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金林

巢湖学院教育系,安徽巢湖 238000

摘要:

在尊重和追求和谐的今天,教育公平被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一。教育公平的研究存在区域、民族、城乡、层次、性别等多个方面的差异。而教育公平又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但客观存在的地区、城乡和学校差别导致了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针对这一现实,通过多方面详细的调查研究,从而提出以下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并对农村义务教育进行重点倾斜,同时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转变观念,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学校合理化分布,以推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资源;教育公平;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城乡基础教育需要均衡发展的缘由及我国目前城乡教育的差距现状

一、对教育公平的基本认识

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从历史上看,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而我国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到了近现代的西方社会,又在不同的时期大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教育公平观,它们就是保守主义的教育公平观、自由主义的教育公平观和激进主义的教育公平观。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

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它既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超越,是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的统一,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包括它的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

通过历史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教育公平: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

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就教育公平而言,区域、民族、城乡、性别等多个方面中,城乡基础教育问题尤为凸显。至此,对于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性要求也尤为突出。

所谓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其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这一发展的对象,指的是全国各地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范围的广泛性。第二,这一发展的主要内容,指的是经费分配、师资建设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水平,具有总体合理性。第三,这一发展的状态,不是短暂的,也不是不变的,而是在内容总体合理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具有时间的动态持续性。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总体合理性,时间的动态持续性,就是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特征。

基础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了,教育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我国现在的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60%以上,文盲半文盲主要在农村。显然,在基础教育中,农村教育是大头。农村教育不能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研究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建设好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建成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的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之现状

(一)教育经费配置的城乡差距。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在教育投资体制上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如义务教育投入资金筹措、分配主要由地方政府或较低一级的政府负责。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完全视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而定。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在所难免。结果义务教育这种国民性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难以均衡发展。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度改革后,中央、省级财政所占比重不断增长,地方(市、县)级财政所占比重逐渐减小。县乡财政承担真义务教育投入经费短缺的重大压力。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在我国贫困地区,县乡财力有限,最贫困的县财政靠上级的转移支付来维持基本的行政职能的运转,经费大量用于人员开支,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公用经费的开支少而又少。这严重阻碍了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导致严重的义务教育地区性差异的形成。

(二)教育办学条件的城乡差异。当前,城乡之间学校办学条件差距依然较大。与

城市相比,不少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还相当落后。农村中小学生寄宿条件交叉,学生宿舍严重不足,许多学校将原旧教室改成学生宿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少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计算机配备严重不足,教学仪器设备配置远低于城镇学校,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与此同时,农村学校体育设施设备也很落后。体育场馆面积不足、质量不高,器材简陋。

(三)教育师资配置的城乡差异。从总体上看,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指教水平亟待提高。农村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教师多为当时“民转公”教师,而且多集中在农村小学。“民转公”教师为当时的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年龄的原因,多数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一些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更、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明显不适应,影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从城乡基础教育教师配备情况看,城区、县镇学校普遍存在超编现象,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学校普遍缺编。山区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艰苦,教师应得的政策性津补贴未得到完全落实,城乡小学教师待遇存在较大差距。如此,农村与城市师资数量质量的差距就促成了学生受教育过程的不平等,导致教育结果的差异。

(四)教育发展水平的城乡差异。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也相当突出。基础教育方面,以市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为标志的优质学校,主要集中在以城市为主体的都市发达经济圈,而以农村为主体的周边区域则数量很少。

三、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乡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小城镇建设、“三农”问题等备受关注之时,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乡村社会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教育和文化也就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尤其是在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背景下,教育资源日益显示了其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惯性,严重导致了城乡分割和发展不协调,进一步激化已经过剩的劳动力和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农村普遍贫困化,并造成严重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均,而城乡差距扩大隐伏着流动的势能,也隐伏着不稳定、不安定的因素。

对部分地区的实地调查表明,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于经济发展乃至居民整体收入状况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越是教育资源分配密度低的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水平越低,并表现出明显缺乏经济发展后劲的特征。同时,调查表明农村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极端不平衡导致了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甚至严重削弱了中央许多惠民惠农政策的实际效

果。

第二部分城乡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三种论调的陈述

悲观论。这种观点认为,农村基础教育范围太广、问题又多、长期落后、积重难返,与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不可能的。这种观点,只看到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困难的一面,没有看到它与城市均衡发展的可行条件,故心存疑虑,产生了悲观的思想。受这种观点的支配和影响,致使一些地区的教育处于片面低效的落后局面。

速效论。这种观点主张: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该尽快解决,一步到位。这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所谓快速发展观。持这种观点的人,不能正解认识和理解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这种发展,不是短期的一时发展,而是长期的动态的持续发展,因此,只能循序渐进,稳步向前,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否则,这种发展必然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将会收效甚微,甚至劳而无功。

齐步论。这种观点认为,只要减慢城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通过一慢一快的运作,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实现了。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正确认识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整体发展,不是对一方限制性的发展,而是对双方都推进的积极性发展。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将会挫伤发展的积极性,城乡基础教育就很难均衡发展。

悲观论、速效论和齐步论,都是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上观念陈旧、认识模糊、思维滞后的表现,它影响和阻碍着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值得我们正视,并努力加以改变。

二、四大问题的存在

(一)职责不够到位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本应三位一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以推进其均衡发展。但是,由于社会二元结构的影响、行政区划的历史延续、应试教育陈旧观念的干扰,加上三者上下协调沟通渠道的不畅,因此,在规划、分配和督查等方面出现了职责不够到位,效果不佳的问题。比如,由于统筹规划不全面,以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并未缩小;又如,由于经费分配的结构没有得到必要的调整,以致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未得到应有的改善。再如,由于督查监控制度的不健全,评估缺乏科学的量化标准,以致对已经出现的问题,缺乏应有的调控力度。这些职责不够到位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带来了负面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

(二)经费分配失衡

城乡基础教育经费差距十分明显。比如,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的分配很不均衡、合理。数据统计显示: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其中用在城市的占77%,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不到40%;占总人口数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获得23%的教育经费。显而易见,农村基础教育没有得到合理的应有的经费投人,就难以与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因此,经费分配失衡是导致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

(三)师资问题突出

1.数量不足,据湖北省孝感市教育局的调查,该市中小学专任教师缺编2,075人,其中小学1,045人,初中225人,高中700余人,且大多是农村中小学。

2.素质偏低。具体表现在学历不够达标以及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等三个方面。江苏省盐城市的一次调查:教师队伍老化,一些农村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50多岁,一些乡镇4l岁以上的在岗教师占60%,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英语、计算机和艺体类教师非常缺乏。某小学一共有27个班,其中英语、体育、美术教师各只有一名。又据前教育部周济部长的一次讲话也从全国范围内说明教师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他说:目前全国仍有31万名教师未达国家规定合格学历,有近50万名代课人员。农村教师队伍问题突出,成为制约今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3.流失严重。由于工资待遇低,工作和生活条件差,导致农村教师不安心执教,优秀教师向城市流动严重,比如盐城市有的乡镇一年大约流失1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又如,甘肃省庆阳市三中,10年间调来120名教师,而流失的就有80名。

(四)教育质量偏低

1.普九率出现下滑。一些农村,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有的还没有完成普九的基本目标,而有的完成了这一目标的,却又出现了普九率下滑的现象。

2.学生辍学严重。比如,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失学人口,尤其是初中阶段失学人口。又如,不少地方是初一3个班,初三1个班。可见学生辍学问题的严重。

3.毕业生质量偏低。具体表现在一些农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滞后,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学校其教育内容、时间和效果,都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合格要求。因此才导致了毕业生质量偏低的问题。所以,不管从培养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反映出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偏低的问题。

第三部分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正确理念

(一)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具有普遍性。首先,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东方的国家,还是西方的国家,在其教育发展的历程中,都有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失衡问题的发生。认识到这一点,面对失衡的现象,就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心存疑虑,悲

观无为。其次,就国内来讲,它是全国范围的问题,无论是西部,还是东部,都有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失衡问题的发生,认识到这一点,面对失衡的现象,思维不能偏狭,视角要广泛既要看到局部问题,更要看到全局问题,从而正视它,努力改变它。

(二)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具有客观性。这个地区、那个地区出现了失衡问题,不管你承认与否,它都是存在的。回避它,是不行的;想超越现实改变它,也是不行的。认识到这一点,面对失衡的现象,我们就应该积极应对它,科学而正确地解决它。

(三)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具有解决的可能性。一些地方解决失衡的成功经验说明了这一点。认识到这一点,面对失衡现象,我们就要充满信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努力,为有效的解决,取得成功作出应有的努力。

认识到失衡的普遍性、客观性以及解决的可行性,我们要树立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正确理念须知,树立正确的理念,是我们走出悲观论、速效论和齐步论的误区,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建立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健全制度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性很强,因此,我们在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规的同时,应该建立健全必要的制度,依法办事,按章操作,提高运作的规范性,减少或避免实施的随意性。

(一)各级责任制。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各有责任。为了落实责任到位,就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责任制。首先,各级的责任必须明确,坚决杜绝职责不清的现象,以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其次,要把各级履行职责的情况纳入政绩的考核范围,奖优罚劣。第三,各级的职责虽各有分工,但是分工不能分家。因此,必须做到分工合作,上下协调,渠道畅通,以充分发挥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整体效应。

(二)科学评价制。建立健全城乡基础教育的科学评价制,即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完备的评价体系。为此,必须转变评价思想,完善评价内容,改革评价方法,做到定量评判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全面监控制。全面监控制就是对城乡基础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监控制,要求做到四个结合:首先,从内容上做到个别重点监控与全面系统监控相结合,要杜绝那种走马观花式的和以偏概全的监控倾向。其次,从时间上做到平时的经常性监控与集中的阶段性监控相结合,要防止那种偶行又止、大起大落、片面追求所谓轰动效应的监控倾向。第三,从性质上做到发现问题与总结经验相结合,要纠正那种重发现问题,轻总结经验,甚至忽视总结经验的片面监控倾向。第四,从方法上做到监督检查与

反馈调控相结合,要改变那种发现了问题,不反馈信息,不调控纠正,只做表面文章的监控倾向。我们做到监控的四个结合,才能全面提高监控的力度,取得应有的效果。

建立健全各级责任制,科学评价制和全面监控制等制度,严格执行这些制度,是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章可循,走出误区,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

三、采取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在经费投入上,实行两个结合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是基础。而经费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抓好两个方面,实行两个结合。

1.从经费的来源途径上,实行国家划拨与社会力量筹措相结合。城乡基础教育经费的提供,首先是政府行为,这个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的比例和力度,力求做到与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另一个方面,在国家财力提供有限的情况下,要广开财源,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办学体制实行公办与民办并举。

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源问题,又可以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普九率及其巩固率,应该说是一条一举两得的有效策略。

2.从经费的分配上,实行面向全体与个别倾斜相结合。对城乡基础教育经费的分配,首先是要面向全体,要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一视同仁,个个受益,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城市中心的不公平倾向,达到总体合理,以利于全体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二元结构、行政区划和历史等原因,城乡基础教育的发展在地区和校际之间都存在失衡的现象和薄弱的环节,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现状,面对这一现状。因此,在经费的分配上,也不能搞一刀切,即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应该向个别倾斜,从校际来说,向薄弱学校倾斜。对这种个别,适当加大经费分配投入的比例和力度,这对加快改变其落后的状况,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应该的、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二)在师资建设上,建立四种机制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师资是重点。而师资建设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建立四种机制。

1.城乡交流制。即城市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定期轮换制与农村教师到城市中小学任教进修制的有机结合,从而建立起城乡师资的交流机制。

2.定岗聘任制。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一定数量需求,在师范院校实行定岗培养,这种师范生毕业后,按照事先的签约,应聘到定岗的农村学校任教。

3.提高培养制。一是帮扶培训。建立由城市学校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组成的导师团,定期到农村学校上公开课,举办讲座等,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二是继续教育。通过函授、自考和校本培训以及其它形式,积极推进农村教师的继续教

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以及专业水平。

4.长效激励机制。一是落实国家规定的农村教师,特别是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教师的津补贴。二是为农村教师建立起养老、医疗保险等保障体系,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岗位的比例。四是对农村教师评优评先,适当实行倾斜政策,增强农村教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以上第一、二条是物质激励,第三、四条是精神激励。采取这些措施,实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将建立起长效的激励机制,这对于农村教师安于农村执教,减少优秀、骨干教师的流失,稳定教师队伍有积极作用。

通过建立以上四种机制,将有利于改善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进而有利于从数量和质量上改变农村教师素质偏低的问题。

(三)在学习外国经验上,借鉴两种计划我们在探寻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时,外国经验也值得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说明了这样的道理。比如,英国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中实行的两种计划,就值得我们借鉴。

1.教育行动区计划。该计划是英国政府积极引进校外力量,以公立私营、学校和社区共建等方式改造薄弱学校的有效尝试。自1998年至2001年实施几年来,该计划对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转换政府职能;二是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三是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四是提供充足经费支持。

2.教育优先区计划。教育优先区,是指被政府列为物质或经济极为贫乏和不利、须优先予以改善以利于教育机会均等理想实现的地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改善条件不好的地区的教育状况的过程中,都实行过这一政策。英国政府的政策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制定出一套能够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找出需要特殊援助的学校,政府加大对这些学校的投入,使其校舍、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师资水平等方面,尽快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教育优先区计划的实施,产生了积极实践教育机会均等这一理想目标的作用。

英国的教育行动区计划和教育优先区计划等政策的实施,对其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借鉴这两种计划,对我们改变农村落后地区的教育状况,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四)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一个关系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其均衡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由不均衡到均衡,再由新的不均衡再到新的均衡的渐进的长期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一个关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即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立足当前,吸收继承,解决好现实问题。一是要吸收继承。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

展。要广泛吸收继承中外这方面的成果,博采众长。一方面要总结和吸收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理念研究和改革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也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适当地借鉴国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理论和方法,以提高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效果。二是要解决好现实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现实摆在我们的面前。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必须面对这个现实,立足于这个现实来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好问题。比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新机制遭遇五大新问题,就值得我们正视和认真应对。另一方面,对已经取得的成果,要巩固和提高,比如全国基本普九,就是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成果,我们应珍惜它,巩固和提高它。而一些地方却出现了普九率的回落下滑现象,这是应该正视和尽快加以改变的,以杜绝人为的失衡现象,确保城乡基础教育质量的巩固和提高。

2.面向未来,改革创新,不断发展。一是要更新观念,面向未来。在新的形势下,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要更新观念,面向明天,彻底根除应试教育的陈旧意识的影响和干扰,树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思想。从时代的特点和战略的高度来思考这一发展的新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不断提升城乡基础教育的质量。二是要改革创新,不断发展。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薄弱,实践效果不尽人意这些就是改革创新的重要方面。因此,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博采众长的同时,要在理论、方法和模式上有所创新。要坚持科研为先导,广泛开展实验研究,突出时代性、科学性和运用性,大胆改革、锐意创新,探索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方法,发展新理论,用以指导实践,使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步上新的台阶。

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不仅有利于搞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工作,而且有利于促进城乡基础教育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梁发市。中国教育公平性恶化妨碍各社会阶层间流动[N].中国青年报,2004-0812.

[2]王芳。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建议[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4(3)。

[3]谢发。汤仙月。曾勇明。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4]周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新机制遭遇五大新问题[N].中国青年报,20060428.

[5]文新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及政策制定中的两个理论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5(12)

[6]杨军。英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5(1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自评报告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自 查 自 评 报 告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自查自评报告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根据新政教督办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要求,组织人员从组织领导、发展水平、管理与质量和校际均衡等四个方面,对下加尕斯台村小学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A1组织领导(170分) A1—B1 领导职责(40分) A1-B1-C1优先发展(20分) 评估标准: (1)确立“科教兴县(市、区)”战略思想,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六个优先”。(“六个优先”即: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优先引进教育人才,优先落实教师待遇,优先解决教育问题)。(2)有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并将教育改革和发展纳入其中。评分细则: 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县总体规划得10分;总体规划体现“六个优先”得10分;若未做到,分项扣分。 经自查:我县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确立了“科教兴县”战略思想,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了“六

个优先”。制定了学校均衡发展工作规划、实施方案(2015—2016学年)、学期计划与总结等政策性文件,通过制定具体的教育发展规划,使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纳入到全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规划之中,做到了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 自评自查得分:15分 A1-B1-C2 责任落实(20分) 评估标准: (1)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制度; (2)形成政府直接领导、教育部门主抓、有关部门配合的责任明确、任务落实、工作协调的工作局面; (3)形成决策、执行、监督、检查、总结提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长效机制。 评分细则: 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制度得5分;各部门责任明确、工作落实得5分;形成决策、执行、监督、检查、总结提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长效机制得10分;若未做到,分项扣分。 经自查:下加尕斯台村小学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下加尕斯台村小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确定各单位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职责。县委、政府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doc

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县在实现县域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伊通教育。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伊通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协调并及时解决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领导,努力构建伊通教育均衡发展新局面。到201X年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规划城乡教育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等途径;并采取措施建立完善了教育经费持续增长和均衡分配的保障机制、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师资合理流动机制、生源调配机制和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机制等,推进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初步实现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实现五个一体化: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城乡教育责任考核一体化。 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要形成政府主管、教育部门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一是加大县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确保公办中小

学教职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二是完成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建立起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在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拿出了( )元,用于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和对乡镇薄弱学校校舍和场地进行全面改善。三是完善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把当地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纳入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核内容。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城乡教育一体化水平的情况,确保教师工资、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建设维修改造经费等教育投入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二、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 首先是推进学校布局合理化。为了解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子女享受平等受教育权利和优质教育资源需求问题,我们征求多方面意见和建议,科学合理地制订并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合理整合教育资源,有计划地撤并布局不合理的村级小学,特别是微型学校和微型班级。其次是实施学校建设标准化。政府加大了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近年来总计投资( )元,改造危房( )平米,撤并村级小学( )所,基本消灭D 级危房;中小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学校设施、教学设备基本达到建设标准,基本实现相对均衡化。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台账.doc

贾村镇桥镇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台账 北海中心校 序号工作任务完成时间1辖区内学校整合调配学校用房,确保教辅用房和办公用房达标 改变学校校舍破旧、校容校貌不佳现状,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丰 2 富校园文化,确保校园环境达标 3北海路小学、马寨小学、庙街小学生均图书达到15 册以上 健康路小学、李庄小学、马寨小学、北海路小学、三庄小学、下街小学、 4庙街小学数学、科学仪器达到《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 第二种配备方案 健康路小学、李庄小学、马寨小学、北海路小学、三庄小学、下街小学、 5 庙街小学音美器材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 健康路小学、李庄小学、北海路小学、三庄小学、下街小学、庙街小学体 6 育器材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配备 配合教育局完成马寨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标准配备计算机, 7 逐步实现“班班通” 8配合街道办事处完成马寨小学操场续建 9配合街道办事处完成原市委党校改建北海回民小学工程建设 10配合街道办事处完成健康路小学操场建设 11配合街道办事处完成健康路小学扩建项目

天坛中心校 序号工作任务完成时间1辖区内学校整合调配学校用房,确保教辅用房和办公用房达标 改变学校校舍破旧、校容校貌不佳现状,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2 丰富校园文化,确保校园环境达标 3 潘村小学每个教室必须具备40W荧光灯或同样照度节能灯9+2 支,并配有灯罩,确保普通教室达标 4 天坛路小学生均图书达到1 5 册以上 天坛路小学、潘村小学、宋庄小学数学、科学仪器达到《河南省中小 5 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第二种配备方案 6天坛路小学、潘村小学、宋庄小学音美器材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 天坛路小学、潘村小学、宋庄小学体育器材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 7 件试行基本标准》配备 配合教育局完成潘村小学、宋庄小学完成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8 按标准配备计算机,逐步实现“班班通” 玉泉中心校 序号工作任务完成时间1辖区内学校整合调配学校用房,确保教辅用房和办公用房达标 改变学校校舍破旧、校容校貌不佳现状,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2 丰富校园文化,确保校园环境达标 二中、罡头小学、苗店小学数学、科学仪器达到《河南省中小学教育 3 技术装备标准(试行)》第二种配备方案 4二中、罡头小学、苗店小学音美器材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 二中、罡头小学、苗店小学体育器材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 5 基本标准》配备 配合教育局完成二中、苗店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标准配 6 备计算机,逐步实现“班班通” 7配合镇政府完成二中操场续建 8配合镇政府完成二中改扩建工程建设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心得体会 一、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建立在养成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品质的基础之上的,“全面发展”不等于“样样都要好”。对学生不要“求全责备”,应该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的学生这方面行那方面不行,有的学生那方面行这方面不行,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行。“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对学生不要“抑长补短”,应该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落后一点,而在另外方面特别好一些,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长处。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结构、内容、形式多样化的课程和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培养和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及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发现、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机会得到不同方式的对待,支持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发挥个人所长,充分实现他自己的潜力和享有创造他自己未来的权利。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实施者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其责任应主要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此外,改造薄弱学校、保障弱势群体子女享受同等义务教育待遇,也是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还有,推进义教均衡发展中必然出现一 些难点问题,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衔接问题,也都是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只能一马当先、主动作为。 ,对我今后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每一条内容都包括了太多的内涵,很值得我位每位教师去细细品味。 在杨老师的讲座中她最后提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只要是教育一线的老师尤其我们班主任我想都会认同,而且一直朝这方面努力去做,尽管孩子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都应该是毫无保留的,无论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对顽皮、学习成绩不理想、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教师都要主动去亲近和关爱他们,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信赖、最尊敬、最亲近的人。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让我更深刻领会了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以平等的心灵善待学生,用爱的情怀关注学生,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

如何理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义务教育论文均衡发展论文: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义务教育论文均衡发展论文: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 及对策研究 摘要: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一种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的特征。衡水市义务教育近几年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不均衡状况依然存在。对衡水市义务教育现状开展调查和研究,以期发现目前衡水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衡水市桃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促进衡水市桃城区义务教育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 前言 所谓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 按照某种标准,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全面和均等发展的一种义务教育质量观[1]。 义务教育的均衡强调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程度,即要求国家通过制度性的安排,平等地满足不同地区、家庭、民族、性别和健康状况的每一个适龄儿童的“基本学习需求”(包括年限、内容、质量、经费等),以确保所有个体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一、衡水市桃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 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一种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的特征。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应有之

义,然而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在衡水市桃城区仍很突出。通过调查发现,衡水市义务教育非均衡主要表现在城市中心区与远郊之间、县域与乡域间、区域内校际间,甚至校内不同班级间均存在差异。中心城市校区、历史悠久的校区,校舍、设备、图书、经费保障、师资水平等方面都优于城市郊区和乡域学校。对提升教育质量起关键作用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管理者大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学校。农村和郊区的优秀师资本身不足且不断流失。 (一)从学校硬件方面看 市中心学校拥有足够且装备齐全的教室,教室内基本已安装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备计算机房,具备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初级教育的条件;拥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而郊区学校教室数量较少,且条件简陋。部分学校既没有图书室也没有实验室。 (二)从学校师资力量方面看 1.教师的学历、职称技术情况。通过对桃城区调查数据的统计显示,小学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者,在城市占27.9%,在农村只占9%;低学历者(高中以下)在城市占11%,在农村却占29.1%。具有小学高级职称者在城市占到了53%,而在农村只占34%。普通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者,在城市占60%,在县城占54.7%,而在农村只占44.2%。具有中学一级职称以上者,在城市占49.3%,在县城占48.9%,而在农村占40%;在城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资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什么是基本均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一项既定不变的方针,更是一个螺旋式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教育投入、教育设施、教师资源等办学条件的改善只是“初步均衡”,实现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才是“基本均衡”。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基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边远山区学校建设问题;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薄弱学校建设问题;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在当物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教师,实现教育公平。 三、国家确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门

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一)一个门槛(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区)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区),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二)两项内容(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 1、对县域义务教育学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差异化系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数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合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2、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四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进行,每个指标赋一定分值,总分为1000分;达到85分以上的县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考虑到省情不同,要求省级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适当增加对县(区)级政府工作评估指标。 (三)一个参考。指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县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将会起到什么作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与原则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缩小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发展得重要手段。作为公共品得义务教育,其均衡发展得内涵有着内在得独特性,就是一个包括了区域均衡、学校均衡、个体发展均衡以及投入均衡、产出均衡等复杂得、多层次得概念。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坚持平等原则、弱势补偿原则、受教育者利益最大化原则、社会参与原则与效率原则。 什么就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得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得,就是义务教育发展得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得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与普及性,就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得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得关键。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得同时,党与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 006年修订得《中华人民共与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得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得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得目标与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得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

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一就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得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得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得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二就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得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与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得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与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得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三就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就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与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与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与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四就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sssss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情况 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包括教学点)sssssssssssssss 所,教学班ssssssssssssssssssss 个,小学生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人,教职工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人,专任教师ssssssssssssssssssss人;初中ssssssssss所,教学班ssssssssssssssssssss个,初中生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人,教职工ssssssssssssssssssss人,专任教师ssssssssssssssssssss人。特殊教育学校sssss所,在校学生sssssssssssssss人,教职工sssssssssssssss人。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情况 (一)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实现入学机会均等。 我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各级招生政策,按照“改革、创新、突破”的教育发展思路和“依法组织入学、坚持以区为主、保持政策稳定、优化工

作程序、均衡配置资源、分散热点问题”的总原则,依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ssssssssssssssssssss年,进一步规范小学阶段新生入学管理办法。办法规定:不论是本市居民、还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等对待,小学就近登记入学。初中入学采取学区内学校对口直升及部分热点校按照学生意愿进行电脑派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同时,积极推进阳光招生制度改革。制定分招政策,达到生源均衡,破解择校难题。从ssssssssssssssssssss年开始,中考采取“七科五考+结业考试+体质测试”分阶段考试的方式进行,将不低于ssssssssss%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极大地调动薄弱初中学校办学积极性,扶持薄弱学校,推进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满足就近入学需求。 我市依据整体发展规划,城乡人口流动等因素,坚持就近入学,积极稳妥地推进新一轮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工作。同时,积极摸索优质校带新校、体质校带弱校、优质校带农村的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优质校的辐射、示范作用,努力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缩小校际间差距。目前,初步建成或正在新建的联盟学校共ssssssssss所。如:sssss在塔利村,新建青山小学塔利校区;sssss在大台城中村改造项目中,新建大学路小学南校区;再比如,sssss随着教育布局调整, ssssssssssssssssssss年,全县将原有的ssssssssss所小学调整为ssssssssss所小学,ssssssssss个教学点,有效整合教育资源。随着,新一轮结构布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开题报告.doc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姓名: 指导教师: 一、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目前我国实现城乡教育均衡,维护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实现科学教育、公平教育、和谐教育的前提和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从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充分认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统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观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强调从城乡关系的角度来考虑国家的教育发展,改变城乡教育分割和城乡教育分治的做法,把城乡教育纳入统一的教育发展系统中,实现城乡教育双向、共同、均衡的发展。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某些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构建适应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成为教育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紧迫问题。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伴随着学龄人口的大量减少,有针对性的对现有城乡教育资源进行重新划分与整合,对构建服务型政府及改善我国教育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目前的学术研究动态和学术前沿综述 1.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面临许多新的发展机遇。2009年11月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立的目标是:2010年比全国提早两年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15年比全国提早五年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基本均衡,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为加快“和谐榆次、教育强区”建设步伐,我们深入乡镇和有关基层学校,就“如何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 2.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 张丽娜认为:“城市优质学校生满为患”的问题虽然得到了积极遏制,但一到招生季节,难免还是会出现“农村和薄弱学校生源不足,门庭冷落”的景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小,在国家低生育计生政策作用下,学生绝对数量减少。二是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许多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还有一些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孩子随父母转移到城区。三是农村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家长对“择校”趋之若鹜。

强化责任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强化责任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山西省教育厅 来源:《师资建设》 2013年第8期 山西省教育厅 进入新世纪以来,山西教育工作在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接受公平教育、优质 教育的热切期盼,旗帜鲜明地把均衡发展作为新时期的工作重点。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政府主导,典型引路,牢固确立均衡发展的战略地位 山西省通过制定地方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设计,明确把均衡发展作为新时期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战略性任务。2009年,在修订山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时,从法律层面明确将均衡发展确定为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在经费投入、条件保证、教师配置、学校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2010年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26条工作要求和政策措施。2011年,省委、省政府在制定 《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均衡发展的时间节点、工作目标和任务。山西省通过制定城乡一体化的办学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办法和 指标体系等,形成了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在推进工作中,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先后在朔州市、孝义市、高平市召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现场会,推广典型 经验。晋中市通过标准化建设、教师交流、阳光招生、均衡编班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等政策措施,基本消除了择校、乱收费和大班额现象,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1 1年6月,省政府在晋中市召开现场会,学习推广晋中经验,在全省产生了很大反响,形成了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各市、县认真贯彻省政府部署要求,结合当 地实际出台政策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进展。2012年行风政风评议中,山西省晋中市教育系统成为免 评单位,其它各市排名都明显前移。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不断夯实均衡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山西省通过全面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义务一教育标准 化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从2009.年到2010年, 省委、省政府多方筹资170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扩建和加固中小学校9729所,建筑面积2200 余万平方米,基本上覆盖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不仅使中小学校舍全部达到安全标准,而且使城乡学校办学 条件的差距明显缩小。“十二五”时期,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列为重点工程,把学校标准化建设与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统一规划,统筹实施,要求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项目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必须达到标准化要求。2010-2012年,共投入十多亿元,使67个项目县(市、区)的近六千所中小学校达到标准化要求。今年又在35个县(市、区)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到年底全省将有102个县完成。同时,多方筹集资金9亿元,加强农村寄宿制学 校生活设施配备,改变了寄宿制学校食堂建设滞后、食宿条件差等问题。到“十二五”末,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将消除薄弱 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实现城乡间、学校间办学条件均衡、办学水平相当,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良好的义务教育。 三、完善制度,推动交流,努力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山西省把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作为促进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全省建立了新聘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城乡教师定 期交流制度,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省教育厅连续三年为贫困县义务教育学校招聘了大专学 历以上的特岗教师9000余名,使农村教师以民办转正和中师毕业生为主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目前全省所有农村小学 都配备了大专学历以上、年富力强的高素质教师。从201 1年起,省教育厅发文要求各地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 师交流制度,促进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初步统计,201 1年全省义务教育学校间校长交流1596人,教师交流17094人。2012年校长交流2076人,教师交流17300人。城镇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到农村支教,每年都在8000人以上,加上各高等师范院校每年组织数干名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顶岗支教,替换出农村教师到高校接受专业化培训, 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四、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须真正做到教育公平 董干小学史春圆 【摘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育公平是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热点问题之一,农村义务教育公平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事关整个教育的质,同时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必须重视的内容。云南省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努力与成果,并且分析了在这些努力与成果的背后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真正做到教育公平。 关键字: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公平;问题 一、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指导思想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 2、教育硬件设施完善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均衡配置学校办学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相关精神。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加大经费配套投入、相关部门关心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依据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要求,农村各中小学配齐了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校舍面积增大,教学楼得到改建或重建;按要求修齐教室、专用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实验仪器室、实验室、团队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食堂生活设施得到改善;网络资源到到共享、班班通工程得到解决。美丽的教室,红色的塑胶跑道,宽敞明亮的教室,

谈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谈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看法 吴永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广大青少年在受教育方面的公平性,它具有省际间的不均衡和局部性的不均衡。它的形成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解决它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或许是50年或许是100年。当然,我们不能追求绝对的均衡,只是通过一定努力,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差距,或是在本区域内缩小各学校的差距,也就达到了改革的目的。下面就个人观点说说而以。 一、要加强经费保障机制 教育是民生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每个孩子不论贫富都有成长为社会栋梁的机会,最能体现社会公平和民主,因此也是个“民主工程”。只有政府强有力的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对农村薄弱学校重点扶持,尤其在生均公用经费下拨时提高薄弱学校的比例。切实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消除危房、偿还“普九”历史欠债、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和改善农村农村学校的教学黑板、体育器材设备、饮水设施,组织学生免费看电影等。我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有许多举措,2011年上学期,我校为全市首批“班班通”试点学校,已为学校每个班级安装了全套多媒体设备。作为一所农村小学,700多名农村孩子能享受到如此现代化的教学服务,许多家长都由衷的发出了赞叹。 二、要培养和稳住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目前,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老师老龄化严重,而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因而导致了薄弱的学校更加薄弱。要稳定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必须要提高农村薄弱学校老师的工资待遇。政府可以通过统一编制标准、健全补充机制、加强培养培训、改善教师待遇等措施,为农村薄弱学校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的“本土化”师资力量。 三、实行政策倾斜 如名特优特酬、边远校倾酬、一线教师重酬,真正体现岗位不同、责任不同、业绩不同、报酬不同的分配机制。在其他待遇上同样倾向于边远学校,如组织骨干教师及校长培训考察向农村学校倾斜,培训经费向农村学校倾斜,评选优秀教师向农村教师倾斜。通过政策导向和激励,破解优秀教师流动难题。在职称评定方面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比例,压缩城市学校的职称上岗比例,让在薄弱学校工作的优秀老师有优越感,让他们自愿扎根山区学校工作。老师稳住了,教学质量提高了,这就是均衡发展。 四、打破“择校热” 目前仍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均衡是众多的原因造成的。现在要缩小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内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不均衡,优质学校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好的教师队伍、好的教学设施和好的管理理念。统领这三个条件的是优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师队伍、管理方式的均衡显得更为重要。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大的问题有三点:校舍、教师、经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

我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认识

我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洲乡中心学校任筠 新洲乡中心学校校长田先明常说的一句话:“我们学校谁来看,都是这样!学校不是办给人看的,而真正要让孩子们喜欢、老百姓满意。”田先明校长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 当今社会人们格外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更是深感这些年来教育的发展变化。近年来普遍提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乎着教育公平、关乎教育质量,关乎千家万户家长和学生的切身利益,于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对此我想谈几点自己浅显的认识与看法: 一是“缩小差距”。我认为均衡教育就是要使不同地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教育质量。但是在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仍然是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要想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及偏远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去年我乡就积极向上争取和学校实行开源节流,致使我乡各学校的校舍全部达到标准化,在教育资源上争取了为中心学校每班都配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马家河小学配置了触摸一体机,为全乡七个教学点配置了“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等教学设施,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也让乡村学校享受到了与城市一样的教学资源、教育环境、教学方法。 二是“提升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实现教学质量一体化。

促进均衡发展就是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我认为抓教学质量,首先要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交流,特别要缩小不同地区教师的素养,例如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支教和跟岗学习活动就是一个体现把城区学校好的教学理念、方法带到乡村来和老师共享,把乡村学校老师的经验带回去交流,这种校际之间的交流、老师之间的沟通是缩小城乡教师水平的很好途径。还比如其他形式的交流走教、送课下乡等等这都是缩小教师教学水平好的途径。政府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自身修养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多派出去多请进来,使优秀的教学资源能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另外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使学生感受到教育不光是学知识更是在学习的同时能快乐全面的发展。 三是“优化配置”。目前我乡的教育资源来看,中心学校班级学生数多,而教学点学生数少,人数多其中就隐含了大班额问题,既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又存在学校布局不合理的弊端,还因为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问题给社会带来许多压力,是相当不科学的。对此,可以政府干预让生源统一调配。这样既解决了学校的压力也让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应该建立和完善偏远学生就读寄宿制,兴建寄宿制学生食宿设施,解决其后顾之忧。 我认为的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实现各个方面的均衡,从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的历史跨越,让学生都享受到同样的优质教育,让老师都能接受相同的专业提升。办真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献综述 【引言】 在我国,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关注还是近二十年的事情,虽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教育差距加大的现象早已显现,但是教育发展不均衡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的是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转型,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愈来愈严重而出现的。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是各国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的实现。如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各国政府纷纷颁布各类政策,积极采取措施改变城乡教育差异以及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相对合理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对推动我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文】 一、概念 均衡,最初是物理学中的名词,后被马歇尔引入经济学。均衡发展是指通过合理的配置人类有限的资源,达到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均衡,使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相当,形成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于发友在他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认为,“均衡发展首先是一种发展的类型,是在对狭隘的经济发展观批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充分体现民主和公平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是以均衡作为其特征的,那么这种发展就不会是一种单纯的增长、扩展或进步、改善,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发展,而是完全体现均衡本质、充分兼顾到平衡、协调意蕴的发展。均衡发展是在平衡合理的配置资源基础上的发展,更是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状态。狭隘的经济发展观在我国带来的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正是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一种映射。当狭隘的经济发展观日益为多元的人文发展观替代的时候,教育领域的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过渡也自然在情理之中。1 原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认为,教育均衡发展包括三个层面:区域之间,有一个地区和城乡之间均衡发展的问题;学校之间,是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学校之间均衡发展的问题;群体之间,应该关心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从国家的角度,应该从区域、学校和群体三个层面同时来促进,不是就一个层面,可以根据不同层面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政策。另外,从促进的对象看,以义务教育为重点,但是要包括整个基础教育的公立的学校教育,也要考虑到高中,高中阶段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从均衡发展来设计,这是大思路,因为发展完了再去讲均衡, 1于发友.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5.

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

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 2019-01-26 【摘要】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和普惠性的教育制度。随着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对教育公平的渴望日益强烈,对教育不均衡的批评也越来越强烈。各地在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急需理清。笔者认为,应从转变观念、健全制度、完善措施、注重监测、积极引导等方面入手,科学、有序推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满足社会对教育公平的要求。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社会公平 建国以来,针对新中国面临的实际情况和祖国建设的需要,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轨迹总体上采取了国家主导、效率优先的义务教育发展与变革取向。从1986年我国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00年底实现基本普及的目标; 2004年国家启动实施西部“两基”攻坚计划,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如期完成,我国义务教育整体上由“基本普及”进入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从基本普及到全面普及,从全面普及到城乡全面实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在短短的几十年实现了穷国办大教育的伟大壮举。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入学率、升学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人人有学上的目标。但也出现了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社会对教育不公平的批评也越来越强烈。 面对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2010年1月4日,教育部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2012年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目标。 1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推进,我国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中小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部分区域内的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差距正逐步缩小。但从总体看,距均衡发展特别是区域间的均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推进均衡发展过程中,一些不切实际的做法和认识上的误区急需理清或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是不切实际,求全求大,盲目整合。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并校扩大规模等同起来,不顾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未来人口变动状况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盲目撤并,城镇同规模或自然环境不同地区同标准,有的地区甚至将所有中学全部集中于县城,将扩大学校规模与均衡发展相混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