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基本省情

贵州省基本省情
贵州省基本省情

贵州省基本省情

(2011年9月)

一、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贵州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93%,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省辖9个市(州、地)、88个县(市、区、特区),常住人口3479万人,有49个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7个,少数民族人口1254.8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6.1%。

贵州能源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水能储藏量1814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煤炭保有储量549亿吨,居全国第五位,有2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五位。贵州有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特色产业优势,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和电子工业基地,“三线建设”以来,积累了大量人才和技术成果,具有一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贵州还是我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中药材四大产区之一,发展民族制药和食品工业潜力巨大。贵州旅游资源优势独特,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相结合,加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旅游和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贵州地理位臵重要,是我国西南联结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的前沿,近年来以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重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不

断加快,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良好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后发优势,使贵州成为一片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充满潜力的投资创业热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国家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0年与2005年相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亿元增至4594亿元,实现了翻番;财政总收入由366.2亿元增至969.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由182.5亿元增至533.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6%和24%。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公路通车里程由10.7万公里增至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576公里增至1507公里,已有96.9%的乡镇和29.6%的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铁路通车里程1983公里,在建里程1216公里。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72.4万。全面实施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平均保障标准达到1186元,城市低保月平均保障标准达到231元,实现了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参合率达96.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城镇新增就业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103.6亿元,完成60.1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解决了近14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对贵州工作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位次前移、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2278亿元,同比增长15.3%,为我省近20年来同期最高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4.2亿元,同比增长2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4%,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4.9亿元,同比增长83.3%。一般预算收入391.4亿元,同比增长5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4亿元,同比增长18.1%。进出口总额19亿美元,同比增长4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84.9元,增长14.2%,比去年同期高5.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现金收入1893.1元,增长23.2%,比去年同期高10.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0%和20.3%,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5%,民航货邮、旅客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16.1%和14.5%。上半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4%,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5%。进入7月份以后,我们坚持一手抓抗旱,一手抓发展,全省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虽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基础条件差,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欠发达、欠开发”仍是我省的基本省情,加快发展面临许多困

难和问题。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慢、人均水平低,与全国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省生产总值年均分别增长10.4%和12.6%,分别比西部平均增速低0.8和1.3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户籍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3.1%,但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15%,经济总量居全国倒数第6位;人均生产总值13119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6.2%,居全国倒数第1位。与1978年相比,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了0.1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重下降了2.1个百分点。2000—2009年,我省人均年固定资产投资3312.1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9.5%,四川的56%、云南的67%、重庆的37%、湖南的64%、广西的67%。

第二,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任务重。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我省贫困人口占全国的比重不降反升,由2000年的9.1%上升为2010年的15.6%,达到418万人。贫困发生率12.1%,比全国高9.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有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全省县级总数的56.8%;有13973个贫困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58.2%,占全国重点贫困村的9.3%。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相当突出,在全省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有36个属民族自治地区;在100个一类贫困乡中,有79个属民族自治地方或民族乡;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

口的65.6%。2009年,我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59.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7个百分点。全国大致已在2000年实现总体小康,而我省到2009年才基本实现总体小康,小康进程与全国大体相差10年。

第三,基础设施落后、基础产业薄弱,瓶颈问题十分突出。交通方面,铁路、公路规模小、技术等级低。2010年末,全省铁路路网密度1.13公里/百平方公里,仅为全国(不包括新疆、西藏、青海3个地广人稀省区)的80.4%。除了以贵阳为中心的十字形铁路干线以外,大部分铁路只经过我省省界边沿,四个象限的大块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缺少铁路覆盖,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状态。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仅0.86公里/百平方公里,不及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中部地区的三分之二。在全省公路通车里程中,二级以上公路和等级公路分别占3.5%和47.9%,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5%和58%。尚有42个乡(镇)、14879个建制村未通油路(水泥路),645个建制村未通公路,建制村通油路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0个百分点。民航运输发展滞后,机场少,设施不完善,贵阳通达全国一线城市的航班时刻分布不均,航班密度小,与其他省会及重点城市开通航线比例低。2010年,全省机场进出港旅客637.6万人次,仅为四川的21.5%、重庆的39.7%、云南的24.3%、湖南的45%、广西的53.1%。全省至今没有一条全线畅通的渠化河流,通航河流上有碍航闸坝104座,碍

航里程1600多公里。

水利方面,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供水能力不足,与加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9.6%,年供水量仅92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1.5%;人均年供水量264立方米,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9.2%。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64亩,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54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实施,全省需水量将大幅度增加。据测算,2015年和2020年全省需水量分别为139.7亿立方米和159.4亿立方米,即使考虑在建水利工程新增供水量,届时仍将分别缺水40.9亿和60.6亿立方米。二是洪旱灾害频发,与水利保障的要求不相适应。我省洪枯水量的比值可达数百倍到数千倍,由于水利建设严重滞后,调蓄能力弱,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并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数城镇沿江顺河谷分布和建设,有近40个市区或县城急需解决防洪问题。同时,大江大河切割深,取用水困难,地表水渗漏严重,又极易发生旱灾。三是安全饮水困难,与改善民生的要求不相适应。全省仍有1299.8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占农村人口总数的56.5%。高产稳产农田数量少,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四是水土流失严重,与生态保护的要求不相适应。我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岩溶出露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2%和42%,

石漠化面积3.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9%,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54.7%。年均土壤侵蚀量达2.5亿吨,相当于每年流失40多万亩耕地的表层土。五是治水理念落后,与现代水利的要求不相适应。还没有改变传统的水利观念,不善于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去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建设水利的积极性,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少,地下水开发利用率低,大江大河大湖库提水设施建设滞后。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没有建一座大型水库,平均两年才建一座中型水库,全省仅500余口机井。在投入上,历史欠账多,过去10年,我省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93.3亿元,其中“十五”59.7亿元,“十一五”233.6亿元(2010年102亿元)。

通信方面,由于地理条件差,行政村通宽带、自然村通电话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比平原地区要高出2—3倍,电话普及率仍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政府主导、企业推进、社会应用的信息化建设“三推体系”没有形成,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信息技术普及应用水平低,省内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网络普及程度不平衡,城乡、区域和行业的差距较大。

能源方面,贵州水能资源和煤炭保有储量分别居全国第6位和第5位,但2010年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容量仅2825万千瓦,发电量1358.7亿千瓦时,居全国第12位,资源储量

与发电量不匹配。电网建设严重滞后于负荷发展,电网可靠性相对较低,2009年贵州500千伏变电站仅11座,主变容量1325万千伏安,安全隐患大。同时,煤炭产业集中度不高,平均单个矿井规模17万吨/年左右,装备水平低、工艺落后,安全条件差。随着我省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第四,农业结构调整缓慢、种植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弱。广大农村基本上是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种植传统的农作物。突出表现为“四低”:一是林牧渔比重低。201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7.8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87.31亿元,占60.1%;林牧渔业产值358.99亿元,占36.7%。二是经济作物比重低。2010年,在全省7334.45万亩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559.25万亩,占62.2%;油料、烟叶、药材、蔬菜播种面积2101.49万亩,占28.6%。三是农产品商品率低。2009年,我省农村居民家庭主要产品商品率,粮食19.1%、油料36%、蔬菜27.7%、茶叶41.9%、出售和自宰猪肉61.3%、禽蛋33.1%。在许多偏远的农村,基本上还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吃饭靠种田、养猪为过年、喂鸡喂鸭换油盐”。四是产业化程度低。目前,我省农业生产还是以一家一户为主,土地集中、集约度不高,生产方式粗放。

第五,工业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与全国比较,贵州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大致要落后10—15年。2009年,我省工业增加值1252.7亿元,总量排全国倒数第6位。人均工业增加值3298元,仅高于西藏,排全国倒数第2位。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7个百分点,排全国倒数第4位。2010年,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之比为13.7∶39.2∶47.1,以工业为主的二产占比明显偏低。从1990年到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从 1.4%下降到 1.1%,这一时期,全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从1.2%下降到0.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48%下降到30.8%。由于工业发展滞后,城镇规模扩张没有动力,带动不了农村、提升不了农业,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和年轻人不能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近三年我省每年城镇要新增劳动力50万人左右,但每年只能提供20万人左右的就业岗位。2010年,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7%和74.9%。

贵州城市数量少、规模小,综合承载能力弱。201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3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2个百分点。城市密度0.74个/万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30.8%、中部地区的54.5%;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比重相当于湖南的42.3%、广西的55.3%、四川的75.4%。2009年,

贵州城市用水普及率92.1%、燃气普及率68.5%、人均道路面积6.3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1平方米,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22.4个百分点和6.6、4.5平方米。

第六,增长方式粗放、产业链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重。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耗能高。2010年,我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2.248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218吨标准煤,在全国排第3位。二是产业链短。资源多是“原”字号出售或初加工、粗加工,产业配套能力弱。2010年,全省产煤1.6亿吨,有近40%原煤直接销售出省,省内工业用煤也主要用于发电,煤化工业占比低。磷、铝等优势资源的开发也大致如此。三是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大量矿产资源伴生物综合利用十分有限。2010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0.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8个百分点。四是结构不合理。2010年,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重工业之比为33.7︰66.3,采矿业占24.2%。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产业规模小,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4.4%。五是效益低。不管是人均劳动生产率,还是企业经济效益,与全国水平都有不小差距。2009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10.6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2.75个百分点。六是生态环境压力大。我省地处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岩溶分布广、发育强烈,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受到破坏而很难修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7.3万平方公

里,其中中度、强度和极强度流失面积占44.5%,年土壤侵蚀量2.52亿吨,年均侵蚀模数1432吨/平方公里。2009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2个百分点。

第七,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低,民生问题突出。一是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偏低。虽然“两基”攻坚已通过“国检”,但标准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设施等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同时,其他各类教育普及程度也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比国家提出的2020年规划目标相差25.5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排第7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8个百分点,比国家提出的2020年规划目标相差36.6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排第12位,全省每年有23万初中毕业生不能进入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就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比国家提出的2020年规划目标相差21.6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列第10位。教育的落后,造成我省人口总体文化素质不高,15岁及以上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年限仅7.19年,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71年,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比全国落后10年以上;各类人才总量仅占全省总人口的4.4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7个百分点;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研发人员仅占专业技术人员的9.94%和0.34%。二是卫生资源总

量不足。2010年,我省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2.51张,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5%、西部平均水平的75%。据卫生部2010年医改监测显示,我省仅有353所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建设标准,达标率仅24.4%。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为1.04人和0.86人,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8%和56.6%、西部平均水平的66.7%和68%。每千农业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人员0.59人、村卫生室人员0.97人,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和66%、西部平均水平的53%和79%。三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弱。2009年,全省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数和授权数仅占全国的0.42%;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和有效发明数分别仅占全国的0.73%和0.77%。

第八,市场机制不健全、对外开放程度低,发展活力不足。我省经济体制改革滞后,市场配臵资源的主体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步伐缓慢,2010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国有企业占59.5%,比全国高28.4个百分点。全省民营经济单位注册资本1862亿元,仅占全国的0.91%,而广西为2877亿元,云南为4355亿元,分别是我省的1.5倍和2.3倍。同时,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严重滞后。2001年到2009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从6.5亿美元增加到23亿美元,仅增长2.54倍。而同期的四川和重庆增长了6.8倍、广西增长了6.9倍。2005年到2009年,我省招商引资从232.52亿元增加到724.87亿元,

增长了2.12倍。而同期的重庆增长了6.13倍、四川增长了4.67倍、广西增长了4.62倍。2010年,我省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0.1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仅占全国的0.28%。

二、贵州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打算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在加快发展中不但自身面临一系困难和问题,而且外部环境也不宽松。从国际看,虽然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刻已经过去,但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从国内看,由于通胀压力加大,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货币、土地“两道闸门”收紧,资金、土地和能源等资源要素供应趋紧。同时,近年来各兄弟省(区、市)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力度,产业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十二五”期间将呈现新一轮加快发展、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

但我们也看到,我省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也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一方面,我省具有较好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备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地处我国西南联结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的前沿,区位优势突出,地理位臵重要;能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低,物流成本不断下降;具有一定的装备制造业和加工制造业等产业基础。另一方面,中央对贵州的支持力度空前加大。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对做好贵州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今年6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听取我省工作汇

报时指出,贵州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象征,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加快贵州的发展,是贵州的责任,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责任,中央一定要把扶持贵州更好更快发展放在重要位臵。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也加大了对我省的支持力度。

贵州有这么好的条件和机遇,没有理由在全国垫底和挂末。去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明确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特别要把涉及民生的几个重要问题解决好,做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并提出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加大扶贫脱贫力度,搞好“三农”,加快改善农民的住房、饮水困难等;二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新型工业;四是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退耕还林、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五是加快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提高人口素质;六是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领导班子,特别是搞好团结,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通过长期奋斗改变贵州面貌。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和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我们在进一步深化省情认识的基础上,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谋划和提出了以下发展思路,并积极推进和实施。

第一,始终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锦涛总书记

的重要指示概括起来,就是要求我们紧密团结、艰苦奋斗、争取贵州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此,我们明确提出,要坚持以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指导,以人为本,以民生为要,高举发展的旗臶、团结的旗臶、奋斗的旗臶,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千方百计加快发展。

第二,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作为主基调。经过反复测算、分析、论证,我们感到,贵州要实现历史性跨越,就是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但我省发展速度慢、发展方式粗放,既要转变发展方式,又要加快经济发展,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为此我们明确提出,在“赶”与“转”中,更要体现“好”,做到发展惠及民生、抓民生拉动发展。到2015年,生产总值实现8000 亿元,力争翻一番、突破1000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 美元。

第三,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最有拉动力就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我们将通过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发展壮大工业,促进城镇规模扩张,带动农村、提升农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第四,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我们将坚持以民生带发展,更加注重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式发展,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作为“两加一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更加突出各项民生指标,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用倒逼机制推动经济发展提升质量和效益。

第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六个突破”。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发展条件上实现突破。建成贵阳至广州等五条连接外部区域的快速铁路,到2015年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力争达到5000公里左右。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00公里以上,通车总里程超过4500公里,打通连接周边省份的高速公路通道。基本建成“一干十支”民用航空体系。加快推进以骨干水源工程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到2015年,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9亩,人均基本口粮田达到0.5亩,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建成城乡供水体系。二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上实现突破。大规模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发培育工业主导产业,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5万亿元,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把我省建设成为旅游大省。三是加强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人口素质上实现突破。到201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5%,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达到125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55万人,高等教育在学规模达到70.5万人;组建一批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新建一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组建新材料等7个方面产学研结合的产业联盟;人才总量达到250万人。四是推进城镇化带动战略,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突破。规划建设1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2个,50万以上人口大城市7个,20万人口以上中等城市超过20个。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0%。五是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在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突破。向绝对贫困发起全面“总攻”,到2015年全省贫困人口数量比2010年减少一半,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六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上实现突破。大力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5%。

第六,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为“十二五”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深入抓好“创先争优”活动、“四帮四促”活动和“三个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推动干部作风转变,优化发展环境,营造“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的氛围。坚持以开放促开发,开展全方位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全方位对外招商。

贵州省情总复习题答案2

贵州省情总复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30日发布人:李昌虹 (二) 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面上看,贵州最高地区是:( C )。(P2)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2.从面上看,贵州最低地区是:( B )。(P2)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3.从点上看,贵州的最高点是( A )。(P2)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4.从点上看,贵州最低点是:( D )。(P2)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5.贵州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 )。(P2) A、大方、织金、普安一线 B、威宁、赫章、纳雍一线 C、沿河、思南、锦屏一线 D、荔波、平塘、罗甸一线 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 D )(P5)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7.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 A )。(P5) A、威宁 B、玉屏 C、赫章 D、铜仁 8.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P8) A、綦江 B、乌江 C、南盘江 D、清水江 9.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 B )位。(P17) A、5 B、6 C、7 D、8 10.贵州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按单位面积占有量计,每平方千米就有1069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全国排名第( C )位。(P17) A、一 B、二 C、三 D、四 11.贵州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其多年平均水量居全国第( D )位。(P8) A、6 B、7 C、8 D、9 12.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全省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第( A )位。(P18) A、五 B、六 C、七 D、八 13.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其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D )%。(P2) A、50 B、72.8 C、80 D、61.9 14.贵州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D )。(P15) A、18.2% B、 28.8% C、34.6 D、 39.9% 15.贵州由于地处冷暖空气经常交锋的地带,加上特殊的地形条件形成了( C )的独特天气。 (P6) A、阴雨多、日照多 B、阴雨少、日照少

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

A 、自然生态比较脆弱 B 、喀斯特地貌发育 C 、高原山 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 ( 地理 )、 ( 政治 )、 ( 经济)、 (文化) 等方面历史、 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 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 区。 3、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 4、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 5、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 176167 面积最大。 喀斯特地貌发育 )的浅内陆山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类型。 长江 )和 ( 珠江)两大流域。 )平方千米。在各类土壤中,(黄壤 )6、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 7、为了扭转"大跃进 "造成的被动局面,从 1961 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 "( 调 整 )( 巩固 )(充实 )( 提高 )" 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8、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 2003年 12月31日共设了( 4 )个地级市、( 3 )个 自治州、( 2)个地区、和( 87)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二、单项选择题 7、( B )是贵州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 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 A A 、赫章 B 、 玉屏 2、贵州从面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A 、赫章 B 、玉屏 3、贵州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A 、赫章韭菜坪 C 、威宁 出省处 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A 、綦江 B 、乌江 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气候 是 ) C 、 威宁 D 、 黎平 B ) C 、威宁 D 、黎平 D ) B 、玉屏 D 、黎平水口河 ) C 、 南盘江 D 、清水江 A ) C 、凌冻 D 、冰雹 D ) C 威宁 D 铜

[训练]贵州省情考试题(271题全集含答案)

1下列哪些畜禽为贵州的优良品种(ABCD)。 第4题: 截至2011年,贵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有下列:AD A、荔波 B、镇宁 C、遵义 D、赤水 第6题: 2011年贵州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D)个 A、10 B、12 C、16 D、18 第7题: 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最多, 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第8题: 贵州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较高、利润最大、纳税最多的工业是( D )。 A、电力工业 B、机械工业 C、国防科技工业 D、食品工业 第9题: 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A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第10题: 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B),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第11题: 贵州目前已建立的自治州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 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第12题: 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是在(D)年。 A、2005 B、2008 C、2009 D、2011 第13题: 正确答案:错误现在贵州的屯堡人仍然穿着清朝的服饰。 第14题: 贵州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黔北旅游线是(D )一线。 A、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以及施秉—镇远—铜仁 B、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 C、贵阳—都匀—三都—荔波 D、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 第15题: 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 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第16题: 的、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 的贵州。 第17题: 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第18题: 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ABC 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第19题:

贵州省情论文

论贵州省总体发展 解放四十年来,我省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地区贫富差距很大。与相对发达的黔中、黔北地区相比,边远落后的民族地区则处在另一极点上。这些地区多少年来十分艰难、痛苦地挣扎在贫困的深渊之中而不能自拔,具体原因究竟何在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于1989年春节期间系统地调查了我省典型的少、边、穷县册亨县。 该县位于黔西南边缘南、北盘江夹角的崇山峻岭地带。全县土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人口16万9千人。主要居民为布依族,点总人口的74%。册亨县原是一 个布依族自治县,1984年取消自治,归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并列为全 省26个贫困县之一。近四年来农村人均口粮只有350—400斤,人均年纯收入130—150元,远远低于全国乃至本省的农民人均口粮和纯收入水平,大多数农 民解决不了温饱问题。 贫穷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需要探索的不仅仅是贫穷的现状,而且还有贫穷的过去;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地区总是一直处于贫困的境地之中——一、工农业生产、交通等客观 条件十分落后,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 农业基础薄弱 册亨县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现有耕地面积19万亩,人均1.2亩,比全 省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0.71亩还多0.49亩。但耕地质量低劣,25度以上的陡 坡耕地差不多占现有旱作耕地的一半。全县稻田面积中,中低产农田就占了70%。没有灌溉设施的“望天田”仍占相当大的数量(约55%),水利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耕田总量的三分之一。近几年来,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和片面抓粮食生产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农民赶山吃饭,毁林毁草开荒,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之地貌类型复杂,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天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山多陡峭,流径量大,土地涵养水源能力差,因此水土流失严重。每年水土流失面积多达1,000多平方公里,差不多占总面积的半数。根据有关部门对南、北盘江浸蚀模数的计算,每年县境内通过大小溪沟、河流外泄泥沙约140万吨,计有5千多亩耕地的表土被冲刷流失。再加上山区农民耕作技术落后,基本上是粗放经营,施肥少、产前产后服务差,缺乏科学管理,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地方的农民习惯于刀耕火种,不用肥料,不精耕细作,使得土地肥力逐年递减。由于土地的贫瘠,基本上是广种薄收。 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干旱、伏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如1986年下半年至1987年初的干旱持续半年之久,水稻栽种面积大幅度减少,只及前一年的58%;紧接着又暴雨成灾,秧苗长势正旺的4,800多亩稻田被洪水淹没,其中1,700多亩被彻底毁坏,造成粮食减产2,700多吨。耕地质量差,自然灾害多,农民依附着瘦薄的土地,坐山吃山,抵御灾害的能力低,办法少,一遇灾害就欠收,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从解放初期延续到现在,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该县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不高。截至1987年,全县农业机械动力总量仅有852.96万瓦,平均每万亩耕地只有农业机械动力0.43万瓦。而且还由于管理技术落后、操作水平低、保养差、油料缺乏等因素,十分有限的农业机械设备多数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有农活几乎全靠手工操作,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贵州省情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P1 2.(欠发达)和(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P11 3.(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P8 4.贵州东与( 湖南)交界,北与( 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P14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P14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P15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P8 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P20 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P20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39.9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P33 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146.76亿吨,居全国第(4 )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P27~ P28 12. 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 )个地区和(88)个县级单位。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P41 13.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P49 14.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P66 15.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P73 16.贵州省2008年末总人口为(4036.75 )万人,人口密度为(229.1 )人/平方千米。——P74 17.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P77 18.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08年全省共有( 3 )个自治州、(11 )个自治县和(253 )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5 %)。——P83 19.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P44 20.目前铜仁地区管辖的4个自治县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玉屏侗族)自治县。毕节地区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P42~43 21.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表现在(种植业)比例下降,(畜牧业)比例上升,形成了以(粮食种植)为基础,以(畜牧业)为重点,农林牧渔业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P96 22.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P97 23.根据目前贵州的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贵州以(重工业)占绝对优势。——P103 24.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P102

贵州省情题目及答案1

一、填空题 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2.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3.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 山地)和(丘陵)。 4.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6. 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 )个地级市、( 3 )个自治州、( 2 )个地区和(88 )个县级单位。 7、(黔东南州)的重晶石储量居全省第一,具有“中国重晶石之乡”的美称。 8、贵阳市的市树为樟树和(竹子)10、贵阳市被称为(森林之城), 12、遵义市素有(黔北粮仓)之称, 13、(娄山关)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为黔北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

14、(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河。 15、六盘水市,即取(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特区字头而得名。16、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因其境内煤矿资源丰富,素有(西南煤海)之称。 17、六盘水夏季“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具有唯一性,可称(凉都)。 18、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 安顺地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19、贵州省现有的四个地级市分别是(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安顺市)。 22、安顺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21、毕节地区是(乌江)、(赤水)、(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22、(咸宁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 2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亚洲最大的(磷矿肥)基地。

贵州省情论文:贵州经济发展状况

贵州省情论文:贵州经济发展状况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570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6.22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2334.02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2641.60亿元,增长14.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7%、40.9%和46.4%。与上年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均降低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38.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完成工业增加值1969.7亿元,增长21.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6.5%,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31亿元,增长27.5%。产业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85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9.5%,产业朝着集群、集聚、集约方向发展。畜牧业和特色经济作物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 分别提高1.5和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641.6亿元,增长14.2%;旅游业总收入1429亿元,增长34.7%。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1.5%。 成功举办了201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首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暨2011中国?贵阳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组织了香港招商等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省直机关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分别减少59%、52%和27.4%,投资环境得到优化,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的氛围正在形成。引进省外到位资金2500亿元,增长152%。开放的力度、开放的效果多年没有。 十大民生工程”完成投资650亿元,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1万人,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比上年多增6.1

地域文化(本、专)【贵州省情】答案版(1)

《贵州省情教程》 第三版平时作业册 平时作业书面成绩参加教学活动成绩 社会 调查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面授小组网上 作业作业作业作业辅导讨论学习平时考核综合成绩教师签名: ▁▁▁▁▁▁▁▁所属院校: ▁▁▁▁▁▁▁▁▁▁▁▁▁▁▁▁▁▁▁ 所学专业: ▁▁▁▁▁▁▁▁▁▁▁▁▁▁▁▁▁▁▁ 学生姓名: ▁▁▁▁▁▁▁▁▁▁▁▁▁▁▁▁▁▁▁ 学生学号: ▁▁▁▁▁▁▁▁▁▁▁▁▁▁▁▁▁▁▁ 1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经过解放60多年,贵州(“人无三分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是目前贵州在全国整体发展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2.“十二五”时期贵州重点实施的两大战略是(“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和带动”)战略。

3.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128.1亿吨,居全国第(五)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和(毕节地区)。 12.贵州是中国第一个发现卡林型金矿的省份,这类金矿主要分布在(织金)地区。 13.贵州的(黄果树)景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4.截至2010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8个县级单位。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体验省情实践报告

体验省情实践报告 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学院副院长担任唐钢驻村工作队队长的有利条件,小分队分阶段实施了社会实践计划,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 接到通知后,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委副书记黄杰马上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了以学生处和基础部负责人为正副组长的省级实践小分队,包括4名指导教师和6名学生骨干(此外还包括一名医生、一名法律教师、一名旅游教师)。之后,小分队成员一起座谈,学习讨论文件精神,研究实施方案。 7月4日,王晓轩、刘义秋、李娜三位教师前往耍峪村与该村村支书、村长和驻村工作队队员进行沟通、商谈社会实践事宜,确定调研主题。回校后,依调研主题,填写申报材料,准备文化墙内容、拟定适合农村环境卫生方面的标语口号、印制调查问卷。 王晓轩老师就入户调研和调研报告的撰写、怎样写日志等内容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 7月10—12日,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小分队一行15人来到遵化市党峪乡耍峪村,开展了为期3天的“耍峪村环境卫生变化的启示”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期间,师生积极开展服务群众活动。老师们分别开

展了义诊和法律咨询服务,同学们则忙着向村民发放防病治病的宣传册,并利用晚上时间,在村民休闲的小广场开展了“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政策宣讲。在开展服务群众的同时,该校师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他们对耍峪村的基本情况、基层建设年工作队进驻后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了解,重点围绕“耍峪村村容村貌的治理”、“耍峪村环境卫生变化的启示”等内容进行调研;在考察村容村貌的同时,师生们一起打扫了所发现的卫生死角;旅游专业的师生还对耍峪村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考察。 3天中,实践队师生同当地百姓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空闲时,师生们拜谒了抗战中牺牲的无名烈士墓,受到了革命精神的洗礼。他们在广场与老乡一起扭秧歌,教孩子们跳现代舞,与小朋友们一起举办小手拉大手“星星心语”活动,并向小朋友赠送了精美的小礼物。乡亲们质朴的话语、热烈的场面让实践队师生融入其中,不忍离开。 实践活动初步结束后,小分队队员不断沟通交流,及时整理和上传相关资料。包括工作简报、《社会实践活动纪实》(视频剪辑)、图片、日志等。其中工作简报、视频、图片和8篇日志先后被河北省教育厅主题实践网刊登。与此同时,小分队在学院党委的支持下,及时将实践阶段性成果发布在学院网站和教师QQ群中,并将主题实践网进行链接,供师

最新2015年 地域文化(专)【贵州省情】考试及答案

地域文化(专)【贵州省情】考试及答案【任务一】 (2015年春) 1. 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2.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达488.64亿吨,居全国第(五)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市。 3. 贵州北部有(大娄山),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 截至2011年,全省共设9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 6个地级市、 3 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56个县、11个自治县、7个县级市、13个市辖区、1个特区。一般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5. 2005年后贵州为了使全省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总体战略”,即环境立省战略、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创新发展战略。 6. 贵州日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部多;东部少),最少的在北部大娄山区。在时间分布上,日照时数(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 7. 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8. 乌江干流是长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贵州威宁县盐仓镇的香炉山,境内长889千米,是贵州(最大)的河流。乌江水系的水量和(水力资源)都十分丰富,具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 9.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景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0.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 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省情试题

贵州省情事业单位考试练习题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A )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 C )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 D )——P22 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A ) A、黄壤 B、石灰土 C、紫色土 D、水稻土 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C )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 B )位 A、5 B、6 C、7 D、8 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D )。 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D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从( C )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A、1949 B、1950 C、1953 D、1978 10.2008年,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方针,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A )大关,取得了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P70 A、1000美元 B、3000美元 C、4000美元 D、5000美元 11.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 D )。 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作业详解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考试答案 一填空。(50小题共50分)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 2、贵州中部有苗岭,山脉呈东西走向横亘贵州中南部,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是雷公山,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 3、职业教育是指给予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4、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5、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夜郎置牂牁郡,夜郎地区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的行政建置。当时所设的边郡既有郡守都尉、县令等官,又封部落首领为王、侯、邑长等,实行“土流并治”。 6、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南主要有水稻、油菜、椪柑、西瓜 7、贵州解放后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形成了许多特色行业。主要是以西电东送为标志的能和资源深加工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8、贵州解放后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形成了许多特色行业。主要是以西电东送为标志的能和资源深加工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9、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达488.64亿吨,居全国第5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市。 10、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 11、贵州境内的国防科技工业,以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和国防电子工业三大工业为主,并有航空机械、军需军械、核燃料等工业部门组成。 12、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西北主要有玉米、荞麦、马铃薯、大豆、芸豆、烤烟、梨、苹果、核桃、板栗等。

贵州省情实践报告

贵州省情实践报告 (1)从整个贵州省来看旅游与扶贫关系,可以拉动经济发展,创办新型旅游城市: (2)贵州省经济状况,和自然资源优势 贵州省旅游局杨胜明局长率先在中国提出了“旅游扶贫”的理念,她强调旅游不应是一种谋求短期经济效益的产业,它应长期而持久地赐富于民。恰恰因其经济的欠发达,贵州迄今仍保持着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它是一个“活着”的民族遗产宝库,堪称“文化千岛”,其中32%的人口都属于少数民族,仍相对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以及各个民族的精神信仰是习俗、节日与典礼、传统工艺、音乐、语言与建筑。贵州以扶贫为目标,利用贵州省自身资源优势,脱贫致富,旅游活动给当地居民带来直接创收,使当地人意识到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从意识主动去传承与保护自己的风俗习惯,民族特色。贵州一定会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来。 (1)雷山县旅游资源状况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与凯里、台江、榕江、丹寨四县市相邻。县城距黔东南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42公里,距省城贵阳184公里,距雷公山主峰30公里。有很高的森林覆盖,有山有水。 (2)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雷山县全县总人口万,其中苗族万人,占总人口的83%,苗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光彩夺目,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这里,有中国苗族第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族风情于一体。苗族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其中最集中的地方就是西江,370多个苗族村寨分别分布在雷公山周围,雷山县苗族保存有八大支系,因此使得苗族的习俗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而且苗族历史上的五次大运动,三次都发生在雷山。 (3) 自然资源 雷公山,苗岭之巅,主峰海拔米,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万亩,其中雷山县辖区为7万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占雷山县总面积的%。雷公山无山不绿,有水皆清,森林覆盖率高达%以上,在已知的1780多种植物中,被列为国家濒危、珍惜植物的有20种,500多种属于药用植物,是我国中亚热带一个极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4)雷山县发展乡村旅游取得的成就 雷山县在围绕旅游,调整农业、发展工业、繁荣文化、完善交通、保护生态、建设城镇、提高素质,以雷公山、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巴拉河沿岸民族村寨,县城旅游服务中心为重点,抓住州委,州政府打造“雷公山苗族文化原生态旅游经济圈”的机遇,创新旅游体制机制,狠抓工作措施落实,使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XX年至XX年,接待

贵州省情教育平时作业及答案(带题目)

《贵州省情》平时作业册 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分)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欠发达)和(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贵州平均海拔在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和(丘陵)。 .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年,森林覆盖率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根据《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亿吨,居全国第()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 . 截至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个地级市、()个自治州、()个地区和()个县级单位。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分,共分) .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 、赫章韭菜坪、铜仁梵净山 、威宁草海、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 、赫章、玉屏、威宁、铜仁 .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 、红水河、乌江、北盘江、赤水河 .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 .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万千瓦,居全国()位。 、、、、 .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贵州省旅游资源特色

贵州省旅游资源特色 及其发展思路 杨刚 摘要:旅游业是近些年来国内外比较热门的行业,而开发喀斯特山区作为观光、休闲旅游圣地是喀斯特地区开发旅游的首选之地。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多民族文化交融,给本省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贵州的众多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成了必然。想要把他们开发出来就必须对其资源特色有个大体的认识,必须认清其开发的优劣势以制定旅游业发展思路、带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正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吃穿的物质生活,而是开始注重提高修养和知识水平的精神生活,旅游就是其中之一。 贵州是中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目前集观光、度假和深度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和谐旅游目的地正在悄然形成。正如世界旅游组织所称赞的贵州是“生态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高富集省份。其资源分布广、类型多、品位高、保护好。概括起来讲,有五大特点: 1、由特殊地质地貌构建的自然景观的奇特性。贵州省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南部,总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东西相距595公里,南北相距500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地貌属中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2.5%,其中岩溶面积约10.9万平方公里,

占61.9%,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贵州的岩溶面积由于岩溶发育三维空间的不断扩展,导致地形演进过程的变化十分复杂,发育于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峰丛、天生桥、岩溶湖、瀑布、跌水,与发育于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纵横迭置,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漫长而奇妙的地质结构过程,孕育了全省千姿百态的奇山秀水、飞瀑异洞,形成了无数地上地下贯通,动态静态结合的自然奇观。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小七孔等,就是这个喀斯特王国的典型代表。2007年,荔波被列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 2、多民族构建的文化原生性。贵州省的常住总人口3975.4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38.9%,世居少数民族18种。多种族群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因子经反复对撞和相互涵化,逐渐积淀在贵州文化的各个层面中,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婚俗、祭祀、节庆、艺术等等,无不富含着异彩纷呈的人文底蕴。正所谓“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走进民族村寨,人们会发现,汉晋遗风,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等古老的文化模式,在这里仍被原汁原味地保存着,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一笔文化遗产。 3、历史文化的厚重性。人类可能起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在这里人类完成了由猿到人的演变。在距今4亿—2.3亿年前的古生代,这一带曾几经海浸。在贵州发现的大量古生代的鱼、龙化石表明,陆地脊椎生物的祖先,很可能最早就出现在这里。此外,贵州还发现有旧时器时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兴义人”文化遗址。贵州不仅是古生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春秋时期,牂牁国是贵州这块土地上的大国之一,春秋后期夜郎国取代牂牁,日渐强大,今天,在贵州仍不难寻觅到夜郎文化的遗踪。明太祖朱元璋从南京等地调集30万大军到贵州屯田驻军,“开一线以通云南”,使江南文化与高原山地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屯堡文化。被称为“中国儒学最后一个高峰”和“近代启蒙思想先导”的王阳明,在“王学圣地”贵州修文龙场“悟道”,开一代学风,推动了中国思想界的变革;发生在贵州的“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则是中国现代史和军事史上最具浓重色彩的一笔,是“长征文化”的经典。[①]

贵州省情总结

贵州省情总结 第一章 一、贵州的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第二章 一、地理环境 贵州是位于云贵高原东部 四川,重庆 + 云南——贵州——湖南 + 广西 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的山区自然条件。 1.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岩溶地教多。 2.地势西高东低,又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第一、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以西平均1500米以上,最高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166米。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最高峰是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 第二、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一线向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800-1500米 第三、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800米以下,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最低峰在东南部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8米。 一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占%广泛分布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跌水、悬挂泉、喀斯特

湖。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 二地貌类型:%为高原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 1.北部大娄山,赤水和乌江分水岭1000-1500米 2.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2572米,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区网”的成员。黔金丝猴的生存区。 3.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最高峰是韭菜坪2901米 4.中部有苗岭,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雷公山,2178米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物种基因库” 大娄山 + 乌蒙山——苗岭——武陵山 三、地理差异: 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 2.北部中山峡谷区,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区。 3.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包括黔西、织金以东,黄平以西,绥阳以南和镇宁、惠水以北地区。 4.南部山地河谷区,包括苗岭中段以南地区。 5.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包括普安以南,望谟以西,南盘江以北地区。 6.西北部山原山地区,包括盘县、晴隆以北,黔西、织金以西地区。 二、气候 气温

贵州省情简介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 地理地貌 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人口和民族 2004年末,贵州总人口3903.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003%。在全省总人口中,市镇人口占24%;乡村人口占76%;农业人口约占85%;非农业人口约占15%。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等16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少数民族有9个: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和白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1%。其中苗族人口占全国苗族人口的49.8%,布依族人口占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3%,侗族人口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55.7%,水族人口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93.2%。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的比重为12.4%。 行政区划 全省现辖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4个地级市和黔东南、黔西南、黔南3个自治州以及毕节、铜仁2个地区,共有56个县、 11个自治县、9个县级市、10个市辖区、2个特区和697个镇、760个乡(其中含253 个民族乡)、82个街道办事处。省会为贵阳市。

贵州省情作业

贵州省情作业 一、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3、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4、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5、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176167 )平方千米。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 6、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 7、为了扭转"大跃进"造成的被动局面,从1961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8、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共设了(4 )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7)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二、单项选择题 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A )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2、贵州从面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B )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3、贵州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D ) A、赫章韭菜坪 B、玉屏 C、威宁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 A、綦江 B、乌江 C、南盘江 D、清水江 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气候是(A )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D ) A赫章 B 玉屏 C 威宁 D 铜仁 7、(B )是贵州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 A、自然生态比较脆弱 B、喀斯特地貌发育 C、高原山地 D、盆地 8、贵州水资源丰富,居全国第( D )位 A、7 B、8 C、9 D、6 9、在贵州省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占(C )。 A、43、55% B、9.38% C、26.68% D、3.6% 10、贵州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C)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1、( C )文化能证明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侯度 C、贵州黔西观音洞 D、旧石器文化 12、"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建设主要以(D )为重点。 A、工业 B、商业 C、服务业 D、农业 三、多项选择题 1、认识贵州省情的目的意义是(ABC ) A、是实行科学决策的需要 B、是培养各级干部和教育各簇人民的需要 C、是实行对内对外开放的需要 D、是行政区划的需要 2、贵州除了(ACD )以外,均为石灰岩等酸质岩石发育的喀斯特地貌。 A、赤水 B、黄平 C、雷山 D、榕江 3、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ABCD )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