍,一桶饮用水,有关建筑物的图片. 师: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客人,大家想认识一下吗?(生:想)那给点掌声,我们欢迎欢迎! 机器人:(课件出现机器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机器人,今天是特意来与得红旗最多的同学交朋友的.你们有信心夺第一吗? 1. 分一分. 师:哇!看来同学们今天是信心十足啊,都想得第一.那机器人首先要考验一下大家,请你们把桌面上形状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 动手分之前,老师提两点要求:①先考虑好如何分再动手分.②把最容易掉的一类物体留在盒子里.我们看哪组同桌合作得最好,老师就把最佳合作奖送给他们.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做事没有目的性的特点,在学生动手分物体之前,教师必须提醒学生先考虑好如何分,再动手;把最容易掉的物体留在盒子中,是为了防止学生急于分物体,导致球掉到地上;同桌合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可以让学生和同桌正确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 师:其实啊,形状相同的物体都有着共同的名字,想不想知道? 师:打开教材第70页,看像牙膏盒、墨水瓶盒、鞋盒这样形状的都是长方体;像魔方、粉笔盒这样每个面都一样大的都是正方体;像水杯、茶叶罐、唇膏这样形状的物体都是圆柱;像篮球、皮球这样形状的物体都是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实物,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分辨不同形状的物体,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 贴一贴.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大家都说出了各种物体的名字,我这里还有它们的大照片,有谁上来贴一贴,对号入座呢? 3. 摸一摸. 师:(手指大照片)这些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请大家去摸一摸桌上的物体,和同学们说你的好朋友长什么样儿?摸上去感觉如何? (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带着你的好朋友上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它什么样儿?摸上去什么感觉?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学设计

213《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提供必备的条件。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 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直尺画角。 3、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1、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2、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五、本单元知识框架 认识角、画角 角的初步认识 认识直角、画直角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判断哪些图形是角。 2、能准确地指出角各个部分的名称。 3、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4、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5、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3 节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培养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 形中辨析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