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结课论文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结课论文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结课论文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课程论文

北京市防洪排涝建设研究

教师:

学生:

学号:

日期:2015年11月19日

北京市防洪排涝建设研究

摘要:北京市近几年来频繁遭遇内涝灾害,尤其以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最为严重。为此对北京市遭遇内涝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研究针对北京市防洪排涝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城市内涝、原因现状、防治措施

一.北京市内涝灾害频发

近几年北京市连续遭遇内涝灾害:2004年“7.10”,2011年“6.23”,2012年“7.21”。其中以“7.21”北京特大暴雨灾害最为严重。2012 年 7 月 21 日,北京遭遇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持久的一次强降雨,造成 79 人死亡,导致山洪暴发、京广铁路断运,京港高速最深积水达 6m,城区交通瘫痪、车辆被淹、供电中断等,16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亿元。

(1)对基础设施造成重大影响。全市主要积水道路63处,积水30公分以上路段30处;路面塌方31处;3处在建地铁基坑进水;轨道7号线明挖基坑雨水流入;5条运行地铁线路的12个站口因漏雨或进水临时封闭,机场线东直门至T3航站楼段停运;1条110千伏站水淹停运,25条10千伏架空线路发生永久性故障,10千伏线路已全部恢复供电;降雨造成京原等铁路线路临时停运8条,已恢复7条。

(2)对居民正常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全市共转移群众56933人,其中房山区转移20990人。发生2起泥石流灾害:分别为房山区霞云岭乡庄户鱼骨寺泥石流灾害,造成1人失踪,1人受伤;房山区河北镇鸟语林景区泥石流,未造成人员伤亡。平房漏雨1105间次,楼房漏雨191栋,雨水进屋736间,积水496处,地下室倒灌70处,共补苫加固房屋649间,疏通排水141处。水利、农业、林业等其他灾害还在进一步统计、汇总之中。

二.北京市内涝灾害频发原因

2.1 极端降雨频次增加

(1)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象事件频发:城市暴雨。

气候变化使得人类面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增多等方面挑战,从而影响城市降雨与排水过程,导致城市内涝风险增大。观测事实表明,近50年来,全国最大1d、3d雨量增减不明显,但短历时暴雨强度增加、极端降水日数也在增加。这是城市洪涝频发的气象原因。

(2)城市雨岛效应增强了城市暴雨频率和强度

城市化快速发展产生了雨岛效应,所谓的雨岛效应就是:城市不断发展,由钢筋混凝土建成的高楼大厦密度也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

凝结核增强作用:城市大气污染物上升,产生凝结核增强效应,增加城区的降雨机率和强度。(人工降雨技术就是在空中播撒碘化银颗粒作为凝结核,促使水蒸气凝结)

微地形阻障效应:暖湿空气在运动过程中,遇到高楼大厦群,有一定地形爬升作用,暖湿空气上升冷却,增加降雨的可能性。

观测事实表明,在市区及城市下风方的地区有降水量增多的现象。根据上海汛期(5~9

月)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最大降水量中心位于市区,向外逐渐减小,市中心的降水比郊区多约60mm。其他城市也观察到相同的结果。

(3)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化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雨岛效应的影响,近年来北京市局地极端降雨的频次和强度增

加。当降雨强度超过雨水系统排水能力时,会产生地面径流,如果地面径流短时间大量

汇入低洼地区,往往会造成这些地区严重积水。

北京地区极端降雨频次分析北京地区短历时平均降雨量变化趋势

2.2 城市建设忽略防涝需求

(1)近年来,城市不透水硬化面积大大增加。经勘查,平房区、老居住区、新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不透水硬化区域百分率高达65%~90%,径流峰值时间缩短,排水压力加剧;

(2)城市竖向规划需要加强。城市低洼地区往往是易涝区,且周边缺乏对客水的拦截措施,大量客水短时间汇入,容易造成严重积水;

(3)近年来,有些河道明改暗,断面缩小,水面率降低,削弱河道洪涝行泄或滞蓄能力。

大面积不透水硬化地区河道由明改暗断面缩小

2.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1)河道存在排水不畅问题。部分河道未按规划治理,断面小,淤积严重。一方面行泄不畅;另一方面导致上游雨水管道无法顺利接入或淹没出流,影响城市排水。(2)雨水管道排水能力偏低。

a) 部分系统下游雨水管道缺失;

b)管道排放口被截堵;

c)管道排水能力偏低;

d)雨水蓖子少,收水能力偏小;

e)雨水泵站排水能力偏低。

(3)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有待完善。在极端降雨时,城市许多建设区、道路和公共空间缺少对地面雨水径流有效的控制措施,如透水铺装、行泄通道和调蓄区(下凹绿地、调蓄池)等,短时间大量雨水在低处汇集,容易造成内涝灾害。

河道未按规划疏浚形成漫溢

2.4 法规和管理有待完善

(1)缺乏城市防涝法规。

目前,相关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和《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主要针对防洪、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雨水排水和防涝相关法规不明

确。

(2)规划实施管理机制有待加强。

由于建设主体、项目资金、工程审批、征地拆迁等环节存在问题,往往造成城市雨水管道、雨水泵站建设滞后,排水河道缺乏疏浚整治,雨水调蓄和收集利用设施严重不足等现象。亟需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机制,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3)社会动员和市民参与保障机制有待加强。

尚未建立起完备的社会参与防汛减灾机制;在极端降雨和洪水预警时全社会组织动员机制有待加强。需对市民参与防灾、减灾和避灾行动进行有效指导。

三.北京市防洪排涝系统建设现状

3.1 排水河道

北京中心城现有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四条主要排水河道,120余条支流,总长580公里,现在已经治理386公里。

3.2 雨水管道

北京中心城现有主要雨水管道系统660个。现状雨水管道2300公里,其中合流管道约600公里,分布在老城区。

中心城区雨水管道布局及能力评估

3.3 雨水泵站

下凹立交桥区是中心城内涝重点防治地区。现有下凹立交桥区雨水泵站79座,设计标准为1-3年一遇。

中心城雨水泵站分布图

3.4 雨水利用

截止到2013年底,北京市城区共建设雨水蓄滞工程621余项,总蓄水能力达到700万m3,年综合利用雨水量达到2219万m3。当前,北京市中心城已经建成奥林匹克公园

中心区、天秀花园小区、双紫园小区等一系列雨水调蓄和利用示范工程。

奥林匹克公园“鸟巢”雨水调蓄池三海子蓄滞洪区

四.北京市再遇内涝风险分析

4.1未来降雨变化

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2050年全国年均降雨量较1980~1990的年均降雨量增加7~13%。据北京市气象中心预测:2050年北京市年均降雨量较1980~1990的年均值增加10.5% 。该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国内未来降雨量变化和分布

(2021 年~2030年) 和 (2041 年~ 2050年)

北京市年降雨量2020年和2050年变化趋势预测

4.2 未来城市发展

(1)水体面积减少

从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 北京市减少约14%(约80 ha)水面。

从2005年至 2050年, 预测在新建设区和改建区可能有10%水面将面临消失。(2)综合径流系数增加(2005年~2060年)

中心城建设密集区: 从0.79 提高至 0.83,增加4%。

全北京市域:从 0.29 提高至 0.33,增加13%。

北京城市不透水率模拟分析

五.北京市防洪排涝措施

5.1 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全力推进建设海绵城市,全面提升城市防涝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改善水环境和充分利用水资源。

(2)近期目标:中心城重要地区和快速路在发生50年一遇降雨时,基本保证交通通畅,不发生内涝灾害。

建设项目全部实施低影响开发措施,构建海绵城市小型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实现建设地块开发前后外排水量不变。

全面提高城市雨水管道建设标准,完善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发生5~10年一遇降雨时,地面不发生积水。

发生50年一遇降雨时,城市不发生内涝灾害;发生超过100年一遇降雨时,保障城市基本运行正常。

5.2 总体格局

建立“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总体防洪排涝格局。

西蓄:利用西郊砂石坑、南旱河、玉渊潭湖蓄滞洪水,利用西部廊道排蓄洪水,减少城区西部海淀、石景山、丰台等地区洪水泄入中心区。

东排:利用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向东部北运河排泄中心城区的洪水。

南分洪:指在西南城角右安门将通惠河水系洪水向凉水河分洪。

北分洪:指在东北城角东直门将通惠河水系洪水向坝河分洪。

5.3 建设标准

防涝标准:一般地区50年一遇,重要地区100年一遇。

(1)雨水管道: 3~ 5年一遇。

(2)排涝河道:50~100年一遇。

(3)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建设区开发后的雨水径流外排总量不超过开发前。

说明:

(1)防洪要求:当发生设防标准内洪水时,河水不漫溢。

(2)防涝要求:当发生设防标准内降雨时,对人们生产、生活不造成较大影响,道路积水深度若超过15厘米,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3)国家级、市级党政军行政办公区、重点功能区、不耐水浸泡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事办公区、重要基础设施为重要地区,其他地区为一般地区。

5.4 防洪具体措施: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洪

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洪:地上地下多举措分流分洪,地面上做到源头控制,通过建设绿化屋顶、生态景观、生态水池、生态广场公园等尽量减少地面雨水径流;通过浅层排水管道、深层排水深邃要做到过程控制,减少雨水污染,提高雨水利用;疏通河

道及时将多余的地下管道中的雨水排走做到末端控制。

5.4.1 地面上--雨水源头控制

(1)生态屋顶

对所有新建或可改造的房屋屋顶进行屋顶绿化(或微型菜园),可有效储和拦对应面积的雨水100~300毫米;建立空中储水层;同时还可以有效削减城市的“热岛”效应,美化城市,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环境污染。

(2)生态景观

对所有新建或可改造的绿化进行改造,实现旱可高效节水式渗灌,涝可快速排和渗排,可有效储、拦和收集对应面积的雨水。绿地中至少应有50%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凹式绿地。

(3)利用生态广场、公园雨洪滞蓄

修改城市绿化、公建、休闲空间国家规范和标准,科学合理的将城市新建或可改造

的的广场、小区活动中心广场改成下陷式多功能广场,汛期作为分洪储水的人工景观湖,少雨季节恢复广场和活动中心,应对城市特大暴雨洪涝。

例如北京:城区玉渊潭公园、紫竹院公园、龙潭湖公园周边建设大口井;四五环间约60个郊野公园兴建微地形调蓄容积实现雨水零排放;年综合利用约330万方。

(4)利用天然洼地、地下空间蓄滞雨洪

在积水点多发、且对城市安全要求运行较高的地区分别建设地下滞蓄水涵,在城区下凹式立交桥区等建设的地下滞蓄利用空间。

利用天然洼地蓄洪,例如北京:结合西部地区山洪滞蓄要求,利用砂石坑建设西部蓄洪回补工程,新增雨洪水调蓄能力700万方,调蓄雨洪水,实现自然回补涵养地下水源。

5.4.2 地下--雨水过程控制

(1)新建、改建雨水管道

规划新建和改扩建中心城1253公里主干雨水管道,排水能力普遍提至重现期3-5年一遇。

(2)改造雨水泵站

下凹式立交桥内涝治理的措施包括:泵站改造、下游排水出路治理。按高水高排、低水

低排的原则,对79座下凹立交桥雨水泵站系统改造。

(3)新建雨水调蓄区

规划在中心城结合公园绿地建设绿色生态调蓄区71处;结合广场、体育场等建设调蓄

水池23处;利用河湖调蓄5处。规划调蓄总容积108万立方米。

(4)修建两条排水深邃

在北京城东西两侧分别修建2条排水深邃。为减轻超标准降雨给城区“东排”增加的排涝压力,根据中心城河流水系特点及近年积水分布情况,提出:在城市西部建设以分流消峰为主的排水廊道;在城市东部建设以蓄滞为主的调蓄廊道。两条廊道总长约100公里,蓄滞能力可达800万立方米。

东部深隧系统解决四大排水体系东部内涝问题。增加雨洪滞蓄,控制下泄,加强流域间的联合调蓄。主要包括:

(1)局地暴雨,降雨在南北流域分布不均问题

(2)中心城排涝标准提高至50年一遇后,沿途流量增加,导致温榆河、北运河出口

流量限制问题

(3)十里河等立交桥积水问题

西部深隧系统解决城市南部凉水河水系内涝问题,消减洪峰,降低河道水位,主要包括:(1)西客站暗涵过流能力小的“瓶颈卡口”问题

(2)丰草河流域建成区面积增大,入河流量增加问题

(3)排涝标准提高,流量增加

(4)莲花河、玉泉营等立交桥积水

5.4.3 末端控制--排水河道及蓄洪区

规划在中心城结合公园绿地建设绿色生态调蓄区71处;结合广场、体育场等建设调蓄水池23处;利用河湖调蓄5处。规划调蓄总容积108万立方米。对183公里排水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新建73处蓄涝区,蓄水量1016万立方米。

5.5 建立先进的雨涝预警系统

加强城市水文、气象站网建设,改善监测手段,加大监测密度,增加雨量遥测站点,提高城市暴雨预测精度,延长暴雨预见期。

加强城市防汛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对城市低洼地区、立交桥、泵站出水口、主要道路及道桥和排洪河道水位变化情况的数字化管理和实时监控,并配置必要的移动视频监测车,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规划 CONSTRUCTION 引言: 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口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而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空间与资源越来越多,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空间资源越来越紧张。城市发展向地下延伸成为城市发展的新途径。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成为解决我国城市发展矛盾的一种新趋势。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对于城市化的发展、资源的充分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分析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寻找良好的应对策略,是做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的重点。 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随着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我国各大城市已经开始了地下空间开发的进程。城市管理部门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事业已经逐渐重视起来。相应国家的号召,在国家整体策略方针的指导下,出台了符合本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政策,鼓励各方面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随着城市地下体系的建设,城市各类公共市政管线逐步下移。消除了城市街道空间的各种线路,节约了土地资源,美化了城市的环境。并且城市地下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交通系统,休闲娱乐、购物、医疗等各方面的设施也逐渐建设起来,使人们的生活更为方便。 (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虽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程已经开始,但是在这个进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作用不够。地下空间规划滞后,指导作用不够强劲,连续性不强,地下建设中不断出现各类问题,阻碍了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另外,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不到位,政府的公共管理成效与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在开发的过程中严重影响来市民的正常生活。除此之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缺乏有力的法律政策,民事权利难以保障,开发利用者难以取得相关产权,导致了一些人的权益受到侵犯,影响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健康发展。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完整的信息来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各相关部门都局限在自己的范围之内,信息难以流动与共享,导致了城市地下建设进度慢、效率低。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关策略(一)交通功能设施地下化 为了综合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进一步加速推进城市部分交通功能设施的地下化是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第一需求。城市部分交通功能设施地下化的重点领域有:轨道交通设施、静态停车设施、结合地铁车站及城市(建筑)综合体规划建设的公共人行步道及道路交叉口的人行过街步道、城市交通瓶颈地区的道路地下化以及地下快速路系统。(二)地下空间开发深层化、复合化、规模化 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将持续引导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进一步大规模、深层化、复合化、网络化的开发利用。远期随着线路的不断增加,地铁建设需要从现有建成网络的地下穿行,需要与现有的地铁车站衔接,必然会促进车站地区地下空间的深层化、复合化、规模化,必将进一步促进车站周边临近土地和房产的再开发、再建设,促进地铁车站与临近周边建筑地下空间的连接与互通,形成规模更大、体系更完整的地下公共步道系统、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以及静态停车设施系统,进一步推进地铁车站地区的城区立体化、建筑综合(体)化、地下复杂化、规模化和深层化。(三)地下公共服务设施人性化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结合交通设施和人防工程设施的规划建设大力发展地下公共服务设施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新趋势。国内外成功实践证明,城市地铁车站地区是引发周边土地和房产大规模开发的发动机, 这个区域最易发展成为城市(建筑)综合体,是地下空间最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区域。这个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显著特点,即在开发功能上,应重点考虑与临近建筑的联系,满足步行交通、商业服务、停车服务等需求,要充分突出公共服务设施的人性化规划与建设;在开发形态上,应重点考虑与车站的整合和临近建筑的连通,同时应考虑防空防灾的特殊需要,在兼顾设防和平战(灾)结合上进行统筹规划。(四)市政公用设施地下化、集约化 中心城区的市政公用设施地下化、集约化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扩展。伴随着资源节约环境生态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主干电网、信息网、能源网的地下化和管廊化,垃圾收集转运、中小型污水处理场、雨水(中水)收集处理供给设施、区域性能源供给设施、变电站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地下化发展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一需求将会进一步推进中心城区道路地下深层空间,以及公共绿地及道路广场地下空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进一步推进这些市政公用型功能设施与静态停车设施、文化体育娱乐、应急避难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整合建设、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的复合开发利用。 (五)能源设施地下化和地下空间信息化 伴随着生态与低碳、数字与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发展,中心城区的能源设施地下化和地下空间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平台建设,必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能源设施的地下化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地下存储、浅层低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输送设施、区域集中能源供给设施等。地下空间信息化设施主要包括:地下空间资源与设施的信息化、信息化的传输设施、大型信息化处理设施等的地下化等。这些新型领域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进一步科学经济、安全有效地促进城市实现“生态、低碳、数字、智慧”的重要保障。 (六)构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法制体系 从现有的法律来讲,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关的法律体系,然而,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工作的法律可以借鉴地表城市建设的相关法律。而对于地下建设与地表建设中的不同之处,要进行具体的、单独的立法。让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完善的法律依据。立法要涉及到土地资源、矿物资源、水资源等各项资源的归属,开发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与环境问题,开发建设资金流动等各方面都要涉及到,以明确到每一位参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人员及单位的权利与义务,让每个人都能够尽自己的责任,享有应有的权利。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出现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城市空间资源日益短缺。城市基础设施老化,以及人们对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使得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已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作为解决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的重要措施,以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2]郑怀德.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规划师,2012,03:69-73. [3]段勇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4]陈恒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郑怀德,李秋霞.从“专业管理”走向“综合管理”——新时期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体制的思考[J].城市规划,2013,02:85-89.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刘 冲1 王 铮2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地下空间开发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思考,寻找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程。基于此,本文就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第4卷 第31期2014年11月 文章被我刊收录,以上为全文。 此文章编码:2014N 1121

城市地下空间论文 (1)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论文 中国矿业大学钟斌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13-07班学号:02130597 指导教师:陆路 中文摘要:通过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这门课程的理论学习,让我了解到地下空间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地下空间合理开发、规划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类数量的快速增长,人均用地面积的不断缩小,人们开始重视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再加之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文素养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地下空间是人类的一个发展方向,它既可以帮助人类解决人口过于拥挤,无处容身的问题,也能更好的加强环境改善。文章主要围绕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的相关原理论述城市空间系统的空间位置、集聚程度、空间形态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英文摘要: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human population growth, per capita land area is shrinking, people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problems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 coupled with the constant progress of society, improvement of human quality, there is a growing emphasi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nthesis of various factors, underground space is mankind's development, it can help solve the population too crowded, nowhere problems can better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Centered on underground space plan and the principle system of urban space design of spatial location, degree of agglomeration, spatial relationship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城市立体化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它是受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地域综合体。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本质是实现城市系统内人、自然与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从而既满足当代人日益提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又为后代人创造具有良好发展条件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有:①合理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能够缓解城市空间发展的突出矛盾与问题。②通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城市的总体防灾减灾能力。③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节约城市能耗。④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主要问题是缺乏整体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和全面规划。特别是地下空间开发与城市建设脱节,布局不合理,利用水平低,影响了城市建设与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与发展,造成了地下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当前开发利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囿于固有观念和认识,或停止于投资方的私利追求,各行其是,分散开发,前后失调,形不成规模,形不成城市的整体效益和效率。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的发展战略和全面规划。人防建设和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一般是作为城市人防专项规划制定,只是解决城市战时防空袭的需要,仅部分工程局部地结合了城市交通和社会服务的需要。规划中没有形成独立的分系统,既缺乏各分系统之间、各个设施之间的有机结合,也缺乏地下和地面之间的协调,更没有未来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安排。地下空间规划,实质上是地面城市规划的延伸。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对地下空间开发起“龙头”作用和“协调导向”作用。我国多功能、综合性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经验。特别是如何协调处理地上、地下两个空间的关系,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地下工程建设具有不可逆性和难以更改的特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内涵可以理解为:从宏观上,城市发展要与其所在的整个区域的资源与环境状况相协调; 城市与其周边城市构成的城镇体系在空间结构

深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讨_夏昌琼

深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讨 夏昌琼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518026,深圳M经济师) 摘要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建设的新型国土资源。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必将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格局。城市地下空间的科学开发利用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通过介绍深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实践,分析了影响深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因素,进而从法律制度、组织体系、技术理论研究和投融资模式等四个方面对深圳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开发保障 中图分类号T U984.11+3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Shenz-hen X ia Changqio ng Abstract Beca use o f the limited land r eso ur ces,expansion o f underg ro und space has beco me a new driving fo r ce fo r the dev elo pment o f Shenzhe n.By intr oducing the utiliz a-tio n of under gr ound space in She nzhe n,this pa pe r analyzes the fa ctor s in the deve lo pment pr ocess,fr om fo ur aspe cts: the lega l sy stem,o rg aniza tio n system,technical and theo-r etic r esear ch,investm ent and f inancing mode,puts f or-w ar d so me suggestio ns fo r im pr o ving the dev elo pment and utilization o f unde rg ro und space in Shenzhen. Key w ords under gr o und space;deve lo pment and utiliz a-tio n;deve lo pm ent security Author.s address She nzhe n M etr o Co.,L td.,518026, Shenzhen,China 伴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提升以及稀缺土地资源的快速消耗,许多城市的现有土地资源愈加难以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拓展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已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所言,/21世纪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年代,地下空间开发是历史的责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办法0。 深圳也面临着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城区交通日益拥堵等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深圳可持续发展的瓶颈。2008年,深圳建设用地面积达到968.93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9.6%,可建设后备土地资源非常紧张。因此,大力拓展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深圳未来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1深圳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实践 1998年以来,深圳大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动了沿线土地开发及车站腹地地下空间的开发。地下空间商业开发面积近4万m2,主要包括地铁站厅商业和通道商业、地下商业街以及地下商铺开发等。2004年,城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建成后,一期工程中12个车站的核心腹地由市场自发进行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其开发范围达154万m2,总建筑面积230万m2,功能定位为地下停车库、商业设施、地下人行通道和人防。此外,深圳在进行旧城区改造过程中,与地铁建设同步,地上地下一体化整治,使地下空间得以有效地开发利用。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的建设,深圳迎来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快速发展期。一是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特点,进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如即将建成的深圳北交通枢纽,汇集广深港客运专线,以及城市轨道交通4、5、6号线与地面交通系统,是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占地面积58.65万m2。二是对市政设施进行统筹规划,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同步实施了20多个地下过街通道的建设,建设地下停车库和自行车停车场。三是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和建设。四是人防工程的建设。 从实践看,深圳在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已形成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意识和理念,并能对地下空间开发进行整体规划。但是,现阶段深圳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影响了地下空间科学化、规模化、系统化开发利用。 2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瓶颈 2.1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 法律制度体系是最具权威性和约束力的规范和 # 14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概论论文

我与未来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班级:地工1303 姓名:盛夺学号:2013003802 经历了高考的层层选拔,我很荣幸来到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并在此进行学习。经过这几个月的学习,我对这一专业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下面就谈谈我对本专业的认识以及本专业的前景与机遇。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城市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都是国家和社会的现实情况的反映。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这使得人口的增长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中心地区人口密集,建筑物林立,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特别是历史旧城或经改造发展起来的大城市,这些矛盾和问题尤为突出。为了保持城市功能及交通所需的空间,使得我们开始向地下空间方面考虑,从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今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并存的时代,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21世纪是地下空间发展的世纪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能源紧张、交通拥挤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将日益严重,因此人们不得不向地下寻求生存空间,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所带来的压力。所以地下空间发展势在必行。 关于未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大家已有了不少议论和设想,很多偏于理论化,或多针对于已经相当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的大城市。而对于大量正在膨胀中而又很落后的大城市,如何从现实出发既提出解决当前城市矛盾的措施,又能预见到数十年后的发展,并为此发展打好基础,做好规划化,则较少讨论。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我们来说,随着经济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很多问题,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同时,耕地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我国土地最多能供应17亿人口的粮食。然而正规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严峻现实,成为了目前中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最重大也是最迫切的问题之一。现阶段,我国提倡实行可持续发展,而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正是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加强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增加地上绿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疏解交通,减少污染,改善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地下空间将不仅仅只有地铁、隧道、地下广场、地下道路等几种式,还包括地下街、市政隧道(共同沟)、大型地下储气设施、地下雨水储存设施、地下垃圾站房、地下车库、地下变电站、以及大型绿地、居住区和世博园区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等形式,可谓丰富多彩。 地下空间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利用形态正是其独特的属性所导致。在构造上,地下空间因有很大深度导致其空间性较地面大很多,岩土的特性使得地下空间具有极高的密闭性、隔离性以及耐寒性,土层和岩层的覆盖使地下空间的抗震性能和耐压性能十分出色。在物理特性方面,地下空间隔热、隔音的性能良好、空间内能很好的保持恒温、恒湿状态、且因其位于地下遮光和难透性能极强。地下空间可以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和安全防卫,并且能够节省对能源的利用和消耗。 也许很多人依旧不太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这一专业的具体应

(完整版)简述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

简述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 一.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起步早,已经历了大约15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验成熟。 (一)欧美等国城市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始于建设地铁并大力发展城市地铁 (二)第二世界大战中,战略轰炸成为战争的重要样式,巨大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各交战国充分认识加强民防建设,修建地下防护设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城市注重立体开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多功能四通八达的地下城 从地铁交通工程、大型建筑物向地下的自然延伸发展到复杂的地下综合体,再到地下城,形成与地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地下街人流疏散休闲购物工程。 市政设施从地下供、排水管网发展到地下大型供水系统,地下大型能源供应系统,地下大型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地下生活垃圾的清除、处理和回收系统,以及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共同沟)。 公共建筑转向地下发展:如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会议中心、展览中心以及体育馆、音乐厅、大型实验室等文化体育教育设施。地下建筑的内部空间环境质量,防灾措施以及运营管理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四)值得参考借鉴的国家事例

各个国家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有的特色。了解其特色和经验,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日本的经验作法、特点 国土狭小,城市用地紧张,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虽比北欧等国起步晚,但是地下街道、地下车站、地下铁道、地下商场、地下共同沟的建设规模,成熟程度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地下街建设规模大,抗灾能力强。 日本的地下共同沟建设经验成熟,建设数量居于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 瑞典的经验作法、特点 地质条件良好,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先进地区,地下空间的利用与民防工程的结合,实现平战兼容是其突出特点。 在地下空间利用方面,除了住宅的地下室及城市设施外,利用坚固的岩石洞穴建设城市构筑物,地下商城、地下街道、地铁隧道、公用设施沟、停车场、空调设施及地下的污水处理场,地下工厂、地下核电站、石油储罐、食品仓库及地下避难所等。 城市大型地下排水系统居世界上领先地位,不伦在数量上还是处理率上,斯德哥尔摩市:城市排水系统的污水处理厂全在地下,大型排水隧道200公里。拥有大型污水处理厂6座,处理率为100%。 南部地区供水的大型系统全部在地下,埋深30--90米,隧道长80公里,靠重力自流。 芬兰的经验作法、特点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论文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3 班 姓名: 陈浩 学号:15 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城镇人口的总量也是占世界第一位的,根据资料统计,1997 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大约为 3."6 亿。而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目前仅为29%左右,既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也会逐步提高,城镇人口还将继续曾长,城镇数量和规模也将继续增长和扩大,城镇建设会有很大发展。同时,这也是我国21 世纪面临的巨大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城镇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演进。今天的城镇,早已不是过去被城墙围这的城区: 墙内是城,墙外是乡;而是包括了那种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聚集绵延数百、上千甚至数千平方公里的巨型城市,以及由这些巨型城市和大量中、小城镇及其周围农业肚脐眼所构成的大城市地区或城镇集聚区。这种新的城镇空间形态和结构,在人类历史上市空前未有的。 从巨型城市,大中城市到小城镇,几乎无例外地都发生了其内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以及人们从生活方式到价值观念的变化。先进神奇的新技术及其产物和某些仍然存留这的旧的城市物质结构并存,是今天城镇的普遍显示。科学技术义无反顾的前进,经济、社会不可逆转的发展,人类对生存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水平的提高,在20 世纪,生态失衡,资源耗

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相伴产生,特别是城市化的快速粗放发展,使许多城市产生“城市综合症”,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因此在现代化的都市中,地下城市正在崛起,地下已不再是阴冷潮湿的场所,而成为人类生态空间的又一延伸。 从原始神会的穴居,奴隶社会的水道,封建社会的陵墓与石窟,工业革命的地下电站与地铁,20 世纪战争年代的掩体与工事,到现代社会的地下街与综 合体,地下空间的发展将成为21 世纪城市发展的主题。 现代社会城市化已经变得十分拥挤,土地不断被占用,空气污染在加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及战争与自然灾害等,这一切都构成了对人类自身生存的威胁。城市地面空间及上空被高层建筑和高架路挤占,给自然环境带来很大的威胁,开发地下空间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土地紧缺的有效途径。 耕地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我国土地最多能供应17 亿人口的粮食是以人均 耕地基本维持目前水皮位前提的,正规耕地资源及其有限并将继续减少的严峻现实,成为目前中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最重大和最迫切的问题之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保护现在耕地不被破坏,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地下建筑对抗减灾又是最好的建筑类型,特别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地下具有突出的防护作用。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起步于20 世纪60 年代的人防工程,其主导思想是以防止战争空袭位目的,当时尚未认识到地下空间于城市用地及平时用地的利用关系,因而又相当多的工程没有同城市将设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于进步及城市化的程度不断的提高,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已被人们所认识,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大中城市先后结合城市改造开发利用原有的‘人防工程 ',有序地开发地下综合体,并结合城市广场,修建了绿地、下城式广场等设施。 我国建设部1997 年颁布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标志这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01 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修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的决定,对城市底下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做了明确的规定,使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卡发利用又了明确规定,使中国城市

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并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将从开发利用的目的、动因入手,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及我国现阶段的开发利用情况,分析具体的矛盾问题,总结未来建设的总体趋势。 关键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趋势 正文: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应该是从1863年英国伦敦建设成的世界第一条地铁开始。在迄今为止的一百多年中,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从大型建筑物向地下的自然延伸,发展到复杂的地下综合体(地下街),再到地下城(与地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地下街系统),并在f日城的改造再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地下市政设施也从地下供、排水管网发展到地下大型能源供应系统,地下大型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共同沟)。在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方面,从专项规划逐步形成系统规划,在一些地下空间利用较早和较为发达的国家,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正从城市中某个区域的综合规划,走向整个城市和某些系统的综合规划。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一、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目的与动因 1.现代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之一是向地下延伸。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上空间开发利用相比有其独到之处,但地下空间建设成本高,工期长,难于利用太阳光及天然景观,方向性感官差。

而且一经建成后,对其改造和改建的难度相当大,单从这一点远不及地上空间的可逆性大。因此,人们对在地下工作和生活抱有一种主观上的偏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正在快速提高,城市人口激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加重,用地更加紧张,城市基础设施包括

城市地下空间论文

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开发与利用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均用地面积的不断缩小,人们开始重视这个紧迫的问题。再加之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文素养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地下空间是人类的一个发展方向,它既可以帮助人类解决人口过于拥挤,无处容身的问题,也能更好的加强环境改善。 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地面空间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等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相比宇宙空间与海洋空间,地下空间的开发相对来说实际操作性更强。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而且具有很多优点,比如:节约土地资源,保护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缓解城市人口聚集和交通堵塞压力;保障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及战争的能力;在历史街区和风景地带保护地面景观;并在恒温性、遮光性、气密性、隐蔽性、恒湿性、安全性等诸多方面远远优于地上空间。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非常符合我国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要求。地下建筑空间是城市的战略性空间资源,同时也是种新型的国士资源。 城市发展充分向地下发展延伸,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鲜明特征之一。而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存环境,通过改善城市整体的空间环境质量来提高我们的

生活质量。在21世纪,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地下空间开发一定是本世纪的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为之努力的。国外开发地下空间起步较早,自1845年伦敦地铁的开始兴建发展到现在已有150年之久,中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地下空间是我们这代乃至几代人的使命! 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 我国可供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总量非常大,地下空间在扩大人类生活空间容量上能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地下空间是人类城市的战略性空间资源,是新型国土资源. 我国地下空间早期以人防工程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起一些城市建设了大型的平战结合工程,如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下街等.90年代,地铁成为上海北京广州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 .二、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 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开发地下空间是21 世纪结构工程的重要发展趋势。就目前而言,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可应用于交通设施、商业设施等8个领域. 一. 商业设施:地下商城、水下游乐馆。 二. 地下车库:解决城市中心区的公共停车和居住区的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84分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84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上海市首部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法规是于哪一年审核通过的()。 A.2005年 B.2008年 C.2011年 D.2013年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2.下面关于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体系的主要应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通过对采集的地下空间实时数据分析处理,来时实现对安全隐患的排查。 B.事故发生后能够立马启动相应的事故等级预案并发布信息。 C.通过红外感应器实现对地下空间人、车、物信息的实时精确掌握。 D.通过对地下空间的人员流动、管线运行、出入口、设施巡检的实时监测及数据分析,作出风险预警及评估。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3.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管理法制建设的关键问题不包括()。 A.明确地下空间的国土资源属性 B.地下与地上城市规划之间的协调 C.地下空间的建设融资方案 D.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4.提升地下空间环境质量主要途径不包括()。 A.控制污染物的发生 B.合理设计地下空间气流组织方式 C.稀释通风和置换通风 D.种植绿色植物,减少垃圾排放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5.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发展的历史沿革,说法错误的是()。 A.大部分早期所建人防工程的特点是,质量差,渗漏水严重,内部三防设施不完善。B.1978年10月,国家人防办和建设部在“全国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座谈会”上进一步明确了人防工程建设的主要方向是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C.1997年12月,建设部颁布了国家层面的法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该法规明确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以西安市碑林区中心城区为例,进一步对其地下空间开发运用存在的隐患展开分析,基于此提出点、线、面三种地下空间开发运用模式,对中心城区多元化、立体化开发的适宜实施途径展开谈就,且提出推动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的一些建议,给近似于其它城市开发利用带来有利的参考。 标签: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 1、地下空间概况和规划原则 从我们国家的当前状况可以看出,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概括为“低量、低质量、晚起步”,主要是基于早期的民用防空设施建设和后期建设的地下车库。与比较成熟的欧洲、美国和日本相比,差距很大。与香港相比,这一制度并不牢固。与一些大城市相比,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全面发展,旧城和旧村改造的不断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等,是地下空间发展的关键时期。 1.1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 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现状,地下空间开发的重点应放在城市的中心区、轨道交通站周围等,通过地下空间迫切需要,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促进集约发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在地下空间开发中,应根据城市的发展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结合地下空间的发展。地下人民防空工程和过去修建的地下室改造为适宜的建筑用途。同时,在规划地下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人民防空在战时的作用,在和平时期,一些经济效益是好的,可以派上用场。重要的广场、十字路口和其他地方规划人民防空基地,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城市交通;在高层住宅楼的建设中,地下车库的建设和人民防空工程的使用;道路交叉口规划多功能综合渠道、综合网络、地下交通、商业等功能整体。 2、西安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详细规划指导 2014年3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常务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西安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系统规划》和《西安主要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可是缺少对地下空间控制详细规划的指导,导致地下空间的随机开放和建设。大部分不同类型的地下空间建设属于地块和开发单位。不同的地下空间节点缺乏连通性,没有形成整体的发展模式。 2.2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西安中心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与利用处于起步阶段。城市中心区大型地下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结课论文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课程论文 北京市防洪排涝建设研究 教师: 学生: 学号: 日期:2015年11月19日

北京市防洪排涝建设研究 摘要:北京市近几年来频繁遭遇内涝灾害,尤其以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最为严重。为此对北京市遭遇内涝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研究针对北京市防洪排涝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城市内涝、原因现状、防治措施 一.北京市内涝灾害频发 近几年北京市连续遭遇内涝灾害:2004年“7.10”,2011年“6.23”,2012年“7.21”。其中以“7.21”北京特大暴雨灾害最为严重。2012 年 7 月 21 日,北京遭遇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持久的一次强降雨,造成 79 人死亡,导致山洪暴发、京广铁路断运,京港高速最深积水达 6m,城区交通瘫痪、车辆被淹、供电中断等,16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亿元。 (1)对基础设施造成重大影响。全市主要积水道路63处,积水30公分以上路段30处;路面塌方31处;3处在建地铁基坑进水;轨道7号线明挖基坑雨水流入;5条运行地铁线路的12个站口因漏雨或进水临时封闭,机场线东直门至T3航站楼段停运;1条110千伏站水淹停运,25条10千伏架空线路发生永久性故障,10千伏线路已全部恢复供电;降雨造成京原等铁路线路临时停运8条,已恢复7条。 (2)对居民正常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全市共转移群众56933人,其中房山区转移20990人。发生2起泥石流灾害:分别为房山区霞云岭乡庄户鱼骨寺泥石流灾害,造成1人失踪,1人受伤;房山区河北镇鸟语林景区泥石流,未造成人员伤亡。平房漏雨1105间次,楼房漏雨191栋,雨水进屋736间,积水496处,地下室倒灌70处,共补苫加固房屋649间,疏通排水141处。水利、农业、林业等其他灾害还在进一步统计、汇总之中。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概论论文

我与未来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经历了高考的层层选拔,我很荣幸来到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并在此进行学习。经过这几个月的学习,我对这一专业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下面就谈谈我对本专业的认识以及本专业的前景与机遇。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城市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都是国家和社会的现实情况的反映。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这使得人口的增长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大城市和 特大城市的中心地区人口密集,建筑物林立,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特别是历史旧城或经改造发展起来的大城市,这些矛盾和问题尤为 突出。为了保持城市功能及交通所需的空间,使得我们开始向地下空间方面考虑,从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今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并存的时代,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21世纪是地下空间发展的世纪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能源紧张、交通拥挤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将日益严重,因此人们不得不向地下寻求生存空间,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所带来的压力。所以地下空间发展势在必行。 关于未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大家已有了不少议论和设想,很多偏于理论化,或多针对于已经相当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的大城市。而对于大量正在膨胀中而又很落后的大城市,如何从现实出发既提出解决当前城市矛盾的措施,又能预见到数十年后的发展,并为此发展打好基础,做好规划化,则较少讨论。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我们来说,随着经济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很多问题,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同时,耕地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土地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我国土地最多能供应17亿人口的粮食。然而正规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严峻现实,成为了目前中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最重大也是最迫切的问题之一。现阶段,我国提倡实行可持续发展,而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正是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加强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增加地上绿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疏解交通,减少污染,改善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地下空间将不仅仅只有地铁、隧道、地下广场、地下道路等几种式,还包括地下街、市政隧道(共同沟)、大型地下储气设施、地下雨水储存设施、地下垃圾站房、地下车库、地下变电站、以及大型绿地、居住区和世博园区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等形式,可谓丰富多彩。 地下空间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利用形态正是其独特的属性所导致。 在构造上,地下空间因有很大深度导致其空间性较地面大很多,岩土的特性使得地下空间具有极高的密闭性、隔离性以及耐寒性,土层和岩层的覆盖使地下空间的抗震性能和耐压性能十分出色。在物理特性方面,地下空间隔热、隔音的性能良好、空间内能很好的保持恒温、恒湿状态、且因其位于地下遮光和难透性能极强。地下空间可以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和安全防卫,并且能够节省对能源的利用和消耗。 也许很多人依旧不太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这一专业的具体应用,在此我为大家阐明一下其具体作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指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土体或

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始于防备空袭而建造的人民防空工程。从1950年开始,我国人防工程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78年,第三次全国人防工作会议提出了“平战结合”的人防建设方针,1986年国家人防委、建设部在厦门联合召开了“全国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平战结合的主要方向是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实行平战结合,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使人防工程除战略效益外,充分发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成为今天以解决城市交通阻塞和缓解城市服务设施紧缺为动因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据2005年统计,平战结合开发利用的人防工程达数千万平方米,年产值和营业总额近千亿元。 国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情况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始于防空需要而修建的人防工程。目前,除北京、上海等部分城市建设了地下交通和少量共同沟之外,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地下项目主体依然是人防工程。许多城市建设的地下商城和地下商业街,也大都是平战结合人防工程项目。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建设也实现了一个跨越跃式发展。 一是结合城市广场公园建设修建公用人防工程。 目前,北京比较流行的方式是结合绿地公园修建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契合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主题。河南省信阳、驻马店、漯河等中小城市引资建设的平战结合人防项目,都是位于城市广场地下。 二是结合城区道路改扩建修建公用人防工程。 著名的长沙市黄兴北路地下商业街,就是抓住了黄兴北路打通的机会而修建的。 三是结合大型场馆建设修建公用人防工程。 青岛市“五四广场”人防工程就是结合奥运场馆建设而修建的。济南市经十一路地下商业街项目,也是结合省体育中心及周边设施改造而同步建设的。四是结合地铁建设修建公用人防工程。 广州市黄沙区地铁站地下综合体,就与地面广场、汽车站、过街地道等实现了有机组合,将商业、娱乐、人员转乘、掩蔽等多种功能集为一体。 在城市交通的改善方面,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地铁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南京,地铁总运营长度近500余公里,目前,国家还批准了青岛、杭州、武汉、重庆、成都、哈尔滨、苏州、无锡等城市兴建地铁。同时大连、兰州、昆明、西安、长春、鞍山、佛山、乌鲁木齐等城市也正着手筹建地铁的工作。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是未来杭州的中心,是以行政办公、商务贸易、金融会展、文化娱乐、商业功能为主,居住和旅游服务为辅的行政商务中心(CBD)。核心区用地4.02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用地159公顷,地面总建筑面积达650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3440户,提供就业岗位18万个。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约150万至200万平方米。其重点区域集中位于富春江路与新安江路和奉化路交叉口处的地下轨道交通站之间形成的南北轴;市民中心东部市民公园、杭州大剧院、商务科技馆、高架城市阳台和市民中心西部中央公园、会展中心之间形成的东西轴之间。 新城地下空间功能主要包括地下交通、商业、文化、休闲、停车、防灾等,届时,两条地铁线、两个地铁站将把地下城和其他城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分析报告及对策建议

专题报告 2012年第16期(总第25期) 市规划委研究室2012年9月17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城市地下空间是一个巨大而丰富的空间资源,向地下要土地、要空间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实行土地综合利用,已成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选择。 一、现阶段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规划制定与实施方面 1.缺乏综合利用的战略规划 地下空间规划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一方面,地下空间规划作为对城市关键性资源的战略部署,涉及国土、规划、城建、市政、环卫、民防等多个城市行政管理部门,综合性很强。另一方面,地下空间规划具有系统性,需要考虑在地面条件的制约下,科学规划功能布局,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促进地上、地下两大系统以及地下空间各功能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地下空间资源供给的稀缺性、开发结果

的不可逆性和利用效果的外部性等自然和经济属性,要求政府对地下空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实施保护性开发利用。 目前,从各地操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城市都缺乏超前的、整体的地下空间规划,更没有对未来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安排,造成城市地面的大规模建设对未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如大量高层建筑的建设,对地铁的规划、选线、建设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各个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亟需制定涵盖地下交通系统、市政设施系统、防灾系统、物资储备系统、资源再循环系统等综合的城市地下空间战略规划。 2.规划的先行性和强制性难以落实 一方面,前瞻性是城市规划的固有属性,但与地面建设不同,地下空间的开发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建成很难改造和拆除,同时地下工程建设的前期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后期运营和维护成本较高,而地下空间的环境、防灾及社会等间接效益体现较慢,这些都决定着地下空间规划需要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立足全局。 另一方面,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的有关发展战略、规模、功能、布局等问题都不是单纯的技术和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必须以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以保证规划的强制性与实施。然而我国在地下空间规划方面的专门立法还没有,只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