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分析(3篇)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分析(3篇)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分析(3篇)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分析(3篇)

第一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所面临的挑战

摘要:人力资源泛指一些存在于人的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行为特征与倾向等载体中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具有物质性、可用性以及有限性这三个方面的特点。人力资源是实现卓越绩效结果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产品与服务的竞争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的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因此,要想提高单位内部竞争优势,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培训。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围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所面临的挑战这一课题展开探讨。应转变培训观念,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重视培训考核和激励。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挑战对策措施

事业单位要想有效提升员工的知识、技能以及各项素质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把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和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培训工作的重心。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培训方案,重视培训的考核和激励,才能使单位员工职能满足岗位需求,达到最终培训的效果。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面临的挑战

与单位相比,事业单位具有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人员岗位相对稳定、员工技能较为熟练以及对单位也有较为深刻的认知。但是相对应的事业单位中存在有员工忽略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掌握、原本的依据越来越没效力以及问题沉淀较为严重等弊端。

1.讲师培训能力有限。

培训讲师的培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被培训人员的最终培训效果。如果培训讲师的专业度以及素质水平较高,那么受培训人员则受益很多。如果培训讲师思想较为老旧,水平也不高,讲授时较为平板苦涩,授课氛围较为枯燥无味,学生听起来也无精打采,那么最终的培训效果当然很差。如果培训讲师讲课时只是干巴巴的讲述一些理论知识,缺乏实际,那么受培训人员更加无法理解,培训的效果也可想而知的差了。

2.培训方案不科学。

目前事业单位的培训工作存在一个显而易见的通病,即内容空泛。目前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时忽视了员工的需求以及所要达到的最终培训成果,变得形式化,像应付差事一样敷衍了事,制定出的培训方案内容浅显、片面,更

别提具有针对性了。因此受培训人员对待培训的态度也比较消极、反感,因此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3.培训反馈机制不完善。

培训反馈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培训重点不突出、培训效果不明显。要想突出培训的重点、保障培训的效果,必须重视培训的反馈工作。只有完善培训反馈机制,及时对后期的培训效果进行反馈出来,做好各个环节的反馈工作,从而及时对培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从而改善培训的效果。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受培训人员只把培训当作应付差事,敷衍了事,与其注重培训的内容和实质,不如拿到手的证书更为现实,对参加培训工作持有消极抵抗情绪。事业单位在其中也并没有起到良好的积极带头作用,忽视员工的接受度,关于培训工作的反馈内容也是敷衍了事,使培训工作沉疴依旧。

二、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策略探讨

由以上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可知,要想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内容来改进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人力资源培训的效果。

1.转变培训观念。

要想彻底转变单位和人员对人力资源培训观念的认知,必须明确培训的目的是什么。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呢?首先,“去旧迎新”,将以前的老观念、老思想转变过来,积极响应新的观念。其次,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受培训人员对于观念的转变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因此要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逐步提高培训人员的专业素养,让其意识到参加相关培训工作对自身和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最后,战略布局很重要。人力资源管理与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和工作紧密结合,对每个单位和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有效提高培训的成效。

2.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

培训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培训效果。因此,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条件。培训方案主要是根据事业单位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各项职能要求进行制定的,不仅要做到满足目前需要,还要与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因此,有关培训方案的制定工作,必须具有针对性以及合理性。针对性的对各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以及涉及的各个岗位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且方案的制定也要结合员工的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加详细、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并激发其工作热情。

三、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建议

重视好当前形势下的培训考核和激励,对于做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培训工

作的工作设计应当既能为人们提供外在的激励(如薪酬、待遇等),也应当能提供内在的激励(如成就感、挑战性、责任感等)。职位的设计必须均衡地满足顾客、雇员以及的利益。第一位的要求当然是顾客的满意,要能够确保了解、理解并沟通顾客的需要。其次,员工满意是实现顾客满意的关键,而充分的薪酬、成长的机会、履行工作的职权、足够的培训、工作环境中的安全感等都不可缺少。培训考核、薪酬和奖励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对人们提供积极的强化,以使人们保持充分而持久的追求卓越绩效和顾客满意的动机。一旦人们做出了积极预期就应当给予强化,积极的后果应当构成鼓励高绩效的工作环境的组成部分。绩效考核成绩可以当做为员工升职加薪的重要参考依据,毕竟人才培养是促进事业单位长足有效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属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转变培训观念,使员工和管理者都真正的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和发挥的巨大作用;通过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提高人力资源培训的效率、增强效果;通过培训考核,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优化员工结构的目的,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保障。只有做好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陈旭东.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J].人力资源管理,20XX(3):34-36.

康玉娥.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J].商情,20XX(18):242-243.

常满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探讨[J].经济视角:下,20XX(4):137-138.

付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XX(08).

王亚婷.关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探究与思考[J].法制博览.20XX(05).

作者:张丽辉单位: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

第二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规划探索

摘要:人力资源规划在事业单位所占据的作用越来越大,是事业单位保持良好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人力资源规划更好的服务于事业单位,帮助事业单位实现发展目标。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而不能有效发挥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和功能。文章从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规划进行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分析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由国家和政府所设置的,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在中共十八大召开以后,我国加快了对事业单位制度的改革,其深化过程从点到面,由单项向综合展开。为了能够更好配合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进度,应该积极展开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提供基础保障。

1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和盈利性的人力资源规划存在一定的共同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它们都具有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性特点。不同的是事业单位是由政府所设置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因此,事业单位在重要岗位制度方面受政府、部门倾向、群众评价等多方面的重要影响,而设置有完善的岗位制度和标准。事业单位以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为宗旨,因此会忽略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但是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因此会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1】同时事业单位的人员流动性较低,较低人员流动性就为事业单位的人员点动和人力资源利用造成了阻碍,因此在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人力资源规划也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当前的事业单位逐渐趋向市场化,面临着“由谁养”的改革问题。事业单位在人员任用方面推行聘任制,优化了事业单位的人员结构。人力资源规划也是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维持着事业单位的人员变动、供需、结构等,能够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员工和需求相符合。

2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

理论指导的缺乏

我国事业单位对于人事的管理是由政府主导的,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以及理论性的指导,未形成有效的统一管理机制。对于人力资源的规划主要由国家政府为主导与地方政府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因此各个地方在目标、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存在长效且有针对性的人力规划措施,不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行政化倾向严重

一些事业单位的运行完全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只有在获得财政拨款的情况下才能正常运行,就制约了事业单位的人事改革。而且人事单位的人员招聘和调配方面缺少自主权,就限制了事业单位的人员的活动。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聘后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的活动受到很大限制,会导致工作人员工作兴致的丧失。【2】

不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落实,事业单位虽然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但是由于理

论指导的缺失,导致对人力资源规划概念的不明确和人力资源开发制度的不完善。一些事业单位对于人员的培训普遍存在投资少、开发力度小、培训方式少的问题,甚至一些事业单位对于人员的培训仅仅走个形式而已,那么所获得培训结果就存在很大的缺失和不足。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对职称评定没有足够的认识,造成人员态度的冷淡,而有的单位则相反,由于职称评定制度的不合理,导致人员过分热衷于职称评定。

不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我国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目前还在于建设之中,因此,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存在一些缺失和不足,主要体现在考核制度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考核结果没有和人员的工资、奖励等直接关联,那么员工就缺失工作的热情,而出现工作的散漫和不负责。

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策略

人员招聘的规划

对于人才的选拔向双向选择发展,采用竞岗聘用的方式,事业单位人员身份转变为岗位管理,对于人员的任用也转向为平等协商。对于人员的聘用要经过竞争筛选,要注意的是职称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招聘不能同时进行,还要公开竞聘中层管理人员。人员的录用要实行聘用制和考任制相结合的方式。在今后的招聘考试中不能照搬公务员的考试的形式和内容,要选择与自身性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式。根据考试结果签订合同,对于成绩不合格的人员要进行内部安排,可以进行转岗培训等方式,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

职称评定规划

事业单位在人员职称评定上要根据岗位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评定晋升条件。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主要分为三类,工勤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管理和工勤人员的职称评定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包括对所承担风险的大小,工作能力和态度等;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要以定量化的考核结果为依据。事业单位要营造竞争上岗的良好氛围,对于级别晋升的时间要适中,一些工作性质较稳定的岗位,对于职称的品定和晋升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是要定时进行考核,以保持人员的工作水准。

绩效评估规划

有效的绩效评估规划需要建立良好的效度和信度,效度是指对工作能力、水准的反映准确度,评估结果是对实际客观真实反映。信度是指对不同人员对同一人员的评价相似度,如果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就说明评估方法存在问题。事业单位对人员和评估与考核以平衡积分卡为基础,衡量标准包含工作成本、业务能力、人员综合反馈及学习与成长这四方面。同事对与考核结果要与人员的奖励、

薪资等直接关联,建立良好的薪资制度。

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其实就是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人员在工作中只有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才会拥有前进的动力,因此,事业单位要对人员进行更多的职业规划和培养。事业单位可以加大人员调配的灵活性,在不同的岗位上能够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新鲜感。同时要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活动,根据人员技能和职位的差异安排培训活动,以整体提高人员的技能和水平,并作出及时的反馈。还要为人员积极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咨询活动,给出明确的职称评定与晋升条件,增强员工的自信与希望。【3】在员工中建立起公平竞争、共同进步的优良风气。

4总结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也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事业单位对于人力资源的规划要与人员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发展情况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度,加快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王金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5(15).

韩旭,刘志中.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7(3):240-243.

张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20XX,17(33):240-243.

作者:张皓璐单位:秦皇岛市人防办

第三篇:地勘行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组织绩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地质矿产勘查是整个矿产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体制单位是勘查主体的重要构成。该文选择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发现存在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发展战略不紧密、缺乏灵活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组织文化建设滞后和绩效管理薄弱等问题。建议建立与组织目标相契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完善绩效管理,加强员工培训,构筑组织文化。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基金中心;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0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令中国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当代管理者需要运用各种手

段和方法优化配置组织内的各项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人力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而稀缺资源这一理念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只有不断挖掘组织内员工身上的独特能力,才能增强组织的适应性和竞争性,提高组织绩效。地质矿产勘查是整个矿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矿业盈利的基础,找矿成果直接关系着一个矿山的开采利用和买卖价值,而人力资源在找矿过程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中国的地质矿产勘查在建国后很长的一个时期里是一种“事业行为”,甚至是“公益行为”,事业体制的勘查单位是地质矿产勘查主体的重要构成,如何对这些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利用,提高单位组织绩效,创造组织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促进整个地质矿产勘查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7]。该文以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基金中心)为例,通过对该单位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分析研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1基金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概况

1.1成立背景

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提出设立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以下简称地勘基金),以促进地质勘查投资的良性循环,促进地质勘查市场的繁荣发展。按照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要求,它的定位主要有两个:一是降低勘查风险,引导和拉动社会勘查投资的跟进,促进勘查市场的繁荣,促进找矿突破的实现;二是国家对矿产资源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政策调控工具,基金投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基金中心作为地勘基金的管理机构,于2007年正式挂牌成立.

1.2人力资源管理情况

基金中心成立之初,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甚至没有设置单独的管理部门,所有和人事有关的事务统统放在办公室,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仅限于对员工人事档案的管理以及发放员工工资。近年来,随着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者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单独增设人事处统一管理该单位人力资源方面的有关事宜,并且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目标相结合,引入绩效管理,促进地勘基金良性循环发展。

1.2.1目标和职责明确提出单位目标是着力发挥政策调控和分担勘查风险,优先支持国家确定的重点矿种、重要成矿区带的地质找矿工作,引导和拉动社会资金投入矿产资源勘查,建立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机制。主要职能包括草拟或制定有关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的具体实施办法及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和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参与研究制定并实施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总体规划;组织实施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负责编报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费、组织实施费预算建议以及编报和执行本机构年度经费预算;负责申请登

记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独资项目的矿业权,依法管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投资权益研究实施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等内容。

1.2.2岗位分析和岗位说明基金中心根据工作职责和内容的不同分为八个处室,对每个处室的职责和员工岗位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明确各处室和员工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相较于成立初期的粗放式管理方式有了一定进步,但是还不能实现根据工作需求,系统性的设置工作岗位。

1.2.3绩效考核为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人事处根据相关政策和规定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在事业单位体系中最大化的引入绩效考核体系。该考核办法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部门,即将各处室工作内容作为考核对象,另一部分是针对员工,将个人平时表现与所在处室的考核结果相挂钩。部门考核主要包括对项目结题情况、来函办结情况、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完成情况、预算使用情况以及文章或课题研究情况等等进行考核。未能按期完成或完成结果不理想的将在总分数中扣分,若能超额完成或有取得重大成果的也会依据相关规定加分,这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各处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时甚至提早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员工考核则是由所在处室领导和同事打分的方式确定个人考核分数,并且个人得分不得超过所在处室分数,最终员工工资将根据绩效考核得分来决定。

1.2.4薪酬工资在绩效考核最终得分的基础上乘以规定的工资系数,得到员工在下一年将取得的工资收入。为了取得较高的工资收入,员工将更加投入工作,努力提高个人绩效,进而带动所在部门整体绩效的提升。但是,由于该单位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资构成按照规定有一部分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不能与员工绩效完全挂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

1.2.5员工培训基金中心不定期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课程,既包括“地勘基金预算标准培训”这类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培训,也包括“地勘基金权益管理办法培训”这类与政策法规相关的培训。此外,该单位还针对员工爱好兴趣、身体健康等方面举办讲座,旨在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对单位的认同感。培训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员工得到自我能力的提升,还在于可以让组织拥有竞争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

2存在问题

2.1与组织发展战略不紧密

尽管该单位提出要让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统一,但是真正落实起来并不能够使二者完全契合。招聘、选拔、考核等具体工作未能根据组织战略发展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和规划,也未能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来支撑、促进组织发展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目标太少,更像是单独的一个部

门,并且滞后于组织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2.2缺乏灵活、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该单位用人机制较为呆板,组织内部的员工难以实现合理的流动,人才难进、庸才难出让单位不能吸收更好的人力资源,并且对于表现较差的员工也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受事业单位性质的制约,凡是关于人事进出方面的申报和审批程序十分繁琐,导致该单位人员结构和数量基本稳定。这样造成的后果是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也不能让问题员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此外,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下达命令式从上至下的管理活动,它还需要员工自下而上的有效反馈,灵活多样的沟通机制是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重要条件。

2.3组织文化建设滞后

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对绩效管理的提升起到无形的指导和影响作用,而组织文化最终发生作用又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来实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该单位尚没有建立清晰明确的组织文化,也就不能够建立员工对单位的认同感和责任心。

2.4绩效管理薄弱

2.4.1绩效考核方面该单位在每年年末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即员工所在处室的工作绩效和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该单位的绩效考评体系过于简单,而且主观性强,无论是处室的工作绩效还是个人的工作绩效都是由员工依据个人判断打分而确定的,差别在于处室的工作绩效还依据处室完成的工作量,若存在工作任务未办结或未能如期完成的情况将按规定减分。该单位员工无论是表现突出还是工作出现失误,都没有明确的标准确定其奖励或者惩罚。绩效考评制度一旦不能根据员工的具体工作表现和对组织的贡献进行考核,就会引起绩效考评体系与组织目标不相一致,起不到促进组织绩效提高的作用。

2.4.2绩效薪酬方面绩效薪酬应当是弹性的,而该单位的绩效薪酬处于基本稳定的状态,不能根据员工的工作成果的变化而变化。受单位事业性质的制约,薪酬管理主要依据于国家直属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规定而制定,薪酬更多是依据职务和工作年限制定的,不能体现员工工作成果的多寡和为组织做出贡献的程度。

3对策建议

3.1建立与组织目标相契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基金中心要立足于组织目标,制定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不能将其作为独立的部分进行设置和实施。无论是不考虑组织需求、让员工被动的去适应迎合组织目标,还是不考虑组织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脱离实际去制定的组织目

标,都是不可取的。基金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当围绕“引导和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缓解国家资源约束;建立地质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新机制,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和组织的四项重点职能来设置。

3.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基金中心存在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僵化,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应当借助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来精简机构,优化组织的人力资源配置,提高组织绩效。具体来说,一是要因事设岗,严格控制岗位编制,安排适合的员工到需要的岗位去。工作岗位的设置应当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应变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撤除、合并某些岗位。二是要坚持人岗相配,优胜劣汰。只有对单位的员工进行合理配置并将员工安排在能令其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充分的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组织带来高绩效。

3.3完善绩效管理

3.3.1绩效考核一是该单位的绩效考核有很强的主观色彩,考核分数有一部分是按照员工打分来实现,这就不可避免的让考核结果存在一定偏差。该单位应当根据员工的工作内容作为考核对象,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取消考核中打分这项内容,使考核更具客观性。二是该单位的绩效考核要能够体现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奖励或惩罚。应当设置奖惩标准,对促进组织绩效或为组织做出贡献的行为加以奖励,而对组织没有贡献甚至有损组织利益的行为应给予处罚。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拉大优秀员工与落后员工的待遇差距。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组织整体绩效水平。对于业绩突出的优秀员工应当给予奖励,鼓励其更好的为组织做贡献;对于落后员工通过通报批评、减薪等方式进行惩罚。只有将员工的工作行为与个人利益捆绑在一起,才能促使员工努力为组织创造最大的价值。四是在组织中建立竞争机制。组织要想在复杂变化的市场中立足,就应当提高对环境的反应速度,并将外部环境的压力传递到组织内部中,起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刺激作用。一般可以通过竞聘上岗和末尾淘汰制度的方式,构建科学、有效的竞争机制,从而达到提高组织绩效的目的。

3.3.2绩效薪酬绩效薪酬应当与绩效考核结果相挂钩,同级别的员工薪酬应根据对组织贡献度的大小拉开距离,而不能够简单的采取“按资排辈”确定职工薪酬的高低。在现有奖金、惩罚和薪酬调整的基础上,完善激励制度。对组织做出重大贡献的员工应当予以嘉奖,既要包括精神方面的奖励也要包括物质方面的奖,如发放奖金,颁发奖状等;对工作态度不端正和问题员工,应做出处罚,例如通报批评、减薪、降职等。

3.4加强员工培训

基金中心应当根据对员工知识技能的需求制定适合的培训计划,重视员工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如何加强员工培训,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员工培训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自上而下全员学习的氛围,促进员工的自我学习和不断创新。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为员工提供系统化的培训机制,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以此来促进员工的工作行为。二是对员工培训需求进行评估分析。很多培训之所以未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是缺乏对员工培训需求的评估分析,没有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导致员工不仅对培训没有任何兴趣,还会消极对待甚至抵制。组织应当在培训之前弄明白员工希望学到什么,组织希望员工学到什么,只有将组织目标与员工实际需求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培训。三是选择适合的培训方式。简单来说,培训方式分为直接传授型培训、实践性培训、参与型培训法和态度型培训法。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会产生不同培训效果,管理者为了达到培训的目的,应当根据参加培训的对象选择适合的培训方式。四是反馈培训意见。很多单位重视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却忽视了培训后员工的意见反馈。反馈结果往往比培训本身更重要,因为它不仅说明培训是否有效,还反映出员工对培训的真实想法和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培训,为日后的培训选择和改进指明方向。

3.5构筑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良好的组织文化具有激励、导向、凝聚、约束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对组织的认同感,使组织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因此,构建组织文化对一个组织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深入挖掘组织文化的内涵,提炼核心价值观,构建独具特色的组织文化。“以人为本”是组织文化的核心,要重视对人的创造性的挖掘,注重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发,建设学习型组织,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来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在宣传与贯彻中形成相应的典型案例,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如任用、培训、绩效与激励、沟通等将组织的核心价值观灌输到员工的头脑中、体现在员工的行动上,并结合公司战略与目标,形成公司的管理制度体系。第三,转变传统观念,摒弃平均主义思想。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对人力资源管理起到了无形的指导和影响作用。“大锅饭”、“老好人”、“和稀泥”这类思想观念应当得到批判,转变消极、落后的旧思想才能构建良好的组织文化。同时,还应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观和协作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

大学,2005.

[2]雷蒙德ZY诺伊等,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方振邦,葛蕾蕾.政府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黄秋芸.论如何加强地质基金使用效率[J].新财经,2012,(7):57-60.

[5]郭云飞.浅谈基层地勘单位的绩效管理[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9):66-69.

[6]刘昕.薪酬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方振邦,罗海元.战略性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张小陌郭振华单位: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

2015XX公司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帮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通过有效管理,更大程度提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本次人力资源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员工行为观察、员工代表沟通交流、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第一部分 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一、 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 集团总部现有员工119 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占9.24%,中层人员 24人,占20.2%,基层84 人,占 70.6% (二) 不包括基层后勤辅助类岗位的总部员工现有107人,其中男、女比例如下 (三) 高层队伍结构分析 ◆ 高层队伍的年龄结构良好,平均年龄44岁,年富力强,学历结构较合理,全日制第一学历均在大专及以上,资质上有6人(占55%)持一级建造师证,职称上36%为高工,18%为中级,18%为助工,28%没有任何职称。 ◆ 高层队伍的结构缺陷主要是 ● 73%的高层是从事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出身,司龄10年以上,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在11名高层中只有2名是在2012年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有一定现代化企业管理经历。 ● 高层人员的职称和资质匹配度不足以应对企业发展需求 (四) 中层队伍结构分析 ◆ 中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8.7岁,年龄结构如下:

◆ 中层队伍的工龄结构分析:现有人员中54%是在2010年改制后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优势在于这批人即拥有一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又有较好的工作经验,同时劣势是缺乏对建筑行业的认知。其余在改制前入职人员,其在中恒工作时间均超过10年,企业忠诚度较高,同时缺乏的是专业的职业化训练和素养。 ◆ 中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占29%,大专占 46%,中专以及下占25%。通过函授或其它在职教育形式,9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有提升,获得大专及上学历,同时还有二名中层获取MBA 硕士学历。 ◆ 中层队伍的职称和资质结构分析:职称上8%为高工,13%为中级,17%为助工,62%还未获得任何职称。资质上有8位(33% )中层获得一级建造师。缺陷是:职称和资质持有率太低,有待提升。 (五) 基层队伍结构分析 ◆ 基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0.6岁,具体占比如下: ◆ 基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如下: ◆ 基层队伍工龄结构分析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中农金瑞人力资源分析报告前言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现状综述 一、整体综述 1、整体人员结构 2、年龄、学历水平 二、各部门人员分析 1、管理人员 2、销售部 3、财务部 第二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综合概述 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司对人力资源没有足够的认识 2、公司管理层未形成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3、组织结构 4、人力资源规划 5、工作分析 6、员工培训开发与职业发展 7、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8、企业文化 结论

前言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事制度改革,协助公司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之路,完善管理体制及调动员工积极性。2015年9月27日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本报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门人力资源状况综述 一、整体概述 1、整体人员结构 根据公司前期提供的人员情况表分析,公司现有员工161人,其中,转正人员115人,未转正人员45人,外聘1人;中高层管理人员6人,占4%;销售部28人,占17%;质检部8人,占5%;办公室7人,占4%;保卫科14人,占9%;财务部6人,占4%;食堂7人,占4%;生产处76人,占47%。商贸部5人,占2%,农化、工会、安环共6人,占4%,公司人员结构如图1-1所示: 2、年龄、学历水平

整体来看,公司的年龄结构较合理,年富力强;专业、学历来讲,生产处以中专高中为主,后勤以大专为主。如图1-1和1-2所示: 25岁以下25-30岁(含30)30-40(含40)40-50(含50)50岁以上43人50人53人12人3人 本科专科中专、高中 4人39人118人 图1-1: 图1-2

集团人力资源战略

集团人力资源战略 集团人力资源战略 人才市场 全国失业率上升,但优秀的管理人才匮乏。 外资、合资企业大部分在中国经营不景气,优秀人才却大量滞留其中。 优秀人才企图“跳槽”,又担心国内企业不正规而影响个人发展。 北京市对外地就业人口的限制越来越少,将使大量外地人才涌入北京。 XX北京的“人才基地”方针将为全国的分支机构输送中高层专业人才。 一、社会文化、法规 现在的中国人才市场供大于求,效益好的企业处于“买方市场”的优势中。 现行的《劳动法》有倾斜于企业的趋向,促进了企业用人机制的无限灵活。 高级人才越来越在乎《聘用协议》的法律保障,甚至要求公证。 普通求职者基本不关心法规和文化因素,以能就业为主要目的。 二、员工期望 1、北京户口 2、四险一金 3、培训机会

集团人力资源战略4、晋升机会 5、加薪机会 6、住房条件 7、公平竞争 8、处罚不良 9、评价贡献 10、工作环境 11、公司地址 12、人际氛围 13、同事素质 14、流利英语 15、使用电脑 16、驾驶汽车 17、非工时间 18、工作有趣 19、责任明确 20、技能应用

集团人力资源战略 21、上司赏识 22、能被倾听 23、及时反馈 24、公司荣誉 25、职位级别 26、新鲜挑战 三、企业文化 勤奋、务实、高效、创新 四、企业目标 2004年实现销售额50亿元人民币。 五、内部资源(截止至2001-9-6) 1、数量

员工总数97518315827643164611621233475604645 总部休假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天津西北西南永新 2、 性别 区域总部休假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天津西比西南共计员工总数97518315827643164611621233474085女性33714122274267401962555921422男性638419351558712441537682552836男性比例65%22%61%62%91%76%68%60%55%73% 69% 0% 20%40%60%80%100%总部 休假 东北 华北 华东 华南 华中 天津 西比 西南 共计 系列1 3、管理者

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领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部门。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已成为管理最重要的因素和资源,人力资本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本,本文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内涵 1、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 2、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行政事务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是指以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 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 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以及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过程的总和。同时,事业单位的主要使命是服务于社会、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国家发展,这又要求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在政治道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二、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现状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事业单位约150万个,其中事业单位法人130万个,事业单位从业人员5000多万(含聘用),是全国公务员总人数的近5倍,60%-80%的高素质人力资源集中在各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其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近70%,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达4000亿,各项事业支出占全年财政支出的38%。 1、缺乏系统、有效地绩效考核机制。考核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公司人力资源部数据分析版

***公司人力资源部数据分析2015年版 一、基础人事模块(数据截止点) 1、概述:总人数入职离职异动(内部流动、晋升) 2、员工增长率(年度) 【定义】是指新增员工人数与原有企业员工人数的比例。 【公式】员工增长率=本年度新增员工人数/上年同期员工人数(在职员工人数)*100% 【说明】员工增长率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将员工增长率与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结合起来,可以反映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均生产效率。 3、新员工入职人数部门分布 【定义】是指新入职员工部门分布柱状图 【说明】可以反映出各个部门人员需求的情况,还有培训需求有较大的关联。 4、人力资源流动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流动人数(包括流入人数和流出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是考察企业组织与员工队伍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报告期一般为一年【公式】流动率=(一年期内流入人数+流出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

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 和)÷4 【说明】流入人数指调入和新进人数,流出人数指退休、内退、调出、辞职、辞退和合同到期不再续签人数。由于人力资源流动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稳定和员工的工作情绪,必须加以严格控制。若流动率过大,一般表明人事不稳定,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问题,而且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以及增加企业挑选,培训新进人员的成本。若流动率过小,又不利于企业的新陈代谢,保持企业的活力。但一般蓝领员工的流动率可以大一些,白领员工的流动率要小一些为好。 5、人力资源离职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离职总人数与统计期平均人数的比例。其中离职人员包括辞职、企业辞退、合同到期不再续签(即终止合同)的所有人员。不包括内退和退休人员。 【公式】离职率=离职总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辞职人数+辞退人数+合同到期不再续签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说明】离职率可用来测量人力资源的稳定程度。离职率常以月、季度为单位,如果以年度为单位,就要考虑季节与周期变动等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合理的离职率应低于8%。

2016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及分析报告(公开)

2016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及分析报告(公开)

2016年人力资源工作总结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市场上争夺的最重要资源。如何有针对性的解决人员流失问题成为当今企业关注的问题。针对公司人力资源及流动现状进行统计了解,分析查找公司当前人力资源流动频繁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并就如何降低人员流失率提出对策,以供高层决策参考。 一、人力资源流失现状及特点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2016年公司在职员工共有58人(销售人员除外),离职员工共有22人,离职率为37.9%;新进员工共有16人,入职率为27.5%。 为了更好的了解公司流失人员的相关情况,具体从以下方面简单分析: 1.已离职人员职位分析 表1- 离职人员职位明细表 从上表,公司的中高管理层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离职人数中,普通员工离职人数占了91%,这其中,有1名员工,由于不符合岗位要求,被劝退,还有1名员工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也被劝退,其余都是个人原因而提出辞职。 2.离职人员工龄分析 表2-离职人员工龄明细表 由上表可知,有45.46%的员工在公司呆了一年或不满一年就离职了,这部分员工主要是应届毕业生,说明了该类求职者工作稳定性较弱,期望值过高。从另一方面,在短时间内,公司的总体方面对新进员工吸引力不强,新进员工满意度不高;还有54.54%的离职员工是在公司工作满了1年甚至2年以上,该部分员工积累了足够的工作经验,为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寻求更好的

平台。 3.离职人员学历分析 表3-离职人员学历明细表 学历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及以下离职人数7 8 3 4 所离职人数的百分比31.81% 36.36% 13.64% 18.19% 从上表可知,今年离职的员工中本科学历者高达31.81%,大专学历者达36.36%,而这部分员工大多是办公室的办公文员。 4.近三年离职率对比分析 图1-公司近三年离职率分布图 由上图可知,公司近三年的离职率都比较高,平均离职率为46.26%,尤其是在2015年离职率高达58.1%。由于今年公司筹备上市,员工坚信自己与公司能快速地发展的更好,离职率回落到37.9%。 二、员工离职率较高的原因 不同性质的企业离职率的标准是不同的,研发型企业趋向于稳定,而生产型企业则离职率会偏大一些,一般来说,企业的离职率应控制在3%-10%。而公司近三年的平均离职率高达46.26%,已远远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根据对公司往年离职员工的调查以及在职员工的了解,我们将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集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集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报告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x x集团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xx集团历经十余载的开拓耕耘,逐步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集金融、贸易、建筑装饰、物业、环保旅游等业务版块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但是在运作过程中仍存在协作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消极因素存在,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上述因素的存在与企业及人员的结构有一定的关联。鉴于此,本报告将从层级结构、人员素质、岗位结构等方面,对我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 一、我司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人员数量分析 截止到2015年8月10日,我公司在岗人数一共162人,为便于对人员数量的分析,本部分按岗位职能,将公司各岗位人员划分为中高层管理人员、职能人员、后勤人员、工程技术类人员、销售业务类人员、服务类人员等六个岗位序列。各岗位序列人员分布如下图:根据上图显示的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 技术、销售业务类岗位与综合职能管理类岗位的人员配置关系不合理。从我公司目前的配置数量上看,我们的综合管理、职能类人员要多于技术、销售业务类岗位人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公司业态发展较多,系统庞大,但是人员分布不均匀。 (二)人员素质分析 人员素质包含多方面,本部分对人员素质的分析仅从人员接受教育的程度(学历)进行分析。人员学历结构如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公司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54%,其中,具备本科学历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20%。从员工学历分布上看,我公司员工学历构成呈中等水平,主要原因是老员工中学历低者所占比例较大。 (三)年龄结构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讲,员工年龄和工作经验呈正比例关系。通过对员工年龄分布的分析,可初步得出具备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数量所占比例。具体数据如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我公司在30岁以上年龄阶段的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67%,30岁以下年龄阶段的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33%,平均年龄约37岁。整体上看,整个员工队伍正处于年富力强阶段,利于公司的快速成长。但是局部年龄分布不均,年龄偏大或偏小,需要进行人员优化。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之思考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之思考 内容摘要:新经济的最大特征是人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的创造力已成为用人单位核心 的发展力,这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无可争议的真理,伴随商品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社会各方对机关事业单位职能转换的要求日益急迫与强烈。知识经济与人本管理已成为当时代主题,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状况直接影响其职能履行效果。本文介绍了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存在的一些不足,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人力资源管理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之思考 一、前言 新经济的最大特征是人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的创造力已成为用人单位核心的发展力,这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无可争议的真理。谁拥有最多最强的人才,谁就是市场的胜者。而事业单位作为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是我国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领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部门。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沿用机关人事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虽然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我国工商企业管理中广为借鉴和应用,但在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和事业单位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造成了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导致某些事业单位发生了人力资源流失的现象。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具有实质意义的改革,以“脱钩、放权、分类、搞活”为原则的事业单位改革,主要目的是盘活事业单位现有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实现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新型事业单位组织制度。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和结合本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单一,制度不健全 1、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比较传统,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大多由党组织指定的同志担任,并且事业单位的多数高层管理人员都是随着工作年限提拔上来的,其本身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和必备的管理技能,专业素质不高,其管理方式也大多沿用传统的方法,基本上是按照上级主管机关人事部门的工作模式和布置的阶段性任务开展工作,而不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展开。正是由于这种情况导致了事业单位的人才观念更新滞后,成为阻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发展的关键因素。 2、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单一,干部权力过分集中,公开民主机制不完善。基本上是领导说了算,而不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展开,“不知其人,不善用人”的局面,导致职工就算学到了先进技术和理念,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感到无所适从,无的放矢。这样的委任方式大大限制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3、制度的制定缺少从实际出发的要求,不是根据业务特点、技术类型、管理协调的需要,从体现单位特点出发,更多的时候,是针对某个特殊的事物而制定的。许多制度缺乏长远目标,漏洞百出,前后矛盾,缺乏先进性,无法具体落实。 (二)、用人机制与配置混乱,忽视人才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当今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设置一般为单位党政领导——处——科室——职工,职工服从组织分配。这种委任方式,往往不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领导层面和职工层面始终存在隔阂,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在执行一些事物的时候,往往都是事半功倍没能体现效率性。 (三)、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不完善,缺乏针对性,效果不明显 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的时代,没有终身学习的思想你就没有发展的希望,对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就缺乏持续的发展体系,不重视长远利益,缺乏培训工作的长远规划和措施,培训开发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指标

集团人力资源部数据分析指标体系详解 人力资源评估中心 目录 目录?错误!未指定书签。 前言某某集团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错误!未指定书签。 1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错误!未指定书签。 2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人力资本能力错误!未指定书签。 1人员数量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1.1 期初人数错误!未指定书签。 1.2期末人数错误!未指定书签。 1.3统计期平均人数?错误!未指定书签。 2员工人数流动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2.1人力资源流动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净人力资源流动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2.3人力资源离职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非自愿性的员工离职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2.5自愿性员工离职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2.6人力资源新进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2.7知识型员工离职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2.8内部变动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3.人力资源结构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3.1人员岗位分布?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人员受教育情况分析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人员年龄、工龄分析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3.4人员职称与技术等级结构分布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二人力资源运作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招聘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招聘成本评估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录用人员评估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招聘渠道分布?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填补岗位空缺时间?错误!未指定书签。 2培训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2.1培训人员数量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培训费用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2.3 培训效果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绩效管理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3.1绩效工资的比例错误!未指定书签。 3.2 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分布?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薪酬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外部薪酬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4.2 内部薪酬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劳动关系指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96216494.html, 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梅树赫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13期 【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各类人才资源聚集之地,在促进我国科技进步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化,现有的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如何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我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在我国众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中,聚集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优质的人力资源聚集地。然而其传统的人事管理,普遍存在着人才闲置、人的能动性不高,从业人员能上不能下、任人唯亲,管理观念过于传统等诸多现象。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探讨这个问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学界对其定义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总结诸多版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定义基础之上,本文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下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员工,并对招聘的员工实施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一系列的过程,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人力资源管理相比传统人事管理而言其内涵更为广泛,其中包括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与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 二、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理念落后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比较传统,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大多由党组织指定的同志担任,并且多数高层管理人员都是随着工作年限提拔上来的,其本身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和必备的管理技能,专业素质不高。管理方式也大多沿用传统的方法,基本上是按照上级主管机关人事部门的工作模式和布置的阶段性任务开展工作,而不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展开。正是由于这种情况导致了事业单位的人才观念更新滞后,成为阻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发展的关键因素。

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龙川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三年)(2005年11月)为实现龙川集团2005年中期制定的集团发展战略,科学地提供企业发展所必须的人力资源服务与支持,特制定本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将根据外部市场及企业战略目标实施情况逐年调整更新,这是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将从三个方面入手,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明确和分析,并可对未来三年的人力资源需要与管理状态进行预测。 一、企业战略决策对人力资源的影响分析 公司确定的战略方针: 科技领先、龙川支柱; 产品营销、控制终端; 产业成链、优势互补; 服务打造,终身客户。 战略目标: 长期目标:用8年左右时间,在2012年底前,产业链整合优势整体显现,形成产业链的团队协同作战能力;成为国内最大,国际知名的洁净室企业。年产销额达50-60亿元。 中期目标:用5年左右时间,在2009年底前,产业链全部机能健全,其中产品、工程、设计咨询在本领域内基本实现做专、做精、做强,同时进军国际发展中国家市场。年产销额达15-20亿元。 短期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在2007年底前完成从整体到分体运作的全部变革过程,健全各分体的组织机能,解决变革时期的观念转变问题,各分体在主观和客观上不存在发展障碍,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全速向各自目标前进。年产销额3-5亿元。 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分析,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大致分以下几点: 1、人员数量需大量增加: 在战略目标中,不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均对年产销额有量化的要求,净化行业属高科技企业,按《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全员劳动生产率在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系统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完整管理,全面梳理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支持了人事、工资、财务等部门的日常业务工作,实现了对事业单位人员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监督;通过的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支持数据的“系统内部门间、管理单位间”的横向、纵向流转;实现各级管理之间应用的有效协同,为履行人事管理、教育培训、工资福利等职能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重复劳动,增强了人事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使领导和决策部门能够及时获取信息,掌握人事动态,准确决策,同时为人力资源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机构编制管理 主要功能包括机构编制管理、编制核定意见、撤销机构浏览等。将机构的成立、撤销、变更业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实现自上而下的编制分级管理流程,一方面按人事管理单位职能区分编制宏观控制和职数微观控制的管理部门横向权限细分,另一方面按管理层级实现分级编制控制的纵向权限细分;进行编制控制和编制核定,实时呈报全系统编制调整和精简预测分析报表;支持选系统每年年底进行的机构编制年终统计工作,并自动生成机构编制一号文和编制核定意见。同时可定时提供与其它编制年统系统的接口。 (二) 人员信息管理 人员信息管理是人事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人事管理其他业务系统的基础。平台搭建初期信息采集阶段,需要通过用户将历史的人员人事信息通过人员信息管理维护进入系统。系统平台搭建完成后,通过人事办理流程实现业务数据和基础人员信息的交互,用户不需再次维护人事相关信息。 (三) 岗位管理 岗位管理充分体现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和思路,实现岗位的动态管理和网上审批。通过将岗位管理过程中的岗位分类、岗位控制标准、职位形成岗位管理基础标准库。通过分级分类授权机制实现岗位管理的灵活管理。实现了以编制信息和单位性质控制机构的岗位设置方案,通过岗位设置方案选取职位库中的职位进行岗位聘用的管理流程。支持全系统岗位设置方案的实时、灵活的汇总,辅助决策。 (四) 公开招聘 实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全系统办理,通过招聘需求填报、招聘岗位确定、拟聘人员确定三个环节完成公开招聘业务的办理,系统提供根据实际情况的可配置业务环节,可以将招聘需求和招聘岗位确定合并办理,提高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指标

XX 集团人力资源部 数据分析指标体系详解 人力资源评估中心 目 录 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 前言 某某集团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 1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 2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说明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在现有人力资源所拥有的人力资本能力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运作,实现人力资源的效率目标。因此,在此前提下某某集团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人力资本能力层面、人力资源运作层面和人力资源效率层面。 人力资本能力层面指标主要包括与人力资本能力相关的人力资源数量、学历、流动性、年龄、职称等方面的指标; 人力资源效率层指标 HR 运作能力层指标 人力资本能力指标 某某集团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框架

人力资源运作能力层面指标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基本运作流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开发——考核评价——薪酬——劳动关系等反映各个环节运作能力的基本指标; 人力资源效率层面指标是人力资源管理所要达到的基本效率指标,也是人力资源战略实施的效果反映。 一人力资本能力 1人员数量指标 【定义】是指反映报告期内人员总量的指标。 期初人数 【定义】是指报告期最初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初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期末人数 【定义】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末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统计期平均人数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 【公式】 月平均人数= 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期月日数或:=(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2 员工人数流动指标 【定义】是指企业内部由于员工的各种离职与新进所发生的人力资源变动。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人力资源流动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流动人数(包括流入人数和流出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是考察企业组织与员工队伍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公式】流动率=(报告期内流入人数+流出人数)÷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 系统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完整管理,全面梳理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业务。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支持了人事、工资、财务等部门的日常业务工作,实现了对事业单位人员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监督;通过的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支持数据的“系统内部门间、管理单位间”的横向、纵向流转;实现各级管理之间应用的有效协同,为履行人事管理、教育培训、工资福利等职能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重复劳动,增强了人事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使领导和决策部门能够及时获取信息,掌握人事动态,准确决策,同时为人力资源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机构编制管理 主要功能包括机构编制管理、编制核定意见、撤销机构浏览等。将机构的成立、撤销、变更业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实现自上而下的编制分级管理流程,一方面按人事管理单位职能区分编制宏观控制和职数微观控制的管理部门横向权限细分,另一方面按管理层级实现分级编制控制的纵向权限细分;进行编制控制和编制核定,实时呈报全系统编制调整和精简预测分析报表;支持选系统每年年底进行的机构编制年终统计工作,并自动生成机构编制一号文和编制核定意见。同时可定时提供与其它编制年统系统的接口。 (二) 人员信息管理 人员信息管理是人事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人事管理其他业务系统的基础。平台搭建初期信息采集阶段,需要通过用户将历史的人员人事信息通过人员信息管理维护进入系统。系统平台搭建完成后,通过人事办理流程实现业务数据和基础人员信息的交互,用户不需再次维护人事相关信息。 (三) 岗位管理 岗位管理充分体现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和思路,实现岗位的动态管理和网上审批。通过将岗位管理过程中的岗位分类、岗位控制标准、职位形成岗位管理基础标准库。通过分级分类授权机制实现岗位管理的灵活管理。实现了以编制信息和单位性质控制机构的岗位设置方案,通过岗位设置方案选取职位库中的职位进行岗位聘用的管理流程。支持全系统岗位设置方案的实时、灵活的汇总,辅助决策。 (四) 公开招聘 实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全系统办理,通过招聘需求填报、招聘岗位确定、拟聘人员确定三个环节完成公开招聘业务的办理,系统提供根据实际情况的可配置业务环节,可以将招聘需求和招聘岗位确定合并办理,提高

某公司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XX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前言 (1)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状况综述......................................... 21.1公司背景....................................................... 21.2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21.2.1管理人员..................................................... 31.2.2技术人员..................................................... 41.2.3市场人员..................................................... 5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62.1概述........................................................... 62.2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62.2.1公司领导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62.2.2未树立全员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72.2.3组织结构..................................................... 72.2.4人力资源规划................................................. 72.2.5工作分析..................................................... 82.2.6员工培训及开发............................................... 92.2.7绩效考核................................................... 112.2.8薪酬....................................................... 142.2.9企业文化.. (17) 2.2.10结论...................................................... 17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分析(3篇)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分析(3篇) 第一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所面临的挑战 摘要:人力资源泛指一些存在于人的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行为特征与倾向等载体中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具有物质性、可用性以及有限性这三个方面的特点。人力资源是实现卓越绩效结果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产品与服务的竞争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的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因此,要想提高单位内部竞争优势,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培训。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围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所面临的挑战这一课题展开探讨。应转变培训观念,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重视培训考核和激励。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挑战对策措施 事业单位要想有效提升员工的知识、技能以及各项素质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把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和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培训工作的重心。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培训方案,重视培训的考核和激励,才能使单位员工职能满足岗位需求,达到最终培训的效果。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面临的挑战 与单位相比,事业单位具有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人员岗位相对稳定、员工技能较为熟练以及对单位也有较为深刻的认知。但是相对应的事业单位中存在有员工忽略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掌握、原本的依据越来越没效力以及问题沉淀较为严重等弊端。 1.讲师培训能力有限。 培训讲师的培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被培训人员的最终培训效果。如果培训讲师的专业度以及素质水平较高,那么受培训人员则受益很多。如果培训讲师思想较为老旧,水平也不高,讲授时较为平板苦涩,授课氛围较为枯燥无味,学生听起来也无精打采,那么最终的培训效果当然很差。如果培训讲师讲课时只是干巴巴的讲述一些理论知识,缺乏实际,那么受培训人员更加无法理解,培训的效果也可想而知的差了。 2.培训方案不科学。 目前事业单位的培训工作存在一个显而易见的通病,即内容空泛。目前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时忽视了员工的需求以及所要达到的最终培训成果,变得形式化,像应付差事一样敷衍了事,制定出的培训方案内容浅显、片面,更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简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于2011年4月表示,人保部将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年内出台,抓好配套单项法规制定工作。事业单位根据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绩效。条例详情 在谈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时,尹成基介绍,2011年,人保部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会同有关部门修改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规定》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规范公开招聘工作,会同中组部印发《关于个别地方事业单位违规招聘和违规进人事件的通报》。加强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核准备案率达到85%。 尹成基说,事业单位改革将通过试点逐步推进,目前,在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方面,人保部已经在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了绩效工资,下一步将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组织实施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在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面,国务院已经确定了五个试点省份,这五个省份开展了大量的测算研究工作,改革将根据情况适时启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相关工作,确保事业单位整体改革顺利推进。”尹成基说。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公司架构 第二条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 第四条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人事管理规章制度。人事管理规章制度应当经工作人员代表大会或者全体工作人员讨论。 第五条 中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按照现行管理权限,负责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按照现行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岗位设置 第六条 事业单位根据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和国家有关规定合理设置岗位。 岗位应当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公司HRM分析报告 本次HRM分析主要采用了员工代表面谈、员工行为观察、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HRM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一、公司HR的结构情况与分析 1.各层级人员比例:截至到2016年5月12日,公司在册员工2163人(含人事代理员工131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人中层管理人员人,基层人员人。 2.干部与工人比例:干部1093人,工人1070人。

51% 49% 干部1093人 工人1070人 79% 21% 在岗1705人非在岗458人 84% 16% 男职工1817人女职工346人

6.人员年龄结构:50~60岁的有889人,46~50岁的有375人,41~45岁的有149人,36~40岁的有168人,31~35岁的有334人,30岁及以下的有248人。 7.公司所属各单位人员分布情况:机关及二级机构212人,分公司387人,项目部1042人,助勤人员64人,非在岗人员458人。

8.干部队伍专业技术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09人,中级职称384人,助理级职称405人,员级职称106人,没有技术职称的干部89人。 9.工人队伍技术等级结构:高级技师50人, 技师145人,高级工608人,中级工215人,初级工52人。 二、公司HRM的现状诊断 总体上,公司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企业文化、体制等企业自身的原因,人力资源管理仍存在着观念滞后、结构不全、功能不到位、

职能未充分发挥的问题,且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公司未来的发展。 (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 公司管理层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观,未完全树立人力资本观念,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公司的发展战略来说,只是事务性职能工作而已,还没起到为企业高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充当助手的作用。 2.公司管理层未形成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而应该是所有中高层管理者的一项日常性工作,但目前公司管理层对此认识不足,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因此,公司管理层很少有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很难主动地将本职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考虑问题。 (二)目前还未形成动态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持续的、动态的工作,随着公司不断的改革发展,需要平衡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使公司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更具有竞争力。但从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进行人力资源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没有做好分专业类别的人才储备计划,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依据职位空缺或临时紧急任务招人、聘人,往往造成人员与职位匹配度不高,产生“凑

浅议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浅议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领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部门。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已成为管理最重要的因素和资源,人力资本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本,本文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前言 人力资源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它被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提出人力资本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土地本身并不是使人贫困的主要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质确实是决定贫富的关键。”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中人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国际竞争的核心也将转变为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各国发展战略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已成为管理最重要的因素和资源,人力资本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本,在人事管理发展史上,世界迎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崭新时代。 事业单位作为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是我国

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领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部门。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沿用机关人事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虽然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我国工商企业管理中广为借鉴和应用,但在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和事业单位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造成了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导致某些事业单位发生了人力资源流失的现象。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具有实质意义的改革,以“脱钩、放权、分类、搞活”为原则的事业单位改革,主要目的是盘活事业单位现有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实现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新型事业单位组织制度。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比较传统,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大多由党组织指定的同志担任,并且事业单位的多数高层管理人员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