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的微机控制实例

实验的微机控制实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微机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控制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节约能源。本文将介绍一些微机控制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温度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是微机控制中常见的应用之一。它通常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显示器等组成。传感器用于感知温度,执行器用于控制加热或降温,控制器则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控制执行器的动作,从而实现温度的控制和调节。显示器则用于显示当前的温度和设定的温度值。

在实际应用中,温度控制系统可以用于控制各种加热或降温设备,如烤箱、冰箱、空调等。通过微机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更加精确和稳定的温度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机器人控制系统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微机控制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它通常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编程器等组成。传感器用于感知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和周围环境,执行器用于控制机器人的动作,控制器则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控制执行器的动作,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编程器则用于编写和调试机器人的控制程序。

在实际应用中,机器人控制系统可以用于各种自动化生产线和工业生产设备中。通过微机控制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精准、稳定的机

器人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光伏发电控制系统

光伏发电控制系统是微机控制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之一。它通常由光伏电池板、充电控制器、逆变器和微机控制器等组成。光伏电池板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充电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池的充电和放电,逆变器则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微机控制器则用于控制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以及监测电池的电量和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可以用于各种太阳能发电项目中。通过微机控制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稳定、安全的充电和放电控制,从而提高发电效率和节约能源。

四、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是微机控制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之一。它通常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智能终端等组成。传感器用于感知家居环境和设备的状态,执行器用于控制家居设备的开关和调节,控制器则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控制执行器的动作,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家居控制。智能终端则用于远程控制和监测家居设备的状态和运行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可以用于各种家庭生活设备的控制和调节,如灯光、电视、空调、窗帘等。通过微机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化、便捷、舒适的家居生活,提高居住质量和生活品质。

总之,微机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控制和生活智能化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以上实例的介绍,相信读者已经对微机控制技术有

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未来这一技术还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和利益。

工业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 姓名: 学号: 班级:

实验二基于DASYLab的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实验实验三基于DASYLab的网络测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温控系统的组成。 2.了解NI 测量及自动化浏览器的使用并对数据采集卡进行设置。 3.了解Dasylab 软件的各项功能,并会简单的应用。 4.通过实验了解计算机是如何进行数据采集、控制的。 二、实验设备 微型计算机、NI USB 6008 数据采集卡、温度控制仪、温箱。 三、实验内容 1.了解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 2.仔细观察老师对数据采集卡输入输出任务建立的过程及设置还有dasylab 基本功能的演示。 3.仔细阅读dasylab 相关文档,学习帮助文件tutorial 了解其基本使用方法。 4.动手实践,打开范例,仔细揣摩,并独立完成数据采集卡输入输出任务的建立并建立并运行单独的AD 及DA 系统,完成之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及兴趣搭建几个简单的系统运行。 四、温控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由温度控制仪与计算机、数据采集卡一起构成,被控对象为温箱, 温箱内装有电阻加热丝构成的电炉,还有模拟温度传感器AD590。系统框图如图1-1 所示:

五、温控仪基本工作原理 温度控制仪由信号转换电路、电压放大电路、可控硅移相触发器及可控硅加热电路组成。被控制的加热炉允许温度变化范围为0~100℃.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AD590(AD590 温度传感器输出电流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关系,灵敏度为1uA/K).将炉温的变化转换为电流的变化送入信号转换、电压放大电路.信号转换电路将AD590送来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然后经精密运算放大器放大、滤波后变为0~5V 的标准电压信号,一路送给炉温指示仪表,直接显示炉温值。另一路送给微机接口电路供计算机采样.计算机通过插在计算机USB总线接口上的NI USB 6008 12位数据采集卡将传感器送来的0~5V测量信号转换成0~FFFH的12位数字量信号,经与给定值比较,求出偏差值,然后对偏差值进行控制运算,得到控制温度变化的输出量,再经过NI USB 6008将该数字输出量经12位D/A转换器变为0~5V的模拟电

微机原理上机实验(七+十四)实验报告 8253方波实验 电子钟设计实验

微机原理上机实验报告实验七:8253方波实验 实验十四:电子钟

微机原理上机实验(七)实验报告 实验七:8253方波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8253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了解8253与8086的接口逻辑;熟悉8253的控制寄存器和初始化编程方法,熟悉8253的6种工作模式。 二、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使用8253的计数器0和计数器1实现对输入时钟频率的两级分频,得 到一个周期为1秒的方波,用此方波控制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也可以将输入脚接到逻辑笔上来检验程序是否正确。 2、连接线路,验证8253的功能,熟悉它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理图

四、实验步骤 1、连线说明: C4区:CS、A0、A1 ——A3区:CS2、A0、A1 C4区:CLK0 ——B2区:2M C4区:OUT0 ——C4区:CLK1 C4区:OUT1 ——F8区:Ctrl(蜂鸣器) 2、测试实验结果:蜂鸣器发出时有时无的声音;用逻辑笔测试蜂鸣器的输入端口,红 绿灯交替点亮。 实验代码 COM_ADD EQU 0263H R T0_ADDR EQU 0260H T1_ADDR EQU 0261H _STACK SEGMENT STACK DW 100 DUP(?)

_STACK ENDS CODE SEGMENT START PROC NEAR ASSUME CS:CODE, SS:_STACK MOV DX,COM_ADDR MOV AL,35H OUT DX,AL ;计数器T0设置在模式2状态,BCD码计数 MOV DX,T0_ADDR MOV AL,00H OUT DX,AL MOV AL,10H OUT DX,AL ;CLK0/1000 MOV DX,COM_ADDR MOV AL,77H OUT DX,AL ;计数器T1为模式3状态,输出方波,BCD码 计数 MOV DX,T1_ADDR MOV AL,00H OUT DX,AL MOV AL,10H OUT DX,AL ;CLK1/1000

微机测控实验

微机测控技术实验 实验一PCF8591 A/D转换实验 PCF8591是具有I2C总线接口的8位A/D及D/A转换器。有4路A/D转换输入,1路D/A模拟输出。它既可以作A/D转换也可以作D/A转换。A/D转换为逐次比较型。在与CPU 的信息传输过程中仅靠时钟线SCL和数据线SDA就可以实现。 1.实验任务 4个A/D输入通道:IN0与电位器VR1连接用于测量电位器的输出电压。 IN1、IN2和IN3可测量通过J13输入的外接电压。(输入电压要求<=5V)。 D/A输出:将IN0的A/D转换值送D/A输出,DL10随D/A输出值的大小改变亮度。 LCD1602同时显示四通道A/D转换值,并将IN0通道的A/D转换值送D/A输出。2.实验线路 图1 ADC/DAC(PCF8591)原理图 3.实验步骤 将JP24的“ON”端短接,使LCD1602使能。 将JP25背光短接子短接,使LCD1602的背光灯点亮。 将JP4的短接子短接,使芯片管脚与P1.0-P1.1端口接通。 将JP5的短接子短接,使DL10(LED)与芯片D/A输出连接。 注意:如果不使用IN1、IN2、IN3做外接电压输入时,请将J13上相应通道的短接子短接,短接后的相应通道输入端与地连接,避免引入干扰。

4.程序流程图 图2 A/D转换程序流程图图3 应答位检查程序流程图 图4 D/A转换程序流程图 5.参考源程序(PCF8591.hex)

实验二RS232串口通信 1、实验任务 先通过串口向计算机发送中英文字符串和字符。 英文字符串:welcome to https://www.360docs.net/doc/6a19026081.html, 中文字符串:硕飞科技-伟纳电子 然后从机等待接收主机发送来的数据,当从机接收到主机发送来的数据后,将此数据再发送回主机。 2、实验线路 图1 RS232串口通信电路 3、实验步骤 短接JP26短接字,使芯片的串行端口(RXD-P3.0、TXD-P3.1)与RS232接口芯片MAX232C连接。将JP19和JP20短接子上的短接帽全部取掉。 上位机使用伟纳编写的“串口TT”(com TT)串口调试程序。 1)“串口TT”参数设定: 端口号:COM1(实际使用的端口号)波特率:9600 数据位:8 校验位:None 停止位:1 2)将接收信息框(左上信息框)显示模式均设置为文本模式。 3)将发送信息框(左下信息框)显示模式均设置为文本模式。

微机实验报告 东华

微机实验报告东华 东华微机实验报告 一、引言 微机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东华微机的实验,深入了解微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我们对计算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东华微机的硬件结构和主要组成部分; 2. 掌握微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3. 进一步理解微机的编程和应用。 三、实验内容 1. 东华微机的硬件结构 东华微机的硬件结构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其中,CPU是微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和控制微机的运行。内存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输入输出设备则用于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互。 2. 微机的工作原理 微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即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存储器中,并通过控制器和运算器来执行指令。当微机启动时,CPU会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并按照指令的要求进行操作。 3. 微机的基本操作 通过对东华微机的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微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启动和关机,输入和输出数据,以及运行程序等。这些基本操作是我们日常使用微机时必须

掌握的。 四、实验步骤 1. 启动东华微机 按下电源按钮,等待微机启动。在启动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屏幕上显示的 启动信息,以及听到微机发出的声音。 2. 输入数据 通过键盘输入一组数据,例如数字或字母。输入完成后,按下回车键确认。 3. 运行程序 选择一个程序,并按下运行按钮。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屏幕上 的变化,以及听到微机发出的声音。 4. 输出结果 程序运行结束后,我们可以通过屏幕或打印机等输出设备查看程序的运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东华微机的实验,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实验结果。例如,输入的数据是否 被正确接收,程序是否能够正常运行,以及输出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等。通过对 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微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东华微机的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微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微机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工具,已 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微 机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七、参考文献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自动化72 组员梁慕佳 07054031 张乐 07054033 张林鹏 07054034

实验一:8255 并行接口实验 1 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8255 的工作方式及其应用; 2. 掌握8255 典型应用电路的接法。 2 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PITE 实验装置一套。 3 实验内容 1. 基本输入输出实验。编写程序,使8255 的A口为输入,B口为输出,完成拨动开关到数据灯的数据传输。要求只要开关拨动,数据灯的显示就发生相应改变。 2. 流水灯显示实验。编写程序,使8255 的A口和B口均为输出,数据灯D7~D0由左向右,每次仅亮一个灯,循环显示,D15~D8与D7~D0 正相反,由右向左,每次仅点亮一个灯,循环显示。 4 实验原理 并行接口是以数据的字节为单位与I/O 设备或被控制对象之间传递信息。CPU和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送总是并行的,即可以同时传递8 位、16 位或32 位等。8255可编程外围接口芯片是Intel公司生产的通用并行I/O 接口芯片,它具有A、B、C三个并行接口,用+5V单电源供电,能在以下三种方式下工作: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方式、方式1--选通输入/输出方式、方式2--双向选通工作方式。8255的内部结构及引脚如图2-6-1 所示,8255工作方式控制字和C口按位置位/复位控制字格式如图2-6-2所示。 图2-6-1 8255内部结构及外部引脚图

图2-6-2 8255控制字格式 5 实验步骤 1. 基本输入输出实验 本实验使8255 端口A工作在方式0 并作为输入口,端口B工作在方式0 并作为输出口。用一组 开关信号接入端口A,端口B 输出线接至一组数据灯上,然后通过对8255 芯片编程来实现输入输出 功能。具体实验步骤如下述: (1)实验接线图如图2-6-3所示,按图连接实验线路图; (2)编写实验程序,经编译、连接无误后装入系统; (3)运行程序,改变拨动开关,同时观察LED 显示,验证程序功能。 图2-6-3 8255基本输入输出实验接线图 程序如下: ;========================================================= ; 文件名: A82551.ASM ; 功能描述: A口为输入,B口为输出,将读入的数据输出显示 ; IOY1

微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I/O地址译码与交通灯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并行接口8253的基本原理 2、掌握8253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 如图所示,L7、L6、L5作为南北路口的交通灯与PC7、PC6、PC5相连,L2、L1、L0作为东西路口的交通灯与PC2、PC1、PC0相连。编程使六个灯按交通变化规律燃灭。 三、编程分析 1、8255地址分析:控制寄存器地址: 0C40BH A口地址: 04C408H C口地址: 04C40AH 2、十字路口交通灯的变化规律要求 (1)南北路口的绿灯、东西路口的红灯同时亮三秒; (2)南北路口的黄灯闪烁三次,同时东西路口的红灯继续亮; (3)南北路口的红灯、东西路口的绿灯同时亮三秒; (4)南北路口的红灯继续亮、同时东西路口的黄灯亮闪烁三次; (5)转(1)重复。 3、C口置数分析 由于发光二极管是共阴极相连,所以若要其发亮应给高电平;黄灯闪烁是让其不断交替亮灭来实现;同时分析可知只要有绿灯亮,灯就会持续亮三秒,黄灯亮就会闪

烁三次。 4、程序设计流程图 四、汇编语言程序 STACK1 SEGMENT STACK DB 100 DUP(0)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S:STACK1 DY PROC NEAR

PUSH CX MOV AX, 0FFFFH ;延时程序 MOV CX, 02FFFH L0:DEC AX JNZ L0 LOOP L0 POP CX POP AX RET DY ENDP START: MOV DX, 0C40BH MOV AL, B OUT DX, AL MOV DX, 0C40AH MOV BL, 6H ;设置延迟3秒 L1:MOV AL, 00100100B ;南北绿灯亮,东西红灯亮 OUT DX, AL CALL DY ;调用延迟子程序 DEC BL JNZ L1 MOV BL, 4H ;设置第二次闪烁3次 L2:MOV DX, 0C40AH MOV AL, 01000100B ; 南北黄灯亮,东西红灯亮 OUT DX, AL CALL DY MOV AL, 00000100B ;南北黄灯灭,东西红灯亮,实现要求闪的功能 OUT DX,AL CALL DY

微型计算机原理实验一-串操作

实验三串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串操作指令的功能。 2.了解串操作指令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预习要求 1.复习8086指令系统中的串操作类指令。 2.按照题目要求在实验前编写好实验中的程序段。 三、实验任务 1.输入以下程序段并运行之,回答后面的问题。 CLD MOV DI,1000H MOV AX,55AAH MOV CX,10H REP STOSW 上述程序段执行后: (1)从DS:1000H开始的16个字单元的内容是什么?55AAH (2) (DI)= 1020H(CX)= 0000H,并解释其原因。 2.在上题的基础上,再输入以下程序段并运行之,回答后面的问题。 MOV SI,1000H

MOV DI,2000H MOV CX,20H REP MOVSB 程序段执行后: (1) 从DS:2000H开始的16个字单元的内容是什么?55AAH (2) (SI)= 1020H,(DI)= 2020H,(CX)= 0000H,并分析之。 3.在以上两题的基础上,再输入以下三个程序段并依次运行之。 程序段1: MOV SI,1000H MOV DI,2000H MOV CX,10H REPZ CMPSW 程序段1执行后: (1) ZF=1 根据ZF的状态,你认为两个串是否比较完了? (2)(SI)= 1020H,(DI)= 2020H,(CX)=0000H,并分析之。

程序段2: MOV [2008H],4455H MOV SI,1000H MOV DI,2000H MOV CX,10H REPZ CMPSW 程序段2执行后: (1) ZF=0 根据ZF的状态,你认为两个串是否比较完了? (2)(SI)= 100AH,(DI)=200AH,(CX)= 000BH,并分析之。 程序段3:

电机双环控制实例二

摘要:介绍了采用AT89C51作为控制器核心,晶闸管触发和转速测量等环节都实现全数字化的微机控制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较详细说明了调速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 关键词:AT89C51;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0 引言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对运动控制系统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迅速向微机控制方向发展,并由硬件控制转向软件控制,智能化的软件控制将成为运动控制系统的一个发展趋势。运动系统控制器的实现方式在数字控制中也在向硬件方式发展。在软件方式中也是从运动系统的外环向内环,进而向接近电动机环路的更深层发展。目前,运动系统的数字控制大都是采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其中软件控制方式一般是利用微机实现的。本文介绍了采用AT89C51作为控制器核心,晶闸管触发和转速测量等环节实现的全数字化的微机控制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 1 微机控制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原理框图 采用AT89C51作为控制器核心,晶闸管触发和转速测量等环节都实现全数字化的微机控制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结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其内环是电流反馈及控制环,外环是电动机转速反馈及控制环,内环和外环的调节都是由AT89C51 单片微机软件完成数字PI控制律的运算。 由图1可知系统中设置的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为了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两个调节器都采用PI调节器。这种双闭环调节器结构能恰当发挥电流截止负反馈和转速负反馈的作用。再加上微机控制系统能采用高分辨率的数字触发器和高精度数字测速装置,可以更好地满足高性能工业传动的要求。

2调速系统的硬件组成 系统的主电路是晶闸管三相全控桥,直流电动机。晶闸管触发脉冲的产生和移相由微机控制电路输出。转速的检测采用数字测速器,它是用微机读取与电动机联轴的光电编码器输出的脉冲数,经微机计算后得出转速值。整个系统的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 2.1 使用的主要芯片 AT89C51单片机:用作系统的监控,读取采样数据,进行PI运算,输出控制量。 8253:可编程定时计数器芯片,具有3个16位定时计数器,用于数字测速和数字触发移相。 8155:可编程I/O接口扩展芯片,用于输出三相全控桥六个晶闸管的双脉冲触发信号,并保证触发脉冲与三相电网的同步。256个片内RAM用于存放采样数据。 8279:可编程键盘、显示接口芯片,用于转速设定值和电动机起/停控制命令的读入以及电动机运行中转速、电流和系统监控状态的显示。 ADC0809:8位A/D转换芯片,将电枢电流Id的值转换为数宇量。 2.2 数字移相触发脉冲输出电路

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实例教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实例教案 教案标题: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实例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2. 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 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案例; 4.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a. 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b. 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工业、交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a. 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b. 解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采集、数据处理、控制输出等过程。 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 a.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介绍工业生产线上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如机器人控制、流水线控制等; b.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讲解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原理和应用案例; c. 农业智能控制系统:探讨农业领域中的智能控制系统,如温室自动控制、灌溉系统控制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兴趣,并激 发他们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以小组或整体讲解的形式,依次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工作原理。 3. 案例分析: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在 不同领域的应用。 4. 讨论与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并总结计算 机控制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5. 拓展活动:提供一些相关拓展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 发展和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的小论文或 设计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 教学资源: 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资料和实例视频; 3. 计算机实验室或模拟实验平台。 评估方式: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3.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在作业中对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1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基础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工业控制机与微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掌握利用工业控制语言(梯形图)编写控制循环。 (3) 理解PLC输入点和输出点的关系,模拟量输入与开关量输入的区别,学会在实验室模拟现场调试。 实验要求 利用Step7编程软件编写梯形图程序,实现工作台的顺序控制过程,通过输入点和输出点的二极管显示变化调试程序。 实现当按下某一个开关时,模拟控制工作台快速向前的输出灯点亮,说明工作台正在快速向前运动;当拨动另一开关时,模拟快速向前的灯灭,而指示慢速向前的灯亮;当拨第三个开关时,指示慢速向前的灯亮一定的时间后(5秒),指示快速后退的灯亮同时慢速向前的灯灭,直到模拟后退到位开关拨到位后,后退指示灯自动熄灭。 解题思路 用I0.0,I0.1,I0.2,I0.3这四个拨动开关控制输出灯的变化,输出灯有Q0.0,Q0.1,Q0.2 I0.0 : 控制第一个灯亮 I0.1:第二个灯亮的同时第一个灯熄灭 I0.2: 2秒后第三个灯亮 I0.3: 重置操作,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重置,所有灯灭。

下面展示梯形图: 图1 图2

图3 图4 图1中显示网络1、2、3,由网络1确定Q0.0的亮灭,当I0.0有输入时,由于I0.1、I0.3为常闭,所以Q0.0会点亮。添加 会使Q0.0常亮,不会因I0.0的断开而熄灭。 同理网络2完成Q0.1的点亮功能,I0.3是常闭,完成复位操作,如图2中的网络6。实现当按下某一个开关时,模拟控制工作台快速向前的输出灯点亮,说明工作台正在快速向前运动; 网络3中按下I0.2时,触发M0.0,开始计时,如图2网络4所示,为计时器状态。当计时时间到达2S时,网络5通,Q0.2亮,同时Q0.1灭,实现当拨第三个开关时,指示慢速向前的灯亮一定的时间后(5秒),指示快速后退的灯亮同时慢速向前的灯灭. 网络6中,按下I0.3时,对网络实现重置,所有的灯在按下I0.3时都会熄灭。实验结果 结果情况详见附件中的视频。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例

计其机控制系统实例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 • O6M243-OL889 • F88688] 第11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实例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各种过程通道的结构、原理、设计及使用方法。 授课主要内容 硫化机计算机群控系统 主要外语词汇 Sulfurate Machine: 硫化机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说明:带“ ***"表示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带“**"表示要求理解的内容,带 “*”表示要求了解的内容,带“妇'表示难点内容,无任何符号的表示要求自学的内容硫化机计算机群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材*☆ 辅助教学情况 多媒体教学课件(POWERPOINT) 复习思考题 硫化机计算机群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参考资料 刘川来,胡乃平,计算机控制技术,青岛科技大学讲义 硫化机计算机群控系统 内胎硫化是橡胶厂内胎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 硫化效果将直接影响内胎的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目前国内大部分生产厂家都是使用延时继电 器来控制硫化时间,由于硫化中所需的蒸汽压力和温度经常有较大的波动、二单纯按时间计算可能会产生过硫或欠硫现象,直接影响了内胎的质量。因此,设计一种利用先进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硫化群控及管理系统,不仅能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水平,也能降低硫化机控制装置的

维护成本和硫化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硫化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显示和控制精度,同时也避免了个别硫化操作人员为提高产量而出现的“偷时”现象(即操作人员缩短硫化时间,未硫化完毕就开模),使内胎的产品质量得到保证。 1.系统总体方案 内胎硫化过程共包括四个阶段:合模、硫化、泄压、开模。由于所有硫化机的控制方式相同,所以特别适合群控。在自动模式下,当硫化操作人员装胎合模后,由控制系统根据温度计算内胎的等效硫化时间并控制泄压阀' 开模电机的动作。为克服温度波动的影响,经过大量实验,选用阿累尼乌斯(Arrhenius)经验公式來计算等效硫化时间。 某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硫化车间共有内胎硫化机96台,为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拟采用计算机群控及管理系统。根据企业的现场情况,借鉴DC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控制系统)系统结构,使用PLC作为直接控制级,完成现场的控制功能;使用工业控制计算机作为管理和监视级。系统总体方案见图11. 8o PLC通过温度釆集模块采集现场的96台硫化机温度信号,进行等效计算后,按设定型号的参数计算硫化机的硫化时间并对泄压阀' 开模电机动作进行控制,完成内胎的整个硫化过程。采用串行通讯方式将PLC传送上來的信号采集到工业控制计算机,在监控软件主界面对96台硫化机的硫化温度和状态进行动态显示,并自动记录相关过程数据,监控软件还具有参数设置' 查询及报表打印等功能。由于计算机本身及其操作系统的不稳定性,工业控制计算机不参与控制,即使工业控制计算机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PLC的正常运行,从而也不会影响现场的控制,但是所有的现场参数将不能被监视和存储。 系统共有三种工作方式:自动等效硫化方式、自动定时硫化控制方式和机台原有的延时继电器手动控制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在现场利用操作台上的旋钮选择工作方式。

微机控制技术实验内容

实验一 A/D、D/A转换实验 实验1.1 A/D、D/A转换实验(1) 1.实验线路原理图:见图1—1 图1-1 CPU的DPCLK信号与ADC0809单元电路的CLOCK相连作为ADC0809的时钟信号。ADC0809芯片输入选通地址码A、B、C为“1”状态,选通输入通道IN7。通过电位器W41给A/D变换器输入-5V~+5V的模拟电压。8253的2#口用于5ms定时输出OUT2信号启动A/D变换器。由8255口A为输入方式。A/D转换的数据通过A口采入计算机,送到显示器上显示,并由数据总线送到D/A变换器0832的输入端。选用CPU的地址输入信号IOY0为片选信号(CS),XIOW信号为写入信号(WR),D/A变换器的口地址为00H。 调节W41即可改变输入电压,可从显示器上看A/D变换器对应输出的数码,同时这个数码也是D/A变换器的输入数码。 2.A/D、D/A转换程序流程:(见图1—2) 对应下面的流程,我们已编好了程序放在CPU的监控中,可用U(反汇编)命令查看。而且已将所有控制程序放在光盘中,供教师参考,当然对于学生来说,应让其自己编写调试。 图1-2 3.实验内容及步骤 (1)按图1—1接线。用“短路块”分别将U1单元中的ST与+5V短接;U4单元中的X 与+5V,Z与-5V短接。其它画“●”的线需自行连接。连接好后,接通电源,然后按使用说明中对U15 D/A转换单元进行调零。 (2)将W41输出调至-5V,执行监控中的程序(G=F000:1100↘)。如果程序正确执行,将在显示器上显示“00”。 (3)将W41依次调节,用U16交/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检测A/D的输入电压和D/A的输出电压。观察显示器,记下相应的数码及D/A的输出模拟电压,填入下表1—1。 1页

微型机控制系统应用实例温度控制

微型机控制系统应用实例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微型机控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医药、电力、煤炭、轻工等各领域都有很多成功应用的实例。下面仅就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作一介绍。 温度在很多工业生产过程中是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因为任何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的过程都与温度有关。在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医药、电力及轻工各类工业中的很多生产环节要求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温度。现以电阻炉炉温控制系统为实例,说明微型机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步骤和具体方法。 1.工艺要求 (1)电阻炉选用型号:CKS一70一1型 使用电压范围:0~220V(AC) 允许最高温度:256℃ 功率:700W (2)电阻炉温度控制通过PWM脉冲调宽功率放大器,再经SSR固态继电器,来提供电阻炉炉丝的供电电压。 (3)工艺要求炉温的控制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①自由升温段:要求炉温快速升温到90℃。 ②保温段:炉温升至90℃后要求温度维持90℃基本不变。 升温段用自由升温的办法,即对升温速度没有限制,当升温到90℃时,要求保 温4h,然后打开炉门,让其自然冷却。整个系统的升温、保温、降温过程如图1.1 (a)所示。炉温的检测元件采用铂电阻,放在炉中的隔板正中,所检测的炉温用 u来表示。对保温段的控制要求:超调量σ p ≤15%,过渡过程时间t s ≤120min, 一2 ℃≤静态误差e s ≤+2℃。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就要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这就要求了解被控系统的特性。首先了解被控系统的特性,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作为设计自动调节系统的依据。炉温控制系统是常见的确定性系统,采用飞升曲线测量方法,测出炉温控制系统的飞升曲线,即可得到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如图1.1(b)所示,由图可知它是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其

基于micro850 PLC的丝杠运动控制实验(速度控制)

基于micro850的丝杠运动控制实验一(速度控制)一、实验设备:PC计算机一台 ABmicro850 48QWB PLC 一台 Powerflex525变频器一台 丝杆装置一台 二、实验目的: 1.熟悉CCW软件的使用 2.学会PF525变频器的基本使用以及频率调节 3.学习EB8000软件的基本使用 4.学习HMI与PLC之间的通讯 三、实验内容: 四、原理: 五、实验要求:

1.丝杆能够进行基本的正反转,启动,停止操作 2.丝杆能够进行加减速操作 3.HMI与PLC之间通讯,能够实现从HMI中写入电机的频 率,以及对丝杆整个系统的控制。 五:系统设计: Micro850PLC与计算机之间采用以太网的通讯方式, 525变频器与PLC之间同样采用以太网的通讯方式, HMI触摸屏与PLC采用的是串口RS485-2W的通讯方式。系统功能: 1.当按下系统启动按钮(star)后,丝杆以20HZ 的频率在左右两个光电传感器(DI:10和DI:11) 之间来回运动 2.当按下自动模式选择按钮时,丝杆进入自动模 式,(即每5S之后,电机的频率会增加10HZ, 直到电机的频率达到50HZ,且5S之后,电机频 率降到了原来的20HZ,以此实现循环)直至手动 模式按下或系统停止按钮按下才能够停止此动 作。 3.当按下手动模式后,可以通过HMI触摸屏改写 频率(0~60hz),从而使电机频率发生变化,实 现丝杆的加减速运动。 4.I/O分配

输入名称 DI:08 编码器A相 DI: 09 编码器B相 DI:10 右光电传感器 DI:11 左光电传感器 DI:12 左限位开关 DI:13 右限位开关 六:CCW编程软件的使用: 1.打开CCW软件,双击桌面的。 2.双击添加控制器micro850 2080-LC50-48QWB如图2所示。 图2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例

第11 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实例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各种过程通道的结构、原理、设计及使用方法。 授课主要内容 工业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 硫化机计算机群控系统 主要外语词汇 Sulfurate Machine: 硫化机,工业锅炉:Industrial Boiler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说明:带“*** ”表示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带“ ** ”表示要求理解的内容,带“ *”表示要求了解的内容,带“☆”表示难点内容,无任何符号的表示要求自学的内容 工业锅炉工艺* 工业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 硫化机计算机群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 辅助教学情况 多媒体教学课件( POWERPOIN)T 复习思考题 工业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硫化机计算机群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参考资料刘川来,胡乃平,计算机控制技术,青岛科技大学讲义

工业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 11.1.1 工业锅炉介绍 常见的锅炉设备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图11.1 锅炉设备主要工艺流程图 燃料和热空气按一定比例送入燃烧室燃烧, 生成的热量传递给蒸汽发生系统, 产生饱和 蒸汽 Ds 。然后经过热器,形成一定温度的过热蒸汽 D ,汇集至蒸汽母管。压力为 Pm 的过热 蒸汽,经负荷设备控制供给负荷设备用。与此同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除将饱和蒸汽 变为过热蒸汽外, 还经省煤器预热锅炉给水和空气预热器预热空气, 最后经引风机送往烟囱, 排入大气。 锅炉设备是一个复杂的控制对象, 送风和引风等,如图所示。主要输出变 量是汽包水位、蒸汽压力、过热蒸汽温 度、 炉膛负压、 过剩空气 (烟气含氧量) 等。这些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相互 关联。如果蒸汽负压发生变化,必将会 引起汽包水 位、 蒸汽压力和过热蒸汽温度等的变化; 燃料量的变化不仅影响蒸汽压力, 同时 还会影响汽包水位、 过热蒸汽温 度、 过剩空气和炉膛负压; 给水量的变化不仅影响汽包水位, 而且对蒸汽压 力、过热蒸汽温度等亦有影响;等等。 锅炉是一个典型的多变量对象, 要 进行自动控制, 对多变量对象可按自治的原则和协调 跟踪的原则加以处理。 目 前, 锅炉控制系统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控 给水量 汽包水位 喷水量 气温 燃料量 汽压 送风量 过量空气系数 引风量 炉膛负压 负荷设 主要的输入变量是负荷、 锅炉给水、 燃料量、 减温水、

计算机微机原理上机实验

声光报警器接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的使用和学习开关量接口电路及其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基本实验按下SW开关,开始报警,即喇叭发声,同时LED灯闪光。按任意键,结束报警,喇叭停止发声,LED熄灭。 三、实验要求 利用MFID实验平台和声-光报警器模块板进行硬件电路连接,利用MF集成开发环境进行声光报警器软件控制程序设计、调试,直到报警器正常工作。 四、实验原理 a)声-光报警器模块板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模块板上包括4种简单的I/O外设:扬声器、8个LED彩灯、8位DIP开关及按钮开关SW。它们都是并行接口的对象,虽然功能单一,结构简单,但都必须通过接口电路才能进入微机系统,接受CPU的控制,发挥相应的作用。 b)声-光报警器接口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参考“微机接口技术及应用”教材第7.2节(P142) 图1 声-光报警器模块板电路原理框图 五、实验资源配置 1.电源:机内供电,实验时将电源开关打到“内”的位置上。 2.I/O端口地址:8255的4个端口地址为300H~303H。其中A口=300H,B口=301H,C口=302H,命令口=303H。 3.中断资源:IRQ10。 4.软件资源:MFID软件提供的用户应用程序集成开发环境与工具,包含了丰富的汇编语言和C语言程序开发软件包。 六、实验的硬件连接与软件编程 c)实验资源配置好之后,使用26芯扁平电缆线(短型),将声-光报警器模块板与平台上的并行接口插座J5连接起来如图2所示,即可进行声-光报警接口实验。

图2 声-光报警器模块与CPU的连接 d)实验步骤: 步骤一:硬件连线: 跳线设置:单线将模块电源L区JP7和JP8跳接;排线将模块电源L区JP8跳接。单线连法如右图: 排线接法如右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