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课标要求】

概述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国共十年对峙》上承国民大国命,下接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成功的准备阶段。

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的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全方位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继续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增加学生对于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感性了解。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这是优势,但是高中历史教学不同于过去线条式的初中历史,需要学生更多思辨能力,这些过去没有过训练,这是劣势;高中学生具有探究的欲望,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历史问题。同时刚上高一的学生注意力更多的停留在感性思维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演进趋势的原因、影响和评价缺乏理性思维的考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思维和能力的衔接,从直观、鲜活、有趣、动情的角度出发,通过巧妙的设计达到历史思维的升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南昌起义的背景和经过;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等基本史实,探究“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必然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会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图片和相关文字材料的分析,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2)探究“长征精神”,初步掌握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探索和形成过程,得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是一条惟一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认识到这一革命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通过长征历程的学习和“长征精神”问题的讨论,培养不畏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直面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通过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3)学习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共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等史实,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4)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国共十年对峙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和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的大背景下

展开的。

唯物史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

史料实证:论从史出。

历史理解:“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是一条惟一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

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长征精神是精神财富。

【教材重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教学过程

课前扉页――歌曲《不忘初心》(陈思思)

【导入新课】

一段过往的历史,并不会因为时间的久远而记忆尘封。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怎样的探索?中国革命又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曲折?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重温那段过往的历史。(点击展示课题)

(点击屏幕展示残酷的现实)

师:请看材料一二,概括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面临的形势。

生:(国民党的屠杀,党的组织和思想涣散)

师:一句话,中国大地一片血雨腥风,革命陷入严重危机之中。面对危机,何去何从?请看中共的

选择。

师:(略停顿)共产党的选择是……(生齐声说武装反抗)

的确,当敌人的子弹射入自己同志的身躯,而又无能为力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才

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掌握武装是多么重要。通过这种鲜血的代价,中国共产党找到

了正确的革命方式——武装斗争(点击展示)选择反抗,是一种担当(点击展示)。

一声枪响,划破长夜的寂静;一声枪响,吹响了了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的号角。

(设计意图:一是承接上一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大革命的失败,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大革命失败后残酷的政治环境,以此承托本课中国共产党继续革命的勇气)(点击屏幕转入第一篇)

第一篇一声枪响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过渡:这一声枪响发生在?

生:南昌

(点击屏幕,展示南昌在地图上的位置)

过渡: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思考屏幕上的问题。(播放南昌起义视频)

师:请一位同学说一下南昌起义有什么意义?

生:打响了第一枪,标志着……的开始

师:这一声枪响,既是共产党用实际行动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也是共产党用武装斗争反击国民党的屠杀,更使得千百万革命群众在黑暗中又看到了高

高举起的火炬。

过渡:然而在当时,面对何去何从这个难题的时候,党的思想是不统一的。

师:在南昌起义6天之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这就是……

生:八七会议

(点击屏幕,展示汉口在地图上的位置)

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回答:党在八七会议上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生:清算……确定……决定……

师: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党的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请注意,图中站立者

是(生齐声毛泽东)。毛泽东不仅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还

贯彻中央的决议,在1927秋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点击展示展示)师:秋收次起义的进攻目标是哪里?

生:长沙

(点击屏幕,展示长沙在地图上的位置)

师:结果?

生:失败。

过渡: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一系列工农武装起义。

起义的最终结果如何呢?

生:失败。

师:让我们结合材料一起来探究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否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学生讨论):

材料一:南昌和秋收起义的目的和结果

材料二: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遵照中央指示,进攻湖南省会长沙。但途中遭到优势敌军的阻击、围堵,部队损失惨重。未到长沙,队伍由开始时的5000余人锐减到2000余人。

——摘编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

材料三: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问题:(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寻找到了怎样的革命道路?这条路走得结果如何?

(城市中心道路,失败)

(2)请结合材料分析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

客观:敌人力量强大

主观:攻占中心城市,照搬俄国革命道路

师:(升华)的确,作为处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人,模仿是最初的选择,苏联革命的胜利就是从城市开始而后成功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中国革命者并没有像

前辈一样成功。可见,盲目照搬别国革命道路并不可取,中国革命需要走一条符

合本国国情的新路。(点击展示)

(3)该怎么办?

生:走自己的路。(或说转向农村)

师:具体来说是(生齐声农村),对,向农村转兵,寻找正确的革命道路。

(点击进入第二篇)

师:我们进入第二篇章。

(设计意图:这一块,依托材料,使得学生清晰革命方式转变的前因后果;依托对于书本知识的挖掘,承上启下,引出第二块关于革命道路选择的内容)

第二篇一次转兵寻找正确的革命道路

过渡:在危急关头,湖南的一个小镇与中国革命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师:秋收起义部队前委在这里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呢?请

看视频。(播放视频文家市决策)

师:文家市会议上,毛泽东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生:放弃进攻大城市长沙,转兵农村,去当山大王

师:文家市转兵,是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开始,是探索中国新的革命道路的开始。

师:毛泽东要去当山大王,那是那座山?

生:井冈山

(点击屏幕,展示井冈山在地图上的位置)

过渡:转向农村,在当时没人知道这条路会不会成功,唯一知道的是这条路充满艰难险阻。毛泽东

的决策,显示了他超乎常人的战略远光和勇气。(点击展示材料)(强调)选择偏离,是

一种勇气。

师:毛泽东他们是如何在农村立足的呢?结果如何(点击展示合作探究2)请同学们根据展示材料,合作探究。(展示材料)

材料一:农村的探索

师: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领导农民做了哪些事情?

生: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师:追问为什么要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分析三者关系。

生:……

师:毛泽东在其农村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革命思想?

生: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师:(明确)点击展示

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生:……

总结:这条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路,是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是历史的选

择。

过渡然而当时的中央领导人仍然坚持城市中心道路,结果如何?请看材料

(点击展示材料二城市的执着)

师:结果?

生:失败

师: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革命者的探索和我们自己的观察比较,不难看出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在哪里?

生:农村!

师:的确,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革命道路就在农村。但我们不禁要问,

在中国,农村相对于城市到底有哪些有利之处?

(展示材料三农村的优势)

师:农村相对于城市到底有哪些有利之处?

生:革命敌人的庞大军队集中在城市,农村相对安全;农民占全国人口大多数,又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根本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师:正确革命道路转化为实践就会产生了强大的效果,(点击展示)根据地不断的巩固扩大,星星之火已形成燎原之势。

过渡:革命的正确道路已找到,是不是意味着中国革命就将迎来它的春天呢?

师:正当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蒋介石亲率百万大军前来“围剿”,(展示围剿图片)不过这次并没

有像前四次那样成功破解。这是为什么?请看材料(点击展示)生:组织上……思想上……军事上……

师:通过上面我们知道,前几次反围剿在毛泽东指挥下,击退了敌人进攻,为什么换了领导人就失败了呢?我们固然不能迷信英雄主义,但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而言,领袖的作用有时又是无法回避的,俗语不也说嘛“将熊熊一窝,兵熊熊一个”。

对于我们的党而言,党的领导人到底是博古还是毛泽东,这是个问题!(点击展示,进入第三篇)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补充,弥补课本的空白,让学生明白从反围剿成功到反围剿失利的历史原因;同时过渡到新的内容;同时解决关于红军长征的原因问题)

第三篇一次自主,寻找正确的革命领袖

师:让我们跟随红军长征的步伐去找寻属于革命的真正领袖。

师:(点击展示示意图)听录音学知识。

师:请结合教材内容,说明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生: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师:为什么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呢?

生:遵义会议内容。(具体有……)

师:遵义会议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同时,中国共产党也自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的领袖,(在

课件上打出毛泽东的名字)。选择自主,是一种成熟。毛泽东为什么比博古合适?金一南教授作

了很好的说明。强调(点击)选择毛泽东,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师:新的领袖带来新的气象。在新领袖的指挥下,红军接下去的路又是怎样走的呢?生:(依据书本内容,总结红军长征后期的相关内容)(展示示意图)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利用长征地图,一方面展现长征的全貌;另一方面,通过遵义会议的重点叙述,及会议召开后,红军的情况比较,说明遵义会议的重要性)师:红军长征不仅仅影响了当时,更是我们后代宝贵的精神遗产。走完了长征路,你从红军战士身

上学习到了哪些精神?(展示长征过程中的材料)

师:请大家拿出笔来,动手写写。

师:哪个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你的答案?

师:一起来看看老师给的长征精神。(展示)

总结:长征的炼狱之旅完成了党成长的凤凰涅槃!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武器。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达到理想的彼岸,还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本课知识小结

结束语:

在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倒下,反而找到了正确的革命方

式;在经历了攻打大城市失败的挫折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没有气馁,反而在摸索中,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即便是被迫撤退革命大本营,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是扛了过来,找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最终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一路凯歌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进新时代,进行新长征,我们坚信:肩负几代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定能凝聚亿万人民奋斗,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背景: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起义经过 1927.8.1 周恩来、贺龙等 占领南昌,成功后南下受挫,后兵分两路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权的开始 土地八七时间:1927、8、7 汉口 革命会议内容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 武装起义 意义:给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背景:1927、 9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开始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的创建 1927、10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根据地土地革命实质: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 空前高涨 根据经济: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意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政权)地建政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背景:1930年起,毛、朱领导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设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冬、瑞金、毛泽东、朱德 性质:代表广大工农群众的民主政权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红军的长征 “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 1934、10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 1935、 1 遵义会议内容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为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10 中央红军陕北吴起镇会师 1936、10 红二、红四与红一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胜利标志) 意义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以前)。 一、南昌起义 1.原因 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中共掌握了部分武装力量,南昌附近的敌人力量比较薄弱。 2.经过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革命军占领南昌城。 3.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秋收起义 (1)概况: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进攻长沙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2)结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土地革命 (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4.根据地建设 (1)经济建设:毛泽东领导军民进行经济建设,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2)武装斗争: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3)政权建设: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博古、李德等人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经过 (1)开始:1934年10月。

(2)遵义会议: ①时间:1935年1月。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胜利: ①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3.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3)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是什么? 依据: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2.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主题一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史料探究] 材料一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秋收起义》 材料二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1

国共的十年对峙 【本节小结】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并在八七会议上制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也预示着中国革命的转移。随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在斗争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在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下,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并迅速发展,红色政权与国民党政权形成了对峙局面。 【图示总结】 【学习目标】1、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特点及意义;八七会议的内容和评价。2、掌握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的依据、内容和意义。3、通过对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的思考,培养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4、通过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实践及其意义的学习,培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 【自主复习】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 建,从转入,建立 揭开了序幕。 2、“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中央在会上作了报告; “八七”会议的主要内 容:。 3.革命军在决定:放弃夺取大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于是,点燃了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5、从1930年到1931年秋,国民党对连续发动三次“围剿”,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采取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无答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学习导航】 1. 课程标准 概述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 2.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的历程、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 探究能力:探究“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必然性;探究“长征精神”的内涵。 评价能力: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比较能力:中共斗争方式转变、革命道路的转变 (3)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国共十年对峙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和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唯物史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 历史理解:“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是一条惟一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 强保证。 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 保证;长征精神是精神财富。 3. 重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学习过程】 材料一残酷的现实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汪精卫

问题: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共面临的形势。 材料二中共的选择 毛泽东说:“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命。”张太雷说:“整军经武,准备应变”。 蔡和森说:“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问题: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共的选择。 第一篇一声枪响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1.观看视频,请思考: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请结合教材回答:党在八七会议上作出了怎样的抉择? 3.两次武装起义后,革命军队的行军路线是怎样的?有何启示? 第二篇一次转兵寻找正确的革命道路 1.观看视频,回答文家市会议上,毛泽东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2.合作探究1: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呢? 材料一:农村的探索 阅读教材第71页”土地革命“一目录,思考 (1)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领导农民做了哪些事情? (2)毛泽东在其农村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革命思想?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内容标准】 了解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 史实。 【学习要求】 1.了解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 要史实。 2.认识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 背景: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中认识到掌握的重要性 起义经过 1927.8.1 周恩来、贺龙等 占领南昌,成功后南下受挫,后兵分两路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标志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权的开始 土地八七时间:1927、8、7 汉口 革命会议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 武装起义 意义:给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革命根据地背景:1927、 9毛泽东领导湘赣边,开始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 的创建 1927、10毛泽东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土地革命实质: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 空前高涨 根据经济: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意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政权)地建政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背景:1930年起,毛、朱领导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 设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冬、瑞金、毛泽东、朱德 性质:代表广大工农群众的民主政权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的、和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的长征 原因: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 1934、10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 1935、 1 遵义会议内容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为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 1935、10 中央红军陕北吴起镇会师

湖北省宜昌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无答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学习目标】 课标:能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之前); 1.记忆并掌握南昌起义得史实;2.掌握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的史实; 3.识记红军长征的主要史实; 4. 能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与意义。 【自主学习】 (一)、南昌起义: 1.背景:阅读第一段,思考:中国共产党会从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中得到哪些教训呢? ①坚持民主革命领导权;② 2.说一说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有哪些? 3. 南昌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南昌起义打响 了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 导、和 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 1、方针的确定:阅读课本71页第二目第一段,了解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土地革命: (1)、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谁?在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他作出了什么重大决定?1927年10月,他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叫什么? 。(2)、阅读71页第三段,了解土地革命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这一理论包含哪三大内容?这一理论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4)、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选举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三)、红军长征: 1、长征的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客观原 因:; 主观原因:。 2、开始: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开始长征。 3.转折点:遵义会议:阅读72页有关内容请思考,遵义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会议作出什么重大决定?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有什么重大影响?

4.胜利: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 在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长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请你说一说长征精神包涵了哪些内容? 1.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主要内涵是: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 2.长征精神形成于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和材料一,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时期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的摧残。中国共产党组织上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共产党员及其领袖被杀害。一些党内的动摇分子公开退党甚至叛变自首,党员由大革命时期的6万多人减至1万多人,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也受到严重摧残,全国有组织的工人由300万下降到3万,各地农民协会910万会员大部分散落。 ──摘自《中国共产党战略策略》材料二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毛泽东在文家市对起义军的讲话)──摘自《秋收起义》 (1)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武装起义?领导了哪些武装起义? (2)秋收起义后为什么要改向井冈山进军?意义何在? (3)根据所学,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哪些基本内涵?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知能训练】 1.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教学目标】 1.课标: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之前) 2.重点:土地革命,红军长征 3.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南昌起义”——视频中介绍南昌起义的背景,经过,结果和意义。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完成本课第一子目内容。 一、南昌起义 1.背景: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过渡】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共领导的主要实践活动除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革命斗争外,还有结合我国国情的新创造——土地革命 二、土地革命 【过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不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同时也通过实践进行理论总结,以便更好的指导革命实践活动。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十年间的比较重要的理论探索: (一)“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2.内容: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三)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发展:1930年夏,在毛泽东“工农武装根据”思想指导下,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四)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和实践 1.理论: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实践: (1)土地革命: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2)根据地建设:①政权建设: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②经济建设:毛泽东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经济建设,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3)武装斗争:从1930年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 三、红军长征 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②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③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④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长征结束。 3.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选择题 1.“革命失败以后,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种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长征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答案:B 2.★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出( ) 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 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 D.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答案:B 3.据下图的信息判断,当时该政府向群众发行“借谷票”的主要目的是( ) 图中下方文字:此票专为一九三四年向群众借谷充足红军给养之用。粮食人民委员会陈潭秋 A.支援北伐战争中的革命军队 B.争取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C.解决抗战时期的经济困难 D.救济生活困难的人民群众 答案:B 4.法国民谣《两只老虎》的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出现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 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B.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C.北伐战争、国民革命 D.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 答案:A

5.贺龙说:“南昌起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胜利。”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B.北伐战争胜利 C.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D.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答案:A 6.某同学从图书馆借了一本《政治大纲》,封面上有“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日”“琼崖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出版”等字样。通过阅读该书他可以了解( ) A.革命统一战线的来龙去脉 B.“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创举 C.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支持 答案:B 7.油画《井冈山上》描绘了毛泽东率军队到达井冈山的场景。当时毛泽东在井冈山重点思索的是( ) A.如何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如何把苏联的指导落到实处 C.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 D.如何尽快同党中央取得联系 答案:A 8.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王明等人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其错误产生的根源是( ) A.完全听命于共产国际的指导 B.完全否定毛泽东正确的军事和政治路线 C.顽固坚持苏联式的革命道路 D.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 答案:D 9.《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曾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的偶像,年仅十岁的潘冬子一心要参加红军,参加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根据地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红军,主要是为了( ) 《闪闪的红星》电影海报 A.表明革命的决心

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教案

《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理解土地革命的内容与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艰苦卓绝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八七会议;土地革命。 【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景式导入。 教师播放2017年革命电视剧《秋收起义》第九集视频片段,片段描绘的是毛泽东在杨开慧的陪同下来到汉口参加八七会议的场景,彭公达向大家宣布湘赣地区秋收暴动正式开始,任命毛泽东为总指挥。教师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电

影片段中毛泽东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坚决反对中央在全省实施暴动的决议?秋收起义的结局如何?中国工农革命军将何去何从?带着问题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武装起义 1.八七会议 教师出示八七会议补充资料,请学生根据这些材料与视频片段出演历史剧《八七会议的召开》,选出几名同学扮演瞿秋白、李维汉、毛泽东、彭公达、邓中夏以及国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教师请学生欣赏表演时思考: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意义与局限分别是什么? 学生观看历史剧并思考问题,表演结束后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出示参考答案。 八七会议的内容: (1)瞿秋白作《关于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3)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八七会议的意义与局限: 在党的历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总结了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党的新的策略路线”,给正在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但此次会议没有找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练习):_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基础巩固 1贺龙说:“南昌起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胜利。”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B.北伐战争胜利 C.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D.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解析根据“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认识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认识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故选A 项。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A 2某同学从图书馆借了一本《政治大纲》,封面上有“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日”“琼崖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出版”等字样。通过阅读该书他可以了解( ) A.革命统一战线的来龙去脉 B.“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创举 C.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支持 答案B 3油画《井冈山上》描绘了毛泽东率军队到达井冈山的场景。当时毛泽东在井冈山重点思索的是( ) A.如何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如何把苏联的指导落到实处 C.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 D.如何尽快同党中央取得联系 答案A 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王明等人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其错误产生的根源是( )

A.完全听命于共产国际的指导 B.完全否定毛泽东正确的军事和政治路线 C.顽固坚持苏联式的革命道路 D.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 答案D 《闪闪的红星》 电影海报 5《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曾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的偶像,年仅十岁的潘冬子一心要参加红军,参加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根据地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红军,主要是为了( ) A.表明革命的决心 B.为根据地经济发展赢得稳定环境 C.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 答案D 6“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朱德这首诗缅怀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答案D 72016年暑假,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某学校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他们沿着当年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经过下列重要景点的先后顺序应是( )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第1 【三维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通过对1927年和193年中国革命形势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国情,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认识能力。 了解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养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论从史出 情境再现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独立思考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那种坚苦卓绝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主义的教育

红军的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红军长征 【学习重点】 武装起义、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 【思考感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XX年10月10日,是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纪念日。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革命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人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思考与判断:红军长征的意义何在?导入新。

人教版必修一:第十五课 国共十年对峙 教学设计

国共的十年对峙 教 学 设 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南昌起义的背景和经过;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等基本史实,探究“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必然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会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图片和相关文字材料的分析,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2)探究“长征精神”,初步掌握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探索和形成过程,得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是一条惟一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认识到这一革命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通过长征历程的学习和“长征精神”问题的讨论,培养不畏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直面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通过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土地革命、红军长征 2、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历史诗歌、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三维目标】 【学习重点】 武装起义、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 【思考感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

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2004年10月10日,是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纪念日。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革命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人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思考与判断:红军长征的意义何在?导入新课。 【知识梳理】 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武装起义 ⑴背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镇压.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 动派的屠杀政策,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⑵概况: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领导者:周恩来、贺龙、 过程:南昌起义,由于国民党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起义军从南昌南下,在广东潮汕地区受挫,一部分转入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1928年4月进入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武装汇合。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了继续斗争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 特点:同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 结果:秋收起义最初仍以夺取湖南的中心城市长沙为目标.由于反动军队的力量远比起义军强大,起义军遭到严重挫折.. 2.井冈山根据地建设 4、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二、红军的长征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课标要求】 概述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国共十年对峙》上承国民大国命,下接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成功的准备阶段。 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的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全方位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继续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增加学生对于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感性了解。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这是优势,但是高中历史教学不同于过去线条式的初中历史,需要学生更多思辨能力,这些过去没有过训练,这是劣势;高中学生具有探究的欲望,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历史问题。同时刚上高一的学生注意力更多的停留在感性思维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演进趋势的原因、影响和评价缺乏理性思维的考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思维和能力的衔接,从直观、鲜活、有趣、动情的角度出发,通过巧妙的设计达到历史思维的升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南昌起义的背景和经过;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等基本史实,探究“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必然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会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学案】国共的十年对峙 (02)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导学案 【知识梳理单】 一、“工农武装割据”: 1.武装斗争: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_________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 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_________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②秋收起义:1927年9 月,_________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2.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①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_________和武装 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②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 方向。(2) 土地革命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________。意义:广大农民政治上_____, 经济上________,革命积极性________。 3.农村根据地的建设:①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_________革命根据地,这是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夏,在毛泽东“_________”思想指导下,全国建立了 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②发展:从1930年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粉碎敌人的三次“围剿”;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_________。 二、红军长征 1.原因:_________、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 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②1935年1月,_________召开,事实上确立 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③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_________与当地红军会师。 ④1936年10月,_________和红四方面军与_________甘肃会师,长征结束。 3.意义①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使中国革命_________。②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种子,铸 成了_________。③标志着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土地革命时期简图 方针确立: 八七会议准备: 秋收起义道路探索:创建井冈山根据地总结经验受挫向井冈山 进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实践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武装反抗 军事 “围剿” 反“围 剿”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成立政权对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问题探究单】 问题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 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 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回答:(1)材料中“在欢庆胜利的时刻”是指哪次起义? (2)结合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分析“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

6 第十五课 国共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第十五课《国共十年对峙》教学设计3 一、课程标准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二、学情调查 我所任教的是北京四中高一年级的7班和9班,在第一次上《鸦片战争》的时候,我感觉这两个班的基础都很好,7班的同学要比9班的更活跃一些,两个班的同学不需要在基础知识上过多的去强调,他们更需要提升能力,提升认识,评价,解读历史的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的时候,需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补充相对鲜活和新鲜的史料。 我这次讲的国共十年对峙,又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相对简单,也比较容易理解,但又有些枯燥乏味。政治性比较强,可供探究的余地不大,只要能接受既成的,公认的结论即可,所以在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讲述的生动性,不要照本宣科式的死板讲述。除了对既成结论的强调之外,可以补充一些相对新鲜的史料故事,同时在讲授中共土地革命的同时,可以安排和以往的农民革命的土地政策的比较,例如:天朝田亩制度,突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进性以及其成功的必然性,进而为解放战争以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解,做一些铺垫。

四、教学重点难点 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理解与评价 五、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走出低谷,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开始今天的新课“国共十年对峙” 【讲授新课】 提问:我们在上节课,讲到了国民革命的失败,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呢?提问:中共应该得到的教训是什么呢? 一、南昌起义 意义点一下即可。十大开国元帅中,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共有7人,除彭德怀,罗荣桓,徐向前外,都参与过。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在党的革命事业危急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请大家看教材71页第一段,划“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意义:为党指明了方向。 尽管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但实际的行动却仍然是以夺取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进而掀起全国的革命浪潮,最后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的道路。根据这一精神,中共又领导和发动了100多次的旨在夺取大城市的武装起义,其中著名的有湘赣边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让我们看一下秋收起义。 2.秋收起义 讲述:秋收起义原定分三路进攻长沙,结果均遭失败,5000余人的部队,起义几天后锐减为1500人,不得不停止进攻,而1927年12月的广州起义,尽管起义军在一开始顺利占领大部分广州市区,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这种占领也仅仅维持了一天,随后便被武装反扑的军阀部队赶出了广州,起义军除了少数突围之外,其余大部牺牲。 【提问】:中共组织的以攻占大城市为目的的武装起义,为什么都失败了?补充材料:1928年国民党军队,272个师又21个独立师18个独立旅,总数约200余万人。且多盘踞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共则不到1万。中共党员的人数此时也仅仅是一万余人。 【总结】(1)城市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补充材料:由于中国工业化程度很低,中心城市产业工人的数量和组织远不

2020版高三历史《衡中学案》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 14 国共的十年对峙Word版含解析

第14讲国共的十年对峙 理一理 一、武装起义 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概况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二、土地革命 1.背景:八七会议 (1)内容: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意义:给正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根据地建设 1.思想理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根据地建设 (1)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 (2)武装斗争: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 (3)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3.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 四、红军长征 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2)转折:1935年1月,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想一想 1.哪次起义开启了革命斗争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序幕? 提示:秋收起义。 2.中国共产党抛弃了苏俄的城市道路,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革命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各国具体的国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决定中国革命道路的根本因素。 3.如何理解“左”倾与“右”倾两个概念? 提示:“左”倾与右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 4.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倾错误吗? 提示:遵义会议仅仅纠正了当时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但并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党内“左”倾错误的彻底清算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 5.如何区别“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 提示: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国共十年对峙教案

库车二中教师集体备课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情况,即南昌起义、土地革命以及红军的长征。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继续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和影响。 (2)认识“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和作用、三次反“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等的基本史实,归纳总结中共在1927至1936年工作重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探索出了怎样的新的革命道路,分析中共成功探索的原因。 (3)认识红军长征的历程,遵义会议的召开,分析长征的原因和胜利意义,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大革命失败的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结合现实分析南昌起义的影响,使学生学会联系的学习方法,将前后发生的事物联系起来,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分析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 (2)引导学生疏理由八七会议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基本史实,理清中共在这一阶段抗争探索的足迹,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深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3)联系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分析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联系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分析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意义,培养学生联系历 史,对比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艰苦探索,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一次次使革命转危为安,妥善处理党内的分歧,开始独立自主地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复习检测】1.右侧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A.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漠然 B.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 C.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 D.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教学目标】 1.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意义是什么? 2.秋收起义时间、领导人、结果是什么? 3.土地革命的内容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4.红军长征的时间、原因、经过、意义是什么? 5.遵义会议的原因、内容、意义是什么? 6.八七会议时间、内容、意义是什么? 【自主学习1】 一、南昌起义 1.时间、领导人:1927年8月1日,、等率领革命军成功发动南昌起义。。 2.意义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巩固练习1】 1.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这一节日有关的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遵义会议 【自主学习2】 二、(1)八七会议(1927年) ①内容:a.清算了陈独秀的。 b.确定开展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决定发动。 ②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

①过程:1927年9月,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受挫后 ②结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三、土地革命 1.内容:在,打土豪,,废除封建剥削,开展。 2.意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巩固练习2】 2.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下列史实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B.反“围剿”失败后战略转移 C.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3.1927年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曾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这里“新的出路”主要是指()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开展土地革命 C.实现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 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自主学习3】 三、红军长征 1.原因:党内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2)转折——遵义会议 ①内容: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为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②意义:a.结束了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巩固练习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