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狂犬病

最新狂犬病
最新狂犬病

最新狂犬病

据南京市卫生防疫站的有关人士介绍,狂犬病多在狗、狼、猫等群体中流行,在它们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毒,人一旦被咬伤或抓伤,狂犬病毒即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狂犬病毒生命力极强,在人体内很难被杀死,狂犬病的潜伏期可以从几天长至数十年,病程进展迅速。一旦发病,一周内病情急剧恶化,死亡率达100%,受较多神经支配的手指、头、面、颈等部位被咬后极易感染。而陈的这些部位都被咬伤,并且伤口较深较重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通过伤口侵入人体,继而侵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造成。狂犬病毒存在于狗、猫、狐、狼、蝙蝠(最厉害,能空气传播)等动物体内,这些动物带有病毒不一定马上发病,它的潜伏期有长有短,长的几年,带病毒的动物,它的唾液里面含有病毒,它的身上、爪上也有病毒,一旦发病,所带的病毒量会急剧的增大。

人在感染以后也和这些动物一样,也许一整年不会发病,但最终发病却为时已晚。开始发病时,全身不舒服,疑神疑鬼,总是觉得原来被咬的地方一会儿痛一会儿痒,就到医院看病,过不了多久,有的几小时有的一两天,病人高度兴奋,惊恐不安,两眼炯炯有神象狼眼,一听到声音或有太阳照射就产生强烈而敏锐的反应,医生马上把他的专用病房避光、保持周围安静,在治疗时尽量轻手轻脚,开始还可以,最后也不行,护士不敢进去了,病人症状越来越强烈,发高烧,流涎、特别是一看见水或听到水声就肌肉痉挛,面部表现一种奇异的怪相,有时突然听到较大声音看到强光会狂燥不安,扒窗爬墙,再过几天慢慢麻痹,谵语昏迷最终危及生命,整个过程非常恐怖。

预防狂犬病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最好不要养宠物,或者宠物一定要预防注射而且定时加强,我个人认为打动物预防针的效果不一定可靠。

2、被猫抓狗咬后一定要到卫生防疫站去,而不论猫狗是否打过预防针,赌命的人可以不去。

3、有伤口的人,要迅速用肥皂水等碱性液体冲洗,严禁包扎,立即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打狂犬疫苗。

狂犬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狂犬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人和动物危害极为严重。它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有广泛的储存宿主,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属人兽共患病,俗称疯狗病。人类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国家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为有效防控我市狂犬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山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中心成立中心主任任组长的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狂犬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成立由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消杀灭、后勤保障、健康教育等人员组成的应急处置队,负责狂犬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杀灭等现场处置工作。所有人员要根据有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杜绝发生感染。 二、监测及报告 (一)宿主动物监测 通过畜牧、兽医、公安等相关部门调查我市的犬等宿主动物情况,包括犬和其它有关动物的数量、种类和免疫覆盖等情况。 (二)病例监测 病例定义: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三项指标确定病例的定义。 1、流行病学史 有被犬、猫或其他宿主动物舔、咬伤史。

2、临床症状 (1)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 (2)“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律快、血压增高),继而肌肉瘫痪或颅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 3、实验室检测 (1)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抗原: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或脑脊液涂片、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用抗狂犬病荧光抗体染色,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 (2)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脑脊液、角膜或皮肤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核酸阳性。 (3)死后脑组织标本分离病毒阳性或印片荧光抗体染色阳性、脑组织内检到内基氏小体或RT-PCR方法检测脑组织标本中病毒核酸阳性。 (二)病例分类 1.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史加上临床表现中的任意一条。 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上实验室检测中的任意一条。 (三)狂犬病暴露者定义 狂犬病暴露者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抓伤、咬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的所有人员。 (四)疫情报告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病(hydrophobia),就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以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特征。死亡率几乎100%。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弹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单股负链RNA病毒,该病毒含5种主要蛋白,其中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嗜神经性,并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季胺化合物、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甲醛等杀灭。 2、发病机制狂犬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合力,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内增殖,通过近处末梢神经侵入中枢神经,主要侵犯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最后向各器官扩散。由于迷走神经、舌咽神经核与舌下神经核受损,致吞咽肌及呼吸肌痉挛,从而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流行过程】 1、传染源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就是本病的传染源,我国狂犬病传染源以狂犬为主,其次就是猫、猪、牛、马等。狼、狐狸、蝙蝠等野生动物就是发达国家与狂犬病基本被控制地区的主要传染源。有些貌似“健康”犬或其她动物的唾液中可带病毒,也能传播狂犬病。 2、传播途径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病兽咬伤、抓伤、舔伤人体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也可由感染唾液污染伤口而引起感染。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道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被病犬咬伤,而未做预防接种者,发病率平均为15~30%,若及时处理伤口与接种疫苗,发病率可降至0、15%。 【身心反应】 1、症状、体征潜伏期长短不一,5天~19年,一般为1~3个月。典型临床经过分3期。 (1)前驱期可有低热、头痛、乏力、恶心、烦躁、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并有喉部紧缩感,特征性表现为原被咬伤处出现麻木、发痒、疼痛、蚁走感。一般持续2~4天。 (2)兴奋期病人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惧,对外界刺激极端敏感,恐水、怕风。恐水为本病的特征,见水、闻水、喝水、甚至提及水均可引起咽喉肌痉挛。并伴有流涎、吐沫、多汗,神志多清醒。本期持续1~3天。

狂犬病个案

一例狂躁性狂犬病患者的急救护理 徐州市传染医院急诊科吴小玲 狂犬病也称恐水症,是一种由于狂犬病毒所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发病急剧,具有广泛的流行性,死亡率较高,几乎100%,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然而人获得的狂犬病主要由病兽咬伤等方式传播到人体的【1】。临床上将狂犬病分为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兴奋期的患者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狂躁、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高热、多汗、流涎等,此期间不能进食,意识清楚,所以异常痛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帮助患者安详度过生命的最后时间非常重要【2】。现将我科2013年06月12日09时收治一例狂躁性狂犬病患者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李某,男, 41岁, 患者于三月前在家中睡觉时被一流浪狗咬伤,流浪狗逃窜,未处理伤口,未注射狂犬病疫苗,出现“呕吐,恐风,怕水1天”于2013年06月12日09时至我科就诊,诊断为狂犬病。迅速将患者送至抢救室隔离治疗,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恐风,怕水,进水时喉头痉挛,流涎,胸闷恶心,恐惧不安,全身不适,阵发性肢体痉挛,极度兴奋,无呕血黑便,无呼吸困难,右手狗咬伤处留有伤口瘢痕,查体T:36.8℃ P:100次/分 R:28次/分 BP:118/85mmHg SpO2: 95% 神志清楚,精神恍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遵医嘱予镇静,抗感染并给与心理护理,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稳定后,遵医嘱与12时安全转运至ICU进一步住院治疗。 2 护理 2.1 急救措施接诊后迅速将患者推入单间抢救室进行隔离治疗,保持抢救室安静、温暖,悬挂深色窗帘,避免水声并关闭门窗,使用局部照明,减少光的刺激【3】避免因声、光、水的刺激而引起患者喉痉挛。抢救室内除必须设备,所有硬物均不放置,给予患者上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面色,监测血氧饱和度,做好护理记录。予低流量吸氧,保持

谁该打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恐惧症与疫苗滥用南方周末严家新文章

谁该打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恐惧症”与疫苗滥用 作者:严家新 最后更新:2011-09-12 10:36:47来源:南方周末 ?标签 ?狂犬病 ?疫苗 ?传染 狂犬病恐惧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 有关狂犬病的偏见和谬论流传得如此广泛,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内目前人们最恐惧的传染病,除了艾滋病,就是狂犬病了。狂犬病恐惧症,简称“恐狂症”,现在成了几乎可与“恐艾症”并驾齐驱的一种非常流行的心理疾病。 最近,有关中国狂犬病疫苗被滥用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狂犬疫苗使用量达每年1500万人份,超过全球总用量的80%。如果完全不用疫苗,中国每年将有3万人死于狂犬病。这意味着99.8%的接种者在理论上原本可以不接种,其中至少1/3可能属于滥用。那么,哪些情况可能属于滥用?如何避免滥用? 恐狂症的最常见表现就是滥用狂犬病疫苗,在明显不该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也接种,甚至反复多次接种后仍然忧心忡忡。恐狂症的流行显然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而发病率较低的传染病,人们很容易反应过度。目前网络上或实际生活中有关狂犬病的不科学言论泛滥,各种奇谈怪论在“专家”和民众中都相当普遍地存在,使得一些与犬、猫有接触者(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者)长期处于恐惧之中,甚至发展成强迫症或“癔症”。有的人多次接种了疫苗,但仍每个月不远千里到武汉做抗体检测,担心“抗体一旦减少,狂犬病就会发作”。有的人自认病毒已潜入大脑,自己必死无疑,丢掉工作,成天上网查信息,在各种互相冲突的信息中无所适从。有的人怀疑疫苗是假的,怀疑疫苗中有活病毒,怀疑狂犬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怀疑护士,怀疑专家……成天在无尽的烦恼之中挣扎。 2008年8月22日,海口市演丰镇坡头村,两名强制免疫医务人员在给一只家犬注射疫苗。(CFP/图)论及狂犬病,我们首先应当明确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狂犬病的风险与艾滋病没有可比性(后者尚无有效疫苗,相关的基本免疫机制尚不明了)。狂犬病的防治是一个在医学上早已基本解决的问题,狂犬病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得到有效控制,每年狂犬病的死亡人数多年保持为0或接近于0。狂犬病100%可预防:无论是多么严重的暴露,只要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方案进行处治,可100%避免发病。 在本文中,笔者将列举一些代表性的情况,说明应当怎样避免狂犬病疫苗的滥用。笔者将提供几条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帮助恐狂症患者尽快走出阴影。

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处理方案

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1. 前言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近年以来,我国狂犬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病死率高居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目前我省狂犬病疫情、疫区有所扩大,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我市近几年也是有疫情发生,对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应急控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2.诊断标准 见《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 3.分级标准 根据狂犬病发生的病例数、流行的范围和趋势,将狂犬病疫情划分为四级,即: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3.1一般疫情(IV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2-3例,或发生动物间狂犬病疫情。 3.2较大疫情(Ⅲ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4-5例,或疫情波及3个及以上镇(乡、街道)。 3.3重大疫情(Ⅱ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6-10例,或发病数虽未达到10例,但扩散至毗邻县(市、区)。 3.4特别重大疫情(I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发生狂犬病疫情20例以上,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4.应急措施 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分级进行应急处置。 4.1报告 4.1.1接报:实行“首接负责制”,接报时详细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记录卡》。 4.1.2报告: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部报告”和“对外报告”的要求进行疫情报告。 4.1.3网络报告 ⑴医疗机构收治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医疗机构负责网络直报; 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疾控中心负责网络直报; ⑶经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确认为暴发疫情后,由疾控中心负责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网络报告。 4.2物资准备 4.2.1流行病学调查表:《狂犬病个案调查表》、《狂犬病宿主动物基本情况调查登记表》、《犬伤

2018狂犬病防控指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 -2- 附件:《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1月29日 抄送: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中心病毒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2016年1月29日印发校对人:李昱 附件: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Tech nicalGuideli nesforHuma nRabies Preve ntio nan dCo ntrol(201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1月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前言 (4) 一、病原学和实验室诊断 (5) (一)..................... 病原学 5 (二)....................... 实验室诊断7 二、临床学 (9) (一)................ 发病机理9 (二)............................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11

1 ?狂犬病暴露者的伤口感染 (11) 2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13) 3 .诊断标准 (15) 三、流行病学 (17) (一)...................... 疾病负担17 (二)............... 感染动物来源18 (三).......... 我国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19 四、人用狂犬病疫苗 (22) (一)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 (22) (二)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24 (三)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的演变 (25) (四)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机制、毒株及质量 标准 (27) (五)........................... 疫苗的血清学效果评价29 1 .暴露前免疫 (30) 2 .暴露后程序 (30) 3 .特殊人群 (32) 4 .疫苗效力及免疫失败 (33) 5?疫苗安全性 (34) (六)暴露前及暴露后预防成本效益评价..36 五、被动免疫制剂 (37) (一)........................... 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38 (二).............................. 被动免疫制剂的作用机制39

中国的狂犬病疫区正在迅速漫延

中国的狂犬病疫区正在迅速漫延! 近期在中国CDC的网站上,又发布了2012年1-8月全国分县(区)人间狂犬病报告病例数分布地图 (此地图边界不作为划界标准) 这是中国最新的狂犬病风险等级地图,全国各地的居民在判断被狗咬伤后患狂犬病的风险等级时,可以此图作重要依据。 这张新的风险等级地图进一步证明:当前中国狂犬病防治的形势非常严峻;尽管总发病人数在下降,但中国狂犬病疫区正在迅速漫延!

在这张今年1-8月中国的狂犬病风险等级地图上,各省区的疫情可分如下3类: 1. 无疫情或基本无疫情的省区: 1.1. 发病人数为0的5个省区: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吉林 1.2. 发病人数不超过3人的3个省区:黑龙江(1)、福建(2)、宁夏(3)。 2. 发病人数最多的10个省区: 广西(142)、广东(99)、贵州(78)、湖南(71)、云南(58)、山西(48)、河南(47)、河北(45)、江苏(44)、四川(41)。 3. 其他省区的发病人数处在上述两者之间。 疫情发展趋势: 最值得警惕的是:在原来属于无疫情或基本无疫情的12个省区中,山西与河北今年反而进入发病人数最多的10个省区! 另有3个省区的发病人数都有明显增加,分别为陕西21人、内蒙11人,辽宁5人。这些省区由原来的非疫区逐渐变成了疫区,甚至有向重点疫区发展的趋势。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新的疫区都是与原来的疫区相邻的地区,明确地显示中国狂犬病疫区迅速漫延的趋势。 这里需要注意两个细节:

1) 内蒙今年的11个病例,基本上都发生在中南部与河北和山西邻近的很小一片地区,内蒙其他大部分地区并无病例。 2) 四川在十多年前曾基本消灭狂犬病,目前的病例大都发生在东部地区,是疫区从东向西漫延的结果。 结论:中国历史上无疫情或基本无疫情的省区的总面积大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3/5,这个区域正在迅速缩小。中国在抵御狂犬病的战斗中正在节节败退! 表面上看,中国每年狂犬病发病总人数在下降,但这不排除是由于狂犬病流行自身可能具有显著的波动性。而中国的狂犬病疫区确实正在迅速漫延! 更多的中国人被置于狂犬病的威胁之下,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接种疫苗。如不能迅速扼制这种发展趋势,在中国达到消除狂犬病的目标将更加遥遥无期。 评论: 狂犬病的消除不存在医学问题或技术问题。狂犬病100%可有效预防,世界上早在100多年前就有成功消除狂犬病的先例。 中国的狂犬病消除也不存在经济上的障碍。国际上的经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就可能而且应当解决狂犬病的消除问题,而中国目前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 目前中国的狂犬病防治仍在怪圈中运行,政府对付狂犬病的政策基本上是“无为而治”:老百姓在狂犬病100%病死率的胁迫下近乎疯狂地竞相接种疫苗,许多人甚至反复接种。目前每年由老百姓承担的狂犬病暴露后处置相关费用远远超过100亿元,而应当由政府统筹管理的传染源(狗)

狂犬病

一条不知名的褐色小狗,在没有教练指导、技术支持和观众喝彩的情况下成为登山英雄,而且目的地是近6000米高的乞力马扎罗山。 在白雪皑皑的山顶发现小家伙时,法国登山者安东尼·伽罗迪克震惊极了。他难以想象是什么力量促使小狗登顶这座非洲最高峰。 动物学家却警告登山者,不要盲目和小英雄拥抱或者握手,原因是这只过度兴奋的小狗很可能患上了狂犬病。 科学家的警告不无道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这种病死率高达100%的人兽共患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每年导致全球5.5万人死亡。 在中国,这一数字达2400人以上,居全球第二位。另一个数据是,中国也是全球狂犬病疫苗的第一大生产国和使用国,相关费用每年超过100亿元。 “付出的代价是世界第一,效果却是世界倒数第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严家新对中国青年报(微博)记者说,“这说明中国狂犬病防治策略出现了路线性的问题。” 全世界超过80%的狂犬病疫苗“都被中国人打了” 严家新所在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检测狂犬病抗体的机构。对于这位已经退休的老教授来说,每天的工作内容是接待担心患上狂犬病的人。 他碰到过一个职业是繁育宠物狗的厦门小伙子,在一年的时间里打了近百针狂犬病疫苗。另一位北京患者接种了疫苗后,每个月仍然到武汉来做抗体水平检测,说是“图个安心”。 目前,中国狂犬病疫苗年使用量达1500万人份,这意味着全世界超过80%的狂犬病疫苗“都被中国人打了”。 在严家新看来,这些现象和数字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狂犬病的无知。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其次为猫和其他动物——如兔子、狐狸、狼、臭鼬、浣熊等。人类感染狂犬病毒会引起脑炎,死亡率几乎是100%。 严家新告诉记者,早在4300多年前,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古王国就有了关于狂犬病的记载:“如果狗疯了,而且当局已将有关事实告诉主人,他却不将狗关在家里,以致狗咬伤一个人并引起死亡,主人应赔偿27个锡克尔(古银币,重约16克)。” 从公元前24世纪到19世纪,干旱、性挫折甚至“魔鬼附身”都被视为狂犬病暴发的主要原因。面对这个魔鬼,截肢成了很多人付出的高昂代价。 1885年,一次艰难的科学实验终止了这一切。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将疯狗绑在桌子上,用嘴通过吸管从狗的下颌吮吸唾液以取得病毒样品,然后用自己的身体做疫苗实验。为了制止他疯狂的行为,家人不得不将63岁的科学家看管起来。最终,他发明了狂犬病疫苗,成为继天花疫苗之后人类发明的第二种疫苗。到了1940年,有效的狂犬疫苗被大量应用于狗,狂犬病的传播途径被有效阻断。

我市近两年狂犬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b3903975.html, 我市近两年狂犬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作者:邓同锋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0期 【摘要】目的探讨我市2010~2011年的狂犬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我市各县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个案调查表、传播疫情调查表,观察狂犬病病发率。结果 2010年至2011年,我市各县区58例发生狂犬病,58例死亡,100%的病死率,2011年病发率为 0.2931/10万。结论针对狂犬病病情,其病发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流行特征为狂犬病的传播宿主主要为犬,头面部、上肢为主要的受伤部位,疫苗规范化使用率、伤口处理率较低。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病发率;调查研究 狂犬病一种以犬为传播介质,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人体感染到狂犬病病毒之后,可导致神经系统严重性病变,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其发病死亡率为100%,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有关文献报道,全球狂犬病病发人数有82%以上在亚洲,我国具有极高的病发率,位居直接第二名[1]。为探查我市的狂犬病疫情,笔者实施流行病学调查。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市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个案调查表、传播疫情调查表。 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由我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确定。其诊断标准:屠宰时皮肤有过损伤接触史、有被鼠、猫与犬咬伤史,有抽搐、吞咽困难、怕风、昏迷、恐水、痉挛、高热、狂躁症状。 1.3 观察内容观察我市2010年至2011年狂犬病病发率,统计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 2 结果 狂犬病病发率:统计分析2010年至2011年我市县区CDC上报个案调查表、传播疫情调查表。我市各县区58例发生狂犬病,58例死亡,100%的病死率。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论 狂犬病称为恐水症,由于狂犬病病毒引起自然疫源,导致人畜共患的传染性、急性疾病。其流行性极广,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几乎接近100%。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健康。人狂犬由于病兽所致咬伤,将病毒传染至人体,而遭受到感染。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咽肌痉挛、怕风、恐水、瘫痪、恐惧不安、恐声。不分年龄均可引发,其多发群体主要在于病犬咬伤者,大约有35%以上会病发,咬伤后病发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咬伤部位,头面颈、上肢病发几率较多。②咬伤较为严重,其伤口较大、深,多处被咬伤后,其病发率极高。③咬伤后,立即彻

狂犬病的预防控制

狂犬病的预防控制 白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曹春玲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人感染发病后主要表现为特有的高度兴奋、恐水、怕风、恐惧不安等症状,故又称为恐水症,因其主要被患有狂犬病的疯狗咬伤所致,也成为疯狗病。狂犬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一种乙类传染病,是一种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病死率高达100%。 狂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每年因狂犬病死亡人数达4万-7万,而绝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是深受狂犬病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发病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自1950年我国开始有狂犬病的记录以来,在20世纪80年代疫情最重,年报告病例增高达7037例,1996年降到最低159例,2000年以后又开始迅速回升,2007年高达3300例。2009年陕西汉中(西乡、洋县、城固)狂犬病爆发流行,疫情波及11个县186个乡镇,十多人死亡。2011年陕西省报告41例,2012年全省报告56例;2013年全省报告55例;2014年全省报告31例。安康市2011年0例;2012年1例;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我市无狂犬病病例发生,但8月份以来,连续发生2例狂犬病死亡病例。从病例分布情况来看,狂犬病疫情有由南往北迁移趋势。 白河县1988年6月24日报告首例狂犬病死亡病例,个案调查显示:被流浪狗咬伤,伤口缝合,未注射狂犬疫苗。同年9月报告

第二例死亡病例,1989年8月报告第三例死亡病例,这两例均为自己家养犬咬伤,既未进行伤口处置,也未接种狂犬疫苗接种。因狂犬病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县委、县政府组织专业打狗队,对全县的狗统一进行了扑杀,狂犬病得以有效控制。 自1990年至2014年,白河县狂犬病防控这一领域只是单纯的、被动的对犬、猫、鼠等咬伤人员接种狂犬疫苗,期间未曾发生狂犬病病例。2015年陕西全面实施专病专策精细化防控策略,整体疫情呈下降趋势。今年以来,全省共报告狂犬病感染病例17例。目前,白河县已建成规范化犬伤门诊1个,确保能够开展严重、复杂犬伤暴露处置工作。我县将狂犬病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对确诊的疑似狂犬病患者动物咬伤患者的一般处置和应用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性治疗费用,纳入门诊报销,报销比例70%。切实提高了犬伤人员主动接受规范性暴露处置和接受疫苗注射的主动性。 通过对我县被犬咬伤者流行病学分析:被犬咬伤者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多于女性,青少年和中年人居多,犬伤人事件主要集中在3-10月份,犬伤人后能及时处置伤口、注射免疫球蛋白、接种狂犬疫苗者均无发病。狂犬病防控关键:强化宣传、增强意识、犬不带毒、犬不伤人、规范处置。 一、强化宣传、增强防病意识。 1、普及狂犬病防控知识,树立犬伤人后要接种疫苗的理念 2、对养犬、贩卖、兽医等接触动物较多的人员,以及伤口处置的工作人员、狂犬病诊疗的医护人员等,鼓励实施暴露前免疫 3、动员养犬家庭,对犬只定期免疫 4、动员所有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尽可能减少与犬、猫等动物密切接触,避免抓伤、咬伤。

25例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25例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发表时间:2017-01-10T13:59:38.49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9期作者:韩卫芳闫以让崔艳梅[导读] 分析2009-2015年晋中市25例狂犬病发病情况,了解其流行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山西省晋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晋中 030600)【摘要】目的:分析2009-2015年晋中市25例狂犬病发病情况,了解其流行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5年晋中市25例狂犬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市2009-2015年狂犬病年发病数1~5例,发病呈流行趋势,病死率100%。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5.25:1,以青壮年农民感染发病为多数。我市狂犬病平均潜伏期63天,病程4.23天。56%病例未 处理伤口,84%的未注射狂犬疫苗,全部病例未使用抗狂犬血清。结论:晋中市狂犬病疫情正呈流行趋势,预防狂犬病,应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对犬实行“登、免、限、管、灭”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广泛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强犬伤情况及狂犬病疫情监测;提高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处置率;探索救治狂犬病的有效手段与方法。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155-02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死率几乎100%,我国狂犬病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1]。晋中市近年来狂犬病发病开始抬头。为掌握狂犬病在我市的发病动态、流行规律、流行因素,为今后狂犬病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我市2009-2015年25例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晋中市2009-2015年25例狂犬病个案调查表及流调报告,人口资料来源于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 2.1.1流行强度晋中市2009-2015年共报告狂犬病25例,其中2009年1例,2010年3例,2011年4例,2012年5例,2013年5例,2014年2例,2015年5例。25例狂犬病全部死亡,病死率100%(见图1)。 图1 晋中市2009-2015年狂犬病发病数比较图 2.1.2地区分布 25例狂犬病分布在8个县(市),灵石、平遥各5例,共占40%。寿阳4例;介休、榆次各3例;太谷、昔阳各2例;左权1例。(见图2) 图2 晋中市2009-2015年狂犬病发病地区分布图

狂犬病题目及答案完整版

狂犬病题目及答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狂犬病暴露处置技术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狂犬病是由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发病后病死率达。 2.狂犬病病毒是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____和____狂犬病的病原体. 3.人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的,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用或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分钟。彻底冲洗后用涂擦伤口。 4.狂犬疫苗接种程序为:、、、、天各注射一支狂犬疫苗,成人、儿童用量。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禁止注射。对于Ⅲ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以上的暴露,接种疫苗的同时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或。二.单选题(每题5分,共50分) 1.关于狂犬病病毒不正确的描述是() A.狂犬病毒为弹状病毒科 B.狂犬病毒是非嗜神经性病毒 C.不会引起化脓性脑炎 D.在中枢神经细胞胞浆内形成内基小体(NegriBodies) E.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即可杀灭 2.Ⅲ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以上的暴露,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B.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 C.清创+抗生素 D.清创+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疫苗 E.清创+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3.狂犬病标本采集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事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工作人员均要进行暴露前免疫 B.在狂犬病病人入院后,尽可能早期采集标本 C.用于病原学检测的标本,以脑组织阳性率最高 D.A+B+C E.B+C. 4.狂犬病病毒最不可能感染的动物是() A.狗 B.猫 C.蝙蝠 D.家禽 5.暴露前的免疫程序是() A. 0、7、21 天各 1 剂的程序 B. 0、3、7、14 和28天各接种 1 剂 C. 0天两剂,7、21 天各1剂的程序 D.直接注射免疫球蛋白 6.狂犬病临床表现有:() A.有怕水、怕光、怕声的“三怕”症状

狂犬病

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侵犯中枢神经系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为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恐水、怕风、怕声、流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率几乎100 %。 【病原学】 狂犬病毒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拉沙病毒属(Lyssa virus),一端圆,另一端扁平,形似子弹,大小约75 nn×180nmm,病毒中心为单股负链RNA,外绕以核衣壳和含脂蛋白及糖蛋白的包膜。目前已明确狂犬病毒的蛋白质由5个主要蛋白和2个微小蛋白构成。5种主要蛋白是:转录酶大蛋白(Large Protein,LP),具有合成病毒RNA所必需的RNA转录酶活性;糖蛋白(Glycoprotein,GP),是病毒棘突成分,具有凝聚细胞能力,能与乙酰胆碱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嗜神经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诱导细胞免疫;核蛋白(Nuclear Protein,NP), 构成核酸的衣壳,是病毒颗粒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不仅保护基因在RNA免受核酸酶降解,也是狂犬病毒重要的抗原成分,不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衣壳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1,M1P),即磷蛋白,又称NS蛋白,它位于病毒核心壳和包膜之间,与核酸衣壳一起,是狂犬病毒属特异性抗原;包膜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2,M2P),是狂犬病毒的包膜的重要成分。还有两个微小蛋白是非结构蛋白。 从世界各地分离的狂犬病毒抗原性均相同,但其毒力可有差异,从自然条件下感染的人或动物体内分离到的病毒称野毒株(wild virus)或街毒株(street virus),特点是接种动物潜伏期长,自脑外途径接种后容易侵入脑组织和唾液腺内,在感染的神经细胞内易发现内基小体(Negri Bodies).致病力强。街毒株在家兔连续脑内多次传代获得的毒株固定毒株(fixed strain),特点为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可供制备疫苗。 在组织细胞内的狂犬病毒室温或4°C其传染性可保持1-2周,若置于中性甘油室温可保持数周,4°C数月。狂犬病毒易为紫外线、季胺化合物、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甲醛等灭活,加热100°C 2min可灭活。乳鼠接种能分离病毒,也能用地鼠肾细胞、人二倍体细胞等细胞株增殖、传代。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原,在我国主要以病犬为主,其次为猫、猪和牛、马等。发达国家按法规养犬,必须注射疫苗,传染源主要为野生动物,如编蝠、院熊、臭助、狼、狐狸等。 (二)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侵人,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偏蝠群居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道传播。有报告角膜移植可传播狂犬病。 (三)易感人群 人群对狂犬病毒普遍易感。兽医、野生动物捕捉着、饲养员、农村青少年及儿童尤其易遭受感染。人被病犬咬伤后的发生率为15-30%,被病狼咬伤后为50-60%。被病兽咬伤后是否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处被咬伤后发病机会多。②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未作预防接种的头面部深部伤者发病率达80%。③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发病机会较少,未作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者发病率高。⑥被咬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机会多。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狂犬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自皮肤或粘膜破损处入侵人体后,主要通过神

狂犬病

首页 > 学位论文 > 病原生物学 福建省狂犬病流行病学及病毒学特征研究 下载PDF阅读器目的: 近些年,我国人间狂犬病报告病例数呈递增态 势,狂犬病已成为当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关于狂犬 病流行病学、病原学的深入研究较少,整体资料不全,福建 省这方面的研究更是薄弱,尚不清楚我省狂犬病毒主要宿主 的病毒携带情况和免疫情况,不清楚居民对狂犬病的认知程 度及养犬情况等;国内狂犬病毒街毒株的分离报道较少,尚 未见在福建省境内分离出狂犬病毒的报道,对福建省境内狂 犬病毒的流行毒株及其特征尚不清楚。因此,为了更好地预 防和控制狂犬病,非常有必要开展系统的狂犬病流行病学研 究,获得狂犬病流行现状的基础资料,了解影响狂犬病发病 率的主要因素;也很有必要进行狂犬病毒流行毒株的分离鉴 定、病原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的研究。因养犬数的增加导致 犬伤患者也不断增加,推进和提高犬伤患者免疫后血清抗体 及犬唾液带毒的检测方法也迫在眉捷。方法: 1、针对狂犬 病高发的实际情况,通过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获得 狂犬病流行现状的基础资料;从生态学角度收集影响狂犬病 发病率有关因素的资料,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筛查出影响狂 犬病发病率的主要因素。2、运用MIT和CIT法从疑似狂 犬的脑组织中进行狂犬病毒街毒株的分离与鉴定,采取分段 RT-PCR的方法,对所分离的街毒株进行序列扩增、克隆、 测序,拼接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并运用生物学软件对基因组 结构进行分析与比较;3、通过收集福建省不同时间、不同 地区的犬脑组织,进行实验室检测诊断,对阳性标本进行N 基因全长的扩增、克隆和测序,结合疫情资料进行狂犬病的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4、选取CTN株狂犬病毒糖蛋白富集

狂犬病毒的形态和分类

狂犬病毒的形态和分类 T T 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本科病毒分二个属,即水泡性口炎病毒属(Vesiculovirus ,VSV)和狂犬病毒属(Lyssa virus),此外,还有未定属的植物弹状病毒。狂犬病毒外形似一颗子弹,长约180nm,直径75nm,一端为半球形,另—端扁平。 病毒粒子由感染细胞浆膜表面芽生形成。本科病毒中能感染人类,构成对人类威胁的只有狂犬病毒,狂犬病毒是 狂犬病毒属的典型种。从感染的动物或病人中得到的狂犬病毒称野毒株或街毒(Street virus)。街毒经过系列传代适应特定宿主后称固定毒(Fixed virus)。根据对不同毒株的血清学反应和单克隆抗体分析,将狂犬病毒分成6个血清型: 血清1型:为典型的狂犬病毒标准攻击毒株(Challenge Virus Standard, CVS),包括全球各地主要的原型株(野毒株)和实验株(固定株),以及新认识的中欧的啮齿动物分离株。野毒毒力很强,进入人体后引起发病,固定株病毒经选育可获得疫苗株,其毒力(致病力)已大大降低,一般条件下不能致病,但其抗原性却没有降低,甚至还有提高,这就是为什么狂犬咬人和注射疫苗都是抗原进入机体,前者引起发病而后者却导致免疫的原因。 血清2型:为拉各斯蝙蝠病毒(Lagos -bat virus),首先从尼日利亚的蝙蝠脑中分离得到,后来从中非共和国的蝙蝠中也分离到。此型包括有6个亚型(Lag -1,Lag -2,Lag-pin,Lag -Dak,Lag -Kin,Lag -Zin)。 血清3型:为莫可拉原型株(Mokola virus),首先从尼日利亚地鼠(Shrew)中分离到,以后又在非洲一些国家的人、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中分离出来,包括5 个亚型(Mok-1,Mok -2,Mok -3,Mok -5,Mok -Umh)。 血清4型:为杜文海格原型株(Duvenhage virus),首先从南非1个狂犬病患者中分离到,以后又从南非和中欧的蝙蝠中分离得到。含有8 个亚型(Duv -1,Duv -2,Duv -3,Duv -4,Duv -5,Duv -6,Duv -Den,Duv -DDR)。 血清5 型:为Selimov等从乌克兰蝙蝠中分离出的2株狂犬病毒,最初定名为uB 1 和uB 2,经单克隆抗体分析,其抗原结构与从俄罗斯分离到的狂犬病毒相似,但是二者之间又有差别,命名为 EBL 1和EBL 2 两种待定型(欧洲蝙蝠狂犬病毒),1999 年后已将EBL 1明确定为血清5型。 血清6型:即原待定型EBL2。在血清分型的基础上,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狂犬病毒进行遗传学分型也有了一定进展。 1993 年 Bourhy 等人根据狂犬病毒属N基因的氨基酸和核苷酸相似的百分率,将狂犬病毒属分为6种基因型:基因型l(CVS原型株)、基因型2(Lagos -bat病毒原型株)、基因型3(Mokola 病毒原型株)、基因型4(Duvenhage病毒原型株)、基因型5(EBL1欧洲蝙蝠狂犬病毒)、基因型6(EBL2)。这些基因型与原血清型完全能够吻合。 除血清1型或基因1 型称为经典的狂犬病毒外,血清或基因2、3、4、5、6 型又称为狂犬病相关病毒,其野外分布主要为血清2、3、4型。在上述各型病毒中,2 ~6 型仅在非洲和欧洲发现,5型和6型在欧洲蝙蝠中比较普遍,感染人的病例虽少见,但几乎每个型病毒都曾在人体分离得到过。新近有人把分离自澳大利亚蝙蝠的毒株称为Ⅶ型。由于中国尚未系统地对狂犬病相关病毒进行调查研究,尚无法确定中国是否存在这些病毒。

狂犬病

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 (hydrophobia)。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 别称 恐水症 英文名称 rabies 英文别名 hydrophobia 就诊科室 传染科 专家解读 积极预防狂犬病 被流浪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冲洗30分钟 目录 1. 1病因 2. 2临床表现 3. 3检查 1. 4诊断 2. 5鉴别诊断 3. 6并发症 1. 7治疗 2. 8预防 基本信息 别称

恐水症 英文名称 rabies 英文别名 hydrophobia 就诊科室 传染科 常见病因 由狂犬病毒通过动物传播给人而致 常见症状 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 传染性 有 传播途径 病犬、病猫、病狼等 病因 主要是由狂犬病毒通过动物传播给人而致。狂犬病毒含5种蛋白,即糖蛋白(G)、核蛋白(N)、聚合酶(L)、磷蛋白(NS)及基质(M)等。狂犬病病毒的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噬神经性。传染源主要为病犬、其次为病猫及病狼等。人被患病动物咬伤后,动物唾液中的病毒通过伤口进入人体而引发疾病,少数患者也可因眼结膜被病兽唾液污染而患病。 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狩猎者、兽医、饲养动物者更易感。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感染肌细胞,于伤口附近肌细胞内小量增殖,再侵入近处的末梢神经。而后病毒沿周围神经的轴索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散,并不延血液扩散,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等处的神经元。病毒在灰质内大量复制,沿神经下行到达唾液腺、角膜、鼻黏膜、肺、皮肤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对宿主主要的损害来自内基小体,即为其废弃的蛋白质外壳在细胞内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颗粒,内基小体广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枢神经细胞中,也是本疾病实验室诊断的一个指标。 人受感染后并非全部发病,被病犬咬伤而未作预防注射者约15%~20%发病,被病狼咬伤者约50%~60%发病,其发病因素与咬伤部位、创伤程度、伤口处理情况、衣着薄厚及注射疫苗与否有关。 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3个月以内,潜伏期的长短与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咬伤的发病较早)、伤口深浅(伤口深者潜伏期短)、入侵病毒的数量及毒力等因素有关。其他如清创不彻底、外伤、受寒、过度劳累等,均可能使疾病提前发生。典型临床表现过程可分为以下3期: 1.前驱期或侵袭期 在兴奋状态出现之前,大多数患者有低热、食欲不振、恶心、头痛、倦怠、周身不适等,酷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痛等较敏感,并有喉咙紧缩感。较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伤口及其附近感觉异常,有麻、痒、痛及蚁走感等,此乃病毒繁殖时刺激神经元所致,持续2~4日。 2.兴奋期 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本期持续1~3日。 恐水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状,典型者见水、饮水、听流水声甚至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怕风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微风或其他刺激如光、声、触动等,均可引起咽肌痉挛,严重时尚可引起全身疼痛性抽搐。 3.麻痹期

狂犬病防治复习题

1. 关于狂犬病病毒不正确的描述是(b ) A. 狂犬病毒为弹状病毒科 B. 狂犬病毒是非嗜神经性病毒 C.不会引起化脓性脑炎 D. 在中枢神经细胞胞浆内形成内基小体(Negri Bodies) E.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即可杀灭 2. Ⅲ级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以上的暴露,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d ) A.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B.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 C.清创+抗生素 D.清创+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疫苗 E.清创+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3. 狂犬病标本采集叙述正确的是( d ) A. 从事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工作人员均要进行暴露前免疫 B. 在狂犬病病人入院后,尽可能早期采集标本 C. 用于病原学检测的标本,以脑组织阳性率最高 D. A+B+C E. B+C. 4. 狂犬病病毒最不可能感染的动物是(d ) A.狗 B.猫 C.蝙蝠 D.家禽 5. 暴露前的免疫程序是(a ) A. 0、7、21或28 天各 1 剂的程序 B. 0、3、7、14 和28天各接种 1 剂 C. 0天两剂,7、21 天各1剂的程序 D.直接注射免疫球蛋白 6. 狂犬病临床表现有:(d ) A. 有怕水、怕光、怕声的“三怕”症状 B. 流涎 C.咽肌痉挛 D.以上全是 7. 下列哪项是发病主要的相关因素( d ) A.咬伤部位 B.伤口的深浅 C.伤口清洗与否 D. 以上全是 8.狂犬病不可能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染?( a ) A.被狗惊吓 B.伤口接触患病动物的分泌物 C.病犬抓伤 D.被狗舔舐 9.下列哪些情况属于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 c ) A.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B.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C.过敏性休克; D.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10、WHO专家认为:接种者具备有效保护能力的抗体浓度为(a ) A. 中和抗体水平≥0.5 IU/ml时 B. 中和抗体水平≤0.5 IU/ml时 C. 中和抗体水平≥ 7.08 IU/ml D. 中和抗体水平≤7.08 IU/ml 11、狂犬病的病死率是( D ) A. 20% B. 50% C. 90% D. 100% 12、狂犬病毒入侵的是人体的( C ) A. 运动系统 B. 循环系统 C. 神经系统 D. 呼吸系统 13、狂犬疫苗的注射方法是(C ) A. 上臂三角肌皮内注射,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 B. 上臂三有肌处皮下注射,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 C.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 D. 臀部肌内注射,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 14、接种狂犬疫苗的禁忌症是( D ) A. 有过敏史的人 B.妊娠妇女及脯乳期 ,急慢性疾病的活动期 C.体弱的老年人 D.无禁忌症 15、狂犬疫苗的接种剂量是( B ) A.儿童减半注射 B.不论是幼儿、儿童还是成人每针次均接种1个剂量 C. 幼儿接种三分之一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