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方案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

A1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方案

——以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为例

附件:

问卷地址:

《植树问题》问卷调查题目

1. 题目:一只手有()指,()个间隔?[单选题] *

○ 4,5

○ 5,4

○ 6,5

2.题目:怎样表示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单选题] *

○手指数减1

○手指数等于间隔数

○手指数等于间隔数加1

3.题目:25个小朋友排成一排,第1个小朋友到第25个小朋友之间有()间隔?[单选题] *

○ 25

○ 24

○ 26

4.题目:安溪9路公交路线,从起点到终点有22个站,一共有()间隔?[单选题] *

○ 21

○ 22

○ 23

5.题目:马路一旁载了25棵梧桐树,如果每俩棵梧桐树之间载一棵银杏树,一共要载()棵银杏树?[单选题] *

○ 25

○ 24

○ 23

小学数学_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 析课后反思 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中一个经典的应用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本文将对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进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并进行课后反思。 一、学情分析 植树问题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学生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意识逐渐增强,植树问题可以与这些内容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关于植树问题的内容主要包括:已知条件、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 方法和解答等。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和难度,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教学设计 1. 导入环节 在导入环节中,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参观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 们了解植树对环境和生态的重要性。同时,可以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如:“如果 我们要在学校周围种100棵树,你们有什么办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 发他们对植树问题的思考。 2. 问题提出

在问题提出环节,可以设计一个具体的问题,如:“学校要在校园里种植一片 草地,已知这片草地的面积为200平方米,每棵树占地4平方米,那么学校最多可以种植多少棵树?”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已知条件、分析问题以 及解决方法。 3. 问题分析 在问题分析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思考和分析,包括计算树木 所占地面积、计算草地可种植的树木数量等。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能的因素,如树木之间的间距、树木的生长状况等,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 4. 解决方法 在解决方法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包括求 解方程、比例推理等。同时,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比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解答 在解答环节,可以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解决问题 的方法和思路。同时,可以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果草地的面积变为400平 方米,学校最多可以种植多少棵树?”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四、课后反思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材的有效性等。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对小学数学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进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和课后反思,可 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_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06页例1及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五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本节课根据实际问题情境,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的规律,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过程承载的主要学科德育渗透点是理性精神。加强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发展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借助现实情境,初步感知“间隔” 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做事,而且我们的手上还隐藏着数学奥秘,你们想知道吗?好,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一只手有几根手指?

小学数学_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植树问题(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P106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中的植树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在上新课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和观察力,看着老师的手你们能看到数字几? 学生自由回答:数字5和4 谁知道数字4指的是什么? 手指间的空隙在数学上叫做“间隔” 刚才同学们看到5个手指间有4个间隔,那4个手指间有有几个间隔?3个呢?2个呢?

学生回答 强调:1个手指是没有间隔的。 你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总结发现: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者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2、引入 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妙,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同学们观察一下在我们的周围有没有与间隔有关的现象? 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提示:这一列的同学站起来给同学们看一下,有几个同学?几个间隔? 你发现了什么? 其实像这样有关间隔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个名字就是“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学习“植树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蓝天小学要在校园内一条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隔5柒栽一棵树 你发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每隔5m栽一棵是指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5m。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间隔长度,也叫间距也可以说两棵树之间的间距是5米。 蓝天小学从同学们中收集了3种植树方案,请同学们帮助计算一下各需要多少棵树?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4篇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4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孩子透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孩子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潜力。 3、让孩子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孩子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教学重点: 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必须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1、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孩子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②透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此刻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孩子自学探讨。(师巡视) 3、班内交流。孩子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做一做:118页孩子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样想的,重点让孩子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能够种多少棵树? 2.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孩子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7篇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7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200 +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

2023年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2023年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2023年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它不仅能写,能画,其实我们的手指中还隐藏了许多数学知识!现在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这里有几根手指呢? 预设:5根 教师:那手指与手指间的空隙叫什么呢? 预设:间隔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两个手指间的空隙叫做间隔。大家观察一下,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4个间隔 教师:现在再看,现在伸出了几根手指呢? 预设:4根间隔 教师: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3个间隔 教师: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数量关系了吗? 预设1: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 预设2: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教师:那你能不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呢? 预设1:手指数=间隔数+1。 预设2:间隔数=手指数-1. 教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入新知,经历过程,感受方法 教师:请看,请大家默读一下:(课件出示问题)。 引例:同学们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那么这条路的一边将被树隔成了几段? 教师: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提问)要求什么问题?(提问)

《植树问题》说课稿

《植树问题》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这个单元主要是为了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在一条线段上植树和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上植树,以及方阵问题等几个层次。而在一条线段上植树又分为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三种情形。这节课主要是教学线段上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五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知识水平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如下几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探索,发现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成功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到以上三个教学目标,我认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全长与间距、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和

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公开课完整材料)

《植树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这个单元主要是为了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解题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探究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通过探索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初步体会化复杂为简单和一一对应的数学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感悟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帮助学生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与棵数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植树规律”的探究,自主建构数学模型,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有条理的去探究。在学生获取规律后,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把“植树规律”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其它类似的问题。所以、就安排了诸如设计公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方案

《Al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方案 一、学情分析目的二、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和数学学习方法,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开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能力,但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局部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因为植树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比拟紧密,学生应该能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经历思考、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模型,并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此外,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比拟直观,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的方法帮助理解,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并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图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析内容四、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拟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假设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方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广场敲钟等,这些问题情境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本节课重点研究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问题,会有不同的情形(如两端都栽、只栽一端或是两端不栽)。 五、(一)教学主题

六、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一课时。 (-)教学对象五年级全体学生(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树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难点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方法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设计这节课时,“以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在动手操作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找规律一在规律中学应用,的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逐步发现隐含的规律,经历建立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思想)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课堂中通过媒体的辅助教学弓I导学生,意趣激思,以思促学,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尝试探索,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开展。 四、工具课件、白纸、直尺

小学数学_《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目标: 1•在摸一摸、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屮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在亲身体验、交流,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棵数Z间规律,并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3.在学习活动屮,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感受日常生活屮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栽、两端都不栽、只栽一端)” 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建构数学模型,能把从植树问题中总结岀的规律准确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屮去。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肢体体验:同学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蕴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右手,并将五指伸直、张开、用左手摸摸右手,数一数,五个手指有几个空格?(4个空格),师:你能不能给这几个空起一个数学的名字?(间隔) 探究其中的奥秘。(五个手指四个间隔,四个手指?三个手指?……)师:同学们真棒!不仅会发现而且会思考,真了不起。同学们有没有发

现手指数与间隔数Z间的关系呢? (预设: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例子,物体个数与间隔数Z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规律。 师:我们学校新搬入优美的校园,绿树成荫,为了让环境更加优美,学校打算再种植一批树苗。有这样三个植树地点。A是一条全长30米的小路;B也是30米的距离,不过是在两排教室之间, C还是30米,但这30米在教学楼前。学校要求每两棵树Z间的间隔都是5米。师:老师想请大家帮忙设计一下植树方案,算一下每个地点分别需要多少棵树苗。好吗? 二、探究规律,解决问题。 师: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张学习卡,大家可以画一画,也可以摆 一摆,或是算一算,边操作边把问题填完整。 学生完成作业纸(找正确答案同时黑板板书) A:初探 1.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操作,找到了需要的棵数,观察这些数据,你有没有什么疑问?(有表扬: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为什么同样是30米的长度,需要的棵数却不相同呢?大家先组里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看看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奥秘? 2.有结果了么?为什么植树的棵数不一样? B:深入探究 师:在刚才的计算屮我们都用了30除以5,这个30表示什么?

小学数学_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并将这种规律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中去。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不封闭线路上,植树棵树与间隔现象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吹塑板、小棒、米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打个招呼,“大家好”大家也伸出你们热情的小手打个招呼。我们都有一双灵活的手。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也举起你的一只手,张开你的手指。你从这只手上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1)5个手指(表扬:你能用数来描述你所看到的信息,非常好。);(2)4个空(这里的“空”在数学上叫做“间隔”——板书“间隔”)。 2、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五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 有关间隔的例子很多,这里老师收集了有关间隔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 3、出示课件,学生观察。 4、谈话:数学无处不在。像这些与间隔有关的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称它们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植树问题” 6、揭示课题(板书1:植树问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两端要栽”的规律 为了绿化校园,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问:什么是两端?找到小木棒的两端 直接用除法“20÷5=4”能一步到位解答这个关于“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吗? 让我们现在就去验证一下吧! 动手在图纸上画一画,用小棒摆一摆。 A、学具操作,亲历亲为 1、小组合作,用学具模拟栽树:在一条20厘米的线段上摆小棒,每隔5厘米摆一根(两端都要摆)。数一数能在多少棵树? 2、汇报结果。 B、示意图展示 动画展示植树过程 示意图告诉我们:直接用除法“20÷5=4”算出的只是树木之间的间隔数。 C、教学画线段图

小学数学_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 【学习目标】 1、学生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经历将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 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生活引入、认识间隔。 1、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谈话: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做事,而且在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大家想不想一起去看一看?请举起你的左手。 教师伸出左手,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数字几?他们表示什么? 你还看到了数字几?数一数,张开后有几个空隙? 说明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隙叫做“间隔”。(板书:间隔) 师: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之间呢? 师: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2、引入植树问题。 谈话: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类似这样有间隔的现象?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有趣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引出需要,提出设计要求。 谈话:学校榆山校区准备对校园作进一步绿化,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大家愿意尝试一下吗?我们先来看看学校的设计内容吧! (出示)设计方案

学校将对校园进一步绿化,特聘请校园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设计内容:在小路的一边种5棵树。请按照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学生动手尝试,汇报“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和“一端栽,一端不栽”植树方案。2、根据植树方式,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1)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强调两端都栽的含义及两端都种的规律。 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强调一端都栽的含义及两端都种的规律。 间隔数=棵数+1,棵数=间隔数-1 (3)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强调一端都栽的含义及两端都种的规律。 棵数=间隔数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板书: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间隔数=棵数+1,棵数=间隔数-1 棵数=间隔数 4、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做一做1,“几个气球把绳子分成了几段?”“气球数= ” (2)做一做2,剪彩带。 “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哪种情况?”“剪得次数与剪得段数有什么关系?” 三、应用模型,解决实际。 (出示)例1,学生读题,引导分析。“在题中你读到哪些信息?谁来说一说?”“全长20米表示什么?每隔5米栽一棵表示什么意思?一边表示什么?“什么是两端都要栽?”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师生交流。 四、总结概括: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假如只种一端或两端都不种,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在课下去探究一下吧!

小学数学-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2)

《探究图形》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通过观察、列表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正方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经历“找规律”的全过程,获得“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育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思维的活动经验。教学 重点:学会从简洁的情况找规律,解决简单问题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日历上的数学"“植树问题"等都属于这范畴,在这些内容到学习中,对于找规律以及解决简单问题到化繁为简的思想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肯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涉及到的正方体的特征是刚刚学完具有很好的巩固及拓展作用。教具预备 本堂课我预备了课前实践单,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件直观演示进行教学,学生也将预备相应的小正方体。学生已经基本把握了本单元的学问,但是由于平常教师在教学中简洁偏重于笔算而忽视口算和估算,所以假如这时发觉学生的口算或估算还比较薄弱的话,就应适当多做一些口算和估算的练习。对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

《多位数乘一位数》学情分析 这个阶段也应当加以回顾和复习。可组织学生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一是从哪一位乘起比较简便?二是每次乘得的积应当写在哪里?三是假如某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时怎么办?学生表达时只要意思正确即可,不必要求用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也不要求总结成计算法则,更不要强求他们去读或背。对于提高学生选择和推断算法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情境来分析思考。因此,在数学中教师还应多给学生举一些各种情况的例子,也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一些例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选择和推断算法能力的目的。也可以利用小组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 小学学生学情分析报告 一、五年级三班学情现状: 没有尖子生,中等生及中等偏下学生是全班学生的主力军,差生比例占全班比例在30%以上。因此当前要下大力气培育尖子生,树立榜样作用。重视中游学生,调动他们的乐观性,不仅教会他们学问,更要提高他们的能力。带动下游学生,削减差生,擅长发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增加其自信念,鼓

小学数学_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的课本124页至125页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的情况,理解与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2.经历观察、比较、发现、概括等数学活动,提高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感悟化曲为直、类推、数形结合等方法,体会模型思想。 3.能运用规律或研究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渗透思维严谨、数学审美等德育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三种不同的情况及三种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三种不同的情况及三种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桃源校区要在通往图书馆的小路一侧栽树,小路全长60米,每隔5米栽一棵。这项活动由五年级三个班合作完成。 一班先栽20米,二班接着一班,再栽20米,三班栽剩下的20米,一直到图书馆。(线段图动态演示) 课件出示:每个班各栽多少棵树? 二、合作探索,研学新知 1.感知“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独立画图、填表,教师巡视;三位学生去黑板“栽树”。 交流栽法,得出三种不同的情况。 小结:从头栽到尾,在数学上称为“两端都栽”,不栽头只栽尾,可以称为“只栽一端”,既不栽头也不栽尾,称为“两端不栽”。 板书: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不栽

2.探究“只栽一端” 师:回到20米的小路上,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栽树的棵数吗? 汇报交流每个数字表示的含义,重点理解4表示4个间隔,4个间隔对应4棵树,板书:全长间距间隔数棵数 20 ÷ 5 =4(个)→ 4(棵) 连续追问: ①同样是20米的小路,除了每隔5米栽一棵,你觉得还可以每隔几米栽一棵? ②这条小路变成了100米,还是每隔5米栽一棵,能栽多少棵树? ③这条小路真的变成了1000米,还能解决吗? 板书:20÷4=5(个)→ 5(棵) 20÷10=2(个)→ 2(棵) 100÷5=20(个)→ 20(棵) 1000÷5=200(个)→ 200(棵)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交流讨论得出:全长,间距,间隔数,棵数变了,求间隔数的方法没有变;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没有变,棵数=间隔数。 板书:全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 3.类比迁移,在“相同与不同”中建立三种情况的联系 问:两端都栽和两端不栽时,棵数和间隔数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同位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板书:棵数=间隔数+1 棵数=间隔数-1 三、感受生活中的“植树问题”,体会模型思想 依次出示下列情境图,让学生判断是不是植树问题,树种在了哪里,是植树问题中的哪种情况。 1.出示情境图广播操的队形。(两端都栽的) 2.出示情境图上衣。(只栽一端的) 3.出示情境图带剪刀的绳子。(两端不栽的) 4.出示情境图钟声让学生去听。(看不到却听得到的植树问题) 5.出示情境图三角形上植树,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四、总结升华

小学数学_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植树的情境,借助生活经验和线段图学习并发现植树问题中的间隔数与棵数间的规律。 2.经历观察、操作、分析并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类比迁移等数学思想方法。 3.感悟寻找规律,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 O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出示扬沙天气及植树情境图片,说说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怎么做?你认为应该怎样种树比较好?种树时需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要求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请设计一份植树方案。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什么是“一边植树”?什么又是“每隔5米栽一棵"呢?(可适时介绍间隔) 1、小组合作设计植树方案。 (1)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方案,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方案,学生边栽边说明理由。 学生汇报并板演第二种设计方案,并演示。 师提问:什么情况下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小路的一端画上房子,便于学生观察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

学生汇报并板演第三种设计方案,并演示。 (3)课件展示三种栽法。 2、探究间隔数的算法。 师:三种栽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发现都是在20米的小路上植树,都是每隔5米栽一棵,而且都有4个间隔。)4个间隔也就是小树把小路分成的段数是4段,段数与路长和间隔长有什么关系?要求段数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引导学生发现20 + 5=4 (段)也就是间隔数=全长+间隔长) 举例:如果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10米栽一棵。一共有多少个间隔?每隔20米栽一棵,一共有多少个间隔? 你们真棒,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间隔数=全长+间隔长(板书) 师:三种栽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导发现栽的棵树不同,有的栽5棵,有的栽4棵,有的栽3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板书: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 只栽一端 师:看来,已知条件相同,但是植树要求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说一说,两端都栽时,间隔数与棵树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引发学生猜想。 3、探究验证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 师:那间隔数与棵树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利用线段图进行验证(介绍线段图:画线段图是数学上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清晰明了的表示出题里的数量关系。)课件出示线段图 师:两端都栽时,1个间隔能栽2棵树,2个间隔能栽3棵树,3 个间隔能栽几棵?7个间隔呢?……栽100棵树有多少个间隔?你发现了什么?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板书:棵树=间隔数+1 4、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原来植树当中还有那么多的规律,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规律去解决问题吧。课件出示例1:同学们要在一条全长100米的公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种一

数学植树问题教案

数学植树问题教案 数学植树问题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植树问题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植树问题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植树问题,理解并掌握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间隔数和棵树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两端都栽”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究新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经历和体验“数形结合”、“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出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时,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运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一定喜欢玩猜谜语吧?(课件出示):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手) 谁能很快说出谜底?(生口答)。 师:你思维真敏捷。 (2)、师:同学们,伸出你的左手,仔细观察,你能看到数字几? (3)、认识间隔、间隔数。 (预设1:数字5,5个手指;数字4,4个手指缝。) 师:你观察得真认真! 师:(课件出示)手指间的空隙,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板书:间隔。)一只手上有四个间隔,我们就说它的间隔数是4。(板书:“间隔”后加“数”) (预设2:生:有5数字5,5个手指头;有数字4,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做间隔吗? 生口答,师出示手的图片,板书“间隔”和“间隔数”。) (4)、认识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间隔无处不在。(课件出示:人民大会堂柱子、路灯杆、摆花盆、钟声等),师边放课件边叙述说明。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间隔? 生充分交流 (5)、揭示并板书课题。 师:像这样有间隔现象存在的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植树问题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