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病现状

中国慢性病现状
中国慢性病现状

中国慢性病现状

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

糖尿病患者9240万人其中1亿4千万人的血糖还在增高

心脑血管疾病超过2亿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1/3

在每年中国死亡人数当中,慢性病的比例占到了85%,这意味着什么?是否在说明我们一方面在努力地改善着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全民族在用不好的生活方式在慢性自杀呢

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这样数字来源于昨天,卫生部、发改委等15个部门发布了未来三年,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在这份规划中,提到了另外一个数字,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每5到6人当中就有一个是慢性病患者。宁波市疾控中心公布了“2011年宁波市死亡年度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去年宁波总死亡人数为35280人(2012年5月22日宁波电视台新闻)

报告中还提到,在这35000多名死亡人数中,有八成以上的人都是因为慢性病去世的,尤其是劳动力人群,平时精力都放在工作和养育孩子上,早期没症状发现不了,等发现了又为时已晚,而且这一慢性病正趋向年轻化。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其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地处发达地区的宁波市,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了八成,而全国的数字则更高。

2011年宁波市前十位死因:第一位恶性肿瘤,第二位脑血管病,第三位呼吸系统病,第四位损伤中毒,第五位心脏病,第六位内营代谢,第七位消化系疾病,第八位传染病,第九位神经系疾病,第十位精神障碍。。这十大死因占到总死亡人数的93.49% 在这其中恶性肿瘤在当地近十年来,一直高居死亡原因第一位。而更为让人关注的是死亡原因中慢性病占了八成

注:{以上数据与报道均来自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2012-5-22 《慢性病要快治》节目。}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一、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 一是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 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2012年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与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着。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0%,比2002年降低2.5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3.2%和9.0%,比2002年降低3.1和4.4个百分点。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比2002年下降10.4个百分点。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5.0%和17.2%,比2002年下降了7.1和11.7个百分点。 二是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2012年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10.5克,较2002年下降1.5克。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投稿须知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投稿须知《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主要报道内容为:探索医学模式发展的理论、途径、方法及其规律,研究医学模式发展与深层次卫生改革相结合的实践经验恶性肿瘤、冠心痛、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因研究,危险因素干预等。来稿请投:zgmxbyfykz@https://www.360docs.net/doc/684395232.html, 1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1.1 探索医学模式发展的理论、途径、方法及其变化规律的论著,研究医学模式发展与深层次的卫生改革相结合的实践经验总结。 1.2 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等主要慢性病的病因研究、危险因素干预、“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监测手段、效果评价、并发症防治、晚期病人生活质量、家庭康复经验以及综合防治手段的探讨。 1.3 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战略重点、战略布局、战略目标和对策研究的论著和经验总结。 1.4 以健康教育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为中心的各项干预措施的设计、实施及管理程序、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成本效益分析。 1.5 慢性病人群基地(示范点)标准化、程序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的经验,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践中领导支持、社会参与、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和医学科学社会化的经验。 1.6 国内外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进展、动态、趋势、研究方向等的综述,专题报道和译文等。 2 本刊对来稿有如下要求 2.1 稿件应具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有理论或实践意义。务请用400字稿纸格式书写(字迹工整)或电脑录排。 2.2 稿件的作者署名不宜过多,应是参与选题和设计,能对研究结果负责者。论文第

一作者应附其出生年、性别、民族、出生地、职务、职称、学位、毕业院校及科研主攻方向。 2.3 来稿文题下写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写作者单位,单位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若作者为不同单位,请作者来稿时自行排好顺序,作者工作单位则在姓名右上角写阿拉伯数字角码,然后在单位前按顺序编写阿拉伯数字。 2.4 论著全文包括摘要、关键词、正文、图、表及参考文献在内,全文不超过4000字;论文摘要、短篇报道等短篇稿件限在1500字以内。 2.5 论著等稿件请编写随文摘要(中、英文),应分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部分,字数限150字左右,同时提出3~8个关键词,并请尽量按《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进行标引。 2.6 稿件中的医学名词应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典》为准,缩略语代表的术语全称,应在正文中首次出现时写全称后用缩略语,计量单位除外。 2.7 计量单位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执行,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如米写m,千克写kg等等)。 2.8 数据应准确无误,需要比较的数据应做统计学处理。 2.9 图片应清晰、层次分明,符合制版要求,图背面请注明文题,作者姓名、图号和上下方向。 2.10 参考文献应以亲自阅读近期公开发表的文献为准,未正式公开发表的(如内部资料、待发表等)不得列入。论著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10条,文中参考文献的注码要用方括号准确标在有关文章的右上角。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文题.杂志名称〔缩写按《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年份,卷(期)数:起页-止页. 书籍:〔序号〕作者.书名.卷(册)次,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

中国慢性病的挑战与应对

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完成了从传染病向慢性病的流行病学模式转变,转变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很多国家。而行为模式的转变, 包括膳食习惯变化、身体活动减少、高水平的男性吸烟率等危险因素是中国疾病模式快速改变的重要原因。其结果,这些本可避免的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上升,引发了医疗卫生服务费用的显著上升。目前,中国有1.77亿高血压患者,有3.03亿烟民(占了世界烟民的1/3),并有5.3亿人遭受被动吸烟危害。膳食的变化和身体活动的减少,使中国成人及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不断上升。大量需要提供医疗服务的慢性病患者的出现,导致医疗费用上升,占用了预防疾病的资源,这给中国正在进行的卫生改革带来了巨大而独特的挑战。背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疾病预防和控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人群的健康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中国人群的期望寿命明显增加[1]。在很多西 方国家,过去一二百年来,完成了疾病模式的转 变,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从传染病和围生期疾病为主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 NCD ;以下简称“慢性病”)。但是,中国则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完成了流行病学模式的转变。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主要归因于多项卫生干预中国慢性病的挑战与应对 Emergence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China 杨功焕1,3, 孔灵芝2, 赵文华1, 万霞3, 翟屹1, 陈致和4, Jeffrey P. Koplan 5 措施的实施——包括免疫规划的实施、卫生设施和饮水质量的改善、医疗服务可及性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受教育人群比例的增加、收入的增加、营养和住房条件的改善。因此,慢性病和伤害的相对重要性突显;同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快速下降,导致老龄化人口比例的增加[2],慢性病患病人数也显著增加。 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这种流行病学模式的转变正在加速进行。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与慢性病发生明确有关的危险因素也在快速出现,如,膳食结构的变化、身体活动的减少、烟草消费的增加、机动车的使用等。过去五十年里,中国发生了和许多发达国家类似的行为转变。尤其是伴随着过去三十年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这种转变无论在速度方面,还是在规模方面,都是史 无前例的。 下面我们使用最新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和疾 病发病、死亡的流行资料,描述中国流行病学模式 的转变。这些对中国人群健康造成重要影响的行为变化,加剧了慢性病的流行,国家卫生服务改革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定义和数据来源 我们使用了1982[3]、1990[4]和2000[5]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和死亡数据。1982年的人口普查(普查时点为1982年7月1日)收集了1981年全国所有死亡人数,1990年的人口普查(普查时点为1990年7月1日)收集了1989年和1990年 1月至6月的所有死亡资料,2000年的人口普查 (普查时点为2000年11月1日)收集了2000年11 月1日之前12个月(1999年11月至2000年10 月)的所有死亡资料[6]。 对死亡原因的分析,使用了1973-1975年[7]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 中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3.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4.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 5. 美国埃默里大学全球卫生研究所通信作者:杨功焕, yanggh@https://www.360docs.net/doc/684395232.html,

中国慢性病防控策略

中国慢性病防控策略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构成的()? A.76% ? B.80% ? C.85% ? D.87%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下列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 A.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 ? B.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下降 ? C.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趋于平稳 ? D.我国没有近年来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资料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关于我国男性吸烟率正确的是() ? A.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B.位于世界平均水平 ? C.长期位于世界前列 ? D.与我国女性持平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 我国提出慢性病防治策略六个转变的时间是()? A.2015年 ? B.2011年 ? C.2008年 ? D.1998年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 . 我国慢性病防治的核心内容是() ? A.222目标、123措施、444重点 ? B.123目标、333措施、444重点 ? C.321目标、212措施、333重点 ? D.123目标、222措施、333重点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6 . 2015年分级诊疗工作() ? A.以糖尿病、冠心病为突破口 ? B.以高血压、癌症为突破口 ? C.以高血压、糖尿病为突破口 ? D.以糖尿病、慢阻肺为突破口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 2012年我国居民三个健康素养水平()? A.知识水平高于行为、行为高于技能 ? B.知识水平低于行为、行为高于技能 ? C.知识水平高于行为、行为低于技能 ? D.知识水平低于行为、行为高于技能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第一阶段行动是()? A.健康一二一行动 ? B.三减和三键行动 ? C.控制体重行动 ? D.控盐行动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 双向转诊困难的原因是() ? A.病人愿意去、社区不愿接、医院不愿放 ? B.病人愿意去、社区接不住、医院不愿放 ? C.病人不愿去、社区接不住、医院不愿放 ? D.病人不愿去、社区不愿接、医院不愿放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投稿须知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投稿须知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探索医学模式发展的理论、途径、方法及其规律,研究医学模式发展与深层次卫生改革相结合的实践经验恶性肿瘤、冠心痛、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因研究,危险因素干预以及综合控制手段;慢性病二级预防(“三早”方法、监测手段、效果评价等)、三级预防(并发症防治、晚期病人管理、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家庭康复等)的相关文章;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成本效益分析;慢性病人群基地、标准化、程序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的经验以及国内外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主要报道内容为:探索医学模式发展的理论、途径、方法及其规律,研究医学模式发展与深层次卫生改革相结合的实践经验恶性肿瘤、冠心痛、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因研究,危险因素干预等。全国统一投稿邮箱:zgmxbyfykz@https://www.360docs.net/doc/684395232.html, 1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1.1 探索医学模式发展的理论、途径、方法及其变化规律的论著,研究医学模式发展与深层次的卫生改革相结合的实践经验总结。 1.2 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等主要慢性病的病因研究、危险因素干预、“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监测手段、效果评价、并发症防治、晚期病人生活质量、家庭康复经验以及综合防治手段的探讨。 1.3 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战略重点、战略布局、战略目标和对策研究的论著和经验总结。 1.4 以健康教育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为中心的各项干预措施的设计、实施及管理程序、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成本效益分析。 1.5 慢性病人群基地(示范点)标准化、程序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的经验,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践中领导支持、社会参与、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和医学科学社会化的经验。 1.6 国内外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进展、动态、趋势、研究方向等的综述,专题报道和译文等。 2 本刊对来稿有如下要求 2.1 稿件应具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有理论或实践意义。务请用400字稿纸格式书写(字迹工整)或电脑录排。 2.2 稿件的作者署名不宜过多,应是参与选题和设计,能对研究结果负责者。论文第一作者应附其出生年、性别、民族、出生地、职务、职称、学位、毕业院校及科研主攻方向。 2.3 来稿文题下写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写作者单位,单位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若作者为不同单位,请作者来稿时自行排好顺序,作者工作单位则在姓名右上角写阿拉伯数字角码,然后在单位前按顺序编写阿拉伯数字。 2.4 论著全文包括摘要、关键词、正文、图、表及参考文献在内,全文不超过4000字;论文摘要、短篇报道等短篇稿件限在1500字以内。 2.5 论著等稿件请编写随文摘要(中、英文),应分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部分,

卫计委发布_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_2015_

14 7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 F D A)公 布了关于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的药品第一批抽验结果,摘 选如下: ——已完成检验284批,其中检出不合格药品67批,占全部产品的23.6%,涉及24家药品生产企业。有60批药 品为企业自检不合格,监督抽验结果与企业自检结果一 致。相关企业已采取召回措施并公布了召回信息…… 7月3日,又公布了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保健食品 企业的自查情况:全国共有168家保健食品企业报送了自 查情况。其中,157家企业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了保健 食品,11家企业持有相关批准文号但未生产。企业自检银 杏叶提取物原料359批次,其中328批次合格,13批次不合格,18批次尚在检验中。不合格银杏叶提取物原料涉及8家保健食品企业,分别是大连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庆缘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杭州太和健康食品有限 公司、浙江省磐安县外贸药业有限公司、山东圣海保健品有限公司、会心堂(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上述企业自检发现不合格银杏叶提取物原料共4847公斤,目前已封存原料2257.02公斤,销毁原料805.67公斤,其他1784.31公斤原料已使用。点评:借鉴“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步走策略,首先出台更严厉的惩诫措施,要让企业不敢在产品质量上动歪脑筋。银杏叶提取物事件,药品、保健食品全被波及 Industry New w s 业界动态 9.9%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及以上人9.9%25.2%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25.2%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1818岁9.7%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86.6%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年全86.6%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占总全国居 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是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2015年6月30日 上午,《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正式对外 发布,这是继2004年原卫生部发布了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 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后,十年后的又一次发布。 其中,有关慢性病的几组数据值得关注:2012年全国 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 9.7%;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 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 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 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 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 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 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 亡率为68/10万。 分析原因,可以发现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 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 危险因素——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 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9%,非吸烟者 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2.4%;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 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摄入量为3升,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为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9.3%,其中男性为11.1%。成人经常锻炼率为18.7%……点评:慢性病患的基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同时其生存期也随着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延长。作为直接贴近消费者的终端,零售药店应该在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营养与慢性病监测等方面,借重自身便利、专业、周到的优势而有所作为。

中国慢性病的经济负担

中国慢性病的经济负担 1近40年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比例不断增加,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接近。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持续上升,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位于世界第二位,胃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死亡率居世界首位。 人群死因顺位及死因构成改变,使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明显增加1996年死因统计城市人群主要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达%,农村达%。由可见,80年代后我国城市人群慢性病死亡占据了总死亡的一半以上,成为引起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年代以来我国主要慢性病死亡人数、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由此带来慢性病死亡率、发病率增加从、、、可以看出80年代后,我国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死亡人数在城市及农村均逐渐增加。1995年有374万人死于上述慢性病,与1985年相比增加了98万人,净增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冠心病事件较冠心病范围广,包括确诊的急性心肌梗塞、可疑心肌梗塞、慢性冠心病死亡、冠心病猝死。从、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人群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慢性病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造成病人不断累积,加之发病率增加,使得患病人数增加,患病率上升。从、可以看出,与1986年相比,1993年我国心脏病患病率增长了%,脑血管病患病率增长了%,糖尿病患病率增长了%。 恶性肿瘤由于病死率高,病程相对较短,患病率增长不大。1986年~1993年8年间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患病人数共计增加了1456万人,年均增长182万人,使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上升,成为医药费用增长的关键因素。 我国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增加,与一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持续上升有关研究表明,糖尿病既是导致人群死亡的原因,又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例如糖尿病患者患肾功能衰竭的机会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7倍,导致患者眼睛致盲的机会比非患者高25倍。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另一个危险因素。80年代以后高血压在我国上升速度也很惊人。据调查,从1959年~1979年的20年间,我国高血压现患病人平均每年增加140万,而1980年~1991年的12年间,高血压现患病人平均每年增加320万人。

慢性病防控现状及研究进展

慢性病防控现状及研究进展 范义兵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及疾病模式的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主要威胁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不断上升的趋势,导致健康损失、伤残显著增加,健康不公平和社会疾病负担日益严重,遏制慢性病造成的严重危害已经成为政府高度关注的社会发展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健康促进策略是控制慢性病最有效的策略。健康促进针对两类健康决定因素采取行动:一类是个人无法立即控制的健康决定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另一类是个人能够控制的健康决定因素,包括个人健康行为,这两类健康决定因素与慢性病的中间危险因素和远端的社会决定因素一一对应。英国、美国、芬兰等国家的研究证明,运用健康促进控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和社会决定因素,慢性病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慢性病控制也提出了全人群策略、高危人群策略、健康促进策略、社区防治策略等综合性策略,并进行了试点,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慢性病防控策略实施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一是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居高不下。我国尽管在慢性病防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仍未很好地解决慢性病死亡率和患病率持续上升的问题。二是慢性病危险因素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慢性病控制危险因素流行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三是慢性病公共政策制定缺失。某些政策制定者,特别是非卫生部门的政策制定者,并未充分意识到,烟草使用、营养失衡、运动

不足及过量饮酒等在控制慢性病行为和风险因素方面的作用。四是慢性病支持性环境尚未建立。五是还有许多慢性病的病因及防控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主要包括:(1)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将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有机结合,只有整合的、控制全人群危险因素水平的综合策略才能有效控制慢性病的流行。。探索制定适合本地区的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以及社会决定因素的综合性策略。(2)探索整个生命过程尤其是生命早期的环境影响、膳食营养、生活方式与慢性病的关系及预防措施。(3)微生物感染与慢性病的关系及预防措施。(4)居民对慢性病干预措施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对策。(5)基于大量证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倡议,但是还需要在以下领域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A. 静态行为对疾病风险的影响。 B. 5岁以下儿童增进健康的身体活动。 C. 孕妇增进健康的身体活动。 D. 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肥胖精神疾患等)患者临床治疗所需的身体活动剂量。(6)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和预防(比如端粒体、免疫状态、炎性因子等)。(7)如何发挥中医优势,探索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防控模式? 关键词: 慢性病预防控制研究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 定义为那些病程长、通常进展缓慢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 (2012-2015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积极做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遏制我国慢性病快速上升的势头,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慢性病流行和防治情况,特制定《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一、背景 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发生和流行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国内外经验表明,慢性病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群众健康意识提高,为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多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和示范地区开展的工作已经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工作网络。但是,慢性病防治工作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全社会对慢性病严重危害普遍认识不足,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慢性病防治网络尚不健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十二五”时期是加强慢性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要把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为指导,逐步建立各级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跨部门慢性病防治协调机制,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和群众广泛参与,营造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二)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效果。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程度,制定适合不同区域的具体防治目标和控制策略,关注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提高慢性病防治的可及性、公平性和防治效果。

中国慢性病调查结果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慢性病调查结果 篇一:中国慢性病报告 中国慢性病报告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 要原因,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5.3%和79.5%。即使在贫困地区,慢性病的死亡也是不容忽视的,许多贫困县也已达到60%。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慢性病成为人群主要死因,死亡和患病持续上升 中国人群慢性病死亡持续上升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资料表明,1991-200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死亡数将近600万。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5.3%和79.5%。即使在贫困地区,慢性病的死亡也是不容忽视的,许多贫困县也已达到60%。从1991年到2000年,支气管肺癌、肝癌、乳腺癌、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交通伤害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肺癌等六种慢性病占了总死亡的35.76%。 2000年全国死亡人数731万,在近600万的慢性病死亡

者中,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250万、肿瘤140余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128万、糖尿病直接死亡9万(图3),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19.3%、34.0%、17.6%和1.2%。 2000年,中国肿瘤死亡病例140多万,其中肺癌30万、肝癌28万、胃癌26万、食管癌14万、白血病4万、乳腺癌2万。 200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近250万人,其中脑血管病139.5万、缺血性心脏病51.5万,高血压病23.7万。 1959年至20xx年的四十余年间,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其中1991年至20xx年的10年间,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7000多万。高血压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高血压发展到后期,会引起严重并发症,患者往往死于脑血管病、冠心病或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疾病。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其中18-59岁的劳动力人口中有1.1亿人患病。 与患病率相同,我国人群平均血压水平也明显上升,20xx年我国男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分别比1991年增加了4.1和3.3mmhg;女性分别增加了3.6和4.1mmhg。我国十组人群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危险会增加46%,冠心病和肾脏疾病的危险也会相应增加。 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都处于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常住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社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结构式问卷对成都市某社区随机选取的 1 227名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 227名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慢性病按病种顺位,位列前4位的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冠心病%);影响该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因素为年龄、体重指数、缺乏锻炼、口味偏咸。结论成都市某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人群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变化,慢性病已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影响人群生活质量[1]。了解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于2011-02/03对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居民18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该社区制定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该社区18岁及以上(成年人)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指最近1年内在该社区居住时间累计达到半年及以上的居民。 抽样方法该研究在成都市某社区随机抽取了12个居民院落,分别对抽中的居民院落中的所有楼栋进行统一编号,以每个院落单数楼栋,单数门牌号作为调查家庭。5万人口以上的社区抽取1 000户家庭[2],该社区人口数在5万以上,因此该调查总共抽取了1 053个家庭,对抽中的这1 053个家庭中所有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共计调查1 227人。 调查方法与内容该研究采用的问卷参照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试用)中成熟的社区诊断调查问卷,入户对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②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医院医生的明确诊断为依据判断居民是否患有慢性病,慢性病种类包括被调查者所患的所有慢性病;③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等情况。 资料分析处理方法采用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学检验水准α = 。 2 结果 一般情况共调查社区居民1 227人,男性470例(%),女性636例(%)。年龄18~95岁,平均(±)岁,其中18~59岁者758例(占%),≥60岁者367例(占%)。 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1227名常住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为%,男性%,女性%,性别间患病率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x2=,P>)。不同年龄组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P<),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升高。慢性病按病种顺位,位列前四位的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COPD %)、冠心病%)。 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水平调查该社区居民的吸烟率为%,其中男性吸烟率为%,高于女性吸烟率%(x2=,P<。居民饮酒率为%,其中男性饮酒率为%,高于女性饮酒率%( x2=,P<;体育锻炼方面:有%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其中每天锻炼者占%。在体育锻炼项目中,%的居民选择走、慢跑;体重指数方面:按照中国成年人的标准,在1 034名被调查者中,有%的居民体重指数≥24,即超重;有%的居民体重指数≥28,即肥胖;自我保健意识方面: %的居民不主动获取保健知识。 以年龄、吸烟与否、饮酒与否、口味偏咸、体重指数、缺乏锻炼、家庭人均年收入、主动获取保健知识8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年龄、

健康知识教程 常见慢性病预防

常见慢性病及预防 对于慢性病,大学生们可能会感到很遥远、陌生甚至是不以为然。如果能静下心来读一读下面相关的知识,就会觉得这其实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不容轻视。掌握一些慢性病的防治知识,会终生受益。 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包括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冠心病、恶性肿瘤、精神异常和精神疾病等。在我国,几乎80%的死亡可归因于慢性病,这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关键信息 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是造成人类残疾和死亡的最主要问题。在我国几乎80%的死亡可归因于慢性病. 慢性病发病原因中自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占60%,遗传因素占15%,其他因素占25%。 慢性病虽多发生在中老年,但病变的积累往往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 引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有可改变和不可改变的,防治慢性病的关键是控制可变、可逆的危险因素。 可变的不良生活方式主要有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缺乏、吸烟、酗酒、心理压力过大。 在大学生中存在的慢性病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尼古丁依赖)、精神异常和精神疾病等。 培养健康的情绪,正确对待压力和挫折对预防慢性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节不良生活方式与慢性病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信息明确指出,在慢性病的发病原因中,自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占60%,遗传因素占15%,其他因素占25%。这就意味着有2∕3慢性病是可以通过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的。那么在大学生中主要存在哪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呢? 一、不良的饮食习惯 由于各种原因,在我国能从小接受比较正规的有关饮食方面健康教育的人并不多。一谈到吃,很多人都是“跟着感觉走”,不想受约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忽视了事物的健康选择与合理搭配,这样很可能导致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下去,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营养学习,还可能引发一些慢性疾病,是必须予以修正的。那么在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哪些呢? 1.不吃早餐 早晨起来不吃饭也不喝水,血液黏稠度会增高,将加重心脏负担;而且血液中葡萄糖水平也降低,能量供应不足,会导致倦怠乏力,思维能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下;如果经常不吃早餐,还有可能诱发肥胖、胆结石、胃炎、胃溃疡甚至是胃癌等疾病的发生。 2.食物过精,缺少粗粮 粗粮如玉米、紫米、燕麦、绿豆和红薯等,由于加工少,营养破坏少,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含量较精致的大米、白面高,不仅营养丰富,对预防慢性病也十分有益,要适当搭配着吃。 3.偏食 荤食中优质蛋白、钙、脂溶性维生素含量丰富,素食中膳食纤维、多不饱和脂肪酸、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多。不爱吃荤菜,优质蛋白的来源会大大受限。偏吃荤菜,又容易导致能量过剩和某些维生素及无机盐的缺乏。因此选择食物时应注意荤素搭配,素食者要注重用豆制品、牛奶、蛋类和坚果来补充蛋白质。

健康生活方式 营养与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知识讲座

健康生活方式、营养与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知识讲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肥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性病是全球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导致了全球疾病负担加重。我市居民的健康也同样面临着慢性病的威胁,城市居民死因位于前三位的是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0年上升了73%,且发病年龄提前。人群中与慢性病相关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升高,成年男性吸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初次吸烟年龄有低龄化趋势,人们对被动吸烟有害健康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膳食结构不合理,谷物类食品摄入减少,动物类食品摄入增加,成年在职人员参加体育锻炼少,生活中半数以上的人静坐时间在5小时以上,人群中超重、肥胖检出率逐年上升等都是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改变不良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心理健康,就能防止或减少多种慢性病的发生。 一、慢性病的危害因素 健康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可归为三类:不可变的(有年龄、性别、遗传基因)、行为危险因素(抽烟、膳食、饮酒、缺乏运动)和社会危险因素(包括互相影响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其他环境变量的非常复杂的混合因素)。但造成慢性病的主要共同危害因素是膳食因素、缺乏体力活动以及饮酒和抽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 1、膳食因素 膳食作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膳食结构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传统的、主要以植物为基础的膳食很快被有相当多动物性食物的高脂肪、高热能膳食所取代。在我国城市,与传统的膳食模式相比,尤其是人们摄入富含高能量的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增多,而谷类食物有明显的减少,富含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也偏低。作

中国慢性病现状

中国慢性病现状 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 糖尿病患者9240万人其中1亿4千万人的血糖还在增高 心脑血管疾病超过2亿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1/3 在每年中国死亡人数当中,慢性病的比例占到了85%,这意味着什么?是否在说明我们一方面在努力地改善着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全民族在用不好的生活方式在慢性自杀呢 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这样数字来源于昨天,卫生部、发改委等15个部门发布了未来三年,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在这份规划中,提到了另外一个数字,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每5到6人当中就有一个是慢性病患者。宁波市疾控中心公布了“2011年宁波市死亡年度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去年宁波总死亡人数为35280人(2012年5月22日宁波电视台新闻) 报告中还提到,在这35000多名死亡人数中,有八成以上的人都是因为慢性病去世的,尤其是劳动力人群,平时精力都放在工作和养育孩子上,早期没症状发现不了,等发现了又为时已晚,而且这一慢性病正趋向年轻化。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其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地处发达地区的宁波市,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了八成,而全国的数字则更高。 2011年宁波市前十位死因:第一位恶性肿瘤,第二位脑血管病,第三位呼吸系统病,第四位损伤中毒,第五位心脏病,第六位内营代谢,第七位消化系疾病,第八位传染病,第九位神经系疾病,第十位精神障碍。。这十大死因占到总死亡人数的93.49% 在这其中恶性肿瘤在当地近十年来,一直高居死亡原因第一位。而更为让人关注的是死亡原因中慢性病占了八成 注:{以上数据与报道均来自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2012-5-22 《慢性病要快治》节目。}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CA 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ISSN:1004-6194 CN:12-1196/R 出版地:天津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邮发代号:6-71 创刊时间:1992 出版信息 专辑名称:医药卫生科技 专题名称:医药卫生综合 出版文献量:5510 篇 总下载次数:531610 次 总被引次数:34649 次 评价信息 (2016版)复合影响因子:0.797 (2016版)综合影响因子:0.651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2008年版;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发表本期刊文章注意事项 A.了解期刊的概况,了解期刊是综合期刊(例如Nature、Science等)还是专业期刊(例如PRL、Blood等),专业期刊相对更容易接受本领域的文章。本专业有哪些期刊?如果有区分的话,各自又属于哪个区?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 工作企鹅2: 766085044期刊的刊载能力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影响因子处于连续上升的二级学科非主流期刊。这些期刊往往学术性要求不是很高很专,趣味广泛。 b.每种期刊都有一定的定位,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如有的期刊偏重理论研究性,就很少发表技术应用的文章,就是属于同一学科的期刊,发表论文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物理学科类的期刊,有的侧重于理论研究,有的重视应用实例、实验改进,有些理论与应用兼收并用,有的只录用科研性的论文。像高能物理类的期刊一般不录用力学类的文章。因此选择一个合适专业期刊来投稿很重要的,以避免稿件因不服合所投期刊的范畴而被退稿,从而耽误论文发表时间。慎重选择一个合适自己论文内容的期刊来投稿,是顺利发表自己论文的关键一步。 c.期刊每年刊载的文章数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相对来说刊载多的期刊发表可能更容易。 d.期刊的收费情况。目前每个杂志是否收费,以及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都不一样。收费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审稿费,版面费,彩图费,单行本费,作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量力而行。 e.不同的刊物可能有不同的固定格式和版式特点,有些期刊结果与讨论可以同一书写,结论也贯穿其中。有的期刊要求实验过程、讨论、结果不能混为一段叙述,有的则允许;有的期刊把实验过程,讨论结果,结论各自独立一部分来书写‘多数期刊要求表题和图题要中文和英文一起表达,但也有些期刊只要求中文就行;有些期刊要求列出图文类号,有些不要求,有的期刊要求列出作者题目期刊名年卷(期)页(高校自然科学学报都采用这一点)有些期刊要求参考文献列出作者,刊名,年,页,;还有些期刊要求参考文献中文和英文双语标注。投稿前要先搞清楚期刊的格式要求,并严格按其要求书写,避免因自己的论文格式与所投刊物要求不相符而退稿,耽误论文发表。而文章与其所投期刊要求明显不同,短时间又不能完成改变,就应该选投其他期刊。 f.审稿周期和发表周期,尽量选择审稿周期短而明确,且发表周期短的文章,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退稿后改投他刊,另一方面保证文章的创新性。一般你的文章已经具备了一级学科核心期刊的水平,那就不用为慢而苦恼,因为大部分此类期刊很少拖稿,要么直接拒回,要么一切正常进行,多数 2 个月以内会有结果。 g.研究编委会,许多期刊的风格主要源于主编,因此在投稿前稍微研究一下他是很有必要的。 在google 上搜索一下登录他所在机构的个人主页,除了了解一下他的研究兴趣,主要是看他的 group 有没有专职助手!有的已经明确指出该助手就是为了他的期刊服务的,有些期刊是副主编负责制,而且投稿时需要推荐,那么在投稿和 Cover Letter中选择推荐副主

对门诊慢性病管理情况分析及几点建议

对门诊慢性病管理情况分析及几点建议 【摘要】慢性病问题是医疗保险工作所需面对的重点问题之一。越来越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负担的重要因素,为降低基金的支出风险,使有限的基金解决基本的医疗需求。最大限度地保障参保人的合法权益,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门诊慢性病逐渐被纳入医疗保险的范围,因此,有必要对慢性病进行健康管理进行分析。以兵团四师为研究对象,了解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的管理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障门诊慢性病管理 Abstract:Chronic problem of medical insurance work is needed for one of the key issues. increasingly impact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burden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reduce the risk fund, limited funds to solve the basic needs. the maximum guarantee insured property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a good social benefits for outpatient, with chronic diseases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medical insurance, therefore, necessary for chronic diseases in health management analysis. in these four for the study, a bout medical insura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find problems and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medical insurance Outpatient chronic manage 慢性病是指起病隐匿,病因复杂,疾病持续时间长,且难以治愈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白血病、红斑狼疮等)和精神病等。我师自2001年6月实施医疗保险后,就开展了门诊慢性病工作。门诊慢性病的鉴定、治疗、结算坚持“自愿申报、统一范围、统一程序、统一办法、统一标准、病有所医、限额核报、超支自负和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但是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报销形式和支付水平已经很难再满足门诊慢性病的医疗需求,实行门诊慢性病费用的统筹已刻不容缓。 一、目前我师门诊慢性病的种类、鉴定、支付形式标准及结算管理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