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课件(优秀6篇)

科学教案课件(优秀6篇)

科学教案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通过目测法、重叠法比较大小不同两个物体的大小。

2、能初步比较出生活中简单常见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参与观察探索。

活动准备:

1、ppt

活动指导:

1、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导入

指导语: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只熊宝宝,我们先看看是哪两只熊宝宝吧。一只大熊一只小熊,哪一只是大熊?哪一只是小熊呢?

2、实际操作,学习常见的比较方法

(1)出示图一:一天两只小熊起床了。它们需要刷牙,我们通过重叠比较发现一只牙刷大,一只牙刷小。那我们应该怎么分给两只小熊呢?

(2)出示图二:他们刷完牙之后想要坐车出去玩。这两两辆车有什么区别呢?

(3)出示图三:两只熊宝宝出门以后想去玩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球有什么不一样呢?

(4)时间不早了,两只熊宝宝的肚子都饿的咕咕叫了,它们找到了蜂蜜。我们一起比一比这两罐蜂蜜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那我们应该把小的蜂蜜送给大猫还是小猫呢?

3、通过巩固练习,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

指导语:小朋友们都很棒,学会了比大小,现在老师要来考一考小朋友们,看看你们都学会又快又正确的分辨事物的大小了吗?

活动延伸:

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大”和“小”。

科学教案课件篇2

设计意图:

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最喜欢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了。在画水彩画的时侯,孩子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找不到喜欢或需要的颜色。于是,根据幼儿好奇、好探索的特点,我设计了这堂关于颜色混合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颜色混合游戏,激起幼儿对颜色的探究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鼓励幼儿记录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3、培养幼儿乐于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装着清水的瓶子若干个(上面有可变化表情的娃娃脸帖纸)

2、可供幼儿记录的水彩笔、记录板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初次操作混合游戏的兴趣。

1、通过“水娃娃”想变成“海妈妈”那样颜色的愿望,激起幼儿第一次操作兴趣。

2、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说同自己的做法。并从其中找出“深浅”两种蓝色进行对比。启发幼儿总结出深浅变化是由于颜料投放的多少而决定的。

3、师生共同操作改变娃娃脸使幼儿体验到“帮助”的快乐。

二、教师设疑:“小朋友,除了蓝色,我们还能不能让水娃娃再变成别的颜色呢?”激起幼儿继续操作的兴趣。教师提供幼儿所需的材料。操作时,注意指导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三、从操作中感受颜色混合的乐趣,并学会把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1、提出问题:“如果水娃娃们穿着这件衣服时间长了,想换一种颜色,那该怎么办呀?”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并肯定幼儿的讨论办法。

2、教师先以蓝色和黄色混合为例,带起幼儿探究及操作的兴趣。

3、鼓励幼儿将自己发现的“颜色的密秘”记录下来。(可以教师先演示记录方法再帮助幼儿共同记录)

4、参观记录板上记录结果,表扬幼儿并奖给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游戏结束后,师生共同商量把漂亮的水娃娃送给其他班的小朋友。

活动自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怀着好奇的心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种兴趣还可以自发的延伸到其它活动中,如:在美工区,孩子们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科学教案课件篇3

设计意图:

幼儿在活动中常常会操作各种玩具、材料,不同的操作方式会带来物品不同的运动状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力”已经有了许多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联系幼儿的生活,对于大班的幼儿可以提升到粗浅的科学知识、以合适的方式让幼儿形成“力”的概念。基于这样的认识与需要,我们设计了“神奇的力”的活动,让幼儿在反复操作中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了解“力”的初步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和游戏,幼儿初步感受物体的运动状态、形成与力的关系。

2、在探索活动中幼儿能与他人分享玩具和合作交流。

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物体运动和形变的现象,探索其原因。

活动准备:

皮球、毽子、橡皮筋、小汽车、铅球、绒球、油泥、拉力器、弹弓等。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或形变需要力,提出“力”的概念

1、导入: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好玩的东西,等一会儿你自己拉一拉、抛一抛、推一推,看看这些物体会怎样。现在请你选择一种玩具,找一处空地玩一玩,玩过后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并第一次尝试。(教师参与并巡回观察)

3、幼儿集体讨论:你刚才玩的是什么,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4、运用运动与静止的对应关系引导幼儿发现“力”。(集体把玩具放在桌上)

师:咦,这些玩具放在这儿怎么不动了呢?(因为只有手和脚用力了,玩具才会动)

5、教师边操作边小结:如果物体运动或发生形变,那么它一定受了某种作用,这种神奇的作用就叫“力”。

二、再次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过渡与导入: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一种玩具,发现了“力”。现在请你们再选择一样不同的玩具,不过这次你要试一试,轻轻地用力它会怎么样,用力很大它又会怎么样。玩过之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并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

2、幼儿自由选择并第二次尝试。(教师参与并巡回观察)

3、幼儿集体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轻轻地用力,它会怎样,用力很大它又会怎样)

4、教师边操作边小结:我们用力大的时候,物体就抛得高、滚得远、运得快,形变幅度就大……我们用力小的时候,物体就抛得低、滚不远、动得慢,形变幅度就小……

三、自由玩玩具,引导幼儿感受、发现用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过渡与导入:小朋友,刚才我们都是一个小朋友玩一种玩具,现在请你选择一个或两个好朋友一起玩一种玩具,想一想、试一试,你们怎么使这些玩具向不同的方向运动或形变?

2、幼儿自由玩各种玩具,使这些玩具向不同方向运动。(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选择伙伴,并巡回观察)

3、幼儿集体讨论:你和谁玩的,怎么玩的,物体是朝哪个方向运动或形变的。

4、教师边操作边小结:我们向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哪个方向运动或形变。

四、活动总结

师: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位看不见的朋友,它叫“力”,它能使物体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用力大,物体就动得快,形变就大;用力小,物体就动得慢,形变就小。我们朝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哪个方向运动或形变。“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除了藏在我们身上的力能使物体运动以外,“力”还藏在哪里呢?

例如:壶里的水原来不动,烧开后水为什么会在壶里翻滚?电风扇为什么会转动?

反思:

1、从教师方面看:教师熟悉活动的内容与流程,了解本班幼儿园的水平和个别差异,活动准备充分、细致;组织活动精神振奋,教态大方,语言表达准确流畅;活动设计目的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具有独创性;教师利用幼儿熟悉的玩具导入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层层深入的三次探索活动,有效地调动和保持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活动过程中能适度地给幼儿以帮助并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

2、从幼儿方面看: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投入探索之中,能够注意力集中地倾听老师及其他幼儿的讲解和回答;绝大多数幼儿能和同伴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探索问题的答案,并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从教学效果看:绝大多数幼儿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了“力”的基本知识,在活动中获得了锻炼能力的机会,培养了幼儿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结伴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也要求一定的家园配合,激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4、不足之处:由于本次活动幼儿有几次自由操作的过程,故场地较难布置。课堂上幼儿需动静结合,故教师的现场控制能力还有待提高。活动前教师的知识储备还应增加,这样临场应变能力会提高,对此课堂会更驾轻就熟。

科学教案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活动准备:

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1)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科学教案课件篇5

设计意图:

在一次分享活动中看过动画片《名侦探柯南》后,孩子们对指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经常会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扮演警察和小偷的角色游戏,我突然灵机一动,为何不借此机会设计一个活动,让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指纹的知识呢?我

们班的幼儿年龄偏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也不太爱提问题,因此针对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和体验发现的乐趣。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材料的探索与尝试,采取指纹,激发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2、了解指纹的三种基本类型(箕形、弓形、斗形),体验观察发现的快乐。

3、引导幼儿主动发现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了解指纹能够识别别人的身份。

二、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托盘(放大镜、印泥、纸、透明胶、橡皮泥,水彩笔、颜料,生粉、玻璃、黑粉,纸杯子若干、布块)、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指纹入场:(事先让幼儿的手指涂上一层粉末或颜料)今天我会和你们玩个有趣的游戏,首先请你们先帮我把东西摆好(例如玩具、椅子,让幼儿在搬的过程中留下指纹。)

1、(播放警铃)这是怎么回事?出了什么事?我们一看。(带领小朋友坐好。)

2、播放课件(侦探柯南)

(二)观察指纹:

1、侦探柯南是利用什么来找到坏人?原来我们的指纹有这么大的作用,还能帮警察叔叔破案,我们碰过的东西会留下我们的指纹,小朋友,想一想,刚刚

我们在搬东西的时候有没有留下我们的指纹呢?我这里有一些工具(放大镜)你可以用这些工具你观察你刚刚搬过的东西,看看上面有没有指纹?

2、教师:

你们都很聪明,都发现了很多地方都有指纹,因为刚刚我们的手上都颜料和粉末,所以我们都能清楚看到拿过的东西有指纹,但是你手上如果是干净的,那能不能看到我们的指纹?

(引出小实验:一张白纸,在上面按个手印,再撒些黑粉,均匀抖动,就会出现指纹)现在请小朋友去看看,用什么办法能在手是不涂东西的情况下也能看到指纹。介绍材料(材料:橡皮泥、白纸、黑粉,透明胶)

3、介绍指纹:我们的指纹真的很神奇,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这些指纹和小朋友都一样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出示图片)

斗纹:为圆形,没有向外扩张的地方,一圈圈的圆圈。

箕纹(涡型纹)——特征:为圆形,有向外扩张的地方,它的中心像一个小旋涡(或是小蜗牛)。

弓型纹——特征:它的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箭;这是一种少见的类型。

(三)、采取指纹

1、师:我们认识了三种指纹了,现在请小朋友来看看自己的指纹都是属于那种类型的,(出示记录表)我这里有份记录表,等一下你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别忘了印上你自己的指纹,就像写上你的名字一样。

2、提问:

(1)“你的手指头上有哪种指纹?”

(2)“有多少个相同类型的指纹”

请幼儿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3、操作过程:

拓印指纹

教师鼓励他们利用这些常见的物品,尝试采用多种方法拓印指纹,指导孩子们先在白纸上试一试各种方法。(来,我们一起来观察指纹,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告诉我。)

4、教师:

你成功了吗?你是用什么办法采取指纹的?刚才有些小朋友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1)、手指上的颜料要均匀,不能用太多的印泥,也不能反复按,否则就会因颜料水太多而糊成一团。

(2)、力度要大但不能移动。

(3)、(再次操作)你还可以看看你和你的好朋友的指纹一样吗?

5、教师:

我们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的身份证一样,关于指纹的秘密还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上,找找资料,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四)、延伸活动:指纹画

你们真是聪明的小侦探,我送个小礼物给你们吧(出示指纹画)这些画漂亮吗?它们都是我们的指纹变出来的,可有趣了,你们想学吗?那现在我们就去把我们的指纹变成各种漂亮的画吧。(活动结束)

科学教案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会用保护色、盔甲、逃跑、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初步理解"仿生学"的含义。(活动重点)

2、在交流、分享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基础上,能知道人类从动物的一些特征中获得启发进行的发明创造。(活动难点)

3、萌发对动物奇特的保护自己方法的好奇心,体验探索动物世界奥妙的乐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利用保护色、盔甲、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的动物图片。

(2)动物和由其得到启示所发明物品的操作卡片,每两个幼儿一份:鸟、刺猬、公鸡;

飞机、叉子、乌龟、坦克、闹钟、鲨鱼、潜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活动,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和家人都一起观察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呢?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怎样保护自己?(谁大胆起来说一下)

2、幼:我知道乌龟的本领,它遇到危险可以把头缩到龟壳里……

3、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幼儿所知道的动物出示相应的图片,师幼一起观察。

二、出示常见动物的图片,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

1、教师分别出示(蝴蝶、青蛙)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蝴蝶和青蛙平时都生活在哪里啊?(花丛、陆地)它们会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呢?(身体的颜色)

师:宝贝们说的真不错,它们身体的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蝴蝶很漂亮,它身上的颜色飞在花丛中就像花儿的颜色比较相似;

青蛙身体上是绿色的,它在陆地上抓害虫时不易被敌人发现;

所以说蝴蝶和青蛙的自我保护方法就是利用保护色,用自己身体上的颜色来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2、教师依次出示乌龟、兔子、刺猬等动物图片,让幼儿了解它们可以用盔甲、逃跑、硬刺的方法保护自己。(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发表见解)

3、教师小结:在大自然中,无论是生活在哪里的动物它们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动物油保护色,有的动物有盔甲、硬刺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通过联想、操作,知道人类可以从动物身上得到发明创造。

1、教师出示坦克图片,引导幼儿猜测这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并说出理由。师:宝贝们,它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乌龟)为什么?

2、再次出示潜艇和装甲车等的图片,让幼儿想象:根据这些小动物的本领,人们可以发明什么?(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猜想)小结:原来在动物界中,它们有这么多的特殊本领啊!人们通过乌龟的硬壳发从制造出坦克,装甲车。蝶的保护色中发明创造了迷彩服,这样迷彩服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就不易被敌人发现了;

从青蛙游泳的姿势中,发明了蛙泳,成就了很多运动健儿的蛙泳技能。

3、幼儿每人一盒操作盒,盒里装有小动物和根据动物本身发明的物品,请幼儿帮它们配对,并大胆说明配对理由。

(公鸡-闹钟,鸟-飞机,刺猬-叉子)

小结:让幼儿理解"仿生学"的含义,人们看到了会飞的鸟,发明了飞机;

根据蝴蝶的颜色,发明了迷彩服;

根据刺猬坚硬的刺,发明了叉子;

这些发明创造都是模仿了动物本身特殊本领发明的,这种技术就叫"仿生学"。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动物的存在给人类很多启发,才能发明出这些对人们有用的东西。让人们的生活很方便、很快乐,我们也要爱护这些小动物。

四、引导幼儿想象还有哪些动物有特殊本领学习,结合"仿生学"的含义大胆猜想可以发明什么物品,并讨论交流自己该如何保护动物。

1、师;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的特殊本领,除了这几种常见的你还知道哪些?它们可以启发人们发明什么呢?

2、师;

小动物这么有用处,那你该如何保护它们呢?

3、教师小结:我们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了这么多本领,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它们,保护它们,和小动物和谐相处,不去伤害它们。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请幼儿在美工区将认识的动物及根据它们本领发明的东西用表征的方式画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学科学教案(优秀6篇)

小学科学教案(优秀6篇) 小学科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3、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4、小学科学《地球的内部》教案: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能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并准确地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难点: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煮熟的鸡蛋一个;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三个。 学生准备: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师指地球仪)问:这是什么? 生:地球仪。 师: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告诉大家你们了解到地球哪些方面的知识吗? 生1:我了解到地球是球形的。 生2:我了解到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生3:我了解到地球上有高山,有峡谷,有平原。 生4:…… 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关于地球,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回答)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重点了解地球的内部。(板书课题) 二、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师: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你们知道吗? 生猜测。 师:关于地球内部的结构,教材告诉了我们一些信息,老师也为大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21页和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读后用一段最简洁的话概括出你了解到的地球内部的信息,把它写到资料纸上。 学生阅读,概括信息。 师生交流信息。 根据交流的情况,教师大屏幕出示地球内部结构图,观察。 在交流过程中板书:地壳地幔地核 师:看到这个地球内部的构造示意图,你觉得像什么? 生:鸡蛋。 师:我们切开鸡蛋观察一下,对照你所观察到的,说说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教师剖开鸡蛋,指导学生弄懂二者的相似之处。 三、指导学生探究 师:这些信息是科学家得出的。那么,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的呢?

科学教案课件(优秀6篇)

科学教案课件(优秀6篇) 科学教案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通过目测法、重叠法比较大小不同两个物体的大小。 2、能初步比较出生活中简单常见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参与观察探索。 活动准备: 1、ppt 活动指导: 1、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导入 指导语: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只熊宝宝,我们先看看是哪两只熊宝宝吧。一只大熊一只小熊,哪一只是大熊?哪一只是小熊呢? 2、实际操作,学习常见的比较方法 (1)出示图一:一天两只小熊起床了。它们需要刷牙,我们通过重叠比较发现一只牙刷大,一只牙刷小。那我们应该怎么分给两只小熊呢? (2)出示图二:他们刷完牙之后想要坐车出去玩。这两两辆车有什么区别呢? (3)出示图三:两只熊宝宝出门以后想去玩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球有什么不一样呢?

(4)时间不早了,两只熊宝宝的肚子都饿的咕咕叫了,它们找到了蜂蜜。我们一起比一比这两罐蜂蜜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那我们应该把小的蜂蜜送给大猫还是小猫呢? 3、通过巩固练习,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 指导语:小朋友们都很棒,学会了比大小,现在老师要来考一考小朋友们,看看你们都学会又快又正确的分辨事物的大小了吗? 活动延伸: 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大”和“小”。 科学教案课件篇2 设计意图: 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最喜欢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了。在画水彩画的时侯,孩子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找不到喜欢或需要的颜色。于是,根据幼儿好奇、好探索的特点,我设计了这堂关于颜色混合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颜色混合游戏,激起幼儿对颜色的探究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鼓励幼儿记录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3、培养幼儿乐于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装着清水的瓶子若干个(上面有可变化表情的娃娃脸帖纸)

科学教案(优秀8篇)

科学教案(优秀8篇) 科学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 在生活中情景中区分1和许多。 2. 对1和许多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挂图第5号《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玩具筐内装有许多积木;若干纸盒里面分别装着一架风车,一辆玩具车、许多木珠、许多书等。 活动过程 (一)这是我的幼儿园(通过观看图片来观察我的幼儿园,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挂图,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幼儿园) 2、引导幼儿观看第一个场景,你看到几个老师,多少个小朋友?(一个老师在讲故事,许多小朋友在听故事) 3、引导幼儿观看第二个场景。你看到几个老师,多少个小朋友?(一个老师带领许多小朋友在做游戏) 4、引导幼儿观看第三个场景,你看到几个老师,多少个小朋友?(一个老师带领许多小朋友在做早操) 5、现在我是一个老师,你们是许多小朋友。老师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地方就是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可以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听故事、做游戏、做早操,真好啊! (二)活动室里的1和许多(让幼儿了解活动室里的1和许多。) 1、拿出一个装有许多积木的玩具筐。玩具筐里有多少积木?(许多) 2、让幼儿每人取一块积木。你取了几个木块?(一块) 小结:许多积木被小朋友一块一块拿完了,许多积木被分成了一块一块。 3.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内的物品,说说什么东西有许多个。如纸盒里有许多油画棒,午睡室里有许多小床,等等。 4.这些东西有许多个,我们天天跟它们在一起。 (三)老师是魔术师(老师角色转换变成魔术师,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巩固幼儿对1和许多的认识) 1.出示纸盒,请幼儿猜猜里面藏着1个还是许多个东西,依次出示的玩具有:一辆车、许多木珠、一个娃娃、许多书 2.每次猜完后,教师均让幼儿验证,再次感知1和许多的不同,以及1和许多的关系。 3.出示纸制小人串,先不拉开,让幼儿说说有几个小人。当幼儿说“一个”时,教师就边说“变变变”,边把小人拉成一队,再请幼儿说说现在有多少个小人。幼儿说出“许多小人”。 活动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科学课教案篇二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优秀7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优秀7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国旗怎样升上去篇一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 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4、讲解滑轮的概念。 二、探索和调查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三、回顾和解释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二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 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2、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条件许可教师演示 六、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斜坡的启示篇三 教学目标:

最新(2021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优质课比赛教案

最新(2021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优质课比赛教案 一、教材分析 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在了解四季变化之后,提出“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有关系吗?”的研究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时机。本课将引导学生观察公转模型图片,了解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然后进行模拟实验,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特征表达在地球运动模型上。教科书紧接着提供地球公转的数据和图片等更多信息,让学生通过推理,纠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太阳与地球距离远近不同是形成四季变化的原因”的错误观点。教材分为三块:“聚焦”、“探索”和“研讨”。聚焦板块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个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这一板块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 二、说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 (2)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2.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特征模拟地球在太阳系的运动。(2)通过研讨知道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特征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无关。 3.科学态度目标 (1)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2)为完成探究活动,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四季变化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初步尝试探究四季变化的成因。 2.难点:明白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四、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了解了它们的变化规律。本课则尝试探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并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探究难度大,学生理解难度也大。但是,许多学生包括成人对四季的成因有着较普遍的错误认识,他们一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推理:太阳是一个发热的天体,四季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温度的变化。进而推理:夏季温度高说明地球离太阳近;地球离太阳远就温度低,那时就是冬天。本课不仅要纠正这个错误观点,还要在学生心中埋下继续探究的种子。 五、说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实验观察法 六、教学准备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8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优秀8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篇一 1.了解学生对银河系的了解情况。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过天上的星星吗?它们是什么样的?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提问:晴朗的夏夜,仰望天空,你是否发现天上有一条比较明亮的光带,它是什么? (4)教师谈话:人们把这条光带叫“银河”,你们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银河的哪些情况? 2.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银河的情况。 (1)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2)小组活动:每个学生将自己知道的或搜集资料得到的有关银河的情况写下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内将大家认同的看法归为一类,将有争议的看法归为另一类。 (3)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4)根据小组的汇报,将汇报结果汇编成的班级记录:对于银河相同的看法对于银河的不同意见………… (5)教师谈话:你们形成的共识都是正确的吗?存在的争议到底谁的看法对? 3.教师出示相关资料(文字、图片、有条件的可用视频),学生

学习。 (1)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资料供学生学习。 (2)提问:根据这些资料,你了解了银河的哪些情况? (3)简单归纳并且板书银河的基本信息。 (4)同学们对银河系了解的记录,哪些是对的?哪些不对? 4.学习课本上的资料。 (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许多银河的情况,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课本上给我们的资料。通过学习你们又有哪些收获? (2)学生看课本上的资料。 (3)汇报自己的收获。 (4)教师提问:谁能说说牛郎织女的故事? (5)教师谈话:银河大约包含2000亿颗星体,其中恒星大约1000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人们把由众多恒星组成的这一天体系统称为银河系。 (6)提问:银河系有什么特点? (主要让学生了解银河系形状像一个扁平的盘子,更像运动员投掷的铁饼。银河系中心被一庞大而近于球形的晕所包围。 (7)提问:从哪里可以看出银河系是一个相当大的旋涡状星系?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80000光年。中间部位厚度约为6000光年)(8)谈话:通过上面的研究,大家对银河系的了解现在是怎样的?

幼儿园中班《各种各样的汽车》科学教案优秀6篇

幼儿园中班《各种各样的汽车》科学教案优 秀6篇 各种各样的车幼儿园教案篇一活动背景 中班年龄段的孩子们,对车兴趣浓厚。班级区角游戏中,不管男孩还是女孩总是跃跃欲试,想体验一下做司机的感觉。看着他们有模有样“驾车行使”,一个想法油然而升: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车,何不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各种车辆,并了解各种车辆的用途呢?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考虑到几种特殊车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活动中我重点强调了对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的认识及其用途的掌握,以便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知道如何求救。 活动目标 1、加强对生活中常见车辆的认识。 2、掌握三种特殊车辆的用途:警车、救护车、消防车。 3、知道在有困难时拨打相应的求助电话:110、120、119。 重点:掌握三种特殊车辆的用途。 难点:知道在有困难时拨打相应的求助电话。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马路上各种车辆的基本认识如:名称。 2、课件PPT《各种各样的车》。 3、带声音的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模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对车的兴趣

提问 ①宝贝们是如何来幼儿园的?(引导幼儿说出骑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等) ②除了我们平常见过的这些车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车?(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车,如火车、货车等。) 评析:因此环节与生活贴近,孩子们各抒己见,大胆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但个别比较沉默的孩子说的较少。 (二)出示课件,认识、掌握生活中常见车辆及用途 1、听声音,辨别车辆。 (1)自行车铃铛声。 提问:什么车?由什么组成?怎样才能走?(引导幼儿说出自行车由车身和两个轮子组成;自行车要用脚蹬才能走。) 模仿骑自行车动作和铃铛发出的响声。 (2)摩托车加油门声。 提问:什么车?由什么组成?怎样才能走?(引导幼儿说出摩托车的组成和自行车一样,但要加上油才能走。)模仿骑摩托车动作和起步时加油门的声音。 (3)汽车喇叭声。 提问:什么车?由什么组成?怎样才能走?(引导幼儿说出汽车由车声和四个轮胎组成,和摩托车一样要加油才能走。) (4)火车鸣笛声。

中小幼六下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 疑难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等奖】

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疑难题姓名: 1.小明一不小心将火柴掉入水槽中,于是慌忙捡起来,结果发现火柴怎么也点不着了。关于火柴发生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柴的形状变了,没有新物质产生 B.火柴遇水后颜色变了,产生了新物质 C.火柴遇水后性质发生了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 2.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沿着烧杯壁缓缓倾倒,我们能观察 到靠近底部的蜡烛先熄灭,过一会儿上面的那支蜡烛也熄灭了。这一 现象可以说明( ) A.此气体比空气重且不助燃 B.此气体比空气轻且不助燃 C.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3.在下列水果挤出的果汁中,加入小苏打会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A.柠檬 B.苹果 C.桃 4.点燃的火把和点亮的电灯都能给我们带来光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燃的火把是化学变化 B.电灯发光是化学变化 C.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5.小牛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生成了白色沉淀),该变化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无变化 6.下列变化都伴随着颜色改变,其中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加热白糖至黑色 B.把红墨水加入水中 C.在淀粉上滴碘酒 7.下列使埋在地下的自来水管(铁管)生锈速度最慢的土壤是( )。 A.含沙粒的潮湿、透气的土壤 B.河边的酸性土壤 C.干燥、有黏性、透气性差的土壤 8.在研究铁和铁锈时,为了对比的准确性,应该() A.寻找完全变成铁锈的铁制品 B.从生锈的铁制品上刮下来铁锈 C.直接使用生锈了的铁钉 9.下列关于铁锈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①有光泽②无光泽③粗糙④光滑⑤能导电⑥不能导电 ⑦能被磁铁吸引⑧不能被磁铁吸引 A.①④⑥⑧ B.②③⑥⑧ C.②③⑤⑦ 10.在不同环境中,铁生锈的快慢会不一样,下列环境中铁最容易生锈的是() A.沙漠 B.海边 C.山顶 11.以下不属于铁锈特点的是( ) A.不易导电 B.能被磁铁吸引 C.容易脱落 12.菜刀在下述情况下发生锈斑的程度(从严重到轻微)排序正确的是() ①切完菜后洗净擦干②切完菜后用水冲洗③切酸菜后放置 ④切完菜后洗净擦干,再抹一点油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13.蜡烛燃烧时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蜡烛熔化 B.产生沉淀 C.发光发热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6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6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6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小班科学教案《秋天的树》含反思活动目标: 1、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的不同特征,尝试有规律的排序。 2、在交流分享中,感受秋天的美丽。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树叶若干;绿叶树、常绿树图片若干。 2、课件“树妈妈的话”一份。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忆:说说自己收集的各种树叶 1、说一说: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表达。 2、谈一谈:你捡到的是什么树叶?它象什么?” 3、教师小结:原来这些树叶有的会在秋天变成黄颜色或者红颜色,有的一年四季都是绿颜色的,而且不同的树叶都有它不同的样子,真是太漂亮了。 4、提问:——“为什么这些树叶有的到了秋天会变成黄颜色,然后枯掉了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还是绿绿的留在大树妈妈的身上呢?”——“让我们听听大树妈妈是怎么说的。” 二、播放课件,幼儿拓宽经验 ——“为什么有的树叫落叶树?而有的树叫常绿树? ——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是落叶树、哪些是常绿树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 ——师小结:有些树一年四季常绿,秋天也不例外,这叫常绿树。如棕榈树、冬青、桂花树等。有些到了秋天叶子就枯黄,树枝变成光秃秃的,这叫落

叶树。如水杉、枫树、柿子树等等。 三、文学欣赏:树真好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 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沙到处乱跑。 树真好。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飘呀飘。 树真好,天热了,我们躺在树下睡午觉。 四、操作活动:种树 1、欣赏常绿树、落叶树的图片,引发幼儿对间隔排列的关注。 2、操作“种树”。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因为: 《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的目标定位应遵循: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小班的幼儿对秋天树和树叶特别感兴趣,他们能观察到树叶颜色的变化,户外活动还发现,有的树叶从树上掉了下来,有的还留在树妈妈身上,所以引发了幼儿对常青树和落叶树的问题。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层层深入开展活动。 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能积极的参与老师的活动,有2-3名幼儿参与不够积极,游离于活动之外,一方面是也许是因为活动的内容脱离了这几名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学手段不适合这几个幼儿,我应该通过优化教育内容,改进教育策略来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2)小班科学教案《光和影》含反思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 2、在游戏中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科学教案公开课(优秀6篇)

幼儿园科学教案公开课(优秀6篇) 幼儿园科学教案公开课(优秀6篇) 幼儿园科学教案公开课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幼儿园科学教案公开课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供你选择借鉴。 幼儿园科学教案公开课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影子的颜色、形状,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2.对探索影子的活动产生兴趣,提高细致的观察力和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一个美丽的布娃娃。 2.学生已获初步经验,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3.时间安排:有阳光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学生对影子的探索兴趣。 教师:你们认为人有影子吗?你的影子在哪里?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把它画下来。 (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 1.教师: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呢? 2.分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观察影子的颜色和形状变化。 3.借助布娃娃玩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 教师:美丽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布娃娃举起双手,她的影子怎么变化了? (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 教师:你和你的影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四)绘画记录,请学生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画下来。 1.教师提醒学生思考怎样画出自己的身体和影子。 2.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是哪个? 3.教师和学生讨论:影子在身体的什么位置? 幼儿园科学教案公开课篇2 活动目标: 1、在玩玩讲讲等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了解挂锁,钥匙的外形特点和开关方法及多种多样的锁及其用途。 2、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 3、通过小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把挂锁(配匙),老师一把大挂锁,各种各样的锁若干。 2、钥匙一串。金钥匙(纸质)7-8把。 活动过程: 一、参观各种各样的锁的展览会,幼儿自由认认讲讲这叫什么锁,在哪里见过的。 二、学习开关挂锁。 (1)幼儿自由玩挂锁。 (2)以老师不会玩挂锁,幼儿来教老师的方法学习开关挂锁。 A、开锁、找到钥匙孔――把钥匙正插――插到底----旋转 B、关锁、挂锁对准小孔――往下按。 C、再练一次开、关挂锁。 三、引导幼儿用自己的钥匙去开别人的锁,并得出结论、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 四;观察钥匙,了解钥匙的结构。 齿、观察齿像什么?把手、观察把手的形状

小学科学课的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科学课的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科学课的优秀教学教案1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L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身边常见的材料有木材、纸张、金属、塑料、玻 璃、纤维等。 流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开发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 望。 【学习重点】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学习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学习准备】

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学习流程】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L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1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换记录的信息,看看是否有错误。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比如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 作完成问卷。请标出难以判断哪些材料制成的物品。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L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 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其主要特征和用途,并记 录下来。 3,沟通各组记录,有不同意见及时补充。如果同意其他组的观点,及时添加到自己的记录表中。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小学科学课的优秀教学教案2 走进科学课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科学课上做什么?”展示了一幅卡通图,其中的卡通人物正分别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图中人物的活动感知科学课上要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有趣的探究活动,进而喜欢科学课,喜欢科学探究。 “我们一起做吧。”展示了两个活动:观察树叶和小纸 鱼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一次观察和实验 活动,初步感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知道观察和实验是研究 科学、探索科学的重要方法。 拓展活动让学生从小故事中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精神,树立榜样意识。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6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6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6篇 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应是与时俱进的。课件要具有仿真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课件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篇1 结束了高三后的漫长暑假,又重新走入课堂。新学期又如约而至。学校又有了新的面貌,也迎来了新一批怀揣梦想的孩子。这一学期我教高一3班和4班的语文课,刚经历高三的紧张的教学和系统复习,接触新高一的学生,无论在教学上和课堂上都要做相应的调整,高一级上学期,是学生从初中向高中过渡,适应高中教学的关键时期。学生能否掌握好高中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本学期的教学至关重要。现作简单计划,如下: 一、高一级学生刚从初中升学上来,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语文科更是其薄弱环节,不少学生对学习语文存在着惧怕心理,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更是茫然不知所措。利用最短的时间和班主任、学生沟通,尽快了解学生,以做好因材施教。第一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任务不仅在于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更在于通过中考和高考试卷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明确语文知识考点的迁移,完成初中向高中学习目标的转化,更好地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 二、紧抓语文基础,落实日常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充分了解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在知识、讲法、学法上的区别,以尽快适应高中的语文课堂。日常语文教学还贯穿写字、背诵等基础训练。写字训练一方面是为了正字,另一方面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坐功”,这对于16、17岁左右、生理和心理正在发生转折的高一级学生来说应该是不无裨益的;背诵一定数量名诗名篇名句,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口头表述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三、利用高一上半学期充分打好学生的基础,充分调用语文晨读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6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6篇) 学校五班级科学课件篇1 【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试验。 【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试验中严格掌握变量,并留意收集试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预备】 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爱怎样的环境? 2、同学自由发表。 二、试验一:蚯蚓喜爱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讨论蚯蚓喜爱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试验呢? 2、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试验,并留意掌握条件。 3、出示试验器材,商量试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

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爱护蚯蚓,便利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看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试验材料,同学试验,老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沟通,概括:蚯蚓喜爱黑暗的环境。 三、试验二:蚯蚓喜爱枯燥还是潮湿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爱枯燥还是潮湿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试验。 2、同学设计试验,自由发表自已的。 3、老师出示材料,在沟通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试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枯燥,一边潮湿。 (2)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3一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看,并记录观看结果。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试验材料,同学试验,老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沟通,概括:蚯蚓喜爱潮湿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同学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爱生活在肯定的环境里。 3、同学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科学领域课件教案(优秀6篇)

科学领域课件教案(优秀6篇) 科学领域课件教案篇1 活动目标:情感目标:幼儿体会与同伴游戏时候的欢乐,喜欢做游戏。认知目标:会认读数字宝宝1-5。能力目标:能大声地读出数字1-5中的某一个简单的知道数字宝宝的笔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幼儿能认读出数字1-5.教学难点:幼儿能够大胆的读出数字1-5之间的任何一个。 活动准备:数字宝宝卡片1-5各一张、数字宝宝的纸手套若干、数字挂图、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手指游戏,引导幼儿认识手,并且知道小手的手指数量。 基础部分 我们有两只小手,每只小手上有5根手指头。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数一数。(教师导幼引儿伸出自己的手,和老师一起数一数。)数完手指以后,出示数字卡片。请小朋友来认一认这是数字几。鸭妈妈生了5个鸭蛋,最近要孵出鸭宝宝了。请你看一看它孵出了几只。按照这样的程序从一到五鸭妈妈孵出了五只鸭宝宝。把相应的数字1-5贴在鸭宝宝的下面。教师把数字挂图以及相应的有数量的图片出示在黑板上,带领幼儿说儿歌,识记数字1-5.儿歌:1像粉笔会写字、2像小鸭水里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能买菜。(教师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幼儿可以很上口,便于记忆)

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请幼儿将纸手套戴在手上,找出和自己手套上相同数字的伙伴,并且唱出找朋友的儿歌。然后带领幼儿说儿歌。整理教具下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选课的内容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一点点的偏难。只是简单的认识数字1就可以了!这节课的内容其实可以作为主题教学,可以在一到二星期上完本节内容。大部分的孩子对于数字1-3记忆的比较清楚,到数字4、5的时候就有点难了,有些孩子记不清楚顺序,这就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老师需要下去在更深层次的研究本节课如何让孩子能尽快的认读出数字1-5.上课期间,有一部分的孩子注意力不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环节与环节之间的紧密程度,以及孩子在课堂上的反映情况。都是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本人自己觉得这节课的效果不是很好,有一些常识和自己的目标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以及孩子的喜欢的教学方法都是这节课的弊端。以后上公开课,需要先了解清楚孩子们更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以及孩子们对课程的方式方法喜欢的程度来设计主题教育。这节课整体还可以,没有考虑到用更好的更直观的方式方法来教育孩子,可以试图用一下PPT做一个课件,再加上直观教具我想这节课或许会比第一次上的更成功。让小班的孩子知道简单的笔画应该是中班的课程了,此观点不提倡。 活动设计背景:我园小班幼儿多居于乡下,个别幼儿不会数数、不会按顺序读数、有些幼儿喜欢读数可是老把数字的顺序搞混淆。孩子们的年龄偏小,农民一年四季只有冬季有时间,针对乡下的种种局限因素,为了使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科学领域的数学部分,设计了这节课。 科学领域课件教案篇2 活动目标:

小班雪的科学教案优秀6篇

小班雪的科学教案优秀6篇 教案是根据这一门学科的内容展开制定的,优秀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的文书,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雪的科学教案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雪的科学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听听声音》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适当地了解。 3、在探究的过程中,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想法和建议,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在“观察和描写各种各样的声音及声音的变化”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细致地观察的习惯、态度以及探索声音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够区分、鉴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加以归类。 2、难点:对声音的高低能加以区分和鉴别。 四、教具准备: 水、每组烧杯3个、筷子、铃铛、玻璃瓶、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猜猜我是谁”。 1、师生互动: 导言:现在请一位同学走到老师的面前,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其他同学趴在桌子上,听听是谁在和老师说话?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你没有看见他说话,而你又是怎么猜出了他呢? 3、引出课题。(听听声音)(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事入手导入新课,可以放松学生的情绪以及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活动

1、倾听、感受声音。 (1)请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倾听我们教室内和教室外的声音。 (2)交流:你刚才听到哪几种物体发出来的声音? (3)听声音活动,老师通过录音机播放一些声音,让学生说说是什么声音。 (4)你还知道哪些声音?学生说,教师板书。 (5)出示分类表,为声音分类。交流汇报分类情况。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周围环境入手,经历对周围各种声音进行观察的过程使学生感觉生活中离不开声音;通过录音机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声音,感受声音。)(三)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 (1)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声。 (a)听听老师发出的是什么声音?(拍手声、敲桌声、跺脚声??) (b)这些声音一样吗?为什么能产生出不同的声音呢? 板书:(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你能用桌子上的不同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吗?我们分组来玩玩,在玩的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来。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边做边说) (5)小组活动给声音分类。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像滴水声,倒开水声这些声音分别是由哪些物体发出的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液体),是呀,那么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类到由液体发出的声音这一类中去,那么同样的像打击声、火车开动声,我们归到哪一类中去呢?(固体),那剩下的呢?(气体) 5、汇报,小结:对呀,我们可以根据发声物体的不同,把声音分类成由固体发出的,由液体发出的,由气体发出的。也可以分成自然界发出、人类活动发出。 6、除了我们刚才动手产生的声音,你能再举出一些同类的声音吗?比如由固体发出的声音,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经历使固体发出声音的设计和观察过程,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对各种物体产生的声音进行观察,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科学教案6篇

I will leave my love to those who are worthy of my love, my tears to the person who loves me the most, and the smile to the person who hurt me.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 科学教案6篇 科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实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对光速的探究历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城市的夜景录像、光沿直线传播的课件资料。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火柴、激光灯、纸筒、吸管,大果冻(透明)、带孔纸板(每组三个)、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播放多媒体录像资料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丰富多彩的光的世界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城市正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而且越变越美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城市夜景的录像,请大家欣赏。 (播放城市夜景录像) 师:看了这段夜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美极了。 师:什么美? 生:城市的夜景很美,水也很美。 生:灯光很美,很好看。 生:夜晚的建筑物很漂亮。 师:最美的是什么? 生:灯光。 师:是啊,我也觉得我们城市的灯光很美,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五彩斑斓的灯光,才把我们城市的夜景打扮得如此绚丽多彩。那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 生:世界将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到。 师:是啊,光与我们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光,研究光,好吗?(板书课题)

小学科学教案课件(优秀6篇)

小学科学教案课件(优秀6篇) 小学科学教案课件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水生植物,其中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陆生植物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小学科学教案课件篇2

小学创新科学教案(精品8篇)

小学创新科学教案(精品8篇) 小学创新科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 教学重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难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 2、新课教学 1、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什么样?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 2、植物还有哪些用途?穿的、用的、住的、行的、治病的、玩的等等。 3、植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保护植物?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认真小结归纳。 三、拓展与应用:神奇的植物——黄花蒿。 小学创新科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2、知道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3、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和交流的品质。产生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棉线、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袋、剪刀 演示材料:降落伞下降的视频资料,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降落伞下降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的作用。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 2.播放降落伞的视频录象 3.大家认识录象中的东西吗?那你知道降落伞在下降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呢? 4.你们能用箭头表示出来吗?(指名一学生上黑板标注,其余学生自行在书上标注) 引导学生主要标出降落伞受到的重力和空气的阻力。 (二)制作降落伞并测试降落伞下降速度 1.大家想亲手来做个降落伞吗?请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棉线、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袋、剪刀、秒表。 2.每小组选择相应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降落伞,并注意: A:在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B:线段从四个角下垂到结的长度应相等。

实用科学教案6篇

实用科学教案6篇 实用科学教案1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回忆水变冰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讲述自己是怎样把水变成冰的。教师小结:水在0℃以下会结冰。 2. 幼儿操作实验,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① 激发幼儿讨论水遇热会发生什么变化。介绍操作材料及用法,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水在加热后发生的变化。 ② 提问: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水气是从哪里来的?(水变成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后到哪里去了?(飘散到空气中去了。) 3. 引导幼儿讨论并实验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③ 提问:我们能不能让水蒸气变成水?(让幼儿把冷的物体放在水蒸气上,观察蒸汽凝结成的小水珠;幼儿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感受手的潮湿。) ④ 小结:水冷了就会变成冰,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冷了又会变成水。 4. 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家用较扁的盆里放满水,置于干燥的地方,几天后观察水的变化。(水变少了,水在常温下会蒸发成气体。)

活动目标 1. 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能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 2. 激发幼儿对水的变化的兴趣和好奇。 活动准备 幼儿在家里冰箱做过结冰的实验;酒精炉、烧水的壶或其他容器每组一套。 实用科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用解剖等方法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经历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2、在对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统计活动中能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3、能用多种感官对多种果实进行观察、比较,知道果实里都有种子,不同的果实果皮的软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实种子的数量也不同。 4、能自己设计“豌豆荚里的种子数”图表,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知道豌豆种子数量的分布规律。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教学难点:了解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实及种子若干,苹果、板栗、圆椒、花生等果实若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