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分析

春江花月夜分析
春江花月夜分析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1、民族乐器的分类有哪些?

2、民族乐器的演奏形式有哪些?

二胡琵琶

【知识应用】

提问:

这是什么乐器?它们属于乐器的哪一类?

提出问题,巩

固所学知识

展示图片,提

出相关问题,

为今天将要

学到的内容

打下基础。

思考教师提

出的问题,

各小组抢

答,巩固前

面所学知

识。

师生共

同讨论,

为今天

新知识

的学习

做铺垫。

新课导入【导入新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

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是唐朝

诗人张若虚写的《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几句。

这首诗以其优美流畅的诗句,辽阔神奇的意境

和悠远婉转的情思而为后人赞不绝口。在浩如

烟海的音乐作品中,也有一首以“春江花月夜”

为题的乐曲,它以其优美流畅的旋律塑造了鲜

明而生动的音乐形象,展现出一幅幅妩媚诱人

引用古人诗

句,导出课题

讲授新课知识二新授知识二:

春江花月夜的构成

乐曲构成:

1、江楼钟鼓(引子及主题呈示)

音乐描写了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

优美景色。

思考:

1、乐曲由哪些乐器演奏?分别描绘了什么

情景?

2、请找出乐曲的主题部分。

参考答案:这是整首乐曲的基础,首先由

琵琶清脆的弹挑音模拟鼓声,由慢渐快,箫和古

筝奏出轻巧的波音,刻画了夕阳映江面,微风拂

涟漪的动人景象。然后,乐队合奏出令人赞叹

的主题,揭开整首乐曲的序幕。

且播放音乐,

提出问题

播放音乐,并

且提出问题

再次播放音

乐,展示乐谱

音乐,思考

问题

思考问题,

总结答案

欣赏音乐,

唱一唱乐谱

音乐欣

赏与图

片展示

引入课春

引子与主题

六次变奏

尾声

江楼钟鼓

月上东山

花影层台

水深云际

渔歌唱晚

洄澜拍岸

欸乃归舟

尾声

讲授新课知识二结构特点一:鱼咬尾

2、月上东山(第一变奏)

优雅如歌的旋律、典雅协调的色彩,形象

地描绘了夕阳西下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

层中游移出没的情景。

3、花影层台(第二变奏)

乐曲描写了阵阵清风吹皱一江春水,葱葱

花木掩映月色朦胧的画面,岸边簇簇鲜花倒映

在江水中,增添了江山秀丽的色彩。

4、水深云际(第三变奏)

这是一段富于动态的音乐,是在主旋律的

基础上变化而成的。乐曲中二胡在低音区奏出

浑厚的曲调,忽而琵琶在高音上弹出透明的泛

音。刻画了月光映入水中,水天一色、云深不

知处的壮观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结构特点二:换头合尾

《春江花月夜》由引子和主题、主题的

六次变奏和尾声组成。尽管前面部分旋律

多变,但每段结尾基本相同,将乐曲的多

个画面融为一体。这是中国传统音乐常用

的一种创作手法——换头合尾。

它能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作用,从各个不

同的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主题。

播放音乐,讲

授知识

播放音乐,提

出问题

欣赏音乐

学生总结

欣赏音乐,

小组讨论,

思考问题

题,使抽

象的知

识变得

直观简

给学生

表现的

机会,提

高学生

总结归

讲授新课知识二5、渔歌唱晚(第四变奏)

提问:

1、你想象中的“渔歌唱晚”是怎么样的?用什

么乐器主奏最合适?

2、音乐前后两部分有什么变化?分别描绘了

什么情景?

首先由箫主奏如歌的旋律,表现了渔歌四

起,由远而近,渔翁们在归途中悠然自得地边

摇橹边唱着丰收的歌谣。然后音乐突然变快,

乐队合奏,把人们兴奋、欢乐的心情描写得淋

漓尽致。

6、洄澜拍岸(第五变奏)

思考:

这段音乐与前面几段音乐在情绪、力度、

速度上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表现了怎样的画

面?

琵琶用轮扫有力的弹奏,似渔舟破水。

古筝划奏,大鼓滚奏,似波涛拍岸,乐曲速

度不断加快,旋律气势磅礴。

播放音乐,提

出问题

欣赏音乐,

思考问题

纳能力

充分发

挥小组

合作的

功能,培

养学生

的合作

探究能

7、欸乃归舟(第六变奏高潮部分)

假如你是一位音乐家,根据这个小标题,你会描写哪些音乐形象?怎样来表现这些音乐形象?(提示:可从乐器演奏方式、节奏、旋律线、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方面考虑)

音乐开始,乐队奏出起伏不断的旋律,那是对划船动作的描写。筝始终模仿水声由低而高划奏,当加快速度、增强力度,把音乐推向

高潮后,即转慢速。生动地刻画了归舟破水的意境。

8、尾声

二胡和箫先后奏出悠扬的主题,自由的曲调再现了引子特征。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谧,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情画意中。结尾处速度渐慢,力度渐弱,直至消失。表现了归舟远去,春江更加宁静,令人回味无穷。播放音乐,讲

授知识

欣赏音乐,

了解知识

根据乐曲设计演唱形式、表演

让学生欣赏音乐,提高

春江花月夜诗句赏析

春江花月夜诗句赏析 《春江花月夜》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 相思离别之情, 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面小编收集了 春江花月夜诗句 赏析,供大家参考。 春江花月夜原文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1)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2), 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4)不觉飞, 汀(5)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6), 皎皎空中孤月轮(7)。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8), 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9)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10), 青枫浦(11)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12)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13)? 可怜楼上月徘徊(14), 应照离人(15)妆镜台(16)。 玉户(17)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18)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19), 愿(20)逐月华(21)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22)。 昨夜闲潭(23)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古音 xiá)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 (24)无限路(25)。 不知乘月(26)几人归, 落月摇情(27)满江树。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年级:高二编写:黄朝辉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日期:2013-11.25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 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 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通过意象,进入诗歌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 1.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 2.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 鉴赏评价(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学会感悟诗歌画面之美,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 一、激趣导入 有这样一首诗,它是一曲思乡的歌,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有这样一首诗,它是那壶醉人的酒,浸湿了多少断肠人的眼;有这样一首诗,穿越创世清光寥远的长河,流淌在行客孤独的心田。《春江花月夜》就是这样一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倾听来自初唐的这曲千古绝唱。 二、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春江花月夜》属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三、解题明意 《春江花月夜》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而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1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1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第1课时(总2课时)课前准备学情分析课件、多媒体等课型新授课分组安排 初中时学生虽然懂得诗歌中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但是对于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来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把 握诗歌的主要内容,还是比较陌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提高 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 格特点。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3.赏析 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 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1.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 思想感情。2.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导学过程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 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 的真谛。 教师指导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 《春江花月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张若虚笔下的这段春江,这轮明月的光华!作者简介: 修订 目标提示(约2分钟)

自学检测(约10分钟)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 花月夜》两首【初读诗文,了解诗人】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 来抒写真挚感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 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 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 1 “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背景再现《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 吴声歌”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 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整体感知 1、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交流讨论(约5分划分?请写 出层意。2、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钟)写有关月的,你能背 出一首来吗? 释疑解难(约12分钟) 1、欣赏诗的景物美:读诗歌前八句,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请 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2、领悟诗的哲理美: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看到无限美 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3、鉴赏本诗的 情感美: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 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春江花月夜译文和赏析

春江花月夜译文和赏析 引导语: 《春江花月夜》 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 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 以月为主体, 以江为场景, 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 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春江花月夜译文和赏 析,欢迎阅读!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 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 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 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 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 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 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 洒满了江边的 树林。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 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 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 在的地方。 暗用《楚辞 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浦上: 水边。《九歌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唐代政治历史和社会文化环境 1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2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3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一、作者简介张若虚是初唐后期诗人。扬州人,曾经做过兖州兵曹。玄宗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二、作者作品张若虚的诗留传至今的,只有《代答闺梦还》和《春江花月夜》。代答闺梦还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着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三、本文创作背景《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目前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四、课文讲解1. 段落内容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客观的实境与诗中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惝恍,气氛很朦胧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共九韵,每韵构成一个小的段落。(1)点题,写春、江、月的景致。(2)由江写到花,由花又回到月,用其他景物来衬托月光的皎洁。(3)对江、月、人的思考。(4)对人生易老的感慨。(5)思妇的期待。(6)(7)(8)专写思妇的相思之情。(9)对离别、相聚的感慨。2. 艺术特点(1 )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表现游子思妇的离愁。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良辰美景更衬出离愁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2 )写景面点结合,意境美妙。《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3 )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这首诗对景物的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斓的色彩,很能引人入胜。同是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也在统一之中出现了变化,取得班斓多彩的效果。五、练习题1. 选择题(1 )张若虚现存的诗歌作品共有( ) 。A .1 篇B .2 篇C .3 篇D .4 篇(2 )《春江花月夜》最早是由( ) 创作的。A .陈后主B .隋炀帝C .张若虚D .卢照邻(3 )《春江花月夜》重点描写的是( )。A .江B .花 C .月

春江花月夜作文

春江花月夜作文 篇一:春江花月夜 夜深人静,明月安静。 纱般的月色照在春江上,而江水不与它共静。江水折射出一道道冰蓝的光,与透明的黄色的月光交织,沉静,灵动。 春,充满生机,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是五彩斑琅的,蓝色——希望的象征,绿色——生命的使者,红色——激情的横溢,黄色——淳朴的风情。春让生命更加更富有那特有的活力! 江水一波一波的涌动,闪出一丝倒影,这影正披着月光在江畔轻动,不知为了什么。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不论那江水是清澈或是浑浊,它们始终不变,伴着那与泥土击打的节拍,向那拥有极大魅力的东方奔腾而去。它的存在给人类带来了幸福,它的活力给人类带来了启迪。花,那一朵娇嫩的小生命有着别有的美丽色彩,它娇嫩,它坚强。它的美丽靠的是完美的组合:花瓣的色彩,花蕾的香味,绿叶的衬托,花茎的支撑。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团结才能让力量焕发光彩! 月,在那幽静的夜晚,一轮圆月将指引你走向前方。它富有美丽而神奇的传说,在漆黑的夜晚,月给你的不仅仅是光明,它还能给你带来丝丝的慰籍,它用太陽所赐给的光为人们无私的奉献着,它是必不可少的大自然的遗物。月依旧照进楼中,在妆镜台前晃悠。月徘徊,离人徘徊。欲挥月而去。月确乎不走。离人不胜愁,将帘卷月,帘卷而月不卷;月照砧上,拂之欲去,水去而月不去。

夜,静的可怕,对黑色的畏惧是人天生的。可是若没有了它,你将无视白色的存在,你也不将知道看不到五颜六色的痛苦。夜给人们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使你只能看见大概的轮廓,你需要在无边的黑暗中摸索,向你的目标前进! 春江花月夜,让你尽情得体会那酸、甜、苦、辣的生活滋味!~ 篇二: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正是这样,所以我喜欢这首诗。然而,我更喜欢这一句诗——“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夜”表现了作者对月圆人寿的强烈向往。 小时候的一次中秋节,明月如盘,仰望挂在天空中的朗朗明月,爸爸便吟起了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夜……”我听完这首诗,便问爸爸:“这是哪位诗人的诗?”爸爸告诉我:“这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写得《春江花月夜》。我听完后,更加好奇,心想:张若虚是个怎样的人?他还写过哪些诗呢?一串串的疑问从脑袋里冒出来。爸爸似乎知道我所想,便对我说:“想知道张若虚更多的诗词,就需要你平时多看点书了。”从那时开始,我就对张若虚的诗词感兴趣了。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诗歌,是它让我更热爱书籍,让我在知识的海洋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及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第一课时 制作人:课时:2课时 【学习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的艺术魅力,体味诗歌意境。 【学习难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即景抒情诗专题阅读指导: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诗人将个人的强烈感情倾注到客观景物上,使笔下的自然景物也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愫。 1“风格特点” 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但也不排除直抒胸臆类的即景抒情诗。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董大》高适)诗人一下笔便极写天空的广漠,阳光的昏暗和漫天的黄云。在这天地之间,寒冷的北风又送来纷纷扬扬的大雪,更有“雁阵惊寒”,征人远别。这诗前面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两句,描绘的完全是一派雄浑苍莽的边塞风光,虽然寒凉冷落之意尽在其间,但悲壮的气氛却仍能明显地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面对这样的景物,面对即将远行的朋友,诗人内心的悲壮便透景物完整地呈现出来,只不过还没有明白而已。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直接抒情,诗人处处从大处着眼,于大处落墨,写景状情时常总体把握,景为情服务,浑然天成;奋笔疾书,直吐胸臆。 因此,在整体理解即抒情诗的时候,必须从这类诗歌的整体风格入手,充分体味景特的特征,感悟诗人由此景生发了怎样的感情。只有准确把握了情景交融的含义,才能读懂即景抒情诗。 2表达技巧 由于即景抒情诗具有移情于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因此,如果从表达技巧方面对这类诗歌进行赏析,一般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种表达技巧。 1、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客观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情感的抒情方式。就即景抒情诗而言,赏析时就不得不关注景物的特征与其具有的文化内涵,如“柳”与“留”,例如常见的意象的内涵是什么,然后体味诗人的情。 例如,杜甫的《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秋天的寥廓凄凉触动了诗人自身的境况“艰难苦恨”、“潦倒”,可谓是触凄凉景生悲苦情。 2、融情入景 所谓融情入景是指作者在创作时把先前饱藏于胸中的某种感情,外射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使所描写的景物渗透着某种主观感情色彩,从而生成意境。触景生情和融情入景的区别是:触景生情,情由景引起,同样的景往往唤起类似的情;融情入景,情感先行,诗人将情注入所描写的景中,不同的情会给景物著上不同的感情色彩。运用融情于景的的手法的诗歌,往往只有景语,而没有情语,尽显诗歌含蓄的特点。 例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诗人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四句都是写景,而且句句与自己的处境暗合,景物融进了诗人自己的情感。黄昏时刻急雨带来春讯,猛然掀起诗人心底狂波,眼前所见的自横之舟更是引起了诗人情感的共鸣。全诗不着诗人自情感的痕迹,却又读到诗人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3、写景的手法 赏析即景抒情诗,除了需要明确景与情的关系外,还需要明确与写景有关的手法,这也是赏析的重点之一。常见手法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白描、绘形绘色、烘托、衬托、渲染等。 如前文所说的《登高》,首联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边出现六个特定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 再如2009年广州市二模语文试题中的《望罗浮》(翁方纲):“只有濛濛意,人家与钓矶。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与谁参画理?半面尽斜晖。”为了多角度表现

春江花月夜 赏析

【原文】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读作xian.第四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一作“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为了押韵,所以读xiá)。 斜(这里是句首,不要押韵,所以读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读作jié)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一作“花”)摇情满江树。 【赏析】《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虽是乐府旧题,但作者赋予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而无迹可寻的诗境。全诗以铿锵响亮的语言,优美空灵的白描手法,上下蝉联的结构,一气到底而又曲折有致的反复回荡的旋律等等,构成了它独特的艺术特色。 由于永明文学重装饰、重消闲娱乐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宫体诗的发展方向,所以宫体诗具有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的特点,而《春江花月夜》能跳出前人窠臼,摆脱宫体束缚,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得巨大进展。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是初唐向盛唐过渡的重要诗人,他在四杰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了宫体诗,完成了“初唐体”的创造,使言诗歌行体更加成熟,为诗歌走向盛唐高峰开辟了道路。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词?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是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一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都远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十世纪初王闿运首先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是“宫体之巨澜”。 【一】《春江花月夜》的形式美 “这首诗构思精巧,春江花月夜五字,形成五条结构线,而以明月为中心结构线,”(1)它们或离或合,彼此错落,相互叠加,构成鲜明形象的诗意,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诗的形式对表达主题方面做到了紧密围绕主题选材和组材。 这首诗的前十六句写月夜景色。前八句,开篇点题,描写春江浪涛连着海潮,一轮明月随着海潮升起的壮观景象。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眼前明月高悬,宇宙辽阔,江流宛转,月色迷朦的壮阔景色。后八句,由景入情,以丰富的想象追溯到历史的长河中去,由对江月的发问,进一层提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人生哲理。流露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中间四句由扁舟子、明月楼过渡承转,写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后十六句转写月夜情人两地相思,情调由雄浑转入缠绵。这一段又分为二小段,前八句写思妇怀念远人,作者用转进一层的反衬手法,通过描写思妇月夜对游子的思念,表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诗文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二、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三、作者简介

《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

《春江花月夜》赏析 原为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幽明《浔阳夜月》等(汪昱庭传谱)。1925年大同乐会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十分成功。解放后又经多次整理改编,艺术形式更为成熟、完善。音质朴柔美,细腻流丽,形象真切生动,表现了江南水乡月夜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的怡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情。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全曲一般分成10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

(1)"江楼钟鼓":散起,琵琶模拟江楼的鼓声,叙述着暮色的降临,箫、筝奏出波音,描绘微风起涟漪的鸿波,然后乐队奏出舒展、优美的主题。 (2)"月上东山":使主题旋律高四度的展衍,音乐稍显明亮。 (3)"风回曲水":曲调逐层下旋、回升(此段经常被省略)。 (4)"花影层叠":用琵琶的华彩乐句表现水中花影摇曳的景象。 (5)"水深云际":音乐进入低音区,景象深广,偶而琵琶点出泛音,使人想起近处的水滴。 (6)"渔歌唱晚":箫与琵琶奏出歌唱性旋律,显示超脱凡世悠闲自得的意景。 (7)"洄澜拍岸":琵琶用扫、轮法奏出波浪击岸的景象。 (8)"桡鸣远濑":刻画群舟再归途中,摇撸声与水流声相互掺杂、映衬的意境。 (9)"欸乃归舟":旋律由一个简单乐汇作递升、递降的模进,古筝的琶音模仿出江上的浪花和摇撸声为之作陪衬。音乐慢起渐快,由弱渐强,逐步推向高潮。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现实了大自然景色的变换无穷。 第9段是全曲的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激动人心。这

春江花月夜扩写作文

春江花月夜扩写作文 导读:春江花月夜扩写(一)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望着皎皎空中月,欲语却难成,相思的泪化作千年的雨打湿心头,不知是太思念你的气息还是习惯了你的温存,玉盘里映现出你憔悴的玉容,我依稀望见你独上明月楼,轻抚着我们相识相恋的箜篌,欲弹却不能。弦声重啊相思浓,一种相思繁衍两地愁,我愿随空灵的月光倾泻于你婀娜的身姿,可惜鸿雁的翅膀飞不出无边的月华,鱼龙的跳跃只能激起阵阵微波,你我相见难又难,相思摇落满江树,皓月照不尽红豆相思情。 你我望不到彼此的身影,但可感觉到彼此的气息,月光倾泻在明月楼,落下一地的忧愁,不知明年是否开出一树的相思。如果等待可以穿过冗长的岁月到达你的身边,曾几何时,你我携手伫立在明月楼。鸿雁不知疲倦地拍打着双翼却无从逃出月光的迷离,鱼龙倔强地扭动着躯体却无法到达爱的彼岸,最终空留一个孤独落寞的背影在寂寥的黑夜独自红泪暗垂。 春江花月夜扩写(二)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天一色,不染纤尘,皓月当空,如琉璃般晶莹剔透,清辉淡淡把一江春水映的薄凉。江畔是谁初叹这月华的明净,明月又是何时初播这琼光?光阴流转,人类是一块残玉,受不住时光的雕磨,在流光中碎去,又在轮回中永恒,但那轮明月始终高悬,目送着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不禁让人感叹:明月多情,不知何人能让她不吝华光,为他而传。 春江花月夜扩写(三)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江天一色,人生百转千回间,月光在眼眸里流转了多少次?纵物是人非,月依旧悬挂上空,是在等待某颗纯净的灵魂么?可叹月光化作江面上的片片涟漪在楼边满心惆怅的荡漾,如水泼洒一地,水晶帘卷不去,捣衣砧拂不去,执着地坚守着伊人归来的信念。思妇的妆台菱花镜折射出月光无尽的愁思,点点滴滴,揉碎了心肠。 春江花月夜扩写(四)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又是一个无眠的夜,远离家乡的游人,独自一人面对着凄冷的夜。没有往日的欢颜笑语,月光倾泻下来,照出落寞的身影,心中那份孤独和惆怅,何人能懂?或许只有身影来陪伴,来抚慰那颗思念的心,明月悬空,抬头仰望两眼噬泪,久别的家人朋友是否还记得遥远的家乡还有一个孤独的.游子在眺望家乡,冷月清辉装载游子一生的泪。

《春江花月夜》的试题及答案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的试题及答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1)张若虚是________朝诗人。李白
号________,人称________。
1/5

(2)《春江花月夜》属于________旧题,是________诗。《把酒问月》是________ 诗。
(3)《把酒问月》哪几句是抒写哲理的?请在《春江花月夜》中也找出抒写哲 理的句子
,分析他们表达的思想境界有什么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答案:1.唐,青莲居士,诗仙;2.乐府,古体,古体; 解析:《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 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把酒问月》中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 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两者同样是面对永恒的月亮 产生富有哲理的感受:宇宙是永恒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而作为人类的 个体生命有生有死,非常短暂;无论古人、今人都象流水一样逝去,但一代一代 的生命连接起来,就会无穷无尽,直到永远。两者歌咏的虽然是古人反复咏叹的 宇宙永恒,明月常在,人生苦短的令人感伤的老主题,但是既不颓废,也不失望, 表达的是超脱、旷达的情怀。
2/5

《春江花月夜》的试题及答案

《春江花月夜》的试题及答案《春江花月夜》的试题及答案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1)张若虚是________朝诗人。号________,人称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属于________旧题,是________诗。《把酒问月》是________诗。 (3)《把酒问月》哪几句是抒写哲理的?请在《春江花月夜》中也找出抒写哲理的,分析他们表达的思想境界有什么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答案:1.唐,青莲居士,诗仙;2.乐府,古体,古体; 解析:《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把酒问月》中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发了相思离别之情,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写的是古代诗人常用的题材,但诗人以不同凡响的艺术功力,在意境、情趣、韵律上都开拓了新的天地,使这首诗成为唐诗宝库中的明珠。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此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轮为线索展开。 诗篇起笔使用景语勾勒出春江花月夜的美妙图画,然后以江月为中心,用浓淡相间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春江、花林、江月的画卷,诗人即景抒情,从江月美景中托出客子离愁的情怀,融情于景。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衬出离愁之苦,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那徘徊在明月楼上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体。那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楼上镜台前的思妇,月光中飞去的鸿雁,江流里潜沉的鱼龙,都融情于景,摄情入诗,相协兼容,构成了完美的境界。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但以“江”“月”二字为中心。“春”字出现四次,“江”字出现十二次,“花”出现两次,“月”字出现十五次,“夜”字出现二次。诗人循着江月交融的艺术构思,极力渲染春江浩阔,反复吟唱春月皎洁,增强了形象的丰富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江月夜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开始四句暗示我们所吟咏的月夜处于长江下游,因为诗中可以看出这里水面宽阔,春潮高涨,江海连平,更有那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升起。月渐升高,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光辉千万里。这里明为写景,其实是寓情于景的。因为潮水涨落有定时,所以在中国传统古典诗歌中海潮往往与信誓相连。这首诗中所写的“明月共潮生”,应该在望月前后。潮生,使离人想起离别时的誓言;月圆,更使离人渴望亲人团聚。“何处春江无明月”,以设问的形式透漏出了不知亲人今夜飘零何处的相思之情,同时也使我们联想到客人面对潮信明月,倍受思亲之苦袭扰的情景。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中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四句的着眼点由江海交汇处,转到岸汀之上,写江水所绕花林,月色仿佛给予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色洁白如霜,反而使空中的霜飞不易被人察觉,因而也使江边的沙滩铺上了一层银霜,以致只看得见月色而“看不见”白沙。这里既描绘了月下江流,月下芳甸,月下花林,月下沙汀的洁静、宁谧的景致,同时也衬托出人物心灵的纯洁无瑕,达到了主、客观之美的和谐统一。“江水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由岸汀江天的美景,引发出人生哲理的探求。宇宙明净如洗,没有丝毫纤尘,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显得分外皎洁。在江边是谁最早见到了这明月?而这明月又是何年何月开始照耀人间呢?人生易老,一代一代地生息无穷;然而苍天不老,江月总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不知她在执着地等待着什么人,然而她所能见到的也只有长江一浪推一浪地送着流水。这八句通过景物描写,把人们的思绪引向宇宙,引向人生的真谛。它的哲理浸透了思念的诗情及思妇感情波涛澎湃到极点的升华,相思儿女决不是概念化的逻辑思维产物。诗中人生哲理的火花是由“孤月轮”中的一个“孤”字与思妇的心灵撞击所产生的。一个“孤”使读者很容易透过明月的孤寂联想到思妇的孤单,体味出她胸中的思想期待之苦,并给下文作了铺垫。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在这昔日与亲人分手的江岸见到远去的白云,就更使人的离愁别绪苦不堪言。皎洁的月光之下是谁家游子乘着一叶扁舟漂游在外呢?能寄托相思的只有这明月楼了。这里“不胜”二字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苦已达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而“扁舟”“明月”楼又把“两地相思一样愁”的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春江花月夜》 作者:[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⑴滟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⑵芳甸:遍生花草的原野。 ⑶霰:雪珠。 ⑷流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⑸汀:水中的空地。 ⑹纤尘:微细的灰尘。 ⑺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⑻穷已:穷尽。 ⑼但见:只见、仅见。 ⑽悠悠:渺茫、深远。 ⑾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⑿扁舟:孤舟。 ⒀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⒁妆镜台:梳妆台。 ⒂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⒃捣衣砧:捣衣石、捶布石。 ⒄相闻:互通音信。 ⒅逐:跟从。月华:月光。

⒆文:同纹。 ⒇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赏析一、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而闻名。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

(完整版)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

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初为琵琶曲《夕阳箫鼓》,后来有人感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句改名为《浔阳琵琶》或《浔阳夜月》,最终又借用《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主题句定名为《春江花月夜》。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丝竹乐曲,又经解放后的多次整理,更臻完善,尤其中央民族乐团彭修文改编的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之诗情画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经常在国际乐坛上发出夺目的光彩。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平稳舒展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以及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仪态。 全曲分为十段,宛如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乐曲在发展中运用了变奏(均以第一段素材为基础)、展衍(在原主题素材自由发挥)、合尾等结构方式,因此各段间既有多次对比又有多次统一;尽管每段旋律新的因素层出不穷、变化多端,从不同角度展示音乐的意境,但结尾处又多殊途同归于同一乐句,听起来自然和谐,有“一生万物”而“万物归一”之象,十段乐曲都配有富于诗意的小标题来引发人们产生联想。 1、江楼钟鼓。夕阳西下,耳畔响起源自江头尽处的阵阵萧鼓。接着优美如歌的主题旋律把一幅斜阳余辉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江上秀丽迷人景色呈现在眼前。 2、月上东山。主题移高四度自由模进,有徐徐飘来的上升之感,将夜色朦胧,江清月白之意境表现出来。 3、风回曲水。它基本上是第二段的变奏,曲调层层下旋又回升,增加了音乐的张力,描写了江风吹拂、流水回荡时泛舟游客的欢快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