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药特色汇报材料

民族医药特色汇报材料

《民族医药特色汇报材料》

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民族医药资源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医药传统和特色。以下是关于民族医药特色的汇报材料:

一、藏医药特色

藏医药源远流长,结合藏族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医疗体系和诊疗方法。藏医药强调平衡治疗,注重调整人体气血和脾胃功能,使用大量草本植物和动物药材进行治疗。

二、苗医药特色

苗族医药历史悠久,擅长采用苗药、汤药、膏药等方式进行治疗。苗医药注重辨证施治,尊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擅长针灸和草药疗法。

三、壮医药特色

壮族医药以土法取药、水煎服药、风培直接药等为主要特征,善于运用当地的药材和资源进行治疗。壮医药讲究药食同源,注重饮食起居和治疗结合,对于调养和保健也有丰富的经验。

四、哈尼医药特色

哈尼族医药擅长采用土法、水煎、沸煮、炒茶等方法,注重保健和治疗结合。哈尼族医药在云南省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特色药材和特色治疗方法备受关注。

五、维吾尔医药特色

维吾尔族医药注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擅长使用当地植物药材和中药饼剂进行治疗。维吾尔医药还注重身心健康的平衡,强调饮食和饮水的安全卫生。

以上是关于民族医药特色的汇报材料,每个民族医药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价值,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些宝贵的医药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中蒙医创提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基层中蒙医创提工作检查督导汇报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专家: 正值金秋时节,各位领导不顾路途遥远,莅临我市检查督导基层中蒙医创提工作,让我们倍受鼓舞。在此,我代表霍市政府和卫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自接到内蒙古自治区卫计委下发的《关于印发基层蒙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卫发…2013?26号)和《关于组织申报全国基层中蒙医工作先进单位的通知》(内卫蒙字[2014]172号)文件以来,霍林郭勒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借鉴其他地区基层中蒙医创提工作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不断完善和提升基层中蒙医服务能力,同时还启动了“全国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在市政府的悉心指导、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及全市广大中蒙医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紧紧围绕“创提”工作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我市以市中蒙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中医诊所为补充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体系。

一、我市概况及中蒙医简介 霍林郭勒市辖区总面积585平方公里,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28公里,周长113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管5个街道办事处,22个城市社区和12个农村社区,全市户籍人口81118人,其中蒙古族人口32461人,占总户籍人口的40%。农村人口8600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左右。市卫生局现有干部职工31人,内设办公室、财务室、医政科、防保股、新农合办公室、基层卫生科、党办、中蒙医科8个科室。下属二级单位有:综合医院1所,中蒙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结核病防治所各1所,卫生服务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9个、村卫生室12个,中医诊所9个。全系统职工总数688人;政府办医疗机构拥有床位698张,其中中蒙医病床138张。职工总数607人,其中中蒙医人员(含中西医结合)204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床位20张,职工总数19人,医师9人,其中中蒙医师3人;社区卫生服务站19家,有中医药资格证的16家。村卫生室乡村医生19人。 二、创建工作和提升工程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中蒙医地位更加突出我市基层中蒙医建设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将中蒙医工作纳入“十二五”市经济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把中蒙医工作写进了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制订了《霍林郭勒市基层中蒙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

民族医药

首先,民族医药是我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它和少数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紧密相关,是我们宝贵的遗产,是中国的人文标签,是我们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资源。其次,它涉及到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的问题,我们尊重少数民族就是要尊重它们创造的文化成果,加以研究整理、继承发扬。从功能层面讲,民族医药在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很多西医没有普及或者比较偏远的地区,民族医药发挥着救死扶伤、保障人们生命健康的作用。鉴于民族医药的草根性质,大力地普及它对于解决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医疗问题是大有帮助的。开发民族医药资源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提升作用的,民族药的开发已经成为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民族医药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内的我国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发展较快,随着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一批颇具规模的民族医药代表企业发展壮大,民族医药企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也逐渐加快。截至2009年底,已有藏、蒙、维、傣、壮、朝、苗、瑶、回、彝、土家、布依、侗、哈萨克、羌共15个民族设有本民族医药的医院,全国共有民族药医院191所,床位8694张,另外民族地区的综合医院大多建有民族医药科室。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医药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结合对藏药、维药和蒙药等各民族药的系统整理,重点开展具有民族医药理论特点、资源特色和治疗优势的民族药新药的研发和生产,促进民族药产业的发展。民族医药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提高我国医药生产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民族药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七章。首先详细介绍了民族药的界定、主要种类介绍及民族药产业发展环境,接着分析了民族药产业的发展概况,并对民族药细分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民族药知识产权保护做了阐述。最后,报告对民族药重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民族药产业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您若想对民族药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民族药,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民族医药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统称,是中国民族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讲,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医药需求、医药创造和医药积累,似乎应该有55种民族医药。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 诸国本解释说,两个原因造成没有55种民族医药。其一,有些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大都已经融入在主流文化之中,例如满族医药的资料现在已经很少了;其二,我国有22个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有7个民族各自的人口在1

民族医药的政策及发展状况

民族医药的政策及发展状况 引言 民族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拥有着良久的历史,并始 终为人们所重视和发扬。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民族医药的关注和支持,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民族医药的发展。本文将探讨民族医药的政策及发展状况。 政策支持 国家林药局的设立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林业局 于2005年4月成立了国家林药局。国家林药局的主要工作职能包括:加强林木资源和非木林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林木资源和非木林产资源的经济价值,发展国家特色林业产业,加快中草药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推动中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等。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中西医结合发展,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培育中医药 文化,任何时候都不能割断中医药发展历程,当前要把握住中医药振兴的重大机遇。其中,规划要求,到2015年,全国医疗机构中加强传统医学(包括中医药)应用 中西医结合的卫生服务机构比例将达到3成以上。 中医药法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医药的管理,保障人民健康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于2016年12月颁布了中医药法。该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中医药事业的 发展,重点加强中医药在医疗卫生、科学技术、文化交流、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维护中医药的独特性和卓越贡献,并针对中医药行业、中医药从业人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发展状况 基本面貌 民族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理论 知识和疗法方法,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民族医药已形成了一整套理论、知识、制度和技术体系,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汇报

XXX县民族医医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民族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我院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卫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循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医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加快发展为主线,质量、安全与和谐为主题,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管理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医院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开创医院工作的新局面。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如下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中西医结合,突出民族特色,民族内涵,加强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我院民族医药诊疗水平,带动全县民族医药工作的发展,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民族医疗、预防和保健的需求,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原则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业务建设为中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业务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力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 尊重维护全体医院职工的根本利益,群策群力,通过业务建设来不断提高医院职工生活水平,力促医院业务建设和谐发展。 3、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的原则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找准重点,突出中医民族医药特色,努力走符合民族医发展规律的道路。 三、基本情况 1、我院现有卫生技术人员 xxx 人(含临时职工),占职工人数的14.9 % ,副高职称 5人,中级职称10人,在职(含外聘、返聘)

创全国中医示范单位工作汇报(共6篇)

创全国中医示范单位工作汇报(共6篇) 创全国中医示范单位工作汇报(共6篇) 第1篇: 中医示范市汇报材料转渠口镇中心卫生院关于敦煌市创建甘肃省中医药示范市工作汇报材料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创建有中医特色的乡镇卫生院,创建甘肃省中医药示范市,落实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切实减轻农民看病负担。年,我院以突出中医药特色为宗旨,大力开展中医药示范市的创建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1.人员情况:我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0人,中医人员9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0%,康复人员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0%。其中,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1人,中医师5人,中西医结合医师1人。获得中医执业医师证7人,2人在考执业医师证。康复技师证3人。 2.中医科建设情况:设有中医科、艾灸室、中医理疗室、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病房、中医电教室等。并且成立了两个中医专病,分别是中风和眩晕。中医设备有针灸灯、神灯、中药煎药机、牵引床、火罐、刮痧板、艾灸仪、艾灸盒、经穴治疗仪等19种。中药房有中药饮片386种,中成药138种,占药品数量的60%。开展中医适宜技术18项。

(二)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中医科主任为副组长,中医人员为组员的组织机构,明确了责任,全面落实了创建中医药示范市的工作任务,积极开展中医工作。 (三)大力宣传中医药知识,营造氛围1.营造中医氛围:我院今年投入了3万元进行中医氛围营造工作,对门诊部、住院部、中医电教室、中医理疗室进行进行了美化。制作中医宣传展板25块,中医养生知识条幅9条,中医药宣传材料10000份,并且在大门上制作了一个电子屏,可以进行中医健康知识滚动播放。营造了良好的中医氛围。 2.开展中医讲座。对群众积极的开展中医养生和中医防治慢性病讲座。截止5月31日,共开展健康讲座2场次,为广大人民群众讲解地产中医药知识的应用,及312经络锻炼法,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医养生知识,参加讲座人次达68人次,受到群众的好评。 3.开展地产中医药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单方验方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宣传活动。 4月8日,我院利用农民赶集的时机,在镇农贸市场开展了中医药健康宣传活动。并在酒泉卫生信息网、敦煌卫生信息网、敦煌电视台、敦煌广播电台、敦煌文化旅游报及中国中医药报进行报道。 截止5月31日上报中医信息共6篇。

民族医药调研报告

民族医药调研报告 1. 研究背景 民族医药是指在特定的民族地区,由传统经验、理论和技术构成的医学体系, 是民族群体长期以来积累的医疗保健方法。在我国,由于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族医药传统。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特定民族地区民族医药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对当地居 民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潜力。 2.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访谈。 首先,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包括历史文献、学术论文以及相关政 府文件等,以了解民族医药的传承历史和相关政策法规。 其次,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深入到特定民族地区,了解当地民族医药的现状 和发展情况。对当地的医药机构、医生以及民众进行了走访,并观察了医药方法和用药情况。 最后,对一些专业人士进行了访谈,包括民族医药专家、中医药学者和民族医生,以了解他们对民族医药的认识和看法。 3. 民族医药的发展现状 3.1 历史与传承 民族医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交流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实践,逐渐总结出了一套医疗保健方法。这些方法传承至今并得以发展,成为了特定民族地区的特色医学体系。 3.2 特点与特色 不同民族地区的民族医药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例如,藏族地区的藏医药注 重治疗疾病的根源,强调中药材的选用和配伍,以及膳食调理的重要性。而彝族地区的民族医药则注重辨证施治,通过辨别病情和体质差异,选择不同的药材和治疗方法。

3.3 应用与推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民族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传统的民族医药方法被纳入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体系中,得到了规范和推广;另一方面,一些现代科研手段也被应用到了民族医药的研究和开发中。 4. 民族医药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4.1 医疗效果 民族医药在特定民族地区被广泛应用于居民的日常医疗保健中,并取得了良好 的效果。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缓解疾病症状,还能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4.2 社会影响 民族医药不仅在医疗保健方面有影响,也在社会和文化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民族医药方法不仅是当地民众的重要医学资源,也是他们的文化认同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民族医药的应用潜力 5.1 中医药国际化 在国家的推动下,中医药已经走向了世界,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而 在中医药国际化的过程中,民族医药作为中医药的一部分,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特定民族地区的民族医药,如藏医药和彝医药等,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丰富的药材资源,对于国际市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5.2 创新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民族医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融合了现代科 技手段和医疗理念,逐渐形成了现代民族医药。这种创新与发展有助于提高民族医药的疗效和可信度,也为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6. 结论 民族医药是我国特定民族地区的重要医学体系,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了民族医药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民族医药不仅在医疗保健方面有着显著效果,也在社会和文化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民族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潜力也不容忽视。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和创新发展的推动,民族医药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挥其独特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贵州中药和民族医药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贵州中药和民族医药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贵州中药和民族医药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1. 引言 近年来,贵州中药和民族医药备受关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青睐。贵州作为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独特的民族医药文化。本文将深入探讨贵州中药和民族医药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思路,以期为促进贵州传统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2. 贵州中药的现状 2.1 贵州中药资源 贵州地处亚热带和喀斯特地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这为贵州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贵州拥有大量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如黄芪、川贝、乳香等,这些中药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2 中药产业的发展 贵州中药产业的发展蓬勃,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贵州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如建设中药材基地、推动中药现代化生产等。中药饮片、中药制剂、中药材的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也得到了有效的规范和监管。

3. 贵州民族医药的现状 3.1 民族医药文化的传承 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各族民众秉承着身世共同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了独特的民族医药文化。贵州的苗族、布依族、侗族等 民族都有着丰富的传统医药知识和疗法,这些古老而珍贵的经验成为 了当地民众的宝贵财富。 3.2 民族医药的广泛应用 贵州的民族医药在民众中的应用广泛,尤其对于当地的少数民族来说,这些传统的疗法是他们治疗疾病和保健身体的首选。贵州的苗药、布 依药、侗药等都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深受当地人 民的依赖和信任。 4. 贵州中药和民族医药的发展思路 4.1 优化资源整合 贵州中药和民族医药产业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建 立健全的资源整合机制,提高中药和民族医药的供给能力。政府可鼓 励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提供财税优惠政策,引导中药企业加强技术 研发和创新。 4.2 加强科研与创新 贵州的中药和民族医药研究应注重以科学研究为支撑,加强对中药和 民族医药的系统性研究和开发。在保留传统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

四大民族医药治疗痛风病特色

四大民族医药治疗痛风病特色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病因病机不明,目前无法愈合。众多文献显示,中医药、民族医药在治疗痛风上较西医具有一定的优势。故笔者总结四大民族医药(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傣医药)诊治痛风特色,以期丰富痛风的临床诊治思路和手段,促进民族医药的发展与推广。 标签:痛风;高尿酸血症;藏医药;蒙医药;傣医药;维吾尔医药 痛风(Gout)是一种以嘌呤代谢紊乱及/或血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1]。据文献统计,欧美等西方国家经济发达地区,1960年痛风患病率约为0175%,而到1994年,发病率增至27%;我国1958年以前仅报道25例痛风,但自20世纪80年代起,痛风发病率逐年递增的趋势[2-3]。其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生也有密切相关性,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1-4]。 中医学中所言“痛风”与现代医学所称“痛风”虽不能完全对等,但从其症状及证候学诊断而言,又有类似及吻合之处[5]。目前西医药治疗痛风疗效确切,但长期服药不良反应也较为明显,中医药较之具有一定优势,民族医药亦各具特色。中医药治疗痛风文献研究颇丰,故选取藏、蒙、维、傣四大民族医药(以下简称“四大民族医药”)对痛风的认识及治疗特点介绍如下,提高社会对民族医药的知晓率,丰富痛风临床诊治手段及思路,探索民族医药防治痛风的有效方法。 1藏医药 藏医药称痛风为“直乃”,属藏医的“龙差”范畴,亦有“摘”、“直候病”、“叱乃”、“馳”等称呼[6-7]。临床可分性为隆转化型、赤巴转化型、培根转化型、血转化型等[8]。 11各型临床特点[8]①隆型痛风:肌肉跳动,疼痛如割,时肿时散,肿处有青黑斑点,四肢僵硬,手指蜷缩,不喜寒凉,疼处喜按。②查赤型痛风:疼痛部位红肿灼热,触摸时灼痛难忍,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严重時痛处糜烂渗液,病人出现昏迷烦渴的症状。③培根型痛风:患部作痒,肢体沉重难动,麻木无感觉,油润而冰凉,生垢而微痛。④血痛风:痛处肿胀尤为明显,色红、灼热、油润、粗糙、积垢,甚则化脓。 12病因病机[9-10]本病发病原因复杂,由于三大基因(隆、赤、培根)功能紊乱、代谢失常(过多食用辛辣、肥厚油腻等高脂肪食品,饮酒过量,久坐少动,白昼酣睡,熬夜过度,房劳过度,身受外伤,剧烈活动等原因)引起血液功能紊乱,或有食物促进隆偏盛或行为失当引起隆邪逆行,堵塞血液循环脉道而引发痛风。故本病属本虚标实之症。

中国少数民族医药

中国少数民族医药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古人做了隐士,也不忘搞点副业——采药,而中国的医药学,也的确一直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其实,除了狭义上的中医(即汉医)外,中国的少数民族医学也源远流长,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有30 多个少数民族具有较为系统的民族医药学背景,其中以蒙古、苗、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医学体系与医药品种最为丰富。 食药合一的蒙医 蒙药不仅数量多、范围广,而且早已渗入到日常饮食生活中了。蒙古族有着悠久的食疗传统,他们每天的食谱,便是最好的保健药单。 O兼容并包的蒙医药 蒙医是本民族医学与汉医、藏医、古印度医学融合而成的。据文献记载,蒙药有2000 多种,以植物药为主,其中野生药用植物便有1100 多种,而可以入药的动物,如狼、黄羊、青羊、旱獭、蒙古兔等,则有100多种。此外,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也使得蒙医用起矿物药来十分方便。 不少蒙医专用药材因为疗效可靠,已引起了现代医学的重视。例如蒙医用广枣治疗心悸、心绞痛、心脏病,用沙棘止咳化痰、活血化淤,用蓝盆花清肺、治疗肝热病,用文冠木治疗风湿、痹症等。

而在一些通用药材的使用上,蒙医与传统的中医也不尽相同,并且有着特别的疗效。例如肉豆蔻,中医将其煨制后用于暖脾胃,蒙医则用生肉豆蔻来治疗心脏病。 O食药合一 饮食疗法是蒙医的传统疗法之一。蒙古的民间谚语说:“病之始,始于食不消;药之源,源于百煎水” 。因此,在蒙医看来,肉食、奶食、骨汤、油脂、果蔬、茶酒等,只要食用得当,都可以起到保健、治病的作用。 最具代表性的蒙医食疗法,便是历史超过700 年的“酸马奶疗法”。酸马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在蒙医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表明,酸马奶对瘫痪、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心前区疼痛等都有显著疗效。 (酸马奶又称马奶酒,自古以来便是牧民心目中最珍贵的饮料与 待客佳肴。马奶酒的酒精含量不超过3 度,长期饮用不但不伤脾胃,还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欲与汉医试比高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一、引言 近年来,中医药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得到了政府的 高度重视和支持,也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可和喜爱。作为全国基层中 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模式,为 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次汇报旨在总结我们单 位在基层中医药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享我们对中医药事 业的理解和认识,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二、成果回顾 1.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我们单位成功构建了全面、多层次、多维度 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我们注重深入贯彻国家有关政策,通过建立中医 药诊疗基地、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心等载体,完善了中医药服务网络。 我们还加大了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定期组织 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中医药素养和技术水平。

2.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创新 我们深知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我们在基层 中医药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我们与西医科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推动中医药与西医的有效结合。通过制定规范的诊疗方案,建立联合 门诊和专科门诊等方式,我们成功实现了中西医协同治疗,有效提高 了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 3.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 作为中医药事业的推动者,我们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我们重视对经典中医文化的学习和理解,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中医药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了中医药文化的普及。我们也注重对传 统中医药知识的创新和研究,积极推动中药研发和临床应用,为中医 药的现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 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我们认为要更好 地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价值,需要加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推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现代化。我们也要加强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民族医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民族医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民族医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这里“民族”一词是“少数民族”的简称。所以民族医药是指少数民族医药,是少数民族医药的简称。汉族医药则称为中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民族医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第一部分民族医药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民族医药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 ; 4.《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版》;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6年审核批准施行;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2年 8. 企业投资决议; 9. ……; 10. 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民族医药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七)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八)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九)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表1 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中医药先进汇报材料(5篇)

中医药先进汇报材料(5篇) 中医药先进汇报材料(5篇) 中医药先进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十二五”期间高校生就业质量明显改进,但由于新生婴儿数量的下降,高考生源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将来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必定会下降,高校毕业生想找到一份工作不会太难,但能否找到一个较高质量的工作仍旧是一个问题。除了优异的卷面成果以外,良好的表达力量、对新事物的适应力量、创新力量都是同学走出校内迈向社会所必不行少的。高校应当从这些方面动身,加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力量和学问的培育,不断地完善课程体系,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有人预言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2],随着生物技术迅猛进展,新的学问和技术成果的不断涌现,使得生物化学教材也在不断扩充和更新中。而中医药高校始终坚持以中医药传授为主,西医课程为辅,以致生化课程教学时数相对较少。对于将来从事中医药学、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各类人才,生物化学作为必需把握的重要基础,如何在相对有限的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和试验教学课时内,既让同学尽可能多的把握生化原理和技术,又能适当培育同学在表达方面的力量,信任对于每一个中医药院校生化老师都是比较困扰的问题。 1 表达力量对于中医药人才培育的重要性 美国医药学会的前会长大卫?奥门博士曾经说过,我们应当尽力培育出一种力量,让别人能够进入我们的脑海和心灵,能够在别人面前、在人群

当中、在大众之前清楚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大卫?奥门博士所指的力量即表达力量,表达力量是指一个人擅长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等,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等清楚明确地表达出来,并擅长让他人理解、体会和把握,是交际力量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在培育同学时不仅要着眼于人才进展的需求,更要面对社会进展的需要,引导和促进同学成为具有突出的表达力量的中医药人才。 2 表达力量的分类 表达力量包括口头表达力量、文字表达力量、数字表达力量、图示表达力量等形式。在教学中发觉,同学的上课发言和学习成果汇报,可以有效熬炼其口头表达力量;而将自学搜集的材料制作成幻灯片,可渐渐熬炼其文字、数字、图示等表达力量。 3 教学中表达力量的培育 在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教学中,有些章节的学问较为简洁并且非常陈旧,同学往往可以通过自学即能达到笔试考试的教学目标。比如维生素一章中的B族维生素,以往的教学目标常设置为把握其分类及相应的辅酶或辅基形式、生化作用和典型缺乏病等等。对于药物的发觉史、理化性质(如溶解度、熔沸点、对于酸碱环境的稳定性)、学术应用前景、市场进展状况等,书中不会过多介绍,在期末笔试考试中也不会消失,但实际上这些与考试不相关的学问往往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都会遇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讨论药物的发觉史,可以使同学清晰地知道所学学问处于学术进展何处的同时,还能及早地培育从已知中探究未知新事物的力量;药物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到制剂品种、给药途径等重

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方案汇报材料

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方案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及专家: 您好!我是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项目组的一员,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有 关中医药文化建设方案的相关材料。以下是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内容: 一、项目背景分析: 近年来,中医药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 的快速发展,许多人对中医药的认知逐渐淡化,导致了中医药文化的衰退。为了传承 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市中医院决定开展中医药文化建 设项目。 二、项目目标: 1. 提升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力和吸引力; 2. 增加中医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培养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人才; 4.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品牌。 三、项目实施方案: 1. 设立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组建专家团队,开展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发展,推动中 医药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2. 举办中医药文化座谈会:邀请中医药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就中医药的历史、理论、经典著作等进行交流和分享,提高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水平。 3. 开展中医药文化活动:举办传统医药知识讲座、中药材展览、中医养生讲堂等活动,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兴趣。

4. 建设中医药文化交流平台:建立中医药文化宣传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5. 培养中医药文化人才:开展中医药文化培训班,培养一批懂得中医药文化并能传承和发展的专业人才。 四、项目预期成果: 1. 中医药文化研究和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2. 中医药文化座谈会和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参与人数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3. 中医药文化交流平台成为权威平台,吸引大量中医药专家和爱好者参与交流。 4. 中医药文化培训班的学员能够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以上是我们中医药文化建设方案的相关材料,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聆听! 谢谢!

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我旗是蒙古族集中的少数民族地区。蒙医蒙药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蒙医药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临床效果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和信任。范文先生,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https://www.360docs.net/doc/6a19014206.html,为了弘扬民族医药,挖掘蒙医药学这一伟大的宝库,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旗委、旗政府决定成立旗蒙医蒙药研究所,1973年1月正式设立。当时是吉林省内唯一的民族医药研究机构,现在也是全区唯一保留的旗县级蒙医药研究所。多年来,研究所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各级卫生科技主管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艰苦创业,心系民族医药建所伊始,研究所只有4名职工,借旗保健所一间平房办公。固定资产只有两套桌椅。简陋的工作环境无法开展工作。所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们不等不靠,主动向旗委政府汇报工作,得到了旗委政府的支持。建了土木结构七间平房,解决了办公问题。从此,揭开了科右中旗历史上民族医药研究的序幕。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能否开展好第一步工作,关系到今后能否搞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研究所自身发展问题。经研究决定整体工作分三步走: 一是调入一批知名度高,有威望的中、老蒙医,充实到科研队伍中去,为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迅速打开门诊工作局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求医愿望,同时也打好经济基础。三要牢牢地

把握研究所的职能任务,在蒙医药“挖掘、整理、研究、提高”上下功夫。四是通过对门诊患者的调研,为以后科学研究的选题立项进行积极的探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着手解决在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首先集聚一批知名老蒙医,解决了人才问题;第二步开设门诊,首先要解决药品,但启动资金如何筹措成了难题。是等,是靠,还是要,他们认为,决不能再给政府增加压力,事业成功最根本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这是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源动力。我们发动职工筹措资金,所领导带头把“文革”中受打击迫害补发的工资拿出一千元,加上职工集资的两千元资金,购买了药品,开展简陋的蒙医药制剂工作。但不到一年办公室用房在大雨中倒塌。不得不再次为解决房屋问题而奔忙。老所长不顾年老体弱长途跋涉几次到当时的哲盟请示资金。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盟领导被老所长的事业心,为民族医药的发展契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特批了6万元,重建蒙医研究所办公室。有了办公场所,蒙医药科研工作很快得到恢复,蒙医老前辈们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得到了发挥。研究所名望越来越大,远近闻名。研究所门庭若市,来诊患者络绎不绝。有来自本地的,有来自突泉、淘南、通榆、扎旗等比邻旗县的,还有特意从北京、哈尔滨、长春、白城等地暮名前来的患者。患者的信任,政府的支持,老辈人的敬业精神鼓舞和激励着蒙医人。三十多年来,几届所领导带领全所职工,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勤奋创业的优良传统,把研究所建设的越来越好。后来,旗、盟两级政府先后投入,现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盖起了门诊楼、病房楼、制剂楼,固定资产由建所初期的不足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建筑面积不组250平米增加到4100平米,职工由4名

2410 20xx年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经验做法成效特色亮点交流材料工作总结情况汇报(共5页)

2410 20xx年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经验做法成效特色亮点 交流材料工作总结情况汇报 xx:让中医药回归百姓生活 近年来,x省x市依托“x医改”的政策支持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以全省唯一列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医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营造“政府重视中医药、扶持中医药,百姓信任中医药、依靠中医药”的良好氛围。几年来,百姓对中医药改革的获得感、认可度显著增强,门诊选择中医药服务人群占比翻了一番,从20xx年的4.68%上升到20xx年的9.9%。 一、立足短板“辨证施治” “强基固本”补短板,夯实发展基础。通过“三个率先”扶持政策,引导百姓选择中医药治疗、医生提供中医药服务。20xx年全市中药饮片处方数与20xx年相比增长3倍,从31.61万张增加到106.25万张。一是率先实行中药饮片医保零起付线报销政策。逐步放宽中药饮片门诊、住院报销比例,目前已提高中药饮片报销比例至80%,且不设起付线,鼓励引导群众选择使用中药。二是率先增设中医诊疗辨证论治费。在原诊疗费的基础上,增设“中医辨证论治费”由医保全额报销,按照不同职称设置3元至10元的4个收取标准,鼓励和支持中医师使用中医方法诊疗。三是率先增设中药饮

片药事服务费。为弥补中药饮片取消加成与损耗,增设中药饮片药事服务费,由医保按20元/人次支付医疗机构,20xx年起再增加药师处方审核费10元/人次,一并纳入药事服务费,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 “活血化瘀”提保障,增强发展后劲。加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储备,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一是保障中医药人员薪酬待遇。20xx 年起,x市公立医院中医类在编专业人员的基本工资列入当地财政核拨,使医院不再为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而担忧。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一同实行目标年薪计算工分制,20xx年年薪最高者达35.39万元。二是疏通中医药人才“活水”。将中医学等相关专业列入当年医学人才引进和招聘紧缺急需专业,由医院自主招聘。要求中医类医院每年新招聘中医药专业人员达到30%以上。20xx年以来,全市新增招聘121名中医药专业人员,至20xx年全市有中医类执业医师1396人,每千人中医类执业医师数达到0.55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取得突破,现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2个、在建重点专科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在建4个,国家级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等中医特色专科7个、省级25个。三是打破基层中医药管理桎梏。为解决基层中医馆“缺医少药、药坏损多”等问题,20xx年起,探索基层中医馆和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六个统一”的管理模式,促进优质中医药医疗资源下沉。 “益气培元”激活力,拓展服务范围。采用“强制、提高、扩大”等措施有效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中医类医务性收入大幅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