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第一章  导言
第一章  导言

第一章导言

一、名词解释:

稀缺性选择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际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填空题

1.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

2.选择包括、、这样三个问题,它们被称为问题。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解决的问题是,中心理论成是。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解决的问题是,中心理论是。

三、选择题

1.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A、与稀缺性相关的问题

B、如何在股票市场赚钱

C、为什么无法作出选择

D、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

2.以下资源中,不属于经济学讨论的资源是

A、自然资源

B、资本资源

C、人力资源

D、人脉资源

3.当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

A、政府必须决定谁的要求不能被满足

B、必须作出选择

C、必须有一套市场系统起作用

D、价格必定上升

4.选择具有重要性,基本上是因为:

A、人们是自私的,他们的行为是为了个利益

B、选择导致稀缺

C、用于满足所有人的资源是有限的

D、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有限

5.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A、自由市场上的价格

B、面对稀缺性而作出的资源分配决定

C、把收入分配给个人

D、政府对私人部门的影响

6.时间:

A、不是稀缺资源,因为永远有明天

B、与资源分配决策无关

C、对生产者是稀缺资源,但对消费者不是

D、对任何人都是稀缺资源

7.在一个市场经济中,由——来回答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经济学基本问题

A、销售者

B、购买者

C、企业和政府之间自由的相互作用

D、企业和家庭之间自由的相互作用

8.在市场经济中,回答“为谁生产”这个经济学基本问题的是:

A、想买但又买不起的人

B、买得起但又不想买的人

C、想买又买得起的人

D、需要但又买不起的人

9.经济学理论不能用于研究:

A、为什么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加容易戒烟

B、提高香烟税对香烟消费量的影响

C、回学校学习并考取学位对一个人工作前途的影响

D、降低所得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0. 如果一国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内部生产()

A. 只能通过减少一种商品的生产来增加另一种商品的生产;

B. 是高效率的生产;

C. 资源被平均分配给所有商品的生产;

D.有些资源被闲置;

11. 一种行为的机会成本是指()

A. 为这种行为所花费的钱;

B. 为这种行为所花费的时间的价值;

C. 当你不必为这种行为付钱时就等于零;

D. 投入这种行为全部资源的其它可能的用途;

四、判断题

l.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因而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3.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4.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相同的。

5.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是现有资源条件下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6.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迫使人们在生产和消费时必须作出选择。

7. 选择要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这属于资源利用问题,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8.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的利用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的配置。

经济学第一章导言答案

第一章导言 一、名词解释 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有时也被称为价格理论,主要研究个体消费者,企业,或者产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生产和收入分配。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理性人 经济学里,“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通常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纪人”。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二、是非题 1、(是)如果社会不存在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非)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3、(非)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4、(非)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然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5、(非)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导言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导言 主要问题提示 1.稀缺性 (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2.选择 (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2)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3.机会成本 (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4.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5.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6.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1)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定义。 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

第一章 导言

第一章导言 一、名词解释: 稀缺性选择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际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填空题 1.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 2.选择包括、、这样三个问题,它们被称为问题。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解决的问题是,中心理论成是。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解决的问题是,中心理论是。 三、选择题 1.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A、与稀缺性相关的问题 B、如何在股票市场赚钱 C、为什么无法作出选择 D、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 2.以下资源中,不属于经济学讨论的资源是 A、自然资源 B、资本资源 C、人力资源 D、人脉资源 3.当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 A、政府必须决定谁的要求不能被满足 B、必须作出选择 C、必须有一套市场系统起作用 D、价格必定上升 4.选择具有重要性,基本上是因为: A、人们是自私的,他们的行为是为了个利益 B、选择导致稀缺 C、用于满足所有人的资源是有限的 D、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有限 5.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A、自由市场上的价格 B、面对稀缺性而作出的资源分配决定 C、把收入分配给个人 D、政府对私人部门的影响 6.时间: A、不是稀缺资源,因为永远有明天 B、与资源分配决策无关 C、对生产者是稀缺资源,但对消费者不是 D、对任何人都是稀缺资源 7.在一个市场经济中,由——来回答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经济学基本问题 A、销售者 B、购买者 C、企业和政府之间自由的相互作用

D、企业和家庭之间自由的相互作用 8.在市场经济中,回答“为谁生产”这个经济学基本问题的是: A、想买但又买不起的人 B、买得起但又不想买的人 C、想买又买得起的人 D、需要但又买不起的人 9.经济学理论不能用于研究: A、为什么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加容易戒烟 B、提高香烟税对香烟消费量的影响 C、回学校学习并考取学位对一个人工作前途的影响 D、降低所得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0. 如果一国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内部生产() A. 只能通过减少一种商品的生产来增加另一种商品的生产; B. 是高效率的生产; C. 资源被平均分配给所有商品的生产; D.有些资源被闲置; 11. 一种行为的机会成本是指() A. 为这种行为所花费的钱; B. 为这种行为所花费的时间的价值; C. 当你不必为这种行为付钱时就等于零; D. 投入这种行为全部资源的其它可能的用途; 四、判断题 l.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因而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3.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4.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相同的。 5.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是现有资源条件下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6.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迫使人们在生产和消费时必须作出选择。 7. 选择要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这属于资源利用问题,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8.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的利用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的配置。

第一章 导 言

第一章导言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主要围绕“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展开,关键的概念是:稀缺性、选择、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1、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选择与资源配置 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产生经济物品,以便更好的满足人类的需求。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 选择是如何使用稀缺资源问题,即把稀缺资源用于那种途径,在不同用途之间分配稀缺资源就是资源配置。经济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则是对资源配置的具体化经济学产生于这三个问题,也就要解决这三个问题。 3、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的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它包括三个相关的问题,即“充分就业”问题、“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通货膨胀”问题。 4、经济学的定义 其定义是: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在西方经济学中这一定制度就是市场经济制度。 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研究经济学的方法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之分。用实证方法研究经济学称为实证经济学,用规范方法研究经济学称为规范经济学。这一部分的关键概念是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价值判断。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三、实证分析方法 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就是要形成一套理论,所以实证分析方法也就是形成理论的方法。 具体来说,在运用实证分析法来形成理论时有四个步骤: 第一、确定经济变量的含义。经济学中研究的许多经济现象都是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 第二、提出假设。假设是理论适用的条件。 第三、假说。假说是对两个或更多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第四、对假说的校验。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第一章 导言:什么是经济学(1)

第一章导言:什么是经济学 参考资料【1】中国二千年前的资源“稀缺”观 资源有限论,或资源稀缺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出发点。其实,资源“稀缺”观点在中国历史上早就有了。2000年前的战国后期的韩非和荀况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资源稀缺论者。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一前233年),韩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荀况(约公元前296年一前219年),赵国人,战国末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和荀况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2000年前的中国古汉语里还没有“资源”一词。在韩非的著作里,和“资源”相当的词语是“货财”。尽管他用的是“货财”这样一个概念,不过其涵义却和现代经济学资源稀缺论中的“资源”概念几乎完全相同。他所说的“货财”既包括天然存在的自然资源,如“草木之实”、“禽兽之皮”,也包括人类劳动创造的产品。他也没有使用“稀缺”一词,而是用与“多”反义的“寡”字来表示稀缺之意。虽然他用的是“寡”字,但意思却和“稀缺”没什么区别。 但是,韩非所谓的“寡”即资源稀缺的经济思想涵义却和现代经济学的资源“稀缺”论有很大区别。现代经济学所谓的资源稀缺,是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的。而韩非所谓的“寡”,则是相对于当时社会实际必需的消费品量而言的。当每个人实际必需的消费品量是一定的时候,人口的多少则决定着社会实际需要的消费品总量。所以,在韩非眼里,资源稀缺即“货财寡”只是相对于当时由于人口激增而引起的社会需要的消费品总量的急剧膨胀而言的,即由于“人民众”而导致了“货财寡”。 现代经济学认为资源稀缺是一个从来就有并将永恒存在的经济现象。韩非则认为“货财寡”是一个历史性的现象。他认为上古人口很少的时候,货财就不是稀缺而是有余,只是因为后世人口激增,才产生了稀缺现象:“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而且韩非还认为,货财寡的现状绝不是人类不可改变的。只要遵循客观规律,讲究科学,搞好农业生产和各种经济活动,即使没有优越的自然资源,人们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获得更多的财富收入:“入多,皆人为也,——人事,天功,二物者皆人多,非山林泽谷之利也。” 不过,在对资源稀缺所导致的社会后果问题的看法上,韩非则和现代资源稀缺理论的观点一样。现代资源稀缺论认为,由于资源稀缺或有限必然导致人们“围绕着争夺资源而进行无情的竞争”。韩非也这样认为:“古者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现在则因为“人们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严罚而不免于乱。” 荀况是韩非的老师。他也是一个资源稀缺论者。并且和现代经济学一样,是直接以人的欲望的无限来定义“稀缺”的。他认为,追求个人欲望的最大程度的满足,是人的本性:“人生而有欲”,“夫人之情,目欲綦(注:綦,极)色,耳欲綦声,口欲綦味,鼻欲綦臭,心欲綦佚。此五綦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人们“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是,是人之情也。”在肯定人的欲望没有止境的同时,荀况认为满足人们需要的财物却是“寡”的即有限的、稀缺的,因此产生了人们之间为财富而进行的争夺:“欲多物寡,寡则必矣。” 但是荀况所说的“物”,只是指可以直接用来满足人们消费需要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并不包括自然物,不包括自然界天然存在的那些资源。他认为天地间自然资源是十分充足的。“物寡”即可供人类享用的财物稀缺的原因,是因为人们没能组织好自己的生产活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导言(习题)

第一章导言 一、解释下列概念: 1.生产可能性边界 2.微观经济学 3.宏观经济学 4.实证经济学 5.规范经济学 二、选择题 1 .经济物品是指 (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 y 物品生产才能 增加 X 物品的生产;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观率降到 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 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6、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7、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 A、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 C、单个经济单位如何实现最大化 8、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 ) A、市场出清 B、市场失灵 C、完全理性 9、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10、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 ) A、研究方法的不同 B、研究对象的不同 c、研究范围的不同 三、判断题 1 “只有控制货币量才能抑制通货膨胀”这是一个实证表述的例子。() 2 “中国应该限制私人小汽车的发展”这是一个实证表述的例子。() 3 “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学一门经济学课程”这是一个规范表述的例子。() 4、“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5、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6、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