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教学大纲

新闻评论教学大纲
新闻评论教学大纲

新闻评论教学大纲

责任教师:王文章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新闻评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新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必修课程,学分为4分;主要讲解新闻批评论的诸种评论样式。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新闻评论的基本写作技巧和对新闻评论作品语言或文体等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教材:

新闻评论所用教材是由胡文龙、张继缅、涂光晋编写的《新闻评论》和张继缅编写的《新闻评论学习指导》,该教材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讲新闻评论的特性和功能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特性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任务和功能

第三节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第二讲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第一节选题

第二节立论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调查研究

第三讲新闻评论标题

第一节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与功能

第二节不同媒介的评论标题

第三节新闻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

第四讲新闻评论的说理

第一节说理原则

第二节说理方法

第五讲新闻评论的语言

第一节明确目的

第二节表意准确、明晰

第三节用语规范

第四节讲究表达艺术

第六讲新闻评论的文风

第一节真诚感人

第二节整体协调

第三节要言不烦

第四节平实入理

第七讲社论、评论员文章

第一节社论

第二节评论员文章

第三节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写作要求第八讲短评、编者按语

第一节短评

第二节编者按语

第九讲专栏评论

第一节专栏评论的特点和分类

第二节新闻小言论

第三节论坛式评论

第四节专题式评论

第五节杂感式评论

第十讲新闻述评

第一节新闻述评的特点

第二节新闻述评的类型

第三节新闻述评的写作

第十一讲广播新闻评论

第一节广播新闻评论的特殊要求

第二节广播新闻评论的特殊形式

第三节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与制作

第十二讲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节电视评论的特点

第二节电视评论的独特形式

第三节电视评论的写作与制作

《新闻评论写作》教学大纲(学生自学用)

主讲教师李舒

一、教学目的

《新闻评论写作》着重从体裁的角度,研究新闻评论写作和运用的一般规律。

课程讲授写作和运用这种体裁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收听、收看新闻评论和练习写作。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体裁的基本特征和写作的基本环节;

2、了解各种新闻评论的运用情况和规律;

3、学会分析和鉴赏评论作品;

4、初步掌握新闻评论的写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

(一)2001年版《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王振业、胡平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共八章,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单元:

1、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包括第一、二章;

2、新闻评论的内容和分类,包括第四、第五章;

3、新闻评论写作的要领,第七、八章;

4、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第三、六章。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的,要求学生重点学习和掌握以下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第三章第一、二节;

第四章第一、二、三节;

第五章第一、二、三节;

第六章第一、二节;

第七章第一、二节;

第八章第一、四节。

(三)重点章节主要知识点如下:

第一章新闻评论及其体裁特征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界说

1、新闻评论的界说: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2、这个界说揭示了新闻评论体裁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新闻媒介的普遍运用和广泛的受众基础,同时概括了体裁的基本特征:新闻性和政论性。(对于这两个基本特点的理解是本章的重点,第二节、第三节是具体的阐述)

3、关于新闻评论的界说,仍然众说纷纭。这种状态说明新闻评论是一种年轻的、尚未充分发育的体裁:仍处于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正确界定这种体裁,必须坚持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观点。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新闻性

l、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特定性、直接的针对性的统一。

2、时效性包括时间和时机两个侧面。新闻评论有时也注重时间,但尤其关心准确把握时机。时机是与绝对时间相对应的概念,主要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阶段,社会脉搏跳动变速的时候,人们注意力重心转移的时刻。把握时机,坚持“言当其时”的原则,既防止“马后炮”、也防止盲目超前的倾向,是赢得预期舆论效果的保证。

3、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强调把评论对象置于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分析、论述。也就是说,新闻评论不论论述什么,它的评论对象都是此时、此地、此条件下的此事(此人、此物、此现象、此问题等等),即都是“这一个”。这是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方法的前提,也是中肯揭示事物本质的保证。

4、直接针对性指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如果说评论对象的特定性是评论分析、论述的出发点,那么直接针对性就是分析论述的落脚点了。

5、新闻性这一体裁特征关系着新闻评论内容的选择,同时也是它区别于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主要界限。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政论性

1、新闻评论的政论性概括论说文、政论文的基本特点,其中主要有:(1)明确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2)以说理为主要手段;(3)着重从思想、政治、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

2、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和以说理为主要手段,是一切论说文的共同特点,也是政论性的基础

3、着重从思想、政治、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问题,是政论文区别于其它论说文的主要特点,也是新闻评论政论性的核心。只有坚持这一论述问题的特定角度,新闻评论才能与广大受众建立共同语言,才能引起他们的广泛共鸣,也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导向和作为媒介政治旗帜的作用。

4、政论性这一体裁特征关系着新闻评论的内容表达,同时也是它区别于其它新闻体裁的重要分水岭。

第四节新闻评论的性质和功能

1、新闻评论的性质:这种体裁一旦与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就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质和党性倾向。这是阶级的时代观和社会观的集中表现。无产阶级的新闻评论,要自觉用无产队阶级的立场和世界观,阐述当代社会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

2、新闻评论的功能:新闻评论具有认识、教育、导向、监督四大功能。因此不仅新闻媒介,而且社会各阶级、政党、社会集团都十分重视这种舆论形式。但是体裁拥有的功能与具体作品的实际社会作用,并不是经常一致的。二者是否一致,取决于掌握媒介、运用体裁的人们的立场、世界观,也就是他们藉评论所表达的见解和主张是否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潮流。

3、新闻评论的地位:当代新闻媒介无不把新闻评论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尤其重视政论和新闻评论的舆论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每一重要历史阶段都有对于新闻评论工作的重要论述。

第三章广播、电视评论的个性

第一节广播、听众与新闻评论

广播评论是新闻评论适应广播传播特点和听众收听状况的产物,广播、听众、体裁三者互为作用决定着广播评论个性的发展方向。(对这三者结合的理解是本章的重点,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析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作品)

(1)广播的传播特点,是有声语言传播特点在电波传送条件下的两极化发展,是巨大的传播优势和不易克服的传播劣势的对立统一。

(2)广播听众与报纸读者相比较,具有数量大、层次多、平均接受能力比较低,以及经常处于半接受状态的特点。

(3)新闻评论较之其它新闻体裁,明显地存在着容量大、内蕴丰富和浓度高、不易理解的两重性。

三者互为作用,决定着广播评论个性的发展方向——如何在稍纵即逝、不易保存、不能微观选择的条件下,使其政论性内容为广大听众所便于听和乐于听。

第二节广播风格与“短、浅、软”

短、浅、软是恽逸群所概括的广播风格特点,这些风格特点与新闻评论的体裁特点、互为共性和个性,形成了广播评论的相对个性特点。(对广播风格“短、浅、软”的理解是本章的重点,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这一认识评析、制作广播评论)

“短”,就是短小精悍。由于广播评论求“短”,不仅是为了在有限的节目时间内容纳更多的内容,而且主要着眼于适应听众专注收听的耐久力,因此既要求短而有物,也要求短而易知(理解)。这样,求“短”就要从精练内容入手,着重在“省意”上下功夫,而不能单纯追求“省文”。

“浅”就是浅显明白、易于理解。不仅要求语言通俗化、口语化,更重要的是在适当控制说理的抽象程度的基础上,调动各种手段,在内容和表现形式、表现方法方面,为听众创造理解抽象内容的条件。求“浅”必须以深入理解事物、了解听众接受能力为基础,注意防止庸俗和浅薄的倾向。

“软”,就是“轻松,风趣,使听众在文化娱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你的观点。”对于广播

评论来说,也就是讲究宣传策略、说理艺术,争取更好的社会效果。它所排斥的是生硬、不讲究方式方法、不问客观效果的主观主义宣传倾向,丝毫不意味着放弃党性原则,模糊自己的思想、政治倾向,削弱以至放弃人民广播固有的性质和立场。

“短、浅、软”作为广播评论的风格特点,是相互依存、相互辅相成的。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要素

(本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论点、论据、论证的基本要求写作新闻评论)

第一节要系和要素间的关系

新闻评论的要素,实际上就是论说文的要素,如同消息的要素是记叙文的要素一样。它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项。要素完备是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但不是好评论的唯一标准。

论点、论据是有形的实体,它们通常具体地存在于评论之;论证则是无形的,它体现于论点和论据的联系之中,贯穿于整个论述过程。

要素间的关系,有如人体的灵魂、血肉和骨骼间的关系。论点是评论的灵魂,论据是血肉,而论证则如同骨骼。

第二节论点

论点概括对于所评论的事物的看法。按在评论中所处的地位,可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总论点统帅、支配分论点,任何评论都有总论点,但通常只有一个。分论点是隶属并服务于总论点的论点;是否设置分论点,设置多少个分论点。服从于总论点的需要。

论点必须正角、鲜明、牛肯,力求新颖、隽永。

论点间的关系,包括总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以及诸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总论点和分论点间的关系,通常表现为主从关系和因果关系,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则一般表现为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论点间的关系,决定着评论的结构。

第三节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和说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按材料的性质可分为理论性论据和事实性论据两大类。

理论性论据常见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的法律,政令,经实践检验过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观点,某些自然科学的公理、定律、仍具有生命力的思想、文化遗产,以及活的格言、成语、谣谚等等。

事实性论据包括典型事例、概括性事实、知识性材料和具有可靠前提的假设性材料等。

论据必须充分。论据充分不是数量而是质量要求,意味着每一件论据都要具备一定素质,力求精当。理论性论据要求本身正确,与论点有内在联系,引用准确,富于启发性,事实性论据必须真实、可靠、贴切,并且为受众所熟悉和易于理解。

要善于按论点的需要,选择、剪裁和表达论据,防止断章取义、生拉硬扯等现象。

第五章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分类

在新闻评论的分类问题上,仍然众说不一。虽然在各种分类说中,有的的确不尽科学、合理,但多数不同的分类,却是分类目的和分类标准不同所使然。

我国新闻界通常将新闻评论分为署名与不署名两大类,然后按所论述的论题的重要程度,将不署名的评论分为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和编后。不署名意味着代表编辑部发言,具体评论名目代表着评论规格。署名评论则以个人的名义发表意见,多数为短论和专栏评论。这种分类对于加强评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便于阐述写作上的有关问题,我们按内容的性质将新闻评论分为五类:立论性、驳论性、阐述性、解释性和提示性评论;其中立论性和驳论性评论是基本类型。这种分类可同以论题重要性程度为标准的分类并存。

第二节立论性评论

立论性评论是以倡导为宗旨,以正面论述为主的评论。

这种评论是社会主义论坛的主角。它以因时倡导、因事倡导为基本特点,是支持、扶植新事物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评论形式。

写作立论性评论要善于提炼新颖的论点,突出说理重点,适当注入感情,恰当运用驳论手段。(要求能够遵循立论性评论的写作规律撰写评论作品)

第三节驳论性评论

驳论性评论是以批评、反驳为主要任务、以驳论为基本手段的评论。

这种评论肩负着为旧事物掘墓、为新事物催生的双重任务。它与资产阶级的揭丑文章和“四人帮”的“大批判”文章有着质的区别。

写作驳论性评论要注意选准“靶子”、瞄准“靶心”,实事求是、讲究分寸,有理有据、

以理服人,重视方法、力争主动。(要求能够遵循驳论性评论的写作规律撰写评论作品)

第六章广播、电视评论的独特形式

(本章请同学们大量占有作品,尽可能多地做阅听练习)

第一节谈话体评论

谈话体评论。是以谈话的方式阐述对于某个问题、某一事件看法的评论类型。这种评论,在广播中又称为“广播谈话”,在电视中则称为“电视谈话”。

广播谈话是说听双方完全平等的谈话体评论。谈话体是它的基础母体,说听双方平等则是它的本质属性。二者紧密结合,是这种评论形式生命力的泉源。

广播谈话的灵魂是“类交流”。所谓“类交流”,指借助各种中介手段,与听众建立的一定程度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这种交流是间接的、并且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它不同于日常谈话中的那种直接的、即时的交流。

写作广播谈话,在内容上不仅要善于提出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而且要集中精力抓人们关心的焦点,把主要笔墨用于讲有针对性的道理;在形式上要善于地调动各种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中介,创造某种双向交流的条件,以引起听众的共鸣和联想。

电视谈话也是传、受双方完全平等的谈话体评论。与广播谈话相比,电视谈话的优势在于它多了一种形象说理的手段——画面。这种优势使电视谈话不仅“绘声”,而且“绘色”,具有其它媒介难以企及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按播出方式,电视谈话可分为两种:谈话者出图像、直接面向观众的谈话;由播音员播诵的,以个人的名义发表的谈话。

制作电视谈话,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话题,遴选适当的谈话人,安排适当的谈话环境,同时力求编排合理、充分发挥电视手段的表现优势。

第二节评论员评论

评论员评论指由评论员自己播讲的评论,是与由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

评论员评论以评论员个人的名义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评论作者自己就是评论的播讲者,这必然带来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一系列特点。评论员评论的优势在于:(1)个人署名,便于处理某些以本台的名义不容易处理好的论题,也有利于缩短与受众之间的距离,(2)作者自己播讲,有利于改善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文字风格,把语言表达布式与播讲方式统一起来;(3)有利于播讲风格的多样化。

发展评论员评论,有一系列尚待探讨的问题。目前,尤其需要弄清楚评论员评论与谈话体评论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注意培养和造就评论员,从各方面帮助他们提高评论素养。

第七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第一节选题、立论及其关系

1、选题规定一篇评论的评论对象论述范围。选题的这两个侧面,存在着如下的关系:

评论对象>、=、<论述范围

明确这三种关系,将可以通过对论述范围的调整,更好地驾驭整个论题。

选题不等于评论的题目,切勿混淆这两个概念。

2、立论规定一篇评论的中心思想和基调。中心思想要求从评论对象的实际出发,力求揭示其本质或实质,基调规定评论的思想深度和理论高度,既要考虑客观实际的需要,也要照顾受众的接受能力。

立论不等于总论点,它们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3、选题与立论的关系,一般可概括为选题在先、立论在后;选题是立论的基础,立论赋予选题以灵魂。但是,比一般关系更值得注意的,却是二者之间的特殊关系,也就是选题趋同、立论互异这种常见的评论现象。(联系实际理解这一现象)

第二节选题、立论的目标和根据(要求写作时能自觉运用)

1、如何选题、立论,服从于评论的总目标。选题的具体目标是及时提出重要的、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力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立论的具体目标,则是揭示事物的本质,概括规律性认识,具有既深刻中肯又易于理解的思想内容。

2、选题与立论的根据是共同的,它们都来自“上面的精神”和“下面的情况”的统一。恰当的选题和积极的立论,只能是“吃透两头”,也就是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统一的产物。

3、从共同的根据到达不同的具体目标,经历着不同的思维过程,具有不同的思维特征。

选题的思维过程,是经过“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可行性)”三重筛选的过程,贯穿于其中的思维特征可概括为横向的宏观比较。

立论的思维过程,则是解决评论作者的认识深度、确定立论角度和思想理论高度过程。其思维具有纵向的微观分析的特点。

选题、立论的思维过程和特征,是选题趋同、立论互异这一评论现象的深层原因。

第八章关于新闻评论写作的若干问题

第二节新闻评论说理的两个原则(要求能够联系实际运用于评论写作)

1、围绕立论说理的原则,包括围绕立论组织论点和围绕论点组织论据两个方面。

围绕立论组织点,要注意:一、根据立论的需要合理设置论点;二、根据论点间的逻辑关系恰当安排论点;三、精心选择论点的表述角度。

围绕论点组织论据,要善于:一、根据论点的需要精选论据;二、繁简得当、详略适宜地剪裁论据;三、按与论点的内在联系表述论据。

2、说理要看对象的原则,包括看对象的需要,看对象的接受能力,看对象的接爱习惯。强调说理要看对象,目的在于争取更好的评论效果,而不是迎合,不是迁就,更不是在理论上搞实用主义。

第四节夹叙夹议(要求能够联系实际运用于评论写作)

1、夹叙夹议是具体的事实和抽象的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方式和方法。同分析与综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夹叙夹议以善于运用事实为前提,但关键在于“夹”,即用恰当的方式、方法把事实和议论、材料和观点的有机联系具体表达出来。

2、夹么夹议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以议论主干,它按照逻辑关系将议论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把事实穿插于其间;另一种以事实为主干,把事实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边叙事、边议论,议论通常成为承上启下的纽带。

3、运用夹叙夹议的表现方法,必须十分重视事实的素质,力求议论精粹中肯,同时注意叙、议恰当穿插和紧密联系。

4、一个夹叙夹议的说理层次,通常包含三种不同色彩的语言:客观的叙述,带倾向性的叙述,主观的议论。

(四)、思考题。见教材相应章节所附思考题。

三、学生自学教学进度安排和作业

章次

内容

作业

自学时间

新闻评论及其体裁特征

1、如何理解新闻评论新闻性和

政论性的体裁特征

10

广播评论和电视评论的个性

2、分析一则广播或电视评论

10

新闻评论的要素

3、分析一则评论的论点和论据

8

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

4、写作一篇立论性评论

6

广播、电视评论的独特形式

5、各种独特形式的广播电视

评论各阅听一至两篇

8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6、写作一篇驳论性评论

10

关于新闻评论写作的若干问题

7、如何处理闻评论写作中的理、事、情

8

注:考虑到本课程自学难度较大,故自学课时安排大于课堂教学课时安排。总计60(学时)

四、参考书目:

(1)秦圭、胡文龙《新闻评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范荣康《新闻评论学》(人民日报出版社)

(3)邓拓《关于报纸的社论》(《邓拓文集》第一卷,北京出版社)

(4)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5)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6)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1989年11月)

(7)胡乔木《在写文件方法座谈会上的讲话》(解放军报社《新闻工作文选》)

(8)《中央领导同志对新闻工作的意见》(《中国新闻年鉴》1984年卷)

(9)《古代文章学概论》第四章(武汉大学出版社)

(10)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命题范围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命题 范围 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初试科目命题范围 科目 代码科目名称命题范围 111 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40 德语大学德语教学大纲 241 法语大学法语教学大纲 242 西班牙语掌握2500个以上西班牙语词汇;掌握基本的西班牙语语法和表达习惯;初步了解西班牙语国家的文化知识。 243 意大利语欧洲语言参考框架A2水平 251 二外英语《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四级要求 252 二外俄语大学俄语教学大纲 253 二外日语大学日语教学大纲 254 二外德语大学德语教学大纲 255 二外法语大学法语教学大纲 256 二外西班牙语掌握4000个以上西班牙语词汇;掌握西班牙语语法和表达习惯;了解西班牙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及相应的国际知识;能够翻译一般难度文章,能够把握文章主旨,译文基本准确,表达通顺。 257 二外意大利语欧洲语言参考框架A2水平 261 单独考试英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 701 法学综合一法理学(40分):法理学导论。 宪法学(40分):中国宪法。 国际法学(40分):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含WTO]、国际投资法、国际技术转让、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国际公法(国际公法基本理论);国际私法(国际私法理论与制度、法律适用、国际民事诉讼、国际商事仲裁)。 行政法学(30分):行政法、行政诉讼法。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702 哲学综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00分,选作50分(逻辑学专业选作逻辑学50分、其他专业选作现实问题的哲学分析50分)。

土地资源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的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要素、类型特征、时空变异规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整治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的应用型基础学科。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了解我国及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分析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三、实践性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室内试验 要求:掌握学时:8学时 包括认读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评价图、土地利用规划图、遥感图片相关系列图件;土地自然条件与利用现状调查;模拟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训练。 野外综合练习 要求:掌握学时:8学时 认识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及其组合关系,掌握土壤要素观察和样品采集方法。引导学生实地感知土地资源类型,以及不同地形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加深学生对土地资源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基本技能及学习兴趣。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及分工 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学科,是其他专业课如土地政策与法规、地籍管理、土地资源遥感、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市场与房地产开发等课程的前导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地质地貌学、土壤学等基础知识。 五、教学方式 录像讲授、章节自学、实验模拟、野外实习(录像演示)相结合。 六、成绩评定办法 章节自测、实验或实习报告、在线综合练习(或测试)考试加权评定。 七、教材及教参,期刊名称 教材: 王秋兵.土地资源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推荐使用教参: 刘黎明.土地资源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期刊: 1.《中国土地科学》 2.《资源科学》 3. 《自然资源学报》 4. 《 Land Use Policy》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 学时数48 学分3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工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结合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及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讲述了表面活性剂、合成材料助剂等系列产品的合成原理、原料消耗、工艺过程、主要操作技术和产品的性能用途,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新品种的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学时3)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精细化工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和动向。 难点:精细化工定义及其应用 第一章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知识(学时3)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2、精细化工工艺计算内容:物料、热量衡算和设备选型计算。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精细化工的技术开发和发展策略。 难点: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及物料衡算。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学时18)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表面活性与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物化性质。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概况,羧酸盐型、硫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路线及工艺路线;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及工艺路线。4、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种类之胺盐型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路线和工艺路线;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生产方法及工艺路线。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介绍。5、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方法及工艺路线。7、磷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及工艺路线。 难点: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及其物化性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路线及工艺路线。 第三章合成材料助剂(学时12)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合成材料助剂的定义、类别。3、增塑剂的定义、分类、增塑机理、增塑剂的性能要求、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生产工艺路线。4、阻燃剂、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类别及生产工艺介绍。5、热稳定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及合成生产工艺路线。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合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及发展概况。6、增塑剂的主要品种特点。7、阻燃剂、抗氧化剂的应用。8、热稳定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的分类、应用。 难点:增塑剂的增塑机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生产工艺路线。阻燃剂、抗氧化剂、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种子学实验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种子学实验 撰写人:张林 学院:农学院

2010年2月25日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学实验 Seed Breeding and Process Preservation Experiment(1) 一、实验课程课号: 课程编号:z 适用专业:农学、农产、农艺教育等 实验总学时数(周学时):16 总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个;综合实验 4 个;设计实验 1 个;创新性实验个) 应开实验学期:第7学期 二、实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针对农学、农产、农艺教育等专业的学生,结合种子学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集中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项目的检测,其中包括5个实验,分别为种子形态构造的观察与种子形态法测定种子纯度、种子净度分析、种子生活力、发芽率和活力的测定、种子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和电子法的比较及玉米种子盐溶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后工作上的需求,能够独立完成与种子质量密切相关项目测定相关的工作任务。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主要农作物的种子质量监控方面重要指标的测定及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今后从事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教育、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实用专业人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对实验课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等给予充分的保证。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1)颜启传主编,《种子学》,2001年,中国农业出版社。 (2)王振华主编,农作物种子学实验指导,东北农业大学校内教材 2.主要参考书: (1)郭尧君编著,蛋白质电泳实验技术 (2)山东农业大学种子研究室主编,作物种子实验技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颜启传编著,种子检验的原理和技术,农业出版社 五、考核办法 1、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15分 2、出勤情况20分 共分5个实验,缺勤一次扣4分。 3、学生的实验报告70分 实验报告成绩由各实验成绩平均计算得来,实验报告成绩占实验考核成绩的70%。每个实验报告的成绩给分标准如下: (1)实验结果正确、可靠,严格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字迹工整。100分 (2)实验结果较正确、可信度较高,能够较好的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字迹工整。85~99分 (3)实验结果较正确,能够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但字迹潦草。75~84分 (4)实验结果较差,但书写工整,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60~74分(5)实验结果较差,不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50~59分 (6)出现抄袭他人实验结果现象,无论抄袭者或被抄袭者,均给予同等分

新闻评论学

《新闻评论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是什么? 属新闻学专业基础教学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较系统学习与训练,学员基本上掌握新闻评论的原则与规律以及新闻评论史知识,较熟练地运用新闻评论方法与技巧。 二、学生能够学到些什么? 新闻评论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新闻评论在媒介产品序列中的地位、与其他新闻产品样式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都是新闻评论的理论范畴:较系统地讲解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新闻评论的特点、任务、作用、党性原则。定下基调,就不会犯评论写作中的一些错误,就知道如何鉴别好稿差稿。明确原则,就能够“带着脚镣跳舞”。(脚镣――政策法规、宣传纪律、受众兴趣、媒体传统、媒体技术手段、社会效益等) 新闻评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些是新闻评论史范畴:从历史发展看未来趋势,从历史发展深入理解新闻评论的概念、特点、功能、原则 新闻评论是如何产生的?怎样写新闻评论?――这些是技能、方法范畴:整体上如何运作;文章怎么写?即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论证方法、谋篇、文风,各类评论写作以及评论工作者的修养等。 三、教师怎样教? 以讲解为主,同时强调授课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小练习(每次一节课)、课外习作等练笔形式,并加强习作讲评,组织适当的讨论。 四、学生怎样学? 学生关键是要强化一种新闻评论的意识,要有评论的欲望。 要明确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这些都是成功经验的总结,是系统化的知识,也是失败教训锤炼出来的。编辑、读者评价评论的标准往往是与这些规律、原则相一致的。更高的目标:在尊重规律和原则的同时力求突破创新,创造新的原则,打破常规。 五、怎样考核? 由于注重学习过程,所以平时成绩比重较大,占最终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0%。平时成绩以作业练习和课堂出勤情况为主;期末考试分知识素养和技能两大部分。 四、每周授课内容安排 1、绪论(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学习意义) 2、新闻评论的特点 3、新闻评论的任务与作用 4、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 5、报刊新闻评论简史(布置课外习作) 6、新闻评论的要素与品格 7、新闻评论的选题 8、新闻评论的立意 9、论证(一)方式方法 10、论证(二)驳论(布置驳论习作) 11、论证(三)逻辑推理 12、课堂练习兼习作讲评 13、新闻评论的标题 14、新闻评论的谋篇 15、新闻评论的文风 16、新闻评论的类型(布置短评习作) 17、思想评论与经济评论 18、广播电视评论 19、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20、复习迎考 教学内容提要 一、.绪论 (一)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

《土地利用与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也是土壤学、资源环境管理等专业的重要骨干课 程。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规划发展历史、现状、研究实践的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讲授土地规划的基础理论;从土地规划思想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土地规划的哲学观以及自然-空间—人类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思想。分别选取代表性规划内容,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规划模式、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配合课程讲授,安排了 大量的实验、实习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讲授部分

(二)实验、实习部分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调查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该实践,学生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典型样本;总结、描述其用地特征,并拍照。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到符合下列要求的土地利用类型,描述其特征,拍摄照片,并填写下表。至少要完成8种类型。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系统描述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系统。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找出当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资本情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劳动情况;总结、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出本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并根据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本省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实践原理。目前,各省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并公布实施。通过阅读本省土地利用规划报告,可以了解本省的土地利用系统及分析结果,并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分析训练。 内容:找到本省的土地利用规划;阅读本省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找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与土地利用需求的情况;根据教学内容,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的方法;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填写相关表格,完成相关报告。

《砼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砼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41023 课程英文名称: Concrete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砼工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讲述水泥与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水泥与混凝土的性能检测,水泥与混凝土的生产工艺,以及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防范。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以及特性; 2.掌握工程中水泥选用的方法; 3.掌握普通混凝土的组成及组成材料选用方法; 4. 具备配置普通混凝土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水泥与混凝土的组成,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初步进行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的设计,并能根据水泥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产品问题,进行弊病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本组成,基本生产配方设计,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本性能检测与后期性能调配;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组成,组成材料的性能要求及特点,新拌混凝土的基本工作性能,硬化后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和混凝土耐久性的指标,以及如何通过施工工艺进行三方面性能的调整;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现场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并能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掌握普通混凝土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3.基本技能:具备初步进行水泥生产工艺设计和混凝土生产工艺设计的能力;具有利用本课程基本知识进行工程应用初步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水泥基本性能检测、混凝土配制。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应用及结果分析为主线,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由于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和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等。本课程将为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0 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 3.课程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 (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 (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土地法学教学大纲

《土地法学》课程简介 安顺学院 课程名称:土地法学课程编号: 070021 英文名称: Land Law Theory授课对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土地经济学 学时:36学分:2 课程简介: 土地法是国家制定的关于调整人们因占有、使用、利用土地而发生的各种土地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土地法学是以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法律为依据,研究土地法律规范的制定,遵守和执行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相结合的实用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 其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土地法学基础理论。包括土地法学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土地法律关系,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土地相邻关系等;第二部分:土地利用法律制度。包括耕地保护法律制度、建设用地法律制度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第三部分:土地行政法。包括土地行政执法和土地监察、法律责任、土地行政复议、土地行政诉讼等。 建议选用教材: 《土地法学》王守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主要参考书目: 1.《土地法学》王文革,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2.《土地法学》沈守愚,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执笔人:殷清慧 编写时间:2014年2月

《土地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土地法学是研究土地法治的科学,其任务是以我国土地基本国情为基础,研究我国的土地法基础理论、土地使用权规则、土地管理规则、土地法实施规则等相关土地法律制度和土地政策,为土地立法、执法、司法提供理论基础、分析方法、规则体系和操作规程。它是法学体系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土地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明确土地立法的原理、原则,理解其适用范围,并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运用;通过学习,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并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土地法学是经济法学的子学科,同时本课程涉及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行政执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具备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的基本素养,它们对于学好本门课程有重要的支撑和辅助作用。 三、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

《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人:门勇教学团队审核人:门勇开课学院审核人:饶品华 课程名称:化工专业英语/ Special English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040341 适用层次(本/专科):本科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2 上机/实验等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等 教材:胡鸣刘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主要参考书: 董坚,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选修课,是在本科生公共外语学习基础上,围绕化学工业、化工工艺、化学工程以及化工前沿领域等专业知识,着重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的表达、写作和翻译技巧。在学习中,特别注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表达方式的掌握和理解。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化工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化工专业科学研究所需信息。能阅读本专业的英语科技资料,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分为“化学工业”、“化工工艺简介”、“化学工程”和“化工前沿领域”四大部分。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 (一)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 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介绍化学工业的起源、发展历史和包含的内容。通过学习,掌握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现象,一些常用术语的英语表述方法,初步熟悉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了解化学工业发展历程。 重点和难点:英语专业词汇,相近词义的辨析,英译汉方法,长句的分析和理解。 工业催化剂概述 (二)化工工艺简介(Chemical Technology) 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介绍化工工艺概论,结合典型化工工艺过程,介绍有机和无化学品的原料来源及生产工艺方法,学习、掌握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现象及一些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述方法,。 重点和难点:英语专业词汇,特殊的句子和语法现象,英译汉方法。 (三)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 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介绍化学工程的定义、历史,化工单元操作,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新闻评论》教学大纲

《新闻评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闻评论写作适用层次、专业:本科、新闻学 学时:64 学分:4 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 先修课程《新闻写作学》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新闻评论的一般原理,掌握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和常见新闻评论的常用技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评论的涵义、历史与现实,掌握新闻评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明确新闻评论员应具备的素质,全面了解目前中国报刊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的发展现状,学生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将较好地掌握现代新闻评论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课程讲授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新闻评论概论(总学时:4;理论学时:4;实验学时:0) 1. 具体内容: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种类、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新闻评论是传播的旗帜和灵魂,把“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2. 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与本质。 (2)理解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功能与作用。 (3)了解新闻评论的样式演变。 (4)理解新闻评论的实践。 (5)了解新闻评论的不同分类。 3. 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理解新闻评论的本质。 难点:提高自身撰写新闻评论的素养。 4. 说明:注重教材中的应用部分,避免和新闻写作课程中的内容过多重复。 (二)新闻评论的要素(总学时:8;理论学时:6;实验学时:2) 1. 具体内容:(1)新闻评论的结构:组织安排文章内容的具体方式; (2)新闻评论的选题:新闻评论的选题,就是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论的事物或所要论

述的问题,他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要努力学会从现实生活中选题。好的论题,应触及现实、富有新意,面向局、准而有当,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3)新闻评论的论点、论据、论证:论证,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以证明评论的论点是正确的。成功的论证,应当是解说得使人信服,论述有条不紊,议论严格周密,思想过渡首尾一致。论证的方式,分立论、驳论两大类。所谓立论,就是从正面解释客观事物的本质含义,以证明作者的看法、主张正确。所谓驳论,就是以反驳他人的错误关点为主,在反驳过程中传播真理。逻辑论证的手段是逻辑推理。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常用的逻辑推理形式有直接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理四种。 2. 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评论的要素。 (2)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 (3)了解新闻评论的选题标准。 (4)理解新闻评论的论点、论据、论证以及相互关系。 3. 重点、难点: 重点:新闻评论要素的演变、新闻评论结构演变的规律、新闻评论的论点、论据与论证。难点:新闻评论选题的范围和方法;新闻评论的立论与论证方法。 4. 说明:对于涉及职业技能技巧的内容应作为重点,讲精讲透。 (三)报刊评论(总学时:10;理论学时:6;实验学时:4) 1.具体内容:(1)报刊评论的特点与写作要求。 (2)社论。社论是代表报社、杂志社或通讯社编辑部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的言论。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代表的言论。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主办该机关报的党的领导机关的意见。社论的任务是,直接的、理论联系实际地阐述当前形式和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党的指示精神,部署工作;对过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方向性的事物加以评述,表明编辑部对此的认识和看法;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依托,就全局问题发表议论,分析形势,提出任务。社论写作的基本要求,一是选择恰当的论题,提炼在政治上明确和尖锐的主题思想。二是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评论,把道理说的既深刻又透彻,让人心悦诚服。三是树立正确的文风,力求把社论写得短而精粹,质朴感人,编辑部文章,是由社论发展而来的,比社论更有分量,更有影响力,规格更高。它是专门就国内外政治、思想方面的重要问题、重大事件发展的政策性言论。 (3)评论员文章。是报刊、通讯社等使用较多的中型评论体彩,代表媒体编辑部的声音,其重要性仅次于社论,规格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Specialty Introduction 课程编号:08075101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学时数:16 学分数:1 执笔者:审核人: 修订日期:2008年6月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入学的专业导论课,为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主干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的学习方法。并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生浓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内容 1.土地和土地科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简介、土地科学简介、土地科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以及我国土地科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了解土地的概念,土地的属性,掌握土地的科学的学科体系以及与土地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2.土地资源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资源学简介、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及发展前景、我国土地资源介绍。 掌握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3.土地经济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掌握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了解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4.土地利用规划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了解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5.土地法学与土地行政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法的渊源及其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土地产权制度;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掌握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了解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6.地籍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地籍制度、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不动产登记。 掌握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了解地籍制度;理解不动产登记。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7.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学时) 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理解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8.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土地信息系统(2学时) 主要内容: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土地信息系统构建。 了解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土地信息系统构建。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附:学时安排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一课堂讲授为主,应根据学生平时听课的情况以及作业情况适当安排课堂讨论与习题课,采用精讲多练、加强课后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 (一)课堂讲授 本课程以土地资源的学科为基础,由于学时比较少,授课时应精讲,重点讲土地资源管理的主干学科。通过有限的学时,使学生尽快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讨论

(完整版)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学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种子学是研究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农师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发育、成熟的过程和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及种子处理的概念、机理及其变化规律、调控措施,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技术原理,熟练掌握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操作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内容,熟悉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种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种子的涵义,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种子的涵义,了解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区别 第二章种子的形成与植物学分类 1、教学内容 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主要农作物种 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熟悉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有个充分的认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皮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种子的发育和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态结构;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特点;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难点:胚囊的发育和结构;双受精过程及意义;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 1、教学内容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种子水分;种子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其他化学成份; 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理解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环境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Planing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学时数:26 学分数:1.5 课程性质:限选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经济学》 开课教研室:环境科学教研室 执笔人:彭举威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本课程属环境科学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2.知识要求 本课程系在《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经济学》的基础上,来对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方法进行讲解,尤其对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等方面的规划。因此学生应具有现代数学、几何学、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知识。 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

掌握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尤其是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方面的规划。对各类社会形为具有独立制订规划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及要求 了解环境规划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与原则; 了解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内容; 掌握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掌握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的规划的基础、技术措施; 了解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2.时间分配和进度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 ①水环境规划; ②大气环境规划。 本课程教学难点是: 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②规划方案的综合制订与评价。 4.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在《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对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介绍,重点在于讲解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尤其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资源保护和固体废物管理规划,所涉及到的预测方法在《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中有所讲解的,本课程将不作祥细讲解。 5.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建议使用教材:《环境规划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议参考书目:《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东南大学 《城市环境规划》武汉大学 四、大纲说明 1. 本课程的重点应放在第1-6章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水环境规划和、大气环境影规划的学习,而对土地资源保护规划、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和城镇环境规划的学习以自学为主的方法来完成,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统一讲解。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应在课堂上多举些实例来加强学生对环境规划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环境规划的个人能力。 2.对重点的章节留作业(习题在20道左右),认真批改,并在课堂讲解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3.习题课、讨论课安排3学时,讨论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设计是工程技术的起点,设计是工程师的基本技能。只有运用先进设计工具的工程师才能实施先进的工程设计,从而孕育出先进的工程技术成果。 本课程是学科工程技能训练课程,学生通过面向设计项目的实践学习过程,学习现代(化工专业)设计方法与工具,了解化工设计工作程序、工作内容、设计文档编制方法,从整体上实践学习化工设计的全过程,并初步掌握一种通用和一种化工专业CAD工具软件,以及基本的化工CAD方法,培养综合运用化学、热力学、单元操作、化学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化机与设备、仪表与自控等化工专业基础理论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 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过程面向模拟设计项目,以围绕完成项目进行的自主学习为核心学习手段; 2、通过系列专题讲座对同学的实践过程进行宏观指导; 3、通过分组和个别辅导对同学的实践过程进行微观指导; 4、举行阶段性设计成果报告会,培养交流能力,督导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5、采取项目组合作承担项目的工作方式,培养团队工作精神和组织领导能力; 6、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校网范围内实行网上无纸教学过程; 7、考试采用上机实作的方式进行。 三、 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平均每周课堂讲授2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 主要内容: 绪论(课堂讲授学时:1) –课程的意义、内容、性质、任务、目标 –教学模式与方法、考核、实施计划 第1章化工设计概论 (课堂讲授学时:4,实践教学学时:8) 1.1化工设计的类别和任务 1.1.1化工过程设计与化工厂设计 1.1.2化工设计阶段的划分 1.2化工设计的内容和工作程序 1.2.1项目可行性研究 1.2.2化工过程概念设计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40 学分:2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0 面向专业:种子专业(本科、专科) 课程代码:A4201004 先开课程:植物育种学、栽培学、种子学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张洪生审定人: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是我国在开始实行种子产业化之后而开设的一门新的课程。它以植物育种学、栽培学和种子学为基础,是研究农作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以研究大田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为主,也包括蔬菜等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索我国现代种子产业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培养新时期从事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所需的专门人才。《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是植物生产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兼具农业技术科学和行业管理科学的性质,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在新形势下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在保持农作物良种优良种性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各种作物各类种子加速繁殖、提高产量的技术措施,并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实际条件具体应用;同时要了解我国种子法规,系统掌握种子行业经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力求全面了解、跟踪国内外种子生产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先进的技术经验;此外,还应增强振兴民族种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依法治种的观念,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劳动者,把我国种子事业推向更高水平,加速我国种子产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内容偏重于实用技术理论与技巧的讲解。课堂采用双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讨论。课堂教学中列举大量现实种子生产及经营管理的范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绪论(2学时)

新闻编辑与评论教学大纲

新闻学专业《新闻编辑与评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0301004)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 新闻编辑与评论的总学时为54,开课学期为4,周学时为3,学分为3。 2.课程类别 新闻学专业主干课 3.?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新闻编辑和评论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新闻编辑和评论的实际操作兴趣;能够运用版面设计语言把所学知识、技能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和验证;掌握新闻编辑、评论的基本规律和技术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独立进行新闻编辑, 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新闻编辑、评论能力。 4.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1.参考教材 《现代新闻编辑学》蒋晓丽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参考书目 《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陈仁风蔡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新闻评论学》杨新敬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教学重点与难点 编辑实务,即组稿、选稿、改稿、标题制作、版面设讣是重点,稿件的修改与评论写作是难点。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新闻编辑和评论的基本规律和技术要求,独立修改、编辑新闻稿件,拟订新闻标题,撰写评论。 6.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避免采用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而是采用提问和分析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对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讨论,再山教师总结、答疑,做到深入浅出、留有余地,给学生深入思考和

进一步学习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改变传统的单纯依赖教师讲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就教师的讲授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对问题和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而通过小组讨论、专题汇报、小组辩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学生可以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3)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或现象,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实现教学互动;而小组讨论、角色模拟的方式则可以起到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的作用,进而又促进了教学。教学相长,扩展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4)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讲解过程中结合案例,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将案例分析作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检索和问题分析,并提出小组意见,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也能起到相互启发的效果。 7.考核方法与要求 考试采用闭卷方法,用百分制计分,试题以试卷库或者试题库为准。本课程成绩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两部分,平时考核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o考试题型一般有填空、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有LI的、有讣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新闻学教育是一宽口径知识、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拓宽知识面,调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创新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发各种潜能,培养创新能力。结合专业学习特点,倡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9.先修课程与后修课程 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采访学、写作学、新闻摄影后修课程:广播电视编辑、新闻史、新闻事业管理。 10.其他有关说明 大纲只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与纲领性提示,在教学时不可拘泥于教材。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新闻编辑概述 第一节新闻编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