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集』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特效秘方

『心脏病集』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特效秘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活动后症状加重。治疗针对急性期和缓解期分别加以处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秘方:

清燥救肺汤(何炎燊)

【组成】桑叶15g,枇把叶10g,北杏仁15g,石膏25g,甘草5g,麦门冬15g,人参10g(宜用西洋参,另炖服),阿胶12g(烊化),火麻仁25g(代原方之胡麻)。

【功效】清燥润肺,益气救津。

【主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属外邪诱发,本虚标实者。症见身热,咳喘无力,呼长吸短,声低,神烦,口渴,舌干红苔燥,脉浮数虚大。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此方原乃喻嘉言治秋燥之方,今用治慢性肺心病,由外邪诱发,急性发作,本虚标实者。方药可分两组:一是桑叶、枇杷叶、北杏仁、石膏、甘草,即麻杏石甘汤去麻黄之辛温,易以桑叶、枇杷叶之辛凉,此治标实;另一组乃西洋参、麦冬、阿胶、火麻仁、甘草,即复脉汤去桂姜枣之温,此治本虚。标本同治,疗效显著。

【加减】痰多,加川贝母12g,天竺黄12g;喘咳无力,加五味子10g;神情顺躁,舌绛,或舌尖多红色小粒,为肺性脑病之先兆,加安宫牛黄丸1~2枚。

【点评】近年医刊报道,从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肺心病急性发作,用辛凉解表,清热祛痰之法,如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等,远较温阳利水,温补脾肾之法为优。此论与何氏之经验不谋而合。然而,肺心病皆是本虚标实之症,用喻氏此方,恰到好处。

患者应该生活规律,顺应自然,秋冬季节转换时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而诱发病情。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倡戒烟。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且易消化的食物。有心力衰竭者应控制食盐、水的摄入,忌烟酒。

『心脏病集』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特效秘方

『心脏病集』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特效秘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活动后症状加重。治疗针对急性期和缓解期分别加以处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秘方: 清燥救肺汤(何炎燊) 【组成】桑叶15g,枇把叶10g,北杏仁15g,石膏25g,甘草5g,麦门冬15g,人参10g(宜用西洋参,另炖服),阿胶12g(烊化),火麻仁25g(代原方之胡麻)。 【功效】清燥润肺,益气救津。 【主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属外邪诱发,本虚标实者。症见身热,咳喘无力,呼长吸短,声低,神烦,口渴,舌干红苔燥,脉浮数虚大。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此方原乃喻嘉言治秋燥之方,今用治慢性肺心病,由外邪诱发,急性发作,本虚标实者。方药可分两组:一是桑叶、枇杷叶、北杏仁、石膏、甘草,即麻杏石甘汤去麻黄之辛温,易以桑叶、枇杷叶之辛凉,此治标实;另一组乃西洋参、麦冬、阿胶、火麻仁、甘草,即复脉汤去桂姜枣之温,此治本虚。标本同治,疗效显著。 【加减】痰多,加川贝母12g,天竺黄12g;喘咳无力,加五味子10g;神情顺躁,舌绛,或舌尖多红色小粒,为肺性脑病之先兆,加安宫牛黄丸1~2枚。 【点评】近年医刊报道,从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肺心病急性发作,用辛凉解表,清热祛痰之法,如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等,远较温阳利水,温补脾肾之法为优。此论与何氏之经验不谋而合。然而,肺心病皆是本虚标实之症,用喻氏此方,恰到好处。 患者应该生活规律,顺应自然,秋冬季节转换时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而诱发病情。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倡戒烟。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且易消化的食物。有心力衰竭者应控制食盐、水的摄入,忌烟酒。

常见病中医处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常见病中医处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概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或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是由肺血管疾病、支气管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导致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大、右心衰竭的继发性心脏病。主要表现有桶状胸、心悸、咳嗽、喘息、发绀、肝肿大、水肿、少尿等。本病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 “喘息”“心悸” “水肿”等范畴,多由外邪或痰饮久留于肺、肺气受损、气滞血瘀,进而伤及脾肾、水气泛溢所致;中医治疗之法,宜标本兼治。治标以肃肺化痰、降气平喘、温化寒痰、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治本以益气补肺、温补脾肾、养阴、纳气等。 处方1强心益气汤 【方药与用法】万年青根15~30g,麦冬15~20g,五味子5 ~10g,人参10~20g,制附子3~20g (先煎60min),将上药加水煎2次,煎前用水浸泡30min。文火煎煮30min,混匀后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1剂。 水肿明显者,可伍用葶苈大枣泻肺汤;脾虚者,可伍用五皮饮;肾虚者,可伍用真武汤;合并心悸、怔忡者,可伍用桂枝甘草汤或桂枝去芍药或加用龙骨牡蛎救逆汤等。 【功能与主治】强心益气,回阳敛阴;主治1~2度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心悸、胸闷、气喘、下肢水肿、脉细数无力等。有以下重要治疗指征:①出现喘、肿、悸3大主症;②患者发生长时间的脉数; ③服药3天后仍有多尿,而每日持续大于2000ml者。 【简释】方中万年青根苦寒、有毒。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万年青根有洋地黄样的强心作用,要严格掌控用量,注意密切观察,以治疗3~5天为宜,如心率低于60次/分,须立即停药。此外,万年青根还能抑制心脏房室传导系统,故需禁用于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者。本品有蓄积作用,获效后改用维持剂量。万年青根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恶心呕吐、胸闷、眩晕、腹泻、四肢发冷、心率减慢处方2肺心饮片

肺心病诊疗的方案

优势病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致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临床以呼吸困难、胸闷、紫绀、心律失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 【诊断】诊断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肺胀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1977 年和1980 年关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X 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 【中医治疗】 (一)中医辩证论治 1、痰浊壅肺 【症状】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或成泡沫状,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方药】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加减(苏子10g ,白芥子12g ,莱菔子10g ,当归10g ,前胡10g,法半夏12g,茯苓15g,陈皮6g,白术10g,生甘草3g )。 【加减】痰从寒化为饮,外感风寒诱发,喘咳痰多粘白泡沫,见表寒里饮证者,加麻黄10g ,桂枝12g ,细辛4g。 2、痰热郁肺 【症状】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或白,粘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

数或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10g ,半夏12g ,苏子12g ,杏仁10g ,贝母12g ,黄苓10g,黄连8g ,山梔10g )。 【加减】痰热内盛,胶粘不易咯吐者加鱼腥草12g ,瓜蒌皮12g ;痰鸣喘息,不得平卧加射干10g,葶苈子12g。 3、痰蒙神窍 【症状】神志恍惚,谵妄,躁烦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苔白腻或淡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熄风。 【方药】涤痰汤加减(半夏12g ,茯苓15g ,橘红10g ,胆星10g ,竹茹10g ,枳实10g ,菖蒲12g )。 【加减】若痰热内盛,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苔黄舌红者加葶苈子12g,天竺黄10g,竹沥8g ;肝风内动,抽搐加钩藤10g ,全蝎一只,另服羯羊角粉;血瘀明显,唇甲紫绀加丹参12g ,红花10g ,桃仁10g 。 4、阳虚水泛 【症状】心悸心慌,咳而上气,咳痰清稀,动则喘甚,不能平卧,身肿,以下肢为甚,小便短少或清长,颜面晦暗,口唇发绀,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冷汗时出,舌淡胖或紫黯,苔白滑,脉沉滑或结代。 【治法】温阳利水,活血化瘀。

慢性肺心病的中医辩证施治

慢性肺心病的中医辩证施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因肺部、胸廓、或血管慢性 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或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 本病多由肺脾肾虚、外邪侵袭、痰瘀媾合而引起,病机为本虚标实。 1.辩证分型论治 “虚”、“邪”、“痰”、“瘀”、“饮”缠绵于一体是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热毒烈盛灼津成痰,灼伤阴血而成瘀血;痰饮为患致肺气郁滞;痰瘀互结,郁而化热,而成热毒;瘀血阻滞,气 机不利,水津停滞成痰成饮。临床实践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将本病分为9型 而辩证论治,治标常用疏风散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宣肺行水、温阳行水等法,治本则据 脏腑气血阴阳虚损不足调和补益,遵循回阳存阴为准则。(1)外束风寒,痰湿犯肺型:予 以主宣肺散寒,祛痰平喘,小青龙汤加减;(2)痰热郁肺型,治应清热化痰,桑白皮汤加减;(3)脾肾阳虚水泛型:予以温阳利水,真武汤合茯苓桂术甘汤加减;(4)痰浊上犯, 心脑受邪型:予以涤痰开窍,醒神通便,涤痰汤加减;(5)痰热内蕴,肝风扰动型:予以 清热豁痰,开窍通便,羚羊钩藤汤加减;(6)热瘀互结,血溢络伤型:予以清热凉血,化 瘀止血,清热地黄汤加减;(7)气阴两虚,阴阳欲绝型:予以益气养阴,回阳救逆,生脉 饮合参附汤加减;(8)肺肾气虚型:予以补肺钠肾,益气健脾,补肺汤加减;(9)气虚血瘀型:予以固本益气,活血通脉,玉屏风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 近年来我所对9种类型的肺心病的论治进行慨括总结,又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双参三紫 一术散”、“清热宣肺汤”、“葶苈附子汤”、“强心泻肺汤”四方,与西医常规治疗相结合治疗肺 心病,疗效满意。 2.1双参三紫一术散 方组为:太子参、紫丹参、苏子、紫菀、茯苓、白术、紫石英、紫杞子、黄芪、仙灵脾 等量。将上药制成冲剂,每包20g。患者于立春起及冬至起连续服药个三个月,每日2—3次,每次1包,开水冲服。本方是在《金匮要络》苓桂术甘汤及《太平圣惠方》枸杞子散的的基 础上,结合临床防治肺心病多年经验而成。方中太子参补中益气;紫丹参活血化瘀,养血宁神;苏子、紫菀、紫杞子补肾养精,养肝明目;白术、茯苓健脾理中,宁心安神,利水渗湿;仙灵脾助养补肾,祛风湿。功用:健脾补气,平喘祛痰,利水渗湿。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用此方治疗早期肺心病32例,显效21例,好转9例,无效2例。与西医常规治疗18例进 行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总有效率76.3%。 2.2清热宣肺汤 方组为:金银花15g,连翘10g,黄芩12g,党参10g,知母10g,杏仁12g,茯苓15g, 川贝母10g,陈皮10g,紫菀10g,款冬花10g,川芎10g。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150ml,每日3次口服。方中金银花、连翘、黄芩、知母清热泻火,且以上四种均对金葡球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党参补中益气;杏仁、川贝母、陈皮、紫菀、款冬花止咳平喘,清肺化痰;茯苓健脾润肺,利水燥湿;川芎活血解瘀。 合而成方共奏清热泻火解毒,扶正祛邪,活血解瘀,清肺化痰之效。临床可根据病情灵活加减。风寒侵肺者,加麻黄、桂枝、荆芥;痰热扰肺者加石膏汤和小青龙汤;心气不足者加生 脉饮;肾气不足者加金匮肾气丸;肺性脑病者加半夏汤;极度阳虚者加参附汤。配合西医一 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补充维生素、维持电解质平衡、解痉、合理使用抗生素。 临床治疗老年肺心病23例,治愈(咳喘等肺部感染症状消失,肺部CT炎性吸收,痰培养转阴,心衰完全纠正)16例,显效(咳喘等肺部感染症状消失,肺部CT炎性基本吸收,心衰

葶苈子,凡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效佳。并附肺气肿医案!

葶苈子,凡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效佳。并附肺气肿医 案! 葶苈子,首载于《神农本草本经》,别名丁历、大适、大室。为十字花科植物葶苈、琴叶葶苈和播娘蒿之种子。葶苈子性味辛苦寒,归心肺,肝胃膀胱经。有泻肺降气, 祛痰平喘, 利水消肿, 泄逐邪之功。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痈,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瘰疬结核。 《本草正义》:葶苈子苦降辛散,而性寒凉,故能破滞开结,定逆止喘,利水消肿。《本经》主治,皆以破泄为义。惟寒泄之品,能通利邪气之有余,不能补益正气之不足,苟非实热郁窒,自当知所顾忌。《别录》久服令人虚,本是至理。然肺家痰火壅塞,及寒饮弥漫,喘急气促,或为肿胀等证,亦必赖此披坚执锐之才,以成捣穴犁庭之绩。吾认为,葶苈子能大泄阳分之气闭,下泻膀胱之留热。膈中痰饮喘促,得此能疗, 为通利水道之要药。肺中水气急,满喘急者,非此不除。此因泻肺中水气,从膀胱出,止嗽除痰定喘。但凡积聚寒热从水气来者,此药主之。大黄之泻从中焦始,葶苈之泻从上焦始,故《伤寒论》中承气汤用大黄,而陷胸汤用葶苈也。 葶苈大枣泻肺汤,以葶苈子15克大枣15克。治肺痈胸满胀,一身并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金匮》令先投小青龙汤三服,乃进此汤药。吾在临床亦常用葶苈子,余有一方,有葶苈子。取名《纳气平喘汤》。治疗肺肾两虚型喘症,屡有捷效也!处方组成;葶苈子30g红景天20g人参20g麦冬20g 枳实15g苏子15g山茱萸20g白芥子15g五味子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补肾益肺,平喘止咳化痰。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加减方;阴虚严重者,加生地玄参以加强滋肾补水之功;气虚严重直,加黄芪白术;心悸,加酸枣仁生龙牡柏子仁类;有浮肿者,加茯苓苡仁车前子;喘甚,加洋金花蛤蚧类。此病确实难治,然幸几微

最新心血管科-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1)以胸闷、心悸、喘促、脘腹胀痛、胁下痞块、下肢浮肿,咳嗽、咯痰、口唇青紫为主要临床表现。 (2)有慢性咳嗽、咯痰、喘促等肺系疾病史。 (3)多有外感六淫、情志刺激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月)。 (1)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病史。 (2)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衰竭的相应表现。 (3)辅助检查:胸片、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显示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及/或右心房增大表现。 具有以上1加2条或1加3条,并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即可作出诊断。 (二)证候诊断 1.寒饮射肺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短气喘息,或兼恶寒无汗,周身酸楚。舌淡苔白,脉浮紧或细滑。 2.痰热壅肺证:胸部憋闷,心悸,喘促,烦躁,咳嗽,痰黄或白,粘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微有汗出,溲黄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数或滑数。 3.气虚血瘀证:心悸,怔忡,胸闷,神疲乏力,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咳嗽,痰白清稀,汗出,面色晦黯,唇甲发绀。舌质淡或黯紫,舌下脉络紫黯迂曲,脉细涩无力,或有促结代。 4.阳虚水泛证:心悸,胸闷,怔忡,咳喘,咯痰清稀,面浮,下肢水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脘痞,纳差,尿少,畏寒,肢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细或促。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寒饮射肺证 治法:疏风散寒,温肺化饮。 推荐方药: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桂枝、细辛、干姜、法半夏、五味子、白芍、甘草等。 中成药:小青龙颗粒、桂龙咳喘宁胶囊等。 2.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推荐方药: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杏仁、贝母、半夏、苏子、瓜蒌皮、川贝母等。 中成药:鲜竹沥口服液、蛇胆川贝液等。 3.气虚血瘀证 治法:补益心肺,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川芎、赤芍、当归、地龙、桃仁、红花、丹参、桔梗、炙甘草等。 中成药:补心气口服液、复方丹参片、芪参益气滴丸、黄芪颗粒等。 4.阳虚水泛证 治法:温补心肾、活血利水。 推荐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附子、茯苓、白术、白芍、葶苈子、猪苓、泽兰、益母草、地龙、生姜、大枣等。 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济生肾气丸、固肾定喘丸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1.痰热壅肺证,可选用痰热清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 2.气虚血瘀证,可选用黄芪注射液等。 3.阳虚水泛证,可选用心脉隆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4.兼有血瘀证,可选用丹红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 (三)特色疗法 1.针刺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定喘、列缺、尺泽、合谷、膻中、足三里、肺俞等。 2.灸法 选用无烟灸,适用于气虚血瘀,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等。选穴: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定喘、气海、丰隆、关元、膏盲俞、命门等。每次选3~4个穴,每穴30分钟,每日一次;可直接灸或隔姜灸,10~15天为一疗程。 3.拔罐 取穴:肺俞、脾俞、丰隆、定喘、膻中、肾俞、膈腧、大椎等。

治肺源性心脏病秘方(方4首)

治肺源性心脏病秘方(方4首) 治肺源性心脏病秘方 28.1 温肾救心汤 【来源】查玉明,《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炙附子7.5克,白术、茯苓各25克,白芍15克,生黄芪、五加皮各25克,细辛5克,桂枝7.5克,五味子、甘草各10克,生姜15克。 【用法】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服。首煎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汁混合一起,分4次服,每次服100毫升,早晚餐后1小时左右服用。 【功用】温阳益气,化湿利水。 【方解】本方系真武汤衍化。寒淫所胜,治以辛热,附子壮阳益肾,温散水气;选黄芪益气利水;桂枝温阳化水;细辛平喘行水;五加皮消肿去水,使气化水去而肿消。配五味子收敛肺气,以益心气,使心肺得补,相得益彰。阳复而水化,改善循环,心阳得振,心衰可解。 盖“风心”及“肺心”两病,一是外邪内侵,留恋血脉,内舍于心,心肌受累;一是内伤痰饮,肺气先伤,痰浊壅塞,水邪内伏,累及心阳。两病始发病因虽然不同,但殊途同归,最终转化为心阳衰竭。本方在于温补,温补可以化气,从而达到阳复阴化,水行悸安的目的。故病名虽异,其治则一,此之谓也。 【主治】阴盛于阳,水湿内停,上凌心肺引起心悸怔忡,尿少浮肿,喘不得卧,口唇发青之水气病(肺心病、风心病)。 【加减】下肢肿甚加防己15克;上感咽痛,加鱼腥草25克;咳喘加车前子25克,杏仁15克;呕逆不食加砂仁10克,藿香4.5克。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附记】查氏认为,本病首先应扶正为主,正复则邪去,气充则血行,若心衰尚未改善,切不可化瘀攻邪,徒伤其正也。

28.2 加味小青龙汤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麻黄、桂枝、白芍各9克,细辛、干姜各6克,五味子、半夏各9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散水饮。 【方解】方用麻黄、桂枝宣肺平喘,发汗利小便,以消水饮肿胀;干姜、细辛温化水饮;半夏除痰蠲饮;五味子、白芍敛肺气以治喘,并控制温热药不使过于温散,以损耗肺气;生石膏配麻黄、桂枝以降肺平喘。配伍为用,共奏温散水饮,降肺平喘之功。 【主治】心肺停饮之肺心病,证见咳喘年久,痰稀量多,吐出甚爽,倚息不能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干呕,头面及四肢部有轻度浮肿,舌淡苔白,脉弦。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 【附记】本方已为印氏“抓主证”的常用方,凡咳喘痰多清稀,吐出爽利者,即投此方,即肺气肿、肺心病亦不例外。 28.3 肺肾同治汤 【来源】郭士魁,《杂病证治》 【组成】①麻黄3~6克,杏仁、川贝母各10~12克,生石膏15~30克,瓜蒌15~20克,桑白皮、地骨皮各10~12克,紫菀10~15克,苏子10~12克;②党参15~20克,白术、陈皮、当归、半夏、补骨脂各10~12克,茯苓10~15克,女贞子、枸杞子各12~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上午服①方,下午服②方。 【功用】①宣肺化痰,降逆平喘;②健脾补肾。 【方解】咳嗽兼脾肾阳虚,宜肺肾同治。一方分二,方①中用麻黄、杏仁宣肺化痰;川贝母、石膏、瓜蒌清热化痰;桑白皮泻肺平喘;地骨皮清虚热;紫菀、苏子降逆平喘,合而用之,共奏宣肺化痰,降逆平喘之功,上午,服用以治标实。复方用②中之党参、白术、茯苓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介绍柏正平教授运用复方葶苈子汤治肺源性心脏病经验,柏教授认为其主要病机虚实夹杂,缓解期属“本虚邪微”,发作期属“本虚标实”。治疗当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复方葶苈子汤治以泻肺逐瘀、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 标签:复方葶苈子汤;肺源性心脏病;化痰;平喘;利水 复方葶苈子汤是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柏正平教授治疗肺心病的经验方。在临床接诊患者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现结合自身体会及跟师心得将柏师运用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心病的诊疗思路及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肺心病是指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慢性病变,逐渐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造成右心室进行性肥大,最终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疾病。肺心病属中医“肺胀”、“心悸”、“咳嗽”、“痰饮”等病范畴。柏师根据本病病情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并涉及多脏腑、易受外感诱发的特点出发,认为本病急性期以标实为主,标实主要以痰饮、血瘀、肺热为主,本虚则以阳虚及肺肾亏虚为主。故治疗当治标为主兼以扶正。 1 复方葶苈子汤的组成与分析 本方以葶苈子10 g,黄芩10 g,水蛭3 g,矮地茶15 g,茯苓10 g,桂枝10 g,白术10 g,甘草5 g等药物组成。葶苈子泻肺逐水、止咳平喘,为君药;黄芩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水蛭活血化瘀,兼以平喘,矮地茶化痰止咳,共助君药宣通肺部壅滞,为臣药;茯苓、桂枝、白术温脾化饮,以绝生痰之源,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泻肺逐瘀、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适应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在肺心病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 临床运用,随症用药,药随证出 肺心病基本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肺、脾、心、肾脏气亏虚为本,痰浊、水饮、血瘀互结为标,二者相互影响,复受外邪诱发或加重,致气道壅塞,肺气胀满,不能敛降所致。复方葶苈子汤中葶苈子苦、辛、寒,种子类药物质降,可泻肺逐水、止咳平喘,葶苈子的泻,泻实,痰水或痰浊,但是肺心病患者大多是虚症或虚实夹杂,甚至虚寒,往往开始时是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最后造成心力衰竭。而葶苈子在现代药理研究中有强心、利尿消肿,减缓痰水壅盛的气喘,太过苦寒之性的药物不适宜,所以往往配伍温补药,如黄芪、白术等,柏师根据肺心病的病机特点,缓解期属“本虚邪微,发作期属“本虚标实”。而“痰饮”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减退、三焦气化失司、津液运化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但又可作为病邪,侵犯脏腑经络,以致疾病发生发展。如果机体正气足,则可以抵御“痰饮”之邪。但正气虚弱,则抗邪能力减弱,“痰饮”遂停留在体内所致病。本方有泻肺逐水,消痰利水之效,并且临证时可加用大腹皮、泽泻等利水

小青龙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病患者疗效观察

小青龙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病患者疗效观 察 摘要:目的探讨小青龙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病的疗效。方法。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及对照组,每组50 例,中药 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合方,对照组予西医常 规治疗,28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后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BNP值。结论:小青龙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合用能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其机制 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小青龙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的慢性病变致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 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1]它可以发生于老年人,但多数是从中年迁延发展而来。老年肺心病大多是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展而来。慢阻肺(COPD)是一种以持续 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2]本研 究对我院收慢阻肺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特点出发,采用加小青龙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中BNP 的水平变 化情况。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住院慢阻肺并慢性肺源性 心脏病患者100例,按肺功能检查诊断为慢阻肺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 FEV1/FEVC<70%),均根据Framingham 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并按照美国纽 约心脏学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标准评定心功能;男58例,女42 例;年龄50~97岁,平均80.38±9.697岁;心功能Ⅱ级28 例,Ⅲ级52例,Ⅳ级20 例,见表1; 中药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中药组、对照组治疗前 后BNP值比较,有显著差异。中药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中药组、对照组治 疗前两组间BNP值无差异。中药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后中药组BNP值 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目前无明确的中医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心悸”、“喘证”、“饮证”、“水肿”等范畴。笔者根据《实用中医内科学》[3]将其归属于心衰病范畴。以肺胀及 心衰病共同病机“痰饮”为着手点,用小青龙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合方治之。提示小青龙汤合 枳实薤白桂枝汤合用能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等.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0. [2]葛均波,徐永健等.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 [3]王永炎,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22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辨治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辨治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所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最后右心代偿不全,引起右心衰竭,为老年人多发病。 本病绝大部分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而造成。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也可引起该病。肺气肿形成之后,导致呼吸功能障碍,进而增加右心室负担,起初右心室代偿性的肥厚增大,以后病情逐步恶化,发生右心衰竭,故应及早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痰饮、咳喘、心悸范畴。其病因病机与肺、心、脾、肾有关。肺为娇脏,容易被外邪侵袭,又年老体衰气弱,无力抗邪,故时止时发。日久不愈则伤肺,肺气受损,以致肺失清肃,肺气上逆出现咳喘、倚息不能平卧等表现。肺主气,心主血脉,肺气有贯通心脉作用,百脉又朝会于肺。肺气壅塞,可导致心的血脉运行不畅,又因气为血之帅,气虚则不能运行血脉,导致血脉瘀滞,出现心悸、胸闷、口唇青紫等表现。久病伤脾,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液,而酿湿生痰,甚则上逆犯肺,而咳嗽多痰。喘咳日久则伤肾,肾气不足,则气化功能减弱,可出现尿少、尿闭、水肿等表现。 中医辨证治疗此病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肺虚痰浊 咳嗽多痰,短气喘息,劳则尤甚,畏风,易出汗,四肢乏力,面部微浮,脉沉细或结代,舌暗淡或暗紫,苔厚腻。此为肺气不足、痰浊壅滞。治法:化痰平喘。方药:法半夏、陈皮、茯苓、苏子各10克,白芥子、前胡、川朴各15克,五味子6克,沉香12克,诸药共奏宣肺平喘、化痰降浊之功,使痰祛喘平,肺脏功能逐渐恢复。

脾肾阳虚 心悸、咳喘、气短不足以息。面色晦暗,四肢厥冷,一身尽肿,下肢尤甚,小便短少,脉沉细而迟,舌肿质淡,苔白腻。此为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所致,治法应温阳利水。方药:白术、附子、白芍各10克,以温补脾肾,猪苓、茯苓、泽泻、桂枝各15克,以宣通膀胱气化功能,诸药共用,使脾肾补,水湿祛,咳喘止,水肿消。 痰迷心窍 喉间痰声如锯,烦燥不安,嗜睡,神志昏迷,手足抽搐,舌质绛,苔少或薄黄,脉细数。辨证属痰迷心窍、肝风内动。治法当化痰开窍、平肝熄风。方药为羚羊角粉0.5克(冲),钩藤、茯苓、川贝母各10克,竹茹、白芍、生地各15克,以清肝火、化痰热,如出现热邪痰浊蒙敝心包之神昏窍闭证,则加用至宝丹,每次3克,每日2次。(周利军)

肺心病隐藏深,黄元御传人妙剂治此病

肺心病隐藏深,黄元御传人妙剂治此病 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心肺疾病,肺心病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可是却也存在很大的误解,心病到底算肺病还是心脏病?肺心病最主要的病因是不是慢性支气管炎?跟着小编来好好认识肺心病!学学预防此类疾病、了解如何清肺养肺!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一种较严重的心肺疾病,现如今,本病已慢慢发展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认为,肺源性心脏病系脾湿肝郁、胆胃上逆、肺失降敛、心阳浮动、宗气不固所致。该如何治疗本病呢?但看黄元御第五代传人麻瑞亭如何妙用中医治此病! 【脉证机理】平人中气健旺,肝脾温升,肺胃清降,胆火蛰藏,心肾交泰,所以肺源性心脏病弗作。脾家湿旺之人,肝脾郁陷,胆胃上逆,碍肺之降路,致使肺气上逆,而作咳嗽。肺为华盖,官居相傅,而主治节,与心君同居上焦,为心之宅。咳嗽日久不愈,致使肺虚,其气虚逆而不敛,心阳因而浮动,宗气不固,而作心悸,是病肺源性心脏病。 胆胃上逆,肺不降敛,故症见咳喘气短,胸闷痰多,咳逆倚息不得卧,胸胁支满,干呕纳少。心阳浮动,不能下交于肾,故症见心慌悸动不安,当脐跳动。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虚不能行血,故而面色苍白不泽;血瘀脉络,故症见口唇、两颧紫暗。久病脾湿肾寒,肝木郁陷,疏泄不利,致水湿泛溢,故症见肢体浮肿,颜面尤甚。水湿停

聚,故而下肢肿胀,甚则腹水。肺为水之上源,久病肺虚,不能化气为水,故而小便不利。君相二火,不能下潜以温肾,肾家虚寒,不能纳气,故症见气虚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喘息汗出,精神不振。 宗气不固,虚阳不敛,故脉现细濡,寸关大,出疾入迟,舌苔白黏腻。病久而作腹水者,阴凝气结,则脉现沉细,寸关大,舌苔白腻。【治则】健脾渗湿,平胆疏肝,清肺理气,降逆安神。【方药】茯苓12g,泽泻9g,炒杭芍9g,粉丹皮9g,制首乌12g,广橘红9g,炒杏仁9g,法半夏9g,广郁金9g,泽兰30g,柏子仁9g,北沙参12g,砂仁6g。水煎温服。【方解】茯苓、泽泻健脾渗湿;炒杭芍、粉丹皮、制首乌平胆疏肝;北沙参、广橘红、炒杏仁、广郁金、法半夏清肺理气,宽胸降逆;泽兰通经化瘀,利水消胀;柏子仁养心安神;砂仁暖脾行瘀。 【加减】胸盈喘剧者,去炒杏仁,加全瓜蒌9~12g,宽胸利痰止喘。胸闷胀者,去广橘红,加鹅枳实6~9g,利气宽胸。咳痰带血者,加白茅根15g,山萸肉12~15g,敛肺止血。胸胁作痛者,加延胡索9g,行瘀止痛。瘀血肝大者,加丹参15g,泽兰叶30g,化瘀利尿消胀。腹水鼓胀者,加汉防己9g,利水消胀。实喘不得卧、大便不利者,酌加芒硝9g,通便以止喘。吐血量多者,加藕节60g,敛肺止血。腹胀不消者,增泽兰为30g,加汉防己12g,冬葵子9g,滑窍利尿消胀。咳嗽剧者,加川贝母9g,清肺理气止咳。心下悸动者,加石菖蒲9g,祛痰行瘀止悸。中下寒湿、腹水严重者,改砂仁为草蔻仁9g,温暖中下,行瘀消胀。【忌宜】忌烟、酒、辛辣之品,以营养价值高之饮食为宜。【按语】肺源性心脏病多由肺气肿等慢性肺部疾患迁延不愈,久而累及心脏而成,属中医学“咳喘”、“痰饮”、“心悸”、“水肿”等范畴。 本病病机主要为脾家湿旺,致使肝脾郁陷,胆胃上逆,心肺无路潜降,虚阳上浮,宗气不固,阴乘阳位,故治疗重在削阴潜阳,健脾渗湿,以复中土之运转,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湿去而气平,可渐而向愈。后期中气虚败,肝脏瘀血硬化,肝大平脐,腹水严重者,不易挽救。所以然者,中气虚败,致使清阳不升而神败,浊阴不降而精竭,阴阳不能顺接,濒于离决,故而难治。麻黄辛散,本病禁用;用则

『名医秘方』(华佗神方)肺源性心脏病特效圣方肺心片

『名医秘方』(华佗神方)肺源性心脏病特效圣方肺心片 秘方:太子参10g,黄芪15g,玉竹15g,制附子3g,淫羊藿15g,补骨脂6g,丹参15g,赤芍10g,红花6g,虎杖15g。 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粗提制成糖衣片,每片0.3g,每日三次,每次6片。三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用两个疗程。 方解:本方具有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之功。主治慢性肺炎性心脏病患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192例,结果肺心片组对痰咳喘等症状的近期有效率为84.3%。对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血氧,降低血二氧化碳,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等有显著的作用。疗效独特显著。随访多年未见复发。献方人:华佗中国中医鼻祖 备注:古今度量衡对照: 一、古今度量衡对照表: 1、618-907年(唐朝):一升=0.5914市升;一升=59.4毫升;一斤=19.1市两;一两=1.19市两;一两=37.30克。 2、644-1911(清朝): 二、古方中特殊计量单位说明: 1、方寸匕是依古尺正方一寸所制的嚣器,形状如刀匕。一方寸匕的容量,约等于现代的2.7毫;其重量,金石药末约为2克,草木药末约为1克左右。 2、钱匕用汉代的五铢钱币抄取药末以不落为度者称一钱匕,分量

比一方寸匕稍小,合一方寸匕的十分至六七。半钱匕者,系用五铢钱的一半面积抄取药末,以不落为度,约为一钱匕的二分之一。钱五匕者,是指药末盖满五铢钱边的“无”字为度,约为一钱匕的四分之一。 3、刀圭形状像刀头的圭角,端尖锐,中低洼。一刀圭约等于一方寸匕的十分之一。 4、字古以铜钱抄取药末,钱面共有四字,将药末填去钱面一字之量,即称一字。 5、铢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单位。汉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三、公制与市制计量单位的折算: 1、基本折算: 1公斤(kg)=2市斤=1000克(g);1克g=1000毫克(mg) 2、十六进位市制与公制的折算: 1斤=16两=500克(g) 1两=10钱=31.25(g) 1钱=10分=3.125(g) 1分=10厘=0.3125(g)=312.5毫克(mg)

赵锡武越婢真武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医案

赵锡武越婢真武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医案 越婢真武汤(赵锡武方) 【组成】生石膏12g,麻黄3g,甘草9g,云茯苓12g,白术9g,杭白芍9g,附子6g,生姜9g,大枣5枚,车前子15g,白茅根30g,杏仁9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宣肺金,降气化痰,温阳利湿。 【医案】邓某,女,48岁。1963年6月15日,因浮肿气短半年,1周来加重而入院治疗。患者于1961年1月感冒后,开始咳嗽气短,下肢浮肿,经治疗好转,但常感心悸,近来病情加重,动则心悸气短,下肢逐渐浮肿,心下痞满,咳吐白痰,尿少,既往有8年慢性咳嗽史,苔白,脉弦细数。患者半卧位,呼吸较促,颜面微肿,唇色发绀,颈静脉怒张,左心界稍扩大,两肺满布细湿啰音,二尖瓣区可闻及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肝右肋下可触及2指,剑突下4指,中等硬度,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下肢高度浮肿。胸部X线摄片:右心室段显示延.长膨隆,两肺广泛性索状及斑片状模糊阴影。心电图为肺型P波。中医辨证:心肾阳虚,水饮内停,痰湿阻遏,肺气壅塞。治宜清宣肺金、降气化痰、温阳利湿之法。方用越婢真武汤加减。处方:厚朴6g,麻黄3g,半夏9g,杏仁9g,甘草9g,沙参18g,小麦30g,茯苓9g,细辛3g,五味子6g,生姜4.5g。上药服3剂后,尿量增加,每日1500~1900ml,下肢浮肿明显减退。服5剂后,浮肿不显,肝大回缩,咳嗽减轻。于上方加入厚朴6g,陈皮6g。服药后气喘亦减,仅有胸闷,故上方去白茅根、车前子、厚朴,加紫苏子9g。再进5剂后,症状减轻,仍咳嗽未愈,乃肺气不宣所致,故改投宽胸理气清肺之法,方用厚朴麻黄汤加减。服上方后症状已大减,两肺底有少许湿啰音,病情稳定。 【按语】本案证属本虚标实,表里俱病,表有痰饮郁肺,肺气不宣,内有心肾阳虚,水饮内停,心肾阳虚为本,痰饮水湿为标,痰饮郁肺,肺气不宣,故见咳嗽气短,不得平卧,面肿苔白等;心肾阳虚,

心脏病治疗6大经典案例,6位名医药方虽异效却相同,值得收藏

心脏病治疗6大经典案例,6位名医药方虽异效却相同,值得 收藏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我国绝大多数肺心病患者是在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基础上发生的。 临床症状 本病为长期慢性经过,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按其功能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进行分述。 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本期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活动后感心悸、气短、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体检有明显肺气肿体征,由于胸膜腔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见颈静脉充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语音震颤减弱,呼吸音减低,呼气延长,肺底听到哮鸣音及湿音,心浊音界缩小,心音遥远,肝浊音界下降,肝大伴压痛,肝颈静脉反流阳性,水肿和腹腔积液等,常见下肢水肿,午后明显,次晨消失。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示心脏搏动,提示有右心室肥大。膈下降,使肝上界及下缘明显地下移,应与右心衰竭的肝淤血征相鉴别。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 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为主,或有心力衰竭。 (1)呼吸衰竭常见诱因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多为通气障碍型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同时存在。低氧血症表现为胸闷、心慌、气短、头痛、乏力及腹胀等。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出现明显发绀。缺氧严重者出现躁动不安、昏迷或抽搐,此时忌用镇静或催眠药,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发生肺性脑病。

张琪治疗慢性肺心病精粹

张琪治疗慢性肺心病精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张琪教授从事内科疑难杂病多年,尤其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治疗具有真知灼见,以疗效显著闻名于杏林,笔者有幸从师伺诊,于其博大精深中觅得一鳞半爪,介绍如下。 一、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张老在临床上善用血府逐瘀汤合生脉散治疗肺心病屡用屡验。血府逐瘀汤为治疗瘀血内阻于胸部,气机郁滞所致胸痛、胸闷的代表方剂。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活血祛瘀,生地凉血清热,合当归又能养阴润燥,使瘀去而不伤阴血;配以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胸中,使药至病所;枳壳疏肝行气,与桔梗相合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又有牛膝活血祛瘀,通利血脉,并引胸中的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两药相配又是一升一降,调畅气机使气行则血行,同时又可以增加活血祛瘀止痛之功。诸药相伍,活血而不破血,养血而不滞血,气血并治,升降适度,方剂配伍恰合肺心病血瘀证的特点,用以治标实;生脉散以甘温配甘寒,佐以酸收,意在气阴两补,收敛心肺之气,用以治本虚。同时又可以防止活血化瘀药久服耗伤正气。两方相伍,标本同治,临证时再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随症加入清热化痰之品,大多可获良效。本病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故张老在治疗上尤其强调必须注意审度证侯的虚实偏重,抑或虚实并重,而予补中寓攻,攻中寓补,攻补兼施之法,决不能一味浪补,或一味猛攻,总之以扶正而不碍邪,祛邪而不伤正为要务。 二、适当益气升中有降 张老认为肺心病出现的气机不利,不宜大量应用人参,黄芪。《本草经疏》“黄芪,胸膈气闷者勿用。”人参,《本草化义》谓“若肺火受邪,喘嗽痰盛,胸膈痛闷,噎膈便秘,有虫有积,皆不可

用。”二者为益气升提之品,大补元气,对于单纯气虚、中气下陷、浮肿者,辨证以气虚为主,无明显有形实邪者,大剂量应用疗效显著。但是对于肺心病由于气虚与气滞、血瘀、痰浊、水饮交互为患而引起的本虚表实证,大剂量应用显非所宜。肺气肿、肺心病应用人参、黄芪量不宜大,以15~25g为宜,而且必须注意与坤草、葶苈子、桃仁、猪苓、泽泻等活血化瘀及利水通淋药相配伍。对于肺气肿肺心病的患者慎用黄芪、人参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加用桔梗、枳壳、杏仁以调畅气机,疏利肺气,伴有热痰征象时,应用桔梗尤佳。《本草纲目》谓“治胸中痞满不痛,用桔梗枳壳,取其通肺利膈下也。” 三、利水消肿衷中参西 张老虽为全国名老中医,但并不局限于传统的理法方药,注重举考现代医学的病理、药理,主张中西汇参,衷中参西。如对肺心病心衰的治疗,张老认为利水消肿虽为治标之举,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法则,利水消肿药可以起到西药利尿剂的作用,而少见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之弊,可以消除水肿,减少肺血容量,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但是对于中药的应用张老一再反复强调,应用中药的原则必须是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导,现代药理研究作参考,坚决不能用西医理论指导中药。就以利水消肿药来说,张老认为,葶苈子,味辛性寒为泻肺中气郁水饮、利湿平喘要药,《本草经百种录》云:“葶苈滑润芳香,专泻肺气,肺如水源,泻肺既能泻水也。大黄之泻从中焦始,葶苈之泻从上焦始。故《伤寒论》中承气汤用大黄,而陷胸汤用葶苈也。”葶苈子适用于中医辨证为浊唾痰涎壅遏气道之邪实气闭者,肺虚喘咳、脾虚肿满者忌用。临床应用治疗心衰的指征为咳喘,不得卧,浮肿明显,且没有明显的脾肺气虚表现者,尤其适用于反复应用地高辛中毒,不能再用者,一般用量为15g,最多可用至50g。五加皮,味辛性寒,入肺肾经,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本草再新》谓“化痰除湿,养肾益精,去风消水。”应用指征为咳喘,水肿明显,辨证以寒湿为主,没有明显阴虚及肺气虚表现者。汉防己,

中医心脏内科良方

中医心脏内科良方 心律失常(心悸、怔忡)(一般分为:窦性心动过速、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颤动)?太子参12 五味子10 麦冬12 酸枣仁15 丹参15 柏子仁12 茯神12 川芎9 黄精15 黄芪18 降香10 红花10 [加减]:⑴阴虚火旺者加知母9 黄柏10 生地 15 ⑵腰腿酸软者加杜仲15 桑寄生15 ⑶夜尿频多者加覆盆子15 金樱子15 ⑷盗汗者加龙骨30 (先煎)牡蛎30 (先煎) ⑸若气虚血少者加炙甘草8 阿胶10(烊化) ⑹胃纳差,加高良姜10 砂仁8(后下)鸡内金10 ⑺胸痛甚者,加延胡索12 五灵脂10 ⑻若痰浊热甚者,加川连12 竹茹12 法夏9 ⑼邪毒滞留者,加板蓝根18 金银花10 七叶一枝花 10 ⑽高血脂者,加山楂15 石决明20(先煎)云苓15 心力衰竭(心衰)(心悸、怔忡) 红参10(另炖)黄芪30 丹参20 炙甘草8 川芎6 麦冬12 延胡索12 五味子10 白芍12 桔梗10 牛膝12 枳壳10 生地15 [加减]:

⑴血虚加熟地15 阿胶12(烊化) ⑵气喘甚加五味子8 山萸肉15 ⑶血瘀甚加红花9 桃仁9 ⑷心悸失眠加熟枣仁15 远志10 ⑸下肢浮肿加泽泻15 益母草15 ⑹阳虚脱加熟附子1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肺部或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致使右心室肥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病变南沙参30 黄精30 广地龙30 苏子30 桔梗10 全瓜蒌15 桑白皮15 沉香6(研未冲服)赤芍8 熟地15 补骨脂12 麦冬15 防己9 [加减法]: ⑴痰难咳出加礞石15 枳实10 ⑵高热加青天葵15 柴胡9 ⑶喘息甚加葶苈子30 射干12 ⑷烦躁不安加石菖蒲9 胆南星12 莲子芯3 ⑸脾虚者加党参15 白术12 ⑹有瘀血加丹参18 桃仁10 ⑺阳虚加熟附子12 肉桂3 ⑻全身浮肿加甘遂末0.5 克(冲服)泽泻10 ⑼出汗不止加浮小麦30 牡蛎30 龙骨20 风湿热(痹证、心

金水六君煎-截断“老慢支”——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金水六君煎-截断“老慢支”——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1来源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2组成 当归6克熟地9~15克陈皮4.5克半夏6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3用法 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7片,煎至280或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4功用 养阴化痰。 5主治 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喘逆多痰。痰带咸味,或咽干口燥,自觉口咸,舌质红,苔白滑或薄腻。 6加减 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2.1~2.8克;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1.5~2.1克;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3~6克。 7临床应用 1.支气管哮喘:吴某某,男,74岁,门诊病历208108,1963年10月30日就诊。主诉: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已三年。一年来经中西医诊治,服小青龙汤,麻黄素,氨茶硷等药物,仍无著效。来门诊时,咳嗽气喘,呻吟不已。自诉胸痞不舒,咯痰不爽,颇有气机欲窒之状。诊其脉来细弱而虚,两尺略带涩象,舌苔微白而腻,中见光剥,

渴喜热饮,食不知味,高年脾弱失运,下元失纳,积痰随气而升,拟金水六君煎等意,固肾降逆为治。方用姜半夏、杏仁各二钱,茯苓、熟地各三钱,当归、陈皮、炙草各一钱,别直参、五味子五分,白芥子八分,胡桃四钱。服二剂复诊,咳嗽已减,气促渐平,胸痞见舒,精神转爽。原方加附子一钱,别直易潞参,嘱服二剂,后经访问,基本恢复健康。 2.浸润型肺结核、肺气肿:郑某某,男,58岁,干部。1982年2月8日初诊。患者形容消瘦,咳嗽胸闷,气急喘促,反复发作多年。近二年来症状明显加重,发作时喘息抬肩不得卧,咽喉痕痒,喉间漉漉有声,胸闷气促,自觉有气从下而上,直窜喉间,且咳嗽频频,呕吐清涎,甚则喘时面红耳赤,眼泪鼻涕不止,胃纳呆。X线胸透:1.右侧浸润型肺结核;2.肺气肿。舌红,苔腻,脉弦细。中医辨证:虚喘(肾虚作喘,兼有痰湿)。治以补虚纳气,兼化湿除痰。方用金水六君煎加减。处方:熟地、栝楼皮各15g,当归、杏仁、茯苓、法半夏、橘红、五味子、葶苈子各10g,苡仁24g、白蔻仁6g,生谷芽30g。12日复诊,服三剂症减。照方六剂,诸症大减,因要返汕,拟上方加减,由患者带处方回汕常服。后询其亲属,谓回汕后病情稳定,无火发作。 3.肺原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朱某某,男,68岁,退休干部。住院号01294。患者因胸闷气急,动则气喘十余年,近半个月来加剧,于1982年12月21日入院。入院时症见形体消瘦,面色微红,语声低顿短促,胸闷气急,呼吸气促,动则气喘,口干口具不多饮,夜间尤甚,喉间有痰,粘稠难咯,晨起则咯出白色粘稠痰液数口,间有腰痠腿软,每遇寒冷天气易受风寒而上症益甚。曾先后多次治疗未见效。 X线胸透: 1.肺原性心脏病; 2.慢性支气管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