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

一、体育教学论简史*
(一)教学论概念的提出
第一个提出的是德国人拉特克,1612年,重点探讨“如何教”,是以教学法和技术为中心。
第二个提出教学论的人是捷克的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寻求一种教学方法。
赫尔巴特、凯洛夫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形成了被称之为传统教学思想的教学论体系。
(二)中外体育教学的雏形*
1.我国体育教学发展
孔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汉朝以后,重文轻武,取消体育内容。
1903年,清政府《奏定学堂章程》,首次以法规形式确定了体育课的必修地位。
毛泽东1917年4月在《新青年》的《体育之研究》,深刻地揭示了体育教学的本质。
新中国成立后学习前苏联,当前处于改革中。
2.国外体育教学发展
中世纪后,文艺复兴运动摆脱宗教神学,普遍重视学生体育,卢梭发展了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把把原来的课外体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创始人。
二、体育教学论与体育教学的概念
体育教学论是分科教学论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和说明体育教学现象、基本因素、本质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和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教师、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体育教学的概念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三、体育教学的特点
(一)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
(二)体育教学以机体参与活动和教学组织的多样化为其特征
(三)体育教学以对学生品德、心理品质培养的特殊作用,显示其鲜明的教育功能
(四)体育教学过程中交往的多样性
四、体育教学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体育教学规律可分为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一般教学规律是指教学的普遍规律,特殊教学规律是单指体育学科而言的。
(一) 人体生长发育变化规律
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段生长发育速度特别快,这个时期叫生长“加速期”或“突增期”,此时人体生长发育处于高峰阶段。人的一生要经历两次生长发育高峰。第一次生长发育高峰是从胎儿期到出生后1岁之间。第二次生长高峰在青春前期,即十二三岁—十六七岁,这一时期持续时间为3—4年,女子比男子早1—2年。
对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1.在安排少年学生的

运动负荷时要注意性别、年龄的差异、突增期的差别。
2.在男女少年突增期间,教学内容应多安排能刺激骨骼加速生长的中等强度的跳跃的拉伸练习。
3.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了第二性征,对男生多采取中等强度的负荷力量练习,女生多加强腰腹肌练习,注意女子经期卫生保健及运动负荷的安排。
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青少年的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多采取直观教学,多做模仿性练习。
2.青少年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工作能力较成人差,易产生疲劳,因此课上的练习时间不易过长,运动负荷以“少量多餐”为好。
3.根据青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讲究多样化、综合化,多选用一些游戏、小型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人类动作发展变化规律
人类动作发展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研究人类一生中动作行为的变化、构成这些变化的过程以及影响他们的因素。人类的动作发展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人类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人类动作发展进程有了清晰的认识,知道了学生各个年龄阶段最适合他们发展的那些体育知识、技术,同时又知道这些体育知识、技术在学生身上是遵循着怎样的规律发展的时候,才能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
动作发展理论对于体育教学的意义:*
1.只有探索出学生身体动作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合理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种类、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等。
2.提供了终身发展的视角研究体育教学,不是片段的。
3.帮助我们确定某人动作能力或机能水平的适宜性,即动作诊断。
(三)人体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在体育教学中,技能的教学过程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通常分为3个阶段,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和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师的教学组织水平及学生的体育基础等条件的不同,3个阶段的具体特点和所需时间也各不相同
(四)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同时参加活动,在反复的练习和休息的交替过程中,学生的生理功能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一节体育课来看,呈上升—稳定—下降的趋势。
(五)人体认知发展变化规律
不同年龄的学生思维特点也不一样,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占相对优势,但这时认识事物仍需要直观的感性经验、表象等直接支持。青年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很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适宜

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四、体育教学系统诸要素
第二讲
三、体育教学原则概述
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范畴,是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因此,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原则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六、当前我国主要的体育教学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来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依据:*
1.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2.体育教学规律的反映
贯彻学生主体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1.学生和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2.重视教学设计与准备工作,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体育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起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4.体育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
合理安排身体运动量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体现教学的本质特点——身体活动性,还要使学生身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要有效、合理,以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
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的依据:*
1.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
2.适宜的运动负荷规律
贯彻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的基本要求:*
1.身体活动量的安排要服从体育教学目标
2.身体活动量的安排要服从学生的身体发展状 况与发展需要
3.要通过科学的教程、教材和教法设计来合理 地安排身体活动量
4.要因人而异地考虑运动量
5.要逐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运动量和进行自主运动的能力
(三)体验运动乐趣原则
体验运动乐趣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运动的乐趣,以使学生喜爱运动并养成参加运动的习惯。
体验运动乐趣原则的依据:*
1.现代学习理论中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2.终身体育的要求
贯彻体验运动乐趣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个体的不同兴趣,来选择和安排多样化的教学。
2.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兴趣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3.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4.要处理好体验运动乐趣与掌握运动技能的关系
5.处理好运动的外在乐趣与内在乐趣的关系
(四)直观性原则
(五)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
(六)集体教育原则
(七)安全运动与安全教育原则
安全运动与安全教育原则是

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安全地从事运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如何安全运动的教育。
安全运动与安全教育原则的依据*
1.体育教学内容的身体剧烈运动与器械上运动的危险性
2.野外活动、极限探险等内容的安全需求
贯彻安全运动与安全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师必须周到地设想所有可预测的危险因素
2.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安全运动的教育
3.要建立运动安全的有关制度和设备
七、体育教学原则的发展趋势:
(一)试图构建完整的体育教学原则体系
(二)体育教学原则既要反映出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又要反映出促进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规律
(三)体育教学既要研究教的原则,也要研究学的原则
第三讲
一、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根据控制论和系统方法,教学活动可以分解成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若干环节或阶段,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一)、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的、 体育教学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
1.各个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的总和就是最终的体育教学目标。
2.最终的体育教学目标(代表着最终成果)是实现了体育教学目的(意图)的标志。
3.体育教学任务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目标所应该做的实际工作和责任。
(三)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
1.体育学科的多功能
2.体育学科的价值
3.体育教学的目标价值取向
体育教学目标、体育学科的功能及价值之间的关系
功能、价值和目标的意义各不相同。功能是一个事物固有的、客观的属性;而价值是外赋的、主观的属性;目标则是根据功能进行价值取向后的行为效果指向,体育学科的功能不会有大的改变,但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有不同的体育价值取向,因此体育教学的目标会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产生相应的变化。
功能、价值与目标的关系


(三)中外体育教学目标发展的共同走向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正日益成为各国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2)体育教学要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已经成为各国体育教学的共同目标之一。
(3)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第四讲
1.“学生中心论”
“学生中心论”以卢梭、杜威等人为代表。他们首先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认为
教师不能主宰这一过程而只是“自然仆人”。同时他们还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种主动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而不是直接干预学生

的学习。
2.“教师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等人为代表。赫尔巴特坚决反对18世纪启蒙时期出现的“自然教育”思想,认为把人交给自然,甚至引向自然,并在自然中锻炼只是一种蠢事”。他把人的自然本性比作航行中的大船,认为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作用犹如舵手一般,学生的心智成长全仰仗于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刻意求工和定式指导。为此,他十分重视教师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
(二)体育教师主导性的内容
1.贯彻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2.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加工
3.选用与学生学习需要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4.进行体育学习评价
5.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体育教学环境
6.导航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条件
1.教师要教授的目标转化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2.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体育教材
3.教师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的学习过程
4.教师创设民主的教学情境
5.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第五讲
(三)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理论结构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的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三、常见的几种比较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分析
(一)传统运动技能教学模式 *
1.背景
运动技能类教学模式主要沿袭了前苏联教育教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将教学过程细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几个阶段,该模式十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为中心、为主导。重视从运动技能形成角度来教学,把示范、讲解、联系、纠正错误动作、再练习作为教学的程序或过程,从而形成了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模式。
2.运动技能类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此模式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它的主要理念是通过运动技术的分段学习和细化学习,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故运动项目的技术结构、过程及其汇率便成了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其中体育教学的单元设计,细化的课次设计均需按运动技术的结构来设计与安排。
4.运动技能类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此模式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按运动技术结构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并安排细致的教学步骤,对学生学习较难的运动技术有相当的好处,是一种典型传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缺点
(1)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的是直接的正确答案,学生对为何要学缺乏正

确地理解,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从教学方法来看,该模式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情绪。
(3)由于运动技术项目的多样性,造成了各项运动技术学习时数的严重不足,在实际教学中自然产生了学生学而不会,看似学习了许多运动项目,实质上却没有一项能够真正达到熟练程度的现状。
(4)过多地考虑运动技术细节,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对体育的乏味、枯燥、厌倦等消极情绪。
5.运动技能类教学模式的使用条件*
运动技术比较复杂,学生人数较少,教学时数较多,学生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基础,事宜于初中以上的学生使用。
二)启发式(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
1.背景
“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的独立探究,积极思考,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该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改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使学生在主动观察 、判断、分析、归纳等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了解学习运动技能的意义,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思想
? 开发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 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
? 强调问题情景设置,使学生比较自然地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此模式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水平,增加体育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有助于运动技术的学习,并提高学习技术的效率。
缺点
? 智力水平、情感体验等心理学指标难以测定,无法比较与其它模式的优劣性
? 花费在提问、讨论、解决方面的时间较多,而运动技能是靠练习时间来保证的
5.适用条件*
(1)具备一定理解能力的初中以上的学生(2)教学学时要充足
(3)体育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与经验,善于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来设置问题情境,并有效解决教学问题。
六、领会式体育教学模式
在体育教学中,近年来出现一种“领会教学模式”,这种方法被认为是当前球类教学的新趋向,是由英国的宾嘉和霍普倡导并提出的教学设计模式。其核心思想是把体育课的着眼点从传统的强调动作技术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兴趣上来。“一般教学过程是先让学生了解该项运动,然后在比赛中培养学生对该项运动的特性认识,培养他们的决断能力,最后再传授技术。”
(一)背景 对于解决学生对某项目的认知及学习兴趣,以及形成终身体育习惯都有巨大的帮助。
(二)领会

式体育教学模式指导思想
1.对项目特性的认知2.对学习兴趣的提倡3.对决断能力的培养
第六、七讲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三个主要层次。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1.体育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2.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3.体育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公平化和民主化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有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等。
? 1.动作示范法
? 正面示范:持球等左右移动动作 背面示范:武术套路等左右移动动作
? 侧面示范:摆臂等前后动作 镜面示范:徒手操等简单动作
2.演示法
3.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
纠正错误动作与帮助法是体育教师为了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技能提高是伴随着动作错误的不断出现与不断纠正而进行的。体育教学中的纠正动作错误和帮助,不仅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也是避免运动损伤的需要
动作的示范面
第八、九讲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
? 体育教学内容是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选择出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条件进行加工的、在体育教学环境下传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和比赛方法等。
? 体育教学内容,也经常被称为体育教材,两者在本质上没有实质的差别,只是体育教材所含的意义更多一些,它既有教学内容的意思,还有教科书、教具的意思等。
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
(1)体育教学内容发源于多种文化形态,诸如军事、生产劳动、宗教和市民生活,因此带有不同特点与功能。
(2)体育教学内容非常庞杂,内容之多远超过其他学科,新的内容还会陆续不断出现。
(3)体育教学内容之间没有什么相互联系和清晰的逻辑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平行的关系。
(4)同一内容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完成的教育任务有较大的差别。
(一)体育教材化的概念
体育教材化是依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针对体育教学条件,将体育的素材加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
1.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1、 与教学目标统一性原则2、科学性(健身性和安全性)原则


2、 可行性原则4、趣味性原则
5、与社会体育与地区体育特色相结合原则
第十讲
1.体育教学设计概念
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条件,对某个过程(学年、学期、单元、学时)的教学
所进行的各方面的最优化研究工作和计划工作。
1、客观主义学习观下体育教学设计原理
客观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真理,是可以传递的,因此,学习的本质即通过教师的传授使学生掌握并获得这些知识。客观主义学习观的代表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早期的西方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斯金纳提出了刺激—反应(S—R)学习理论,并将它应用于教学实践,出现了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其基本思想是:将教学内容分成一系列小步子,后一步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前一步知识掌握的基础上。
2、主观主义学习观下体育教学设计原理
到了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理论起了较大的影响。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哲学观主要都是基于客观主义的,即世界是真实的,存在于学习者外部,教学的目标是将世界的结构与学习者的结构相匹配。他们认为知识是个体依据自己的经验来创造意义的结果。建构主义这种强调教学整体性、变化性的思想,导致教学设计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变化:“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体,而不是各种子能力或任务的分解;教学设计的内容应该是与特定教学情境相联系的学生整体知识的获得与运用。”
思考与讨论:哪些体育教学内容适合客观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哪些体育教学内容适合主观主义教学设计原理?
? 开放式运动技能适合主观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如球类
? 闭锁式运动技能适合客观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如体操
第十三讲
一、体育实践课的密度
体育课的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每次课中的教学活动有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学习、观察与休息、学生相互帮助与保护等5项。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称为专项密度,如教师指导密度,课的组织措施密度等。
二、体育实践课密度的安排与调控*
1.认真备课,周密设计。2.改进和提高组织水平。
3.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技巧。4.加强学生思想、纪律教育。
三、体育时间课的生理负荷
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与强度对肌体的刺激程度。体育课生理负荷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
四、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调


体育教师不但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周密设计安排生理负荷,而且要善于观察与分析课堂上学生生理负荷的变化情况,及时地做出相应地调整。
1.改变练习的某些基本要素,如速度、频率等。
2.改变练习的顺序与组合,安排合理间歇、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
3.改变练习内容的性质,如将原来的30米慢跑改为30米加速跑。
4.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即改变联系的密度,练习中不同的间歇时间产生不同的练习密度。
5.改变练习的限制条件,如活动范围、器材的重量、附加条件等。
6.改变课的组织教法与形式,如循环法、竞赛法或分组练习等。
7.调整可中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以调节生理负荷。

第十四讲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
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原则,对体育的“教”和“学”的过程及其结果进
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
(三)体育教学评价的特点
1.学生在身体与技能方面的先天差异较大2.对体育学习评价的视角较多
3.具有“即时评价”的特点4.是与学生的身体自尊密切联系的评价
三、体育教学评价分类
1.按评价功能分类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改进教学,由此,布卢姆把教学评价区分为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对学生是否具有达到新的教学目标所需的基本知识、能力和情感所作的评估。诊断性评价可以在教学开始前进行,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作用是:①用于确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质与量、心理发展水平与特点;②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的差异性给予不同的安置;③辨识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它可能与教学、教材或测试有关,也可能是非教育因素所致。
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提供频繁信息反馈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主要为了改进教学,而不只是为了评价成绩,这是它和总结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区别。此外,频率高、每次涉及的内容少、测试的概括性水平低,常常结合各项改正程序等,也是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区别。
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主要有:①能揭示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或遇到的困难,然后提供改正的帮助;②合理地确定后续学习的任务与速度;③能使掌握者获得成功的体验,也有助于未掌握者及时发现问题,树立信心,强化学习动机;④使教师发现在目标确定、教学方法、程序组织、手段使用等方面的得失,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迸教学工作。
总结性评价:是一门课程或一个学期结束后,为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或评定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而对教学结果作出的综合总结和成绩评定。总结

性评价有三个基本特点:①对整个教程进行全面的评定,并给学生评定成绩;②分量大而频率低;③概括性水平较高,多为综合性内容。因而,总结性评丨价的作用主要有:①评定学生的成绩;②预计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成功的可能性,或教师确定后续学习的进程; ③为学生提供学习反馈,并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2.按评价基准分类
相对性评价:是指以评价对象集体的平均状况为基准,对每个被评对象在集体内所处的相对位置的评价。特点是:集体的整体状况决定着每个集体成员的水平,标准依集体变化而变化。
绝对性评价: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并以此目标去评价每个对象的评价类型。特点是:评价标准比较客观、科学。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所得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人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具体有两种方法:
(1)把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2)把评价对象自身的不同侧面进行比较。
3.按评价的主体分类
教师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
4.按评价内容的分类
体能 知识 技能 学习态度 情绪表现 合作精神
注:带*是看看就可以 不是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