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评定心肺功能有助于了解机体循环和呼吸功能储备,是心肺康复的基础评定项目。

一、六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 6mWT)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对治疗干预的疗效,测量患者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试验的终点观察指标之一,也是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指标之一。

1、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近1个月内出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相对禁忌证:静息心率>120/min,收缩压>180mmHg和舒张压>100mmHg。

2、中止原因:

(1)胸痛

(2)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

(3)下肢痉挛

(4)步履蹒跚

(5)出汗

(6)面色苍白

(7)外周血氧饱和度降低至80%

二、2分钟踏步试验(2-mimute Step T est, 2mST)

2mST是计数受试者2分钟内单侧膝盖能达到指定高度(通常为髌骨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高度)的次数。

进行2mST仅需要一面墙(用于贴高度标志物,亦可供体弱者扶墙进行测试),当场地、天气等因素影响6mWT进行,或患者体质虚弱无法耐受6mWT时,2mST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心肺康复需要长期坚持

除了膳食调整、戒烟限酒、心理睡眠调整之外,有氧运动训练作为心肺功能康复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重要,它能帮助人们达到营养与运动平衡(能量代谢平衡)、内环境平衡以及心理与睡眠健

康等。心肺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

1、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

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不仅为了在院康复期间的健康干预(包括相关疾病的治疗、饮食指导与调养、生物钟的调节、行为方式的指导),更是为了出院后定期随访与长期干预(包括生活工作环境的指导和改造、心理干预、健康状态的监控等)。

2、全面的心脏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掌握心脏功能等级和可以预见的危险因素。正确的医学评价可以为运动处方(运动量、运动频率、单次持续时间、疗程和注意事项等)和康复流程的制定提供客观的依据;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过度饮酒与活动、焦虑、失眠等)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避免心脏病的加重和心脏的刺激,防止复发和猝死。此外,静息状态下心悸、气促、胸痛、心绞痛、急性心衰、心率大于110次/秒、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均不能进行心脏运动康复。

3、心理治疗

心理干预是开展心脏康复治疗的基础。心理干预必须是综合性的,既要对患者进行有关疾病的解剖生理、危险因素、用药、疾病的预防及饮食知识的指导,又要与患者充分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的情绪,消除其焦虑抑郁和敌对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常用方法包括睡眠干预、心理暗示、心理疏导、行为学疗法、药物治疗等,往往以上方法联合运用。一般睡眠干预每周3次,心理辅导每周1次。

4、运动疗法

心脏运动康复强调个体化、循序渐进、坚持系统性和长期性。运动训练频率一般每周5次。

【器械训练】

科室常用的有心肺运动试验和体外反搏。心肺运动试验采用运动

30s,恢复60s,50%最大短期运动能力强度,并在运动的过程中全程心电监护,确保安全。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性治疗缺血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电脑跟踪心电波,在心脏舒张期对裹于肢体和臂部的气囊同步充气,序贯加压,使血液向主动脉反流,增加心脑各内脏器官的血流灌注,改善血供,畅通血流,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呼吸功能训练】

通过腹式呼吸、胸廓运动及呼吸肌训练等,增强呼吸功能,提高肺循环效率。

【有氧运动】

常用有氧运动包括散步、快步走、保健操、太极拳等。训练强度以运动及运动后微出汗但无明显不适为宜;或运动后心率不超过110次/秒并能在5秒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温泉水中运动】

温泉水静水促使膈肌上升,有利于增强呼吸功能;肢体压迫促使外周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可增加心脏负荷,促使心脏工作。水中运动可以在减轻身体负荷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体能进行耐力训练。

【健康教育】

正确了解心脏病:正确解读心脏疾病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避免危险因素;适当解释病情及预后,使其对自身疾病有比较正确和客观的认识,端正态度,勇于面对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向家属交待病情,取得家属的理解与密切配合。

正确解读心脏康复的方法与流程:介绍康复计划,讲解康复锻炼的目的及意义,帮其建立良好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康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日常活动训练】

有目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为心脏病患者重返家庭、社会或工作岗位创造条件。

本期编辑:茱莉

心肺功能评定

心肺功能评定 一、概述 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和运动耐力的基础,泛指有氧运动系统通过肺呼吸和心脏活动推动血液循环向机体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满足各种人体生命活动物质与能量代谢需要的生理学过程,与人的体质健康和竞技运动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氧运输功能通过心脏的循环,把氧气及能量物质运送到全身组织进行新陈代谢。心脏功能减退会导致循环功能障碍,产生缺氧缺血状态。 2、气体交换功能包括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主要通过内呼吸和外呼吸两个基本过程来实现。 3、心肺功能与运动耐力运动耐力是指机体持续活动的能力,取决于心肺功能及骨骼肌的代谢。心肺功能下降会影响运动能力;长期制动和缺乏运动也会导致心肺功能的减退。 4、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可用于评价心脏疾病病人的新功能,并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康复治疗。但是,该方法,主要依据病人自己有无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主观症状,因而评定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具体功能分级标准如下。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 II级:体力活动稍受限。一般体力活动时即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

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感到舒适,低于正常日常生活活动的运动量即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仍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心电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ECG)是指通过观察受试者运动时的各种反应(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气体代谢、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来判断其心、肺、骨骼肌等的储备功能(实际祝负荷能力)和机体对运动的实际耐受能力。 (一)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 1、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0%-80%)和特异性(71%-97%)。主要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根据心电图st段偏移情况诊断冠心病。 2、鉴定心律失常运动中诱发或加剧心律失常往往提示为器质性心脏病,应注意休息,避免运动,并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和强度;运动中心率失常减少或消失提示属于良性心律失常,并非一定要限制运动和日常生活。 3、鉴定呼吸困难或胸闷的性质如果在运动实验中诱发呼吸困难和胸闷,多属于器质性疾病。 4、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运动试验中发生心肌缺血的运动负荷越低、心肌耗氧水平越低、st段下移程度越大,则说明冠状动脉病变也越严重,预后也越差。运动试验阳性无症状的病人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大。

(完整版)第三章心肺功能评定

第三章心肺功能的评定 第一节心功能评定 常用的心功能评定方法包括对体力活动的主观感觉分级(如心脏功能分级、自觉用力程度分级)、超声心动图、心脏负荷试验(如心电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核素运动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等。心脏负荷试验中最常用的是心电运动试验。 一、心功能分级 通常采用美国心脏协会的分级方法,见表3-1. 表3-1 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协会) (一)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 1、评定心功能、体力活动能力,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 2、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3、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4、发现潜在的心律失常和鉴别良性及器质性心律失常。 5、确定患者进行运动的危险性。 6、评定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的效果。 7、其他。 (二)心电运动试验的种类 1、按所用设备分类 (1)活动平板试验;(2)踏车试验;(3)便携式运动负荷仪;(4)台阶试验。

2、按终止试验的运动强度分类 (1)极量运动试验:运动强度逐级递增直至受试者感到筋疲力尽,或心率、摄氧量继续运动时不再增加为止,即达到生理极限。适用于运动员及健康的青年人。极量运动试验可按性别和年龄推算的预计最大心率(220-年龄)作为终止试验的标准。 (2)亚(次)极量运动试验:运动至心率达到亚极量心率,即按年龄预计最大心率(220-年龄)的85%或达到(195-年龄)时结束试验。用于测定非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 (3)症状限制运动试验:运动进行至出现必须停止运动的指征(症状、体征、心率、血压或心电图改变等)为止。停止运动的指征包括:①出现呼吸急促或困难、胸闷、胸痛、心绞痛、极度疲劳、下肢痉挛、严重跛行、身体摇晃、步态不稳、头晕、耳鸣、恶心、意识不清、面部有痛苦表情、面色苍白、发绀、出冷汗等症状和体征;②运动负荷增加时收缩压不升高反而下降,低于安静时收缩压1.33kPa以上(>10mmHg); 运动负荷增加时收缩压上升,超过29.33~33.33kPa(>220~250mmHg);运动负荷增加时舒张压上升,超过14.7~16.0kPa(>110~120mmHg);或舒张压上升,超过安静时2.00~2.67kPa(>15~20mmHg);③运动负荷不变或增加时,心率不增加,甚至下降超过10次/分;④心电图显示S-T段下降或上升≥1mm;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如异位心动过速,频发、多源或成对出现的期前收缩,R-ON-T,房颤,房扑,室扑,室颤,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阻滞,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等;⑤患者要求停止运动。 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用于冠心病诊断,评定正常人和病情稳定的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 (4)低水平运动试验:运动至特定的、低水平的靶心率、血压和运动强度为止。即运动中最高心率达到130~140次/分,或与安静时比增加20次/分;最高血压达160mmHg,或与安静时比增加20~40mmHg;运功强度达3~4METs作为终止试验的标准。低水平运动试验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或心脏手术后早期康复病例,以及其他病情较重者,作为出院评价、决定运动处方、预告危险及用药的参考。 (三)运动试验的禁忌证 1、绝对禁忌症 (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2)药物未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3)引起症状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心律失常; (4)严重主动脉狭窄; (5)未控制的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 (6)急性肺动脉栓塞和肺梗死; (7)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8)急性主动脉夹层。 2、相对禁忌证 (1)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和同等病变; (2)中度瓣膜狭窄性心脏病; (3)明显的心动过速或过缓; (4)肥厚型心肌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流出道梗阻性病变; (5)电解质紊乱; (6)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高度窦房传导阻滞; (7)严重动脉压升高; (8)精神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不能配合进行运动。

心肺功能评定

心肺功能评定 心肺功能评定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个体心肺系统的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疾病的风险和严重程度。本文将介绍心肺功能评定的意义、常见的评定方法以及评定结果的解读。 一、心肺功能评定的意义 心肺功能评定是一个全面而有效的方法,用于评估一个人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整体健康状况。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个体的基础心肺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心肺疾病风险,以及为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二、常见的心肺功能评定方法 1. 心电图(ECG) 心电图是一种常见的无创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ECG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节律、心肌缺血等疾病。 2. 血压监测 血压监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个体的血压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或低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风险。 3. 肺功能评估

肺功能评估通常通过呼吸试验来完成,常见的呼吸试验包括肺活量测定、呼气峰流速检测等。这些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肺功能异常,以及评估肺疾病的严重程度。 4. 运动耐力测试 运动耐力测试可以评估个体在运动状态下心肺系统的适应能力。常见的方法包括步行测试、跑步测试等。这些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个体的心肺适应能力,以及制定运动处方和康复计划。 三、心肺功能评定结果的解读 1. 正常范围 心肺功能评定的结果通常会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如果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说明个体的心肺功能良好,没有明显的心肺疾病风险。 2. 异常指标 如果评定结果显示某些指标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存在心肺疾病的风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 个体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心肺功能评定的结果可能会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医生会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综合评估,并结合其他的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结论

心肺功能评估

心肺功能评估 心肺功能评估是一种用来评估个体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健康状况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个体的心肺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下面将介绍一下心肺功能评估的常用方法和相关参数。 一、静息心率和血压 静息状态下的心率和血压可以反映个体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状况。正常成年人的静息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之间,而血压正 常范围为120/80毫米汞柱。 二、肺活量 肺活量是衡量个体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个体最大吸气和呼气时的肺部容积。常用的肺活量测定方法包括肺活量仪和峰流速仪。男性18-65岁的正常肺活量范围大约为 3.0-5.5升,女性18-65岁的正常肺活量范围大约为2.3-4.2升。 三、最大摄氧量(VO2max) 最大摄氧量是衡量个体有氧代谢能力的指标,也可以反映个体心肺功能的高低。常用的测定VO2max的方法包括跑步机测试、踏车测试和步行测试等。正常青年男性的平均VO2max 值大约在35-45毫升/千克/分钟,女性的平均值略低。 四、心电图 心电图是评估个体心脏电活动的重要方法,可以检测心脏有无异常节律、室壁运动异常、心肌缺血等情况。通过心电图可以测定个体的心率、心律和心脏电活动是否正常。

五、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记录并评估个体在24小时内的血压变化情况,包括日间和夜间的变化。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个体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持续时间。 总结起来,心肺功能评估是一种全面了解个体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健康状况的方法。通过评估个体的静息心率和血压、肺活量、最大摄氧量、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个体心肺功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心肺功能的评估和测试方法

心肺功能的评估和测试方法 心肺功能是指心脏和肺部在供应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方面的有效性能。评估心肺功能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体格检查、运动试验和各种 医学测试等。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肺功能评估和测试方法。 一、体格检查 通过对患者的外貌、呼吸频率和形态等进行观察和检查,可以初步 评估心肺功能的情况。体格检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貌:包括面色、黏膜颜色、杵状指等,可以初步判断氧合情况; 2.呼吸频率: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呼吸12-20次,过快或过 慢可能与心肺功能异常有关; 3.呼吸形态:观察胸廓活动,检查呼吸节律和深浅,异常可提示呼 吸肌和肺功能的问题。 二、运动试验 通过对患者进行运动试验,可以评估心肺系统在运动状态下的功能。常见的运动试验方式包括: 1.步行试验:患者步行一定距离或上下楼梯,在观察过程中记录运 动耗氧量、心率和血压等指标; 2.运动自行车试验:患者骑自行车进行持续运动,在观察过程中记 录相关指标;

3.负荷试验:通过患者在跑步机上进行负荷测试,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以评估心肺功能的耐力和极限。 三、医学测试 除了体格检查和运动试验外,医学测试也是评估心肺功能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学测试方法: 1.心电图(ECG):通过监测心脏电活动,可以评估心脏的节律和 功能; 2.肺功能测试:如肺活量测定、肺通气功能测定以及肺弥散功能测 定等,可以评估肺部的功能和疾病情况; 3.血气分析:通过抽取动脉血样本,分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压、 血酸碱平衡等指标,可以评估氧合和酸碱状态。 四、其他评估方法 除了上述的常规评估和测试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用于评估心 肺功能,如: 1.心肺体力评估(CPET):结合运动试验和医学测试,可以全面评 估心肺功能和身体的氧化能力; 2.脉搏波速度测量:可以评估动脉硬化情况,间接反映心脏和血管 功能。 综上所述,心肺功能的评估和测试方法有多种多样,包括体格检查、运动试验和医学测试等。这些方法可以客观地评估心肺系统的功能状

心肺康复评定项目

心肺康复评估(体适能)常用方法: 1、身体成分BMI、腰围、腰臀比、颈围、生物电阻抗、皮褶厚度; 2、心肺功能:CPET、6MWT、2MST、2MWT等 2MST:2分钟踏步试验(确定高度为髂前上棘-髌骨的中点,每一次抬都得到这个高度,若抬不到就不计数,计录所抬次数) 3、肌力、耐力: 上肢30秒手臂弯曲:优势手抬哑铃肘屈曲-伸直为一次,计录能完成次数;受试者坐位,肘关节固定,哑铃女3-5磅、男5-8磅; 下肢30秒椅子站立,坐-站为一次,计录能完成次数;受试者起始坐位,43cm凳子,双手交叉置于胸前; 下肢坐-立位试验:要求用最少的支撑完成5次“立位-原地盘坐-起立”满分10分进行打分,多用一个支撑点扣1分; 握力:握力计测得; 4、柔韧性:(正式开始前做2次预试验,后做2-3次取最佳) 肩关节抓背测试(测两中指间距离); 核心肌群改良转体测试(测量所能达到刻度); 双下肢及下背部坐椅前伸(测量中指指尖与脚趾间距离) 5、平衡(可做2-3次取最佳) 双脚站,3级平衡法; 单脚站,超过1分钟记良好,少于1分钟则记录具体秒数,左右交替,脚抬离地面15-20cm,双腿不能相碰,若身体歪斜或脚落地则终止; 功能性前伸:上肢前屈90°,膝关节维持伸直,握拳尽量往前够,脚跟不能离地,记录最初及最后长度,得出移动的距离; 2.4米起身行走测试:受试者坐43cm的凳子,背靠后背,双手置于大腿上方,正前方2.4米处放一标示点,听口令起身绕标示点一圈回来坐上凳子且还原开始姿势,计所用时间; 测试之前充分讲解并示范,若不能完成测试记NT并记录原因(若为疼痛要仔细评估疼痛的位置、性质、深度、程度,因为有些疼痛是我们可以干预的;若为关节活动度不足也需具体记录活动角度,通过训练也是可以改善的),进行一个疗程治疗后再测试一次数据与上一次做对比评测治疗效果。测试方法即可为训练方法,也鼓励多种花样训练。

肺康复评价标准

肺康复评价标准 肺康复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整体评估、肺功能检查、运动能力评估等方面。 一、整体评估 整体评估是肺康复评价的第一步,它涉及到病史询问、身体检查、肺功能、胸腔X光、心电图以及健康状况等多个方面的评估。通过整体评估,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疾病严重程度等,从而为后续的肺功能检查和运动能力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二、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肺康复评价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如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一秒率)、MVV(最大通气量)、RV/TLC(残气量/肺总量)等,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其中,FEV1是诊断中重度气流受限的良好指标,其变异性小易于操作,是COPD肺功能检查的基本项目。 三、运动能力评估 运动能力评估是肺康复评价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的运动耐受能力和日常生活功能表现,来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常用的运动能力评估方法包括6分钟步行试验(6MWT)、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等。 6分钟步行试验是一种简单的评估患者运动耐受能力的方法,通过测量患者在6分钟内可以行走的最大距离来评估其运动能力。该方法适用于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可以反映患者的活动耐受水平。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则是一种更为全面的评估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方法,通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进行评估,如洗澡、穿衣、

吃饭等,来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该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患者。 四、其他评估方法 除了上述的三种主要评估方法外,肺康复评价标准还可以结合其他评估方法,如心理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等。心理评估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指标,来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评估则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 总之,肺康复评价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体系,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评估内容。通过全面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肺功能状况、运动能力以及其他相关情况,从而为后续的康复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支持。同时,通过评估结果的反馈和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

【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评定心肺功能有助于了解机体循环和呼吸功能储备,是心肺康复的基础评定项目。 一、六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 6mWT)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对治疗干预的疗效,测量患者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试验的终点观察指标之一,也是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指标之一。 1、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近1个月内出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相对禁忌证:静息心率>120/min,收缩压>180mmHg和舒张压>100mmHg。 2、中止原因: (1)胸痛 (2)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 (3)下肢痉挛 (4)步履蹒跚 (5)出汗

(6)面色苍白 (7)外周血氧饱和度降低至80% 二、2分钟踏步试验(2-mimute Step T est, 2mST) 2mST是计数受试者2分钟内单侧膝盖能达到指定高度(通常为髌骨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高度)的次数。 进行2mST仅需要一面墙(用于贴高度标志物,亦可供体弱者扶墙进行测试),当场地、天气等因素影响6mWT进行,或患者体质虚弱无法耐受6mWT时,2mST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心肺康复需要长期坚持 除了膳食调整、戒烟限酒、心理睡眠调整之外,有氧运动训练作为心肺功能康复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重要,它能帮助人们达到营养与运动平衡(能量代谢平衡)、内环境平衡以及心理与睡眠健

康等。心肺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 1、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 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不仅为了在院康复期间的健康干预(包括相关疾病的治疗、饮食指导与调养、生物钟的调节、行为方式的指导),更是为了出院后定期随访与长期干预(包括生活工作环境的指导和改造、心理干预、健康状态的监控等)。 2、全面的心脏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掌握心脏功能等级和可以预见的危险因素。正确的医学评价可以为运动处方(运动量、运动频率、单次持续时间、疗程和注意事项等)和康复流程的制定提供客观的依据;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过度饮酒与活动、焦虑、失眠等)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避免心脏病的加重和心脏的刺激,防止复发和猝死。此外,静息状态下心悸、气促、胸痛、心绞痛、急性心衰、心率大于110次/秒、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均不能进行心脏运动康复。

心肺康复评定项目

心肺康复评定项目 心肺康复评估(体适能)常用方法: 1、身体成分BMI、腰围、腰臀比、颈围、生物电阻抗、皮褶厚度; 2、心肺功能:CPET、6MWT、2MST、2MWT等 2MST:2分钟踏步试验(确定高度为髂前上棘-髌骨的中点,每一次抬都得到这个高度,若抬不到就不计数,计录所抬次数) 3、肌力、耐力: 上肢30秒手臂弯曲:优势手抬哑铃肘屈曲-伸直为一次,计录能完成次数;受试者坐位,肘关节固定,哑铃女3-5磅、男5-8磅; 下肢30秒椅子站立,坐-站为一次,计录能完成次数;受试者起始坐位,43cm凳子,双手交叉置于胸前; 下肢坐-立位试验:要求用最少的支撑完成5次“立位-原地盘坐-起立”满分10分进行打分,多用一个支撑点扣1分; 握力:握力计测得; 4、柔韧性:(正式开始前做2次预试验,后做2-3次取最佳) 肩关节抓背测试(测两中指间距离); 核心肌群改良转体测试(测量所能达到刻度); 双下肢及下背部坐椅前伸(测量中指指尖与脚趾间距离) 5、平衡(可做2-3次取最佳) 双脚站,3级平衡法; 单脚站,超过1分钟记良好,少于1分钟则记录具体秒数,左右交替,脚抬离地面15-20cm,双腿不能相碰,若身体歪斜或脚落地则终止; 功能性前伸:上肢前屈90°,膝关节维持伸直,握拳尽量往前够,脚跟不能离地,记录最初及最后长度,得出移动的距离; 2.4米起身行走测试:受试者坐43cm的凳子,背靠后背,双手置于大腿上方,正前方2.4米处放一标示点,听口令起身绕标示点一圈回来坐上凳子且还原开始姿势,计所用时间; 测试之前充分讲解并示范,若不能完成测试记NT并记录原因(若

为疼痛要仔细评估疼痛的位置、性质、深度、程度,因为有些疼痛是我们可以干预的;若为关节活动度不足也需具体记录活动角度,通过训练也是可以改善的),进行一个疗程治疗后再测试一次数据与上一次做对比评测治疗效果。测试方法即可为训练方法,也鼓励多种花样训练。

心脏康复的评估指标

心脏康复的评估指标 心脏康复是针对心脏病患者的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旨在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评估指标是评价心脏康复效果的重要标准,以下将介绍几个常用的心脏康复评估指标。 一、运动耐量 运动耐量是评估心脏康复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评估患者进行标准体力活动时的耐力情况,可以判断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身体适应能力是否有所改善。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六分钟步行测试、负荷心电图以及最大摄氧量测定等。 二、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指标 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是心脏康复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评估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指标主要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以及心肌超声等。心电图能够反映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心肌酶谱则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心肌超声可以观察心肌收缩功能。 三、生活质量评估 心脏康复的目标之一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常用的问卷包括医学结构化问卷(SF-36)、心脏康复生活质量问卷(CRQ)等。这些问卷可以了解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交等方面的状态,从而全面评估康复效果。 四、心理状态评估

心脏康复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是需要关注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于康复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心理状态评估可以通过使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HADS)、心理健康调查问卷(GHQ)等工具进行,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 五、血脂代谢指标 心脏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包括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血脂异常会加重心脏负担,影响康复效果。血脂代谢指标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康复效果。 六、血压控制情况 高血压是心脏病的常见伴随病症,对心脏康复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血压控制情况可以通过监测血压值的变化来评估。正常血压范围是收缩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 七、心率变异性 心率变异性(HRV)是指心率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变化情况,是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的重要指标。心率变异性可以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或心率变异性分析仪进行评估。心脏康复过程中,HRV的改善可以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心脏康复的评估指标包括运动耐量、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指标、生活质量评估、心理状态评估、血脂代谢指标、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心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