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如何学会思考

人   如何学会思考
人   如何学会思考

人如何学会思考

善思者得章法,善悟者得学问,善谋者得天下。

人,从学会了思考,文明的社会便开始了它渐进的历程。

人是从思考如何吃开始的,此时并没有认识自己。到知道寻物遮羞时,便已开始对自身有了一个朦胧的认识过程。

然后认识自然,认识自然中存在的一切,从思考中学会了进步,让动物变成了今天的人。

思考是一个认知和积累的过程,包括了人的一生和人类发展的历史,历史的厚重让我们把思考融入到整个生命的历程。

那么,今天的我们是如何思考的呢?先可以简单分为这样几个类型:

由点到面:

如一叶知秋,一片枯叶飘零,便在脑中弥漫开秋的讯息;读过短文《区别》的人都会有所感悟(本博中摘录的另一篇短文)。两个人同时进的一家公司,若干年后,一人不断升职,一人却原地踏步。为什么?从一件小事,一个点――如老农卖土豆,一人看到土豆依然只是土豆,另一人却能从土豆入手,考虑到了全局,想到了经营之所需。这便是由点到面。

由面到点:

由金融危机想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受到很多的影响。大者,国家破产、亿万富翁的破产;小者,太多的中小股民财富的大大缩水;进而会延伸到各个领域。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这几天家里没肉吃了,是因为金融危机让他爸爸的工厂倒闭,爸爸失业了,没有钱买肉了。

面面俱到:

蜀相诸葛亮,考虑问题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都要自己考虑。最后殚精竭虑,非但没有保得住刘皇叔的江山,把阿斗都给人俘过去了。所以说,专家并不能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好的管理者也不一定能成专家。善思虑者,该放手的还是要放手,所谓用人不疑,众人思虑,方得大全。

反向思维:

刘备告戒自己的儿子,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而对于当时这样的一个群雄割剧的局面,《刘备遗言,葬送了自己打下的江山》(另一篇博文)。当时之势,只有枭雄才能一统天下,而枭雄是不能被捆住手脚的。

又如:

市公安局通报夏季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行动战果:为期80余天的整治行动中,全市公安共破获刑事案件32771起,执行逮捕9512人。正常的想法是,他们的破案率可真高啊!了不起。但反言之,这个地方的治安却是越来越差了,也即犯罪的人怎么会越来越多了,他们是不是没有起到保一方平安的作用。实际上,我们所要做的,是建设一个平安和平的环境,而不是去被动的打击犯罪。所以,小平同志有感言:十年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可谓一语中的。

举一而反三:

老师会在课堂上教我们很多东西,但,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教什么学什么,而自己不主动的举一反三的去思考的话,那我们的学习肯定是不会有大的进步的。而一个懂得举一反三的学生,则肯定会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由表及里:

开拓市场。卖鞋:一个地方没有一个人习惯穿鞋,公司要你去开拓这样的市场,你怎么办?正常的思维是,这个地方没有人穿鞋,所以没有市场,那么,我们便只有回家的份了。而善于思考的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尚没有开垦的处女地,也即是说,这是个很大的市场。问题是,你如何去推销自己,推销自己的产品。

从无到有:

把梳子卖给和尚。正常思维下,和尚是不需要梳子的,但善于思考的人却会劝说方丈把梳子做成“吉善梳”,送给香客。这是一种独特的营销手段。

等等。

对管理者而言:“智力比知识更重要;素质比智力更重要;觉悟比素质更重要,没有觉悟的管理者是最危险的管理者。”

这里面,有智力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会让你更轻易的掌握知识。但素质是智力和知识的中和和协调的结果,这种中和的过程便需要思考。而觉悟者,是善思考之“大家、大成”者。

学习需要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数学需要灵巧,语文需要幻想,社会科学需要联想,这是思考的技巧。

每天,我们从睁开眼睛便有了思考。会思考是快乐的,不会思考则是痛苦的。但有时,不思考则是幸福的,我曾经跟别人说过,其实,猪是很幸福的,虽然它不善于思考,也正因为它不善于思考,便反而没有了那么多烦恼,吃了睡,睡了吃,岂不快哉。

我们会为许多事情而困扰,工作、学习、事业、爱情、家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思考如何做,如何去应付,很多人在面对困难或困惑的时候,不知如何去面对。往往会失去很多机会,会失去很多朋友,会失去很多快乐。善于思考问题的人不会局限于一域,风物长宜放眼量,勿使宵小战兢兢。

谋家者谋小利,谋事者谋大业,谋人者谋天下。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将为你拓开广阔的天地,你思维的境界将更上层楼,思如泉涌,直如长河天上来,谋若天成,仿佛智开地涌莲。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学会思考,你将其乐无穷,受益无穷。

《学会观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学会观察》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以标志为载体,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比较全面的观察,掌握常用的观察方法。 2.能有意识地将思考与观察结合起来,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PPT;小组观察记录单。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PPT出示“找不同”游戏。 师: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找不同。观察两幅图,你能快速找到其中的几处不同之处吗? 学生观察后交流。 师点评:你们观察时注意到了细节的不同。 2.PPT出示“树脸图”。 整体上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再观察局部,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点评:看来每个人各有智慧的眼睛。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一个人获得的

知识和经验80%以上来自观察。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标志的世界学习观察吧。 二、观察米奇,有序观察,注意细节 1.出示米奇文具盒。 师问:观察一下,这是什么牌子的?你怎么知道的? 2.出示米奇头像。 师:这就是米奇产品的标志。米奇是一只老鼠的名字,为什么用它的头像做公司的标志呢?这和风靡世界的动画明星米奇有关,你们看,米奇来了。 3.PPT出示米奇图片,指着米奇问:你觉得它怎样?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你的印象。(可爱、滑稽、夸张等) 点评:这是你观察后的整体印象。 4.师:有了整体印象,我们的观察还不够细致,想一想,以前你是如何观察事物的?例如,美术课上老师是如何让你观察的,作文课上,老师也告诉我们哪些观察的秘诀? 学生交流,小结。(老师都告诉我们观察要有顺序,才能做到全面观察,不遗漏。) 5.有了这些宝贵的经验,面对米奇,我们该如何有顺序地观察呢? 指名说。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开始有顺序地观察,三分钟后,各小组来比一比,谁观察得最全面、最细致、最有顺序。填写好观察

学会在工作中思考

学会在工作中思考 今天在罐区进行安全巡查时候,正巧碰到一位老师傅在教一个年轻人切割钢管。切钢管听起来很简单,看起来很容易操作,其实不然,这个年轻人和我们一样不假思索的一口气从管顶切下来,结果出来的管口高低不平。为什么会这样了,我也仔细思考起来。老师傅教导徒弟说,切钢管不能一口气直接从管顶切下来,要把钢管旋转着来切,切四分之一周长后,把钢管旋转一下,再切四分之一,再旋转钢管,这样切出来的管口误差就低很多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为什么会这样了?原来切割机的砂轮片是有厚度的,并且边缘和中心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为了确保砂轮片在高速旋转下保持结构稳定,安全运行,砂轮片设计者就把砂轮片中心设计的要厚一些,边缘要薄一些。这和我们平时家里做菜使用的菜刀是一个道理,刀刃边缘是最薄的,然后逐渐向刀背加厚。并且砂轮片在使用的过程中,总是边缘的砂轮片先被磨薄,然后才是靠内圈的砂轮片。这样在切割钢管的过程中,因为砂轮片的厚薄不均就会产生斜力,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实际上在你一口气切下去的时候,钢管上面和下面已产生了几毫米的差距了。而在旋转切钢管时,因旋转使得切割钢管的间距在缩小,因砂轮片厚薄不均产生斜力的作用力就很小了,切出来的管口就很平了,减少了误差。

我们平时工作也往往像这位年轻人这样,认为老一辈人的思想陈旧,因循守旧,明明可以一刀切下来的钢管,还要旋转着切,浪费时间。可切出来的结果却让我们知道,管口切平后,就可以省略后面打磨的时间了。是的,创新是我们不变的追求,但创新总是在总结前面经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实用电灯泡的灯丝,是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经过六千多种材料的选择后得出来的结果。 老师傅积累的工作方法是经过历史考验、实践证明的。对老师傅的教导,我们要认真听取,学会思考,关键是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时代在变,环境也在改变,一些公理定律因范围条件改变而行不通。牛顿的三大定律相对固定的地球表面环境,是正确的,但放之在失重状态下的外太空,有些定律却是行不通的,所以有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相信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大胆的放飞我们想象的翅膀,脚踏实地做好我们眼前工作,不断在工作中总结思考,让理论随时代的变迁进一步升华。 工作中有了思考,让我们的工作更快乐。 储运单元

阅读和观察是思考的源泉

阅读和观察是思考的源泉——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永春四中郑杰伟 2019年3月19日 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我一直认为依托化学实验,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分析对比、归纳成抽象的化学概念、原理。在体验化学的过程中,实现形象思维转化为逻辑 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后,有一 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要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而 思考的源泉就是阅读和观察。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 公式、图表等。随着教育的改变,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阅读能力,阅读不好的孩子不 仅语文拿不了高分,政治、历史,甚至需要读懂题意的数学等理科科目成绩也会受影响。特别是快速阅读能力,它是最强大脑能力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因为我们一 辈子都离不开学习、离不开阅读。我们所阅读的不仅仅是学校里的专业课本,更多的 是我们人生各阶段所接触到的各种书籍、各种资讯。尤其在当今的信息爆炸时代,人 们每天都会通过书本、电脑、手机阅读大量的信息,如果阅读速度能够比以前快10倍的话,那么自然会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所吸收的信息量会比以前快很多。相同经历 和智力的人来说,看书的人和不看书的人最大的不同,是看书的人透过书本所建立的 三观要远比不看书的人要广的多的多。对同样一件事情的看法,往往能透过表象直达 本质,并且善于总结。当在家庭、学校甚至工厂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你没有足够 的途径去感悟这个社会的复杂以及人性的善变,而一部基于现实题材的小说,就能打破这种禁锢。而当你真正经历人生中很多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对曾经读过的书中的思 想进行再次反刍,那个时候,你会更加豁然开朗。 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是犹太人。有这样一句话:智慧掌握在犹太人的脑子里。为什么呢?因为犹太人是最重视阅读的民族!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出生后 不久,母亲就会读《圣经》给他听。而每读一段后,就让孩子去舔一下蜂蜜。这样做 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书甜如蜜。阅读书籍就像蜜蜂在采香甜可口的蜜一样,当你读完 一本本书,就像来到了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日本人的阅读习惯令人感动。无论是在 汽车站、火车站上还是在汽车火车上,多数人都手捧一本书,仿佛置于无人之境。日 本人上下班途中所需时间长而且工作时间也长,很多人就是利用乘车的时间读书法国

学会观察 教案

学会观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观察是认识世界的基础,激发他们有意识地去观察各种现象的兴趣。 2、通过观察事物,了解何为观察,并掌握一定的科学观察方法。 3、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表达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利用观察力来解决问题。例如考试或作业中,审题也是观察力的表现) 教学重点: 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并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应用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各种现象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跃跃欲试,脑力激荡 教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一个任务,看谁完成的最棒: 今天是安安同学的生日,她邀请了莹莹,小风和贝贝来她家吃饭,四个人都来了,脚印清清楚楚的印在地上,请你当一回侦探,通过观察地上的脚印,弄清四个人到达安安家的先后顺序。 请回答正确的学生说出原因。 教师:这位同学看的很认真,很仔细,看的同时能认真的思考,我们就称这个过程为观察,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名句,以此来强调观察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达尔文也曾经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

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他们进行精细观察道德能力上,我可能是中上之人。”可见,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在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无时不刻都要认真观察。 出示课件:观察——让眼睛更明亮! 那怎样进行科学观察呢?今天我们就来训练一下我们的观察力吧! 二、观察力大比拼,学习观察的方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获胜的小组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活动1:仔细观察这些面孔,你能发现其中一个是与众不同的吗?把它指出来。 获胜的小组发言,说出为什么又快又好,得出结论:观察要细致。 活动2:教师呈现双歧图,让学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同理:得出结论:观察要全面。 活动3、火眼金睛找不同:得出结论: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活动4:灰太狼又没有抓到羊,又累又渴,特别想和水,但是,摆在他前面有杯子里,只有一个杯子里装的是水,你能帮他区分一下吗? (透明的杯子里装的分别是:雪碧、白醋、可乐、水) 得出结论:观察过程中,要从看、听、嗅、尝等多个角度进行。

我在课堂观察中学会了“两个转变”

我在课堂观察中学会了“两个转变” 发表时间:2011-04-29T09:03:06.3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4期下供稿作者:李文革[导读] 可以说课堂观察是在微观研究中引发的一场头脑风暴,是教学研究方式的一场革命李文革河北省隆尧县山口校区055350 课堂观察是一种旨在通过改进教研组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改善教学行为,进而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方法。可以说课堂观察是在微观研究中引发的一场头脑风暴,是教学研究方式的一场革命。在课堂中观察什么,是由我们自己的课堂理念决定的;在课堂中观察到了什么,又会对我们自己的课堂理念产生影响。教师的科研能力,就在这种观察与思考的双向互动中得到了提升。 近两年来,在市教科室的课堂观察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观察和认真及时的反思,我在课堂观察理念方面实现了两个转变。 一、从关注环节到关注细节 以前我听课,重在关注教学环节是不是为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环节设计是否完整,环节与环节之间是不是衔接有序、过渡自然。所以,听课记录的绝大部分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有时来不及把课堂上的板书、投影的内容记下来,还要看看旁边听课人的笔记,而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细节很少关注。其实,一些高水平教师的教学风格或教学艺术往往不是通过教学环节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个个教学细节表现出来的。因此课堂观察就应该将细节放大,细细琢磨,耐心品味,从而领悟其中的奥秘。例如,听两位教师上《一面》(七年级语文下册)一课。课文中两次写到鲁迅的胡须。 第一处:“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第二处:“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两位老师都采用了先让学生诵朗、然后品味的方法。其中,甲老师按照教参的提示,从修辞和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两处写鲁迅胡须的句子。而乙老师则引导学生四步走——“读‘一’字”(读出感情),“画‘一’字(强调用“隶体”),“看‘一’字”(展示鲁迅肖像画,看这个比喻是否恰当、传神),“品‘一’字”(品味肖像描写背后所揭示的人物精神性格)。显然,乙老师抓住了《一面》这篇文章的精髓,创造性地处理了这一细节。这四个“一”,也成为他这堂课的亮点。 课堂教学的细节,粗看似乎不会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但教育无小事,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教学细节的处置,蕴涵着或折射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所以,对听课人来说,“留意细节皆学问”啊。 二、从关注他人到关注自身 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课堂观察,观察的是他人的教学行为,反思的却应该是自己的教学行为。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情景时,我往往会联想到自己的教学情形,从而在对比中汲取经验或教训,很多时候还会生发出基于自己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的教学假设。比如,在欣赏丙老师的教学研究课《“诺曼底”号遇难记》(七年级上册)时,丙老师是这样处理课文“练习一”中第二个“谜”的: 题目:文章中有两个“谜”,请你解开。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展开讨论。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自己吗? 下面是师生对话: 甲同学:生命是最可贵的,哈尔威船长应该利用一切机会逃生。 教师:能说一说具体的逃生方法吗? 乙同学:哈尔威船长可以利用最后的时间寻找船上的木头、塑料之类的可以浮起来的东西。 丙同学:他应该马上跳入大海,救生艇上的人不会不救他。 …… 教师(归纳):“刚才,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讲得很有道理。看来,我们学校近来组织的逃生演习使得同学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又有新的提高。在突发的灾难来临的紧急关头,我们要像哈尔威船长那样恪尽职守、舍己救人,但最后时刻,也应该想方设法把自己救出去,毕竟生命是最可贵的。” 我认为,尽管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不设标准答案,允许发表不同见解,但同学们的讨论脱离了课文暗示的条件:1、“大海上夜色正浓。”2、“救生圈也不够。”3、在船长用枪指挥之前,“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4、哈尔威是船长。这正是哈尔威船长抱定一死的原因。当学生的讨论集中于“逃生的方法”时,我会让学生想象:原先争先恐后逃生的救生艇上的人们看到哈尔威船长沉下去的情景,会有什么感想? 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探讨,学生会明白:其实,哈尔威船长是珍爱自己生命的,但他更爱他人的生命。他是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感召他人、拯救他人。 以上“两个转变”,使我得益匪浅:能带着自己的听评课理念进入他人的课堂,不再随波逐流、茫然无措;在课堂观察之中,一次又一次地复习和运用着新课程的理念,恰如其分地品评出他人之课的优劣长短,评价较有说服力;通过借鉴和反思,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越发觉得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探索无止境的艺术。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SCRATCH(案例)

教学案例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Scratch [引言]: 在小学Scratch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何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呢?在多年的Scratch教学中我认为,必须改进教学策略,立足研究学生的“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 [案例描述]: 鼓楼区校本教材《Scratch教学》第四课原题目是“春晚的小鱼魔术”,为适应我校的校情、学情,本人将教学内容略作更改为“酷猫在行动”,以下是教学片段。 一、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师:上课之前让我们来做个“模仿秀”,看到这两个图了吗,(一个是猫腿弯的动作,一个是站着的动作),请二位同学上前来模仿一下,看谁表演得更像。 生:表演。 师:这二个动作如果连起来做,是什么效果? 生1:是走的动作。 生2:不对,像是走之前的准备动作 师:这二个动作连起来向前是什么动作 生3:是向前走的动作。 师:速度再快点往前移动是什么效果? 生4:是跑的动作。 师:给今天二位“超级模仿秀”送上掌声!! 师:酷猫是我们今天的角色,也是Scratch中的角色,酷猫的二个不同的动作图像,在Scratch中就是二个不同的“造型”,这二个动作连起来向前,就是“动作”中的“移动和方向”,而这二个动作不断地重复做,就是Scratch语言“控件”中的“重复和内容” 师:板书 外观:造型添加角色 控件:重复内容 动作:移动方向

(板书课题:4.酷猫在行动) [反思之一]: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采取教师演示并讲解、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习新课标后,我改进了课堂教学策略,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通过谈话以及模仿,让学生亲历“运动”过程,理解如何分解一个动作,巧妙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产生探究的冲动。同时,又体现了“Scratch 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理念。 二、在操作中学Scratch,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用控件与造型让酷猫运动起来。 师:默认情况下,小猫有两个造型,通过切换造型,让猫动起来,接下来你们想怎么做? 生:尝试着做。 (师巡视辅导并查找操作中有问题的案例学生A“不能运动”、学生B“走出界面”、学生C“行动方向”) 师:(显示操作有问题的案例“生A”)这位同学也找到了切换造型的方法,仔细看一看。为什么会不成功? 生5:好像思路错了。 师:思路是对的,两个动作造型只要交替起来就可以运动了。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生6:速度太快了 师:太快了,我们就看不清运动的痕迹了。那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7:点击控制,加入“等待一秒”。 生A: 在生3的解说下,生A演示操作解决了“不能运动”的问题。 师:这样,你们觉得如何。 生8:好多了,但是太慢了点。 师:接下来你们来试一试“在实现动作过程中脚本0.2S与1S有什么区别?”再试一试“10步与50步有什么区别?” 生:尝试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互助学习。 (师巡视辅导并查找下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案例:生B、生C) 师:谁来说说。

在实验过程中学会思考

个人学习总结(共6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个人学习总结 工行的20xx年,是很特别的一年,与往年最大不同的是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以赛代训”活动。 年初,在全行进行了《精细化管理》的培训,然后,是在工行的网络大学里进行考试。我有幸被推荐参加考试,与支行领导一起坐在电脑前,一人答题一人查书,不仅把自己的考过了,还把同事的考过了,答题过程还是很紧张的。 5月,参加了《金融风险与监管国际认证》考试,努力看书,行里答应能通过,就给报销。还好,考试结果出来不久便报销了考试费。只是报销考试费还有一个条件签合同,要求几年不得离开工行。 接着,又参加了分行的现金与结算专业的比赛,还有参加了综合柜员的业务比赛,无功而返。 一天下午,领导电话找我,告诉我明天去分行参加牡丹卡知识比赛。听了这个消息,头都大了,晕,晕,什么都没看,就去比赛?可能是临到比赛时,他们才想起这事吧。不管怎么样,去吧。试卷分中文,分英文,还是晕啊,没办法,也只好静下心来,认真答题,会多少答多少吧。过了不知道多长时间,我已经把这个比赛忘记了,领导告诉我,让我去领奖一床多元的鹅绒被,比赛得了二等奖。 牡丹卡知识比赛完没多久,领导又通知要进行个人客户经理业务比赛,还说前几名能涨工资,要求自愿报名。我没报名,因为,第一、我在分行没有认识人,这样的比赛一定会有许多内幕,第二、我也不相信我能取上前几名,第三、我也不相信银行能说话算数。领导打电话找我,说我们已经给你报名了,准备一下,过几天去比赛。我听了,只能无语了。我认真看了比赛规则,一共有四个细项有大堂经理、理财经理、营销经理和个贷经理的比赛,我选择了理财经理的业务比赛。这个比赛有初赛段和复赛段,初赛是笔答,前几名进入复赛,复赛就有点复杂了,有必答题,有抢答题,还有做ppt演讲。我看到要做ppt,我就请领导帮我问问,到决赛时,能不能自己带笔记本,因为我的用极点五笔打字的,领导很热心,很快就回复我说,可以。后来,想想,我也真是的,还没比赛,就想着决赛了,有点过分啊。 那天考试的人真多,考试之后不久,笔试的成绩也出来了分,是我们这个组的第一名。看到这个成绩,我非常高兴,心怦怦的跳我是天津市分行理财经理笔试第一名,太棒了!太意外了!接下来,就要进行决赛了,我的压力也来了,而复赛的时间也是一拖再拖,最后,终于定下来在月日进行复赛,临比赛前一周,我却一点都没有考试的状态,紧张不起来了,也看不进书,再说,也没书可看。为了调整自己的心态,我先找领导,告诉他们我没有状态,大脑一片空白,请求帮助,把我的紧张心情传给他们,他们紧张了,我的紧张就缓解些了,我又找了几个朋友,分别请他们帮助,最后,是一个同事的话,让我完全放松了,进入了比赛状态中,他说你笔试第一,说明你的业务是最棒的,不过,复赛是必答抢答和制做幻灯片,这就不是你自己能做的事了,有许多运气的成份,运气好,你能抢上题,你就行,运气不好,那就完了。

第二单元(6)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 口算方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11页例1及练习三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用具:60个小木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1 1. 出示60个小木棒。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棒?(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给3个人,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和解法。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6.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80÷4 60÷2 7.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8..试一试。800÷4 5000÷5 二. 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先观察题有什么规律,在进行计算。 2.练习三第一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二题:题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小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12页例2、例3及练习三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出示例题2: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120÷3= 2.各小组讨论计算方法,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3.小结,总结加强。 4.巩固练习: 做一做1:先找出规律,在进行计算。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题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66÷3= 2.各小组讨论计算方法,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3.小结,总结加强。 4.巩固练习: 做一做2:独立在书中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3题:在书中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5题:进行口算。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会观察 成就智慧

学会观察成就智慧 发表时间:2012-10-26T11:46:34.48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12月总第69期供稿作者:孙淑英[导读]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培智班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让智障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孙淑英山东省平度市特教中心266700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培智班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让智障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观察。 情境的创设应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过分追求情境内外的外在花哨、有趣,而忽略了内在的思考与探索,导致舍本求末,冲淡了数学的味道。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是影响数学教学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的思维没有激活,就难以有高质量的教学,在此课导入中,不再是不思考就能随口说出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和适合的思维层次。“跳一跳,摘到了果实,发现了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及情境背后的数学意义,进而感受到了思维的乐趣,使教学趋于有效。” 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维挑战,使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堂中要避免重“趣”不重“思”的教学现象,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情境与思考、活动与思考的关系,明确只有为思考服务、促进学生思考探究的情境才是好的数学情境,启迪思维、发展智能的活动才是好的数学活动。可能这样的教学不会赢得听课老师的掌声,但这却是真心实意为学生服务的。 二、精选生活素材,让学生观察感悟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实践中,如能努力拓展小朋友们认识数学的空间,重视他们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小朋友们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课堂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高矮”的前一天,可安排学生:“明天数学课上,小朋友们要告诉全班小朋友,你家里是爷爷高些,还是奶奶高些?是爸爸高些,还是妈妈高些?同桌的是你高,还是他高?”这样学生在课外自然就会去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之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感悟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让学生感悟知识的“课前孕伏”应该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再经过家校沟通、实践体验,让学生经过一个时期的感悟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智力的途径,而不是把它看作解释某些课题和章节的一种手段。”现实生活中,关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缺少一定的认识,多数时间,我们对于观察的认识只是满足于学生看到了什么,而忽视了观察的过程以及由观察带给学生的影响,我们更多的时候把观察作为一种解释现象的手段,而很少关注观察的深度,以及观察对学生智力发展的作用。而数学观察力,是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应必备的一种重要数学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低年级数学教学开始。要使这一阶段的培养达到较好的效果,不但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即必须做到观察内容的指导、观察顺序的引导和观察方法的训练。 三、观察数量间的相互关系 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两个部分:数与总数,大小数与相差数,每份数与总数,一倍数、倍数与几倍数等数量间的四则运算关系。开始时,学生一般只会从一个角度去观察数量间的一种运算关系,以后就要逐步培养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幅图中的数量,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依关系。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38页试一试中第一题图,它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因为7+2=9,所以9-2=7,9-7=2。又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第48页例1的小鸡直观图,可清楚地看出每份数、份数与总数之间有如下的关系:2×4=8 8÷2=4 8÷4=2 在“倍的认识”时,让学生观察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如2只羊和6只兔子,在比较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多少关系后,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兔子的只数中有3个2只,接着让学生摆学具,摆出3个2只,在观察中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倍的概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但这并不是说,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此放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随心所欲”发展个性,当“主人”。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成就学生的数学智慧。

从范文中学会观察与表达

从范文中学会观察与表达 如今中学生面对写作,尤其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着畏惧心理或者说满心困惑。拿到作文题,常常感到没有东西写,或常常不知怎样下笔才好而成了言之无物,或不择材料瞎写一通而成了言之无序。现今的作文教学又大多围绕着“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等进行教学,这样教学虽也能融进观察与思考、语言与章法,但这样的作文教学让人感到作文教学似乎陷入一个无系统连贯性、随意性强的状态,教师教无明确的计划、无具体的目标,学生自然学无系统的思维方法,无一套比较完整的写作知识和方法。从而导致学生作文水平、作文质量难以提高。 一、在学习观察中正确运用五官 比如朱自清的《春》对景色的描绘: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视觉)花里带着甜味儿;(嗅觉、味觉)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像、视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听觉、视觉)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视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肤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嗅觉)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听觉)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听觉) 如果从写作学角度来分析这两小段,我们就会发现作者之所以将春天到来时生机勃勃的景象描绘得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运用了五官和运用了想像。这样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又获得新知,会激起模仿写作的兴趣。 二、学会细致观察和动用联想、想像 如袁宏道的《满井游记》:……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新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作文在体验中学会“细观察”,做有心人

作文在体验中学会“细观察”,做有心人 发表时间:2016-09-27T15:15:35.37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6年1月作者:陆樱樱[导读] 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论文摘要: 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小学生写作文,无非是写他们的生活,假如这件事是他们自己做过的,或者看到的、听到的,他们对这件事就会有认识、有感情,那么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关键词: 作文、体验、观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育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寥寥数语,朴实而深刻地表达了十分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小学生写作文,无非是写他们的生活,假如这件事是他们自己做过的,或者看到的、听到的,他们对这件事就会有认识、有感情,那么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一、捕捉自然的美妙 写作的重要前提是观察,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能真实生动。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春夏秋冬,日月星辰,湖光山色,花鸟虫鱼,凡此总总,都是学生习作的素材。如写春天,全家人可以去踏青,寻找春天的美景,追逐春天的足迹,在踏青的过程中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写家乡的变化,可以走上街头,调查家乡路面的变化,设施的改变,娱乐场所的扩建,人们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写环保方面,可以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春游活动结束后,很多孩子都写了秋游中所见的各处美景,而班里两个孩子却在春游美景中只取“一域”,一个孩子单写了漫天飞舞的柳絮,一个孩子写了忙着搬食的蚂蚁。我在班中对两个孩子的选材大嘉赞赏,并将优美句段在全班分享。学生有了这样的感悟文章就有了神采,美了,意味也深入了。 二、记录身边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是新的,而如何让孩子们在一天天新鲜而又平淡的生活中,拥有灵敏的习作“嗅觉”,发现可写之事却是重中之难。首先要巧妙抓住即兴习作的好时机,即抓住当前的一些事物及场景引导学生当场习作。学校前几天组织了抓纸比赛,为了使孩子体会到写作题材来源于生活,我边带领孩子折纸,边强调顺序,恰当的时候追问孩子的心情、表情如何。折纸后马上把自己的抓纸经历写下来,《抓纸大赛》、《失败的折纸》、《有趣的折纸》相继“问世”。一天自习课时,我到办公室里取作业纸,当再返回班级时在,里面已乱作一团,学生干什么的都有。于是,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当老师不在的时候”几个大字,带学生们回忆了刚才的纷杂瞬间,只十几分钟,《“付老师来啦!”》《“猴子”当大王》便一气呵成。当然,老师也可以有意创设情境,给孩子真实的体验过程,使孩子有话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由于年龄小,不善于观察,不懂得观察的方法,难以捕捉素材,容易写出千人一面,缺少个性的习作。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让他们不单纯是眼看,还应耳听、口问、身触、脑动,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社会人生,用自己的身心发现周围的变化,这样习作便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三、着眼自己的生活 孩子时时处处都处于新鲜动感的生活中,自身生活就是取之不尽的习作矿源。包括自己的喜怒哀乐、举止言谈,都是习作素材。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有利于拓宽学生习作的素材面和习作深度。因此教师要引导体验,让学生在主动体验过程中,既丰富习作素材,深化对事物的感受,又享受到生活的无比乐趣。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活动,校内以游戏为主,如画鼻子,学生在玩得不亦乐乎的同时也体验到盲人的不易、团结的力量。无需教师反复强调,文章立意水到渠成。家里可以开展“今天我当家”“给妈妈洗脚”等体验活动,既让学生了解劳动过程,体验到父母的艰辛,又容易让文章做到言之有物。再如我布置学生周末时与家人到菜市场买菜,这样有了切身的体验,学生笔下的内容就十分丰盈:《我学会了讨价还价》《倒人胃口的菜市场》《买菜也有学问》《赚钱真辛苦》《可敬的人》 ……,拓宽了习作的广度和深度,让每一位学生的习作犹如盛开的花儿令人耳目一新。同时,我们还要告诉学生世间的万物时时刻刻都在不断地运动着、变化着,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人和事,学会在观察人与事物的过程中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要学会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去其伪取其真,挖掘深度,挖掘其内涵。 四、观察要有顺序 有些孩子的文章给人杂乱无章之感,这主要是叙述时没有按一定的顺序去描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如在指导学生描绘一件工艺品时,从工艺品的外形开始,提问学生可以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学生的思路一下就打开了: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或局部到整体;从前到后或从后到前;先主要再次要等。观察顺序确定以后,还要写出工艺品的形状、大小、颜色、用途、质地等,学生有了写作思路,写出的文章便会层次清晰。“另外,观察还要细致入微。”写好这篇作文,孩子就先得做一件事情,然后分步骤描述:这件事情的过程是分几步进行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每一步是怎样进行,要用哪些东西,有哪些动作,自己当时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力求记得准确,写得通顺、具体,在经历并记住做这件事情的过程要领后,把每一步说清楚,再把整个过程连起来完整地说一遍,并记写下来,加以修改,作文就完成了。细微观察,利用多种感官,除了用眼睛去看,还可以用手触摸,用鼻子去闻,充分感受事物的形与味、声与色、动与静等各方面的美。 四、观察生活还要善于思考 把观察到的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的东西,由表及里地认识,由此及彼地联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强调的是“诗外”的学习——生活的体验。如果那些不会写作文的学生在见识的过程中、在生活的过程中注重了体验——用眼看、用心记、用脑想,他(她)何以会写不出作文来呢?因此,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引导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拥有丰富的生活,积极的情感体验,健康的道德品德,才能真正把握“诗内”的功夫,做健全的人,写健康的文,达到人文的和谐统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独特而新颖的立意、别具一格的构思,运用优美而朴实的语言。这必定能使孩子们的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体现出人类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

在操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生成

在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成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设计说明: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角在实际生活中有丰富的“模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有关知识,也离不开角。因此,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既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的需要。 教学时,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主题图,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中的角,同时有意识地用色线标示出角,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角,然后用课件隐去实物,只留下角的图形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角,区分生活中的牛角,从而建立角的表象。通过指角、折角、做活动角、画角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特点: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初步建立角的概念,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抽象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在操作活动中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 3.形成角的正确表象,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及抽象思维的发展,感悟抽象的数学方法。 4.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存在与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出角以及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我们学校开心一刻的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瞧,小朋友们来了。(课件演示)师: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画面中还藏着好多角呢,聪明的孩子赶快找找吧! 学生自主在画面中找角。 师:小朋友们在图中找到了那么多角,真是—群善于观察的孩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新图形——角。(齐读: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出示了同学们下课时在操场活动的欢乐场景,动态的图片、欢快的音乐激发着学生的探知兴趣。这时孩子们充分观察图,用数学的眼光、几何的思想发现了画面中藏有今天要认识的新的平面图形——确。] 二、探究新知 1.指出角 师:你们瞧:剪刀上有角,吸管上有角,水管上也有角。(出示教具) 师:剪刀上的角在哪儿?谁愿意上来指—一指。(师指导学生指准剪刀上的角) 师:吸管上的角在哪儿?水管上的角在哪儿? (生上台指)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操作,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角,初步立生活中的角的数学表述,实现对角初步感知。]

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 窗口。”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带着孩子进行阅读。但当时并不知道 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只是认为我小时候读书比较少,阅读面窄小, 平时羡慕别人口吐莲花,说起话来一套有一套,再加上想把女儿引 上爱读书之路,于是做着语文老师做的事。一年级给孩子们讲童话 故事,和学生一起编故事,二年级带学生看注音版的书,看淘气包 马小跳系列的书。 到了三年级,发现平时爱读书的孩子的数学越学越好,还有些 孩子,读不懂题目,遇到判断、选择、解决问题会错一大片,但找 过来个别谈话,发现将题目多读几遍或者教师读一遍,他就会做了。究其原因,学生常依赖教师读题和提示,自己不愿意阅读,不会与“文本”对话,这不利于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看来培养学生认真 阅读数学课本和数学课外书籍已是我目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中的 一个重要内容了。从这周起,我也想学学海门的老师,开设一节数 学阅读课,指导孩子们去阅读数学,在阅读中学会思考。今天我依 据数学报第1039期的内容,试上了一节课《找准一周是关键》。 一、阅读《细心围篱笆》 1.读《细心围篱笆》的情境内容,找准关键词,用红笔标注。 2.独立思考,你怎样去围? 3.小组交流想法 4.看思路点睛 5.说看了这部分内容,你说说该怎样去看数学报 二、阅读《找准一周是关键》 这里共有4道例题,运用逐题展示的办法,让学生先读题,找 并理解关键词语, 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优等生边板书边说自

己的思考, 最后让学生看看思路点睛。在看完4道例题后,也让孩子们大显身手,做做思维体操,发现孩子们的正确却很高。这足可以证明,孩子是有能力阅读的,只是需要老师的正确引领。 三、说说阅读收获 说阅读收获时,孩子们说得很实在,用上了数学报中的语句。 “做题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解题时要考虑多种可能性。” “一种思路不同时,我们要换个角度去思考。” “读数学报时,我们要先读懂题目,然后思考。思考好了,再去看看思路点睛,看看我的想法和报纸上的想法是不是一样的。” “当方法不一样时,我们要看看谁的办法好。” 反思: 因为报纸少,做成课ppt,孩子们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在这堂课上,我看到了孩子的思维在跳跃,个性在张扬。之前不是学生不会思考,而是我这个老师没引领的好,走偏了路。在今后的路上,我要和孩子在阅读中思考,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让孩子们做到“三动”即动脑、动笔和动嘴。读题时要让学生积极的动脑思考题目的关键部分,动笔圈画出题目的关键词语,动嘴读出题目的主要条件和问题,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只是书本知识,还获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表达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

学会观察小学生作文教案

文馨作文教学(小学中年级下) 设计人:金晓难 学会观察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或新鲜事物的情趣。 2、写作技能:引导学生明白观察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能够把观察所得记叙、描写下来,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板块一:读文说写 教学环节一:明确主题、导入教学 一、教学导入 故事引路 同学们知道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吗?想知道他小时候的故事吗? 播放《风中的少年》,思考回答: 1、故事里讲了牛顿小时候的什么事? 2、你认为小牛顿是怎样一个孩子?(喜欢观察周围事物) 3、你是个喜欢观察周围事物的孩子吗?你会观察吗? 二、明确主题 学会观察——说说写写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1、怎样去观察? 2、观察的对象什么? 3、怎样记录观察所得? 让我们练出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吧! 教学环节二:读文说写、技法点拨 一、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一)想一想,说一说 同学们学过观察事物的方法吗?你平时是怎样观察的?请说一说! (二)观察的法宝和诀窍 1、六件法宝 观察法宝歌 我有六件宝,观察少不了。 眼睛看得明,耳朵听得清; 鼻子闻气味,嘴巴尝滋味; 双手摸一摸,大脑细思考。 用好六件宝,奥妙全知道! 2、四大诀窍 (1)观察要有顺序。 (2)观察要有重点(抓住特点)。 (3)观察要有真情实感。 (4)观察要展开想象。 (三)说写练习一——练兵场 1、读短文,答问题: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黑色的毛,光滑的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1)这篇短文的观察顺序是:( )____( ) ____( )

浅谈实践操作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实践操作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4-10-20T13:57:23.730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7月总第157期供稿作者:毛秀球[导读] 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地去思索、探讨、创新,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毛秀球福建省德化县三班中学362501 摘要:《课标标准》指出,实践活动是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我在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反思,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实践操作主动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加强课堂操作,加深知识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如我在“无理数”这一节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用纸片剪裁出边长为1的两个正方形;然后要求他们将这两个正方形用剪、拼的方法组成一个大正方形;提出问题:拼出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边长又是多少呢?接着剪裁出两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用同样的方法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继续要求同学们思考:这次剪拼出的大正方形,面积、边长又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同学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计算,发现这类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用我们没有学过的一种数来表示,教师从而引出无理数的概念。 二、学生主体性要突出 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地去思索、探讨、创新,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识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六个面。这时,老师设疑:“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调动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六个面。学生认识什么是相对面后,再引导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你发现了什么?再一次调动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两块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的把长方体相对的面沿着外框画在纸上比较,等等。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初步感知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一样。接着,教师用取下长方体相对面的方法验证大小、形状一样。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这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由学生为主体,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三、养成学生动手习惯,开发学生“再创造”潜能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既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在几学期的实践中很快就养成了动手操作的习惯,如:老师在提出学习“测量旗杆的高度”时,学生很快意识到老师要带我们到室外去实践,他们马上按学习小组分工,准备测量用的工具——小镜子,标杆,皮尺等。当要进行“俯角”“仰角”的学习时,有学生已经自觉制作好了简易的测角仪。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入手,没有动手操作就没有发现也就没有创新。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会寻找数学规律的学习途径,数学教育才能真正获得成功,只要坚持这样做,学生一定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并不断丰富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创造出新的生命历程。 四、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活动型”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不能再只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仅仅放在如何设计、组织教案以及如何讲解上;不能再仅仅满足于书籍、报刊以及各种教学设备之类的学习资源。而是要关注于如何提供学生学习时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情感资源、计算机网络资源),把时间、精力集中在如何引导学生简化、利用各种资源所必需经历的实际操作上,使学生处于一种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自主利用的学习环境之中。 五、鼓励合理的结伴学习 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施行着学习小组学习的活动组织形式,但实际中这种形式往往被学生用于相互交流核对答案以准备教师提问、或被教师利用为活动型课堂教学的一种走过场的形式、或者用于教师无法立即解答的问题而采用的延时办法……而且分组本身可以说多少也带着教师分好工的“行政命令”痕迹。因此,在不同的学习内容条件下,不同兴趣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就可以分成组织与形式不固定不统一的小组,而教师在课堂上应随时准备接受各小组的邀请,作为与学生平等的一员参与结伴学习,而不是提供现成答案的、现成方法的“储蓄所”;教师在授课前则应该把精力、时间放在如何安排学习小组、规划如何分工合作以及合理利用学习资源的准备上,其中也可以包含着如何给喜欢自我定方向,自我实施学习方式的学生留有自己决定学习方式的时间与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