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4.5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62 实验/实践学时:10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材料力学》是车辆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72学时,4.5学分,考试课。

《材料力学》是由基础理论课过度到设计课程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变形固体力学的基础,又是有关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变形固体力学基本概念,掌握分析工程中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工程计算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它与其它课程共同完成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基本概念,掌握杆件四种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的定义,能熟练判定杆件的变形种类。

2.掌握用截面法求杆件内力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求解任一指定截面的内力,并能绘制杆件的内力图。

3.熟悉等截面杆件横截面上应力的分析方法(基本变形):实验-假设-变形几何关系、物理、静力平衡;能熟练求解四种基本变形有关的应力计算、分布及危险点判定和强度计算。

4.掌握组合变形构件强度分析方法-叠加法,了解其原理和使用条件,熟练掌握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问题。

5.掌握各基本定理、定律及假设(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律、广义虎克定律、强度理论等),并能熟练应用。

6.掌握并能熟练求解基本变形构件的变形、位移问题,并能进行相关的刚度计算。

7.掌握一点应力状态的表示方法,能熟练地从受力构件中取原始单元体,并能用解析法、图解法求解相关问题。

8.掌握静不定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用变性比较法求解一次静不定问题。

9.掌握压杆稳定的基本概念,并能熟练地进行稳定计算。

10.熟悉动载荷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熟练求解相关问题;掌握交变应力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疲劳强度计算。

11.掌握与平面图形有关的几何量(静矩、形心、惯性矩等)的基本概念及计算,了解形心轴、主惯性轴等概念。

12.初步掌握静载下材料机械性能的测试方法、电测实验原理及测试方法。

13.对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使学生以下各种能力得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主次因素的分析等);工程分析及计算能力(如单位换算、公式推导的方法及思路、有效数字、结果的判断与校核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实践动手能力。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

四、主要参考教材

[1] 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编.材料力学(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2] 天津大学材料力学教研室.材料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6

[3] 材料力学(第5版).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1

五、课程内容

本课程包括四种基本变形、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动载荷、交变应力、压杆稳定、电测应力分析等七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以及学习方法。

(一)拉伸、压缩与剪切

1. 轴力及轴力图,拉、压杆的应力计算、强度计算、变形

主要内容:用截面法求杆件的轴力;通过分析杆件受力附近的应力分布,介绍圣维南原理,提出应力集中的概念;拉压变形、虎克定律、变性能的概念及拉压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2. 材料在静载作用下的性质

主要内容:常温静载条件下材料的力学性能,以低碳钢和铸铁为例研究拉伸压缩实验曲线;其它金属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3. 剪切

主要内容:剪切及挤压假定计算,剪切面及挤压面的概念。

(二)扭转

1. 扭矩及扭矩图

主要内容:提出外力偶与功率、转速的关系,熟练应用截面法求内力-扭矩并作扭矩图。

2. 圆截面应力分布及计算、变形、强度及刚度条件、剪切虎克定律

主要内容:圆轴扭转应力公式的推导、强度计算;扭转变形公式,刚度计算、剪切虎克定律。

(三)平面图形几何性质

1. 静矩、形心、惯性矩

主要内容:惯性矩、惯性积的定义及简单计算,静矩与形心坐标关系。

2. 平行移轴公式、叠加法

主要内容:平行移轴公式的建立与使用条件,以及应用;会用叠加法求复杂图形的形心。

(四)弯曲内力

1. 剪力、弯矩

主要内容:常见支座及载荷情况简化方法及结果;用截面法求内力Q、M以及Q、M“+”、“-”的规定。

2. 剪力方程、弯矩方程、剪力图、弯矩图

主要内容:建立Q、M方程的方法,强调分段,利用Q、M方程作Q、M图;载荷集度、剪力、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叠加法画复杂载荷梁的M图;作刚架Q、N、M图。

(五)弯曲应力

1. 弯曲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

主要内容:纯弯曲梁正应力公式的推导、使用条件及推广;掌握强度计算的步骤-危险

截面、危险点。

2. 矩形截面剪应力的计算

主要内容:矩形截面剪应力公式的推导及推广、工字钢截面剪应力,剪应力强度条件;分析影响正应力强度条件的因素,提高强度的各项措施。

(六)弯曲变形

1. 挠度、转角、挠曲线方程、积分法

主要内容:弯曲变形的反映指标,挠度、转角,建立挠曲线方程,忽略剪力影响,指出其应用范围;积分法求变形的步骤及方法,边界条件。

2. 叠加法,静不定梁的解法

主要内容:叠加法求变形的解题思路及应用条件,静不定梁的解法,刚度条件,提高梁刚度的措施,弯曲中心概念,弯曲中心性质。

(七)点的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 1. 点的应力状态

主要内容:从轴向拉(压)杆斜截面应力公式出发,提出点应力状态概念及描述一点处应力状态的方法;讲述平面应力状态的解法-解析法,已知原始单元体求任一斜面应力,求主应力及方向,图示主单元体的方法。

2. 图解法,广义虎克定律

主要内容:应力圆的几何作法,明确点面对应关系、夹角关系;空间应力状态、三向应力圆及

m ax 公式;平面应变的一般关系,广义虎克定律公式及应用条件。

3. 强度理论

主要内容:变形比能概念,介绍形状改变比能、体积改变比能及表达式;明确建立强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掌握四种强度理论的观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正确选用强度理论,用强度理论建立强度条件的步骤。

(八)组合变形 1. 叠加法的具体应用

主要内容:叠加原理在组合变形应力、强度计算中的作用及适用条件。 2. 组合变形构件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主要内容:明确概括组合变形问题分析的一般方法,组合变形强度计算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分析变形种类-画出内力图-确定危险截面-判断危险点-(叠加)或取单元体-建立强度条件;对斜弯曲、拉(压)弯、弯扭组合变形进行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九)动载荷

1. 能量法求解冲击问题

主要内容:动载荷、动荷系数的概念,用能量法求解受冲击杆件的应力和变形。冲击形式包括自由落体、水平冲击和扭转冲击。冲击韧度,提高抗冲击能力的措施。

(十)交变应力

1. 疲劳破坏的特点,持久极限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主要内容:从工程实际中介绍交变应力概念以及交变应力情况分类;交变应力下疲劳破坏现象及特点;交变应力的反映指标和几种特殊循环下的参数;材料持久极限的概念,对称

循环确定材料持久极限的方法及对于试件的要求;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对称循环、非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工程上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十一)压杆稳定

1. 压杆的分类、临界力的计算

主要内容:弹性稳定的概念,提出细长压杆的失效现象。建立弹性平衡的稳定性、临界状态和临界力等基本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欧拉公式的推导,分析杆件不同约束对临界力的影响。从临界力引出压杆柔度,介绍压杆分类、欧拉公式的适用条件及不同压杆临界力计算和临界应力总图。

2. 压杆的稳定设计

主要内容:压杆的稳定校核,由稳定条件进行稳定校核、截面选择或确定最大载荷。提高压杆稳定性的途径。

(十二)电测应力分析

1. 电阻应变计法的原理及应用

主要内容:介绍用应变片把应变转换成电阻变化的基本原理及必要性。介绍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

六、习题

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一定量的习题,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七、实践教学环节

八、课程学时分配(建议)

九、执行大纲中的说明

1.本大纲是依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汇编。

2.本大纲只是简单说明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各任课教师应积极进行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

3.积极倡导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课时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

4.课程内容中的了解部分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该学科的了解。除此之外其余的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即是该课程的重点。

5.习题课及分析讨论课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保证和加强实验教学,并有相应的考核制度。

6.成绩考核评定办法:期末考试(闭卷)占70%,作业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10%。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课程编码: 学分:4.5学分 总学时:72学时(含8学时实验教学) 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土木工程、农业水利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材料力学是一门工科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是继理论力学后的又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将工程结构和机械中的简单构件简化为一维杆件,计算杆中的应力、变形并研究杆的稳定性,以保证结构能承受预定的载荷;选择适当的材料、截面形状和尺寸,以便设计出既安全又经济的结构构件和机械零件。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等直杆件的强度、刚度及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性的计算等;能运用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条件对杆件进行校核、截面设计及载荷确定等简单计算工作;初步了解材料的机械性能及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材料力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四种基本变形基本概念,受力特点以及外力、内力、应力及变形的相互关系;了解复杂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及组合变形的基本概念;了解动载荷及交变应力作用下材料变形特性。 理解材料四种基本变形特征及相互内在联系;理解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强度理论与单向载荷下之间的区别;理解动荷载、交变应力与静载作用下材料变形内在关系。 掌握四种基本变形形式内力计算、内力图画法、应力和应变的计算以及强度和刚度校核;掌握复杂应力下主应力计算、会利用强度理论校核组合变形下材料的强度;掌握压杆稳定性校核;掌握动荷载、交变应力作用下材料的应力应变计算。 三、教学内容 材料力学(I) (1)绪论及基本概念(2学时)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 1学时 §1-2 材料力学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1-3 可变形固体的性质及其基本假设 §1-4 杆件的几何特性 1学时 §1-5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轴向拉伸与压缩(6学时)。 §2-1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2学时 §2-2 内力·截面法·及轴力图 §2-3 应力·拉(压)杆内的应力 2学时 §2-4 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 §2-5 拉(压)杆内的应变能 §2-6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2学时 §2-7 强度条件·安全因数·许用应力 §2-8 应力集中的概念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英文名称:Mechanics of Materials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必修课 课程编号:O131005 所属系部:机电工程学院 周学时:3学时 总学时:51学时(含实验6课时) 学分:2.5学分 教学对象(本课程适合的专业和年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3+2),12 级 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理论力学》。 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本课程是为大学工科本、专科学生而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 课程教材:刘鸿文《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5版 参考书目: 单辉祖《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孙训方《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编写日期:2012年9月制定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材料力学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以及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力学素质和定性、定量分析能力,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拉伸、压缩与剪切7 第三章扭转 6 第四章弯曲内力 6 附录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4 第五章弯曲应力 6 第六章弯曲变形 4 第七章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6 第八章组合变形 2 第九章压杆稳定 2 实验实验 6 合计51 第一章绪论 材料力学的任务与研究对象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内力截面法应力概念应变概念。 第二章拉伸、压缩与剪切 拉压杆的内力—轴力轴力图拉压杆的应力变形胡克定律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安全系数许用应力强度条件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第三章扭转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材料力学 英文名称:Mechanics of Materials 课程编码:10D1113B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总学时:48(理论学时42;实验学时6)。 总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 开课系部:机电工程系 二、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性质 《材料力学》是变形固体力学的重要基础分支之一,是一门为设计工程实际构件提供必要理论基础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将工程实际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的方法; 课程目标2: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课程目标3:掌握分析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问题的理论与计算; 课程目标4:具有熟练的计算能力以及对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测定方法有初步认识,使学生初步会用材料力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为学习机械原理、机 11

械设计等有关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理解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掌握外力、内力、截面法求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和应变的概念,建立材料力学分析问题的思想;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教学重点] 外力、内力、截面法求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和应变。 [教学难点] 截面法求内力、应力、变形、应变。 第二章拉伸、压缩与剪切 12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拉伸、压缩变形的概念与实例;掌握轴力的概念与轴力图的绘制;掌握直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了解安全因数和许用应力的确定,熟练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许用载荷的计算。掌握胡克定律,了解泊松比,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横向变形和纵向变形的计算方法,掌握节点位移的计算过程。掌握低碳钢的拉伸试验,应力—应变图,强度指标,塑性指标,冷作硬化现象。了解材料压缩时的应力—应变图。了解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定义和区别,掌握一次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了解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掌握应力集中的概念,了解圣维南原理。了解剪切的概念和实例,掌握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 [教学重点] 轴力的概念与轴力图的绘制;直杆轴向拉压的强度计算;胡克定律,变形(位移)计算;超静定问题,变形协调方程的建立;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低碳钢的拉伸力学性能。 [教学难点] 直杆轴向拉压的强度计算和变形(位移)计算;超静定问题,变形协调方程的建立;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 第三章扭转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扭转的概念和实例;掌握扭转时外力偶矩的换算、内力的计算以及扭矩图的绘制。掌握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切应力计算,掌握切应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胡克定律。掌握圆轴扭转的应力和变形计算,熟练进行扭转强度和刚度的计算。了解非圆截面杆扭转。 [教学重点] 扭矩的计算和扭矩图的绘制;切应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胡克定律;圆轴扭转应力和变形,建立强度和刚度条件,进行强度刚度计算。 [教学难点] 切应力互等定理;圆轴扭转应力和变形,建立强度和刚度条件,进行强度刚度计算。 11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4.5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62 实验/实践学时:10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材料力学》是车辆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72学时,4.5学分,考试课。 《材料力学》是由基础理论课过度到设计课程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变形固体力学的基础,又是有关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变形固体力学基本概念,掌握分析工程中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工程计算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它与其它课程共同完成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基本概念,掌握杆件四种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的定义,能熟练判定杆件的变形种类。 2.掌握用截面法求杆件内力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求解任一指定截面的内力,并能绘制杆件的内力图。 3.熟悉等截面杆件横截面上应力的分析方法(基本变形):实验-假设-变形几何关系、物理、静力平衡;能熟练求解四种基本变形有关的应力计算、分布及危险点判定和强度计算。 4.掌握组合变形构件强度分析方法-叠加法,了解其原理和使用条件,熟练掌握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问题。 5.掌握各基本定理、定律及假设(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律、广义虎克定律、强度理论等),并能熟练应用。 6.掌握并能熟练求解基本变形构件的变形、位移问题,并能进行相关的刚度计算。 7.掌握一点应力状态的表示方法,能熟练地从受力构件中取原始单元体,并能用解析法、图解法求解相关问题。 8.掌握静不定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用变性比较法求解一次静不定问题。 9.掌握压杆稳定的基本概念,并能熟练地进行稳定计算。 10.熟悉动载荷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熟练求解相关问题;掌握交变应力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疲劳强度计算。 11.掌握与平面图形有关的几何量(静矩、形心、惯性矩等)的基本概念及计算,了解形心轴、主惯性轴等概念。 12.初步掌握静载下材料机械性能的测试方法、电测实验原理及测试方法。 13.对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使学生以下各种能力得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主次因素的分析等);工程分析及计算能力(如单位换算、公式推导的方法及思路、有效数字、结果的判断与校核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实践动手能力。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 四、主要参考教材 [1] 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编.材料力学(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64学时) 一. 课程的地位及其任务 材料力学是一门由基础理论课过渡到专业课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研究杆件在载荷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问题,为工程有关零构件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基本掌握将一般工程零部件或结构简化为力学简图的方法。 (2)牢固树立四种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的概念,熟练掌握直杆的受力分析。 (3)熟练掌握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应力、位移及应变的计算,并能应用强度.刚度条件进行计算。 (4)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能计算简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和圆截面的极惯性矩。能用平行移轴公式求简单组合截面的惯性矩。会应用型钢表。 (5)熟练掌握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建立变形条件,掌握用变形比较法解轴向拉压超静定问题及简单超静定梁。 (6)掌握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并能进行拉(压)弯、斜弯曲、弯扭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 (7)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质及测定方法。 (8)理解剪切的概念,能进行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9)正确理解弹性稳定平衡的概念,确定压杆的临界载荷和临界应力,并进行压杆稳定性计算。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绪论及基本概念(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基本假设;内力与截面法。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2.杆件的内力与内力图(10学时) 轴向拉压杆的轴力及轴力图。 功率.转速与外力偶矩的关系。扭转杆的扭矩及扭矩图。 梁的计算简图。平面弯曲梁的剪力和弯矩。弯矩方程和剪力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弯矩、剪力与分布荷载集度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简易法作梁的内力图。 组合变形杆件的内力与内力图。 3.轴向拉压杆件的强度与变形计算(8学时)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 轴向拉压杆的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计算。拉(压)刚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胡克定律。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是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等多个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力学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提供了支撑。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的知识,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包括应力和应变、材料的力学性能、轴力和扭矩、梁的弯曲、稳定性等方面,能够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简单材料力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 1、应力和应变:介绍应力和应变的概念、产生原因和测量方法,以及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的情况。 2、材料的力学性能:介绍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以及实验测定方法。 3、轴力和扭矩:介绍轴力和扭矩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公式,以及轴的弯曲和扭曲的情况。 4、梁的弯曲:介绍梁的弯曲的概念、挠度和应力分布情况,以及挠曲线的计算方法。

5、稳定性:介绍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失稳的类型,以及提高稳定性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板书,使学生理解材料力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测试方法。 3、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的应用技巧和方法。 4、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估 1、平时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和思考题,以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测验和考试: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以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总体掌握情况。 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教育部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所颁布的材料力学的教学大纲(基础题部分b类;提

教育部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所颁布的材料力学的 教学大纲(基础题部分b类;提 教育部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于 2021 年颁布了《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该大纲分为基础知识部分和实验技能部分。其中,基础知识部分包括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变形固体的基本性质、应力和应变、材料的力学行为、强度理论及其应用、疲劳强度及其应用、材料力学的解题方法等内容。实验技能部分包括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实验成果的展示与报告等内容。 材料力学的教学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能够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基础知识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如应力、应变、材料的弹性和塑性、胡克定律、拉伸、压缩、剪切和扭转等实验现象和原理。学生需要理解材料力学的变形固体的基本性质,如强度、韧性、刚度等,以及材料的力学行为,如疲劳强度、断裂强度等。学生需要掌握强度理论及其应用,如屈服强度、极限强度、疲劳强度等。学生需要掌握实验技能,如应力测量、应变测量、材料性能测试等。 在实验技能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如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等。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如拉伸、压缩、剪切、扭转等实验,测量实验

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学生需要掌握实验成果的展示与报告,如实验结果的图表、数据分析和实验结论等。 材料力学的教学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掌握,学生能够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63111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英文名称:Materials Mechanics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课程要求:必修 学时/学分:64/4 (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 -'课程性质与任务 《材料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为不同专业开设的结构力学、机械零件、振动分 析等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获得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本 技能,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掌握零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计算方法; 2.培养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对掌握工程基础和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提供理论基础,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不同专业开设的结构力学、机械零件、振动分析等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材料力学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 的关系极其在工程中的作用;运用专业术语准确阐述工程问题。(支撑毕业要求1.1) 2.能够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机械结构设计的强度问题,制造及控制等方面的稳定性问题,建立合理的载荷模型,并给出合理的结构稳定条件。(支撑毕业要求 1.2、1.3、 2.1) 3.在机械工程项目的设计中,运用强度理论对机构的载荷和结构稳定性进行合理设计,并为机构的寿命和设备的运行控制提供有效的技术参数。(支撑毕业要求1.3、2.1)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90 学分:5 理论学时:78 实验学时:12 面向专业:土木工程课程代码:HD0686 先开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材料力学是变形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后续课程《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以及《砌体结构》等各专业课的学习提供预备知识。本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是在学生学完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等课程之后,在学生数学力学等必备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构件在力的作用下,内力、应力、变形及稳定性等问题。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对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测定方法、电测试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初步认识,使学生初步会用材料力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下初步基础。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及众多公式具有一定程序及规律,为了系统地学习、研究其内在规律,对整个教材的教学设想是应用框图思维法,即削枝强干,删繁就简,强调“三基”,突出重点,达到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认识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分析问题、推导计算、判断结果和自学查阅的能力;熟练地做出杆件基本变形时的内力图,进行应力和位移、强度和刚度计算;掌握应力状态分析方法和理论,掌握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掌握简单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了解压杆的稳定性概念,会计算轴向受压杆的临界力与临界应力;了解低碳钢和铸铁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掌握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杆件的受力分析、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初步的力学建模及对简化模型近似性评估的能力,一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能科学地辨认材料力学中的各种概念、原理、专业术语,使学生知道材料力学中各种构件的分类、受力过程和变化倾向。理解材料力学中杆件和梁的几种变形形式。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各种理论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和归纳,并且能够指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区别。 熟悉各种概念、原理和定律,掌握其计算与应用的方法。具体反映在: 1. 对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 2. 掌握一般杆类零件和构件的受力与变形原理,具有绘出其合理的力学计算简图的初步能力。 3. 能够熟练地分析与计算杆件在拉、压、剪、扭、弯时的内力,绘制相应的内力图。 4. 能够熟练地分析与计算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应力和变形,并进行相应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5. 对应力状态理论与强度理论有明确的认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情况下的强度计算。对应变状态有关概念有一定了解和认识。 6. 熟练地掌握简单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7. 能够熟练地分析与计算理想中心受压杆件的临界荷载和临界应力,并对国家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所规定工程压杆的稳定计算方法,有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压杆的稳定性计算。 8. 对杆件的应变能有关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定理有一定认识和掌握,并能够熟练地用来计算简单梁、扭转圆轴和简单拉压杆结构的位移,进而计算简单超静定问题的内力。 9.对于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有初步认识。 10. 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绪论 内容要求: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概念;理解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熟悉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分类。 重点: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难点:理解变形固体的四个基本假设。 2.轴向拉伸和压缩 内容要求: ①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内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②掌握轴向拉压内力的计算方法及内力图的绘制;理解应力的概念及其分布规律;正确计算横截面、斜截面的应力及变形计算。 ③熟悉常见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理解拉压变形理论、胡克定律、拉压杆的应变能。 ④熟悉安全因素和许用应力的概念;掌握拉压杆的强度条件和强度计算。 ⑤掌握拉压杆变形及位移超静定计算、装配应力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及圣维南原理。 重点:轴向拉压杆内力、应力、变形的计算。 难点:根据小变形原理计算点的位移。 3.剪切与挤压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191040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Mechanics of Materials 学时:64 学分:3.5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开课学期:3 开课部门:土木工程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孙训方主编,《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如三主编,《材料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陈心爽主编,《材料力学》,同济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材料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全面的认识,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及一定的分析问题和初步实验能力,使学生能应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有关问题,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具有将一般杆类零件简化为力学简图的初步能力。 3、能熟练地作出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图、计算其应力和位移,并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4、对应力状态理论与强度理论有明确认识,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对于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有初步认识。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与工程中的实例结合起来 2、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基本内容:第一节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变形固体及基本假设 第三节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2.教学基本要求:对本门课内容、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3.教学重点难点: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4.教学建议:通过本章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二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1.基本内容:第一节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第二节内力截面法轴力轴力图 第三节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应力 第四节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 第五节拉压杆内的应变能 第六节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第七节强度条件安全因数许用应力 第八节应力集中的概念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应力的求法,掌握轴力图的画法及轴力、强度、变形的计算,了解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机械性能。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英文名称:Material Mechanics 课程编号:F161710019056 总学时:56 讲课学时:52 实践学时:4 总学分:3.5 课程性质:必修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土木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 参考文献:《材料力学教程》(2版),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土木专业核心课程,涉及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等相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课程目标: 1.对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掌握一般杆类零件和构件的受力与变形原理,具有初步简化并绘制受力简图能力。支撑毕业要求1-2 2.具有必要的材料力学性能知识,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具备初步的实验技能和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支撑毕业要求2-2、4-4 3.掌握构件在各种组合变形下的强度条件和强度计算、刚度条件和变形位移计算。 支撑毕业要求2-2、10-1 表1 本课程对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支撑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学时分配 知识单元一: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

支撑课程目标1(建议12学时)教与学要求:本知识单元要求学生理解可变形固体的基本概念、基本假定;掌握内力、应力、变形和应变的概念。掌握截面法、轴力与轴力图、直杆横截面及斜截面应力;掌握材料拉伸及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掌握拉压杆的强度条件,安全因数及许用应力;掌握剪切与挤压的强度计算;掌握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理解圣维南原理,应力集中、材料疲劳的概念;了解桁架的节点位移、拉压与剪切应变能、热应力与预应力。 教与学方法:讲授、研讨 知识点1:材料力学的研究任务与对象及基本概念和方法 主要内容:可变形固体的基本概念、基本假定;内力、应力、变形和应变的概念。 重点:内力、应力、变形和应变的概念。 研讨:可变形固体的连续性、均匀性和各向异性。 知识点2:轴向拉伸与压缩 主要内容:截面法、轴力与轴力图、直杆横截面及斜截面应力;圣维南原理;材料拉伸及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拉压杆的强度条件,安全因数及许用应力;应力集中、材料疲劳的概念;剪切与挤压的强度计算;拉压杆的变形与叠加原理、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桁架的节点位移、拉压与剪切应变能、热应力与预应力。 重点:截面法、轴力与轴力图、直杆横截面及斜截面应力;材料拉伸及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拉压杆的强度条件,安全因数及许用应力;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 难点: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桁架的节点位移、拉压与剪切应变能、热应力与预应力。 综合训练项目一:简单拉压静不定结构的强度分析 知识单元二:扭转支撑课程目标1(建议6学时)教与学要求:本知识单元要求学生掌握切应力互等定理;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外力、内力、应力、变形、强度条件、刚度条件;了解非圆截面杆扭转、薄壁杆扭转。 教与学方法:讲授、研讨 知识点1:扭转 主要内容:切应力互等定理;圆轴扭转时的外力、内力、应力、变形、强度条件、刚度条件;非圆截面杆扭转、薄壁杆扭转。 重点:切应力互等定理;圆轴扭转时的外力、内力、应力、变形、强度条件、刚度条件。 难点:切应力互等定理;非圆截面杆扭转、薄壁杆扭转。 研讨:切应力互等定理的适用条件。 知识单元三: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支撑课程目标2(建议14学时)

《材料力学》课程大纲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材料力学》是变形固体力学入门的技术基础课。教育目的是使车辆工程、机械类等专业的学生掌握构筑作为工程技术根基的力学知识结构,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计算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通过揭示杆件强度、刚度、稳定性等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从已知的基本定律出发,利用理论分析,导出一些推论,并据此对具体机械系统的性能进行预测的力学方法;同时以力学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发挥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综合素质作用。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实验方法以及测试手段; 课程目标2:掌握从材料力学的基本定律出发,利用理论分析,得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力学方法; 课程目标3:掌握工程结构中简单构件的组合变形分析,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校核和设计,具有针对杆梁结构形变综合计算、分析和建模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2和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观测点1-3.掌握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知识,能针对车辆部件与结构的复杂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毕业要求观测点2-3.具有通过文献研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能认识到解决车辆工程复杂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观测点3-1.了解影响车辆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掌握车辆部件与结构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

表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表2: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 3.1讲授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目标 (1)掌握材料力学研究对象及基本假设; (2)掌握内力和外力的概念,掌握截面法计算内力; (3)掌握正应力、切应力等基本概念,理解切应力互等定理; (4)掌握正应变、切应变等基本概念; (5)掌握弹性模量、切变模量等基本概念,理解胡克定律; (6)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与组合变形的概念。 2.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截面法、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和应变的概念。 难点: 建立材料力学分析问题的思想。 3.教学内容 (1)材料力学基本假设; (2)外力与内力;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主要面向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它是一门研究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科学,是以高等数学、物理学、理论力学为基础,其任务是在保证构件既安全适用又经济的前提下,为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提供必要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它为学生学习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课堂理论授课、例题讨论、课下习题和实验为主。通过课堂理论部分的授课,使得学生对力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有深入的理解,并利用基本理论对各种工况下的杆件进行分析。针对杆件在每种变形条件下的典型例题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讨论和解答。课下引导学生搜集大量的相关习题强化练习。此外,学生们通过实验实践环节将课堂上所讲授的杆件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破坏过程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增加其感性认识。 (1)课堂理论教学和例题讨论: - 1 -

理论教学以讲授为主,辅助以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针对杆件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及组合变形几种变形,重点阐述每种变形条件下的基本概念、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和平衡方程的建立,并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在此基础上确定每种变形条件下的典型例题与学生讨论和讲解,着重讲述分析问题的思路,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下习题: 根据每堂课讲解的内容,为学生布置适量的习题作为作业,予以巩固。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大量材料力学习题,根据课程的进展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3)实验 完成低碳钢与铸铁的拉伸与压缩、扭转和弯曲实验;。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此外,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将数学和力学有效结合,融会贯通。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它为后续的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土力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等直杆件的强度、刚度及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性的计算等。能运用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条件对杆件进行校核、截面设计及载荷确定等简单计算工作;初步了解材料的机械性能及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基本要求如下: (1)将常见的结构构件简化为力学模型; (2)熟练地确定杆件内力,绘制内力图; - 2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材料力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学习轴向拉压应力、材料的力学性能、轴向拉压变形、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分析、复杂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和动载荷、交变应力等内容,要求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能力,为后续机械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杆件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原理与方法,理解拉压、剪切、扭转和弯曲四大基本变形的基本概念,了解四大基本变形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掌握组合变形的分析方法,能够熟练分析和计算有关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拉压、剪切、扭转和弯曲四大基本变形和应力状态理论、强度理论、组合变形等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得到一定的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和方法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作为一个机械

制造设计及其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是机械设计、有限元分析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对学好上述后续课程的影响很大。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材料力学》,刘鸿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书:《材料力学教程》,单辉祖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分3.5 总学时:56 理论学时:48 实验/实践学时:8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材料力学》是工科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共56学时,3.5学分。 《材料力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等直杆件的强度、刚度及轴向受压杆件的稳定性的计算等;能运用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条件对杆件进行校核、截面设计及载荷确定等简单计算工作;初步了解材料的机械性能及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初步学会应用材料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 2.能熟练地画出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图,进行应力和位移、强度和刚度的计算; 3.掌握应力状态理论和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 4.了解压杆的稳定性概念,会计算轴向受压杆的临界力和临界应力; 5.了解低碳钢和灰口铸铁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测定方法; 6.掌握简单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7.掌握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 选用教材:《材料力学Ⅰ》(第5版),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参考书目: [1]《材料力学Ⅰ》(第5版),孙训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材料力学Ⅰ》(第3版),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材料力学》,Timoshenko(铁木辛柯)编,科学出版社,1978 三、课程内容 1.绪论 主要内容:材料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力与内力、截面法与应力、线变形和角变形的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2.拉伸、压缩与剪切 主要内容: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与实例;直杆横截面上的内力、应力及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安全系数与许用应力的应用、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杆件的纵向变形、线应变、横向变形计算;泊松比、虎克定律、弹性模量,抗拉(压)刚度、应力集中的概念;金属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热应力和装配应力的解法;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重点: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 难点: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

材料力学dagang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及主要参考书目 课程编码:60115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英文名称:MECHANICS OF MATERICALS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时/学分:81 / 5(其中实验学时:10学时)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 开课专业:机械学院机械专业、车辆工程专业 选用教材:《材料力学》第四版刘鸿文编高等教诲出版社 2004年 主要参考书:1.《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诲出版社第三版,1992 2.《Mechnics of Materials》 S.Timoshemke J.Gere.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gy,1978 3.《材料力学》范钦珊主编高等教诲出版社,2000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材料力学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在机械设计中有关力学方面设计计算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工程结构中构件的承载能力问题。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能够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须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践能力。 材料力学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中机械类专业一门主干课程,是机械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举行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有目的从事机械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材料力学课程在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树立准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好经济与安全的矛盾,具备创新精神; 2、全面系统地了解构件的受力变形、破坏的逻辑; 3、控制有关构件设计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主意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4、将普通构件抽象成力学简图,举行外力分析、内力分析、应力分析、应变分析、应力~应变分析; 5、控制测定材料力学性能的原理和主意,具有举行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 6、在满意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代价,为构件挑选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为构件设计提供计算根据; 7、了解材料力学的新理论,新主意及发展趋向。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应力的概念;线应变和剪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轴向拉伸、压缩和剪切(12学时)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基本概念和实例;截面法、轴力和轴力图;直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最大剪切应力;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实验及拉伸时材料的力学性质;低碳钢和铸铁的压缩实验及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质;许用应力,强度条件;圣维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材料力学》是工程力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基础课。材料力学在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处于由学习基础理论过渡到工程专业设计课程的地位,构筑作为工程技术根基的知识结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中构件的有关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等问题有必要的基础知识、明确的基本概念,具有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和一定的实验能力。材料力学是变形固体力学入门的专业基础课。发挥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综合素质教育作用。并为学生后继课程学习、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知识水平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能熟练地作出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图,计算其应力和位移,并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对压杆的稳定性概念有明确的认识,会计算轴向受压杆的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了解低碳钢和灰口铸铁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测定方法、应力状态理论和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材料力学中的能量法,应用能量法解决静不定问题和动载荷问题等。 2.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将工程实际问题提炼成力学问题((即力学建模)从而进行求解的能力以及实验技能,利用此课程对学生进行工程力学专业综合教育作用,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形成专业的思维方式。 3.素质培养目标 能艰苦奋斗,有踏实的科学精神、积极向上的学风和对工程力学专业知识的喜欢及对社会的奉献精神。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小组大作业、实验教学等。 课堂教学:讲述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讲解杆件在各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图的画法,进行应力和位移、强度和刚度的计算等,让学生对相关概念、理论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课后作业:材料力学课程理论较多同时与工程实际关系紧密,课后习题可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理论和概念的理解,通过习题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讨论:材料力学课程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有些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途径,通过安排2-3次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材料力学课程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通过拉伸、扭转和弯曲实验,让学生直接观察和感受到材料的变形和破坏形式,加深对相关理论的力学,体会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同时,实验设备、实验试样的准备以及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过程让学生得到科学实验的初步训练。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材料力学概述(2学时) 内容要求: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概念;理解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理解内力和应力概念;掌握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分类;熟练掌握截面法求取内力。 重点: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难点:理解变形固体的三个基本假设。 第二章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材料力学问题(4学分) 内容要求: ①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内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②掌握轴向拉压内力的计算方法及内力图的绘制;理解拉压应力的分布规律;正确计算横截面的应力及变形计算。 ③熟悉常见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理解拉压变形理论、胡克定律、拉压杆的应变能。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811140404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学时/学分:64(理论56、实验8)/4 关联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开课教研室:土木工程 课程类别与性质:必修 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 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基于对教学目标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依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基本要求和培养方案,选定绪论、轴向拉伸与压缩、扭转等9部分内容,共64学时,4学分。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等环节,推进考评方式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基于能力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基于该教学考核评价思路,本课程主要以课程论文、设计作品、在线测试、期中测试、试验检测、期末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中课程论文、实验、在线测试、期中测试等过程性评价占评价权重的60%,期末考试占评价权重的40%。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

二、课程资源库 1.参考书 (1)刘鸿文,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第二版 (2)黄忠、范德顺.趣味力学新编.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 (3)老亮.材料力学史漫话——从胡克定律的优先权讲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 武际可著,《拉家常说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06月1日。 (5)(俄)别莱利曼(作者),符其珣(译者),趣味力学.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年1月1日. (6) [奥]马赫著,李醒民译,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商务印书馆, 2014年09月. 2.期刊 (1)作者:Martens,K.;Caspeele,R;Belis,J.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reinforced glass beams (超静定的玻璃纤维梁的实验研究)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建筑材料与施工) 卷:119 页:296-307 出版年: AUG 30 2016 (2)作者: Nayak,Priyambada;Saha,Kashi Nath. Analysis of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non-uniform bar problem in post elastic domain by an iterative variational method(用迭代法分析超静定非均质杆件弹性域的解)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