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技术与信用风险揭示精编

信用评级技术与信用风险揭示精编
信用评级技术与信用风险揭示精编

信用评级技术与信用风

险揭示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信用评级技术与信用风险揭示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1 引言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有关主管部门推出了远期交易、短期融资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企业债券市场有了较大发展,全年发行企业债37只、654亿元(面值),分别比上年增长%和%。特别是自2005年5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发行短期融资券以来,我国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发展迅猛,截至2005年底,共有68家企业发行了86只短期融资券,发债规模超过1400亿元。

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协调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信用风险不断扩大的威胁。

信用风险的产生源于金融市场中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受时间、成本及专业能力所限,通常难以及时准确获得筹资方偿债能力方面的信息。信用交易在信息不

对称情况下进行,就会使投资者暴露在不确定的信用风险中。一旦筹资方大面积发生偿债违约,就可能造成金融市场的债务链断裂,引发金融危机,令金融系统甚至整个经济系统遭受巨大破坏。因此,为了防范信用风险,金融市场需要能够充分揭示信用风险的高品质信用信息广泛和自由地传播,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信用评级机构是信用信息的提供者。由于我国信用评级的历史还较短,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与世界着名的信用评级机构相比,无论在资金、技术以及规模等方面尚有巨大的差距,我国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成长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信用评级的核心是要充分揭示受评对象的信用风险,从受评对象目前现金流量和其它现金来源对债务的保障程度入手,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政策和监管措施等企业外部因素和基本经营、管理素质、财务状况等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对受评对象未来偿付能力做出判断。

可见,现金流分析和行业风险分析是信用评级中两个基本而又重要的方面。本文在对国内外信用风险分析技术简要述评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信用评级技术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信用评级中的现金流分析和行业风险分析方法,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

2 不断发展的信用风险分析技术

不断发展评级技术既是市场的需要,更是评级机构活力的源泉

金融市场是通过对收益的预期来导向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然而风险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市场的运作效率。按照信息经济学的原理,风险源于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而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金融市场中各方主体之间出现“囚徒困境”式的相互博弈,最终使得个体的理性行为演变为集体行为的非理性。因此,无论是发行人、投资者还是金融监管部门,都需要一个中立的、公正的和权威性的机构向外界披露发行人的信息,充分揭示信用风险,从而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并为监管部门提高市场监管效率服务。

评级机构的市场地位不仅依赖于其独立、公正、客观的评级立场,更源于其对信用风险充分、有效的揭示,从而使得评级结果所反映的信息具有很高的市场参考价值。国外的研究表明,当把信用等级作为虚拟变量与衡量债券偿债能力的其他经济变量一起放入解释资金成本的回归模型当中检验时发现,扣除了经济变量的影响之外,信用级别本身能够显着影响资金的成本,即等级越高者,融资成本越低,说明等级本身包含了市场公开信息以外的附加信息价值。评级本身是一个创造信息、增加市场信息供应量的过程,尤其在信息不充分的市场上,信用评级具有更高的价值。此外,信用评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跟踪评级意味着受评对象“永远”受到评级机构的“监督”,信用等级的变更(降级或升级)能够给市场传递重要的信息,特别是降级能够产生显着的负面信息效果。

信息的附加值来源于评级机构对信息的加工和整理过程,即评级技术。评级技术就是在掌握公开信息和收集私人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挖掘的过程,以及将他们抽象成决定信用质量的关键性变量或因素,并对这些变量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最后得出表征风险高低的信用等级的过程。信息的加工过程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具有很高的知识含量,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面对公开信息,投资者不能有效“复制”出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而必须依赖于评级机构的专业技术。

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充分、有效揭示风险,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独立、公正和客观是评级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市场对评级机构的基本要求。

不断发展的信用风险分析技术

信用评级没有固定的公式,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发展的技术体系,能够兼容各种定量分析技术。

20世纪70年代以前,度量信用风险的方法和模型主要是借助于各种报表提供的静态财务数据,进而通过分析经济体的各种信息来相对主观地评价其信用质量。80年代以来,信用市场的发展和信用风险的变化使得风险度量研究领域开始出现了许多新的量化分析方法和度量模型。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较为流行的模型和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古典的(或称之为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包括专家制度模型、Z—评分模型和ZETA模型等;二是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目前比较流行的如:.

摩根的信用度量制模型(Credit Metrics Model)、KMV公司的信用监测模型(Credit Monitor Model)、瑞士信贷银行的Credit Risk+模型以及麦肯锡公司的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等。

对于上述种种流行的模型,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1)每种模型各有优缺点,具有各自的特点,不能相互替代,国外学者对这些模型所做的有效性检验证实了这一点。有鉴于此,人们在使用某种模型时可将另外一种可配套使用的模型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没有一个模型已经达到成熟完美的程度,它们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尚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同时,再完美的信用风险模型也仅仅是信用风险分析的工具,任何复杂的数量分析都不能代替信用评级中的经验判断,况且现有的信用风险模型还未达到完美的程度,人们还将面临着模型风险。

(3)现代信用风险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参数估计,例如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信用等级转换概率等等,这些参数的估计是以历史经验数据为基础的。所以,上述模型的建立基础是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有关信用资产和信用评级的历史数据库。即使古典(传统)的Z评分

模型和ZETA评分模型也是建立在发达国家(美国)的企业的历史统计数据基础之上的。由于信用分析的本质在于揭示信用风险,一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工业化程度以及社会和文化背景等不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信用分析的具体内容和侧重点必然也有所不同。因此,上述信用风险模型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对象,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因此,信用评级还不能算是一门科学,至少目前还不是。上述种种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只是信用评级的手段,这是因为:从理论上看,①信用风险是一个本身无法很好定义的问题;②统计模型并没有完全揭示相关变量与信用质量下降之间的因果关系;③数学模型为了处理上的方便所作的假设可能不正确;④模型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验证。从实务上看,没有人仅依据模型的结果来发放贷款或进行投资。

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对于信用风险度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还主要停留在定性分析上,仍然是以对经济体报表中反映出的各种财务比率分析为主。从国内已出版的或已经发表的有关信用风险度量的着作和论文来看,涉及的定量分析还较少,迄今为止还没有见到度量信用风险的最新的两种方法——期权推理分析法和VaR方法的有效应用。

3 信用评级中的现金流分析

信用评级中现金流分析的特点

现金流分析是信用评级中财务分析的重点和落脚点,因为正常情况下,企业的债务是需要用现金来偿还的。如果不能提供足够的可以用来偿还债务的现金,企业即使有很好的盈利水平和资本结构也是无用的。

现金流按照现金的来源及使用可以划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指企业通过运用所拥有或控制的经营性资产所创造的现金流量,主要是与企业营业利润有关的现金流量,这是信用评级中现金流分析时重点考虑的部分,因为这部分现金流是企业可以持续稳定地用于偿还长、短期债务的主要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不是我们分析的重要内容,因为我们认为企业靠投资和筹资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均是一种暂时的行为,不具有持续性并且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评价企业产生现金能力时,这两种现金收入来源一般情况下并不能作为我们判断的依据。但是,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部分现金流出却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部分,比如企业的资本支出、股利支出等等,这些是在企业偿还债务之前维护企业正常运营必须的现金支出。

信用评级中现金流分析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站在债权人的立场上,而并非站在股东的立场上。债权人和股东的立场不同,对现金流的理解是有区别的,比如对自由现金流的理解,作为股东来说,用于股利分配的现金支出属于自由现金流,而对于债权人来说则不属于自由现金流。因为从债权人角度看,企业在产生了经营性净现金流后,总

是优先考虑股东的利益而进行股利分配,一般情况下作为债权人无权参与股利分配决策,因此,对债权人来说,只有股利分配以后剩余的现金才是偿还企业债务本金和利息的来源。

除了按照企业经济活动性质将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外,在评级分析中常常用到其它的现金流概念,大公现金流分析中运用的三个重要概念是:经营现金总流量、留存现金流量

经营性总现金流

图1 现金流量层次关系

和自由现金流量。它们之间的层次及关系如图1所示:

信用评级中现金流预测方法

需考虑的因素

信用评级是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分析来预测未来,因此,信用评级中的现金流分析重点是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应该建立在对企业历史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以及企业经营环境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对未来的预测是一种可能的未来趋势的主观预测,要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使之尽可能与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相符合,预测时必须考虑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的各种因素。其中包括直接因素(或称内部因素)和间接因素(或称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具体见图2。

图2 现金流预测需要考虑的因

预测方法

(1)模型预测法(拉巴波特模型)

基本模型:

CF t = S t-1×(1+g t)×P t×(1– T t ) –(S t–S t-1) ×(F t +W t)

其中:CF——当期现金流量;

S ——前期销售额,即销售收入

g——当期销售额年增长率

P——当期销售利润率

T ——当期所得税率。按公司实际所得税率计算

F——当期销售额每增加1元所需追加的固定资本投资

W——销售额每增加1元所需追加的营运资本投资

t——预测期内某一年度

虽然这一模型可为我们开发现金流预测模型提供重要借鉴意义,但目前我们不赞成单独采用该模型,除非企业经营非常稳定,因为该模型在中国的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2)假设预测法

①基本思路

该方法以收入为基本出发点,并考虑影响现金流的各因素与收入的关系,预测公司未来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所得税、营运成本、其他业务利润、固定资产投资等,然后进行未来的现金流量预测。

②适用范围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收入基本稳定或稳定增长,且成本与收入比例相对稳定的行业,包括服务性行业和产、销稳定的生产性行业。该方法的优点是以收入为基本出发点,并考虑影响现金流的各因素与收入的关系,使现金流的预测更准确,而且预测方法也比较简洁。

③预测步骤

图3 假设预测法预测步

(3)预算预测法

①基本思路

与假设预测法不同,该方法以公司的历史趋势和发展战略为起点,根据公司未来产品的生产、销售目标及产品调整,结合历史水平对未来的生产、销售及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情况进行预测,计算未来现金流量。

②适用范围

本方法以收入、成本为基础,将各项导致现金流入的项目与收入进行比较,各项导致现金流出的项目与成本进行比较,使现金流量预测的基础和依据更科学,也使现金流量预测值更准确。适用于收入、成本明确的工业企业及其他行业。

③预测步骤

图4 预算预测法预测步

4 信用评级中的行业风险分析

行业风险分析方法

行业是由具有共同特征的企业组成的群体,同一行业内的企业成员在生产经营上存在着相同性或相似性,其产品或服务具有很强的替代性,行业内的企业之间处于一种紧密的联系状态。行业的兴衰和发展趋势反映了行业内部企业整体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状况,而企业所处行业的特征,企业在行业内的相对地位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及其所从事行业的影响等行业因素都是信用评级的重要内容。

根据我国目前在行业风险分析方面的现状,我们结合多年的信用评级和为银行提供信用分析的实践,从行业风险的内涵出发,对影响未来行业整体偿付能力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而深入地分析,在充分借鉴国内外行业风险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行业外部环境、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信贷状况等影响行业风险的重要因素,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业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为了充分地揭示行业风险以及实现行业间风险比较,我们将传统的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和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制定了全新的行业风险分析体系,即在行业风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一方面对影响行业风险的定性因素和定量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得到行业初步评级和风险评价;另一方面,运用模糊数学、多元统计以及神经网络等现代数学理论和方法,结合计算机技术,计算得到能够反映行业综合风险、行业风险排序以及可以动态监控行业风险变动的行业风险指数。行业风险定性分析和行业风险指数相互补充、相互校验,得到行业的最终评级和风险综合评价。

行业风险分析不仅应当关注中长期及跨经济周期的行业风险,而且要关注行业短期内的发展和变动趋势。行业的中长期及跨经济周期风险可以通过行业风险评级来揭示,

图5 行业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

行业短期内的发展和变动趋势可以通过行业风险指数来监测,行业风险指数还可用于行业间风险比较,因此行业风险评级和行业风险指数可以成为行业风险分析的有力工具。我们结合行业风险定性分析和行业风险指数制定了符合评级机构实际需要的行业风险分析与评级体系,图5给出了行业风险分析与评级的基本思路。

按照上述基本思路,行业风险分析主要从行业的环境状况分析、经营状况分析、财务状况分析以及信贷状况分析

等四个方面展开。行业的环境分析主要考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产业政策与法律监管对行业的影响、国民经济周期与行业发展的关系以及行业开放度等;行业经营状况分析主要关注行业发展状况、行业供需状况以及行业竞争状况等;行业财务状况分析主要是结合行业财务指标的定量分析和影响受评行业未来偿付能力的各种因素的定性分析,对受评行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主要从行业盈利能力、行业资产质量、债务结构和成长能力等方面对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行业信贷状况分析主要是分析行业信贷规模和信贷质量。在对以上四方面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行业风险指数,可对行业风险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判断出行业风险的大小,如行业风险很小、风险较小、风险一般、风险较大或风险很大,最后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行业风险分析在信用评级中的应用

行业风险分析是信用评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竞争情况和经营环境等行业相关因素的分析有助于估计其总体风险。实践经验表明,从事不稳定行业且竞争处于劣势的企业违约现象最为常见。事实上,债务人的信用级别不仅和债务人所处的行业紧密相关,也与债务人在行业内的地位紧密相连,因此在信用评级的行业风险分析中,不应当

只单纯的考虑行业风险,应当将行业风险和债务人在行业中所处的竞争地位结合起来分析。

评级对象不同,行业风险分析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债权人或长期债务的信用评级侧重于中长期及跨经济周期的行业风险分析;与长期债务的信用评级不同,短期债务的信用评级对行业风险的分析更关注行业短期的发展趋势以及风险的变动情况。因此,在对短期债务进行信用评级时,在考虑行业风险对债务人偿债能力的影响方面,应当重点分析行业短期内的发展和变动趋势及其对债务人偿债能力的影响。

信用评级中行业风险的分析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行业风险评价

根据行业风险评价体系,对债务人所处行业风险进行分析,不仅要分析行业中长期及跨经济周期的风险状况,还要分析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行业风险的变动情况,最终对行业长期和短期的风险状况分别做出评价。可以将行业风险评价分为五档:1—风险很小、2—风险较小、3—风险一般、4—风险较大、5—风险很大;

(2)行业内相对地位评价

企业在其行业内部的相对地位是判断企业生存能力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时。分析人员可以参照行业评估时使用的标准和程序来确定债务人在其所处行业内的

相对地位,可以将债务人在其所处行业中的相对地位评价分为五档:1—地位很高、2—地位较高、3—地位一般、4—地位较低、5—地位很低;

(3)行业/相对地位评价。

行业/相对地位评价就是结合行业风险分析和债务人在行业中的相对地位对债务人的信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债务人或其债项评级最可能达到的最好信用级别即最可能的信用级别上限。一般来说,某个行业中地位较低的企业风险总是较大,因此可以用组合行业风险评价和相对地位评价的方法来确定债务人或其债项评级最可能的信用级别上限。如果行业/相对地位评价结果较差,则应调低债务人或其债项的级别,原则上债务人或其债项的信用级别不高于给定的债务人或其债项评级最可能的信用级别上限;如果行业/相对地位评价结果较好,则无需再对结果进行调整。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信用级别均指债务人或债项的无担保信用级别。

根据大公长期的企业和行业信用评级经验,我们给出了具有不同行业风险(长期)、在行业内处于不同地位的债务人或其长期债务最可能的信用级别上限(见表1)。

表 1 债务人或其长期债务最可能的信用级别上限

研究表明,长期债务如企业债券的信用级别与短期债务如短期融资券的信用级别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结合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实践经验,我们给出了具有不同行业风险(短期)、在行业内处于不同地位的发债主体所发行短期债务最可能的信用级别上限(见表2)。

表2 短期债务最可能的信用级别上限

注:“A1”包括其增强的级别“A1+”。

行业/相对地位的行业风险评价方法可用于指导和规范信用评级。在对评级对象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并给出初步的信用级别后,可以根据行业/相对地位评价结果对得到的信用级别进行校验或者说调整。以短期融资券的信用评级为例,如果发债主体所处行业的风险(短期)评价为3—风险一般,而其相对地位评价为2—地位较高,则其“最好可能”的信用级别为A2。如果该债券之前的信用级别初步定为A1,则应当重新审视评级过程,若无充分依据,应当将该短期融资券的信用级别调低至A2;如果该短期融资券之

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

《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全文 作者: 来源:和讯债券2010-10-30 11:20:00 【大小:+-】【打印】【评论】 财经时评: ?创业板创新型经济之路从这里出发 ?中远期市场加强监管势在必行 ?社评:货币政策应适时转向稳健 ?冷霜难降疯苹果 ?“限购令”的擦边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丰富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完善市场风险分担机制,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简称交易商协会)相关自律规则,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指信用风险缓释合约、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及其它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简单的基础性信用衍生产品。 第三条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参与者(简称参与者)应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监管部门规章和交易商协会自律规则,接受相关监管部门监管和交易商协会自律管理。 第四条参与者进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应遵循公平、诚信、自律、风险自担的原则。 第五条参与者开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应签署由交易商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 第二章参与者 第六条参与者中,具备以下条件的可成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商(简称交易商): (一)注册资本或净资本不少于8亿元人民币; (二)配备3名以上(含3名)具有一定从业经验和相应 业务资格的业务人员; (三)最近2年没有违法和重大违规行为; (四)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和衍生产 品交易内部操作规程; (五)配备直接开展银行间市场交易的相关系统和人员;

(六)具备自我评估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的能力和衍生产品 交易定价能力,并能够承担衍生产品交易风险。 具备上述条件的参与者将相关证明材料提交交易商协会秘书处备案后,可成为交易商。 第七条交易商中,具备以下条件的可成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核心交易商(简称核心交易商): (一)具有银行间债券市场或外汇市场做市商资格; (二)注册资本或净资本不少于40亿元人民币; (三)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2年以上(含2年),有独立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部门,并配备5名以上(含5名)具有一定从业经验和相应业务资格的业务人员; (四)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并配备5名以上(含5名)风险管理人员; (五)具有较强的金融衍生产品定价估值能力,金融衍生产品报价、交易活跃。 具备上述条件的交易商将相关证明材料提交交易商协会秘书处,经交易商协会金融衍生品专业委员会(简称专业委员会)审议通过,并报送人民银行备案后,可成为核心交易商。专业委员会将根据市场需要适时建立核心交易商的市场化评价机制。 第八条参与者中,核心交易商可与所有参与者进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其他交易商可与所有交易商进行出于自身需求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非交易商只能与核心交易商进行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 第三章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第九条信用风险缓释合约,是指交易双方达成的,约定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信用保护买方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式向信用保护卖方支付信用保护费用,由信用保护卖方就约定的标的债务向信用保护买方提供信用风险保护的金融合约。 第十条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是指由标的实体以外的机构创设的,为凭证持有人就标的债务提供信用风险保护的,可交易流通的有价凭证。 第十一条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标的债务为债券或其它类似债务,标的债务的债务人为标的实体。 第十二条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可通过人民银行认可机构的交易系统达成,也可通过电话、传真等其他方式达成。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三条参与者应逐笔订立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交易有效约定,交易有效约定包括成交单、合同书以及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信件和数据电文等形式。 第十四条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清算和结算可由交易双方自行进行,或经人民银行认可的清算和结算机构进行。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监管资本计量指引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监管资本计量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准确计量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风险抵补作用,规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确定的新资本协议银行和自愿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其他商业银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信用风险缓释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合格的抵质押品、净额结算、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等方式转移或降低信用风险。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监管资本,信用风险缓释功能体现为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或违约风险暴露的下降。 第四条信用风险缓释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应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确保可实施。 (二)有效性原则。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应手续完备,确有代偿能力并易于实现。 (三)审慎性原则。商业银行应考虑使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保守估计信用风险缓释作用。 (四)一致性原则。如果商业银行采用自行估计的信用风险缓释折扣系数,应对满足使用该折扣系数的所有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都使用此折扣系数。 (五)独立性原则。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与债务人风险之间不应具有实质的正相关性。 第五条信用风险缓释管理的一般要求: (一)商业银行应进行有效的法律审查,确保认可和使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依据明确可执行的法律文件,且相关法律文件对交易各方均有约束力。 (二)商业银行应在相关协议中明确约定信用风险缓释覆盖的范围。 (三)商业银行不能重复考虑信用风险缓释的作用。信用风险缓释作用只能在债务人评级、债项评级或违约风险暴露估计中反映一次。

公司信贷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分析

公司信贷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普遍借助于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来满足发展需求,同时,公司贷款业务的增长也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之一。但是,由于公司风险度量难以准确、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不当,导致商业银行利润受资产减值拨备冲击较大,导致利润增长减速。本文从外部定性分析、模型定量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等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应该如何有效度量和管理公司信贷,并提出了几点公司信贷信用风险的分散和规避措施,以促进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发展。 关键词:公司信贷;信用风险度量;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的分散与规避 信贷业务的互利是商业银行和客户博弈的最佳结果。对商业银行来说,在审核贷款公司的贷款资料之前,需要准确把握贷款公司的内外部信息(公司业务竞争力、财务报表信息等)、道德、信用状况(是否存在违约现象)等;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当放款后,信贷风险逐步增高时,就要及时做好对信用风险的分散与规避工作,减少银行的损失。本文提倡在掌握贷款公司数据信息、信用度等信息的基础上,做好对借款主体公司的风险度量,以更好地规避信用风险。可从外部定性分析、模型定量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三个角度分析研究信用风险。 一、外部定性分析的信用风险的度量 对于公司信贷外部定性分析的信用风险的度量主要是在审核信贷申请之前的阶段进行,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掌握该行业以及公司信息,通过行业及公司整体概况的分析,完成对贷款公司的初步审查。为此,商业银行应该通过调查了解需要贷款公司涉及的宏观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公司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以此来预计作为借款主体公司在未来的还款能力。(一)宏观经济发展。宏观经济发展主要是指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经济上行或经济下行)、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社会失业率以及通货膨胀状况和经济发展速度。因为宏观经济发展直接关系着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的风险暴露程度。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对贷款资金的需求以及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具有重要的参考性。(二)行业发展状况。基于宏观经济的发展下,再进一步定性分析作为借款主体的公司所在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度量模型比较

2007年第2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 ogyM anage ment Research 2007No 12 收稿日期:2006-04-05,修回时期:2006-05-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371029) 文章编号:1000-7695(2007)02-0126-03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度量模型比较 熊志斌,李荣钧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摘要:对目前国外主流的信用风险管理度量方法进行了评述,比较了各方法的原理及各自的优缺点,分析了这些方法在目前我国信用风险管理条件下的适用情况,指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信用风险模型在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中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 关键词:信用风险;随机波动模型;统计计量模型;人工智能中图分类号:F832146 文献标识码:A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金融风险形式之一,同时也是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所提到的银行及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三大风险之一。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更一般地,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信用评级的降低导致其债务市场价值的下降而引起的损失的可能性(王春峰,2001)。正因如此,对信用风险的分析度量也就成了银行和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机构资产状况日益多样化,尤其是近年来信用衍生产品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信用风险的管理更加复杂和困难,传统的信用评估方法(比如专家判断法(5C 法)等)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银行和金融机构迫切需要更有效的计量工具来帮助和支持其进行复杂的信用风险管理(Caouette J 1B 等,1998)。因此用于信用风险度量的新方法开始不断涌现,国外发达国家的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的方法已经由定性为主转向定量为主,而且越来越注重建立技术性很强的数学模型。就定量模型而言,虽然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但基本上是按研究方法分为以下三类:基于Metr on 期权理论的随机波动模型,基于统计分析方法的信用风险模型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信用风险模型。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仍处在新兴发展阶段,使用的信用风险管理计量工具仍以传统的比例分析为主。与国外相比,定量研究部分还远不充分。因此,比较和分析国外主流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对我国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基于Metr on 期权理论的随机波动模型 这类模型需要考虑公司的资产价值,是一种建立起包括利率和公司特征变量在内的动态变化的模型。最初由Mert on (1974)提出,他假设一简单的公司资本结构,公司仅发行一种零息债券,当公司资产价值低于债券面值时,公司将发生违约。通过设定违约临界点,计算公司资产价值低于该临界点的概率,以此作为公司的违约概率。临界 点是与公司债务相关的外生变量,而公司市场价值的波动是以随机微分方程来描述的。此类信用风险模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结构化模型,该模型直接对资产价值的动态过程、资产结构、债务结构进行假设,并计算出公司的违约概率,公司债务实际上被看成公司资产的期权;另一种是简约模型,在该模型中,违约不再是由公司资产的价值决定的内生事件,也不以公司资产价值的变化为条件,而是外生的不可预知事件。在该模型中,违约服从某种随机过程,违约概率是由某种强度决定的。K MV 模型是结构化模型的典型,而Credit R isk +模型则是简约模型的代表。 K MV 模型:是由K MV 公司开发的一种违约预测模型。 模型出发点就是:若公司的资产价值低于负债价值,则公司将会违约。同时认为违约过程是一个内生的过程,即违约概率是公司资本结构、资产回报波动性和当前资产价值的函数,该模型通过计算出违约距离DD (distance -t o -de 2 fault )和历史的违约概率来算出预期违约概率E DF (expec 2ted default frequency )。该模型的优点在于:1)它提出了预 期违约率E DF 的概念,E DF 可以被看作是对违约风险的“基数评级”,相对于评级机构传统的“序数评级”(如 AAA 、BB 、CCC 等),它显得更直观、更准确。2)它通过 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来推出公司预期违约率,而股票价格是随时变化的,因此这是一种动态模型。其缺点在于:1)认为公司资本结构一旦确定就不再变化,这往往与事实不符。公司在信贷周期内由于再融资、分红等会导致资本结构的变化,从这一角度来讲,它又是一种静态模型。2)假定利率不发生变化。实际上,利率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限制了该模型在贷款期较长的贷款或利率敏感型的信用工具上的运用。3)其理论E DF 值是建立在资产收益正态分布假设基础上的,否则无法求出E DF 值。 Credit R isk +模型:是瑞士第一信贷波士顿银行开发的 一种违约模型,其思想来源于保险精算学。即损失取决于灾害发生的概率和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大小。该方法只

信用风险度量

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手段的演变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银行通过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控制及风险处理等方法,预防、规避、分散或转移经营中的信用风险,从而降低或避免资产损失,保证银行经营安全效用最大化的一系列措施及方法的总和。 一、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1、专家方法 它是由一些富有经验的专家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主观判断,对贷款企业的一些关键因素权衡以后,评估其信用风险,做出相应的信贷决策。其中最常见的就是5C分析法,主要从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 ,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从而作为银行发生信贷、信贷监测和信用政策调整的依据。 2、贷款评级法 贷款评级法实际上就是对资产及资产组合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并针对不同级别的贷款提取不同的损失准备。典型的是美国的贷款五类分级方法即把贷款分为五级: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加精确地考察贷款的风险性大小,通常又将这五个等级细分为9级或10级,与对债券的评级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目前我国对贷款正在实行的是5级分类制度。 3、信用评分模型 信用评分模型或评分系统是将反映借款人经济状况或影响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若干指标(借款企业的财务比率、资产负债结构等)赋予一定权重,通过某些特定方法得到能够反映信用状况的信用综合分值或违约概率值,并将其与基准值相比来决定是否给予贷款并对贷款定价。

二、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体系与现代信用风脸度量管理模型 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融资的非中介化、证券化趋势以及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涌现,信用风险的复杂性也日益显著。人们认为以财务比率为基础的统计分析方法不能反映借款人和证券发行人的资产在资本市场上快速变化的动态价值;同时金融全球化、证券化、衍生化使得企业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银行竞争越来越激烈,贷款利差缩小,鉴于此,一系列信用风险度量的新方法相继提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了内部评级法。国际大银行纷纷创建自己的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开发了一系列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完成了由传统信用分析向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上的飞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CreditMetrics (由JPMorgan于1997 年给出), KMV (由KMV公司于1993 年给出),CreditRisk+(由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于1997 年给出。 三、信用风险的转移技术 正是由于信用悖论的存在,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信用衍生工具。信用衍生工具指参与交易的双方签订一种金融合约,允许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分离出来,从交易的一方转移至另一方。信用衍生工具通过表外持有合成信用头寸或以索取权的形式对冲表内风险,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并转移给交易对手,形成了风险的对冲转移机制,可以同时实现风险集中度下降和维持好客户关系两大原本冲突的目标以有效解决“信用悖论”问题。 由于信用衍生产工可以在不变动其资产负债表资产的情况下,将信用风险从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进行单独有效的管理,极大地增强了信用风险管理的灵活性,其发展速度非常快,如图1.2所示。信用衍生产工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总收益互换(Total Return Swaps)、和信用违约产品(Credit Default Swaps)、信用利差产品(Credit Spread Products)及信用联结票据(Credit-Linked Notes)等。

关于举办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培训班的通知

关于举办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培训班的通知 各市场成员: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试点业务指引发布以来,市场参与者从事试点业务的热情很高,为便于市场成员相关业务人员更加深入地理解CRM,推动CRM在银行间市场的运用,交流试点业务经验,应广大市场成员要求,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定于5月12 -13日举办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培训班(第三期),现就培训班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1、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新与发展展望; 2、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与思路; 3、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规范; 4、国际信用衍生产品发展现状与趋势; 5、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策略与实践; 6、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7、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规则和系统功能介绍; 8、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登记结算规则和系统功能介绍; 9、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法律问题解析; 10、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定价、估值与风险控制; 11、金融衍生产品会计处理与税收。 二、培训人员 参训学员要求为各市场成员交易部门、信用风险部门相关业务人员。本期学员拟定为40人。如报名人数超过拟定人数,协会将按报名先后顺序逐期安排培训。 三、培训时间和地点 培训时间:2011年5月12-13日(11日报到)。 培训地点:杭州海华满陇度假酒店(地址:杭州西湖区满觉陇路2号;电话:

****-********)。 四、培训报名办法 填写报名表(见附表),于4月20日前传真至交易商协会培训认证部,并电话确认。 五、培训费用 会员单位的学员培训费用为3000元/人,非会员单位的学费为3600元/人。(含资料费、讲课费、场地费、餐费);住宿和交通费用自理。请于4月25日前将培训费用汇入交易商协会银行账户: 账户名称: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开户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培训班(第三期)报名表

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缓释处理指引讲解

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缓释处理指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准确计量风险缓释技术对信用风险的抵补作用,规范商业银行对风险缓释工具的管理,根据《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结合国内商业银行的实践,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中信用风险缓释是指通过运用合格的抵(质)押交易、表内净额结算、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等方式来转移或降低信用风险。本指引中的信用风险缓释处理仅指采用信用风险缓释技术后在资本计算时的抵减作用,具体体现为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或违约风险暴露的下降。 第三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实施或拟实施内部评级法(包括初级法和高级法)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银行、外资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以下简称商业银行)。 第四条运用风险缓释技术降低信用风险资本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只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可实施的风险缓释技术才允许按照本指引处理。 (二)有效性原则。即在合法性的前提下,各类风险缓释技术的手续必须完备、确实具有代偿能力并易于实现。 (三)审慎性原则。处理风险缓释时应尽量考虑各种可能增加风险的因素,进行保守估计。 (四)一致性原则。如果商业银行选择自行测算折扣系数,则所有满足使用该折扣系数的工具都应使用自己的折扣系数。

(五)独立性原则。风险缓释工具自身的风险与借款人风险之间不应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第五条风险缓释处理的一般要求: (一)风险缓释工具必须依据明确可执行的法律文件,该法律文件对交易各方均有约束力。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有效的法律审查进行确认。 (二)风险缓释覆盖的范围应当由商业银行在相关协议中进行约定,原则上应当包括借款本金、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实现债权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律师费等)和所有其他应付费用。 (三)信用风险缓释的效果不应重复计算。如果信用风险缓释技术已经在风险暴露、债项评级或借款人评级中反映,则不应在计算监管资本中再度考虑风险缓释的影响。 (四)商业银行应当对风险缓释工具与借款人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保守考虑,同时需要将币种错配、期限错配等风险因素综合考虑。 (五)商业银行须对风险缓释工具的管理、操作程序、法律确定性以及风险管理过程等制定明确的内部要求。 第二章抵(质)押交易的认定及处理 第六条可用于信用风险缓释的抵(质)押物(权)分为金融质押品、应收帐款、商用房地产和居住用房地产、以及其他抵(质)押物(权)。初级法下合格抵(质)押物(权)按照本指引规定的范围执行(详见附件1),同时必须满足第七条和第八条中的有关要求;高级法下,合格抵(质)押物(权)由各商业银行在符合第七条和第八条要求的前提下自行认定,但必须有相应的历史数据可以证明对风险的缓释作用。 第七条内部评级法合格抵(质)押物(权)的认定要求:

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

一、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与模型 1.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 (1)要素分析法。 要素分析法是通过定性分析有关指标来评价客户信用风险时所采用的专家分析法。 常用的要素分析法是5C要素分析法,它主要集中在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根据不同的角度,有的将分析要素归纳为“5W”因素,即借款人(Who)、借款用途(Why)、还款期限(When)、担保物(What)及如何还款(How)。 还有的归纳为“5P”因素,即个人因素(Personal)、借款目的(Purpose)、偿还(Payment)、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erspective)。 无论是“5C”、“5W”还是“5P”,其共同之处都是先选取一定特征目标要素,然后对每一要素评分,使信用数量化,从而确定其信用等级,以其作为其销售、贷款等行为的标准和随后跟踪监测期间的政策调整依据。 (2)特征分析法。 特征分析法是目前在国外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信用分析工具。它是从客户的种种特征中选择出对信用分析意义最大、直接与客户信用状况相联系的若干因素,将其编为几组,分别对这些因素评分并综合分析,最后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

一般所分析的特征包括客户自身特征、客户优先性特征、信用及财务特征等。特征分析法的主要用途是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做出综合性的评价,它涵盖了反映客户经营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所有重要指标,这种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主要由信用调查机构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使用。 (3)财务比率分析法。 信用风险往往是由财务危机导致的,因此,可以通过及早发现和找出一些特征财务指标,判断评价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确定其信用等级,从而为信贷和投资提供决策依据。 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就是将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综合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剖析、解释和评价。这类方法的主要代表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创立的,它以净值报酬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润率为核心,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其前因后果,通过对某项综合性较强的财务比率的逐层分解,将相关财务指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体系,以便清楚地反映各项财务指标的相互关系。 沃尔比重评分法是由财务综合评价领域的著名先驱者之一亚历山大·沃尔创立的,他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他选择了七种财务比率,即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自有资金周转率,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通过与标准比率(行业平均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得出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继而确定其信用等级。 2.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 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以特征财务比率为解释变量,运用数量统计方法建模。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主要

信用风险的度量

信用风险的度量

信用风险的度量 信用风险的古老历史,也是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 对信用风险的研究包括风险的衡量与管理,信用风险的衡量是问题的核心和管理的前提,也是研究的重点。 方法众多,篇幅巨大,这里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视角进行了解。 定义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 更为一般地讲,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可能性。 狭义的信用风险是指银行信用风险,即信贷风险; 广义的信用风险是指所有因客户违约或不守信而给信用提供者带来损失的风险. 信贷风险的风险因素(一) 信贷风险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部因素是指由外界决定、商业银行无法控制的因素,例如国家经济状况的改变、社会政治因素的变动以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 内部因素是指商业银行对待信贷风险的态度,它直接决定了其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和信贷风险的大小,这种因素渗透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信用分析和贷款监督等信贷管理的各个方面。4 借款人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利润水平的不确定性以及信用登记状况的多变性; 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不稳定性; 自然社会经济生活中可变事件的不确定性; 经济变量的不规则变动。 其他:社会诚信水平和信用状况、心理预期、信息的充分性、道德风险等 信贷风险的风险因素(二) 信用风险的识别 单一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 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 个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 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 单一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

基本信息分析 财务分析 非财务因素分析 管理层风险分析 行业风险分析 生产经营风险分析 担保分析 保证、抵押、(动产)质押、留置和定金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 整体状况分析 信用风险特征分析 个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 基本信息分析 个人信贷产品风险分析 个人住宅抵押贷款 个人零售贷款 循环零售贷款(我国尚无此业务) 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 组合类单笔贷款的相关性 正相关——集中于特定行业、业务 系统性风险 负相关:风险分散化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 理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龚明华 内容摘要: 本文在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主要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研究我国分阶段运用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现实选择以及设立征信和信用评级体系的具体措施。 关健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信用风险管理 一、金融全球化中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信用风险、国家及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无疑是最重要的风险。信用风险可定义为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性。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信用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 随着我国资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参与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式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开发适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适应《巴塞尔协议》新框架的需要。2001年1月1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新协议的征求意见稿,在保留银行资产外部评级方式的同时,鼓励大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和开发风险度量模型。新协议通过将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有机结合在一起,代表了银行监管的先进理念和“国际活跃银行”日益完善的风险管理最佳实践经验。显然,在金融业日益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度量模型的研究,缩小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比较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比较 信用风险,亦称违约风险,是指因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合约责任而造成交易对手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来讲,信用风险的基本要素包括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这些风险要素不仅被用来评估信用风险,而且可以用来信用定价、计算信用利差等。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主要是从这些基本要素展开的。本文就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型进行逐一分析比较。 一、KMV模型 该模型属于建立在包括利率和公司特征变量在内的动态变化的一种模型。其理论依据最初由Merton提出,他假设一个简单的公司资本结构,公司仅发行一种零息债券,当公司资产价值低于债券面值时,公司将发生违约。通过设定违约临界点,计算公司资产价值低于该临界点的概率,以此作为公司的违约概率。在这一理论依据下,KMV公司于1993年开发出了一种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将债权看作债权人向借款公司股东出售的对公司价值的看跌期权(卖权),期权标的是公司资产,执行价格是公司债务价值。企业所有者相当于持有违约或不违约的选择权,债务到期时,若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超出其负债价值,企业愿意还债,将剩余部分留作利润;如果企业资产价值小于负债水平,出售全部资产也不能完全偿债,企业会选择违约,将公司资产转交给债权人。 该模型在度量违约率的过程中,首先利用期权定价原理(BSM模型)推导出的公司股权价值公式和企业股权价值波动性与企业资产价值波动性间存在理论上的关系来估计公司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然后利用所求得的公司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来计算违约距离;最后利用正态分布的假定和历史数据分别求得其对应的违约概率。 该模型优点突出,那就是它是一个向前看的动态的模型。但在技术上利用期权定价方法求解公司资产价值和波动性,缺乏有效方法来检验精确性;基于资产价值正态分布假设不够准确,也使它的缺点明显。 二、Creditrisk+模型 CreditRisk+模型,是瑞士第一信贷——波士顿银行开发的一种违约模型,其思想来源于保险精算学。即损失取决于灾害发生的概率和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重新定义及定位

=金融与保险>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重新定义及定位 王健军 摘要: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在21世纪新巴协议的逐步推行以及银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对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最新规范定义、分类及原则的总体概括。第二部分则是详 细分析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新巴协议规范体系下根据不同的风险计量方法(包括标准法、内部 评级初级法与内部评级高级法)对银行资本计量产生的不同影响。第三部分侧重介绍我国银行业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管理的现状及其与国际领先实践之间的对比。第四部分在前三部分内容的基 础上提出了对于我国国内银行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管理方面的改进建议,并指出国内各家银行只 有尽早在利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方面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在相关流程和制度上赶上国际 先进水平,从而更为高效合理地利用银行有限的资本资源,提升经营管理效益。 关键词:新巴协议信用风险缓释 引言 中国加入WT O之后,随着金融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银行业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监管机构对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但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风险控制、风险定价、资本管理效率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巴塞尔委员会于2004年6月发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巴协议0)为全球银行业的监管和自律提出了新的标准,代表了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有助于银行改进风险管理和推动业务创新。新巴协议鼓励银行根据自身对风险的评估结果计算资本要求,计提风险拨备,从而可以增强监管政策的风险敏感性和弹性,也有利于促进各家银行更加关注风险资本的合理计算并以此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为了在中长期内帮助国内大型银行改进风险管理技术、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2007年2月28日,银监会公布了5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6(以下简称/5指导意见60),对国内银行实施新巴协议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和要求,表明了我国银行业监管当局力图通过逐步推进新巴协议实施,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推动银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的决心。 此外,中国银监会已陆续发出两版5指引6征求各大银行的意见,并将于2008年下半年,正式发布该5指引6的正式稿。5指引6是基于新巴协议的相关要求制定的,内容与新巴协议相关要求基本一致。其中,新巴协议和5指引6对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定义、分类和相应运用规则都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和指导意见。其实质意义在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已经被监管当局明确列为银行计提资本的重要依据之一。换句话说,由于风险缓释工具的进一步标准化和规范化,其对风险因素的抵消作用一旦得以确认和准确计量,银行就可以减少相应的风险资本计提,从而达到更高更合理的资本使用效率。这将推动我国银行业今后重新定义和定位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其风险管理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无疑对我国银行业正在进行的商业化和股份制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 对于国内大多数处于相对领先地位的商业银行来说,采用新巴协议所规定的风险管理办法,将内部评级和风险量化的结果应用到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会促进银行自身向国际领先银行靠拢。因此,这些国内银行非常重视新巴协议的实施工作,将新巴协议的实施作为一项全局性、历史性、战略性的重要举措之一。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管理则是新巴协议实施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一旦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风险抵消作用能够被精确计量出来并得到监管当局的认可,那么银行就不必因为过高估计风险加权资产而计提多余的资本金,从而在满足相应的资本金充足率要求的前提下达到合理高效使用可用资本的目的。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75076988.html,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综述 作者:张赟格赵林海 来源:《中国市场》2014年第13期 [摘要] 美国次债危机的影响尚未远去,欧洲债务危机接踵而至。这一切都是以债务人违 约所导致的信用风险为导火索。本文回顾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文献综述,最后分析各种方法的适用性。 [关键词] 信用风险;KMV模型;Credit Metrics 模型;Credit Risk+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1 现代信用风险特点 信用风险由两个部分组成,首先是违约风险,指交易一方不能或不愿支付约定的款项致使交易对方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其次是信用价差风险,指由于信用标的品质的变化引起信用价差的变化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因此将信用风险定义为: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约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以及因为借款人的信用等级的变动或履约能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债务市场价值的变动而引起损失的可能性。 根据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资本要求,允许有条件的银行采用内部模型度量信用风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脱媒效应的显现、公司倒闭的结构性增加、担保能力的下降、竞争的白热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衍生品的急剧膨胀等因素促进了对信用风险的研究,从而出现了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2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介绍 2.1 基于VaR的Credit Metrics模型 由J.P.morgan公司1997年推出的Credit Metrics模型,其假设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接下来一年是一个坏年景的话,商业银行的贷款组合价值将有可能遭受的损失有多大?它的基本思想是假设一个信用资产组合,根据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信用等级转移矩阵和违约率,应用模拟方法或解析方法得出一定时间后该项资产组合的价值分布,然后运用其价值分布计算出资产组合的在险价值(VaR)。在模型评估信用风险的过程中,它同时关注了违约发生和信用等级变动对信用资产质量的影响,采用了盯市模型(MTM)的方法,通过资产组合价值来度量信用风险,构造了一个通过模拟信贷资产所有违约波动以及潜在变化的复合计量框架。 模型假设:(1)每个信用等级均对应一条零息收益率曲线;(2)模型中唯一的变量是信用等级的变化,债券未来市场风险和价值由其远期利率分布曲线决定;(3)信用风险不但包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缓释作用研究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缓释作用研究 【摘要】: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古老的风险之一,也一直是全球各大商业银行关注的焦点。2004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新资本协议》,对抵质押、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等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做了详尽的分析与阐述,并认为这些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能够有效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2010年,国内的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而信用风险缓释技术作为《新资本协议》的重点内容,如何使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金融风险有所显现,信贷风险不容忽视。面临如此严峻的经营环境,商业银行如何利用信用风险缓释技术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安全,也影响到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发挥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程度中的作用,将成为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是信用衍生工具对信用风险的风险缓释作用,包括抵押和质押、净额结算、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首先,本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风险缓释作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反映抵押品价值的抵押率入手,用期权定价法模型考察抵押品价值与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的关系,用Copula函数考察抵押品价值与风险价值与资本金要求的关系,抵押品价值能够有效降低贷款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风险价值度与资本金要求。其次,用具体实例分析净额结算在风险缓释作用,净额结算在缓释交易对手的风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再次,

对保证贷款风险缓释作用的分析,即被设定保证后贷款的违约概率的分析。最后,分析信用衍生工具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关键词】:信用风险抵押质押保证信用衍生工具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2.33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1引言10-151.1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10-111.2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11-131.2.1国外文献研究现状11-121.2.2国内文献研究现状12-131.3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31.4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13-141.5本文的基本框架14-152信用风险与信用风险缓释技术的基本理论15-202.1信用风险的基本理论152.1.1信用风险的定义152.1.2信用风险的来源152.2信用风险缓释技术的基本理论15-172.2.1信用风险缓释技术的认定要求15-162.2.2信用风险缓释技术的分类16-172.3信用风险的管理方法17-182.4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作用18-192.4.1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182.4.2为商业银行节约资本金18-192.5小结19-203抵押质押的信用风险缓释作用20-313.1抵押质押品的信用风险缓释效果作用的理论分析20-233.1.1抵押质押对违约概率(PD)的影响20-223.1.2抵押对违约损失率LGD的影响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缓释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缓释研究 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缓释机制由于抵押资产的存在能够约束借款企业的贷后行为,从而具有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及贷款预期损失的作用,因此,抵押贷款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和缓释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刘玉平指出,抵押对借款企业会产生“激励相容”效应,是解决借贷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相对有效的方法。卢新和万解秋提出,抵押贷款可以降低贷款交易成本,同时使贷款供给增加,以便提高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具体来讲,在抵押担保模式下,借款企业违约成本的提高确保了借款人信息生产和传递的有效性,银行因此能够在贷前审查、贷后管理及处置中以较低的成本获取相对真实、准确的信息,这将直接降低银行贷款的交易成本,最终使得信贷市场上贷款利率下降、贷款投放增加,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随之明显提高。通常情况下,抵押贷款可以减轻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借款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方面,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在贷前可能无法准确识别出借款人的所有风险,此时,低风险借款人可以通过提供抵押物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风险类型。因为低风险借款人的预期违约率低,抵押贷款的利率也就应该相应地低,最终结果就是,低风险借款人以低利率获得抵押贷款,高风险借款人获得高利

率贷款,且不提供担保,即抵押贷款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贷前面临的逆向选择风险。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借款人从事高风险投资的动机较强,抵押贷款作为一种内部物的担保,提高了贷款违约成本,降低道德风险。但由于借款人不会承担抵押品之外的其他损失,抵押贷款作为一种激励约束机制来降低借款人道德风险的作用就相对有限。担保贷款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缓释机制。在担保贷款中,担保人和银行对借款人的风险识别能力与监督效果决定了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水平。首先,担保人对借款企业的信息生产能力对缓解银行面临的逆向选择问题具有决定性作用。与银行相比,如果担保人可以更好地识别借款人的经营风险与还款意愿,担保人的担保意愿就具有一种信号传递功能,能够帮助银行筛选出不同风险特征的借款人,因此有助于减轻银行面临的逆向选择问题。不过,如果担保人与借款人双方的信息明显不对称,反担保要求以及额外增加的贷款费用反而会加重借款人的逆向选择倾向。其次,担保贷款同样具有减轻借款人道德风险倾向的作用。借款企业为了与担保人保持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并避免担保人行使代位求偿权,通常会选择低风险项目并努力经营,力求降低违约风险。因此,在担保人与借款人之间存在较强的关系型利益约束下,担保人的介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银行监督并制约借款人违约行为的发生。最后,因为已经把贷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备案材料具体要求-中国银行间场交易商协会

附件1: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备案材料具体要求 一、金融机构备案成为核心交易商的材料 金融机构参与者有意成为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核心交易商的,应向交易商协会秘书处提交加盖机构公章的下列备案材料: (一)备案说明书; 备案说明书需包括以下内容: 1、备案意向; 2、相关业务部门情况简介; 包括岗位设置、人员简历、职责划分等情况,并应包括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情况,以及相关部门从业人员从业经验和业务资格能力的情况。 3、最近2年无违法和重大违规行为的书面说明; 4、最近2年本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的相关业务情况说明,包括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情况,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定价估值能力的情况。 (二)最近年检的《营业执照》的副本复印件; (三)《金融许可证》副本复印件等证明文件; (四)金融管理部门批准开展衍生产品业务的相关证明文件; (五)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内部操作规程和风险管理制度; (六)上一年末净资产规模的相关文件;

(七)交易商协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非法人产品备案成为一般交易商的材料 非法人产品参与者有意成为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一般交易商的,其管理人应向交易商协会秘书处提交加盖机构公章的下列备案材料: (一)备案说明书; 备案说明书需包括以下内容: 1、备案意向; 2、管理人相关业务部门情况简介; 包括岗位设置、人员简历、职责划分等情况。 3、最近2年管理人无违法和重大违规行为的书面说明; 4、最近2年管理人在银行间市场的相关业务情况说明; (二)管理人最近年检的《营业执照》的副本复印件; (三)管理人《金融许可证》的副本复印件(如有),或相关自律组织出具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备案证明文件副本; (四)管理人关于资产管理业务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内部操作规程和风险管理制度; (五)符合投资协议约定投资范围的非法人产品名单及每支非法人产品的产品规模信息; (六)对于未来新增符合投资协议约定投资范围的非法人产品,管理人只需提交相应的非法人产品名单及每支非法人产品的产品规模信息; (七)交易商协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其他非金融机构备案成为一般交易商的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