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书古诗词、古文11篇详细解析及欣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 【1】《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 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3】《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解】 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 本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4】《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文及译文

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文及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解漫天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齐鲁大地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 《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文解释】 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中,拨弄着琴弦,又一声声地长啸。竹林深深,

没有人知道我的行踪,只有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把我映照。 翻译二: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解释】 ⑴此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又深又静的竹林。幽,深。篁,竹。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篁:竹丛。 长啸:即是从口中发出清越悠长的声音,古代文士喜在幽谷山林之间长啸,藉以抒情调气。

【赏析】 《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着手成春」。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1.《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15.《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如果陈子昂有微信朋友圈,他在登幽州台后发布了一条新动态,请观察图片,完成下列任务。 (1)下列诗人中,最有可能看到他朋友圈这条动态信息的是() A.曹操 B.王湾 C.陆游 D.龚自珍 (2)网名为“路人丙”的朋友在新动态下留言说:“观此诗足见伯玉(陈子昂)之怀才不遇。”你觉得他这句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3)陈子昂的两位友人看到新动态后,在微信中进行了讨论。请依情境补充对话内容。 我觉得还是加上“之”和“而”好。因为从朗读的角度看,________。 (4)后人将《登幽州台歌》与《登飞来峰》进行了比较,作出一副对联,请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唐陈子昂临幽州台,感喟怀才不遇,读来沉郁顿挫 下联:________登飞来峰,抒写________,诵之________ 【答案】(1)B (2)幽州台是古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作者所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正是说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不可能见到,而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来表示自己的怀才不遇。 (3)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之”和“而”,多了停顿,拉长了语气,更能体现诗人此刻的情感

(4)宋王安石(王荆公);壮志雄心;慷慨激昂 【解析】【分析】(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A项,曹操(东汉末年);B项,王湾(唐代诗人)C项,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D项,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据此,陈子昂与王湾都是唐朝人,故答案为B。 (2)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借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自己无法见到燕昭王那样的贤君明主,抒发了诗人抑郁悲愤、怀才不遇的孤寂郁闷的心情。由此可知,网友丙的理解是正确的。 (3)这首诗词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句式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句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漫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4)《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据此运用拟写对联的方法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⑴ B; ⑵幽州台是古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作者所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正是说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不可能见到,而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来表示自己的怀才不遇。 ⑶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之”和“而”,多了停顿,拉长了语气,更能体现诗人此刻的情感; ⑷宋王安石(王荆公);壮志雄心;慷慨激昂。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⑶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衔接的判断能力,要注意理清内在的逻辑关系; ⑷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咏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①诗歌一、二两句刻画了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绘。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 (一)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

部编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 《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文解释】 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中,拨弄着琴弦,又一声声地长啸。竹

林深深,没有人知道我的行踪,只有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把我映照。翻译二: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解释】 ⑴此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又深又静的竹林。幽,深。篁,竹。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篁:竹丛。 长啸:即是从口中发出清越悠长的声音,古代文士喜在幽谷山林之间长啸,藉以抒情调气。

【赏析】 《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在此物与心

25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篇古诗文+译文(超全)

【暑期必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篇古诗文+译文(超全) 001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002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 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 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 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 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 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1】《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 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 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3】《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解】 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 本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4】《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人已年近半百。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5】《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解】 1、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2、商女:卖唱的歌女。 3、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译文】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原文译文主题写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 赏 析

01 竹里馆(王维) 【原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正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主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写法】全诗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02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原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是谁家的庭院的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赏析】 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主题】 这首诗通过客居洛阳城的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赏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赏析 泰安第十六中学姚继军 课外古诗四首(P79) (一)《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 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 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 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 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 啸(肃萧) (二)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 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 故乡的情思啊! 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 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 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 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唯 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 在凝神静听。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作者简介: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以及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重点赏析: 全诗描绘出一幅月夜竹林弹琴吟咏图,表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情趣。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只用了“幽篁”“深林”“明月”三个词,在写人物活动时,只用了“独坐”“弹琴”“长啸”三个词,却妙趣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全诗在语言上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自然平淡的语言美与清幽澄净的意境美和谐地统一起来。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主题思想: 本诗写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之情的笛声,引起了思乡之情。 重点赏析: 这首诗全篇紧扣一个“闻”字,抒发了诗人闻笛的感受。第一句从笛声落笔,那未曾路面的吹笛人用笛声打动了深夜不眠之人,这就是“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借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城。“散”字用得十分巧妙,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撩拨着像诗人一样深夜无眠的人的情思。第三句点出了折柳曲,“折柳”二字一语双关,既指曲名《折杨柳》,也暗指诗人的客愁乡思,为全诗点睛之笔。同时,为结句蓄势。第四句,点明主旨,抒发思乡之情。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翻译: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及其含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及其含义 1.《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15.《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含解析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含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第二联既描写了花鸟,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是什么写法?请你赏析一下。 【答案】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意思对即可)【解析】【分析】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春天的鸟儿应该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故答案为: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2.古诗阅读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唐]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 (2)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①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②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③海隅:海边。④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⑤分野:古天文学名词。⑥壑:山谷。 (1)这两首登高抒怀的诗歌,首联均是远观山景,描绘出了山的①________之态。从诗歌中读到了诗人杜甫是激情满怀,踌躇满志的;而王维则恬静淡远,流露出②________的意向。 (2)《望岳》的尾联是千古名句,被后人另作解读,衍生出了新的意思。请写出你从中领悟到的生活哲理。 【答案】(1)高远(或高壮);归隐(或隐逸、遁世) (2)我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领悟到的哲理是: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才能以胜者姿态立于绝顶,俯视一切。 【解析】【分析】(1)①《望岳》第一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泰山的高,不直接写,而是写在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到远远横亘的泰山,通过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终南山》首联“太乙近天都”,意思是终南山的太乙距离天空很近,终南山虽然高,但是距离天还很远;“连山到海隅”,终南山虽然绵延千里,但是也未能连到海。上下句都是用夸张的手法,从远景写出终南山高远的特点。所以两首诗,都是远观山景,描绘山高远或者说高壮的特点。②《终南山》前几联总写终南山的高远以及烟云雾霭的景色变换,阴晴变化中中峰的千岩万壑,最后一联耐人寻味,“欲投人处宿”的主语应该是“我”,“我”在游山,“我”在观物抒情,“我”在“隔水问樵夫”,流露出诗人寄情于山水,有意归隐的情绪。 (2)“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攀登的过程是辛苦、艰难的,但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登上山巅,才有机会雄视天下,“一览众山小”。 故答案为:⑴高远 ⑵我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领悟到的哲理是: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才能以胜者姿态立于绝顶,俯视一切。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等额把握,注意抓住诗歌中的句子理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鉴赏《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史》知识点归纳

目录 1、《竹里馆》 2、《春夜洛城闻笛》 3、《逢入京史》 4、《晚春》

原文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

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 (王维的母亲信佛,所以,在为儿子取名时, 就把自己的信仰寄寓其中。王维,姓王名维字摩诘。 “维摩诘”,就是大乘佛教著名的在家菩萨,即身在红尘, 却又不染红尘的佛家弟子,这和后来王维的“半官半隐”很相似。)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竹里馆是王维辋川别业二十景观之一,因为房屋被竹林环抱而得名。幽篁就是幽深的竹林。竹子是清隽挺拔的,那是洁身自好君子的象征。) 创作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