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不能替代华法林

阿司匹林不能替代华法林
阿司匹林不能替代华法林

阿司匹林不能替代华法林

药品文章排行榜

2014-08-17《生命时报》

我要评论(0)

核心提示:有患者认为阿司匹林、华法林都为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就能代替华法林的作用。其实,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不同。

患者李先生问:我今年75岁,患房颤12年了,有卒中病史,没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请问可以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而不服用华法林吗?这两种药作用有什么不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魏娟娟答:房颤患者是否需要服用华法林,最好请临床医生仔细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此患者年龄较大、患病时间长,为血栓风险高危患者,需要长期口服华法林以预防卒中。

很多患者闻华法林色变,担忧服后需要长期监测凝血功能,而且与华法林有相互作用的药物、食物较多。据统计,我国房颤患者中规范使用华法林治疗并达标者不足10%。但是房颤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其致死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都非常高,因此需要规范华法林的治疗。

有患者认为阿司匹林、华法林都为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就能代替华法林的作用。其实,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不同。华法林为抗凝药,阿司匹林为抗血小板药,作用于机体不同的血液凝集系统。有些疾病的血栓是由于血流速度减慢而形成的,这种凝血异常造成的血栓多见于静脉系统和心房,最典型的就是房颤和静脉血栓,这时候需要使用华法林。而有些疾病的血栓是以血小板聚集为主,多发生于动脉系统,典型的就是冠心病,这时候就需要使用阿司匹林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因此,不能擅自用阿司匹林代替华法林,建议根据医生的指导选药。

华法林治疗房颤好于阿司匹林?

全网发布:2012-11-04 18:14 发表者:王新华1652人已访问

由于在房颤预防脑中风的治疗中,华法林的疗效很不错,远远超过阿司匹林,从上世纪80年代到如今,华法林在房颤预防脑中风方面的临床研究相当之多,全部取得了阳性结果,不像阿司匹林,结果有阴有阳,

大家有分歧。目前大家的共识是,华法林使房颤病人中风的相对危险降低68%,远远超过阿司匹林的20%左右,如此显著的疗效,目前指南推荐对于中风危险程度为高度的病人。应该毫不犹豫使用华法林,是绝对适应症,而中度危险的病人,建议使用华法林或者阿司匹林,华法林仍然是首选,阿司匹林仅仅在低危人群中被列为首选。归纳一句话,就是房颤中风可能性越大的病人就越应该使用华法林,获得的益处也越大。

但是专家提醒到:万事万物均有利有弊,华法林的长处同样也是它的软肋,为什么华法林能够如此显著的降低缺血性脑中风呢,那是因为它使人体的血液变得非常不容易凝固,例如一个正常的人出血后几分钟就会凝固,那么服用了它,可能十几分钟都凝固不了,这就使得房颤病人的心房中不容易形成血栓,自然脑中风就明显减少。但是同时这样就导致了出血风险就明显增高了,小的,体表的出血那还没什么,例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等,没什么影响,局部处理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身体深部的出血那就麻烦了,最常见的就是胃出血,肠出血,最危险的呢,就是脑出血,那可能是致命的。

那么服用华法林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房颤患者要告诉医生,自己是否有出血的高危因素,如果你有以下这些情况,请记得告诉医生,例如以前有出血病史,例如胃出血,肠出血,脑出血,大咯血等这样的情况,第二就是有没有胃肠道疾病,例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第三就是有没有肝功能,肾功能损害,例如以前是否有过乙型肝炎等等的情况。这些对于医生的治疗方案选择很重要。

如果医生认为你可以考虑服用华法林,已经开始服用了,那就要配合医生定期抽血检查,不要有对抗和厌烦情绪,

还有就是食物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你的饮食习惯没有大的改变,那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主要是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的影响,如果短时间服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例如胡萝卜等,那就可能导致华法林抗凝作用下降,需要临时短时间加大剂量。

分享到

发表于:2012-11-04 17:03

我要与王新华大夫通电话我要咨询王新华大夫

姚新太冠县粱堂医院2010-03-11 11:10投诉

建议: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次~100次/min(成人),比较规则。窦房结冲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恒定(成人0.12~1.21秒);冲动经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时间也恒定(<0.10秒)。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紊乱”或“心律不齐”等词的含义偏重于表示节律的失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更为确切和恰当。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仅次于早搏而居第二位,房颤是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舒缩活动,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的蠕动,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房颤持

续三周以上为持续性房颤。房颤按时间划分,房颤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慢性房颤又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房颤是增加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房颤可以是阵发性的,也就是可以自行终止,如果发作后不能自行终止,但可以经治疗后终止,那就是持续性房颤,如果经治疗后也不能终止,就属于永久性房颤。[2]

有用(6)

围手术期处理(2)

围手术期处理 一、合并症的围手术期处理 1.心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高危患者,术前完善心脏彩超,心梗6月内不建议择期手术,心力衰竭患者,最好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在实施手术。术前继续口服降压药物至术前,检测血压,控制血压在160/100mmHg以内。术前1周停用利血平等长效降压药,房颤伴心率>100者,术前应用心房纤颤伴心率增快(100次/分以上)者,术前应用毛花苷C或口服普萘洛尔,尽可能使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冠心病出现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以下)者,术前可皮下注射阿托品~1mg增加心率。 2.脑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近期有脑卒中病史者,择期手术推迟2周-6周。 3.肺功能障碍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高危患者,术前完善肺功能检查,术前戒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择期手术推迟至治愈后1-2周,急诊手术,可加用抗生素,阻塞性肺疾病,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喘气发作者,择期手术应推迟。 4.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7天停用阿司匹林,术前2-3天停用非甾体抗炎药,术前10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血小板小于5×109 ,需要输注血小板,使血小板达到以上,脾亢所致者不建议输注。易栓患者术后需应用抗凝药物,间断气袋加压下肢。 5.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6.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药物选择,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非甾体抗炎药。 7.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停服2-3天停服长效降压药如氯磺丙脲,口服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至术日晨,术后禁食病人以静脉输注葡萄糖加胰岛素维持正常糖代谢,维持血糖轻度升高(,尿糖+~++),如应用降血糖药或长效胰岛素,均应改用短效胰岛素,可皮下注射,4~6小时一次。 8.营养不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轻34-28 中27-21 重<21)白蛋白低于30g/l,需应用肠内或肠外营养()。 9.妊娠期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10.小儿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二、异常辅助检查的围手术期处理 11.危机值紧急处理流程。 口头医患沟通(告病危)、复查或紧急处理(医嘱)、上报上级医师、请ICU及专科会诊---书面医患沟通、完善病历、必要时转ICU或上级医院-----追踪复查处理效果(3日内)。 12.血红蛋白低怎么办。 分析贫血原因,输血输血反应动态监测,红细胞补充量:(110-血红蛋白量)÷

小药片阿司匹林的十大妙用

小药片阿司匹林的十大妙用 阿司匹林除了可以治疗头痛以外,在生活中也有让你意想不到的妙用,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1、去头屑:把两片阿斯匹林捣碎放入洗发水中,使用这种混合洗发水洗头后,头屑会逐渐减少。 2、治疗粉刺:将片剂的阿司匹林捣碎成粉末,之后用清水调匀,敷在粉刺上2分钟左右后清洗,粉刺将从脸上快速消失。 3、保持插花的新鲜:从花店里买来鲜花后,在花瓶的清水中放入两片阿司匹林,便可保持鲜花常开不败。 4、祛除血渍:将阿司匹林捣碎后用清水调成阿司匹林溶液,之后用该溶液洗衣,衣物上的血渍即可轻松祛除。 5、除老茧:手脚等部位的老茧是不是让你觉得难看,可以用6片阿司匹林捣碎,然后与半匙“清水+柠檬汁”混合,将混合物敷在老茧处,用温热布包好,15分钟后摩擦生茧部位即可轻松除茧。

6、消灭真菌:将阿司匹林粉末与爽身粉混合,之后将其敷在真菌滋生处,每天两次可以有效消灭真菌。 7、活化土壤:在植物的土壤上喷洒少量阿司匹林溶液可消灭土壤与植物争抢养分的真菌,但要注意不可过量。 8、遮住吻痕:如果爱人不小心把吻痕留在身上,在吻痕处抹点阿司匹林溶液后,用眼药水清洗剂可清除较浅的痕迹。 9、治疗蚊虫叮咬:被蚊虫叮咬后,用阿司匹林溶液擦在伤处,可以消肿。 10、祛疣:疣(俗称瘊子)是很恼人的皮肤累赘,将阿司匹林捣碎后敷在疣上,然后用胶布贴住,经过一段时间,疣会慢慢消失

阿司匹林防治五种病 (一)失眠:据报道,阿司匹林对偶发性失眠有良佳效果。这是因 为本品具有延迟性镇静和 催眠的作用。因此,每晚睡前口服50毫克肠溶阿司匹林, 对偶发生失眠的老人可获良效。 (二)心肌梗死及脑中风:阿司匹林是一种重要的抗血小板和抗血 栓药。每日定时长期小剂 量(25~50mg)口服本品,可预防心 肌梗死和中风。因本品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减少血栓形成之作用。 (三)糖尿病:本品能增加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促进内源性胰岛素 释放和肝糖元合成,遏制肠 内吸收葡萄糖,使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从而阻止血 小板凝集和ADP(二磷酸腺苷) 的释放,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糖耐量。 (四)白内障:每日口服小剂量50毫克的肠溶阿司匹林,可延缓和预防老年白内障的形成,可使部分病人避免手术。而阿司匹林能延迟和抑制晶状体蛋白变性,预防和延缓白内障的形成。

阿司匹林(摘要)

POEM* Low dose aspirin safely reduced thrombosis in polycythaemia vera Question Is low dose aspirin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polycythaemia vera? Synopsis Polycythaemia vera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blood viscosity, which in turn leads to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 A previous study with high dose aspirin (900 mg/day) was unsuccessful because of a high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this randomised controlled (double blinded) study, 518 patients with polycythaemia, no contraindication to aspirin, and no other indication for antithrombotic therapy were randomised (allocation concealed) to aspirin 100 mg/day or matching placebo. The average red cell count was 5.9 million cells per microlitre, and most patients had a normal platelet count (range 179 000 to 63 000 cells/mm3). The two primary end points were the combination of non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nonfatal stroke, or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causes, and this combination plus pulmonary embolism (PE) and major venous thrombosis. The groups were balanc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analysis was by intention to treat, and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of three years. The study was stopped earlier than intended because of difficulty recruiting patients and lack of funding.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once a year, and end points were adjudicated by two or more evaluators blinded to the treatment assignment. There was a consistent but not alway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nefit to treatment. The risk of the first (2% v 4.9%; P = 0.09) and second (3.2% v 7.9%; P = 0.03) composite end points was lower in the aspirin group. Thus, you would have to treat 21 patients to avoid one non-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non-fatal stroke, death from

2016年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临床指南

USPSTF :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临床指南 近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 )发布了 2014 年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临床指南,该指南是对 1996 年妊娠期间阿司匹林预防推荐的更新。此次更新充分评估和考虑了低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风险升高女性的有效性以及对孕产妇和胎儿的危害,推荐的适应人群为子痫前期风险升高、既往对低剂量阿司匹林无不良反应或禁忌症的无症状妊娠女性。 本文概要简表 适应人群 子痫前期高危的无症状妊娠女性 推荐 妊娠12周后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81mg/d ),证据等级B 风险评估 . 有下列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为高危人群: . . 1.既往子痫前期病史,特别是伴随有不良结局时 . . 2.多胎妊娠 . . 3.慢性高血压 . . 4.1型或2型糖尿病 . . 5.肾脏疾病 . . 6.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 预防用药 高危子痫前期女性在妊娠12-28周开始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 (60-150mg/d ),减少子痫前期、早产和宫内发育迟缓(IUGR )的 发生 利弊权衡 每日低剂量阿司匹林对高危子痫前期女性的子痫前期、早产和宫内发 育迟缓风险降低有明显的净获益 其它推荐 USPSTF 推荐所有计划怀孕或有怀孕能力的女性每日额外补充 0.4-0.8mg 叶酸

一、基本阐述 1. 重要性 子痫前期是妊娠女性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子痫前期作为一种并发症对孕产妇和婴儿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有影响,全球范围内 2%-8% 的妊娠女性受此影响,在美国,15% 的早产由子痫前期所导致。子痫前期定义为妊娠 20 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血压>140/90 mm Hg)和蛋白尿(24h 尿蛋白≥0.3g)。 在未出现蛋白尿的情况下,子痫前期根据出现高血压伴随下列任一情况分类: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受损;肾功能不全;肺水肿;脑或视觉功能障碍。 2. 风险状态 子痫前期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子痫前期病史(包括早发型子痫前期),宫内发育迟缓(IUGR),早产,胎盘早剥或死胎,孕妇伴随疾病(慢性高血压、1 型或 2 型糖尿病、肾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胎妊娠。 结合血清标志物、子宫动脉多普勒超、临床病史和检测指标等危险因素的风险预测模型正在研发,目前尚无预测精确的模型用于临床。 3. 预防治疗的益处 USPSTF 发现,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子痫前期高危女性接受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子痫前期、早产和宫内发育迟缓的风险,显示出明显获益。 临床试验中,低剂量阿司匹林(60-150mg/d)使子痫前期的风险降低了 24%、早产风险降低 14%、宫内发育迟缓的风险降低 20%。 4. 预防治疗的危害 USPSTF 发现,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低剂量阿司匹林作为预防药物并不会增加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和胎儿颅内出血的风险。在一项对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的 Meta 分析发现,阿司匹林并不会明显增加低危 / 中危 / 高危子痫前期女性上述不良事件的风险。此外,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胎盘早剥的风险无明显区别。 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低剂量阿司匹林作为预防药物用于子痫前期风险增加的女性不会增加围产期胎儿的死亡率。USPSTF 认为妊娠期间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害处微乎其微。 5. 评估意见 USPSTF 使用“中度确定”认为每日低剂量阿司匹林降低子痫前期高危女性子痫前期、早产和宫内发育迟缓风险有明显的净获益。 二、临床考虑 1. 适应人群 该推荐的适应人群为子痫前期风险升高、既往对低剂量阿司匹林无不良反应或禁忌症的无症状妊娠女性。 2. 子痫前期风险评估 目前尚无根据生物标志物、临床诊断检测或病史的方法就能识别子痫前期高危女性。大多数临床医师根据病史识别高危女性,而基于病史的危险因素或许有助于指导患者和医生决定开始服用阿司匹林。 尽管该推荐并未系统性地回顾临床风险评估,但指南还是给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法(见下表)。该方法或许有助于识别子痫前期绝对风险至少为 8% 的患者,这也与 USPSTF 回顾的研究中对照组观察到的子痫前期最低发病率一致。 具有 1 项或以上高危因素的女性应该接受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具有多项中等危险因素的女同样也可能从低剂量阿司匹林中获益,但使用该方法评估的证据不确定。临床医师应评估子痫前期的风险并告知患者低剂量阿司匹林的利弊。 子痫前期风险评估

浅谈阿司匹林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 论文名称浅谈阿司匹林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化工学院 专业生物化工工艺 班级生化1110 指导教师

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1899 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的Hoffmann 合成,作为风湿治疗药,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自希波哥拉第时代就作为镇痛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水杨酸,原来为柳叶的生药成分,为了提高其药效而制成易于服用品市售的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开发的乙酰水杨酸的商品名。本文主要从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药理作用及前景等方面来谈谈对阿司匹林的认识。 关键词:阿司匹林:合成:水杨酸

摘要 (1) 1 引言 (1) 2 阿司匹林认识及发展 (1) 2.1阿司匹林的简介 (1) 2.2阿司匹林认识过程 (2) 3阿司匹林的作用 (4) 3.1 镇痛、解热 (4) 3.2 消炎、抗风湿 (4) 3.3 关节炎 (5) 3.4 抗血栓 (5) 3.5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 (5) 3.6 抗生素所致听力障碍 (6) 3.7 老年痴呆症 (6) 3.8 降血糖作用 (6) 3.9 糖尿病引发的心脏病 (6) 3.10 白内障 (6) 3.11 注意事项 (7) 4 阿司匹林的药物毒性 (7) 5 市场前景 (8) 6.1国外市场发展稳定 (8) 6.2国内市场前景光明 (9) 6 结语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11

1 引言 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1899 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的Hoffmann 合成,作为风湿治疗药,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自希波哥拉第时代就作为镇痛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水杨酸,原来为柳叶的生药成分,为了提高其药效而制成易于服用品市售的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开发的乙酰水杨酸的商品名。 近年来,国内外阿司匹林应用研究渐趋活跃,相关的专利和研究论文经常见到,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问世。 2 阿司匹林认识及发展 2.1阿司匹林的简介 中文名称:阿斯匹林(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退热药) 中文俗名: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 英文名称:Aspirin 化学普通命名法: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化学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2] 分子量:138.12 结构式: 密度: 1.35g/cm3

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与作用

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与作用 作者:叶松药学 1341129 张方青药学 1341115 摘要: 阿司匹林自从问世以来,已经慢慢发展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阿司匹林的效力绝非仅限于医治头痛脑热的小毛病, 许多令人鼓舞的最新研究表明, 阿司匹林能够治疗许许多多严重疾患。 一、阿司匹林的发展史 阿司匹林从发明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在这100 年里, 人们不断地发现阿司匹林的新效用, 它因此被称为“神奇药”。2300 多年前, 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腊生理和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已发现, 水杨柳树的叶和皮具有镇痛和退热作用, 但弄不清它的有效成份。在中国和西方,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里, 人们常常将它作为治疗发烧的廉价“良药”,在许多偏远的地方, 当产妇生育时, 人们也往往让她咀嚼柳树皮, 作为镇痛的药物。人们一直无法知道柳树皮里究竟含有什么物质, 以致于具有这样神奇的功效, 直至1800 年, 人们才从柳树皮中提炼出了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水杨酸, 由此解开这个千年之谜。1853 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 Ger har dt) 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1898 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 FelitHoffm ann ) 又进行了合成, 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 疗效极好; 1899 年由德莱塞( Dreser ) 介绍到临床, 并取名为阿司匹林( Aspir in) 。1900年,阿司匹林以每片含500毫克乙酰水杨酸的片剂形式与世人见面,这个剂型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标准剂量出现的药品。在1925年欧洲大流感期间,阿司匹林曾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1953年,阿司匹林能降低心脑血管患者死亡率的论文公开发表,虽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但无疑使其站到了新的起跑线。1969年7月12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阿司匹林作为小药箱的一名重要成员,伴随了这次远征。但是直到1982年,人们才开始真正认识到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这也开启了阿司匹林历史上崭新的一页。在阿司匹林诞生的百年时间里,拜耳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对阿司匹林进行了一系列改进。20世纪早期,拜耳将阿司匹林由粉剂改成了片剂。20世纪50年代,推出了适合儿童服用的阿司匹林咀嚼片。70年代,加入了维生素C的阿司匹林VC泡腾片诞生了。90年代,为阿司匹林增加了一层膜衣,制成了在肠道内而非胃部溶解的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减少药物对胃部的刺激。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 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 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 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1] 二、药理作用 阿司匹林为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中常用的药物, 其作用和用途有: 1. 解热作用: 可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 但对正常体温无影响。常用于感冒, 发热过高。

缺血性脑卒中双抗治疗--指南汇总2018-(34755)

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肠溶片:相对普通片吸收延迟3-6h ,因此需快速达到抗板作用时可考虑嚼服。 综述: 多项大型研究结果显示,双抗并不能使患者获益 FASTER:研究探讨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发病24 小时内小卒中或TIA 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相对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双抗,不能降低卒中复发和主要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MATCH :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与氯吡格雷单抗的疗效,结果显示,双抗无显著优势,可使主要终点时间绝对值下降1% ,而同时严重出血绝对风险增加 1.3% 。 SPS3:双抗不能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风险,但严重出血风险较阿司匹林单抗组增加近 2 倍。 COMPRESS :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不能减少发病后30d 内的卒中复发风险,反而有增加出血风险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HANCE :评价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对高危轻型卒中和TIA 患者的疗效。阳性结果 入选条件: 40 岁及以上非心源性高危TIA 或小卒中患者 发病 24h 内 方案: ①阿司匹林75mg/d ×90d ②阿司匹林75mg/d ×21d+ 氯吡格雷首剂 300mg ,随后 75mg/d ×90d 结果:双抗治疗组90d 的卒中复发相对风险降低32% 。两组患者的中重度出血和颅内出血 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为什么成功了:关键在于筛选出了卒中复发风险高而出血风险低的患者。 《 2014 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具有高卒中复发风险( ABCD2 ≥4 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 (根据 24h 时间定义)或轻型卒中

阿司匹林的多种作用

阿司匹林的多种作用 阿司匹林除了治疗头痛以外, 在生活中也有让你意想不到的妙用, 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1、去头屑:把两片阿斯匹林捣碎放入洗发水中,使用这种混合洗发水洗头后,头屑会逐渐减少。 2、治疗粉刺:将片剂的阿司匹林捣碎成粉末,之后用清水调匀,敷在粉刺上2分钟左右后清洗,粉刺将从脸上快速消失。 3、保持插花的新鲜:从花店里买来鲜花后,在花瓶的清水中放入两片阿司匹林,便可保持鲜花常开不败。 4、祛除血渍:将阿司匹林捣碎后用清水调成阿司匹林溶液,之后用该溶液洗衣,衣物上的血渍即可轻松祛除。 5、除老茧:手脚等部位的老茧是不是让你觉得难看,可以用6片阿司匹林捣碎,然后与半匙“清水+柠檬汁”混合,将混合物敷在老茧处,用温热布包好,15分钟后摩擦生茧部位即可轻松除茧。 6、消灭真菌:将阿司匹林粉末与爽身粉混合,之后将其敷在真菌

滋生处,每天两次可以有效消灭真菌。 7、活化土壤:在植物的土壤上喷洒少量阿司匹林溶液可消灭土壤与植物争抢养分的真菌,但要注意不可过量。 8、遮住吻痕:如果爱人不小心把吻痕留在身上,在吻痕处抹点阿司匹林溶液后,用眼药水清洗剂可清除较浅的痕迹。 9、治疗蚊虫叮咬:被蚊虫叮咬后,用阿司匹林溶液擦在伤处,可以消肿。 10、祛疣:疣(俗称瘊子)是很恼人的皮肤累赘,将阿司匹林捣碎后敷在疣上,然后用胶布贴住,经过一段时间,疣会慢慢消失. 阿司匹林防治五种病 (一)失眠:据报道,阿司匹林对偶发性失眠有良佳效果。这是因为本品具有延迟性镇静和催眠的作用。因此,每晚睡前口服50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对偶发生失眠的老人可获良效。 (二)心肌梗死及脑中风:阿司匹林是一种重要的抗血小板和抗血栓药。每日定时长期小剂量(25~50mg)口服本品,可预防

药理学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药理作用及应用 (1)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常用于各种慢性钝痛及感冒发热。对于急性风湿热患者能迅速改善其临床症状,并可用作鉴别诊断。是目前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最好用至最大 耐受量。 (2)能使PG合成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而失活,减少血栓素(TXA2)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小剂量应用可较好的抑制TXA2合成,而不致影响前列环素(PGI2)合成。因而,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建议日服50mg~75mg;防止脑血栓形成可日服 30~50mg. 药动学特点 (1)口服小剂量(1g以下)乙酰水杨酸时,其代谢按一级动力学进行,半衰期约2~3小时。当用量≥1g时,其代谢方式变为零级动力学,半衰期延长至15~30小时,如剂量再增大,可出现水杨酸中毒。因而长期大量应用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最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以确定给药剂量及间隔时间。 (2)乙酰水杨酸为弱酸性药物,当应用过量时,可采用碱化尿液的方式加速其排泄,降低其血药浓度。

主要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较大剂量口服可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与它抑制胃粘膜合成PG,减少了内源性的粘膜保护因子有关。 (2)凝血障碍 由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还能抑制凝血酶原形成,造成出血倾向。可用维生素K预防。 (3)过敏反应 除常见的过敏反应外,某些哮喘患者用药后可诱发“阿司匹林哮喘”。其发生机理为此类药抑制环氧酶,PG合成受阻,但不影响脂氧酶,致使引起支气管收缩的白三烯增多,而诱发哮喘。 阿莫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但其耐酸性较氨苄西林强,其杀菌作用较后者强而迅速,但不能用于脑膜炎的治疗。半衰期约为61.3分钟。阿莫西林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较氨苄西林吸收更迅速完全,除对志贺菌效果较氨苄西林差以外,其余效果相似。 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壁的能力也强。口服后药物分子中的内酰胺基立即水解生成肽键,迅速和菌体内的转肽酶结合使之失

阿司匹林“抵抗”及处理策略

阿司匹林“抵抗”及处理策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 一、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的基石 心脑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流行趋势,极大程度地威胁公众健康,并带来严重的社会负担。50年代末至今,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了4倍,占全年死亡人口的1/3。据估计,每年由此造成的医疗费用,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分别高达19亿和196亿元。因此,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选用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是减少死亡、降低医疗费用的关键。WHO指南指出,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应以所有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就可以控制50%的致死或致残率。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被发现至今已近40年,大量的研究奠定了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新近的抗栓试验协作组(ATC)汇总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血栓性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分别减少四分之一,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三分之一,血管性死亡减少六分之一。阿司匹林的抗栓效果显而易见。然而仍有部分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会出现血管事件。针对这种现象,一些学者提出了阿司匹林“抵抗” (Aspirin Resistance)的概念。

二、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 阿司匹林“抵抗”,又被称为“耐药”或“治疗反应变异”等,目前尚无确切而统一的定义。阿司匹林“抵抗”通常用来描述如下两种现象。一是服用阿司匹林不能预防缺血性血管事件的发生,被称作“临床阿司匹林抵抗”。根据ATC的数据,其发生率估计在 10.9%~17.3%之间。阿司匹林“抵抗”也被描述为针对一种或多种血小板功能试验,阿司匹林无法产生预期效应,如抑制血栓素的生物合成等,被称作“生化阿司匹林抵抗”。根据不同的研究人群和所采用的血小板功能测定方法,其发生率估计在5%~20%之间。 关于阿司匹林“抵抗”的实验室检测,目前尚无公认的方法。主要采用测定皮肤出血时间、光镜下检测或采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FA-100检测血小板聚集力及通过尿中的血栓素排泄产物反映体内血栓素生成情况等,但由于特异性、敏感性、与临床的相关性不确定,以及可重复性差等原因,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大家比较关注“临床”与“生化”阿司匹林“抵抗”之间有无关联。实际上,针对这一问题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迄今为止,仅有2002年Eikelboom和2003年Gum等报道的两项研究显示阿司匹林“抵抗”与临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这两项研究中,前者是回顾性研

阿司匹林在生活中的15个妙用

阿司匹林在生活中的15个妙用 地球人都知道,阿司匹林用于止痛、解热和消炎。由于是一种非专利药物,很多厂商将生产阿司匹林视为理所当然。但一些人也对服用阿司匹林感到恐慌,原因在于人们一般认为这种非专利药物会产生可怕的副作用——导致雷尔氏综合症。虽然安全性可能无法与处方药相提并论,但人们仍有很多理由购买阿司匹林。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很多理由与治疗疾病和缓解疼痛无关。 除了被用作止痛药和退热药外,阿司匹林还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用途。你可以将它用作粉刺祛除剂、洗发水补充物,甚至一种园艺用剂。下一次购买阿司匹林时,你不妨就将它放进浴室或者园艺工具旁边,而不是药箱。以下是阿司匹林的15个妙用: 1. 治疗粉刺 首先将一片或者两片阿司匹林捣碎,而后加入少量水混合。一切准备妥当后,你就可以把它们敷在粉刺上。两分钟之后,再用水和洁肤液清洗。清洗后,你的粉刺将变得更加干瘪并且以更快的速度从脸上消失。 2. 治疗昆虫咬伤 被昆虫咬伤的症状是红肿、发痒,有时还伴随一种灼热感。你可以用阿司匹林清除这些恼人的伤口,方法与治疗粉刺一样。不管是被蚊子叮伤还是被蜜蜂蜇伤,阿司匹林都能让伤口逐渐消失。

3. 祛污洗手液 如果将柠檬的酸性与阿司匹林的祛污特性结合在一起,你便得到一种效果相当不错的祛污剂,祛除手上的烟渍、咖啡渍和草渍。具体方法是:将几片阿司匹林捣碎而后与柠檬汁混合。一切准备停当之后,你就可以用这种自制祛污洗手液,清除手上不雅观的污渍。 4. 土壤调理剂 大量真菌存在会影响土壤肥力,同时还会与园内植物争抢营养。通过向土壤喷洒阿司匹林溶液,你便可以清除园内真菌。值得注意的是,你只能使用少量阿司匹林,大量喷洒会影响植物生长。最完美的比例是1片阿司匹林兑1夸脱(相当于1升)水。 5. 祛除头屑 头屑不仅让你的头皮发痒,同时还会影响你的形象,尤其是穿深色外衣的时候——要知道,谁也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的头屑像雪片般飘落。为了祛除头屑,你不妨求助于阿司匹林,具体方法是:将两片阿司匹林捣碎而后与洗发水混合,最后再将这种混合物涂抹在头发上并保持大约两分钟时间,让它们依附在头皮上。之后用水清洗,而后再用洗发水洗一次头发。在完成这一程序之后,头屑便会消失或者减少。 6. 遮住唇印 唇印经常让人陷入尴尬。那么如何遮住这个与爱人激情后的“产物”呢?答案很简单,只需在唇印处涂抹阿司匹林溶

阿司匹林的14种用途

阿司匹林的14种用途 阿司匹林最先来源于柳树皮,在19世纪末开始人工合成。诞生一百多年来,最先用于解热镇痛药,后来科学家对其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用途,小到解热镇痛,大到预防肿瘤。 1、镇痛作用 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也不能排除中枢镇痛的可能性。对慢性钝痛有效,而对急性锐痛和剧痛无效。 2、解热作用 可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但是对正常体温无影响,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3、抗炎、抗风湿 其抗炎作用机制尚不太清楚,可能由于其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关于其抗风湿,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4、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从而防止血栓烷A2的生成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5、用于川崎病 患川崎病的患儿应用阿司匹林,目的是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6、用于糖尿病 阿司匹林可能有促进内原性胰岛素分泌及肝糖原合成,抑制肠道对糖的吸收和促进组织对糖的摄取而起到降低血糖作用。 7、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 据研究发现,经常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和认知障碍的危险性明显降低。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老年痴呆症恶化。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具有增强脑血流量,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 8、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 研究表明,PGE2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关系极为密切,随肿瘤生长其水平逐渐增高,阿司匹林能降低PGE2水平,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肿瘤组织合成TXA2增加,阿司匹林对防止肿瘤病人的高凝状态显然有意义,且有抗肿瘤转移作用。阿司匹林治疗5年或以上:胃肠道癌症20年死亡风险降低35%。 9、用于男性避孕

阿司匹林的发现与作用精选文档

阿司匹林的发现与作用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阿司匹林的发现与作用 摘要:阿司匹林自问世以来,逐渐发展成为现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但它的作用却不再局限于解热镇痛,经过多代人的不断探索开发,阿司匹林能够帮治愈更多的疾病。 关键词:阿司匹林 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阿司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药品,其作用效果也是极其显着。而且,其他的疾病的治疗,它也表现出其独特的治疗效果。 阿斯匹林发展史: 阿斯匹林的发明起源于随处可见的柳树。在中国和西方,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里,人们常常将它作为治疗发烧的廉价“良药”,在许多偏远的地方,当产妇生育时,人们也往往让她咀嚼柳树皮,作为镇痛的药物。人们一直无法知道柳树皮里究竟含有什么物质,以致于具有这样神奇的功效。在2300多年前,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腊生理和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已发现,水杨柳树的叶和皮具有镇痛和退热作用,但弄不清它的有效成份。 直至1827年,英国科学家拉罗克斯首先发现柳树含有一种叫水杨甙的物质。1853年,德国化学家杰尔赫首次合成水杨酸盐类的前身—纯水杨酸。它具有退热

止痛作用,但毒性大,对胃有强烈的刺激。 1897年,另一位德国化学家霍夫曼为解除父亲的风湿病之苦,将纯水杨酸制成乙酰水杨酸,这即是沿用至今的阿斯匹林。它保持了纯水杨酸的退热止痛作用,毒性和副作用却大为降低。 1899年,德国化学家拜尔创立了以工业方法制造阿斯匹林的工艺,大量生产阿斯匹林,畅销全球。至今,阿斯匹林仍是一种使用广泛、疗效肯定的药物。 阿斯匹林从发明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在这100年里,它从一个治疗头痛的药物,直至被飞往月球的“太阳神十号”作为急救药品之一。人们不断地发现阿斯匹林的新效用,它因此被称为“神奇药”。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阿斯匹林这一百年老药的新用途仍在不断地被发现,被人类所应用。阿斯匹临床上可用来治疗胆道蛔虫病;阿斯匹林则可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而降低肠癌的发生率;对长有肠息肉的人,服用阿斯匹林,则可以预防息肉癌变;临床上,阿斯匹林还可用于治疗脚癣、偏头痛、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妊娠高血压、老年性痴呆、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溃疡等。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阿司匹林为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中常用的药物,?其作用和用途有: 1.解热作用: 阿斯匹林进入循环系统后,可作用于下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心。 此中枢会监视血液的温度,及引发身体产热或散热的反应。阿斯匹林因此有退烧的作用。因而,常用于感冒和发烧。 2.镇痛作用: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PGS 合成而产生镇痛效应, 但只具中等度镇痛, 又无成瘾性, 故在临床中,该药可广泛应用以缓解轻度或中度的钝疼痛,如头

2018年版糖尿病诊疗指南(药物篇)

一、免疫接种 ★按照常规接种疫苗。 ★≥6个月的患者,每年均应接种流感疫苗。 ★19~59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的,应接种3次乙肝疫苗;≥60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可以考虑接种3次。 二、预防2型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特别是BMI>35kg/m2,年龄<60岁和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应考虑使用二甲双胍预防2型糖尿病。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引起维生素B12缺乏。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贫血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B12。 三、AIC目标值 ★多数非妊娠成人合理的AIC目标是<7%; ★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有晚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并发症、有较多的伴发病、应用了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降糖药物治疗仍难达标者的糖尿病患者,AIC目标值<8%。 ★对于更改治疗方案的患者,每3月检测AIC一次。 四、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 ★无禁忌症者,起始治疗首选二甲双胍。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AIC≥9%应考虑起始两药联合治疗。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高血糖症状和/或AIC水平≥10%和/或血糖≥16.7mmol/L,考虑开始胰岛素治疗。 ★如果单药治疗或两药联合治疗在3个月内没有达到或维持AIC目标,加用另外一种降糖药物。 ★对于没有达到血糖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应推迟药物强化治疗,包括考虑胰岛素的治疗。

★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对不缺乏的患者饮食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中草药或香料,而且长期摄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 五、抗血小板药 ★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剂量75~162mg/d)作为二级预防治疗;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氯吡格雷(75mg/d)。 ★包括至少有一项其他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的大多数>50岁男性或女性,且不伴出血高危因素者,可考虑阿司匹林(75~162mg/d)作为一级预防。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一年是合理的,继续治疗或许也有益处。 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多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为<140/90mmHg;如果不增加治疗负担,降压目标值为 <130/80mmHg,可能适合心血管疾病高危的患者。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降压目标值为120-160/80-105mmHg,以减少胎儿生长受损。 ★诊室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应立即开始接受药物治疗;≥160/100mmHg的患者,应立即启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推荐使用的药物类型包括: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以及二氢吡啶类CCB,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 ★对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者,推荐采用ACEI或ARB的可耐受最大剂量治疗。一种药物不能耐受时,应采用另一种药物替代。 ★对于三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未达到降压目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考虑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 ★禁止将ACEI和ARB、ACEI和直接肾素抑制剂联用。 ★服用ACEI、ARB类或利尿剂的患者,应监测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和血钾水平。 七、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已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考虑应用ACEI或ARB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有既往心肌梗死的患者,应该在心梗后持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至少2年。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若eGFR>30ml/min应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但不稳定或正在住院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

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阿司匹林问世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开始主要用于止痛、退热、抗炎及抗风湿治疗。20世纪7O年代发现阿司匹林在高危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中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是具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极佳的性价比的抗血小板药物,各国一致推荐为抗栓治疗的一线用药,被誉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虽然阿司匹林可以显著减低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是,对阿司匹林不合理及过度的应用也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或脑出血现象。本文旨在阐述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防治中的作用机制、药理特性、安全性及合理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合理用药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中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又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最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动脉的血流急性中断所致相应区域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即脑梗死.,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孪短暂脑缺血发作以及脑梗死等疾病,具有发病机制复杂、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本文我们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阿司匹林对其的作用机理及其合理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 目前公认的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的学说包括能量耗竭、酸中毒,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氧自由基损伤,炎性细胞因子损害,NO和NO合酶( NOS)的作用,凋亡调控基因的激活,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等,这里我们简要介绍几种。 (1)能量耗竭、酸中毒 脑缺血后,最先受影响的是缺血脑组织的供血、供氧,这直接导致了缺血脑组织的能量耗竭,具体表现为:线粒体的能量代谢由有氧代谢转为无氧代谢,所需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最终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脑组织酸中毒。 (2)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 兴奋性氨基酸( excitatory amino acids , EAAs)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传递兴奋性信息的物质,同时又是神经毒素。它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其神经毒素作用,造成神经元的损伤。由于缺血,脑组织的能量供给不足,导致EAAs大量释放及再摄取和灭活障碍。(3)氧自由基损伤 正常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n)、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可不断清除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使体内自由基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在缺血脑组织中,由于ATP合成减少,能量供应不足,使上述酶类无法发挥其正常作用,造成氧自由基蓄积。过多的氧自由基可与含不饱和双键的膜脂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膜结构遭到破坏,影响膜的通透性,使离子转运、生物能的产生和细胞器的功能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造成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内方细胞损伤. (4)凋亡调控基因的激活 凋亡是缺血脑组织神经元死亡的重要方式,由促凋亡基因和抗凋亡基因等参与调控。大脑短暂缺血后,缺血中心区域的神经细胞很快出现细胞坏死;但一般要经过1一2天的潜伏期,在其周边的神经细胞才出现延迟性退化。目前已证明这种延迟性细胞退化就是细胞凋亡。 2.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理抗血小板疗法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主要策略,研究证据最多。阿司匹林是惟一经过循证医学证明有效并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药物。 2.1作用机理 阿司匹林是环氧化酶抑制剂中的代表药物,它是通过乙酸化环氧化酶一1(CoX一1)中529位丝氨酸的羟基不可逆地抑制该酶活性,阻碍花生四烯酸与385位酪氨酸活性位点结合,抑制TXA 的合成,从而阻止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阿司匹林的半衰期15~30min,血药浓度达到值峰时间l一3 h。阿司

阿司匹林不能替代华法林

阿司匹林不能替代华法林 药品文章排行榜 2014-08-17《生命时报》 我要评论(0) 核心提示:有患者认为阿司匹林、华法林都为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就能代替华法林的作用。其实,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不同。 患者李先生问:我今年75岁,患房颤12年了,有卒中病史,没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请问可以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而不服用华法林吗?这两种药作用有什么不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魏娟娟答:房颤患者是否需要服用华法林,最好请临床医生仔细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此患者年龄较大、患病时间长,为血栓风险高危患者,需要长期口服华法林以预防卒中。 很多患者闻华法林色变,担忧服后需要长期监测凝血功能,而且与华法林有相互作用的药物、食物较多。据统计,我国房颤患者中规范使用华法林治疗并达标者不足10%。但是房颤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其致死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都非常高,因此需要规范华法林的治疗。 有患者认为阿司匹林、华法林都为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就能代替华法林的作用。其实,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不同。华法林为抗凝药,阿司匹林为抗血小板药,作用于机体不同的血液凝集系统。有些疾病的血栓是由于血流速度减慢而形成的,这种凝血异常造成的血栓多见于静脉系统和心房,最典型的就是房颤和静脉血栓,这时候需要使用华法林。而有些疾病的血栓是以血小板聚集为主,多发生于动脉系统,典型的就是冠心病,这时候就需要使用阿司匹林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因此,不能擅自用阿司匹林代替华法林,建议根据医生的指导选药。 华法林治疗房颤好于阿司匹林? 全网发布:2012-11-04 18:14 发表者:王新华1652人已访问 由于在房颤预防脑中风的治疗中,华法林的疗效很不错,远远超过阿司匹林,从上世纪80年代到如今,华法林在房颤预防脑中风方面的临床研究相当之多,全部取得了阳性结果,不像阿司匹林,结果有阴有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