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狂犬病

第七章 狂犬病
第七章 狂犬病

第七章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

病死率几乎100%。

狂犬病毒主要侵犯

A.肠黏膜上皮细胞

B.肠黏膜上皮细胞外

C.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

D.神经组织

E.肺组织

【正确答案】D

传染病中最凶险的是()

A.SARS

B.鼠疫

C.狂犬病

D.AIDS

E.霍乱

【正确答案】C

病原学

狂犬病毒属弹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病毒形似子弹,由核衣壳和包膜组成。

狂犬病毒属

A.拉沙病毒

B.汉坦病毒

C.嗜肝DNA病毒

D.反转录病毒

E.黄病毒

【正确答案】A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犬,其次为猫和狼。发达国家野生动物(如狐狸、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渐成为重要传染源。

一般来说狂犬病的患者不是传染源,因其唾液所含病毒量较少。

下列各项,不是狂犬病传染源的是()

A.病犬

B.蝙蝠

C.臭鼬

D.浣熊

E.患者

【正确答案】E

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传播。

黏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门户,如眼结膜被病兽唾液玷污、肛门黏膜被狗触舔等。此外,亦有经呼吸道及角膜移植传播的报道。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传播

B.性传播

C.消化道传播

D.接触传播

E.虫媒传播

【正确答案】D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被病兽咬伤后是否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处被咬伤后发病机会多。②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③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发病机会少。④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者发病率低。⑤被咬伤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机会多。

发病机制

分为三个阶段:

①局部组织内小量繁殖期

②侵入中枢神经期。主要侵犯脑干及小脑等处

③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期

③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期

唾液腺和舌浆液腺。

由于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可以发生呼吸肌、吞咽肌痉挛,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交感神经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可发生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或猝死。

病理

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

镜下:一至数个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30μm的嗜酸性包涵体,即内基小体,常见于海马及小脑浦肯野等细胞中。是本病特异且具有诊断价值的病变。

内基小体

狂犬病的特征性病变

A.干酪样坏死

B.脂肪变

C.内基小体

D.伤寒结节

E.网状软化灶

【正确答案】C

记忆:狂野内心

临床表现

前驱期

常有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状。

对痛、声、风、光等刺激开始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伤口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虫爬、蚁走感,由于病毒刺激周围神经元引起。

狂犬病毒刺激周围神经元引起的症状是

A.头痛

B.乏力

C.咽喉紧缩感

D.对风敏感

E.伤口周围虫爬感

【正确答案】E

兴奋期恐水

患者高度兴奋,表现为极度恐惧、恐水、恐风。恐水是本病的特殊症状,典型表现在饮水、见水、听流水声或谈及饮水时,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

狂犬病的特殊症状是()

A.发热

B.恐水

C.失音

D.怕风

E.伤口发痒

【正确答案】B

兴奋期

出现大汗流涎,体温可达40℃以上,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失常,病程进展很快,多在发作中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本期持续1~3日麻痹期瘫痪

痉挛减少或停止,患者逐渐安静,出现弛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呼吸变慢及不整,心搏微弱,神志不清,最终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物极必反!

兴奋----------麻痹

狂犬病麻痹型的典型表现是()

A.兴奋期较长

B.恐水明显

C.肢体瘫痪

D.腱反射亢进

E.头痛明显

【正确答案】C

狂犬病患者的死因主要是()

A.呼吸或循环衰竭

B.吸入性肺炎

C.严重脱水

D.并发感染

E.休克

【正确答案】A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白细胞总数(10~20)×109/L ,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

脑脊液检查:外观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白细胞数<200×106/L,蛋白轻度升高,糖、氯化物正常。

病原学检查:检测抗原

病毒抗体检测

诊断

根据患者过去被病兽或可疑病兽咬伤、抓伤史

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恐水、恐风、咽喉肌痉挛等,即可做出临床诊断。

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或尸检发现脑组织内基小体。

治疗

无特效治疗方法,及时预防性治疗,对症综合治疗。预防性治疗包括:严格隔离患者,防止唾液等污染;病室要避光、安静,没有噪音和流水声。

狂犬病的主要治疗措施是()

A.吸氧

B.镇静

C.抗病毒

D.预防感染

E.对症综合治疗

【正确答案】E

综合治疗

注意营养、水及电解质的平衡;

对狂躁者可用镇静剂;

有心动过速、高血压时,可用β受体阻滞剂;

有脑水肿时给予脱水治疗;

采取一切措施维护患者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呼吸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必要时采用机械通气。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家养的犬,应进行登记,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发现野犬、狂犬立即捕杀,尸体应深埋,不准食用。对疑似狂犬者,应设法捕获,并隔离观察10日。如死亡或出现症状,应取脑组织检查,深埋或焚毁。

2.伤口的处理尽量出血

在咬伤的当时,先局部挤压、针刺使其尽量出血,再用20%肥皂水充分冲洗创口,后用5%碘酊反复涂拭。

除非伤及大血管需紧急止血外,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

如有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则在伤口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

疫苗接种

暴露前预防:用于高危人群,即兽医、山洞探险者、从事狂犬病毒的研究人员和动物管理人员。共接种3次,每次2ml肌注,于0、7、21日进行,2~3年加强注射一次。

暴露后预防:共接种5次,每次2ml肌注,在0、3、7、14、30日各注射1次,严重咬伤者,可于0~6 日,每日注射疫苗1针,以后分别于10、14、30、90日各注射1次。

免疫球蛋白注射

常用马或人源性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和免疫血清,以人狂犬免疫球蛋白(HRIG)为佳

下列有关狂犬病的预防措施,正确的是()

A.病犬加热处理后可食用

B.疑似病犬应隔离3日

C.被咬伤后预防接种3次即可

D.被咬伤后伤口周围可注射免疫血清

E.被咬伤后伤口应及时冲洗消毒并缝合

【正确答案】D

重点回顾:

1.病原:狂犬病毒属弹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

2.传染源:病犬

3.传播途径:咬伤

4.发病机制及病理:中枢神经系统,内基小体

5.临床表现:

兴奋期--恐水、喉肌痉挛

麻痹期--瘫痪

犬只狂犬病定点免疫点

犬只狂犬病定点免疫点 即墨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

通告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致死率可达100%。为加强犬类狂犬病防疫管理,保障市民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青岛市养犬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就犬类狂犬病免疫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对全区犬类进行集中免疫接种并发放免疫标志牌,免疫时间从2019年3月中旬~4月底结束。 二、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青岛蓝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济新经济区(以下统称各镇)负责辖区犬类的免疫工作。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组建犬类狂犬病免疫小组,在各镇的领导下,对统一进行集中免疫的居委会、小区和村庄在提前预约时间的前提下,定时、定点开展拉网式免疫工作。对不统一进行集中免疫的居委会、小区和村庄,由居委会、小区和村庄工作人员告知养犬人在规定时间内到区畜牧兽医部门确定的狂犬病定点免疫门诊进行免疫。 三、新购买和领养的犬,在饲养观察一个月内,携犬到定点免疫门诊进行健康检查、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领取免疫证和免疫标志牌。 四、免疫收费按照国家物价局、财政部规定标准执行。 五、养犬人携犬出户时必须配挂有效的狂犬病免疫标志牌,主动接受有关执法部门的检查。免疫标志牌丢失的,养犬人应当自丢失之日起3日内到原发证机构,凭免疫证申请补发免疫标志牌,并交纳免疫标志牌工本费。无免疫证的,不补发免疫标志牌,

必须重新进行免疫接种后,发给免疫证和免疫标志牌;犬死亡或者失踪的,养犬人应当于10日内到原发证机构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六、城区养犬要参照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市养犬管理条例》的要求严格管理。对违反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七、各镇要组织居委会、物业小区业主委员会和村委会等组织,参照《青岛市养犬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定期对辖区内养犬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普查,并每年按规定组织一次集中免疫工作,发现未免疫的犬只应及时组织补免,对拒绝免疫的犬只报请相关部门进行处罚。 即墨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

实验三 伪狂犬病的诊断

实验三伪狂犬病的诊断 一.实验目的: ⒈熟悉伪狂犬病的临诊特点。 ⒉熟悉伪狂犬病的诊断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分离的伪狂犬病毒注射实验兔,病毒在动物机体繁殖一段时间后,会影响实验动物的神经系统,实验兔会出现强烈的痒觉,根据这些症状来判断是否含有伪狂犬病毒。 三.内容及方法 1. 伪狂犬病的临床特点 本病发生于牛、绵羊,犬、猫、鼠及猪。野生动物亦可发生。牛、绵羊、犬及猫感染本病后症状很特殊而明显。主要表现为某部皮肤的强烈痒觉。常使劲地于墙柱上摩擦,直到皮肤撕碎,仍不断摩擦,病畜像疯狂一样,用力制止亦无效果。体温可达40℃以上。常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成猪一般为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儿。仔猪,尤于新生仔猪病情极严重,常可发生大批死亡。主要侵害神经系统,表现为神经症状。 2. 实验室诊断 2.1 病料的采集与处理 分离病毒的材料于发热期最好采取中脑、桥脑及延脑,或采取病总部之水肿液、侵入部神经干及脊髓。病料用培养液制成1:10组织悬浮液。 2.2 兔体接种试验上述悬液经2000r/min离心1Omin,取上清液1~2ml经腹侧皮下或肌肉接种家兔,通常在36-48h后注射部位出现剧痒,病兔啃咬注射部位皮肤,皮肤脱毛、破皮和出血,继之四肢麻痹,体温下降,卧地不起,最后角弓反张,抽搐死亡。但这种症状只维持几小时,一般常于夜间死亡,可见死兔口内有接种部位咬下的被毛。亦可脑内接种小鼠,症状可维持12小时,但其敏感性不如兔。亦可用细胞培养来分离病毒。许多种哺乳动物细胞均能繁殖本病毒,但最常用的是猪肾传代细胞。 2.3 兔、猪及牛肾原代细胞培养。病料接种细胞后最早经18小时出现病变(病毒量大),一般经48小时,病毒量很低时要到96小时。其典型的病变是出现巨细

四川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

四川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逐步消灭狂犬病,保障公民人身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预防控制狂犬病,以预防为主,实行犬只综合管理。 对任何犬只都必须进行登记、免疫、检测。 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预防控制狂犬病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 本条例由卫生厅会同公安、工商、畜牧行政部门,按各自的分工,负责实施和监督执行。 第四条四川省境内的城乡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本条例,并对违反者有权制止、报告。 第二章犬只管理 第五条城市(城镇)、近郊区、工矿区、游览区、港口、码头、车站和机场为犬只限养区。 发生人、畜狂犬病的城市街道、农村居民点及其附近一至三公里范围内,自发生疫情三年内为狂犬病疫点。疫点所在的县(市、区),自发生疫情三年内为狂犬病疫区。与疫区毗邻的非疫区街道、农村,自发生疫情三年内为狂犬病防护带。 第六条疫点禁止养犬。 农村的疫区、狂犬病防护带养犬,须经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批准;限养区内除警卫犬、军犬、科研犬、观赏犬、演艺犬外,一律禁止饲养其它犬只。限养区饲养的犬只,须经当地县(市、区)公安机关批准。经批准养犬的,由批准机关发给准养证书。 观赏犬的具体种类由省畜牧行政部门会同省公安机关确定、公布。 第七条饲养犬只,犬主必须带犬到当地畜禽防疫机构进行犬只登记、免疫,领取和拴挂犬只免疫标志,并按规定带其到当地畜禽防疫机构进行定期检测。

兽用狂犬病疫苗由国家批准定点生产,畜禽防疫检疫单位统一经营。禁止其他单位和个人生产、经销。 第八条犬只管理、免疫和检测,按规定收取费用。 第九条犬只必须拴养或圈养。拴养犬只的绳链不得超过三米。除司法机关因侦查需要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带犬进入公共场所。在限养区除观赏犬外不得携带犬只进行户外活动。 疫区犬只不准携、运出疫区。 第十条凡未经审批、免疫、检测的犬只禁止交易。非观赏犬严禁在城市的犬只交易市场交易。 第十一条出售犬只、犬皮、犬肉的,必须出示家犬免疫、检疫证明。 犬只自然死亡或被捕杀的,养犬单位或个人必须向原发证单位退还家犬免疫证明。 第三章疫情处理 第十二条发现人或犬只、其它动物患狂犬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卫生防疫、畜禽防疫检疫单位报告。 第十三条发现狂犬病疫情后,当地人民政府应建立狂犬病预防控制指挥机构,按本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确定疫点和疫区,组织各方面力量迅速捕杀疫点的全部犬只和患狂犬病的其它动物,并将疫情及时通报给毗邻地区。 同疫区毗邻的县级人民政府应按本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确定防护带,与疫区密切配合,组织有关部门采取联防措施,避免狂犬病传入。 第十四条狂犬、疑似狂犬病的犬只以及患狂犬病的其它动物被捕杀或自然死亡的,其尸体必须全部火化,严禁剥皮、食用、出售。 第十五条被狂犬或疑似患狂犬病的其它动物咬伤的人,应当到医疗防疫单位立即诊治,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因狂犬病死亡的人,必须强行火化。 人用狂犬病疫苗由国家批准定点生产,卫生防疫单位统一经营,保障供应;禁止其它单位和个人擅自生产、经销。 第十六条做好狂犬病患者的隔离、监护工作,避免其抓伤或咬伤他人传播狂犬病。

狂犬病预防措施

狂犬病预防措施 措施 狂犬病的预防主要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接种疫苗等几个步骤。 1.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主要是家养犬的免疫、消灭流浪犬以及可疑病犬和猫的捕杀。.对家犬进行登记,给予预防接种。狂犬、狂猫立即击毙,以免伤人。咬过人的家犬、家猫应设法捕获隔离10天。取击毙的狂犬、狂猫和在隔离期内死亡动物的脑组织作检查。病死动物应焚烧或深埋,不可剥皮。 2.切断传播途径和接种疫苗:即暴露后的及时防治。一但被动物咬伤或抓伤,一定要尽快正确清洗伤口和应用狂犬病免疫制剂,防止发病。 1、咬伤后的处理伤口必须用肥皂水或清洁剂全面冲洗,冲洗的目的是破坏伤口处的病毒,防止其增殖和穿入周围神经。冲洗后必须用酒精绵、碘酊或0.1%季胺盐溶液(伤口应无残留肥皂水时方可使用,因为这两种物质相互中和)消毒。条件理想时,伤口应暴露24~48小时,防止病毒穿入神经纤维。如果有免疫血清,可注入伤口底部及周围。伤口缝合或包扎应尽量避免,如果必须缝合最好在接种同时给予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2、免疫制剂应用:狂犬病免疫制剂包括被动免疫与主动免疫制剂两种。 (1)被动免疫:目前用于狂犬病的被动免疫制剂有两大类:一类为动物源抗狂犬病毒的精致血清(ARS),一类为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均具有高度抗狂犬病特异性,作为疫苗治疗的辅助治疗已证明有效。被动免疫制剂应用越早越好。在注射动物源抗狂犬病毒血清之前应先作敏感试验,阴性者方可使用。阳性者进行脱敏处理后也可应用。我国生产的ARS每支10ml,含1000U,成人剂量为20ml,注射时一半剂量作局部伤口注射,另一半剂量肌肉注射。HRIG的一次注射剂量为20U/kg,如果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疫苗之前已 经给予,那匆呙绲氖状渭亮坑υ黾拥秸 <亮康?~3倍,在几个部位注射。 (2)主动免疫:即注射狂犬疫苗。狂犬病较长的潜伏期使得被接种者在发病之前有足够时间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狂犬疫苗有以下几种:A、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系采用人胚肺纤维母细胞接种Pitman-Moore病毒株后制成,为目前最理想的细胞培养疫苗。二倍体细胞疫苗的优点为接种后抗体出现快,在14天时几乎达到100%阳转,而且抗体水平高,持续时间长,5年仍有中和抗体存在。若在5年后加强免疫1针,可激发良好的抗体应答。但由于人二倍体细胞只能在小瓶中培养,培养数量有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本太高,困难较大,故难以推广。B、地鼠肾细胞疫苗(PHKCV):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加拿大,苏联于1971年开始使用。我国于1981年开始用PHKCV取代了羊脑疫苗。我国疫苗生产使用的毒株为北京株,经原代地鼠肾细胞和豚鼠脑相继传代后制备的,经过长期实验室与流行病学效果观察,已证明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免疫程序为0、3、7、14、30天各注射1针,每针2ml。C、提纯的V 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VPV):V ero细胞是一种异倍体细胞,经猕猴肾细胞培养衍化后已经适用于微载体大量培养。将狂犬病毒PM1503-3M经过在V ero细胞内增殖,将病毒从细胞上清液中收获,再加β-丙内酯灭活之前将病毒浓缩,经纯化后加入白蛋白的冻干稳定,获得终产品。每剂量0.5ml,暴露后接种方案与地鼠肾细胞疫苗相同,暴露前预防性接种3针即可。此外,还有提纯的浓缩鸭胚狂犬

狂犬病防治手册

狂犬病防治手册 1.为何要停止生产含氢氧化铝佐剂的狂犬病疫苗? 研究发现,含氢氧化铝佐剂的狂犬病疫苗较无佐剂狂犬病疫苗免疫人体后中和抗体的产生晚7天左右。狂犬病疫苗的暴露后免疫是一种应急使用,抗体的产生越早越好。因此,氢氧化铝佐剂对狂犬病的暴露后治疗十分不利。另据报道,使用了丹麦Statens血清研究所生产的氢氧化铝吸附的百白破疫苗,导致546例注射部位出现顽固性硬结性瘙痒的严重不良反应。其中77%的不良反应病例经皮肤试验确认为对氢氧化铝过敏。狂犬病疫苗中的的氢氧化铝佐剂同样可以导致不良反应增多。因此,2004年12月的人用狂犬病疫苗质量工作会议上,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已要求各生产企业在2005年6月30日前停止氢氧化铝佐剂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生产。 2.为什么人用纯化狂犬病疫苗禁止臂部肌肉注射? 因为臂部脂肪较多,疫苗注射后不易扩散,可能会影响免疫效果。因此,要求成人在上臂三角肌注射,儿童最好选择大腿前外侧区肌肉注射。 3.正在接种其它疫苗,是否可以注射狂犬病疫苗? 正在接种其它疫苗,仍可注射狂犬病疫苗,但接种部位应远离前一种疫苗的接种部位。 4.使用疫苗的同时使用抗生素,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二者同时应用不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5.年幼儿童注射疫苗为什么选择大腿前外侧? 因为臂部肌肉脂肪较多,疫苗注射后不易扩散。上臂三角肌不发达,会影响疫苗的吸收。大腿前内侧因有大血管和神经经过,在此接种易发生危险。所以,年幼儿童应在大腿前外侧区肌肉注射,这里肌肉丰厚,易接种。

6.狂犬病病毒从感染至发病有哪些步骤? 狂犬病病毒从感染到发病的步骤为:①病毒感染;②病毒在肌肉内复制;③病毒在神经肌肉结合处,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④病毒通过快速轴突传递方式在周围神经的轴突内传播;⑤在脊髓的神经元与局部的周围感觉(背根)神经节内复制并快速上行到脑;⑥脑部神经元感染伴发神经功能障碍;⑦沿神经离心扩散到唾液腺、皮肤、角膜以及其他器官。 7.狂犬病病毒是如何与神经细胞相互作用的? 狂犬病病毒与神经细胞的相互作用分四个阶段:①吸附:狂犬病病毒吸附于健康的神经细胞;②侵入:病毒被细胞吸入,进入细胞内;③复制:在细胞内,病毒迅速繁殖;④出芽:新的狂犬病病毒离开宿主细胞,吸附于其他神经细胞。然后,病毒从脑通过神经扩散到身体的其他器官。 8.狂犬病病毒的特性有哪些? 狂犬病病毒是嗜神经性病毒,对神经组织有特殊亲和力。病毒不能穿透健康皮肤,主要通过损伤皮肤和粘膜入侵,少数由呼吸道吸入感染。病毒侵入后,沿传入神经到达中枢神经,侵害中枢神经细胞,然后再由中枢沿传出神经侵入各脏器组织,如唾液腺、眼、舌、皮肤、心脏等。因唾液腺最适狂犬病病毒繁殖,故唾液中含病毒最多,早在症状出现前14天即有病毒出现。因此唾液为主要传染源,既可通过舔咬感染人和畜,又可通过流涎污染环境,引起吸入性感染。 9.狂犬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狂犬病的病原体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狂犬病病毒。整个病毒由最外层的脂质双分子层外膜、结构蛋白外壳和负载遗传信息的RNA分子构成。 10.曾经注射过狂犬疫苗的人又被犬咬伤还用再打针吗? 全程接种符合效价标准的疫苗后1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者,应于0和3天各接种一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且已进行过上述处置者,应于0、3、7天各接种一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接种全程疫苗。此外,对暴露前后所用的疫苗效价无法证实者及免疫回忆应答无法确认者仍应进行全程免疫。

伪狂犬病检测方法

十一、伪狂犬病检测方法 伪狂犬病病毒分离鉴定 1 材料准备 DMEM培养基、BHK-21细胞、新生犊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溶液、0.22ul 微孔滤膜、细胞培养瓶、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溶液配制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2 操作步骤 2.1病料的采集对于刚死亡或活体送检并处死的动物,无菌采取肝、脾、肺、肾及其脑组织,尤其是三叉神经节、嗅球,4℃送实验室检测。 2.2样品处理待检组织在灭菌乳钵内剪碎,加入灭菌玻璃砂研磨,用灭菌生理盐水或DME培养基制成1:5乳剂,—70℃反复冻融后,经3000rpm离心30分钟后,取上清液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加入青链霉素溶液至最终浓度为100U/mL,—70℃保存作为接种材料。 2.3 病料接种将病料滤液接种已长成单层的BHK-21细胞,接种量为培养基量的10%,37℃恒温箱中吸附1小时后,加入含10%新生犊牛血清(经过56℃水浴灭活30分钟,过滤除菌,无支原体)的DMEM培养基,置37℃温箱中培养。 2.4观察结果接种后24—48小时,BHK-21细胞应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 pathogenic effect, CPE),表现为细胞变圆,脱落。如第一次接种不出现CPE,应将细胞培养物冻融后盲传三代,如仍无CPE,则判为伪狂犬病病毒阴性。 2.5病毒的鉴定将出现CPE的细胞培养物反复冻融后,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荧光抗体试验等两种方法中任一方法作进一步鉴定。 伪狂犬病聚合酶链式反应 1 材料准备:待检组织、组织匀浆器、蛋白酶K,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苯酚、氯仿,异戊醇(分析纯)、TEN缓冲液。溶液配制见附录C(标准的附录) 引物:扩增伪狂犬病病毒基因中434—651bp之间217bp基因片段,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序列为,上游引物P1:5’-CAGGAGGACGAGCTGGGGCT-3’, 下游引物P2:5’-GTCCACGCCC-CGCTTGAAGCT-3 仪器设备有:凝胶电泳紫外线检测仪,PCR扩增仪,电泳仪 2操作步骤: 2.1 样品的采集:对于病死或扑杀动物,取脑组织;对于待检活猪,用已灭菌的棉签,伸入猪鼻腔中,采取鼻粘液,即为鼻拭子,冷藏条件送实验室检测。2.2样品处理所采病料经组织研磨器充分研磨,按1:5用TEN缓冲液悬浮收集于离心管内,-70℃反复冻融3次,7000r/min离心5min,如样品为鼻试子,则加入2ml TEN缓冲液,充分挤压,取出棉签,7000rpm,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取上清液472.5μl,加入25μl 10%SDS和2.5μl的20mg/ml 蛋白酶K,50℃水浴摇床上放置2h后加入等量的饱和酚500μl,涡旋20s。离心取上清液,加等量的酚:氯仿:异戍醇(25:24:1)抽提一次,再用氯仿:异戍醇(24:1)抽提一次,最后用乙醇沉淀,真空抽干后加入20μl双蒸水溶解,-20℃贮存备用。

四川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修正案(精)

四川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修正案(1993年6月21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3年6月21日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一、第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 “对任何犬只都必须进行登记、免疫、检测。” 二、第五条修改为: “城市(城镇)、近郊区、工矿区、游览区、港口、码头、车站和机场为犬只限养区。 发生人、畜狂犬病的城市街道、农村居民点及其附近一至三公里范围内,自发生疫情三年内为狂犬病疫点。疫点所在的县(市、区)自发生疫情三年内为狂犬病疫区。与疫区毗邻的非疫区街道、农村,自发生疫情三年内为狂犬病防护带。” 三、第六条修改为: “疫点禁止养犬。 农村的疫区、狂犬病防护带养犬,须经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批准;限养区内除警卫犬、军犬、科研犬、观赏犬、演艺犬外,一律禁止饲养其它犬只。限养区饲养的犬只,须经当地县(市、区)公安机关批准。经批准养犬的,由批准机关发给准养证书。 观赏犬的具体种类由省畜牧行政部门会同省公安机关确 - 1 - 定、公布。” 四、第七条第一款修改为: “饲养犬只,犬主必须带犬到当地畜禽防疫机构进行犬只登记、免疫,领取和拴挂犬只免疫标志,并按规定带其到当地畜禽防疫机构进行走期检测”。 五、增加一条作为第八条: “犬只管理、免疫和检测,按规定收取费用。” 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九条,放在第二章“犬只管理”中:“犬只必须拴养或圈养。拴养犬只的绳链不得超过三米。除司法机关因侦查需要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带犬进入公共场所。在限养区除观赏犬外不得携带犬只进行户外活动。疫区犬只不准携、运出疫区。” 七、增加一条作为第十条: “凡未经审批、免疫检测的犬只禁止交易。非观赏犬禁止在城市犬只交易市场交易”。 八、原第八条调作第十一条放在第二章中;原第九条调作第十二条,放在第三章“疫情处理”中。 九、原第十条调作第十三条,并修改为:

狂犬病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一)

狂犬病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一) 【摘要】狂犬病的病死率极高。狂犬病暴露后必须正确处理伤口,并及时采取规范地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程序,以减发病的几率和风险。 【关键词】狂犬病狂犬病暴露免疫被动免疫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动物咬伤所致。当人被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舐伤口或粘膜后,其唾液所含病毒经伤口或粘膜进入人体,一旦引起发病,病死率达100%1]。 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时称为狂犬病暴露2]。被可疑动物咬伤后,立即正确地处理伤口,根据需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和严格按照要求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则能大大减少发病的风险。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能特异地中和狂犬病病毒,可立即起效,称之为被动免疫。而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病毒的保护性抗体,称为主动免疫3]。根据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判定为Ⅱ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1狂犬病的主动免疫 1.1接种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狂犬病疫苗不分体重和年龄,每针次均接种1个剂量。 1.2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以下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 1.3主动免疫的注意事项 1.3.1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应当越早越好。 1.3.2如不能确定暴露的狂犬病宿主动物的健康状况,对已暴露数月而一直未接种狂犬病疫苗者也应当按照接种程序接种疫苗。 1.3.3正在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可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也可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其他疫苗,但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 1.3.4接种狂犬病疫苗应当按时完成全程免疫,按照程序正确接种对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的免疫力非常关键,当某一针次出现延迟一天或者数天注射,其后续针次接种时间按延迟后的原免疫程序间隔时间相应顺延。 1.3.5应当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狂犬病疫苗完成全程接种。若无法实现,使用不同品牌的合格狂犬病疫苗应当继续按原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原则上就诊者不得携带狂犬病疫苗至异地注射。 1.3.6狂犬病疫苗接种接种后少数人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硬结等,一般不需做特殊处理。极个别人的反应可能较重,应当及时就诊。对正在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有严重不良反应时,可更换另一种狂犬病疫苗继续原有程序。 2狂犬病的被动免疫 2.1被动免疫制剂严格按照体重计算使用剂量,一次性足量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按照每公斤体重20个国际单位(20IU/kg),抗狂犬病血清按照每公斤体重40个国际单位(40IU/kg)计算。如计算剂量不足以浸润注射全部伤口,可用生理盐水将被动免疫制剂适当稀释到足够体积再进行浸润注射。

狂犬病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

狂犬病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 摘要:狂犬病(Rabie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感染温血动物和人后引起,近年来又有感染上升的趋势。一种准确、灵敏、快速的实验室检测诊断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现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方法(FAT)、快速荧光抑制灶技术(RFFI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荧光定量 RT-PCR,基因芯片技术和恒温扩增技术等狂犬病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做一综述。 关键词:狂犬病狂犬病病毒检测方法 狂犬病(Rabie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感染温血动物和人后引起,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急性致死性脑脊髓炎,进行性麻痹和最终死亡为主要临床特征。RV可感染多种温血动物引起死亡,表现为高度嗜神经性。脑组织感染RV后遭到破坏,使得狂犬病感染的病死率几乎 100%。 据WHO数据显示狂犬病在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过狂犬病病例。尽管狂犬病可以通过疫苗免疫进行预防,全世界每年仍有超过 5.5 万人死于该病,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1]。中国狂犬病疫情较严重,居世界第2位[2~3],近年来,狂犬病疫情呈现回升的趋势[4]。检测狂犬病抗原抗体、分析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并建立高效、快速、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此病的流行。下面主要针对RV的形态特征和分子结构及主要的检测技术进行概述。 1、狂犬病病毒形态特征 RV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血清/基因 1 型,单股负链RNA病毒。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直径为70~80nm,长160~240nm,一端钝圆,另一端平凹,整体呈子弹状[5]。病毒有双层脂质外膜,其外面镶嵌有1072-1900个8-10nm长的纤突(spike),为糖蛋白,每个糖蛋白呈同源三聚体形式,电镜还显示了糖蛋白具有“头”和“茎”结构。病毒双层脂质包膜的内侧主要是膜蛋白

猪伪狂犬病的预防与用药

猪伪狂犬病的预防与用药 -----本文由深圳安多福整理 最近,河南的一养殖户,使用成都天邦的疫苗,却死了3000多头母猪。是成都天邦的伪狂犬疫苗有问题,还是母猪已经感染了强毒或是母猪在注射后被蓝耳病和其他病致死的?相信不久,真相就会揭晓。 那么猪伪狂犬是怎么样的一种病,发病有哪些症状,怎么样去预防和治疗呢? (一)综述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为成年猪呈隐性感染或有上呼吸道卡他性症状;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哺乳仔猪出现脑脊髓炎(神经症状)和败血症状(发热),最后死亡。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寒冷的冬季发病较多。 本病主要通过与病猪和带毒猪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感染,也可通过配种、哺乳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感染胎儿。(二)症状 本病潜伏期3~11天。临床症状随猪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产出的弱胎通常在3~4天死亡,流产率可达50%;适龄母猪表现为不育症,返情率高,但屡配不孕。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即使有症状也是轻微的,只表现为一般性发热,精神沉郁,有的有呕吐、咳嗽、一般4~8天恢复;可引起新生仔猪大量死

亡,主要表现为刚生下的仔猪第一天无异常,常从第二天开始发病,3~5天内达到死亡高峰,表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病猪昏睡、鸣叫、呕吐、拉稀、流涎、发抖、痉挛,有时不自主地前冲、后退或转圈运动;随着病情的发展,发现四肢麻痹,倒地侧卧,头向后仰,四肢乱动或划水样运动,最后昏迷死亡;可引起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在20%~40%,死亡率在40%~60%,主要症状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 (三)病理变化 剖检主要表现为脑膜充血,水肿、出血,脑脊液增多,淋巴结肿大,胃肠黏膜可见卡他性炎症,胃底部有明显出血区,上呼吸道黏膜及扁桃体出血,水肿,并有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覆盖。有的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的出现肺水肿。肝肾有特征性坏死灶,中央灰白色,外周有红色晕圈,具有诊断意义。流产胎儿的肝、脾及胎盘绒毛膜有凝固性坏死。 (四)防治 1、种猪每6个月背颈皮下注射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油佐剂苗3毫升,母猪在产前1个月左右加强免疫一次;种用仔猪28~35日龄注射一次1.5毫升,4~6周重复注射一次,育肥仔猪30日龄注射1.5毫升。 2、严格执行消毒措施。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每周定期消毒1次,粪便放发酵地或沼气池处理。发生疫情时则2~3天消毒1次,消毒液可用安多福万金水按1:500稀释。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眉山市狂犬病防制和犬只管理办法的通知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眉山市狂犬病防制和犬只管 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牧业管理 【发文字号】眉府办发[2010]12号 【发布部门】眉山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0.04.13 【实施日期】2010.04.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眉山市狂犬病防制和犬只管理办法的通知 (眉府办发〔2010〕1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经开区和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市属以上企事业单位:现将《眉山市狂犬病防制和犬只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原《眉山市狂犬病防制和犬只管理办法(试行)》(眉府办发〔2007〕27号)废止。 二○一○年四月十三日 眉山市狂犬病防制和犬只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逐步消灭狂犬病,保障公民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四川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预防控制狂犬病和饲养犬只,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预防控制狂犬病,以预防为主,实行犬只综合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饲养犬只必须进行登记、免疫和检测。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预防控制狂犬病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 第五条相关部门职责 市、区县人民政府狂犬病预防控制指挥部办公室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防制狂犬病规划,协调相关部门对狂犬病疫情和相关突发事件实施紧急处置,防止疫情发生和蔓延。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用狂犬疫苗的供应、接种和犬伤患者的救治;对狂犬病疫点处理和应急防控措施进行指导。 公安行政部门负责限养区内养犬的审批与违章养犬的处理,捕杀狂犬、野犬。 畜牧兽医行政部门负责兽用狂犬病疫苗的供应,对城乡准养犬只进行免疫接种并做好免疫档案;对犬类狂犬病的疫情进行监测。 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城镇的犬只管理工作。 工商行政部门要做好集贸市场犬只交易管理工作,严防疫情扩散。 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镇)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养犬的备案和初审登记,组织犬只

狂犬病毒的作用原理

狂犬病毒的作用原理?是对人的神经起作用还是?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病原学] 狂犬病病毒属核糖核酸型弹状病毒。狂犬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为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并使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可使体内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无保护作用。从患者和病兽体内所分离的病毒,称自然病毒或街毒(stree virus),其特点是毒力强,但经多次通过兔脑后成为因定毒(fixed virus),毒力降低,可制做疫苗。 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甲醛、50~70%乙醇、升汞和季胺类化合物(新洁尔灭)等灭活。其悬液经56℃30~60分钟或100℃2分钟即失去活力,对酚有高度抵抗力。在冰冻干燥下可保存数年。 [流行病学] 狂犬病在世界很多国家均有发生。我国解放后由于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因养狗逐渐增多,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一)传染源发展中国家的狂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传播者约占80~90%,其次为猫和狼,发达国家由于狗狂犬病被控制,野生动物如狐猩、食血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渐成为重要传染源。患病动物唾液中含有多量的病毒,于发病前数日即具有传染性。隐性感染的犬、猫等兽类亦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病毒自皮肤损伤处进入人体。粘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门户,如眼结合膜被病兽唾液沾污,肛门粘膜被狗触舔等,均可引起发病。此外,亦有经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报道。 (三)传播途径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兽医、动物饲养者与猎手尤易遭感染。一般男性多于女性。冬季发病率低于其他季节。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很强的亲和力。发病原理分为三个阶段:①局部组织内小量繁殖期。病毒自咬伤部位入侵后,在伤口附近横纹细胞内缓慢繁殖,约4~6日内侵入周围神经,此时病人无任何自觉症状。②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病毒沿周围传入神经迅速上行到达背根神经节后,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和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干及小脑等处的神经元。但亦可在扩散过程中终止于某部位,形成特殊的临床表现。③向各器官扩散期。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再沿传出神经侵入各组织与器官,如眼、舌、唾液腺、皮肤、心脏、肾上腺髓质等。由于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可以发生呼吸肌、吞咽肌痉挛。临床上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交感神经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可发生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或猝死。

四川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逐步 ...

四川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逐步消灭狂犬病,保障公民人身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 条例。 第二条预防控制狂犬病,以预防为主,实行犬只综合管理。 对任何犬只都必须进行登记、免疫、检测。 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预防控制狂犬病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 本条例由卫生厅会同公安、工商、畜牧行政部门,按各自的分工,负责实施和监督执行。 第四条四川省境内的城乡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本条例,并对违反者有权制止、报告。 第二章犬只管理 第五条城市(城镇)、近郊区、工矿区、游览区、港口、码头、车站和机场为犬只限养区。 发生人、畜狂犬病的城市街道、农村居民点及其附近一至三公里范围内,自发生疫情三年内为狂犬病疫点。疫 点所在的县(市、区),自发生疫情三年内为狂犬病疫区。与疫区毗邻的非疫区街道、农村,自发生疫情三年内为 狂犬病防护带。 第六条疫点禁止养犬。 农村的疫区、狂犬病防护带养犬,须经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批准;限养区内除警卫犬、军犬、科研犬、观赏犬、演艺犬外,一律禁止饲养其它犬只。限养区饲养的犬只,须经当地县(市、区)公安机关批准。经批准养犬的,由批准机关发给准养证书。 观赏犬的具体种类由省畜牧行政部门会同省公安机关确定、公布。 第七条饲养犬只,犬主必须带犬到当地畜禽防疫机构进行犬只登记、免疫,领取和拴挂犬只免疫标志,并按规定带其到当地畜禽防疫机构进行定期检测。 兽用狂犬病疫苗由国家批准定点生产,畜禽防疫检疫单位统一经营。禁止其他单位和个人生产、经销。 第八条犬只管理、免疫和检测,按规定收取费用。 第九条犬只必须拴养或圈养。拴养犬只的绳链不得超过三米。除司法机关因侦查需要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带犬进入公共场所。在限养区除观赏犬外不得携带犬只进行户外活动。 疫区犬只不准携、运出疫区。 第十条凡未经审批、免疫、检测的犬只禁止交易。非观赏犬严禁在城市的犬只交易市场交易。 第十一条出售犬只、犬皮、犬肉的,必须出示家犬免疫、检疫证明。 犬只自然死亡或被捕杀的,养犬单位或个人必须向原发证单位退还家犬免疫证明。 第三章疫情处理 第十二条发现人或犬只、其它动物患狂犬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

狂犬病免疫学

2011年2月,WHO最新发布了《疫苗接种的免疫学基础丛书,第17分册:狂犬病(The Immunological Basis for Immunization Series,Module 17: Rabies)》,现将其中的《第2章:狂犬病的免疫学》全文翻译如下: 2.1 临床疾病的预防 狂犬病与其他传染病相比最独特之处,就是在暴露于病毒之后,如能及时实施暴露后预防(PEP),仍能防止临床疾病的出现,即使病人以前未接种过疫苗。WHO推荐的PEP包含三部分内容:(a)对伤口进行清洁、冲洗、消毒等处理;(b)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和给药途径,在28至90天的期间内接种疫苗;(c)所有三级(严重)暴露病人应在接种第一针疫苗的同时或之后一周内注射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RIG)。暴露于狂犬病毒的后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暴露位置及严重程度,进入伤口的病毒量及其型别(基因型或生物型),以及接种是否及时、是否严格遵照WHO关于PEP的建议。病人的先天免疫(基础免疫系统产生的非特异抗病作用)和适应性免疫(高度特异,系统的细胞和体液免疫)都参与发挥保护作用以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除了对伤口的一些物理和化学处理措施以外,PEP主要的免疫学目的是中和并清除暴露时侵入病人体内的狂犬病毒。为达此目的,需要以最快速度增加狂犬病毒中和抗体(RVNA)的数量。因此,一个关键问题是,保护性免疫反应应当能确保尽快产生直接针对狂犬病毒G 蛋白的RVNA。RVNA水平几乎总是能在初次接种后的7至14天之间达到足以被检测到的浓度(适应性或主动免疫)。不过,由于人狂犬病无例外地是致命的,疫苗接种方案中尽早接种免疫球蛋白(RIG)(被动免疫)的目的是提供补充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对于严重和/或多处受伤的病人。 2.2 狂犬病疫苗 自从30年前开始开发以来,细胞培养和基于鸡(鸭)胚的狂犬病疫苗(CCV)已证明对于预防人狂犬病高度有效,包括用于暴露前预防性接种(PrEP)和与RIG联合用于PEP。CCV的投产是一项重大进展,特别是其质量明显优于在一个世纪以前用受感染动物脑

【CN110042087A】一种重组狂犬病病毒rHEP△GEGFP及其应用【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06785.0 (22)申请日 2019.03.19 (71)申请人 华南农业大学 地址 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 483号 (72)发明人 罗永文 毕水莲 梁嘉琪 曾小玲  龙家慧 潘雨晴 郭霄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代理人 杨晓松 (51)Int.Cl. C12N 7/01(2006.01) C12N 15/65(2006.01) G01N 33/569(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重组狂犬病病毒rHEP-△G-EGFP及其应用(57)摘要本发明涉及抗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组狂犬病病毒rHEP -△G -EGFP及其应用。所述重组狂犬病病毒rHEP -△G -EGFP为糖蛋白基因缺失型重组毒株,所述糖蛋白基因缺失型重组毒株具有如下特性:a)含有细胞来源的标准强毒株糖蛋白;b)能够感染细胞且在细胞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c)无法在细胞和动物体中自我复制和扩散。利用该重组狂犬病病毒rHEP -△G -EGFP建立的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检测方法具备以下优点:一、该病毒不能在细胞和活体中传代繁殖,因此更安全;二、该检测方法以直接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更加经济便捷;三、该检测方法的测定结 果相对于利用弱毒株的方法更加可靠。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序列表1页 附图4页CN 110042087 A 2019.07.23 C N 110042087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42087 A 1.一种重组狂犬病病毒rHEP-△G-EGFP,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狂犬病病毒rHEP-△G-EGFP为糖蛋白基因缺失型重组毒株,所述糖蛋白基因缺失型重组毒株具有如下特性: a)含有细胞来源的标准强毒株糖蛋白; b)能够感染细胞且在细胞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c)无法在细胞和动物体中自我复制和扩散。 2.一种制备重组狂犬病病毒rHEP-△G-EGFP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稳定表达狂犬病病毒CVS-11毒株糖蛋白的BHK-21细胞上构建并拯救出一种将糖蛋白基因替换成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狂犬病病毒重组毒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筛选稳定表达CVS-11糖蛋白的BHK-21细胞系; S2:构建重组质粒pHEP-△G-EGFP; S3:拯救及筛选重组狂犬病病毒rHEP-△G-EGFP。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 S21:PCR扩增EGFP和载体pHEP-△G(缺失糖蛋白基因)片段; S22:将质粒进行无缝连接,将连接产物转化至感受态细胞后进行筛选得到阳性克隆菌; S23:提取阳性克隆菌的质粒后进行鉴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1包括: S211:以质粒pEGFP-N1为模板,利用引物EGFP-F和引物EGFP-R进行PCR扩增,所述引物EGFP-F和引物EGFP-R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NO:1和SEQ NO:2所示; S212:以质粒pHEP-3.0为模板,利用引物pHEP-△G-F和引物pHEP-△G-R进行PCR扩增;所述引物pHEP-△G-F和引物pHEP-△G-R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NO:3和SEQ NO:4所示。 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得到的重组狂犬病病毒rHEP-△G-EGFP。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重组狂犬病病毒rHEP-△G-EGFP在检测抗体水平中的应用。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或者6所述的重组狂犬病病毒rHEP-△G-EGFP检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水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测血清进行灭活处理; S2:加入重组狂犬病病毒rHEP-△G-EGFP进行孵育中和反应; S3:加入BHK-21细胞悬液,培养24-48小时后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统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在评价疫苗免疫效果中的应用。 10.一种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括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重组狂犬病病毒rHEP-△G-EGFP。 2

狂犬病题目及答案完整版

狂犬病题目及答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狂犬病暴露处置技术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狂犬病是由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发病后病死率达。 2.狂犬病病毒是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____和____狂犬病的病原体. 3.人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的,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用或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分钟。彻底冲洗后用涂擦伤口。 4.狂犬疫苗接种程序为:、、、、天各注射一支狂犬疫苗,成人、儿童用量。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禁止注射。对于Ⅲ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以上的暴露,接种疫苗的同时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或。二.单选题(每题5分,共50分) 1.关于狂犬病病毒不正确的描述是() A.狂犬病毒为弹状病毒科 B.狂犬病毒是非嗜神经性病毒 C.不会引起化脓性脑炎 D.在中枢神经细胞胞浆内形成内基小体(NegriBodies) E.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即可杀灭 2.Ⅲ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以上的暴露,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B.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 C.清创+抗生素 D.清创+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疫苗 E.清创+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3.狂犬病标本采集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事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工作人员均要进行暴露前免疫 B.在狂犬病病人入院后,尽可能早期采集标本 C.用于病原学检测的标本,以脑组织阳性率最高 D.A+B+C E.B+C. 4.狂犬病病毒最不可能感染的动物是() A.狗 B.猫 C.蝙蝠 D.家禽 5.暴露前的免疫程序是() A. 0、7、21 天各 1 剂的程序 B. 0、3、7、14 和28天各接种 1 剂 C. 0天两剂,7、21 天各1剂的程序 D.直接注射免疫球蛋白 6.狂犬病临床表现有:() A.有怕水、怕光、怕声的“三怕”症状

狂犬病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摘要】狂犬病的病死率极高。狂犬病暴露后必须正确处理伤口,并及时采取规范地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程序,以减发病的几率和风险。【关键词】狂犬病狂犬病暴露免疫被动免疫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动物咬伤所致。当人被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舐伤口或粘膜后,其唾液所含病毒经伤口或粘膜进入人体,一旦引起发病,病死率达100%[1]。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时称为狂犬病暴露[2]。被可疑动物咬伤后,立即正确地处理伤口,根据需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和严格按照要求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则能大大减少发病的风险。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能特异地中和狂犬病病毒,可立即起效,称之为被动免疫。而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病毒的保护性抗体,称为主动免疫[3]。根据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判定为ⅱ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1狂犬病的主动免疫 1.1接种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狂犬病疫苗不分体重和年龄,每针次均接种1个剂量。 1.2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以下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 1.3主动免疫的注意事项 1.3.1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应当越早越好。 1.3.2如不能确定暴露的狂犬病宿主动物的健康状况,对已暴露数月而一直未接种狂犬病疫苗者也应当按照接种程序接种疫苗。 1.3.3正在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可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也可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其他疫苗,但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 1.3.4接种狂犬病疫苗应当按时完成全程免疫,按照程序正确接种对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的免疫力非常关键,当某一针次出现延迟一天或者数天注射,其后续针次接种时间按延迟后的原免疫程序间隔时间相应顺延。 1.3.5应当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狂犬病疫苗完成全程接种。若无法实现,使用不同品牌的合格狂犬病疫苗应当继续按原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原则上就诊者不得携带狂犬病疫苗至异地注射。 1.3.6狂犬病疫苗接种接种后少数人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硬结等,一般不需做特殊处理。极个别人的反应可能较重,应当及时就诊。对正在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有严重不良反应时,可更换另一种狂犬病疫苗继续原有程序。 2狂犬病的被动免疫 2.1被动免疫制剂严格按照体重计算使用剂量,一次性足量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按照每公斤体重20个国际单位(20iu/kg),抗狂犬病血清按照每公斤体重40个国际单位(40iu/kg)计算。如计算剂量不足以浸润注射全部伤口,可用生理盐水将被动免疫制剂适当稀释到足够体积再进行浸润注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