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马卡连柯复习课程

父母必读---马卡连柯复习课程
父母必读---马卡连柯复习课程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马卡连柯认为:虽然有幼儿园托儿所,一个孩子也有“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一个孩子在家庭里受到怎样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否与普通学校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相一致,或者父母的教育影响与教师的教育影响是否在功能上相联系,这些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马卡连柯认为。家庭教育问题应受全社会的重视,他还特别关心离异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父母必读〉中讲到一个被遗弃的家庭的不幸故事。在他看来,“一个被遗弃的家庭的教育问题应作为社会的某种灾难的问题来对待。(这个故事是如此吸引我,不亚于任何一篇优秀的小说。:) 尤其是离异后的年轻母亲如何渡过艰难的日子,如何迎来身心灵的重生。以及这些对于她的孩子的影响。)

在阐述家庭教育重要性之后,马卡连柯特别强调指出家庭教育不应有一个简单的、格式、公式化的现成模式。他反对家庭教育的形式主义化和教条主义化,主张辩证的灵活和具体的家庭教育。他说:“每一家庭有它自己的生活特点和环境,每一家庭必须独立地解决为数极多的教育问题,千万不要利用那些现成的、取自外界的处方。

家庭教育的千真万确的真理是:由于家庭的主观客观条件在教育问题上辐合着起作用,由于家长与子女实际素质和面貌的复杂性和可变性,事实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绝对合理的现成公式以供效法。家庭教育的辩证法在于:父母应从估计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出发,从认识他们子女的个性特点出发,来独立地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二、独生子女的教育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上,马卡连柯为人们一次又一次敲起警钟。他认为:“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其教育任务较之多子女家庭更为艰巨复杂。他说:“家庭里只有一个儿童,他会立即成为家庭的中心,父亲和母亲的关注完全集中在这个儿童身上,往往超过了有益的范围。独生子女最容易习惯于他所占有的特殊地位,变成家庭里的暴君。”当一个孩子从很小的幼年时代起就成为家庭的中心,当父母经常为他的命运惴惴不安时,当一切的钱财、一切的便利都给了他一个人时,当全家仅仅为使他快乐、满足(须知儿童往往得不到满足的)而在各个方面对他让步的时候,那么,几乎照例都会在这个孩子身上发展个人中心主义,利已主义和对一切不负责任的态度。

马卡连柯举出一例:维克多的父亲信奉独子和优育原则,他认为,一个大家庭只能培养出平凡的个性,而他只要一个孩子,要用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知慧和所有的能力集中在唯一的儿子身上,目的是要造就孩子杰出的个性。儿子开始印证父亲的希望,他正在成为一个具有大数学家天赋的人。但与此同时,其父母却不知不觉地变作自己儿子的奴隶,“一切的钱财、一切的便利”都仅供儿子支配,结果儿子成了一个冷漠到连自己父母也要加以轻视的利已主义者。马卡连柯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个独子成为家庭关注的中心是不应该的。”(呵呵,现在的中国,完全反了。:) )他要表达的很明确:在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上,家长在感情上过度依恋子女,在生活上过份优先子女,在教育上过多地溺爱子女,这种家庭教育是注定要失败的。(这些话是如此老生常谈,又是如此那么必要的提醒!)

如何使独生子女的这一切陷得以补偿呢?马卡连柯指出的途径是:让儿童走出家庭与其他孩子结成伴侣在集体交往和活动中接收教育。马卡连柯谈到,有一些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父母懂得“为儿子安排朋友和伙伴,“自觉去弥补没有兄弟姐妹的缺陷。随着集体和社会的要求。

总之:“只有集体主义才是我国正确的教育,父母就应当经常进行这种教育。”对独生子女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虽存在着困难,但它的必然性是不言而喻的。

(发展自我的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是相悖的吗?建构自我与以个人为中心又是一回事吗?我非常怀疑。一个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的孩子,恐怕自我也建构不好,责任感更被视为可有可无。而一个以群体意志来代替个人意志的人,他内心的声音又由谁来倾听?)

三、合理的家庭生活制度

家庭生活的每一细小方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马卡连柯说:“家庭教育的失败归根到底是由于不关心小事情而引起的。他认为,建立合理的家庭生活制度的要旨在于:

第一、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持久的确定性。马卡连柯指出家庭教育应象学校教育一样也需要事先有明确的目的。父母应当有目的地向孩子提出要求和规定,在提出每项要求之前要仔细想一想:我为什么这样要求孩子在大多数情况下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遵循这些要求和规定。臂如说,要求孩子不要丢弃吃剩的食物,就应当让孩子了解这是为了尊重生产食品的人和父母亲的劳动。

合理的家庭生活制度又必须是确定性的,对于儿童能够做的事情就应当天天在要求他去做,“母亲不应当今天要儿童收拾床铺,明天不再要求而自己动手去做,这样没有确定的要求会失掉生活制度的一切意义,使它变成毫无关联的一些偶然命令。“每一个家庭里,照例应该有这样的生活制度凡是极小极小的破坏事情都必须指出来,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生活制度起码要包括下列内容:工作的时间,包括起床、就寝和各类活动的时间,注意穿着整洁,家庭设施、学习用具必须收拾整齐,学会自我服务;保持个人卫生的习惯。

马卡连柯把培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视为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而这些都需从年龄最小的时候做起。

第二、保证家庭生活制度实施的有效方式是指示性吩咐。家长在作吩咐时态度既要尽可能和蔼又要认真坚定(温柔而坚定:) ),要使孩子不怀疑应该做到的必然性,吩咐后要监督其完成,作监督又最宜不被孩子发现。吩咐应当适合儿童的能力,不应使孩子感到过分吃力。吩咐又不应跟父母另外场合的吩咐相矛盾,也不因跟其他家长的吩咐相矛盾()。

处罚是马卡连柯极力要求避免的教育手段,他说:“在良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处罚的情形,这是正确的家庭教育的道路。如果没有合理的生活制度,只靠处罚是不会有任何益处的。”只是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马卡连柯才允许使用处罚:停止消遣和娱乐;临时停止给零用钱,禁止外出等。

同时,要谨慎地运用奖励。“任何时候都不应事先宣布发什么奖品,对一味的夸张

的表扬也应加以限制,-----只要儿童需要的,在任何情形下都应给予儿童。“有了合理的生活制度,就不再需要处罚,一般说来,处罚和过分的鼓励一样,都应设法避免,最好在一切情形下,希望能有合理的生活制度,并耐心地等待它的结果。四、儿童文化习惯的培养

马卡连柯认为:文化习惯的养成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呵呵,坛子里近期对品味一词敏感度也颇高啊)

对儿童的文化教育,父母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其一、应从很早就开始,“应当在儿童学会看,会听和能够说些什么时就开始,。重点在于培养儿童的文化习惯,培养主动吸取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

其二,应有计划、有目的培养。所谓计划性首先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马卡连柯以为分为两个阶段:

1在儿童未入学的最初几年,可以通过讲故事和看图方式进行文化习惯的培养。他强调对故事内容的选择很重要,要去掉那些叙说鬼怪、恶魔、妖精之类的故事,而应多讲那使人乐观的、快活的和动物的故事给孩子听。他还认为非专门为低级儿童演出的戏剧、电影、最好不要让儿童去看。

2、儿童进入学校学习是家庭文化习惯培养工作的一个显著转变时期,由于孩子具备了一般的听、读、说、写的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报纸、书籍、戏剧、电影、博物馆、展览会及其他文化教育方式,具有重大的间意义,而这些方式也需要父母的组织安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经典好资料、教学讲义】第二十二讲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第二十二讲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本讲内容索引:导学概述教材重点练习答案 ▇导学(返回索引) 学习本章应首先学习马卡连柯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在了解他的教育活动和理论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的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纪律教育、集体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概述(返回索引) 无论在前苏联教育史上,还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马卡连柯都是一位具有深刻影响的重要人物。他既是教育实践家,又是教育理论家。他热爱儿童,把教育看作一项极崇高的事业,以培养共产主义新人为己任。他以马列主义,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共产主义方向,在十月革命胜利的最初二十几年中对社会主义教育规律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他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由此而产生的一整套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因而具有革新的性质。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是成功的,3000多名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经过他所培育的集体的教育和锻炼,成为一代社会主义新人。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与纪律教育与资产阶级的截然不同,特别是他的集体教育更是任何资产阶级教育家所未曾实行与论述过的。由于“工学团”和“公社”的教育对象和教育任务的特殊性,马卡连柯采用了不同于一般学校教育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作为实践经验的总结,马卡连柯的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特殊性。但是,由于马卡连柯培养的集体与苏维埃一般学校集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加之马卡连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对教育实践活动作了高度的科学概括,因此他的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主义教育规律,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根据我们自己的传统和条件大力加以发展的。我们虽然高度评价了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但是应该指出,马卡连柯实际上未能很好解决全部教育问题,这也是我们所不能苛求于他的(例如,不能说他将劳动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他的论述中,尽管他努力以辨证法为指导,仍存在某些片面性和绝对化的问题(例如,平行性原则过分强调通过集体进行教育,凡教育均需通过集体,这就流于形式了)。诚然,他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学习的。 ▇教材(返回索引) 张季娟、袁锐锷编著《外国教育史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修订版: 第二十七章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苏联在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至1956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教育同其他事业一样发展很快,成绩也很显著。在这几十年的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与建设中,苏联涌现出不少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是在苏联早期教育改革事业中出现的一位优秀的教育革新家,他在把流浪儿和少年违法者改造、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新人的实践基础上创立了他的崭新的教育理论体系。在马卡连柯整个教育理论体系中,或者说在他的成就中最主要、最切实的东西是他所进行的集体教育、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他在这几方面的理论总结也最完整、最有创造性。

浅析马卡连柯的家庭教育思想

浅析马卡连柯的家庭教育思想 摘要:家庭教育是马卡连柯努力探索的一个方面,他的出发点是把整个教育问题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积累了关于家庭教育的大量印象、感官、经验和思想的基础上他提出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亲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家庭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马卡连柯认为父母不应溺爱子女,不能做子女的奴隶;父母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他反对父母对孩子进行体罚,严厉批评了父母打孩子的错误行为,认为应该给孩子必要的自由,指导孩子去跟不好的影响去斗争。 关键词:马卡连柯家庭教育 马卡连柯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和作家。他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相辅相成。马卡连柯断言,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极大。儿童将来成为怎样的人,主要取决于5岁以前的教育,“如果5岁以前没有按照需要的那样去进行教育,那么,以后就得去进行再教育”。而且家庭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儿童的未来,还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①因此,马卡连柯一再提醒家长,必须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要把教育子女看成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忽视或放弃对子女的教育乃是对社会、对国家不负责的表现。 为了帮助家长正确教育子女,马卡连柯深入研究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他认为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是要建立一个“完整和团结一致的”家庭集体。如果家庭结构不完整,生活不和谐,就很难进行真正的教育工作。他说:“没有健全的教育环境而能养成真正可贵的品质的例子,我连一个也没有见过。”所谓不健全的家庭,一是父母不和或者离异;二是“独生子女”。前者会使儿童形成孤独、乖僻、冷漠的性格和被遗弃感;后者会使儿童失去兄弟姐妹互助、互爱、共同生活的经历,父母也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和经历集中在独生子女身上,结果使儿童成为“家庭的中心,利己主义者,变成家庭里真正的暴君”。 马卡连柯强调,家庭也应该是一个集体,“家庭集体的完整和团结一致是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②他认为父母是家庭集体中负有责任的长者,他们应该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注意维护家庭的和谐一致。他们对教育的目的应当有明确的理解,并且注意教育的组织与方法,以便儿童随时受到教育。他告诫父母们说:“你们应当永远记住:你们生养和教育儿女,不是仅仅为了父母的愉快。在你们的家庭里,在你们的领导下,成长着未来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未来的战士。如果你们处理无方,教育出不好的人来,那么,由此所得的痛苦不仅是你们的,而且是许多人的,是整个国家的,给社会就出不好的或有害 ①《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第5页。

马卡连柯-儿童教育讲座

儿童教育讲座 马卡连柯与他的家庭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АнтонСемёновичМакаренко,1888—1939),苏联著名教育革新家、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和作家。1905年,他17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从此在繁重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紧张的教育理论探索中度过了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旧俄时期在铁路小学的教育工作,使他一方面积累了教育、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家长建立了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又为他奠定了比较扎实的文化科学、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知识基础。十月革命的胜利既对他提出了新的要求,又为他施展抱负创造了客观的物质前提,提供了新的思想基础。他的教育思想体系在十月革命后逐渐形成。他的教育理论著作是他开创的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概括和升华,他的文学创作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事实反映了他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生动地体现了他的教育理想。他的主要著作有:反映高尔基工学团的生活和发展的小说《教育诗篇》,以捷尔任斯基工学团为题材的小说《1930年进行曲》、《塔上旗》,家庭教育方面的著作有《父母必读》、《儿童教育讲座》等以及许多教育论文和讲演。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匪的叛乱造成战火连绵,使许多青少年成了孤儿,流落街头。这些年龄在8—18岁之间青少年,大多数人没有道德观念,目不识丁,无责任感,以乞讨、偷窃、暴力,甚至卖淫为生,成了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收容、教育、改造这些青少年,是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一项紧迫的特殊任务。1920年秋,马卡连柯受命把一所荒凉的农场学校改建为少年违法者工学团,并担任工学团主任。出于对高尔基的崇敬,马卡连柯把它改名为高尔基工学团。他在该工学团连续工作了8年。后来他又受命组建并领导了一个新的儿童劳动公社——捷尔任斯基公社。他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地整整操劳了16年,把三千多名流浪儿童和违法者改造、教育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其中不乏出色的工程师、教师、医生、科学家,有的还成了英雄和模范。在本书所收集的马卡连柯关于家庭教育的讲话中作者多次提到了他的这一段经历及其宝贵经验。马卡连柯在后期很关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本书介绍给读者的《儿童教育讲座》及其他三篇有关家庭教育的讲话,包含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许多有独到见解的宝贵的教育思想。 一、关于家庭中的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观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如何组织和培养儿童集体是马卡连柯全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上马卡连柯同样强调了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马卡连柯认为,旧式的家庭是一种父权的家庭,孩子的生活完全服从父亲的意志,孩子“没有办法摆脱父亲的权威”,父亲滥用自己的权力,“像刚愎自用的人那样残酷地对待孩子。”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庭首先是一个苏维埃的集体,它与旧家庭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此。每个苏维埃家庭,“都是由享有平等权利的社会成员构成的集体,家长与儿童的区别在于家长领导着家庭,儿童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儿童将成长为怎样一个人,取决于儿童本人的能力和所受的教育。为了使家庭教育得以顺利地进行,马卡连柯要求家长们懂得,第一,在家中他们“不是绝对的、不受任何约束的主人,而只不过是集体中一位年长的、负有责任的成员”。家长必须从孩子幼年起,在孩子的一举一动中,在孩子的游戏中培养他集体生活的习惯,不可让孩子成为家中的“暴君”,不可让孩子成为“利己主义者”。第二,家长要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孩子对“苏维埃的法律承担责任”。每个做父母的都应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活,任何移情别恋造成的家庭的破裂都会病态地反映到儿童的教育上。马卡连柯规劝那些经常吵吵闹闹的家长们,“如果家长真正爱自己的孩子并想尽可能好地教

马卡连柯

马卡连柯教育思想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1888-1939)是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 有《教育诗篇》(1925-1935)《塔上旗》(1938)、《父母必读》(1937)等。 集体教育原则 马卡连柯认为,苏维埃教育方针概括地说来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 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经验的本质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他指出,在集体初建时期,领导者应当以“不许反对的方式”提出要求。以后,集体本身就能向其成员提出要求。 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首先是教育的基础。其次,集体是教育的手段。最后,集体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马卡连柯认为,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 3、前景教育原则。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应当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防止享乐主义情绪的产生。 集体的作风和纪律 集体的作风是指五常的共同的态度。这种共同的态度主要表现为5个特点: 第一,集体应当朝气蓬勃。集体应当充满“强烈的快活情绪”。 第二,集体成员之间应当团结和睦。 第三,集体成员应当具有坚定不移地主持正义的观念。 第四,集体成员要具有积极性。 第五,集体成员应当养成“抑制的习惯”。 纪律既是集体教育的结果,也是集体教育的手段。所谓纪律,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论教师集体和家庭中的集体教育 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师集体是培养不出良好的学生集体的。在他看来,建设教师集体应当注意4个方面: 第一,教师集体应当是一个合理的组织。 第二,教师集体应当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坚定的政治信念。 第三,教师集体要团结,行动要一致。 第四,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要建立密切的联系。

马卡连柯

从《教育诗》解读马卡连柯集体教育中的创新思想 【摘要】马卡连柯是前苏联著名教育革新家、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集体主义教育理论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其代表作《教育诗》则生动地体现了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其中不乏一些开创性的观点,如平行教育,前景教育。研究其集体教育理论对我国现今的儿童教育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马卡连柯教育诗集体教育创新思想 马卡连柯(1888~1939),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作家。毕生致力于苏联的教育工作,先后创办并领导了高尔基工学团、捷尔任斯基公社两个儿童教养院,挽救了3000多名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其代表作《教育诗》叙述了教养院的流浪儿童,从不遵守纪律的一群乌合之众,在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下,逐渐转变为团结战斗的集体,成为苏维埃新人的故事。高尔基对马卡连柯的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1928年,高尔基访问了儿童教养院之后,在《苏联巡礼》一文中写道:“这几百个受了生活那样残酷的、侮辱性的蹂躏的孩子,是谁能这样改造他们,使他们变得不可认识了呢?教养院的组织者和院长安.谢.马卡连柯”。 《教育诗》生动地体现了马卡连柯的新型的教育观点,真实地反映了他的创造性的教育工程。他突破了传统的教育理论的框架,给苏联教育史写下了崭新的一页。 (一)流浪儿是可教的------尊重和信任是教育的前提 在马卡连柯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十月革命后,流浪儿童和青少年罪犯成群,教育和改造他们成了前苏联新政权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呢?马卡连柯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热爱、尊重和信任他们,“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因为“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个要求里也就包含着对这个人的尊重。”①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谢苗·卡拉巴林是马卡连柯的学生,正是马卡连柯对他的尊重和信任让他走上新生的历程。一天,马卡连柯去监狱保释卡拉巴林,当他和监狱长一起替卡拉巴林办理出狱手续时,马卡连柯亲切地要他暂时离开办公室,当时卡拉巴林对此并不理解。10年后,当卡拉巴林成为一名教师时,马卡连柯才告诉他说:“当时叫你走出办公室,是为了不让你看见担保你出去的条子。因为这可能会侮辱你的人格。”卡拉巴林说:“马卡连柯注意到我的人格,可当时,我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是人格。这是他对我的第一次温暖而人道的接触。” 正是马卡连柯的尊重和信任,激起了一个又一个青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童的自尊感,把他们从自暴、自弃、自卑、失望和堕落的深渊中解救出来,使他们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追求的火光。热爱、尊敬学员,还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发掘积极的因素,引导他们前进。他觉得每个跳蚤都有它的用处,何况是一个能够合理生活的人。 ①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7页。

马卡连柯儿童教育理论

马卡连柯儿童教育理论 马卡连柯儿童教育理论 与蒙台梭利一样,马卡连柯也是近代伟大的儿童教育家之一。所不同的是,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大都直接建立在生理学知识之上,具有浓重的“学理背景”,而马卡连柯不同,由主要从从宏观层面、去诠释儿童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马卡连柯(Антон Семёнович Макаренко,1888—1939),苏联著名教育革新家、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和作家。1905年,他17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从此在繁重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紧张的教育理论探索中度过了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他的教育思想体系在十月革命后逐渐形成。他的教育理论著作是他开创的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概括和升华,他的文学创作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事实反映了他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生动地体现了他的教育理想。 马卡连柯在后期很关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儿童教育讲座》及其他三篇有关家庭教育的讲话,包含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许多有独到见解的宝贵的教育思想。 一、关于家庭中的集体主义教育及威信的确立 集体主义教育观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如何组织和培养儿童集体是马卡连柯全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上马卡连柯同样强调了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马卡连柯认为,旧式的家庭是一种父权的家庭,孩子的生活完全服从父亲的意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庭首先是一个苏维埃的集体,它与旧家庭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此。每个苏维埃家庭,“都是由享有平等权利的社会成员构成的集体,家长与儿童的区别在于家长领导着家庭,儿童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儿童将成长为怎样一个人,取决于儿童本人的能力和所受的教育。为了使家庭教育得以顺利地进行,马卡连柯要求家长们懂得,第一,在家中他们“不是绝对的、不受任何约束的主人,家长必须从孩子幼年起,在孩子的一举一动中,在孩子的游戏中培养他集体生活的习惯,不可让孩子成为“利己主义者”。第二,家长要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孩子对“苏维埃的法律承担责任”。每个做父母的都应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活,任何移情别恋造成的家庭的破裂都会病态地反映到儿童的教育上。第三,家长应通过自己的心灵、自己的思想,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传达给孩子,让孩子产生兴趣,让孩子为家长对社会作出的成就感到自豪,从而把孩子从小就融入社会的大集体中。第四,家长是家庭集体的领导成员,他必须以身作则,这是首要的和最主要的教育方法。第五,家庭教育工作的实质不在于家长对孩子的直接影响,而在于家长是如何组织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如何组织孩子的生活。 没有威信就不可能进行教育。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的威信就是父母的价值与力量所在。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听话就说明家长有威信,于是为了达到听话的目的而去追逐自己的威信,从而培养出了懦弱的孩子。马卡连柯在《儿童教育讲座》中分析了几种建立在这种错误基础上的威信。虚假的威信尽管有着形形色色的表现,但都是“以故意做作为原则,力图用任何手段制造…听话?的假象”。马卡连柯指出,真正的威信应该是以了解、以帮助、以责任心获得的威信。

2021年浅谈马卡连柯儿童教育理论

浅谈马卡连柯儿童教育理论 与蒙台梭利一样,马卡连柯也是近代伟大的儿童教育家之一。所不同的是,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大都直接建立在生理学知识之上,具有浓重的“学理背景”,而马卡连柯不同,由主要从从宏观层面、去诠释儿童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马卡连柯(АнтонСемёновичМакаренко,1888—1939),苏联著名教育革新家、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和作家。1905年,他17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从此在繁重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紧张的教育理论探索中度过了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他的教育思想体系在十月革命后逐渐形成。他的教育理论著作是他开创的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概括和升华,他的文学创作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事实反映了他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生动地体现了他的教育理想。 马卡连柯在后期很关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儿童教育讲座》及其他三篇有关家庭教育的讲话,包含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许多有独到见解的宝贵的教育思想。 集体主义教育观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如何组织和培养儿童集体是马卡连柯全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中心问

题。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上马卡连柯同样强调了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马卡连柯认为,旧式的'家庭是一种父权的家庭,孩子的生活完全服从父亲的意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庭首先是一个苏维埃的集体,它与旧家庭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此。每个苏维埃家庭,“都是由享有平等权利的社会成员构成的集体,家长与儿童的区别在于家长领导着家庭,儿童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儿童将成长为怎样一个人,取决于儿童本人的能力和所受的教育。为了使家庭教育得以顺利地进行,马卡连柯要求家长们懂得,第一,在家中他们“不是绝对的、不受任何约束的主人,家长必须从孩子幼年起,在孩子的一举一动中,在孩子的游戏中培养他集体生活的习惯,不可让孩子成为“利己主义者”。第二,家长要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孩子对“苏维埃的法律承担责任”。每个做父母的都应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活,任何移情别恋造成的家庭的破裂都会病态地反映到儿童的教育上。第三,家长应通过自己的心灵、自己的思想,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传达给孩子,让孩子产生兴趣,让孩子为家长对社会作出的成就感到自豪,从而把孩子从小就融入社会的大集体中。第四,家长是家庭集体的领导成员,他必须以身作则,这是首要的和最主要的教育方法。第五,家庭教育工作的实质不在于家长对孩子的直接影响,而在于家长是如何组织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如何组织孩子的生活。

马卡连柯教育思想及其对我们教育的启示

马卡连柯是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活动家和富于创新精神的教育理论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教育诗篇》、《塔上旗》、《父母必读》等。 (一)、论集体和集体教育原则 1、论集体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任务就是要培养集体主义者。”马卡连柯强调说:“公社的教育方针概括地说来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 2、论集体教育原则 (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他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认为,在集体教育过程中,要求是必须的,否则就不可能建立集体和集体纪律。他指出:“要求”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即在集体初建时期,领导者应当以“不许反对的方式”提出要求。在第二个阶段,集体的领导者周围已出现了一批自觉维护纪律的积极分子,他们所组成的核心会用自己的要求支持教师的意见。在第三个阶段,集体本身能向其成员提出要求。在谈到“尊重”的时候,马卡连柯指出,“尊重并不是尊重外表的什么东西,并不是尊重脱离社会面独立存在的东西…”。这是对那些参加我们的共同劳动、共同工作的同志的一种尊重,这是对活动家的一种尊重。” (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集体”的原则。他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

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结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马卡连柯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

(3)前景教育原则。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应当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防止享乐主义情绪的产生。马卡连柯要求教师不断地向集体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来刺激集体的活力。这种新的目标就是前景,是人们对美好前途的希望。前景教育可以分为3个步骤,即近景、中景和远景。 (二)、论集体的作风和纪律 1、集体的作风 马卡连柯十分重视集体作风的培养。作风是指五常的共同的态度。这种共同的态度主要表现为5个特点:第一,集体应当朝气蓬勃。集体应当充满“强烈的快活情绪”,其表现形式为朝气蓬勃和行动的决心。第二,集体成员之间应当团结和睦。第三,集体成员应当具有坚定不移地主持正义的观念。第四,集体成员要具有积极性。第五,集体成员应当养成“抑制的习惯”,抑制的特殊形式就是礼貌。 2、集体的纪律 马卡连柯认为,纪律既是集体教育的结果,也是集体教育的手段。所谓有纪律,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外国教育家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简介

外国教育家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简介 一、人物生平及代表作 马卡连柯(1888~1939),苏联教育家,作家。1905年从小学师资训练班毕业后开始教育生涯。1905年起担任小学教师和校长,在15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基础。1920年后先后主持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儿童劳动公社,从事对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提出了通过集体和生产劳动来教育儿童以及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丰富了他的教育学理论。1935年马卡连柯任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部工学团管理局副局长,同时从事写作、理论著述和学术讲演活动。 主要教育文艺著作有《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主要教育理论著作有《教育过程的组织方法》、《儿童教育讲座》、《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50年代苏联出版7卷本《马卡连柯教育文集》,80年代出版8卷本《马卡连柯教育文集》。 二、教育轨迹 马卡连柯的名字与“高尔基工学团”、“捷尔仁斯基公社”紧密相连。他在这两所特殊学校15年的教育实践中,造就了3000多名名副其实的技工、红军干部、学者和专家,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了国家勋章获得者、先进工作者和卫国战争英雄。他形成了自己具有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和好评。然而,人们不会忘记马卡连柯创办工学团所受的艰难。那时,苏联十月革命后不久,苏维埃政权刚刚成立。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外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结果,国内许多儿童失去父母,流浪街头,有些甚至成了罪犯,人数已逾二百万。为了解决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苏联政府成立了以捷尔任斯基为领导的“儿童生活改善委员会”,并在各地创设了工学团。在此背景下,马卡连柯受命创办“波尔塔瓦幼年违法者工学团”,不久更名为“高尔基工学团”。创办工学团之初,马卡连柯面临着重重困难。马卡连柯重视集体教育。对工学团里接二连三发生的偷窃事件,他组织“人民法庭”,教育偷窃集团的首犯布隆;根据当地群众的需要,组织学员自觉承担保卫国家森林的任务。在工学团里,除了严格实行半天生产劳动、半天上课学文化,还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政治学习会。这样,学员们逐步提高了认识和觉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工学团不只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改善,而且有了“新集体的萌芽。” 三、教育思想及原则 1、教育思想体系 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方面。认为通过组织健全、合理的教育集体来教育学生,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方法。指出教育任务是培养集体主义者,只有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进行教育,才能完成培养集体主义者的任务。认为不可将学生看作受训练的材料,应视他们为社会的成员、社会活动的参加者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指出前景教育在人的教育和儿童集体的

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秘诀

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秘诀 ■“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平行教育影响”不会使学生总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导致厌恶之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 教育的主体,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经常给学生指出美好前景,即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新任务,吸引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为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前景,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开展活动,由简单的原始满足发展到最高的责任感,从而使整个集体朝气蓬勃,永葆青春。 ■“我是体罚的反对者,很早就是个反对者。”用体罚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是十月革命后前苏联政府为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和违法青少 年所建立的特殊教育机构。有一个人的名字是和这两所学校紧密相连的,他就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他在这两所特殊学校的16年间,采取了教学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把3000多名失足青少年培养 成为了将军、工程师、医生、教师、新闻记者、工人等,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和好评。 马卡连柯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而他成功的秘诀就是集体教育。马卡连柯认为,全部教育过程应该 是在“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原则下进行,为我们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集体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教育的前提——尊重与信任 十月革命后,流浪儿童和青少年罪犯成群,教育和改造他们成了前苏联新政权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 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呢?马卡连柯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热爱、尊重和信任他们,“我的基本原 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谢苗·卡拉巴林是马卡连柯的学生,正是马卡连柯对他的尊重和信任让他走上新生的历程。一天,马 卡连柯去监狱保释卡拉巴林,当他和监狱长一起替卡拉巴林办理出狱手续时,马卡连柯亲切地要他暂时离

读《马卡连柯教育文集》有感

读《马卡连柯教育文集》有感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主义教育规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根据我们自己的传统和条件大力加以发展。读了《马卡连柯教育文集》后,我产生了很多感悟。“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未来的希望”,他教导我们要把希望种在孩子心中。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目的就是人的个性和性格的培养计划,教师应当有这样的人的个性培养计划。不过,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是否有权干涉学生性格的发展,并引向正确的发展方向呢?还是只应当消极地跟随着学生的性格走呢?他认为教师是有权干涉的,应该教导学生怎样根据个人的品质、爱好和能力向他最需要的方向发展。 他以当时一个成绩很好的孩子为例,解释了如何帮助学生发展个性。那个孩子的成绩很好,想进高等工业学院,但是马卡连柯却发现他是非常稀有的喜剧演员的天才。然而,当时演员并不被认为是一份体面的工作,那个孩子也去了工业学院。后来,马卡连柯通过召开社员大会,用纪律和命令强迫他去了戏剧专科学校。那个男孩最终成为很出色的演员,取得辉煌成就,也很感激他。然而,这样强制的方法也有很大风险,万一那个孩子总是对此耿耿于怀,不愿接受演员这份工作,结果会怎样呢?他拿了那个孩子的一生作为赌注,任何人都无权掌控别人的人生。在当今社会,教师同样要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世上有那么多璀璨的诱惑,然而只有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最有价值的。教师能做的只是引导,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对未来做出正确的抉择。这个抉择,只能由学生本人来做,因为只有他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没有权利改变别人的志趣。这种自由开放的个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卡连柯在当时就能认识到个性发展的重要性,是很难能可贵的。可见,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在《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中,马卡连柯强调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儿童集体的力量。他认为,学校应当是一个统一的集体,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也应感觉到自己对集体的依靠,应忠于集体的利益,维护并重视集体利益。如果教育过程分散在各个机构和个人之间,而且这些机构和个人没有被相互的责任和一长制联系在一起,这个过程就不可能带来好处。培养和保持传统是教育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任务,传统能美化儿童的生活,使他们为生活在这样特殊的集体中自豪。在当今社会,集体仍然很重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三个臭皮匠顶个 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等谚语也验证了集体的力量。他从宏观上把握了社会价值观,主张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然而,他对集体力量的过分强调也抑制了个人的发展。他首先提出“只有个人目的和共同目的一致的地方,只有个人和集体没有任何不协调的地方,那里才会有苏维埃集体”,这让我想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一一《天朝田亩制度》,理想中的天国。可是,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个人和集体利益不可能完全协调。他忽视了只有当局部以合理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作用才会大于局部作用,反之,整体作用会小于局部作用,以致于他忽视了对个人利益的维护。曾经一个团员报告说,他没有迟到,值日队长却记载着他迟到十分钟。马卡连柯认为,值日队长不会说谎,即使他真有错,但不走运的受屈者,还是应当服从的。这正是他维护传统的表现,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公正公平的偏见。没有绝对的真理,凡事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避免冤家错案。 二是自觉的纪律。马卡连柯认为,纪律既是集体教育的结果,也是集体教育的手段。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纪律与旧社会纪律的区别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的教 育思想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更新时间:2006-6-19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1888-1939)是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诗篇》(1925-1935)《塔上旗》(1938)、《父 母必读》(1937)等。 (一)论集体和集体教百原则 1、论集体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任务就是要培养集体主义者。"而要完成这个任务,苏维埃教育所需要的第一个形式就是集体。 因此,马卡连柯强调说:"公社的教育方针概括地说来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 2、论集体教育原则 (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有人曾问马卡连柯他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是什么,马卡连柯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 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在他看来,要求与尊重是一回事。对此,他解释说:"我们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表现了对 个人的力量和可能性的尊重;而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现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马卡连柯认为,在集体教育过程中,要 求是必须的,否则就不可能建立集体和集体纪律。他指出,"要求"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即在集体初建时期, 领导者应当以"不许反对的方式"提出要求。当然领导者所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合乎情理并能实现的。在第二个阶段,集体的领 导者周围已出现了一批自觉维护纪律的积极分子,他们所组成的核心会用自己的要求支持教师的意见。在第三个阶段,集体 本身能向其成员提出要求。这时,教师己无需要再提要求了,因为集体往往己向个人提出了过多的要求。在谈到"尊重"的时 候,马卡连柯指出,"尊重并不是尊重外表的什么东西,并不是尊重脱离社会面独立存在的东西"…。这是对那些参加我们的 共同劳动、共同工作的同志的一种尊重,这是对活动家的一种尊重。" (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集体"的原则。在他看来,集体 首先是教育的基础。他说:"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忍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生活 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其次,集体是教育的手段。他强调说,"集体是个人的教师"。教师必须通过集体来教育个 人。最后,集体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马卡连柯认为,集体与个人两者关系密切,"在苏联不可能有置身集体以外的个人"。 因此,教育个人和教育集体既可以同时作为教育目的,个人和集体又可以同时作为教育对象。他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 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结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 每一个个人的教育。"马卡连柯后来用"平行教育影响"来概括他的上述思想,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 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 (3)前景教育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的生命活力在于不停滞地前进。他说,"一个自由的人类集体的生活方式就是 向前行进,它的死亡的方式就是停滞。"因此,马卡连柯要求教师不断地向集体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来刺激集体的活力。这种 新的目标就是前景,是人们对美好前途的希望。·他强调指出,"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前途的希望。这个工作方法就是建立 新的前途,运用己有的前途,逐渐代之以更有价值的前途。""人的生活的真正刺激是明天的快乐。"因此,前景教育原则又 可称为"明日欢乐论。"在马卡连柯看来,前景教育可以分为3个步骤,即近景、中景和远景。近景主要是针对还没有能力安 排自己未来长远的意向和兴趣的儿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近景将逐渐让位给中景和远景。无论是近景、中景还是远景的 实现,都应当起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作用,防止享乐主义情绪的产生。 (二)论集体的作风和纪律 1、集体的作风 马卡连柯十分重视集体作风的培养。他说:"如果没有也不去培养一定的共同的作风,那么,这一切外部行为的准则就毫无意义了。"在马卡连柯看来,作风是指五常的共同的态度。这种共同的态度主要表现为5个特点:第一,集体应当朝气蓬

马卡连柯《教育诗》

《教育诗》 作者:(前苏联)马卡连科 1.导读领航 高尔基在《苏联巡礼》一文中写道:“这几百个受了生活那样残酷的、侮辱性的蹂躏的孩子,是谁能这样改造他们,使他们变得不可认识了呢?教养院的组织者和院长安-谢-马卡连柯。”马卡连柯获得高尔基如此高的评价并非偶然,而是他几十年如一日艰辛工作的结果,他为教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马卡连柯所处的时代战火连连,许多青少年在战乱之中成为孤儿流落街头,以乞讨、偷窃甚至卖淫为生。在此种情形下,收容和教养这些流浪儿童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马卡连柯接受了这一神圣的使命,创办了一个少年违法者工学团(后改名为高尔基工学团),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开始了工作。八年后又组建了一个捷尔任斯基公社。经过16年的不辞劳苦,他把三千多名误入歧途的青少年改造、教育成为社会的好公民。 其代表作《教育诗》是一部不朽的教育盛典,是前苏联最宝贵的教育学遗产之一。此书就是马卡连柯根据自己和流浪儿童实际接触的亲身体验,分析研究各类犯罪儿童不同的心理情绪和生命历程写下的。这部如诗一般的教育著作在描写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语言明快幽默,饱含了马卡连柯的教育理想,体现出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本书对中国的教育思想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至今仍是教育界人士必读的书目之一。 2.作者简介及该书影响 马卡连柯(1888-1939),前苏联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铁路工人家庭,曾任过小学校长,后全力从事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曾创建领导高尔基共学团、捷尔任斯基公社两个儿童教养院,创造了在集体中把教育与现代工业生产相结合的教育形式。他主张学校应当培育有责任感和荣誉感、遵守纪律的社会成员,并创立了一个崭新的教育思想体系??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由于他在教育工作和文学方面的卓越成就,被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劳动红旗勋章”。他的教育思想都融会到其教育著作之中,其作品主要收录在《马卡连柯全集》,重要作品有《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等。 马卡连柯在1925年开始创作这部伟大的《教育诗》,1935年写成。此书一经出版就成为前苏联的畅销书之一,至1953年已在前苏联印了41版,印数达1225000册。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传到法、英、德、波兰、中等国家,并被前苏联基辅艺术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同名彩色故事片,1957年经中国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后在我国放映。 3.内容梗概 《教育诗》是一部优美的教育工作记录,由回忆录、随笔、特写、日记、政论、中篇小说等多种不同的文字体裁组成,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教养院的初建过程。在初建过程中,学院的条件非常艰苦,没有人员、没有校舍、没有设备,更没有资金,学员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马卡连柯始终坚信,这些孩子即使是流浪儿,即便是犯过错误,他们终究都能被教好。他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分析了这些儿童堕落的根源,摒弃了以惩罚为主的教育理论,而是采取循循善诱的办法教育儿童。在工作中他也有过绝望的念头,但是他始终都没有放弃。 第二部分介绍了高尔基儿童劳动教养院健康成长的过程。经过初期的艰苦奋斗,教养院建立后期的面貌焕然一新,教养院的面积扩大,开垦了土地,种上了各种各样的作物,饲养了牲畜,教养院一天天富有了起来;儿童们各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建立了剧院,成立

浅谈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

浅谈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 有一个流浪儿,进了教养院后还偷盗农民的财物,组织扫荡农民的瓜田,结果被驱逐出院。他在外流浪了半年,又自动回到院里来。有一天,院长派他骑马进城领取500卢布,并给他一支手枪防身。傍晚时他归来复命,院长问他钞票数过没有,他回答数过了,院长把钱往抽屉里一放,说:“谢谢你跑了一趟,去吃饭吧。”过了两个星期,院长又派他进城取款,这一回是两千卢布。他喊道:“两千!要是我携款潜逃,你怎么办?”院长说:“叫你去你就去,别发神经病!”钱取回来后,院长照样数也不数就收到抽屉里。这位院长,就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被高尔基誉为“天才教师”的安东·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或许是所有教育家中最应该受到尊重的了。 马卡连柯创造奇迹的奥妙何在?一言以蔽之:集体教育。马卡连柯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个别老师的方法,甚至不是整个学校的方法,而是学校和集体的组织。他提出了著名的“平行教育影响”,即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在这里,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他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他还提出了“前景教育”原则,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经常给学生指出美好前景,吸引学生集体中的每一成员,为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前景,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开展活动,由简单的原始满足发展到最高的责任感,从而使整个集体朝气蓬勃,永葆青春。这个原则又称为“明日欢乐论”。 马卡连柯所说的集体,不仅包括学生集体,同样包括教师集体。马卡连柯认为以往的教育看重好教师,排斥“庸碌无为”的老师,然而哪有那么多“好教师”呢?他提出了“教师集体”的理念和思路。他认为,无论哪个教师“都不能单独地进行工作,不能作个人冒险,不能要求个人负责”,而应当成为“教师集体的一分子”。“如果有5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就要比10个各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 教师集体应该具有“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相互帮助,彼此间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自己的爱戴”。而且,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并不是两个集体,而是一个集体,而且是一个教育集体”。 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五十年代一度流行于我国,后来许多人慢慢地意识到马卡连柯受到了左的影响,过分地强调集体的作用而压抑了师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而且由于传统的课程体系是从学科逻辑出发,教师们自然容易各自为战,这也应该算是马卡连柯集体教育遭冷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从新课标的课程观来看,又开始逐渐打破学科界限,注重课程组,注重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集体与学生集体协作进行教学活动。在这种背景之下,重新发掘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前苏联)电影《教育的诗篇》20世纪六十年代.四十多年前一部苏联电影《教育的诗篇》,是根据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自叙作品(书的中文译名《教育诗》)改编的,描写1920年,由于受到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的破坏,许多孩子失去双亲无家可归。马卡连柯用关怀、热情与知识将这些不受管教的野孩子教育成诚实、有纪律、热爱劳动的新人。其中一个情节让看过此片的人们至今难忘——一天,马卡连柯把一个劣迹斑斑又不服管教的学员叫到办公室,说学校急需一笔钱,要到十数里外的银行去取,派不出别的人,你去。那学员瞪大了眼睛,问:我去?又挑战似的说,我可是当过小偷的。马卡连柯似乎没听见他的话,说天气不好,可能有暴风雪,你骑匹马去,然后就埋头办公了。那学员迟疑地站了一会儿,看马卡连柯再不答理他,一跺脚冲出门去。后来,果然来了暴风雪,只见那小伙子背着一袋钱,伏在马背上,顶风冒雪一路狂奔,当他裹挟着风雪闯入马卡连柯的办公室时,衣帽成了冰的盔甲。马卡连柯对气喘吁吁的他只说了一句,你回来了?接过钱袋随手扔进保险柜,又埋头办公了。那喘息未定的小伙子脸憋得通红,向马卡连柯吼道:你为什么不数数那钱!马卡连柯平静地说,你在银行一定数过了,我没有必要再数,已经完成了任务,你休息去吧……影片的最后,当高尔基来这里参观时,马卡连柯身边就站着这个当年在暴风雪中去取钱的学员,他已经成为马卡连柯的得力助手了。 这一极富戏剧性的情节,不是编出来的,真的是马卡连柯的一次教育实践,写在他那本自叙的书里。一个遭遇过怀疑和冷眼的“不良少年”,没有堕落到破罐子破摔,反而走向新生,变成有为青年,在他人生两个阶段的界碑上,是马卡连柯写的两个字:信任。马科连柯以一个教育家博大的胸怀和爱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屏幕上用爱心感化“坏孩子”的令人爱戴和尊敬的教师形象。 1986年我到振华二中当校长后,已经能比较自觉地应用理论于工作实践之中。马卡连柯讲:生活的真正刺激是明天的快乐。我根据其把教育工作分为远景、中景、近景的思想,把二中十年办学规划为三步曲即五年生存、两年巩固、三年发展三个阶段。由于坚持确定目标、分步到位的方针,因此能在学校最困难的时候看到光明、充满必胜的信念。教育的真正力量在于集体,这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精髓。通过教育形成集体,再借助集体的力量教育个人,教育就可以事半功倍。明确的目标、严密的组织、自觉的纪律、健康的舆论是集体形成的标志。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狠抓教育集体的形成,其间充满了欢乐与痛苦……马卡连柯讲:要尽可能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与要求成正相关。我在工作中也尽量努力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方针,不断激发教职工积极性。 平行教育——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 马卡连柯有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就是“平行教育影响”。它是教育和影响个人的一种形式,它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在这里,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要使学生总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导致厌恶之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生瓦夏因为醉心于踢足球,以致忽视了家庭作业。马卡连柯不是找瓦夏本人谈,而是找来了他的好朋友舒拉谈起班上的一些事情,随后很自然地提到了瓦夏:“按瓦夏的能力来讲,他可以成为班上的优秀生,但是他沉迷于玩足球,结果什么都弄坏了。”接着又感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