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

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
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

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水中往往溶解着一定量的无机和有机物质,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然而,清洁水体的微生物含量并不高,通常每mL水中只有几十至几百个细菌。清洁水体的微生物以自养菌为主,对人类无害。常见的化能自养型细菌有硫细菌、铁细菌、鞘细菌。光能自养型细菌有绿细菌、紫细菌和蓝细菌。另外还有无色杆菌属、色杆菌属和微球菌属等腐生性细菌。

然而,清洁水体经常受到土壤、垃圾、人畜粪便、以及各种污水的污染。一旦这些污染物中的病原菌进人水体,或这些污染物引起某些藻类大量繁殖,就可使水质严重恶化,危害人类。

(一)可检出的病原菌及其危害

1. 病原性细菌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在病人粪便、畜栏粪污和屠宰场污水中,均可携带沙门氏菌。将这些废物排入水体,便可能引起沙门氏菌污染。如果排至水产养殖场,还可能污染水产品。沙门氏菌属中的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和副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paratyphi)分别是伤寒和副伤寒疾病的病原菌。有些沙门氏菌则可引起急性肠胃炎,造成食用者的集体中毒。

志贺氏菌属(Shigella)存在于菌痢患者和短时带菌者的粪便中。水体遭受菌痢患者的粪便污染时,从中捕得的鱼体内可检测到这属细菌。志贺氏菌病主要通过食物或接触传染,假如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极有可能导致水型痢疾的暴发流行。

霍乱弧菌可引起霍乱病,它是一种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烈性传染病。

致病性大肠杆菌粪便中的某些大肠杆菌能引起水泻、呕吐等病症,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有的大肠杆菌能产生肠毒素而导致强烈腹泻,称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因此,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粪便污染水体时,可产生严重的恶果。

2 、钩端螺旋体

存在于已受感染的动物(如猪、马、牛、狗、鼠等)的尿液内、能以水为媒介,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人人体,引起出血性钩端螺旋体病。

3 、病毒

存在于人的肠道里并能通过粪便污染水体。在水型暴发的病毒性传染病中,研究较多的是传染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在世界各地传播的传染性肝炎主要由水体污染所致。

4 、寄生虫

溶组织阿米巴是阿米巴痢疾的病原体,又称痢疾变形虫。阿米巴痢疾主要通过粪便污染食物和饮用水而传播。

防治水体病原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措施是:①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对于医院、畜牧场、屠宰场和禽蛋厂等部门的污水,必须处理达标,否则不许排放。②加强对饮用水的处理。饮用水必须符合水质标准。对于农村的分散式给水应采用煮沸或加漂白粉等方式消毒,以杀死水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二)富营养化及其危害

所谓富营养化是指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废水大量排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促使藻类以及其他浮游生物迅猛增殖,从而引起水质恶化,导致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其指标为:氮含量超过0.2~0.3mg/L,生化需氧量超过10mg/L,水中的细菌总数超过105个/L,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μg/L。

在一般情况下,受氮、磷含量,特别是磷含量的限制,水体中藻类和浮游生物不致于过度增殖而出现富营养化。然而,当水体受废水污染时,营养物质的增加可导致自养型生物,尤其是藻类的剧增,生物种群也因此而改变。例如,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为主,受污染后可变为以蓝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明显征兆。一旦水体达到富营养化指标,即可显示出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

富营养化的危害有:①造成水体透明度下降,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②某些浮游生物可产生生物毒素(如石房蛤毒素),伤害鱼类。③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死亡后,其残体被好氧微生物降解而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其残体被厌氧微生物降解则可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它们均可危及水生生物(主要是鱼类)的生存。④经过微生物的转化,在富营养化的水中,常常出现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长期饮用这种水,人畜会中毒致病。

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为:①严格控制营养物质(主要是氮和磷)进入水体。②疏浚底泥,除去水草和藻类。③引入低营养水稀释。④饲养草食性或杂食性鱼类。

微生物与水体污染

微生物与水体污染 缪家顺 摘要: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全球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废水排入水体,水体污染日益严重。现在主要的污水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以及投放微生物制剂等。其中,微生物制剂的投放又分为原位直投和异位投放。活性污泥是指由细菌、微型动物为主的微生物与胶体物质、悬浮物质等混杂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很强吸附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和良好沉降性能的绒絮状颗粒。通常被污染的水体中存在大量的重金属离子,这些物质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十分巨大,目前,发现酵母菌属的一些微生物借助自身表面特性可以吸附或交换重金属离子,从而去除水体内的重金属离子,但是在水体中的微生物一旦死亡分解可能又会产生次生污染,使得重金属离子又重回水体。还有微生物对氮、磷、钾等元素的固定方式可能也会不彻底,同样会随微生物自身的降解而又重回水体。而另一种方法——生物膜法的一个较大的缺陷就是一旦微生物繁衍速度较快就有可能堵塞滤池,使净化速率减缓。参考了一些文献,发现微生物对于水体中氮磷钾等元素的固定或称清除能力相当强大,王峰慧等人发现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原位直投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修复到实验的的32天时,水体中氨氮的去除率达100%,硝态氮的去除率达76。2%,总氮达80.9%,总磷90%。可见,微生物用于水体污染治理的前景还是美好的,但还有较多问题需克服。关键词:水体污染;微生物制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中国已成为全球水源短缺和水源污染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水资源短缺与过度开发及水污染问题加剧,目前城镇供水安全保障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的水资源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十三亿人口,目前人均水资源只有二千二百立方公尺,只是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由于水资源分布极端不均,主要集中在云南、西藏、青海等西部地方,而七大河川中的五大河流都严重受污染,存在先天不足而又后天残缺问题。城市化进程又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这给水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六百多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达百分之四十五点七,但还有近三百个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绝大多数的镇没有污水处理厂,地下水污染严重。因而对水体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首先对水体污染的成因进行探究是必须的,只有对原因了解了才能采取有效的对策。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与介绍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与介绍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历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传染病。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两次霍乱流行,死亡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死亡750余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常见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能够去除水中99%以上病毒,如出水浊度大于0.5度时,仍会伴随病毒的穿透。病原体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引起人体疾病。 ●耗氧污染物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 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每人每天带进污水中的氮约50g。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天然水体中磷和氮(特别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当大量氮、磷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促使某些生物(如藻类)急剧繁殖生长,生长周期变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

微生物技术在水体污染治理的应用现状

微生物技术在水体污染治理的应用现状 李嘉靓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养殖一班,222014328220240) 摘要:如今全球性水体环境污染日益严峻,水体微生物修复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正处于相当活跃的发展时期。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在在水体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微生物在水体环境保护中的优势和缺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微生物技术水体环境污染治理应用现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bial technology in the water body pollution treatment Li Jialiang (aquaculture, veterinary science college, Southwest University2220143282202400) Abstract: Now, global aquatic environment 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research on microbial technology in the water body pollution treatment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microorganism in all aspects the water body pollution manages applied present condition in the process. Combined to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to the microorganism in the advantage and the disadvantage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rend. Key words: microbial technology aquatic environment pollution treatment application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的向水体中排放污染物,造成了全球性的水体环境破坏和污染,现在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很多。其中物理化学方法虽可清除部分污染物,但效率普遍较低,且易造成二次污染。而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正突飞猛进地发展,研发高效率、低能耗、易普及的特种生物和特殊工艺已成为环境治理技术的热点。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指微生物技术,本文就近年来发展的微生物技术对水体环境治理进行一些的概述。 1.微生物技术在水体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 1.1水体修复技术 水体修复包括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原位是指在原有水体进行修复。原位修复要投加物质:(1)投加菌种,这些菌种可以利用水体中的有机物从而降低水体污染,从而对水体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的一种强化。(2)投加营养盐,这些营养物激活剂可以提高微生物的代谢能力,从而强化水体修复。异位指将水体移到反应器处理后再送回河道。异位修复有调控和优化处理的特点,但这种运输可能会增加费用,导致修复成本提高。目前,大多水体修复采取的是原位修复,而异位修复多用在污染特别严重的黑臭河水的净化处理上。 河流对于外来的污染物有一定的自净作用,这种自净作用主要是通过河流中的土著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实现的,当然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的污染物来源太多超过了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河流的水质就会变差,甚至变成黑臭河流,微生物也不适合这种环境下生存,会导致微生物活性降低,严重的会导致微生物群落大量消失,这就更加不利河流的自我恢复。面对这种情况,在工程技术上一般采用两条途径来改善污染现状,一是向水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是判断一个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的重要依据,由此观之,水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世界的发展,水资源越来越缺乏,这是因为水体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而我们只有知道水污染的来源,才能治理它,那么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生活污水 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是来源于生活的一种水污染。其组成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为150—400L,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容易产生恶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现象越来越严重,不过我认为这个利用好了可以对农业作出很大贡献。现在农村里的沼气池就是对生活污水的利用。 二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水。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开矿、治炼、化学工业等。据调查,我国已有38个国营企业和100多万个乡镇企业,后者设备差,废水排出量也大。其中有很多民营企业根本达不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这样下去,眼前的利益是得到了,而我们的子孙后代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治理前人留下的环境污染。 三农业污水 农业污水是指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农产品加工等过程中排出的、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污水或液态物质。其来源主要有农田径流、农产品加工污水、饲养场污水。(饲养场污水可作为厩肥,但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往往弃置不用,造成环境问题。作为厩肥使用,大都采用面施的方法)近年来,化肥、农药等的降解反应,产生的硫化氢、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变得恶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其中无机盐有氰化物、硫酸盐、磷酸盐、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有机物质如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农业污水数量大、影响面广。污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进入河流、湖泊、内海等水域,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农药、病原体和其他有毒物质能污染饮用水源,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也就是说,我们撒的过多的农药,最后会进入我们人体中,所以说,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本身。 当然,水污染的来源不止这三个,我的水平有限,现在水污染治理的形势刻不容缓,既然明确了方向,就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啊!

微生物在治理水体污染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治理水体污染中的作用 经过几个月的微生物学的初普学习,了解对微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浅谈一下微生物学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作用。 关键词:微生物水体污染治理修复 水体污染是拍出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出了在水滴中的含量和超出了它的本生自净能力,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 生态平衡,从而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和人们的生产活动 1.微生物处理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类型中的应用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接纳过量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引起大量藻类及水生植物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变化,加速水体的老化,造成水体的进一步恶化,是水生生态系统和水体功能受到影响和破坏,影响人们的生产和活动。 微生物在污水的生态修复中起到主导作用。微生物个体虽小。分解效率高,微生物因为个体小所以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富集大量的微生物个体,每个个体就相当于一个净化装置,从而连成净化系统达到净化效果。另外,微生物的分辨率高,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到两天内消减有机物的量可以达到90%以上,所以微生物时污染物精华的贡献者。 2微生物治理污染水体的机理。 机理是细菌降解农药的酶促反应,及农药化合物经过一系列方式进入细菌体内,然后经过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最终将农药分解成小分子的无毒或毒性较小的化合物。 水解反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酯键和酰键被水解,使得农药脱毒。 氧化作用。微生物通过合成氧化酶是分子氧进入有机分子,尤其是带有苯环的有机化合物毒性较高的化合物插入一个羟基或形成环氧化合物。 3.微生物的修复技术 微生物可以将受到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降解成无机物,对部分无机污染物如氨氮进行还原从而去除,为了充分发挥微生物的降解和转化能力,下面有两种方式:给土著微生物提供适合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可以激活生长代谢处于缓慢的土著微生物,使其重新具有污染物高速分解的能力。第二,补充污染物高速讲解微生物,可以是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菌群,也可以从受污染物水体和泥低中分离筛选富集培养,在返回受污染水域,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结合转移。 4.有益菌在治理污染物中的作用。 有益菌属于纯生物制剂,它含有抗氧化物质和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对人,植物,都友协调和促进作用。 有益菌的最大特点:一,对使用者负责,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创造良好的紧急效益。

水体中八类污染物

●病原体污染物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耗氧污染物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天然水体中磷和氮(特别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当大量氮、磷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促使某些生物(如藻类)急剧繁殖生长,生长周期变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所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一、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了解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浓度,对于废水的收集、处理、处置设施的设计和操作,以及环境质量的技术管理都是重要的;对于该废水危害环境的评价,也是只管重要的。 废水中污染物种类较多。根据废水对环境污染所造成危害的不同,大致可划分为固体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油类污染物、有毒污染物、生物污染物、酸碱污染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感官污染物和热污染等。 二、水质指标 为了表征废水水质,规定了许多水质指标。主要有化学耗氧量、有毒物质、有机物质、悬浮物、细菌总数、pH值、色度、氨氮、磷、生化耗氧量等。一种水质指标可能包括集中污染物的综合指标,而一种污染物也可以造成集中水质指标的表征。如悬浮物可能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藻类等,而一种有机污染物就可以造成COD、BOD、pH值等几种水质指标的表征。 (一)固体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以悬浮物、胶状物和溶解固形物三种形态存在于水中。 1.悬浮物:水中粒径大雨100nm的杂质,一般呈悬浮状态,常造成水质混浊。由无机泥砂类和有机藻类、微生物与菌泥等组成。 2.胶状物:粒径在1~10nm之间,呈胶状。一般是黏土类无机胶体和高分子有机胶体组成。 3.溶解固形物:粒径小于1nm的杂质,主要是一些低分子的化合物,溶解在水中,不影响

水的透明度。 废水水质分析中,把固体污染物分为两类:凡能透过滤膜(孔径0.45μm)的称为溶解性固体(以DS表示);凡是不能透过的称为悬浮物(以SS表示);DS与SS的总量称为总固形物(以TS表示)。 固体悬浮物的危害:当水被悬浮物污染,再大量排入自然界水体,将造成水体混浊,颜色改变。会自行沉降的悬浮物沉于水体底部,会危害水底栖生物的繁殖,影响渔业生产;沉积于灌溉的农田,会堵塞土壤空隙,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淤积严重,还会堵塞水道。 溶解固形物的危害:当水中溶解固形物的浓度大,造成pH值变化或盐分增加,也将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或使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疯长,对农业和渔业危害很大。盐分过大,对水质生化处理造成困难。 (二)需氧污染物 废水中凡是能通过生物化学或化学作用而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物质,统称为需氧污染物。绝大多数需氧污染物都是有机物质,无机物仅有Fe、Fe2+、S2-、CN-等。因此,一般情况下,需氧污染物专指有机污染物。 由于有机物种类繁杂,难以将各种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全面定性与定量,现一般用生化耗氧量(BOD)、化学耗氧量(COD)和总耗氧量(TOD)来表征。 (三)油类污染物 油类污染物主要是“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有机化合物。

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指导意见

—3 — 附件: 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指导意见 一、总则 (一)为控制全国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防 治水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和环保总局受国务院委托与各省 级人民政府签订的《“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 要求,制定本指导意见。 (二)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对区域(流域)和 排污单位分配化学需氧量总量指标。 本指导意见所称排污单位,是指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水污染 物的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或其它工业污水集 中处理设施等。 (三)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依据本指导意见逐级分配给区域(流 域)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即为核定的区域(流域)总量控制指标; 分配给排污单位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即为核定的排污许可量。 (四)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的化学需氧量总量分配方案,应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备案。下一级环境 保护部门分配的化学需氧量总量指标之和不得突破上一级下达的区 域总量控制指标,也不得突破国家确定的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等专 —4 — 项规划下达的流域总量控制指标。 二、区域(流域)总量指标分配 (五)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分配区域(流域)化学需氧量总量 指标时,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容量、排放基 数、经济发展水平和削减能力以及有关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要求, 对重点保护水系、污染严重水体、一般水域等实行区别对待,确保 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 (六)区域(流域)化学需氧量总量指标在水质控制目标容量 测算和出境断面污染物总量削减的基础上进行分配,计算方法如下:(1)以2005 年环境统计数据为基准,核算2005 年区域(流域) 化学需氧量出境量,计算公式如下: Pc=∑PsiKi Pc—省(市、县)控断面化学需氧量出境量; Psi—流域内第i个控制区域的实际排放量; Ki—流域内第i个控制区域的污染物综合传递系数。 污染物综合传递系数Ki按下式计算: Ki=K1i×K2i×K3i×K4i K1i—入河系数(以企业排放口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到入 河排污口的距离(L)远近确定:L≤1km,入河系数取1.0;1<L≤10km,入河系数取0.9;10<L≤20km,入河系数取0.8;20<L≤40km,入 河系数取0.7;L>40km,入河系数取0.6);

水体受污染原因及常见污染物

水体受污染原因: 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引起水质恶化。因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超过水体自净能力而致。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排放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被污染水质经过分析会发现COD、氨氮、磷、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水体透明度极低,水中的悬浮物比较多,在水体不流动的死角处会有树叶杂草和油状物出现,水体有刺鼻异味或臭味。由于水量比较大,一般不采用外河道换水的方法,而采用原位修复的办法。 常见的污染物: (1) 病原微生物污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引起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 (2) 耗氧污染物:由于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甚至转为厌氧分解,水变黑发臭; (3) 酸、碱、盐无机污染物: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或农药、化肥等各种酸、碱、盐等无机物进入水体; (4) 植物营养物污染:如锌、磷、氮严重超标使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水质富营养化; (5) 各种油污染:油田、炼油厂污水排放,饭店潲水排放; (6) 有毒物污染:主要有砷、氟、铅、汞、硝酸盐等; (7) 放射性物质污染:放射性物质。 (8) 热污染:热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它是工矿企业向水体排放高温废水造成的。 污水治理措施: 1、采用人工或物理的方法清理水面的树叶杂草,漂浮物,进行日常性维护; 2、进行水体流动或曝气复氧的设施改造,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3、采用化学的方法对水体中的悬浮物进行吸附沉降,偶尔用化学杀藻剂进行杀藻;

4、用微生物活菌制剂进行水体调理和改善,主要利用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和转化,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COD、氨氮、磷、亚硝酸盐等指标。 5、控制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用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进行有效管理,及时收割,转移营养成分。 6、适当控制水生动物,保持生物链的连续性和物种的多样性,并能够保持平衡。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一级处理过程为:通过粗格删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删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多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 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二级处理过程为:从初沉池流出的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从生物处理设备流出的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

4、主要的水污染指标有哪些

4、主要的水污染指标有哪些 1、要紧的水污染指标有哪些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需氧量,总有机碳,悬浮物,有毒物质,PH值,大肠菌群数。 2、废水处理方法分为哪几类 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 3、土壤中的要紧污染源有哪些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物污染源。 4、如何样进行噪声污染综合防治 操纵噪声源,操纵传声途径,接收者的防护。 5、大气污染有哪些类型 还原型,氧化型,石油型,混合型,专门型。 6、什么是生活污水 生活废水是指都市机关、学校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厕所粪尿,洗衣、洗澡水以及厨房、商业、医院和游乐场所的排水等。 7、废水处理方法分为哪几类 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 8、按辐射特性及传播距离可将噪声分为哪几类 点噪声源,线噪声源,面噪声源。 9、如何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通风换气;合理采光;合理利用室内面积;湿式除尘;改变不良生活适应。 10、什么是紫外线指数 阳光中有大量的紫外线,紫外线对人们的生活和生物的生长有专门大阻碍。 11、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无公害、安全营养型食品的通称。 12、什么是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单元所承诺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也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或环境组成要素对污染物质的最大承担量或负荷量。 13、什么是无废技术 无废技术是为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爱护环境的技术与措施。 14、什么是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是关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所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收取一定的费用。 1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原则的要紧内容是什么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指的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简称“三化原则”。 16、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要紧有哪些类型 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类型要紧有三种:悬浮固体物、胶体物质、可溶解物质。 17、什么是环境监测 它是对环境研究区域内间断或连续地测量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研究其变化和对环境阻碍的工作,也是一项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活动。 18、一次污染物是指什么 一次污染物又称“原生污染物”,是由污染源直截了当排放进入环境的,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质。 19、二次污染物是指什么 二次污染物也称“次生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化特点与一次污染物不能的新污染物。 20、“三同时”制度要紧内容是什么 “三同时”制度是我国创立的预防和操纵新污染的环境治理制度,核心内容是一切新、改、扩建的建设项目、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和自然开发项目中,防治污染和爱护环境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地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

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水中往往溶解着一定量的无机和有机物质,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然而,清洁水体的微生物含量并不高,通常每mL水中只有几十至几百个细菌。清洁水体的微生物以自养菌为主,对人类无害。常见的化能自养型细菌有硫细菌、铁细菌、鞘细菌。光能自养型细菌有绿细菌、紫细菌和蓝细菌。另外还有无色杆菌属、色杆菌属和微球菌属等腐生性细菌。 然而,清洁水体经常受到土壤、垃圾、人畜粪便、以及各种污水的污染。一旦这些污染物中的病原菌进人水体,或这些污染物引起某些藻类大量繁殖,就可使水质严重恶化,危害人类。 (一)可检出的病原菌及其危害 1. 病原性细菌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在病人粪便、畜栏粪污和屠宰场污水中,均可携带沙门氏菌。将这些废物排入水体,便可能引起沙门氏菌污染。如果排至水产养殖场,还可能污染水产品。沙门氏菌属中的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和副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paratyphi)分别是伤寒和副伤寒疾病的病原菌。有些沙门氏菌则可引起急性肠胃炎,造成食用者的集体中毒。 志贺氏菌属(Shigella)存在于菌痢患者和短时带菌者的粪便中。水体遭受菌痢患者的粪便污染时,从中捕得的鱼体内可检测到这属细菌。志贺氏菌病主要通过食物或接触传染,假如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极有可能导致水型痢疾的暴发流行。 霍乱弧菌可引起霍乱病,它是一种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烈性传染病。 致病性大肠杆菌粪便中的某些大肠杆菌能引起水泻、呕吐等病症,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有的大肠杆菌能产生肠毒素而导致强烈腹泻,称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因此,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粪便污染水体时,可产生严重的恶果。 2 、钩端螺旋体 存在于已受感染的动物(如猪、马、牛、狗、鼠等)的尿液内、能以水为媒介,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人人体,引起出血性钩端螺旋体病。 3 、病毒 存在于人的肠道里并能通过粪便污染水体。在水型暴发的病毒性传染病中,研究较多的是传染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在世界各地传播的传染性肝炎主要由水体污染所致。

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1.生活污水 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开矿、治炼、化学工业等。据1990年调查,我国已有38个国营企业和100多万个乡镇企业,后者式都设备差,工艺落后,耗水量大,废水排出量也大。据国家环保局统计,1992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366.5亿吨。目前我国长江流域约有工矿企业10万多个,整个流域每年接纳的有害有毒物质有:有机物200多万吨,汞、铬、镉等重金属0.5万吨,酚和氰3万吨,石油类3.5万吨。据报道,比长江污染更为严重的水系统还有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水系。若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而让目前的这种污染趋势发展下去,预计到上世纪末,全面废水排放量将增至412.9亿吨,届时,全国 70%淡水资源将由于受到严重以污染而不能直接使用。 2.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卵、钩虫、蛔虫卵等。这些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往往可生存较长时间。因此,医院污水污染水或土壤后,能在较长时间内通过饮水或食物途径传播疾病。此外,水体中贝新鲜的城市污水渐渐陈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现厌氧铬、锰、镍和铅等;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3.农田水的径流和渗透 一般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院等排出的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致病原虫、肠道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血吸虫类具有浓缩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故水体污染后,生食水中贝类有很大的危险(如上海甲肝暴发流行)。 4.医院污水 我国广大农村,习惯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尿液浇灌菜地和农田。过几十年来,化肥、农药的降解反应,产生硫化氢、硫醇、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具有恶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其中无机盐有氰化物、硫酸盐、磷酸盐、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一些重碳酸墁等;有机物质有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后者如锌、铜、用量在迅速增加,土壤经施肥或使用农药后,通过雨水或灌溉用水的置工程设置不当或不加任何处理填埋,会影响处置地

4、主要的水污染指标有哪些.doc

简答题: 1、主要的水污染指标有哪些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需氧量,总有机碳,悬浮物,有毒物质,PH值,大肠菌群数。 2、废水处理方法分为哪几类 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 3、土壤中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物污染源。 4、怎样进行噪声污染综合防治 控制噪声源,控制传声途径,接收者的防护。 5、大气污染有哪些类型 还原型,氧化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 6、什么是生活污水 生活废水是指城市机关、学校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厕所粪尿,洗衣、洗澡水以及厨房、商业、医院和游乐场所的排水等。 7、废水处理方法分为哪几类 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 8、按辐射特性及传播距离可将噪声分为哪几类 点噪声源,线噪声源,面噪声源。 9、如何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通风换气;合理采光;合理利用室内面积;湿式除尘;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10、什么是紫外线指数 阳光中有大量的紫外线,紫外线对人们的生活和生物的生长有很

大影响。 11、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无公害、安全营养型食品的通称。 12、什么是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单元所允许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也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或环境组成要素对污染物质的最大承受量或负荷量。 13、什么是无废技术 无废技术是为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技术与措施。 14、什么是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所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收取一定的费用。 1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指的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简称“三化原则”。 16、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有哪些类型 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类型主要有三种:悬浮固体物、胶体物质、可溶解物质。 17、什么是环境监测 它是对环境研究区域内间断或连续地测量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研究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工作,也是一项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活动。 18、一次污染物是指什么 一次污染物又称“原生污染物”,是由污染源直接排放进入环境的,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质。

污染水体与微生物

污染水体与微生物概述 摘要 在人体生存的生物圈中,被污染的环境主要指大气的污染、土壤的污染和水的污染,而水的污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也最重要。虽然世界上水域环境占的比例最大,水总量约为14亿立方公里,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占2.7%,而人类真正所利用的水资源仅有1%!现在污染严重的水环境也就在这1%之中,为此,污染水体微生物生态研究对治理污染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正常水体与微生物、水体富营养化与微生物、水的自净与微生物、水质评价与微生物四个方面来介绍污染水体与微生物,从而对治理污染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污染水体;微生物;生态研究;治理

1 前言 在人类生存的生物圈中,被污染的环境主要指大气的污染、土壤的污染和水的污染,而水的污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也最重要。虽然世界上水域环境占的比例最大,但人类真正所利用的水资源仅有1%,污染最重的水环境也就在这1%中,因此污染水体微生物生态研究对治理污染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生物法治理污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处理城市污水的主要手段。生物法治理污水就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得污染物质,以作为微生物自身的营养和能源,同时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由于整个过程基本上是在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的参与下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因此习惯上常把废水的生物学处理法叫做生化处理法。深入了解各种生物法治理污染的类型、方法,微生物在各种工艺条件中得群落结构,以及它们在人为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规律,就必须了解微生物在污染生态系统中得重要作用。 污染水体与微生物的研究,为污水的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水质的好坏依据水质评价来判定。水质的评价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有几种种方法来评价: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有机污染综合评价。上面的两种评价方法都是用检测污染物质的指标进行评价。 在水体中能否找到一些指示水体污染程度的水生生物,通过它们的种类和数量统计来对水质进行评价?这是因为水体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环境的变化都对生态群落有不同的作用。国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提出几种关于污染水体指示生物的分类系统。

微生物在治理水体污染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治理水体污染中的应用 贺龙慧 (生物制药1班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摘要: 本文由微生物的体积小、表面积大、繁殖力惊人等特点出发,综述了微生物在净化水质及污水处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简单介绍了利用微生物治理水污染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水体污染、净化水质、污水处理、应用 Microorganisms in governance water pollution of application HeLonghui (The first class of biopharmaceutic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150080) Abstract:This paper by microbial of small size, surface area, fecundity astonishing reviewed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microorganisms in purifying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nd briefly introduced the use of 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 words:Microbial、Water pollution、Purifying water quality、Sewage treatment、application 正文: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微生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微生物具有体积小、表面积大、繁殖力惊人等特点,能不断与周围环境快速进行物质交换。污水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条件,因而微生物能从污水中获取养分,同时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由此可见, 微生物可在污水净化和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造福人类。 一、微生物净化水质的方式 微生物用于污水处理一般主要对污水有害化合物中的有机物质起降解、转化的作用。其净水方式有: (1)降解作用。细菌、真菌和藻类都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如好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球菌可以降解石油烃、有机磷农药、氯苯等霉菌可以降解石油烃、敌百虫、扑草净等;藻类可以降解多种酚类化合物。例如, 1989年, 美国阿拉斯加州最早大规模应用微生物降解油轮搁浅后泄露的3.8t原油, 在投入特殊的氮、磷营养盐后, 促进了当地石油降解菌的生长和繁殖, 加速了油污的分解。 (2)共代谢。微生物的共代谢是指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基质,但是却不能利用这种基质作为能源和组成元素的现象。这类微生物有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诺卡氏菌属、芽孢杆菌属等。 (3)去毒作用。微生物通过转化、降解、矿化、聚合等反应, 改变污染物的分子结构, 从而降低或去除其毒性。如有机磷农药马拉硫磷可以在微生物的水解作用下,被分解为含有一酸或二酸的物质。 但是, 微生物的作用是复杂的, 有些微生物在进行净化作用的同时, 也有毒化作用。从而产生新的污染。如三氯乙烯能够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氯乙烯, 这是强致癌物质。因此,在利用微生物进行净化的同时, 要密切监视系统中有机物

水污染主要来源

水污染主要来源 1)死亡有机质。如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造纸污水,农业污水,都市垃圾。危害: 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气,危及鱼类的生存。导致水中缺氧,致使需要氧气的微生物死亡。而正是这些需氧微生物因能够分解有机质,维持着河流,小溪的自我净化能力。它们死亡的后果是:河流和溪流发黑,变臭,毒素积累,伤害人畜。 2)有机和无机化学药品。如化工,药厂排放,造纸、制革废水,建筑装修,干洗行业,化学洗剂,农用杀虫剂,除草剂。危害: 绝大部分有机化学药品有毒性,它们进入江河湖泊会毒害或毒死水中生物,引起生态破坏。一些有机化学药品会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致使人食用后中毒。被有机化学药品污染的水难以得到净化,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 3)磷。如含磷洗衣粉,磷氮化肥的大量施用。危害: 引起水中藻类疯长(称为水体富营养化),湖底的细菌以死亡藻类作为营养,迅速增殖。致使鱼类死亡,湖泊死亡。大量增殖的细菌消耗了水中的氧气,使湖水变得缺氧,依赖氧气生存的鱼类死亡,随后细菌也会因缺氧而死亡,最终是湖泊老化、死亡。 4)石油化工洗涤剂。如家庭和餐馆大量使用的餐具洗涤剂。危害: 大多数洗涤灵都是石油化工的产品,难以降解,排入

河中不仅会严重污染水体,而且会积累在水产物中,人吃后会出现中毒现象。 5)重金属(汞,铅,镉,镍,硒,砷,铬,铊,铋,钒,金,铂,银等)。如采矿和冶炼过程,工业废弃物,制革废水,纺织厂废水,生活垃圾(如电池,化状品) 。危害:对人、畜有直接的生理毒性。用含有重金属的水来灌溉庄稼,可使作物受到重金属污染,致使农产品有毒性。沉积在河底,海湾,通过水生植物进入食物链,经鱼类等水产品进入人体。 6)酸类:(比如,硫酸)。如煤矿,其它金属(铜,铅,锌等)矿山废弃物,向河流中排放酸的工厂。危害:毒害水中植物。引起鱼类和其它水中生物死亡。严重破坏溪流,池塘和湖泊的生态系统。 6)悬浮物。如土壤流失,向河流倾倒垃圾。降低水质,增加净化水的难度和成本;现代生活垃圾有许多难以降解的成分,如塑料类包装材料;它们进入河流之后,不仅对水中生物十分有害(误食后致死),而且会阻塞河道。 7)油类物质,如水上机动交通运输工具,油船泄漏。具有的危害: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使渔业减产污染水产食品,危及人的健康。海洋上油船的泄漏会造成大批海洋动物(从鱼虾,海鸟至海豹,海狮等)死亡。

水体微生物

水域中的微生物 (一)水域是微生物的天然生境 水体含有微生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因而也是微生物的天然生境。水体中微生物除天然栖居者外,还有外来的,其中包括某些病原微生物。由外界进入水体的微生物,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应而逐渐死亡,也有一小部分较长期地生存下来。某些病原微生物污染水体后,可引起传染病暴发流行。 从水环境中分离到的细菌大多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有鞘和附属物的细菌大多是水生的。光合细菌作为初级生产者在水体元素循环中特别重要。 (二)水域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 微生物在水域中的数量和分布受水体类型与层次、污染情况、季节等各种因素影响。 在洁净的湖泊和水库中,有机物含量低,因此微生物数量很少,为10个/ml~103个/ml,主要是化能自养和光能自养菌。 流经城市的河水、港口附近的海水以及滞留的池水中,有大量有机物和腐生性细菌,每毫升水样含菌量达107个到108个。 海水温度低,含盐,故海洋中存在嗜冷、嗜盐菌,深海微生物还能耐很高的静水压。在海洋动物的体内外,栖息着大量发光细菌。 (三)研究水域微生物的一般方法 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大多适用于水体微生物,主要问题是:

①采集不同断面、不同深度的水样而不污染。采上层水样时,用手握水样瓶的下部,瓶口要对着水流方向;采5m以内深水时,可用溶解氧采样器;几百米以下的水样需用深水采样器采集。③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水和海洋水,含微生物稀少,水样需浓缩。最简易的方法是把微生物细胞截留在孔径为0.45 μm或0.22 μm的微孔滤膜上,滤膜贴放在用固体培养基制成的平板上培养。 2004-06-17 顾宗濂《环境微生物工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腐植酸对水体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影响 文章作者: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发布日期:2011-1-21 天然水体中存在着微量HA,滋润着水中的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当人们在水域中大量养殖水产时,水池内环境很快恶化,相继引发多种鱼虾病害或死亡,向水体投放各种化学药剂或非环保型饲料,不但病没遏止,更是雪上加霜,使水体环境更加恶化,病害也越加厉害,水产养殖走进恶性循环。我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产养殖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水产品总产量约占全球产量35%,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连续13年高居世界首位。但是集约化、高密度水产养殖造成了环境污染,水体有害微生物严重超标,已构成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威胁,频频发生的传染疾病对人们食用水产品的安全构成威胁,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人们意识到只以化学药剂对病菌,不适合水体养殖,应系统调控水体环境,并配合环保型饲料,采取以防为主、以防为先、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