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用药治疗方案

疟疾用药治疗方案
疟疾用药治疗方案

附录3

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根据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的需要, 为了规范疟疾病例的治疗,推迟和减缓疟原虫对抗疟药产生抗药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参照国际上对抗疟药品管理和使用的惯例, 特制订《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各地应结合当地疟原虫的虫种及其对抗疟药敏感性, 根据抗疟药使用原则, 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用药方案, 做到合理、规范用药。

一、使用原则

将我国疟疾的主要治疗药物分为一、二线药物。

1.对间日疟的治疗,一线药物有磷酸氯喹(下称氯喹)和磷酸哌喹(下称哌喹);二线药物是青蒿素类衍生物,用于一线药物治疗失败的病例。

2.对恶性疟的治疗,一线药物有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磷酸咯萘啶(下称咯萘啶);二线药物是以青蒿素类衍生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恶性疟病例。

3.对重症疟疾的治疗, 首先选用一线药物的非口服剂型, 病情缓解后, 应改用一线或二线药物的口服剂型。

二、用药方案

(一)间日疟的治疗(本方案也可用于卵形疟和三日疟的治疗)

1.氯、伯八日疗法:

(1)氯喹:口服总剂量1200 mg。第1天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 mg;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300 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在服用氯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 每次22.5 mg, 连服8天。

2.哌、伯八日疗法:

(1)哌喹:口服总剂量1200 mg。第1天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 mg;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300 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在服用哌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 每次22.5 mg, 连服8天。

(二)恶性疟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疗法)

1.咯萘啶:口服总剂量1600 mg。分3天服,第1天服2次, 每次400 mg, 间隔8小时;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400 mg。

2.青蒿琥酯:口服总剂量640mg~800mg。分7天服, 每天1次, 每次80mg~100mg,首剂加倍。

3.蒿甲醚:口服总剂量640mg~800mg。分7天服, 每天1次, 每次80mg~100mg,首剂加倍。

4.双氢青蒿素:口服总剂量480mg~640mg。分7天服,每天1次,每次60mg~80mg, 首剂加倍。

以上药物需加服伯氨喹总剂量45mg,分2天服,每次22.5mg。

5.双氢青蒿素加哌喹:每天服2次,每次服2片,连服2天。

6.青蒿琥酯加阿莫地喹:每天服青蒿琥酯片4片+ 阿莫地喹片4片,连服3天。

7.青蒿琥酯-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复方片:第1天服青蒿琥酯2片+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复方片(SP)片3片,第2、3天各服青蒿琥酯2片。

(治疗中如发现配子体,需加服伯氨喹总剂量45mg。分2天服,每天1次,每次22.5mg)

(三)重症恶性疟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疗法)

1.蒿甲醚:肌内注射总剂量640mg。每天肌注1次, 每次80mg,连续7天,首剂加倍。

2.咯萘啶: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1)肌内注射:每天1次,每次160mg,连续肌注3天;

(2)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次160mg,连续滴注3天。静脉滴注需加大剂量时,滴注的总剂量不得超过640mg。静脉滴注时,将160mg药液注入500ml的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溶液中摇匀, 静滴速度不得超过60滴/分。

3.青蒿琥酯:静脉注射总剂量480mg,每天1次,每次60mg,连续7天,首剂加倍。静脉注射时,需先将5%碳酸氢钠注射液1ml注入含青蒿琥酯60mg粉针剂中,反复振摇2~3分钟,待溶解澄清后,即为钠盐溶液,再注入等渗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稀释至6ml,混匀,缓

慢静脉注射。配制稀释的钠盐溶液因未用完或未及时使用而放置,如发生浑浊, 则不能使用。

重症恶性疟患者病情缓解后, 应改用口服剂型完成所需的疗程。包括加服伯氨喹总剂量45mg,分2剂,每天顿服22.5mg。

(四)间日疟休止期根治(抗复发治疗)

1.乙胺嘧啶加伯氨喹:乙胺嘧啶100mg,分2天分服,每天1次每次50mg,加服伯氨喹90mg,4天分服,每天服1次,每次22.5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每天1次,每次22.5mg,连服8天。

(五)特定人群预防服药(选用以下一种服法)

1.乙胺嘧啶加伯氨喹:乙胺嘧啶50mg,同时加服伯氨喹22.5mg, 每10天服1次。

2.氯喹:每次服氯喹300mg, 每7~10天服1次。

3.哌喹:每次服哌喹600mg, 每月服1次, 睡前服。

(六)疑似疟疾病例的假定性治疗

单一间日疟流行区氯喹600mg顿服或两次分服,每次300mg ,间隔6-8小时。疑似疟疾病例经假定性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者,即可为临床诊断疟疾,可按疟疾病例采用氯喹加伯氨喹八天疗法进行规范治疗。

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可用哌喹600mg 顿服。疑似疟疾病例经假定性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应按恶性疟疟疾病例进行规范治疗。

注: 1. 本方案的氯喹、哌喹、伯氨喹和咯萘啶的剂量都以基质计。

2. 本方案均为成人剂量, 儿童剂量按体重或年龄递减。

3. 对G6PD缺陷地区的人群,必须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服用伯氨喹,有溶血史者禁用伯氨喹。

疟疾

第七章原虫病 第二节疟疾 (一)思考题答案: 1.试述疟疾典型发作的临床表现。 初发时可有低热、乏力、头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首次发作时,发热多不规则,逐渐地转为有规律的周期性发作。 典型发作可分为三期。 (1)发冷期:骤然发冷、剧烈寒战、口唇发绀、皮肤苍白或带青紫,脉细速,可有头痛、肌痛、乏力、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初发患者此期约10~15min。反复发作数次后,发冷期可渐延长,持续30~45min. (2)发热期:寒战停止,继以高热,通常可达39.5~41℃。患者颜面潮红、脉洪速、头身痛、烦渴。严重者可谵妄、抽搐、及昏迷。发热期一般持续数小时。 (3)出汗期:患者出现全身大汗、高热尽退、自觉明显好转,但困倦思睡。出汗期约历时2~3h。 整个典型发作历时约6h至十数小时,而间歇期一般无症状。 2.试述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恶性疟临床特点的异同。 发作时序贯性地出现发冷寒战、高热、出汗退热等症状,并呈周期性发作,是它们共同的临床特征。但依疟原虫株的类别,也存在着以下的差别: (1)潜伏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间日疟和卵形疟为14d,三日疟30d,恶性疟12d。但若系输血感染,无论何种类别,潜伏期通常为7~10d。 (2)发作情况和病程存在差异 间日疟发病常有前驱症状,除了头几次发作或混合感染者外,一般规律性地每48h 发作一次。整个典型发作历时约6~10h。间日疟易于复发,以至缠绵数月或数年。 三日疟的疟原虫发育周期比较整齐,故患者每72h发作一次。发作时亦多无前驱症状,发热期较长,可超过6h,而出汗退热的速度较快,故容易引起虚脱。但患者的脾肿大及贫血较轻,惟蛋白尿较常见。三日疟虽不复发,但病程长,初发持续数周或数月,若发生再燃,病程可长达2~3年。

疟疾的治疗

疟疾应该如何治疗? 疟疾药物治疗有哪些?疟疾应该如何治疗? 疟疾治疗不仅是解除患者的疾苦同时也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播现症病人要及时发现及时根治 (一)治疗用药建议: 早期的诊断及正确的治疗是决定疟疾预后最重要关键由於台湾根除疟疾已经四十年近年来境外移入的病例每年约只有30例临床医师若经验不足常常不能在第一时间诊断出来;另外因为疟疾病况变化迅速重症疟疾开始常以非特异性症状来表现如果不能及早发现给予适当的治疗常会导致各器官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另外治疗上最棘手的问题是抗药性的问题以恶性疟来说传统的药物如chloroquine目前可以说在世界上大部分的流行区都已产生抗药性甚至在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的边界还出现对chloroquine mefloquine quinine都有抗药性的多重抗药性疟疾是治疗上的一大挑战 90年代以来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青蒿素类的药物被视为是可能解决此一难题的利器它的安全性高作用速度快而且对於不同阶段的疟原虫都有作用,目前WHO的建议是使用这类的药再搭配另一个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根据WHO的统计到2006年1月为止青蒿素为主的合并疗法已经有56个国家采用为治疗疟疾的第一线用药 当前治疗疟疾的难题在於一方面必须注意疟原虫的抗药性另一方面也必须注意抗疟疾药物的毒性困难在於目前疟原虫的抗药性系以临床治疗失败作为定义 无法在治疗之前先作药物感受性试验;而且重症疟疾症状与奎宁primaquine等抗疟疾药物的毒性狠相似都会造成恶心呕吐溶血性贫血低血糖肺水

肿及休克难以从症状来分辨 因应上述难题临床医师应考虑疟原虫种别(恶性疟间日疟卵形疟 三日疟)患者感染疟疾的地理区域(非洲东南亚新几内亚或其他地区)考量患者体质(年龄心血管疾病G6PD缺乏症)来选用适当的治疗的药物 (二)治疗原则 1先判断是否为疟疾重症 疟疾重症绝大部分由恶性疟所造成但是并非所有的恶性疟都是疟疾重症此类病患病情进展快速并且常常有各个器官的并发症出现必须当成是内科急症来治疗若不积极处理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临床上必须整体评估病人的症状及实验室诊断来判断是否为重症以下是WHO列出严重病例的可能症候有其中一个以上就定义为重症疟疾包括:意识不清或昏迷严重贫血肾衰竭黄疸 休克代谢性酸中毒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持续性抽筋异常出血或弥漫性血管内凝固血色素尿低血糖高疟原虫血症等等2疟疾轻症的治疗 疟疾轻症的定义是:临床上没有任何一项疟疾重症的徵候或是重要器官的衰竭治疗目标是预防病情进一步演变為重症并治癒病人要用那一种药物治疗必须看感染的是那一种疟原虫是否可能有抗药性以及病人是否有用药上的禁忌来决定 (1)恶性疟 A对chloroquine仍有感受性的地区可以用chloroquine目前仅剩下中美洲的巴拿马海地多明尼加以及中东的一些国家还有效(不包括叶门伊

疟疾防治工作方案doc

疟疾防治工作方案 篇一:XX年疟疾防治工作计划 万宁市人民医院 XX年疟疾防治工作计划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海南省13个厅局制定的《海南省消除 疟疾实施方案》和万宁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XX年万宁市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及疟疾防治工作计划与方案》和要求,加强我院消除疟疾管理工作,为尽快实现全市消除疟疾的目标,结合我院实际,制定XX疟疾防治工作计划。 一、目标: (一)加强消除疟疾工作,争取通过消除疟疾省级达标考核评估。 (二)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工作,及时发现报告、及时处理,防止出现第二代输入性疟疾病例。 (三)凡使用抗疟药的病例一律在用药前采集血样送检,经CDC 核实后在24小时内上网报告。 (四)开展消除疟疾培训工作,医教部负责、疾控科协同对我院 相关人员进行消除疟疾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五)结合“全国疟疾日”加强消除疟疾的宣传工作,

提高居民 疟疾防治知识水平。 (六)按消除疟疾技术方案(XX年版)要求,促使消除疟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疟防资料妥善归档保存。 二、工作任务与要求: (一)加强疟疾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1、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工作 对“三热”病人(即: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开展显微镜检查疟原虫(以下简称“镜检”),保留所有血片,并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所有血片送市疾控中心复核。 2、规范治疗疟疾病人 对发现的疟疾病人均需先电话立即报告市疾控中心,由市疾控中心派人复核,未经核实的疟疾病例不得使用蒿甲醚等抗疟药治疗。抗 疟药品由市疾控中心统一免费提供,临床医生要按照卫生部下发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并做好抗疟药的登记和使用记录。所有疟疾病人须在使用抗疟药之前制作血涂片2张(阳性者10张)、采集滤纸血1张(2个母指大血样)及2-5毫升抗凝血样,冷藏保存,市疾控中心3日内送省疾控中心复检。所有疟疾病例使用伯喹治疗前

疟疾治疗的基本常识和心得体会_姚存荣

292??管理·教育·教学?? 的师资、实训场地、教学设施、学生条件等都会对本课程的发展产生影响。药物检验技术的课程改革应基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明确课程教学目的,确立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标准为依据的教学理念,制订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完善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为国家的医药卫生事业培养和输送大批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静.药物检验工核心技能调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2(S5):182-184. [2] 杨舒.高职药学专业药物检验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J].科教文汇 旬刊,2013(15):114-115. [3] 李顺康.高职药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视界,2013(25):73.[4] 于淼,慕善学,徐海燕,等.高职《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实验 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129-130. [5] 丁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药物质量检测技术综合实训》项目 化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9):238-239. [6] 李乐.药物检验基础课程建设方法优化的讨论[J].卫生职业教育, 2011,29(8):145-145. [7] 谢青.高职分析化学课程与药物检验工技能鉴定零对接教学模 式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8):35-36. [8] 杨友田.三年制高职药物分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探[J].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19-20. 在援非医疗队工作中,到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以发热患者居多,而在发热的患者中疟疾患者最多,约达到发热患者的96%,所以疟疾的治疗尤为重要。疟疾是经雌性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寒战、高热、多汗,疲乏、腹泻、全身酸痛症状多见,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流行于102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全球每年新发的疟疾患者为3亿~5亿例,病死(100~200)百万例,恶性疟病亡率极高,其中主要是5岁以下的幼儿。 疟疾症状的典型发作:①发冷期:寒战、肢体厥冷,鸡皮样皮肤,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持续10 min~1 h,寒战停止,体温迅速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②发热期:寒战停止后继以高热和脸色潮红,体温可达39~40 ℃,伴头疼、口渴,脉搏快而饱满,呼吸急促,一般持续4~8 h。③出汗期:高热后患者突发全身大汗,体温骤然下降,顿感舒服轻松,常安然入睡,此时持续2~3 h。 高热发作过后,唇鼻部每有单纯疱疹出现,多次发作后,脾脏明显肿大,可有压痛,慢性患者脾质变硬,肝脏常同时肿大并有轻度压痛。 恶性疟的临床特征有:脑型、肺型、胃肠型、肾型、黄疸弛张型、厥冷型。并发症和后遗症有:黑尿热、肝损害、肺部病变、肾损害及其他。 临床上出现的寒战,高热,是因裂殖体发育成熟破裂,裂殖子,疟原虫的各种代谢产物,残余的和变性的血红蛋白以及细胞碎片等进入血液所致,以上物质中相当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及多性核细胞吞噬,并刺激其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源和虫体代谢产物(外源性热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发生紊乱,引起发热,疟疾发作。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查找疟原虫,血液涂片(薄片或厚片)染色查疟原虫,鉴别疟原虫种类,通常找到即可确诊。血涂片找疟原虫应当在寒战发作时采血,此时原虫数多、易找。疟原虫的发现是诊断疟疾的主要依据,一次血片检查阴性不能否认疟疾,应在发作过程中反复检验,厚滴血片检验所得阳性率比薄片高2~3倍,必要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 mg(成人),每隔15 min中作血片检验1次,共2~3次,可提高疟原虫的检出率,血片阴性时可进行骨髓涂片检查,其阳性率较血片为高。治疗试验:临床表现很象疟疾,但经多次检查未找到疟原虫,应用抗疟药物治疗后,其体温下降,症状消失而不再出现者,拟诊断为疟疾,但下结论时宜审慎。 疟疾以前曾用奎宁治疗,但是不良反应大,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自从用青蒿素制剂治疗后,给患者带来了莫大的福音,以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而被广大的患者所接受,深受患者的欢迎。 疟疾药物治疗可选用以下疗法:①蒿甲醚:每天肌内注射1次,每次80 mg,连续3~5天,首剂加倍,若原虫密度大于15万/μL,首剂给药后4~6 h,再给予80 mg肌内注射。②青蒿琥酯:每天静脉注射1次,每次60 mg,连续3~5 d,首剂加倍,若原虫密度大于15万/μL,首剂给药后4~6 h,再给予60 mg静脉注射。③青蒿琥酯:每次剂量120 mg,分别于第0、12、24 h注射,然后1日1次,注射用青蒿琥酯最少需要24 h。上述疗法,待患者病情缓解后,转为口服复方抗疟药,口服给药按照该复方治疗疟疾的方案进行. 在国内,北方几乎不会见到疟疾的病例,对疟疾的治疗了解甚少,也没有经验,到了非洲,才知道此病的危害性,在确诊的680例疟疾,重症患者60例,合并并发症的56例,再燃的48例,复发的40例。由于疟疾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的免疫力杀死红细胞内大部分虫体,疟原虫未完全消失,当时疟疾发作停止,而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残存于红细胞的疟原虫大量增殖而又引起疟疾发作,称为再燃。经药物治疗或免疫作用,红内期的疟原虫全部被杀灭,疟疾发作停止,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休眠体复苏,经裂体增殖产生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发育,再次引起疟疾发作,称为复发。 当地非洲人只要有感冒发热之类的症状,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吃了抗疟疾的药再说。而初次到非洲的中国患者,因为经验不足,发热37.5 ℃左右时,自认为是受凉了、感冒了,或认为是有炎症了,或认为是吃了不洁的食物,大多都是自己口服药物,等到高热,体温可达39~40 ℃,病情严重才来就诊,常伴头疼、呼吸急促,皮灼热而干燥,患者痛 疟疾治疗的基本常识和心得体会 姚存荣 (山西省翼城县中医医院,山西翼城 043500) 【关键词】疟疾;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5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10-0292-02 DOI:10.15912/https://www.360docs.net/doc/6c1890425.html,ki.gocm.2017.10.233

[医学类试卷]抗疟疾药练习试卷1.doc

[医学类试卷]抗疟疾药练习试卷1 1 某女,29岁,记者,因采访任务需进入疟原虫发病疫区,可作病因性疟疾预防的首选药物是 (A)伯氨喹 (B)奎宁 (C)青蒿素 (D)氯喹 (E)乙胺嘧啶 2 某疟疾病患者突然出现昏迷,给予二盐酸奎宁静滴抢救,抢救过程中,病人又出现寒战,高热,血红蛋白尿,应改下列哪药继续抢救 (A)氯喹 (B)甲氟喹 (C)伯氨喹 (D)乙胺嘧啶 (E)青蒿素 3 关于抗疟药,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氯喹对阿米巴痢疾有效 (B)氯喹可根治间日疟 (C)青蒿素治疗脑型疟疾效果良好

(D)伯氨喹可用作疟疾病因性预防 (E)乙胺嘧啶能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 4 用于防止疟疾复发及传播的药物是 (A)氯喹 (B)奎宁 (C)青蒿素 (D)伯氨喹 (E)乙胺嘧啶 5 进入疟区时,作为病因性预防的常规用药是(A)伯氨喹 (B)氯喹 (C)乙胺嘧啶 (D)周效磺胺 (E)奎宁 6 久用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药物是 (A)氯喹 (B)奎宁 (C)伯氨喹 (D)乙胺嘧啶

(E)青蒿素 7 根治间日疟最好选用 (A)伯氯喹+乙胺嘧啶 (B)氯喹+乙胺嘧啶 (C)伯氨喹+奎宁 (D)伯氨喹+氯喹 (E)青蒿素+乙胺嘧啶 8 主要用于控制疟疾症状的药物是(A)氯喳 (B)伯氨喹 (C)乙胺嘧啶 (D)甲氟喹 (E)SMP 9 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疟疾的药物是(A)氯喹 (B)乙胺嘧啶 (C)青蒿素 (D)伯氨喹

(E)磺胺嘧啶 10 氯喹 (A)可杀灭疟原虫红内期裂殖体 (B)抗疟作用起效慢,作用强,持续时间久(C)对疟原虫的原发性红外期裂殖体有效(D)对疟原虫的继发性红外期裂殖体有效(E)可杀灭血中疟原虫配子体 11 关于抗疟药,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A)氯喹对阿米巴痢疾有效 (B)氯喹可根治间日疟 (C)青蒿素治疗疟疾最大缺点是复发率高(D)伯氨喹可用作疟疾病因性预防 (E)乙胺嘧啶能引起急性溶血贫血 12 对奎宁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最早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B)对红细胞内期滋养体有杀灭作用(C)主要用于耐氯喹或耐多药的恶性疟(D)每周服药一次,用于病因性预防(E)可出现心肌抑制作用

疟疾

疟疾 疟疾 为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雌性按蚊的叮咬而感染。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出汗,脾肿大与贫血。 一、内治 (一)西药 1.发作期控制发作:用氯喹,第1天4片(每片2.5克),6小时后再服2片,第2~3天每天2片,共计10片,或用奎宁(每片0.3克或0.12克),第1~2天,服0.45~0.6克,每天3次,第3~7天服0.3~0.6,每天2次。凶险发作有脑、肝、肾等严重症状时要送医院抢救。 2.休止期防止复发:用磷酸伯喹,每片13.2毫克,口服,每日3片,疗程8天,或每日4片,疗程4天。 (二)中药 1.鸡骨常山(酒炒)10克,槟榔15克,草果仁6克,柴胡10克,穿山甲6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发作前2~3小时水煎服,或单用常山10克水煎服。 2.鸦胆子仁,每次10~20粒,装入胶囊吞服,连服5~7天。

3.徐长卿全草5~7株(相当于干品9~12克,或鲜品30~60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50~200毫升,酌加食糖少许,在疟疾发作前2~4小时之间服药。4.水蜈蚣30克(干品6~9克),加水400毫升煎透,于疟疾发作前1小时与发作时2次分服,每日1剂,连服3日。服药时间力求准确。 5.蜂蜜15~30克,白酒适量(根据各人饮酒量酌情增减),于发作前10分钟至1小时服用,如发作时间掌握不准,可在发作当日连服3次。 6.仙鹤草20克(大剂量)煎服。 7.胡椒20~30粒,装鸡蛋内,煮熟服,或用胡椒末1.5克拌饭吃。 8.鲜马鞭草全草150克。加水煎浓汁约300毫升,于发作前后4小时、2小时各服1次,连服5~7天。用鲜品效佳,干品效差。 9.鸡胆治三日疟,临发作前2~3小时吞服1个,隔2天再吞服1个,连服3~4个。又治恶性疟疾,用鸭胆1个,泡于1杯酒中,疟未发前服。 10.青蒿15~25克,捣汁服或水煎服或研末,开水送服。 11.青蒿20克,草果5克,水煎服。 12.辣椒子30粒(儿童减半),每天早上空腹服下,连

治疗疟疾的几种药物分析

治疗疟疾的几种药物分析 摘要:疟疾(malaria)是人体疟原虫经按蚊媒介传播的地方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而此病的治疗大部分是使用药物治疗,因此如何合理的选用药物尤为重要,现总结一些在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的药物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治疗疟疾药物 疟疾(malaria)是人体疟原虫经按蚊媒介传播的地方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原则 按虫媒传染病隔离。发热期间及发热后24h内应卧床休息,发冷期应注意保暖。高热时可予物理降温,酌予解热剂,并注意补充水分;予流质饮食,吐泻明显者需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严重贫血者可予输血、补充铁剂及高蛋白饮食。 (二)药物治疗原则 抗疟治疗应掌握如下原则: 1.应用抗疟药愈早愈好,以及早解除病人痛苦,且可防止恶性疟转化为凶险发作。 2.适当选用抗疟药,要求安全、有效、简便。以往氯喹一直是控制疟疾发作的首选药物,已出现耐氯喹的恶性疟原虫株及间日疟原虫株,因此对重症及恶性疟患者,应尽量避免采用氯喹。对有溶血病史或红细胞缺乏 G-6-PD的病人,应忌用伯氨喹啉类抗疟药。 3.应程序用药,力争根治,以免复发。 4.在药物治疗同时,应重视对症治疗与护理,尤其是凶险发作者,更应注意对病情变化的观察。 【药物治疗】 (一)常用抗疟药物分类 1.奎宁及喹啉类常用药物有磷酸氯喹、磷酸伯喹、盐酸氨酚喹啉、磷酸哌喹及磷酸羟基哌喹、醋酸硝喹、硫酸奎宁、阿莫地喹及甲氟喹等。多为口服制剂,少数可肌注或静注。氯喹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约50%与组织结合,缓慢释放起效。血中达峰时间为1~2h,半衰期 2.5~10d。红细胞内药浓度可比血浆浓度高10~20倍,含虫红细胞浓度又比正常红细胞高25倍。 2.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素为我国学者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抗疟新药,其结构完全不同于已知抗疟药,其衍生物已用于临床的有青蒿琥酯、蒿甲醚、及双氢青蒿素等。可口服及肌注或静注。口服吸收快,0.5~1h血浓度达高峰,4h后下降一半,72h血中仅含微量。其在红细胞内浓度低于血浆中浓度。吸收后分布于组织内,以肠、肝、肾内含量最高,还可透过血脑屏障。 3.咯萘啶为化学合成药。常用药为磷酸咯萘啶。口服或肌肉注射后短期内可达峰浓度,半衰期为2~3d,肝内含量最高,从尿中排泄1%~2%。 4.乙胺嘧啶为病因性预防的主要用药。常用其片剂或与周效磺胺等组成的复方制剂,经口服肠道吸收较慢但完全,6h血浆浓度达高峰,经肾缓慢排泄。 (二)治疗药物作用机制 1.喹啉类氯喹为4-氨基喹啉类,为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殖体的高效杀灭剂。疟原虫通过宿主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分解,释出氨基酸加以利用作为能量来源及构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

郴州市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制度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国消除疟疾技术方案》和《郴州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18年)》的规定,做好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工作。 二、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发热者一律进行疟原虫血检。 三、血检前须认真填写《郴州市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登记表》。 四、所制血片需包含厚、薄血膜,且血片须保存完好以备上级复查。 五、凡血检阳性者,须及时报告,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并上报至寄生虫病信息管理专报系统。 六、血检任务必须按时且保质保量完成。 七、血检工作情况列入年终疾控工作考核内容。 八、严格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将追究单位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郴州市疟疾病人休止期根治管理制度 一、休止期治疗对象和范围 1、在每年传播季节前(或3~4月份),对上一年内本辖区内登记、报告的所有间日疟病例(包括上一年在疫点调查处置中发现的漏报病例和带虫者),采用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1次传播休止期根治, 以防止病例复发。 2、流行区每年传播季节前,在上一年疟疾发病率大于1%的自然村或居民点,对间日疟病人的家属和四邻居民,采用氯喹加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传播休止期扩大治疗。 二、用药方案 间日疟休止期根治采用伯氨喹八日疗法。 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每日1次,每次22.5mg,连服8日。 三、工作要求 1、加强休止期治疗药品管理。完善保管和领发手续,禁止将过期药品发放到群众手中。 2、落实监督服药措施,提高服药率和依从性。基层卫生人员要为服药对象送药,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确保全程服药,且须填写服药人员登记表。 3、密切关注服药过程中出现的副反应,若出现严重

疟疾单选题及答

疟疾知识培训考试题 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疟疾俗称(B) A.感冒 B.打摆子 C.发烧 D.腹泻 2.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几种(C) A. 2种 B. 3种 C.4种 D. 5种 3.下列哪种疟原虫不在人体内寄生(A) A.弯曲疟原虫 B.间日疟原虫 C.恶性疟原虫 D.卵形疟原虫 4.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对疟疾的管理被列入为(C) A.甲类传染病管理 B.乙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管理 C.乙类传染病管理 D.丙类传染病管理 5.发现疟疾病例后,应该在多少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C) A. 6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48小时 6.以下各个地区中,有疟疾流行的地区性是(D) A.欧洲 B.北美洲 C.日本 D.东南亚 7.疟疾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传播的(A) A.蚊子叮咬 B.吸入飞沫 C.苍蝇污染食物 D.性交 8.疟疾传播给人,其感染人体的阶段是(B) A.配子体 B.子孢子 C.合子 D.裂殖子 9.蚊子吸人血时,通过疟原虫生活史的哪个阶段被感染(A) A.配子体 B.子孢子 C.合子 D.裂殖子

10.疟原虫生活史中有几类增殖(C) A.1 B. 2 C. 3 D. 4 11.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的细胞或组织是(D) A.肌肉细胞B.消化道内 C.脑细胞内 D.红细胞内 12.间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一个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为(C) A. 12小时 B. 36-48小时 C. 48小时 D. 72小时 1 13.三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一个增殖周期所需时间(D) A. 12小时 B. 36-48小时 C. 48小时 D. 72小时 14.卵形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一个增殖周期所需时间(C) A. 12小时 B. 36-48小时 C.48小时 D. 72小时 15.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一个增殖周期所需时间(B) A. 12小时 B. 36-48小时 C. 48小时 D. 72小时 16.我国平原地区传播疟疾的主要蚊种是(A) A.中华按蚊 B.微小按蚊 C.嗜人按蚊 D.大劣按蚊 17.最简单、直观地鉴别中华按蚊成蚊是看其在物体表面停留时的姿态,以下描述中属于中华按蚊典型停留姿态的是(A) A.腹部翘起,喙与身体成一直线 B.腹部翘起,喙与身体成一角度 C.腹部不翘起,喙与身体成一直线 D.腹部不翘起,喙与身体成一角度 18.以下各个因素中,不属于影响疟疾流行的因素是(D)

2020年疟疾培训答案及试题(最新)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1.5分) 1. “全国疟疾日”是在每年的哪一天?(B ) A 1月3日 B 4月26日 C 6月8日 D 12月8日 2.确诊疟疾的最可靠方法是什么? ( A ) A取血显微镜检查疟原虫 B根据临床症状 C拍摄X线 D心电图 3.下列哪项不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 D ) A蚊虫叮咬 B输血 C胎盘 D飞沫 4.我省流行哪种疟疾( A ) A间日疟 B三日疟 C恶性疟 D卵形疟 5.我国目前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方是?( B ) A西藏、黑龙江、内蒙古 B安徽、云南、海南 C福建、广西、山东 D江苏、安徽、湖南 6.典型间日疟临床表现(C ) A突然发病,无寒颤,仅有畏寒感 B间歇期极短,体温曲线呈“M”型C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伴有脾肿大、贫血等体征。 D发热常在深夜并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7.下列哪项不属于疟疾的特殊临床表现( D ) A黑热尿 B类白血病反应与何杰金氏病样反应 C疟疾性紫癜 D白血病8.疟疾的临床诊断要点不包括(D ) A多数病例在发作前有长短不一的寒颤或畏寒 B发作有定时性、发热与无热期交迭出现且有规律

C有溶性贫血症状,其程度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脾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 病例同时见肝肿大 D发热特点呈稽留热、一般超过39度 9.杀灭肝内期疟原虫的唯一药物是( B ) A乙胺嘧啶 B伯氨喹 C氯喹 D哌喹 10.间日疟的临床治疗方案(现症病人治疗)( A ) A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 B蒿甲醚7日疗法 C氯喹/伯氨喹四日疗法 D青蒿素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或复方 11.疟原虫的生活史是A 蚊唾腺 ---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B 蚊唾腺 ----蚊胃---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 C 人肝细胞---蚊胃---蚊唾腺 ----人红细胞----蚊唾腺 D 人红细胞----人肝细胞---蚊唾腺 ----蚊胃---蚊唾腺 E 人肝细胞---蚊唾腺----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12.疟原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是 A仅在肝细胞 B仅在红细胞 C有核细胞 D脾细胞 E肝细胞和红细胞 13.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疟疾的传染源为 A 外周血内有裂殖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B外周血内有环状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C外周血内有滋养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D外周血内有子孢子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E外周血内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14.疟原虫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是 A 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期 B红细胞外期裂体增殖期 C 配子体 D 卵囊 E 子孢子

1.抗疟疾药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药理学专业班级08级三年临床、药学授课教师王生杰授课类型讲授学时1章节题目 第四十章抗寄生虫病药 第一节抗疟药 目的与要求1.理解各种常用抗疟药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2.了解各型阿米巴病的根治用药。 3.掌握甲硝唑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4.理解常用抗肠虫病药的适应症及用药方法。 重点 与 难点 氯喹、奎宁、青蒿素、伯氨喹和乙胺嘧啶的抗疟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 与手段 讲授,CAI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王开贞、于肯明: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六版。王迎新、于天贵: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一版。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 第四十章抗寄生虫病药 第一节抗疟药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药物作用环节 疟原虫: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 1.传媒期阶段(蚊体有性生殖)。 孢子→分裂成子孢子←乙胺嘧啶抑制。 2.感染阶段(人体无性生殖) (1) 传播期:裂殖子→配子体→传播←伯氨喹抑制传播; (2) 红内期:裂殖子→红细胞内增殖→裂殖子→症状←氯喹控制症状; (3) 红外期(肝内期): 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原发性红外期→病因←乙胺嘧啶病因性预防。 子孢子→进入RBC→继发性红外期→症状复发←伯氨喹防止复发。 二. 抗疟药分类 1.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 氯喹、奎宁、青蒿素、咯萘啶。 2.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伯氨喹。 3.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药物: 乙胺嘧啶。 三、常用抗疟药 (一)主在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 氯喹 【药动学】 1.吸收: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 2.分布:肝,脾、RBC中药浓>血药浓10-25倍; 感染的RBC中药浓>正常RBC 25倍; 肝、肺中药浓>血药浓200-700倍。

疟疾治疗方案

疟疾治疗方案 (一)基础治疗 ①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②要注意水份的补给,对食欲 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③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④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 (二)病原治疗 常用抗疟药对疟原虫各发育阶段的作用见表。 表 常用抗疟药对各期疟原虫的作用 抗疟药 红细胞外期 红细胞内期 蚊体内 速发型 迟发型 裂殖体 配子体 孢子增殖期 间日疟 恶性疟 氯喹、氨酚喹、哌喹 - - ++ + - - 甲氟喹、咯啶、奎宁青蒿素、磺胺、TMP - - ++~+ - - - 伯氨喹 + ++ ± ++ ++ - 乙胺嘧啶 + - ± - - ++ 病因预防 防止复发 控制发作 防 止 传播 注:-无效;±略有效;+有效;++强效 病原治疗的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 1.控制发作 (1)磷酸氯喹(Chloropuine phosphate )简称氯喹,每片0.25g(基质0.15g)。第一天4片,6小时后再服2片,第2、3天每天2片,共计10片。治疗间日疟及三日疟第1天4片已足;治疗半免疫者单剂4片即可。该药吸收快且安全,服后1~2小时血浓度即达高峰;半衰期120小时;疗程短;毒性较小,是目前控制发作的首选药。部分患者服后有头晕、恶心。过量可引起心脏房室传导阻滞、心率紊乱、血压下降。禁忌不稀释静注及儿童肌肉注射。尿的酸化可促进其排泄。严重中毒呈阿斯综合征者,采用大剂量阿托品抢救或用起搏器。值得注意的是恶性疟疾的疟原虫有的对该药已产生抗性。 (2)盐酸氨酚喹啉(Amodiaquine dihydrochloridum )作用与氯喹相似。每片0.25g (基质0.2g ),第1天3片,第2、3天各2片。 (3)哌喹(Piperaquine)及磷酸哌喹(Piperaquine phosphate)本品作用类似氯喹,半衰期9天,为长效抗疟药。哌喹每片含基质0.3g ,磷酸哌喹每片0.25g (基质0.15g ),口服首剂基质0.6g ,8~12小时后再服0.3g (恶性疟0.6g )。哌喹须经胃酸作用成盐酸盐后才易吸收。磷酸哌喹吸收快,味苦。耐氯喹的虫株对本品仍敏感。 羟基哌基(Hydroxypiperaquine)及磷酸羟基哌喹(Hydroxypiperaquine phosphate)与哌喹类同,但吸收较快,半衰期2-3天。三天疗法恶性疟各服基质0.6、0.6、0.3g ;良性疟疾各服0.6、0.3、0.3g 。较哌喹类更适用。

疟疾防治知识题库

附件3 江西省疟疾诊治知识题库 一、是非题(对的在后面括号中打“√”,错的打“×”) 1.疟疾俗称为“打摆子”。(√) 2.能感染人的有5种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巴西疟原虫。(×) 3.疟疾是一种丙类传染病,不需要十分重视的。(×) 4.当发现疟疾病例时,应依法进行网络报告或其他方式上报。(√) 5.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是传染病的义务报告人,发现疟疾或疑似疟疾病例,均应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 6.疟疾在中国的流行历史很短。(×) 7.疟疾只在非洲流行。(×) 8.间日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全年流行。(×) 9.目前我国输入性的疟疾病例有明显的季节性。(×) 10.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 11.各种蚊子都能传播疟疾。(×) 12.在我国,只有中华按蚊一种蚊子传播疟疾。(×) 13.疟原虫的裂殖子通过蚊子传播给人。(×) 14.疟原虫只寄生人体的红细胞。(×) 15.疟原虫先寄生在肝细胞内,后来才寄生于红细胞内。(√) 16.疟原虫只寄生在人体的肝细胞内。(×) 17.疟原虫还寄生在人体的肌肉内。(×)

18.疟疾的发作是由于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后释放出大量的代谢产物所引起的。(√) 19.各种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所需要的时间是一样的。(×) 20.间日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48小时。(√) 21.三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72小时。(√) 22.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36-48小时。(√) 23.卵形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完成一个增殖周期需要48小时。(√) 24.中华按蚊的孳生地是那些小的臭水沟。(×) 25.微小按蚊主要传播恶性疟。(√) 26.疟疾的流行与环境的温度没有关系。(×) 27.输血也可以传播疟疾。(√) 28.正常情况下,感染疟疾的孕妇能通过胎盘将疟原虫传给胎儿。(×) 29.发冷、发热和出汗的周期性发作是间日疟病人的典型症状。(√) 30.进入间歇期,疟疾患者还会有发热。(×) 31.间日疟的发作周期一般为48小时。(√) 32.恶性疟的发作周期一般为36-48小时。(√) 33.三日疟的发作周期一般48小时。(×) 34.恶性疟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常可发展为重症疟疾。(√) 35.间日疟能引起患者死亡。(×) 36.疟疾的再燃是指由于血液中少量的疟原虫重新大量繁殖而再度发作。(√)37.各种疟原虫都会出现再燃。(√) 38. 疟疾的复发是指初发患者经治疗后,血中疟原虫已彻底肃清,但是肝脏中的迟发型子孢子再次 释放至血液中、经繁殖而引起临床症状。(√) 39.各种疟原虫都有复发现象。(×) 40.脑型疟多见于儿童。(√) 41.免疫力低下者也常常引发脑型疟等重症疟疾。(√) 42.患者一旦发展成了脑型疟,就治不好了。(×) 43.在对脑型疟患者救治过程中,只要关注病原体就可以了。(×) 44.在对脑型疟的救治过程中,对症治疗也非常重要。(√) 45.输血性的疟疾治疗后也有复发。(×) 46.疟疾的诊断依据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三个方面。(√)47.疟疾的流行病学史是指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 48.疟疾的发作具有周期性,其间歇期的长短取决于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发育的时间。 (×) 49.在疟疾发作后数小时采血进行镜检是最好的时机。(√) 50.血片中查到疟原虫还不能确定患者就是疟疾病例。(×) 51.对疟疾病例的隔离要求与其他传染病的隔离要求一样。(×) 52.疟疾病例经治疗后,一般不会留有后遗症。(√) 53.及早规范治疗可以防止恶性疟发展为凶险型发作。(√) 54.ACT是氯喹和伯氨喹的简称。(×) 55.治疗间日疟最常用的是氯喹和伯氨喹。(√) 56.非重症恶性疟病例的首选抗疟药物剂型为注射剂。(×) 57.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应首选氯喹/伯氨喹九日疗法治疗方案。(×)58.一般的疟疾病例用口服给药就可以了。(√) 59.在使用伯氨喹治疗疟疾患者时,需注意患者是否同时患有G6PD缺乏症。(√)60.疟疾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后,就可以不用继续治疗了。(×) 61.休止期抗复发治疗针对的是红细胞内的疟原虫。(×) 62.休止期抗复发治疗常用的药物是氯喹。(×) 63.各种疟疾都需要休止期抗复发治疗的。(×)

2018年疟疾培训答案及试题疟疾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

2018年疟疾培训答案及试题疟疾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疟疾防治知识测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1.5分) 1. “全国疟疾日”是在每年的哪一天?(B ) A 1月3日 B 4月26日 C 6月8日 D 12月8日 2.确诊疟疾的最可靠方法是什么? ( A ) A取血显微镜检查疟原虫 B根据临床症状 C拍摄X线 D心电图 3.下列哪项不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 D ) A蚊虫叮咬 B输血 C胎盘 D飞沫 4.我省流行哪种疟疾( A ) A间日疟 B三日疟 C恶性疟 D卵形疟

5.我国目前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方是?( B ) A西藏、黑龙江、内蒙古 B安徽、云南、海南 C福建、广西、山东 D江苏、安徽、湖南 6.典型间日疟临床表现(C ) A突然发病,无寒颤,仅有畏寒感 B间歇期极短,体温曲线呈“M”型 C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伴有脾肿大、贫血等体征。 D发热常在深夜并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7.下列哪项不属于疟疾的特殊临床表现( D ) A黑热尿 B类白血病反应与何杰金氏病样反应 C疟疾性紫癜 D白血病 8.疟疾的临床诊断要点不包括(D )

A多数病例在发作前有长短不一的寒颤或畏寒 B发作有定时性、发热与无热期交迭出现且有规律 C有溶性贫血症状,其程度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脾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 病例同时见肝肿大 D发热特点呈稽留热、一般超过39度 9.杀灭肝内期疟原虫的唯一药物是( B ) A乙胺嘧啶 B伯氨喹 C氯喹 D哌喹 10.间日疟的临床治疗方案(现症病人治疗)( A ) A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 B蒿甲醚7日疗法 C氯喹/伯氨喹四日疗法 D青蒿素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或复方 11.疟原虫的生活史是A 蚊唾腺 ---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疟疾多选题

疟疾多选题 三、多选题(每题最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1. 疟疾的典型症状有() A. 发热 B. 寒战 C. 呕吐 D. 出汗 E. 咳嗽 2. 下列几种药物中,用于恶性疟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 蒿甲醚 B. 双氢青蒿素 C. 青蒿琥酯 D. 氯喹 E. 伯氨喹 3. 疟疾疫点调查与处置内容包括哪些() A. 基本情况 B. 病例筛查 C. 媒介调查控制 D. 健康教育 E. 扩大治疗 4.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主要种类有() A. 间日疟原虫 B. 恶性疟原虫 C. 三日疟原虫 D. 卵形疟原虫 E. 许氏疟原虫 5. 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各期包括() A. 前驱期B. 寒战期C. 发热期D. 出汗期E. 间歇期 6.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包括() A. 红细胞外期 B. 红细胞内期 C. 配子体形成 D. 子孢子形成 E. 卵囊形成 7. 间日疟外周血涂片中可查见的虫体阶段有() A. 环状体 B. 大滋养体 C. 裂殖体 D. 配子体 E. 子孢子 8. 下列虫体各阶段中,在染色后的血膜上,可查见有疟色素的虫体阶段有() A. 环状体 B. 大滋养体 C. 裂殖体 D. 配子体 E. 以上均可 9. 下列疟原虫种类中,无迟发型子孢子,因而无复发现象的虫种有() A. 恶性疟原虫 B. 间日疟原虫 C. 卵形疟原虫 D. 三日疟原虫 E. 以上都是 10. 制作疟原虫血涂片时,影响血膜染色质量的因素有() A. 染剂和溶剂的质量 B. 染液的新旧 C. 染液的稀释浓度 D. 染色时间 E. 稀释和冲洗用水的酸碱度 11. 涂制均匀染色较好的薄血膜所具有的特点是() A. 疟原虫着色良好 B. 细胞重叠 C. 结构清晰 D. 胞质变形 E. 便于观察疟原虫形态和鉴别虫种 12. 与疟疾传播和流行相关的因素有()

疟疾用药治疗方案

附录3 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根据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的需要, 为了规范疟疾病例的治疗,推迟和减缓疟原虫对抗疟药产生抗药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参照国际上对抗疟药品管理和使用的惯例, 特制订《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各地应结合当地疟原虫的虫种及其对抗疟药敏感性, 根据抗疟药使用原则, 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用药方案, 做到合理、规范用药。 一、使用原则 将我国疟疾的主要治疗药物分为一、二线药物。 1.对间日疟的治疗,一线药物有磷酸氯喹(下称氯喹)和磷酸哌喹(下称哌喹);二线药物是青蒿素类衍生物,用于一线药物治疗失败的病例。 2.对恶性疟的治疗,一线药物有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磷酸咯萘啶(下称咯萘啶);二线药物是以青蒿素类衍生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恶性疟病例。 3.对重症疟疾的治疗, 首先选用一线药物的非口服剂型, 病情缓解后, 应改用一线或二线药物的口服剂型。

二、用药方案 (一)间日疟的治疗(本方案也可用于卵形疟和三日疟的治疗) 1.氯、伯八日疗法: (1)氯喹:口服总剂量1200 mg。第1天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 mg;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300 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在服用氯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 每次22.5 mg, 连服8天。 2.哌、伯八日疗法: (1)哌喹:口服总剂量1200 mg。第1天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 mg;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300 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在服用哌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 每次22.5 mg, 连服8天。 (二)恶性疟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疗法) 1.咯萘啶:口服总剂量1600 mg。分3天服,第1天服2次, 每次400 mg, 间隔8小时;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400 mg。 2.青蒿琥酯:口服总剂量640mg~800mg。分7天服, 每天1次, 每次80mg~100mg,首剂加倍。 3.蒿甲醚:口服总剂量640mg~800mg。分7天服, 每天1次, 每次80mg~100mg,首剂加倍。 4.双氢青蒿素:口服总剂量480mg~640mg。分7天服,每天1次,每次60mg~80mg, 首剂加倍。 以上药物需加服伯氨喹总剂量45mg,分2天服,每次22.5mg。

(完整word版)中华医学会疟疾诊疗规范

疟疾 【概述】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 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 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近 年偶见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 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 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学 现居流行区 或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居住、工 作、旅行等。 2. 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本病的潜伏期一般在2周左右,但各种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各有 不同,恶性疟最短(8-15天)),间日疟和卵形疟次之(12-20天),三日疟最长(18-40天) (二)普通型疟疾 其临床发作包括发冷、寒战,继之发热,可达39-40℃,持续2-6小时后出汗而体温迅速下降。间日疟与卵形疟患者间隔1天发热1次,三日疟则间隔2天发 热1次,恶性疟疾发热不规则,每日均有发热。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患者肝脾逐渐肿大,而以脾肿大尤为明显,同时贫血也逐渐加重。 (三)重型或凶险型疟疾 疟疾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临床表现时,可诊断为重型疟疾: 1.脑型疟主要症状有昏迷、头痛、全身性抽搐、烦躁、谵妄等,病死率可达 10%-30%。 2.休克成人的收缩压低于70mmHg,儿童低于50mmHg,并伴有冷而黏湿的皮肤, 皮肤与中心体温相差>10℃。 3.急性肾衰竭多见于感染严重的患者,红细胞疟原虫感染率常在10%以上。患 者出现尿少,24小时尿量成人<400ml或儿童<12ml/Kg,继而无尿,且在补充液体后仍无改善,血清肌酐>265umol/L,尿素氮也明显升高。 4.血红蛋白尿(黑热尿)大多因患者红细胞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使用 奎宁、伯氨喹或氨基比林等药物后发生血管内溶血,引起血红蛋白尿及急性肾衰竭。 5.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出现呼吸加速、气短、呼吸困难、青紫, 咳血性泡沫痰等,双肺散在水泡音。对部分患者来说液体输入过量、高原虫血症、肾衰竭及妊娠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 6.黄疸及肝功能障碍轻度黄疸在重型疟疾患者中常见,抗疟药治疗后即可恢 复。但重度黄疸,血清胆红素增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并有血清ALT水平明显升高,肝脏明显肿大且有压痛,表面肝脏明显受损,多见于重度感染者。 少数患者可出现肝肾综合征。 7.重度贫血疟疾患者血中疟原虫数超过1000/ul时,出现正细胞贫血,血细 胞比容<15%或血红蛋白<50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