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织红细胞极其相关参数的临床应用

网织红细胞极其相关参数的临床应用
网织红细胞极其相关参数的临床应用

网织红细胞极其相关参数的临床应用

网织红细胞参数缩写及参考范围

RET%:网织红细胞比率0.57--2.07% 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2.4--93.5 109/L

LFR:低荧光网织红细胞87.8--98.6% MFR:中荧光网织红细胞1.8--12.5%

HFR:高荧光网织红细胞 1.8--12.5% IRF:未成熟网织红细胞0--2.4%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间的过渡细胞,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采用血液分析仪,流式细胞法对RET 进行分类计数,可将RET分成LFR、MFR、和HFR,荧光越高,表示网织红细胞含核酸越多,细胞也就越幼稚;IRF为MFR和HFR之和,表示幼稚细胞占总RET的百分比。RET及其各参数的临床意义可大致归纳如下:

一、新生儿相关疾病的网织红水平

RET被视为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功能活跃的反应,新生儿RET 增多被作为溶血性疾病、出血和缺氧的指针;对早产儿贫血恢复进程的预测和输血血型不合的评估都是一个有价值的指标。HFR对EPO功能而言比网织红细胞计数更实用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

急性再障:Hb下降较快,RET <1%,RET绝对值< 15x109 /L,WBC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5 x109 /L,PLT常< 10 x109/L。

慢性再障:骨髓造血障碍所致,Hb下降较缓慢,RET、WBC与WBC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PLT较急性再障时高。

再生障碍危象时:Hb、RBC、HCT明显减少,Hb常低至20-30g/L,网织红细胞急剧下降或为“0”。

纯红细胞再障碍:贫血呈正细胞性,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0.1%)或缺如。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

三、缺铁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

RET大多正常或轻度增高,,服用铁剂后一周左右RET可迅速增高

(2--8%)。

四、巨幼细胞贫血时网织红细胞

RET#减少,相对值正常或轻度增高,服用维生素B12、叶酸后可明显增高。

五、溶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多,出现溶血危相时RET绝对值和IFR 都高,溶血性贫血治疗后网织红细胞恢复正常

六、慢性感染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

慢性感染贫血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和组织破坏释放的毒素,造成红细胞生成素(EPO)释放减少和骨髓对红细胞生成素(EPO)反应迟钝、铁代谢障碍;轻度感染一般不引起贫血,重度感染可引起轻至中度贫血,甚至引起直接溶血;贫血早期呈正细胞正色素性,后呈小细胞低色素性,网织红细胞大致正常。

七、慢性肝疾病所致贫血时的网织红细胞

临床除肝病的表现外,贫血多为轻至中度的大细胞贫血;

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加,伴有感染、出血者白细胞可增加,血小板计数偏低。

八、慢性肾疾病所致贫血时的网织红细胞

临床表现主要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尿素氮、肌酐增加)。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减低,HFR与EPO均降低。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

九、骨髓病性贫血时的网织红细胞

骨髓病性贫血是指骨髓被异常组织浸润后所致的贫血,如骨髓转移瘤和骨髓纤维化等。

发病机制1:当骨髓被异常组织浸润后,使造血组织被破坏或排挤,异常组织在骨髓恶性增生,释放毒素、争夺或干扰造血物质的利用;2:异常细胞所分泌的某些物质还有抑制正常造血细胞的功能,产生贫血(临床约有20%的恶性肿瘤可发生骨髓转移)。

网织红细胞增高,可出现中晚幼红细胞和中晚幼粒细胞。酸、碱粒细胞也可增高。

十、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观察

化疗后骨髓明显受抑:造血功能开始恢复时MFR网织红细胞的出现或升高较白细胞达到2.0×109/L早6.5天,较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达到正常范围早14天;

评价网织红细胞MFR可作为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骨髓造血功能开始

恢复的敏感指标。

急性白血病化疗前,RET绝对值正常而IRF较高,化疗中则RET绝对值和IRF都低,抗白血病药物对红细胞生成的抑制使RET#降至几乎为零;在化疗后,HFR显著上升提示着患者进入恢复期。

骨髓抑制的恢复早期末稍血HFR升高出现较早。且幼稚网织红细胞的变化是造血系统肿瘤化疗时,骨髓受抑和恢复较敏感指标。

十一、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RET绝对值大于15×109/L,常表示无移植并发症;若RET绝对值小于15×109/L,伴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

网织红细胞参数在不同类型贫血中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参数在不同类型贫血中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2-08-14T10:45:00.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杨继红 [导读] 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胞浆中含嗜碱的RNA颗粒,经煌焦油兰染色,形成网状结构。 杨继红(山西省汾阳医院检验科山西汾阳032200) 【摘要】目的通过Sysmex XE-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几种不同类型贫血的检测,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评价骨髓造血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包括: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RET% 、RET#、HFR%、 IRF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ET# 增高(p<0.05),但HFR%、IR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性贫血患者除RET低于正常对照组外, RET#、HFR%、 IRF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障患者 RET%、RET#、HFR%、IRF都明显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网织红细胞多参数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网织红细胞成熟状态,从而更好地评价骨髓造血功能,对不同类型贫血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Sysmex XE-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贫血网织红细胞参数 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胞浆中含嗜碱的RNA颗粒,经煌焦油兰染色,形成网状结构。Sysmex XE-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荧光染色技术,根据网织红细胞内RNA含量的多少,与荧光结合的程度,将网织红细胞分为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MFR)、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LFR)。HFR和MFR含RNA的量较多,是幼稚的网织红细胞,二者之和称为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敏感指标。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在临床中的应用,使网织红细胞的检测进入了新的阶段。与过去的手工法相比,血细胞分析仪具有科学性、客观性、检测数量大等优点。手工法存在很多弊端,操作环节多,人为影响因素大,重复性和准确性有限。血细胞分析仪克服了这方面的不足,使结果更准确可靠[1]。而且传统的方法只能检测RET%和RET#,不能反映网织红细胞的成熟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本实验对2010-2011年我院门诊及住院几种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进行测定,了解各参数的变化,反映骨髓造血功能与贫血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日本Sysmex XE-2100型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使用的试剂,高、中、低值质控物。 1.2 检测对象 正常对照组102例(男50例,女52例),为我院健康体检者,主要脏器无疾病与体征,血红蛋白值:男(120-160g/L),女(110-150g/L)。溶血性贫血患者3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31例,失血性贫血患者38例,肾性贫血患者34例,再障患者35例。 1.3 标本采集 正常对照组与患者标本均为静脉血,清晨空腹采集全血2mL,加入含EDTA-K2抗凝剂的真空试管中,轻轻摇匀,严格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测[2],所有标本在2小时内检测完毕。检测标本前,使用仪器配套高、中、低值质控物做质控,确认仪器在控的状态下,进行标本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各类贫血网织红细胞参数水平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 结果 几种类型的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各有不同变化,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RET% 、RET#、HFR%、 IRF 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ET#增高(p<0.05),HFR、IRF略有上升,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性贫血患者除RET#低于正常对照组外, RET%、HFR%、 IR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障患者RET% 、RET#、HFR、 IRF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网织红细胞多参数检测骨髓造血功能,可反映骨髓功能的盛衰,在红细胞生成正常时,外周血中以LFR为主,不易见到HFR。当机体在各种原因的刺激下,如:溶血、失血,肿瘤化疗恢复后,有较多的幼稚网织红细胞从骨髓释放入外周血中,使HFR和MFR明显升高,因此IRF能更灵敏地反映骨髓造血情况,优于单纯网织红细胞计数[3]。 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肾性贫血、再障患者的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各有不同变化。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破坏溶解,红细胞总数降低,大量幼稚网织红细胞释放入外周血中,使HFR迅速升高,IRF也随之上升。网织红细胞各参数RET#、RET%、IRF、HFR%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1))。网织红细胞各参数能提示溶血的严重程度,与国内文献报道结果一致[1]。溶血性贫血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贫血,多见于ABO血型不合,来自母体的血型抗体使新生儿的红细胞严重破坏,刺激骨髓红系造血,因此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可提示新生儿溶血的严重程度,能及时提供临床资料,以便及早制定治疗方案。缺铁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显示,RET#增高(p<0.05),但HFR、IR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某些文献报道相悖,但也有学者[5]认为缺铁性贫血患者的IRF值与健康人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与本实验研究结果一致。溶血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都属于小细胞性贫血,二者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网织红细胞参数在两者的鉴别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缺铁性贫血患者IRF值无明显变化,溶血性贫血患者IRF值显著上升,与

网织红细胞检测意义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就是介于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其质内尚存留多少不等的嗜碱物质,RNA,经煌焦油蓝,新亚甲蓝活体染色法染色后,嗜碱物质凝聚成颗粒,其颗粒又可联缀成线,而构成网织状,此种红细胞即网织红细胞,仍于骨髓内停留一定时间,然后再释放入血流。因此骨髓中的网织红细胞数,不但比外周血约高3倍。而且亦较幼稚。网状结构愈多,表示该细胞越幼稚,有人将其分成一、二、三、与四级。即当红细胞内几乎被网织物充满者为一级,而红细胞内含网织物极少(上个或几个颗粒)者为四级。通常网织红细胞比成熟红细胞稍大,直径为8-9、5μm。 最新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为网织红细胞计数提供了更进的测试手段。这类仪器采用荧光染色与激光测量的原理,不但能客观地测量大量网织红细胞,而且还能将其分为高荧光强度、中荧光强度、低荧光强度三类,这种分类法对估计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及骨髓移植效果有较重要的意义。 [方法学评价] 由于玻片法容易使混合血液中的水分蒸发,染色时间偏短,因此结果偏低。试管法容易掌握,重复性效好,必要时还可以从混合血液中再取标本重新涂片复查,避免再次给被检者穿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被列为手工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方法。近年来,国内使用米勒窥盘进行计数,规范了计算区域,减少了实验误差,使结果准确性有所提高。

目前,国外逐步使用网织红细胞仪器法测定大致有流式细胞仪法,网 织红细胞计数仪法与多参数血液分析仪法。流式细胞仪法就是将红细胞染色后使含 RNA网织红细胞可被计数,进而得出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比与绝对值,此法就是只能计数网织红细胞当选目,不能分析其成熟 程度,网只红细胞计数仪就是专门进行网织红细胞测定的仪器操作简单,只需将抗凝血液吸入仪器内,仪器可自动染色、自动分析,自动找印各阶段网织红细胞的分布图。结果准确。仪器法的优点就是测量细胞多,避免主观因素,方法易于标准化。但仪器价格昂贵,尚难以广泛应用。 [参考值] 成人:0、008-0、02或(25-75)×109/L 初生儿:0、02-0、06 [临床意义] 1.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溶血性贫血时由于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可使网织红细胞高达0、20或更高。急性失血后5-10天,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常0、005。网织红细胞数低于5×109/L为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标准之一。 2.网织红细胞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凡就是骨髓增生功能良好的病人,在给予有关抗贫血药物后,其网织红细胞在1周左右可百家高峰,贫 血严重,网织红细胞数升得越高,而且其升高往往在红细胞恢复之前。

人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的识别与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人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的识别与分析 二级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2月 本论文为大义版,有需要+QQ448580230详谈!适用于普通的 大学论文写作.

诚信声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人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的识别与分析【摘要】*** 【关键词】人血红细胞;图像处理系统;MATLAB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human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Abstract]Objective: *** [Keywords] Human Red Blood Cell Image Processing MATLAB

目录 1 前言 (1) 2 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 2.1 血细胞形态参数的研究现状 (2) 2.2 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研究的发展趋势 (2) 2.3 市场需求分析 (2) 3 系统开发技术基础 (3) 3.1 Matlab简介 (3) 3.2 Matlab的特点 (3) 3.3 Matlab系统结构 (4) 4 详细系统设计 (5) 4.1 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 (5) 4.2 系统主界面 (6) 4.3 文件操作模块 (6) 4.3.1 图像打开 (7) 4.3.2 图像保存 (7) 4.4 虚拟量尺模块 (7) 4.5 图像处理模块 (7) 4.5.1 图像运算 (8) 4.5.2 空洞填充 (8) 4.5.3 边缘检测 (8) 4.6 图像分析模块 (8) 5 系统程序测试结果 (10) 6 总结 (18) 7 参考文献 (20) 8 致谢 (21)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 常情况下,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150×109 /L,血液中为65×109/L 。当 骨髓 Ret 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 Ret 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从网织红细胞成熟类型获得红细胞生成活性的其他信息,正常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皿型约占20%?30% ,W型约占70%?80%,若骨髓增生明显,可出现I型和H 型Ret。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1)增多:见于①溶 血性贫血:溶血时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 Ret 可达 6%?8%,急性溶血时,可达约20%,甚至50%以上,绝对值超过100×109 /L。急性失血后,5? 10d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②放疗、化疗后:恢复造血时,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③红系无效造血:骨髓中红系增 生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2)减少:见于再生障碍 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之一是 Ret 计数常低于0.005,绝对值低于 15×10 9 /L。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性贫血、巨 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前,Ret 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减少),给予铁剂或维生素B12、叶酸治疗后,用药3?5天后,Ret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2周左右,Ret 逐渐下降,表明治疗有效医学 *教育*网整理。 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Ret大于15×109 /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于15×109 / L,伴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4、网织红细胞生成 指数( RPI)是网织红细胞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 Ret 从骨髓释放人外周血所需时间不同,故 Ret 计数值不能确切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还应考虑Ret生存期限。通常Ret生存期限约为2d,若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人血, Ret 生存期限将延长,为了纠正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引起的偏差,用网织 RPI

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生物学)

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血常规--血细胞分析 (一)红细胞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1.定义及参考值范围 (1)红细胞数量(red blood cells,RBC) (2)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GB,Hb) (3)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HCT) (4)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6)平均红细跑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 以上各参数的定义参看红细胞一般检查。 (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BC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定量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以所测红细跑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 2.临床意义 (1)RBC、HGB、HCT、MCV、MCH、MCHC各项的I陆床意义见红细胞一般检查。 (2)RDW ①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增大,当给以铁剂治疗有效时RDW值一过性进一步增大,随后逐渐降到正常。 ②对小细胞低色索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增大而轻型海洋性贫血时RDW值正常。 ③用于对贫血的分类(Bassman MCV/RDW分类法),根据MCV、RDW值变化共分为六种类型贫血。 A.小细胞均一性贫血:W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海洋性贫血。 B.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W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C.正细胞均一性贫血:WCV、RDW均正常,如慢性病所致贫血。 D.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W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营养性贫血。 E.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F.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WCV、RDW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二)白细胞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1.定义及参考值范围 (1)白细胞数量(white blood cells,WBC) (2)白细胞分类计数.根据溶血剂处理后皱缩白细胞体积的大小分为三类细胞,coulter JT3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将35~90fl大小的定义为淋巴细胞(lymphocytes,Lym),91~160fl大小的定义为中间细胞(middle cells,Mid.),161~450fl大小的定义为粒细胞(granulocytes,Gran.),不同仪器对细胞大小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150×109/L,血液中为65×109/L。当骨髓Ret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Ret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从网织红细胞成熟类型获得红细胞生成活性的其他信息,正常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Ⅲ型约占20%~30%,Ⅳ型约占70%~80%,若骨髓增生明显,可出现Ⅰ型和Ⅱ型Ret。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1)增多:见于①溶血性贫血:溶血时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Ret可达6%~8%,急性溶血时,可达约20%,甚至50%以上,绝对值超过100×109/L。急性失血后,5~10d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②放疗、化疗后:恢复造血时,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③红系无效造血:骨髓中红系增生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2)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之一是Ret计数常低于0.005,绝对值低于15×10 9/L。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前,Ret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减少),给予铁剂或维生素B12、叶酸治疗后,用药3~5天后,Ret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2周左右,Ret逐渐下降,表明治疗有效医学*教育*网整理。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Ret大于15×109/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于15×109/L,伴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4、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是网织红细胞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Ret从骨髓释放人外周血所需时间不同,故Ret计数值不能确切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还应考虑Ret生存期限。通常Ret生存期限约为2d,若未成熟网织红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150×109/L,血液中为65×109/L。当骨髓Ret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Ret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从网织红细胞成熟类型获得红细胞生成活性的其他信息,正常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Ⅲ型约占20%~30%,Ⅳ型约占70%~80%,若骨髓增生明显,可出现Ⅰ型和Ⅱ型Ret。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1)增多:见于①溶血性贫血:溶血时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Ret可达6%~8%,急性溶血时,可达约20%,甚至50%以上,绝对值超过 100×109/L。急性失血后,5~10d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②放疗、化疗后:恢复造血时,Ret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③红系无效造血:骨髓中红系增生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2)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之一是Ret计数常低于,绝对值低于15×10 9/L。 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前,Ret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减少),给予铁剂或维生素 B12、叶酸治疗后,用药3~5天后,Ret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2周左右,Ret逐渐下降,表明治疗有效医学*教育*网整理。 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Ret大于15×109/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于15×109/L,伴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 4、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是网织红细胞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Ret从骨髓释放人外周血所需时间不同,故Ret计数值不能确切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还应考虑Ret生存期限。通常Ret生存期限约为2d,若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人血,Ret生存期限将延长,为了纠正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引起的偏差,用网织RPI来反映Ret生成速率。计算公式为:被测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在估计红细胞生成有效性方面,使用RPI较准确。

红细胞直方图及其参数在贫血中的临床应用

红细胞直方图及其参数在贫血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不同贫血红细胞体积的变化,使红细胞体积分布图发生变化。探讨不同贫血其红细胞直方图及其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不同变化,对鉴别贫血类型及疗效观察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迈瑞BC-53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50例正常对照者和150例我院住院贫血患者外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不同贫血MCV、RDW的改变各有特征,红细胞直方图也可发生不同变化。结论红细胞直方图结合MCV、RDW对各类贫血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贫血;红细胞直方图;MCV;RDW 血液分析仪在计数细胞数量的同时还提供细胞体积分布图形,在36-360fl 范围内分析红细胞,横坐标表示红细胞体积,纵坐标表示不同体积红细胞出现的频率。当红细胞体积大小发生变化,直方图峰可左移或右移,或出现双峰,基底可变宽或变窄。不同类型的贫血,其红细胞直方图及其MCV、RDW也可发生不同变化。我们分析了50例健康对照者及150例不同类型的贫血患者的MCV、RDW及红细胞直方图的变化,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0例正常对照者为来我院体检者,150例贫血患者为我院住院患者,年龄12~75岁,其中男62例,女88例,均为临床和实验室已诊断。 1.2 仪器迈瑞BC-53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1.3 试剂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配套试剂。 1.4 方法做患者标本前用全血质控做好室内质控并全部在控。采取患者用EDTA抗凝的静脉血2 ml,用迈瑞BC-53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由专人操作,并在标本留取后1 h内完成。 2 结果 71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MCV均小于正常值,RDW均增高,红细胞直方图中主峰左移,基底变宽,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和细胞的不均一性。29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MCV、RDW均增高,其红细胞直方图中主峰右移,基底明显变宽,显示明显的大细胞不均一性。16例再障和8例急性失血患者的MCV、RDW 均为正常范围、12例慢性病性贫血中3例为小细胞性、9例为正细胞性,它们的红细胞直方图中曲线均没有明显变化。5例溶血性贫血中RDW均增高明显,MCV 轻度增高,红细胞直方图基底变宽。4例铁粒幼细胞性贫血RDW均明显增高,其红细胞直方图显示两个细胞峰,基底明显变宽。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MCV正常或增高,RDW增高,红细胞直方图基底稍变宽。 3 讨论 3.1 缺铁性贫血RDW增高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敏感性为96.5%,特异性为98.1%[1],可作为缺铁性贫血的筛选指标,缺铁性贫血早期MCV尚处于参考范围时,RDW增高更是早期诊断的指征,当MCV减少时,RDW增高更为显著。当给予铁剂治疗时,网织红细胞增多并释放入血,与小红细胞并存,此时红细胞直方图可出现两个细胞峰,基底增宽,RDW将比给药前更大,说明治疗有效。随着正常红细胞增多和小红细胞的减少,RDW逐渐降至参考范围。用RDW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150×109/L,血液中为65×109/L。当骨髓Ret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Ret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从网织红细胞成熟类型获得红细胞生成活性的其他信息,正常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Ⅲ型约占20%~30%,Ⅳ型约占70%~80%,若骨髓增生明显,可出现Ⅰ型和Ⅱ型Ret。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1)增多:见于①溶血性贫血:溶血时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Ret可达6%~8%,急性溶血时,可达约20%,甚至50%以上,绝对值超过 100×109/L。急性失血后,5~10d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②放疗、化疗后:恢复造血时,Ret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③红系无效造血:骨髓中红系增生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2)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之一是Ret计数常低于,绝对值低于15×10 9/L。 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前,Ret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减少),给予铁剂或维生素 B12、叶酸治疗后,用药3~5天后,Ret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2周左右,Ret逐渐下降,表明治疗有效医学*教育*网整理。 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Ret大于15×109/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于15×109/L,伴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 4、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是网织红细胞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Ret从骨髓释放人外周血所需时间不同,故Ret计数值不能确切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还应考虑Ret生存期限。通常Ret生存期限约为2d,若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人血,Ret生存期限将延长,为了纠正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引起的偏差,用网织RPI来反映Ret生成速率。计算公式为:被测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在估计红细胞生成有效性方面,使用RPI较准确。

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细胞分析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检测指标,是发现某些全身性疾病早期迹象的重要检测手段。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是血液系统疾病鉴别诊断的经典指标,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靶器官损害、诊疗及预后关系密切。本文对RBC、Hb、HCT、RDW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标签: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心血管疾病 红细胞是目前公认的有效的心功能危险分级指标,是多标志方法的客观指标。反映红细胞情况的参数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浓度(Hb)及形态学参数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指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2]。近年来红细胞以其特殊生物学特征及重要临床价值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话题[3-4]。 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RBC和Hb是血液学检查的重要指标,血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经由细胞中的Hb来完成的,而红细胞中的MCH和MCHC能较为充分的反映出血红细胞中Hb的含量和浓度。Hb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主要结合肺部的氧,并运输至身体的各个组织部位,担负着为人体供氧和运输废物的重任[5]。RBC和Hb水平不仅是血液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其他系统疾病诊疗的参考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最常用、最重要的指标[6],对了解病情、明确诊断、协助诊疗具有重要作用。Groenveld等[7]通过meta分析发现,贫血是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Hb水平随心功能下降逐渐降低,贫血发生率升高,且Hb与LVEF 呈正相关,认为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或贫血是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8]。老年人是HF的高发人群,病情往往呈慢性进行性发展[9]。积极预防,及早发现预后不良的患者是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10]。叶梁等[11]研究证实,贫血与低蛋白血症是提示老年患者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简单有效指标。王玉秋[12]研究显示,及时纠正贫血,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血管紧张素Ⅱ、白细胞介素10及白细胞介素4的水平,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和预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可为临床医师提供病情评估、协助诊疗的直观的科学依据。 2 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占血液细胞总数的95%,是决定血液黏度的重要因素,而HCT是红细胞影响血液黏度主要的决定性因素[13],红细胞压积水平升高可导致血黏度增加,增加血管壁的剪切应力,损伤血管内皮,刺激内皮细胞释放血管活性因子,导致扩张/收缩血管因子失衡(如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分泌失衡),促进了冠状动脉

血常规参数

血常规参数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正常参考值在化验单的右侧都有注明,查出来的结果,除有数字外,还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各项含义不同,看报告时可分为三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红细胞系统:红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都标有“↓”号,提示有贫血存在,组织可能有缺氧表现。如果“↑”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也是不正常的。 白细胞系统:白细胞在血常规中显示“↑”或“↓”都不正常。它的总数是局限在“正常范围”内的,如刚出生正常新生儿的白细胞总数是(9~30)×109/L,平均是20×109/L。随年龄增长,正常值会逐渐降低,如6月到6岁的幼儿为(6~15)×109/L,平均为10×109/L;7~12岁为(4.5~13.5)×109/L,平均为8×109/L。超过高值则疑有炎症存在,多为细菌感染,少于低值,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作用,以上是指白细胞总数而言,还应进一步了解白细胞是由五种白细胞组成的,各有自己的功能,其中占比例最多的是中性粒细胞(代表符号为N),约占50%~70%(年龄不同,百分比有变化),主要起吞噬杀灭细菌作用。 第二种是淋巴细胞(代表符号为L),约占20%~40%,产生细胞因子破坏细菌结构,使细菌不能生存。第三种细胞是单核细胞(代表符号为M),约占1%~8%,产生抗体。第四种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符号E),约占0.5%~5%,机体过敏或寄生虫感染时可增加比例数。末位是嗜碱性粒细胞(符号B),约占0~0.75%,各种比例如不协调,预示可能有某种病。 血小板系统:血小板(PL)约为(100~300)×109/L,主要功能是防止出血,如低于正常值可能有出血倾向。 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4-5) *1012/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血红蛋白(Hg) 正常情况:男性:(120-150) 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网织红细胞极其相关参数的临床应用

网织红细胞极其相关参数的临床应用 网织红细胞参数缩写及参考范围 RET%:网织红细胞比率0.57--2.07% 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2.4--93.5 109/L LFR:低荧光网织红细胞87.8--98.6% MFR:中荧光网织红细胞1.8--12.5% HFR:高荧光网织红细胞 1.8--12.5% IRF:未成熟网织红细胞0--2.4%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间的过渡细胞,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采用血液分析仪,流式细胞法对RET 进行分类计数,可将RET分成LFR、MFR、和HFR,荧光越高,表示网织红细胞含核酸越多,细胞也就越幼稚;IRF为MFR和HFR之和,表示幼稚细胞占总RET的百分比。RET及其各参数的临床意义可大致归纳如下: 一、新生儿相关疾病的网织红水平 RET被视为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功能活跃的反应,新生儿RET 增多被作为溶血性疾病、出血和缺氧的指针;对早产儿贫血恢复进程的预测和输血血型不合的评估都是一个有价值的指标。HFR对EPO功能而言比网织红细胞计数更实用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 急性再障:Hb下降较快,RET <1%,RET绝对值< 15x109 /L,WBC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5 x109 /L,PLT常< 10 x109/L。 慢性再障:骨髓造血障碍所致,Hb下降较缓慢,RET、WBC与WBC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PLT较急性再障时高。 再生障碍危象时:Hb、RBC、HCT明显减少,Hb常低至20-30g/L,网织红细胞急剧下降或为“0”。 纯红细胞再障碍:贫血呈正细胞性,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0.1%)或缺如。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 三、缺铁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 RET大多正常或轻度增高,,服用铁剂后一周左右RET可迅速增高

网织红细胞参数的临床应用

网织红细胞参数的临床应用 网织红细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反映骨髓造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全血细胞分析仪给我们提供了网织红细胞更多的参数,这些参数对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监测有竟要的意义。尤其在贫血的诊断和治疗后评估骨髓造血反应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Abstract:Reticulocyte is not fully mature red blood cells,is an important index reflecting bone marrow preparation function. Whole blood cell analyzer provides us with reticulocyte parameters of red blood cell more,diagnosis of these parameters on various diseases,have the significance to the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Especiall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nemia after the assessment of 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rea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Anemia;Ret;LFR;MFR;HFR;IRF 網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反映骨髓红系造血功能以及判断贫血和相关疾病疗效的重要指标。在贫血的断和监测骨髓对治疗的反应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随着高性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网织红细胞的检测进入了新的阶段,为网织红细胞计数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检测方法。全血细胞分析仪也给我们提供了网织红细胞更多的参数,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具有一定的价值。 1 网织红细胞的生成 Ret是介于有核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的未成熟红细胞,约占循环红细胞总数的1%,因细胞内残存的核糖体RNA经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呈网状而得名[1]。早期的Ret内含有线粒体、少量的核糖体以及高尔基体残体,仍具有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总量的20%~30%是在这个时期合成的。随着Ret的成熟,其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逐渐消失,细胞膜表面也发生了变化(转铁蛋白受体消失等)[2]。 2 网织红细胞的检测方法 2.1显微镜下人工计数通过活体染色细胞胞质的RNA,依据形态学特征确定Ret[4-6]。早年Heilmeyer依据活体染色细胞内网状结构的量将Pet成熟度分为0、I、Ⅱ、Ⅲ、Ⅳ期,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96%以上Ret为Ⅲ、Ⅳ期成熟度。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操作方法、涂片质量、染色质量、观察者变异等许多因素的影响,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差。 2.2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计数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提高了检测速度,同时避免了人工操作产生的差异性。同时,Ret的分析由单纯的Ret计数扩展到IRF和Ret 血红蛋白含量(CHr)等更多的参数、

血液分析仪各项参数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仪各项参数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参数的临床应用 (一)红细胞总数(RBC)和血红蛋白(HGB或Hb) 临床上以Hb作为贫血判断指标而分为轻、中、重度贫血。 生理性贫血常见于:婴幼儿(造血原料需求增加),孕妇(造血原料需求、血容量增加),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逐渐下降)等。 病理性贫血: ①RBC生成减少或造血原料的缺乏如:再障、缺铁贫、巨幼贫等 ②RBC破坏过多,常见于红细胞膜的异常或酶的缺陷及一些免疫性因素。如:遗传性球形、椭圆形红细胞 增多症、海洋性贫血、PNH、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等 ③失血过多,外伤、手术导致的急性失血,胃溃疡、寄生虫、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二)红细胞压积(HCt) ?各种原因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水、大量m浆渗出等使血液浓缩,可使Hct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会使Hct减低。Hct是掌握血液稀释程度的可靠指标,常作为脱水病人的补液依据;Hct也是观察血液黏度的重要指标,对血栓性疾病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三)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 ?主要作为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依据,观察细胞体积改变以MCV为准,观察细胞色素高低以MCHC为准 (四)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表示红细胞体积大小分布的离散程度,能更准确地反映红细胞大小不一的变化。此值增大,表示红细胞存在大小不一;此值正常,表示红细胞大小均匀。因此,RDW与MCV值结合观察,对贫血的形态分布更具有指导意义。 根据MCV、RDW进行贫血分类 A.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海洋性贫血。 B.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C.正细胞均一性贫血:MCV、RDW均正常,如慢性病所致贫血。 D.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营养性贫血。 E.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检测意义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其质内尚存留多少不等的嗜碱物质,RNA,经煌焦油蓝,新亚甲蓝活体染色法染色后,嗜碱物质凝聚成颗粒,其颗粒又可联缀成线,而构成网织状,此种红细胞即网织红细胞,仍于骨髓内停留一定时间,然后再释放入血流。因此骨髓中的网织红细胞数,不但比外周血约高3倍。而且亦较幼稚。网状结构愈多,表示该细胞越幼稚,有人将其分成一、二、三、和四级。即当红细胞内几乎被网织物充满者为一级,而红细胞内含网织物极少(上个或几个颗粒)者为四级。通常网织红细胞比成熟红细胞稍大,直径为8-9.5μm。 最新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为网织红细胞计数提供了更进的测试手段。这类仪器采用荧光染色和激光测量的原理,不但能客观地测量大量网织红细胞,而且还能将其分为高荧光强度、中荧光强度、低荧光强度三类,这种分类法对估计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及骨髓移植效果有较重要的意义。 [方法学评价] 由于玻片法容易使混合血液中的水分蒸发,染色时间偏短,因此结果偏低。试管法容易掌握,重复性效好,必要时还可以从混合血液中再取标本重新涂片复查,避免再次给被检者穿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被列为手工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方法。近年来,国内使用米勒窥盘进行计数,规范了计算区域,减少了实验误差,使结果准确性有所提高。 目前,国外逐步使用网织红细胞仪器法测定大致有流式细胞仪法,网织红细胞计数仪法和多参数血液分析仪法。流式细胞仪法是将红细胞染色后使含RNA网织红细胞可被计数,进而得出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值,此法是只能计数网织红细胞当选目,不能分析其成熟程度,网只红细胞计数仪是专门进行网织红细胞测定的仪器操作简单,只需将抗凝血液吸入仪器内,仪器可自动染色、自动分析,自动找印各阶段网织红细胞的分布图。结果准确。仪器法的优点是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检验科更换网织红细胞计数新方法的公告我科现更换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引进了希斯美康配套检验试剂,现发布公告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150×109/L,血液中为65×109/L。当骨髓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从网织红细胞成熟类型获得红细胞生成活性的其他信息,正常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Ⅲ型约占20%~30%,Ⅳ型约占70%~80%,若骨髓增生明显,可出现Ⅰ型和Ⅱ型网织红细胞计数。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 (1)增多:见于 ①溶血性贫血:溶血时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网织红细胞计数可达6%~8%,急性溶血时,可达约20%,甚至50%以上,绝对值超过100×109/L。急性失血后,5~10d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 ②放疗、化疗后:恢复造血时,网织红细胞计数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

③红系无效造血:骨髓中红系增生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2)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之一是网织红细胞计数计数常低于0.005,绝对值低于15×10 9/L。 2、观察贫血疗效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前,网织红细胞计数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减少),给予铁剂或维生素B12、叶酸治疗后,用药3~5天后,网织红细胞计数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2周左右,网织红细胞计数逐渐下降,表明治疗有效医学*教育*网整理。 3、骨髓移植后监测 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网织红细胞计数大于15×109/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于15×109/L,伴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 4、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 是网织红细胞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网织红细胞计数从骨髓释放人外周血所需时间不同,故网织红细胞计数计数值不能确切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还应考虑网织红细胞计数生存期限。通常网织红细胞计数生存期限约为2d,若未成熟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doc

检验科更换网织红细胞计数新方法的公告 我科现更换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引进了希斯美康配套检验试剂,现发布公告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 9 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150×10 /L,血9 液中为 65×10 /L 。当骨髓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 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从网织红细胞成熟类型获得红细胞生成活性的其他信息,正常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Ⅲ型约占20%~30%,Ⅳ型约占 70%~80%,若骨髓增生明显,可出现Ⅰ型和Ⅱ型网织红细胞计数。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 (1)增多:见于 ①溶血性贫血:溶血时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网织红细胞计数可达 6%~8%,急性溶血时,可达约 20%,甚至 50%以上,绝对值 超过 100×109/L。急性失血后, 5~10d 网织红细胞达高峰, 2 周后恢复正常。 ②放疗、化疗后:恢复造血时,网织红细胞计数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

③红系无效造血:骨髓中红系增生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 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2)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典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之一是网织红细胞计数计数常低于 0.005 ,绝对值低于 15×10 9/L。 2、观察贫血疗效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前,网织红细胞计数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减少),给予铁剂或维生素B12、叶酸治疗后,用药3~5 天后,网织红细胞计数开始上升,7~10 天达高峰,2 周左右,网织红细胞计数逐渐下降,表明治疗有效医学 * 教育 * 网整理。 3、骨髓移植后监测 骨髓移植后第 21 天,如网织红细胞计数大于15× 109/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于 15×109/L,伴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 4、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 是网织红细胞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网织红细胞计数从骨髓释放人外周血所需时间不同,故网织红细胞计数计数值不能确切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还应考虑网织红细 胞计数生存期限。通常网织红细胞计数生存期限约为2d,若未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