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学导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生物信息学导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生物信息学导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生物信息学导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备注说明:

1.带*内容为必填项。

2.课程简介字数为300-500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自然哲学与科学技术概论》考试索引

《自然哲学与科学技术概论》重要名词索引 A 阿那克西曼德P4 阿那克西美尼P5 阿伏伽德罗P31 爱丁堡学派P7(导论) 奥卡姆剃刀P24 B 贝塔朗菲P35 布鲁诺P77 比较P114 巴黎学派P7(导论) 巴斯德象限P201-202 柏拉图P10-P14 贝尔纳P3、P6(导论) 悖论P93 必然性P121 毕达哥拉斯派P5-P6 辩证法传统的技术观P155 辩证唯物论自然观P29-P33 波兰尼P224 波普尔P5(导论)、P82 波特P207 波义耳P229 不可逆过程P41 不完全归纳法P117 布伦特兰夫人P64 布什(线性推动)P196 C 查尔斯达尔文31 抽象模型工具P133 侧向思维P180 产品创新P194 常规问题P92 抽象的规定P111 创新P194 创新活动P195 创新型国家P211-215 D 《地质学原理》P30 《动植物结构和生长相似性的显微研究》P31 《大科学,小科学》P6(导论) 道尔顿P30 达芬奇P25,77 德谟克利特P84 大地伦理学P61 大科学P222 代际公平P65 代内公平P65 丹尼尔P209 单向度的人P157 德谟克利特P7、P84 笛卡尔P27-P28 定量实验P103 定性实验P103 独创性P228 对象性关系P55 顿悟P123 E 恩格斯致信马克思P2 二元论P63 恩培多克勒P8 F 《方法论》P85 发明P195 反驳P130 非常规问题P92 非逻辑方法P122 非人类中心主义P59 分类P114 分析P118 发散思维P180 法兰克福学派P157 范式P5、P7(导论) 非谋利性P227 弗兰西斯·培根P27 弗里曼P206 范式P5 G 概念P112 概念问题P92 概念语言工具P133 盖天说P19 感性的具体P111 个体主义P59 工程P168 工程哲学P159 工业文明P48 广义的工程P158 广义的技术P146 高尔吉亚P9 工效学设计法P187 公理化方法P122、P136 公有主义P226 功能设计法P187 归纳P116-117 规范P83 规范主义P82 国家体系P203 国家优势P208 国家创新体系P240-205 国家创新体系宏观学派P206 国家创新体系微观学派P207 国家创新体系综合学派P207-P211 惯性原则P169 工效学设计法P186 古希腊自然观P3 古代中国自然观P15 哥白尼P26 H 哈耶P274 黑格尔P1(导论) 宏观学派P206 后工业文明P50 划界标准P4 环境公害P262 回采法P183 混合学派P207 混天说P19 活力论P36 海德格尔P156 耗散结构理论P43 赫拉克利特P6 赫森P3、P6(导论) 横断学科P81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课程编号:1313072215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68实验时数:18 学分:3.5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生物技术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涵盖了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的许多内容,并与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分子病毒学、 分子免疫学等学科有着重要的联系。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以理论课教学为基础,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实验仪器要求较高,因此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 生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为学生学习生命科学中的其他相关课程作好基础准备。同 时也使学生具备分子生物学基本的实验技能,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 事生物学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教学内容包括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目的基因 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在实验内容和方法、技术上进行合理安排,力争让学生在有限的 课时中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现代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和有关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原理,并尽可能多地引进、介绍新的、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动手 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高素质的生命科学人才。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学习和研究分子生物学的目的在于阐明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基础,并与其它学科配合,来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是先修课程。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 实验一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的目的及原理[1];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的实验步骤及操作方 法[3]; 作业:提取的DNA呈褐色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实验二琼脂糖凝胶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及操作步骤[1],琼脂糖电泳的实验方法[3]; 作业: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电压如何设置? 实验三聚合式酶联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

分子生物学基础和技术教学大纲(精)

分子生物学基础和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于医学检验和医学相关专业) 课程性质与目的 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日新月异的技术使它逐渐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本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医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疾病基因的不断发现和克隆,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而这些重大的医学进步离不开技术上的更新和发展,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等,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和应用课程,教学方式目前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分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两个部分,重点讲述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引入近年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最新进展和相关内容。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研究医学的一种媒介和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基本知识和理论来源于科学实验,因此现在现针对本科学生开展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是强化理论课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医学生实验科学概念和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综合性的实验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可以更全面直观的分析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分子生物学重要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门可运用于医学研究的技术和工具,了解医学发展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分子生物学融入医学研究的各方面,分析疾病基因、从分子水平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跟踪疾病发展过程、检测感染人类的病原生物以及未来根据个体化治疗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课程的设置与要求 本课程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前期课程的基础上由检验系临床化学教研室负责开设的, 与本课程相关的基础课程有生物化学和生化技术等。本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部分。理论课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基础理论主要讲授基因和基因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人类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学、肿瘤分子生物学等;基本技术包括了核酸提取、DNA重组技术、核酸干扰技术、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DNA芯片等。实

生物医学工程学导论试卷

生物医学工程学导论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 对比度分辨率:也叫密度分辨率,当细节与背景之间具有低对比度时,将一定大小的细节从背景中鉴别出来的能力 2 空间分辨率:是指在高对比度的情况下鉴别细微组织的能力,即显示最小体积病灶或结构的能力 3 伪影:移动条状伪影,环状伪影 4 矩阵:由二维(行和列)排列的方格组成,256×256、512×512、1024×1024。矩阵越大,像素点越多,图像质量越高 5 像数:是构成CT图像最小的单位,是矩阵中的一个小方格。 6 体素:体积单元的略语,若像素是1×1mm,扫描层厚5mm,体素就是1×1×5mmm 7 CT值:物体对X线的衰减值,水的CT值为0,空气为-1000。 8 灰阶:显示器所表现的亮度信号的等级差别,适应人的视觉的最大等级范围。 9 窗宽:显示图像时所选用CT值的范围,在此范围内的组织按其密度高低从白到黑分为16个等级(灰度) 10 窗位:窗宽上、下限CT值的平均值。

二、填空题(没空2分共20分) 1 CT的窗位是窗宽上、下限CT值的平均值。也叫窗中心,窗位低图像亮度高呈白色,窗位高图像亮度低呈黑色。 2 超声波能量在人体内的衰减正比于超声波的频率 3 超声波的反射能量正比于超声波的频率 4 超声设备的纵向分辨率取决于波长(频率)和发射脉冲的宽度, 5 超声探头的发射振元数多,聚焦点小,空间分辨率好,发射振元数少,聚焦点大,空间分辨率差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生物医学工程的定义是什么?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把物理、化学、以及技术科学中的新技术、原理、方法应用于医疗装置的研制、以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物理、化学方法和工程技术不断应用于医学及医药产品中。 2 什么CT探测器的排?探测器的物理参数,硬件基础,排数越多,单圈覆盖越大,切片精度越高 3 什么CT机的层?计算机重建成像参数,机架旋转一圈重建得到的图像数目必须由探测器硬件支持才具备临床意义 4 什么叫弛豫?指系统从激发态恢复至平衡态的一个动态自然的过程。 5 什么叫拉莫频率?自旋磁体绕外加磁场方向旋进的特性频率,是磁共振产生的基础之一 四、论述题(20分)谈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现代医院中的作用。

A卷上交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请将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从矿石或者其他原料中提取金属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种:电冶金、湿法冶金、 。 2、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粉矿造块方法主要包括 和烧结法造块。 3、据高炉解体研究,炉料加入炉内以后,依其下降行为和结构状况,按不同的功能由上至下可分为块状区、软熔区、滴落区、 、炉缸区等五个区域。 4、高炉基本操作制度包括炉缸热制度、 、 和装料制度。 5、铁水预处理中的三脱技术主要指脱硫、脱磷和 。 6、钢液的保护浇铸时,中间包到结晶器注流常采用浸入式水口保护,而结晶器液面使用 保护,使钢水完全密封。 7、粉末冶金零件烧结工艺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预热、烧结和 。 8、有一种石灰石中含CaO=52%,SiO 2=6.0%,炉渣碱度为1.10,则该石灰石有效熔剂性为 。 9、已知一中型轧机,一道压下量为△h ,咬入角为α,则该中型轧机工作辊径为 。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以下关于直接还原与间接还原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在高炉冶炼中,凡是以CO 和H 2作为还原剂,生成CO 2和H 2O 的还原反应属于间接还原 B 、在高炉冶炼中,凡是用碳作还原剂还原铁氧化物,生成CO 的还原反应属于直接还原 C 、直接还原是放热很大的反应,而间接还原大部分是吸热反应 D 、在高炉冶炼中,直接还原度越高,冶炼效果越好 2、炉料均匀而有节奏地顺利下降,是高炉顺行的重要标志,以下哪些措施有利于高炉顺行( ) A 、提高炉顶煤气压力 B 、降低炉顶煤气压力 C 、提高焦炭在高温下的机械强度 D 、增加熟料比 3、炼钢常用的脱氧元素有 ( ) A 、硅 B 、锰 C 、铝 D 、铬 4、关于钢液吹炼过程中氧气的硬吹与软吹,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A 、硬吹时熔池中金属液做强烈的循环运动,对脱碳反应速度等有利,但渣中氧化铁含量低,对化渣不利,而软吹则与之相反 B 、硬吹的枪位较高,而软吹的枪位较低 C 、硬吹的氧压较高,而软吹的氧压较低 D 、硬吹的冲击深度大,冲击面积小,而软吹与之相反 5、与顶吹转炉冶炼相比,底吹转炉冶炼的特点是 ( ) A 、熔池搅拌强度大,搅拌条件好 B 、吹炼过程平稳 C 、上部渣层对炉内反应的影响较小 D 、改善了脱硫的动力学条件,渣中氧化铁含量又低,因此脱硫率较顶吹转炉高 6、在氧化法电弧炉炼钢工艺的氧化期,发生如下的脱磷反应:252[]5()4()(4)5[]P FeO CaO CaO P O Fe H ++=?+D ,从该反应可以看出 ( ) A 、脱磷反应为放热反应,仅从热力学方面考虑,低温有助于脱磷反应的进行 B 、渣氧化性低有利于脱磷 C 、碱度高有利于脱磷 D 、流动性好有利于脱磷 7、连铸生产中,使用中间包的作用包括 ( ) A 、减少钢水冲击和飞溅,使钢流平稳 B 、钢水在中间包内停留时使钢中非金属夹杂有机会上浮

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教案

《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教案 授课专业:生物学大类各专业 课程名称: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 主讲教师:夏庆友程道军赵萍徐汉福

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 二、总课时数:36学时(理论27学时实验9学时) 三、先修课程: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 四、使用教材: 杨金水. 基因组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张成岗. 贺福初, 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实践.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五、教学参考书: T.A.布朗著,袁建刚译著,基因组(2rd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沈桂芳,丁仁瑞,走向后基因组时代的分子生物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罗静初译,生物信息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六、考核方式:考查 七、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2节课)设计编写。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相应课型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 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教学手段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 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 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隆重举行廖凯原法学楼落成典礼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隆重举行廖凯原法学楼落成典礼 来源:交大凯原法学院作者:佚名日期:2012年12月16日浏览: 2012年12月15日,作为中国高校中最年轻、发展速度最快的法学院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隆重庆祝建院十周年。 值此十年庆典,上午9时许,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在徐汇校区新落成的廖凯原法学楼沉降式广场上隆重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美国廖凯原基金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校董廖凯原先生及其家族、企业代表应邀莅临。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校长张杰、闵行区区委书记孙潮、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谢绳武、原常务副校长叶取源、副校长徐飞、吴旦、党委常委李建强,凯原法学院院长季卫东、书记王凌宇、校特聘教授徐向华等社会各界友人及学院师生代表、校友代表出席了廖凯原法学楼落成典礼。典礼由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郑成良教授主持。 落成仪式伊始,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郑成良对前来出席此次落成仪式的领导、嘉宾和师生们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和感谢。吴旦副校长详细介绍了廖凯原法学楼自动工以来的建设情况。徐飞副校长宣读廖凯原法学楼落成志。这座美轮美奂的廖凯原法学楼总占地面积约9300平方米,整座大楼体现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理念。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向廖凯原先生赠送新楼落成的铭谢礼,并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向廖凯原先生以及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感谢。随后美国廖凯原基金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校董廖凯原先生致辞,他高度赞扬了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中国最悠久的学府之一,对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凯原法学院十年的高速发展历程给予肯定,希望凯原法学院继续为中国法治建设和法律精英人才的培养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发表讲话,他对廖凯原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对社会各界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及感谢。张杰校长代表上海交通大学高度赞扬了廖凯原先生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对上海交通大学发展建设的慈善之举,这是社会与高校并行发展进步的显著标志。同时,他还希望能够继续建立起社会与高校良性发展的合作关系。张杰校长在讲话中指出,十八大报告强调了法治是治国根本,法学教育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使命神圣,责任重大,廖凯原法学楼的建成正赶上了这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他希望凯原法学院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快国际化的脚步,努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法治人才,为中国法治进程的建设贡献力量。最后,张杰校长再次表达了对廖凯原法学楼落成的祝贺以及对所有到场嘉宾的祝愿,并衷心期望凯原法学院与社会各界共同合作,一同奋进,

生物医学工程学概论考试重点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理论方法,研究解决医学防病治病,增进人民健康的一门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科学。它综合运用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解释、定义和解决医学上的有关问题。 生物传感器应有以下几个条件:①高可靠;②少损伤或无损伤;③微型化; ④重复性好;⑤数字信号输出;⑥组织相容性好;⑦寿命长;⑧容易制造。 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亦称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 它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有机体或生物过程,生产有经济价值的产品的技术科学。它的实际应用包括对生物有机体及其亚细胞组分在制造业、服务性工业以及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按照预定的设计改变或创造细胞遗传物质,使之获得新的遗传性状,通过体外培养,提供细胞产品,或培育出新的品种,甚至新的物种。 细胞工程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70年代中期,确立了细胞培养技术、核型分析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及其应用 第二阶段:70年代后期~80年代后期,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结合,应用DNA 导入技术分析了人体基因的微细结构。 第三阶段:80年代后期~,基因打靶为基础,胚胎发生工程与基因工程结合作为新的研究发展趋势。即在培养细胞水平上同源基因重组的“基因打靶” “基因打靶”是指利用基因转移方法,将外源DNA序列导入靶细胞后通过外源DNA序列与靶细胞内染色体上同源DNA序列间的重组,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入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确定的点,或对某一预先确定的靶位点进行定点突变的技术 细胞融合(cell fusion)是指用自然或人工方法,使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的过程。它包括质膜的连接与融合,胞质合并,细胞核、细胞器和酶等互成混合体系。 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其产物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是由单一克隆(clone)的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单一抗原的高度特异性抗体。

上海交通大学三位一体面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上海交通大学三位一体面试 篇一:上海交通大学20xx高考自主招生面试题整理汇编 上海交通大学20xx高考自主招生面试题整 理汇编 1、你是否参加过一些科研项目,简要介绍一下自己在实验中的思路与创意。 2、举例说明你所理解的领袖型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3、谈谈你对沟通协调能力与团队精神的看法与体会。 4、你阅读过哪些书籍,简要谈一两点读书感悟。 5、你印象最深的古诗是哪一首,它对你有何启发。 6、你对大学生活有什么期望与规划 7、“心静自然凉”这句话中包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8、如何理解“大学是一生中精神的故乡”。 9、你最敬仰的一位历史文化名人是谁他的经历对你有何启发 10、谈谈对马航事件的看法。

11、用三个生活实例描述一个物理定律 的实际应用。 12、谈谈你对学生参与公益类活动的看法。 13、用一句话总结高中生活带给你的最深刻的感悟。 14、请用一个具体的句子描述物质是什么 15、你对篮球很感兴趣,那么请问“挡拆”的起源是什么 16、请为你的孝心打个分——你为父母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是什么 17、设想一下,在雾霾压城的一天,如果让你写封信给古人,你将怎么写如果写一封信给未来,你又将怎么写 18、假设你和一个陌生人一起乘电梯,如何在一分钟内取得对方的信任 19、看(上海交通大学三位一体面试)过电影“私人订制”吗如果给你一份“私人订制”的机会,你会订制社会上的哪一种角色或职业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为期两天的上海交大江浙沪三地自主招生面试昨天拉 开帷幕。江苏、浙江、上海 篇二: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综合素质答案技巧 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与答题技

生物信息学理论大纲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E082042 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 课程名称:生物信息学英文名称:Bioinformatics 学分:2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信息学是应用信息科学研究生物体系和生物过程中信息的存贮、信息的内涵和信息的传递,研究和分析生物体细胞、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药理过程的中各种生物信息,或者说是生命科学中的信息科学。生物信息学是数学、统计、计算机与生物命科学的交叉新兴学科,它广泛地渗透到生物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中,更是生物工程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快速发展,生物信息学技术在功能性基因的发现与识别、基因与蛋白质的表达与功能研究方面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课程从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出发,结合该学科应用研究的教授,使学生能扎实掌握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理论、国内外研究的前沿进展以及如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等内容。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使学生了解生物信息学的基础知识,生物信息数据库的使用,生物信息工具的应用,熟悉生物信息学学科的发展和现状,熟悉几种主要数据库的内容、注释、检索,掌握常用数据库搜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上述方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基因序列信息分析、基因预测、分子进化及系统发育树和蛋白质结构预测等重要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以普通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数理统计、工程学为基础的交叉

学科。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四、学时分配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生物信息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许忠能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书:1.Bioinformatics(英文原版),Westhead et al.,科学出版社,2003;2.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Pevzner,MIT Press,2000; 3.Biological Sequence Analysis(英文原版), Durbin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生物实用技术》教学大纲

《生物实用技术》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生物实用技术》的课程性质: 生物学实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实用性和应用性都较强的实践课程。侧重生物学的基础学科技术及其在教学、科研及实践中应用。在本课程中,重点介绍生物基础学科技术,如生物学上常用仪器的使用、标本制作、组织培养技术、食用菌技术等,也介绍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这门实践课程中,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 教材: 高贵珍等著. 生物实用技术.内蒙古出版社. 授课对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 (三)《生物实用技术》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生物基本技术操作及技能,重视理论联系实践;生物学实用技术综合性较强,涉及面广、实践性强,除生物学知识外,还涉及化学、物理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需要采取科学正确的方法才能学好。要敢于创新,不断进步。 (四)《生物实用技术》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 由于这门课程实践操作性强,建议教学紧紧结合实际实验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并到实践中观察和动手体验。 (六)考核要求: 采用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期未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二、正文 第一章生物学常用仪器及使用 主要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生物学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对于生物学上常用的仪器及方法要熟悉,如:一些重要显微镜技术、电泳技术、离心技术等。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采取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到实验室参观一些主要仪器,加强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些生物学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生物显微镜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 二、相差显微镜 三、暗视野显微镜 四、荧光显微镜 五、电子显微镜 第二节其他常用仪器的使用与保养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某大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生物医学工程概论开课院系: 开课教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Biomedical Engineering 总学时: 40 其中:实验课学时:0 学分: 2 先修课程: 理工类基础 教材: 生物医学工程导论 参考教材: 1、生物医学工程学.邓玉林主编,科学出版社. 2、John Enderle, Susan Blanchard, Joseph Bronzino,Introduction to Biomedical Engineering,Academic Press, 2000. 3、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适用学生范围:硕士研究生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 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讲座形式,以交叉学科充满创新的特点,介绍生物医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应用、最新成果及未来发展。在最后几讲中将介绍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和临床工程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帮助学生从事实际工作时能尽快入门。 课程简介: 生物医学工程是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其将现代工程技术、近代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结合起来,形成了对生命科学、现代医学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新兴交叉学科。其属于技术科学范畴,是以生命的人为对象,用工程学原理,研究开发防病、治病、人体辅助功能等为医学应用服务的人工装置和系统,医疗仪器、医疗器械即是其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史,学科内涵和研究领域,以及

未来展望,并重点概括介绍生物医学工程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处理和识别、生物医学电子、生物材料、人工器官和组织工程、生物电磁学、物理因子的生物效应及治疗作用、生物力学、医学仪器与设备、生物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中医工程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生物医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技术,为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讲生物医学工程概论(2学时,沈海明) 教学目的:介绍生物医学工程概况 教学要求:对生物医学工程有基本了解 内容提要: 1、医疗简史 2、现代医疗体系 3、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定义 4、学科培养目标 5、学科发展现状 6、学术组织介绍 第二讲人体解剖生理及生物电现象(4学时,沈海明) 教学目的:介绍人体解剖生理及生物电现象 教学要求:基本了解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及生物电现象 内容提要: 1、细胞结构,等离子膜,细胞质和细胞器,DNA与基因表达 2、主要器官及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 3、生物电现象 第三讲生物医学传感器(4学时,徐佳佳) 教学目的:介绍生物医学传感器 教学要求:掌握生物医学传感器基本知识 内容提要: 1、传感器分类,传感器封装 2、生物电位测量:电解液/金属电极界面,ECG、EMG、EEG电极,微电极 3、物理参数测量:位移传感器,气流传感器,温度测量 4、血气和pH值传感器:氧含量测量,pH值电极,二氧化碳传感器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生物技术导论 课程 ...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生物技术导论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 适用对象: 园艺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园艺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通过向学生传授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原理、研究方法,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区别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向,让学生初步掌握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能源、环境、食品及工农业领域的科学应用。注意抓住重要的生物技术,尤其是和医学、农学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开拓学生的思路。在课堂讲授时积极引导学生在方法上改进的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思维。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系统地讲授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原理、研究方法,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区别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向,让学生初步掌握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能源、环境、食品及工农业领域的科学应用。

四、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重点、难点:生物技术的含义 第二章基因工程(6学时) 重点:基因工程原理、步骤;难点:基因工程操作的技术要点。 第三章细胞工程(4学时) 重点:细胞工程原理;植物细胞工程。 第四章发酵工程(6学时) 重点:发酵工程技术的过程及阶段性特点;难点: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 第五章生化工程(6学时) 重点:酶工程原理;酶的特性;蛋白质工程原理及方法。难点:酶反应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第六章生物芯片(2学时) 重点:生物芯片技术的内含;基因芯片与蛋白质芯片的差异。难点:生物芯片技术的技术要点;生物信息学。 第七章人类基因组计划(2学时) 重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含;难点:蛋白质组学。 第八章现代生物技术与安全(3学时) 重点、难点:生物技术安全的含义; 第九章现代生物技术规则与生物伦理道德(3学时) 重点:现代生物技术一般规则;难点: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专业指导】2020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考研最高经验分享必看——致19学长

【专业指导】2020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考研最高经验分享必看——致19学长 我今年报考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系的研究生,初试成绩为428,各科分别为英语82,政治69,专一141,专二136,据学姐们说是创下了记录。 首先我想谈谈我的情况,给那些想考交大文管却又怀疑自己的同学打一剂强心针,我本科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本二,起初报考交大的时候更多的人是对我抱不信任的态度,我也默默承受着压力经历了一次失败,但是在经过第一次的失意后,我发现事实上一切都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意志足够坚定,坚持正确的方法一路走下去直到进入考场,那你就胜利了。 但很不幸的是,一战我并没有能够坚持到底,而是在接近考试的时候意志上投降了,直到走出考场才后悔莫及,后来成绩下来,我的专业课总分比一些录取了的同学还高,还是在我题目没做完的情况下。这对我刺激很大,因为我的目标似乎离我只有一步之遥。于是我毅然决定二战,因为我心态上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这一年我的目标也更加明确,结果也在预料之内,至此我的考研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上交大高分咨询邓老师扣扣:3364342286 说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

如果你确定考交大文管,不论你是不是211/985,只要你目标足够明确,心态能够摆正,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因为经历了初试的痛苦,所以我也非常理解想考交大文管的同学的难处,首先目前市面上难以找到交大文管的复习资料,其次指定参考书目对于初次接触的同学略显晦涩,如果说640文化理论还算有趣的话,那么877文化经济与政策的三本书则能虐倒不少人。相信很多初次报考的同学都无从下手,该怎么去复习着两门课,因此我希望能够以自己两次考试的经验为有志于报考交大文管的同学提供借鉴。 一、专业课的复习 在讨论怎么复习这两门课之前,我想先谈谈文科的学习方法,很多同学操之过急,在没有掌握方法和收集充分的资料之前就急于投入专业课的学习中,这其实是一种懒惰的行为,因为懒于离开自己的舒适区,惯守着本来就效率不高的方法,这样只能事倍功半。这里我推荐一篇关于文科学习的方法的文章,大家可以上百度搜《我的文科考研专业课复习记忆方法》 在掌握方法后就可以投入这两门课的学习中了,首先明确一点,绝对不要因为看到历年考试题目具有重复性就心存侥幸,不进行系统的复习,从历年出题风格也能看出题目越考越活,比如往届一般只会让你论述某个流派的理论,而今年则采用对比的方式考察你的理解,而且今年877文化经济出题风格大变,政策学比重大幅上升。

基因组学教学大纲

附件1: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比较基因组学》是在基因组图谱和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对已知基因和基因的结构进行比较,了解基因的功能,表达调控机制和物种进化过程的学科。它通过对不同物种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彼此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了解不同物种间进化上的差异。进行基因组比较分析时,研究并不仅限于基因编码区,还扩展到对序列相似性的分析、基因位置的比较、基因编码区长度或外显子数的变异、基因组上非编码区的比例、进化关系较远的物种间高度保守区域的比较分析等等(例如从最简单的细菌到非常复杂的人类基因组之间的比较)。比较基因组学和其它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遗传学等)的交叉渗透,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这些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使学生了解比较基因组学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发展现状,能够全面掌握基因组学的发展历史,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基因组水平上的遗传图谱与物理图谱的绘制,基因组的测序与序列组装,基因组的比较分析,基因组水平的表达与调控以及基因组进化的分子机制以及进化模式。 三、课程基本要求 理论和知识方面: 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了解比较基因组学诞生的背景、发展概况和应用前景;掌握比较基因组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包括基因组的结构、基因组水平上的遗传物理图谱绘制、基因组的测序与组装、基因组水平的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基因组的比较分析(外显子数目、共线性分析、基因组上非编码区的变异)、基因组与生物进化等。 能力和技能方面: 以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并以课堂讨论当前不断发展的基因组学新知识和新动态为辅助内容,在了解掌握基因组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针对该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同时注意培养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比较基因组学知识分析鉴定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课堂上介绍当前一些领域的最新动态。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国内外发展动态介绍是基本学习方法。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3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引论的学习,明确比较基因组学的含义,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课程的主要任务,了解比较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展望,为学习好本门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基因组学及比较基因组学的产生及概念,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自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一节基因组学与(比较基因组学)的含义、研究范畴和发展历程 第二节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第三节人类基因组计划

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农业生物技术 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45 学分:2 适用对象: 农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论文,平时成绩各占70%,20%,10%) 先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普通遗传学、分子遗传学 二、课程简介 “生物技术概论”是农科类的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主要有“英语、专业英语、植物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普通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本学科综合上述学科的理论基础、方法和技术,通过讲述“现代事物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简史”、“生物工程各项技术”、“基因克隆、转化、调空及其表达”、以及在“农业、环境、健康和能源”方面的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事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生物技术各领域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为今后开展生物技术相关研究和学习提供基础。 Biotechnology is a rapidly-developing 21st century technology and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that has already made an impact on commercial and non-commercial aspects of human life, such as stem cell research, cloning, pharmaceuticals, food and agriculture, bioenerge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course, appropriate for novices in the biology fields and also for engineering and genetic students, covers all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se modern topics. In addi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f the standard topics, such as cel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genetic principles (mapping, DNA, etc), protein structure, plant and animal cell cultures, and applications, the course includes up-to-date discussions of modern topics, ., medical advances, quality control, stem cell technology, genetic manipulation, patents, bioethic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现代生物技术被世界各国视为一种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国计民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正不断发展,因此让高等院校学生了解现代事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生物技术各领域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和相应对策,对拓展知识面、提高现代科技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生物医学工程导论物理学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物理学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医学物理学可归纳为物理学应用的一个支脉,它是将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医学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换句话说,医学物理学系结合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等专业,应用于医学上,尤其是在放射医学或激光医学。因此,医学物理学也可与医学电子学(医学器材的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学(工程原理应用于生物与医学),及保健物理学(分析、控制辐射伤害)等学科合作,共同促进医学与生物科技的进步。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医学教育水平,促进了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手段的改进和更新进程。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人体器官或系统的机能以及正常或异样过程的物理解释;2、人体组织的物理性质以及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3、人体内生物电、磁、声、光、热、力等物理现象的认识;4、物理仪器(显微镜、摄谱仪、X线机、CT、同位素和核磁共振仪等)和物理测量技术的医学应用。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它形成于本世纪五十年代,1974年国际医学物理组织(IOMP)成立,1986年医学物理分会以中国医学物理学会的名义加入国际医学物理组织。 随着近代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逐步深入,医学的各分支学科已愈来愈多地把他们的理论建立在精确的物理科学基础上,物理学的技术和方法,在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透视对医学的巨大贡献是大家早已热悉的。光导纤维做成的各种内窥镜已淘汰了各种刚性导管内镜,计算机和X 射线断层扫描术(X-CT)、超声波扫描仪(B超)和核磁共振断层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等的制成和应用,不仅大大地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创伤,提高了诊断的准确度,而且直接促进了现代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临床诊断技术发生质的飞跃。物理学的每一新的发现或是技术发展到每一个新的阶段,都为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提供更先进,更方便和更精密的仪器和方法。可以说,在现代的医学研究和医疗单位中都离不开物理学方法和设备,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物理学和医学的关系必将越来越密切。物理学不仅为医学中病因、病理的研究和预防提供了现代化的实验手段,而且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先进的器械设备。可以说,没有物理学的支持,就没有现代医学的今天。 1、光学对医学的影响 激光在医学上已广为应用,它是利用了激光在活体组织传播过程中会产生热效应、光化效应、光击穿和冲击波作用。紫外激光已用于人类染色体的微切割,这有助于探索疾病的分子基础。在诊断方面,随着各项激光光谱技术在医学领域运用研究的广泛开展,比如生物组织自体荧光、药物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在癌肿诊断及白内障早期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正在发展之中。激光光学层析(断层)造影(OT)技术正在兴起,它是替代X-CT的新兴的医疗诊断技术。在治疗方面,激光手术已成为常用的实用技术,人们可选用不同波长的激光以达到高效、小损伤的目的。激光已用于心血管斑块切除、眼角膜消融整形、结石粉碎、眼科光穿孔、子宫肌瘤、皮肤痣瘤、激光美容和光动力学治癌(PDT)等方面。在诊断中使用的内窥镜如胃镜、直肠镜、支气管镜等,都是根据光在纤维表面多次发生全反射的原理制成的。医用无影灯、反光镜等也是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近场光学扫描显微镜可直接在空气、液体等自然条件下研究生物标本等样品,分辨率高达20nm以上,已用于研究单个分子,有望在医学领域获得重要应用。利用椭圆偏振光可以鉴定传染病毒和分析细胞表面膜。全息显微术在医学上应用也很广泛。 2、放射性对医学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高被引期刊论文排行榜 陆宏弟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高被引期刊论文排行榜 陆宏弟①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0) 排名 被引次数 论文及其出处 1 98 邱伟光. 学校诚信道德建设的问题和方法[J]. 思想?理论?教育,2002,(2). 2 84 姚俭建,Janet Collins. 美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分析:一种比较视角[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3 43 黄丹,姚俭建. 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战略路径探讨[J]. 社会科学,2003,(8). 4 39 全林,姜秀珍,陈俊芳. 不同公司规模下现金流量对投资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3). 5 35 姜秀珍,全林,陈俊芳. 现金流量与公司投资决策——从公司规模角度的实证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5). 5 35 姚俭建,黄丹. 关于构筑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监督体系的思考[J]. 社会科学,2004,(10). 6 28 李文政.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7 23 杨桥. 论高等学校形象设计[J]. 高教探索,2001,(1). 8 22 邱伟光. 新世纪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再认识[J]. 思想·理论·教育,2001,(1). 8 22 刘佳林. 纳博科夫研究及翻译述评[J]. 外国文学评论,2004,(2). 9 21 黄庆桥. 浅析风险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社会,2004,(3). 10 20 姚俭建,岑文忠. 文化资本的积累机制探微[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10 20 邱伟光. 坚持与时俱进地创新德育理论——主体性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2002,(Z1). 11 19 姚俭建. 信息网络时代与人的认识模式演进[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0,(5). 12 18 竺培芬. 解读整合营销传播学[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13 17 黄海洋. 美国品质教育的复归及其启示[J]. 思想·理论·教育,2002,(Z1). 13 17 胡惠林. 我国文化产业创新体系的若干问题[J]. 学术月刊,2001,(11). 14 16 纪志刚. 吴文俊与数学机械化[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14 16 李康化. 《良友画报》及其文化效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15 15 李海娟. "软权力"竞争背景下的文化战略[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12). 15 15 曹树基. 学术不端行为:概念及惩治[J]. 社会科学论坛,200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