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幼儿园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幼儿园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幼儿园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幼儿园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幼儿园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且让幼儿能够在音乐中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并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但是,像是生活中的音乐教育环境以及音乐教学与音乐活动的开展,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要改善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就需要在完善音乐教学设备与师资队伍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并根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切实可行的音乐教育活动。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概括了近年来有关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和几种国外有效地音乐教育理论。以期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幼儿园音乐教育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

幼儿园:幼儿学前教育机构。旧时称蒙养园、幼稚园。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逐步进行有组织的作业,如语言、手工、音乐等,并注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了便利教养,按照年龄划分为小班、大班等。

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含义是:任何一个学生,不管他如何缺乏音乐天赋,不管他是否五音不全,他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其总体目标是:面向全社会培养具有音乐审美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借助艺术手段,依据美的规则对幼儿音乐活动进行适当干预和引导,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感受美、表现美,发展美感、开启心智和创造意识的教育活动。

二、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己为越来越多的家庭及社会所重视。幼儿园音乐教育也与幼儿教育的发展相一致,已逐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对幼儿艺术教育提出了三个目标:“一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二是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三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①这是我国幼儿教育在艺术方面的总体目标,其具体的内容要求是: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

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

月版,第九页

但据了解,目前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存在幼儿园的音乐课往往被等同于唱歌、跳舞课,过于重视幼儿学习结果,轻视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幼儿音乐教师良莠不齐等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的反馈。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意义

儿童时期的智能发展是一个人智能发展的关键阶段,它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早期发展中,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儿童智力开发具有特殊的作用。早期的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特殊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若以十七岁的人的智力发展为一百,则儿童四岁时已具备50%,八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的从八岁到十七岁的九年中获得的。

可见,儿童时期是人生智力发育是迅速、最旺盛的时期,是智能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接受教育最有效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具有易冲动、易感染等特点,而且好动、好问、好奇、探究性强烈。在这个时期他们对那些色彩鲜艳、内容新颖。富有节奏的形象的东西和与游戏有关的规则很容易记住,但不善于记忆公式、规律和一般的说理性解释。而音乐具有鲜明的感性特征,优美、动听的旋律,富有节奏感、动感,感染力强,吸引力大,最易被儿童所接受。许多教育家认为聪明有三个衡量的标准:创造力、记忆力和反应的敏捷。而音乐则是培养这三个方面的最好手段。

幼儿音乐教育不仅对幼儿的创造力、记忆力和反应能力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而且对幼儿的身体器官机能的发展也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它不仅影响幼儿的智力因素,也影响幼儿的非智力因素。换句话说,音乐教育对幼儿的方方面面的发展都产生作用和影响。

四、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和对策

我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0-6岁的幼儿多达亿,占世界幼儿总数的1/50 2000年,全国有3-6岁幼儿5998万名,其中在园幼儿2244万名,学前三年幼儿受教育率是%。预计到2005年,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为5449万名,按入园率55%的目标计算,将达到3050万名。”①“同年,全国幼儿教师总数是94.万,其中本专科学历以上的占%,中师毕业生占45%,职高、幼师专业毕业生16. 2%. "②有关专职幼儿音乐教师的数量目前尚无权威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没有设立专职幼儿音乐教师,这也就造成了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满足不了幼儿进一步学习音乐的需求的现状。

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功能问题一直说法不一。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幼儿音乐教育的功能主要是审美教育;另一种则强调音乐教育中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我认为,幼儿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应渗透其它多门课程,以音乐的手段培养孩子的多方面素质,而不是仅仅用唱歌和舞蹈笼统的概括音乐教育。

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5页。

②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25页。

鉴于以上现状调查和数据查询,提出以下对策:

一、教师与课程方面

幼儿音乐教师应具有扎实、广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是胜任音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必须掌握声乐、器乐、音乐理论欣赏及其组织辅导各种活动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技能掌握的越多越好。既要有一般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又要有音乐专业工作者部分素质与能力。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能给学生带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音乐活动呢课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师音乐教学的业务能力。要重视以学生为主的音乐教学设计,能根据幼儿特点与课题内容,设计课型、确定目标、选择教法、因材施教、安排教学时间,使整个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学习积极主动、难易适当,利于接受。防止以老师为主的“填鸭式”或单纯“模仿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参与、发现、表现、创造欲望受到抑制。

二、幼儿园基础设施方面

要提升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各类幼儿园,首先要想方设法提供可供幼儿上好音乐课的教室。教室可布置具有示范与认知类的音乐挂图;安置可供幼儿形体、律动练习的把杆;有教学用的键盘乐器:有可供幼儿唱歌、唱游、律动、创编用的各种小道具及打击乐器等等,为学习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三、借鉴国外先进音乐教育理论

要提升幼儿园音乐教学质量,还要在幼儿音乐学习的所有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法,并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接受能力,有取舍的灵活运用。如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

子们的音乐反应、学习兴趣,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推广、且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美)格力卿-彼尔《幼儿园的音乐学习》

[2]马淑慧《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3]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音乐教学法》

[4]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

[5]江苏教育出版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幼儿园音乐《音乐欣赏》教案

幼儿园音乐《音乐欣赏》教案1.幼儿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幽默的风格以及ABA结构和特别的"叮"声出现的规律。 2.创编为打字机加油、放松的动作。 3.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1.打字机的多媒体课件。 2. 教师自制图谱。 3.幼儿参与制作"手抽纸"包(缝在帽子上,里面装满叠好的用废报纸做成的手抽纸)若干、旧尼龙袜若干。 1.出示打字机图片,让幼儿回忆以前了解的有关打字机的知识。 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师:在很多年以前,人们没有计算机,他们就用打字机来打字。美国有个作曲家名叫安德森,他就用了打字机发出的哒、哒的声音写了一首很好听的曲子,叫《打字机》,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2.欣赏音乐课件《打字机》。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仔细听。注意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幼儿欣赏音乐) 师:好看吗?你们听到了什么?(听到打字机哒哒哒的声音) 师:还听到了什么?(叮的一声)

师:还有没有小朋友听到"叮"的声音?谁知道"叮"的声音是什么意思?原来打字机发出"叮"的一声表示第一行文字已经打好了,提示打字员要换到第二行打字了。 3.教师出示图谱,幼儿完整欣赏乐曲。 师:我把打字机这首音乐画成了一幅图谱,请你们一起看看。 我们再听一次音乐,"叮"的一声在什么地方出现?我们试着把它拍出来好吗?(幼儿跟做拍手动作) 4.分A、B段欣赏乐曲,学习游戏动作,掌握关键节奏和表现关键情绪。 (1)老师带领幼儿用打字、拍手的动作掌握节奏。 (2)老师让幼儿用小椅子代替打字机,再次掌握节奏。 "为了让游戏更好玩一点,我们现在把板凳当打字机,准备好了吗?"(玩游戏) (3)启发幼儿创编为打字机加油、给打字机"按摩"的动作。 师:打字机和人一样,劳动久了就会有点累哦,所以它也要休息一下,我们给它加点油,让它放松一下好吗?(幼儿做按摩动作) 5.欣赏两位教师合作的示范表演。 师:想不想让游戏更好玩一点?今天我给你们请来了我的打字机,大家和她打个招呼吧!(配合活动的教师来到现场)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精彩夏天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 精彩夏天 大班音乐欣赏——精彩夏天 活动名称:音乐——精彩夏天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夏季的特征,并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 2、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图谱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欢快的情绪。活动准备:自制小图卡、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大中国》、《采茶》、《织布》。 2、练声:《好娃娃》、《山谷回声真好听》,《山谷回声真好听》、《铃儿响叮当》、《雨中接妈妈》。 二、导入部分。 1、谈话导入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都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说一说夏季特征) 2、教师完整范唱第一遍,幼儿倾听。 教师:前几天,老师听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就叫《精彩夏天》。 3、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教师: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是几拍子的歌曲? 教师小结:歌曲的名字叫做《精彩夏天》,是4拍子的歌曲。 4、教师第二次范唱,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内容,感知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师:歌曲里的“夏天”都有些什么? 5、教师第三次完整范唱,帮助幼儿理解图卡。(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感知歌词内容,初步进行内容与旋律的匹配。) 教师:歌曲里的“夏天”有……请你们仔细地听,歌里到底还唱了什么?小图都表示歌里的哪些内容? 教师小结:歌曲里的夏天还有蓝天、白云、太阳公公、小鸟、小鱼、花儿、草儿、小朋友等。(教师结合图片小结) 三、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1、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的提示,自主学唱歌曲。 (1)根据幼儿学唱过程中的困难,进行重点练习。 (2)学唱歌曲2—3遍。 2、引导幼儿探索用不同的形式分组演唱。 教师:刚才,我们大家是一起演唱歌曲的,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演唱歌曲呢?(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演唱。并进行对唱、领唱、分组唱,增加趣味性,熟练歌词。) 3、表扬、鼓励能用好听的声音唱歌,并有感情表演的幼儿。 教师小结:精彩夏天除了歌曲里说的有蓝天、白天、太阳公公、小鸟、小鱼、花儿、草儿、小朋友,夏天里还会有什么呢?小朋友下课后去找找看然后告诉自己的好伙伴。 结束本活动。

幼儿英语教育综述

幼儿英语教育综述 幼儿英语教育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的大背景下产生并蓬勃地发展起来,得到了教师、家长和幼儿园的广泛认同,是目前幼儿教育领域的新兴课题,也是幼教领域发展得最迅速、最流行的教育实践之一。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英语热狂潮,双语幼儿园、国际幼儿园、英语课程、英语兴趣班、英语培训机以及各种英语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幼儿园在生源竞争中言必称英语,幼儿英语教育风靡一时,成为各个幼儿园竞相推崇的教育特色。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教育从幼儿抓起已是大势所趋。 一、幼儿英语教育的意义(影响) 儿童越来越多地以不同的形式接触第二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早期儿童是否有必要学习第二语 言似乎已不是人们的关心所在,大家更关心的是学习第二语言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能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二语言学习向儿童展示了另一套与母语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一方面可以促进儿童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丰富儿童的多种语言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首先,第二语言学习可以使儿童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产生敏感。对语言之间差异产生敏感的直接结果是儿童开始将语言看作他们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其次,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儿童言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学习并掌握第二语言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机会参与以语言为交际手段的交际活动,从而提高了他们对交往情景和交往对象的敏感性。最后,早期儿童学习第二语言,使他们更容易获得纯正、地道的第二语言发音。 2、能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思维更多地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及其联系进行思维。语言是人思维的工具,在概念的形成、思维的发展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学习第二语言使同一形象与两种语言序列发生联系,加速了儿童对语言和语义的分离,对儿童概念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起促进作用。实验表明,学习双语的儿童,往往在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新颖性方面优于学习单语的儿童。 3、有利于儿童社会化的发展 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因素有社会环境、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工具等,其中心理工具主要是指语言。学习并掌握第二语言使儿童有可能与不同语言群体的成员进行交往,可以在一个多文化环境中认识世界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总之,幼儿英语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对幼儿的语言、认知发展、社会化发展无疑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在英语的学习中还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另外,幼儿英语的学习不单纯是语言知识的获得,作为启蒙教育,它还有利于幼儿各种基本能力和良好个性、习惯的培养,通过英语的学习,可以在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的同时,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

活动目标】 1、通过聆听感受钢琴和弦乐器不同音色的效果,想象音乐描绘的 动物形象及音乐带来的意境。 2、分段欣赏,理解和分析音乐所表达的主题和内容,并通过肢体 动作、表情、嗓音等来表现音乐形象。 3、在师生共同创编、表演过程中,体验合作交流、表演的乐 趣。 活动准备】 狮王进行曲》音频、狮王的头饰及披风、创编的狮王故事。 活动重难点】 重点:欣赏音乐的节奏,不同音色所表达的不同效果,根据音乐 理解狮王主题。 难点:根据音乐,用生动的表情、肢体语言演绎整个故事。 活动过程】 一、第一遍欣赏《狮王进行曲》。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一首非常生动的曲子,大家 闭上眼睛,静静地用小耳朵听听这段音乐讲述的是关于谁的故事。 二、再次欣赏音乐,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对乐曲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 狮王进行

的理解。

在一个广阔的大森林里,居住着狮王和许多小动物。这天风吹树摇,远处隐隐传来了狮王的吼叫声。探路的猴子从树上滑下来报告说:“狮王驾到”。随后,只见狮王的跟班得意洋洋走来。乐队吹起了号角,狮王大摇大摆地走出来,得意地大声吼叫,扑向小动物们,恐吓小动物们。小动物们为了讨好狮王,为狮王跳舞。狮王高兴的大声吼叫,欣赏着小动物们的表演。 师:小朋友们,听过音乐和故事后,你们说说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呢? 幼: 师:你们知道故事中的这些小动物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 幼: 三、分段欣赏,了解故事情节发展,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及表 1、播放第一段包括即猴子从树上滑下来的部分) 师:小朋友们,听完第一段,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最后的下滑音让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知道这段下滑音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吗? 幼: 师:这一段音乐描绘的是狮王来临前,动物们在森林里的场景,那你们有想到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迎接狮王的? 2、播放第二段(中低音部分) 师:狮王来了,想象一下狮王是怎样神气地走路的?大家站起来学学狮王神气走路的姿势。 师:大家想想狮王为了展示它的威风,想了什么办法?其他小动物又会是怎样的反应呢? 幼: 师:你们说狮王在吼叫,你们是怎样听出来的?(钢琴的低音表现狮王吼叫)

浅谈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

浅谈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 胡华调 “音乐”与“幼儿”几乎是同步的语汇,喜欢音乐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成人也经常运用音乐来抚慰、教育婴幼儿。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特别是在幼儿园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即对音乐的感受力、欣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欣赏,幼儿能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有些作品将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甚至是终身难忘的印象。这样,不但能开阔幼儿的视野,提高幼儿的听觉能力,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和健康的审美态度,同时也能帮助幼儿积累音乐经验,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因此,幼儿园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目标,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幼儿多通道参与,在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下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去表现、去创造音乐美,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幼儿的音乐欣赏教学,下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选择适合幼儿欣赏水平的音乐作品。 儿童对声音的反应,在胎儿期就开始出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倾听、区别声音的能力已有了很大的发展。3-6岁幼儿,在成人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培养下,音乐

能力已有了极大的提高。他们对音的色彩、高低、力度、速度的变化也能从听得出具有明显的对比逐渐发展到听得出其渐变的过程,并了解了它们在表达音乐的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对于音乐的简单结构如乐句、乐段。中大班幼儿通过有趣的活动也能分辨出来,同时,他们对分辨音乐的性质、体裁、风格的能力也有了大大的发展。五六岁的孩子,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时还会加上许多自己想象出来的内容情节加以解释,并用语言表达。因此,我们在选择音乐作品时,必须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欣赏水平出发,由于歌曲有歌词,幼儿容易理解,因此在选择小班幼儿欣赏的音乐作品时歌曲的比重可大些,所选歌曲可以是幼儿即将学唱的歌曲,也可以是高一级幼儿所唱的歌曲,也可以是一些幼儿容易理解的群众歌曲和外国民歌等。对于中大班幼儿,可适当增加一些器乐曲。器乐曲分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标题音乐一般有名称、有内容、有情节,往往是描述某件事情或某种情景,如《彼得和狼》、《龟兔赛跑》等,比起无标题音乐它们更具有一定的图画性、形象性、语言提示性和戏剧性,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感受,可多给幼儿欣赏这类作品。但有些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无标题音乐作品,也往往会受到幼儿的喜爱。另外,音乐游戏、舞蹈或打击乐中的乐曲也可作为幼儿欣赏的内容。 其次,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 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较为单纯,情感也不够稳定,自我意识和控制能力较差,活动时往往会受到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歌曲的目标、内容,设计相应的音乐环境,通过气氛感染,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情为之而动,联想为之而生。如欣赏音乐作品《赶花会》时,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种气氛:许多色彩鲜艳的鲜花摆成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风在哪里》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风在哪里》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感受两段不同速度的音乐。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风吹过时出现的情景。 活动准备: 音乐CD《风在哪里》,课件《风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听辨曲式: 1.听音乐《去郊游》入场。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郊游吧。"2.ppt播放:起风了,树叶 往下落。 师:"咦,树叶怎么会落下来?"(幼儿:风来了)3.引导幼儿说 说风在哪里。 师:"你们见过风吗?见过什么样的风?"4.幼儿观看课件,观察 生活中的风。 师:"你们看见风来了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小结:"轻轻的风 来了,树枝摆呀摆,花儿摇呀摇,蒲公英飘呀飘,风帆鼓呀鼓。急急 的风来了,彩旗甩呀甩,树叶转呀转,红旗抖呀抖,衣服飞呀飞。"二、旋律感应: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感受旋律,体验AB式的两段不同感受 的音乐。 师:"风有时是轻轻地来,有时却急急地来,闭上眼睛请仔细听听,风什么时候在轻轻地走,什么时候在急急地跑?"2.教师播放音乐,幼 儿感受慢节奏的旋律。

师:"你觉得刚才听到的音乐里风什么时候轻轻地来了?"3.引导 幼儿用肢体表现慢节奏的旋律。 师:"你听到了吗?我们随着风中的音乐也来轻轻地摆动你的身体吧。"4.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感受快节奏的旋律。 师:"这部分音乐中,风的脚步声和刚才的感觉不一样了吧?给你 什么样的感觉?(幼儿讲述)"我们再来听听,看看,感受一下大风的 到来吧。"5.教师播放音乐,幼儿用肢体表现快节奏的旋律。 师:"大风的到来是什么样的?我们随着风中的音乐表现一下大风 的到来吧。"三、肢体表现: 1.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来表现风到来时的景物。 师:"风来了,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我们也来变成风 中的一样东西,每个人想想从现在开始你变成了什么?等风来了,你 就随着风动起来,听着音乐开始好吗?"2.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自由舞动。 3.教师再次播放音乐,鼓励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动作情节。 教师小结:"原来可以一个人表现风来了,也可以与同伴合作来表示,想不想再和风一起捉迷藏?我们听着音乐和风一起玩玩。注意听 辨不同的脚步声。"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和风玩了好长时间的游戏也累了,我们回家吧。"在 《去郊游》的音乐中结束。 活动反思: 《风在哪里》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能通过听音 乐感受音乐的不同速度,并用"优美、舒缓、柔和"等词语来形容听第 一段音乐的感受,从而得出第一段音乐是"风轻轻地来",而用"急、快、

学前教育文献综述(1)

学前教育文献综述(1)

亲子绘本阅读中互动情况调查研究 一、前言 绘本是幼儿的主要阅读内容,亲子绘本阅读又是早期亲子阅读的主要内容。周芯(2011)指出:绘本既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可以为孩子提供或营造一种专门的主题情景或氛围,从而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同时,绘本阅读又是强调亲子间互动的阅读,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6]就目前我们国内能收集到的研究来看,对亲子绘本阅读的研究很少,大多数关于绘本阅读方面的研究几乎都能达成一个共识:绘本的运用以及家长的参与。因为大量有关绘本阅读的研究反复地证明了绘本阅读可以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促进有关书面文字概念的发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促进儿童道德发展。鉴于绘本对幼儿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不少研究支持了绘本对儿童发展的价值这一观点的的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对绘本的文学价值提出了质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黄云生(1994)的观点:“以图画为特色的幼儿文学观念,把幼儿文学的初始形态以及它最基本的‘听赏’特点给掩盖起来了,幼儿文学作为文学,对幼儿来说,最基本的接收途径永远只是听赏!幼儿文学的本质始终是文学,是语言艺术。而图画、纸张、印刷等等永远只能是它的形式。当我们把幼儿文学依然当作文学来看待时,不能不从形式的关注回到对它自身本质的关注上来。”黄云生表达了对幼儿文学发展前景的担忧,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12]这种不同声音的出现,无论是对幼儿文学研究还是对绘本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本研究针对当前绘本阅读中亲子互动的具体情况的调查研究较少,亲子互动还缺乏理论和实践基础的现状,对亲子绘本阅读的互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亲子绘本阅读提供理论支持。 资料来源: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是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一些编著和网络资料中获得。其中期刊9篇、优秀硕士论文2篇、编著2本。 相关概念的界定:绘本亲子绘本阅读亲子互动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龟兔赛跑》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龟兔赛跑》 目标:1.幼儿通过欣赏音乐区分乐曲段落及对比段落中的音乐要素。 2.幼儿通过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内容,体会音乐的情境感。 准备:乌龟、兔子贴饰黑板粉笔过程:一、引入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这段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幼儿自由回答。 2.有2只小动物藏在音乐里,它们是谁?请小朋友仔细听,把它们找出来。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乌龟、兔子) 3.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做《龟兔赛跑》。二、欣赏1.分段①这首音乐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了什么?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三段,第一段是乌龟、第二段是兔子、第三段是兔子睡觉)②出示贴饰。 2.欣赏分析第一、二两段①听第一、二两段,乌龟、兔子的音乐有什么不同?(音乐的快慢、高低、给人的感受等不同。)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简笔画在贴饰后注明。 ②教师小结幼儿的回答。 3.欣赏分析第三段①请大家仔细听第三段,找到一个特别的声音,想想它会代表什么?(幼儿可以拟声,代表兔子打呼的声音。)②这呼声有几个?它们都一样吗?(6

个,越来越轻。)③这段除了兔子打呼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乌龟在爬的声音。)三、表演体会①请幼儿跟着音乐做一做兔子、乌龟的动作。引导幼儿在第三段时选择好自己要表演的角色,②请幼儿在其他时间自行分组游戏。 大班音乐欣赏《龟兔赛跑》反思这次音乐活动在选材上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把《龟兔赛跑》这首长达6分钟的音乐剪接成1分半钟,既要考虑到曲子的完整性又要体现出其中的音乐特色、音乐要素,我深知好的音乐对音乐欣赏可的重要性。 经过试教,我摒弃了画图谱,而是使用直观的板书 代替,在上课过程中效果也比较好,但是教具和板书缺 乏美观。音乐欣赏课很容易在把握不好度的情况下变为 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应该是依托表演而不是依靠表演, 听是音乐欣赏的主要途径,表演只是其中的一种辅助手段。我强调反复倾听但没有注意到倾听的有效性与提问 有效性的结合,特别是在第三段音乐的欣赏上,如果是 让幼儿带着3个问题去欣赏,那么倾听的效率就能凸显,幼儿的注意力、分析能力的提升也更为明显。 大班音乐欣赏《龟兔赛跑》评课孙慧红老师及听课老师评价: 1.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教学环节紧扣、层层递进, 能以倾听为主,体现了音乐欣赏的价值,2.第一、二段

幼儿语言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语言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1]通过对幼儿语言教育的回顾、发展状况和趋势、影响因素、意义、策略和方法、感悟与启示等相关文献的查阅,希望能够对教师进行语言教育活动和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回顾 1. 我国幼教中的语言教育可以追溯到1903年在武昌创办的第一所幼稚园中。当时课程内容很简单,在语言教育内容方面,主要是歌谣——浅显的小诗;组织谈话——保教人员与幼儿谈话。[2] 2.幼儿语言教育在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进入单元教学阶段。它以陈鹤琴先生主持制定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教育目标为标志。语言教育的课程实施采用“整个教学法”,即把各科内容打成一片,从幼儿的认知水平、能力、经验、兴趣出发,在他们所接触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选取中心,各科(常识、音乐、故事、图画、手工等)围绕中心选取教材,把各科内容自然的结合起来。[2] 3.从50年代初到50年代末进入学习苏联阶段。废除单元教学,全面学习苏联分科教学。这一阶段语言教育比较重视上课,对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语言培养不够。[2] 4.从80年代以来开始建立中国自己的语言教育体系。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发展,幼儿语言教育在总结历史的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在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层次、内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语言培养等方面的改革与研究,取得一定进展。[2] 由此可知: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既漫长又短暂的时间。而且还在继续发展中,但相关的理论还没有太多,大多是具体的实施建议等。 (二) 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状况 1.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早期阅读教育热”随之兴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如运动觉、视觉、语言知觉等)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启示或寄托的一种审美活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则是让幼儿通过倾听音乐,进而对音乐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创造与表现的活动。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一阐述强调了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性。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组织和实施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时,对于作品的选材、指导策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无序 因为教学难度、教师自身素养、幼儿表达表现、课程呈现结果等因素,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还未系统纳入、融合到音乐课程中,相关课程安排缺乏整体性、连续性的思考与计划,对积累形成的教育方法、经验也未作深入、系统的整理与总结。音乐教育中幼儿歌唱教学和律动舞蹈教学比较注重,音乐欣赏的活动在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很小。同时,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时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认知规律、生活经验等,使活动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 2、活动目标偏离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目标是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能力,陶冶情操,获得审美情趣。然而,目前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往往忽视音乐教育本身的审美特点,忽略对孩子音乐

欣赏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目标的确定过于偏重技能的获得,只注重表现、创作,轻视感受、欣赏,偏重单一的模仿;忽视了音乐欣赏活动本身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使得音乐教育课程产生了结构上的缺陷。 3、教学策略缺乏 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缺乏,或为指导过多的“全面引领型”,教师采用的基本是填鸭式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指导语过多、控制过多,过程中所有的一切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幼儿则围着老师的“指挥棒”行动,基本没有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或为缺乏目的的“放任自流型”,与“全面引领型”相反,教师走的是另外一个极端,所有的一切都听凭幼儿自由发挥,教师没有必要的梳理、提升。 二、“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的指导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避免教师过多的主导和限制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应避免幼儿被动地模仿教师进行学习的现象,要注重挖掘音乐欣赏活动的核心教育价值。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和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体验审美愉悦,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在促进幼儿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1、选材——音乐欣赏的基石 好的选材是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基石,能带给幼儿不同的情感共鸣。我们在选择内容时,应考虑音乐对幼儿的可感性和可接纳性。如:

文献综述——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范文1——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 [摘要]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主要包括可行性的探讨、实践性的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等三方面。在可行性方面的探讨中,赞成派与反对派各抒见己,但目前已趋于达成一定的共识,即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开展教育与研究。在实践性研究方面的初获成果,主要体现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材建设和教学模式的建构上,已有相关的文献报告,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关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理论性研究方面尚属较薄弱。 [关键词]学前英语教育;可行性研究;实践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对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这一新时期出现的新事物,众专家们对此的态度与看法,可谓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现将见诸文献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可行性方面的探讨 (一)主要的观点 对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可行性问题的探讨的主要观点,可以综述为两大阵营,一是赞成者的观点,一是反对者的观点。 1、赞成者的观点 (1)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正向功能 余珍有在其所撰的《试论幼儿园双语教育》(载唐淑主编《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3页)一文中,列举了国内外许多例证说明了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认知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研究表明,早期获得双语能够使儿童对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语言学习能力更强,学习其他语言更容易、更有效。Anastasi和Dc Jesus(1953)还发现,双语儿童的语言表达中无论句子平均长度,还是句子结构的完整性都优于单语儿童。Imedadze(1960)等人认为,早期获取双语可以加速他们对语音符号序列与语义的分离,使儿童的注意更加集中于语言的某些方面。Vygotsky(1962)也认为,儿童能够用两种语言表达同一思想可使儿童“将语言看作他的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看作众多语言中的一种,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加拿大的兰伯特(https://www.360docs.net/doc/6b9653060.html,mbert)教授常年比较了双语儿童和单语儿童外语习得的差异发现:双语儿童容易习得其他外语,尤其是语音语调。二是增强言语交往的敏感性。由于双语儿童在交往中必须根据不同的交往的情景、不同的交往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所以对社会情景的敏感和语言的交际能力较单语儿童强。 外语学习对幼儿认识方面的发展表现在:一是促进对事物的概括化、概念化能力的发展。Pear和Lambert(1962)研究认为,双语者的言语的和非言语的认知水平均高于单语者,特别表现在双语儿童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概念化能力比单语儿童强。二是提高发散性思维水平。Colin Baker(1988)研究发现,双语儿童在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方面优于单语儿童,因为同一思想与两种语言中的词汇相连接给儿童提供了更多联想的机会。日本心理学家米治角田通过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掌握双语的儿童比单纯会讲本族语的儿童头脑更趋灵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更强。三是从生理学的角度观察,掌握双语的儿童大脑两半球对于言语刺激均产生诱发电位,从而促进大脑两半球之间的协调,加强了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从而加速了儿童的智力向深层次发展。 外语学习对幼儿社会性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Lambert(1974)研究认为,拥有双语并且能与不同语言群体的成员进行交往,可以改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标准,他们可以在一个多文化环境中认识世界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我国学者强海燕在其所主持的“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创举及其在我国的尝试——双语人才早期培养研究”,也曾于2000年报告说,实验班的儿童性格活泼、开朗、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指导意见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指导意见 历经园本课程的建立和完善,目前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和以前相比,在活动设计、活动策略等方面表现出多元化、多通道等特征。然而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音乐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在: 1.幼儿聆听音乐留于形式。Flash的制作和音乐相匹配的动画软件的运用,活动中幼儿目不转睛,全神贯注,音乐倒成了一个背景,大有喧宾夺主之感。使幼儿的注意力往往只专注于画面所带来的视觉享受,不是来自于对音乐本身的体验和感悟,忽视了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习惯的培养。 2.弱化审美体验。音乐欣赏中教师十分关注幼儿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几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都少不了有“这段音乐是抒情还是欢快”?“表述的是小猫还是大灰狼?”等等模式化的问题。弱化了幼儿对音乐本身应该产生的审美体验,忽略了幼儿对音乐的融入、迷恋和感动,而这些是幼儿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 实际上,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多少音乐感受;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能够倾听、理解、表演和创造音乐。这里更强调幼儿自身的参与和感受,并使他们从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和内涵。而培养音乐能力重要的是用更多的时间引导幼儿聆听音乐。 一、幼儿音乐能力 音的高低、音色、长短和强弱是构成幼儿音乐能力的基础。幼儿园音乐能力的培养应该紧扣音乐的四个性质和特点。 (一)小班 一般不能用语言较好地表达对作品的感受,他们常用的创造性表现手段往往就是身体动作,即尽量用自己想出来的、与他人不同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到小班末期,能学会借助于想象、联想来理解性质鲜明的音乐情绪,产生一定的共鸣;但对于乐曲基本表现手段的感受和理解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音色、节奏、旋律的的差别常常不能很好区别。 (二)中班 一般能欣赏内容较为广泛、性质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如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初步感受乐曲的结构(ABA),能基本理解音乐表达的情绪情感,并由此产生一定的联想、想象。能借助于歌词及生活经验、音乐经验基本理解音乐所表达的音乐形象。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没有标题的纯器乐曲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基本上能用较自由、多样的手段对音乐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并在表现过程中努力追求表现的独特性、创造性。 (三)大班 能从对音乐的粗略区别进入比较细致的区分,而且能感受、辨别较为复杂的器乐曲的结构、音色及情绪风格上的细微差别。同时,他们能够对音乐形象鲜明的同类音乐作品进行分类和归类,并且用语言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也增强了。另外,能清楚辨别、理解音乐作品速度、力度、音色、节奏等表现手段变化的过程中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创造性表现的形式丰富多样,有身体动作、嗓音动作、语言表达等。 二、引导幼儿乐于聆听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音乐聆听习惯的培养,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生活中美妙的声

(完整版)幼儿园音乐各年龄段教育目标

幼儿园音乐各年龄段教育目标 一、歌唱活动 歌唱教学活动总目标 能记住歌曲名称;正确地感知、理解歌曲中歌词、曲调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并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进行歌唱表现;喜欢唱歌;积极地体验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以及追求用歌唱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快乐;掌握一些最基本、最初步的歌唱技能,能够正确地咬字、吐字和呼吸;能较自然地运用声音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情;能够在集体歌唱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集体相协调。 小班阶段目标 1、学习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歌唱,并基本做到吐字清楚、唱准曲调和节奏(音域在c—g之间)。 2、能跟着歌曲的前奏整齐地开始和结束。 3、在有伴奏的情况下,能独立地、基本完整地唱熟悉的歌曲。 4、能初步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 5、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能够为熟悉、短小、工整而多重复的简单歌曲增编新的歌词。 6、喜欢自己歌唱,也喜欢与同伴一起歌唱,并能注意使自己的歌声与集体相一致。 中班阶段目标 1、喜欢演唱自己熟悉的歌曲。用自然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 2、会听间奏,音域一般在c—b之间。 3、学习接唱、对唱等形式,学习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

化来演唱。 4、喜欢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歌词并尝试将创编的歌词填入歌曲。 5、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大胆的有表情地唱歌(合唱和独唱),喜欢模仿创编歌曲和动作。 6、掌握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唱准休止符。 大班阶段目标 1、积极地参与歌唱活动。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 2、音域一般在c—高音d。 3、学习领唱、齐唱以及简单的两声部轮唱、合唱,学习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较恰当地表现歌曲情感。 4、学习基本独立地即兴编、即兴唱。 5、尝试演唱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戏曲,并用动作和表情体验和表现歌曲中的戏曲特点。 6、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旋律的意境,用语言、歌声、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韵律活动及音乐游戏 韵律教学活动目标 能够感知、理解韵律动作与音乐的关系,尝试进行创造性的动作表现;能符合音乐的情绪要求以及音乐表现手段和表情作用来做动作;喜欢参加韵律活动和音乐游戏;积极体验参与韵律活动和音乐游戏的快乐;主动地追求用身体动作探索、表达音乐以及与他人合作表演的乐趣;能够较自如地运用和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能够掌握运用较简单的道具;能够在合作性的韵律活动中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音乐欣赏《采蘑菇的小姑娘》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音乐欣赏《采蘑菇的小姑 娘》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采蘑菇的小姑娘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了解乐曲结构,掌握X、 XX节奏音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能根据教师指挥演奏乐器。 3、能在集体的打击乐演奏中有意识地注意音色、音量、和表情上与集体相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1、课件-采蘑菇的小姑娘MP3及歌词下载 2、铃鼓四个、碰铃两对、园舞板四对。 3、图片-园地和孩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他们高兴吗? 他们高高兴兴的要去干什么呢? (启发幼儿想象。) 二、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 (音乐中的主人公是谁?她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的心情怎么样?)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小姑娘是怎么采蘑菇的? 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听完之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 让幼儿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及音乐表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听力水平。 三、分析歌曲结构,讨论编配方案。 1、根据音乐,引导幼儿分析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几个部分。 教师分段弹奏乐曲,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理解分段原因。

2、掌握X、XX节奏音型。 (1)把节奏谱贴在黑板上,提问有没有小朋友能打出这个节奏,进行指正。 (2)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用自己的小手把节奏打出来, 接着换用其他身体部位在乐曲适当处跟着老师把节奏打出来(跺脚、抖手腕、拍肩等),使乐曲节奏更加生动有趣。 (3)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身体语言。 四、设计配器方案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手拿自己的乐器齐奏这首曲子的节奏,探究齐奏好不好听。 2、讨论乐曲该怎样配器,跟幼儿逐句逐段分析。每种方案都用乐器尝试一下。 五、根据指挥合奏,注意表情、音量。 1、教师指挥,小朋友尝试进行乐器演奏,演奏完毕, 教师点评,小朋友演奏的时候由于对乐器的不了解及对乐曲结构掌握的不够, 在音量、音色处理上需要提高。 2、教师对三样乐器进行介绍及在乐曲中该如何配合才好听,并着请小朋友们尝试演奏,看看是否比刚才的好听了。 3、提醒小朋友们要带上微笑,音乐中小姑娘采蘑菇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啊? 表演自然结束。

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教案

中班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和图谱,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形象和内容。 2:倾听音乐,感受音乐中各个角色形象,并能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3:体验并享受音乐欣赏过程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完整音乐一段,分开三段音乐2:图谱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老师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是从森林里传出来的,认真听,听完后告诉我,音乐里都有什么声音?可能会有谁? 二、完整欣赏,借助故事和图谱辅助理解乐曲内容。 1:这段音乐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这段音乐不仅能用故事来讲,老师还把它编成了图谱,但是刚才进来的时候我不小心把他们的顺序给弄乱了,小朋友能帮我一起把顺序整理好吗? 下面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看图谱,听一听,看一看,图谱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孩子们,这段音乐听起来是轻很温柔的,还是很有力量很雄壮的?这种听起来很有力量的音乐我们叫他“进行曲”,那么你觉得这段音乐是关于谁的进行曲呢? 三、听音乐,表现乐曲的内容和形象。 1、分乐句表现音乐形象和内容,鼓励幼儿大胆用动作表现。 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听着有力量的《狮王进行曲》,一起参加小动物们的狂欢节呢?但是我们可不能让狮子大王小看了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我们先来排练一下怎么样? 2、欣赏全曲,完整表演。 排练完成了,我们的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 活动延伸:根据乐曲内容,想想“狮子王和小动物”的游戏可以怎么玩。

附故事: 早晨,森林里特别安静,小动物们有的刚刚起床,有的在草地上安静地玩耍,这时候,机灵的小猴子从树上滑下来,边滑边喊——狮子大王驾到!话刚说完,小猴子吹起了喇叭,小动物们也赶紧站好两队,迎接狮王的到来。 奥!狮王真的来了!远远望去,只见他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向这边一步一步走了过来。来到了小动物们中间,狮王看到大家列队欢迎它,高兴的大声吼叫,乐队吹号角为它伴奏。吼完了,狮王说:“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吧!”原来,狮王是来参加动物狂欢节的。狮王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唱歌跳舞,玩的特别开心!他们唱啊跳啊,一直玩到太阳下山。玩累了,狮王非常高兴的大吼一声!(傲~~~~~)把小动物都给吓跑了。森林里又安静了下来!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

活动目标: 1、体验神气、害怕两种情绪,享受游戏表演带来的乐趣。 2、倾听音乐,根据简单的故事和图谱提供的线索,初步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大概内容。 3、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狮子图片、图谱、小动物图片(与幼儿人数相等) 王冠、斗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1、在动物世界中,你们知道谁最厉害吗? 2、为什么说狮子厉害? 二、欣赏音乐课件。 " 狮子的确非常厉害,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关于狮子的音乐和动画片,你们要认真听仔细看。"(幼儿观看课件) 教师提问:1、"听这段了音乐,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你感觉狮子和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并告诉幼儿音乐的名字及作者。 三、引导幼儿分段欣赏音乐,并创编故事、模仿动作。 1、幼儿欣赏音乐的引子,启发幼儿感受曲子的变化,并根据曲子的变化想象创编故事。教师小结。 2、引导幼儿欣赏A段音乐,让孩子们感觉音乐是轻松欢快还是沉重迟缓,想像是什么动物走来了。然后,个别幼儿创编狮子威风凛凛走路的动作,最后全体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狮子神气走路。 3、引导幼儿欣赏B段音乐,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特点,启发幼儿想像象什么动物在叫。然后,个别幼儿创编狮子凶恶吼叫的样子,最后全体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狮子吼叫和小动物害怕的样子。 4、引导幼儿欣赏A段音乐,让孩子们感觉音乐是轻松欢快还是沉重迟缓。听着音乐小动物会做什么事。 四、根据孩子创编的故事内容,教师整理之后完整讲述给孩子。 五、教师引导孩子边欣赏音乐边看图谱,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结构和特点。 六、启发幼儿借助音乐和图谱,表演故事内容,重点突出小动物的害怕和大狮子的神气。 七、孩子们听着《狮王进行曲》,做音乐游戏 活动反思: 在设计本活动之前,我有幸读到了许卓娅关于音乐活动的一些理念,文章分析幼儿从音乐中获得某种体验的期待,是欣赏热情产生的最原始动力,而期待和期待的不断满足则是欣赏热情生长的增强剂,因此说没有欣赏期待的不断满足,就不会有欣赏的热情。在上述理念的影响下,我通过让孩子们创编故事,创编动作,然后出示图谱,最后视、听、动同步参与的方法,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音乐。本次活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尤其让我难忘的是,

《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学习指南

《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学习指南 一、课程简介 《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是在《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的,是研究在幼儿园如何根据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特点有效地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发展幼儿语言的一门学科。本课程适用于适用三年制、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 二、学习课程的目的 具备坚定的幼儿语言教育信念与责任,了解与掌握科学的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理念、方法,掌握各类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方法,能对幼儿语言教育进行科学评价,拥有丰富的幼儿语言教育实践与体验,能胜任幼儿语言教育工作。 三、学习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掌握先修知识。学习前应先修完《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2. 应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在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幼儿语言教育的实践,通过见习、模拟教学与教研、实验、实习等多种途径训练并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实践教学能力。 3. 制订学习计划。可以拟订课程学习计划、学期学习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以及日计划,安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并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4.收集幼儿语言教育优秀案例。收集幼儿园各类语言教育活动的优秀案例(每种类型不少于10个),进行案例分析,理论归纳。 5. 形成学习研究小组。每班学生2-3人一组,分成若干学习研究小组,每次上课、模拟教学、下园调查研究小组的学生必须集中在一起;每次的课堂讨论、模拟教学和研究汇报,均由研究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 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学习资料,分享学习资源,了解学科前沿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 幼儿年龄小,知识面窄、理解能力较弱,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常常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了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更加有趣,笔者利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形象的方法,可 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活动的乐趣。 一、故事法 由于幼儿自身对音乐了解的局限性,因此在欣赏活动中,不能很好的体现内心的感受, 无法正确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在教幼儿欣赏作品之前,我根据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按欣 赏的不同要求,将音乐作品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听。如《狮王进行曲》,在欣赏前,先通过 故事讲述,让幼儿在脑海中形成狮王威风凌凌的形象,接着再分析每段乐句的不同音色, 如密集而低沉的钢琴音色由低向高上行,使人联想到狮王怒吼的样子;匀速跳跃的中音告 诉幼儿狮王正踏着从容的步伐走过来的形象,然后将每个乐句串联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 的音乐形象。幼儿不但容易理解,而且记忆深刻。 二、图表法 在欣赏歌曲活动中,通常都是教师先让幼儿听歌曲,再提问歌词内容,这种方法比较单一,教师往往为教而教,反复多次很容易使幼儿失去兴趣。图表法是将歌词用图画或特殊 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的同时,将表示歌词的图画逐句出示,幼儿从 视觉到听觉有了一个全方位的感受,对词曲的记忆加深,学习过程中能保持注意力,积极 动脑。如《小鸟》是一首曲调优美,积极向上的幼儿歌曲,歌词每小节三个字,旋律呈阶 梯状上行,在欣赏之前,我先把歌词内容画在卡片上,按小节排列,通过谈话让幼儿猜图 片的内容,引起兴趣后再范唱,边唱边打开卡片,幼儿在听的过程对照卡片很快的就记住 了歌词。 三、舞蹈法 音乐与舞蹈是紧密相连的,利用舞蹈特长,将音乐的不同层次用舞蹈语汇加以形象表现,帮助幼儿把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动作,让他们在模仿和表演当中领悟音乐带来的 乐趣。如音乐欣赏《四小天鹅》是一个ABCABD的结构,我先将A段设计成天鹅跳,欢 快的8分音符好像天鹅蹦跳时活泼可爱的样子;B段设计成天鹅左右看的动作,4分音符表现出天鹅优雅、稳健的样子;C段反复两次,音乐由低到高有一个渐强的趋势,我用鸟飞 的动作来表现天鹅在空中的感觉,第一次轻轻的飞,第二次动作稍大一些,逐渐飞高飞远......D段音乐渐弱、有延长的感觉,我用踮起脚尖轻轻走来表现,要求幼儿走时要轻轻的,慢慢的两拍走一次,最后一小节集体拍手结束。整个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在反复表演中 逐渐使动作与音乐融合在一起,能初步理解不同动作代表的音乐形象,在接下来的活动延 伸中,我鼓励幼儿自编动作与音乐相配合,幼儿都能够融入到优美的音乐之中,活动收到 了很好的效果。 四、绘画法 有时候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对播放的音乐大胆想象,用画笔来表 现音乐的色彩和内在的情绪。如“你听到的这段音乐是什么颜色的?”“欢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