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奇中回归素朴在边缘处走向天真_严歌苓小说_第九个寡妇_的_狂欢_意味

严歌苓品评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12

在传奇中回归素朴 在边缘处走向天真

———严歌苓小说《第九个寡妇》的“狂欢”意味

周 云

摘要:狂欢理论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复调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颠覆与建构,意蕴深刻。论文从狂欢节的视角出发,以狂欢式的世界感受、狂欢式的双重性以及快乐的相对性为切入点,对小说《第九个寡妇》塑造的人物形象、情节处理、思想内蕴等方面予以关照,以期从一个侧面来接近作品、了解作品。

关键词:狂欢化;傻瓜形象;边沿地点;思想交锋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63(2008)2-0057-05

《第九个寡妇》是旅美华文女作家严歌苓2006年奉献给读者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流传于河南农村的真实的传奇故事———女主人公王葡萄自幼在孙家做童养媳,土改时将被错划为恶霸地主的公公从死刑场上背回,藏匿于红薯窖中几十年。小说着力刻画了王葡萄蒙昧而无邪、淳朴而强悍的性格。她始终恪守着最朴素、最基本的人生信念,以“活着”为生命要义,在那个纷繁复杂、充满变数的历史年代里,从传奇般的历程回归到素朴纯粹,在时代的边缘处走向了率真简单。

在王葡萄的身上,一些平常难以相容的各种因素,如美与丑,善与恶,神圣与粗俗,崇高与卑下,明智与愚蠢,遵循与反叛,天真同淫荡等,在小说中接近、结合为一体。正是狂欢体的两重性原则使得作者毫不费力地使“狂欢体以外等级世界观所禁锢、所分割、所抛去的东西,复又产生接触,互相结合起来”[1]。

狂欢化理论是俄国文论家巴赫金在研究俄国著名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特征时提出来的。巴赫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继承和改造了古希腊、罗马文学中的梅涅普体,这种体裁主要是以古代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广泛的平等对话精神为基础,在狂欢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积极的参加者。另外,幻想的成分、“危急的时刻”的利用又在结构上使小说处于极度紧张状态;还有

加冕脱冕结构的利用等等。

本文正是希望从狂欢化的视角出发,对小说《第九个寡妇》在外表上体现出来的具体生动的、内在的十分深刻的狂欢式世界感受予以观照、探究及阐释,从而在一个独特的视角下完成对小说意义的探索与呈现。

一、人物塑造———狂欢体两重性的“傻瓜”形象

王葡萄是极有个性的人物,在民间伦理体系中她是不洁的寡妇,也是至真至孝的好人。在官方话语中她是被压迫到麻木的受苦人、工作出色的模范、思想落后的生坯子。相对识时务的革命分子来说,她简直神经错乱。这是一个带有鲜明两重性的、相反相成的“傻瓜”形象,即狂欢化文学中所谓的“聪明的傻瓜”和“悲剧的小丑”这种形象。

“傻瓜”形象是狂欢化文学中通常借用的塑造人物的模式。在巴赫金看来,傻瓜、小丑的面具———当然是各种各样变了形的面具———能给小说家以帮助。原因在于,一方面,这些形象“与小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揭示人类关系中坏的传统惯例、伪善的陈规虚礼有联系”[2];另一方面,傻瓜、小丑作为体现日常(非狂欢节)生活里的狂欢因素的典型人物,“他们体现着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一种既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生活方式”[3]。小说家恰恰可以借助这些形象独有的特点和特

权,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代言人。

1、“傻瓜”形象的狂欢化意义

在《第九个寡妇》里,处于小说中心地位的,是带有狂欢式色彩的“傻瓜”形象,即王葡萄。这个人可以说在生活中不占有任何特殊地位,也即足以决定她的行为、约束她人性的生活地位。从一般的生活逻辑角度来看,王葡萄的一切举动、一切感情,都不合时宜而且十分奇特。小说中,她的二伯哥孙少勇都主动要求政府枪毙亲爹“恶霸地主”孙怀清,她却在行刑后救下未死的公爹,把他藏匿于红薯窖里,并为此拒绝与少勇———她心中的情哥哥———结婚,甚至把和少勇所生的儿子“挺”也送了人。同样不合生活逻辑的,还有王葡萄对作品中其他人物的态度,如对专区丁书记、村书记春喜、名作家老朴、村民史五合等。我们不妨说,王葡萄不可能完全融入生活中去,不可能接受那种制约人的定型的生活,她“仿佛总要留在同生活之圆相切的切线上”[4]。对王葡萄来说,游离在普通生活中的人们关系之外,个性和行为总是不合时宜,这些显而易见的、近乎“天真”的性质,使之的的确确是个“傻瓜”。

七岁的小闺女告诉人们她叫王葡萄。

她口齿伶俐,不过有问才有答。逃黄水的

人在村外的河滩上搭了芦棚,编起芦席作

墙。史屯的人过去给他们半袋红薯干或一

碗柿糖面,问道:“那小闺女卖不卖?”逃黄

水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做这个主。

小闺女王葡萄的全家都让黄水卷走了,卖

了她谁数钱呢?[5]

王葡萄是一个脱离了自己故土和亲人的人,她的生活因而不再受住在故土的人们的正常秩序所左右,她的行为也不再受她的故乡所约束。被卖到史屯后,她是史屯生活圈子外的人物。在这里,她摆脱了普通生活的规范和秩序,她与周围人的关系,她的行为,变得很不一般,古怪而荒诞。与王葡萄相比,她周围的人似乎过着一种常规的严肃的生活,服从于时代与社会需求的生活;另一种则是王葡萄体现的狂欢式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了对一切神圣的歪曲和亵渎,充满了同一切人一切事的随意不拘的交往。两种生活以矛盾结合的方式出现在小说里,而后一种生活———狂欢

式的生活获得了作者的青睐。王葡萄的生活从根本上说是溢出常规的,摆脱普通生活的规范和秩序的。恰似在狂欢节上,人们过着一种脱离了常规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翻了个的生活”,是“反面的生活”,狂欢节期间决定着普通的即非狂欢生活的规矩和秩序的那些法令、禁令和限制取消了,等级制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型的相互关系———插科打诨,亲昵接触,矛盾的结合,粗鄙化,一切都以生活形式的方式体验着。

2、“傻瓜”形象的两重性意义

在小说里,与王葡萄相对应的人物之一是男主人公孙少勇。他是一个完完全全投入生活的人,他以自己“循规蹈矩”的行动和形象在生活中占据了一个确定的位置。小说写他为了顺应形势,主动上交父亲的财产,主动要求枪毙自己的所谓“恶霸”父亲,为了儿子“挺”与只知工作的干部妻子离婚。他理智、清醒、审时度势,是一个以蜕变苟活于风云变幻的人生考验中的“中规中矩”的人。

“英雄寡妇们”在小说里更是充当了闪现鲜明的对照与矛盾、突出种种不般配的审视角色。小说的开头,蔡琥珀等年轻媳妇们在史屯的场院上舍下自己的丈夫认回了八个“老八”(八路军游击队员);王葡萄则领回了自己的男人铁脑,而且振振有词,自己丈夫不救救谁?同样成了寡妇,蔡琥珀们在鬼子投降后是“英雄寡妇”,“受了奖,年年都吃史屯人的贡”[6];王葡萄却自己过自己的,还被误认为是“奸细的媳妇”。从常人的眼光来看,最令人奇怪的是:王葡萄在尽心尽意孝顺公爹孙二大(即孙怀清)时,女儿性的尽孝与女人性的偷欢溶于一身。身为女儿,她无法接受没有父亲的生活(在她的心目中,公公孙怀清更多充当的是父亲的角色),于是,她不顾一切地把行刑后没死的公爹背回了家,悉心照料,在动荡的岁月里与之相依为命;作为女人,她同时渴望有男人的爱,铁脑死后,她先后与几个男人保持着暧昧的关系。小说在不寻常的思维和行为中开掘出她的性格、完满她的形象,从而使她的性格及形象足以承担起表现她思想的重担。

小说里的王葡萄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首先,等级制度对她已毫无约束力,因而在她身上我们无法找到等级制的各种形态———畏惧、尊敬、仰

慕、礼貌等等,以及由于社会地位不平等造成的一切现象,她完全以本真的自我形态与周围的人与事发生着联系和关系,并由此取得了自由随便的生活状态。其次,正是由于她所取得的自由随便的生活状态,决定了她的语言、行为从非狂欢式生活种种左右人们一切的等级地位里解放出来,用巴赫金的话说:“人的本质的潜在方面,得以通过具体感性的形式揭示并表现出来。”

狂欢和奇幻的气氛贯穿作品的始终,但这气氛围绕着王葡萄的,是明朗的,几乎是欢快的;围绕着几个“英雄寡妇”们,则是阴郁的。槐槐不明不白被谋杀,李秀梅生活艰难,蔡琥珀几经起落并被打成了驼子。可以说,王葡萄是在狂欢节的天堂里,“英雄寡妇们”则是在狂欢节的地狱里。当然,这天堂与地狱,在小说中是交叉的,以多种形式相互交错着,根据狂欢体的两重性原则反映着。纵观整个小说,对照成了贯穿全篇的典型手法。在这里崇高的本真的哲理立场与极端的外部环境结合在一起,在对比中彰显出“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人首先得活着”这样一种实实在在的来自民间的人生信念。

二、情节安排———“边沿”地点与“狂欢场面”

在一般小说中,情节把人物联系起来,并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亲属关系、情人关系等等;而家庭关系、生活事件的联系等又是一切情节关系的坚实基础。然而在狂欢化文学里,情节达到这样一种高度:它不再充当让主人公各就各位的、构筑整个故事框架的结构链条;相反的,它形成一种处境,任何人都可以置身其中,它只是主人公赖以活动的环境,是体现作者艺术构思及创作意图的有利材料,作者借此只是为了显示一种哲理的生活立场。

1、“边沿”地点的狂欢化表征

在《第九个寡妇》里,我们发现空间具有了狂欢化的象征功能。门边、地窖、场院“获得了‘点’的意义,在这个‘点’上出现了危机、剧变、出人意外的命运转折;也是在这个‘点’上,人做出决定、越过禁区、获得新生或招致灭亡”[7]。在《第九个寡妇》里的小说情节主要是在“点”的基础上展开的。故事是以王葡萄把公爹藏匿在地窖里几十年为情节主线的,这不可避免地使得小说发生、发展都要围绕着“地窖”来展开。“地窖”显而易见是一个特殊的空间,在这里是不应有常规的生活场景出现的,它远离室内空间,远离室内生活。从这一点出发,小说作者舍弃了远离边缘的室内空间,超越了房宅住屋中的舒适而稳定的生活气氛,漠视了有关人们传记式的生活———何时诞生、如何成长、怎样结婚生子、怎样生老病死———的场景。作者笔下呈现出来的边缘式的生活样式,在小说中是以对王葡萄的生活描写为代表的。小说开始于史屯的场院,当人们在集上看赛秋千时,日本鬼子包围了史屯,让媳妇们认领自家的男人。蔡琥珀们舍弃亲人领回八个“老八”(抗日游击队员),王葡萄却认下了自己的男人铁脑。场院———这个类似狂欢节上的广场的地方———决定了故事不同寻常的发展逻辑的可能性。随后,王葡萄的活动地点几乎完全被作者限定在店堂、后院、门缝边、地窖里等“边沿”上的空间里。或者说,这些地方之外的符合人们常规逻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景被作者有意忽略及舍弃了,原因恰在于她(作者)所描绘的生活不是出现在那样的空间的。在边沿上,主人公是不可能过上传记体式生活的。即使王葡萄有男人有儿子,她的生活却是游离于日常生活之外的,是没有去“认真地父父子子祖祖孙孙夫夫妻妻”[8]的。“地窖”是小说中情节展开的主要地方,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边沿上”的空间,远离日常生活舒适的室内空间。这里发生的一切处于存在与不存在的边缘上、现实与幻像的边缘上,就连“地窖”本身似乎也失去了其存在的内在根据,而不能保持在应有的稳定状态中。于是,它只能处于“边沿上”,小说也由此获得了狂欢化的世界感受。

2、“狂欢场面”的心灵隐秘的暴露

下面我们从细节入手,来看看作品中呈现出的狂欢体特征。

第一处细节发生在解放军土改工作队来孙家搬东西之时。王葡萄把自己反锁在磨棚里,从关着的门缝里,她看见“椅子腿、桌子腿,跟着人腿也走了。连那桌腿看着都喜洋洋的,颠颠儿地从大院里走过去”。家被抄了,而她“这会儿是想和大家一块热闹的……她抱着两个包袱,盘腿坐在门边,从门缝跟着热闹”[9]。

随后的批斗孙怀清的场面,表现出更加鲜明的外在的与内在的狂欢化。情节一展开,就处于几乎暴露了所有在场者心灵的闹剧气氛中。首先

出现了史修阳这样的外在的狂欢化人物。

然后开起了斗争大会。谁也不说话。

带头喊口号的男兵开始沉不住气,指着史

修阳说,你下头不是又会写又会说,怎么不

敢敲当面锣打当面鼓呢?史修阳抓耳挠腮

地站起来。多少年都是一件长袍冬天填絮

夏天抽絮,这时穿了件团花马褂,看着像谁

家的寿衣。镇里村里的许多标语都是史修

阳帮着写的,他一笔不赖的书法可得了个

机会显摆。写标语时他告诉解放军土改工

作队,孙怀清如何逼债如虎,如何不讲情

面。

史修阳走到孙怀清前面,小声说:“二大,得罪啦”。

孙怀清嘴角一撇。史修阳马上明白,那是他在说:孬孙,你就甭客气了!

史修阳突然感到小腹一阵坠胀。他心想,晚上也没喝多少甜汤啊。但那坠胀感

让他气短,他只好说:“等着,等我解了手回

来再斗争。”

下面有人笑起来。史修阳的大烟身子在团花马褂里成了根旗杆,呼扇呼扇从人

群前头跑出去。[10]

显然,史修阳在这里充当了狂欢节上的小丑角色,在被加冕之后,又自己给自己脱了冕;随后,王葡萄同样被加冕脱冕。加冕脱冕,是狂欢式的世界感受的核心所在,它表现出更新交替的不可避免性以及新旧交替的积极意义;它还说明了任何制度和秩序、任何权势和地位的令人发笑的两重性和相对性。加冕本身便蕴含着后来脱冕的意味,加冕从一开始就具有两重性。不言而喻,作者正是通过此类狂欢情节消解了读者从惯常逻辑和思维出发得到的有关社会、政治、人生的观念。作者笔下的生活呈现出不断更替和变化的状态:在胜利中预见失败,在失败中预见胜利,在加冕中预见脱冕,在脱冕中预见加冕,以此类推,狂欢式的生活不让更替变化中的任何一方片面地成为稳固的现象而绝对化、凝固化。小说里这种狂欢化的场景比比皆是,也正是在这些狂欢化的情节场面里,人物隐秘的心灵遭到了最彻底、最无情也是最精彩的剖析与呈现。

三、思想交锋———“作者声音”与“他者观念”

巴赫金认为,作者的观点和思想在作品中不应该承担全面阐发所描绘世界的功能,它应该化为一个人的形象进入作品,作为众多其他意象中的一个,众多他人议论的一种议论。这个理想的意向以及它存在的可能性,应该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看得到,但不应该化作作者个人的思想情调而附于作品身上。也就是说,思想一方面作为他人的思想在作品中被描绘,另一方面又能保持其作为思想的全部价值;作者不仅可以保持一种距离,不肯定他人的思想,而且不把他人思想同已经表现出来的自己的思想融为一体。

1、“作者声音”的生动思想载体

在《第九个寡妇》里,作者创立的是思想的生动形象,而这些思想可以说是她(严歌苓)在生活中发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严歌苓听到了居于正统地位的、得到认可的、强大的时代声音,亦即一些居于统治地位的主导的思想(通常以官方半官方的语言形态表现出来);听到了尚且微弱、尚未完全显露的思想;也听到了潜藏在生活表层之下的、除她之外谁也未听见的思想;还听到了处于萌芽状态的思想。总而言之,严歌苓在一个当代的平面上,听到了过去时代的思想和声音的共鸣,并促使她诉诸文字,在文本中塑造出符合自己思想的人物形象。

由于小说中思想的独特性以及完成思想表达的要求,使得《第九个寡妇》中的主人公与一般小说的主人公有所不同。一般小说要告诉读者主人公是什么人,他们是谁,这样他们的意识和现实关系比较容易确定下来。而在《第九个寡妇》里,我们无法找到工笔刻画、精描细绘的外貌或身体摹状,也没有提前交待或专门介绍身世,一切都是在紧张的事件、问题的探索与思考中直接呈现出来的,即在故事发展的转折、紧张的冲突等关节点上暴露出来的。因为在这里,他们是谁并不是首要的、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是世界、现实对他们(主人公)说来是什么,作者的视线聚集到“世界在主人公心目中是什么,在自己心目中是什么”[11]上了,这是主人公感受世界的极其重要的和根本性的特征,也是作者藉以表现思想的重要依托。因此,作者着力刻画与揭示的,便不是主人公特定的生活和确切的形象,而是他们对生活、对现实的

观点和态度。作者如此处理,自然是别有用意。一方面,严歌苓借鉴了一个真实的而非杜撰出来的故事为原型,自然得对小说的主人公们有所交待;另一方面,作者着意之处又并不在于人物的形象塑造及小说的故事性上,而是希望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本身所承载的思想的对话与交锋来展现一个多声部的时代场景。为此,作者的目光从“他们是谁”转到了“他们如何对待这个世界”之上了。于是,小说中便活动着一个个面目模糊而思想(指人物形象所表现的思想)清晰的人物。这一个个思想的形象以主体的姿态在小说中共享着文本空间。我们无法说谁压倒谁、谁超越谁;也不能说作者肯定谁、否定谁。事实上是,多种思想各以自己独立的姿态存在着,按自己的发展模式向前发展,相互之间不断发生对话与交锋,而其全部活动内容可以集中于一点上———认识自己、认识生活、认识世界上。由此可见,构成主人公王葡萄、蔡琥珀们、孙少勇们的形象的因素,不是现实本身的特点,也即他们本人和其生活环境的特点,而是这种种特点在他们本人心目中留下的痕迹和所具有的意义。

2、“他者观念”与“作者声音”的交锋与对话

在严歌苓的笔下,作者让不同思想按自己预见的方向和模式向前发展,让它们聚拢到一块交锋对话。作家自己的思想也以平等的身份同其他的思想形象一起参加到小说文本的潜层对话中。小说里更多的是众多意识的对峙,而对峙又没有通过辩证的发展得到消除,这些意识并不融合为某种正在形成的同一精神。原因在于作者在社会的客观世界里发现了并极善于理解这个社会所具有的多元性和矛盾性。“在这个社会的世界中,多元的领域不是不同的阶段,而是不同的营垒;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不表现为个人走过的道路(不管是升还是沉),而表现为社会的状态。社会现实的多元性和矛盾性,在这里是以一个时代的客观事实呈现出来的”[12]。在《第九个寡妇》里,不论是王葡萄的一帆风顺还是蔡琥珀的几番沉浮,她们的生活本身并不是作者褒扬或是贬低的对象。她们之间的相对或是对立事实上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态,作者则是寻取了这样一个时代的客观事实来展露社会现实的多元性和矛盾性。

当众多评论文章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来观照严歌苓的作品时,笔者认为,在严歌苓的笔下,着

力呈现的是众声喧哗的时代图景,诸多社会意识、社会场景纷繁复杂地被描绘了出来。而“人性”作为其中的一环,并非被夸大凸现,恰恰是被作者从“隐身”或“人为消失”状态提请到了它本应该所在的舞台和位置上来了而已。它由此获得了在历史时空、社会人生的演变轨道上平等演绎并展示自己的权力。相对于社会政治,在长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它是被人为的掩盖和忽略了的,不情不愿、不得不的对历史的缺席,造成了某种整齐划一,使得生活归于单调的平静,并迫使其丧失了丰富多彩的一面;同时,显性层面的缺席并不意味着它的消湮,隐性层面上它依旧活跃着,在官方意识形态话语排斥它的同时,底层的、民间的土壤却为其提供了孕育、生存的温床。严歌苓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发掘出了它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还原了世界与生活本真的繁复面貌。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说,作者是充分意识到小说中主人公的主体地位及作为独立客体存在的意义的。在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不再是作者观察世界的客体,而是以因其自身对生活、对时代、对世界的看法与评价而产生的思想的代言人的身份凸现出来的。正基于此,作者以狂欢式的世界感受为基点,借助傻瓜的狂欢式面具,在对照的手法映衬下,把“人的思想”和“思想的人”圆满结合到一起,通过狂欢体二重性原则表现出时代的多声部的喧哗与沉寂。

至此,我们结束了对严歌苓的新作《第九个寡妇》的狂欢化观照。当然,在我们看来,文本阐释的多方面性及多种可能性,决定了小说文本的多义性;而多种阐释又恰恰构成了小说文本的多向度多维度的意义空间。在其间,各个意义既相互交锋又各自独立存在。这是一个并不相悖的、实实在在的、不可或缺的艺术现象。

注释:

[1]、[4]、[7]、[11]、[12]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玲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77、242、237、82、85页。

[2]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7页。

[3]《巴赫金全集》,第六卷,钱中文主编,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5]、[6]、[8]、[9]、[10]严歌苓:《第九个寡妇》,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第11、48、333、41、44页。

作者周云,女,安徽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在传奇中回归素朴在边缘处走向天真_严歌苓小说_第九个寡妇_的_狂欢_意味

严歌苓品评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12 在传奇中回归素朴 在边缘处走向天真 ———严歌苓小说《第九个寡妇》的“狂欢”意味 周 云 摘要:狂欢理论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复调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颠覆与建构,意蕴深刻。论文从狂欢节的视角出发,以狂欢式的世界感受、狂欢式的双重性以及快乐的相对性为切入点,对小说《第九个寡妇》塑造的人物形象、情节处理、思想内蕴等方面予以关照,以期从一个侧面来接近作品、了解作品。 关键词:狂欢化;傻瓜形象;边沿地点;思想交锋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63(2008)2-0057-05 《第九个寡妇》是旅美华文女作家严歌苓2006年奉献给读者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流传于河南农村的真实的传奇故事———女主人公王葡萄自幼在孙家做童养媳,土改时将被错划为恶霸地主的公公从死刑场上背回,藏匿于红薯窖中几十年。小说着力刻画了王葡萄蒙昧而无邪、淳朴而强悍的性格。她始终恪守着最朴素、最基本的人生信念,以“活着”为生命要义,在那个纷繁复杂、充满变数的历史年代里,从传奇般的历程回归到素朴纯粹,在时代的边缘处走向了率真简单。 在王葡萄的身上,一些平常难以相容的各种因素,如美与丑,善与恶,神圣与粗俗,崇高与卑下,明智与愚蠢,遵循与反叛,天真同淫荡等,在小说中接近、结合为一体。正是狂欢体的两重性原则使得作者毫不费力地使“狂欢体以外等级世界观所禁锢、所分割、所抛去的东西,复又产生接触,互相结合起来”[1]。 狂欢化理论是俄国文论家巴赫金在研究俄国著名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特征时提出来的。巴赫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继承和改造了古希腊、罗马文学中的梅涅普体,这种体裁主要是以古代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广泛的平等对话精神为基础,在狂欢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积极的参加者。另外,幻想的成分、“危急的时刻”的利用又在结构上使小说处于极度紧张状态;还有 加冕脱冕结构的利用等等。 本文正是希望从狂欢化的视角出发,对小说《第九个寡妇》在外表上体现出来的具体生动的、内在的十分深刻的狂欢式世界感受予以观照、探究及阐释,从而在一个独特的视角下完成对小说意义的探索与呈现。 一、人物塑造———狂欢体两重性的“傻瓜”形象 王葡萄是极有个性的人物,在民间伦理体系中她是不洁的寡妇,也是至真至孝的好人。在官方话语中她是被压迫到麻木的受苦人、工作出色的模范、思想落后的生坯子。相对识时务的革命分子来说,她简直神经错乱。这是一个带有鲜明两重性的、相反相成的“傻瓜”形象,即狂欢化文学中所谓的“聪明的傻瓜”和“悲剧的小丑”这种形象。 “傻瓜”形象是狂欢化文学中通常借用的塑造人物的模式。在巴赫金看来,傻瓜、小丑的面具———当然是各种各样变了形的面具———能给小说家以帮助。原因在于,一方面,这些形象“与小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揭示人类关系中坏的传统惯例、伪善的陈规虚礼有联系”[2];另一方面,傻瓜、小丑作为体现日常(非狂欢节)生活里的狂欢因素的典型人物,“他们体现着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一种既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生活方式”[3]。小说家恰恰可以借助这些形象独有的特点和特

一个村妇的一生

论文材料收集 《俄罗斯文学中的圣徒式女性》 与任何一种民族的文化相同,“男人统治一切”是俄罗斯自原始社会形成父系氏族以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观念。可以说,在俄罗斯女性从未获得过任何话语权,她们在社会上始终处于被压制的屈从地位,“根本不扮演任何角色”。别林斯基著封建的俄国奉行着“上帝主宰世界,沙皇主宰国家,男人主宰家庭”的原则。在宗法制度形成后,一家之长对于妇女、儿童和全家上下都拥有无限的专权。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对俄罗斯妇女在俄罗斯社会中的地位仅从下列谚语中便可见一斑。。。。。《俄罗斯文学中的圣徒式女性》 涅克拉索夫在长诗《严寒,通红的鼻子》中对于俄罗斯 妇女的命运有一段震撼人心的描述 俄罗斯妇女的命运有三段坎坷的道路, 第一段同奴隶结婚,,。。。。。。。。。。。。。。。。。 传统形象 由于受封建的宗法制度、传统文化和自身的经济因素等影响,在沙皇俄国妇女一向处于顺从的、被支配的地位。在俄罗斯的古典文学中作家们往往把自己心目中对女性的理想幻化为笔下的女主人公形象,使俄罗斯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具有一种贞洁、贤淑、神圣、高尚和自我牺牲的特质,同时获得了一种独特的象征意义,她们成为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化身、“甚至担负了能拯救俄国的使命”。 在索尼娅身上重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对苦难的意义和价值的一贯观照。在这里索尼娅所担起的不仅是自己应该承受的苦难,而且积极地、“忘我”地承担起并不属于她的那份他人命运的“十字架”,这就是她为迷途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所扮演的灵魂“拯救者”的角色。索尼娅是拉斯柯尔尼科夫情感上的寄托、精神上的支柱,是他立身处世的救星。对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精神拯救是索尼娅最大的功绩。她的拯救使命是通过主动的积极的爱、同情和共担苦难来完成的。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索尼娅具有一种看不见的无形的魅力,这种魅力不是肉欲的吸引,而是来自精神层面的“神性”力量。在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之后,拉斯柯尔尼科夫抱着自己的“超人”理论,封闭在自我中忍受良心的谴责。他苦苦地寻找着能够倾诉自己内心痛苦的对象。索尼娅的出现给他带来了精神解放的希望。他认定索尼娅就是医治其精神疾苦的“心理医生”。索尼娅用女性完美的柔情为不知所措的拉斯柯尔尼科夫营造了一处精神避难所,在这里,她使拉斯柯尔尼科夫得到完善,并使她们的结合也完善起来。她帮助他重新找回了失去的对上帝的信仰、对生活的爱与希望,帮助他返回现实中来,正视现实、直面苦难,并决定与他一起扛起他的“十字架”,一起去服苦役。索尼娅把拉斯柯尔尼科夫的不幸看成是自己的罪过,并要为他的罪孽负责,所以她坚定地陪伴他走上精神洗礼的苦难旅程,成为一个最高意义上的苦行者。在这种“爱的奉献”中换回的是精神的快慰和幸福感,也就是“利他”后的“利己”。 “在知识分子的眼中,妓女的形象似乎包容了几个世纪以来对个体的所有不公正、屈辱和暴力,成为独特的神圣之物。” 现当代女性形象发展

第九个寡妇读后感1500字

第九个寡妇读后感 原创:小木 第九个寡妇的读后感很久想写了,总是挤不出来时间。发现写在本子上的速度太慢了,而且容易遗弃。这个公众号开了也没什么人看,我就当作我写读后感的一个地方了。这还挺奇妙的,感觉是自己一个人小小的空间,在这里记录着精神世界。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回头看看,会被当初幼稚单纯的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 近段时间比较喜欢得中国作家是余华和严歌苓,余华是笑着笑着就把人写死了,严歌苓呢,带着一种近乎残忍的温柔。为什么说是残忍的温柔呢?因为故事中描述的生活坏境都是恶劣的,残酷的,但是总有点人性的温柔在里面,让你觉得不至于是人间地狱。严歌苓还特别擅长写繁华和落寞之间的一线转换,有人评价"反手为荒凉,覆手为繁华",繁华,荒凉,不过刹那间。 王葡萄呢,就是书中的主人公,也就是所谓的第九个寡妇。前面八个女人为了就解放军,牺牲了自己的丈夫,成了寡妇。而王葡萄救了自己的丈夫铜脑,但铜脑最终稿还是死于他人枪下,于是她成了第九个寡妇。 我记得我看的时候被王葡萄感动得泪眼汪汪,她不是个什么所谓英雄人物,但她身上那种有种侠气。这种侠气,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无论你贫穷富贵,地位变化,我对你不改初心。最明显的例子在于王葡萄对于她的养父孙怀清和那位朴先生。孙怀清在王葡萄小时候买她来做童养媳,平时没少让她干活,但同时教了她很多东西,真是把她当成亲闺女养的。那时候土改,批斗地主孙怀清,平时那些受这位孙保长照顾的乡亲,纷纷倒戈,鸡蛋里挑骨

头,把一些根本无关紧要的事情拿在台面上讲,当作是剥削的证据。孙怀清被枪决了,尸体被送到乱坟岗。那么多个被批斗的人,只有王葡萄一个人去收尸。这一看不要紧,孙怀清居然没死,王葡萄赶紧救活他,把他藏在自己家的红薯窖里。这一藏,就是三十几年。 还有那位朴先生,朴先生当初来到这个小镇上,是被当作文化知识分子来看,王葡萄也算对他悉心照料。后来去了城里,知识分子,风光一时无二。房子,车子,票子,孩子,面子都有了,可谓是五子青年。返回小镇上时,大家都亲亲热热地叫着,只有王葡萄淡淡地打了一声招呼:"老朴啊".后来老朴在文革种被打成反党老朴,众人避之不及,老朴被安排下放。他当时只是觉着,连妻子都背叛了自己,但是只有一个人不会,就是王葡萄。所以老朴故意说:"千万不要把我放在王葡萄那个养猪地地方。"他就顺利地去了。 王葡萄身上还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嗯,百折不挠这个词感觉用大了。她并不是遇到失败勇往直前。但是无论生活给了她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她都能顺顺当当地活下去。天塌下来了,你也能看得到她灵巧地织线,洗衣服,该干嘛干嘛。她经历所有时代的浩劫,八年抗战,三年内战,土改,大饥荒,文革。今天打这个,明天批斗这个。有好多次我都觉着,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呀?王葡萄总是能想办法,顺当地过去。她身上有一种韧劲,有生命的那种活力。这种精神,是我所很羡慕的。因为我总比较脆弱,遇到一点困难就像放弃,遇到瓶颈期就总是"完蛋了完蛋了".我总是觉得生活太难。所以读书的一个好处是,你也许可以从书中人物中汲取正能量。但也不是所有的书都是正能量,像《人间失格》,看完就很压抑。 有时候我们觉得生活过于痛苦的原因在于,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当前的痛苦之上。想着,我的肉体忍受了那么多的痛苦,当

《小姨多鹤》读后感

小姨多鹤 第一次看的严歌苓的小说是《第九个寡妇》,觉得她的小说写得特别细腻,形象典型,特别符合人物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现状。 看《小姨多鹤》是因为淘宝书城有期免费提供该了电子书。小说写得挺吸引人,看到眼睛酸了,都舍不得放,一口气将其读完了。 因题目是小姨多鹤,我一直觉得多鹤是唯一的主角,开始看一直将注意力放在多鹤身上。多鹤确实是一个受害者,也许是因为她是日本的吧。看这书让我更震撼的是小环。 多鹤当时是个日本小姑娘,在日本战败后,从满洲垦荒开拓团死里逃生跑出来。逃生过程中目击了全村人情愿不情愿地为了战败而自杀,接着又在逃亡的路上,瞬间流离成了孤儿。接着她被土匪被论斤卖给了张家作生育工具。开始她想着跑,可是知道自己怀孕了,后又回到了张家。但就因为此次小环知道了她的身世,对她的态度就变了。后来二孩也被她的纯美她的无辜所打动,他的态度变了,对多鹤产生了爱情!他爱得多么热烈深沉,爱得多么象是传说!可也因为他们俩被抓而中断了。 朱小环,这个二孩明媒正娶的媳妇,张家的主心骨,三个孩子名义上的生母,多鹤名义上的姐姐。她是最可怜的一名家庭妇女,因为日本人,怀孕时胎儿死亡,并且永远都不能生育。可正因为不能生育,在当时的社会,在当时的张家,都是接受不了的。为了不能让张家绝后,她不得不接受了多鹤这个生育工具,随着对多鹤身世的知晓,她竟然能接受多鹤,和多鹤承担抚养、呵护三个孩子,照顾多鹤,尤其后来多鹤和二孩幽会被抓,她竟能替她担待罪责。即使她知道了,对多鹤这个情敌,她还是照顾有加,她真将多鹤成为相濡以沫的亲姐妹。当二孩生病了,为了二孩,她让多鹤接二孩去了日本,又让多鹤接走了丫头和大儿子,张家只剩下她一人孤守空房,与年迈眼瞎的家狗黑子相依为命,时刻盼着二儿子能给她来信。她能做到这些,可能源于她个性开朗、乐观。 多鹤、小环、二孩以及三个小孩组成的畸形的家庭,给三个小孩带来心理缺陷。其实这里面每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期待社会一直和平。

《第九个寡妇》读后感2500字

《第九个寡妇》读后感2500字 《第九个寡妇》读后感2500字: 六月生,如夏花。慌张了半年,过心里的坎,热闹了几天,这一天终于来了,又过去了。恢复平静,有时间回顾一下刚看完热乎劲儿还没消散的《第九个寡妇》,作者严歌苓。 小说主人公王葡萄,故事历史背景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史屯。 01、日子过给别人看 ——可人只要有一点得势得意,马上就要把日子过给别人看。 “她们都是在四四年夏天的那个夜晚开始守寡的。从此史屯就有了九个花样年华的寡妇:最年长的也不过二十岁。最小的才十四,叫王葡萄。后来寡妇们有了称号,叫做“英雄寡妇”,只有葡萄除外。” 开篇就是这样一句话,没头没尾的打在我脸上,直到读完再次翻看第一页,我懂了,多少日子是活给别人看的,仁义、道德、礼节、体面、觉悟,反正不是为了自己活着,可累人。 日本鬼子进史屯抓八路,八路混在村民里,鬼子让家家媳妇领回自己丈夫,八个“英雄寡妇”哭着领回老八,只有她王葡萄把她家男人铁脑领回来,后来铁脑被当做奸细给除了,葡萄成了屯里第九个寡妇,她不是“英雄寡妇”。 我觉悟不高,假使是我我也救我男人,呵呵。大义灭亲素来

是我最不理解的大义。 后来,下放到村里学习的作家“反党老朴”回忆起史屯的日子、葡萄时, “活得透彻的老朴这时已搞清了许多事情:娶妻子那种女人是为别人娶的,和妻子的郎才女貌的幸福生活也是过给别人看的。光把日子过给人看的男人又傻又苦,和葡萄这样的女人闷头了自己的,才是真的幸福生活。可人只要有一点得势得意,马上就要把日子过给别人看。” 02、人性凉薄 王葡萄是童养媳,7岁被二大孙怀清买来,给三儿子铁脑。 铁脑被当奸细给杀了,铁脑妈在鬼子空袭铁路时给炸死了,孙怀清被作为“地主恶霸“打倒了,二儿子孙少勇早年加入了地下党,为了思想“先进”、“觉悟”,在父亲被抓后写反省书,他在反 省书最后一段说:“坚决支持政府镇压恶霸地主、暴动首领孙怀清,本人主张对孙怀清尽早执行枪决。” 被打倒的“地主恶霸“们,在河滩边被枪决,百来具死尸,只有葡萄一人去收尸,葡萄在死尸堆里背回她奄奄一息的二大孙怀清,藏在自家红薯窑里,一藏三十多年,直到平反。 “斗争”年代,划清界限、互相揭发,六亲不认,大义灭亲,数不胜数。触目惊心的史实,激荡着我的心。一个人怎么会变成那个样子?看到这里,我没看下去,出门跑步了,那天夜里毛毛雨,我也跑了,冷到骨子里。

《第九个寡妇》读后感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 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键入文档标题]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 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 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 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 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

读《第九个寡妇》感 初见《第九个寡妇》,是被这名字所吸引的,这的确是令人遐想不已的标题。但读罢,这本书便被自己认为是最爱的书了。本人才疏学浅,读书不读,说它是我的最爱,着实并不能证明它有多好,但我的却是为它疯狂了。紧接着便百度了作者严歌苓,随后便开始对她其他作品的尝读。《陆犯焉识》、《金陵十三钗》、《雌性草地》、《小姨多鹤》……一部部阅读过来,竟没有一部让人失望,不,应该说没有一部不让人喜爱至极、兴趣盎然。看着躺在邮箱内的那几十部严歌苓的作品,我想我的确是中了她的毒。 读完《第九个寡妇》已有数月,早便想为这部震撼我心的作品写写感受,纪念纪念我这第一次被如此撼动的信,奈何根本停不下去的对其他作品的贪婪啃吃,加上自己的惰性,竟到今天才终于得空又有心的想起来写写。写这个并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伟大呀、有用啊之类的目的,不过只是记下此刻看完这部书的所思、所想、所感,日后再读时能有所比照,拾获更多。当然,写完《第九个寡妇》的感想,希望自己能勤奋的把其他作品的想法也陆续记下来。在此,勉之。

电视剧第九个寡妇

民国,河南省太平镇,一个从来没有见过日本人的世外桃源。太平镇孙家世代以浣纱为主业,浣纱娘槐槐要砍死自己抽羊癫疯的孩子不舍下手,身单体弱的王葡萄抢过孩子用砍刀咣咣几下结果了孩子的性命,王葡萄的凶狠果敢震住了太平镇所有人男女老少,每个人都对她避之不及,唯独孙怀清相信王葡萄不会杀人。孙怀清的儿子,学医的孙少勇将孩子夺下才发现不知何时孩子被王葡萄用死鸡替换。王葡萄戳到人心窝子里的灵性眼睛打动了孙怀清,他拦住侄子孙克贤想买王葡萄当小妾的念头,问她愿意不愿意给自己当儿媳妇,孙怀清用两袋白面将王葡萄买回,王葡萄误以为是嫁给孙少勇欣然答应。 铁脑娘不喜欢逃黄河水的难民,对王葡萄的到来百般刁难。李秀梅来到孙怀清家中,她见到了王葡萄。逃黄河水父母双亡的小闺女王葡萄有一双直入人心的豹子眼,逃难路上巧遇土匪豹子头,被土匪栓在马屁股后拖到太平镇。豹子头到太平镇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打劫山里一年的粮食供奉,在过去的数年里,太平镇始终乖顺听话交粮纳贡,唯独今年,镇长孙怀清摇响防匪钟率领太平镇人奋力迎敌,因为他们有了浣纱坊老板孙克贤儿子银虎提供的****和三发子弹。土匪被迎头三枪打得心惊胆战,孙怀清借坡下驴答应豹子头每年都会供奉山里的土匪们过年用度,土匪们就此落荒而逃,他们扔下的枪甚至还断着新的木头碴——原来他们是农民假扮的。 王葡萄从孙少勇那里知道他给河滩上的小孩儿看病,王葡萄听到抢蚕火后慌忙跑出去,在途中被其她抢蚕火的人欺负,王葡萄抢来的蚕火在争抢之下掉入河中,她用孙少勇给的银元买了一些蚕火带回去,这才让铁脑娘没将她赶走。孙少勇见王葡萄在用井水泡脚就过去帮她包扎了脚上的伤口,他让她想清楚留在这里的后果,她选择了活下去。 李秀梅带着王葡萄来到染坊,王葡萄见到淘米儿的男人福根在上石元宝上干活,是孙怀清出手相救才让淘米儿活下来。王葡萄看着染坊的的工艺后大开眼界,李秀梅让她帮忙把手绢交给孙少勇,她们成了妯娌姐妹。谢账房向孙怀清汇报说有些账难以要回,特别是史赖子。 铁脑娘让王葡萄跪下,还拿着东西打她,王葡萄被打到吐血愤然离家出走,又因为对孙怀清和这个家的不舍再度归来,永远为葡萄留下回家的灯火是孙怀清对她的信任。王葡萄找到史赖子家中要账,史赖子赖着不给,王葡萄盯着他就是不走,她拿走了他的衣服,史赖子在院里追她,最终史赖子将欠的钱还给她家,孙少勇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王葡萄,王葡萄拿着钱回到家里交给孙怀清。 第九个寡妇第2集剧情 孙少勇对王葡萄感情日渐变浓,他要回学校了,等放假的时候才能回来,王葡萄将李秀梅让她拿给孙少勇的手绢交给他,他让王葡萄留下自己用,同时痴傻的铁脑也对王葡萄一往情深。王葡萄听到铁脑跳崖的声音后跳入水里寻找,在水中找到铁脑后她将他往岸上拉,这是他们故意戏弄她的。孙少勇在水下吻了王葡萄,两人游到了瀑布下面后上岸,两人紧紧抱在一起,他想等毕业后就和她圆房。 李秀梅的舅舅孙克贤来到孙怀清家里,他来是想问一下孙少勇的打算,孙少勇让他爹转告李秀梅说要退婚,他明白多年来被压抑,李秀梅的那份爱对他来说太沉重了,他娘打了孙少勇一巴掌,孙怀清同意和李秀梅交换庚贴,李秀梅看出孙少勇从房里出来时不太高兴。福根将淘米儿绑在柱子上打时被王葡萄拦住,淘

第九个寡妇读后感

第九个寡妇读后感 第九个寡妇读后感 原创:小木 第九个寡妇的读后感很久想写了,总是挤不出来时间。发现写在本子上的速度太慢了,而且容易遗弃。这个公众号开了也没什么人看,我就当作我写读后感的一个地方了。这还挺奇妙的,感觉是自己一个人小小的空间,在这里记录着精神世界。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回头看看,会被当初幼稚单纯的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 近段时间比较喜欢得中国作家是余华和严歌苓,余华是笑着笑着就把人写死了,严歌苓呢,带着一种近乎残忍的温柔。为什么说是残忍的温柔呢?因为故事中描述的生活坏境都是恶劣的,残酷的,但是总有点人性的温柔在里面,让你觉得不至于是人间地狱。严歌苓还特别擅长写繁华和落寞之间的一线转换,有人评价”反手为荒凉,覆手为繁华”,繁华,荒凉,不过刹那间。 王葡萄呢,就是书中的主人公,也就是所谓的第九个寡妇。前面八个女人为了就解放军,牺牲了自己的丈夫,成

了寡妇。而王葡萄救了自己的丈夫铜脑,但铜脑最终稿还是死于他人枪下,于是她成了第九个寡妇。 我记得我看的时候被王葡萄感动得泪眼汪汪,她不是个什么所谓英雄人物,但她身上那种有种侠气。这种侠气,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无论你贫穷富贵,地位变化,我对你不改初心。最明显的例子在于王葡萄对于她的养父孙怀清和那位朴先生。孙怀清在王葡萄小时候买她来做童养媳,平时没少让她干活,但同时教了她很多东西,真是把她当成亲闺女养的。那时候土改,批斗地主孙怀清,平时那些受这位孙保长照顾的乡亲,纷纷倒戈,鸡蛋里挑骨头,把一些根本无关紧要的事情拿在台面上讲,当作是剥削的证据。孙怀清被枪决了,尸体被送到乱坟岗。那么多个被批斗的人,只有王葡萄一个人去收尸。这一看不要紧,孙怀清居然没死,王葡萄赶紧救活他,把他藏在自己家的红薯窖里。这一藏,就是三十几年。 还有那位朴先生,朴先生当初来到这个小镇上,是被当作文化知识分子来看,王葡萄也算对他悉心照料。后来去了城里,知识分子,风光一时无二。房子,车子,票子,孩子,面子都有了,可谓是五子青年。返回小镇上时,大家都亲亲热热地叫着,只有王葡萄淡淡地打了一声招呼:”老朴啊”.后来老朴在文革种被打成反党老朴,众人避之不及,

试析《第九个寡妇》中的王葡萄的人物形象

Life is too precious to lose As an ordinary life, we can't afford to lose the value of life. If we do not cherish life, we do not have a healthy body; if we do not cherish life, we would not have a happy life; if we do not cherish life, we will lose hope for the future. And once we lose faith in life, we also lost the passion and joy of life. Life is precious,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own a life, own everything possible. Lost their lives, lost any chance. We get life from our parents.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our lives. We enjoy the many good things because we have life. First of all, we can enjoy the Food; secondly, we can wear a variety of beautiful clothes and skirts; then, we also can play a variety of games; finally, we can also have a variety of life experience. We can make friends. We can fall in love. We can travel.we can create life.we can also create their own success. We will have our own unique memory. However, if we lose our life, we have lost everything. Not only that, but also we will leave the pain to relatives. So, life is too good, we can't lose it. Life is beautiful, we should cherish life. Life is wonderful, we should enjoy life.

第九个寡妇书评

酸涩人生,人性的甜——严歌苓《第九个寡妇》书评 喜欢严歌苓,源于《陆犯焉识》,在等待电影上映的日子里,如痴如醉的读着、醉着……一部不够,于是第二部、第三部……如同品味珍藏多年的老酒,越喝越醇厚,越读越喜欢,而在她所有的作品里最钟爱的当属《第九个寡妇》。 故事的主人公是王葡萄。“葡萄”,最基底的味道是酸,似乎暗示了她酸涩的人生,作为逃荒人群中的一员,七岁以前父母双亡,流离失所,七岁以后幸而得到“二大”家里做童养媳,但从14岁开始,亲近的人开始一个个离她而去,铁脑、养母、琴师、铜脑、东喜、朴同志甚至于儿子挺,但尽管这样,她仍然让日子过的有盼头,过的有滋味,硬是让酸酸的人生泛出了淡淡的甜。这就是作者赋予这个人物的味道。 简单的名字,简单的人,却成就着不简单的人生。从开头到结尾她就像文中所说——“眼中缺乏一种东西,那就是恐惧,像极了六七岁孩童的眼睛,恣意而又真诚”。她有着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过去。她似乎是一个看客,经常做的就是从门缝里看外面的脚、腿,看到的却是整个世界的更替……她看惯了是是非非,一波不平一波又上来,但不变得是吃饭、种地,把日子过下去。这就是葡萄明白的道理,更死心眼的守着这个道理。简单、乐观、“觉悟低”、性子直,是文章中葡萄最基本的底色,也是她一直屹立不倒的原因。 在这个道理的指引下,她洗涤、拯救、温暖那个时代那些人的麻木心灵,她拉着少勇的手说“别怕,有葡萄在呢!”仿佛面前的这个汉子,

就是一个孩子,需要她的关怀与救赎。她领着他认他的父亲,让他重新懂得何为人,何为人子;她不管那些“政治”“立场”“觉悟”“地主恶霸”。她只知道最纯粹、最根本、最原始的是非观念,她要救下“二大”,一藏就是几十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自己的儿子。或许她不是一个好母亲,但正是这种牺牲成就了她人性的光辉,她用年复一年的日子书写着对“二大”的孝心与责任,用密密麻麻的针脚期盼着一年一度与挺见面的日子;”她坚定地做自己认定的事,她不怕人说她腐化,男欢女爱本就是天经地义,她不当劳模不做先进,做人不就是多干活少说话么?那个时代女性有的独立坚韧她有,女性没有的温柔魅惑她也有,混沌年代里,王葡萄闪现着一世为人最本色的东西,而这种本色恰恰是对一切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畸形人的最大讽刺。 小说从葡萄以童养媳身份掩护公爹尽孝与作为寡妇与不同男人的情感纠葛为线索,写出了人性的灿烂,体现了民间大地真正的能量和本原。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人的不同经历相结合,深远的济世情怀与浓郁的生活气息相结合。王葡萄是严歌苓笔下最光彩照人的女性角色之一,强大而嚣张、坚韧而娇媚,其浑然不分的仁爱与包容一切的宽厚使其超越了人世间一切利害之争。品读严歌苓,体会别样人生,品读王葡萄,明白人性光荣,你,还等什么呢? ——杨建慧

试论《第九个寡妇》王葡萄人物形象

试论王葡萄人物形象 摘要 王葡萄是华人作家严歌苓的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作者笔下最光彩照人的女性角色之一。她传奇的一生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与感慨。她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践行者,具有独立的意识,独立的人格,成功的从依附者走向主宰者;她是中国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浑然不分的仁爱与包容一切的宽厚超越人世间的一切利害之争①;她是生存智慧的践行者,她不懂什么是斗争什么是政治什么是觉悟,不管社会如何变迁,大智若愚的王葡萄依然坚持最淳朴的原则,以不变应万变。 关键词:王葡萄;女性主体意识;传统美德;生存智慧

Discussion on Wang Putao character ABSTRACT Wang Putao is the heroine of the full-length novel Ninth Widow, which is written by Chinese writer Yan Geling. She is one of the most radiant female characters that Yan has described. Her legendary life impresses the readers with infinite thoughts and feelings. She is the practitioner of female subject consciousness. She has the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and personality and she becomes a master from an attachment successfully; she is the practitioner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s. Her unaware love and her all-inclusive grace go beyond all the competitions between benefit and loss; she is the practitioner of existential wisdom. She does not care the basic norms of politic and struggle. No matter what happened, Wang Putao, the innocent lady insists on coping with the shifting events by the simplest principle. Key words:Wang Putao; female subject consciousness;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s; existential wisd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