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也称判读要素,它能直接反映判别地物信息的影像特征,解译者利用这些标志在图像上识别地物或现象的性质、类型或状况,因此它对于遥感影像数据的人机交互式解译意义重大。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可以提高我国遥感影像数据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精度、准确性和客观性。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和气候差异很大,可根据地貌、气候条件,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类型地貌样区,在简型地貌样区建立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解译标志,有利于用正确的方法确定采集范围。对于某些特殊地理信息要素,可建立专门解译标志。在建立遥感信息模型时,可把这些属性添加到逻辑运算内。对于建立解译标志所采用影像的季节应避免植被覆盖度高的夏季,避免使用积雪较多、云层遮盖或烟雾影响较大的数据。要根据满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取的要求选择遥感影像波段组合顺序及与全色波段进行融合。在对数据进行增强处理时,要避免引起信息损失。

在影像上选择典型的标志建立区的要求是:范围适中以便反映该类地貌的典型特征,尽可能多的包含该类地貌中的各种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且影像质量好。标志区的选取完成后,寻找标志区内包含的所有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然后选择各类典型图斑作采集标志,然后去实地进行野外校验,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直到与实地相符为止。同时拍摄该图斑地面实地照片,以便于影像和实际地面要素建立关联,表达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加深使用者对解译标志的理解。

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有利于解译者对遥感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和采集,这对于用人机交互方式从遥感影像上采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作业区范围很大、作业人员知识背景差异也很大且外业踏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使作业人员迅速适应解译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解译采集要求。但是人机交互式解译毕竟无法对大量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快速处理,这就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遥感信息解译模型,以便于用计算机对遥感信息进行解译和采集。遥感影像解译标志是遥感信息模型建立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较为准确的遥感信息解译标志,才能建立较为实用的遥感信息模型。

遥感技术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叙述利用航空影像在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应用,即利用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所具有的特点,借助于数字影像与实际地物的相似性关系,建立影像解译标志,然后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判读识别。 关键词: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土地调查;解译标志 中图分类号:TP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aviation image of rural land use in the application of survey, it is using digital is projective like figure (DO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aid of digital image with the actual features the similarity of the relationship, establish imagery interpretation signs, and then to the land utilization for interpretation identification. Key words: remote sensing; Numbers are projective like; Land survey; Interpreting marks 0 引言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传感器技术、微波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感应用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其应用广度和深度不断加深。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航空航天技术上的发展,从美国得探测器登陆火星行动到我国“资源三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得遥感技术的应用成为新的热点。现代遥感技术是在传统遥感技术的基础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与之融为一体的产物。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作为一个新的方向,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把它应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同其他方式相比较而言,正射影像图具有信息丰富、直观易读等特点,这样为我们更快捷地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提供了方便。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为了查清现状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而进行的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用何种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课题,也是广大科学研究者不断探索的一个领域。 1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也称判读要素,它能直接反映判别地物信息的影像特征,解译者利用这些标志在图像上识别地物或现象的性质、类型或状况,因此它对于遥感影像数据的人机交互式解译意义重大。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可以提高我国遥感影像数据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精度、准确性和客观性。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和气候差异很大,可根据地貌、气候条件,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类型地貌样区,在简型地貌样区建立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解译标志,有利于用正确的方法确定采集范围。对于某些特殊地理信息要素,可建立专门解译标志。在建立遥感信息模型时,可把这些属性添加到逻辑运算内。对于建立解译标志所采用影像的季节应避免植被覆盖度高的夏季,避免使用积雪较多、云层遮盖或烟雾影响较大的数据。要根据满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取的要求选择遥感影像波段组合顺序及与全色波段进行融合。在对数据进行增强处理时,要避免引起信息损失。 在影像上选择典型的标志建立区的要求是:范围适中以便反映该类地貌的典型特征,尽可能多的包含该类地貌中的各种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且影像质量好。标志区的选取完成后,寻找标志区内包含的所有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然后选择各类典型图斑作采集标志,然后去实地进行野外校验,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直到与实地相符为止。同时拍摄该图斑地面实地照片,以便于影像和实际地面要素建立关联,表达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加深使用者对解译标志的理解。

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有利于解译者对遥感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和采集,这对于用人机交互方式从遥感影像上采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作业区范围很大、作业人员知识背景差异也很大且外业踏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使作业人员迅速适应解译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解译采集要求。但是人机交互式解译毕竟无法对大量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快速处理,这就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遥感信息解译模型,以便于用计算机对遥感信息进行解译和采集。遥感影像解译标志是遥感信息模型建立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较为准确的遥感信息解译标志,才能建立较为实用的遥感信息模型。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标志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有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直接标志是地物本身的有关属性在图像上的直接反映。如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等。间接标志是指与地物的属性有内在联系,通过相关分析能够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一、形状(Shape) 形状是指地物外部轮廓的形状在影像上的反映。不同类型的地面目标有其特定的形状,因此地物影像的形状是目标识别的重要依据。 二、大小(Size) 大小是指地物在像片上的尺寸,如长、宽、面积、体积等。地物的大小特征主要取决于影像比例尺。有了影像的比例尺,就能够建立物体和影像的大小联系。 三、色调(Tone)和色彩(Color) 色调是物体的电磁波特性在图像上的反映,在黑白像片上指黑白深浅程度。地物的形状、大小都要通过色调显示出来,所以色调特征是最基本的解译标志。 如排水性良好、干燥的、有机质成分低的土壤;中酸性岩浆岩、松散堆积物、大理岩、石英岩等一般具有浅色调。 如潮湿的、有机质成分高的土壤、煤层、基性、超基性岩浆均具有较深色调。 如石灰岩、白云岩、砂岩以及中基性岩浆岩等,变质岩中的变粒岩具有灰色色调。 在利用色彩判断地物时,要注意: ①多波段的彩色合成图像,不仅要了解地物的波谱特性,而且要知道彩色合成时波段影像与红、绿、蓝三色的对应关系 ②彩红外图像:植被-红、水-蓝青、道路-灰白、建筑物-灰或浅蓝。 四、阴影(Shadow) 阴影分本影和落影两种。 本影-指物体本身没有被光线直接照射到的部分,在像片上呈暗色调。它有助于建立像片的立体感。 落影-地物经光线照射投影于地面的物体阴影,在像片上呈暗色调,它有助于观察地物的侧面形态及一些细微特征。 五、水系(River System) 水系标志在地质解译中应用最广泛,它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岩性、构造等地质现象。这里所讲的水系是水流作用所形成的水流形迹,即地面流水的渠道。它可以是大的江河,也可以是小的沟谷,包括冲沟、主流、支流、湖泊以至海洋等。在图像上可以呈现有水,也可以呈现无水。水系的级序,一般是从冲沟到主流,依次由小到大(1、2、3……)排列。 六、地貌形态标志 1、山顶形态。 2、山坡形态。 3、沟谷形态 七、纹理(Texture) 很小的物体,在图像上是很难个别地详细表达的,但是一群很小的物体可以给图像上的影像色调造成有规律的重复,即影像的纹理特征。 八、位置(Location) 是指地物的环境位置以及地物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在像片中的反映。也称为相关特征。它是重要的间接判读特征。 九、植被

遥感解译

1图像的解像力是图像上最小的,但还能分辨的地物尺寸。 2解译标志:遥感图像光谱、辐射、空间和时间特征决定图像的视觉效果、表现形式和计算特点,并导致物体在图像上的差别。揭示标志定义:在目视观察时借以将物体彼此分开的被感知对象的典型特征. 3.灰度波谱:如果定义灰度为纵坐标,要遥感的波段数为平面横坐标,遥感的成像周期为平面纵坐标,那么可以得到一个三维的波谱曲面。称为灰度波谱。 4.典型像元:一个像元内仅包含一种地物。混合像元:一个像元包含几种地物. 5.地理单元是具有地理环境调教年基本一致的空间单元,它建立在地理综合体理论基础上。地理综合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地段,它通过发生在内部的诸自然过程和地理组成成分的相互依存性而构成一个整体。 6.像元二分模型:假设像元只由两部分构成,所得到的光谱信息也只有这两个组分因子线性合成,他们各自的面积在像元中所占的比率即为各因子的权重。

①解译的完整性②解译可靠性可通过混淆矩阵表达:包括总体精度、Kappa 系数、混淆 矩阵(可能性)、生产者(制造者)精度以及用户精度。大部分遥感图像处理系统能用一幅地表真实图像或地表真实感兴趣区计算一个混淆矩阵。③解译的及时性④解译结果的明显性 2. 简单人工地物识别概率的数学表示 L 地物尺寸A 遥感图像的解像力B 形状的识别系数C 影响复杂地物元素解译质量的相互位置系数 3混合像元分解的意义 混合像元无论直接归属哪一种典型地物都是错误的,因为至少不完全属于这种典型地物,如果每一个混合像元能够被分解而且它的覆盖类型组分占像元的百分含量能够求得,分类将更精确,而混合像元的归属而产生的错分误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4. 传统方法的不足及其与子像元分类方法的区别 传统分类方法的不足①由于图像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及地面物质具有异质性,因此每个像元的光谱反射值为各种不同地物的光谱反射以非线性的方式迭合而成,即为像元光谱混合. ②遥感图像重新取样,若取样后像元的灰度值经由相邻图像灰度值内插所得,则结果也造成额外的空间混合现象。③若以传统统计分类方法如最大似然分类法处理这种问题,经常得到较差的分类精度;④对高光谱图像进行分类时,随着光谱波段数或特征数(维度)的增加,反而需要较大量的训练样本作为参数的估计,分类效增加,反而需要较大量的训练样本作为参数的估计,分类效率变低,分类精度不理想 5. 多阶抽样估算地物面积的基本思想及其计算方法 利用卫星和航空图像进行多阶抽样的基本思想 (1) 根据影像分层,确定样本单元(2) 使每一阶影像的分辨率逐级提高;(3) 使后一阶样本是前一阶样本的一部分,并使抽样的概率与通过逐级解译影像所得到的预估值成正比。 多阶可变概率抽样的实施(过程)(1)对卫星影像进行目估(2)根据目估结果,在一阶图像(卫星图像)的每个单元上计算灌溉地面积百分比x 并将其累加值填写在一阶单元记录表中(3)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本单元,并计算可变概率(例如270个一阶单元中抽取10个样本单元并用符号标记在一阶影像(卫星影像)单元中抽取10 个样本单元,并用符号标记,在一阶影像(卫星影像)抽样样本单元记录表中记录灌溉地面积百分数Xi%)4)得到灌溉地的近似实际面积(5)面积估算:把上述数据代入式 6居民地的提取 居民地的组成和结构1. 城镇:建筑群、道路网、绿地和空地2. 乡村:房屋建筑、空地和绿地. 居民地的形状 1. 团状居民地:平原和盆地2. 带状居民地:谷底和河畔3. 丁字状居民地:公路交叉和河流交汇处.. 研究意义 1.为灾害评估提供所需居民地空间分布信息 2.为了解人地关系服务3.为社会、经济和人文等数据的空间化服务4.为居住用地监测以及人居环境建设服务 三.简单人工地物识别概率公式中变量的确定 简单地物形状的识别系数B … 理论上,可以通过试验方式找到研究地物的识别曲线的种类,然后以此为基础计算各类地物的形状识别系数(如图4.2.2),然后以此为基础计算各类地物的形状识别系数B。这种方法要求必须具备大量不同比例尺图像的解译结果,因此实施代价非常高,不易操作;… 简单和可靠的方法是:根据两种比例尺图像的解译结果来确定识别系数。通过多组多次计算获取多个B,并取其数学期望。 … 还可以基于对人工地物几何尺寸相互关系情况,利用经验公式计算。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原理WORD

WORD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原理WORD 在遥感影像上,不同的地物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这些都称为判读或解译标志。解译标志包括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 1 直接判读标志 (1)形状影像的形状是指物体的一般形式或在轮廓上的反映。各种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形状和特有的辐射特性。同种物体在图象上有相同的灰度特征,这些同灰度的像素在图象上的分布就构成与物体相似的形状。随着图像比例尺的变化,“形状”的含义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大比例尺图像上所代表的是物体本身的几何形状,而小比例尺图象上则表示同类物体的分布形状。有些物体的形状非常特殊,其平面图形是该物体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的生要标志,有时甚至是关键,所以“形状”是判读的重要工具。 (2)大小物体在图像上的大小也是判读标志之一。“大小”的含义随图像比例尺的变化而不同:大比例尺图像上,量测的是单个物体的大小,而小比例尺图像上,只能量测同类物体分布范围的大小。 (3)颜色和色调颜色一般指彩色图像而言,当彩色摄影和假彩色合成技术发展起来之后,颜色的差别可以进一步反映了地物间的细小差别,为判读人员提供更多的信息。人眼对彩色的分辨能力远比对黑白色调差的分辨率能力强,因而颜色可作为彩色图像判读的标志。对多波段彩色合成图像的判读,往往可依据颜色的差别来确定地物与地物间或地物与背景间的边缘线,从而区分出各类物体。色调是人眼对图像灰度大小的生理感受。人眼不能确切地分辨出灰度值,但能感受到灰度大小的变化,灰度大者色调深,灰度小者色调浅。图像色调的深与浅,与物体的辐射特性是紧密相关的。一般情况下,反射率高的物体,接收的能量大,图像的色调就浅;反之则深。因此同一环境条件下的图像上色调的差异即是不同物体在图像上的反映。 (4)阴影阴影的形式与物体辐射能量的方向有关,对反射辐射能来说与方向反射因子有关。在导出辐射传输方程式时,是把地表当作朗伯反射体看;而实际上地表的坡向和坡度都严重影响传感器方向的反射能量大小,以及物体之间的相互遮挡,都使图像上产生阴影。阴影有本影和落影之分。本影是象片上地物未被阳光直接照射到的阴暗部分;落影是在地物背光方向地物投射到地面的阴影在象片上的构象。阴影会对目视判读产生相互矛盾的影响。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阴影的立体感,判读地形地貌特征,大比例尺图像上,还可利用阴影判读物体的侧视图形,按落影的长和成像时间的太阳高度角量测物体的高度、单株树木的干粗等。另一方面,阴影区中的物体不易判读甚至根本无法判读。 (5)位置自然界的物体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有时甚至是相互依存的。例如桥梁与道路和水系,居民地与道路,土质与植被,地貌与地质等。因此物体所处的位置也是帮助判读人员确定物体属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6)结构(图案)指自然界与人文特征重复出现的排列格式,如农业复合体(农田与果园),地形特征,建筑物布局等组成一定的格式。 (7)纹理纹理指微色调的变化,纹理特征有光滑的、波纹形的、斑纹形的、线性的和不规则的等多种形态。利用纹理特征可以区分色调总体相同的两类物体,纹理也可以作为分类图像再细分的基本准则。 (8)分辨率分辩率比其他许多图像特征(标志),更取决于遥感系统本身,而与物体的特性关系则小些。传感器本身因素包括性能、设计要求和遥感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以及获取数据以后的处理等。当图像上的物体小于图像分辨率时,则不能进行判读。 (9)立体外貌对有一定重叠度图像,可以进行立体观察。各物体的立体外貌,在立体模型

ERDAS与ArcGIS相结合做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目视解译的方法

ERDAS与ArcGIS相结合做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目视解译的方法(转) 研究技术路线

图1 研究技术路线图 建立解译标志 参照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结合本次工作的实际要求,将土地利用类型归结为六个一级分类,即耕地,林地, 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地。并对六类进行编码。解译标志建立如下表1所示: 表1 土地利用类型采样表 纹理比较细腻,并且呈块状 有规则分布,地块边缘比较 清晰 纹理形状规则,颜色为粉色 影像纹理略呈颗粒状。颜色 为浅绿或深绿色。一般都在 山坡出现,可以清楚地看见 山坡线 颜色为浅绿色,纹理比较粗 糙。分布于河流、湖泊、水 库两侧。

城市绿地主要为草地 为浅绿色或绿色 零星分布 影像呈紫或浅紫色,内部有白点状分布,街区道路轮廓有时可见。 影像呈蓝或深蓝色。主要在主城区。 河流轮廓清晰,呈深蓝色。 湖泊轮廓清晰,呈深蓝色。水库有库坝。 在居民地或农田周围,有明显的溏围。水面面积较小。呈小块状分布。 主要分布于山区,暗红色或紫红色间加载着黄绿色,轮廓较清晰。

沼泽地一般位于河流、湖泊、水库 的边缘或枝杈上,影像呈紫 红色,纹理不规则。易与天 然牧草地混淆,纹理较天然 牧草地细腻。 在ArcMap中进行目视解译 加载数据 打开ArcMap后,分别加载影像数据和面状矢量数据bj_polygon,并把影像数据的波段调整为5,4,3显示, bj_polygon调整为Hollow形式的显示(即边线).见下图1 最后保存工作状态为MXD文件(每次退出工作状态均要保存),名字命名为ClassBeijing1991.mxd(以1991年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

遥感扫描影像的判读 1.遥感扫描影像特征和解译标志 目前经常使用的遥感扫描影像都是卫星遥感影像,这些影像具有以下特征:多中心投影、像框扭动变形、信息量丰富、动态观测等特点。 遥感扫描影像解译标志 直接解译标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色调与颜色。这是扫描图像解译的基本标志。对于中低分辨率的扫描影像来说,图像中色调与颜色更是一个重要的判读标志。由于扫描图像多数为多光谱影像,同一地区多光谱扫描图像中的相同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图像上可能会呈现不同色调,组合可以有不同的颜色,这因为同一种地物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上具有不同的反射率,它们在单波段扫描影像中表现为不同的色调。 (2) 阴影(shadow),在多光谱图像中,阴影是电磁波被地物遮挡后在该地物背光面形成的黑色调区域。在扫描影像中陡峭的山峰背面往往形成阴影,阴影的出现给山区的扫描影像增加了立体感,同时也造成阴影覆盖区地物信息的丢失。 (3)形状(shape),目标地物的形状在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扫描图像上表现特点不同。在中低分辨率扫描影像上,地物的形状特征是经过自然综合概括的外部轮廓,它忽略了地物外形的细节,突出表现了目标物体宏观几何形状特征,如山脉的走向,水系的形态特征等。在中高分辨率扫描影像上,可以看到地物的较为详细的形状特征。但线状地物(如道路和河流)的宽度经常被夸大。在高分辨率扫描影像上,可以看到地物具有的形态特征的更多细节,如飞机场内的飞机与停机坪等。 (4)纹理(texture),在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扫描图像上纹理揭示的对象不同。在中低分辨率扫描影像上,地物的纹理特征反映了自然景观中的内部结构,如沙漠中流动沙丘的分布特

第二次土地调查遥感影像地类解译分析

第二次土地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应用分析 刘刚马海涛汪继伟那岩 摘要:在明确遥感影像的类型、解译概念、解译过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及其应用,并以建立图像解译标志的实例,生动的展示了遥感影像解译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重要作用。在影像解译流程化、系统化工作层面,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经验。 关键词:遥感影像;影像解译;光谱特征;解译标志 图像解译就是研究分析判断遥感图像的过程,人们根据地物的光谱特性、成像规律及影像特征来辨别地物,并判断其类别和特性属性。遥感图像是摄影瞬间对地物的真实写照,具有现实性强,真实可靠,便于宏观分析等特点.利用遥感影像作为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图件,就是它能够真实地记录了地球表面的自然地貌、人工地物及人类活动的痕迹,能够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地球表面自然和人工的综合景观。因此对遥感影像解译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土地调查外业的工作量,也决定了第二次土地调查的质量及时间。 一、遥感影像的种类 遥感影像通过对地表摄影或扫描获得。摄影影像是摄像机对地面物体摄影,直接在感光材料上记录地物的光像,称为航空遥感影像.扫描影像是地面信息通过探测器先变为电信号并记录在磁带上,然后回放磁带,在感光片上曝光而成,称为航天遥感影像。遥感影像有黑白和彩色两种,由于彩色影像比黑白影像能提供更多的地表信息,因此彩色影像在遥感中得到广泛地使用。遥感影像分为高分辨率影像和低分辨率影像。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采用spot5、IRS—P5、IKONOS、QuickBird、CBERS-02 、CBERS—02B 、北京1号、ALOS、福卫二号、航空摄影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二、遥感影像的解译 遥感影像的解译即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遥感影像与相应目标在形状、大小、色调(或颜色)、阴影、纹理、布局和位置等方面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就是根据这些特征去识别目标和解释某种现象的.在影像解译过程中采用直接解译和间接解译两种方法。所谓直接解译就是目标本身属性在像片上的直接反映,如形状、大小等。间接解译是根据其他目标影像推断目标属性的标志,如布局、位置等。但是,直接解译和间接解译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有的特征对于解译某一地物是直接解译,而对于推断另一现象则可能为间接解译.例如,不同地类有不同的色调,以色调解译土地类型,色调是直接解译,而同一色调判断同一地类时,根据他所处的位置不同,就应判为其他地类,色调就成为间接解译。 三、遥感影像解译方法的应用 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分为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两种。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工作性质,采用目视解译能够直观的判断影像上的地物、地类,更能根据专业背景知识,通过肉眼观察,经过综合分析、逻辑推理、验证检查把遥感图像中所包含的地物信息提取和解析出来。并能准确判断影像的边缘,准确的分别相似光谱的边界,尤其对全色影像在光谱信息不是很丰富的情况下,更能显示目视解译的优越性。而计算机解译,只是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遥感信息解译模型,实现计算机对遥感数据的自动处理并解译和提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虽可提高遥感数据提取和判读速度,但提取质量远不如目视解译判断准确性高,对于较粗犷的调查较适用。而对于第二次土地调查要求逻辑性强,调查精度高,地类边缘解译准确,线状地物中心位置准确等不宜采用计算机解译方法。因为它不能加入由于权属、分类、等需判断、分析诸多因素,数据采集的不够客观,改动性比较大,不能够起到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四、遥感影像目视解译过程

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和流程

卫星遥感影像是重要的基础数据。2米卫星遥感影像成果,已为国土三调、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违建清查整治、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影像保障。 一、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和流程 1.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 本次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主要采取机助目视解译方法。该方法系指解译人员利用计算机鼠标,直接在计算机荧光屏上对遥感图像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工作,并将解译成果集成在相应的图层上。由于遥感图像在计算机荧光屏上显示的信息和信息层次较遥感图片中相应信息和信息层次丰富,所以机助目视解译方法的解译效果较传统的目视解译好。另外,因为是在计算机上直接成图,从而减少了编成图程序,这是本次工作的主要解译方法。 2•遥感解译流程 2.1建立遥感解译标志 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是指能帮助识别地质灾害及其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影像特征,如地貌特征、地质灾害要素(如滑坡体、滑坡壁、滑坡台阶、封闭洼地、滑坡鼓丘等,泥石流堆积扇、泥石流物源,崩塌堆积体等)、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等。在充分收集和熟悉工作区地质背景、地质灾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踏勘统计,根据地质灾害波谱特征和空间特征,分别建立相应的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水文地质现象和森林植被类型等区域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各类地质灾害的遥感解译标志。 2.2室内解译工作 室内解译应以遥感影像为依据。室内解译主要采用以目视解译为主,人机交互式解译为辅,初步解译与详细解译相结合、室内解译与野外调查验证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解译时应采用从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断反馈和逐步深化的方法进行工作。 2.3野外调查和验证 在室内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初步解译资料进行野外调查和验证,再进行详细解译,来补充和修正初步解译成果,最终形成遥感解译成果图,以此确保遥感解译成果的质量和置信度。 2.4解译成果图件的编制在室内解译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和验证,补充和修改后,将解译成果草图分图层进行数字化成图,提交最终的遥感解译成果系列图。

遥感图像解译

遥感图像解译 1 遥感图像解译的一般要求 (1) 遥感图像解译主要适用于前期论证阶段和初步勘察阶段。解译工作应先于水文地质测绘,并贯穿其整个过程,以提供编写设计、布置水文地质观测路线的依据,达到减少水文地质测绘工作量,提高工作精度的目的。 (2) 一般使用的遥感图像为卫星图像和航空相片,必要时,在卫星图像和航空相片解译的基础上提出课题,进行红外扫描或其他专门遥感飞行,获得相应的遥感图像。 (3)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应提交与测绘比例尺相同的遥感图像水文地质解译图及文字说明。根据需要,可分别编制地貌、地质构造解译图、相片镶嵌图和典型像片图等。 (4)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能够解决或基本能够解决某地区的水文地质问题,对该地区可不作或少作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以减少野外工作量。 2 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要求 (1) 进行相片质量鉴定。在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包括不同地质体的光谱特征资料)和野外踏勘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地质、水文地质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 (2) 应选用不同时间、不同波段、不同比例尺卫星图像进行水文地质对比解译。图像比例尺可根据卫星图像质量放大到1:50万至1:25万。 (3) 使用的航空相片比例尺,尽量接近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一般不宜小于1:5万。 (4) 为发挥卫星图像视域范围大、反映构造轮廓清楚的客观效果和航空相片局部细节详细的长处,卫星图像和航空相片最好结合使用。但在进行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解译时,卫星图像也可单独使用。 (5) 遥感图像解译一般采用目视解译和航空立体镜的光学机械解译,尽可能采用假彩色合成为主的电子光学解译和计算机图像处理,以提高解译水平。 (6) 遥感图像解译应结合已有的地面地质、物探、钻探等资料进行。 (7) 单张相片及镶嵌图的解译结果,可采用徒手或仪器转绘到与测绘比例尺相应的地形底图上,统一编绘成解译成果图。 3 遥感图像主要解译内容

ENVI目视解译操作文档

遥感原理实验二 实验目的 了解目视解译的原理,掌握目视解译的方法和步骤,能进行一些实际图像的判读。 实验数据 TM图像的光波信息具有3~4维结构,其物理含义相当于亮度、绿度、热度和湿度。在TM7个波段光谱图像中,一般第5个波段包含的地物信息最丰富。3个可见光波段(即第1、2、3波段)之间,两个中红外波段(即第4、7波段)之间相关性很高,表明这些波段的信息中有相当大的重复性或者冗余性。第4、6波段较特殊,尤其是第4波段与其他波段的相关性得很低,表明这个波段信息有很大的独立性。计算0种组合的熵值的结果表明,由一个可见光波段、一个中红外波段及第4波段组合而成的彩色合成图像一般具有最丰富的地物信息,其中又常以4,5,3或4,5,1波段的组合为最佳。 第7波段只是在探测森林火灾、岩矿蚀变带及土壤粘土矿物类型等方面有特殊的作用。 最佳波段组合选出后,要想得到最佳彩色合成图像,还必须考虑赋色问题。人眼最敏感的颜色是绿色,其次是红色、蓝色。因此,应将绿色赋予方差最大的波段。按此原则,采取4、5、3波段分别赋红、绿、蓝色合成的图像,色彩反差明显,层次丰富,而且各类地物的色彩显示规律与常规合成片相似,符合过去常规片的目视判读习惯。例如把4、5两波段的赋色对调一下,即5、4、3分别赋予红、绿、蓝色,则获得近似自然彩色合成图像,适合于非遥感应用专业人员使用。――《TM图像的光谱信息特征与最佳波段组合》-戴昌达,环境遥感,1989.12 实验原理及内容: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是人们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肉眼观察、经过综合分析、逻辑推理、验证检查把探测目标地物信息提取和解析出来的过程,是人们通

过遥感技术获取目标信息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 根据地物色调、图形、大小、阴影、纹理、布局、图案等解译标志对实验数据进行信息提取,解译出影像所包含的深层信息。 实验步骤 1.影像解译发展历程: 目前我们所用到的影像都是基于数字的,下面是影像信息提取方法的发展历程,目前这四类方法共存: 人工目视解译;基于光谱的计算机自动分类;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面向对象特征的自动提取 2.目视解译一般程序: ①了解影像的辅助信息:即熟悉获取影像的平台、遥感器,成像方式,成像日期、季节,所包括的地区范围,影像的比例尺,空间分辨率,彩色合成方案等等,了解可解译的程度。 ②分析已知专业资料:目视解译的最基本方法是从“已知”到“未知”,所谓“已知”就是已有相关资料或解译者已掌握的地面实况,将这些地面实况资料与影像对应分析,以确认二者之间的关系。 ③建立解译标志:根据影像特征,即形状、大小、阴影、色调、纹理、图案、位置和布局建立起影像和实地目标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④预解译:运用相关分析方法,根据解译标志对影像进行解译,勾绘类型界线,标注地物类别,形成预解译图。 ⑤地面详细调查:在室内预解译的图件不可避免地存在错误或者难以确定的类型,就需要野外实地调查与检证。包括地面路线勘察,采集样品(例如岩石标本,植被样方,土壤剖面,水质分析等等),着重解决未知地区的解译成果是否正确。 ⑥详细解译:根据野外实地调查结果,修正预解译图中的错误,确定未知类型,细化预解译图,形成正式的解译原图。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武大遥感院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课程 综合实习 实习报告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10011 学号:20213025900 姓名: 指导老师: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1. 把握遥感影像的目视判读方法和流程,能够对快鸟影像、SPOT影像和航拍影像进行目视解译; 2. 学会使用图纸制作遥感影像底图并清绘遥感影像; 3. 把握实地调绘、核实和补测的基本方法; 4. 学会使用ERDAS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并制作专题图。 二、实习资料与设备 在进行内业清绘和外业调绘阶段,实习资料有2021年的快鸟影像一张、2021年的SPOT影像一张、2021年的航空影像一张、转印纸三张。 在进行室内计算机成图阶段,实习资料有2021年的航空影像一张、2021年的快鸟影像一张以及ERDAS软件。 三、实习原理 一)遥感图像解译标志 1) 色调(tone):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如海滩的砂砾色调标志是识别目标地物的基本依据,依据色调标志,可以区分出目标地物。 2) 颜色(colour):是彩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日常生活中目标地物的颜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颜色:地物在不同波段中反射或放射电磁辐射能量差异的综合反映。彩色遥感图像上的

颜色:真\假彩色。 3) 阴影(shadow):遥感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依据阴影外形、大小可判读物体的性质或高度。不同遥感影像中阴影的解译是不同的。 4) 外形(shape):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 解译时须考虑遥感图像的成像方式。 5) 纹理(texture):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章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如航空像片上农田呈现的条带状纹理。纹理可以作为区分地物属性的重要依据。 二)目视解译流程 武大遥感院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四、实习步骤 实习过程可分室内判读和外业实地调绘以及内业数字化成图三个步骤。室内判读是利用2021年10月猎取的0.6米辨别率的快鸟卫星遥感影像和2.5米辨别率的SPOT5(实际是2.5米全色与5米多光谱数据融合的)数据制作正射影像图,依据室内判读方法,对图斑的外形、大小、色调、位置、纹理等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依照分类规章,按10种地物类别进行判读解译,勾绘图斑工作底图,然后再与2021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比较,发觉变化要素并将其绘制到工作底图上。对于无法从室内确定是否发生变化的图斑,或变化不明确的,要进行外业实地调查,以确保更新的精确性。外业调绘则对变化要素进行实地调绘、核实和补测。通过以上的工作步骤,完成对华农幅2021版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复核更新。内业数字化成图则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进行。详细步骤如下: 一)内业判读 内业判读主要是解译人员依据自己的专业学问、地理区域学问、遥感系统学问从遥感影像中提取遥感信息、反演地面原型的目视判读方法,然后绘制底图。

土地资源TM影像目视解译标志的建立

土地资源TM影像目视解译标志的建立 (一) 解译标志的概念 解译标志是地物在影像上的表现形式(或称样子、模式),是目视解译、判读的基础,根据建立的解译标志,对图像上的各种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推理 [2]和判断,可以提取用户所需专题信息。地物特征有光谱特征、空间特性和时间特征。地物的这些特征在图像上以灰度变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图像灰度 [6.24]是以上三者的函数。即 d = f{?λ,(X,Y,Z), ?τ} 不同的地物,这些特征不同,在图像上的表现形式也不同。由于地物所处周围自然环境复杂,在判读地物的性质或一些自然现象时,有必要融合判读者的经验(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和必要的各种资料(如专题统计资料、专题图件,不同分辨率、不同比例尺的遥感影像资料等)。 (二) 解译标志的建立 1、土地资源分类 根据土地资源的利用属性和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建立土地资源 [11]的分类系统。具体内容如下: 1、耕地:11、水田:111、山地水田,11 2、丘陵水田,112、平原水田。 12、旱地:121、山区旱地,122、丘陵旱地,123、平原旱地。 1 2、林地:21、有林地,22、灌木林地,23疏林地,24、其它林地。 3、草地:31、高覆盖草地,32、中覆盖草地,33、低覆盖草地。 4、水域:41、河渠,42、湖泊,43、水库,44、冰川永久积雪,4 5、 海涂,46、滩地。

5、城乡工矿建设用地:51、城镇用地,52、农村用地,53、工交建设用地。 6、未利用土地:61、沙地,62、戈壁,63、盐碱地,64、沼泽地, 65、裸土地,66、裸岩石砾地, 67、寒漠、苔原等。 1、建立TM影像目视解译标志 在土地资源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土地利用类型的解译标志,并建成主要土地资源TM数字影像目视解译信息表(见表一)。 2.1 耕地解译标志 ll、水田:占本区极少部分,主要分布在热量及水分条件较好的陕南和陇南亚热带气候区及宁夏银川平原。 lll、山地水田:主要在陕西南部及陇南山区水分条件较好的山坡。片状或条带状分布。插秧不久为灰青色或暗红色。生长旺季为粉红色,长势越好颜色越红,收割后灰色或黑色。长势最盛时与周围草地和林地的区别是水田影像平滑均一,色泽一致。 l12、丘陵水田:主要分布在陕西及陇南低山丘陵区水分条件较好的坡地 2 和沟谷底部,在河谷大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呈片状或条带状分布。插秧不久为灰青色或暗红色。生长旺季为粉红色,收割后青灰色或黑色。 l13、平地水田:主要分布在陕西汉中平原、宁夏银川平原,陇南宽阔河谷、关中平原及陕北河谷地有零星分布。呈面状、片‘状或带状分布,有沟渠依稀可见。插秧不久为灰青色或暗红色。生长旺季为粉红色,收割后灰色或黑色。 12、旱地:为本地主要耕地类型。 121、山地旱地:主要分布在四省区的山区坡地,呈片状或条带状分布,有明显的边界存在,纹理均一。庄稼未长起之前为灰色、青色、黄色,有庄稼时为粉红色到红色,长势越好颜色越红。

遥感地学分析的重点知识

第1章绪论 一、遥感地学分析 遥感地学分析是以地学规律为基础对遥感信息进行的分析处理过程。 地学分析方法与遥感图像处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扩大地学研究本身的视域,提高对区域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可改善遥感分析、处理、识别目标的精度。 二、遥感的分类 1、以探测平台划分;(地面、航空、航天、航宇) 2、按探测的电磁波段划分; 3、按电磁辐射源划分;(被动、主动) 4、按应用目的划分。(地质、农业、林业、水利、海洋等) 二、按探测的电磁波段划分 1、可见光遥感 2、红外遥感 3、微波遥感 4、多光谱遥感 5、紫外遥感 6、高光谱遥感 三、遥感信息定量化的定义 遥感信息定量化是指通过实验或物理模型将遥感信息与观测目标参量联系起来,将遥感信息定量地反演或推算为某些地学、生物学或大气等测量目标参量。 四、遥感信息的定量化两重含义 1、遥感信息在电磁波不同波段内给出的地标物质定量的物理量和准确的空间位置。 2、从定量的遥感信息中,通过实验或物理模型将遥感信息与地学参量联系起来,定量地反演或推算某些地学或生物学的参量。 3、定量化模型:分析模型、经验模型、半经验模型。 第2章地物光谱特征与遥感数字图像信息提取 一、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 反射率——用来表示不同地物对入射电磁波的反射能力的不一样。 反射——当电磁辐射到达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入射能力的一部分或全部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光谱反射率——Ρ(λ)=E R(λ)/E I(λ) ↓↓↓ 反射率反射能入射能 一般地说,当入射电磁波长一定时,反射能力强的地物,反射率大,在黑白遥感图像上呈现的色调就浅。反之,反射入射光能力弱的地物,反射率小,在黑白遥感图像上呈现的色调就深。 判读遥感图像的重要标志——在遥感图像上色调的差异。

遥感解译标志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遥感解译标志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 水系密度 水系密度指一定范围内各级水道的数量或相邻两条同级水道之间的间隔。定性的将水系密度分为密度大(密集)、中等、小(稀疏)三级(图5-3).水系的密度与岩石的透水性能有关,透水性好的岩石如砂岩、砾岩、片麻岩等分布区,地表径流不发育,形成密度小的水系;透水性差的岩石如泥岩、页岩、粘土分布区,地表径流发育,水道密集,形成密度大的水系;透水性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岩石区,发育中等密度的水系。因此根据水亲密度的分析可解译不同的岩石类型。 2.水系类型 水系类型指水系在平面上的展布图形,水系的类型很多(图4—5)。定性描述通常以水系平面图形的形象命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水系类型。 (1)树枝状水系是最常见的水系类型图形呈树枝状,各级水道与沟谷自由发展无明显方向性,主、支流多以锐角汇合,平面形状如树枝分叉。这种类型的水系往往发育在岩性均一、岩层产状平缓、构造简单的地区。在砂岩、砾岩、花岗岩、片麻岩分布区常形成稀疏的树枝状水系,在泥岩、页岩、黄土分布区常形成密集的树枝状水系。树枝状水系中有一些特征性水系。 ①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平面形状为树枝状,但一级冲沟成对出现,沟头向对弯曲,在其交汇处形成虎钳状称为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这种水系形式多见于酸性侵入岩发育区及我国南方中新代砂砾岩分布区。其成因是节理发育的块状岩石经风化侵蚀而成的。 ②羽毛状树枝状水系:总体呈树枝状,但一级或二级水道发育,平行排列与主沟呈锐角或近直角相交,平面形状类似于鸟的羽毛,故称羽毛状树枝状水系。在黄土高原发育此类型水系,在泥质含量很高的粉砂岩、片麻岩分布区亦可形成此类型水系。当支沟与主沟近于直角相交时又可称为梳状水系。 ③蠕虫状树枝状水系:水系总体呈树枝状,一级支谷分布较均匀且弯曲形似蠕虫,故称蠕虫状树枝状水系。我国西南地区二迭系峨嵋玄武岩分布区发育此类型水系。 (2)平行状水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