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幅、调频超外差收音机

石家庄经济学院

通信实习报告

院系:

学号:

姓名:

日期:

一、实习目的

1)了解电路原理。

2)学会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对照读图。

3)认识元器件并进行检测。对照色环和标注符号确认其参数值。

4)焊接基本训练。要求元器件安装整齐美观,焊点光滑无虚焊。

5)整机性能在两个频段均达到良好,接收到电台较多且均匀。

二、实习要求

1)掌握焊接技巧。

2)通过实习要锻炼读图能力,要能够读懂一般的半导体收音机电路图和其他电子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3)了解各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通过实践可以根据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较熟练地进行电路组装和调试。

4)学会对照色环和标注符号确认电阻参数值,以及识别其它各器件。

5)焊接元器件时使元器件安装整齐美观,焊点光滑无虚焊。

6)理解、掌握调幅调频收音机原理。在此基础下,就可以很好的调试收音机首台效果。

7)实习后,使我们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联系能够在一起。三、实习内容

(1)实习题目

调幅、调频超外差收音机,这是一个综合的实习项目

(2)原理介绍

1.调制与解调原理介绍

“调制”是发射机的主要功能。所谓调制是将所需传送的基带信号加载到载波信号上去,以调幅波、调相波或调频波的形式通过天线辐射出去。

“解调”是接收机的重要功能。所谓解调是将接收到的已调波的原调制信号取出来,例如从调幅波的振幅变化中取出原调制信号。从调相波的瞬时相位变化中取出原调制信号。从调频波的瞬时频率变化中取出原调制信号。

从频谱的角度来看:

因为音频信号频率很低(20~20kHz),不能从天线发射出去,必须将音频信号加载到高频信号上,这叫做“调制”,该高频信号称为“载波”。有两种调制方法,即振幅调制产生调幅波和频率调制产生调频波,如下图所示。如果高频波的幅度随音频信号而变化,称调幅波。调幅波包络线形状和音频信号波形相同;如果高频波的频率随音频信号而变化,则称调频波。调频波的幅度不变,而频率随着音频信号的规律变化,当音频信号处在正半周时调频波的频率就高;当音频处在负半周时,调频波的频率就低。可见,调制信号就是高频载波和音频信号二者按照某种规律的合成体。由于调幅波的接收设备很简单,一般普通中波和短波广播都是应用调幅广播。调频波抗干扰能力强,用于高质置的广播,如电视广播中的伴音、立体声广播等。

调幅,调频波图形如下图所示:

2.调幅收音机原理介绍:

调幅收音机由输入回路、本振回路、混频电路、检波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及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组成,本振信号经内部混频器,与输入信号相混合。混频信号经中放和455kHz陶瓷滤波器构成的中频选择回路得到中频信号。至此,电台的信号就变成了以中频455kHz为载波的调幅波。

输入回路:输入回路主要由磁棒、磁棒线圈和可变电容器组成。磁棒有聚集空间电磁波的功能,它将使磁棒上的线圈感应出许多不同频率的电动势(每一个

频率的电动势都对应着一个广播电台信号)。若某一感应电动势所对应的信号频率等于磁棒线圈与可变电容器组成的串联谐振频率,则该频率的信号将以最大电压传送给变频级。

混频和本振回路:从输入回路送来的调幅信号频率和本机振荡器产生等幅信号一起送到变频级,经过变频级产生一个新的频率,这一新的频率恰好是输入信号频率和本振信号频率的差值,称为差频。例如,输入信号的频率是535KHZ,本振频率是1000KHZ,那么它们的差值就是1000KHZ—535KHZ=465KHZ;当输入信号是1605KHZ时,本机振荡频率也跟着升高,变成2070KHZ。也就是说,在超外差式收音机中,本机振荡的频率始终要比输入信号高一个465KHZ。这个在变频过程中新产生的差频比原来输入信号的频率要低,比音频却要高得多,因此我们把它叫做中频。不论原来输入信号的频率是多少,经过变频以后都变成一个固定的中频,然后再送入到中频放大器继续放大,这是超外差式收音机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上三种频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式表示:本机振荡频率—输入信号频率=中频

中频放大电路:中频放大电路主要由中频变压器(中周)和高频三极管组成。其作用是把变频级送来的中频信号再进行一次检查,只让465kHz的中频信号通过,并送到三极管进行放大,然后将放大了的中频信号再送到检波器去检波。

检波器:检波器也称解调器,它主要由二极管和滤波电容组成,主要作用是从人耳听不见的中频信号中检出音频信号。检波实质就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切除已调幅中频信号的正半周或负半周,然后经电容器滤除残留的中频分量取出含有直流分量的音频信号,再送到低频放大器中进行音频放大。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晶体管收音机中使用的小功率高频三极管都有这样一个特性;当三极管静态工作电流I c在lmA以下时,三极管的β值将随着I c 的减小而减小。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将检波得到的音频信号中的直流分量经电路处理后,去控制中频放大器中三极管静态工作点,使收音机在接收到强信号时中频放大器中三极管静态工作电流I c减小,β值下降。这样中频放大器对输入的强信号放大量减小,检波后输出的音频信号幅度不至过大;反之,收音机接收到弱信号时,中频放大器中三极管β值上升,使检波后输出的音频信号幅度不至减小。从而保证了收音机接收强弱电台时检波输出的音频信号幅度

基本均匀。

低频放大电路:低频放大器是放大音频信号的放大器,它是由前置低放和功率放大电路组成。前置低放的主要作用是将检波得到的微弱音频信号进行放大,使之能向功率放大电路提供足够的推动功率。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作用是将来自前置放大电路的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然后推动喇叭发出声音。

如图所示:

3. 调频收音机原理

调频(FM)收音机由输入回路、高放回路、本振回路、混频回路、中放回路、鉴频回路和音频功率放大器组成。信号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本振信号进行FM混频,混频后输出。FM混频信号由FM中频回路进行选择,提取以中频10.7MHz为载波的调频波。该中频选择回路由10.7MHz滤波器构成。中频调制波经中放电路进行中频放大,然后进行鉴频得到音频信号,经功率放大输出,耦合到扬声器,还原为声音。

输入回路:输入回路主要由磁棒、磁棒线圈和可变电容器组成。磁棒有聚集空间电磁波的功能,它将使磁棒上的线圈感应出许多不同频率的电动势(每一个频率的电动势都对应着一个广播电台信号)。若某一感应电动势所对应的信号频率等于磁棒线圈与可变电容器组成的串联谐振频率,则该频率的信号将以最大电压传送给变频级。

高频放大电路:高频放大电路的主要作用是对高频调频信号进行放大,以提高调频收音机的接收灵敏度。高频放大电路一般采用共基放大电路,这是因为共基电路的截止频率高,适用于高频率放大,并且共基电路的输入阻抗低,容易与天线的阻抗相匹配。

混频和本振回路:变频电路的作用是利用本机振荡产生的频率与外接收到的

信号进行差频把高频调频信号变换成固定的中频信号输出(FM的中频为10.7MHz)。

中频放大电路:中频放大电路主要由中频变压器(中周)和高频三极管组成。其作用是把变频级送来的中频信号再进行一次检查,只让10.7MHz的中频信号通过,并送到三极管进行放大,然后将放大了的中频信号再送到限幅器。

限幅器:限幅器的作用是把调频波的幅度变化削去,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鉴频器:鉴频器的作用是把频率的变化还原为幅度的变化,即把调频波还原成音频信号。鉴频过程分为两步,先把等幅的调频信号经线性变换电路转换为幅度随调频信号的频率变化规律而变化的调频调幅信号,这时调频信号的幅度变化就是解调所需的音频信号,然后再用检波器从调频调幅波中把音频信号解调出来。

自动频率控制电路(AFC):AFC电路的作用是当本振频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漂移时,能自动地控制本地振频率回到原来的正确频率上,使调频收音机处于最付佳状态。

低频放大电路:低频放大器是放大音频信号的放大器,它是由前置低放和功率放大电路组成。前置低放的主要作用是将检波得到的微弱音频信号进行放大,使之能向功率放大电路提供足够的推动功率。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作用是将来自前置放大电路的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然后推动喇叭发出声音。

如图所示:

4.调频收音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介绍

调频波和调幅波的共同点都是将音频信号去调制高频信号。不同的是,调幅波是使音频信号去调制高频信号的“幅度”;而调频波是使音频信号去调制高频信号的“频率”,如上图所示。调频波的幅度不变,而频率随着音频信号的规律变化,当音频信号处在正半周时调频波的频率就高;当音频处在负半周时,调频

波的频率就低。因此,调频波就是高频信号的“频率”随着音频变化的结果。

采用调频波的原因:

首先,调频波的抗干扰性强。传播无线电波的空间是复杂的,除了我们所需要的电波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干扰电波。这些干扰波和有用的信号混在一起,很难把它们分开,于是在调幅收音机里就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干扰杂声,影响收音质量,尤其在灵敏度比较高的收音机中更加明显。调频波的抗干扰性比调幅波强得多,因此调频收音机发出来的声音比较清晰悦耳。这是因为电波干扰中,干扰的主要结果常是改变了信号的幅度,从而模糊了需要传送的信号,调幅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采用调频可以改善这种干扰情况,因为调频是使音频信号去调制载波的频率,调频收音机在接收时,可以放一个限幅器把干扰影响的幅度变化消去,而对频率没有影响,如图所示:

其次,调频有较宽的频带。从上图已经看到调频波频率的偏移(频偏)随音频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当接收调频波时,扬声器的输出信号只和调频波的频偏有关系,而与调频波的幅度无关。一般调频电台所占有的频带大约是150~200kHz,这个数字是调幅所占频带的数十倍。调频波频带宽是一个很大的特点,因为调幅收音机受到频宽限制(主要受中频频宽限制),音频信号的频率局限于30~5000Hz,而调频可扩大到30~15000Hz,再加上抗干扰能力强,从而使传递音频信号质量大大提高,电视伴音比调幅收音机声音好听得多,就是因为电视伴音采用了调频的原因。

5. 超外差式调频收音机原理

下图是超外差式调频收音机框图,因为调频波是用超短波传播的,所以高频

放大和本机振荡的频率都很高。由于调频信号的频率变化很大,一般最大可达150~200kHz,所以中频就要比调幅收音机的高得多,一般中频都采用5~11MHz,我国现在一般电视接收机伴音中频都采用7MHz,调频广播接收机中频为10.7MHz,调频收音机收到调频波后,经过混频和中放,送到限幅器和鉴频器。限幅器的作用是把调频波的幅度变化削去,以提高抗干扰能力。鉴频器的作用是把频率的变化还原为幅度的变化,即把调频波还原成音频信号。因此它又称为调频检波器。从鉴频器输出的音频信号就可以利用低频放大器放大,推动扬声器供我们收听了。由于调频收音机和调幅收音机有很多部分是相同的,所以在一般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里增加一部分电路后便可以装成调频调幅两用收音机了。6、超外差收音机的调整:

1、调中频——即是调中频调谐回路。中放电路是决定收音电路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的关键所在,它的性能优劣决定了整机性能的好坏。调整中频变压器,使之谐振在AM/465kHz(或FM/10.7MHz)频率,这是中放电路调整的任务。

2、调覆盖——即是调本振谐振回路。超外差收音机电路接收信号的频率范围与机壳刻度上的频率标志应一致,所以,要进行校准调整,也叫调覆盖。在超外差收音机中,决定接收频率的是本机振荡频率与中频频率的差值,而不是输入回路的频率,因此,调覆盖实质是调本振频率和中频频率之差。因此调覆盖即调整本振回路,使它比收音机频率刻度盘的指示频率高AM/465kHz(或FM/10.7MHz)。在本振电路中,改变振荡线圈的电感值(即调节磁芯)可以较为明显地改变低频端的振荡频率(但对高频端也有影响)。改变振荡微调电容的电容量,可以明显地改变高频端的振荡频率。

3、统调——即是调输入回路。统调又称为调整灵敏度,本振频率与中频频率确定了接收的外来信号频率,输入回路与外来信号的频率的谐振与否,决定超外差收音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即选台功能),因此,调整输入回路使它与外来信号频率谐振,可以使收音机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好。调整输入回路的选择性也称为调补偿或调跟踪,但是在外差式收音电路中,调整输入谐振回路的选择性会影响灵敏度,因此,调整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主要是调整灵敏度,使整机各波段的调谐点一致。调整时,低端调输入回路线圈在磁棒上的位置,高端调天线的微调电容。

7、电路特点

调频/调幅两波段收音机接收频率范围:AM:535~1605kHz;FM:64~108MHz。调频/调幅两波段收音机现以集成电路为主,采用的芯片大多是专用的,本次实习采用的芯片为CXA1191M,其内部集成电路内含:调频高放、变频、中放、鉴频电路;调幅变频、中放、检波电路:电子音量控制、低频放大、电源稳压电路等。由于其功能全、灵敏度高、性能稳定可靠、静噪功能良好,故应用相当广泛。集成CXA1191M芯片的内部框图、管脚功能和管脚直流电压值分别如图4和表1所示。

图4 集成CXA1191M芯片的内部方框图

表1 集成CXA1191M芯片管脚功能和管脚直流电压值(V CC=3V)

(3)原理框图

(4)功能说明

1、本收音机有调频、调幅两波段功能。其中电路采用四联可变电容,两联是用于调幅的输入和本振,其余是调频部分的。

2、开关兼音量旋钮,扬声器外放及耳机插孔。

3、本收音机波段转换是通过开关拨动(即通过波段开关将电容C11短接与否)选择FM或AM频段。并配有LED指示灯,作指示收音效果。

4、调幅部分采用1只中频变压器T1,谐振于465kHz;而调频采用10.7MHz 陶瓷滤波器,以保证本振频率的稳定性。

5、调频检波是利用鉴频线圈与CXA1191M内的电路配合,完成频率检波任务。

(5)实现步骤

1、焊接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仔细阅读电路原理图、元器件电路装配图、印刷电路板图及整机总装图;

(2)、按照清单核对元器件数量,进行简易的检测。处理引脚表面并镀锡(3)、认清各种元器件及元器件代号。

(注意:电解电容有正负极之分,四联可变电容的引脚方向不要搞错)。

(4)、有万用表粗略的测试器件,与说明书核对。

(5)、准备好焊接装配工具、器材。

2、按照原理要求组装与焊接各器件:

(1)、焊接时先焊小再焊大,先低后高,最后再焊集成块的原则安装并焊接元器件,元件尽量贴近底板,对号入座,不得将元件插反。这样来保证焊接质量。还要注意四联电容的轴上和电位器轴上要安装塑料拨盘,因此下面的焊点不能过高。

(2)、由于元件CXA1691BM(注意引脚顺序,不要将引脚方向搞错)双排二十八引脚排列比较紧密,焊接使用尖烙铁进行快速焊接,如果焊一次不成功,应冷去后再进行焊接,以免烫坏集成块。(但要注意尽量一次性成功,因为一旦出错,焊完以后就难于拆下)

3、焊接完成后,反复检查有无虚焊、假焊、错焊、短路拖锡造成的故障,如发

现虚焊、假焊、错焊,短路拖锡造成的故障,需再次焊接解决故障。

4、安装拉杆天线、耳机插孔、波段开关要注意与机壳的配合。

5、安上电池,检查是否能够收到AM、FM(注意:要焊接上外接天线)广播,如果接受不到,再次检查电路有没有问题,在确定电路没有问题情况下,检查芯片各脚静态值,并与说明书参考值核对。

6、焊接安装基本完成后,按照实验原理中超外差收音机的调整内容,调整可调点。AM(中波)的调整:将电台置于中波段,调整L1和T1,从而高频部分的覆盖(配合调Ca顶端的微调)和中波振荡频率(配合调Cb顶端的微调),T3调中频频率。FM(调频波)的调整(一定要焊接天线),其中L2和L3分别调整高频部分的覆盖(配合调Cc顶端的微调)和振荡频率(配合调Cd顶端的微调),用无感起子拨动松紧度,T2用来调中频频率。(注意:T1、T2、T3只需微调一下即可)

四、参考文献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

《通信电子线路》

上网查的相关资料

五、实习体会

开始实验时,先熟悉了一下实验器件,之后在一些旧的电路板上练习了一会焊接,接着就开始在电路板上安装器件了,等我把所有器件都安装在实验电路板上后,才发现这样就很难再焊接了(因为焊接是个精细活,一不小心就会焊坏的,等把所有元器件安装完后,电路板的背面很乱,就不容易焊接了),于是又把它们拿下来,按先焊小再焊大,先低后高,最后再焊集成块的原则安装并焊接元器件了。光焊接所有的元器件就花了我一天的时间。

第二天把所有焊接好的模块安装在收音机的机壳里,按上电池

后,只有喇叭的刺啦声。之后开始拿万用表检查错误,测量了好久仍是无头绪,于是就开始把芯片从新焊了一遍,同时把可能虚焊的地方也从新焊接了一遍,这样之后再安装上,安上电池后就可收到台了。之后经过简单的调试后收到的台多了,也清晰了。

在本次实验中,在焊接方面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尤其是焊接芯片时,万分紧张却没有焊坏。

实验后,我能识别各种元器件了

比如(1)电阻的标识和读数;

(2)电位器的三个引出端,两个为固定端,一个为滑动端;

(3)电容器的按材料分类和标注方法;

(4)常用的电感的分类;

(5)常用的半导体分离器件的型号命名与分类;

(6)二、三极管的使用注意事项;

(7)焊接工艺中的焊接工具,焊接材料,焊接原理;

通过本次实习锻炼了我的读图能力,能够读懂一般的半导体收音机电路图和其他电子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了解各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通过这次实践可以根据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较熟练地进行电路组装和调试了。

这次实验之后,即一个基础训练后,对其它电子电路的组装、调试也就开始入门了。这次实验同时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我们要在理解电路原理的基础上实践,也就达到本次实习的目的了。

六、实习效果评价

调幅、调频超外差收音机

石家庄经济学院 通信实习报告 院系: 学号: 姓名: 日期:

一、实习目的 1)了解电路原理。 2)学会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对照读图。 3)认识元器件并进行检测。对照色环和标注符号确认其参数值。 4)焊接基本训练。要求元器件安装整齐美观,焊点光滑无虚焊。 5)整机性能在两个频段均达到良好,接收到电台较多且均匀。 二、实习要求 1)掌握焊接技巧。 2)通过实习要锻炼读图能力,要能够读懂一般的半导体收音机电路图和其他电子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3)了解各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通过实践可以根据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较熟练地进行电路组装和调试。 4)学会对照色环和标注符号确认电阻参数值,以及识别其它各器件。 5)焊接元器件时使元器件安装整齐美观,焊点光滑无虚焊。 6)理解、掌握调幅调频收音机原理。在此基础下,就可以很好的调试收音机首台效果。 7)实习后,使我们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联系能够在一起。三、实习内容 (1)实习题目 调幅、调频超外差收音机,这是一个综合的实习项目 (2)原理介绍 1.调制与解调原理介绍 “调制”是发射机的主要功能。所谓调制是将所需传送的基带信号加载到载波信号上去,以调幅波、调相波或调频波的形式通过天线辐射出去。 “解调”是接收机的重要功能。所谓解调是将接收到的已调波的原调制信号取出来,例如从调幅波的振幅变化中取出原调制信号。从调相波的瞬时相位变化中取出原调制信号。从调频波的瞬时频率变化中取出原调制信号。 从频谱的角度来看:

因为音频信号频率很低(20~20kHz),不能从天线发射出去,必须将音频信号加载到高频信号上,这叫做“调制”,该高频信号称为“载波”。有两种调制方法,即振幅调制产生调幅波和频率调制产生调频波,如下图所示。如果高频波的幅度随音频信号而变化,称调幅波。调幅波包络线形状和音频信号波形相同;如果高频波的频率随音频信号而变化,则称调频波。调频波的幅度不变,而频率随着音频信号的规律变化,当音频信号处在正半周时调频波的频率就高;当音频处在负半周时,调频波的频率就低。可见,调制信号就是高频载波和音频信号二者按照某种规律的合成体。由于调幅波的接收设备很简单,一般普通中波和短波广播都是应用调幅广播。调频波抗干扰能力强,用于高质置的广播,如电视广播中的伴音、立体声广播等。 调幅,调频波图形如下图所示: 2.调幅收音机原理介绍: 调幅收音机由输入回路、本振回路、混频电路、检波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及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组成,本振信号经内部混频器,与输入信号相混合。混频信号经中放和455kHz陶瓷滤波器构成的中频选择回路得到中频信号。至此,电台的信号就变成了以中频455kHz为载波的调幅波。 输入回路:输入回路主要由磁棒、磁棒线圈和可变电容器组成。磁棒有聚集空间电磁波的功能,它将使磁棒上的线圈感应出许多不同频率的电动势(每一个

《高频电子线路》超外差中波调幅收音机实验

《高频电子线路》超外差中波调幅收音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调幅收音机组成原理,建立调幅系统概念。 2、掌握调幅收音机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测试调幅收音机各单元电路波形。 三、实验仪器 1、耳机1副 2、10 号板1块 3、9 号板1块 4、2 号板1块 5、4 号板1块 6、双踪示波器1台 7、万用表1块 四、实验电路说明 AM广播:525—1605KHz混频 图16-1超外差中波调幅接收机 中波调幅收音机主要由磁棒天线、调谐回路、本振、混频器、中频放大、检波、音频功放、耳机构成。 磁棒天线:磁棒天线是利用磁棒的高导磁率,能有效的收集空间的磁力线,使磁棒线圈感应到信号电压。同时磁棒线圈就是输入回路线圈,它身兼两职,避免了天线的插入损耗,另外,磁棒线圈具有较高的Q 值,故磁棒天线是很优良的接收天线,它不但接收灵敏度高,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为此中波调幅收音机几乎全采用磁棒天线。 调谐回路:从磁棒天线接收进来的高频信号首先进入输入调谐回路。调谐回路的任务是选择信号。在

众多的信号中,只有载波频率与输入调谐回路相同的信号才能进入收音机。 混频和本机振荡级:从调谐回路送来的调幅信号和本机振荡器产生的等幅信号一起送到混频级,经过混频级产生一个新的频率,这一新的频率恰好是输入信号频率和本振信号频率的差值,称为差频。例如,输入信号的频率是535kHz,本振频率是1000kHz ,那么它们的差频就是1000 kHz -535 kHz =465kHz;当输入信号是1605kHz时,本机振荡频率也跟着升高,变成2070kHz。也就是说,在超外差式收音机中,本机振荡的频率始终要比输入信号的频率高一个465kHz。这个在变频过程中新产生的差频比原来输入信号的频率要低,比音频却要高得多,因此我们把它叫做中频。不论原来输入信号的频率是多少,经过变频以后都变成一个固定的中频,然后再送到中频放大器继续放大,这是超外差式收音机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上三种频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达: 本机振荡频率-输入信号频率=中频 中频放大级:由于中频信号的频率固定不变而且比高频略低(我国规定调幅收音机的中频为465kHZ),所以它比高频信号更容易调谐和放大。通常,中放级包括1-2级放大及2-3级调谐回路,这使超外差式收音机灵敏度和选择性比直放式收音机都提高了许多。可以说: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中放级性能的好坏。 检波电路:经过中放后,中频信号进入检波级,检波级的主要任务是在尽可能减小失真的前提下把中频调幅信号还原成音频。收音机常用的检波电路有二极管包络检波和三极管检波。 音频功放级:检波级输出的音频信号是很微弱的,不能直接推动扬声器或耳机,需要经过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来获得一定的功率去驱动负载。 在本实验中,我们需要观察调幅收音机各个单元电路的波形,由于电台信号较微弱,不便于仪器观测,所以在试验中我们用信号源产生一个调幅信号用来模拟电台信号。 五、实验步骤 1、在断电状态下连接各个模块。连线框图如下: 表16-1 实验连线表

超外差收音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晶体管超外差收音机安装与调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 电子器件图书。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万用表。 2.学习并掌握超外差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3.了解超外差式收音机的调试方法。 4.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 接技术。 三、实验原理图

四、元器件清单 五、超外差收音机工作原理 元件型号数量位号元件型号数量位号 三极管9013 2只V6、V7 电阻56Ω1只R5 三极管9014 1只V5 电阻100KΩ2只R7、R10 三极管9018 4只V1、V2、V3、V4 电阻120KΩ1只R1 发光二极管红色1只LED 瓷片电容103 1只C2 磁棒及线圈4x8x80mm 1套T1 瓷片电容C1、C4、C5 振荡线圈TF10(红色)1只T2 瓷片电容223 7只C6、C7、C10 中频变压器TF10(黄色)1只T3 瓷片电容C11 中频变压器TF10(白色)1只T4 电解电容 4.7uF 2只C3、C8 中频变压器TF10(绿色)1只T5 电解电容100uF 3只C12、C13、C9 输入变压器蓝色1只T6 双联电容CBM-223P F 1只CA 扬声器0.5W 8Ω1只BL 耳机插座ø3.5mm 1只CK 电位器10KΩ1只RP 装配说明书1分 电阻51Ω1只R8 机壳上盖1个 电阻100Ω2只R13、R15 机壳下盖1个 电阻120Ω2只R12、R14 刻度面板1块 电阻150Ω1只R3 调谐拨盘1只 电阻220Ω1只R11 电位器拨盘1只 电阻510Ω1只R16 磁棒支架1只 电阻680Ω1只R9 印刷电路板1块 电阻1KΩ1只R6 电池极片1套正、负及连片 各一个 电阻2KΩ1只R2 螺丝5个 电阻30KΩ1只R4 导线红、黄4根

超外差式调频(FM)收音机(硬件部分)

( 二 〇 一 六 年 一 月 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超外差式调频(FM )收音机(硬件部分) 学生姓名: 学 院:信息工程学院 系 别:电子系 班 级:电子13-1 指导教师:杨玉兰

目录 第一部分调频收音机原理及电路组成 (1) 一、调频收音机原理 (1) 1频率调制 (1) 2 调频收音机原理 (2) 二、调频收音机电路组成 (2) 三、调频收音机主要芯片 (3) (一)调频高频/混频电路TA7358AP (3) (二)中频放大器MC1350 (4) (三)运算放大器TL082 (7) (四)乘法器MC1496 (8) (五)音频功放LM386 (9) 第二部分调频收音机的个单元电路设计与电路功能验证 (11) 一、高频及混频电路设计与电路功能验证 (11) (一)高频及混频电路 (11) (二)混频数据及数据结果分析 (12) 二、中频放大电路设计与电路功能验证 (13) (一)中频放大电路 (13) (二)中放数据及数据结果分析 (14) 三、鉴频及低频放大电路设计与电路功能验证 (14) (一)鉴频及低频放大电路设计 (14) (二)鉴频及低放数据及数据结果分析 (15) 第三部分单元电路级联与收音机效果验收 (16) 一、收音机效果验收 (16) 三、课程设计体会及建议 (16)

第一部分 调频收音机原理及电路组成 一、调频收音机原理 1频率调制 调频(FM )是用音频信号去调制高频载波的频率,使高频载波的瞬时频率随调制信号而有规律的变化,载波的幅度保持不变。已调波频率变化的大小由调制信号的大小决定,变化的周期由调制信号的频率决定。已调波的振幅保持不变。调频波的波形,就像是个被压缩得不均匀的弹簧,调频波用英文字母FM 表示。 设调制信号为:t Ω=ΩΩcos U )t (U m 载波信号为:t C C C ωcos U )t (U = 调频时,载波电压振幅度Ucm 不变,而载波瞬时间频率则随调制信号规律变化,即为:) (t t U K t C C C C ωωωω?+=+=Ω)()(f 式中C ω为载波角频率,又称为调频波中心频率; f K 为比例常数表示载波频率变化随调制信号变化的程度大小。其值由调频电路决定,单位是弧度/秒·伏(rad/s ·v ); )()(f t U K t C Ω=?ω为瞬时角频率相对于中心频率的频率偏移,简称频偏。 调频后载波瞬时相位也会产生变化,其瞬时相位为 ()) ()()(00t t dt t U k t dt t t c t t f c ?Φ+=+==Φ??Ωωωω 式中,ωct 为未调频时载波相位; ()dt t U K t t f )(0?Ω=?Φ为调频后,瞬时相位相对于t c ω的相位偏移。 调频波的数字表示式为 ()] )(cos[0dt t U K t U t U t f c FM ?Ω+=ω 根据上式可画出调频波的波形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 调频 从调频波形可见,调频波振幅保持不变。调频波的频率跟随信号的变化规律 而改变。即当调制信号幅度最大时,调频波最密,频率最大;而当调制信号负的绝对值最大

超外差式收音机实习报告

超外差式收音机实习报告 超外差式收音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设备中的基础电路之一。在本次实习中, 我主要学习了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并通过实践来加深了解。以下是我 的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2. 掌握超外差式收音机电路的调谐和接收方式; 3. 实际操作,检验电路的工作性能。 二、实验材料 1. 超外差式收音机线路板 2. 晶体管、电容、电感、陶瓷滤波器等元器件 3. 天线及其他所需电子元件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按照线路图,将元器件焊接到线路板上; 2. 运用万用表测试电路的电阻、电容及电感等参数,调整电容器和电感电阻器的值,以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 3. 将天线接入收音机,调节电源电压及电源开关,使收音机正常工作; 4. 尝试不同的调频和调音频频率,选择信道调整信号强度; 5. 尝试通过调整电磁铁的位置,选择对应兴趣的电台频道; 6. 检验电路的收音效果。 四、实验结果 在实验操作中,通过对不同的电路参数进行调整,成功地让收音机产生了稳定、清晰 的音频信号。在调整频率时,通过调整全程电压衰减器和调谐电路电容器的值,成功地捕 捉到了来自收音机天线的波动信号。此外,我们还通过调整电磁铁的位置来选择需要的电 台频道。最终,我们成功地收听到了广播电台的声音。 五、实验分析与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实践的 操作了解到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同时,通过手动调整电路参数和观察电路反馈,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电路和元器件的理解。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收获颇丰,对我的电子技术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高频电子线路》超外差式FM收音机实验

《高频电子线路》超外差式FM收音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超外差式FM收音机组成原理,建立调频系统概念。 2、掌握FM收音机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完成FM收音机整机联调。 三、实验仪器 1、天线1根 2、10 号板1块 3、9 号板1块 4、5 号板1块 5、6 号板1块 6、2 号板1块 7、双踪示波器1台 8、耳机1副 四、实验说明 1.调频广播与中波或短波广播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类优点: (一)调频广播的调制信号频带宽,信道间隔为200KHz,单声道调频收音机的通频带为180KHz,调频立体声收音机的通频带为198KHz,高音特别丰富,音质好。 (二)调频广播发射距离较近,各电台之间干扰小。电波传输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信噪比高,失真小,能获得高保真的放音。 (三)调频广播能够有效的解决电台拥挤问题。调频广播的信道间隔为200KHz,在调频广播波段范围内,可设立100个电台。又由于调频广播传播距离近,发射半径有限,在辽阔的国土上,采用交叉布台的方法,一个载波可重复多次的使用而不会产生干扰。这样,有效的解决了(调幅广播无法解决的)频道不够分配的问题。 2.实验中超外差式FM收音机原理框图如下: FM广播:88—108M 98.7—118.7M 图17-1 FM收音机原理框图

下面简单说明一下工作原理,我们身边的无线电波是摸不着看到到的,但它们的确存在,从空间的角度去看略显复杂,因为无线电波是重叠在一起的。那么接收机又是怎么从这么复杂的环境中把我们想要的信号分离出来的呢?从频率的角度去看,实际上这些无线电波并不是重叠的,在坐标轴中以横轴为频率轴,靠近原点也就是频率较低的一般是工频干扰,比如我们使用的交流电有50Hz的干扰,包括其谐波。家用电器工作时也会产生干扰。我国AM 广播频段为525~1605KHz,FM广播频段相对较高,为88~108M。远离原点的频率可能会有手机信号,卫星信号等等。在这里我只讨论FM频段,以武汉地区为例,共有10多个调频电台,这10多个电台信号都会进入收音机天线,并同时经过高放放大,调谐回路实际上是一个中心频率可调的LC带通滤波器,其作用是用来选择我们想要接收的电台频率,滤除其他电台频率,例如我们想要收听105.8MHz这个台,那么我们就应该调节调谐旋钮,使调谐回路的中心频率为105.8MHz,其他不需要的电台就会被滤除,这样可以提高信噪比。经过调谐回路选出来的105.8MHz 信号被送入混频器,与收音机内部的本地振荡器产生的频率进行混频(频率线性搬移),得到一个固定频率的中频信号,我国规定的FM广播中频频率为10.7MHz。本振的频率也是可调的,这里我们要接收的是105.8MHz,中频10.7MHz,那么本振频率=105.8+10.7=116.5MHz。当然理论上使用105.8-10.7=95.1MHz的本振频率也行,但一般情况都使用高本振,这是由于振荡电路在频率更高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更大的频率变化范围。根据上面的讲解,我们可以算出FM收音机本振的频率范围为98.7~118.7MHz。频率的调节时通过9号板上的电位器W1来完成的,W2是频率微调,实际中的收音机也有用可调电容的,原理都差不多。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本振频率的调节与谐振选频回路的调节是通过同一个电位器来完成的,那么在设计收音机时就有一个要求,即要保证在调节的过程中,本振频率始终要比调谐回路中心频率高10.7MHz,这一过程被形象的称作跟踪。从混频器出来的中频并不是单一的频率,在书本中我们学过,两个频率相乘可以得到它们的和频和差频。105.8MHz与本振116.5MHz混频后可以产生10.7MHz和222.3MHz的频率,除了这两个频率外还会有其他频率,怎么理解呢?这是因为前面的调谐回路滤波器并不是理想的矩形,存在一定的“斜坡”,假设105.8MHz附近的105.6也是一个电台,那么这个105.6MHz的信号也是能通过调谐回路的,只不过被衰减了,离105.8MHz越远,衰减就越厉害。既然有一定量的105.6MHz信号进入混频器,于是混频后就会产生10.9MHz与222.1MHz的频率。另外,混频器自身的非线性也会产生一些其他的频率分量。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在混频级后面加上一个10.7MHz的带通滤波器,滤除其他不需要的频率。经过滤波器的中频信号相对而言较为单一了,然后对其经行一定增益的放大。再送入鉴频器解调。就可以还原出音频信号。此时的音频信号是很微弱的,需要经过功率放大才能推动耳机或者扬声器。 五、实验步骤 1、本实验需要用到2号板、5号板、6号板、9号板、10号板 2、断电状态下连线,连线框图如下:

(完整word版)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如图8.1所示。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过输入电路与收音机的本振频率(其频率较外来高频信号高一个固定中频,我国中频标准规定为465KHz)一起送入变频管内混合——变频(图中A-A处)。在变频级的负载回路(选频)产生一个新频率,即通过差频产生新中频,(图中B处)。 图8.1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图 在本机中,C1a、T1组成天线输入回路,V2、T2、C lb、T3组成变频级。V2为变频管,T3初级为变频级负载,T2、C lb组成本机振荡回路C3为振荡耦合电容。T3、V5、T4、V6组成一级中放三极管检波电路,T5的初级线圈为V7、V8的负载,T5为音频推挽输出变压器,T6为自耦式功率输出变压器,R p为音量控制电位器(带电源开关)。C9为音频耦合电容,同时V6、R4、C5、V5组成自动增益控制电路。R8、C4组成电源滤波电路,R2可以调节V2的直流电流,R4为V5的直流偏置电阻,R9为调节V7、V8的偏流,R12为调整V9、V10的偏流。2CBI c 正向压降起稳定电压的作用及控制V2、V7、V8的偏流的作用。 图8.2是中夏S66D型收音机的原理电路图。为了分析方便,它的工作过程可以画成方框图,如图8.3所示。 图8.2 S66D型六管超外差式收音机电路原理图 图8.3 S66D型六管超外差式收音机原理框图 1.输入调谐电路

输入调谐电路由双连可变电容器的C A和T1的初级线圈L ab组成,是一并联谐振电路,T1是磁性天线线圈,从天线接收进来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调谐电路的谐振选出需要的电台信号,电台信号频率是f=1/2πL ab C A,当改变C A时,就能收到不同频率的电台信号。中频只是改变了载频的频率,原来的音频包络线并没有改变。中频信号可以更好地得到放大。中频信号经检波并滤除高频后得到的音频信号(图中D处),再经低放和功率放大后,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2.变频电路 本机振荡和混频合起来称为变频电路。变频电路是以VT1为中心,它的作用是把通过输入调谐电路收到的不同频率电台信号(高频信号)变换成固定的465KHz的中频信号。 VT1、T2、C B等元件组成本机振荡电路,它的任务是产生一个比输入信号频率高465KHz的等幅高频振荡信号。由于C1对高频信号相当于短路,T1的次级L cd的电感量又很小,对高频信号提供了通路,所以本机振荡电路是共基极电路,振荡频率由T2、C B控制,C B是双连电容器的另一连,调节它以改变本机振荡频率。T2是振荡线圈,其初次线圈绕在同一磁芯上,它们把VT1的等电极输出的放大了的振荡信号以正反馈的形式耦合到振荡回路,本机振荡的电压由T2的初级的抽头引出,通过C2耦合到VT1的发射极上。 混频电路由VT1、T3的初级线圈等组成,是共发射极电路。其工作过程是:(磁性天线接收的电台信号)通过输入调谐电路接收到的电台信号,通过T1的次级线圈L cd送到VT1的基极,本机振荡信号又通过C2送到VT1和发射极,两种频率的信号在T1中进行混频,由于晶体三极管的非线性作用,混合的结果产生各种频率的信号,其中有一种是本机振荡频率高于电台频率465KHz的信号,这就是中频信号。混频电路的负载是中频变压器,T3的初级线圈和内部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它的谐振频率是465KHz,可以把465KHz的中频信号从多种频率的信号中选择出来,并通过T3的次级线圈耦合到下一级去,而其它信号几乎被滤掉。 3.中频放大电路 主要由VT2、VT3组成的两级中频放大器。第一中放电路中的VT2负载是中频变压器T4和内部电容组成,它们构成并联谐振电路,谐振频率是465KHz。由于中频放大电路比高频信号更容易调谐和放大,所以使超外差式收音机灵敏度和选择性都较高。 4.检波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中频信号经一级中频放大器充分放大后由T4耦合到检波管VT3,VT3既起放大作用,又是检波管,VT3构成的三极管检波电路,这种电路检波效率高,有较强的自动增益控制(AGC)作用。AGC控制电压通过R3加到VT2的基极,其控制过程为:外信号电压↑→V b3↑→I b3↑→Ic3↑→Vc3↓;通过R3,使V b2↓→I b2↓→Ic2↓→外信号电压↓。 检波级的主要任务是把中频调幅信号还原成音频信号。C4、C5起滤去残余的中频成分的作用。 5.前置低放电路 检波滤波后的音频信号由电位器RP送到前置低放管VT4,经过低放可将音频信号电压放大几十到几百倍,但是音频信号经过放大后带负载能力还很差,

超外差式收音机工作原理

超外差式收音机工作原理 一、知识目标: 掌握超外差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加深理解电子电路的实际应用 ?二、能力目标 提高识图能力 ?三、教学重点 变频电路和检波电路应用原理 四、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片进行授课。 2对具体电路再做分析讲解,(用挂图) 3每位学生按照收音机工作原理画出直流通路和信号传输路线超外差式收音机概述 超外差收音机,首先把接收到不同频率的电台信号,都变成固定的中频信号(我国规定中频信号是465kHZ),由中频放大器进行放大,然后进行检波,这样就克服了直放式收音机在接收不同频率的时候灵敏度不均匀的缺点。而且固定频率的中频信号既便于放大又便于调谐因此超外差式收音机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这也是超外差收音机名称的由来。 一、收音机工作原理

为了分析方便,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工作过程可以画成方框图,如图1-1所示。从图1-1所示可以看出,接收天线将广播电台播发出的高频调幅波,经过输入电路接收下来,通过变频级把外来的高频调幅波信号频率变换成一个介于低频与高频之间的固定频率即:465kHZ,然后由中频放大级将变频后的中频信号进行大,再经检波级检出音频讯号,为了获得足够大的输出音量,需要经前置放大级和低频功率放大级加以放大来推动扬声器。我们通常将从天线到检波级为止的电路部分称为高频部分,而将从检波级到扬声器为止的电路部分称为低频部分。 图1-2为本次实训所用的HX108-2型收音机电路图。 图1-2HX108-2型收音机电路 当调幅信号感应到B1及C1组成的天线调谐回路,选出我们所需要的电台信号(f1)进入V1(9018H)三级管基极;本振信号在高出f1频率一个中频的f2(f2=f1+465kHZ),例如:f1=700kHZ 则f2=700kHZ+465kHZ,这个信号输入到V1发射极,由V1三极管进行变频,通过B3选出465KHZ的中频信号,经V2和V3进行两级中频放大,然后进入V4检波管,检出音频信号经V5(9014)进行低频放大,再由V6、V7组成的功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进而推动扬声器发出选择的电台播音。 图中D1、D2(IN4148)组成1.3V±0.1V稳压电路,来固定变频级、一中放级、二中放级、低放级的基极电压,进而稳定各级的工作电流,以保持灵敏度。由V4(9018)三极管的一个PN结用作检波。R1、R4、R6、R10分别为V1、V2、V3、V5的工作点调整电阻。R11为V6、V7功率放大级的工作点调整电阻。R8

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

超 外 差 调 幅 收 音 机 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电子093

目录 1 前言 (1) 2电路原理 (1) 3调幅半导体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2) 3.1调幅的过程 (2) 3.2调幅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3) 4各电路模块设计及原理分析 (3) 4.1输入回路 (4) 4.2变频级回路 (4) 4.3中频放大及检波回路 (6) 4.4低放级回路 (7) 4.5功率放大回路 (8) 5 收音机的调试 (8) 5.1调整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 (8) 5.1.1.三极管静态工作点的选取 (8)

5.1.2.静态工作点调整前的检查 (9) 5.1.3.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 (9) 5.2中频频率调整 (9) 5.3接收频率范围的调整 (10)

1前言 本学期学习了《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程,对无线电通信的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此外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已渗透到电子系统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的各个环节,个中软件应用到电子设计,使电路的设计,调整和改进更加高效便捷。 低频信号有效的发射出去需要经过高频信号调制,利用高频信号作为载波,对信号进行传递,可以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在无线电广播中可分为调幅制、调频制两种调制方式。目前调频式或调幅式收音机,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它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这次课程设计我选用的是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 2电路原理 图2.1 超外差调幅收音机基本原理方框图 超外差调幅收音机基本原理:空间有许许多多电台发送的电磁波,它们都有自己的固定频率,收音机通过天线和由电感线圈和可变电容器组成的谐振电路(称调谐电路)来选择性的接收所需高频信号。由调谐电路选择出的所需要的电台信号是已调幅的高频信号,并且十分微弱,需要先经过高频小信号放大器进行放大处理,再经过变频器(混频器和本振)将高频信号变为频率为465KHz的中频信号,这是超外差式收音机的核心部分,由于它是调制信号,喇叭无法将这种信号直接还原成声音,因此,必须从高频信号中把音频信号分离出来,这个分离过程称为解调,或检波。在收音机中,检波是由半导体器件二极管或三极管来完成。调幅的高频信号经检波还原出音频信号,再经过低频功放然后送往喇叭,喇叭将音频信号还原为声音。

超外差收音机

接放大式收音机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一个高频放大器很难适应各种不同的工作频率。如果能想办法使高频放大器的工作频率保持不变,那么许多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超外差收音机就是根据这个指导思想设计的。下面主要说明一下超外差收音机的一些特点: 一、超外差式收音机电路结构: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特点是有频率变换(变频)过程,采用固定调谐的中频放大器。一般包括下面几个部分:变频级、中频放大级、检波级、低频前置放大级、低频功率放大级。其中变频级包括混频器和本机振荡器两个部分。天线接收到的高频调幅信号,经过调谐回路和选择,送入变频级的混频器。本机振荡电路则总是跟踪着接收的信号,产生高一个固定频率的等幅振荡信号,这个信号也送入混频器。送到混频器的两种信号,利用放大器件的非线性特点产生一种新的差频信号。高频调幅信号经过变频级后,只是变换了载波的频率,而调制规律没有改变,仍然是调幅信号。 二、超外差式收音机的性能特点: 1、由于固定中频频率比较低,所以中频放大器的增益高、工作稳定,因此收音机的灵敏度可以做到很高。 2、各个波段外来的高频信号都是变成固定中频之后再放大的,中频放大的增益不随外来信号的频率变休而变化,各个波段的信号都能够得到均匀的放大,这对多波段收音机特别有利。 3、由于工作频率固定,各中频放大的调谐回路,可按需要专门设计、调整,从而获得理想的矩形谐振曲线,这不公可以提高邻近波道的选择性,也可以使上下边频信号获得同样的放大,降低了频率失真。所以超外差式收音机不仅选择性很好,而且失真也小。 但是,超外差电路的最大缺点就是会遇到很多的干扰。比如:由于差频关系而产生的外差机特有“像频干扰”,等等。 同时,我们在选收音机的时候,要检查收音机的失真情况,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技巧,供大家参考:我们应当将音量控制电位器调节在音量较轻、音量适中和音量最响三个不同的响度来试听。一般说声音较轻时,失真应当较小,音量超过额定值的时候失真会显著增加。需要注意的是,在试听收音机失真情况的时候,必须将台调准,不然无法判定失真的大小。

超外差中波调幅收音机组装及调试

超外差中波调幅收音机组装及调试 摘要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已渗透到电子系统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的各个环节,个中软件应用到电子设计,使电路的设计,调整和改进更加高效便捷。简单分析了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组装和调试。现在的S66E将原来的插座改为立体声耳机插座,电路原理图未变,步线有所调整。更改后的收音机灵敏度更高、声音更洪亮、用途更广泛,适合MP3、单放机等机型所使用的耳机。散件为3V 低压金硅管六管超外差式收音机,具有安装调试方便、工作稳定、生硬洪亮、耗电省等优点。它由输入回路高放混频级、一级中放、二级中放、前置低放兼检波级、低放级和公放级等部分组成,接受频率范围为535KHZ~1605KHZ的中波段。 关键词:高放混频级低放兼检波级低压金硅管 Abstract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technology has infiltrated into electronic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in all aspects, in a software application to the electronic design and simulation, circuit design, adjust and improve more efficient convenient.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superheterodyne AM radio circuit and the principle of assembly and debugging. Now the S66E the original stereo headphone socket to socket, circuit schematics unchanged, infantry line adjustments. After the change of radio sensitivity higher, sound more resonant, more extensive use for MP3, player models, such as by using headphones. Parts of 3 V low-voltage of the silicon six superheterodyne radio, with the installation debugging convenience, the stability, rigidity, whose advantages in power consumption. It is the importation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mixer circuit level, in a release, the two-in, pre-release of the detection of low-level, low-level and on the high-level and other components, to accept the frequency range of 535 KHZ ~ 1605KHZ in the band . Key Words: Mixing high-level And low-level detection Low-voltage of the silicon 目录 1 前言. 1 2 课设内容. 2 2.1 收音机及超外差收音机的电路原理. 2 2.2 元器件说明. 4 2.3 收音机的焊接和组装. 6 2.4 调试及故障排除. 7

超外差式收音机原理图及电路仿真

超外差式收音机原理与电路仿真 一、实习目的: 1、掌握收音机的原理与组成 2、识别各种电子元器件 3、掌握焊接技术 4、学会超外差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 二、原理 1、最简收音机原理 图1中LC谐振回路是收音机输入回路,改变电容C使谐振回路固有频率与无线电发射频率相同,从而引起电磁共振,谐振回路两端电压V AB最大,将该电波接收下来.经高频放大电路放大后,通过由二极管D和滤波电容C1构成的检波电路,将调幅信号包络解调下来,得到调制前的音频信号,再将音频信号进行低频放大,送到喇叭,就完全还原成可闻的声波信号. 图1 最简单的收音机组成框图 这就是最简AM收音机〔也称高放式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它简单,但可行性、可使用性太差,不适合日常使用.由于高放式收音机中高频放大器只能适应较窄频率X围的放大,要想在整个中波频段525kHZ—1605kHZ获得一致放大是很困难的.因此用超外差接收方式来代替高放式收音机. 2、超外差式收音机原理 所谓超外差式,就是通过输入回路先将电台高频调制波接收下来,和本地振荡回路产生的本地信号一并送入混频器,再经中频回路进行频率选择,得到一固定的中频载波〔如:调幅中频国际上统一为465KHz或455KHz〕调制波.超外差的实质就是将调制波不同频率的载波,变成固定的且频率较低的中频载波.如图2所示. 在超外差的设计中,本振频率高于输入频率.用同轴双联可变电容器,使输入回路电容C1-A和本振回路电容C1-B同步变化,从而使频率差值始终保持近似一

致,其差值即为中频465KHZ,即:如接收信号频率是600kHz,则本振频率是 1055kHz;若接收信号频率是1000kHz,则本振频率是1465kHz;若接收信号频率是1500kHz,则本振频率是1965kHz; 图2超外差收音机组成框图 由于谐振回路谐振频率,f 与C不成线性变化,因此必须有补偿电容对其特性进行修正,以获得在收听X围内f与C近似成线性变化,保证f本振-f信号=f中频为一固定中频信号.超外差方式使接收的调制信号变为统一的中频调制信号,在作高频放大时,就可以得到稳定且倍数较高的放大,从而大大提高收音机的品质. 3、电路的工作原理〔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 图3 收音机原理图 由电路原理图可知,整机中含有7只三极管,因此称为7管收音机.其中,三极管V1为变频管,V2、V3为中放管,V4为检波管,V5为低频前置放大管,V6、V7为低频功放管. 〔1〕输入电路:又称输入调谐回路或选择电路,其作用是从天线上接收到的各种高频信号中选择出所需要的电台信号并送到变频级.输入电路是收音机的大门,它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对整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都有重要影响.输入调谐电路由双连可变电容器的C1-A和B1的初级线圈L1组成,是一并联谐振电路,B1是磁性天线线圈,从天线接收进来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调谐电路的谐振选出需要的电台信号,电台信号频率是f=l/2πL1C1-A,当改变C1-A时,就能收到不同频率的电台信号. 〔2〕变频电路:又称变频器,由本机振荡器和混频器组成,其作用是将输入电路选

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调试

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调试 磁棒线圈接法 1、收音机电路调试的基来源理 收音机电路包含低频放大电路、中频放大电路、检波电路、混频器和天线回路等。我们调试收音机时会碰到各种各种的问题,故障种类变化多端。但我们能够采纳有效 的方法迅速地找出故障所在,解决问题,调试好电路。 方法一是化整为零,将整个电路分红各个单元电路,分别调试。 方法二是逐级调试,从后级到前级正确地定位故障地点。 方法三是使用仪器,实验室的仪器有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等。信号发生器可 以产生收音机调整所需要的低频信号、中频信号和高频信号。示波器能够察看信号波形。万用表能够判断电路的通断与否、丈量电压、电流等。 此外电路的焊接质量也是收音机组装成功的重要前提,学生应该仔细学习、锻炼焊接技术,保证收音机电路的焊接质量。 2、低频放大电路的调试 (1)封闭收音机的直流电源。将信号发生器调出 1kHz左右的低频信号,将信号发生器的 输出接到扬声器两头,应该能听到扬声器发出稍微的嘟声。这说明扬声器工作正常。 2)接通收音机的直流电源。将信号发生器的黑色输出夹子接到电路的接地端上,将信号发生器的红色输出夹子接到V6管的基极,应该听到扬声器发出的嘟声。这说明推挽放大电路、V6电路工作正常。 关于V7、V8、V6电路也能够丈量它们的基极-发射极之间电压能否在邻近,来判断能否工作正常。 进一步,信号发生器的红色输出夹子接到V5管的基极,应该听到扬声器发出的嘟声。 同理,信号发生器的红色输出夹子接到音量调理电位器RP的端子上,应该听到扬声 器发出的嘟声。 至此低频放大电路调试基本达成。 3、检波电路的调试 在低频放大电路调试达成后,将信号发生器调出465kHz的AM中频信号。将信号发生 器的黑色输出夹子接到电路的接地端上,将信号发生器的红色输出夹子接到检波电路V4管 的基极,应该听到检波后低频信号发出的嘟声。

B123八管超外差式中波调幅收音机

第七届电子技能技术大赛作品技术报告 ——B123八管超外差式中波调幅收音机组号:一组组员: 摘要: 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收音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自1920年开发了无线电广播的半个多世纪中,收音机经历了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收音机的三代变化,功能日趋增多,质量日益增高。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音机又朝着电路集成化、显示数字化、声音立体化、功能电脑化、结构小型化等方向发展。 无线电广播的接收是由收音机实现的。利用无线电波作为载波,对信号进行传递。在无线电广播中可分为调幅制、调频制两种调制方式。目前调频式或调幅式收音机,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它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 关键字:无线电调幅调频超外差式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 technology, the radio has been replaced by new ones. Since 1920, has developed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of radio, the radio has experienced the vacuum tube radio, transistor radios, integrated circuit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change, of the radio function is increasing, quality is rising. Beginning in the 1980 s, the radio in the circuit integration, display, voice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computerized functions, structure miniaturization and so on. Radio reception is implemented by the radio. Using radio waves as a carrier of signal transmission. In the radio can be divided into amplitude modulation,

超外差式收音机原理图及电路仿真

超外差式收音机原理及电路仿真 一、实习目的: 1、掌握收音机的原理与组成 2、识别各种电子元器件 3、掌握焊接技术 4、学会超外差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 二、原理 1、最简收音机原理 图1中LC谐振回路是收音机输入回路,改变电容C使谐振回路固有频率与无线电发射频率相同,从而引起电磁共振,谐振回路两端电压V AB最大,将该电波接收下来。经高频放大电路放大后,通过由二极管D和滤波电容C1构成的检波电路,将调幅信号包络解调下来,得到调制前的音频信号,再将音频信号进行低频放大,送到喇叭,就完全复原成可闻的声波信号。 图1 最简单的收音机组成框图 这就是最简AM收音机〔也称高放式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它简单,但可行性、可使用性太差,不适合日常使用。由于高放式收音机中高频放大器只能适应较窄频率范围的放大,要想在整个中波频段525kHZ—1605kHZ获得一致放大是很困难的。因此用超外差接收方式来代替高放式收音机。 2、超外差式收音机原理 所谓超外差式,就是通过输入回路先将电台高频调制波接收下来,和本地振荡回路产生的本地信号一并送入混频器,再经中频回路进行频率选择,得到一固定的中频载波〔如:调幅中频国际上统一为465KHz或455KHz〕调制波。超外差的实质就是将调制波不同频率的载波,变成固定的且频率较低的中频载波。如图2所示。

在超外差的设计中,本振频率高于输入频率。用同轴双联可变电容器,使输入回路电容C1-A和本振回路电容C1-B同步变化,从而使频率差值始终保持近似一致,其差值即为中频465KHZ,即:如接收信号频率是600kHz,则本振频率是1055kHz;假设接收信号频率是1000kHz,则本振频率是1465kHz;假设接收信号频率是1500kHz,则本振频率是1965kHz; 图2 超外差收音机组成框图 由于谐振回路谐振频率,f 与C不成线性变化,因此必须有补偿电容对其特性进行修正,以获得在收听范围内f与C近似成线性变化,保证f本振-f信号=f 中频为一固定中频信号。超外差方式使接收的调制信号变为统一的中频调制信号,在作高频放大时,就可以得到稳定且倍数较高的放大,从而大大提高收音机的品质。 3、电路的工作原理〔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 图3 收音机原理图

超外差收音机原理及原理图

无线电广播传输过程 广播电台播出节目是首先把声音通过话筒转换成音频电信号,经放大后被高频信号(载波)调制,这时高频载波信号的某一参量随着音频信号作相应的变化,使我们要传送的音频信号包含在高频载波信号之内,高频信号再经放大,然后高频电流流过天线时,形成无线电波向外发射,无线电波传播速度为3×108m/s,这种无线电波被收音机天线接收,然后经过放大、解调,还原为音频电信号,送入喇叭音圈中,引起纸盆相应的振动,就可以还原声音,即是声电转换传送——电声转换的过程。 中波的频率(高频载波频率)规定为525—1605kHz(千周)。 短波的频率范围为3500—18000kHz。 超外差收音机原理 图3-2为调幅超外差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方框图,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电路与收音机的本机振荡频率(其频率较外来高频信号高一个固定中频,我国中频标准规定为465KHZ)一起送入变频管内混合——变频,在变频级的负载回路(选频)产生一个新频率即通过差频产生的中频(实习图3-2中B处),中频只改变了载波的频率,原来

的音频包络线并没有改变,中频信号可以更好地得到放大,中频信号经检波并滤除高频信号(实习图3-2中D处)。再经低放,功率放大后,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本机工作原理简述。电路图见实习图3-3所示C1、B1组成天线输入回路。VT1、B2、B1、C组成变频级。VT1为变频管。初级线圈与C构成变频级负载。C1、B2组成本机振荡电路,C6为振荡耦合电路,VT2、VT3组成中频放大电路,2AP9为检波电路,R9为音量电位器(带电源开关),C16为高频耦合电容。 VT4、VT5为前置低频放大级、VT6、VT7组成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R16、C21、C17为电源波波电路。R1、R2、R3、R4、R5、R6、R7、R12、R10、R11、R13、R17、R18为各级的直流偏置电阻。 超外差收音机 超外差收音机的安装: ①整机电路分析,熟悉元件在印刷板上安装位置。 ②元器件焊接、安装(安装时应检查元器件的好坏)。 ③检查电路,将安装好的收音机和电路原理图对照检查下列内容。 a.检查各级晶体管的型号,安装位置和管脚是否正确。 b.检查各级中周的安装顺序,初次级的引出线是否正确。 c.检查电解电容的引线正、负接法是否正确。 d.分段绕制的磁性天线线圈的初次级安装位置是否正确。 e.用指针式万用表R×100档测量整机电阻,用红表笔接电源负极线,黑表笔接电源正极引线,测得整机电阻值应大于500欧。 以上检查无误后,方能接通4.5伏电源。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调试。新装的收音机。必须通过调整才能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其调整内容有:调整各级晶体管的工作点,调整中频频率,调整覆盖(即对刻度)统调(调整频率跟踪即灵敏度)。 下面对调整内容及方法分别加以叙述: ①调整静态工作点:各晶体管的作用不同,所处的工作点不一样,各级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是通过无信号时(本机振荡停振)无外加信号时各晶体管发射极电阻上的电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