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单相注入/压降试井方法评价

煤层气单相注入/压降试井方法评价
煤层气单相注入/压降试井方法评价

煤层气排采技术规范

煤层气排采技术规范

煤层气企业标准 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技术规范 (试行) 2008-08-18发布2008-08-18实施

煤层气企业标准 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技术标准,包括排采总体方案的制定、泵抽系统、排采设备及地面流程的安装、场地标准、下泵作业、洗井、探冲砂、资料录取、分析化验、总结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井的排采作业工程。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对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井排采作业管理暂行办法 SY/T 5587.6-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起下油管作业规程 SY/T 5587.7-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洗井作业规程 SY/T 5587.16-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通井、刮削套管作业规程 SY/T 5587.5-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探砂面、冲砂作业规程 SY/T5523-92 油气田水分析方法 SY/T6258-1996 有杆泵系统设计计算方法

3 排采总体方案的制定 3.1基本数据 3.1.1钻井基本数据 钻井基本数据包括地理位置、构造位置、井别、井型、施工单位、目的层、开钻日期、完钻日期、完井日期、钻井周期、完钻井深、完钻层位、最大井斜、井深、方位、人工井底、补芯高。 3.1.2完成套管程序 完成程序包括套管规范、下深、钢级、壁厚、水泥返高、固井质量、短套管、油补距。 3.1.3煤层深度、厚度及射孔井段 3.1.4解吸/吸附分析成果 包括含气量、含气饱和度、临界压力 3.1.5注入/压降测试及原地应力测试数据 包括渗透率、表皮系数、储层压力、压力梯度、研究半径、煤层温度、闭合压力、闭合压力梯度、破裂压力等。 3.2 排采总体方案 3.2.1排采目的 3.2.2排采目的层及排采方式 3.2.3排采设备及工艺流程设计 3.2.4排采周期 3.3工艺技术要求 3.3.1动力系统 3.3.2抽油机 3.3.3泵挂组合

煤层气井试井研究的意义

[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国家重大专项/大型气田及煤层气开发0专项支持,课题编号2009ZX05038001。[作者简介] 赵培华,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煤层气排采技术及研究项目管理工作。 [联系作者] 刘曰武,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渗流力学及油气藏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力学所,邮政编 码:100190。 煤层气井试井研究的意义 赵培华1 刘曰武2 鹿 倩1 徐建平3 蒋 华3 韩旭东 3 (1.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100028; 2.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北京100190; 3.大港油田测试公司 天津300270) 摘要 从国内外对煤层气井试井的主要认识的分析出发,对煤层气试井技术研究的基本观点进行了介绍;从了解煤层储层特征、煤层动态变化、措施效果评价、合理工作制度制定等方面,论述了煤层气井试井技术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煤层气 试井 煤层 两相流 0 引 言 煤层气排采是煤层气开发技术的核心,决定了煤层气开发是否成功。煤层气排采制度是否合理是制约着单井产量提高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要制定合理排采制度,必须了解煤层的特征、煤层气的赋存特征、煤层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状况等。煤层测试技术是了解煤层动态变化的主要动态手段之一,它通常被称为煤层气藏开发工程师的/眼睛0。煤层气井生产测试成果是可以提供煤层的特征参数描述、进行煤层措施效果的评价、分析煤层气井之间的连通情况、确定煤层分布的非均质性、得到各煤层的产出状况、区域压降效果,以及不同开发阶段的煤层中的流体分布状况等,是充分了解煤层气藏动态变化规律重要技术手段。煤层气井生产测试资料的分析成果可以为煤层气藏数值模拟、开发方案编制和调整提供第一手重要资料,对制定合理排采工作制度,保证连续、稳定排采,提高单井产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煤层气井生产测试技术是确定合理排采制度、进行合理高效煤层气生产的重要技术保障。 目前,世界上已有74个国家进行了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工作。据国际能源机构(IE A )预计,世界 2000m 以浅的煤层气资源总量约为260@1012m 3 ,其中90%分布在5个国家,资源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俄罗斯(113@1012 m 3 )、加拿大(76@1012 m 3 )、中国(36.8@1012 m 3 )、美国(21.2@1012 m 3 )和澳大利亚(14@1012 m 3 ) [1~2]。目前,世界上开发煤层气有地面开 采和井下抽采两种方式。由于井下抽采的效率远低于地面抽采,而且井下抽采的煤层气中甲烷含量要比地面抽采的低,所以本文用煤层气年产量作为各国煤层气发展程度的评价标准时,未考虑煤层气井下抽放的部分。美国是世界上煤层气年产量最高的国家,其煤层气发展程度居世界首位,其次为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俄罗斯虽然煤层气资源量最为丰富,但由于本国常规天然气资源供应还很充足等原因,煤层气开发未得到充分重视,煤层气发展程度远远落后其他国家。中国煤层气虽然地面年产量低,但井下抽采量非常高,2008年的单年井下抽采量达到53@108 m 3 ,是目前世界上煤层气井下抽采量最高的国家。 我国煤层气开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大意义:1提高煤矿生产安全;o改善大气环境;?缓解能源危机;?改善能源结构等。我国的煤层气地面开发工作是从80年代末开始的,由于无论在甲烷浓度还是甲烷回收率上煤层气地面开发都明显高于井下抽 2010年12月油 气 井 测 试第19卷 第6期

四种常规压井方法

四种常规压井方法 四种常规压井方法 1、边加重钻井液边循环压井法。这种处置方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防喷制住溢流,使井控装置承受的压力最小、承压时间最短,可以减少钻具粘卡等井下事故,因此是最安全的,但这种处置方法计算较复杂,需要进行许多的计算。 2、继续关井,先加重钻井液,再循环压井(等待加重法或工程师法)法。该处置可以在一个循环周完成,所需时间最短,井口压力较小,也较安全,压井多采用这种方法,但是关井时间长,对循环不利,因此该方法效果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是

否能迅速加重钻井液。以不变的泵速循环注入加重钻井液;在加重钻井液到达钻头的过程中,调节节流阀使立压由初始循环值下降到终了循环值(加重钻井液低泵冲泵压),使套压值保持不变;当加重钻井液到达钻头后向环空上返过程中,立压值保持不变,套压值逐渐下降,当加重钻井液到达井口时,套压降为零,重建起地层——井眼压力平衡,压井结束。 3、先循环排出受侵污的钻井液,关井、加重钻井液,再循环压井(两步控制法或司钻法)法。这种处置相对来说是安全的,技术上也比较容易掌握,但需要最长的时间和最大程度的应用井口装置。钻井液在第一个循环周内未加重,因此立

压不变(或初始与终了循环压力相等),同时第一循环周结束,关闭节流阀时,套压应该等于立压。 4、先循环排出受侵污的 4、先循环排出受侵污的钻井液,然后边加重钻井液边循环压井法。这种处置方法既复杂又需要时间更长。

附件1-13 井压井施工单年月日 井号井队 填表 人井 深 H0 M 垂深 H1M 原浆密 度γMg/m3 钻进 排量Q L/S 低泵冲泵 压P Ci MPa 漏失压 力 梯度Gf MPa/M 压井 排量Q k L/S 套管鞋 深度h M 钻柱内 容 积系数 V A L/M 钻头位 置 斜深H M 压井附加 密度γ e g/cm3 环空容 积 系数V B L/M 钻头位 置 垂深H2

常规压井方法

常规压井方法 常规方法包括关井立管压力为零的压井和关井立管压力不为零的压井。关井立管压力为零的压井,是钻井液的静液压力可以平衡地层压力,发生溢流是因为抽汲、井壁扩散气、钻屑气等进人井内的气体膨胀所致,其处理方法如下:关井立管压力为零 ①当关井套压也为零时,保持钻进时的排量和泵压,敞开井口循环就可恢复井的压力控制。 ②当关井套压不为零时,通过节流阀节流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控制循环立压不变,当观察到套压为零时,停止循环。 上述两种情况经循环排除溢流后,应再用短程起下钻检验,判断是否需要调整钻井液密度,然后恢复正常作业。 关井立管压力和套管压力都不为零时 常规压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司钻法压井(二次循环法) 司钻法是发生溢流关井求压后,第一循环周用原密度钻井液循环,排除环空中已被地层流体污染的钻井液,第二循环周再将压井液泵人井内,用两个循环周完成压井,压井过程中保持井底压力不变。 1 )司钻法压井步骤 ①录取关井资料,计算压井所需数据,填写压井施工单,绘出压力控制进度表,作为压井施工的依据。 ②第一步用原钻井液循环排除溢流。 a .缓慢开泵,逐渐打开节流阀,调节节流阀使套压等于关井套压并维持不变,直到排量达到选定的压井排量。 b .保持压井排量不变,调节节流阀使立管压力等于初始循环压力几,,在整个循环周保持不变。调节节流阀时,注意压力传递的迟滞现象。液柱压力传递速度大约为 300 m/s , 3000m 深的井,需 20s 左右才能把节流变化的压力传递到立管压力表上。 c .排除溢流,停泵关井,则关井立压等于关井套压。在排除溢流的过程中,应配制加重钻井液,准备压井。 ③第二步泵人压井液压井,重建井内压力平衡。 a .缓慢开泵,迅速开节流阀平板阀,调节节流阀、保持关井套压不变。

煤层气井动力洞穴完井工艺

2000年6月油 气 井 测 试第9卷 第2期 煤层气井动力洞穴完井工艺 顾维军Ξ王 倩 (华北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 在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领域中,特别是在煤层气井的完井工艺和方法上常见的有套管完井、主力煤层段的裸眼完井和主力煤层段的洞穴完井等。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的构造特征,选用的完井工艺及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目前的工艺水平的基础上尽快让煤岩储层的吸咐气解吸出来,并具有工业价值,造福人类。动力洞穴完井工艺技术从钻井、完井、排水采气的整个工序过程与其它完井方法相比,具有不进行单相注入Π压降试井和压裂等措施就可以达到单井面积降压、恢复和提高煤层渗透率等优点。该工艺方法同样适用于煤层割理发育,物性较好、封盖条件好、厚度大、含气量及解吸率高的中低挥发份(中高煤阶)的煤岩储层。 地面设备及工具要求 1.井架高度不低于16m的50~80t修井机一台。 2.波纹S- 3.5动力水龙头一套(包括液压操作系统)。 3.适用73mm钻杆的旋转防喷器(SF18210)一套,其中包括20d作业的密封跟件。 4.63.5mm四方钻杆1根、73mm钻杆数根、101.6mm~108mm钻铤4~6根、152.4mm三牙轮钻头一只。 5.压风机3~4台及相应的连接管线,排量10m3Πmin,型号为S210Π150或S210Π250型。 6.400或700型水泥车一台,40m3储水罐一个。 7.修井机水龙带为25~35MPa的高压水龙带。 8.放喷管线末端为139.7mm套管,不得少于20m。 9.预定气压吞吐作业时间15~20d(作业吞吐范围按煤层水平距离30m估算)。 10.注入气压管线试压不得少于25MPa。 11.井场所有设备及工具按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颁布的标准摆放,便于施工作业,并且符合HSE管理体系要求。 地面作业流程及洞穴完井管柱结构 动力洞穴完井地面作业流程及完井管柱结构见图1。 Ξ顾维军,男,1981年毕业于华北石油学校钻井专业,长期从事井下试油、测试、修井作业以及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工作。地址:河北省任丘市华北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邮政编码:062552。

基于试井结果的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基于试井结果的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煤层气注入/压降试井是认识和评价煤储层的重要手段,基于试井结果和统计资料,从煤层破裂压力、试井渗透率及储层压力三个方面分析了贵州某矿区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區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储层破裂压力较大,渗透率普遍偏低,现有技术条件煤层气资源开发有一定难度。 标签:煤层气;试井;破裂压力;渗透率;储层压力;贵州 引言 试井是认识和评价煤层气藏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煤储层信息最主要、最有效的技术方法之一。煤层气试井技术源于常规油气,但由于煤储层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常规油气试井技术在煤层气井的应用受到限制,有的技术甚至不能采用,有些方法需要改进[1]。实践证明,注入/压降试井适合我国的煤层气试井方法[2],可以获得煤层的储层压力、渗透率及地应力等重要参数。文章将通过贵州某矿区的煤层气试井结果,分析该地区的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 1 区域地质背景 贵州省煤及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全省预测2000m以浅煤炭资源量2463亿吨,居全国第5位,2000m以浅、含气量大于4立方米/吨可采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1511.59亿立方米,占全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22%左右,同样评价标准下的煤层气资源量位列全国各省区第二[3]。研究矿区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北部乌蒙山区,扬子地台南西缘,区内煤炭资源丰富,理论储量172亿吨,其中800m以浅资源量约35亿吨,居黔西南之首。区内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普安县南部的青山向斜内,中部的旧普安向斜东端、碧痕营背斜西端及北部晴隆向斜北西翼有少量分布。沉积环境海陆交互,二叠系龙潭组为该县主要含煤地层。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煤层、泥质灰岩为主,夹薄层菱铁矿,其中含煤12~55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4~8层,一般为瘦煤、贫瘦煤、贫煤及无烟煤。 统计资料显示[4],研究区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层含气量一般大于8立方米/吨,介于5.33~26.47立方米/吨之间,平均12.18立方米/吨,且随着埋深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煤层气资源理论勘探开发潜力巨大。 2 煤层气注入/压降试井结果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一一三队煤层气试井测试组在研究区对2口井(A井、B 井)7个煤层(A井3#、9#、12#、17#、19#,B井18#、19#)进行了注入/压降试井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贵州某矿区煤层注入/压降试井结果

产能评估与计划

生产型企业的产能评估与计划 生产能力体现的质与量过程和趋向,正是不遗余力地贴近柔性管理,也就是在充分预估人、物、机各种情况下,获得生产计划与实际完成的调节、变通和灵活掌控。 生产 生产是制造业管理的最主要部分,如何应对自身的生产能力评估,即"产能"有一个充分而客观的认识;以利于在制订实际生产计划中和人、物、机的配合。若以超出"产能"的工作承载,情形会是有量而不能保质,难以满足顾客对质量和功能的要求。 在实际操作上,关键是工作流程与监控手段是否得当,从订单需求的有效性到生产周期的确认;需要评估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的物料供应时间,销售有效性,生产部门如何"留力"和利于对"冲灯"的加急单、补单或暂缓单时的调整。 生产进度是涵盖了人、机、物主要资源的配合,反映了现场工作的实操性;也是检验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实通过人的活动流形成工作流状态,匹配于投入→转化→产出的过程。其作业模式,不仅体现为适合、灵活和有效。而且,在反响资金和成本效益方面;更检验其支持元素所产生的合力作用。 1、生产型企业的产能评估 作为制造型企业,如何进行自身的生产能力评估,即"产能"有一个充分而客观的认识;以利于在制订实际生产计划中和人、物、机的配合。若以超出"产能"的工作量承载,情形会是有量而不能保质,难以满足顾客对质量和功能的要求;也会造成在制品与库存增加。如太少的"产能"又不能满足顾客的订单需求,同时也会造成成本浪费。因此,生产能力是需要根据当期现实情况加以分析和平衡的。见以下解读图示。

〖应用描述〗 生产能力衡量,简单地说是生产设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每周或月)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正常产能是过往生产设备的平均使用量,最大产能是生产设备所能最大程度产量,这是满负荷产量。它是一个理论参考值,是作为计划产能的参考。而作为计划产能是未有把相关主客观因素考虑在内工时计算。因此,标准衡量值也就是有效产能。它是使用机器和设备生产中,把维修、待料和生产过程返修的不良品等因素都考虑在内,从而作为考核生产部门的标准(业绩指标)基准。 其生产能力体现的质与量过程和趋向,正是不遗余力地贴近"柔性管理",也就是在充分预估人、物、机各种情况下,获得生产计划与实际完成的调节、变通和灵活掌控。 〖实操提示〗 对运用和涉及生产设备较多的企业产能分析和衡量,应注意: ★该企业生产机台的制造流程和承受能力,主要是机台运转的满负荷。同时,要预留材料准备

生产产能评估方法

产能分析主要针对哪几个方面 产能的分析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 1、做何种机型以及此机型的制造流程。 2、制程中使用的机器设备(设备负荷能力)。 3、产品的总标准时间,每个制程的标准时间(人力负荷能力)。 4、材料的准备前置时间。 5、生产线及仓库所需要的场所大小(场地负荷能力)。 ?生产排期应注意什么原则 生产计划排程的安排应注意以下原则: 1、交货期先后原则:交期越短,交货时间越紧急,越应安排在最早时间生产。 2、客户分类原则:客户有重点客户,一般客户之分,越重点的客户,其排程应越受到重视。如有 的公司根据销售额按ABC法对客户进行分类,A类客户应受到最优先的待遇,B类次之。C类更次。 3、产能平衡原则:各生产线生产应顺畅,半成品生产线与成品生产线的生产速度应相同,机器负荷应考虑,不能产生生产瓶颈,出现停线待料事件。 4、工艺流程原则:工序越多的产品,制造时间愈长,应重点予以关注。 ? PMC管理做得差,容易造成什么现象 PMC的计划能力、控制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做得差,容易造成以下现象: 1、经常性的停工待料:因为生产无计划或物料无计划,造成物料进度经常跟不上,以致经常性的 停工待料 2、生产上的顿饱来一顿饥:因为经常停工待料,等到一来物料,交期自然变短,生产时间不足,只有加班加点赶货,结果有时饿死,有时撑死。 3、物料计划的不准或物料控制的不良,半成品或原材料不能衔接上,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一大堆,造成货仓大量堆积材料和半成品,生产自然不顺畅。 4、生产计划表仅起形式上的作用,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脱节,计划是一套,生产又是一套,生产计划根本不起作用,徒具形式。 5、对销售预测不准或对产能分析不准,不能针对产能进行合理安排,没有空留余地,生产计划的机动性不强,生产计划变更频繁,紧急订单一多,生产计划的执行就成了泡影。 6、计划、生产及物料进度协调不强,影响交货期,降低公司声誉。 7、生产经常紊乱,品质跟着失控,造成经常性的返工,经常返工又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造成恶性循环. 1 .公司生产经营分析 公司生产经营的根本目标与实现目标的途径 生产及运作形式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供应链环境下生产管理的特点 生产过程及生产活动控制的核心功能一一计划与控制 2.需求管理 顾客需求分析——只有清楚顾客的需求才有可能满足其需求 顾客交货提前期与生产提前期 确定性顾客需求的管理——定单管理 非确定性顾客需求的管理——预测方法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煤层气井微破裂试验测试技术及应用

收稿日期:20020705 作者简介:陈志胜(1969-),男,河南内黄人,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西安分院工程师,从事煤田地质和煤层气试井研究. 第32卷第1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Vo l.32No.12003年1月 Jo ur nal o f China U niver sity of M ining &T echno log y Jan .2003 文章编号:1000-1964(2003)01-0053-04 煤层气井微破裂试验测试技术及应用 陈志胜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西安 710054) 摘要:根据煤层气勘探开发新区内煤储层参数资料和实际应用情况,研究了微破裂试验的测试工艺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介绍了微破裂试验的测试方法、设备组合、施工程序以及数据分析解释,并通过实例阐述了微破裂试验在煤层气井测试工作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煤层气勘探开发新区,注入压降试井测试前进行一次微破裂试验,可以获取有用的储层信息,为煤层气井的试井设计提供重要的参数依据. 关键词:煤层气井;微破裂试验;测试技术;应用;数据分析中图分类号:P 618.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煤层气勘探事业的发展,试井测试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微破裂试验作为注入/压降试井的一种辅助测试方法,在煤层气试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对勘探开发新区,煤层气勘探井非常少,储层参数资料有限,这给试井设计带来一定困难.微破裂试验提供了一种揭示真实储层的方法,是煤层气井试井设计及试井施工的重要依据. 微破裂试验是在小型压裂试井技术[1]的基础上,结合煤储层特点逐步发展完善的一种测试方法.早期微破裂试验主要目的是获取煤储层闭合压力,测试工艺技术相对比较简单.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对测试工艺技术逐步进行改进和完善,伴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微破裂试验可以反映出更多的储层信息,为准确编制试井设计提供可靠的储层参数.目前,微破裂试验测试技术已在我国许多煤层气勘探开发区应用. 本文从微破裂试验测试实际应用的角度,对测试工艺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一方面通过改进工艺技术、优化设备组合,减少微破裂试验对随后进行的注入/压降试井的影响;另一方面加强对关井后期的数据分析,以获取更多的储层参数. 1 微破裂试验测试技术 1.1 测试方法 微破裂试验是一种瞬时压裂煤层的测试方法,通过向目标煤层注水,依此产生一个压裂煤层的瞬 时压力脉冲,根据注入流量的变化,在确认煤层被压裂后井底关井,观测压力变化趋势.采用压力计记录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可以判断和确定储层的参数性质.微破裂试验测试中需 特别考虑的因素: 1)注入流体的选择[2]:注入流体是造成煤层污染的一个因素,由于流体中固体颗粒对煤层孔隙的堵塞而导致煤层孔隙的连通性降低,因此对注入水的水质应加以控制,可选用清水注入,以防止对煤层造成伤害. 2)注入流体体积的控制:大量的流体进入煤层后对煤层(特别是低渗透的薄煤层)的恢复非常不利,通过优化泵注设备,在满足瞬时压裂煤层的前提下,减少注入时间,控制进入煤层的流体体积. 3)测试时间的选择:测试时间的选择原则:缩短注入时间,延长关井时间.在测试过程中缩短注入时间,可以减少注入流体体积,煤层产生的裂缝小,因此关井后裂缝很快闭合;另外,适当延长关井时间,有利于地层压力的恢复,对随后进行的注入/压降试井分析不会产生太大影响.1.2 地面设备 微破裂试验所需的地面设备包括注水泵、储水罐、流量计、压力表、回流阀、截流阀及高压管汇.其中注水泵是关键设备,为确保在很短的时间内压裂煤层,通常采用高压大排量注水泵,以满足微破裂试验的测试需求,同时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进入煤层

煤层气DST试井方法应用与研究

地质勘察 / GEOLOGICAL SURVEY 煤层气DST试井方法应用与研究 张兆鑫 王德伟 范云霞 (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摘要:随着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在煤炭勘查阶段针对勘查钻孔测 试必要的煤层气(瓦斯)参数是相关勘查规范所要求的,然而, 常规勘查钻孔不能满足煤层气注入/压降试井方法及设备的基本 要求,要想达到规范要求,只能专门设计煤层气井,使钻探成本 大幅度增加。而DST测试是借助钻具将压力计送入井下,直接 获得煤层气动态参数,参数真实可靠,解决了在煤炭勘查阶段对 煤层气参数的获取工作。本文有针对性的介绍了将油井DST测 试技术进行工艺改进、新的理论计算和工具组合后,成功在普通 地质钻孔进行煤层气动态参数测试的一套优质高效的测试技术。 关键词:DST测试;开关井;压力 1、前言 DST(drill stem test)—钻杆地层测试是使用钻杆或油管把带封隔 器的地层测试器下入井中进行试油的一种先进技术。它既可以在 已下入套管的井中进行测试,也可在未下入套管的裸眼井中进行 测试;既可在钻井完成后进行测试,又可在钻井中途进行测试。 DST测试减少了储层受污染的时间和多种后续井下工程对储层的 影响,可以有效保护储层,是对低压低渗和易污染油气层提高勘 探成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利用DST试井理论和方法在钻孔 中通过测试获取储层温度、压力、压力系数,依据优化的软件系 统进行综合分析处理,求取地层渗透率、煤层的有效渗透率、地层压力、表皮系数等参数;对上述参数进行分析,评估气井储层性质,分析气井的生产能力,了解气藏动态,进而对煤层气储层地质开发作出评价。 2、试井技术发展趋势与现状 自1967年伯尔和韦克利成功研制并获得美国专利的世界第一套地层测试器以来,地层测试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类成套的先进地层测试器,逐渐满足了陆地和海上油井及天然气井测试技术的各种需要。在美国从事地层测试技术开发研究和设测试备制造的诸多公司,其设备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结构各异,各具特色,但是,其地层测试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地层测试技术,90年代颁布了行业规范,利用这项技术进行探井试油,现今已达到了试油总层数的80%以上,提高了我国试油技术的整体水平,加快了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地层测试进入了煤层气试验井领域。煤层含气性和储层特征检测,是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期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煤层含气性相关参数在已往的勘查、开采阶段,通过钻孔及矿山取样均可获得,而煤层气储层资料,在煤矿山开采前的地质勘查阶段,需通过试井测试获取。 3、DST试井基本原理 用钻具(钻杆或油管)将压力温度记录仪、筛管、封隔器、测试阀、等工具一起下入待测试层段,让封隔胶筒膨胀坐封在测试层上部,将其它层段及钻井液与测试层隔开,然后由地面控制将测试阀打开,让地层流体经筛管的孔道和测试阀流入测试管柱,通向地面;关闭测试阀,钻具内的压力记录仪记录下关井压力恢复数据;整个测试过程记录在机械压力计的一张金属卡片上和电子压力计的储存块上,根据压力,温度记录仪和电子压力计录入的压力温度数据,可以计算出地层和流体的特性参数,并能够及时对储层作出评价、解释测试层的特性和产能性质。 4、DST试井能够测试的有效参数 在钻井过程中或完井之后,利用钻具(钻杆或管柱)将地层测试器下入待测层段,进行地层测试,获取动态下的地层流体样品类型,产量,地层压力随测试时间变化曲线、压力衰竭等各项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提取、分析、计算,可得到以下几项主要参数: (1)渗透率:这是实测的流体在岩石孔隙中流动时的平均有效渗透率。 (2)地层损害粘度:由于地层被钻井液或固井液等侵入以及地层部分被打开等多种因素影响,致使井筒附近的渗透率降低,造成产量减少,通过测试可以计算出地层堵塞比和表皮系数。 (3)油气藏压力:通过关井测得的压力恢复可以外推出测试层油气臧的原始压力。 (4)测试半径:在测试过程中由于地层流体发生物理位移,对一定距离的地层将产生作用,这个距离称为测试半径,也称调查半径。利用这个参数可以确定井距大小。 (5)边界显示:在测试半径内若有断层或地界存在,可通过压力变化分析计算出距离,另外借助于其他资料,也可以确定边界异常的类型。 5、DST试井的工作程序 首先将封隔器、过滤器、旁通器、多流器(包括控制器、开关阀等)等组成完成的测试器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在钻杆端部下入待测井中。当测试器下放到预定位置(测试层位),让封隔器坐封。如果井深小于800米,此时需要通过井台进行增压,使封隔器坐封严密。如果测试井很深,地层压力很高,则需要在管柱内冲水,此法称之为水垫。水垫的高度以控制初开井诱喷压差为150 ̄200个大气压左右时来确定。然后进行初开井,此时打开测试阀门,进行诱喷,目的是通过强烈的引流作用,冲开地层堵塞,一般初开井的时间为5 ̄10min。紧接着进行初关井,此时需关闭测试阀门,迫使地层压力恢复。一般初关井的时间为初开井时间的2 ̄4倍,从而测得 NATIONAL CULTURAL GEOGRAPHY64

煤层气井不稳定试井解释项目

comet3, f.a.s.t cbm都可以 我目前主要用COMET3软件,另外做煤层气数值模拟的软件还有Eclipse、CMG、FAST软件等,这是一些较为熟悉的煤层气软件。目前comet3是做煤层气最专业的软件,不过这个软件需要购买,目前还没有破解版,其它几款软件已有破解版,可在论坛下载学习。希望可以帮到你。 煤层气行业的试井软件,大多是从石油天然气行业借鉴过来的,其引用标准也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标准相似。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试井解释软件。F.A.S.T CBMTM煤层气储层分析系统Saphir试井解释软件PanSystem试井解释分析与设计软件Work Bench 1.8.2试井软件 ,如果采用常规试井的方法,在开井期间则很容易造成水、气同出,且由于储层渗透率相对较低,压力恢复时间过长,在测试过程中很难准确取得煤储层的地层真实压力,所以就使试井解释很难准确的确定储层参数。 我公司拟在柿庄南区块开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的专题“柿庄南区块高阶煤储层渗透率评价方法研究”的研究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1)柿庄南区块低压煤储层注入/压降试井方法研究;(2)柿庄南区块压前排采生产压力不稳定试井方法研究;(3)利用排采生产资料解释渗透率方法研究;(4)编制3口井注入/压降试井 及3口井压前排采生产压力不稳定试井施工设计; DST测试:测的时间比较短,如果是低渗的话(流体进入钻杆测试器的体积就会笑),测的结果就不准确。 1:压前不稳定试井:(1)目前在CNKI,根据调研的参考文献,没有人做过压前不稳定试井;(2)如果做的话,有一个问题,压前地层压力大于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这个煤层气井主要产水,只有当地层压力低于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时,煤层气井才会产气。 地面注入设备 地面注入设备包括注入泵、储液罐、高、低压管汇、压力表等,目的是将储液罐中的液体以高压注入井中。 利用注入泵:将地层水注入地层中去(注入一天左右),让储层压力大于原始地层压力,然后再关井一段时间(关井5天左右)。问题:注入液体过程,可能导致地层破裂,影响试井解释结果,表皮系数为负。

煤层气开发钻井工艺及设备选择方案讲解

煤层气开发钻井工艺及设备选择方案 APE OGGO 李向前 2010-12 煤层气简介 煤层气(Coal Bed Methane/CBM。煤层气俗称“ 瓦斯” ,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在煤的生成和煤的变质过程中伴生的气体。在成煤的过程中生成的瓦斯是古代植物在堆积成煤的初期,纤维素和有机质经厌氧菌的作用分解而成。甲烷通常是由水压支撑在煤层气中。煤层气的主要组成部分(95%是天然气。因此,煤层气具有热值/每立方米与天然气几乎一样,可与天然气混合运输。

煤层气就像天然气,相对便宜,是清洁燃料。 CBM 是 21世纪重点发展的替代能源。 CBM 开发技术基本成熟,在中国潜力巨大。 煤层气储量 中国煤层气产业数据概览: 36.8万亿立方米可开采资源总量占世界总量的 12% 41. 5万平方公里煤层气产区面积 2010年地面产量为 15亿立方米; 2015年地面产量为 110亿立方米; 2020年达240亿立方米。 中国 9大煤层气富集盆地: 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滇东黔西、二连、吐哈、塔里木、天山和海拉尔等含气盆地(群、 121个含气区带。

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资源分布集中,适于开发资源比例大, 煤层气产业刚刚起步,煤层气市场逐步步入商业化阶段,煤层气资源量与常规天然气相当,有效勘探开发可以对常规天然气形成重要补充。 目前能够商业化的煤层气主要目标市场为山西沁水、韩城、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地区 储存特点:低渗透,低压力,开发难度较大。 煤层气开发与常规天然气开发技术不同

煤层气开发流程 -地面开发 第一步:勘查规划(国家投资带动外资 第二步:招商引资(区块开采权:中石油,中联,煤业集团第三步:钻井、固井、压裂、排采(承包商承包:煤田地质勘探队; 钻井工程公司等等 第四步:运输(井口压缩机,管道输送 第五步:应用(煤层气发电,加气站,工厂,民用

煤层气规范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DZ/T0216-2002) 目次 前言 69 1 范围 7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0 3 总则 70 4 定义 70 4.1 煤层气 70 4.2 煤层气资源 70 4.3 煤层气勘查 71 4.4 煤层气开发 71 5 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71 5.1 分类分级原则 71 5.2 分类 72 5.3 分级 72 5.4 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级体系 72 6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 72 6.1 储量起算条件和计算单元 72 6.2 储量计算方法 75 7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参数的选用和取值 77 7.1 体积法参数确定 77 7.2 数值模拟法和产量递减法参数的确定 79 7.3 储量计算参数取值 79 8 煤层气储量评价 79 8.1 地质综合评价 79

8.2 经济评价 81 8.3 储量报告 81 附录A(规范性附录)煤层气储量计算参数名称、符号、单位及取值有效位数的规定 82 附录B(规范性附录)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关于储层的基本井(孔)控要求 84 附录C(资料性附录)煤层气探明储量报告的编写要求 85 C.1 报告正文 85 C.2 报告附图表 85 C.3 报告附件 85 国土资源部2002-12-17发布 2003-03-01实施 -------------------------------------------------------------------------------- --------------------------------------------------------------------------------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DZ/T0216-2002) -------------------------------------------------------------------------------- 前言 煤层气是重要的洁净新能源,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油气)准则相衔接的煤层气储量计算、评价和管理规范,可以促进煤层气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目前没有通用的储量分类标准和计算方法,为规范我国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和计算,并促进国际交流,根据GBn/T270-88《天然气储量规范》、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并参考了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 (SPE)和世界石油大会(WPC)、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以及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等颁布的有关储量分类标准,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凡报批的煤层气储量报告,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非常规压井方法

非常规压井方法 非常规压井方法是溢流、井喷井不具备常规压井方法的条件而采用的压井方法,如空井井喷、钻井液喷空的压井等。 1 .平衡点法 平衡点法适用于井内钻井液喷空后的天然气井压井,要求井口条件为防喷器完好并且关闭,钻柱在井底,天然气经过放喷管线放喷。这种压井方法是一次循环法在特殊情况下压井的具体应用。 此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设钻井液喷空后的天然气井在压井过程中,环空存在一“平衡点”。所谓平衡点,即压井钻井液返至该点时,井口控制的套压与平衡点以下压井钻井液静液柱压力之和能够平衡地层压力。压井时,当压井钻井液未返至平衡点前,为了尽快在环空建立起液柱压力,压井排量应以在用缸套下的最大泵压求算,保持套压等于最大允许套压;当压井钻井液返至平衡点后,为了减小设备负荷,可采用压井排量循环,控制立管总压力等于终了循环压力,直至压井钻井液返出井口,套压降至零。平衡点按下式求出: H B=P aB /0 . 0098ρk 式中H B―平衡点深度,m ; P aB―最大允许控制套压,MPa ; 根据上式,压井过程中控制的最大套压等于“平衡点”以上至井口压井钻井液静液柱压力。当压井钻井液返至“平衡点”以后,随着液柱压力的增加,控制套压减小直至零,压井钻井液返至井口,井底压力始终维持一常数,且略大于地层压力。因此,压井钻井液密度的确定尤其要慎重。 2 .置换法 当井内钻井液已大部分喷空,同时井内无钻具或仅有少量钻具,不能进行循环压井,但井口装置可以将井关闭,压井钻井液可以通过压井管汇注人井内,这种条件下可以采用置换法压井。通常情况下,由于起钻抽极,钻井液不够或灌钻井液不及时,电测时井内静止时间过长导致气侵严重引起的溢流,经常采用此方法压井。 操作方法: ①通过压井管线注人一定量的钻井液,允许套压上升某一值(以最大允许值为限)。 ②关井一段时间,使泵人的钻井液下落,通过节流阀缓慢释放气体,套压

建立产能指标之产能指标的衡量方法

建立产能指标之产能指标的衡量方法 ====================================================================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也就是用最少的成本费用,带来最多的收入。对于运营来说,就是怎么用最少的钱生产出需要的产品/服务。当然,产品/服务是需要满足客户需要的规格,也就是价格、时效、品质和购买体验。 对于运营管理来说,尤其服务业,就是如何管理人力,用科学合理的人力配置,来完成这些工作,同时成本最低。也就是说如何用最少的人力投入,完成这些需要完成的工作量。而产能指标就是这种管理能力的衡量。 对于服务业来说,运营成本常常包括人力成本、职场设备成本、日常运营成本、业务费用、专项费用和其它费用,人力成本通过占比超过50%。并且职场设备成本、日常运营成本也常常是由人力驱动的,也就是说人力越多,这两项成本越多,人力越少,这两项成本越少。而人力成本再加上这两项成本,常常超过总运营成本的80%,故科学的设置产能指标,以管理人力就变得很重要了。 但是如何设置产能指标呢?常常包括一下四个问题:(1)评价目的:产能指标是服务于哪种管理目的?(2)建立方法:按照什么角度建立产能指标比较合适?(3)衡量方法:产能指标如何衡量?也就是如何衡量完成的工作量,如何衡量投入的人力。(4)统计口径:投入的人力应该用什么口径,完成的工作量应该用什么口径。只有很好的解决这四个问题,才能很好的设置产能指标。 1、产能指标的评价目的 前面的文章仔细整理了产能指标的评价目的,得到的结论是产能指标评价的是配置的运营人力是否得到充分的利用。 2、产能指标的建立方法 前面的文章分析了应该按照一个什么角度来建立产能指标,得到的结论是按照组织结构而不是业务流程建立产能指标会比较好。 下面将解决下一个问题,即产能指标的各个因子应该如何衡量?

煤层气井常用试井方法及应用

煤层气井常用试井方法及应用 学号: 2010050031 姓名: 张恒

煤层气井常用试井方法及应用 摘要:试井测试是目前能够准确获取煤层参数的有效方法。现从实际应用的角度,重点 介绍了煤层气井常用试井方法,并对各种试井测试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了研究评价。结合煤层渗透率及储层压力的特征,探讨了试井测试方法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关键词:煤层气;试井方法;应用 0引言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离不开煤层气试井,它是对煤层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的工艺方法,它在确定煤层基本参数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主要目的是获取储层的评价参数,为煤层气井的勘探开发和生产潜能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但煤层气属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它在储集、运移、产出机理方面与常规油气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目前试井测试的方法很多,主要依赖于常规油气井试井技术,尽管一些常规试井方法可用于煤层气试井测试,由于煤层气在储集、运移、产出机理方面与常规油气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些试井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煤储层具有低压、低渗的特点,即煤层的储层压力和渗透率普遍较低。本文通过对煤层气常用试井方法研究评价,结合我国煤储层特点,探讨煤层气试井方法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1]. 1煤层气井常用试井方法 煤层气试井测试方法有很多,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试井测试方法主要有DST测试、段塞测试、注入/压降测试、水罐测试,微破裂试验测试技术等 1.1DST测试[2] DST测试利用钻杆地层测试器进行,依靠地层流体的流动、产出和压力恢复的过程求取地层参数,是认识测试层段的流体性质、产能大小、压力变化和井底附近有效渗透率以及目的层段被污染状况的常用手段。煤层气井DST测试目的与常规油气井有些不同,由于煤层气多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储层中,因此煤层气井DST测试主要是了解煤储层中水的能量、割理的渗透能力、储层压力以及判断原始游离气是否存在,为下一步的改善措施提供参数依据。DST测试方法常用于渗透率和储层压力较高的储层中。 图1 DST测试半对数曲线示意图 1.2注入/压降测试[3] 注入/压降法试井是一种单井压力瞬变测试,或称不稳定试井,可以估算测试层和测试井的

常规压井方法

常规压井方法常规方法包括关井立管压力为零的压井和关井立管压力不为零的压井。关井立管压力为零的压井,是钻井液的静液压力可以平衡地层压力,发生溢 流是因为抽汲、井壁扩散气、钻屑气等进人井内的气体膨胀所致,其处理方法如下:关井立管压力为零 ①当关井套压也为零时,保持钻进时的排量和泵压,敞开井口循环就可恢复井 的压力控制。 ②当关井套压不为零时,通过节流阀节流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控制循环立压 不变,当观察到套压为零时,停止循环。 上述两种情况经循环排除溢流后,应再用短程起下钻检验,判断是否需要调整钻井液密度,然后恢复正常作业。 关井立管压力和套管压力都不为零时常规压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司钻法压井(二次循环法) 司钻法是发生溢流关井求压后,第一循环周用原密度钻井液循环,排除环空中已被地层流体污染的钻井液,第二循环周再将压井液泵人井内,用两个循环周完成压井,压井过程中保持井底压力不变。 1 )司钻法压井步骤 ①录取关井资料,计算压井所需数据,填写压井施工单,绘出压力控制进度表,作为压井施工的依据。 ②第一步用原钻井液循环排除溢流。 a .缓慢开泵,逐渐打开节流阀,调节节流阀使套压等于关井套压并维持不 变,直到排量达到选定的压井排量。 b .保持压井排量不变,调节节流阀使立管压力等于初始循环压力几,,在整 个循环周保持不变。调节节流阀时,注意压力传递的迟滞现象。液柱压力传递速 度大约为300 m/s , 3000m 深的井,需20s 左右才能把节流变化的压力传递到立管 压力表上。 c .排除溢流,停泵关井,则关井立压等于关井套压。在排除溢流的过程中, 应配制加重钻井液,准备压井。 ③第二步泵人压井液压井,重建井内压力平衡。 a .缓慢开泵,迅速开节流阀平板阀,调节节流阀、保持关井套压不变。 b .排量逐渐达到压井排量并保持不变。在压井液从井口到钻头这段时间内,

生产产能评估方法

产能分析主要针对哪几个方面? 产能的分析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 1、做何种机型以及此机型的制造流程。 2、制程中使用的机器设备(设备负荷能力)。 3、产品的总标准时间,每个制程的标准时间(人力负荷能力)。 4、材料的准备前置时间。 5、生产线及仓库所需要的场所大小(场地负荷能力)。 ● 生产排期应注意什么原则? 生产计划排程的安排应注意以下原则: 1、交货期先后原则:交期越短,交货时间越紧急,越应安排在最早时间生产。 2、客户分类原则:客户有重点客户,一般客户之分,越重点的客户,其排程应越受到 1 / 11学习交流文档

重视。如有 的公司根据销售额按ABC法对客户进行分类,A类客户应受到最优先的待遇,B类次之。C 类更次。 3、产能平衡原则:各生产线生产应顺畅,半成品生产线与成品生产线的生产速度应相同,机器负 荷应考虑,不能产生生产瓶颈,出现停线待料事件。 4、工艺流程原则:工序越多的产品,制造时间愈长,应重点予以关注。 ● PMC管理做得差,容易造成什么现象? PMC的计划能力、控制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做得差,容易造成以下现象: 1、经常性的停工待料:因为生产无计划或物料无计划,造成物料进度经常跟不上,以致经常性的 2 / 11学习交流文档

停工待料 2、生产上的顿饱来一顿饥:因为经常停工待料,等到一来物料,交期自然变短,生产时间不足, 只有加班加点赶货,结果有时饿死,有时撑死。 3、物料计划的不准或物料控制的不良,半成品或原材料不能衔接上,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一大 堆,造成货仓大量堆积材料和半成品,生产自然不顺畅。 4、生产计划表仅起形式上的作用,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脱节,计划是一套,生产又是一套,生产 计划根本不起作用,徒具形式。 5、对销售预测不准或对产能分析不准,不能针对产能进行合理安排,没有空留余地, 3 / 11学习交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