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至2012年)

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至2012年)
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至2012年)

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至2012年)

1. 序言

1.1 2009年11月8日至9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来自中国和 49个非洲国家(以下简称“双方”)的外交部长和负责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出席了会议。

1.2 双方高度评价2006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认为这一历史性盛会确立的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为深化中非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

1.3 双方满意地回顾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3年来各项后续行动落实情况,对论坛北京峰会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得到全面、有效执行普遍感到高兴,重申进一步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坚定不移的目标。

1.4 为落实会议成果,规划今后3年中非在各领域的合作,本着“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双方共同制定并一致通过本行动计划。

2. 政治与地区和平安全

2.1 高层交往

注意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以来,中非领导人互访和多边场合的会晤更加频繁。同意继续保持双方高层交往势头,增进了解与友谊,深化信任与合作。

2.2 不同形式的对话与交流

2.2.1 认识到日益多样化的对话机制对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决心充分发挥中国与非洲国家双边委员会、战略对话、外交部政治磋商、经贸联(混)合委员会等机制的作用,加强对中非关系的规划和指导。

2.2.2 赞赏论坛北京峰会确立的中非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机制顺利启动并成功举行了首次对话。同意根据这一机制于2010年联合国大会之际举行第二次中非外长级政治对话。

2.3 政党、立法机构、地方政府等交往

2.3.1 进一步加强党际交往,扩大治国理政经验交流。

2.3.2 继续扩大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非洲国家议会及泛非议会间的友好交往,增进了解,推动双方关系深入发展。

2.3.3 注意到日趋活跃的地方交往已成为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心继续推动中非省级和地方政府交流与合作,积极支持双方建立友好省市。

2.4 领事、司法合作

2.4.1 认识到加强人员往来的必要性,双方同意在及时妥善处理涉及双方公民的领事案件方面加强合作。

2.4.2 同意进一步促进双方司法、执法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防范、侦查和打击犯罪的能力。密切中国与非洲各国移民管理部门的合作,通过协商解决非法移民问题。

2.4.3 注意到中非法律交流的重要性,决定适时举办“中非合作论坛-法律论坛”。

2.5 中国与非洲联盟及非洲次区域组织的合作

2.5.1 高度评价非洲联盟和非洲次区域组织在积极解决非洲问题,努力推动非洲一体化进程和次区域经济融合,促进非洲和平与发展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2.5.2 满意地看到,中国与非盟已建立并启动战略对话机制,同意继续通过这一机制就中非关系和重大问题交换意见,支持非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2.5.3 为促进双方关系,中方欢迎非盟适时在北京设立代表处。

2.5.4 注意到中非合作论坛与“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在促进非洲和平与发展方面目标相同,同意继续积极探讨以灵活、务实方式进一步加强两机制交流与合作。

2.5.5 在设计和实施地区项目所必要的机制能力建设领域,中国政府将加强与非洲区域组织的伙伴关系。

2.5.6 为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中方将加强与非洲次区域组织的对话与交流,就如何更好地促进非洲一体化建设和加强双方合作交换意见,积极探讨在论坛框架下开展合作的可行性。

2.6 和平与安全领域合作

2.6.1 中国政府将继续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在帮助解决非洲地区冲突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继续支持并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加强与有关国家在联合国建设和平委员会的合作,支持有关国家战后重建进程。

2.6.2 中国政府赞赏“由非洲人解决非洲问题”的理念与实践,将继续积极支持非盟等地区组织及相关国家为解决地区冲突所做的努力,并在维和理论研究、开展维和培训与交流、支持非洲维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

2.6.3 赞赏中国政府设立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努力加强同非洲国家就有关和平与安全事务的沟通与对话,积极参与非洲不稳定和不安全问题的解决。

2.6.4 欢迎中方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精神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的努力,相信此举有助于维护相关海域的航道安全及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3. 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3.1 认为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与调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并引发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而复杂的演变。加强中非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3.2 重申非洲在所有涉及世界经济安排中应有充分代表性。非方强调扩大二十国集团等现有国际经济机制具有迫切需要。中方对此要求表示理解,并强调现有国际经济秩序机制应更加平衡,以保证非洲的代表性得到公正体现。

3.3.1 重申尊重《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3.3.2 共同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3.3.3 支持通过改革提高联合国的权威和效率,主张改革应坚持民主协商,有利于维护会员国团结并充分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关切。

3.3.4 重申发展中国家应在联合国、包括安理会发挥更大作用;应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安理会的代表性。

3.3.5 主张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不断朝着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

3.4 注意到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增加了困难,特别是非洲国家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尽快兑现援助、减债等承诺,并继续增加援助和投资,特别是帮助非洲国家克服困难,尽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将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

3.5 应对气候变化应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主渠道地位和“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综合解决,国际社会应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努力。中国认识到非洲国家对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迫切需要,并注意到小岛屿国家与河流三角洲易遭洪涝灾害国家的脆弱性,强调不能因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减少对非洲发展问题的关注,支持非方提出的合理诉求,包括发达国家应向非洲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和加大必要技术转让力度的要求,并愿进一步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

3.6 进一步协调立场,在尊重多哈发展议程的谈判授权与锁定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在2010年内成功结束。谈判必须真正解决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关切,实现发展回合目标。谈判也要解决弱小经济体的特殊关切,帮助其全面融入多边贸易体制。

3.7 重申尊重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对各国在理解和运用人权概念时面临的文化和社会特殊性不持偏见,优先关注发展权。反对人权领域的政治化和双重标准。

3.8 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国际社会应按照《联合国宪章》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全力打击恐怖主义。双方将在反恐问题上加强合作,维护各自国家安全,并推动国际反恐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4. 经济领域合作

农业与粮食安全

4.1.1 赞赏非洲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在“非洲农业全面发展计划”框架下实施以增长为中心的农业规划。

4.1.2 认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是国际社会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注意到非洲国家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强调农业发展对保障非洲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是非洲消除贫困、保障人民生活和实现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双方决定将农业和粮食安全作为合作的优先领域。

4.1.3 高兴地看到,中非农业合作有序开展,不断深入。双方承诺将继续保持并加强中非农业合作力度,尤其是扩大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生产、养殖业、农业实用技术交流和转让、农产品加工和储运等领域的合作。

4.1.4 中国政府决定:

――今后3年内,向非洲国家派遣50个农业技术组,为非洲国家培训2000名农业技术人员。

――今后3年内,将为非洲国家援建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数量增至20个。

――继续办好已经建立的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各个示范中心将陆续开展农作物品种的选育和栽培养殖业等各项试验、示范、培训工作。

――落实好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款3000万美元设立信托基金的工作,积极利用上述信托基金支持中国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与非洲国家开展南南合作。

4.2 投资与企业合作

4.2.1 注意到自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非双向投资不断增长,特别是中方对非投资增长较快。非方欢迎中方投资,认为这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2.2 继续推动商签和落实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相互投资力度。中国和非洲国家政府鼓励和支持更多有实力的本国企业赴对方国家投资,提高合作

水平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

4.2.3 中方决定将中非发展基金规模增加到30亿美元,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

4.2.4 继续建设好在非洲设立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动更多中国企业入区投资,并为非洲中小企业入区发展提供便利。

4.2.5 注意到本届部长会期间召开的中非企业家大会取得的积极成果,将进一步鼓励双方企业界加强合作,深化经贸关系。

4.3 基础设施建设

4.3.1 认为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非洲发展和一体化建设的不利因素。积极评价近年来中国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所做的贡献。

4.3.2 同意将基础设施继续作为中非合作的优先领域。基于此,非方希望中方支持促进地区一体化的发展项目。注意到非洲在发展基础设施方面的迫切需要,为促进非洲社会经济发展,中方愿为非洲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

4.3.3 中方将通过向非洲国家提供贷款或无偿援助、鼓励中国企业投资等不同方式,加大对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与参与力度。今后3年内,中方将向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发展项目。

4.4 贸易

4.4.1 继续推动中非贸易发展,并注重把经贸合作的方式从以货物贸易为主,转向货物贸易、投资、服务贸易、技术、项目承包等多种方式并重的方向发展。

4.4.2 高兴地看到,对非免关税政策顺利实施,非洲实际受惠范围不断扩大。将继续致力于改善中非贸易结构,促进贸易平衡。

4.4.3 中方承诺进一步向非洲国家开放市场。决定逐步给予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2010年年内首先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

4.4.4 为推动中非贸易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在海关、税务、检验检疫等领域的合作,商签和落实有关合作协定。中国愿与非洲各国建立进出口产品监管合作机制,加强进出口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监管,维护双方消费者利益。

4.4.5 在中国设立“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对入驻的非洲企业给予减免费用等优惠政策,促进非洲商品对华出口。

4.4.6为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商业设施条件,中方将在非洲国家建设3-5个物流中心。

4.4.7 本着互谅互让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贸易分歧和摩擦。

4.4.8 双方同意,在解决中非企业合同纠纷时,鼓励利用各国和地区性的仲裁机构。

4.5 金融和银行业

4.5.1 继续加强中国有关金融机构与非洲金融机构的合作,支持非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

4.5.2 鼓励双方商业银行在商业互利的基础上,扩大业务往来和互设分支机构,为中非重大经贸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为中非经贸合作创造良好金融环境。

4.5.3 支持中国金融机构设立10亿美元的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帮助非洲的中小企业发展。

4.6 能源资源合作

中非在能源资源领域具有互补性与合作潜力。中方将遵循互利互惠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与非方开展合作,并注重提高非洲国家能源资源产品附加值、提高其深加工能力。

4.7 信息通讯

中方将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国家信息通讯主管部门的合作,加大对非洲信息通讯领域人才的培训,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优秀的中国信息通讯企业参与非洲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与非洲企业开展互利合作。

4.8 服务业

注意到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双方将加强在这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9 交通

认为随着中非合作与交往的不断深入,双方交通领域发展潜力巨大,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双方航空、海运企业建立更多的连接中国与非洲的航线。

5.发展领域合作

援助与减债

5.1.1 积极评价中国长期以来向非洲提供各种发展援助,并减免非洲国家债务。注意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有关举措力度明显加大,有助于非洲国家尽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5.1.2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尽管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一些困难,但中方承诺将继续扩大对非援助规模,重点加强与非洲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人力资源开发、

清洁能源、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的合作。

5.1.3 中国政府决定,免除非洲所有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09年底对华到期未还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

5.2 人力资源开发

5.2.1 满意地看到,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方提供的奖学金项目和举办的各类研修班、培训班,为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做出了积极贡献。

5.2.2 中国政府将根据非方需要,继续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并注重提高培训质量。今后3年内为非洲国家培训的各类人才总计达到2万名。

5.2.3 中方将出资150万美元,支持“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在非洲实施护士及助产士培训项目。

5.2.4 非洲方面承诺将在推选参训人员以及后勤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

5.3 教育

5.3.1 双方对近年来中非教育合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感到满意,强调提高教育水平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育合作。

5.3.2 中国政府决定:

――今后3年内,为非洲国家援助50所中非友好学校。

――倡议实施“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选择中方20所大学(或职业教育学院)与非洲国家的20所大学(或职业教育学院)建立“一对一”的校际合作新模式。

――在今后3年内招收200名非洲中高级行政管理人员来华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

――继续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到2012年将向非洲提供的奖学金名额增至5500名。

――加大为非洲国家中小学、职业院校培养和培训师资的力度。今后3年为非洲国家培训1500名校长和教师。

――继续推进孔子学院的发展,增加汉语教师来华学习奖学金名额,加大非洲本土汉语师资培养的力度。

5.4 科技合作与技术转让

5.4.1 适时召开“中非合作论坛-科技论坛”,并倡议启动“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帮

助非洲国家提高自身科技能力。

――今后3年内,中方将实施100个联合研究和示范项目。

――接收100名非洲博士后来华进行科研工作。

――对所有非洲在华完成长期合作研究任务后归国服务的科研人员提供科研仪器捐助。

5.4.2 为便于非洲国家进一步了解中国近年来在高新技术及实用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中方将于2009年12月上旬在开罗与埃及共同举办“中国科技与创新技术及产品展览会”。

5.4.3 注意到技术转让对加强非洲国家能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中方将在各领域合作中鼓励和推动对非洲国家的技术转让,重点包括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饮用水、农业、清洁能源、卫生等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

5.5 减贫合作

5.5.1 认识到消除贫困是双方面临的艰巨任务,特别是非洲对加快减贫进程的迫切需要,双方将扩大在减贫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5.5.2 中方将继续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班等方式,与非洲国家交流减贫经验,共同提升发展能力和扶贫成效。

5.6 医疗卫生

5.6.1 认识到加强非洲卫生体系建设以及提高其应对重大疾病挑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5.6.2 高兴地看到,双方卫生合作不断深化,特别是中方承诺援建的医院和抗疟中心,将为提高非洲国家医疗卫生水平和保障人民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5.6.3 将进一步加强双方交流,特别是在共同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疟疾、肺结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继续加强双方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方面的合作。

5.6.4 中国政府决定:

――今后3年为援非30所医院和30个疟疾防治中心提供价值5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设备和抗疟物资。邀请在援非疟疾防治中心工作的受援国专业技术人员来华培训,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项目。

――继续为有关非洲国家培训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今后3年达到3000名。

――继续做好向非洲派遣援外医疗队工作。

5.7 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

5.7.1 注意到双方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采取了积极步骤,中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森林资源培育、新能源利用、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等方面为非洲国家举办了研修与培训项目。

5.7.2 为帮助非洲国家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和加强环境保护,中方将在上述领域继续加大对非洲国家的人力资源培训,扩大双方交流与合作。

5.7.3 倡议建立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不定期举行高官磋商。中国政府决定,今后3年内为非洲国家援助100个沼气、太阳能、小水电等小型清洁能源项目和小型打井供水项目。

5.7.4 中方愿加强与非洲国家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合作,继续与非洲国家共享中巴(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数据,促进其在非洲国家土地利用、气象监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5.7.5 中方将帮助非洲国家加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荒漠化地区综合治理和监测能力。

5.8 减灾救灾

5.8.1 认识到加强减灾救灾合作是中非提高防御自然灾害、消除贫困和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双方在相关领域业已进行的良好合作感到满意。中方对非洲国家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以各种方式支持和帮助中国抗震救灾表示感谢。

5.8.2 中方将与非洲国家积极分享减轻旱灾风险经验,适时派专家赴非洲开展技术推广和应用。中方计划于2010年与“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共同在非洲举办中非减轻旱灾风险国际研讨会。

5.8.3 中方将加强同非洲国家在地震等灾害监测预防、技术培训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5.9 旅游

5.9.1 注意到近年来中非旅游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游客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中国赴非洲游客人数增长显著。非洲国家对此表示欢迎,并鼓励其国民赴华旅游。

5.9.2 认为发展旅游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双方将采取切实措施,为赴对方国家和地区旅游提供便利。中国政府将根据非方要求,给予更多条件具备的非洲国家“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地位。

5.9.3 中方重申支持中国企业对非洲旅游业进行投资,并加强对非洲旅游目的地国的推介。

6. 人文交流与合作

6.1 文化

6.1.1 满意地看到,近年来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成果丰富。认为中国和非洲都拥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同意加强中非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以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

6.1.2 将继续致力于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决定:

――适时召开“中非合作论坛-文化论坛”,加强双方政府间文化部门的定期磋商。

――继续积极落实中非双边政府间文化协定执行计划项目,并对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

――共同打造中非文化交流“文化聚焦”品牌,逢双年在中国举办“非洲文化聚焦”活动,逢单年在非洲举办“中国文化聚焦”活动。

――认真执行“中非文化人士互访计划”,加强中非文化艺术管理部门以及文化艺术界专业人士间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合作,在非洲增设中国文化中心,为中非文化交流常态化以及公众了解、研习提供便利。

――利用网络等新技术手段传播双方的文化,增加相互了解。

6.2 新闻

6.2.1 将继续加强中国和非洲各国政府新闻主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支持每年举办非洲国家政府官员新闻研修班。

6.2.2 推动中非新闻部门负责人、编辑和记者的互访,支持双方新闻机构互派记者,鼓励双方新闻媒体加强对双方的客观公正报道。

6.2.3 加强双方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

6.3 学者、智库交流

6.3.1 注意到加强双方学者、智库交流,对促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6.3.2 倡议实施“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通过举办研讨会、学者互访、合作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加强双方学者、智库的合作与交流。

6.4 民间与青年、妇女交流

6.4.1 注意到民间交流有助于增进双方相互了解,对深化中非友谊发挥着重要作用,双

方将继续致力于加强民间往来。

6.4.2 认为中非青年增进交流为中非传统友谊注入了新的活力,符合双方需要。对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非青年交往活跃表示满意。

6.4.3 决心继续增进青年一代的对话与交流,增进双方青年组织和广大青年在青年事务、社会发展、文化体育、志愿服务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6.4.4 支持突尼斯的倡议,将2010年定为“国际青年年”并由联合国和其他有关国际组织主办召开国际青年大会。

6.4.5 注意到“中非合作论坛-妇女论坛2009”在开罗召开取得的成果及发表的《中非合作论坛-妇女论坛2009宣言》,认为该论坛有助于增进和发挥妇女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丰富中非传统友谊内涵。

6.4.6 意识到促进性别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的重要性,决心加强中非妇女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专题研讨、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这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6.5 体育

6.5.1 中方对非洲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表示感谢。双方同意继续扩大体育交流与合作。

6.5.2 中方将积极支持2010年1月在安哥拉举办的非洲杯足球赛和首次在非洲大陆举办的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预祝两场活动都取得圆满成功。

6.6 世博会

中方对非洲国家积极参展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表示感谢。为充分展示非洲的经济发展、进步、机遇和文化,促进世界人民更多、更好地了解非洲,中方决定为非洲国家参展提供相应支持。非洲国家对此表示感谢,并预祝世博会取得圆满成功。

7. 中非合作论坛

7.1 满意地看到,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建立了包括部长级会议、中非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高官会议及中方后续委秘书处与非洲驻华使团磋商等后续机制及程序。认为论坛已成为中非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

7.2 意识到随着中非关系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论坛建设。鼓励和支持中非有关对口部门在论坛框架下举办分论坛,促进双方职能部门合作。

7.3 根据论坛后续机制程序的规定,决定2012年在中国召开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此前于2011年在中国召开第八届高官会。

中非合作提出如下八项举措

中非合作提出如下八项举措 新华网埃及沙姆沙伊赫2009年11月8日电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8日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就全面推进中非合作提出如下八项举措。 一、倡议建立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不定期举行高官磋商,在卫星气象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沙漠化防治、城市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合作。中方决定为非洲援建太阳能、沼气、小水电等100个清洁能源项目。 二、加强科技合作,倡议启动“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实施100个中非联合科技研究示范项目,接收100名非洲博士后来华进行科研工作,并为其回国服务提供资助。 三、增加非洲融资能力,向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支持中国金融机构设立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对非洲与中国建交的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免除截至2009年底对华到期未还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 四、扩大对非产品开放市场,逐步给予非洲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零关税待遇,2010年年内首先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 五、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把中国在非洲国家援建的农业示范中心增至20个,向非洲派遣50个农业技术组,为非洲国家培训2000名农业技术人才,提高非洲实现粮食安全的能力。 六、深化医疗卫生合作,为援非30所医院和30个疟疾防治中心提供价值5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设备和抗疟物资,为非洲培训3000名医护人员。 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合作,为非洲国家援助50所中非友好学校,培训1500名校长和教师;到2012年,向非洲提供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将增至5500名;今后3年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总计达2万名。 八、扩大人文交流,倡议实施“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促进学者、智库交往与合作,交流发展经验,并为双方出台更好合作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 序言 1.1 2009年11月8日至9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来自中国和 49个非洲国家(以下简称“双方”)的外交部长和负责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出席了会议。 1.2 双方高度评价2006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认为这一历史性盛会确立的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为深化中非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 1.3 双方满意地回顾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3年来各项后续行动落实情况,对论坛北京峰会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得到全面、有效执行普遍感到高兴,重申进一步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坚定不移的目标。

中非合作论坛中

尊敬的梅莱斯总理, 尊敬的各位同事、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是值得历史记住的日子。我们中非领导人本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宗旨,相聚北京,共叙友情,共商推动中非关系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计。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各位同事和嘉宾前来出席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还要通过在座的非洲各国领导人,向兄弟的非洲人民转达中国人民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 2000年10月,中非共同倡议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这是中非深化传统友谊、加强友好合作的重大举措。6年来,论坛先后在北京和亚的斯亚贝巴成功举办了两届部长级会议,已成为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展集体对话、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增进相互信任、进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机制。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今年正值新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中国与非洲虽然远隔重洋,但中非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非人民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创造了各具特色、绚烂多彩的古代文明。近代以来,中非人民不甘奴役、顽强抗争,谱写了追求自由解放、捍卫人类尊严的光辉篇章,创造了国家建设、民族振兴的辉煌历史。中国和非洲的发展进步,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50年来,中非人民紧密团结,中非友好不断深化。中非各领域交流合作全面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中非在国际事务中相互信任、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 中国始终坚定支持非洲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从培训技术人员到培训各类人才,从援建坦赞铁路到援建各项工程,从派遣医疗队员到派遣维和官兵,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情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非洲朋友当年全力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会忘记非洲国家和人民真诚希望中国完成和平统一大业、热切盼望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部编版】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五 中国外交--中非合作峰会》考点梳理(含答案)

专题五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中国的对外交往1. (2019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材料二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材料三新中国30年来的对外关系是在独立自主前提下新型外交的历史,是不断向上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是一部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历史,是一部反对霸权主义,推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30年的外交增进了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友谊,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宽松的国际环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大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实行何种对外贸易政策?并说明采取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 (3)根据材料三说明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对外交往的认识。 2. (2019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材料二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他们将形成

中非合作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

中非合作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文章首先对中非合作的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然后重点分析了中非合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文章最后就如何应对挑战从坚持中非合作特色、完善中非合作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加强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建设以及重视企业责任、规范企业行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非合作;非洲;战略 一、中非合作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中非合作根据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的变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到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前。第三个阶段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后至今。 中国与非洲第一阶段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在共同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在那个年代,中国尽管自身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但仍给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无私援助。这对非洲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和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奠定了中非友好关系的基础。中非友好也给中

国带来了实际利益。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投赞成票的76个国家中有26个是非洲国家。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这一时期,非洲国家特别是独立后的国家也在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而努力。随着双方战略的调整,中国对非洲合作开始强调互利互惠。在这一阶段,除了继续对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外,中国已将重点转移到与非洲国家开展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上来。这一时期双方仍继续深化政治领域的合作,在国际社会上相互支持。非洲国家帮助中国粉碎了西方发起的多次反华议案,中国也继续在国际舞台上为非洲国家争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 二、中非合作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非洲统一任务的完成以及中国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中非双方迫切需要在更宽的领域内加强合作,迫切需要一个集成统一的平台来统筹协调中非合作。在这一背景下,中非合作论坛于2000年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标志着中非关系由原来的政治、经济主导向全方位发展。 1. 中国和非洲的经济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是中国和非洲国家间的贸易增长迅速。中国和非洲的双边贸易额已由2000年的106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1 986亿美元,12年

安全保障措施专项方案(中非合作论坛beijing峰会 )

XXXX项目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会议期间安全保障措施专项方案 编制人: 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 XX有限责任公司 2018年8月10日

一、编制依据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七届部长级会议(以下简称“中非论坛”)将于2018年9月在北京举办。在改革开放40周年关键时间点举办这一近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主场外交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要求,坚决确保本施工工程在会议期间安全稳定,杜绝任何消防隐患,我项目部特制定本方案。 主要编制依据: 朝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朝阳区建设系统火灾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朝建发【2018】73号朝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朝阳区建设系统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的通知朝建发【2018】72号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建筑面积:㎡ 建筑层数:地上1111层,地下1111层 结构形式: 施工范围: 工程地址: XXXXX楼工程周边环境图 三、“峰会”期间的管理目标及组织机构 1 安全管理目标 XXXX楼职工住宅整治项目工程为老旧小区修缮工程为老旧小区修缮工程,楼体周围人员出行密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峰会”再开期间,制定如下目标:(1)死亡事故为零;损失事故为零;可记录事故为零;环境事故为零;火灾、冒烟事故为零;车辆事故为零;辐射伤害事故为零。

(2)无扰民投诉,无民扰事件。 (3)施工现场无扬尘、无污染、低噪音、无环保投诉。 (4)施工物资节能环保;施工工艺先进、高效;污染物排放100%达到标准。 (5)施工现场不发生盗窃事件、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治安事件。 2 安全文明施工及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为保证“峰会”期间现场安全文明施工,针对“峰会”期间设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峰会”期间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委员会组织机构图 四、“峰会”期间消防、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确定在“峰会期间”建立施工作业安全、环境、健康、消防等四方面管理程序,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满足管理的要求。 1、“峰会”期间安全保障措施 1.1 作业前安全管理 (1)组织职工进入现场前的安全、环境、健康教育。要求持证上岗作业的人员,应经相应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资格后持证上岗。 (2)对施工作业人员从事专项作业的能力及身体状况进行确认,确认身体健康方能上岗。 (3)配备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施工设备、设施。 (4)按照项目部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各种安全标识牌和标语牌。 (5)提供现场救护所必备的场所、设施、器材、车辆和人员。 (6)贯彻落实班前安全喊话制度,各专业班组长于每班工作前必须对本组全体人员进行不少于10分钟的班前安全活动交底,并做好记录,履行 签字手续。班前安全讲话由专业班组长负责,安全交底内容包括:本 班组安全生产须知;本班组工作中的危险点和应采取的安全对策;上 一班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1.2 作业中安全管理

北京市2019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试题(解析版)

2019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三地理 一、选择题。 1.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据此,“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 ①地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 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地球降水有的地方增多,有的地方减少。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太阳活动耀斑减少,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 【详解】太阳表面将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据此,“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地球降水有的地方增多,有的地方减少,①错。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次数将减小,②错。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③对。太阳活动减少,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④对。D对,A、B、C错。 2018年9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顺利召开。图1为非洲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 峰会期间, A. 北京比金沙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B. 北京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C. 北京日出东南,比开普敦日出早 D. 地球公转和自转速度都逐渐减慢 3. 图示区域 A. 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 B. 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C. 甲地受寒流的影响,降温明显 D. 乙地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答案】2. B 3. C 【解析】 【2题详解】 峰会期间,日期是9月3日至5日,太阳直射点距金沙萨较近,北京比金沙萨正午太阳高度角小,A错。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南移动,北京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B对。夏半年,北京日出东北,比开普敦日出早,C错。地球向近日点靠近,公转速度在逐渐加快,D错。故选B。 【3题详解】 根据图例,图示区域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逐渐增加,A错。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增高,B 错。甲地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降温明显,C对。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降水丰富,没有季

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至2012年)

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至2012年) 1. 序言 1.1 2009年11月8日至9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来自中国和 49个非洲国家(以下简称“双方”)的外交部长和负责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出席了会议。 1.2 双方高度评价2006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认为这一历史性盛会确立的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为深化中非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 1.3 双方满意地回顾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3年来各项后续行动落实情况,对论坛北京峰会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得到全面、有效执行普遍感到高兴,重申进一步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坚定不移的目标。 1.4 为落实会议成果,规划今后3年中非在各领域的合作,本着“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双方共同制定并一致通过本行动计划。 2. 政治与地区和平安全 2.1 高层交往 注意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以来,中非领导人互访和多边场合的会晤更加频繁。同意继续保持双方高层交往势头,增进了解与友谊,深化信任与合作。 2.2 不同形式的对话与交流 2.2.1 认识到日益多样化的对话机制对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决心充分发挥中国与非洲国家双边委员会、战略对话、外交部政治磋商、经贸联(混)合委员会等机制的作用,加强对中非关系的规划和指导。 2.2.2 赞赏论坛北京峰会确立的中非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机制顺利启动并成功举行了首次对话。同意根据这一机制于2010年联合国大会之际举行第二次中非外长级政治对话。 2.3 政党、立法机构、地方政府等交往 2.3.1 进一步加强党际交往,扩大治国理政经验交流。 2.3.2 继续扩大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非洲国家议会及泛非议会间的友好交往,增进了解,推动双方关系深入发展。 2.3.3 注意到日趋活跃的地方交往已成为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心继续推动中非省级和地方政府交流与合作,积极支持双方建立友好省市。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的背景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的背景 进入21世纪,维护和平、谋求稳定、促进发展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为进一步加强中非在新形势下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促进共同发展,根据部分非洲国家的建议,中国政府倡议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得到了广大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 The creation of FOCAC In the 21st century, maintaining peace, seeking stability and promoting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a shared aspiration of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In order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friendl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to jointly meet the challeng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o promote common development, and in light of suggestions of some African countri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de the proposal on the convocation of the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Ministerial Conference Beijing 2000, which was positively responded to by the vast number of African countries. 中非合作论坛的特点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与非洲友好国家建立的集体磋商与对话平台,是南南合作范畴内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其特点是: ?务实合作:以加强磋商、扩大合作为宗旨,重在合作。 ?平等互利:政治对话与经贸合作并举,目的是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Characteristics of FOCAC The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is a platform established by China and friendly African countries for collective consultation and dialogue and a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2019《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全文学习资料.doc

2019《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全文 学习资料 2019全文学习资料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 全文学习资料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在即,经推 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领导小组办公室22 日发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 报告全文约1.8万字,除前言外,共包括进展、贡献和 展望三个部分。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 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5年多来,共建“一 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俎织的积极响应, 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影响力日益扩大。 报告指出,2013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 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 容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早期成果开 始显现,参与各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共建“一带一 路”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不断增强。2013年至2018年,中国 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 率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

达到27. 4%;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 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 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经济全球化作出了中国贡献。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论坛形成了 5大类、 76大项、279项具体成果,这些成果已全部得到落实。 报告说,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 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既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更充满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前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方共同努力,相信共建“一带一路”一 定会走深走实,行稳致远,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廉洁之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以下为报告全文: 17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 2019 年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安全承诺书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寄递安全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寄递安全 承 诺 书 潍坊申通快递有限公司 2018年8月20日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寄递安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于9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由于此次峰会规格高,参会人员众多,安保任务重。为保证在此项重大活动期间的快件寄递渠道的安全畅通,秉承“安全第一、生命至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本省区(片区)承诺: 一、严格落实邮政业各项法律法规 严格遵守《邮政法》、《邮政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总公司各项安全保障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守住安全底线,确保博览会期间寄递渠道的安全畅通。 二、严格落实寄递安全“三项制度” 即日起,本网点公司对寄往北京或在北京中转的快件,做到100%实名登记、100%开箱验视、100%过机安检。保证做到每票快件都过机安检,并粘贴安检标贴,坚决杜绝禁寄物品进入申通寄递渠道。 三、制定安全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 针对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制定出适合本网点公司的安全保障工作方案,为应对会议期间突发情况而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完善各类应急措施,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随时紧急启动,排除隐患,确保会议期间寄递渠道平稳有序的运行。 四、严格各项内部安全管理 落实本网点公司的安全主体责任,坚决执行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的各项规章制度,配置安检设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做好企业内部安全管控,保证不出现任何社会热点问题;不发生任何纠纷、

群体性事件。 五、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本网点公司立即开展对辖区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防疏查漏,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的发生。 六、严格执行信息上报制度 进一步完善本单位实名收寄信息系统,确保实名制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实时、准确上报寄往北京市会议举行区域快件的安全信息,全力配合各级监管部门,强化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期间寄递渠道信息预警和数据监控工作。 七、本人已阅读该承诺书,并将严格执行以上承诺的所有事项。如有违反,本人将愿意承担一切责任,并接受总公司的处理。 注:本承诺书一式二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省区(片区)、签订单位各留存一份。 网点公司:安全员:联系方式: 网点公司:负责人签字(盖章):

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北京行动计划(2013年至2015年)双语

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北京行动计划(2013年至2015年) 1. 序言 2. 政治和地区和平与安全 2.1高层互访与对话 2.2磋商与合作机制 2.3立法机构、政党、地方政府等交往 2.4领事、司法合作 2.5中国与非洲联盟及非洲次区域组织的合作 2.6和平与安全领域合作 3. 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4. 经济领域合作 4.1农业与粮食安全 4.2投资与企业合作 4.3基础设施建设 4.4贸易 4.5金融和银行业 4.6能源资源合作 4.7信息通讯 4.8交通 4.9旅游 5.发展领域合作 5.1援助 5.2人力资源开发 5.3科技合作与知识共享 5.4减贫合作 5.5医疗卫生 5.6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 6. 人文交流与合作 6.1文化 6.2教育 6.3新闻出版与媒体 6.4学者与智库 6.5民间与青年、妇女交流 6.6体育 7. 中非合作论坛 1. 序言 1.12012年7月19日至20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中国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和50个非洲国家的外交部长和负责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出席了会议。 1.2中非双方高度评价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2年来为巩固中非传统友好、加强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促进交流互鉴,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1.3双方满意地回顾了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召开近三年来各项后续行动落实情况,对2009年11月在埃及召开的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沙姆

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年至2012年)》得到全面、有效执行感到高兴,重申将继续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非关系发展,不断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1.4为落实会议成果,规划今后三年中非在各领域的合作,围绕“继往开来,开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的主题、本着本届部长会《北京宣言》精神,双方共同制定并一致通过本行动计划。 2. 政治和地区和平与安全 2.1高层互访与对话 重申高层互访与对话对促进双边关系发展、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意继续保持中非领导人互访和对话势头,增进政治互信、扩大战略共识。 2.2 磋商与合作机制 2.2.1赞赏中非多种形式的对话机制不断丰富和加强,同意继续完善中国与非洲国家双边委员会、战略对话、外交部政治磋商、经贸联(混)合委员会等机制建设,加强对中国和非洲国家关系的规划和指导。 2.2.2继续加强双方在联合国、国际金融机构和其他国际场合的交流与合作,密切在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上的协调与配合,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2.2.3赞赏中非外长级政治磋商机制顺利发展,强调这一机制对加强中非关系战略规划,促进双方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意于2013年联合国大会之际举行第三次中非外长级政治磋商,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 2.3立法机构、政党、地方政府等交往 2.3.1继续扩大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非洲国家议会、泛非议会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影响,为巩固中非传统友好、促进互利合作营造有利的环境。 2.3.2支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与非洲经社理事会联盟及非洲各国经社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增进了解,扩大交流与合作,推动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 2.3.3不断拓展和丰富党际交往的范围和形式,深化政治对话,巩固政治互信,扩大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交流,推动务实合作。 2.3.4进一步加强中非地方政府交流与合作,决定适时举办“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积极支持双方广泛建立友好省市关系。 2.4领事、司法合作 2.4.1加强领事合作、开展领事磋商,为便利双方人员往来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继续共同努力打击非法移民活动。 2.4.2采取切实和必要措施,保障在本国境内对方人员和企业的人身和财产、资产安全与权益。 2.4.3加强双方在司法、执法和立法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包括依据双边条约和多边公约预防、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 2.4.4赞赏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倡议建立“中非合作论坛——法律论坛”并于2009年12月在开罗、2010年9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两届论坛会议。同意进一步加强该机制建设,加强双方在法学研究、法律服务、法律人才培训以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等领域的合作。 2.5中国与非洲联盟及非洲次区域组织的合作 2.5.1认识到非盟在维护非洲和平与稳定、促进非洲发展、推动非洲一体化进程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支持非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和影响。 2.5.2赞赏中国与非盟关系全面发展,同意保持双方高层交往势头,加强战略互信和务实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配合,不断推动双方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2.5.3非方感谢中国政府援建非盟会议中心、宣布自2012年起3年内向非盟提供6亿元人

(完整word版)北京市朝阳区2019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历史试题 高三年级文综试卷 2019.3 第一部分(选择题140 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中言论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出自韩非《五蠹》,提倡因时制宜,不同时代而取适宜的制度和政策,排除A;B出自《荀子.王制》,主张礼法并用,故选B;C是西汉董仲舒的观点,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C;D是孔子的思想,排除。 2.观察下图可知,我国

A. 开始进入铁器牛耕时代 B. 游牧民族转向农业生产 C. 南北土地制度差异较大 D. 农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国是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铁器牛耕时代,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游牧民族转向农业生产,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制度的信息,排除C;材料反映汉代的二牛一人犁耕法,而右边反映的是唐代的曲辕犁,表明犁的形制有了重大进步,故选D。 3.宋太祖问策赵普:“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赵普的建议是 A. 废分封、行郡县 B. 废三省、置通判 C. 收精兵、削实权 D. 废丞相、设内阁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宋代并没有废除三省,排除B项;材料展示了宋太祖和赵普的一段关于如何消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对话。赵普的建议是“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故选C;D是明朝加强君权的做法,排除。 4.《天工开物》收载了倭缎织造法,朝鲜及西洋棉布染整法,红夷炮、佛朗机冶铸法,日本与朝鲜海船的制造法等自国外传来的技术。这说明当时 A. 中外科技融合推动近代科学产生 B. 工艺技术成果反映工业革命成就 C. 传统科技发达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D. 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 【答案】D 【解析】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非合作的战略对接与挑战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非关系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非间的贸易发展、投资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可以说,中非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中非双方相互需要并互为机遇。此后非洲国家积极参与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2018年9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将推进落实论坛峰会成果,把共建“一带一路”、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中非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在实现“五通”。这“五通”也基本涵盖了中非合作的方方面面,从“五通”出发,实现中非合作在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五大领域的互通无疑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非关系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合作的对接 1.中非政策沟通顺畅,为中非实现战略对接奠定了坚实基础。自从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设立以来,就成为中非双方政策沟通的最重要渠道。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积极推动中非关系发展的第十八个年头。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与非洲37国及非洲联盟成功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谅解备忘录,签署国家占出席峰会53个国家的约70%。其次,中非两方领导人频繁的高层互访也是政策沟通的重要渠道。习近平两次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目的地皆是非洲。同时,非洲领导人也积极主动地与中国展开往来。在2018年4月两会后的半个月内,就有三国非洲总统先后访华。非洲一直是中国外交“基础中的基础”,中非高层互访频繁,增进了政治互信,为双方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各领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再次,中国大力推进涉非的多边沟通。2017年在埃塞俄比亚举行的第29届非盟首脑会议上,多位与会的非盟高级官员都表示,要加强非洲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可见中国发展经验对非洲的吸引力。2017年3月,联合国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并敦促各方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些举动都反映了在多边沟通层面,“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共识,中非的伙伴关系网络建设日臻完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广阔。 2.中非设施联通成果丰硕,双方可进行合作的领域广、空间大。当前,非洲正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中非合作下的设施联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非盟第十八届首脑会通过了《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确定了多个跨国跨地区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一带一路”倡议提及的重点合作领域与非洲的发展建设高度契合,运输基础设施的联通将有助于推动非洲大陆内部互联互通。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以“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非洲大陆延伸,助推非洲国家的工业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2017年,蒙内铁路正式通车,这条肯尼亚独立以来的首条新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标准。东非首条电气化铁路吉亚铁路也相继开通,使吉布提至亚的斯亚贝巴的运输时间从公路运输的7天降至10个小时。此外,中非在电力、电信、水电等领域的联通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东非电力互联网络、中部非洲能源组织北南走向的电力输送通道项目、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在发电领域的项目和西部非洲国家的水电资源跨境项目与国家电网都在稳步发展中。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至2015年间,中国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电力投资约130亿美元,2010年至2020年中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新建电力项目超过200个,已建成或正在承建的装机容量将达17千兆瓦。 3.中非贸易稳步发展,为中非实现战略对接打下深厚的经济基础。过去20年间,中非间经贸关系发展迅猛,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非深化贸易合作,加强互联互通,取得了显著成果。对中国来说,非洲这片广大的土地蕴含了无限商机,机电设备、建材、纺织品等商品的出口,缓解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与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对非洲来说,中国的资金、设备、技术、服务能与其本土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人口红利与广大的市场潜力相结合,释放其经济发展的潜力。2000年中非贸易额仅为104亿美元,到2008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至今,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虽然2015年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疲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非合作的战略对接与挑战 ●刘诗琪 摘要:非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自然延伸,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合作相辅相成,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既“五通”)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涵盖中非合作的方方面面。文章拟从中非合作的“五通”现状入手,分析中非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在此基础上探讨中非合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挑战;对策 27 --

中非合作具有全球意义

中非合作具有全球意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永宏 5月11日,李克强总理访问肯尼亚时说:“中非23亿人携手发展,将会改变世界格局。”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中非合作不仅在南南合作中举足轻重,而且在推动世界良性发展方面承载着丰富的全球意义。 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近代以来,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本质是崇尚强权、推行霸权、扩张利益。二战结束,国际社会在重建的反思和新建的期望中摸索,南北双方都在努力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然而,接踵而至的冷战,迅速扭曲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意识形态之争遮蔽了和平与发展的现实诉求。冷战结束后,全球联系的障碍被消融,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现代化、全球化进程全面展开,再一次呼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但是,西方固守昔日辉煌的殖民思维、冷战思维、保守主义思维,多把非洲看成是一块黑暗的、没有希望的大陆,始终不相信中非合作是全球多极化格局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式,就要像李克强总理所说:“在世界格局中,多几个‘极’,总比少几个‘极’要好。”没有多极化的世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就缺乏前提和基础。 破解南北矛盾。冷战结束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南北之间

的知识鸿沟越拉越大。北方国家是知识的主要生产者和运用者,南方国家主要扮演知识的消费者角色。于是,发达国家不断筑高知识壁垒,广大发展中国家再度被置于依附地位。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在南北之间搭建起知识创新、传递的桥梁,既有利于南方国家消化、吸收北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也有利于为北方国家的知识创新提供广阔的土壤。中非合作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国的实用技术比较适合非洲的实际需要,较之西方技术,在对接条件、可接受性、可支付性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长远来看,以互利共赢、包容发展原则为基础,中非科技合作将逐渐成为南北知识生产链上重要的一环,不仅为非洲形成“造血”机制、为“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且会在南北关系的良性互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甚至将改写南北关系的传统内涵。 支撑全球发展转型。当前,以低碳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发展转型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国际合作中的低碳发展合作,不仅是新型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配置,更包含着全球治理的规则和方向。非洲拥有丰富的低碳发展资源和巨大的后发潜力,有学者预言,非洲将成为新能源时代的中东。当然,和绝大多数南方国家类似,非洲面临着“低碳”与“发展”双线作战的重负,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得不直面低碳时代的到来。第四届中非合作论坛倡议中非双方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对话与务实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同时,为提高非洲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中方在非洲国家实施了百余个清洁能源项目,并在卫星气象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沙

全面阐述中非关系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意义

人民日报/2006年/10月/24日/第004版 要闻 唐家璇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全面阐述中非关系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意义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国务委员唐家璇2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全面阐述中非关系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对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 问:今年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您如何评价中非关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答:中国同非洲大陆虽然在地理上相距遥远,但友好交往的历史却源远流长。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非关系的新纪元。1956年5月,中国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开启了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建交的先河,标志着中非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此后,相继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陆续与中国建交,迄今已有48个非洲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过去的50年里,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休戚与共、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在广大非洲国家为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进行的艰苦斗争中,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非洲人民一边,给予非洲道义上的声援和物质上的帮助。非洲国家赢得独立后,中国一如既往地支持非洲国家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独立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努力,为非洲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非洲国家也给予中国巨大而宝贵的支持。非洲朋友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在联合国人权会议挫败西方反华提案提供了有力支持。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统一大业,多次协助中国挫败台湾“参与联合国”和挤入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图谋。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界博览会,也得到非洲朋友的鼎力相助。 近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关系在传统友好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中非政治关系日益密切,双方在经贸、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合作深入发展。在今年这一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年份里,中非领导人商定,双方共同努力,携手推动中非关系再上新的台阶。为此,中国政府于年初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倡导建立和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得到了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4月和6月,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相继访非。11月3日至5日,中非双方将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届时将有数十位非洲国家领导人齐聚北京,与中国领导人共商今后合作大计。 这里我想特别指出,50年来,国际风云不断变幻,中非各自情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中非友好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始终坚持真诚相待、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和精神。这既是中非友好50年历程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也必将成为保持中非关系长盛不衰的强大动力。 问:您刚才提到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能否介绍一下中国对非洲政策的主要内容? 答:《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是中国政府面向一个洲域发表的第一份政策文件,充分体现出我们对加强新形势下中非团结与合作的高度重视。这份文件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具体内容有三个方面:政治上,中国和非洲应当成为彼此信赖、相互支持的战略伙伴。中非之间要保持高层交往和对话,增进各种形式的人员往来,推动中非友好更加深入人心;要坚持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彼此自主选择发展道路;要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共同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

中非经贸合作研究

中非经贸合作研究 【摘要】随着中非经贸额的节节攀升,中非贸易摩擦扩大,如何加强中非贸易互利成为摆在我国面前的难题。本文通过对中非经贸合作现状的分析,发现中非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非经贸合作;中非合作论坛;贸易摩擦;贸易额;贸易摩擦 2012年7月,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与非洲国家确立了“增强政治互信、拓展务实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和配合”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随着中非贸易额的屡创历史新高,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 一、中非经贸合作现状 1.贸易额呈不断增长趋势 自2000年以来,除了2009年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外,中国与非洲贸易额不断增长,2010年更达到1269.1亿美元,冲破了1000亿美元的关口,成为自2000年以来的最高贸易额。在出口方面,2009年略有下降外,中国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03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增幅达到46.3%。2002年增幅最慢,但也达到了13.1%。在进口方面,2001年和2009年出现了负增长,但其余各年均保持了高速增长。 2.中国对非贸易出现逆差 自2000年中国对非贸易出现5.12亿美元的逆差后,此后的连续三年又保持了顺差状态。但自2004年起中国对非贸易基本是逆差状态,而且逆差差额较大。2004年中国对非逆差为18.33亿美元,2005年为23.8亿美元,2006年逆差为20.84亿美元,2010年更是高达69.9亿美元的逆差,成为这一时期最大的贸易逆差。

3.贸易对象具有较大的地域不平衡性 自2000年以来,中国对非贸易前三位伙伴国即安哥拉、南非、苏丹的贸易额一直占中国对非贸易额的比重稳定在45%左右。2008年这一比重升至48%。其中中国对安哥拉、南非、苏丹三国的出口占中国对非出口的比重自2000年的23.9%上升至2008年的25.9%。而这三国进口占中国自非总进口的比重基本稳定在65%左右。 二、中非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中非贸易摩擦不断发生 中国与非洲都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做为比较优势产业发展起来的国家,双方产业结构也非常相似,这就使得中国与非洲在产业结构方面的互补性减弱,反而成为竞争者。中国与非洲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削弱了非洲的出口能力,损害了非洲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对中国企业的仇视,使得双方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 2.“中国威胁论”给中非经贸关系发展带来负责影响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方国家不断叫嚣“中国威胁论”,并且妖摩化中非经贸关系,说中国与非洲合作是为了抢夺非洲的自然资源。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会给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威胁”,中国对非洲采取的是新殖民主义政策,用倾销的方式占领非洲市场。虽然这些言论相当可笑,也根本经不起推敲,但是还是对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和困扰,对中非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3.中国在与发达国家对于非洲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历史上很多西方国家与非洲原本是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在经济、语言、文化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为他们进一步侵占非洲市场增添了无形的优势。而他们的优势正是中国的劣势,中国与非洲国家在语言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