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方法

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方法

导语: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方法,这是很多的家长都想全面了解的,因为自己的新生儿孩子出现了这种疾病,令很多家长都特别担心,所以想全面了解一

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方法,这是很多的家长都想全面了解的,因为自己的新生儿孩子出现了这种疾病,令很多家长都特别担心,所以想全面了解一下治疗的方法,下面内容就做了具体的介绍,家长可以全面的了解一下,尽快带孩子通过治疗康复。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溶血的程度有关:

1.黄疸

主要临床表现为新生儿黄疸出现早,多数在出生后24~48小时内出现皮肤明显黄染,并且迅速加重。

2.贫血

在新生儿黄疸出现时和黄疸消退之后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主要是由于发生溶血时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所致。新生儿期血色素低于145g/L即可视为贫血。

治疗

1.光照疗法

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当血清胆红素达到光疗标准时应及时进行光疗。光疗标准是依据不同胎龄、不同日龄有无并发症而制定的不同光疗标准。

2.药物治疗

(1)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临床效果较好。

(2)白蛋白增加游离胆红素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新生儿abo溶血症检查多少钱

新生儿abo溶血症检查多少钱 【导读】相信大家都想知道新生儿abo溶血症检查多少钱,下面妈妈网百科就来告诉大家新生儿abo溶血症检查多少钱。知道病症症状才能有效的治疗与预防疾病,但是新生儿abo溶血症的症状是什么呢? 新生儿abo溶血症检查多少钱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由于母子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多见于母亲的血型为O型,婴儿为A型或B型,相信大多数人们都不知道新生儿abo溶血症检查多少钱,下面妈妈网百科就来告诉大家新生儿abo溶血症检查多少钱! 新生儿abo溶血的检查费用一般都在100元左右,在怀孕6-7个月检查一次,然后在8-9个月复查一次,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血液学检查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多数在正常范围,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下者仅占5%左右,网织红细胞常增多,重型病例有核红细胞可达10%以上。红细胞形态特点是出现球形红细胞,而且红细胞盐水渗透脆性和自溶性都增加。

血清学检查 1、胆红素测定:由于ABO溶血病的程度差异较大,故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也不一致,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0mg/dl)以上约占1/4。总之,ABO 溶血病的黄疸程度较轻。有人统计86例AO溶血病新生儿胆红素值,其平均值为(131.7±83.8)μmol/L[(7.7±4.9)mg/dl];BO溶血病新生儿66例,其平均胆红素值为(126.5±71.8)μmol/L[(7.4±4.2)mg/dl]。在血清胆红素中,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2、抗体测定:在新生儿红细胞或血清中查出对抗其自身红细胞的血型抗体,是诊断ABO溶血病的主要实验根据。一般进行3种试验:第一是改良Coombs 试验,这是用“最适稀释度”的抗人球蛋白的血清查出附着在患儿红细胞上的抗体;第二是抗体释放试验,这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患儿红细胞上的抗体释放出来,再检查释放液中的抗体。这2种试验任何一项阳性,均可确诊为ABO溶血病,而抗体释放试验的阳性率较高。第三是血浆游离抗体测定,这是检查患儿血清中的抗体,如果仅有游离抗体阳性,仅表示患儿体内有抗体,并不说明已致敏,故只能疑诊为ABO溶血病。 其他辅助检查 常规做X线、B超检查,必要时做脑CT等检查。 新生儿abo溶血症的症状 古往今来都是知道病症症状才能够准确的对症下药,所以想要治疗的彻底就要把症状都掌握清楚,那么新生儿abo溶血症的症状是什么呢?下面妈妈网百科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操作SOP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操作SOP 一、产前诊断 1.夫妇血型检测(微柱凝胶检测法:ABO、Rh(D)血型定型检测卡) 将红细胞稀释至1% 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 撕开微胶卡的封膜,于正定管蓝A、黄B、灰D、Control微柱管反应腔中加入1% 待检 RBC 生理盐水悬液各50μl;于反定管白色A、B、O、自身管分别对应加入% A1、B、O型试剂红细胞和待检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50μl,再分别加入待检血浆(血清)50μl; 将检测卡室温反应≥10 min,取出,置离心机1000r/min 2min,1800r/min 3 min离心; 取出,判定结果(凝集强度判断详见结果判定示图)。 按下表检验结果判定ABO、RhD血型: 2.孕妇抗体效价的测定(微柱凝胶检测法:抗人球蛋白检测卡) 孕妇IgG(抗A/抗B)效价 取待检血清和2-Me(二巯基乙醇)应用液各,充分混匀,37℃水浴2小时(以充分破坏血清中的IgM类抗体)。 取4支干净试管排于试管架上;将第一管加入50微升中和血清和毫升低离子介质(原液为1:1稀释,此时稀释倍数为原液的64倍)。 第2-4管中分别加入400微升低离子介质;从第一管中吸出400微升的液体加入第二管,混匀,在从第二管吸出400微升加入第三管混匀,依次倍比稀释。 取抗人球蛋白检测卡,撕去铝箔,在4管中个依次加入倍比稀释好的灭活血清50微升和1%的标准红细胞(或父亲红细胞)低离子介质(LIM)悬液50微升。 将加好样的检测卡入生科孵育器中孵育15分钟。 将孵育好的检测卡放入生科离心机中离心5分钟(1000r/min 2 min,1800r/min 3 min),(离心必须在加样后30分钟内进行) 取出,判定结果(凝集强度判断详见结果判定示图)

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

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 :ABO血型系统不合,Rh血型系统不合。在我国,最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不合。 ABO血型的分类主要是按照红细胞上有无A、B血型抗原来分的,即红细胞上只有A抗原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只有B抗原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无A、B 抗原的称为O型,红细胞上有A和B抗原的称为AB型。婴儿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所以婴儿有可能继承妈妈的血型,也有可能继承爸爸的血型。 当母儿血型不合时,就有可能发生溶血。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亲体内依靠母亲供应营养,但是母亲和胎儿之间有一道“胎盘屏障”,这道屏障可以保护母婴血液不会“相互来往”,不过仍有少量的婴儿红细胞会因为绒毛的破损而渗入母体循环,如果母亲体内的胎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同,母亲的身体就相当于被致敏,启动免疫系统,产生排斥婴儿血型的抗体,此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结合在婴儿红细胞的表面,导致溶血,婴儿就会发生溶血病。如:O型血的妈妈怀了由父亲方遗传而来的A型血的胎儿,由于O型血妈妈体内没有A抗原,当A型胎儿红细胞进入妈妈体内时,妈妈体内会产生抗A抗体,抗A抗体进入宝宝体内就会引起宝宝的红细胞破坏而溶血。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99%以上常发生在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血型为A 型、B型和AB型的胎儿。这是因为血型抗体是一种免疫球蛋白,主要有IgG和IgM,O型血孕妇所产生的抗体以IgG占优势,IgG为不完全抗体,分子量小,可以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溶血,而A、B和AB血型的孕妇所产生的抗体以IgM 占优势,IgM为完全抗体,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因此不会伤害胎儿。 然而,并不是所有O型血妈妈所生的宝宝都会发生溶血病,而是有的宝宝会发病,有的宝宝不发病;有的症状轻,有的症状重。这与母亲抗体的量多少,抗体与胎儿红细胞的结合程度,抗原的强度及胎儿代偿性造血能力有关。 ABO溶血病多在第二胎发生,但也可部分发生在第一胎。这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与A(B)抗原相类似的物质,O型血母亲在孕前常已接触到,随后这些类似血型抗原物质可刺激O型血母亲产生A(B)抗体,当母亲怀孕后此抗体可通过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护理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新生儿49例,患儿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B组对照组。B组对照组给予蓝光治疗,A组给予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胆红素较对照组下降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早期使用间歇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效果良好。 标签:新生儿ABO溶血病;护理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胎儿或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引起的母儿血型不合,临床表现为胎儿或新生儿水肿和(或)黄疸、贫血,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或严重的后遗症,ABO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的原因[1]。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49例新生儿ABO溶血病,其中25例进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早期使用间歇光疗治疗,同时给予细心的护理,痊愈出院,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新生儿49例,其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1~3 d,出生体重 2.0~ 3.4 kg,血清胆红素值平均(305.7±63.6)mol/L,ABO血型系统直接试验(改良法)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和血清抗体阳性。出现黄疸或快速进展黄疸,其中重症黄疸12例。患儿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25例,B组对照组24例,两个婴儿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是可比的。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与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100~200 mg/kg,1次/d,连用2 d,严重病例可用碳酸氢钠静脉提高pH值,防止核黄疸。对照组不使用丙种球蛋白。 1.2.2光疗两组均使用波长425~475 nm的蓝光治疗。 1.2.3其他积极纠正缺氧,防止低血糖、低温度。 1.3评价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患儿的皮肤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的长短。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构成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教案资料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在我国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三项试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主要检测新生儿红细胞是否被来自母亲IgG抗A(B)所致敏;游离抗体试验是患儿血清的IgG抗A(B)来自母亲,如果新生儿血清中发现与其红细胞不配合的IgG抗A(B)时,表明婴儿体内有抗体,可能受害; 放散试验采用的是试管抗球蛋白技术和微柱凝胶技术, 用放散液与标准ABO型红细胞反应,(与O型红细胞反应视做阴性对照)均无凝集者,表明未查出抗体, A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只与标准A型红细胞凝集,表明放散液检出抗-A,而B 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只与标准B型红细胞凝集,表明放散液检出抗-B, 而A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与标准B型红细胞凝集或B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与标准A型红细胞凝集,表明放散液中检出抗-A,B。我们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我院541例母婴血型不合且有严重的新生儿黄疸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标本进行了三项试验,结果表明:ABO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171例,其中OA115例,OB56例。ABO溶血病因红细胞的抗体结合较少,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常为阴性或弱阳性,血清游离抗体阳性,抗体释放试验阳性。Rh溶血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强阳性,游离抗体强阳性,抗体释放试验强阳性。我院新生儿科对溶血严重的患儿及时进行了换血治疗(ABO溶血采用O型洗涤红细胞+AB 血浆的血液,Rh溶血采用ABO血型同患儿,Rh血型同母亲的血液)微柱凝胶技术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判断结果标准,可成为医院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实验室能为临床快速准确提供试验报告,有利于患儿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 精品资料

新生儿ABO溶血症

新生儿ABO溶血症 ABO溶血病的某些轻型病例,可能早期症状不重,但到生后2~6周发生晚期贫血,或到生后8~12周“生理性贫血”时期贫血表现得特别严重,这是因为抗体持续存在,发生慢性溶血所致。血型抗体可使红细胞寿命缩短。据报道,这类小儿红细胞的寿命仅35天左右,每天血红蛋白下降值约为同期正常小儿的4倍,红细胞破坏增加,而这时骨髓造血功能生理性低下,不能有效地代偿,终致发生新生儿晚期贫血(neonatal late anemia)。 2.生后诊断 (1)临床表现:观察新生儿有无贫血、水肿、黄疸和肝脾大等溶血症状,若有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病。 (2)实验室检查:对于出生时有水肿、贫血、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及母亲为Rh阴性的新生儿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病,需做血常规、母婴血型、血清胆红素和Coombs试验。 新生儿ABO溶血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液学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多数在正常范围,血红蛋白在100g/L 以下者仅占5%左右,网织红细胞常增多,重型病例有核红细胞可达10%以上。红细胞形态特点是出现球形红细胞,而且红细胞盐水渗透脆性和自溶性都增加。 2.血清学检查 (1)胆红素测定:由于ABO溶血病的程度差异较大,故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也不一致,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2?mol/L(20mg/dl)以上约占1/4。

总之,ABO溶血病的黄疸程度较轻。有人统计86例AO溶血病新生儿胆红素值,其平均值为(131.7±83.8)?mol/L[(7.7±4.9)mg/dl];BO溶血病新生儿66例,其平均胆红素值为(126.5±71.8)?mol/L[(7.4±4.2)mg/dl]。在血清胆红素中,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2)抗体测定:在新生儿红细胞或血清中查出对抗其自身红细胞的血型抗体,是诊断ABO溶血病的主要实验根据。一般进行3种试验:第一是改良Coombs试验,这是用“最适稀释度”的抗人球蛋白的血清查出附着在患儿红细胞上的抗体;第二是抗体释放试验,这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患儿红细胞上的抗体释放出来,再检查释放液中的抗体。这2种试验任何一项阳性,均可确诊为ABO溶血病,而抗体释放试验的阳性率较高。第三是血浆游离抗体测定,这是检查患儿血清中的抗体,如果仅有游离抗体阳性,仅表示患儿体内有抗体,并不说明已致敏,故只能疑诊为ABO溶血病。 常规做X线、B超检查,必要时做脑CT等检查。 疾病治疗 根据病情轻重选择治疗方法,主要目的防止胆红素脑病。多数可用光疗即可达治疗目的,个别病情严重者,胆红素增高过快或>340?mol/L,亦需换血治疗。贫血明显者可酌情输血。 B.腹泻:亦为常见,大便稀薄呈绿色,每天4~5次,最早于光疗3~4h

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和输血

体包被,并在婴儿的网状内皮系统内受到破坏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一、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是母婴血型不合。胎儿的血型基因一半来自母亲,另一半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基因恰好是母亲所缺少的,胎儿的红细胞就有可能刺激母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的性质为免疫性抗体,并且能够通过胎盘。一旦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就可能与胎儿红细胞相结合并破坏红细胞而发生溶血现象,严重者可引起胎儿贫血、水肿、流产、死胎、早产及HDN。 理论上,凡是以IgG性质出现的血型抗体都可以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以ABO系统最常见,其次为Rh系统,其它血型系统不合溶血病如Kidd、MN、Duffy等也有报道,但极少见。抗P1、抗Lea、Leb等属IgM性质,不能通过胎盘,故不会产生HDN。 (一)ABO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ABO血型不合,母体的IgG抗A或抗B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引起HDN。由于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A型和B型物质,如寄生虫感染、预防接种等都可以使孕妇产生免疫性抗A及抗B抗体,即孕妇体内可以在妊娠前已存在免疫性抗体,所以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可以在第一胎就发病。从理论上讲,母/子血型为O/A、O/B、A/B、B/A等组合都有可能使婴儿发生HDN,但实际上90%以上的HDN患儿母亲为O型,这与O型母亲含有丰富的IgG抗A(B)抗体有关。A(B)型母亲所生B、AB型(A、AB)新生儿仅少数发生溶血病。IgG抗A(B)抗体效价与溶血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但并非绝对,这可能与新生儿A、B抗原强弱、型物质的含量、胎盘的屏障作用及IgG亚类不同等有关,ABO HDN一般不易作到产前准确预报。 但由于ABO HDN的发病程度与母体内IgG抗A、抗B的效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可以定期检测孕妇体内IgG抗A(B)的效价来判断胎儿的受害情况,如果母体内IgG抗A(B)效价随着孕期增加而增长,提示胎儿受害的可能性增大。患儿出生后第二天出现黄疸,5天达高峰,一般有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核黄疸,智力低下或胎儿水肿。 (二)Rh新生儿溶血病 Rh HDN是由于母婴Rh血型不合所致的Rh免疫抗体作用于胎儿红细胞造成的高胆红素血症。Rh血型抗体只能由人类红细胞作为抗原刺激引起同族免疫作用而产生,一个Rh阴性妇女,与一个Rh阳性男子配偶,他们的子女多为Rh阳性,但Rh阴性的人血清中并没有天然存在的Rh抗体,必须经过免疫才能产生,所以第一胎的子女一般不会受害,除非以前有输血史或流产史。当第一胎小孩在分娩时,可能引起产道损伤,胎盘出血,其红细胞便可进入母体内,刺激母体产生Rh抗体。此外,对一个没有妊娠史的Rh阴性妇女,如果在怀孕前输过Rh阳性血液,也可产生Rh抗体,血清有Rh抗体的妇女,如果受孕一个Rh阳性胎儿,Rh抗体也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引起HDN。Rh HDN一般可作到产前预报。

abo溶血正常值

abo溶血正常值 abo溶血是因母子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这是一种同族免疫性溶血。我国所发生的新生儿溶血症病例多数属于abo溶血。 抗体检查时间:第一次在妊娠16周,第二次在妊娠28-30周,以后每2-4周查一次。ABO 血型不合抗体效价abo溶血正常值是小于1:64,如果是1:64是不用理会和处理的。在1:128时,胎婴儿可能发生溶血病,可以用些茵陈蒿汤治疗,对预防早产、流产、溶血有一定的疗效。如果抗体效继续升高,可以在孕30-32周时做些综合治疗,包括:吸氧、静脉注射葡萄糖和维生素C等。但是在1:512以上时,提示病情严重,应作羊水检查或结合过去不良分娩史考虑终止妊娠。 新生儿的溶血正常值是多少 ABO血型系统共有"A"、"B"、"AB"和"O"型四种,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发生在母亲是"O"型,胎儿是"A"型或"B”型。正常新生儿胆红素最高约51.3μmol/l(3mg/dl) 大部分初生婴儿的黄胆是生理性的,对婴儿无害,是生理发展的正常现象。生理性黄胆通常在出生后2至3天出现,第4至5天到达高峰期。此类黄胆不伴有任何疾病,到7至10天左右,待肝脏成熟便会回复正常,不足月的婴儿(早产婴儿)则会多持续数天。父母只需给婴儿补充足够的水即可。 据了解,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ABO血型系统不合,Rh血型系统不合。在我国,最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不合,尤其是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是AB型的时候,因为这样血型的父母生出的孩子,血型不是A型就是B型,很容易发生溶血病。虽然胎儿在母亲体内依靠母亲供应营养,但是母亲和胎儿之间有一道“胎盘屏障”,这道屏障可以保护母婴血液不会“相互来往”。但是仍有少量的婴儿红细胞会渗入母体循环,由此导致了抗体产生,母亲的血液也会有少部分血液进入胎儿体内。母亲一般不会受到溶血的影响,而这两种不同的血液在孩子身体里则可能“打架”,从而引起溶血病。另外一种溶血病发生在母婴Rh血型不合,汉族人群中发生该病的几率比较小。 abo溶血值不正常的危害 病症状轻重不一,取决于溶血开始的迟早、溶血的程度和身体各器官受损害的程度。大致可分三种类型。

新生儿溶血病筛查实验

新生儿溶血病筛查实验 在临床上,常见新生儿出生后,黄疸逐渐加重,在 1 ~ 5 天内达到最高值,大大超出生理性黄疸的水平,有些还伴有贫血、肝脾肿大胎儿期水肿等症状,然后黄疸在一周后逐渐消失。这类患儿经治疗后大多数会康复,少数患儿会产生核黄疸,导致严重后果。这种疾病就是新生儿溶血病。 临床上造成胎儿、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如 G6PD 缺乏, a- 地中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等,但这些病因只占新生儿溶血的少数,大多是由于母婴之间的血型不合造成的,所以“新生儿溶血病”这一病名就特指由母婴之间的血型不合造成的胎儿、新生儿溶 血 (Haemolitic disease of the new born –简写为 HDN) 。新生儿溶血病又称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引起的溶血性疾病,Rh血型和ABO血型不符都能引起这种疾病,但前者引起的比较严重,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引起新生儿胆红素的最重疾病,目前已发现26个血型系统,160种血型抗原,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率最高,Rh 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较少,MN溶血最为罕见。 ABO 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约 为 5 %,其中 O 型母亲生出 A 型、 B 型新生儿,总 胆 >18mg/dl(300 μ mol/L) 的新生儿 ABO 溶血病发病率达 20 %,病情通常较轻,一般无需换血。 Rh 阴性孕妇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约为 60 %(第二胎),病情严重,大多数需要换血。 发病机理 一、新生儿溶血病是因胎儿红细胞具有从父亲遗传而来,而又为母亲红细胞所缺乏的抗原,此种红细胞血型抗原在胎儿时期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此种血型抗体中的IgG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抗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破坏胎儿红细胞而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二、 Rh新生儿溶血病因孕妇和胎儿的Rh血型不符而引起的疾病。若孕妇为Rh-,胎儿为Rh+(有D抗原),当孕妇第一胎分娩胎盘剥离时,胎儿的红细

早期综合干预预防新生儿ABO溶血病并高胆红素血症

早期综合干预预防新生儿ABO溶血病并高胆红素血症 发表时间:2011-08-29T11:20:35.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9期供稿作者:周兴良 [导读] 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于胎儿期与新生儿早期,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 周兴良(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西北流 537400)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035-02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预防新生儿ABO溶血病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64例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在出现黄疸但未达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时,予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对照组在血清胆红素超过220.6~256μmol/L时予光疗;比较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黄疸程度与换血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住院期间总胆红素峰值等。结果干预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5例,中重度黄疸2例,未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198.5±48.6μmol/L;而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17例,中重度黄疸14例,6例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389.6±86.3μmol/L,早期综合干预预防作用显著 (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溶血过程,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避免换血治疗。 【关键词】ABO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婴儿新生儿 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于胎儿期与新生儿早期,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病情进展快,及时诊治可控制溶血的严重程度,而诊断治疗延误可致胆红素脑病,造成脑损伤。本文通过对在我院出生足月分娩诊断为ABO溶血病64例婴儿的研究,探讨早期监测干预预防新生儿ABO溶血病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64例为2007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出生足月的新生儿,其中6例因社会因素出生24h后出院,后随访监测发现黄疸加重即再入院。所有病例均符合《儿科学》(第7版)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38例(A型22例,B型16例),女26例(A型14例,B型1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儿出生时情况包括性别、出生胎龄、体重、Apgar评分、黄疸出现时间、血清总胆红素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1.2.1 黄疸监测两组病例均在生后24h内开始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监测皮肤黄疸变化,测定前胸3次取平均值,每12小时监测1次。出现黄疸且经皮胆红素测定值24小时内大于5,48小时内大于10时,采静脉血行血清胆红素测定,作为早期干预的依据;当经皮胆红素测定值大于16时,提示高胆红素血症可能,抽取静脉血行血清胆红素测定确诊。 1.2.2 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根据静脉血生化检查结果。诊断标准:按照《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20.6μmol/L(12.9mg/dl),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分度标准:胆红素220.6~256.0μmol/L为轻度、256.0~ 307.8μmol/L为中度、>307.8μmol/L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2]。检验仪器为德国罗氏产PP模块生化检测仪。 1.2.3 治疗方法两组新生儿均指导母亲合理喂养,帮助母亲早吸吮;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口服,1天3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干预组在出现黄疸但未达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者,予早期干预。采取四项综合干预治疗措施:(1)早期抚触: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采用国际标准按摩法施行。操作者双手涂婴儿润肤油,在新生儿吃奶0.5~1h后进行抚触。首先头面部和四肢,持续5~6min,然后胸部、腹部、背部,动作轻柔,每天2次,每次15min。(2)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0.5,1天3次,增加肠道菌群,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3)早期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800~1000mg/kg?d,静滴,每天1次,连用3天。(4)早期光疗:血清总胆红素24小时内>85μmol/L,48小时内>154μmol/L者,即予蓝光治疗,采用XHZ型新生儿黄疸治疗箱,连续光疗48-72小时;对照组在血清胆红素超过220.6~256.0μmol/L时予光疗,光疗失败有换血指征者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换血治疗按文献推荐的方法[2]。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均数±标准差),组间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干预组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中重度黄疸、换血、胆红素平均峰值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高胆红素血症、中重度黄疸、换血、总胆红素峰值比较情况 (例数) 2.2治疗效果干预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5例全部治愈,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17例中,11例治愈,6例需换血治疗者,全部换血成功。 3 讨论 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以黄疸为主要症状,黄疸出现多在出生后24h~36h,少数在出生36h后出现;黄疸出现早,进展快,如不加以干预,会有约30%~40%的新生儿血胆红素超过220.6μmol/L,发展成高胆红素血症。在黄疸出现时早期监测、早期明确诊断并早期干预治疗,可有效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在早期干预措施中,抚触可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等释放,有利于胆红素经肠道排出,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应用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尽早建立肠道菌群,产生细菌的β2葡萄糖醛酸苷酶,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排出体外,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从而减轻黄疸。IVIG有免疫封闭作用,加快血型抗体在体内的清除,还可通过阻断单核-吞噬细胞系统Fc受体,从而阻断溶血过程;早期使用IVIG还能有效防止或减轻由ABO溶血病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和贫血。早期光疗可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的异构体,经胆汁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

在我国诊断主要是三项试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主要检测新生儿红细胞是否被来自母亲IgG抗A(B)所致敏;游离抗体试验是患儿血清的IgG抗A(B)来自母亲,如果新生儿血清中发现与其红细胞不配合的IgG抗A(B)时,表明婴儿体内有抗体,可能受害; 放散试验采用的是试管抗球蛋白技术和微柱凝胶技术, 用放散液与标准ABO型红细胞反应,(与O型红细胞反应视做阴性对照)均无凝集者,表明未查出抗体, A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只与标准A型红细胞凝集,表明放散液检出抗-A,而B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只与标准B型红细胞凝集,表明放散液检出抗-B, 而A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与标准B型红细胞凝集或B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与标准A型红细胞凝集,表明放散液中检出抗-A,B。我们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我院541例母婴血型不合且有严重的新生儿黄疸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标本进行了三项试验,结果表明:ABO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171例,其中OA115例,OB56例。ABO溶血病因红细胞的抗体结合较少,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常为阴性或弱阳性,血清游离抗体阳性,抗体释放试验阳性。Rh溶血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强阳性,游离抗体强阳性,抗体释放试验强阳性。我院新生儿 科对溶血严重的患儿及时进行了换血治疗(ABO溶血采用O型洗涤红细胞+AB血浆的血液,Rh溶血采用ABO血型同患儿,Rh血型同母亲的血液)微柱凝胶技术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判断结果标准,可成为医院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实验室能为临床快速准确提供试验报告,有利于患儿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1/ 1

新生儿溶血病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 新生儿溶血病试题 姓名分数 1.在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中,下列哪项是最有价值的 A.检查病儿Rh血型 B.检查病儿血清抗体放散于游离试验 C.检查病儿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D.检查病儿ABO血型 答案 C 2.下列哪项概念是错误的 A.ABO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也可发生于第一胎 B.ABO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多见O型母亲所生的A型或B型新生儿 C.Rh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往往发生在第二胎 D.Rh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其母亲都是ccdee 答案:D 3.母婴ABO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需输血时,应输注下列哪一种血液最合适 A. Rh阴性O型血 B. Rh阳性O型血 C.特殊血型血液 D.与患儿Rh型相同的O型血 答案:D 4.正常新生儿血红蛋白低于何值称之生理性贫血 A. <90g B. <100g C. <110g D. <120g 答案:B 5.新生儿换血疗法适应症 A. Hb< 120 gh/l B. 血清总胆红素>342umol/L(20mg/dl) C. 药物中毒 D.以上均是答案:D 6.新生儿溶血病换血下列哪种血液制品可选择 A. AB型红细胞、O型血浆 B. O型红细胞、AB型血浆 C. AB型红细胞、AB型血浆 D. O型红细胞、O型血浆 答案:B 7.新生儿溶血病换血量应控制在 A. 65ml/kg B. 75ml/kg C. 85ml/kg D. 95ml/kg 答案:C 8.新生儿溶血病换血结束后出入量差应 A. <10-20ml B. <30-40ml C. <50-60ml D. <70-80ml 答案:A 9.新生儿溶血病换血结束后血红蛋白应 A. >115g/L B. >125g/L C. >135g/L D. >145g/L 答案:A 10.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倘若需输血,输注何种血液制品最为合适 A.红细胞悬液 B.洗涤红细胞 C.冷冻红细胞 D.辐射红细胞 答案:B

新生儿abo溶血症

新生儿abo溶血症 什么是新生儿abo溶血症 ABO溶血症的症状轻重差别很大,轻症仅出现轻度黄疸,易被视为生理性黄疸而漏诊,有些仅表现为晚期贫血,重症则可发生死胎,重度黄疸或重度贫血。肝大及核黄疸在重型病例可出现,但脾大少见。与Rh溶血病比较,症状较轻,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黄疸出现较早(24-36h)并较快加深。血清胆红素可达255mol/L(15mg/dl)以上,少数超过340mol/L (20mg/dl),如不及时处理亦可并发胆红素脑病。贫血、肝脾肿大程度均较轻。发生胎儿水肿者更为少见。 1、黄疸:是ABO溶血病的主要症状,大多数出现在生后2-3天,生后第1天内出现黄疸者占1/4左右。同样,产生重度黄疸[指血清总胆红素在342?mol/L(20mg/dl)以上]者亦为1/4左右。 2、贫血:ABO溶血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但一般程度较轻,重度贫血(指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下)仅占5%左右。 ABO溶血病的某些轻型病例,可能早期症状不重,但到生后2-6周发生晚期贫血,或到生后8-12周“生理性贫血”时期贫血表现得特别严重,这是因为抗体持续存在,发生慢性溶血所致。血型抗体可使红细胞寿命缩短。据报道,这类小儿红细胞的寿命仅35天左右,每天血红蛋白下降值约为同期正常小儿的4倍,红细胞破坏增加,而这时骨髓造血功能生理性低下,不能有效地代偿,终致发生新生儿晚期贫血(neonatal late anemia)。 abo溶血检查多少钱 做ABO溶血的检查费用在100元左右的,一般在怀孕6-7个月检查一次,然后在8-9个月复查一次。怀孕期间注意饮食均衡,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检查的话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血液学检查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多数在正常范围,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下者仅占5%左右,网织红细胞常增多,重型病例有核红细胞可达10%以上。红细胞形态特点是出现球形红细胞,而且红细胞盐水渗透脆性和自溶性都增加。 2、血清学检查 (1)胆红素测定:由于ABO溶血病的程度差异较大,故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也不一致,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2mol/L(20mg/dl)以上约占1/4。总之,ABO溶血病的黄疸程度较轻。有人统计86例AO溶血病新生儿胆红素值,其平均值为(131.7±83.8)mol/L [(7.7±4.9)mg/dl];BO溶血病新生儿66例,其平均胆红素值为(126.5±71.8)mol/L[(7.4±4.2)mg/dl]。在血清胆红素中,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2)抗体测定:在新生儿红细胞或血清中查出对抗其自身红细胞的血型抗体,是诊断ABO溶血病的主要实验根据。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

精品文档在我国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三项试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主要检测新生儿红细胞是否被来自母亲IgG抗A(B)所致敏;游离抗体试验是患儿血清的IgG抗A(B)来自母亲,如果新生儿血清中发现与其红细胞不配合的IgG抗A(B)时,表明婴儿体内有抗体,可能受害; 放散试验采用的是试管抗球蛋白技术和微柱凝胶技术, 用放散液与标准ABO型红细胞反应,(与O型红细胞反应视做阴性对照)均无凝集者,表明未查出抗体, A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只与标准A型红细胞凝集,表明放散液检出抗-A,而B 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只与标准B型红细胞凝集,表明放散液检出抗-B, 而A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与标准B型红细胞凝集或B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与标准A型红细胞凝集,表明放散液中检出抗-A,B。我们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我院541例母婴血型不合且有严重的新生儿黄疸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标本进行了三项试验,结果表明:ABO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171例,其中OA115例,OB56例。ABO溶血病因红细胞的抗体结合较少,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常为阴性或弱阳性,血清游离抗体阳性,抗体释放试验阳性。Rh溶血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强阳性,游离抗体强阳性,抗体释放试验强阳性。我院新生儿科对溶血严重的患儿及时进行了换血治疗(ABO溶血采用O型洗涤红细胞+AB 血浆的血液,Rh溶血采用ABO血型同患儿,Rh血型同母亲的血液)微柱凝胶技术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判断结果标准,可成为医院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实验室能为临床快速准确提供试验报告,有利于患儿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 .

abo溶血病的发病机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abo溶血病的发病机制 导语: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abo溶血病这种疾病吧,但是真正了解abo溶血病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毕竟abo溶血病并不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疾病,我们周边 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abo溶血病这种疾病吧,但是真正了解abo溶血病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毕竟abo溶血病并不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疾病,我们周边也很少有人会出现abo溶血病这样的疾病,但是由于abo溶血病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abo溶血病的知识。 发病者的母亲多数为O型,具有免疫性抗A及抗B抗体;婴儿多数是A型,特别多见于A1其次为A2,及B型。多见于O型母亲,是由于母亲其抗A、抗B抗体除了属于IgM的天然抗体外,同时还有IgG的免疫性抗体,A(B)型血清中则主要是抗B(A)IgM,极少有抗B(A)IgG,而IgM抗体是不能通过胎盘的。免疫性抗A或抗B抗体(IgG)则可通过胎盘,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后,附着于胎儿相应红细胞膜上,与其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溶血。ABO溶血病可以第一胎发病,这是因为母亲产生免疫性IgG抗体,除了可以由红细胞抗原刺激外,还可以由多种非特异性刺激产生,因具有ABO的血型物质可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及体液中,如血清、唾液、胃液、卵巢囊肿液、精液、羊水、汗、尿、泪、胆汁、乳汁中;以及由于肠道寄生虫感染,注射伤寒菌苗/破伤风或白喉类毒素等非特异性刺激而引起免疫性抗体,由于有如此众多的刺激均可使孕妇产生抗体,故孕妇在怀孕前就已具备了这些抗体,因此第一胎就可发病。 具有免疫抗体的母亲,虽其胎儿与其ABO血型不合,但不一定发病,这是由于来自母体的抗体,被胎儿血浆和组织中存在的血型物质结合,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abo溶血性黄疸一般多久能治愈

abo溶血性黄疸一般多久能治愈 溶血性黄疸是ABO溶血病的主要症状,主要由于妈妈与胎儿的血型不合,且造成的黄疸较重。以妈妈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其他如妈妈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妈妈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大部分半个月就可以消失。溶血宝宝的症状有轻有重,有的不需要治疗可以自愈。一般情况下ABO血型溶血症状很轻,孩子出生后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孩子病情都可以缓解。当溶血比较严重时,孩子会出现贫血,甚至“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这是最严重的后果,需要在医院确诊治疗。abo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多数可用光疗即可达治疗目的,当血清胆红素达到光疗标准时应及时进行光疗,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个别病情严重者,胆红素增高过快或>340μmol/L,亦需换血治疗。贫血明显者可酌情输血。而药物治疗早期应用临床效果较好。新生儿黄疸原因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

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2、母乳性黄疸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3、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 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 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精选课件)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 在我国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三项试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主要检测新生儿红细胞是否被来自母亲IgG抗A(B)所致敏;游离抗体试验是患儿血清的IgG抗A(B)来自母亲,如果新生儿血清中发现与其红细胞不配合的IgG抗A(B)时,表明婴儿体内有抗体,可能受害; 放散试验采用的是试管抗球蛋白技术和微柱凝胶技术, 用放散液与标准ABO型红细胞反应,(与O型红细胞反应视做阴性对照)均无凝集者,表明未查出抗体, A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只与标准A型红细胞凝集,表明放散液检出抗-A,而B 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只与标准B型红细胞凝集,表明放散液检出抗-B,...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而A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与标准B型红细胞凝集或B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与标准A型红细胞凝集,表明放散液中检出抗—A,B。我们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我院541例母婴血型不合且有严重的新生儿黄疸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标本进行了三项试验,结果表明:ABO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171例,其中OA115例,OB56例。ABO溶血病因红细胞的抗体结合较少,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常为阴性或弱阳性,血清游离抗体阳性,抗体释放试验阳性。Rh溶血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强阳性,游离抗体强阳性,抗体释放试验强阳性.我院新生儿科对溶血严重的患儿及时进行了换血治疗(ABO溶血采用O型洗涤红细胞+AB血浆的血液,Rh溶血采用ABO血型同患儿,Rh血型同母亲的血液)微柱凝胶技术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判断结果标准,可成为医院

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实验室能为临床快速准确提供试验报告,有利于患儿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谢阅。。。。。

新生儿溶血病试题及答案

新生儿溶血病试题 姓名分数 1.在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中,下列哪项是最有价值的 A.检查病儿Rh血型 B.检查病儿血清抗体放散于游离试验 C.检查病儿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D.检查病儿ABO血型 答案 C 2.下列哪项概念是错误的 A.ABO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也可发生于第一胎 B.ABO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多见O型母亲所生的A型或B型新生儿 C.Rh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往往发生在第二胎 D.Rh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其母亲都是ccdee 答案:D 3.母婴ABO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需输血时,应输注下列哪一种血液最合适 A. Rh阴性O型血 B. Rh阳性O型血 C.特殊血型血液 D.与患儿Rh型相同的O型血 答案:D 4.正常新生儿血红蛋白低于何值称之生理性贫血 A. <90g B. <100g C. <110g D. <120g 答案:B 5.新生儿换血疗法适应症 A. Hb< 120 gh/l B. 血清总胆红素>342umol/L(20mg/dl) C. 药物中毒 D.以上均是答案:D 6.新生儿溶血病换血下列哪种血液制品可选择 A. AB型红细胞、O型血浆 B. O型红细胞、AB型血浆 C. AB型红细胞、AB型血浆 D. O型红细胞、O型血浆 答案:B 7.新生儿溶血病换血量应控制在 A. 65ml/kg B. 75ml/kg C. 85ml/kg D. 95ml/kg 答案:C 8.新生儿溶血病换血结束后出入量差应 A. <10-20ml B. <30-40ml C. <50-60ml D. <70-80ml 答案:A 9.新生儿溶血病换血结束后血红蛋白应 A. >115g/L B. >125g/L C. >135g/L D. >145g/L 答案:A 10.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倘若需输血,输注何种血液制品最为合适 A.红细胞悬液 B.洗涤红细胞 C.冷冻红细胞 D.辐射红细胞 答案:B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的设计性实验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的设计性实验 一.发病机制: 1.胎儿期妊娠后期胎盘出血,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系统。 2.胎儿红细胞被母体免疫系统识别。 3.刺激母体产生抗体。 4.抗体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Rh新生儿溶血病: 1. 2. 3. 二实验原理 由于母婴Rh血型不合,母体产生相应的IgG类Rh抗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发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从而破坏胎儿红细胞并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运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可检测出婴儿体内是否有来自母体的与婴儿相对应的IgG类Rh抗体。 三标本、试剂与器材 1 标本 (1)待检标本取婴儿抗凝血3~5ml,分离出血清和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混匀,以1000×g离心1min,去除上清液,再加入生理盐

水,充分混匀,离心洗涤,如此反复洗涤4次。第四次洗涤后尽量去除 上清液,取试管底部的婴儿压积红细胞2滴用生理盐水配成2%~5%婴 儿红细胞悬液,余下的婴儿压积红细胞备用; (2)阳性对照 IgG抗D抗体致敏的2%~5%RhD阳性红细胞悬液; (3)阴性对照正常人2%~5%红细胞悬液; 2 试剂 多特异性抗球蛋白试剂、但特异性抗IgD试剂、单特异性抗C3d试剂、0.5%菠萝酶或1%木瓜酶、谱红细胞、5%(A、B)指示红细胞、生理盐水、化学纯乙醚、0.2mol/L巯基乙醇货0.01mol/L二硫苏糖醇; 3 器材 试管、滴管、37水浴箱、56水浴振荡箱、台式离心机、显微镜等。 (一)婴儿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1)实验目的检测新生儿红细胞上是否存在不完全抗体。 2)实验原理不完全抗体多与其相应的红细胞结合,在盐水介质中不出 现凝集反应。Coomb试验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作为第二抗体,通过连 接致敏红细胞表面的特异性Rh抗体,使致敏红细胞出现特异性凝 集。 3)操作步骤 1 取三只试管,表明待测标本管、阳性对照管、阴性对照管; 2 待测标本管加入1滴2%~5%婴儿红细胞悬液,阳性对照管加入 IgG抗 D抗体致敏的2%~5%RhD阳性红细胞悬液,阴性对照管加入1滴正常人 2%~5%红细胞悬液; 3 各管加入抗球蛋白试剂2滴,混匀,1000r/min离心1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