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亚洲
亚洲

亚洲

亚洲(Asia)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洲。其绝大部分土地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传统上被定义为非洲-亚欧大陆的一部分。跨越经纬度十分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2000年人口达36.72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5%。

中文名称:亚洲

外文名称:A sia

面积:4400万平方千

人口:约为40亿

气候条件:

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

著名景点:北京故宫,日本富士山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

亚细亚洲(字源古希腊语:Ασ?α;拉丁语:Asia;法文:Asie;英语:Asia),简称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其覆盖地球总面积的8.6%(或者总陆地面积的29.4%)。人口总数约为36.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1%(2007年)。

非洲-欧亚大陆的西部则为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土耳其海峡、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乌拉尔山脉以东及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大陆东至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40′,北纬60°5′),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经103°30′,南纬11°7′),西至巴巴角(东经26°3′,北纬39°27′),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18′,北纬77°43′),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西部与欧洲相连,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陆块欧亚大陆。

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名称由来

亚洲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它的名字也最古老。全称是亚细亚洲,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其英文名为Asia。相传亚细亚的名称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爱琴海以东的地区泛称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爱琴海以西的地方则泛称为“Ereb”,意为“日没地”。Asia一词是由腓尼基语Asu演化来的,其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确的,范围是有限的。到公元前一世纪Asia已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政省的名称,以后才逐渐扩大,包括现今整个亚洲地区,成为一个世界最大的洲名。编辑本段基本情况

文化情况

种族:黄种人约占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种人,黑种人很少。

语言:分属于汉语系、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阿尔泰语系、朝鲜语系、日本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闪米特-含米特语系、印欧语系。

宗教:亚洲是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四大宗教发源地。

气候:亚洲大陆地跨寒、温、热三个气候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影响范围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亚洲不具备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性气候。

自然资源: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石油、铁、锡等储量居各洲首位;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可开发森林总面积的13%;可开发水力资源年可发电量达26000亿千瓦时,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

量的27%;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

经济:各国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部门、地域结构差异显著,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采矿业、农产品加工业及经纺工业占主要地位。

三大人类文明发祥地: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因其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故又称为“两河流域”),因其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地理情况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大陆海岸线长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大洲。多半岛和岛屿。半岛总面积约1000多万平方千米,是半岛面积最大的大洲,阿拉伯半岛为世界最大的半岛。岛屿总面积约27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加里曼丹岛为世界第三大岛。亚洲东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则濒临印度洋,西面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面隔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面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地形:亚洲地形的总特点是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间高、周围低,隆起与凹陷相间,东部有一列纵长的花彩状岛弧。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上。平原占总面积的1/4,计1 000多万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主要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托罗斯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等。在以上主干山脉之间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德干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在山地、高原的外侧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亚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山脉和山峰(珠穆朗玛峰),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洼地(死海)。亚洲不仅陆上起伏极端,且大陆东缘的弧形列岛与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样表现出起伏极端,列岛上的山脉与极深的海沟伴生。亚洲最高峰与邻近海域最深海沟高低相差约20千米。河流和湖泊:亚洲有许多大河,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恒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内流河主要分布于亚洲中西部干旱地区,有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约旦河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腊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

亚洲湖泊较之其它洲不算太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闻名世界。如亚欧界里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咸水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亚洲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内陆咸水湖;巴尔喀什湖是一个同时存在着淡水和咸水的内陆湖。

水文:亚洲的河川大都发源自中部山地而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长4000公里以上的河川有7条,最长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以额尔齐斯河为源的鄂毕河。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深、最古的湖泊,湖底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以下1295米。阿姆河全长2540公里,是亚洲最

长的内流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黄河、印度河流域都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恒河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圣河。湄公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湄公河流域国家包括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编辑本段地理集锦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海拔超过7000米的山峰有50多座。

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面积260万平方千米。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或咸水湖,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最深处达1620米,蓄水量2.3万立方千米。

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由于湖水含盐量过大,湖水中除细菌外,其他生物不能生存。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半岛,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散布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广阔海域,包括岛屿2万多个,面积243万平方千米。

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是重要的石油运输路线。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西藏东南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拐弯处的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河流大峡谷。平均深度超过5000米,最深处6009米,峡谷全长504.6千米。

京杭大运河——古代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长度约1800千米。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包家槽子村,东经87°19?52”、北纬43°40?37”。

编辑本段亚洲居民

截止2007年上半年,亚洲人口35.13亿,世界人口65.67亿,人口自然增长率位于世界第三,仅次于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1亿以上的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的18%。人口分布以中国东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爪哇岛、恒河流域、印度半岛南部等地最密集,每平方千米达300人以上。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第二是印度。

新加坡平均每平方千米可达4400多人,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蒙古,平均每平方千米仅1人多;沙特阿拉伯、阿曼等国家平均每平方千米5-7人。亚洲的种族、民族构成非常复杂,尤以南亚为甚。黄种人(又称蒙古利亚人种)为主要人种。其余为白种人、棕色人及人种的混合类型。

全洲大小民族、种族共有约1000个,约占世界民族、种族总数的80%。其中有十几亿人口的汉族,也有人数仅几百的民族或部族。

编辑本段亚洲各国

亚洲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了解一下亚洲的各国:(中国2007.1.1-131 425万人2007.4.3-131 719万人增加294万人)

国家名称首都人口(万) 面积(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

北京136,204 9,600,000 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巴林麦纳麦121 750

韩国首尔5,051.50 99,646 发达国家

黎巴嫩贝鲁特400 10,452

东帝汶帝力106 14,874

尼泊尔加德满都2,933 147,181

泰国曼谷6,387 513,115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14,766 796,000

阿拉伯联合酋

长国

阿布扎比423 83,600

不丹廷布69 38,816

阿曼马斯喀特280 309,500

阿塞拜疆巴库834.7 866,000 亚欧两洲朝鲜平壤2,400 120,540

菲律宾马尼拉9,401 299,764

柬埔寨金边1,480 181,035

卡塔尔多哈141 11,521

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547.4 198,500

马尔代夫马累39 118,000

马来西亚吉隆坡2,756 330,000

蒙古乌兰巴托268.34 1,566,500

沙特阿拉伯利雅得2,611 2,250,000

文莱斯里巴加

湾市

39 5,765

老挝万象600 236,800

日本东京12,805 377,835 发达国家

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

700 491,200

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1,696 2,724,900 亚欧两洲巴勒斯坦国[1] 耶路撒冷639 2,500

塔吉克斯坦杜尚别721.57 143,100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439.47 69,700 亚欧两洲科威特科威特城270 17,818

叙利亚大马士革2369.5 185,180

印度新德里121,020 2,980,000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24,500 1,919,440

亚美尼亚埃里温325.05 29,800

阿富汗喀布尔2993 652,300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2800.08 447,400

斯里兰卡科伦坡2020 65,610

伊拉克巴格达3432 441,839

越南河内8693 329,556

伊朗德黑兰7004.9 1,636,000

也门萨纳2300 555,000

约旦安曼610 89,340

缅甸内比都[3] 5700 676,581

孟加拉国达卡14737 147,570

新加坡新加坡城518 714

以色列[2] 特拉维夫764 14,900

土耳其安卡拉7,372 783,562 亚欧两洲

塞浦路斯尼科西亚85.43 9,251 欧盟国家

注:[1] 根据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的阿拉伯国面积为1.15万多平方千米,后诶以色列占领,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但未确定疆界。

[2] 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千米。

[3] 缅甸于2005年底由仰光迁都至内比都。

编辑本段自然环境

亚洲的大陆海岸线绵长而曲折,海岸线长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大洲。海岸类型复杂。多半岛和岛屿,是半岛面积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岛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加里曼丹岛为世界第三大岛。亚洲地形总的特点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峻岭汇集中部,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洲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地势最高的一洲。全洲大致以帕米尔高原为中

心,向四方伸出一系列高大的山脉,最高大的是喜马拉雅山脉。在各高大山脉之间有许多面积广大的高原和盆地。在山地、高原的外侧还分布着广阔的平原。亚洲有许多著名的高峰,世界上海拔8 0 0 0 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地带,其中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 8 4 4.43米。亚洲有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和湖泊--死海(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 9 2 米),还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亚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东部边缘海外围的岛群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区。东部沿海岛屿、中亚和西亚北部地震频繁。亚洲的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山地,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内流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和西部。亚洲最长的河流是长江,长6397千米;其次是黄河,长5464千米;湄公河长4500千米。最长的内流河是伏尔加河(世界最长)(3,690公里),其次是阿姆河和塔里木河(2179千米)。贝加尔湖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最深的湖泊。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其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北部沿海地区属寒带苔原气候。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东部靠太平洋的中纬度地区属

季风气候,向南过渡到亚热带森林气候。东南亚和南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赤道附近多属热带雨林气候。中亚和西亚大部分地区属沙漠和草原气候。西亚地中海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西伯利亚东部的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达摄氏-71度,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自北到南为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这三种季风气候。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1、南北跨的纬度多,热量条件相差大。

2、东西跨的经度多,降水条件差异大,

3、地形复杂,地形类形多样,海拔高差大。

亚洲的岛屿主要集中在东南海面。约有几万个大小岛屿,总面积为320万平方公里,其中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大岛有6个(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几内亚岛、苏拉威西岛、爪哇岛和本州岛)。

亚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汇集最多的大陆,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条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条(长江、黄河、湄公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和黑龙江)。

河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矿物资源:亚洲矿物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铁、锡、钨、锑、铜、铅、锌、锰、镍、钼、镁、铬、金、银、岩盐、硫磺、宝石等。石油、镁、铁、锡等的储量均居各洲首位。

森林和草原: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3%。用材林2/3以上已开发利用。人工造林有一定的发展。俄罗斯亚洲部分、中国的东北、朝鲜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广阔的针叶林地区,蓄积量丰富,珍贵用材树种很多。中国的华南、西南,日本山地的南坡,喜马拉雅山南坡植物特别丰富,除普通阔叶树种外,还有棕榈、蒲葵、杉属、水杉属等。东南亚的热带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以恒定、丰富的植物群落著称。其主要树种是龙脑香科,还有树状蕨纲、银杏、苏铁等“活化石”。亚洲草原总

面积约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5%。水力:亚洲各国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估计年可发电量达26 000亿度,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量的27%.

海洋渔业:亚洲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盛产鲑、鳟、鳕、鲣、鲭、小黄鱼、大黄鱼、带鱼、乌贼、沙丁鱼、金枪鱼、马鲛鱼以及鲸等,著名渔场有舟山群岛、台湾岛、西沙群岛、北海道岛、九州岛等岛屿的附近海域,以及鄂霍次克海等。中国沿海渔场面积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近1/4。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在古代,亚洲人民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科学发明创造,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源地,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16世纪以后,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相继侵入,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遭到了严重摧残,民族经济发展缓慢。致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目前,亚洲除韩国,日本,新加坡外,大多数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农业在亚洲各国中占重要地位。稻谷、天然橡胶、金鸡纳霜、马尼拉麻、柚木、胡椒、黄麻、椰干、茶叶等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80%--90%以上,原油、鱼、大豆、棉花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30%--40%,锡精矿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60%左右,钨精矿、花生、芝麻、烟草、油菜籽的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45%,木棉、蚕丝、椰枣等的产量和牲畜总头数也居世界前列。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采矿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较先进,手工业正在发展。中国东半部、日本、韩国、爪哇岛、斯里兰卡西部、印度中部、土耳其西部交通发达。东南沿海海上运输发达。广大内陆地区和沙漠地区以畜力为主。

编辑本段地理区域

东亚

指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人口13亿多。地势西高东低,分四个阶梯。中国西南部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东南半部为季风区,属温带阔叶林气候和亚热带森林气候;西北部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沙漠气候;西南部属山地高原气候。5-10月东部沿海受台风影响。矿物资源以煤、铁、石油、铜、锑、钨、钼、金、菱镁矿、石墨等最丰富。东亚是稻、薯蓣、糜子、荞麦、大豆、苎麻、茶、油桐、漆树、柑橘、桂圆、荔枝、人参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所产稻谷占世界稻谷总产量40%以上,茶叶占世界总产量25%以上,大豆占20%。棉花、花生、玉米、甘蔗、芝麻、油菜籽、蚕丝等的产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东南亚

指亚洲东南部地区。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面积约448万平方千米。人口45000多万。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区之一。群岛区和半岛

的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半岛北部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矿物以锡、石油、天然气、煤、镍、铝土矿、钨、铬、金等为重要。东南亚是柠檬、黄麻、丁香、豆蔻、胡椒、香蕉、槟榔、木菠萝、马尼拉麻等热带栽培植物的原产地,盛产稻米、橡胶、香料、柚木、木棉、金鸡纳霜及热带水果。其中的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南亚

指亚洲南部地区。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面积约437万平方千米。人口10亿以上。本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山地区,南部印度半岛为德干高原,北部山地与德干高原之间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北部和中部平原基本上属亚热带森林气候,德干高

原及斯里兰卡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印度半岛的西南端、斯里兰卡南部和马尔代夫属热带雨林气候,印度河平原属亚热带草原、沙漠气候。矿物资源以铁、锰、煤最丰富。南亚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莲藕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所产黄麻、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1/2左右。稻米、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胶、小麦和椰干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西亚

也叫西南亚,指亚洲西部。包括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面积约7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2亿多。高原广布,北部多山脉。北部山地高原与南部阿拉伯半岛之间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冲积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气候干燥。南部沙漠面积广大。本区地中海、黑海沿岸地区和西部山地属地中海式气候,东部和内陆高原属亚热带草原、沙漠气候,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占重要的地位。西亚是胡萝卜、甜瓜、洋葱、菠菜、苜蓿、椰枣等栽培植物和阿拉伯骆驼、阿拉伯马、安哥拉山羊、安哥拉兔等著名畜种的原产地。

中亚

指中亚细亚地区。狭义讲只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的全部和哈萨克斯坦的南部。本区东南部为山地,地震频繁,属山地气候;其余地区为平原和丘陵,沙漠广布,气候干旱,属温带和亚热带沙漠、草原气候。矿物以天然气、石油、煤、铜、铅、锌、汞、硫黄和芒硝较重要。中亚是豌豆、蚕豆、苹果等栽培植物以及卡拉库尔绵羊的原产地。出产棉花、烟草、稻米、蚕丝、羊毛和葡萄、苹果等。

北亚

指俄罗斯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西部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部为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山地,东部为远东山地。极圈以北属寒带苔原气候,其余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河流结冰期六个月以上。矿物以石油、煤、铜、金、金刚石较重要。出产麦类、马铃薯、亚麻和木材等。

编辑本段亚洲中心

亚洲最中心的点,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乌鲁木齐县永丰乡的包家槽子村境内。地理座标为北纬43°40…37",东经87°19…52"。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是指亚洲大陆范围内处于均衡位置的点,它距大陆周边海岸线最远,大

陆性最强。经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两年多的测算和实地考察,勘定为北纬43°40′37〃、东经87°19′52〃,实地在天山北麓冲洪积扇上的永丰乡包家槽子村境内,东北至乌鲁木齐市中心约30公里,有公路可达。一座高18米,代表性极强的具有典型亚洲区域特色的“亚心”标志塔巍巍耸立在“亚心”点上。

编辑本段亚洲宗教

亚洲是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此外还有印度教及锡克教、道教、儒教等亚洲宗教。

【1】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现代世界也有着一定影响性。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等仪式来功德成仙,常见后来的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与道术的修练者。

(2)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形成于亚洲的印度和尼泊尔毗邻处。创立者为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6~486年),属释迦族,后被称为释迦牟尼。

(3)伊斯兰教起源于亚洲阿拉伯半岛,于公元7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创立,为一神教。麦地那和麦加是伊斯兰教圣地,《古兰经》为最高经典。

(4)基督教起源于西亚巴勒斯坦的伯利恒。创始人是犹太拿撒勒人耶稣基督(公元元年12月25日?生于伯利恒)。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的圣地,《圣经》为最高经典。

编辑本段亚洲地势

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形成众多较为长的外流河。

总结:

亚洲的地势特点总结为三点

1.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平均海拔高,居世界大洲中第二位

3.大陆中间多为高山,四周多平原(中高四低)

亚洲的河流特点为: 由于河流多发源于高山地带,所以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也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发展

编辑本段亚洲历史

亚洲的历史和文化都非常悠久。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中国、印度和古巴比伦都位于亚洲。亚洲的经济和文化水平曾经在世界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中国的四大发明,印度人发现“0”、发明阿拉伯数字,等等,许多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都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远古时代,欧洲、北非的许多民族都发源于中亚的草原地带,在民族大迁徙时代,一部分向西进入欧洲,一部分向东迁入印度,形成范围广大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另一部分向南迁徙到北非、西亚,进入埃及,和当地人融合成闪-含语系各民族。

在上古时代,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波斯都发展成为强大的帝国,波斯一直在和欧洲的希腊争雄,最终被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帝国击败,希腊军队一直入侵到印度,最终留下部分军队建立了亚美尼亚国家。中国也在走向统一扩张的道路,周围民族开始了解秦帝国。

当西方罗马帝国崛起时,东方的中国汉朝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罗马帝国的领土扩张到中东古巴比伦河谷地,东方和西方开始有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由中国长安经过西域和中东,远达罗马。在汉朝北方的匈奴人被汉朝击败后,渐向西方迁徙,这些在西罗马帝国眼中被视为“野蛮人”的部族,在迁入欧洲后,加速西罗马帝国灭亡。

中古时代,在亚洲兴起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席卷南欧和北非。东方强大的唐朝中国疆域也扩张到了中亚,朝鲜、日本都在逐渐成为统一的民族。

蒙古民族的兴起在世界造成不小的影响,征服了欧亚广大的地域,但也促使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沟通,丝绸之路更为畅通。

自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回教民族灭亡后,回教国家鄂图曼帝国雄据了中东、小亚细亚及北非地区四百多年,某程度上,鄂图曼帝国阻隔了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上的交流。东亚地区自从中国明朝开始,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固步自封,令到文化和科学发展落后,国家禁止国民与外国人交流情况常见。例如日本实施锁国政策,清朝初期的海禁。

18世纪以后,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兴起,殖民主义者透过航海路线,发掘亚洲的资源,而亚洲地区的积弱,成为列强争夺的领域,许多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亚洲北方西伯利亚的荒芜地区,随著蒙古帝国的势力瓦解,欧洲俄罗斯民族建立的沙俄皇朝逐渐循陆路开发。雄据亚洲北方大片土地。

19世纪末期,日本随著明治维新的改革成功,使其国势日盛,成为当时唯一以“列

强”身份在国际社会舞台具有地位的亚洲国家。自多次对周边国家如清朝、沙俄发动的战争胜利,以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日本以战胜国身份托管战败国德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令日本的势力范围遍达西太平洋。亦令其进一步征服中国和全亚洲的野心渐大,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军国主义的薰染下,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亦自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开始,在亚洲地区揭开战幔。日本终在1945年被美国于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后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亚洲民族主义抬头,各个民族国家才开始纷纷争取独立。与此同时,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峙蔓廷至亚洲,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内战中击败中国国民党,拿到了中华民国在大陆的政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台北。中国共产党及其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在亚洲推动共产主义。东亚地区先后建立多个共产政权,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老挝等。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韩战和越战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在亚洲地区爆发的主要战争。

西亚和中东地区亦各民族亦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纷纷争取独立。最著名的是以“圣雄”甘地带领的印度独立革命运动,最终印巴分治,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和以回教徒为主的巴基斯坦均在1948年独立。而中东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建国问题,带来牵涉到宗教和民族上的严重冲突。以色列虽然在1947年获许在犹太人地区建国,但由于包括“圣城”耶路撒冷被划入以色列,令周边回教国家不满,犹太人和回教徒不和,导致以色列与周边的回教国家冲突日增,在以色列和叙利亚、约旦和埃及等对抗的三次以阿战争中,以色列占领大片巴勒坦地区,并在该区设立殖民地。另外,一向被视为“世界火药库”的中东地区,地区战争不断,包括在八十年代伊拉克和伊朗对火的两伊战争,和1991年和2003年美国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和针对美国声称的头号恐怖份子领袖拉登而在2002年发动推翻塔利班政治集团的“攻击阿富汗战争”。

编辑本段亚洲政治

区域合作

亚洲国家的政体非常复杂,几乎包括了现在世界上所有形式的政府结构,也是目前世界热点地区。区域合作在亚洲正在方兴未艾,现在区域合作最有希望的地方是东南亚,东南亚国家联盟有10成员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12亿。还有一个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东盟国家开动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韩国三个东亚国家的对话机制,并确定于201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和泰国先期启动水果蔬菜零关税机制。

南亚国家也在加紧准备成立区域合作的组织,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海湾国家也有一个设立区域合作的组织,而这个组织是海湾国家货币联盟,海湾国家货币联盟有6成员国: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卡塔尔和阿曼。海湾国家货币联盟解定于2010年发行统一货币。

1996年成立的亚欧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和外长会议,加强了亚洲国家和欧盟国家之间的对话机制,目前已经发展到39个成员国,占世界总人口的49%,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上海合作组织在2001年6月成立,前身是1996年4月26日开始运作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发展至今,现时有成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和乌兹别克(后期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宗旨是加强中亚地区和中﹑俄之间的联系,发展成员国在政治﹑经贸﹑文化﹑教育﹑科技﹑能源﹑交通﹑环保等范畴的合作,促进区内和平。

东亚共同体为模仿二战后欧洲成立的欧共体(现为欧盟)所成立的东亚区联盟。

热点地区

目前绝大部分国际关注的热点也在亚洲:

朝鲜核问题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美国推翻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造成伊拉克经济迅速改变。至2004年底,政治尚未安定。

美国推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

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在中亚地区的存在。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民族冲突。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因为克什米尔问题的冲突和对峙。

尼泊尔政府和尼泊尔共产党反政府游击队的武装冲突。

朝鲜半岛南北方的对峙和朝核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因为东海和钓鱼岛而引起的一系列争端。

日本和韩国因为(独岛,日称竹岛)主权引起的争议。

越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莱﹑菲律宾﹑马来西亚等环南中国海诸国皆声称在南沙群岛有全部或部份主权。

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台湾问题而引起的政治和军事对峙。

格鲁吉亚等外高加索诸国的民族问题。

泰国南部由穆斯林游击队带来的威胁。

印度尼西亚内亚齐省和安汶地区要求独立。

菲律宾南部穆斯林游击队。

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游击队。

伊朗什叶派政权同伊斯兰逊尼派沙特阿拉伯国以及美国的对立

缅甸、老挝、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的毒品生产和贸易

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内部动乱

编辑本段亚洲经济

在古代,亚洲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整个世界主要强国-中国、印度、阿拉伯、波斯都位于亚洲。亚洲的农牧业可以维系世界大部分人口的生计。欧洲的最大帝国罗马帝国的主要粮食产地也位于

亚洲。18世纪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帝国主义政策将世界其他地方都作为殖民扩张和掠夺的目标,亚洲(除日本外)、美洲、非洲和澳洲都成为欧洲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除了澳洲和北美由于当地原住民几乎全被消灭,成为欧洲人的天下。其他亚洲、拉丁

美洲和非洲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独立,经济也处于十分落后的局面。但在20世纪后半叶,亚洲是这些原殖民地中最先崛起的地方。日本首先跻身于世界列强之中,然后是亚洲“四小龙”的起飞(指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现在中国和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世界注目的地方。

亚洲资源丰富,主要产油国家都位于亚洲,包括海湾国家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科威特、也门和伊朗,此外印度尼西亚、中国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也是主要出产石油的地区。中国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是世界上煤的蕴藏量最高的地区。东南亚是世界硬质木材的主要供应地,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世界钻石产区除了南非以外,就只有印度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是重要的产区。亚洲还包括几乎所有具有经济价值的矿物资源。

亚洲文化

由于亚洲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文化的多样性很强,差异很大,几乎没有统一的“亚洲文化”。

所有的世界性宗教都诞生于亚洲,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在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之前,由于世界的经济重心在亚洲,所以大部分人类的技术成就都产生于亚洲。早在公元前3000年,亚洲人已经发明了烧制陶器和冶炼矿石,亚洲的苏美尔人首先发明了文字和系统的灌溉工程,中亚的游牧民族发明了马鞍、挽具和车轮,中国人发明了瓷器、马蹬、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并最早种植稻谷。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发明了十进位计算技术。亚洲各种地方性的医药技术即使今天也非常有效,还在很多地区使用。

目前西方和东方的许多乐器是有同一起源的,所以非常相似,如小提琴和二胡,吉他和琵琶,双簧管和唢呐,几乎相同的东西方笛子。其实这些乐器多数都是起源于中东地区。

中国、阿拉伯、印度等各亚洲民族的文化对世界文化有着巨大影响。

亚洲地区社会保障制度

亚洲地区社会保障制度 2012-10-29 第02版:当代世界 作者:郭伟伟来源:学习时报字数:3303 众所周知,任何国家的社会保障都是建立在本国特定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传统文化背景基础之上并受一定的理论指导的。也就是说,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亚洲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无疑与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本土”因素有着许多内在的逻辑联系,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有别于欧美传统社会保障模式的一些重要特点。 历史较短,保障标准和水平不高 与欧洲社会保障体系一百多年的历史相比,亚洲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普遍在二战以后才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起步较晚,历史较短,总体水平不高。此外,与欧洲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通常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同步提高不同,亚洲国家和地区除日本外,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普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其中既有历史文化传统原因,也有优先发展经济等方面的原因。 二战后,亚洲国家和地区把经济增长看作第一要务,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经济增长优先的低福利政策取向。它们把社会福利看成是经济增长的负担,认为高福利的政策制度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和

生产成本,削弱国际竞争力,进而影响经济发展。这在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表现尤为突出。于是出现这样一个现象: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GDP 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社会保障水平没有伴随经济增长而同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政府财政支出总额中的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不高。 据亚洲开发银行在2008年5月14日发布的一份对亚洲各国政府社会福利开支的比较研究报告《社会保护指数》显示,亚洲各国用于社会福利的平均开支低于GDP的5%,给予失业人口、老人、穷人和残疾人的财政资助平均水平仅达到联合国规定的35%,社会福利支出严重偏低。 儒家思想影响社会保障 儒家的家庭文化观对亚洲社会保障模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文化深刻影响着亚洲福利制度安排及其政策取向,在国家发展与福利制度的建构中发挥着两面影响:其积极影响是可以进一步发挥家庭内部的保障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稳定,但它也降低了公众对社会的公共需求程度,制约着福利制度的社会化。 新加坡、日本、香港和台湾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在新加坡,占主体地位的大多数华人信仰佛教和儒家思想。新加坡的《共同价值观念白皮书》提出“家族为根,社会为本”。因此,新加坡十分注重发挥家庭的

初中地理 亚洲 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提纲 第六章亚洲 左图代表的大洲是亚洲。一、读图填空: 1 北冰洋2太平洋 3 印度洋 4 乌拉尔山(洲界)5喜马拉雅山 6苏伊士运河(洲界) 7 里海湖泊9 贝加尔湖 10 马来群岛13 阿拉伯半岛 二、根据亚洲知识填空: ①半球位置:大部分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亚洲地形特点:以高原、山地为主, 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③亚洲河流分布特点: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④世界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深、蓄水最多的湖:贝加尔湖 ⑤亚洲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⑥亚洲东部和南部是季风气候区,该气候降水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三、连线: ①西亚沙特阿拉伯②南亚恒河三角洲③北亚东西伯利亚④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A终年炎热干燥B地势低,多河湖C气候严寒D终年高温多雨 四、右图代表的大洲是北美洲。 读右图填空 1、纬度位置:北美洲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三 个热量带。 2、地势特点:东西高,中部低。 3、密西西比河流向: 支流自东西向中部流, 干流自北向南流。

第七章日本和东南亚 左图代表的国家是日本。日本的国山是富士山。 填空:5太平洋,7濑户内海,8首都东京 1、日本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岛国。 2、日本领土组成:由2本州岛等四大岛及附近小岛组成。 3、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狭小,多分布在沿海。 4、主要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 原因:该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地壳活跃的有利影响:形成了很多温泉。 5、日本的经济特点: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对外依赖严重,矿产资源贫乏,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 6、日本工业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沿海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便于进口工业原料,出口工业产品。沿海平原集中,城市和人口集中, 7、日本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民族构成特点: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8、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自然: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人文:科技发达 不利条件——地域狭小,市场小,矿产资源贫乏。 左图代表的地区是东南亚 东南亚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6缅甸、老挝、越南。 1、组成:包括1中南半岛和2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2、位置:地处亚洲与大洋州、4太平洋与5印度洋之间 的“十字路口”位置,3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 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3、气候:中南半岛大部分是热带季风气候, 马来群岛大部分是热带雨林气候。 4、湿热的气候使该地区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产量居世界首位的热带农产品: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蕉麻。 5、盛产热带经济作物和盛产水稻的原因是:该地气候湿热,耕地较少,人口稠密,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6、主要国家:6缅甸8泰国9印度尼西亚10马来西亚11菲律宾 7、中南半岛山河分布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8、中南半岛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 9、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 10、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 的地区。 11、东南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缅甸仰光(大金塔)

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亚洲

第六章 亚洲 一、 雄踞东方的大洲 亚洲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西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里海、土耳其海峡为界, 西南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南北跨纬度约90度,东西跨经度160多度,时差达11个小时,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北美洲的地理位置:读图七上地图册P21-22页 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二、面积最大的大洲 亚洲四至:北至切柳斯金角,西至巴巴角,东至杰日尼奥夫角,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岛(属于印度尼西亚)。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连为整体,被称为“亚欧大陆”。 面积:南北跨纬度约90度,东西跨经度160多度,时差达11个小时,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举例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多、东西距离最长、南北距离最长。 分区与国家:48个国家和地区;按照地理区域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东西南北中亚和东南亚)6个地区。中国在东亚。 三、人口最多的大洲 20XX 年亚洲人口约42亿,占世界人口总数61%。 C A B D F E

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中国(两印巴梦日中)。人口数量排世界第一、二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 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大: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其余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是世界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有明显差距,沙特阿拉伯等依靠石油较为富裕,新加坡、韩国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它大部分国家较为落后。 亚洲各国因地制宜,发挥本国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一、山地高原为主 地势起伏大 地形特点: 一是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二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三是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地形与河流的关系:亚洲的许多大河均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并呈发射状流向四周。 北美洲的地形特点(读图七上地图册P21-22页) 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趋势:东西高、中间低。 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其大致比例:1\2(山地、高原)、1\2平原 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状况: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矮的高原和山脉。 二、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读图七上地图册P37-38页) D F

大师的真知与文思 地球第三极大冰盖假说的证伪

大师的真知与文思地球第三极大冰盖 假说的证伪 第四纪研究QUATERNARY SCIENCES第24卷第1期2 00 4年1月 地球第三极高原大冰盖假说的提出与扬弃、教训 施雅风(时年84岁)①② (①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②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作者简介:施雅风男84岁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地理学与冰川学专业Email:shi@https://www.360docs.net/doc/6c11437718.html, 2003-10-15收稿,2003-11-02收修改稿 摘要M.Kuhle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青]a藏]高a]原冰期发育大冰盖假说,连续发表20多篇文章,喧闹一时,吸引很多人注意,一批中国学者首先反对,不少欧、美、日等国学者专程为此问题上高原考察,结果均持异议。1991年第13届INQUA大会前后,很多学者参加的横贯青a]藏]高a]原考察,未能看到冰盖假说 的任何实证。IGCP计划253项为此问题设立的成问题冰盖工作组,工作组组长N.Rutter专文评论M.Kuhle假说中的许多错误,认为绝大多数学者均拒绝接受 冰盖论,但M.Kuhle仍坚持其原先论点。现在可以说在科学讨论中大冰盖假说实际上被扬弃了。 主题词大冰盖假说青a]藏]高]a原争辩和澄清 1前言 青]a藏]高a原连同喜]a马]拉a雅]山、昆]仑]山等高山共同组成世]界]屋]脊,现代冰川星罗棋布,第四纪冰川有更广泛的散布。 20世纪初期开始的西方考察者的初步结果[1~3],认为青]a藏]高]a]原冰期可能存在大范围的冰盖;Hedin[4]和Ward[5]认为高原只有分散的山地冰川没

高中区域地理-亚洲部分练习题

区域地理亚洲部分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关于日本的工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日本海沿岸 B.工业现代化程度高,多优良港湾和丰富的资源C.日本工业对外依赖性强 D.日本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阔 索契位于黑海沿岸,是俄罗斯冬季最温暖的地方,也是俄罗斯在黑海沿岸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读索契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2.索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其原因主要是() ①冬季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削弱了南下的冷空气②冬季受黑海影响,降温慢 ③终年受偏东风控制,冬不冷、夏不热④地处大陆内部,冬季太阳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索契旅游资源丰富,也是冬季室外滑雪比赛的理想场所,其主要成因是() A.依山面海,交通发达 B.冬季降水量大,山地积雪多 C.位于大洲分界线,地理位置优越 D.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增湿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读图,印度棉纺织工业中心最有可能是() A.新德里 B.加尔各答 C.孟买 D.班加罗尔 5.给南亚带来充沛降水的季风是() A.东北季风 B.西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东南季风 6.不属于南亚西北部印度(或塔尔)沙漠形成的原因是() A.离海较远 B.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内 C.西南季风不易吹到 D.古代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下图是日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2016年4月16日凌晨,日本九州熊本县发生7.3级地震,日本 地震多发原因() A.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8.导致日本工业地带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优越 B.劳动力丰富 C.科学技术发达 D.海运交通便利 9.该国发展核电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利于发展核电 B.核能能量巨大,污染小 C.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D.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 二、非选择题 10.中亚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段,近年来我国在此参与投资兴建了多条油气管道,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中亚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材料二:阿姆河上游某水文站数据 材料三:阿姆、锡尔河流域是著名的农业区,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农药化肥投入也显著增加。上游国家大量兴修水库拦水灌溉、发电,中下游地区用水日显紧张。 (1)本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河流多为(内/外流)河,阿姆河上游主要补给方式是。(2)本地区水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试分析其原因。 (3)结合材料三,分析阿姆、锡尔河河口三角洲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变化。 (4)简述我国通过陆路管道从中亚地区进口油气资源的意义。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甲是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降水资料图,图乙是新加坡降水资料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

一、学科发展综述 1.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是人类社会前进的驱动力 2.高精度重力基准及其应用 3.地震震源破裂过程与地震烈度 4.地壳应力起源 5.空间物理探测的最新进展 6.我国重力卫星的发展机遇与进展 7.地震层析成像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问题和展望 8.电与电磁法勘查技术现状与趋势 9.扭秤周期法测量万有引力常数G 10.冰川均衡调整(GIA)研究十年进展 11.基于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的地学问题研究 12.地震大地测量学研究进展 13.试论世界地图的发展阶段 二、地球重力学 1.Applications of a Portable Absolute Gravimeter For the StlJdies of Temporal Gravity Changes 2.Analysis ofterrain effects in cm-order geoid computations 3.钓鱼岛列岛海域高程基准的确定 4.综合海岸带GNSS水准和重力数据精密确定中国高程基准差别 5.珠峰高程的差异及相关问题的研讨 6.台湾地区时变重力观测及分析 7.空中扰动引力赋值中的地形影响分析 8.多种重力场数据混叠的中国海岸带海域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9.拉萨台超导重力仪格值绝对和相对测定的比较 10.Hydrological contribution on gravity and vertical crustal displacement atcollocated Jiufeng station of China 11.利用GOCE卫星数据恢复地球重力场模型 12.时变重力场的理论描述与表达形式 13.卫星跟踪卫星模式中星间速度对地球重力场精度的影响 14.基于重力梯度测量的水下障碍物探测方法 15.冷原子干涉重力测量研究 16.重力水下辅助导航方法及试验 17.捷联式航空重力测量:算法模型和初步结果 18.A Revisit of the Time Domain Global Earth Tides 19.Tidal gravity measurements in Southeast Asia revisited 20.海潮负荷计算的球谐展开方法 21.引潮力位不同展开方法之间的数值比较 22.应变固体潮观测值中各向强异性响应的发现 三、空间大地测量学(按GNSS、测高、重力卫星、遥感排列) 1.New developments in space geodetic research:VLBI observations to space probes and GNSS remote sensing 2.GNSS数据处理与空间大气延迟修正及导航定位定轨与仿真研究 3.多模GNSS完备性实时监测技术研究

高中区域地理--亚洲知识点整理

亚洲 注释:第一节.亚洲 一.位置、范围: 1.大部分位于东半球,亚欧大陆东北侧。 2. 80°N~10°S 170°W~60°E 最北侧:切柳斯金角,北地群岛最南侧:东帝汶 最东侧:白令海峡最西侧:小亚细亚半岛西侧 3.亚欧两洲界限: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 其海峡、地中海、爱琴海亚非界限:苏伊士运河、红海、曼的海峡、 亚丁湾亚洲大洋洲界限:帝汶岛、澳大利亚之间的海面亚美界限: 白令海峡 4.东亚:蒙古--- 中国--- 朝鲜--- 日本--- 韩国--- 东南亚:越南--- 老挝--- 缅甸---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泰国---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文莱--- 柬埔寨--- 南亚:印度--- 孟加拉--- 巴基斯坦--- 尼泊尔--- 斯里兰卡--- 克什米尔(地区) 西亚:伊朗--- 伊拉克--- 阿富汗--- 土耳其--- 沙特阿拉伯--- 叙利亚--- 巴勒斯坦--- 以色列--- 卡塔尔--- 格鲁吉亚阿塞拜疆 中亚: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北亚:俄罗斯等) 5.地跨亚洲欧洲的国家: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 疆地跨亚洲非洲的国家:埃及地跨亚洲大洋洲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6.面积:4400万km2占亚欧大陆80% 二.半岛、岛屿、边缘海、海峡: 1.半岛、岛屿:阿留申群岛、勘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库页岛、日本岛、朝 鲜半岛、琉球群岛、台湾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 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 2.边缘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孟加拉湾、 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黑海 3.海峡:白令海峡、朝鲜海峡、朝鲜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

区域地理——亚洲部分

区域地理——亚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听到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我们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一幅壮丽山河的画卷。据此回答1~2题。 1.“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头”,那么这座山峰是指( ) A.天山B.阿尔卑斯山 C.青藏高原D.珠穆朗玛峰 2.“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是说亚洲河流众多,奔流不息,下列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河都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 B.中南半岛河流自西向东流,说明地势西高东低 C.鄂毕河、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D.印度河主要流经印度,注入孟加拉湾 读下列四幅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四个国家中,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中乙国南部的自然特点是( )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读“沿40°N亚洲东西向的地形剖面图”,完成5~8题。 5.有关E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在的国家是伊拉克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D.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深刻 6.有关F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 B.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C.该地有所在国家最大的内流河 D.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地森林资源丰富 B.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C.G地为帕米尔高原 D.图中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 8.图中Ⅰ河流历史上曾经水量丰富,近几年河流下游经常出现断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断流的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年降水量减少 B.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 C.Ⅰ河上游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 D.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其下游因断流所造成的危害 读“亚洲五个国家轮廓图”,回答9~10题。 9.图中五国与我国相邻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D.③④⑤ 10.国家③与其他四个国家的气候特征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周围山脉环绕,地形闭塞 B.远离海洋,缺湿润气流 C.沙漠广布,缺乏植被 D.地处热带,蒸发量大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①→②→③→④四地植被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亚寒带山地针叶林—温带草甸草原—温带典型草原—温带荒漠草原 B.温带草甸草原—温带荒漠草原—温带典型草原—亚寒带山地针叶林 C.温带草甸草原—温带典型草原—温带荒漠草原—亚寒带山地针叶林 D.温带典型草原—温带荒漠草原—亚寒带山地针叶林—温带草甸草原 12.有关②③所在的国家,叙述错误的是( )

亚洲日韩经济地理-24页word资料

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的太平洋上,处于北纬30°~45°,东经123°~150°之间,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日本海岸线长3万多公里,多海湾和良港可能是靠海,交通方便 日本的领土 作为岛国,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组成,它们和周围众多的小岛一起组成了日本群岛。日本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其中本州岛面积最大,首都东京。 日本的地形特点 (1)日本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且多位于沿海。富士山作为日本的象征,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座活火山。关东平原是日 本最大的平原,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2)日本火山、地震频繁。因为日本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形成世界最大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为了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日本的传统民居多采用质地较轻的材质建筑。 (3)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于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 运输和对外贸易十分有利。日本河流短小、水流湍急。 日本的气候与资源 (1) 气候 日本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海道岛及本州岛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本州岛以南、四国岛和九州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首都东京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与亚洲同纬度地区相比,四季不分明,冬暖夏凉,降水丰富。海洋性特 征明显。夏秋季节多台风。 (2)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主要进口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森林、水能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 急,水能资源丰富。 日本的经济 (1)发达的经济 日本经济发达,是世界经济强国,也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的人均 收入高居世界前列 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所占比重很大,日本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2)发展经济的条件 ①不利条件: a.国内矿产资源贫乏,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b.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出的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到国外。 ②有利条件: a.丰富的人力资源; b.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 c.充分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上运输,进口原

中国境内著名的投资公司名单(金融大鳄)

中国境内PE\VC\投资公司名单 1、青云创投 2、高盛 3、红杉资本 4、鼎晖创投 5、枫丹国际 6、派杰投资银行 7、凯雷投资 8、长安私人资本 9、格林雷斯 10、汉能资本 11、启明创投 12、智基创投 13、美国光速创投 14、世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15、贝祥投资集团 16、德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17、凯旋创投 18、天泉投资 19、祥峰资本 20、凯鹏华盈 21、联想投资

22、赛富亚洲投资资金 23、维思投资 24、艾库乐森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25、北京京能能源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26、上海裕安投资有限公司 27、银杉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 28、科桥投资 29、开投基金 30、四维资本 31、英特尔投资 32、软银赛富 33、中欧投资 34、戈壁投资 35、厚朴基金 36、弘毅投资 37、汇丰直投 38、必百瑞 39、江苏高科投 40、深圳高科投 41、IDG(这可是老大呀!) 42、深圳创投 43、上海联创

44、海纳亚洲 45、凯雷 46、成为基金 47、联创策源 48、纪源资本 49、兰馨亚洲 50、摩根士丹利 风险投资公司世界著名投资银行名录 联想风险投资,它投资了一家列车电视; 国际上知名的风险投资有软银(投资阿里巴巴),高盛(投资分众传媒) idg(投资电脑报) 凯雷(投资聚众传媒) 世界著名投资银行名录法国巴黎百富勤融资有限公司荷银融资亚洲有限公司博资财务顾问有限公司 英高财务顾问有限公司 亚洲融资有限公司 倍利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贝尔斯登亚洲有限公司 加拿大怡东融资有限公司 中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 时富融资有限公司 里昂证券资本市场有限公司 京华山一企业融资有限公司 群益亚洲有限公司 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 (Hong Kong) Limited 德勤企业财务顾问有限公司 道亨证券有限公司 安永企业融资顾问有限公司

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试题: 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中国 B、印度 C、日本 D、印度尼西亚 答案:D 解析: 印度约有150万平方公里的耕地,也是世界耕地面积排行第一的国家。 中国的国土面积很大,但是有2/3是山区,耕地面积只占大概13%,印度的中部是印度 河恒河平原,东西两侧有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所以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 国家。 【相关阅读】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通称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东南亚国家,首都为雅加达。印尼与 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 印尼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马来群岛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 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面积较大的岛屿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 印尼人口超过2.48亿(2013年),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 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航空航天技术较强。石油资源可实现净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 加入该组织。印尼群岛自公元7世纪起即为重要贸易地区。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位于北纬10度至南纬10度之间,其70%以上领地位于南半球,因此是亚洲唯一一个南半球国家。东西长度在5500公里 以上,是除中国之外领土最广泛的国家。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5-27℃,无四 季分别。北部受北半球季风影响,七八九三月降水量丰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风影响,十二月、 一月、二月降水量丰富。 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 火山有400多座,其中活火山有77座。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 玛拉雅地震带。印度尼西亚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中,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岸线长3.5万 公里。

亚洲的地理位置

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 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 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9、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10、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11、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12、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

高中区域地理-亚洲部分练习题

高中区域地理-亚洲部分练习题

区域地理亚洲部分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关于日本的工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日本海沿岸 B.工业现代化程度高,多优良港湾和丰富的资源 C.日本工业对外依赖性强 D.日本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阔 索契位于黑海沿岸,是俄罗斯冬季最温暖的地方,也是俄罗斯在黑海沿岸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读索契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2.索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其原因主要是() ①冬季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削弱了南下的冷空气 ②冬季受黑海影响,降温慢 ③终年受偏东风控制,冬不冷、夏不热④地处大陆内部,冬季太阳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索契旅游资源丰富,也是冬季室外滑雪比赛的理想场所,其主要成因是() A.依山面海,交通发达 B.冬季降水量大,山

地积雪多 C.位于大洲分界线,地理位置优越 D.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增湿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读图,印度棉纺织工业中心最有可能是() A.新德里 B.加尔各答 C.孟买 D.班加罗尔 5.给南亚带来充沛降水的季风是 () A.东北季风 B.西南季风 C. 西北季风 D.东南季风 6.不属于南亚西北部印度(或塔尔) 沙漠形成的原因是() A.离海较远 B.位于 副热带高气压带内 C.西南季风不易吹到 D.古代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下图是日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2016年4月16日凌晨,日本九州熊本县发生7.3

级地震,日本地震多发原因() A.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8.导致日本工业地带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优越 B.劳动力丰富 C.科学技术发达 D.海运交通便利 9.该国发展核电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利于发展核电 B.核能能量巨大,污染小 C.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D.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 二、非选择题 10.中亚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段,近年来我国在此参与投资兴建了多条油气管道,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中亚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亚洲。日本、东南亚知识点

亚洲 1、名称的由来,“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2、亚欧大陆,面积5000多万平方千米,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洲的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 3、亚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主要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主要位于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面与欧洲相连。 (3)经纬度位置:经度:26?E—180?—170?W,纬度:10?S——80?N,跨寒、温、热三带。 4、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亚洲地形的三大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除南极洲外海拔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950米。(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5、亚洲的河流,高原,平原,半岛,群岛亚洲河流的特点: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叶尼塞河,鄂毕河,勒拿河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印度河,恒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雅鲁藏布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注入咸海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湄公河(我国境内称澜沧江)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亚洲河网分布主要有两大特点:(1)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2)内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的高原有: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亚洲的平原有: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亚洲的半岛有: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6、亚洲的气候(1)地跨寒、温、热三带,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都有分布。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纬度位置亚洲纬度位置大致在南纬10度到北纬80度之间,故既有热带也有温带和寒带。 B、海陆位置亚洲大致在东经25度至西经170度之间,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根据距海远近,既有干旱气候也有湿润气候。 C、地形位置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很大,受地形影响,气候带呈现垂直地带性。 亚洲气候的三个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性气候显著。衡量气候的主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 亚洲气候大陆性显著的原因:亚洲因地域辽阔,南北温差极大,沿海和内地的干湿差异悬殊,因此亚洲各地气温、降水差异显著,说明了亚洲气候大陆性特征显著。 ⑴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差较大;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⑵、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⑶、季风气候的雨热同期(尤其是夏季风)对农业的影响: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易产生旱涝灾害,威胁农业生产。 ⑷、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②是世界上夸纬度最广的一个洲;③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④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⑸、通常,人们根据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中国位于东亚。 7、亚洲的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过亿的国家有六个: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巴基斯坦。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 8、亚洲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会带来粮食紧缺,资源被掠夺性开采,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城市涌入,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雨极:乞拉朋齐

三江源生态现状分析

三江源生态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08-12-17T11:14:40.93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孙如君[导读]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地广人稀,地处高寒、干旱缺水的高原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建设难度大,再加上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特殊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存在的问题较多。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地广人稀,地处高寒、干旱缺水的高原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建设难度大,再加上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特殊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存在的问题较多。 一、三江源地区生态现状 1、气候变暖,温度普遍升高。源区所在省份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等科研机构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近43年来,有着“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地区存在气候变暖的趋势,四季及年平均气温普遍升高,其中尤以黄河源区气温升幅最大。 研究显示,三江源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年际间波动,但总体上呈显著的上升趋势,43年来累计上升了1.2摄氏度,四季及年平均气温普遍升高。年平均气温的升幅,自南向北、由西向东、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增大。三江源地区的各组成单元—黄河源区、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年平均气温上升的速率分别为每10年0.32摄氏度度、0.24摄氏度和0.28摄氏度。其中,黄河源区是整个三江源地区气温升幅最大的区域,其中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增幅最大,其温度上升的速率达到每10年0.42摄氏度。三江源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升高,是由全球气候暖干化的自然因素为主、人类活动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为辅造成的。 2、冰川退缩、湿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冰川水是三江源地区的主要补给水源,但冰川在急剧退化,仅1993-1995年两年因表面减薄和末端退缩,就导致冰川下流水量减少7亿立方以上,其后情况还在发展。冻土也在继续退化,现在比九十年代减少了1成约16万平方公里。长江源格拉丹东的岗加曲巴冰川的冰舌部从1970年以来,年均后退25米。黄河源头也一样,冰川萎缩,雨雪补给年渐减少,以至黄河源头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水位下降了2米以上。全国湖泊最多的“千湖之县”玛多县境内原有4000多个大小湖泊,现在只剩下2000个。 三江源地区地处“高亚洲”地区核心青藏高原的腹地,是世界上河流、湖泊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号称“亚洲水塔”,有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有较大河流180多条,大小湖泊16500多个。但是这里的湿地生态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上世纪90年代开始,黄河在这一地区频繁断流,过去,这里的玛多县境内,有湖泊4077个,被誉为“千湖之县”,现在有水的湖泊只剩下261个。湿地是当地生态系统的绿色屏障,一旦失去这个屏障,整个生态系统就向无序发展,甚至导致系统崩溃。牧场超载压力大和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源区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3、水土流失严重;源头来水量逐年减少,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首先表现是源区近年来水土流失不断加剧,流失速度加快。由于水源减少,湿地萎缩,生态迅速恶化,加上过牧、垦殖和采矿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破坏,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据青海省水利局和林业局的调查统计,三江源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44多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一是破坏土地资源,二是破坏土地生产能力。 其次表现是源区生态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据青海林勘院1994年的普查结果,全省沙漠化土地面积达到1064.8万公顷,较1977年增加了107.2万公顷,年均增长率为 2.14%。1994年与1959年相比,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467.8万公顷,年均增长率为1.72%。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青海省的沙漠化面积还会增加,而且还要严重。第三表现是源头来水量逐年减少,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上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年平均流量分别减少了27%、24%和13%。黄河上游连续七年出现枯水期,1997年源头首次出现断流。荒漠化严重导致草场质量下降,产草量急剧减少,直接影响和制约源区省份畜牧业的发展。因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源头地区平均每年流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高达1.04亿吨,致使源头地区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黄河入水量逐年减少。这种减少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剧。 4、生物多样性严急剧萎缩,种质资源库面临枯竭的危险。三江源湿地生态的整体萎缩和退化,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安全和发展,中科院高原生物研究所称约有近15-20%的动物物种已受到严重的生态威胁,这个比例明显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各类植物物种也在逆向演变。主要表现在物种生存条件恶化,生物保护受到威胁。青海作为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体现出明显的青藏高原自然地区和生态特征。目前,全省受到威胁的生物物种约占总类数的15—20%。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被退化、冰川退缩、水源干涸等等,是造成生态失衡,物种分布区缩小,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三江源地区曾经水草丰美,是狐狸、狼、黄羊等野生动物以及众多鸟类的乐园,时至今日,它们数量锐减,很多甚至已经绝迹。源区生物多样性急剧萎缩,珍贵的高原种质资源库面临枯竭的威胁。 二、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因素分析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天然草地植被退化原因可归结为全球气候变化,高原生态暖干化趋势发展加剧的大背景控制下,人为不合理开发资源,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加剧及其生态环境问题发生、发展的共同影响所致。 1、人类活动加速和促进对生态环境退化的影响。在早期的畜牧业生产和发展中受到盲目追求牲畜存栏数错误思想的影响,天然草地的超载放牧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70—80年代之间的大面积和大范围的天然草地过度利用,使草地牧草生机大大减弱,植被覆盖度降低,杂毒草孳生,地表侵蚀和鼠害大面积发生,都直接影响天然草地退化,引发出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2、人为生产生活活动直接对植被和草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区域生态环境退化和问题不断产生。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对资源的需求日趋增大,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尤其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活动,导致了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3、一些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4、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方案的技术尚不成熟,并且对保护对策方案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一些部门和单位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许多本来生态保护较好的区域遭到破坏,而且屡禁不止,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5、自然灾害如:雪灾、山体滑坡、洪水袭击、干旱、地震等的频繁出现和发生,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6、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三江源地区作为中华大河的源头和“中华水塔”乃至“亚洲水塔”,其地理位置和生态功能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三大江河整个流域的气候与环境及其社会发展。例如,仅黄河流域面积占到了源头省份青海省境内流域面积的18.7%,出省净流量占总净流量的25%。使得青海省成为我国黄河流域9省区唯一一个产流多于用水的省区,成为我国的主要水源地,源区地的涵养水源功能显著,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要地。保护和建设好源区的生态环境,实现源区的生态经济发展,不仅对源区当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三大江河流域、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黑河流域乃至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实现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亚洲

第六章亚洲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亚洲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西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里海、土耳其海峡为界, 西南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南北跨纬度约90度,东西跨经度160多度,时差达11个小时,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北美洲的地理位置:读图七上地图册P21-22页 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二、面积最大的大洲 亚洲四至:北至切柳斯金角,西至巴巴角,东至杰日尼奥夫角,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岛(属于印度尼西亚)。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连为整体,被称为“亚欧大陆”。面积:南北跨纬度约90度,东西跨经度160多度,时差达11个小时,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举例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多、东西距离最长、南北距离最长。 分区与国家:48个国家和地区;按照地理区域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东西南北中亚和东南亚)6个地区。中国在东亚。

三、人口最多的大洲 20XX 年亚洲人口约42亿,占世界人口总数61%。 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中国(两印巴梦日中)。人口数量排世界第一、二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 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大: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其余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是世界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有明显差距,沙特阿拉伯等依靠石油较为富裕,新加坡、韩国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它大部分国家较为落后。 亚洲各国因地制宜,发挥本国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一、山地高原为主 地势起伏大 地形特点: 一是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C A B D F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