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海岸带保护规定

市海岸带保护规定
市海岸带保护规定

市海岸带保护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海岸带,根据《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三亚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海岸带,是指海洋与陆地交汇地带,包括海岸线向陆地侧延伸的滨海陆地与向海洋侧延伸的近岸海域。

第三条凡在本市海岸带范围内从事保护治理、开发利用、旅游及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海岸带保护治理应当遵循生态保护优先、陆海统筹、科学规划、综合管理和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纳入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三亚市总体规划。

第六条海岸带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域和脆弱区等区域应当依法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区,设立地理界标和宣传牌,实行严格保护和管控。

第七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投资、捐资、科学研究等方式参与海岸带的保护、修复和治理。

对在海岸带保护治理及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

鼓励对污染、破坏海岸带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举报经查证属实的,按照《三亚市城市管理举报投诉奖赏办法》对举报人进行奖励。

第二章职责

第八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海岸带保护工作机制,加强对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研究和协调解决海岸带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依法查处侵占破坏海岸带的行为。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海岸带陆域的环境保护工作、海岸工程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对入海排污口、入海河口水质进行监测。

海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岸带海域保护和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对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

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

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 【法规类别】海洋资源 【发文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 【发布部门】海南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3.03.30 【实施日期】2013.05.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经济特区法规 【修改依据】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的决定(2016)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号) 《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已由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3月30日 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

(2013年3月30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加强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海岸带,保障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本经济特区海岸带范围内从事保护治理、开发利用及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海岸带,是指海洋与陆地交汇地带,包括海岸线向陆地侧延伸的滨海陆地与向海洋侧延伸的近岸海域。 海岸带的具体界线范围由省人民政府依据海岸带保护治理与开发利用的实际,结合地形地貌具体划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条海岸带保护治理与开发利用应当遵循陆海统筹、科学规划、生态优先、合理开发、综合管理、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建立健全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工作机制。 省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发展与改革、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海洋、渔业、建设、旅游、交通运输、水务、林业、农业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协同做好海岸带保护治理与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海岸带的保护治理与开发利用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本级人民政府发展与改革、国土

海岸带规划与管理

海洋法:关于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和调整各国在各海域从事各种活动中相互之间的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岸带的综合管理:通过规划和项目开发,面向未来的资源分析,应用可持续发展概念等检验每一个发展阶段,试图避免对沿海区域资源的破坏 内海:指一国领土基线以内的海域。包括港口、海湾和海峡以及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等。 领海:在沿海国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处于国家主权下一定宽度的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形下则是指群水域以外邻接的处于国家主权下一定宽度的海域。 毗连区:沿海国在其领海之外与其领海相毗连的海域 专属经济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创设的一个新的海域制度,指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邻接邻海的一个区域公海:《海洋法公约》规定:不包括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内水和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在内的全部海域; 与传统定义相比,公海的范围明显缩小了。 国际海底区域:简称区域,是指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底、洋底及其领土 海岸带:指现代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的地带,也是每天潮汐潮落海水影响的潮间带及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地和浅海的海陆过渡地带 21世纪海岸带的压力:1.人口增长与城市化2.海平面上升与海岸侵蚀3.淡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4.渔业资源退化 海岸带的治理和保护措施:1.开展海洋调查和监控2.加紧海岸带立法3.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和协调体制4.建立审批和许可证制度5.调整产业结构和制定发展规划6.加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便利国际交通原则在海洋法公约中的体现: 内海海域中的港口—国家开放港口平等对所有国家的商船开放 领海—无害通过权海峡制度—适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制度群岛水域制度—群岛水域的无害通过权和群岛海道通过权专属经济区制度—航行、飞越自由公海制度—航行、飞越自由 海洋法的基本原则:指那些被各国公认和接受的、具有普通约束力、适用于海洋法各个领域、构成海洋法基础并具有强行性的法律原则。内容:1、便利国际交通原则2.公平利用海洋及其资源原则3.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保护原则 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一)国家主权原则:1.国家对本国海洋资源享有永久主权2.尊重他国主权,不损害他国海洋环境(二)可持续发展原则:1.代际公平 2.代内公平 3.可持续利用 4.海洋环境与经济,社会一体化。(三)合理分担责任原则:1.污染者负担责任 2.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四)和平,公正,及时解决争端原则:1.和平解决争端 2.公正解决争端 3.及时解决争端(五)国际合作原则:1全人类总体利益 2.共享共管全球公共海洋资源 3.紧急情况下进行通知和援助。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基本目的: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核心目的: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内容1.强调发展 2.资源可持续利用 3.海岸带的环境保护 4.追求生态效益 5.合理的管理模式 海岸带综合管理基本任务:1.制定并实施海岸带开发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区划和规划;2.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和协调监督的组织体制,形成海岸带统一管理和分部门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机制;3.研究并提出海岸带开发利用布局,科学控制区域生产配置,形成合理的开发利用秩序;4.制定并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与规范;5.建设海岸带资源环境的监测.监视系统和公共、公益服务的基础设施;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组织减灾防灾活动;6.控制海岸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整治和恢复受污染损害的生态系统,维护受保护的区域;7.组织与海岸带相关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公众教育,提高公众的海洋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

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实施细则(全文)【精品】

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实施细则(全文) 近日印发的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实施细则要求进一步落实、细化和完善了海南省海岸带保护与开发法规政策规定,建立海岸带保护与开发长效机制,下面是细则的详细内容。 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加强海岸带环境的保护,规范海岸带开发利用管理,根据《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结合本经济特区海岸带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凡在本经济特区海岸带范围内从事保护治理、开发利用及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和本细则的规定。 第三条海岸带是指海洋与陆地交汇地带,包括以海岸线为基线向陆地侧延伸的滨海陆地与向海洋侧延伸的近岸海域。海岸带具体范围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范围和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年)的通知》确定。 海岸线是指平均大潮高潮线。海岸线具体界线由省海洋部门会同省测绘部门依据国家海岸线修测技术标准和规范,结合我省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实际和岸线变化情况进行划定,报省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省海洋部门会同省测绘部门应当每年对海岸带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每5年组织对海岸线进行修测,报省政府批准。 第四条海岸带保护与开发应当遵循陆海统筹、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分类管控、协调发展的原则;对海岸带生态环境损害实行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 第五条省政府和沿海市县政府应当加强对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省政府负责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沿海市县政府是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严格海岸带开发利用的审批监管,加强海岸带环境修复和保护,建立健全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长效机制。 省政府和沿海市县政府发展与改革、规划、国土、环境保护、海洋、渔业、建设、旅游、交通运输、水务、林业、农业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落实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控要求,加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省政府和沿海市县政府应当将海岸带的保护与开发纳入海南省总体规划和沿海市县总体规划(以下简称省和市县总体规划),按照海岸带环境总量和承载力,划定海岸带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限定开发边界,优化海岸带保护开发布局。 沿海区域自平均大潮最高潮线向陆地延伸最少米(以下简称海岸带陆域米)范围内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以及沿海区域自平均大潮高潮线起向海洋

国外海岸带综合管理经验借鉴

国外海岸带综合管理经验借鉴 海岸带地区一直都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发展最快速的地区。随着近年人口的激增和城市的扩张,对滨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都产生了巨大压力。基于海岸带和岸线资源在生态方面的脆弱性和在经济方面的战略价值,自 1970年代以来,国际上逐渐发展和成熟了海岸带综合管理( Inter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CZM )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一般说来,相比岸线地区,海岸带的概念要更为宽泛而且广博, 但是海岸带与岸线地区在资源特性方面是共同的,只不过在空间尺度上有所差异。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岸线管理与利用也都是在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工作框架下进行的。因此,分析解读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理念与要求,对探讨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管理目标 行动计划 机会+高层次决策+准备+行动 海岸带管理问题:1、资源耗费2、生态退化3、使用者间矛盾冲突4、供需不平衡管理投入: 1、资源禀赋 2、生态环境 3、生产活动 4、社会需求法规条例规则教育 监测/评价/反馈 图6: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过程与模式 海岸带综合管理是通过多种学科手段对海岸带自然、人文、经济资源制定计划、进行统筹开发保护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是为实现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滨海地区及其资源所进行的持续的、交互式的、多方参与的、动态的决策管理过 程,其基本目标是追求开发滨海资源产生的最大利益, 减少人类活动与滨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保持各种开发活动与造成的环境影响之间的平衡。其具体管理模式见图。

面对海岸带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综合”是海岸带综合管理的主要精髓 所在,其“综合”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不同经济部门的综合、不同级别部门的综合、不同管理内容的综合、不同管理手段的综合等等。结合到具体的空间管理上,主要表现为岸线资源开发管理在横向上的协调,以及其与陆域、海域空间要素在纵向上的关联与统一。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原则,见表5。 表5:海岸带综合管理的主要原则 内容原则要点 (1)经济水产养殖业具有发展潜力且有利于环境; 不依赖水运方式或生产流程中不需要大量用水的制造业应该选址于内 陆; 旅游业的增长应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土地利用必须选址于滨海地区的功能对其土地具有优先使用权; 改善公众到达滨海地区的可达性。 (3)环境妥善保护海域及陆地的环境敏感地区,使生态价值最大化; 降低自然灾害诱发灾害性破坏和损失的机率; 在可以采用非结构性防护措施的地方避免建造滨海防护工程,如防浪 堤; 保护滨海地区的自然景色以及周围社区的特色; 治理排入海域的城市污水,并且排污口的位置必须远离旅游区和居住 区; 完善并巩固燃油、液化气的输送及储存设施,以减少因为燃油溢出或泄 露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4)科研教育定期监测土地利用和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 对公众进行滨海地区环境价值的教育; 滨海及海洋科学的研究机构应该沿海岸线选址,以利于加强对滨海资源 的认识。 1.1划定专门的岸线管理区域 划定专门的岸线控制区域,明确管理对象,是对岸线地区进行综合管理的首要前提。国内外诸多地区和城市,在划定岸线控制区时,都考虑了沿岸线向海、 向陆拓展一定的区域,并尽量纳入重要的海陆资源、生态敏感区和战略性海岸发展地带,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性资源加以管理。在具体划定方式上,又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

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 海岸带区域涉及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1个省(区、市)的近岸近海区,涵盖黄渤海、东海和南海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含辽东湾、黄河口及邻近海域、北黄海、苏北沿海、长江口—杭州湾、浙中南、台湾海峡、珠江口及邻近海域、北部湾、环海南岛、西沙、南沙等12个重点海洋生态区和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本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区域,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主要区域,也是保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一、自然生态状况 本区域是陆地、海洋的交互作用地带,纵贯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海水表层水温年均11—27℃,沿海潮汐类型和潮流状况复杂。区域内大陆岸线长度1.8万公里,分布1500余个大小河口、200余个海湾,滨海湿地面积约为580万公顷。本区拥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海岛、海湾、河口、上升流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区域内海洋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丰富,记录海洋生物约28000多种,约占全球海洋物种总数的13%,是我国乃至

全球海洋生物重要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是重要的候鸟迁徙路线区域。 二、主要生态问题 本区域受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影响,局部海域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显著退化,部分近岸海域生态功能受损、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脆弱,风暴潮、赤潮、绿潮等海洋灾害多发频发。具体表现为,17%以上的岸段遭受侵蚀,约42%的海岸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局部地区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较为严重,调节和防灾减灾功能无法充分发挥;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遭到破坏,有害生物危害严重,生物多样性损失加剧。 三、主攻方向 以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恢复和服务功能提升为导向,立足辽东湾等12个重点海洋生态区和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保护自然岸线,严格控制过度捕捞等人为威胁,重点推动入海河口、海湾、滨海湿地与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类型的系统保护和修复,综合开展岸线岸滩修复、生境保护修复、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生态灾害防治、海堤生态化建设、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海洋保护地建设,改善近岸海域生态质量,恢复退化的典型生境,加强候鸟迁徙路径栖息地保护,促进海洋生物资

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2017

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优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实现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岸线格局,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保护、利用与整治修复,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自然岸线是指由海陆相互作用形成的海岸线,包括砂质岸线、淤泥质岸线、基岩岸线、生物岸线等原生岸线。 整治修复后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海岸线纳入自然岸线管控目标管理。 第三条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应遵循保护优先、节约利用、陆海统筹、科学整治、绿色共享、军民融合原则,严格保护自然岸线,整治修复受损岸线,拓展公众亲海空间,与近岸海域、沿海陆域环境管理相衔接,实现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军事效益相统一。 第四条国家海洋局牵头负责全国海岸线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相关工作。 国家海洋局会同军委联合参谋部、国防动员部建立海岸线保护利用协调机制,统筹军事安全与开发利用,协调做好军事设施利用海岸线的保护工作。 沿海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的监督管理,落实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建立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责任制,合理确定考核指标,将自然岸线保护纳入沿海地方人民政府政绩考核。 第五条建立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制度。到2020年,全国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不包括海岛

岸线)。 第六条国家海洋局制定海岸线调查统计规范,沿海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海岸线资源调查、自然岸线认定和保有率统计工作。 第七条国家海洋局统一组织海岸线修测工作。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海岸线修测工作,修测成果经国家海洋局审查,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二章岸线分类保护 第八条国家对海岸线实施分类保护与利用。根据海岸线自然资源条件和开发程度,分为严格保护、限制开发和优化利用三个类别。 军队管理使用的海岸线,其保护利用纳入国家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范围。 第九条自然形态保持完好、生态功能与资源价值显着的自然岸线应划为严格保护岸线,主要包括优质沙滩、典型地质地貌景观、重要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等所在海岸线。 严格保护岸线按生态保护红线有关要求划定,由省级人民政府发布本行政区域内严格保护岸段名录,明确保护边界,设立保护标识。 除国防安全需要外,禁止在严格保护岸线的保护范围内构建永久性建筑物、围填海、开采海砂、设置排污口等损害海岸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第十条自然形态保持基本完整、生态功能与资源价值较好、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海岸线应划为限制开发岸线。 限制开发岸线严格控制改变海岸自然形态和影响海岸生态功能的开发利用活动,预留未来发展空间,严格海域使用审批。 第十一条人工化程度较高、海岸防护与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的海岸线应划为优化利用岸线,主要包括工业与城镇、港口航运设施等所在岸线。

秦皇岛海岸带景观规划设计_

秦皇岛海岸带景观规划设计(Ⅰ) 闫 莹 邢光敏 赵艳珍 李豫红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3) 摘 要 秦皇岛沿海不仅具有良好的港址资源,也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矿产资源,为了发展秦皇岛海洋经济,介绍了秦皇岛海岸带的基本情况,提出了秦皇岛海岸带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总结了影响海岸带景观规划的因素,对秦皇岛海岸带进行了景观分区规划设计。 关键词 秦皇岛 海岸带 景观 规划 设计 秦皇岛是世界闻名的旅游圣地,有20多个旅游景区、100多个景点,有120km以上的海岸线,资源优势雄厚,不仅具有良好的港址资源,也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矿产资源,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明显优势。合理的景观规划可引导秦皇岛城市海岸带开发利用趋于合理,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使城市更加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1 海岸带的概念 海岸带是海陆之间的过渡地带,又可称为海陆交界带或水陆交界带,它以海岸线为基线,向海陆两侧扩展,具有一定的宽度。 秦皇岛南起滦河口,北至青龙满族自治县大石岭乡小老岭村北,最长127km;东起山海关孟姜镇顺山店村,西至青龙满族自治县凉水河乡杏岭村西,宽110km。海岸线长126.4km,0~25 m等深海域面积2629.4km2。 2 海岸带景观规划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打造秦皇岛城市景观品牌 景观规划建立在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上,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引导旅游者的需求。对于具有先天优势的滨海旅游城市,通过对景观的规划使其在空间拓展、结构优化、旅游形象、管理方面进一步提高与深化。 秦皇岛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名胜古迹,良好的景观规划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打造独特的景观品牌。海岸带是城市独特的开放空间,一直是城市空间中的特殊类型,其优美的滨海边际线、天际轮廓线成为城市特色的构成元素,是一个城市总体形象的轮廓,对于整个城市景观有着先导性的作用,易使旅游者形成对这座城市空间形象的记忆。对秦皇岛海岸带景观的规划设计,有益于打造秦皇岛城市景观品牌,提升秦皇岛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影响力。 2.2 有利于传播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 秦皇岛地理位置特殊,历史文化深厚,自然与人文景观众多。发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城市富有特色、个性、内涵的关键所在。对于没有滨海的城市而言,这是一种难以仿效的、历史性的集合,即使是滨海城市之间,由于文化特色的不同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致使城市整体形式上表现出各自强烈的个性。 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概念,是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滨海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是标识城市特色中最重要性因素,因此海岸带景观是城市最突出而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个性标志。增加景观的异质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提炼为“锦上添花,差异取胜,梦想成真”。 2.3 有利于优化人居环境 海岸带旅游功能的提升,首先需要营造优美和谐的滨海空间与景观环境,良好的景观环境不仅能带给人们良好的物质形态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还能带来生活品位的提升,体现着对人的关怀,好的环境形态对塑造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灌输城市理念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海岸带景观规划使旅游功能进一步提升,能够使景观区集聚人 - 53 -

锦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

锦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 【法规类别】海洋资源 【发文字号】锦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 【批准部门】8;806;80601; 【批准日期】2018.01.19 【发布部门】锦州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8.02.05 【实施日期】2018.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锦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号) 《锦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已由锦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于2017年11月20日通过,并经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于2018年1月19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锦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8年2月5日

锦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 (2017年11月20日锦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通过 2018年1月19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海岸带范围内从事海岸带保护、利用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海岸带是指海洋与陆地交汇地带,包括海岸线向陆地侧延伸的滨海陆地和向海洋侧延伸的近岸海域。 第四条海岸带保护与利用应当遵循保护优先、节约利用、陆海统筹、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和沿海县级人民政府(含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下同)应当加强组

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将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和沿海县级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负责本行政区域海岸带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发展与改革、公安、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与城乡建设、规划、交通、水务、林业、市场监督、城市管理、行政审批、旅游、港口与口岸、海事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行使海岸带管理职权,并协同做好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工作。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海洋、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与改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水务、林业等部门,编制本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应当符合国家和本省海域管理、海岸线管理、生态保护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保护与利用

海南海岸带开发与保护

海南省海岸带开发与保护 暨存量国有建设用地清理处置专项检查督查第六组 关于昌江第三次回头看和第三轮集中督查意见书 昌江县政府: 2017年4月24日至25日,我组根据琼国土资法字[2017]8号和琼国土资用字[2017]35号通知要求,对你县海岸带整改、保护和国有存量建设用地清理处置工作进行了督查,现将情况反馈如下: 一、总体评价 今年3月9日全省土地清理“澄迈现场会”后,昌江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制定路线图、分类推进,基本完成国有存量地清理处置第一阶段工作,三类地逐宗建档上图,为下一步认定和处置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对“805宗”海岸带问题的整改已基本完成,并积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但督查中也发现对存量土地的认定政府原因的背书进展较慢、资料不全造成认定困难,海岸带整改和保护仍存在不到位等问题。 二、海岸带检查发现的问题 (一)好当家公司非法占用200米范围内林地建设排污沉淀池 昌江海尾镇好当家昌江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在三联村委会虾塘外围靠海一侧200米范围内的林地上未经批准建设污水沉淀

池,占地面积5.47亩,违反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管理规定》。 整改意见:昌江县政府应依法查处,该拆除的依法拆除,并应于5月底前整改到位。 (二)好当家和南疆公司养殖排放污水不符合环保规定 好当家和南疆公司位于海尾镇三联村和新港养殖基地,为依法履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分别于2014年、2016年受到昌江县环保部门环境违法行政处罚,但仍未整改到位。目前两家公司均未正式养殖。2017年好当家公司准备进行新一轮的养殖。 整改意见:昌江县政府应严密监督好当家和南疆公司养殖违法排污行为,及时制止向海域排放污染物,若其再违法排污,应予严惩。 (三)四条穿越海防林的栈道未整改到位 昌江棋子湾旅度假区内建设有通海木栈道共4条,其中2条经过县长办公会议研究,要求棋子湾管委会协调相关单位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但均未及时办理。另外1条,未经任何审批手续,由企业自行建设。这4条通向海岸的栈道占用了200米海岸带,分别是中南林海间项目区外向海岸一侧海防林内木栈道(246米长);开元度假村项目区外向海一侧海防林内木栈道(647米长);大角公园内向海一侧木栈道(1300米长);海湾明珠B-1、B-2地块“售楼部”向海一侧海防林内木栈道。这4条栈道未经依法审批,违反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对此,第六检查组已向昌江县政府发出了《依法整改通知

海岸带管理

绪论 1.海岸线:海水向陆达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即海岸线的向陆一侧是永久性陆地。 2.全球海岸线总长约44万km。我国有大陆岸线1.8万km,岛屿岸线4万km。 3.海岸带:海岸带则是指现代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的地带。也就是每天受潮汐涨落海水影响的潮间带(海涂)及其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地和浅海的海陆过渡地带。 4.海岸带基本特征:①海岸带是资源最丰富的地带; ②海岸带是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地带; ③海岸带是生态脆弱、灾害较多的地带。 5.21世纪海岸带压力:①人口增长与城市化; ②海平面上升与海岸侵蚀; ③淡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 ④渔业资源退化。 6.当前人类给海岸带带来的威胁至少表现在: ①过度的捕捞使沿岸的生物种类和生产力下降,以致在不少地方不得不颁布“禁渔期”的法律; ②围垦使大量海滨湿地减少,既破坏了海鸟的栖息地,某些物种的繁殖场所又减少了对近岸初级产品的供给; ③污染日趋严重。 7.海岸带综合管理:它是高层次的管理,通过战略、区划、规划、立法、执法和行政监督等政府职能行为,对海岸带的空间、资源、生态环境及其开发利用的协调和监督管理,以便达到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海岸带管理核心目的: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9.海岸带管理概念的兴起:海岸带管理的概念是由美国于1972年建立的。当时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岸带管理法》。 第二章海岸带分区 1.海岸带分类: ①根据海岸动态可分为堆积海岸和侵蚀性海岸; ②根据地质构造划分为上升海岸和下降海岸; ③根据海岸组成物质的性质,可把海岸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平原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等。 2.潮间带分区:随着潮汐周期的变化和水位的升降,可以将潮间带分为高潮滩(大潮高潮位一小潮高潮位)、中潮滩(小潮高潮位一小潮低潮位)和低潮滩(小潮低潮位一大潮低潮位)三个亚区。 3.海岸带管理范围(我国):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认为海岸带管理的陆域范围应该是开发利用规划和决策的一级行政单位,即沿海县(县级市)、省(市)直属区和独立开发区的行政边界,海域管理范围以领海基线以外12海里为宜。 第三章海洋资源 1.海洋资源的类型:海洋水及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动力资源、海洋空间资源。 2.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上、海中、海底。 利用方式:海洋运输空间、生活和生产空间、储藏和倾废空间、海底军事基地。 3.沿海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问题: ①人口迅速向沿海地区迁移; ②大片耕地及滨海湿地丧失;

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附件2 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编制大纲) 一、总体摘要 摘要性描述项目地理位置、区域条件、建设缘由、适宜性评价、可行性和必要性、工程任务和现状、进度安排、经费概算等主要内容和结论。 二、项目概况 (一)地理位置。 包括项目所在区域地理位置和具体坐标。 (二)项目规模。 项目实施的具体范围、规模面积。 (三)项目依据。 项目涉及的相关规划、标准、规范及其他依据。 三、区域概况 (一)自然条件状况。 项目实施区域水文气象、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相关状况。 (二)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实施区域人口经济、土地利用、海域使用等相关状况。

(三)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实施区域海岸带生态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附现场照片)。 (四)防灾能力概况。 项目实施区域海洋灾害状况、防灾减灾能力现状及主要问题(附现场照片)。 四、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资源禀赋、生态需求、减灾形势、技术条件、经济保障、已有工作基础等方面说明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适宜性评价 通过资料收集和现状调查,掌握工程实施区域的现状条件和历史情况。综合考虑当地风暴潮灾害和生态受损情况,分析拟修复区域开展生境重构、水动力改善、植被恢复、海堤生态化、设施整治改造等的适宜性,提出一种或多种类型优化组合的实施方案。 六、项目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促进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的要求,说明项目修复的总体工作目标和工作量,如修复盐沼等面积、植被覆盖率、整治和修复砂质海岸长度和面积、生态化改造海堤长度等,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相结合。 (二)年度目标。

按年度明确项目的工作目标,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相结合。 (三)考核指标。 列出项目绩效考核指标,并填写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和项目实施中期绩效目标表。 七、项目内容 综合考虑项目实施区域海岸类型、空间特征、生态环境及海洋灾害情况,依据适宜性评价结果,提出包含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盐沼、砂质海岸、珊瑚礁、海草床、牡蛎礁等)和人工防护工程生态化(海堤、沿岸建设工程)等多种建设类型优化组合的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方案,鼓励建成由海向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减灾空间体系。同时,项目修复要统筹考虑重要海岛及周边海域保护问题。 修复方案应详细叙述建设类型组合方式、空间布局安排、主要技术路线、关键技术手段和修复方法、修复规模和施工量等内容,方案中涉及用海、用岛或占用土地、林地等权属问题,要提供相关批复文件或协议书或当地政府承诺书,修复方案应达到可研水平,并提供可研报告。 八、进度安排 按年度说明项目安排和实施进度,细化到月。 九、经费预算与效益分析 (一)项目概算与资金来源。

《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解读

《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解读 海洋局 近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国家海洋局印发了《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明确了当前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的主要任务,提出了海洋管理工作的新举措、新要求。《中国海洋报》记者日前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石青峰。 记者:此次《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请您介绍一下相关背景和制定过程? 石青峰: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分界线,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沿阵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海岸线和近岸海域开发强度不断加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海岸线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开发利用缺少统筹规划,多头管理,管控手段和措施不足,出现了港口开发、临海工业、城镇建设大量占用海岸线,自然岸线资源日益缩减,海岸景观和生态功能遭到破坏,公众亲海空间严重不足等问题。 针对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对实施自然岸线控制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岸线格局”“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对拓展蓝色经济空间、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任务书》中明确了国家海洋局牵头负责制订围填海总量、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制度方案。国家海洋局党组对此高度重视,就如何贯彻落实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其中,《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制定从2016年2月启动,我们组织编写组开展了专题调研,经过咨询研讨、广泛听取沿海省(区、市)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起草了初稿。经征求有关部委以及沿海各省级人民政府意见,形成送审稿,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

市海岸带保护规定

市海岸带保护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海岸带,根据《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三亚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海岸带,是指海洋与陆地交汇地带,包括海岸线向陆地侧延伸的滨海陆地与向海洋侧延伸的近岸海域。 第三条凡在本市海岸带范围内从事保护治理、开发利用、旅游及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海岸带保护治理应当遵循生态保护优先、陆海统筹、科学规划、综合管理和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纳入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三亚市总体规划。 第六条海岸带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域和脆弱区等区域应当依法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区,设立地理界标和宣传牌,实行严格保护和管控。

第七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投资、捐资、科学研究等方式参与海岸带的保护、修复和治理。 对在海岸带保护治理及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 鼓励对污染、破坏海岸带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举报经查证属实的,按照《三亚市城市管理举报投诉奖赏办法》对举报人进行奖励。 第二章职责 第八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海岸带保护工作机制,加强对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研究和协调解决海岸带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依法查处侵占破坏海岸带的行为。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海岸带陆域的环境保护工作、海岸工程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对入海排污口、入海河口水质进行监测。 海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岸带海域保护和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对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

海岸带规划与管理

题型:填空、单选、名词解释、简答、问答 1、海岸带可视为陆海相连的一个狭长的区域,沿海区可定义为干燥之土地与相连之 海水交汇的空间(水覆盖的部分区域和潮间带)。在该区域,陆地的推移以及陆地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海洋的推移和开发利用;反之亦然。 2、岸线化度数用以表示相对于邻接海洋的距离,沿海区与海洋变动和开发利用之间 相互作用的强度。(P3图沙滩岸线的岸线化度数) 3、对三角洲岸线,影响岸线的决定因素是海水对淡水、陆地和水系统的渗透度以及 由陆地冲击而来的沉积物流向海洋的距离。 4、从管理视点看,海岸带或沿海海区的定义取决于需要管理的内容、目标和与海岸 线延伸相关的地理特征。 5、海岸带(区)管理包括对利用限定沿海区陆地资源、海水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的持 续管理。 从政策层面上看,沿海区可用固定距离定义法、可变距离定义法、用途定义法和混合定义法四种方法定义。 斯里兰卡政府采用固定距离定义法来定义沿海海区 可变距离定义法的界限通常从高潮线计算起,然而可变距离定义法并非固定的,而是沿着海岸线依建筑、自然地理特征的变化而变化的。 美国特拉华州在海岸带管理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按用途定义海岸带的案例。 混合定义法是采用沿海海域向陆界限与向海界限混合计算的定义法。对近岸水域有稳定管辖权的政府常常采用该定义法确定沿岸带,例如澳大利亚 6、“海岸带管理”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海岸带管理法》中 7、人类管理生态系统尤其是海岸带生态系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面临的挑战是缺乏海岸带生物多样性资料、缺乏海岸带系统的功能与发展动力资料、缺乏海岸带生态系统内部各生态子系统相互关联的资料,也缺乏海岸带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的

海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c7186530.html, 海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 作者:黄荣晓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0期 摘要: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到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的海岸线被过度的开发及利用,引起了非常多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等。基于此,本文就国内海岸线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海岸线;开发;利用;保护 1 ;引言 在最近几十年内,伴随我们国家海洋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对海岸线的开发、利用不管是在规模方面还是在分布范围方面均有比较大的提升。人们对于海岸线粗犷式、无序式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非常多的问题,例如;过度的围海造地行为造成我们国家自然海岸线的占比逐渐减少、不规范的围海养殖造成近岸海域的自然环境持续恶化、人为地将弯曲的自然海岸拉直等等。所以,对海岸线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开展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海岸线概述 陆地与海洋是组成地球表面的两大部分。所谓“海岸线”,也就是指海洋和陆地间的分界线,主要是指海潮时高潮所达到的界线;当前,海岸线主要有大陆岸线及岛屿岸线两种形式,其是建设优质港口的先天要素,曲折的海岸线有助于海上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地质历史阶段的海岸线,被称作“古海岸线”。 3 ;海岸线的开发利用 第一,在1990年以后,我们国家的海岸线开发利用速率不断加速。从空间布局角度来看,以长江的入海口为主要分界线,南方沿海城市对海岸线的开发利用强度与变化速率远不及北方;从时空演变角度来看,反映出“两型”、“三期”的特点。 第二,辽宁、山东、浙江三省属于海岸线重度开发地区,其开发总长度在全国中所占的比重在50%以上;根据各个省份海岸线重度开占该省已开发利用海岸线长度的比例可知,江苏、天津、上海三地的占比较高,都在70%以上。 第三,近几十年以来,我们国家大陆海岸线的开发强度指数不断上升,以上海为主要分界线,其指数达到了17.66,北方沿海地区的开发指数都在0.6以上;但是,南方沿海地区的开发指数都在0.6以上,海南省最低只有0.22。

福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

福建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 (2017年9月30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 一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 第三章保护 第四章利用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海岸带管理,有效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岸带资源,充分发挥海岸带在经济、社会、文化

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及毗邻海域从事海岸带保护、利用及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海岸带,是指海洋与陆地交汇地带,包括海岸线向陆域侧延伸至临海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范围内的滨海陆地和向海域侧延伸至领海基线的近岸海域。海岸带具体界线范围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 海岸线是指平均大潮高潮时水陆分界的痕迹线。 自然岸线是指由海陆相互作用形成的海岸线,包括砂质岸线、淤泥质岸线、基岩岸线、生物岸线等原生岸线。 第三条海岸带的保护与利用遵循陆海统筹、以海定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军民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及沿海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将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和解决海岸带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由同级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及沿海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海洋与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 省人民政府及沿海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履行有关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职责:(一)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岸带范围内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查及立项工作; (二)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的综合协调工作以及海岸线向海一侧的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的监督管理,并会同军事部门协调做好军事设施利用海岸线的保护工作; (三)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乡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海岸带的建设规划和监督管理; (四)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岸线向陆一侧海岸带涉及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监督管理;

山东海岸带规划

●规划总面积1.16万平方公里●更多空间留给鱼鸟 本报讯9月25日,山东省建设厅正式发布《山东省海岸带规划》,万平口、薛家岛、双岛湖、套子湾、蓬莱阁、古贝壳堤等38个重点区域,将因为资源禀赋最优良、海岸带矛盾冲突最激烈,而受到相应规划管制要求。在这里,今后更多的空间将留给鸟类、鱼类和浮游生物等,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生态品质。 山东省拥有3200多公里海岸线,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6,海岸线生态和景观资源十分丰富独特。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海岸带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方的岸线资源被无序开发,海水养殖、填海造陆等人类活动破坏了海岸生态;一些地方的海岸防护林被砍伐掉开发房地产;一些海岸湿地被侵占,沿海重大项目及产业布局缺乏协调,致使海岸生态趋于恶化。 为保护和改善海岸带环境,实现海岸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山东省建设厅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实施了海岸带的规划编制。据山东省建设厅负责人介绍,这一规划范围南起日照市,北至滨州市,包括青岛、威海、烟台、潍坊等7个市在内的山东全部海岸带,规划总面积1.16万平方公里。 据介绍,《规划》提出了1个发展定位、8个规划目标、8项管制政策、8个管制岸段、12类管制空间、38个重点区域。其中,1个发展定位即“中国阳光海岸带”;8个规划目标包括,空间和土地合理利用目标、旅游景观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目标、生态及环境保护目标、海岸带自然灾害防御目标、资源战略储备与保护目标、区域协调目标、安全保障目标、立法目标等;8项管制政策分别为,禁止建设地区政策、海岸带建设退缩线政策、海岸带敏感资源区保护政策、开发政策、道路交通政策、产业协调政策、海滨城市发展政策、旅游政策等;8个管制岸段,即依照自然特征和资源条件,将全省海岸带划分为日照-胶南、青岛、莱阳—海阳—乳山—文登、荣成、威海—烟台、蓬莱—龙口—招远—莱州、潍坊—滨州—东营和近岸海岛8个岸段;将海岸带划分为湿地保护区、湿地恢复区、生态及自然环境保护区、生态及自然环境培育区、风景旅游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区、预留储备地区、农业生产地区、特殊功能区、卤水盐场、盐碱地和村镇等12类管制空间,界定了各类空间的性质和位置,提出了明确的管制和引导要求;38个重点区域选取了资源禀赋最优良、海岸带矛盾冲突最激烈的万平口、薛家岛、双岛湖、套子湾、蓬莱阁、古贝壳堤等。 此外,规划还包括针对港口发展、沿海绿化、生态恢复三大问题,划定19段233.6公里的港口岸线,保证海上运输需要;依托现有沿海防护林,构建以海岸带林地系统为基础的绿色海岸;对黄河三角洲、北部沿海海水入侵区、矿区地面塌陷和景观破坏区、鲁北平原盐渍化地区、胶州湾生态退化区、半岛岸线蚀退区等生态脆弱区和退化区进行保护和治理等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