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7篇】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7篇

《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

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结合实例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

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折线统计图。

4、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绘

图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图、题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对沙湖有哪些了解?

老师收集了近几年来去沙湖旅游的人数,你想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数

据更好的呈现出来?

你从条形统计图中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种统计图,想看看吗?

这样的统计图见过吗?你在哪见过?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析,感受两者的相同。

首先请你们仔细观察比较两幅统计图,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

重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2、深入讨论,认识特征。

那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

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那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有哪些优势呢?把你的想法和

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一起讨论。行动吧。

讨论好吗?请你们来说一说,它有哪些优势?

(2)折线可以看出人数的变化情况,(你能不能指着图说说哪里的

线段表明人数是增加,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减少。)还有什么优势?

(3)角度大的下降快些,角度小的,下降就慢些。(角度,指线段

斜着角度吗?这叫线段的倾斜程度。

从线段的倾斜程度可以看出什么?

那你们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倾斜程度,哪一条线段表明人数减少最多?为什么?课件展示线段。

通过比较发现:从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下降就能直观地看出?(数量连续的增减变化)

线段的倾斜程度,就能看出?(数量的变化的幅度。)

这些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特点,大家清楚了吗?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把几位同学的话总结起来,就是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直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分析信息,回答问题。

请你们按照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再去观察这张图,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出示上海市20xx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清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运用新知识。

怎样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一张折线统计图呢?愿意试一试吗?

1、尝试绘制。

(1)学生尝试说绘制方法。

(2)课件演示绘制方法。

(3)独立地画一画。(教师进行指导。)

画好的同学和同桌一起分析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

2、展示交流。

这位同学画得怎么样呢?谁来大胆地评价。

你能对自己绘制的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吗?

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3、联系生活,体验变化。

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很多数量也呈一定的变化趋势。想体验这种变化的过程吗?好,请你用手势比划下面这些数量的变化过程。

(1)城关四小近几年来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3)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五、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今天我们学习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希望同学们课下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篇二

预设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初步学会制作复式笔线统计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难点,学会制作复式笔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复习题:下面某市XX年上半年每月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并集体指导一遍。先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和自己制成的统计图,相互提问和回答问题。

二、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请大家阅读教科书第63页上统计表中数据。

(1)统计表中年份的表示方式跟前面有什么不同

月份

降水量(毫米)

55

48

35

85

110

135

(2)画统计图时,在水平射线上表示年份应注意什么?

2、做教科书上第106页上“做一做”的题目。

做完后,教师出示图示,让同学集体订正。

三、小结

教师: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

是复式统计图要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和折线表示。

四、练习二十六页和第4、5题。

折线统计图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五年级P104~105的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我所上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五年级《折线

统计图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

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认识的一种新的统计图。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方面在于让学生充分感知折线统计图的2个特点:一是可以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二是还可以通过折线的

升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另一方面是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获得分析数据和进行合理推测的初步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

基础。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2、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

简单分析和预测。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

图的作用。知道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

的增减变化。

4、进一步渗透统计的思想,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

简单分析。

2、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师:前段时间我们泗泾二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读书节的活动,老师

了解到我1

们学校的李丽同学是一个喜欢看书的孩子,下面是有关于她这几年

藏书数量的一些数据。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李丽同学20xx年——20xx年的藏书数量情况:20xx年

40册,20xx年55册,20xx年55册,20xx年45册,20xx年80册,20xx年90册。

师: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能将这些信息更清楚,更直观地表

示出来?(用统计表(课件演示)、还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课件出示条形统

计图)师:仔细观察这张条形统计图,它由哪些要素组成?(有标题、横轴、纵轴、项目名称、数据刻度、单位、直条)

师: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又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你是怎么直

观地知道20xx年的藏书量最多的?

师:对啊,条形统计图是通过直条的高低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这也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师板书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除去关注数量多少以外,老师还想知道这几年李丽同学藏书的

数量总体是怎么变化的?谁来说一说

(藏书的数量越来越多了。)

师:是啊,给我们的总体印象确实是藏书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同

学们再仔细地看一看,每一年的变化情况一样吗?

(不一样。)

师:你能用手指的动作比划出每一次的变化情况吗?试试看!学生

独立试着比划出每一次的变化情况,请一位同学演示。师:让我们

一起来比划一下。

(全班一边比划,一边描述:从40册到55册,再到55册,接着到45册,又到80册,再到90册。)

师:用手指比划变化情况,你感觉怎样?(有意思,好玩)

师:猜想一下,如果老师将我们刚才用手指比划的过程画出来,会

是什么样2

子呢?大家可以闭上眼睛先想象一下,睁开眼睛看看屏幕,是否和

你的想象一样呢?

师:原来,我们画出了一条有起有伏的折线啊!课件以动态的形式

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你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引导质疑,激发兴趣。

师: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点呢?除了这些,你还想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齐走进折线统计图,去研究它。3.在问题解决中感悟点的含义。

师:在这张统计图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仔细观察,你们有信

心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横轴表示什么?(年份)纵轴表示什么?(藏书的册数)

每一大格表示多少册?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册?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2)李丽20xx年的藏书册数是多少?

师:你是怎么找的?(先在横轴找到20xx年,再找到20xx年与折

线的交点,最后找到这个交点的纵轴刻度就是20xx年的藏书册数)。师:谁能根据老师这边的提示,再来说说你找的过程。

(先在横轴找到20xx年,再找到20xx年与折线的交点,最后找到

这个交点的纵轴刻度就是20xx年的藏书册数。)

师:再找出20xx年的藏书册数。(20xx年的藏书册数是90册。)

(3)李丽哪一年的藏书数量最多,是多少册?哪一年的藏书数量最少,是多少册?

(20xx年的藏书量最少,是40册;20xx年的藏书量最多,是90册。)师:你是怎么找的?

(先找到最高的点,再找到这个点在横轴的年份就是藏书量最多的

年份,最后找到这个点的纵轴刻度就是最多的藏书册数。同样,先

找到最低的点)

师:看来,通过看点的高低就可以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与少。所以,折线统计图中点的高低就决定了——(数量的多少。)

4.小组合作探究“折线”的含义

师:折线统计图中的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那么点和点之间的

折线又表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来好好研究这些折线?

师:先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用手势比划着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条

折线?(5条。)

师:这5条折线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又能反映出什么呢?让我们先从倾斜方向研究起。接下来请大家带着老师给的2个

问题进行思考。课件出示问题:

①根据折线的倾斜方向,把这些折线分成了哪几种情况?②这几种

情况分别反映了什么?

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的思考结果,我们全班一起来交流一下。①可以

把折线分成3种:上升的,下降的,平的

②折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折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线段平平的表

示数量不变。(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找到有3条折线是上升的,那同样都是上升,李丽()年到()年的藏书数量增长的幅度最大呢?

(20xx年到20xx年增长幅度最大。)

师: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找的?(我是算出相邻两年之间的藏书数

量的相差数来判断的)

师:有不是用算的方法找出的吗?

(20xx年到20xx年的这条折线最长,并且倾斜得最厉害,说明增

长幅度最大。)

师:那李丽()年到()年的藏书数量增长的幅度最小呢?(20xx

年到20xx年)

师生总结:在数学中,像这样很陡的上升称为——大幅上升

把这样很平缓的上升称为——缓慢上升

师:跟着老师,我们一起用手势比划一下大幅上升,缓慢上升。师:那谁再来比划一下大幅下降和缓慢下降?(生演示)

师:老师把刚才我们所接触到的这些折线进行了罗列,他们分别是?(5种折线)

师:在这些折线里,有的比较陡,有的比较平缓,有的是平平的,

当折线越陡时,数量变化得就越怎么样呢?你有什么发现?

(折线越陡,数量变化得越大。)(板书)

师生总结: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折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折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折线平平的,表示数量没有变化。折

线越陡,变化越大。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那在折线统计图中,

我们是通过什么来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的呢?可以通过折线的

升降看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板书)

5.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师:刚才我们仔细地研究了李丽20xx——20xx年藏书数量情况的折

线统计图,并知道了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的升降表示数

量增减变化的情况,那么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折线统计图?师:仔

细观察这些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你有什么发现?仔细观察这些折线

统计图横轴上的数据,看看它们都表示什么?

师生总结:折线统计图通常是用来统计随着时间或次序逐渐发生变

化的同一个统计量的统计图。

三、数据分析,实践应用:

1.基本题:P49页书上题目。

接下来,让我们来做一组基本练习,看看大家对刚才所学的知识掌

握得怎样?

2.应用练习:区分在什么实际情况下使用条形与折线统计图。

下面,让我们进入商店的电器销售区去看看,小明是个有心的孩子,他搜集了这个商店2月份部分电器的销售数据。(出示统计表)

根据这组数据,小明制成了一张条形线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觉

得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先选,选完之后,让学生讨论下)

师:那么你觉得电器商场里怎样的一组数据才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

图来进行统计呢?

总结:统计同一种商品随着时间销售量发生变化时,一般用折线统

计图。师:老师根据这个商场1—6月份空调销售数据,制成了一张

折线统计图。师:根据图上折线的走势,你能合理地预测下7月份

空调的销售数据吗?师:为什么这么预测?

总结:看来,我们还可以通过折线统计图上折线的走势,合理地进

行预测。师:根据这张折线统计图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假如你是这

个电器销售区的老板,你会怎么做?(搞促销,多进货)师生总结:

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为

我们的生活服务,才能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3.师:你能说一说,折线统计图和以前所学的条形统计图究竟有什

么不同呢?生讨论

师生总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但条

形统计图中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但关键的是折线统计图中折线的升降还能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

情况,这是条形统计图所没有的特点,也是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所在。

师:那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我们什么时候选择用折线统计图来统

计数据呢?

师:表示数量的变化选择使用折线统计图,而只要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就选择使用?

(条形统计图)

师生总结:以后在进行数据统计时,我们就得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合适的统6

计图。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吗?

教后反思: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该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基本的统计过程

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一定的体验的基础上学习折线统计图,从而帮

助学生建立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同时更重要的是了解到折线统计图

的特点和作用。

在自己的几次试教过程中,通过不断地磨课,我觉得自己有以下3

点在基于课标的课堂行为改进方面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1、教学中对教学素材的重组。

新的教材观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既

要潜心“走进教材”,又要善于“走出教材”。如果学习素材过难,

学生就会有畏难情绪;而学习素材过于简单,学生又会毫无兴趣。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一课教材提供的范例有些细节部分学生在理

解上会存在一些困难(如例题折线统计图中的上升幅度最大的折线,学生很难把2条折线都找出来。而且这2条上升幅度最大的折线跟

其他几条上升折线的倾斜度也比较接近,学生不大容易分辨)。因

此通过第一次试教之后,我对教学素材进行了优化重组:通过创设

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校中举办的“读书节”,其中一名学生近

几年来的。藏书数量来贯穿整个教学。学生对数量的上升、下降、

保持不变有着深刻的感受,这也为学生突破折线的作用这一难点提

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可能。把原本教材上的例题,选取了其中的一部

分题目放在了本节课的练习部分,教学效果较好。

2.教学中教师要扶、放有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

受知识,而是由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己建构知识的体系。”

对照试教前后的教学设计,第一次试教时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处理

老师主导的太多,学生被动地、按部就班地学习新知。而改进后的

教学设计老师先让学生用手比划出每一次的变化情况,再让学生们

想象,最后以动态的形式呈现折线统计图。这样的设计使得折线统

计图的形成润物无声,水到渠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突破

重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我又将感知折线统计图

的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通过认识点,让学生知道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

2.让学生将折线根据倾斜方向进行分类,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

小组讨论。

3.引导学生思考:表示数量增加的折线中,又有着怎样的不同,让

学生自主体会缓慢上升、大幅上升以及缓慢下降、大幅下降的特点,并在学生的交流中自然过渡到:折线越陡,数量变化越大。在教师

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把问题逐步引向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启发诱导学

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的认识、自己去完善片面的认识。从教学实践来看,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及组织学生深入学习

的效果远比教师一厢情愿地牵着学生鼻子走效果好很多,这样最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注重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意识及能力。

本节课的巩固练习部分,我设计了3个层层递进的练习,通过这3个练习,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数学数据分析的意识和能力。第一道题是引用教材上例题稍作改编的基本题,看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第2题采用了选择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本质。第3道题是在第二道题目的基础上设计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折线的整体走势,对后面未知的数据进行合理地预测。让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还有预测的功能。本节课的练习不是光看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而是在解决这种基本题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看折线统计图主动获取信息并进行合理分析,预测的能力。并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以下不足方面:

1.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组成要素的理解有偏差,如果研究的深入一些的话,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以及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折线应该也要算作组成要素。而我在教学的时候,照搬教参,缺乏深入思考。

2.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不是特别熟悉,所以在课堂上对后进生缺少关注,大部分的问题都是一些优等生在回应我。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予以重视和改正,让自己的数学课堂能够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能够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篇四

最近观看了李静老师的《折线统计图》一课。有几点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一下。

整节课看下来,觉得李老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明确,教态从容不迫,很亲切自然,让孩子能够很顺利的融入到良好的课堂的学习气氛之中。在引入阶段时引用了学生熟悉的条形统计图,接着再引出本课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过渡的很自然,有层次。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比较清楚的阐述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说出点表示数量,点和点的连线表示数量的变化等知识点。同时也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

的观察表达出统计图上数量的变化趋势。

现在我们的数学已经越来越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本节课就很好地

体现了这一点。李老师把生活中的数学有效地引入教学设计中。在

课上列举的数张折线统计图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这些生活中的

学习素材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也是对他们的生活有意思的。所以学习起来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这就是一直在提倡

的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是在数学

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

我自己也上过这节课,但是没有象李老师那样从生活中选取学生感

兴趣的或者是熟悉的素材,只是按照书上的习题进行了讲解,这点

我要向李老师学习的,将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有助于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

建议:目标中说到的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的要求在本节课的过

程中似乎体现的不够明确,大多还是学生根据统计图说出结论,并

没有提出什么问题。

折线统计图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131 页

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

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难点:

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xxx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统计图的两个轴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提问:第一幅图很好地描述了中国获得金牌的增减变化,第二幅图很好地描述了韩国获得金牌的增减变化,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

现在大家自己动手完成教材127页的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 、现在有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咱们就可以方便地回答前面提出的

问题了。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

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

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 、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学生看图回

答问题,得出7 一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

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 、看完了亚运会,我们再去看一看学校的运动会。运动会上有一

个项目——1分钟跳绳子比赛。有两位同学为了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提前10天进行了训练,对每天的成绩做了记录,大家看教材第128

页中的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全班讨论第四问,对学

生的发现给予肯定。

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

李欣是稳步提高,刘云忽高忽低;李欣最后四天的成绩呈上升趋势

并且比刘云好,而刘云最后四天的成绩不如自己前几天的最好成绩。由此可以预测李欣的比赛成绩可能会超过刘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通过比较发现某地区7~15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都在随着年龄的

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缓,增长速度要比

男生的速度慢。第二个问题是开放式的,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身高与

平均值的比较,体会到统计对生活的实际指导意义。

2、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

根据甲乙两地的气候特点,选择乙地比较适合树莓的生长。“五一”黄金周时由甲地去乙地旅游,应准备一些厚一点的衣物。

3、完成教材第130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

陈明的体重在13~14岁间增长幅度最大,而且他的体重始终都高于

标准体重。

4、完成教材第130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 题。

a牌彩电销售量逐渐降低,而b牌彩电的销售量在逐步提高并超过

了a牌彩电的销量,根据这种变化趋势帮助商场经理做出决策,应

加大b牌彩电的进货量同时降低a牌彩电的进货量,以保证比较稳

定的销售额。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1)适合用条形统计图不用研究变化趋势,可以用条形统计图。

(2)适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因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

增大,外出参加旅游的人数就越多。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

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

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

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教学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简单的实物投影已渐

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自制课件或网页来辅助教学。可今天这节课,我却认为用实物投影仪来辅助教学相对于制作课件

而言要高效。教学由统计表引入,当说明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金牌

数的变化情况时,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制作折线统计图,这时可以请

两名学生在两幅单式统计图中分别中韩两图获金牌情况统计图(注意:发给两位学生的油性笔颜色必须不同)。然后,请学生观察统

计表回答哪一届亚运会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时,学生们发现手拿

两幅图进行比较很庥烦,顺理成章地引出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

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这时,教师将学生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

图重叠在实物投影仪上,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快速就制作成功了。

此时,适时追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哪条代表中国、哪条

代表韩国?谁能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看都明白呢?”从而自然过渡到

补充图例。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统计图由学

生手工制作),又使媒体的使用达到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的目的,同时与制作课件相比更省时、高效。

练习反思:学生思维的僵化

练习二十五第2题的第2小题,问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绝大多数的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还有的学生吵嚷着说“题目出错了”。原来,他们只会顺着1至12的顺序找,而不会跨年度思考。

悲哀呀!学习了五年的数学,而且全班近半数学生在校外参加培优,可思维居然如此僵化,这是应试,也是我教学中没能将数学与生活

实际很好的结合。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内容

1.使学生通过浏览报刊,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

识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通过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比较,体会分析、整理数据

的合理性,能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

3.在比较统计数据的不同特点,思考选择哪种统计图合适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并学习利用方格纸画图。能

对所画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看到了我们四年级一班的同学在学校体育节

活动中获得了非常多的荣誉。×同学,恭喜你,获得了男子200米

第一名,能站起来和老师认识一下吗?×同学,恭喜你,获得了女

子毽球第一名。是哪位?

师:(手拿一大摞荣誉证书)像这样获得荣誉的同学有很多,你还

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荣获第一、二、三名的同学各有多少人。

师:那我们现在来统计一下。

分别请荣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同学起立,学生收集数据,

并得出统计结果。

师:同学们想想,除了这种方法以外,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告诉别

人这些统计数据吗?

生:可以用统计表。

生:可以用统计图。

生: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师:就像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那样,我们可以用统计表或统计图告

诉别人一些统计的数据和信息。

【反思:由于是借班上课,且课前适逢该校举行体育节颁奖典礼,

上课的四年级一班硕果累累。当时想到:这些数据不正是统计教学

的绝好样本吗?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可以引起统计的

心理需求。遂在上课前临时决定修改原来的教学思路(用故事激趣)。实际教学中,学生在鲜活的学习材料的激发下,果然兴趣盎然,提出了用统计表、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等不同方式来表达数据。

美中不足的是,本来可以继续利用这一素材顺势进行折线统计图的

教学,但仍未能摆脱预案的束缚,教学又回到预案的路子上。转变

观念真不是简单地说说就可以的。】

师: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老师带来了一些报纸,

同学们一起看看这些报纸,你能找出哪些统计表或统计图。

学生浏览教师提供的报纸,寻找各种统计图表。

师:说说看,你找到了哪些统计表或统计图?

学生找到长沙市二手房信息表等统计图表,并进行交流。

生:我们这张报纸上超多。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案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 计】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史口镇中心小学 曹艳艳 2015年5月11日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104~10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3.情感、态度和从值: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合理推测及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老师搜集了一些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作品,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如果想了解近几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可以怎样做?

这是我收集到的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课件出示 统计表)我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根据 这一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用学过的什么统计图 表示?(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可以清楚看出 数量的多少。) 师:用你的手势,试着比划一下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数 量的变化情况。(教师手指条形统计图,从2006年开始) 师:如果把大家手势运动的路线画下来,想像一下会是什么呢? 预设:弯曲的线,一段一段的线。 3、揭示课题 师:老师把我们的手势画了下来,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单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用机器人大赛为题材,回顾条形统计图能直观看到数 据的多少的特点,初步感悟数据的变化情况,为引出折线统计图提 供途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统计表 和条形统计图,因此设计了一个学生熟悉分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的?(课件演示画法) 2、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1)相同点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预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轴、纵轴、标题、单位和日期都相同。图中所表示的数量的多少都相同。 小结:他们的相同点是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2)不同点 师:那我们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0篇)

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案 一、什么是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折线统计图教案(通用2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折线统计图教案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4~96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引导同学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战略,发展统计意识。 3、使同学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迁移感知 出示数据。 4月10日:27℃;4月12日:15℃;4月14日:12℃;4月16日:21℃;4月18日:25℃;4月20日:26℃。

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南京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出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谈话: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我们到“金陵气象”网站去看一看吧! 登陆“金陵气象”网页,检查有关气象信息。(网页上有大量反映天气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提问: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些什么? 指出: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出示网页中反映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谈话: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表达了哪些信息呢?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的。 课件播放: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配音: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登陆“金陵气象”,据“南京近期最高气温统计图”显示,南京近期气温变化较大,4月10日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14日最高温度仅为12摄氏度。5天时间,最高温度降幅达15度。从4月16日起,天气转晴,气温再度上升。“金陵气象”提醒各位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气温变化引发疾病。)提问: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这几天的气温变化很大。) 追问: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这几天气温变化很大的?(从气象播报员的提示中知道的;从统计图中也可以看出来。) 二、情境延续,读图感悟 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局部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同学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着重引导同学认识折线统计图的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第1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对折线统计图中显示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预测。 (二)过程与方法 1.尝试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经历分析、判断和预测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2.体验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参与统计活动,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不断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2.使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实用性。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难点: 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用具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图例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选修课有舞蹈课、足球课、书法课、篮球课、象棋课、手工制作课。老师把我们学校选修课各科人数统计了一下,做了一个我们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折线统计图 生:学象棋的人数最多,55人,足球和书法的人数一样多,都是50人。 师:也就是我们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的高低可以清楚得看到每一个项目它所对应的人数的多少。高的说明数量多,低的说明数量少。 师:同学们看这个条形统计图的横轴表示的是什么?纵轴又表示的是什么呢? 生:横轴表示的是项目,纵轴表示的是人数。 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够清楚的看到每个项目的数量多少。同学们,现在老师又对我们学校六学期内打篮球的人数做了一个统计表,请看。 折线统计图 师:用什么统计图可以把这个统计表里数据变化情况更直观的表示出来呢?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7篇】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7篇 《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 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结合实例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 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折线统计图。 4、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绘 图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图、题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对沙湖有哪些了解? 老师收集了近几年来去沙湖旅游的人数,你想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数 据更好的呈现出来? 你从条形统计图中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种统计图,想看看吗?

这样的统计图见过吗?你在哪见过?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析,感受两者的相同。 首先请你们仔细观察比较两幅统计图,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 重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2、深入讨论,认识特征。 那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 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那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有哪些优势呢?把你的想法和 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一起讨论。行动吧。 讨论好吗?请你们来说一说,它有哪些优势? (2)折线可以看出人数的变化情况,(你能不能指着图说说哪里的 线段表明人数是增加,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减少。)还有什么优势? (3)角度大的下降快些,角度小的,下降就慢些。(角度,指线段 斜着角度吗?这叫线段的倾斜程度。 从线段的倾斜程度可以看出什么? 那你们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倾斜程度,哪一条线段表明人数减少最多?为什么?课件展示线段。 通过比较发现:从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下降就能直观地看出?(数量连续的增减变化) 线段的倾斜程度,就能看出?(数量的变化的幅度。)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3篇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3、对在具体的情境下,选择哪种形式进行统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引出折线统计图 (1)这是20xx年3月一周的日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吗? (条形统计图) (3)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清楚的看出什么? 小结:通过条形统计图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出每天的平均气温,还能很快看出哪天的平均气温最高,哪天最低。 (4)那怎样更简单、更清晰的表示一周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 出示折线统计图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二、解读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也是统计图的一种,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看懂了什么? a)独立观察 b)小组交流 3、大组交流

(1)点: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②小结:折线统计图上的点是表示每天的平均气温。 (2)线: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什么呢?(平均气温在上升) ①在这张图上平均气温上升还有吗? ②那么它们上升的情况一样吗? 小结: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③除了平均气温上升的情况,还有没有其它情况?(气温下降) 能具体举例说说吗? (4)在折线统计图里,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变化的情况,看看书上怎么说的? ①学生看书 ②选择图上相邻的两天温度说说平均气温是怎么变化的? ③折线的升降可以反映气温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5)刚才我们看的都是这两天之间的气温变化情况,那么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你能不能说说整个一周的变化情况吗? 三、感受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我从卫生老师那了解到了我们班*同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体重变化情况,并绘制了一张折线统计图,从这张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1)独立思考——同桌说一说 (2)交流 (3)小结: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9篇)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9篇)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篇一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利用折线统计图既看出数量的多少,又能看出数量增减的特点并进行简单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使用条形统计图描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信息,获得分析数据和进行合理推测的初步经验。因为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工作密切相关,我们要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更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生活价值。 折线统计图从学生参观科技展览这个生活情境中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于生活”的课标理念。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把前面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明确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总之,教师给学生充裕的思考、交流的时间,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经历读稍复杂折线统计图、交流信息和进行简单预测的过程。 能读懂稍复杂的单式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数据作出预测。 体验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直观性和科学性,获得丰富的统计知识和经验,发展统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读懂稍复杂的单式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数据作出预测。 教学过程: 读折线统计图 1、打开书103页,看图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图。 2、让学生讨论“部分年份”的意思,并说一说这幅图的特点。 3、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4、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试着预测一下我国20xx年以后的`水果产量。 讨论交流。 试一试 1、让学生看书读统计表,并提出制作图的要求。 2、交流展示自己的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练一练 1、先读题,了解题目要求,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交流绘制的统计图,互相评价。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篇三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统计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

2023折线统计图公开课教案(精选13篇)

2023折线统计图公开课教案(精选13篇)折线统计图公开课教案1(2200字)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济南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如下: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从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的长短可以看出气温的什么?

师: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出各个数据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的引入: 师:从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每月平均气温值,并能直观地比较每月平均气温的大小,但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用怎样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呢? 3、揭示课题: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新授 (一)探究一 1、认识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1)在折线统计图中看到了一些什么? (2)介绍横轴与纵轴、刻度 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月份、温度) 师: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1℃) (3)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 相同点:横轴与纵轴

不同点:直条表示数量、点表示数量。 (4)看数据师:3月济南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的?(先看横轴、再看纵轴)(11℃) 师: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7月) (5)看上升与下降幅度 师: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上升幅度表示什么意思?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你是怎样知道的?(看折线越陡峭程度)2~3月,3~4月 师: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10~11月)师: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变化的情况。 (6)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等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趋势。 (二)探究二 快去看“科技展”!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数量变化趋势

《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例1 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折线统计图》数学教案(优秀3篇)

《折线统计图》数学教案(优秀3篇) 《折线统计图》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科书第116~118页上的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三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做简单分析。 2.在观察、对比、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作分析。 教具准备 各类统计图表,有关非典的统计图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__年春,我国很多地方遭遇了"非典"疫情,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在抗击"非典"期间,人们非常关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非典"人数。 2.出示北京地区20__年4月26日到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 师: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能很直接地看出"非典"病人数量的哪些变化? 生1: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113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122人;5月6日新增"非典"病人70人;5月11日新增"非典"病人42人;5月16日新增"非典"病人28人;5月21日新增"非典"病人8人;5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5人;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1人。 生2:其实,从统计表上可以直接看出当天新增"非典"病人的人数。 师:总结得很好。 生3: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多,5月3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少。 师:统计表能很快了解到具体数据,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比较病人数量的多与少。 3.揭示课题。 师:如果要清楚了解"非典"病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来吗?其实整理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板书:折线统计图,并出示北京地区20__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折线统计图) 二、分析研究,探寻特点 1.观察折线统计图,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师:仔细观察北京地区20__年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项目? 生1:我发现折线统计图上有名称、时间。 生2: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一样,横向表示日期,纵向表示人数。 师:你从折线统计图中还观察到了什么?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教案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教案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教案 课前准备: 由于学生是在一年以前学习过了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尽管折线统计图还没有正式学习,但从其他一些媒体中是见过的,学生对此并非一无所知。为了唤起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回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然呈现折线统计图,课前预设了一项作业:通过报纸、书刊、电视或网络了解并收集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收集的各式统计图表,引入新课 1、交流并展示同学们课前收集的统计图或统计表。(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中的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展示)指着折线统计图问学生:你们知道他们的名称吗?这就是我们在本单元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2、老师也在课前进行了调查,用多媒体或挂图出示“非典”图片。介绍2003年发生在我国“非典”期间的一些事例。在讲到全国人民都很关心北京这个“非典”重灾区的情况,报纸、电视和网络每天都要公布新增病人的人数,这也是全国人民了解疫区情况的重要途径时,同时出示教科书提供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这两份统计图表。 (1)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请上台来指着统计图或统计表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的信息主要包括:不同日期所对应的人数和不同人数对应的日期,以及新增病人最多与最少的日期,其中可能会有个别学生能说出新增病人人数越来越少。 教师:刚才我听到有个别同学说新增病人人数越来越少,你们觉得是这样吗?是怎样看出来的?(请这个学生上来讲一讲) 教师:这个信息在当时可重要了,让人们心理安稳了许多。为什

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案【7篇】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折线统计图的熟悉,知道了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清楚呈现数量的多少,还清楚地表现数量变化的状况,并且可以进展简洁的猜测。折线统计图的制图原理与条形统计图是一样的,都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肯定的数量,不同的是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大小,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位置的凹凸来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还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清晰、直观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状况。 绘制统计图是一个比拟简单的过程,小学生一般不易把握。而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渗透统计思想,增加统计意识,学会肯定的画统计图的方法,培育简洁分析数据或作出推断的力量。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降低了绘制统计图的要求。在设计例题教学时,课前先画好统计图中的横轴纵轴的位置数据,让学生在这幅没有画完的统计图上补充完成,然后出示教材p47页的例1,带有变式的半成品统计图,让学生体会到横轴必需是等间隔的标时刻。把握统计图的画法后,紧接着让学生试着依据给出的例题自己来确定纵轴的数据,从而来判定所画出的统计图是否合理。整堂课不要求学生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而是通过小组争论,团结协作来共同完成。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这局部内容的负担。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书114—116页 2.提高学生的制图力量 二、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依据结果作出简洁的推断和猜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学生主动参加,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个学段的学生制图力量较差,本节课学生已经熟悉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绘制统计图,提高制图的力量。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预备 收集一些折线统计图、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预备 一、引入 1、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2、小结: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5篇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5篇 折线统计图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难点: 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xxx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统计图的两个轴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提问:第一幅图很好地描述了中国获得金牌的增减变化,第二幅图很好地描述了韩国获得金牌的增减变化,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 现在大家自己动手完成教材127页的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 、现在有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咱们就可以方便地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了。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 、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 一1 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 、看完了亚运会,我们再去看一看学校的运动会。运动会上有一个项目——1分钟跳绳子比赛。有两位同学为了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提前10天进行了训练,对每天的成绩做了记录,大家看教材第128页中的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全班讨论第四问,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 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李欣是稳步提高,刘

折线统计图教案最新4篇

折线统计图教案最新4篇 《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62页、63页例3做一做,练习十三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练习十三第2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通过复习,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而且还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投影片) 教师: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再打出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通过出示投影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通过比较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为学习制作折线统计图打下了基础。] 2、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读出例3中统计表中各数据,师边引导边教学制作步骤。 教师述: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说后,师出示画好的图纸(水平射线长6厘米,垂直射线长4厘米。)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师:指名说制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生: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师:折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说? 生: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师: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月份?(十二个月份)在水平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量一量图纸中水平射线的长度。(水平射线长6厘米。) 师:水平射线长6厘米,根据统计表中有12个月份,把水平射线平均分成多少等份?(13等份) 这里用1厘米宽的距离表示一个年份,教师完成下图: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折线统计图教案

第八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题: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114-115页的信息窗1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通过条形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 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 同学们,你们去过威海吗?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荣获了2003年度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 二、学习新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投影出示课本信息窗中的统计表。 学生自己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引出研究问题。 2、师: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 师: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展示。 (估计学生多数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在同学们的统计图中都可以很好的看出每年的垃圾处理能力的多少,但是有没有更直观的不单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出不同年份处理能力的变化的统计图呢? 学生交流。 师: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结合教材,边演示,边讲解,总结出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先在每个年份对应的竖线上描出对应的数据点;同时在点的旁边写出对应的数据。 2、然后用线段把相邻的数据点连接起来,就完成了折线统计图。 引导学生认真听讲。 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量增减变化方面的优势。 让学生观察两个统计图,比较分析各自的特点,在比较中,形成对折线统计图的初步认识。 3、师:刚才我们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了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前面同学们还提到了许多问题,比如,1998~2002年全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表示这个变化情况,应该用那种统计图呢?自己试试看,可以在教材第122页图中用笔画画。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完成的统计图,交流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4、小结:折线统计图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三、自主练习 第1题:先独立解决,在全班交流。

《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案1 [设计意图]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上虞电影院20xx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 B、汇报 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案 【知识点拨】 一、折线统计图的定义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一、统计图简介 概念:是利用点、线、面、体等绘制成几何图形,以表示各种数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动情况的工具。表现统计数字大小和变动的各种图形总称。其中有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在统计学中把利用统计图形表现统计资料的方法叫做统计图示法。其特点是:形象具体、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其主要用途有:表示现象间的对比关系;揭露总体结构;揭示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反映总体单位的分配情况。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横坐标用来表示事物的组别,纵坐标常用来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与步骤 ①先写好统计图的名称,注明制图日期,以免漏掉。 ②画水平射线,注意年份间的距离要相同。根据年份的间隔来确定水平射线等分的份数,每经过一年的时间,间隔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地表示出增长倩况。 ③画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根据两个厂最高与最低的产值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④指点,写出各点数据,顺次连出折线。指点时要先报一厂的,画出一厂的折线后,再描二厂的,以免造成混乱。 ⑤连接各点成折线时要用不同的线表示。一般一条用实线,另一条用虚线。并在图的右上方画上图例。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 ⑥描点时,要及时写上各点数量。 检查。主要检查标题、制图日期、各点数量、两条射线箭头,单位名称、项目名称、时间、图例等内容有无漏写、错写。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4篇)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4篇)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2、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3、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讨论问题。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二)完成练习四的第2、5题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三)完成练习四的第6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阅读第27页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2、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68页的例2,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统计图。 20XX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4月26日~5月31日)(图略) 2.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 (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3)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8篇)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8篇)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第1篇: 我说课资料是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折线统计图》。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这一单元是四年级下册资料,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学生统计知识在这一课后将再一次得到发展。而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特点。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条形统计图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并明白其特点。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特征进行合理推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折线统计图特点与作用过程,感受从”具体”到”一般”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经过对数据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意义和作用,体验到数学价值。 本课教学重点设计为: 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特点

教学难点则放在: 能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 教学关键: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作用。 三、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设计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很多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联系。供给富有现实意义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过程中,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此刻知识水平,本节课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组织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简便,高效学习氛围。 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方式。教学时,我经过学生感兴趣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进取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从生活实际出发,出示曲阜旅游图片,引出近几年来孔庙旅游人数统计。激发学生兴趣,从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直接引入”折线统计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