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一、从生活现象出发,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认识吗?

生:圆

师: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圆形?

生1:我在手表上见过圆。

师:手表的表面上是圆形。

生2:一元,一角,5毛钱也是圆。

师:硬币上有圆。

生3:月亮

师:月亮远远看过去就像个大圆盘,是吗?

生4:篮球也是圆。

师:篮球是圆,有没有人。。。。。。

生5:篮球是个圆球体。

师:篮球是个球体,它和圆有所不同。

生:车轮上也有。

师:行,同学们,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生:说不完。

师: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师: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

[课件出示:清静的水面,丢下一颗石子。]

师:同学们,见过清静的水面吗?

生:见过。

师:丢下一颗石子,发现了什么?生:涟漪

师:什么形状?生:圆形。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

[课件出示:向日葵、花、光环、电磁波等]

师:在这里,你同样找到圆形了吗?生: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优美而奇特,那

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秘,好吗?生:好。

二、学习新课:

1、从画圆中认识圆

师:同学们,要认识圆,我觉得我们首先得画出一个圆。会画吗?

生:会。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预习过画圆了,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白纸里面任意画一个圆。

生开始画圆,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生:画完了。

师:张老师特别感动第一小组,因为第一小组有个同学没有画出来,别欣赏。

师:大家都画好了吧,张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同学画的都非常幽美,但是也有部分同学画的不够理想,甚至还没画出来。

大家猜猜他们可能哪里出问题了?

生1:有可能圆规没有放好,2个头搞错了。

生2:有可能他拿圆规的时候拿的不是地方。

师:应该拿哪里?

生2:应该拿这个帽子这里(生拿起圆规演示)

师:听到了吗?咱们拿圆规的时候可要掌握技巧,抓的时候不能随便抓,应该抓这里,如果抓下面画的就不够幽美了。(师拿起圆规演示)

师:非常好,还有吗?

生3:在对准中心点的时候,画到一半有可能歪掉了。

师:画的时候针尖能不能移动啊?移动画的出圆吗?

生:不能,画不出圆。

师:这也有可能,还有吗?

生4:也可能画圆的时候用力太大,针尖把纸划破了,这样的话也

画不出来了。

师:恩,我们画圆时,要注意用力的尺度。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4位同学讲的其实不就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对吗?生:对

2、学习圆心、半径、直径

师:那现在,小朋友想再画一个圆吗?生:想。

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全班的同学画出的圆一样呢?谁有办法?

生:可以规定一个圆的半径,就是圆规一头和另一头之间的距离。

师:他既提到了一个新名词——半径,同时还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师板书:半径

师:意思是说,咱们全班同学只要把圆规针尖和笔尖之间的距离统一一下,画出的圆就一样大。你能想象一下,这样可以吗?生:可以。

师:那咱们就统一把他定为3厘米好吗?定完后,同样把这个圆画出来

生第二次画圆师:对了,小组内谁画圆时遇到问题了,(小组成员)及时提醒一下

师:画完了吗?已经画完的同学就把这个圆片剪下来。

师巡视,了解完成情况,提醒学生抓紧时间

师:同学们,来看老师这个圆和你们画的这个圆大小怎么样?生:

差不多

师:同学们,圆倒是有了,可要是有人问起,这是一个多大的圆?师:谁来试试看?

生1:这是半径3厘米的圆。3×2是6是它的直径。

师:行,她刚才提到两个地方,他认为一方面咱们可以借助半径来描绘这个圆,是吗?行,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刚刚后来他还提到了一个新名词,是什么?

生:直径

师:也就是说,咱们还可以借助直径来描述这个圆的大小,对不对?生:对

师板书直径

师:看来咱们班的同学们对圆了解得还真不少!

师:(指着板书说)同学们,在圆里,除了有半径和直径外,还有

一个严重的名称,那就是圆心,听说过吗?(板书:圆心)生:听说过。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我想同学们多少有了些了

解,是吧?

师:行,一会儿,同学们可以在小组里互相交流交流,听听其他同

学的想法,也可以查一查资料。这不,课前啊,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这么一份材料(出示信封)里面就有有关它们的介绍。

当然像今天这种场合,胆小的同学,咱们还可以请教一下在座的老师

师:现在抓紧时间开始吧!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参与

师:好了!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

师:(指着黑板上的圆)其实圆心,通俗的讲就是圆的中心。圆规

画圆时,中间不变的这一点就是。。。。。。

生:圆心。

师:通常字母?生:O

师:通常用字母O表示。

师:那什么是半径呀?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1:我认为是圆周上的某一点和圆心的直线。两个点的直线叫圆的半径。

师:他说是圆周上的某一点,通常我们称它为圆上,他的话也就是说圆上的某一点连接圆心的一条直线。是直线还是线段?

生1:线段。

师:你(指生1)能不能上来给大家画一条?请同学们在刚才的圆片上也画上一条半径。

师:好,大家来看,他画对了?

师:(指着板演的一条半径说)半径我们通常用r来表示。

师:关于直径啊,老师这里给大家带来了3条线段,一起来看,{课件出示}在这里面,你认为哪一条才是圆的直径。师:那第一条为什么不是呢?

生:因为没有经过圆心。

师:经过这词用的好,他没有经过圆心

师:那第二条不是通过圆心了吗?把你的想法告诉全班同学。

生:因为他只画了一半,没有画到头。

师:换句话来说,什么样的线段才是直径?一方面要经过。。。。

生:圆心。

师:同时他的两端得怎么样?

生:都在圆上的线段

说的好,像这样的线段才是圆的直径。

师:在刚才的圆片同样画上一条直径,并标上字母。

(生画的同时,师也在黑板上画直径)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啊,张老师觉得关于圆该有的知识咱们也交流的差不多了,圆心,半径,直径,大家都认识了吧。那我在想,咱们这堂课是不是就这么结束了?

三、深入探究

1、合作学习寻找规律

师:那说句心理话,你们觉得,关于这个圆,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

们深入去研究的?有吗?

师:不说别的,单说这圆心、半径和直径,这当中还蕴涵着丰盛的

规律。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

生:想。

师:行!一会儿呢,刚巧这都是刚才我们同学们剪下的圆片,(师手举一圆片)这就是我们等下要研究的素材,同学们还带了知尺,圆规啊什么的,这些就是我们的研究工具。同学们,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相信每个小组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有信心吗?

生:有

师:我提几个要求:1、当你们小组交流,有了新发现了,别忘了把他记录在学习纸上,一会咱们来交流,但是别耽误了记录。

有了发现以后还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到底呆会怎么把这个发现介绍给全班同学,让别人相信你的发现是正确的。2、如果在研究过程中,实在遇到问题了,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了,别着急,老师事先给你们准备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同学们可以把他打开来参考参考,明白了吗?

师:那就抓紧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其中。

师:同学们,说实话张老师和你们一起经历了一个难忘的探索过程,同

学们,张老师也觉得吧,我们光顾着研究也不行,得善于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别人交流,对不对?让别人相信你的发现师:老师从各小组中,搜集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发现,但是张老师也说过,

同学们的发现对吗?能不能禁得起推敲啊?

生:能,光有信心还不行,咱们按事实,讲道理,对吗?一起看大屏幕。

(屏幕出示学生作品)

2、分析推理,论证规律

1师:我们来看第一条发现,这个小组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都有○

无数条,有道理吗?

生:有。

师:亮出你的观点,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1:我们一开始认为圆的半径只有四条,在往后的研究中,我们慢慢的把这个圆往下折,折到最后我们发现这个圆的半径好象永远都折不完。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吗?我特别欣赏的是他们的一点,边研究,边申述,最后得出结论,还有吗?其他人是怎么发现的?

师:那同学们都同意这个发现?生:同意。

师:那张老师给他打上☆,张老师一直认为,禁得起推敲的发现,才是真的发现。

2师:继续看第二条:在一个圆里,每一条直径都是一样长的。有○

道理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1:我是用尺子量的方法。(生演示测量过程)

师:他是用测量的方法,发现了什么?

师生:每一条直径都是一样长

师:他其实之前还说了一段话,谁听出来他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生2:他又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就是在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也是一样长的。

师:是这样吗?

生1:是

师:非常好的发现,很善于联想。这样,就请你去上面,把你刚才

那个新的发现补充进去,好吗?

师:好了,就这个发现,你还有什么补充意见的?有什么新的想法?生4:我们是通过折来发现的,(演示)我们把这个圆折成相对的两个半圆,大家可以发现这个圆两边是对称的,所以我们认为他的半径和直径是相同的。

师:这么快吗?感觉应该还有点距离,他这样还不能说明所有的半径距离都相等。但是沿着她的思路往下走,我们很快就能发现圆的半径都相等的规律,谁继续?

师:同一组谁给他补充一下

生在对折的基础上又对折

师:(演示)大家来仔细看一下,这一条是圆的半径,这一条也是

圆的半径,对折后发现他们相等,这至少说明这两条是相等的师:那怎么知道每一条都相等呢?

生5:再折一折

师:我们再折一折。不停地折就会发现其实每条半径都一样。

生6:我是在画圆的时候找到了这个规律。因为在画圆的时候圆规

的针尖和铅笔端的距离是一样长的,这样才能画出一个圆,这样的圆有无数条半径,因为圆规的东西都没有动,所以是一样长的。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吗?既不用量也不用折,他是在画圆的过程中慢慢去感觉的。

师:行,我们再在圆片上画一画,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半径长度都保持不变了,边画边感受一下半径在哪里?看看是不是都保持不变了?

生操作——画圆

师小结:在画圆的过程中,半径应该是保持不变的。

3师:先画到这里,咱们来看第三条发现。第三条发现很特别,只○

有几个字母d=2r,请同学来说说,这是什么意思?生:d是直径,r是半径

师:那你这个式子想说明什么问题?

生:想说明: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这个发现,你们是怎么得来的?

生1:对折(量)(生演示)一条半径、两条半径加在一起就是一条直径

师:通过折一折,我们发现一条直径里面包含了几条半径?

生:两条。

生2:我们小组是用画的办法。就是先画一条直径,然后我们发现

这条直径是通过圆心的。。。。(生表达不清)

师:我演示,你看看是不是你要表达的意思。这是一条直径,从圆

心这看,是一条半径,往这看是一条半径,凑巧说明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你点头了,说明是对的,所以下次站起来前,先把语言组织一

下。

师:就这个观点,你还有什么补充。

生:我还有一个办法,可以知道,2个半径是一个直径。我现在纸上随意画一条直线,然后作中点,然后。。。。

师:这样,你表达的东西比较复杂,关系到方方面面,这样吧,我

们接着讨论,你上台来画,好吗?

生:我们小组是量的,圆的直径是6CM,然后我们就想着量出圆的半径,我们发现一量就是3CM

师:通过量也发现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不过就这条发现,张老师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不知道同学们的直径)是半径(黑板上的圆的半径)的2倍吗?是否还得加些什么?直径是半径的2倍,他的前提是什么?

生:在同一个圆里。

师:是啊,如果不在同一个圆里,能说明直径是半径的2倍吗?行,请你上台把这个发现加上一个前提。

4师:同学们瞧,刚才也许我们一开始的发现比较粗略,经过咱们○

全班同学共同的努力,你补充,我补充,就变得非常的完善了。

不过张老师相信,每个小组的发现何指是这三条,这样吧,下面,我想请各个小组,赶快商量一下,下面留点时间,每个小组选择剩下的,你们认为最精彩的一条发现,一会咱们来交流。

好吗?好,抓紧时间。

小组讨论环节

师:哪个先来(小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发现了每条直径的焦点都是圆心。

生2:我们小组发现圆的大小和圆的半径,直径长度有关。

师:这个发现很严重,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们先画了一个半径为3CM的圆。。。。

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对圆的精准记载,墨子

是我国宏伟的思想家,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一个……圆心,那“同长”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猜猜看。

生:一样长

师:这个发现比西方整整早了1000多年,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生:自豪、震惊

师:特别的自豪,特别的骄慢!

师:同学们,我国古代对于圆的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这不,在《周

髀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并不是由圆规画成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的切割而成的。一起看!(出示课件图片)

师:(先出示一正方形)这是一个正方形,现在我们一起切割,再

切割,再切割……直到把它切成一个……圆。

师:现在如果告诉你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生;直径是6厘米,半径是3厘米……

师:你说,你说,还有吗?没有了,跟他们一样。

师:同学们,看来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往往能获得更多有用的结

论。

师:同学们,说起圆啊,同学们这个图案一定并不陌生,出示图片,这个你们认识吗?

师:想不想知道这个阴阳太极是怎么画出来的啊?

生:想

师:(出示图片)它是由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成的。

现在如果告诉我们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讨论

师:好了,谁先来,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洪亮的说给大家听

生:小圆的直径6厘米,大圆的半径6厘米……

师:同学们,古老的阴阳太极为什么选择了圆形,这绝对是一个另人感兴趣的话题,课后我们可以近一步的去查查资料。

师:好了,最后让我们把视野回到现实生活中,同学们,清静的水面上丢进了一颗石子,它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圆形啊?

师课件出示:又如这些现象当中的圆形又是为什么?我想,走进网络,走进《百科全书》,同学们一定会获得一些无意的收获。

师:好,同学们,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终啊,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严重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放图片,配音乐)

(放完后)师:同学们,感觉怎么样?

生;很美

师:其实这恰恰就是圆的魅力所在。

六、小结

师:同学们,短短一节课,要真正走进圆的世界是不现实的,我想我们刚刚所做的,只是走“近”了圆的世界,打开圆的大门,一个更加精彩,更加丰盛的世界必将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圆的世界!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件只中心小学:徐丽平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学生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 ,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掌握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也为下面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及圆柱圆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或等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四、学具准备:直尺,圆形纸片。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六、教学媒体设计 1、设计思路:圆各部分名称、特征等,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了激发兴趣、引发思辨、突破难点、思维延伸的效果。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

的动态演示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融合,使多媒体更有效、更高效的为教学、为学生服务,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2、自主学习设计: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此理论基础上,本节课充分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探索过程,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设想:根据“活动教育”课题的研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谈话直接揭题,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反馈,巩固新知——拓展认识——知识总结——分享收获”的活动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以活动促发展。 教学过程分析: 首先,直接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呢?.... 让我 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 (板书: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探索圆的真切欲望,兴趣,又直接引出,为下一步研究圆做好铺垫。 其次,初步感知,师:在生活中,你们在哪见到过圆形?如何可以画出一个圆? 然后,自主探究,发现体验: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 在折一折

圆的认识--评课稿

11月5日上午第二节,我们裴主任上了一堂《圆的认识》,让听课老师和六年级同学一起认识了圆,认识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在小学数学大纲里,关于圆的教学相关要求有以下一些: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6.认识圆,会画圆。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圆”建立最基础的认识(当然是在一年级的圆的认识的基础上);

名师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名师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 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情景中创造“圆”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 “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的是:宝物距离左脚三米。”宝物可能在哪呢? 生思考 师:有想法,你的桌子上有张白纸,上面有个红点,你们找到了吗?生:找到了 师:那个红点代表的是小明的左脚,如果用纸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米的话,能把你的想法在纸上表示出来吗?想,开始。 学生动手实践,师巡视。 师:真佩服,真佩服,我们西安的小朋友真棒!会动脑子,。除了你表示的那个点,还有其他可能吗? 生思考。

师:好,很多同学都想好了,我们来看屏幕。红点代表小明的左脚,[课件演示:在红点右侧找出一距离红点3米的点]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个点,找到的同学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除了这一点,刚才我看到,还有的同学找到了这一点。[课件演示:在红点左侧找出一个距离红点3米的点]还有这一点,这一点[课件演示:分别在红点上下的距离为3米的点]我看有的同学还画了这些斜点,是吗?还有其他的可能吗?[课件演示:越来越密,最后连成了圆] 师:想到圆的举手。哇,真佩服,刚才我看有的同学都画出圆了,是吗?看屏幕,这是什么?认识吗? 生:认识,圆 二、追问中初识“圆” 师:那宝物可能在哪里呢? 生:在圆的范围内,在圆的这条线上。 师:你刚才的说法很有意思,先说“在圆的范围内”,后来改成“在圆的这条线上”。如果在范围内,距离不够3米,如果在圆上,距离够3米。那你们怎么告诉小明呢?如果宝物在圆上,怎么表达告诉小明呢?生:可以这样对小明说:“以你的左脚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在这个圆的周厂上取任意一点,这个地方也许就是埋宝物的地方”。师:同意吗?真厉害。刚才她说到两个词,一个是以左脚为“圆心”还有一个是半径多少?[板书:圆心,半径]

《圆的认识》听课体会

听课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年轻教师,能有机会外出听课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让我受益匪浅。此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以《圆的认识》为课题,期间,我聆听了幕振亮、邢莉、彭飞3位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虽然3位老师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让我收获颇多。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儿听课体会: 一、经历定义的过程,理解本质 《圆的认识》是属于几何概念的教学,在课的设计上三位老师都紧扣“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设计,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的过程中,三位老师都没有直接把概念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不断动手操作,自己画圆,小组合作画圆,在其过程中,师适时提问,将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其积极发言,投影展示作品,提出不足,总结经验,边学概念,边体会圆的特征,让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学生在画圆过程中,会发现圆心的位置不同,圆的位置也不同;圆形纸片对折,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一半,尤其是幕振亮老师制作了生动的动画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都相等的特征。 二、体验知识与应用的联系 老师们都从生活实际出发,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同时,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以及老师如何在操场上画圆等问题。尤其是幕振亮老师精彩的动画课件,很直观,很形象,并且还很用心的准备了模拟井盖的道具,让学生亲

自动手操作,作为年轻教师,我也在反思自己课堂教学,在概念教学中,自己有时会草率的将定义丢给学生,虽然也会联系生活实际,但是课堂上的学生缺乏自主的空间和时间,仍是老师讲的多,学生练得少。听完三位老师的课,对我触动最大的是,课堂结束时,孩子们头脑中都形成了动态圆,而不仅仅是平面图形,我在想,我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知识与应用的练习,带领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三、数学课上的古文化,数学课上的浪漫色彩 老师们的课告诉我,文学可以运用到数学课堂上,他们都提出了老子“大方无隅”,体会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代替了枯燥的“圆有一个圆心,半径都相等,直径也相等”,用古文化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说实话,我在思考:在我的常态课上,如何做到在讲完基本的数学基本知识时,怎么有时间去穿插这么多内容呢?这也是自己面临的大问题,自己还需在课堂管理和课堂效率上下功夫。 另外,邢莉老师的课充满浪漫色彩,在课堂结束之时,邢老师为孩子们展示了生活中的圆,播放动态的水纹,配以轻音乐,邢老师声情并茂的陈述: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自己也被带入其中,感受到了圆的美,课堂结束,意犹未尽。 四、从原生态语言上升到数学层面 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对于新知识,有自己的理解,于是,在学习圆规画角时,学生一直说圆规两条腿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圆的大

圆的认识教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理解和掌握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会画圆。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8开白纸2张、硬币、直尺、圆规、棉线、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探求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了哪些平面上的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 师:上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围成的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师:很好,这是以前你们都学过的,那么圆是什么线围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曲线。 师:对,现在我们来研究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 板书课题:圆 点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圆: 1、表象认识。 师:你们以前初步认识过圆,请同学们说一说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生:硬币、钟面、圆形桌面、瓶盖等。 点评:在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采取让学生举实例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的表象认识。既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又注意了学生的思维特点,为进一步认识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动手操作,认识圆心。

师:同学们把你所剪下来的圆片对折,打开,换一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学生操作) 师: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些什么? 生:折痕相交一点,交点在圆的中心,每条折痕一样长,交点把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发现很好,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O表示。(板书) 点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3、动手操作,认识半径。 师:你们发现圆心把每条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这是凭眼睛估计的,是否真的相等,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并记下你所量的长度。(学生操作) 生1:相等,都是2.3厘米。生2:相等,都是2.4厘米。 生3:相等,都是2.5厘米。生4:相等,都是2.8厘米。 师:你们的结论,教师不否定。请在你们的圆上任取一点,量一量圆心到这点的长度,多做几次,并记下所量的长度。(学生操作) 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所量的数据。 生1: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生2: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生3: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生4: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师:观察你们所量的数据,从你们所量的数据中,有没有规律?若有,这个规律是什么? 生:有,相等。 师:相等说明了什么? 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小学数学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背景分析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及相关整理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历史、文化、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完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想起美国学者泽布罗夫斯基,曾因为“在凝望波涛的时候”而产生了写作《圆的历史》这一迷人著作的冲动,而我――一个普通的年轻教师,又是如何想起要在自己的课堂里打破常规、冲破樊篱,演绎“走进圆的世界”这一多少有些另类的教学案例的呢?如今回想起来,是平静水面上漾起的一圈圈涟漪?是阳光下朵朵绽放的金色向日葵?是慈母心中那轮永恒的明月?是“长河落日圆”中夕阳下落日的余辉?是伟大思想家墨子笔下“圆,一中同长也”和数学巨著《周髀算经》中“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召唤?是古老的阴阳太极图所给予的神秘诱惑?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古训背后的力量?还是西方数学哲学中“圆是最美的图形”所带来的无限诱惑?似乎都是,又不完全是。只是有一种莫明的冲动,一直萦绕心头,那就是:怎样让数学课堂再厚重些、开阔些、深邃些、美丽些……藉此,想到了圆,继而,便有了“走进圆的世界”这一大胆尝试。 ●过程描述 [一]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生:钟面上有圆。

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评课稿 听了XX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既是几何内容的教学,也是属于概念教学。XX老师设计了:1、利用工具画圆;2、利用圆规画指定的圆;3、自学课本,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4、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探究半径、直径以及圆的有关特征。听了这堂课,使我受益非浅,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色值得我学习: 一、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XX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将学生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自学教材,领悟到圆心、半径、直径的特征;通过动手折一折,明白“在同圆中半径、直径都有无数条”;有了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数一数等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实践活动,把“教师讲授新知,教师操作演示活动”变成“教师设计活动,学生操作活动,领悟新知”的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开放式过程。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得到有用的发展。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在圆的画法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中的编排顺序来教学,学生先用准备好的瓶盖、透明胶、水彩笔、光碟片、硬币等工具画圆,然后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性,最后学习 用圆规画圆及画规定条件的圆。XX老师对教材大胆进行了重组,把圆形画圆工具和圆规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选择画圆工具自主学习画圆,感悟画圆方法的多样性,再让学生比较用圆形工具和用圆规画圆的特点及区别,使学生明白用圆规画圆既确凿又便当,从而引导到用圆规画圆的这一教学环节上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画圆的步骤、方法和要领等。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因人而异,又体现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主体性。使知识传授更具连贯性和探索性。这个改变,让我认识到,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understanding of circle (1) "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十一册第2-3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圆的特征——“一中同长”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尝试中学会用圆规画圆。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运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教学设想 对于一节课的设计,最关键的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决定整节课的展开。新课程的目标定位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一体的。而“双

基”目标的落实是整体目标实现的立足点。因此,现在新课程改 革中提出课堂教学反璞归真,其实进一步明确了“落实双基”在 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但对于“落实双基”的理解绝对不能仅仅停 留在传统中。例如掌握规范化概念、快书准确运算等等。而是要 与时俱进,让学生经历探究、合作、实践等过程中充分体验,抽 象总结概括出规律。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对于“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作如下思考: 1、结合生活创设情境——牛吃草,在了解了学生已有知识 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在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首先 采用牛吃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圆是由无数的点围城的曲线图形,然后在了解学生已有对圆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各部分名称。 2、学生通过操作、合作,在讨论探究中发现圆的特征。首 先让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去 自主探索和发现。然后开展交流讨论。交流分两层次:第一层是,全班讨论圆的特征;第二层是,与古人的“圆,一中同长也。” 进行交流。如此,进一步明晰圆的特征,并且渗透了思想教育。 3、在画圆的技能培养过程上,采取学生先尝试,再交流总 结画法,然后在教师示范和学生的练习中初步掌握画圆的方法。 4、强调知识的实践运用。引用生活中学生喜欢的投圈游戏,让学生解释围成圆形能使游戏更公平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加深对 圆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价值。而且引导画游戏中的 这个圆,进一步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本课知识 师:(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一些小朋友向图中这样站立进行套圈游戏,比赛谁能套中小旗。对于这样的方式,你有什么想法?同桌间先交流一下。生1:我认为这样比赛是不公平的,排在中间的人容易套中。 生2:我认为不一定,站在边上的小朋友也是能套中的。 生3:我也认为这种比赛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小朋友离小旗的距离是不相等的。师:站得近总是比较容易套中,看来这样是不太公平,那么站成正方形怎么样呢?(呈现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 生1:这样刚才要公平一些,大家离小旗的距离差不多。 生2:不对,这样也不公平。边上四个人离小旗要进一些,角上四个人离小旗要远。 师:站成正方形还是不能解决游戏的公平问题。要使得比赛公平,你能帮助他们设计一个方案吗? 生:我有办法了,站成圆形就可以了。 师:(呈现第三幅图)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呢? 生:因为不管站在哪里,每个小朋友到小旗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师:你能自己想办法画一个圆吗?(学生活动,积极地动手画了起来) 师:谁能展示你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有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③用圆规画圆;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⑤线一头系上重物旋转形成圆… 师:把刚才画的圆剪下来,用手摸一摸,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生: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是由角和边来分的 生:圆是一条边,而且是曲线围成的 师: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在圆的身上还有哪些奥秘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圆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师::即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对折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 师;那我们把这一点就是圆的圆心,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生: 我知道这些折痕叫直径通常用字母r来表示 生: 我还发现在同一个圆中有很多直径 生: 我还发现这些直径都相等 生: 我还发现每条直径都通过圆心,而且两个端点都在圆上 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生: 我还发现从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还有线段 师: 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生: 我还发现在同一个圆中有很多半径 生: 我还发现这些半径都相等 生: 我还发现每条半径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连线 师: 我们的祖先木子说过,教师板书古人说过圆.一中同长也. 师: 这句话什么意思? 师: 一中就是在同一个圆中,同长什么同长?指的是半径相等,直径也就相等师: 我们木子发现的要比比西方人早了一千多年,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师:能不能学着古人的样子读 师:圆有什么特点? 生:圆一中同长也 师:现在回想一下,我们刚才设计的圆形,把小旗看成圆心,每名小朋友都站在圆上,根据圆一中同长也,所以设计成圆形比较公平合理 学生探讨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 11月5日上午第二节,我们裴主任上了一堂《圆的认识》,让听课老师和六年级同学一起认识了圆,认识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在小学数学大纲里,关于圆的教学相关要求有以下一些: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6.认识圆,会画圆。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圆”建立最基础的认识(当然是在一年级的圆的认识的基础上); 2、认识事物间——圆的特征、直径和半径的数量关系和基本特征; 3、学会用字母表示圆的有关知识,主要是指:2r=d; 4、会画圆; 5、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 6、增强民族自豪感:祖冲之和圆周率。 关于教学任务,老师们一般都很容易把握,更重要的是,大纲提出的教学方式为我们的“有效教学”的提供了思考: 1、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 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中创造“圆”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的是:宝物距离左脚三米。”宝物可能在哪呢? 师:有想法,你的桌子上有张白纸,上面有个红点,你们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那个红点代表的是小明的左脚,如果用纸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米的话,能把你的想法在纸上表示出来吗?想,开始。(学生动手实践,师巡视。) 师:真佩服,小朋友真棒!除了你表示的那个点,还有其他可能吗? 师:好,很多同学都想好了,我们来看屏幕。红点代表小明的左脚,[课件演示:在红点右侧找出一距离红点3米的点]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个点,找到的同学举手。(生纷纷举手。) 师:除了这一点,刚才我看到,还有的同学找到了这一点。[课件演示:在红点左侧找出一个距离红点3米的点]还有这一点,这一点[课件演示:分别在红点上下的距离为3米的点]我看有的同学还画了这些斜点,是吗?还有其他的可能吗?[课件演示:越来越密,最后连成了圆] 师:想到圆的举手。哇,真佩服,刚才我看有的同学都画出圆了,是吗?看屏幕,这是什么?认识吗? 生:认识,圆 二、追问中初识“圆” 师:那宝物可能在哪里呢? 生:在圆的范围内,在圆的这条线上。 师:你刚才的说法很有意思,先说“在圆的范围内”,后来改成“在圆的这条线上”。如果在范围内,距离不够3米,如果在圆上,距离够3米。那你们怎么告诉小明呢?如果宝物在圆上,怎么表达告诉小明呢? 生:可以这样对小明说:“以你的左脚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在这个圆的周厂上取任意一点,这个地方也许就是埋宝物的地方”。 师:同意吗?真厉害。刚才她说到两个词,一个是以左脚为“圆心”还有一个是半径多少?[板书:圆心,半径] 生:3米 师:就用上这两个词,就很准确地表达出了圆的位置,对吧。如果只说以左脚为圆心,不说半径3米,告诉小明,宝物啊就在以你左脚为圆心的圆上。行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如果只告诉左脚是圆心的话,那圆可以无限延伸。就没法掌握圆的周长是多少。 师:那个圆可以无限延伸。我理解他的意思了,你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也就是说圆的半径没定,圆的大小没定。对不对。 生: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评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评课稿 本节课教学设计别具一格,体现了教学新理念,采用的是新方法,呈现出了新气象。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新知,积累方法,分层练习,发展能力。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与统一。其突出特点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新课伊始,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森林里几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的小车进行比赛的情境,并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最后的结果谁会赢得第一,为什么?”此时有学生说坐车轮是圆形的那辆车最平稳、最舒服。教师立即设问:“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后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由于创设的情境有很强的趣味性,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蕴涵在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思考价值,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立即进入到了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投入到了新知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注重操作实践,主动获取知识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所有的这些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既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又有小组的合作交流;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又有教师的适当点拨。例如在将圆形纸片反复换位对折打开操作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折痕有什么共同点,你们发现了什么?从而概括出圆心和直径的概念。在归纳圆的直径的特性时,教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画一画、量一量的操作空间,而且还让学生思考:在同一圆内,直径有多少条?这无数条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最后归纳出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这无数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的特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圆心是让学生反复对折圆形纸片,从折痕中发现的;半径等长,直径相等是通过学生用尺测量后知道的;圆中半径和直径的条数无限多,是反复画、合作讨论悟出来的;半径和直径关系的揭示是引导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一、从生活现象出发,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吗? 生:圆 师: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圆形? 生1:我在手表上见过圆。 师:手表的表面上是圆形。 生2:一元,一角,5毛钱也是圆。 师:硬币上有圆。 生3:月亮 师:月亮远远看过去就像个大圆盘,是吗? 生4:篮球也是圆。 师:篮球是圆,有没有人。。。。。。 生5:篮球是个圆球体。 师:篮球是个球体,它和圆有所不同。 生:车轮上也有。 师:行,同学们,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 生:说不完。 师: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师: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 [课件出示:平静的水面,丢下一颗石子。] 师:同学们,见过平静的水面吗? 生:见过。 师:丢下一颗石子,发现了什么?生:涟漪 师:什么形状?生:圆形。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 [课件出示:向日葵、花、光环、电磁波等] 师:在这里,你同样找到圆形了吗?生: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秘, 好吗?生:好。 二、学习新课: 1、从画圆中认识圆 师:同学们,要认识圆,我觉得我们首先得画出一个圆。会画吗? 生:会。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预习过画圆了,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白纸里面任意画一个圆。 生开始画圆,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生:画完了。

师:张老师特别感动第一小组,因为第一小组有个同学没有画出来,其他同学赶快凑上去帮他,告诉他要怎么样怎么样,张老师特别欣赏。 师:大家都画好了吧,张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同学画的都非常漂亮,但是也有部分同学画的不够理想,甚至还没画出来。 大家猜猜他们可能哪里出问题了? 生1:有可能圆规没有放好,2个头搞错了。 生2:有可能他拿圆规的时候拿的不是地方。 师:应该拿哪里? 生2:应该拿这个帽子这里(生拿起圆规演示) 师:听到了吗?咱们拿圆规的时候可要掌握技巧,抓的时候不能随便抓,应该抓这里,如果抓下面画的就不够漂亮了。(师拿起圆规演示) 师:非常好,还有吗? 生3:在对准中心点的时候,画到一半有可能歪掉了。 师:画的时候针尖能不能移动啊移动画的出圆吗 生:不能,画不出圆。 师:这也有可能,还有吗? 生4:也可能画圆的时候用力太大,针尖把纸划破了,这样的话也画不出来了。 师:恩,我们画圆时,要注意用力的尺度。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4位同学讲的其实不就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对吗?生:对 2、学习圆心、半径、直径 师:那现在,小朋友想再画一个圆吗生:想。 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全班的同学画出的圆一样呢谁有办法 生:可以规定一个圆的半径,就是圆规一头和另一头之间的距离。师:他既提到了一个新名词——半径,同时还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师板书:半径 师:意思是说,咱们全班同学只要把圆规针尖和笔尖之间的距离统一一下,画出的圆就一样大。你能想象一下,这样可以吗?生:可以。 师:那咱们就统一把他定为3厘米好吗?定完后,同样把这个圆画出来 生第二次画圆师:对了,小组内谁画圆时遇到问题了,(小组成员)及时提醒一下 师:画完了吗?已经画完的同学就把这个圆片剪下来。 师巡视,了解完成情况,提醒学生抓紧时间

数学评课稿范文

数学评课稿范文 圆的认识_小学数学评课稿 我一直认为数学比语文教学要难的多,因为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感觉很是枯燥,当然是很多不得法的原因,而小学数学评课的参与和研究,我觉得很是重要,通过评课让教师认识到教学的过程的不足之处,能很少的找出问题的所在比如 圆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饿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内容,并使得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平面图形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练习生活,让学生亲眼去看一看,亲手去做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李老师从生活中常见的线入手,引入了线段和圆,紧接着结合生活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圆及感知圆(主要通过用手摸一摸周围的圆),积累了一些对圆的感性认识。接着比较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把脑海中形象具体的东西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概括或者说抽象出来。应该说,李老师极其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一方面,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数学的回归。比如练习中,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该安装在哪儿?我想如果给足时间,数学知识的回归在这些课上有更多的体现和应用。 在六年级的课堂上,李老师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很明显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让学生敢想、敢说,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课中体育老师的圆上,你喜欢站在哪儿?小组合作探究直径、半径的意义以及之间的关系等都体现了这点。 同时,注重操作活动在图形学习中的地位。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究图形特征的重要途径,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习才能得到顺利展开,也正是操作活动,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更加真切和深刻。 最后,李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述。如果说操作活动能更强调知识的深刻性,那么语言表述也就是“说”,就是对知识的梳理,知识的罗列,知识的系统话整理和知识的重组。 整堂课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1) 语言的衔接稍有跳跃。课堂的连接语是课堂驾驭能力的表现,也反映了教师设计课堂,生成课堂之间的一种应变。同时,这也与教师对于教学设计过程的熟悉程度有关。 (2) 教学环节: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了一个圆,如果是你喜欢站在哪里?抛出问题之后,我以为教师想讲点在圆内、圆上、圆外这些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然而教师风趣的点评之后,很平静的说:接下来我们学习什么呢?老师画了一条半径、一条直径……我有点不理解教师这样设计的意图. (3) 练习的量不够。

(整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及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2) 会用圆规画圆。 三、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中创造“圆”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 “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的是:宝物距离左脚三米。”宝物可能在哪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思考 师:有想法,你的桌子上有张白纸,上面有个红点,你们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那个红点代表的是小明的左脚,如果用纸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米的话,能把你的想法在纸上表示出来吗?想,开始。 学生动手实践,师巡视。 师:好,很多同学都想好了,我们来看屏幕。红点代表小明的左脚,[课件演示:在红点右侧找出一距离红点3米的点]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个点,找到的同学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除了这一点,刚才我看到,还有的同学找到了这一点。[课件演示:在红点左侧找出一个距离红点3米的点]还有这一点,这一点[课件演示:分别在红点上下的距离为3米的点]我看有的同学还画了这些斜点,是吗?还有其他的可能吗?[课件演示:越来越密,最后连成了圆] 师:想到圆的举手。哇,真佩服,刚才我看有的同学都画出圆了,是吗?看屏幕,这是什么?认识吗? 生:认识,圆 (二)、追问中初识“圆” 师:那宝物可能在哪里呢? 生:……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理念: 吴正宪专家曾说:“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应当是学生在教师充满智慧的启迪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的真正精彩是学生的精彩,而不是教师的精彩。教师要做操作工,要创造出孩子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知识。”所以,本节课我立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围绕着以发展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尝试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彰显美学价值。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55—5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圆内(相等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画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创新性和空间观念,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归纳圆的特征,正确画圆。 教学难点: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直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大小不等的彩色圆形、圆规、直尺、剪刀。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学发现 (一)课前预习 布置预习提纲: 1. 自学课本55页—56页的内容。 2.自学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并会用字母表示。 3.准备画圆工具及圆形。 导言: 师:通过预习,大家已经知道了我们今天要学习有关圆的知识,圆形同学们并不陌生,在我们生活中圆演绎着重要的角色,还藏着很多奥妙呢,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去认识圆,了解圆。→(师板书:圆的认识)(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 3.会用圆规画圆。 第二环节:探究形成 (一)复旧引新,观察比较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边说师逐一帖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观察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圆形(贴黑板、手指图)和这些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生1:这些图形都有棱角,而圆形没有棱角。 生2:这些图形都是由直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二)联系实际,初步感知。(说圆) 师: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圆形的物体?

《圆的认识》的评课稿

《圆的认识》的评课稿 《圆的认识》的评课稿 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包括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以及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李老师对这些内容做了大胆的调整。使整节课比较紧凑而又不失灵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适时,适度的演示和讲解,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运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想一想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观察,比较,操作,思考,讨论,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1、李老师的课由判断套圈游戏的公平性引入圆,通过出示银河系、一些圆形建筑等图片、再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看到的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李老师让学生通过摸、折、画等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去学习。首先通过组织学生摸摸自带圆形物体的边,注意与其他平面图形的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小结出圆的概念;然后组织学生对手上的圆形纸进行折、画,从而介绍圆心、直径、半径,改变了教材三个概念的呈现顺序;最后对例3通过画、折、比的方法进行探究,得出圆的有关特征,同时进行了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全课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目标达成度较高。 3、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演示突破了知识的难点。比如,教学“直径、半径有无数条”这样的特征,学生想象起来会比较困难,

因此教师就采用多媒体加以直观的演示,从而非常直观地凸显了这一知识点。再比如,教师在教学“同圆内每条直径都相等”时,屏幕上的直径依次旋转至同一条直径重合,相信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4、用数学的观点和思想方法解释生活中的问题这一理念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从课始问题的提出到课末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数学知识。 建议:在理解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时,最好能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去证明在同一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的规律,如可以让学生去量长度、或通过动手折等。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教案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一、从生活现象出发,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吗? 生:圆 师: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圆形? 生1:我在手表上见过圆。 师:手表的表面上是圆形。 生2:一元,一角,5毛钱也是圆。 师:硬币上有圆。 生3:月亮 师:月亮远远看过去就像个大圆盘,是吗? 生4:篮球也是圆。 师:篮球是圆,有没有人。。。。。。 生5:篮球是个圆球体。 师:篮球是个球体,它和圆有所不同。 生:车轮上也有。 师:行,同学们,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 生:说不完。 师: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师: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 [课件出示:平静的水面,丢下一颗石子。] 师:同学们,见过平静的水面吗? 生:见过。 师:丢下一颗石子,发现了什么?生:涟漪 师:什么形状?生:圆形。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 [课件出示:向日葵、花、光环、电磁波等] 师:在这里,你同样找到圆形了吗?生: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秘, 好吗?生:好。 二、学习新课: 1、从画圆中认识圆 师:同学们,要认识圆,我觉得我们首先得画出一个圆。会画吗? 生:会。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预习过画圆了,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白纸里面任意画一个圆。 生开始画圆,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生:画完了。 师:张老师特别感动第一小组,因为第一小组有个同学没有画出来,

其他同学赶快凑上去帮他,告诉他要怎么样怎么样,张老师特别欣赏。 师:大家都画好了吧,张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同学画的都非常漂亮,但是也有部分同学画的不够理想,甚至还没画出来。 大家猜猜他们可能哪里出问题了? 生1:有可能圆规没有放好,2个头搞错了。 生2:有可能他拿圆规的时候拿的不是地方。 师:应该拿哪里? 生2:应该拿这个帽子这里(生拿起圆规演示) 师:听到了吗?咱们拿圆规的时候可要掌握技巧,抓的时候不能随便抓,应该抓这里,如果抓下面画的就不够漂亮了。(师拿起圆规演示) 师:非常好,还有吗? 生3:在对准中心点的时候,画到一半有可能歪掉了。 师:画的时候针尖能不能移动啊?移动画的出圆吗? 生:不能,画不出圆。 师:这也有可能,还有吗? 生4:也可能画圆的时候用力太大,针尖把纸划破了,这样的话也画不出来了。 师:恩,我们画圆时,要注意用力的尺度。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4位同学讲的其实不就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对吗?生:对 2、学习圆心、半径、直径 师:那现在,小朋友想再画一个圆吗?生:想。 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全班的同学画出的圆一样呢?谁有办法? 生:可以规定一个圆的半径,就是圆规一头和另一头之间的距离。师:他既提到了一个新名词——半径,同时还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师板书:半径 师:意思是说,咱们全班同学只要把圆规针尖和笔尖之间的距离统一一下,画出的圆就一样大。你能想象一下,这样可以吗?生:可以。 师:那咱们就统一把他定为3厘米好吗?定完后,同样把这个圆画出来 生第二次画圆师:对了,小组内谁画圆时遇到问题了,(小组成员)及时提醒一下 师:画完了吗?已经画完的同学就把这个圆片剪下来。 师巡视,了解完成情况,提醒学生抓紧时间 师:同学们,来看老师这个圆和你们画的这个圆大小怎么样?生:差不多 师:同学们,圆倒是有了,可要是有人问起,这是一个多大的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