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方法和思想专题明道银

初一数学方法和思想专题明道银
初一数学方法和思想专题明道银

初中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专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评价________

知识要点: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

(一)数形结合

1.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_最大的负整数是 ______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______

2、大于-2.5而不大于4的整数有_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

3、绝对值小于3的非负整数是_________绝对值不大于4的整数是________

4、设把连接起来”号用“且b b a a b a b a --<<<>,,,.0,0。

(二)分类讨论法

1、求等式中 |x +5|+2=5 ,x= 。

2、已知=+<==y x y x y x 则且,,3,2_______.

3.知的值,求

的绝对值为互为倒数,互为相反数,且、s mn b a s n m ab b a ++≠3,,0

4、已知a 为有理数且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________

(三)整体代入法

1、已知代数式x +2y 的值是3,则代数式2x +4y +1的值是 ( )

2、 已知代数式y x y x +-的值是3,代数式)()(y x y x y x y x -+-+-的值为( ).

3、C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E 是线段CB 的中点。如果AB=10.AD=4求EB DE 的长。

(四)、转化思想

所谓化归思想就是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如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将代数问题化为几何问题,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等.实现这种转化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整体代人法以及化动为静、由抽象到具体等.

1、)19991)(110001)(110011()...120011()120021()120031(

---?-?-?-________

2、11+12-13-14+15+16-17-18+…+99+100=________

3、 1995-1992+1989-1986+1983-……+15-12+9-6+3=________

4、一条汽车线路上共.

有7个站,用于这条线路上的车票最多________种。 (五)、取符合条件的特值法

1、已知y=31x-1,那么 3

1x 2-2xy+3y 2-2的值是_________ 2、已知10 a ,比较221,,,1a

a a a 的大小( ) 3、已知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 )

A 、正有理数

B 、正有理数和0

C 、负有理数

D 、0或1

4、若a 为有理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 是正数

B 、a -是负数

C 、a -不是正数

D 、a 总比a -大

(六)、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解规律题

1.观察下列图形,则第n 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22n +

B .44n +

C .44n -

D .4n

2、 (2009年抚顺市)观察下列图形(每幅图中最小..

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请写出第n 个图中最小..

的三角形的个数有 个.

……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第1个图 第2个图

第3个图 第4个图

平面向量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归纳学生版

平面向量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归纳 (1) 常见题型分类 题型一:向量的有关概念与运算 例1:已知a是以点A(3,-1)为起点,且与向量b = (-3,4)平行的单位向量,则向量a的终点坐标是. 例2:已知| a |=1,| b |=1,a与b的夹角为60°, x =2a-b,y=3b-a,则x与y的夹角的余弦是多少 题型二:向量共线与垂直条件的考查 r r r r 例1(1),a b r r为非零向量。“a b⊥r r”是“函数()()() f x xa b xb a =+?-

为一次函数”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已知O ,N ,P 在ABC ?所在平面内,且 ,0OA OB OC NA NB NC ==++=,且PA PB PB PC PC PA ?=?=?,则点O ,N ,P 依次是ABC ?的 A.重心 外心 垂心 B.重心 外心 内心 C.外心 重心 垂心 D.外心 重心 内心 例2.已知平面向量a =(3,-1),b =(21, 2 3).(1) 若存在实数k 和t ,便得x =a +(t 2-3)b , y =-k a +t b ,且x ⊥y ,试求函数的关系式k =f(t);(2) 根据(1)的结论,确定k =f(t)的单调区间. 例3: 已知平面向量a ?=(3,-1),b ?=(2 1,23),若存在不为零的实数k 和角α,使向量c ?=a ?+(sin α -3)b ?, d ?=-k a ?+(sin α)b ?,且c ?⊥d ?,试求实数k 的

取值范围. 例4:已知向量)1,2(),2,1(-==b a ,若正数k 和t 使得向量 b t a k y b t a x 1)1(2 +-=++=与垂直,求k 的最小值. 题型三:向量的坐标运算与三角函数的考查 向量与三角函数结合,题目新颖而又精巧,既符合在知识的“交汇处”构题,又加强了对双基的考查. 例7.设函数f (x )=a · b ,其中向量a =(2cos x , 1), b =(cos x ,3sin2x ), x ∈R.(1)若f(x )=1-3且x ∈[-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题技巧与方法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题技巧与方法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专题讲座(数学思想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

专题讲座(数学思想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从而为解决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维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 二、几种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渗透转化思想,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转化思想”是指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归结到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学思想,它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系列转化的过程,转化是化繁为简,化难为

易,化未知为已知的有力手段,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思想,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对转化思想并不陌生,中学数学中常用的化高次为低次、化多元为一元,都是转化思想的体现。在具体内容上,有加减法的转化、乘除法的转化、乘方与开方的转化、数形转化等等。例如: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减法”和“有理数的除法”这两节教学内容中,教材是通过“议一议”的形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把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把有理数的除法转化为乘法的过程,“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个地方虽然很简单,但却充分体现了把“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加以解决,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后无论遇到多么难、多么复杂的问题,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把“不会的”转化为“会的”、“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加以解决,这符合学生原有认知规律,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因为简单而忽视它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往往是越简单、越浅显的例子,越能引起学生的认同,

初一数学应用题分类归纳(分类全)

应用题练习 行程问题 1.甲、乙两辆火车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5倍还快20km/h,两地相 距298km,两车同时出发,半小时后相遇。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2、甲、乙两地相距30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0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80km,已知慢车先行1.5h,快车再开出,问快车开出多长时间与慢车相遇? 3、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训练,他们以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8分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需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4、甲乙两个人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同时同点出发,甲的速度是6米/秒,乙的速度是4米/秒,乙跑几圈后,甲可超过乙一圈? 5、.甲乙两人在40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两人速度分别是200米/分和160米/分. (1)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反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3次相遇? (2)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2次相遇?6. 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

二、工程类问题 1、有水桶两只,甲桶的容量是400升,乙桶的容量是150升,如果从甲桶放出的水是乙桶放出的2倍,那么甲桶剩的水是乙桶所剩的4倍。问每桶放出了多少升水? 2、一项任务由甲完成一半以后,乙完成其余的部分,两人共用2小时。如果甲完成任务的 3 1 以后,由乙完成其余部分,则两人共用1小时50分钟。间由甲、乙两人单独完成分别要用几小时? 3、车工班原计划每天生产50个零件,改进操作方法后,实际上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个零件,结果比原计划提前5天,并超额8个零件,间原计划车工班应该生产多少个零件?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知识框架 111111(2)(2)(1)( 1)()22()n n n n n n m p q n n n n a q n a a a q a a d n a a n d n n n S a a na d a a a a m n p q --=≥=?? ←???-=≥?? =+-??-?=+=+??+=++=+??两个基等比数列的定义本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数列数列的分类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函数角度理解 的概念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1111(1)(1) 11(1)() n n n n m p q a a q a q q q q S na q a a a a m n p q ---=≠--===+=+???? ? ???????????????? ??? ???????????? ???? ????????????? ?????? ? ?? ?? ?? ?? ??? ????????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公式法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数列裂项求和求和倒序相加求和累加累积 归纳猜想证明分期付款数列的应用其他??????? ? ? 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了典型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数) 例1、 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求a n 。 例1、解 ∵a n+1-a n =2为常数 ∴{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a n =1+2(n-1) 即a n =2n-1 例2、已知{}n a 满足11 2 n n a a +=,而12a =,求n a =? (2)递推式为a n+1=a n +f (n ) 例3、已知{}n a 中112a = ,121 41 n n a a n +=+-,求n a . 解: 由已知可知)12)(12(11-+= -+n n a a n n )1 21 121(21+--=n n 令n=1,2,…,(n-1),代入得(n-1)个等式累加,即(a 2-a 1)+(a 3-a 2)+…+(a n -a n-1) 2 43 4)1211(211--= --+=n n n a a n ★ 说明 只要和f (1)+f (2)+…+f (n-1)是可求的,就可以由a n+1=a n +f (n )以n=1,2,…,(n-1)代 入,可得n-1个等式累加而求a n 。 (3)递推式为a n+1=pa n +q (p ,q 为常数) 例4、{}n a 中,11a =,对于n >1(n ∈N )有132n n a a -=+,求n a . 解法一: 由已知递推式得a n+1=3a n +2,a n =3a n-1+2。两式相减:a n+1-a n =3(a n -a n-1) 因此数列{a n+1-a n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其首项为a 2-a 1=(3×1+2)-1=4 ∴a n+1-a n =4·3n-1 ∵a n+1=3a n +2 ∴3a n +2-a n =4·3n-1 即 a n =2·3n-1 -1 解法二: 上法得{a n+1-a n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于是有:a 2-a 1=4,a 3-a 2=4·3,a 4-a 3=4·32,…,a n -a n-1=4·3n-2 , 把n-1个等式累加得: ∴an=2·3n-1-1 (4)递推式为a n+1=p a n +q n (p ,q 为常数) )(3211-+-= -n n n n b b b b 由上题的解法,得:n n b )32(23-= ∴n n n n n b a )31(2)21(32-== (5)递推式为21n n n a pa qa ++=+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谈几点拙见。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它学科。 1. 预习方法的指导。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听课方法的指导。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

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 ) 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 ) 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 ) 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 ) 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 ) 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 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 ) 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 )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 ) 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 ) 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 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 ) 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 ) 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 ) 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 深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

2017年秋七年级上册数学.思想方法专题:线段与角的计算中的思想方法.docx

2017 年秋七年级上册数学 思想方法专题:线段与角的计算中的思想方法 ——明确解题思路,体会便捷通道 ◆ 类型一方程思想在线段或角的计算中的应用 1.一个角的度数比它的余角的度数大20°,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A.20 ° B.35 ° C.45 ° D.55 ° 2 2.已知 P 为线段 AB 上一点,且AP=5AB , M 是 AB 的中点,若PM =2cm,则 AB 的长为() A.10cm B.16cm C.20cm D .3cm 3.如图, A 、 O、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77°,则∠ COD 的度数是() A.52 ° B.26 ° AOC = 2∠COD ,OE平分∠BOD ,∠ COE= C.13°D .38.5° 第 3 题图第 4 题图 则 4.如图, AB 的长为 M 、 N为线段 . AB上两点,且AM∶ MB = 1∶ 3,AN ∶ NB =5∶ 7.若MN =2,5.如图,AB和 CD相交于点O,∠ DOE = 90°,若∠ 1 BOE= 2∠ AOC. (1)指出与∠ BOD 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 (2)求∠ BOD ,∠ AOD 的度数 .

6.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 A 、 B 对应的数分别为- 1、 3,点 P 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 x. ( 1)PA=,PB=(用含x的式子表示); (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 P,使 PA+PB= 5?若存在,请求出 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OD ◆ 类型二分类讨论思想在线段或角的计算中的应用 7.( 2016- 2017 ·萧山区校级期末)已知∠A OB = 60°,作射线 是∠ BOC 的平分线,那么∠BOD 的度数是() A.100 ° B.100 °或 20° OC,使∠ AOC等于40°, C.50°D .50或° 10° 8.( 2016- 2017 ·郾城区期末)把一根绳子对折成一条线段AB ,点P 是AB上一点,从 P 处把绳子剪断.已知 1 AP= 2PB,若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则绳子的原长 为.【易错8①】 9.已知点 A ,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C = 5, BC= 3, M , N分别是AC , BC的中点.【易错 8①】 (1)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2)依据( 1)的图形,求线段 MN 的长 .

初一数学应用题分类汇总(分类全)

初一数学应用题分类汇总(分类全)

应用题练习 行程问题 1.甲、乙两辆火车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5倍还快20km/h,两地相距298km,两车同时出发,半小时后相遇。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2、甲、乙两地相距30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0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80km,已知慢车先行1.5h,快车再开出,问快车开出多长时 间与慢车相遇? 3、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训练,他们以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8分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需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2

4、甲乙两个人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同时同点出发,甲的速度是6米/秒,乙的速度是4米/秒,乙跑几圈后,甲可超过乙一圈? 5、.甲乙两人在40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两人速度分别是200米/分和160米/分. (1)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反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3次相遇? (2)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2次相遇? 3

6. 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 二、工程类问题 1、有水桶两只,甲桶的容量是400升,乙桶的容量是150升,如果从甲桶放出的水是 乙桶放出的2倍,那么甲桶剩的水是乙桶所剩的4倍。问每桶放出了多少升水? 2、一项任务由甲完成一半以后,乙完成其余的部分,两人共用2小时。如果甲完成任务的 3 1以后,由乙完成其余部分,则两人共用1小时50分钟。间由甲、乙两人单独完成分别要用几小时? 4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推荐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推荐 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1.首先要会学习,好的学习方法是努力抓好学习中的各个环节预习、听讲、复习、总结、考试。课前预习,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听讲,带着问题听讲,高质量的听课是中学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课后复习总结是学习过程的升华,认真完成作业时它的重要体现,不要忽视每一天的作业,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只有落实好前面的学习任务,加之以一颗平常心、自信心对待考试,才可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2.积极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初一课程设置较小学要多出很多,作为老师,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作为学生更要主动适应学习习惯的改变,要及时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要将今天的问题过夜!否则后患无穷,要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定期检查和回顾其实施情况。 3.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你的身边一定有一些学习较轻松,成绩又好的同学,多向他们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做的一项具体的工作时,准备一个"好题本",随时收录一些解题的好方法,以及自己曾做错的习题改正。几年下来你会发现,你的学习会有飞速的提高,你的解题思路也被有效的打开了,更可贵的事,到中考前,你可以拿出来有针对性的复习,对你来说,只有"它"才是最有针对性的!这样岂不是事半而功倍。

注重实战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我们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七年级(下)数形结合数学专题训练

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形结合思想的平台
一、知识点: 1.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的 定 义 ; 2. 坐 标 平 面 内 点 的 坐 标 的 定 义 ; 3. 各 象 限 内 及 坐 标 轴 上 点 的 坐 标 的 特 征 ; 4. 一 三 ( 二 四 ) 象 限 角 平 分 线 上 的 坐 标 特 点 ; 5. 与 坐 标 轴 平 行 的 直 线 上 的 点 的 坐 标 的 特 征 ; 6. 一 维 、 二 维 坐 标 ; 7、 点 的 坐 标 与 点 到 坐 标 轴 的 距 离 之 间 的 关 系 , 8、 坐 标 平 面 内 线 段 长 度 与 线 段 两 端 点 坐 标 之 间 的 关 系 ; 9、 面 积 割 补 法 ; 10 、 绝 对 值 的 性 质 ; 11 、 图 形 面 积 公 式 ; 12 、 平 移 的 性 质 ; 二、基本思想方法: 1、 思 想 : 数 形 结 合 思 想 、 分 类 讨 论 思 想 、 方 程 思 想 、 算 术 法 。 2、 方 法 : 画 示 意 图 、 平 移 。 三、典型题目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如 图 ,数 轴 上 A , B 两 点 表 示 的 数 分 别 是 1 和 2 ,点 A 关 于 点 B 的 对 称 点 是 点 C ,则 点 C 所 表 示 的 数 是 点距离为 5 的坐标 分 别 为 ( 4, 1) , ( 1 , -2 ) ; ( 2 )在( 1 )的 条 件 下 ,过 点 B 作 x 轴 的 垂 线 ,垂 足 为 点 M ,在 BM 的 延 长 线 上 截 取 MC=BM . ①写出点 C 的坐标; ② 平 移 线 段 AB 使 点 A 移 动 到 点 C , 画 出 平 移 后 的 线 段 CD , 并 写 出 点 D 的坐标. (注:本题训练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与线段长度的关系,请尝试总结出公式) . .在 x 轴 上 ,到 原
2.( 1 )请 在 下 面 的 网 格 中 建 立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使 得 A , B 两 点 的 坐 标
1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归类汇集(含答案)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归类汇集 般行程问题(相遇与 追击问题) 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 路程=速度 ×时间 时间=路程 ÷速度 速度=路程 ÷时间 2.行程问题基本类型 (1)相遇问题: 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2)追及问题: 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3.6 小时,已知步行速度为每小时 8 千米, 公交车的速 15千米,可比预定时间早到 15分钟;若每小 时行 9 千 米,可比预定时间晚到 15 分钟;求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一列客车车长 200 米,一列货车车长 280 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两车头相遇 到两车 车尾完全离开经过 16 秒,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 3: 2,问两车每秒各行驶多少米? 4、与铁路平行的一条公路上有一行人与骑自行车的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的速度是每小时 3.6km , 骑自行车的人的速度是每小时 10.8km 。如果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来, 它通过行人的时间是 22 秒,通过骑自行车的人的时间是 26 秒。⑴ 行人的速度为每秒多少米? ⑵ 这列火车的车长 是多少米? 6、一次远足活动中,一部分人步行,另一部分乘一辆汽车,两部分人同地出发。汽车速度是 60 千 米/时,步行的速度是 5千米/时,步行者比汽车提前 1 小时出发,这辆汽车到达目的地后, 再 回头接步行的这部分人。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距离是 60 千米。问:步行者在出发后经过多少时 间 与回头接他们的汽车相遇(汽车掉头的时间忽略不计) 1、从甲地到乙地,某人步行比乘公交车多用 度为每小时 40 千米,设甲、乙两地相距 x 千米,则列方程为 2、某人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若每小时行

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累加累积 归纳猜想证明 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了 典型 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⑴递推式为a n+i =3+d 及a n+i =qa n (d ,q 为常数) 例1、 已知{a n }满足a n+i =a n +2,而且a i =1。求a n 。 例1、解 ■/ a n+i -a n =2为常数 ??? {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 a n =1+2 (n-1 ) 即 a n =2n-1 1 例2、已知{a n }满足a n 1 a n ,而a 1 2,求a n =? 佥 1 2 解■/^ = +是常数 .■-傀}是以2为首顶,公比为扌的等比数 把n-1个等式累加得: .' ? an=2 ? 3n-1-1 ji i ? / ] — 3 ⑷ 递推式为a n+1=p a n +q n (p ,q 为常数) s 1 1 【例即己知何沖.衍二右札+ 吧求% 略解在如十冷)*的两边乘以丹得 2 严‘ *珞1 = ~〔2怙血)+1.令亠=2n 召 则也€%乜于是可得 2 2 n b n 1 n 1 n b n 1 b n (b n b n 1)由上题的解法,得:b n 3 2(—) ? a . n 3(—) 2(—) 3 3 2 2 3 ★说明对于递推式辺曲=+屮,可两边除以中叫得蹲= Q 計/斗引辅助财如(%=芒.徼十氣+护用 (5) 递推式为 a n 2 pa n 1 qa n 知识框架 数列 的概念 数列的分类 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递推关系 函数角度理解 (2)递推式为 a n+1=a n +f (n ) 1 2 例3、已知{a n }中 a 1 a n 1 a n 1 ,求 a n . 4n 2 1 等差数列的疋义 a n a n 1 d(n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a 1 (n 1)d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S n (a 1 a n ) na 1 n(n 1)d 2 2 等差数列的性质 a n a m a p a q (m n p q) 两个基 本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 a n 1 q(n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n 1 a 1q 数列 等比数列 a 1 a n q 3(1 q ) (q 1)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S n 1 q 1 q / n a 1(q 1) 等比数列的性质 S n S m a p a q (m n p q) 公式法 分组求和 错位相减求和 裂项求和 倒序相加求和 解:由已知可知a n 1 a n (2n 1)(2n 1)夕2n 1 2n 令n=1,2,…,(n-1 ),代入得(n-1 )个等式累加,即(a 2-a 1) + 1广 K z 1】、 =-[(1-" + J J 5 _■ 冷(一 Jr ★ 说明 只要和f ( 1) +f (2) 入,可得n-1个等式累加而求a n 。 ⑶ 递推式为a n+1=ps n +q (p , q 为常数) 1 a n a 1 (1 2 +?…+f 例 4、{a n }中,ai 1,对于 n > 1 (n € N) 有a n (a 3-a 2) + ? + (a n -a n-1) L )也 2n 1 4n 2 (n-1 )是可求的,就可以由 a n+1=a n +f (n )以n=1,2,…, 3a n 1 2 ,求 a n ? 数列 求和 解法一: 由已知递推式得 a n+1=3a n +2,a n =3a n-1+2。两式相减:a n+1-a n =3 (a n -a n-1) 因此数列{a n+1-a n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其首项为 a 2-a 1= (3X 1+2) -1=4 --a n+1 -a n =4 ? 3 - a n+1 =3a n +2 - - 3a n +2-a n =4 ? 3 即 a n =2 ? 3 -1 解法_ : 上法得{a n+1-a n }是公比为 3 的等比数列,于是有: a 2-a 1=4, a 3-a 2=4 ? 3, a 4-a 3=4 ? 3 ? 3 , 数列的应用 分期付款 其他

初一数学方法技巧:数学学习方法回

初一数学方法技巧:数学学习方法回 答 1.请概括的说一下学习的方法 曰:“像做其他事一样,学习数学要研究方法。我为你们推荐的方法是:超前学习,展开联想,多做总结,找出合情合理。 2.请谈谈超前学习的好处 曰:“首先,超前学习能挖掘出自身的潜力,培养自学能力。 经过超前学习,会发现自己能独立解决许多问题,对提高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其次,够消除对新知识的“隐患”。超前学习能够发现在现有的基础上,自己对新知识认识的不妥之处。相反地,若直接听别人说。似乎自己也能一开始就达到这种理解水平,实践证明,并非这样。 再次,超前学习中的有些内容,当时不能透彻理解,但经过深思之后,即使搁置一边,大脑也会潜意识“加工”。当教师进度进行到这块内容时,我们做第二次理解,会深刻的多。 最后,超前学习能提高听课质量。超前学习以后,我们发现新知识中的多数自己完全可以理解。只有少数地方需借助于别人。这样,在课堂上,我们即能将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放“这少数地方”的理解上,即“好钢用在刀刃上”。事实上,一节课,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并不太多。 3.请谈谈联想与总结 曰:联想与总结贯穿与学习过程中的始终。对每一知识的认 识,必定要有认识基础。寻找认识基础的过程即是联想,而认识基础的是对以前知识的总结。以前总结的越简洁、清晰、合理,越容易联想。这样就可以把新知识熔进原来的知识结构中为以后的某次联想奠定基础。联想与总结在解题中特别有效。也许你以前并没有这样的认识,但解题能力却很强,这说明

你很聪明,你在不自觉中使用这种做法。如果你能很明确的认识这一点,你的能力会更强。 4.那么我们怎样预习呢? 曰:“先说说学习的目标:(1)知道知识产生的背景,弄清知识形成的过程。 (2)或早或晚的知道知识的地位和作用:(3)总结出认识问题的规律(或说出认识问题使用了以前的什么规律)。 再说具体的做法:(1)对概念的理解。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通常要借助具体的东西加以理解。有时借助字面的含义:有时借助其他学科知识。有时借助图形……理解概念的最高境界是意会。一定要在理解概念上下一番苦功夫后再做题。 (2)对公式定理的预习,公式定理是使用最多的“规律”的总结。如:完全平方公式,勾股定理等。往往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方法及相当有用的解题规律。如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我们应当先自己推导公式或证明定理,若做不成再参考别人的做法。无论是自己完成的,还是看别人的,都要说出这样做是怎样想出来的。(3)对于例题及习题的处理见上面的(2)及下面的第五条。 5.请你再谈谈关于做题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初一数学应用题分类汇总分类全(最新整理)

用题练习行程问题 上同时同点出发,甲的速度是 6 米/ 应 秒,乙的速度是 4 米/秒,乙跑几圈 后,甲可超过乙一圈? 5、.甲乙两人在 400 米环形跑道上练 1.甲、乙两辆火车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 5 倍还快 20km/h,两地相距 298km,两车同时出发,半 小时后相遇。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2、甲、乙两地相距 30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 40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 80km,已知慢车先行 1.5h,快车再开出,问快车开出多长时间与慢车相遇? 3、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训练,他们 以5 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 18 分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 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需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4、甲乙两个人在 400 米的环形跑道习长跑,两人速度分别是 200 米/分和 160 米/分. (1)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反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 3 次相遇? (2)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 2 次相遇? 6. 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 3 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 小时,逆水航行需要 3 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 二、工程类问题 1、有水桶两只,甲桶的容量是 400 升,乙桶的容量是 150 升,如果从甲桶放出的水是乙桶放出的 2 倍,那么甲桶剩的水是乙桶所剩的 4 倍。问每桶放出了多少升水? 2、一项任务由甲完成一半以后,乙完成其余的部分,两人共用 2 小时。

1 如果甲完成任务的以后,由乙完成 3 其余部分,则两人共用 1 小时50 分钟。间由甲、乙两人单独完成分别要用几小时? 3、车工班原计划每天生产 50 个零件,改进操作方法后,实际上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 6 个零件,结果比原计划提前5 天,并超额 8 个零件,间原计划车工班应该生产多少个零件? 4、某工厂甲、乙、丙三个工人每天 生产的零件数,甲和乙的比是 3:4,乙和丙的比是 2:3。若乙每天所生产的件数比甲和丙两人的和少 945 件,问每个工人各生产多少件? 5、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 10 小时完成,乙队单独做 15 小时完成,丙队单独做 20 小时完成。开始时三队合作,中途甲队另有任务,有乙、丙两 队完成,用了 6 小时完工。甲做了几小时? 6、一个水池上有两个进水管,单开甲管,10 小时可把空池注满,单开乙管,15 小时可把空池注满。现先开甲管,2 小时候后把乙管也打开,再过 几小时池内蓄有四分之三的水? 三、数字、年龄、几何问题 1.一个两位数的十们数字与个位数字 的和是 7,把这个两位数加上 45 后,结果恰好成为数字对调后组成的两位数,试求原两位数是多少? 2.将连续的奇数 1,3,5,7,9…, 排成如下的数表: (1)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平均 数与 15 有什么关系? (2)若将十字框上下左右平移,可框住另外的五个数, 这五个数的和能等于 315 吗? 若能,请求出这五个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有一批课外书分给若干个儿童,若 每人 6 本,最后缺 2 本;若每人分 5 本,最后多 3 本,请问有几名儿童呢? 4.在一只底面直径为 30 厘米,高为 8 厘米的圆锥形容器中倒满水,然后 将水倒入一只底面直径为 10 厘米的 圆柱形空容器里,圆柱形容器中的水

商品归类题的解题技巧

在对某一具体商品进行归类时,一般首先初步断定它属于协调制度中的哪一类(即先确定它在协调制度中的大致范围),然后再根据此商品的详细描述(如它的成分、加工程度、规格、结构、用途等因素)确定它在协调制度中的八位编码(即在协调制度中的准确位置)。为保证八位编码的准确性,在确定答案之前还应查阅相关的类注释、章注释及子目注释。若协调制度中的品目条文及类、章注释等都不能保证此商品准确归类,则运用归类总规则。 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商品归类题的解题思路及典型商品的范例。 一、真正理解所查商品的含义是正确归类的前提 商品归类题有时为一简单的商品名称,只从字面上理解就能正确归类,这些商品大多是协调制度中具体列名的商品。如“心电图记录仪”的归类,它属于医疗仪器,可直接按具体列名归入90181100;但有时简单的商品名称后面还蕴藏着一定的商品知识,必须具备这些商品知识才能正确归类,如“手机用电池”的归类,在协调制度中的电池分为原电池和蓄电池,为保证正确归类,必须了解手机电池是一种“蓄电池”(因它可以充电),应归入品目8507,而不能按“原电池”(不能充电的电池)归入品目8506;再如“未经装饰的天然圣诞树”的归类,在这一简单商品描述中的“天然”意味着“它是一种活植物(而非人造的塑料制品)”,应归入第6章,并按未具体列名的活植物归入06029099。进一步思考,若是“经过装饰(如用彩灯及花环等装饰过)的天然圣诞树”,如何归类?因它不只是单一的纯植物,已超出了第6章所含植物的范围,应按圣诞节用品归入第95章的95051000。 商品归类题有时还包含成分、材料、规格、用途等商品特征的描述,这些条件有时放入括号内。此时应首先确定商品的具体名称,判断此商品的类别(归入哪一类的哪一章),然后再根据详细的商品特性描述查找八位编码,其中确定商品的具体名称是正确归类的关键。如“用8mm宽的弹性饰边装饰的汽车座椅用机织涤纶保护套(开口处还装有8条连接带用于固定)”的归类,这一商品的关键词(具体名称)为“座椅保护套”,属于纺织品中的保护套罩,应按纺织制成品归入第63章的品目6304,并按非针织和纤维种类(涤纶,属合成纤维)归入63049390。再如“适于汽车运输易腐食品保温用集装箱(规格为40英尺,壁面为钢制)”的归类,此题中的“集装箱”为该商品的具体名称,其他为商品特性的描述,首先按具体名称(“集装箱”作为与铁道运输有关的设备)归入第86章,然后再根据此商品的规格尺寸归入86090020。在此先不要考虑“汽车运输用”,以误将其按汽车运输设备归入第87章。 商品归类题有时描述的商品特征比商品编码表中所含的商品更具体,此时会有部分条件对商品的正确归类并不影响。如“泰国产芒果”的归类,只了解它是一种食用的新鲜水果便可归入08045020,至于“产地”这一条件并不影响归类;再如“电脑绣花机”的归类,“绣花机”属纺织机械归入品目8447,在该品目下只列名有“绣花机”,因“电脑绣花机”比“绣花机”更具体,所以“电脑绣花机”仍按“绣花机”归入84479020。此种“绣花机”带有电脑并不影响归类。

初一数学轻松学习方法

初一数学轻松学习方法 首先,要注意习惯的养成,不要刻意灌输知识点。对于刚上初一的孩子,改变习惯是 最困难也是最有必要的一步。很多家长片面地让孩子多关注知识点、请很多家教,可孩子 的成绩却不见提高,这时就要思考一下,孩子的学习习惯是否成为了他成绩提升的拦路虎。好的习惯,大的方面应该包括课堂注意听讲、认真记笔记、每天和每周固定时间复习和预习、为学习做好规划等等,这些任务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应该都能顺利完成。值得注意 的是另一些“小习惯”,比如遇到问题基本上不思考就直接寻求帮助、做题时总是心不在 焉抠手玩笔、每次检查作业的任务都交给家长完成……这些习惯不仅不容易改正,往往还 容易由于家长的原因而愈发严重。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遇到问题独立思考、学习时拥有 一定的自律能力、能够检查自己犯下的错误这些能力是重要而且必须的,这不仅需要孩子 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第二,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要过分关注成绩的高低。初一数学无论从概念还是 技能都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话就体现了初一数学的重要地位。这种基础性体现在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整式的计算、方程思想的体现、简单几何图形 的规律总结等多方面。一次考试的成绩很难将这些基础性地位的知识考查全面,而过于关 注考试成绩一方面容易让孩子有一种“学习就是为了考试”的心态而忽略了学习的乐趣, 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孩子对考试的内容过度关注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其他基础知识,这对一个 初一孩子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其实,知识掌握好才能取得好成绩,而不是成绩高了就说明 知识掌握得好,因为考试具有一定程度地随机性和运气成分。只有第一注意知识的积累, 才能在之后的考试中都取得好成绩,千万不可为了追求成绩而本末倒置。 第三,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最后又回到了这个传统的话题做题。想学好数学,不做 题是不可能的,做题可以让我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题的速度,熟练解题技巧。 除了学校规定的练习册之外,相信大家人手一本西城区的《学习、探究、诊断》,另外推 荐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启动作业本》、《轻巧夺冠》这两个练习册,难度适中,题目有代 表性而且不属于“尖酸刻薄”那一类,对大家提高成绩会有所帮助。 话说回来,所谓“玩转”无非是一种意境,学好初一数学需要习惯的帮助、需要知识 的积累、也需要适当的练习。在这一中,大家的每一点收获都会为中考成绩添砖加瓦,只 要付出了,就一定有回报。 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 个教学过程之中。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名人的故事,激励学生,我结合《数轴》一课的内容,在班上讲述笛卡尔在病床上发现数轴,最终开创了用数轴表示有理数的故事。让孩子懂得 了获得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方法才是关键。在班级中,我多次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 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黑板报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