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三江源之歌》,引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课题: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我们分成三个考察队,(长江考察队、黄河考察队、澜沧江考察队),进行比赛。比赛要求: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发言,按照发言的质量和数量计分。

在出发前,老师先建议大家做一些准备。大家对照学案内容熟悉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明确我们这次考察的任务。(图片:学习目标)第一个考察任务:

(一)江河的源地

用最快的时间独立完成自主学习,搜集有关江河的源区的第一手资料,,把不会的、有疑问的内容标注出来(……)。

自主学习:阅读第1页至第2页 阅读材料(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部分,

谁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内容?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学生说)大家搜集到的这些资料非常准确,我们再一块用图来熟悉一下几个地方(图片:青海省的位置,图片:三

江源地区的位置)。

我们知道了三大河流源区的位置,继续考察,寻找河流的源头。怎样寻找源头呢。我们组织了一

我们的考察就到这里,现在请各位考察队队员发言: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 我们模拟科学考察,探究黄河源头,现在你带领一批新队员,考察沭河源头,你会做哪些方面的准备活动

师:考察源头的过程中,各位考察队员,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发言,表现的很好。第一阶段江河的源区考察中,我们还有一个环节,把不会的、有疑问的内容标注出来,现在我们解疑答问,希望同学们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有什么疑惑提出了,我们进行解答。

第二个考察任务: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第一个环节中,刚才大家发挥了个人的聪明才智。现在让我们来领略一下你们小组的智慧吧,小组合作搜集更详细的资料。看哪一个队伍完成的最快、最好!

合作学习:

对照学案,迅速浏览课本第3-4页三江源地区的保护部分。找出环境恶化的表现,环境保护的方法。大家可以分头行动了。两队轮流提问回答。表扬、鼓励回答好的同学、小组,最后,各观看大屏幕上的这一幅幅图,进一步认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三江源地区也面临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地区都会遇到环境问题,三江源地区对我国生态环境起着怎样重要作用? 探究活动二:保护高原湿地 认识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呢。

最后我们把咱们的这次收获检验一下,请大家合起书来,自己完成达标检测(……)找两个同学说答案,同桌交换。

小结:今天,我们用短暂的时间,考察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通过阅读图表,查阅资料,合作讨论,我们认识了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也认识的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护环境。环保就在身边,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板书: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 \

江河的源区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 \ / \

位置 作用 生态环境 保护意义

/ \ / \ / \ / \

青海东部 中华水塔 生态恶化 生态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习题精选人教版

选择题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A.淮河B.秦岭C.太行山D.大兴安岭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A.冰川B.地震C.风成说D.火山灰堆积 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A.注入的支流众多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度快D.流经黄土高原区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B.台风C.寒潮D.地震 5.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B.资源缺乏,特缺煤炭 C.人多地少D.生态建设已步入良性循环 6.“五岳”中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A.泰山B.衡山C.华山D.嵩山 7.黄土高原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B.油菜C.甘蔗D.小米 8.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下游 9.黄土高原所属的温度带主要是:() A.亚热带B.暖温带C.中温带D.寒温带 10.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A.一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11.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主要界于:() A.800mm~1600mm B.400mm~800mm C.200mm~400mm

D.200mm以下 12.全国十大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A.秦始皇陵兵马俑B.避暑山庄 C.布达拉宫D.黄山 13.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 14.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此地产煤的省份是:() A.黑龙江B.安徽 C.河南D.山西 15.为将黄土高原上山西大同的煤运往东南沿海而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铁路线是:()A.大秦线B.京包线 C.陇海线D.哈大线 16.下列省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安徽B.青海C.山西D.陕西 17.下列城市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太原B.银川C.石家庄D.合肥 18.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A.年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B.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C.地表破碎,缺乏植被 D.黄土本身疏松、干燥的特性 19.下列省份中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有:() A.陕西B.山西C.黑龙江D.西藏自治区 20.被誉为“塞上江南”的两大平原是:()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 C.宁夏平原D.河套平原 21.下列事物与黄土高原人民生活相关的有:() A.赛龙舟B.秧歌舞 C.面食为主D.青稞酒 22.黄土高原蕴藏量较为丰富的能源资源有:()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新人教版讲解学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新人教 版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资料。 2.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黄土高原)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东港区后村镇初级中学王永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三江源之歌》,引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课题: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我们分成三个考察队,(长江考察队、黄河考察队、澜沧江考察队),进行比赛。比赛要求: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发言,按照发言的质量和数量计分。 在出发前,老师先建议大家做一些准备。大家对照学案内容熟悉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明确我们这次考察的任务。(图片:学习目标)第一个考察任务: (一)江河的源地 用最快的时间独立完成自主学习,搜集有关江河的源区的第一手资料,,把不会的、有疑问的内容标注出来(……)。 自主学习:阅读第1页至第2页阅读材料(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部分, 谁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内容?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学生说)大家搜集到的这些资料非常准确,我们再一块用图来熟悉一下几个地方(图片:青海省的位置,图片:三江源地区的位置)。 我们知道了三大河流源区的位置,继续考察,寻找河流的源头。怎样寻找源头呢。我们组织了一 我们的考察就到这里,现在请各位考察队队员发言: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 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重要的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区除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性河流澜沧江。这就是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地区。作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里是什么样的自然景观吗?你们想去看看吗?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三江源,去欣赏和认识一下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看完后请思考问题:三江源地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三江源地区的地貌景观、湿地景观、生态特点)。 (我们分成十个组,进行答题赛。比赛要求: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答对一题加一分,最后比一比看哪个组分多。) 师: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那么它位于青藏高原的什么地方,哪个省境内呢?(东南部青海省的南部)板书:一、高原湿地:1、印象。2位置。 师:在这个特殊的地区有哪些山脉和河流呢,地势如何?看课本92页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 板书:3地形 师:可以看到,这块土地是我国第一、第二长河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百分之二十五,黄河总水量的百分之四十九均来源于这里,另外,澜沧江总水量的百分之十五也源于此。自主学习 4,江河的源地:中华水塔、大河源地 自主学习:阅读第92页至第93页及阅读材料(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部分,思考: 谁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内容?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学生说) 师:大家搜集到的这些资料非常准确,我们再一块来熟悉一下几个地方(图片:青海省的位置,图片:三江源地区的位置)。 我们知道了三大河流源区的位置,继续考察,寻找河流的源头。怎样寻找源头呢。我们组织了一个考察活动,准备了三个方面的素材,第一,我们描出92页两个图上的长江,再描出黄河。第二、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新人教版

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3.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及其原因。 4.知道黄土高原的由来及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方法。 5.了解黄土高原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文明的摇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及所跨省级行政区。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导致的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明白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形成全球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的由来。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2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黑土地”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黄土地”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 (一)文明的摇篮 1.黄土高原的印象 黄土、千沟万壑、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黄土高原的范围 3.华夏文明的摇篮 原因:母亲河----黄河的孕育;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 表现: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在四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吗华夏文明的先河。 影响:悠久的历史,造就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习题[含问题详解解析汇报]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26.0分) 1.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地区是 A. 长江三角洲 B. 东北三省 C. 黄土高原 D. 三江源地区 2.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逐年萎缩,这反映了 A. 地壳活动强烈 B. 海陆变迁剧烈 C. 开采活动频繁 D. 全球气候变暖 3. 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不包括下列河流中的哪一条( ) A. 怒江 B. 长江 C. 黄河 D. 澜沧江 4.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是( ) A. 滥采砂金 B. 全面禁猎 C. 乱砍滥伐 D. 过度放牧 5.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逐年萎缩,这反映了

A. 地壳活动强烈 B. 海陆变迁剧烈 C. 开采活动频繁 D. 全球气候变暖 6. 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B. 位于省北部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 C. 生态环境恶化,草地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尤为突出 D. 湖泊、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7. 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B. 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C. 该区位于省 D. 由于不合理的砍伐、放牧、耕作,该地的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8. 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最主要目的是 A. 防止水源污染 B. 维护生态平衡 C. 增加木材蓄积量 D. 禁止滥捕滥猎 9.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地区曾是河湖密布、水草丰美的高原草甸区。目前,三江源地区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 修建水库 B. 修水平梯田 C. 跨流域调水 D. 种草植树 10. “三江源”中的三江不包括 A. 长江 B. 黄河 C. 雅鲁藏布江 D. 澜沧江 “三江源位于省南部,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三江生态最敏感的地区。”读图,回答4~6题。 11. 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doc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知识点复 习 知识点 考点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范围:东起①太行山、西至②乌鞘岭、南至③秦岭、北抵④长城,跨⑤晋、⑥陕、⑦甘、⑧宁等省区。 2.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3.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考点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 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黄土性质: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人为因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后果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脆弱表现: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2.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 考点四、生态建设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课后习题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这里地面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彻底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完成第4~5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黄土疏松 B.夏雨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c.千沟万壑 D.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 2.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A.制止滥垦滥伐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测试题 最新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习题一、单项选择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A.注入的支流众多 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度快 D.流经黄土高原区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 B.台风 C.寒潮 D.地震 5.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 B.资源缺乏,特缺煤炭 C.人多地少 D.生态建设已步人良性循环 6.“五岳”中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A.泰山 B.衡山

D.嵩山 7.黄土高原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油菜 C.甘蔗 D.小米 8.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9.黄土高原所属的温度带主要是:()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10.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A.一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11.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主要界于:() A.800mm~1600mm B.400mm~800mm C.200mm~400mm D.200mm以下 12.全国十大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A.秦始皇陵兵马俑 B.避暑山庄 C.布达拉宫

13.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 14.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此地产煤的省份是:() A.黑龙江 B.安徽 C.河南 D.山西 15.为将黄土高原上山西大同的煤运往东南沿海而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铁路线是:()A.大秦线 B.京包线 C.陇海线 D.哈大线 二、双项选择 1.下列省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安徽 B.青海 C.山西 D.陕西 2.下列城市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太原 B.银川 C.石家庄 D.合肥 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A.年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B.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C.地表破碎,缺乏植被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学习目标 1.能够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够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2.根据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资料,分析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 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教学用具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略)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将重点内容在书上画记号) 一、情景切入.问题感知 好玩的:青海湖鸟岛、浓郁而神秘的民族风情等。 好吃的:牛羊肉杂碎、醪糟、甜醅、锅榻 好看的:藏族歌舞、土族召安舞、互助县五群山的“花儿”、“热贡艺术”中华民族有两条母亲河,这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流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第一大河,黄河经过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5500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那么黄河、长江的源头在哪里,那里的自然环境又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 二、自主学习.总结归纳 高原环境 1.地理位置: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一个深居内陆的高原。 2.地形:高原为主,山脉众多。西北部有地势相对较低的柴达木盆地,主要的山脉有祁连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山。高山上雪山广布。 3.气候特征:高寒干冷,大陆性强。 中华水塔 1.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 2.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是一个咸水湖。 3.两个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丰富的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柴达木盆地矿藏丰富,这里的煤、石油、铅锌、钾盐矿十分丰富,察尔汗 1

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设计思路 本课以“图表教学”为基础,利用Power point课件提供较大容量的图表文字资料拓展学习空间,同时利用最基本的黑板板图教学,更直观,更能保持知识点与学生思维同步,同时更有效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围绕教材的内容设计能激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深刻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积极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准确定位黄土高原在祖国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策略 采用“课堂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Power point课件、相应教学视频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

(二)第二课时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后作业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后作业 一课两练·提素能 练基础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位于下列哪一省区( ) 2.下列水系与黄河源区无关的是( ) A.卡日曲 B.鄂陵湖 C.当曲 D.扎陵湖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最重要、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调节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以“生态立省”战略为统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有效实施,生态修复初见成效,绿色的梦想和美好的愿景正逐步实现。据此回答3、4题。 3.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不包括() A.雅鲁藏布江 B.长江 C.黄河 D.澜沧江 4.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是() A.藏羚羊 B.细毛羊 C.三河马 D.三河牛 5.(2015?绵阳学业考)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它的含义是指() A.“世界屋脊” B.太江大河发源地 C.中国“雨极” D.野生动物天堂 6.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西藏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 B.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C.位于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动物稀少、单一

D.该地区的河流均自西向东流,注入东海 7.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带来的后果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 B.不仅影响到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还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C.直接影响到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 D.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草场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 8.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是() A.滥采砂金 B.全面禁猎 C.乱挖滥伐 D.过度放牧 练能力 9.长江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河湖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的南部,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读三江源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图中a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条国际性河流 B.自东向西注入太平洋 C.全年水量季节变化小 D.该河三角洲附近人口稀少 11.下列对三江源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 B.三江源地区降水量丰富,使江河水稳定充足 C.湖泊和沼泽对河流的流量起着重要的天然调蓄作用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xx》知识点复 习 知识点 考点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范围:东起①太行山、西至②乌鞘岭、南至③秦岭、北抵④长城,跨 ⑤晋、⑥陕、⑦甘、⑧宁等省区。 2.景观:xx、xx、xx。 3.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考点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 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黄土性质:结构疏松,许多物质xx于水。 人为因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后果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脆弱表现: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2.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 考点四、生态建设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课后习题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这里地面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彻底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完成第4~5题。 1.xx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黄土疏松 B.xx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c.千沟万壑 D.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 2.整治xx的中心任务是 A.制止滥垦滥伐 B.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 c.在沟口打坝淤地,不让水土出沟 D.搞好xx 3.下列省区位于xx的是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 理解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水塔”。 分析三江源地区的水源来自哪里。 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的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

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描述的是哪里吗?(三江源地区)

大家都非常棒!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美丽的地方——三江源地区。 二、新课学习 (一)江河的源地 1.三江源地区的位置:青海省南部 2.范围: 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3.“中华水塔”: 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水塔”?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拓展延伸:三江 三江平原中的三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 三江源中的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 三江并流中的三江:长江、澜沧江、怒江 4.三江源地区的水源

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课标要求 1.位置与分布: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环境与发展: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查阅地图,说出三江源的位置特点;结合景观图,描述三江源的自然特征。 2.说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发源地,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 3.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描绘,确定三江源的位置;通过判读地形图,归纳三江源的地形特征;通过景观图,感受三江源独特的自然环境。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成为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通过资料判断河流源头。3.列举实例,说明三江源面临的生态危机,通过讨论了解其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培养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印象三江源 播放歌曲《故乡的三江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景观图片。直观感受三江源地区的环境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1 吉祥的山沟里/吉祥的山沟里/神鸟布谷在歌唱/雄伟的山顶上/金色的太阳升起/故乡三江源头/故乡三江源头/生活幸福美满……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三江源的自然环境。 【新课学习】 (一)走进三江源──位置范围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练习题

第七单元黄土高原练习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不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 ) ①甘肃省②湖北省③陕西省④山西省⑤宁夏回族自治区⑥四川省 A.②⑥ B.①② C.③④ D.⑤⑥ 2.黄土高原脆弱的环境主要表现在 ( ) A.黄土高原环境恢复能力相当强 B.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 C.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D.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已经完全满足3.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是 ( ) A.冰川侵蚀 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 D.风力沉积 4.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地形上,这说明 ( ) A.黄土是像下雪一样从天上落下来的 B.黄土是从沙漠里吹来的 C.黄土是河水携带来的 D.黄土是本地岩石风化形成的 5.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是 ( ) A.流入河中的泥沙使下游河床抬高了 B.下游河流地带地面下沉了 C.下游地势过高中 D.人们为了防止洪水将下游其他河流水引走了 6.黄土高原属 ( ) A.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7.自我国西北地区到黄土高原地表物质分布规律,正确的是 ( ) A.戈壁一黄土一沙漠 B.沙漠一黄土一戈壁 C.沙漠一戈壁一黄土 D.黄土一沙漠—戈壁 8.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减少污水排放量9.读“黄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⑤省的简称是⑥省的省会是 (2)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E是,位于自治区;黄河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D 是,位于省。 (3)A是山脉,是长江和黄河源头分水岭,B是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C是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其西面是高原,东面是平原10.读“黄土高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③是 (山脉);④是 (山脉); ⑤是 (河流);⑥是 (城市); ⑦是 (城市);⑧是 (城市) (2)图中A是 (省区),该省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是平原。 (3)图中B是 (省区),该省的东南部属于高原。 (4)图中C是 (省区),该省区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月份。 (5)图中D是 (省区),该省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有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片反映的是高原的地表状况。其地形特点是 (2)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带;从气候类型看,属气候;从季风区看,属于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阶梯;从植被看,从向过渡;从地形看,从向、过渡; 从位置看,从向过渡;从干湿地区看,从、向、过渡;从农业看:从向过渡。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水土流失的危害是、、。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一、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够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2.能够根据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2.教学难点 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四、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模拟“漂流瓶网络交友”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上海王刚和青海卓玛的网络联系展开学习,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地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 希腊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如果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装进透明的玻璃瓶,放入大海。瓶子载着心愿飘向远方,看到的人越多,你心愿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后来,人们称这样的瓶子叫“漂流瓶”。你见到过这样的漂流瓶吗?上海的中学

生王刚在家乡长江口岸边就发现了这样的一只漂流瓶,瓶中还有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住长江头,亲住长江尾,愿与亲相识,互赏家乡景。──青海:卓玛QQ:……”好奇的王刚按照上面的QQ号码和青海的卓玛取得了联系,两人成了QQ好友。 我们和王刚一起去卓玛的家乡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漂流瓶的故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环节一:赏三江源之景 师:为了让上海的王刚对家乡有更直观地认识,卓玛给王刚发来了一段手机视频。 卓玛介绍说:“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 【设计意图】以观看视频的方式,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对三江源地区有较为形象的直观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兴趣。 环节二:析三江源之名 承转:你知道卓玛的家乡三江源在哪里吗? 活动1:定位置 师:展示“青海省地图”,并在地图中描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 生: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

八年级下册地理6.3黄土高原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地理 6.3 黄土高原 练 习题 姓名 : 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成绩 :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 原因有( A .黄土土层疏松 C .植被遭到破坏 2 . 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C .土地荒漠化加剧 3 . 秦岭山脉的走向是: 如图为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列 小题. 4 .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黑点所在地形区,按其平均海拔高度从高到 低依次为 A .石漠化严重 B .水土流失严 重 B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D .地面坡度陡 D .生物多样性锐减 A .东西走向 B .东北—西南走向 C .南北走向 D .弧形山脉

A.①④③②B.④①③② 5 .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A.甲B.乙 6 . 目前我国窑洞地区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湿地破坏C.①④② ③ D.④③② ① C. 丙 D. 丁 C.森林破 坏 D.河流污 染。

7 . 长江与黄河同时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A .青海、西藏 B .四川、宁夏 C .青海、四川 D .西藏、甘肃 8 . 下列不是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选项( ) A .黄土塬 C .黄土峁 图为沿 106.5 °E 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 . 图中甲地形区是( )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渭河平原 10 .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A .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 .为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C .是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D .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11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 ①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人类活动使地表疏松④黄土高原土层深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 12 . 下列省区不属于黄土高原地区的 是( ) A .山西 B .陕西 C .宁夏 D .四川 13 .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 ① 植树造林 ②退田还湖 ③修筑梯田 ④打坝淤地 第 2 页 共 6 页 B .黄土梁 D .黄土坝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完整版)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习题[含答案解析],推荐文档

WORD完美格式编辑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26.0分) 1.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地区是 A. 长江三角洲 B. 东北三省 C. 黄土高原 D. 三江源地区 2.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逐年萎缩,这反映了 A. 地壳活动强烈 B. 海陆变迁剧烈 C. 开采活动频繁 D. 全球气候变暖 3. 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不包括下列河流中的哪一条( ) A. 怒江 B. 长江 C. 黄河 D. 澜沧江 4.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是( ) A. 滥采砂金 B. 全面禁猎 C. 乱砍滥伐 D. 过度放牧 5.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逐年萎缩,这反映了 A. 地壳活动强烈 B. 海陆变迁剧烈 C. 开采活动频繁 D. 全球气候变暖 6. 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B. 位于青海省北部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 C. 生态环境恶化,草地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尤为突出 D. 湖泊、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7. 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B. 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C. 该区位于青海省 D. 由于不合理的砍伐、放牧、耕作,该地的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专业资料整理

8. 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最主要目的是 A. 防止水源污染 B. 维护生态平衡 C. 增加木材蓄积量 D. 禁止滥捕滥猎 9.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地区曾是河湖密布、水草丰美的高原草甸区。目前,三江源地区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 修建水库 B. 修水平梯田 C. 跨流域调水 D. 种草植树 10. “三江源”中的三江不包括 A. 长江 B. 黄河 C. 雅鲁藏布江 D.澜沧江 “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三江生态最敏感的地区。”读图,回答4~6 题。 11. 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A. 暖湿 B. 高寒 C. 干旱 D. 炎热 12. 游客乘火车沿青藏铁路经过三江源地区时,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A. 大地碧绿翠无瑕,草原宽阔有人家 B. 羚羊飞奔在天边,牦牛信步在山间 C. 千里冰封河成桥,万里雪飘梅傲立 D.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 13.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冰川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 过度放牧 B. 滥伐森林 C. 全球气候变暖 D. 湿地面积缩小 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读东北三省和青藏地区图,完成10~11题。 初中地理试卷第2页,共10页

八年级下册地理练习----三江源地区练习及答案解析答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原创)下面词语描述的不是三江源地区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高悬 B.湖泊星罗、沼泽密布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考查目的:三江源的自然景观。 答案:C 解析:三江源的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2.(原创)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除长江以外,另外两条指的是( ) A.黄河、澜沧江 C.黄河、珠江 B.黄河、雅鲁藏布江 D.珠江、塔里木河 考查目的:三江源中“三江”所指。 答案:A 解析:“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 3.(《教材1+1》)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江河的最初水源来自() A.地下水 B.雪山和冰川的融水 C.山地降水 D.海洋水汽 考查目的:三江源地区江河的水源。

答案:B 解析:三江源地区虽然降水不丰富,但是有巨大的雪山和冰川融水作为水源,再加上湖泊和沼泽的调节,使得这里是很多河流的发源地。 4.(原创)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 A.三江自然保护区 B.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C.索南达杰自然保护区 D.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考查目的:认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答案:D 解析: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2000年8月,我国建立了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5.(《教材1+1》)以下关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江是指图中的①②③ B.三江是指图中的②③④ C.该保护区地处横断山区 D.该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上 考查目的:三江源中的“三江”所指及三江源的位置。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