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高等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篇一:数学归纳法原理及其在代数中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证明方法,它可以用来证明与n个正整数有关的命题,通过“递推”的方法,用“有限”来解决“无限”的问题,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数学归纳法证明的一般步骤是:1o n1是对命题适当的第一个正整数n1,证明n=n1时命题成立;2o假设n=k(或n≤k,n∈N*,k≥n1)时命题成立,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运用数学归纳法解题时,以上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其中步骤1o是整体的奠基步骤,步骤2o是数学归纳法的递推步骤,反映了无穷递推的关系。

数学归纳法在代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高等代数中的应用尤为突出,这和高等代数的内容体系密切相关,因为高等代数中的许多定理和习题都与行列式、矩阵的阶数n或多项式的次数n或向量空间V的维数n有关。中学阶段,学生已接触过数学归纳法,且能用其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该阶段把数学归纳法简单的概括为:“1对,假设n对,那么n+1也对”。然而,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对许多刚接触到高等代数的同学来说,并不知晓数学归纳法原理的本质,甚至感到陌生和抽象。因此,现在流行的诸多高等代数教材中,一般都在第一章介绍第一、第二数学归纳法,但这些教材没有给出第二数学归纳法的证明,缺少与第二数学归纳法有关的例题与习题,也没有给出最小数原理、第一、第二数学归纳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证明第二数学归纳法原理,介绍最小数原理、第一、第二数学归纳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分别利用两种归纳法解决若干高等代数中常见的问题,以便于帮助学生对两种数学归纳法比较、理解和运用,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

2 学习者的困惑

学习者理解数学归纳法思想内涵时,往往会有“不放心”的感觉,认为数学归纳法只是一种形式,采不采用这种方法论证对结果影响不大。在

日常教学调查中发现,学习者理解数学归纳法时产生的疑问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者不能真正理解数学归纳法中的“n=1时命题成立”,怀疑是不是需要再多验证几个数。实际上,当n=1时命题成立,说明该命题可以进一步递推求证,而且在后面的步骤中,n=k及n=k+1时命题也成立,自然可以说明对一切正整数,命题都成立。因此,多验证几个正整数的想法,在整个命题递推过程中是多余的。

(2)学习者对“=k(或n≤k)时命题成立”存在疑惑,他们认为该条件本身就是一种假设,用假设去递推n=k+1时命题成立缺乏实际意义。产生该疑惑的主要原因是:不明确证明的目的,没有把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综合起来考虑。事实上,假设中的k是任意的正整数,而在第一步中已经证明k=1时成立,则说明k是存在的,至少可以取1。因此该假设具有实际意义,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便可以建立递推的实际依据,利用此依据对命题进行一一递推,最终可以完成命题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的论证。

(3)学习者对n=k+1的认识不够,认为第二步中的k可取任意正整数,当然也可以取k+1,若直接取值k+1,则不需要递推即可证明命题。产生这种疑惑主要原因是对“任意”的理解不够。 k虽然可以取任意正整数,但它始终是一个有限的数,一旦确定取值,它就是一个确定的数,就会存在后继,k+1即为它的后继,此时k和k+1是两个不同的数,而一个有限的数k对命题成立,并不能说明它的后继k+1也能使命题成立,所以任意一个正整数k对命题成立,其后续k+1对命题也成立,这样才能保证取遍所有的正整数对命题都成立。

以上三种分析可知,要正确理解数学归纳法的逻辑原理,需要认识到归纳法的各个步骤是有机的整体,并且每一步都有实际意义,且不可缺少、分割和随意更改。

3 数学归纳原理及证明

最小数原理正整数集合N*的任意一个非空子集合S必含有一个最小数。

证明S中任意取一个正整数m,令S1、S2是S的两个子集。其中S1是S中全部大于m的正整数构成的集合,S2是S中所有不大于m的正整数构成的集合。易知S2是元素个数不超过m的有限非空集合,故S2中必有一个最小数q。又因为S1中的数全部大于m,自然也大于q,所以q是S中的最小数。

第一数学归纳法设有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若:

(1)当n=1时,命题成立;

(2)若n=k时命题成立,则n=k+1时命题也成立,则该命题对于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

第二数学归纳法设有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若:

(1)当时n=1,命题成立;

(2)若1

证明假设对一切正整数命题不都成立,令所有使命题不成立的数组成的集合为S,则S⊂N*且S≠Ø。由最小数原理知,当n=h时命题不成立,显然h≠1,而当1

从以上介绍及证明易知,最小数原理、第一、第二数学归纳法三者之间联系密切,由最小数原理可以推导出两个数学归纳法原理,而第二数学归纳法成立也能推导出第一数学归纳法成立。

4 数学归纳法的若干应用

4.1 在矩阵中的应用

例1设数域F上的n阶矩阵A的特征值λ1,λ2,…,λn全在F中,则存在F上的可逆矩阵P,使P-1AP是上三角矩阵。特别,任一矩阵均复相似于某个上三角矩阵。

分析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证明步骤,首先要完成奠基性论证,即n=1时命题是否成立。n=1时A为一阶矩阵,P取一阶单位矩阵,即可使P-1A

P是上三角矩阵,所以n=1时命题成立。第二步在奠基性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假设命题对任意n-1阶矩阵A1成立,即存在n-1阶可逆矩阵Q,使Q-1A1Q是上三角矩阵,构造分块矩阵(λ0*A1)(λ*0A1),令矩阵A为n维列向量空间V的线性变换σ,ξ1≠0为σ的在某个特征值下的特征向量,以ξ1为基础扩充成V的一组基ξ1,ξ2,…,ξn,则σ在该基下的矩阵为(λ0*A 1)(λ*0A1),即σ(ξ1,ξ2,⋯,ξn)=(ξ1,ξ2,⋯,ξn)(λ0*A1)σ(ξ1,ξ2,⋯,ξn)=(ξ1,ξ2,⋯,ξn)(λ*0A1),所以存在F上的可逆矩阵T,使T−1AT=(λ0 *A1)Τ-1AΤ=(λ*0A1),故R−1T−1ATR=(100T Q)−1(λ0*A1)(100T Q)=(λ0*Q−1A1Q),R-1Τ-1AΤR=(10Τ0Q)-1(λ*0A1)(10Τ0Q)=(λ*0Q-1A1Q),令P=TR,即可证明命题对n也成立。因此本题只需假设n-1成立,递推n也成立即可,用第一数学归纳法。

证明 1o n=1时结论显然成立。

2o假设对一切n-1阶矩阵结论成立,下对n阶矩阵A进行证明。将A 看成是F上的n维列向量空间V的线性变换σ,设λ是A的一个特征值,则存在ξ1≠0,有σ(ξ1)=λξ1,将ξ1作为V的一个基向量,并将它扩充成V 的一组基ξ1,ξ2,…,ξn,则σ在该组基下的矩阵为(λ0*A1)(λ*0A1),其中A1是n-1阶矩阵。故存在F上的可逆矩阵T,使T−1AT=(λ0*A1)Τ-1AΤ=(λ*0A1),由于A1是n-1阶矩阵,由归纳假设,存在F上的n-1阶可逆矩阵Q,使Q-1A1Q是上三角矩阵。令R=(10T0Q),R R=(100ΤQ),R是n阶可逆矩阵。若令P=TR,则P−1AP=R−1T−1ATR=(100T Q)−1(λ0*A1)(100T Q)=(λ0*Q−1A1Q),Ρ-1AΡ=R-1Τ-1AΤR=(10Τ0Q)-1(λ*0A1)(10Τ0Q)=(λ*0Q-1A1Q),所以命题成立。

4.2 在多项式中的应用

例2F[x]的每一个n(n>0)次多项式f(x)都可以分解成F[x]的不可约多项式的乘积。

分析本题奠基性论证n=1时,命题显然成立。在第二步归纳的过程中发现,仅仅假设n=k时命题成立是不够的,这是因为论证过程中会出现1≤n0)用第二数学归纳法。

证明 1o当n=1时,命题显然成立,此时可认为f(x)是一个不可约因式的乘积f(x)=f(x)。

2o假设对多项式f(x)的次数k(k

f(x)=f1(x)f2(x),

显然f1(x)和f2(x)的次数都小于f(x)的次数n,由归纳假设知f1(x)和f2(x)都可以写成不可约因式的乘积的形式,从而f(x)可以分解成不可约多项式的乘积。综上,由第二数学归纳法原理知命题的正确。

4。3 在行列式中的应用

例3证明n阶行列式

证明令

1o n=2时,有

命题成立.

2o假设n≤k-1时命题成立,则n=k时,把d k按最后一行展开得

即,当n=k时命题成立.

综上,由第二数学归纳法原理知,对任意的n∈N*,命题都成立.

本题利用了数学归纳法和直接递推法,第二步按最后一行展开得递推公式

利用该公式逐级递推,可求出d2和d1,然后利用d2、d1逐级代回,即可求出d k.这种数学归纳法与递推法相结合的方法求高阶行列式,能有效提高学习者对行列式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带来非常有益的帮助.

4.5在线性变换中的应用

例5设F[x]表示数域F上一元多项式的全体,D:F[x]→F[x]是F[x]到自身的映射,它满足以下条件:

这里.证明:D

(f)=f′是f的导数.

证明由(2)知

所以D(1)=0,从而

再由数学归纳法,证明

1o当m=1时,由(3)可证该命题成立.

2o假设m=k-1时成立,即

当m=k时,有

综合1o、2o可知,m为一切正整数时,D(x m)=mx m-1都成立.

再证D(ax m)=amx m-1.由条件(1)和D(x k-1)=(k-1)x k-2得

对,有

,故

本文仅以几例分别说明第一、第二数学归纳法在高等代数中的应用,通过以上几例可得如下规律:当一个命题与正整数n有关,且只需要假设n=k时命题成立,就能证明n=k+1时命题成立,则选择第一数学归纳法;若需要假设1≤n≤k时命题成立,才能证明n=k+1时命题成立,则选择第二数学归纳法,其中第二数学归纳法多用于命题中含n的部分存在递推关系式、形式复杂、次数较高等类型的问题.在高等代数中能用到数学归纳法的命题、习题比比皆是,事实上,数学归纳法的应用贯穿于整个高等代数课程,只要遇到其它方法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尝试用数学归纳法来求解.

4.4在向量空间中的应用

例4设U1,U2,…,U m是数域F上n维向量空间V n的子空间,且维数都小于n,求证:V n中必存在向量x不属于以上m个子空间中.证明不妨令

显然当dimU i中有零空间时,把其去掉,不影响命题结论.

1o m=2时,由

故存在

对此α,若,则命题得证.现设,必另有

,若,命题得证,若,此时有

可证,否则,如,因为,所以,这与(3)矛盾,所以,同理可证,所以当m=

2时命题成立.

2o假设m=s-1时成立,即存在

如果,则命题证毕.若,则存在现考虑以下s个向量组

其中必有一个向量不属于U1,U2,…,U s-1中的任何一个,否则(5)中必有两个向量同时属于一个U j(1≤j≤s-1)中.所以其差mα(0

也属于U j,故,这与(4)矛盾.所以(5)中必有一个向量,不妨设为,且

同时可证.否则

,则,所以

,即,这与矛

盾.所以有

综合(6)、(7)即证命题.

篇二:命题逻辑联结词完全性证明——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1 两种数学归纳法的比较

第一,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1)基础步骤当n=1时,这个命题为真。(2)归纳步骤假设当n=k时,这个命题为真,那么当n=k+1时,这个命题也为真。

第二,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1)基础步骤当n=1时,这个命题为真。(2)归纳步骤假设当n=1,…,k时,这个命题为真,那么当n=k+1时,这个命题也为真。

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前一步骤是基础,后一步骤是核心。归纳步骤中要能表明由前一步得到后一步,环环相扣,以至对每一个自然数都能成立。

将第一数学归纳法基础步骤中的“当n=1时,这个命题为真”,推广为“当n=1时,这个命题为真;当n=2时,这个命题都为真”。此时归纳步骤中假设当n=k时,这个命题都为真,来证明当n=k+1时,这个命题也为真。

这就是我们对第一数学归纳法的推广。下文将说明在有些时候这个推广是必要的。

第一,数学归纳法基础步骤中的“当n=1时,这个命题为真”是要证明的,归纳步骤中假设当n=k时,这个命题也为真,来证明当n=k+1时,这个命题也为真。而第二数学归纳法基础步骤中的“当n=1时,这个命题为真”是要证明的。归纳步骤中假设当n=2,…,k时,这个命题都为真,来证明当n=k+1时,这个命题也为真。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数学归纳法假设步骤中仅仅是“假设当n=k 时,这个命题为真”。而第二数学归纳法假设步骤中是“假设当n=2,…,k 时,这个命题都为真”。

2 命题逻辑联结词的完全性证明

联结词组是完全的定义为:这组联结词能够定义其他所有的逻辑联结词。

命题集合的归纳定义方式,基础部分:原子命题属于命题集合;归纳部分:假设属于命题集合,则属于命题集合。

定理:是完全的联结词组。

下面先利用推广后的第一数学归纳法对联结词函数的元的个数进行归纳证明。

证明:基础步骤,当n=1时,有四种联结词函数。这四个联结词函数可以由这组联结词表示出来:

于是命题为真。下面接着证明当n=2时,命题为真。(这就是推广后的第一数学归纳法与第一数学归纳法不同的地方)

当n=2时,有十六种函数。首先,用这组联结词表示:

。其次,对于任意一个二元联结词函数,它可以由这组联结词表示出来:第一步,利用真值表写出它对应的极小项;第二步,将极小项中的用这组联结词表示。现在任取一个二元逻辑连接词函数,如果它的真值表为:。于是,它对应的极小项可以写出,再将极小项中的和用这组联结词表示。这个二元逻辑连接词函数即为下式:

。其他二元联结词照此步骤也能由这组联结词表示出来。

归纳步骤:假设当n=k时,命题为真,来证明当n=k+1时,命题为真。任给一个k+1元的联结词函数,就存在一元联结词函数和二元联结词函数,使得这个k+1元的联结词函数可以表示为

。于是由基础步骤和归纳假设可以得出它由这组联结词表示,于是定理得证。

下面再利用第二数学归纳法对联结词函数的元的个数进行归纳证明。

证明:基础步骤,当n=1时,有四种联结词函数。这四个联结词函数可以由这组联结词表示出来:

于是命题为真。

归纳步骤:假设当n k时,命题为真,来证明当n=k+1时,命题为真。任给一个k+1元的联结词函数,就存在一元联结词函数和二元联结词函数,使得这个k+1元的联结词函数可以表示为

。于是由基础步骤和归纳假设可以得出它由这组联结词表示,于是定理得证。

注:用第二数学归纳法的归纳步骤中含有“假设当n=2,…,k时,这个命题都为真”,而“当n=2时,这个命题都为真”就是假设有的条件,这与上面的推广的第一数学归纳法不同,那里是直接证明“当n=2时,这个命题为真”。所以我们对第一数学归纳法中基础步骤的推广是有意义的,因为用第一数学归纳法又没有要求证明“当n=2时,这个命题为真”,而在证明归纳步骤时候又需要“当n=2时,这个命题为真”。

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可是要证明的命题有时候很难联想到与自然数n有关。要证明当n=2时命题为真时,利用其前一步“当n=1时,这个命题为真”没办法证得,于是可以在数学归纳法的基础步骤中增加当n=2时命题成立具体的证明;本文对命题逻辑联结词的完全性用推广的第一数学归纳法和第二数学归纳法两种方法给出证明。

大学数学论文(5篇)

大学数学论文(5篇) 高校数学论文(5篇) 高校数学论文范文第1篇 参与全国高校生数学竞赛除了上述的必要条件之外,还需具备四个充分条件:如何稳固参与预赛的人数、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内容、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经费来源等。首先,如何有效地组织高校生参与竞赛,可谓是四个条件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下一节笔者所讨论的重点;另外,作为数学竞赛的主要内容:《高等数学》是工科类同学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课程是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些是数学竞赛得以顺当开展的基础。第三,调动部分高校专任的数学老师组成竞赛培训团队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笔者将会在第三节做具体的讨论。最终是竞赛活动经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获得:第一方面,每所高校都会有专项的创新活经费,可以从今项经费中申请一部分;其次方面,各赛区的主办方会拔给每个学校一些经费;第三方面,适当地向参与培训的同学收取(或变相地收取)一部分。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参与竞赛的同学报名费、培训老师的课时费和同学竞赛时的考试相关费用等。基于上述分析,在一般高校开展数学竞赛培训以及组织同学参与全国高校生数学竞赛是完全可行的并具有实际意义的。 2一般高校同学现状分析 为了吸引、鼓舞更多的同学参加数学竞赛活动,必需先了解现在一般高校本科生的生源现状及其学习状态。不得不承认,全国高校自扩招以来,

一般高校高校生的质量普遍下降。主要缘由有两个:一是高校的教育已由精英式转为大众式;二是随着扩招的进行,大多数优质生源进入了985或211这样的重点高校,这样就导致一般高校中的优质生源比例相对削减。限于优质生源比例小的问题,再加上数学理论繁杂与浅显,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多数同学在学习数学时会产生犯难心情从而心生畏惧。还有小部分的同学在进校时数学基础就比较差,(或由此产生的)学习数学的乐观性很低。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数学无实际用途,从主观上学习数学的爱好消极。基于以上几点缘由加上一些来自一般高校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生的实际数学水平较低,所引发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果下降、考试分数偏低、补考人数增多,更有甚者一些同学由于数学不及格而无法毕业。现阶段一般高校多数强调实践,所以在高校一、二班级基础阶段会大量调减理论课时,特殊是有关数学的理论课程。这样就导致了老师在上课时会对课程进行调整,例如内容增加、进度加快等等。数学课中部分核心内容由于难以理解,权衡之下只好放弃。因课时问题,数学习题课早已名存实亡。关于这一点在文[3]中笔者会有详尽的论述。一些一般高校强调少讲精讲,但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高深抽象的学科,没有理论基础实践就无从说起。一些内容略讲或是不讲,都有可能在同学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造成影响。但即使知道删减理论会有诸多的弊病,很多一般高校还是在课程中削减了许多的数学内容。多数一般高校的本科同学所学的数学内容少,而且把握的不扎实不坚固。这一点与数学竞赛产生了严峻的予盾。那么哪些同学适合参与数学竞赛呢?笔者认为有两类同学比较合适一类是自主学习力量强,数学基础扎实,对数学特别感爱好的同学;另一类就是考研的同学。这两

大一高等数学论文

20113564 胡骐薪工商1112 微分方程的基本应用 微分方程是数学的重要分支, 用微分方程来刻画许多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甚至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些规律,这是微分方程应用的重要领域,也是其发展的动力.在这里我重点介绍了几个利用微分方程常来解决的问题的例子,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微分方程用的广泛性以及解决具体问题时常采用的一般步骤. 微分方程是与微积分一起形成发展起来的重要数学分支,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7~18世纪,牛顿、莱布尼兹、贝努里和拉格朗日等人在研究力学和几何学中就提出了微分方程【1,2】.随着科学的发展,它在力学、电学、天文学和其他数学物理领域内的应用不断获得成功,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已成为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个强有力工具.如今,微分方程仍继续保持着进一步发展的活力,其主要原因是它的根源深扎在各种实际问题之中,许多实际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模型得以解决. 常微分方程的形成与发展是和力学、天文学、物理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数学的其他分支的新发展,如复变函数、李群、组合拓扑学等,都对常微分方程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前计算机的发展更是为常微分方程的应用及理论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工具. 微分方程可以精确地表述事物变化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随着微分方程的理论的逐步完善,只要列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找到解方程的方法, 微分方程也就成了最有生命力的数学分支. 事实上,大部分的常微分方程求不出十分精确的解,而只能得到近似解. 当然,这个近似解的精确程度是比较高的. 现在,常微分方程在很多学科领域内有着重要的应用,自动控制、各种电子学装置的设计、弹道的计算、飞机和导弹飞行的稳定性的研究、化学反应过程稳定性的研究等. 这些问题都可以化为求常微分方程的解,或者化为研究解的性质的问题. 应该说,应用常微分方程理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解常微分方程大致有分离变量法、变量替换法、常数变易法以及积分因子法等等,其中,积分因子法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讨论积分因子存在条件及其解法,通过积分因子使常微分方程化为全微分方程形式来求解. 微分方程在科学技术和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应用微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就是建立微分方程数学模型,通过建立微分方程、确定定解条件、求解及对解的分析可以揭示许多自然界和科学技术中的规律.应用微分方程解决具体问题的主要步骤: (1)分析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设出未知函数,建立微分方程,并给出合理的定解条件; (2)求解微分方程的通解及满足定解条件的特解,或由方程讨论解的性质; (3)由所求得的解或解的性质,回到实际问题,解释该实际问题,得出客观规律. 微分方程的应用举例 几何问题 1.等角轨线 我们来求这样的曲线或曲线族,使得它与某已知曲线族的每一条曲线相交成给定的角度.这样的曲线轨线已知曲线的等角轨线.当所给定的角为直角时,等角轨线就轨线正交轨线.等角轨线在很多学科(如天文,气象等)中都有应用.下面

大学数学论文3000范文(推荐3篇)

大学数学论文3000范文(推荐3篇) 3.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 选择数学模型是数学能力的反映。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怎样选择一个最佳的模型,体现数学能力的强弱。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曲线方程等类型。结合教学内容,以函数建模为例,以下实际问题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列表:函数建模类型实际问题 一次函数成本、利润、销售收入等 二次函数优化问题、用料最省问题、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 三角函数测量、交流量、力学问题等 3.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学这一基础学科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且应用愈来愈广,已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从1992年开始举办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近年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迅猛发展,为高等数学的应用型教学指引了方向,同时也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一、数学建模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何为数学建模?有人认为,数学模型即以现实世界为目的而做的抽象、简化的数学结构;也有人认为,数学模型就是将现实事物通过数学语言来 转化为常见的数学体系。事实上,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知识从实际课题中 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主要方法是通过合理假设、引进自变量、 借助各种数学工具实现对现实事物的数字化转变,进而描述或解决实际问题。 那么,受广大高校师生青睐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又是什么呢?数学 建模竞赛是全国大学生参与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一 个学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大学生数学建模 竞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应用性,同时兼具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成果 以一篇论文的形式上交,要求必须包含完整的建模步骤,包括问题的提出、模型的假设、变量的引入、建模过程、模型求解与分析、模型检验及应用。 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课程教学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山西工商学院历年来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选手及其相关 指导老师进行调查、走访,并考察其他高校的情况,笔者发现,相比往年 的成绩,各大高校在近几年的竞赛成绩上有了飞速的提高,在学校的组织 和鼓励下,参赛人数逐年递增,数学建模教学每年都在不断,同时除了参 加竞赛,还在课堂外实践了数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过程。然而,通过参阅 文献和访谈笔录资料,笔者也总结了近几年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竞赛 培训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第一,参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思想品质方面, 数学建模的参赛过程极其艰苦,需要学生具备意志力、求知欲、团队意识。我们的队员往往在此三方面表现一般。同时,在数学能力方面,学生的数

大学数学专业论文范文3000字(2)

大学数学专业论文范文3000字(2) 数学论文范文篇4 试谈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理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众多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基础。但由于高等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深奥性使教师在授课时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者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1、高等数学课时缩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正由精英教育逐渐转为大众化教育,为了加强实践教学,高等数学[1]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动,授课学时在1996年前是220学时左右缩减到现在的160学时左右。虽然减少了应用方面的内容,但每章节数学知识点的体系保持不变。在缩减课时的情况下,教师上课往往出现“向前赶”的现象,使得课堂讲解不够细致,学生学起来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2、学生数学基础功参差不齐,增加了教学难度 现今高校录取新生的政策,对大多数专业来说基本是看高考全科的总分数,没有顾及数学成绩对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影响,因此往往出现同一专业的学生数学成绩功悬殊较大。针对学生数学基础功参差不齐的情况,如何因人施教,是高校教学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3、学习态度和兴趣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无疑会对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新环境下对刚入学的大学一年级新生而言,心理和学习方法上都有一个适应过程,高等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的特点,往往使初学者望而生畏。再加上校园风气及网络、手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等现象。 4、教学方法、教学道具有待改进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往往是按照定义-定理-推论-习题的逻辑顺序展开,课堂上只讲“是什么”,很少讲“为什么”,形式化演绎,不是提出问题,而是直接下定义,对于数学问题多半是技能训练性的,通过题海战术,欲使学生掌握题目类型和解题技巧。授课方式一般是一教师、一黑板、一粉笔的枯燥教学,教学方法多是一贯的“满堂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师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使得课堂气氛通常不够活跃。 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举措 1、小班制分层次教学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从小学到大学,数学学习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教育资源、学习习惯、个人素质和兴趣等使得大学新生的数学成绩有所差距。对教授大一新生的高等数学教师来说,非常有必要了解学生成绩背后的原因。根据学生专业需求、兴趣不同、基础功强弱等因素,对学生分班级、分层次、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师、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获。 分层次的方式很多。比如对学生高考成绩进行摸底,通过多元统计软件进行成绩聚类分析,由此将学生大致分成优异、良好、合格三种小班级。成绩优异的学生通常基础功较强,数学思维活跃、善于分析解决问题。在授课时对这类学生要制定较高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不仅计算能力有所提高,还要培养高等数学中抽象理论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开展讨论班,抽取教材中理论概念型的题目及和讲授章节相应的考研题目,让同学们讨论,练笔;对成绩合格的同学,在授课时可以相应的减少抽象理论的讲解,首先注重教材中具体计算题目的讲解,使学生能按葫芦画瓢似的解出题目,经过学习上的不断积累,学生必然敢于动手下笔解决问题,进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就近(如同寝室,同专业)的原则下,还可以实施帮扶政策,即让

关于高等数学论文3000字_关于高等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关于高等数学论文3000字_关于高等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关于高等数学论文3000字(一):网络课堂与传统讲堂相结合的模式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把课堂完完全全地搬到了互联网上,起初,我 也存在着一丝丝的担忧。学生真的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有效的学习吗?我们真的可 以在网络上达到和真实课堂上相同的学习效果吗?当我们从刚开始的摸索尝试到 现在形成的“创新性学习”模式,让网络课堂与传统讲堂相结合,这些疑问也就 迎刃而解了。老师的授课热情没有因为网络而打折扣,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求也没 有因为网络而削减。 关键词:疫情;网络授课;高等数学;传统讲堂 乙亥末,庚子春,谁都没有意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整个中国乃至世 界进入到车舟无,万巷空的状态。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这里就包含莘莘学子,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学生们开启了居家线上学习,老师们的教学也从教室转到了线上。 我作为《高等数学》课程的授课教师,面向我的学生们进行线上教学。对于 我们这些习惯传统教学的老师来说,刚开始,对于线上教学不知该从何入手。对 于众多学生来说,他们也是更适应传统教学的学习方式。所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尝

试摸索,可以发现,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使用网络教学的学习效果差强人意,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比较适合学生。 1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1课前准备 每周上课前,会和课程组教师一起开视频会议提前研究教学内容、课程组织和作业布置。会在学习通上发布本周作业与本周计划上课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视频,学习课件等材料,并在QQ群中告诉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把课程中的讲课视频看完,防止上课时间网络拥挤打不开视频,耽误教学进度。每次都会在学习通上监督学生们的学习进度,并单独警告提醒没有完成视频学习的人,督促他们学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对于自主学习过程中看不懂的内容,随时可以向教师咨询。每次上课前都会提前一天提醒班委,让班委提醒学生们注意上课时间和本次课需要完成的学习视频内容。除了学习通上的自建课以外,我会给学生介绍学银在线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优质教学资源,让有更高要求的学生得到更充分的知识信息。每次课教学内容的设定都会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重难点突出。提前发给学生的作业中包括计算题和选择题,计算题通过学习通平台给每个学生的每道题目进行批改,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选择题由学习通平台进行批改,并给出成绩。

微积分论文 高等数学论文

微积分论文高等数学论文 微积分论文 一、引言 微积分是研究变化率和累积效应的一种数学分支。它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领域,在科学和工程问题的模型建立及求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应用,并通过实例说明微积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二、微积分的基本概念 1.导数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导数的定义及求导法则是学习微积分的基础,为后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积分 积分是导数的逆运算,可以用于求解曲线下的面积、求解定积分、解决变速运动问题等。对于不可积函数,可以采用数值积分的方法进行近似计算。积分的定义及求解方法是微积分的重要内容。 三、微积分的原理 1.极限理论

极限理论是微积分的基石。通过极限的概念,可以描述函数在一点 的趋近性质,进而定义导数和积分。极限的计算方法包括极限的四则 运算法则、夹逼定理等。 2.微分中值定理 微分中值定理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它描述了函数在某一区 间内存在某点,该点的导数等于该区间两端点斜率的平均值。微分中 值定理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证明函数的性质、求解方程的根等。 3.积分中值定理 积分中值定理是微积分中的另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函数在某一 区间上的平均值等于某个点上的函数值。积分中值定理在求解定积分、估计误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四、微积分的应用 1.物理学中的微积分应用 微积分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以牛顿运动定律为例,可以利用 微积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对物体的运动进行建模和分析,预测物 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 2.经济学中的微积分应用 微积分在经济学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在经济学中,利 用微积分可以对供求关系进行分析,求解最优化问题,研究市场均衡等。

高等数学数学论文4600字_高等数学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高等数学数学论文4600字_高等数学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高等数学数学论文4600字(一):数学建模竞赛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的发展也有了改善。高等 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 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培养创新型人 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 神圣使命,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高等数学是高等 院校中的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 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我校除了文科专业外均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与学校 坚持“建设高水平理工大学,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办学方向相一致。 关键词:数学建模竞赛;高等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 数学建模旨在用数学知识和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 首先通过分析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描述成大家较熟悉的数学 问题。然后借助数学理论、计算机理论等工具对这些数学问题进行求解,最终获

得相对应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者对相应实际问题有更深入和更详细的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迅猛,数学建模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化学、医学、工程技术、航天科技等众多领域。因此数学建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并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工作者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很多高等院校也把每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中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是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预设、简化和概括建立的与实际问题比较接近并基本能处理实际问题的一种模型或方法,并在工程、经济、生态乃至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问题都可以融入数学建模的方法。因此,数学和数学思想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了应用。混合式教学简单的说就是把线下(传统)学习和线上(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换句话说,既要发挥教师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教学启发以及教学评价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觉学习的主体地位。总而言之,混合式教学就是通过优势互补,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一)高等数学是高职专科理工类专业的通识基础课程,服务于后续专业课程。因此,我们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及数学思维来解决专业中的实际案例,而数学建模作为载体,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对所接触的专业问题进行抽象得到简单的数学模型,进而尝试用数学的方式去解决。如此,不仅能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逐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乐趣。(二)在数学建模中,我们经常使用MATLAB、Lingo、Spss等软件来实现数据分析统计、函数图形描绘等。所以,在实践教学中由浅入深融入软件编程内容,既可以为数学建模服务,又能提升学生使用软件处理现实问题的本领,

高等数学探讨论文(全文)

高等数学探讨论文 一、现代社会进展对高等教育提出挑战,纯文科专业开设高等数学是社会进展的需要 (一)数学文化在各种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中不断得到进展 随着科技、经济、政治的进展,必定伴随着各种文化的碰撞;而各种文化也在互相交流中不断吸取新的内容,不断得到进展,数学文化正是在这样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不容置疑,数学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正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方法已取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也正是信息时代的一个特点。 (二)伴随着科技的进展,经济的增长,文化的交流,作为社会的细胞的人的自身也在不断的进展 人自身的进展是社会进展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人要认识世界,认识自然,从必定王国向自由王国进展,就要不断受到教育,不断地解放思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文化修养。而数学教育恰恰能从思维层次、思维方法、思想品质、和谐统一等各种角度锤炼人的思维品质,而且,作为人类文化最重要的数学文化部分,也必定是人类进步、进展的最重要的部分,每个人都有权享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提高自己的数学修养;数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的纽带,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使用的一种语言。

(三)数学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需求下飞速进展 十九世纪以前的数学成就不说,在过去的百年中,数学的分支总数和种类都有很大的增长,新的知识分支是在数学方法的基础上被制造出来了。诸如试验设计、数学人口理论、风险理论、符号逻辑、生物数学、因子分析、质量操纵、通讯数学理论、信息论、决策论、博奕论、最优规划、周期图分析、时间序列、统计决策论等等。现代数学和数理逻辑已经使下述事情成为可能,即不但在物理和工程等传统领域中应用数学;而且在医学、生物学、经济学、治理学中应用数学,以致在哲学、语言学、社会学中都应用数学,数学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和深入。 (四)科学技术的进展,经济的增长,人自身的现代化都要求提高劳动者的素养 我们培养的劳动者除了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外,不应只是单一的人才,而应是各学科互相渗透,既懂理论又懂技术,知识全面心理健康的高素养的复合型的人才。可以说,对于纯文科专业的学生开设高等数学课已成为必要,是时代向高等数学教育提出的挑战。著名数学家B.B·Ptiepeii认为,数学真正成为认识世界的强有力工具,成为社会生产力。他还指出,数学能帮助培养未来工作人员的独立思考、开拓视野、追求知识,在工作中诚实坚定以及尊重劳动和鄙视游手好闲的优良品质。 二、纯文科专业开设高等数学的几个问题 纯文科专业学生学习高等数学,不能只从社会进步所提出的

大专高等数学论文2000字_大专高等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大专高等数学论文2000字_大专高等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大专高等数学论文2000字(一):大专高等数学教学过程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各教育领域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均得 到了完善,使各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促进了我国整体 教育事业的发展。大专教育也在该形势下得到了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就 有大专高等数学学科,使得大专高等数学教学引来很多相关人员的关注。对此,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大专高等数学教学经验,探讨了大专高等数学教学过程。 关键词:大专;高等数学;教学过程 大专院校长期以来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一直都被社会各 方人士所关注着,如今更是成为培养综合型、应用型及实践型人才的重要场所, 所以提高大专院校教育中任何学科的教学质量都是必要和重要的,大专高等数学 教学也不另外,需要不断提高其教学质量及效率,从而提高大专学生的知识水平 及综合能力。所以本文先简单论述了大专高等数学教学现状,然后简要分析了过 程教学理论依据,最后详细分析了大专高等数学的过程教学实施。 一、大专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一般来说,大专院校的学生基础普遍都比较差,尤其是学科中偏难的数学科目,一直都是大专学生的大难题。通常情况下,很多大专院校对于高等数学已经形成了一套专属的模式,比如在讲解公式以及定理时,直接让学生死记硬背定理以及公式,感觉证明的过程都是浪费的,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是直接顺一遍公式,然后转入例题。通过多种不同与公式相关的例题,来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是非常不恰当的,这种有果无因的教学模式,虽然在遇见相同难题的时候可以解决,但是根据长远的发展来看,这种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后期发展。公式以及定理的产生,公示与定理之间的联系等等,都是丰富学生高等数学教学的关键,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值得被提倡的,这种方式的教学效果也是极其低下的。 很多老师都不知道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效果到底如何:据有关人士调查,有一个大专学生是这样评价高等数学教学的:他说教师们只是叮咛背公式、记定理,反复做例题,上课时间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例题,但是碰见稍微难一点的证明题,就毫无办法了。学生之所以会这样评价高数教学,完全都是教学模式不合理,当前所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这样理解:教师通过前人总结的结果灌输给了学生,但是却错失了应该教给学生的真正道理。数学是一门不断进化的学科,丢掉数学的发明过程,这样的教学直接就是结果教学,不利于开发学生头脑。 如果高数学科只是为了灌输式的教授知识,以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还是可取的,但是现在的教学模式都提倡创新、突破,结果教学并不适用于当前的时代,“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学到呆板的知识,没有学到数学思想方法,是限制学生提升数学能力的因素,这种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实现高等

大学高等数学论文2500字_大学高等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大学高等数学论文2500字_大学高等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大学高等数学论文2500字(一):当代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 学模式分析与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高等数学以变量为主要研究对象,有着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 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其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对后续课程学习以及学生后续发展都有 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就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当前一般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从而得出相应的改革策略和方法,进而推动高等数学课程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 提高教学效率,缩小个体差异。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分析与改革 随着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面对知识获取和传授 方式的革命性变化,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迎来了崭新的发展空间。在这样 的时代背景之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各个学科课程教学都在不断地进行着研 究和创新。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通过逻辑推理、符号演 算和科学计算认识世界;数学是自然界的语言,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础, 为其他学科提供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数学是一种文化,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 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等数学作为本科教育阶段大多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大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工具的主要课程,是培养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感受数学之美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实施高等数学教学,需要教师们不 断互相交流,经常总结经验,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一、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是影响高等数学教学的因素之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大多数时间采用满堂灌输式教学,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很少给学生动脑筋的机会。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长时间持续听讲和忙于做笔记,容易导致丧失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手段落后 在教育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由此推动了教学方式产生了新的变革。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之下,习惯于以口头讲述为主的教师和一些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较低的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手段的利用率低,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数学教学的开展。[1] (三)学情差异过大 在大学中,高等数学是面向全校多个专业开设的课程。因此,在数学课程的受众中,总是会出现学习掌握程度差距过大的情况。加之高中有文理之分,而大学不少专业招生是文理兼收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不一致。[2]此外,部分院校的数学课程以大讲堂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出现学生学习差异扩大的现象。 二、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一)教师方面 对教师而言,课程模式的改革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对课程开展情况的把控水平,从而帮助他们可以更好地营造相应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另一方面,课程模式的改革,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的准备工作,更加有序地进行内容的讲解,为学生提供更为清晰的听课感受。 (二)学生方面 对学生而言,课程模式的改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等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更为有效地学习数学的重难点知识,更快地实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另外,课程模式的改革,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学以致用,进而使得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深的感受和理解。 三、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和策略

高等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高等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高等数学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等数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等数学毕业论文范文一: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提升体会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大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存在认为学习高等数学没有用、学也学不会、学习思维定式三大误区,并针对三大误区提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创新教师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法,从而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教学质量;心得体会 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科技进步也起着基础性推动作用。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从精英型转入大众型,学生素质呈下降趋势,大部分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感到困难,从而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改革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方法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1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存在的误区 1.1误区一很多学生认为学数学没有用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高等数学中比较简单的极限、导数、定积分,但没有深入学习其概念、定义,高考也只是考了一点点,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高等数学的知识,再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在将来实际工作中也用不到数学。 1.2误区二高等数学具有很高的抽象性,很多学生觉得学也学不会 现在学生不愿意动脑、动笔,碰到题目就在想答案。往往因为大学的高数题运算步骤比较多,想是想不出来的,不动笔又不画图,学生坐一会就有点困了,自然就认为高等数学非常难。 1.3误区三学生习惯于用中学的思维来解题 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简单想法就是来解数学题,愿意用中学的方法去解决高等数学里的题目,只要能做出答案就行。在这种思想

大一下学期高数论文(1)

高数论文 2013014402 郭云桥 在还没有进入大学的时候,我就听很多的学长和学姐说,在大学时期,一定要学好高数这门课,因为基本上每一个专业都有高数这门课,这也足以说明了高数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学好高等数学呢?我想就自己这将近一学年的学习经验与体会,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摒弃中学的学习方法 从中学升入大学学习以后,在学习方法上将会遇到一个比较大的转折。首先是对大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感到很不适应,这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反应特别明显,因为它是一门对大一新生首当其冲的理论性比较强的基础理论课程,而学生正是习惯于模仿性和单一性的学习方法,这是在从小学到中学的教育中长期养成的,一时还难以改变。 中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与大学有质的差别。突出表现在:中学的学习,学生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模仿和单一性的学习,大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例如:中学的数学课的教学是完全按照教材进行的,在课堂上只要求教师讲、学生听,不要求作笔记,教师教授慢、讲得细、计算方法举例也多,课后只要求学生能模仿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作些习题就可以了,根本没有必要去钻研教材和其他参考书(为了高考增强考生的解题能力而选择一些其他参考书仅是训练解题能力的需要),而大学的高等数学课程则恰好不一样,教材仅是作为一种主要的参考书。要求学生以课堂上老师所讲的重点和难点为线索,通过大量地阅读教材和同类的参考书,以充分消化和掌握课堂上所讲授内容,然后做课后习题巩固所掌握知识,这就是进行反复地创造性的学习。这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它不仅要求学生主动地、自觉地进行学习,同时还要在松散地环境下能约束自己,并且要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学得扎实,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把握三个环节,提高学习效率 什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最好方法呢?这根据每个人的学习时的习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不同而异,但就一般说来,均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其一是课前预习。这一过程很重要,因为只有课前预习过,才会在听课时做到心中有数,即老师所讲的内容哪些是属于难以理解的,什么是重点等,这样带着一些问题去听老师讲课,效果就很明显了,同时预习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你的自学能力,这对自己来说将是终身受益的。预习的过程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一般地一次课内容花三、四十分钟左右时间就可以了。在预习时不必要把所有问题弄懂,只要带着这些不懂的问题去听课就行。其二是上课用心听讲,并且要记好课堂笔记。 三、阶段复习与全面巩固相结合。 具体步骤如下: (一)课前预习:了解老师即将讲什么内容,相应地复习与之相关内容。(二)认真上课:注意老师的讲解方法和思路,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好课堂笔记,听课是一个全身心投入----听、记、思相结合的过程。 (三)课后复习:当天必须回忆一下老师讲的内容,看看自己记得多少,然后打开笔记、教材,完善笔记,沟通联系;最后完成作业。

有关高等数学论文

有关高等数学论文 1数学史弥补了高等数学课程上的空白 独立学院的学生与公办院校的学生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比如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和自我控制力都比较差,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在 讲述知识点之前适当补充相应的数学史,为学生构建一个该知识点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平台,使学生明白:这个知识点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是由哪位数学家推导出来的,以及该知 识点对当时数学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学生把这些都弄明白了,再给出相应的结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给学生提供了了解数学事件、数学 人物和数学成果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我们在讲述微积分时,可先给学生讲一下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十六世纪,欧洲正处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从而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科学对数学提出了四个核 心问题:1求变速运动的瞬时速度;2求曲线上某一点处的切线;3求最大值和最小值;4求 长度、面积、体积、与重心问题等。一门学科的创立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业绩,而是经过多 少人的努力后,在积累了大量成果的基础上,最后由某个人或几个人总结完成的,微积分 也是这样,牛顿和莱布尼茨两人分别从不同的问题出发,经过大量的研究开创了微积分理论。不幸的是,由于人们在欣赏微积分的宏伟功效之余,在提出谁是这门学科的创立者的 时候,竟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造成了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和英国数学家的长期对立。英 国数学在一个时期里闭关锁国,囿于民族偏见,过于拘泥在牛顿的"流数术"中停步不前, 因而数学发展落后了整整一百年。高等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穿插该类数学史的介绍,不仅能 缓解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枯燥,而且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2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学生只有对某件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求知和探索 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在课堂上适当的给学生讲解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 的典故或者名人故事,使学生对知识点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 的目的。比如,我们在讲到定积分的应用时,求心形线的周长,说到心形线不得不提到一 个人--勒内•笛卡尔。他是心形线的创始人,在笛卡尔游历欧洲各国时,认识了瑞典一个 小国家的公主克里斯汀,并成为了公主的数学老师,渐渐地彼此产生了爱慕之心,但是在 国王的阻挠下笛卡尔被流放法国,体弱多病无法抵挡日夜的思念,在给公主寄出十三封信 后便与世长辞,第十三封信仅有一个公式,那便是心形线的起源。随着教师在讲授心形线 来历的过程,学生潜移默化的记住了这条曲线的方程,以及相应的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为了保证知识体系的精炼和简洁,高等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点的编排顺序一般都是定义、定理、证明、推论、例题。而事实上任何一个定理或者公式的产生都是经过: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证明-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这一思想在数学史当中得到了

高等数学学术论文

高等数学学术论文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在校学习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服务,还能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支撑保障。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等数学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等数学学术论文范文一: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实践分析【摘要】经过一年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立足学校高职高专性质,本着重能力、重应用、求创新的总体思路,经过“实践—修改—实践”的过程,坚持“研讨—改革—实践—再研讨—修订—再实践”的方针,先在部分专业和班级搞试点,然后进行推广到全院。现对本门课程的重难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改革过程的主要特色,改革所取得的效果等进行总结。 【关键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改革特色;改革效果 我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素质的提高。因为我校学生为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时的高考数学成绩普遍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形成了学生从心理上怕学数学,导致了恶性循环,也给教师上课造成了困难,学生怕数学,教师怕上课的困难局面。过去的两年是学校“改革之年,创新之年”,在这样背景下数学教研室以学院改革创新为动力,对《高等数学》这门公共课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对课程知识点遵循“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形成“两个突破,两个衔接”。“两个突破”是指突破传统数学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思想,根据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渐形成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思想。“两个衔接”是指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相衔接和与目前我校高职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相衔接。通过研讨,高数改革建设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

医学高等数学论文3100字_医学高等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医学高等数学论文3100字_医学高等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医学高等数学论文3100字(一):基于工匠人才培养的医学 类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对高职院校工匠人才培养提 出了新要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工匠型创 新人才培养需求,对医学类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教学内容 和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数学;工匠人才;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肩负着助力“工匠”建设工程、 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使命。高职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 批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 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升专业技能、开展技术创新奠定 了必要的数学基础[1]。因此,探索和挖掘高等数学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中的地位 和作用,不仅能够推动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改革,而且有利于促进数学课程的教学 活动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过程的有效融合。医学类高职院校更应该以培养工匠型 创新人才为目标,融合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深化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醫学类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普遍注重对学生数学技能及运算技巧的培养,教学内容及方法与专业课程教学结合性不强,针对不同专业特色拟定培育工 匠人才的具体教学研究及实践较为薄弱,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可操作性的 课程教学理论,对提高学生医学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的作用也不够明显。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在大多数情况下,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方法及 学生情感态度的设定。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在数学方面理解和接受 能力普遍较弱,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不强,认为数学很

高等数学毕业论文演讲稿.doc

高等数学毕业论文 我们的时代需要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这就更加要求我们的高等数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终身学习能力和终身数学意识为重,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实现此目标的重要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0前言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是理工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作为工具学科对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高等数学学习直接影响到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态度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将针对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重点剖析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史的意义,旨在改善当下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HPM的含义 将数学史融入到数学教育是由HPM最早提出的,该研究组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机构早在1972年于英国埃克赛特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数

学教育大会上成立,是InternationalStudyGroupontheRelationsbetweenHistoryandPedag ogyofMathematics的缩写,旨在通过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来提高数学教育水平[1].HPM所关注的主要内容是:数学史与历史发生原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数学文化对于学生的作用、数学史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数学史与学生学习的困难、数学历史资料对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世界各国数学家在不同时期都相继认可了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史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在19世纪末的美国,便有人将数学史作为教学工具引用到数学教学中.而且美国著名数学史家,也是历史上的第一位数学史教授卡约黎在他的著作《数学史》中曾强调了数学史对于数学教育的重大作用:“如果学习微积分的学生能够知道一些牛顿、莱布尼兹、拉格朗日等在创造这门学科中所起的作用,那么学生一定会对他们倾慕不已”. 2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2.1学生现状 伴随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便是高职院校的扩大招生,进而导致生源情况参差不齐.而且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大都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

高等数学期末课程总结-毕业论文

《高等数学》 期末课程总结 姓名: 学号: 班级: 系别: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高等数学论文 摘要: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高数我又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大一上学期主要是了解高数一些最基本的东西,等到了下学期,主要是对上学期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延伸和拓展,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更深入的了解其精髓,对于我们更深刻的掌握高数这门学科有很大的好处。这一学期里我们重点学习了高数中的导数、微分和积分的扩充,即从对一元函数的求导到对多元函数的求导,求偏导和求全微分,从一重积分扩充到二重积分和三重积分,但是之前的一重积分主要是运算,但是重积分则更加注重在其运用上,积分也从之前的对某一个区域积分延伸到对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上。另外,这学期也新引入了无穷级数和微分方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数学里一些更加新奇的东西,以前我们都很难计算的无穷数列在无穷级数的学习后得以解决了,而且还可以将一些难以求解的级数通过转化和变形成为我们熟悉的级数形式然后进行求解,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的,当我们遇到困难不能解决的时候,我们就要习惯产生联想,将这种问题想方法转化为我们熟悉的能解决的东西在进行处理,这些都是我们的高数在不知不觉中一直告诉我们的真谛。数学也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它在一方面让我们大胆的去假设,另一方面又需要我们去小心的求证,只有我们证明确实成立的东西我们才能进一步的

运用,但是不得不让人佩服的就是数学的逻辑性,同时它也在训练者我们,只有我们在每一个数学环节都严谨的去学习去证明去求解,我们的结果才会正确。 关键词:导数,微分,重积分,级数。 正文: 高等数学下册主要是围绕导数、微分、积分、无穷级数展开的。 首先,第七章主要是函数的微分,上学期我们学习的是一元函数积分,但是实际问题中,往往涉及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反映到数学上就是表现为一个变量依赖于多个变量的情形,从而产生了多元函数的概念,这在高等数学里占据了主要的位置,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多元函数的求导、求极值。隐函数的微分方法,还介绍了方向导数、梯度等新概念,还将多元函数的微分应用在几何上,和以前所学的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了,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解题方法和更灵活的解题思路,对于我们整体的掌握好高数的精华很重要。在这一章节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有以下几点:1、二重极限的概念,2、可导(导数的定义),3、可微的定义。首先我们要清楚二重极限的概念,需要注意的就是定义里的定点如p0(x0,y0),这里的点p(x,y)是按照任意方式趋近于p0的。还要注意它和二次极限的区别,二次极限是对一个函数f(x,y)先后分别对x →x0,y →y0求极限A y x f y x y x =→),(lim ) 0,0(),(而二重极限则是对函数f(x,y)当x →x0且y →y0时求极限A y x f y y x x =→→),(lim lim 00。求是否存在二重极限时可以用取线 路的方法,若取不同的线路求得的二重极限的结果一致则存在,否则就不存在。对于可微,我们要掌握多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导,重点注意可微,可导,连续之间的关系。还有就是要知复合函数的微分法,隐函数的微分的求导,一元隐函数可以分布分级求导,多元的可以转化为令F=f(x,y,u),u=v(x,y)的形式在分布分级求导。前面讲的都是一个方程的情形,隐函数的求导还有对方程组的情形,这时的求导公式就需要用到二阶行列式了。本章内容的几何上的运用主要是求空间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方程,主要就是找切向量... 。还有就是求空间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的方程,主要是找到法向量... 。 最后本章还介绍了无条件极值,最值和条件极值。这三者都要先找到驻点和导数不存在的点,条件极值就是运用拉格朗日数乘法。 第八章引入了重积分这一新的概念,在这章中讲到二重积分,三重积分。而二重积分的求解有两种方法,1、二重积分图形有两种形式,即X-型和Y-型,即先对x 再对y 积分和先对y 再对x 积分,这种计算要注意的交换积分的次序....... ,这个可以简便计算过程2、当然还有另一种形式下的二重积分计算,那就是极坐标...下的二重积分的计算(θθθσrdrd r r f )sin ,cos (d y x f D D ⎰⎰⎰⎰=),()。对三重积分,在三种形式下的积分方法不一样,在直角坐标.... 下三重积分的计算有两种方法,投影法(先单后重即穿针法)和截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